Home 生活

生活

歐洲人怎麼重新愛上了臥鋪火車

在歐洲,飛行羞恥是真實存在的。 如果你說自己准備在歐洲坐個短途航班,人們真的會指責你。 在瑞士經營一家徒步旅行公司的 Joe Herger 說道。 而且,歐洲這種對廉價短途航班的反感並不限於個人,政府也有所表態。 出於減碳需求,法國、奧地利、荷蘭等國家均推出了不同程度的短途航班禁令,鼓勵市民多以碳排更低的鐵路出行。 等了 20 年的 Elmer van Buuren 也終於迎來了他的機遇: 情況是近幾年才開始發生改變,之前,所有人都覺得臥鋪火車是古老的事物,只有那些沉溺在 19 世紀無可救藥的浪漫主義者才會喜歡。 但那並不是事實。 通過從超過 1700 個中小型投資者眾籌得啟動資金,van Buuren 聯合創立了火車公司 European Sleeper。 ▲ European Sleeper 兩位創始人 今年夏天,這家創業公司的首班列車正式啟動,連接了布魯塞爾和柏林。這也是近年來開始在歐洲掀起的臥鋪火車復興運動的一部分。 一度沒落的冒險 在黑夜中疾馳的列車,帶著被燈光點亮的車窗,看起來就像是一條展開的膠卷。 —— 《紐約客》作者 Anthony Lane 火車旅行經常被賦予浪漫的想像...

那些不在「五一」出遊的「筆記本旅客」,找到了新的快樂秘訣

終於等到「五一」放假! 從這段時間的酒店漲價、車票售罄新聞來看,這個「終於」真是名副其實日盼夜盼盼出來的。 然而,也有很多喜歡旅行的人沒有選擇加入熱門假期的出行大軍,而是將旅行融入到生活日常里。 數字遊民的生活太極端,遠程工作的靈活度就剛剛好。 疫情催生並留下的遠程辦公和混合辦公模式,讓一群人成為了「筆記本旅客(laptop lugger)」—— 他們會帶著筆記本電腦輪番更換城市生活,反正在哪都能線上接入工作;又或者,出差後在當地多留幾天,因為公司允許幾天線上辦公。 Airbnb 是其中一家比較早發現這個趨勢的公司,其 CEO Brian Chesky 總結說: 旅行、生活和工作再次被混在一起。 早在 2021 年,Airbnb 就發現了在平台上選長住的用戶(大於等於 28 天算長住)飆升到占總比 28%。到了 2022 年第一季度,這仍是增長最強的類目。 這種新的旅行方式並沒有因疫情消退而離開,它成了 《德勤 2023 年旅遊業展望》報告上的其中一個重要旅行趨勢,並且在影響著旅遊行業和城市發展。 酒店設計變得更考慮遠程工作者的需求,不僅要有工作空間,更要照顧好休閒需求。 美國聯合航空公司 CEO Scott Kirby 則稱混合辦公模式將「永久性」地為航司帶來改變。 但作為一個在放年假和春節假期時都趕過稿的人,帶著電腦出門旅行聽著就像個噩夢,心中不禁問一句:這真的不是「出差」嗎? 帶著這個疑問,我開始去探索這種生活方式背後的魅力和啟示。 帶著工作去旅行,一種「恢復生活」的鍛鍊 先要說明的是,「筆記本旅客」的「工作旅行(workcation)」並不能替代理應完全放鬆、回歸生活的真正假期,但它卻是很好的「恢復生活」鍛鍊。 24 歲的...

裝修黨、自住黨和租房黨的智能家居入門指南 | 有用功

智慧型手機造型已經爹娘難辨,十幾年前在塞班手機上倒騰的熱情也雲消霧散,但沒想到在了無生趣的 2022 年,我一個數碼時代的遺少,竟重拾了對於科技的想像和樂趣。 在 2008 年,拇指之間便是我對「智能」想像的全部,而如今,承載這種快樂的,是一個擁有魔力的家。 經過了數年的醞釀與疊代,家居智能化已經從星星之火連線成片。我們逐漸告別了「下班用手機打開空調」並深以為傲的階段,進入到一個千人千面乃至「主子」也可以坐享其成的時代。 從米家系登門入室,我折騰智能家居也有數載,嘗試過多家平台之後,值新房裝修之際,最終落腳於以綠米 Aqara 為主的 Homekit 生態。 花落誰家? 智能家居不像智慧型手機可以隨意更換,涉及到硬裝、設計、選購、安裝、調試等一系列環節,要想一勞永逸,選對平台很重要。 除卻價格因素,我認為選擇智能家居平台,需要考慮兩個方面: 智能化的便捷程度。智能化這里主要通過傳感器和語音。前者種類繁多,在各平台上大差不差,後者的選擇基本取決於你使用什麼智慧型手機。iPhone、HomePod 等設備的拾音,是所有設備中識別率最好的,沒有之一。而 Apple Watch 抬腕呼出 Siri 的體驗,可以讓我免於布控音響,做到無時無刻地語音操控。 平台生態的豐富程度。當下米家系固然是當下產品 SKU 最多、准入門檻較低的智能家居平台,但 Matter 這個由 Apple、Google 和 Amazon 三大巨頭發起的智能家居平台,則擁有更大的可能性。 控光,是智能家居的核心 以我家為例,全屋超過十五路燈光,光是出門前關燈關空調這一項,就得在三室兩廳里遊走一遍,更遑論半夜起床摸黑的痛苦。 所以控光,是智能家居的核心。簡單地講,就是通過語音助手、傳感器、智能開關、智能窗簾電機等設備,使得全屋的燈光和自然光得以隨心所欲地調節。 如果你想打造全屋智能,就不應該讓任何一盞燈游離於智能系統之外,否則它就如同木桶上的短板。 至於其他很多標榜智能、卻只是在機身上增添 Wi-Fi...

PANTONE 公布 2023 年度代表色,紅紅火火恍恍惚惚

在多地降溫下雪的 12 月,一年一度的 PANTONE 年度色如期來臨。 紅紅火火恍恍惚惚,2023 年度代表色是—— 洋紅萬歲(Viva Magenta 18-1750)! 不得不說,這顏色給這冰冷的季節來了一劑強心針——真的非常紅! 看得我都想直接給大家拜個早年了。 ▲ 註:PANTONE 也可稱彩通,大眾熟知的「潘通」其實是不准確的音譯 2023 年度代表色,真•紅紅火火 PANTONE 作為全球色彩權威機構,每年都會挑選一款顏色來代表時代精神,這個顏色接下來也會應用到各行各業之中,成為年度流行色。 今年的「洋紅萬歲」,PANTONE 稱其是「非常規時代的非常規紅色」。 它源自 PANTONE 的紅色家族,靈感來自一種叫胭脂蟲的小昆蟲,在色輪上介於紅色和粉紅色之間,是天然染料家族中最珍貴的染料之一,也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濃烈、最明亮的染料之一。 據 PANTONE 介紹,這種令人振奮的的色調能喚起大自然的力量,激發我們的精神,幫助我們建立內在的力量。 這是一種全新的、充滿活力的、值得慶祝的顏色。 它代表著勇敢無畏、無拘無束、大膽生活,象徵著充滿智慧、包容一切。 「有太多的事情影響了我們的想法,有太多的事情讓我們必須做出改變,但毫無疑問今年最重要的影響就是新冠疫情造成的」,PANTONE 研究所副總裁 Laurie Pressman 說道: 這種顏色的選擇,也反映出時代的「叛逆」精神,還有新冠疫情後人們對創造性實驗的新興趣。 他也在 Dezeen 的采訪中表示,「洋紅萬歲」雖然表現著自信,但並不咄咄逼人。 這種令人鼓舞的顏色,能給我們前進和擁抱新願景的勇氣。 PANTONE 自己也做出了一個新嘗試,大力推動這種顏色成為元宇宙中的「super...

你們不要再吵了!「新版紅綠燈」沒那麼糟

今天一早就看到了一個讓人滿臉問號的熱搜——# 新版紅綠燈#。 傳說中的新版這樣操作:3 燈變成 9 宮格,8 種模式來組合👇 看懂了嗎? 只能說,看到了後面,忘記了前面,回去看前面,忘記了全部。 有人整理了一張讓司機列印出來貼在車上的「一圖看懂」: 是明白了一些,但也沒全部明白。 說不上是什麼高數難題,但第一眼看過去,說是小學生奧數題也不為過吧,多少成年人現在回頭看都做不出呢。 但一個好的設計,不就是讓最傻的傻瓜不用想也能看明白嗎? 有人還整理出了一句話口訣: 紅燈停,綠燈行,左轉不亮看直行,右轉不亮不用停。 從小學到大的六字箴言,突然就多了後面兩句——這麼說吧,傻瓜還是看不明白(沒有說傻瓜不好的意思)。 總結來說,「新版紅綠燈」最被網友批評詬病的 4 點,就是: 1. 太復雜!3 個箭頭燈就能確定的事要整 9 個版本 8 種組合,這不是簡單問題復雜化,給全國億萬人民找茬添堵嘛。 2. 太混亂!不亮燈到底能不能通行,怎麼停、怎麼開、怎麼轉,給司機增加太多預判和思考難度,這不更加堵得慌嗎?還有幾個燈都是廢的。 3. 不親民!取消倒計時讀秒?這得導致多少交通事故啊。燈滅難道不是因為燈壞了?這又得導致多少交通事故啊。 4. 工程太大!全國交通燈改造可不是一筆小數目,有這錢為什麼要去改本來好好的東西? ▲...

周杰倫新專輯提前上線!我們整理了 100 條有意思的好評和差評

被吐槽了幾年「鴿王」周杰倫竟然提前發布了新專輯的所有新曲,雖然這是運營團隊的失誤,但對於很多歌迷來說無疑是提前過年。 雖然全新亮相的只有五首歌,但此刻你可能已經循環播放了好幾次。有網友已經高度總結了這張新專輯: 我還在流浪,記憶里你紅顏如霜,每天等你下課在你身旁。我是如此相信,我們會一起去看粉色海洋,Mojito 的微醺配上粉色的倒影,耳機里聽著最偉大的作品。好吧,不愛我就拉倒。終究是錯過的煙火,說好不哭,放過我。 周杰倫的新歌到底怎麼樣?我們從數萬條網友評論中,精心挑選了 100 條歌評,無論你是否已經聽完這首專輯,也能從中認識一個新的周杰倫。 同時敬請期待我們明天對這張專輯的詳細解讀,也歡迎你繼續在評論區補充更多彩蛋和細節,你的留言可能會被整理成推文,和愛范兒百萬讀者見面。 以下內容建議和新專輯一起體驗。 《紅顏如霜》 1. 全專最佳!!!!驚艷!!!!雖然說是中國風,當時這首歌真的聽到了突破!@effy 2. 最期待這一首有點失望,曲不配詞。@🎸 3. 紅顏如霜發如雪,煙花易冷東風破。@傾盡三生遇見 4. 高潮可以完美連接發如雪。@魯小一 5. 融入 R&B、京劇唱腔的中國風新感受!周杰倫中國風系列再添一首必傳經典!由方文山填詞,以梨園名劇「鳳求凰」為主題,寫成此首「紅顏如霜」,分隔兩地思念的兩人,無法見面只能透過信件往返寄託情意,卻只收到一句「甚安勿念」,思念彷佛結了層霜,無人問暖,而魚雁不再往返,獨自惆悵淒涼。@隨風 6. 作為從可愛女人一路跟來的老粉,聽完第一遍,說實話,這一首中國風,不及菊花台、發如雪、東風破、煙花易冷來的驚艷,甚至沒有巔峰期的後弦和許嵩寫得有感覺。@自由自在 7. 聽懂了,一首異地戀的故事。@Rica 8. 哥,開著敞篷車還在流浪,回頭看那紅顏如霜。@- 9. 這首歌是真 diao 臥槽開頭太離譜了,開頭出來就是九分以上。@Drag0dddd 10. 唱到歌詞「鳳求凰」後面應該緊接著一段曲腔更驚艷。@羽 11. 我打賭這首歌 MV 沒有女主角。@super jay 12.「一句甚安勿念,你說落筆太難」讓我想起「情字何解,怎落筆都不對」@漸行漸遠 13. 這首和傑倫之前的中國風還是有很大不同的,之前的中國風曲風中待以後一些傷感和惆悵,而這首是很輕快自由的中國風。果然是婚後的傑倫。@南方南 14. 36 歲的我聽了還在流浪不知道為什麼眼淚就下來了,瞬間把我拉回了我的初中,高中,大學。原來聽的不是歌,而是我的青春…………@piano...

宜家火了 60 年的「鎮店之寶」,怎麼被黑成這樣?

你注意到最近「黑化」的宜家了嗎? 不止藍黃 LOGO 變黑,人手一個的宜家藍袋子(FRAKTA 包),也變黑了。 還「黑化」成三種模式: 1. 編織袋。 2. 電腦包。 3. 工具包。 這還只是個開頭。 就在昨天下午,2022 米蘭設計周上,宜家讓自己的生活產品系列黑倒一片。 「黑化」的宜家,流行的「黑袋」 這次「黑化」的新品,一共有 20 多件生活家居用品。 除了前面公布的 FRAKTA 包,最新又曝光了三款,它們被稱為「Obegränsad 系列」。 分別是,一部黑膠唱機。 宜家推黑膠唱機?聽起來有點詫異,但理由並不奇怪。 他們推出這個黑膠唱機的初衷,就是希望更多人能以較低的價格,享受到更好的音樂品質。 它看起來方正而敦厚,無論是擺在宜家商場還是你家客廳,格調都能立馬蹭蹭上漲。 還有一張扶手椅。 它看起來線條利落,簡潔有力,就是好像…… 有點硌手。 最後是一張桌子。 它看起來和普通桌子差別不大,但是桌面很寬,不僅可以放樂器,還有了更多可以放置其他小東西的模塊。 所有 20 款新品,要等 9 月發售的時候才會全部公布,涵蓋了家具、配飾、工具等各類生活產品。 你可能會好奇,為什麼這一批宜家新品全都黑漆漆? 事情就得從黑手黨(Swedish House Mafia)說起了。 黑手黨,原本是發源於義大利的秘密社會組織,俗稱黑幫,2008 年,它成了瑞典傳奇電音組合的名字。 這個樂隊出道不到 3 年就在全球大火,屢上英國流行金榜/全美舞曲榜 TOP...

世界上最大的電子迷信,是錦鯉

最近過得不太順利?轉發一條錦鯉就好了。最近很順利?轉發錦鯉也許可以更順利。 或者旋轉星球、發光貓咪、可愛鴨子、罕見彩虹……轉發起來都有同等效果:厄運退散,好運到來。一般轉發者也會自嘲一句「日常迷信」,但是這種迷信只有零次和無數次的區別——一旦發過,隔個十天半月總需要再發一次。 ▲ 轉發此條錦鯉,你會擁有一個美好的端午假期 在所有屬於「日常迷信」的祈禱中,錦鯉是歷史最「悠久」、「可信度」最高、接受度最廣泛的「靈符」。連一路交好運的人,也會被冠以「錦鯉」稱號,比如前幾年從「創造 101」出道的明星楊超越。 錦鯉從哪里來,它的魅力為何經久不衰?很多人看不起這場「網絡狂歡」,卻很少關注大量、真實的附著在錦鯉上的情感需求。 錦鯉變形記 錦鯉(Koi)是鯉魚的一種。從生物學的意義上看,它起源於中國。據悉在公元前 12 世紀,中國就開始養殖鯉魚。但在文化意義上,錦鯉完全是屬於日本的「舶來品」,並逐漸成為日本地方民俗文化乃至傳統國家文化的象徵。 鯉魚傳到日本後,新瀉縣中越地區的山間有在水田里養殖鯉魚的習慣。19 世紀初的江戶時代,新瀉縣不僅有黑鯉,還培育出了紅鯉和白鯉,兩者的後代又產生了更復雜的花紋。觀賞性的鯉魚逐漸出現。 1914 年東京大正博覽會上,新瀉縣展出了「變種鯉魚」,一舉拿下博覽會銀牌,連當時的皇太子裕仁親王(昭和天皇)也大感興趣。從此新瀉縣名聲大噪,民眾受了鼓舞,持續改良繁殖技術,培育出「大正三色」品種,這些鯉魚開始有了「錦鯉」的名字。 ▲ 日本鯉魚旗,男孩子要在 5 月 5 日懸掛 「錦鯉」之名是二戰後才普及和固定下來的。1952 年,新瀉縣的鯉魚養殖機構正式定名「新瀉縣錦鯉養殖漁業組合」。 到了 20 世紀六十七年代,錦鯉走出新瀉縣,走向全日本。「全日本錦鯉振興會」這樣的全國性機構出現了,還舉辦了第一屆全日本綜合錦鯉品評會,自此錦鯉又有「國魚」之稱。不能忽略的是,政治家田中角榮的家鄉就是新瀉,他參加選舉的文化策略,也推高了錦鯉的知名度。 1970 年的大阪世博會,會場里出現了日本特色的庭院,來自新瀉、大阪、廣島的錦鯉在其中悠遊嬉戲,成為「和風之美」的重要組成部分。 很快,錦鯉也向大熊貓一樣走向了全球。一方面,日本各級政府將錦鯉當作外交贈品,一方面,海外的日本移民也開始成立愛好者團體,在民間擴大錦鯉的影響力。 隨著關注者的增多,錦鯉的產業化發展了起來。錦鯉繁殖技術,既靠系統交配,也靠個人篩選,科學和經驗缺一不可。甚至錦鯉繁育技術培訓也成了熱門課程,很多外國人遠渡重洋來上課學藝。 ▲ 錦鯉的品種令人眼花繚亂 品種多了,鑒賞也提上了日程。錦鯉的欣賞、品鑒和評價都有自己的體系。據悉有 100 種以上的錦鯉名稱都有日本術語,評判的體型、色彩、圖案等標準也往往由日本決定。 象徵符號、養殖和鑒賞一起構成了日本的錦鯉文化。去年召開的東京奧運會,馬術預選賽就設置了達摩、錦鯉、和服、太鼓等頗具和風的障礙物,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日式」形象,已經國際范十足了。 出口轉內銷? 鯉魚在中國本身就有「祥瑞」的內涵。孔子的兒子孔鯉,字伯魚,也激勵了不少知識分子對鯉魚象徵的品德加以肯定。「鯉魚跳龍門」是民間最熟悉的圖樣,年畫、刺繡、木雕、印染和剪紙上都十分常見,其背後暗示了「飛黃騰達」的美好願望。 白白胖胖的小孩懷里抱著肥美的大紅鯉魚,也許是中國歷史上銷量最高的年畫之一。除了象徵發達,大紅鯉魚還意味著富庶和豐饒。在農業社會,能把小孩子和鯉魚都養得胖胖的,一定是豐年無疑了。 ▲ 能把小寶和鯉魚養這麼胖,肯定是個豐收年 傳統的園林里,庭院水系也少不了黑鯉魚和紅鯉魚的身影。不過,在 20 世紀九十年代之後,一些公園和園林里,鯉魚逐漸被錦鯉替代。 日本錦鯉的興盛,最先影響了經濟較為發達的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一些地方政府希望藉此提振經濟,也有意識推動錦鯉產業的發展。像廣東的順德、中山、江門,都有錦鯉繁育基地,江門還被中國漁業協會評為「中國錦鯉之鄉」。 對於中國人來說,接受日本錦鯉並不難,畢竟鯉魚和鯉魚代表的「吉祥」意義「自古有之」,二者文化上的親緣性難以否認。雖然日本並不將錦鯉視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和茶道有些類似),但中國人有意識地認為錦鯉起源於「中國文化」,有時也會對其進行一些「本土化」的建構,比如品鑒時採取某種「中國文化」標準。 前幾年,錦鯉的投資屬性相當驚人。一條錦鯉上百萬的新聞不時傳出。企業家、投資家等經常為其一擲千金,錦鯉和名人字畫、古董古玩等藝術品一起登上大雅之堂。作為投資品的錦鯉,其品鑒是完全依照日本制定的標準的。 錦鯉在中國成為網際網路迷因(memes),最早出現在 2013 年的微博。2013...

從唐朝仕女到王妃發簪,Google 想讓你足不出戶看文物

人是會追問自己從哪里來的生物,博物館承載了延綿不絕的歷史與文化脈絡,訴說著漫長的過去里所存在的動人歲月。 剛剛過去的 5 月 18 日,是國際博物館日。 這個由國際博物館協會創辦於 1977 年的節日,每年探討的主題都發人深省。 2022 年的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 「博物館的力量」——博物館有能力改變我們周圍的世界,它們讓我們了解我們的過去,並讓我們對新思想敞開心扉,幫助我們建設更美好的未來。 我們不妨將問題提得更為具體。在一切的開始,博物館如何先讓更多人與文物相遇? 文物有形,身臨其境 今年,國際博物館協會希望通過三個視角探索博物館的力量: 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力量、數位化和可訪問性創新的力量、通過教育建設社區的力量。 其中,數位化的力量使得博物館更容易訪問和參與,幫助觀眾理解復雜和微妙的概念。 今年的 5 月 18 日,也恰好是 Google 藝術與文化「身臨其境博物館」系列線上活動的第三季。 顧名思義,「身臨其境博物館」是將「逛博物館」的體驗帶到線上,通過科技手段將文物數位化,並使用多種技術展現藏品的非凡細節和背後故事。 在「身臨其境博物館」,文化與藝術的傳播不再受到地域限制,寶貴的歷史遺產變得觸手可及。 這一次,Google 藝術與文化邀請到了遼寧省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精選館藏珍品並提取其中獨特的形狀元素,探索藝術品如何以不同的技巧和美學概念詮釋形狀。 「至於貞元末,風流悠綺靡」,遼寧省博物館的《簪花仕女圖》呈現「美人之形」,描繪了六位貴族婦女及其侍女於春夏之交賞花游園的場景,畫中美人面敷鉛粉、眉似桂葉、髻鬟峨峨、雲鬢簪花。 湖北省博物館的金花簪,是六百年前盛開在梁莊王妃頭上的那一朵,花瓣的紋路於千百次的敲擊中浮現,描摹出「繁花之形」。 湖南省博物館的《設色牡丹草蟲圖軸》,是「繁花之形」的另一種模樣,先以「沒骨法」將花瓣的多層次勾勒出來,再採用「撞粉法」表現出色彩的潤澤感,牡丹花雍華富貴又不失典雅。 動態的影像配有詩意講解詞和模擬聲效,將文物的故事和細節娓娓訴說,帶來沉浸式、創新式的線上藝術欣賞體驗。 文化變遷,時代更迭,永恆的是人們對美生生不息的追求。 博物館日,不止一天 設立博物館日的初衷,是號召世界各國關注博物館和文化事業,促進世界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 數位化,在其中是一個很重要的關節。 故宮文物有 180 萬余件,展覽空間比起文物數量顯得有限;敦煌莫高窟有洞窟 735 個,憑遊人之精力難以徹底丈量。 疫情等不可抗力因素、巴黎聖母院火災等不可預知的災難,更讓博物館數位化顯得迫切而必要。 目前,Google 藝術與文化已涵蓋來自 8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 2000...

50 年來首次!美國國會就 UFO 聽證,神秘畫面公開,400 份報告背後有什麼?

「悵然歸臥心莫識,非鬼非人竟何物」,人類對 UFO(不明飛行物)的探尋已經持續了幾代,真相始終撲朔迷離。 ▲ 千奇百怪的不明飛行物. 5 月 17 日,美國國會眾議院情報委員會就 UFO 舉行聽證會。 這是美國國會 50 多年來首次舉行關於 UFO 的公開聽證會,上一次是美國空軍於 1970 年初結束的「藍皮書計劃」。 美國空軍在 1969 年得出結論,沒有 UFO 曾威脅國家安全,也沒有必要進行進一步調查。 而這一次的公開聽證會,以「幾乎沒有答案」告終。 ▲ 圖片來自:NPR 聽證會上發表講話的兩位主角,分別是海軍情報局副局長 Scott Bray(左),以及負責情報和安全的國防部副部長 Ronald Moultrie(右)。 結論就是沒有結論 關於 UFO...

瑞幸,求你別再加糖了!

今天差點被瑞幸給甜死了,也許是昨天,我不知道。 我喝了一口瑞幸新回歸的椰青冰萃。手機的點單頁面上還亮著:「嚴選東南亞精選椰青,只採用符合標準甜度的椰果」「衣索比亞咖啡和清甜果味相融交織,更具平衡和清爽」。 這都說明不了什麼,瑞幸每天都能把人給甜死。 第一口椰青冰萃的滋味,就是加了冰塊的甜藥水味,讓人想起板藍根、急支糖漿、還有抗病毒口服液。 有人說,椰青冰萃搖勻之後就會變好喝,我搖了一下,吸管再插下去,好像味道更古怪了。它又甜又苦,又青澀又膩口,像是氣泡水里兌了中藥,檸檬水里倒了醬油,Angelababy 配了黃曉明,花樣再多也不會有好結果。 它既喝不出一杯美式的味道,也喝不出新鮮椰子水的味道,似乎哪邊都沒有討好。 ▲ 圖片來自:小紅書用戶@愛生活的咖啡狗 記憶中的椰青美式,上面就是美式,下面就是純椰青水,喝底下自然清爽,喝上面咖啡香氣四溢,融合之後美好翻倍。 但這杯「椰青冰萃」,我艱難地喝了一下午也沒喝完,腦海里一直有一個疑問: 這一杯咖啡到底加了多少糖? 當我回看配料,竟然只有椰子水飲品和耶加雪菲咖啡豆。看來問題就出在這個椰子水飲品上了,它不是剖開一個椰子嘩啦啦流出來的新鮮椰子汁,它是飲品。 ▲ 中間底部透明的是椰青冰萃 如果你想在「糖度」選擇無糖——沒有這個選擇,只有一個「不另外加糖」。 拿星巴克舉例,它們可以選擇咖啡濃縮份數、牛奶類型可以更換,以及可以自由選擇添加或更換風味糖漿,瑞幸只有「不另外加糖」「半糖」「標準糖」的選擇。的確是簡潔也直接很多,但就是不給你拒絕糖的機會(以下僅選擇項對比)。 你能想到的瑞幸熱門款,都是瑞幸堅持小甜甜定位的最後的倔強。瑞幸的每次小甜甜,落到喝咖啡的人身上,都是一座大甜甜。 生椰拿鐵,在我們常喝的椰汁里加入了更多糖和氫化油。 椰雲拿鐵,讓很多人重新回想起童年的椰樹牌椰汁竟然可以這麼甜(非褒義)。 絲絨拿鐵,如果不搖晃,第一口底部的北海道絲絨風味厚奶,大概是你這輩子喝過最甜的牛奶。 隕石生椰拿鐵,連「不另外加糖」的選項都沒有,最低的糖度就是「微糖」,因為咖啡成分里本身就自帶黑糖風味晶球。能在咖啡里喝到「珍珠」其實還不錯,滿足了很多「加料檔」的願望,但「微糖」也真的太甜了。 最低的糖度標準都那麼甜,我都不敢再往上加糖想像。 總的來說,不幸的咖啡各有各的不幸,但瑞幸咖啡的甜都是相似的。 只有當我努力讓頂上的咖啡快速流下來,和底下的任何糖漿攪拌融合,才能勉強讓咖啡的苦澀,沖淡那股猛烈的甜蜜。 事實證明,我買的或許不是一杯加了糖的咖啡,而是一杯加了咖啡的糖水。 如果你還喝過瑞幸咖啡之外的奶茶,你將會對瑞幸的甜有更透徹的感受。 當你喝慣了喜茶、奈雪等新茶飲品牌,再喝瑞幸的小鹿茶時,會仿佛一瞬間回到了學生時代。里面那絲絲濃郁的果醬,有一股充滿了「性價比」的味道。 但它里面的確又有新鮮水果和真實果泥,瑞幸這麼做,就像是旗幟鮮明地在告訴大家: 人家就是要甜甜嘛。(有被甜齁嗎,就是這種感覺) 這里不得不提到星巴克的星冰樂系列,同樣也充滿了濃縮果汁、罐頭水果和糖漿。看起來畫面是很豐富而美好,但和新鮮果茶比哪個更好喝,就不言而喻了。 雖然一位瑞幸員工也曾告訴過愛范兒,很多奶茶店用新鮮水果難以保存,門店衛生堪憂,考慮到保鮮和品控,濃縮果汁、罐頭水果和糖漿反而不容易出問題。 但說出來吧,果醬它再好,也沒純鮮榨的好喝,不管它是星巴克還是瑞幸,就是不好喝,就是難喝。 每杯咖啡和奶茶到了每個消費者手中,口味自然是第一。 甜本身沒錯,甜是生活美好幸福的最大來源之一,我們需要甜。而且選擇甜咖啡或苦咖啡,也是個人喜好,並沒有對錯標準。 但還是想說一句,別過頭。一沒把握好度,就容易過猶不及。 至少,當越來越多人每天一杯瑞幸咖啡時,讓我們有更多甜或不甜的選擇空間。 更何況,糖是健康的最大殺手之一。 曾經我沒得選,以後我只想喝杯不那麼甜的瑞幸咖啡。是的,盡管瑞幸甜到爆,我還是對它未來抱有不那麼甜的希望。 經歷了兩年前的財務造假丑聞,而後新掌門人快速重組、扭虧為盈,瑞幸咖啡再度「復活」,還是那個中國咖啡里「扛把子」的存在。 現在,瑞幸已經是中國連鎖咖啡第一大牌。 它太懂得中國人的口味了——甜,才能親民,甜,才能普及,甜,才是王道。 因為事實就是:中國人不愛喝咖啡。 咖啡這個詞首次以中文出現在中國,還是在林則徐編譯的《四洲志》里,1836 年左右,咖啡才作為消費品進入中國。 但那時候,咖啡又貴又苦,就是富人喝的新鮮玩意,老百姓甚至都不知道。 咖啡真正開始在大眾消費者中啟蒙,還是靠雀巢咖啡 1989 年推出的「1+2」速溶咖啡,咖啡粉+植脂末+糖,讓更多人泡起了這種「提神飲料」。 雀巢砸了一大筆錢,在電視、報紙、車廂、戶外等等廣告渠道大肆普及「咖啡教育」,如果你年紀不小了,你應該還能記起「雀巢,味道好極了」這句廣告語。 第一次喝,也有點像涮鍋水的味道,但多喝幾次之後,嗯,甜甜的,還蠻好喝。 雀巢咖啡的普及之路多少讓人想起了現在的瑞幸。 有很多地方變了,但甜始終沒有變。 後來,星巴克的大舉進軍,讓喝咖啡成為了一種城市里的小資生活方式。 一些人點杯咖啡也不喝,先得拍照發張朋友圈,後面不經意露出自己的名牌包包。每杯星巴克背後,都像都坐著一個白領。 當然據說星巴克在上海開第一家店時,店員拿經典美式給路邊派樣試喝,結果路人都反問: 這是中藥麼? 對於當時的弄潮兒來說,星巴克是新潮,是情調,是身份的象徵,這些讓他們多少可以忽視咖啡的苦。 星巴克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 21 世紀還是挺順的,當時的擴張速度也被人描述為「每 15 個小時,就有一家星巴克門店在中國開張」。2017 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星巴克的第一大市場。 只是從文化服務到成為大眾消費品,並不容易。 如今,MANNER、O.P.S、M stand、三頓半、永璞、幸運咖等大量咖啡品牌,從線下隨處可見的創意咖啡店,到線上的超即溶凍干咖啡,它們都在創造新鮮、多元、有趣的咖啡方式,讓年輕人為之沉迷。 但現實是,不加糖、不加奶的黑咖啡,至今 95% 的中國消費者依然接受無能。 咖啡在中國的滲透率依然很低。 德勤中國調研顯示,中國整體的人均年咖啡消費量只有 9 杯,而一個美國人一年就要喝 329 杯。 瑞幸讓咖啡奶茶化,事實上也是讓咖啡大眾化、開啟中國下沉市場的好方式。 沒有苦咖啡的小鎮里,有著最廣大的咖啡增量空間,那里將會出現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手一杯生椰拿鐵、厚乳拿鐵、椰雲拿鐵…… 加入牛奶、椰汁、水果、酒精的「甜咖啡」背後,是一場新的中國咖啡之戰。 在中國人培養起咖啡習慣之前,甜是必經之路。 但是,我想許多年以後,面對更加美味的新中式咖啡,每個過來人都將會回想起,他們曾差點被瑞幸咖啡甜死的那個悲傷的下午。 題圖來自:中國體育 參考文章: 第一財經雜誌:中國咖啡「大躍進」 螳螂觀察:百年中國咖啡史,講通了一個奶茶故事 網易數讀:瑞幸復活,但它的對手早就不是星巴克 壹番 YIFAN:瑞幸成奶茶界公敵 來源:愛范兒

世界首富馬斯克也搬進「貨櫃」,小房子風潮來了

在一座湖邊的小木屋里,梭羅和平時一樣洗完澡後,會在門口的陽光下從日出一直坐到中午,獨自凝神遐想,四周是松樹、山核桃樹和漆樹,一片靜寂,而小鳥會在周圍鳴唱,直到太陽照進他的西窗,使他想起了時間的流逝。在那些日子里,他成長起來,就像玉米在夜間生長那樣。 這是 1845 年。就是在這個充滿靈感的小房子里,梭羅寫下了著名的《瓦爾登湖》。 ▲ 示意圖,圖片來自:wallpaper/LAURA STAMER、HELENE HØYER MIKKELSEN 他或許沒想到,170 年後的現代社會,會再次復興起一次又一次「小房子運動」。 不僅在自然荒野之中。 ▲ 圖片來自:ArchDaily 也在高樓大廈之中。 ▲ 圖片來自:ArchDaily 新 · 小房子風潮 小房子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畢竟要說起小房子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人類在洞穴中度過的第一天,再拉近點,也可以談到 19 世紀後期美國城市中黑人廣泛居住的小型單層建築——但現代小房子運動的建築,更創新、便攜、簡潔、經濟、可持續。 ▲圖片來自:MUJI 這股風潮是在過去十年間流行起來的。 《瓦爾登湖》中,梭羅自己建造的木屋成了小房子運動早期的藍本。有人認為 1970 年代是小房子運動開始的時間,那時候 Allan Wexler、Lester Walker 等藝術家、作家、建築師都發表著在微型空間居住的作品,小房子指南層出不窮。 甚至有人直接創立了一家公司 Tumbleweed Tiny House Company,設計和建造了那些帶輪子的不到...

啟發了《攻殼機動隊》《銀翼殺手》的「賽博大樓」,逃不掉被拆遷的命運

在《攻殼機動隊》《阿基拉》《銀翼殺手》等賽博朋克風格的科幻作品里,光怪陸離的建築應該是最能體現賽博朋克概念的元素之一。 賽博朋克描繪的是一個科技高度發達,但貧富差距懸殊的獨特社會形態:近未來人類的生活被急速發展的科技所深刻影響,生活水平卻又沒有隨之上升,這種先進與落後的碰撞在概念和視覺上都會形成強烈的沖擊感。 因此,賽博朋克作品里的建築往往都會給人一種矛盾感,強調高科技、高生活密度,而在設計上相當粗獷。 1972 年,一棟在現在看來非常賽博朋克的大樓在日本東京的街頭上建成。 有別於普通樓房方方正正的造型,這棟大樓看起來就像是兩座由方塊堆疊而成的塔,每個方塊上還有一個圓形的窗口,像極了「滾筒洗衣機」。 ▲ 夜光下的中銀膠囊塔 圖片來自:Tom Blachford 如此怪異造型的大樓,其實是由日本建築大師黑川紀章設計的膠囊公寓。 大樓的每一個方塊都是一個設施齊全、空間獨立的膠囊公寓,因此它被形象地命名為中銀膠囊塔。 超前的設計理念,使得中銀膠囊塔成為了許多科幻作品在描繪未來城市時的參考原型,例如《賽博朋克 2077》里主角 V 所居住的公寓大樓在外觀上就參考了這種統一、模塊化的風格。 然而就在這個月,這棟屹立半個世紀的賽博大樓將要被正式拆除,黑川紀章在 50 年前對於未來城市的構想,將被永遠定格。 可持續建築的先驅 中銀膠囊塔坐落於日本東京的銀座街區,在這條日本最繁華的街道上,這棟已有 50 年歷史的大樓在今天看來依然有種超脫時代的前衛感。 相比於傳統意義上的「樓房」,中銀膠囊塔在結構上更接近於「塔」。 因為堆砌在上面的每個膠囊方塊,其實都是像疊疊高里的木塊一樣是活動且可拆除的獨立物。 ▲ 圖片來自:Stefan Formentano 中銀膠囊塔的主體是兩座分別層高為 11 層和 13 層的混凝土塔,在此基礎上,再安裝 140 個獨立的膠囊方塊,像樂高那樣「組裝」出一棟公寓大樓。 每個膠囊的長 4.0 米、寬 2.5 米,在安裝之前都預先安裝好了床、櫥櫃、廁所等內部設施,只需要將它用四枚高張力螺栓與塔身連接,連通上水電路即可使用。 作為連接主體的塔身則用於電梯和管道輸送,與膠囊方塊相互獨立。 根據黑川紀章的設想,每個膠囊都是獨立可移動的,如果住戶看膩了一個方向的風景,只要把膠囊拔出來再換個位置,那麼每個人都能收獲不一樣的景色。 ▲ 圖片來自:Getty...

每年近 100000 個微塑料顆粒,從塑料瓶進入你的身體

曾經有人說塑料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多種多樣的塑料製品迅速進入了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 圖片來自:Unsplash 然而,難以降解的塑料堆積如山,漂浮在海面上,纏繞在動物的屍體上……人們發現塑料也是最糟糕的發明之一,給我們帶來了便利,也給我們帶來了看似無盡也無解的污染。如今,塑料帶來的污染又添一項——微塑料。 ▲圖片來自:Surfers Against Sewage 微塑料(MPs),指的是直徑小於 5 毫米的塑料顆粒,粒徑范圍從幾微米到幾毫米不等,尺寸小於 0.001 毫米的納米塑料(NPs)通常也算在此列。 因此,常提的微塑料通常說的是微塑料和納米塑料顆粒 (MNP) ,微米塑料(1 μm-5 mm)、亞微米塑料(100 nm-1 μm)和肉眼通常不可見的納米塑料(<100 nm)。 ▲ 圖片來自:Sky News 人們對塑料給人類和環境的危害已有了解,但對於微塑料的威脅卻有些後知後覺,本世紀初期有科學家提出後,過了十幾年,微塑料問題上升到了全球治理層面。目前科學家已經在人體血液中和糞便中都檢測到了微塑料污染。 維也納醫科大學研究人員研究了微塑料與胃腸道之間的關系,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如果你用塑料瓶喝水 1.5 到 2 升,那麼每年以這種方式攝入的微塑料顆粒就將近 100000 個。但如果選擇自來水,攝入的塑料顆粒可能會減少到 40000 個。 ▲圖片來自:Unsplash 是的,塑料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微塑料也是無處不在:洗滌過程中的紡織品、輪胎磨損、化妝品等直接存在於環境中的初級微塑料顆粒(MNPs),塑料瓶、袋子和漁網等塑料製品的破碎、磨損或老化產生的次級 MNPs ……. 它可能通過海洋生物或海鹽等食物進入人體,也可能通過塑料瓶進入人體……研究表明,全球人均每年可能攝入的微塑料顆粒約 5g ,相當於一張信用卡。 ▲圖片來自:Unsplash 從微塑料進入人體的方式來看,胃腸道是最容易接觸它們的器官。研究顯示,微塑料會改變腸道微生物組群,還很可能會通過與腸道上皮細胞的接觸在細胞水平上與宿主胃腸道進行相互作用。 微塑料顆粒會影響人類健康是既定的事實,但關於它們在胃腸道癌發病機制中的作用的數據卻不夠多,而胃腸道又是主要的接觸途徑。 ▲圖片來自:Unsplash 雖然目前已了解有慢性病的患者會更容易受到微塑料顆粒帶來的不良影響,但這還遠遠不夠,常見的微塑料類型的確切來源、身體排出的數量、醫生如何在體內追蹤它們、是否存在可以消化塑料的自然過程、微塑料會觸發哪些致癌的疾病機制……這些都是人們想了解的。 人們不僅想了解,而且還是迫切想了解,畢竟我們的生活依舊離不開塑料製品,比如醫療領域的無菌注射器、膠帶、血袋和心臟瓣膜等等都有塑料且目前不可替代。這也就意味著,微塑料每天都會通過各種各樣的途徑進入我們的身體。 ▲圖片來自:Unsplash 我們對塑料產生的微塑料顆粒可能了解還不夠多,但盡可能地解決塑料帶來的各種危害已是刻不容緩。從塑料製造到分解的每一步都值得研究,而作為無法從事研究的普通人,也有自己的應對措施,比如,可以從減少使用塑料製品開始。 來源:愛范兒

你家貓貓狗狗吃的飯,一不小心可能造成物種滅絕

昆士蘭州的黃金海岸上,沖浪愛好者們在馳騁漂流,離海岸更遠的地方,一場捕殺行動正在進行—— ▲圖片來自:National Geographic TW 視頻截圖 漁民們架設圍網,拋出大型鐵鉤和誘餌,各類鯊魚聞味涌來,咬餌上鉤,它們之中很多物種已瀕臨滅絕。 ▲圖片來自:National Geographic TW 視頻截圖 你可能沒想到的是,很多鯊魚被做成餐點,進入了你家寵物的盤子里。 這是 《海洋科學前沿》雜誌發表的新研究中指出的現象。 貓貓狗狗的罐裝食品里,可能藏了鯊魚肉,而買食品的主人完全不知情。 ▲圖片來自:Unsplash 研究是這樣進行的: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兩名科學家使用 DNA 測試,研究了來自 16 個品牌中 45 種寵物食品中的肉類。 結果,他們在成分清單中發現了多個瀕危物種和易危物種。 其中,藍鯊、絲鯊、白鰭礁鯊是最常見的,加勒比尖吻鯊、沙虎鯊、鐮刀鼬鯊等也不少。 144 個樣本里有 45 個含有鯊魚 DNA,占比 1/3。 ▲圖片來自:National Geographic TW 視頻截圖 一般,捕到鯊魚割除利潤豐厚的魚鰭後,鯊魚肉等於就是「廉價的蛋白質」,沒什麼人會吃,所以大部分都會被丟棄。 很多製造商就把這些鯊魚肉利用起來,變成寵物食品賣出去,他們狡黠地在食物成分表里把鯊魚標為「魚」「白魚」「海洋魚」等各類模糊名稱。 所以買這些食物的主人,並不知道這些魚到底是什麼品種。 ▲圖片來自:Unsplash 當過度捕撈滲入到寵物食品行業,還有更糟糕的一點是,因為鯊魚肉的營養價值很低,所以事實上,這對寵物也幾乎沒有好處。 直接點說,就是一種雙重傷害。 ▲圖片來自:Unsplash 另外,還有另一個行業也助長了對鯊魚的殺害——很多化妝品如精油、乳液、面霜,都會用到角鯊烯,而角鯊烯是從鯊魚肝臟中提取的。 ETC 數據估計,3000 條鯊魚只能生產...

「地球最美建築」造了 8 年終於開放,不像地球人蓋的

المستقبل سيكون لمن يستطيع تخيله وتصميمه وتنفيذه سر تجدد الحياة وتطور الحضارة وتقدم البشرية هو في كلمة واحدة: الابتكار لن نعيش مئات السنين، ولكن يمكن أن...

一年 5.47 億美元,小心「線上愛人」的浪漫和騙局

2 月 14 日情人節又到了,每年這個時候,不少人都在絞盡腦汁選擇禮物,思考如何與愛人共度。還有的人,思考如何在這段時間「大賺一筆」。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近期公布的報告顯示,人們這幾年因「浪漫騙局」而損失的錢財每年都在上升,2021 年的損失達到了 5.47 億美元,與 2020 年相比增加了近 80%,是 2017 年報告損失金額的六倍多。此外,2021 年個人報告損失的中位數為 2400 美元。 ▲圖片來自:FTC 這些利用感情行騙的人,會編造各種各樣的藉口來索要錢財,比如經濟或健康方面遇到了問題,很需要錢,但又暫時由於各種原因拿不到錢。利用受害者「我正在幫助自己關心的人」這種想法,一次又一次地重復謊言。 為了不讓騙局被戳穿,「感情騙子」們還要想方設法掩蓋自己的身份和行蹤,從網絡上竊取別人的照片來編造個人資料,研究人們在網上分享的信息,用來假裝有共同的興趣。而且,他們還總是有著許多不能與受害者見面的理由,比如在海外軍隊服役或者工作。 ▲圖片來自:Technologistan 由於近幾年網際網路及其衍生產品的發展,騙局也「與時俱進」。在聯邦貿易委員會的報告里還提到,有大約四分之一的人使用禮品卡向騙子付款,2021 年的損失有 3600 萬美元。2021 年還有一個不可忽略的趨勢,就是利用感情引誘受害者進行加密貨幣的投資。 「浪漫騙局」中最大的損失就是以加密貨幣形式進行支付,僅 2021 年一年就有 1.39 億美元。騙子會引導受害者相信自己的「線上愛人」是個成功的投資者,再提供一些涉及加密貨幣和外匯的投資建議,聽信這些建議的話,不久之後就會失去自己的投資款。 圖片來自:Consumer Financial...

入睡前看螢幕能有更好的睡眠體驗?這個新研究或改變認知

一天二十四小時,人們有將近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睡覺,如果不能通過睡覺好好休息,我們的身體也會出狀況。然而,全球有近三分之一的人被睡眠時間不足和睡眠質量不佳等問題所困擾。讓本該放鬆的睡眠時間多了些痛苦。 如果去搜索「怎麼改善睡眠質量?」得到的結果其實大家都早已知曉:睡前放鬆心情、適當運動、調整睡眠周期、睡前避免看螢幕…… 但這些方法幾乎都知易行難。對於如今離不開各種電子設備的人們來說,「睡前避免看螢幕」可以說是難於上青天。 ▲ 圖片來自:Getty Images 然而,最近《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雜誌上的研究表示:有些人實際上可能會通過在睡覺前看一些東西得到更多的休息,不過,這取決於他們如何使用這些媒體。 由德拉瓦大學的 Morgan Ellithorpe 與布法羅大學的 Lindsay Hahn 等人進行的研究,試圖梳理出人們在睡前使用的不同媒體,以及它們如何影響睡眠質量。 不過,這項研究的主要重點是調查不同類型的傳統媒體如何影響睡眠,並沒有關注與設備的積極互動,而是關注在入睡前被動地觀看或收聽是否會影響睡眠質量。 ▲圖片來自:Getty Images 研究的對象為 58 名成年人,他們被要求在每晚睡覺前的一小時自我報告其媒體使用情況。除了他們正在消費的媒體種類(電視、播客、書籍等),他們還要記錄了使用媒體的地點(在床上或休息室)以及他們是否有進行多任務使用(例如,在看電視時使用手機)。 研究人員還訓練了他們在家里使用腦電圖 (EEG) 機器,與之前許多依賴自我報告的睡眠測量研究不同,這可以更詳細地了解睡眠質量。 通過跟蹤快速眼動和深度睡眠總時間的腦電圖讀數等,研究人員發現睡眠質量不受睡前一小時媒體使用的影響。研究人員還發現,睡前使用媒體實際上改善了總體睡眠時間。 ▲圖片來自:cnBeta 研究人員表示:「睡前看流媒體內容或聽播客可以作為一種被動的、平靜的活動,改善你的睡眠。」「在入睡前使用媒體與更早的睡眠時間和更長的總體睡眠時間有關,只要使用時間相對較短並且不是多任務進行,例如發簡訊的同時瀏覽社交媒體。」 Morgan Ellithorpe 還提到,人們在床上使用媒體的時間越長,對睡眠的負面影響就越大。如果打算在睡前使用媒體,比如看電視或聽音樂,請保持一個簡短而集中的時間,這樣你當晚的睡眠不太可能出現負面影響。 ▲圖片來自:Getty Images 值得一提的是,2020 年在《睡眠醫學》雜誌的一項研究表明,32 名年輕志願者,睡前使用社交媒體 30 分鍾對睡眠質量的任何測量都沒有影響。不過研究還發現,志願者進行...

慢下來去爭取更高效,你敢嗎?| 春節特輯

🐯 新年總會讓人想「重啟」生活。 經過了「躺平」成為熱詞的一年,你會想慢下來嗎? 假如慢下來意味著有機會獲得更高效率,你會願意嘗試嗎? 為什麼「慢下來」能更高效? ▲ 圖片來自 yarn 最近,《深度工作》作者卡爾·紐波特在《紐約客》撰文提出了「慢效率(slow productivity)」這一概念,引起了好些討論。 為什麼「慢下來」能提高工作效率? 紐波特認為,當人面對的工作總量超過一個特定值,其工作壓力就會成為影響效率的因素。 過了那個門檻後,人就開始從規劃工作-執行工作的循環中加入了對工作的焦慮感,進而影響實際工作時的效率。 ▲ 圖片來自 Yanado 因此,紐波特的「慢效率」概念的核心,其實不是「減速」,而是「控制總量」,並藉此提高整體產出。 如果每一個員工的工作總量減少了,那整個公司的產出不就減少了,競爭力也下降了嗎? 並沒有。 紐波特還是一個相信「效率」的人,但他相信效率更依賴於高效的系統,而非將責任放在個人員工身上。 他認為,「慢效率」成功的最大挑戰在於創立一個系統去管理未被分配的任務。有了這個「緩沖區」,管理者可保證團隊一次性只需面對合理的工作量,並專注高效地完成。 「慢效率」如何應用於工作中? ▲ 圖片來自 Indian Ad Company 如果你是團隊領袖,當然可以嘗試在團隊管理中應用「慢效率」概念。 專注於技術團隊管理研究的 Andrew Sidesinger 分享了一些自己的經驗。 Sidesinger 在加入團隊時,七位軟體工程師在負責五個項目。每個項目都有一位主導,另外配一名工程師協助。 不出意料地,大家都表示這種近乎是一個人擔一個項目的壓力很大,而且大家也不知道別的同事都在干什麼。 他簡單地調整了一下: 將進行中的項目調整為三個。完成了任務,才能引入新任務; 沖刺開始時大家不會領到特定任務。除非其它進行中的項目已經沒有任何可參與的工作,否則工程師不開新任務。 這些改變都不容易。大家都會有沖動把一個工程師的時間拆到兩個項目中,尤其在前期想做出成績的時候。但問題是,這樣做的結果可能是兩個項目都做不好。 堅持下來後,工程師們的情緒變好了,團隊也實現了沖刺的目標。 ▲圖片來自 Hack Reactor 如果從個人工作管理出發,那服務於個人和團隊的職業生活教練 Alexa Doman 會建議你去花點時間,審視三個問題: 1 你真的有優先去考慮重要的事情嗎? 2 你該如何為自己的工作設立更為堅定的邊界? 3 如果你不在工作上慢下來,會有怎樣的後果? 但如果你處於一個情況嚴峻的團隊中,對自有工作流無法改變,也暫時無法更換工作,那再退一步,也許可以試試先從非工作的地方入手。 我們還可以做什麼? 這些年來貶值最多的不是貨幣,而是你的努力。 我們現在進入到了一種低水平內卷,高水平倦怠的階段。 經濟學者管清友之前在接受《三聯生活周刊》采訪時曾說道。 身處於一個「追趕超型」國家,不少人在面對工作的「內卷」時會很無力,為了麵包,為了家人,不敢輕易改變。 那也許,我們可以先從「娛樂」上去改變。 占據了我們娛樂大部分時間的電子產品,在為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高效和連接的同時,也成為了我們精力消耗的一大來源。 ▲ 圖片來自 Cleveland...

讓菠菜變身「裁判」,植物也能給我們發「電子郵件」預警

在電影里,導演們早早就為植物的變化指明了方向。擁有智慧,會主動攻擊人類,變異的植物因此也成為了驚悚影視作品中常見的元素之一。但植物追著你攻擊畢竟還是離我們很遙遠,在真正的巨變發生前,沒人會覺得植物真的能和人有什麼多種可能的互動。 現在有了,植物可以給我們發送電子郵件了。 ▲ 菠菜可以給你發郵件 當然不是植物變異可以上網發郵件,觸手控制滑鼠比你還厲害。而是麻省理工的科學家們成功地利用了植物的特性,在一些納米顆粒的介入下讓它能像人類傳遞更多的訊息。這個研究將電子元件和系統工程植入到植物中,賦予了植物某種新的能力。 你可以理解為,人類就是上帝之手。在這個過程中,它給被選中的菠菜賦予了「超能力」。 菠菜和特定設計的近紅外螢光的納米顆粒結合在了一起,就被改造成了自供電的自動采樣器,可以分析地下水,並給出相應的反饋。在植物周圍記錄的紅外攝像機可以讀取讀取菠菜發出的信號,向科學家送回反饋。 ▲ 菠菜發出的信息被手機接收到了 在這個過程中,菠菜中被植入的顆粒可以識別硝基芳香化合物,這種化合物常見於各種爆炸物中。因此,你可以用這種經歷過處理的菠菜去判別周圍的環境,去猜測它是否埋有地雷和炸彈。 整個過程的原理就是污染物硝基芳香化合物通過菠菜的根和莖被輸送到葉組織時,它們在葉肉中會不斷積累,導致菠菜的排放強度也發生相應的變化。 這種嵌入菠菜中的單壁碳納米管傳感器實時監測還可以估算其在根、莖和葉中的停留時間,根、莖累計停留時間約為 8.3 分鍾,葉子約為 1.9 分鍾。但這些成功其實都只是證明,植物有能力成為人類的地下水的化學監測儀,並在特定的條件下,它也可以將它的探測結果反饋出來。 ▲ 植物是很好的監測員 領導這項研究的 Michael Strano 教授介紹稱「植物是非常優秀的化學分析員,它們在土壤中有一個龐大的根系網絡,植物在這個網絡中會不斷地采樣地下水,並有一種方式能夠將水質的監測結果反饋到葉子中。」 雖然這個實驗目前僅在菠菜上嘗試了,但菠菜反饋出的意義卻非比尋常。拋開菠菜檢測土壤中是否有爆炸物的實際價值,這也是人類可以和植物進行交流的重要一步。 植物對環境非常敏感,他們在我們之前就知道會發生乾旱。它們可以探測到土壤和水勢性質的微小變化。如果我們深入研究這些化學信號傳遞途徑,就能獲得豐富的信息。 ▲ 植物是很好的監測員 在此之前,測謊專家巴克斯特曾經用測謊儀測試過植物。他曾經把測謊儀的電極連到了牛舌蘭的葉片上,在向它澆水的過程中,植物發出的信號讓測謊儀呈現出了鋸齒形的圖形,這和人在高興時感情激動的曲線圖形較為相似。 當時巴克斯特認為,植物也是有情感的,並且能向外界展示出來。只是這個結論在整個植物學界受到的認可並不多,就像測謊儀一樣存在爭議。 不過植物會交流、會發出信號,這個結論已經得到了認可。在權威刊物《微生物組》中,中、德、英三國學者共同參與的研究就發現,相鄰植物可以通過根部釋放的化學物質互相「對話」。這種化學物質主導的「交流」可以改變植物生長的微環境,調節養分供給,甚至影響產量。 ▲ 菠菜. 而現在人們做得更多的就是讓植物不僅能成為觀測者,也能成為表達者。在人的介入下,讓植物為人類監測土壤狀況,監測污染物,提高整個土壤監測的效率。 在能夠發現炸彈的菠菜成功擁有超能力後,其他植物也有更多的監測能力也值得期待。 題圖來自 euronews 來源:愛范兒

面試你的不是人?紐約計劃限制人工智慧「面試官」

「我們無法提供有關您面試結果的具體反饋。」 在美國,越來越多的僱主利用人工智慧(AI)加快招聘流程。但求職者很少知道 AI 招聘工具為何拒絕他們的簡歷,或者如何分析他們的視頻面試。當他們落選時,往往只能收到這樣一封冷冰冰的郵件,不知道自己到底為什麼落選。 ▲ 圖片來自:unsplash 這不免令人不安,AI 在我們的職業生涯中究竟起到怎樣的決定權? 美聯社報導,11 月初,紐約市議會以 38 票對 4 票通過了一項法案:如果 AI 招聘系統沒有通過年度審計,將被禁止使用。年度審計將檢查 AI 招聘系統有沒有種族或性別歧視,允許求職者選擇人工審查等替代方案,AI 開發人員還需披露更多過去不透明的細節。 有趣的是,負責年度審計的是 AI 開發人員,但會被處罰的是僱主,如果他們使用了未通過年度審計的 AI 招聘系統,每項違規行為最高處罰 1500 美元。 支持者認為,該法案將為復雜的算法打開一扇窗戶。算法往往根據求職者的說話或寫作方式對技能和個性進行排名,但機器能否准確公正地判斷性格特徵和情緒信號值得懷疑,這一過程未來會更加透明。 至少,知道「因為算法有偏見而被拒絕」就是有意義的,牛津大學技術法教授 Sandra Wachter 曾經表示: 反歧視法主要是由投訴驅動的,如果他們不知道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就沒有人可以抱怨被剝奪了工作機會。 初創公司...

宜家的樣板間變「綠」了,還說這就是你的「明日之家」

去年夏天,在波蘭什切青一座擁有 120 年歷史的廢棄建築中,宜家推出了一個有趣的綠色空間「明日之家」。它向大眾展示了一種創新的城市生活方式——如何在無浪費的環境中更可持續地生活。 雖然這個快閃店現已關閉,將在近期被改造為「斯堪地那維亞之家」,但它作為可再生住宅的理念並不過時。 ▲ 圖片來自:trendland 踏進「明日之家」,你的第一印象應該是:「好多植物啊!」地面、牆體、天花板,乃至角落的一把椅子,都有綠色覆蓋其上。其他家具和裝飾大多為古樸整潔的原木色和白色。 ▲ 圖片來自:trendland 除了觀賞綠植,你可以在這里做這些事:了解室內植物的新作用;發現處理廢物的新方法;被類似陽光的燈光照耀;嘗試零浪費美食…… 這些功能是由不同區域實現的。 在手工藝區,修理和改裝家用電器的各式工具供你取用,木匠和設計師負責幫助來訪者學習修復破舊的家具,賦予它們第二次生命。 ▲ 圖片來自:IKEA 在休閒區,Home Sun(一種模仿陽光的照明裝置)負責照明,它將幫助你放鬆下來;還有一種照明裝置是 Trådfri 智能照明系統,Trådfri 在瑞典語中意為「無線」,你可以通過遙控體驗燈光強弱和色溫如何影響周圍環境。 ▲ 圖片來自:IKEA 在種植區,宜家以無土家庭農場的方式,種植多種可食用的藻類、菌類和其他作物。這也是明日之家最核心的地方,它展示了一種可持續的城市農業解決方案,通過水培和氣培,實現在室內無陽光或土壤的地方種植和收獲食物。 ▲ 圖片來自:trendland 2017 年 9 月,宜家創新實驗室「Space 10」已經對外展示過實驗性室內農場「LOKAL」,它利用人造光源和計算機自動化技術,為植物補充所需的水分、礦物質和氧氣。相比田間種植,此方法可讓植物生長速度加快四到五倍,節水約達 95%。 「明日之家」官網還有微型花園、魚菜養殖場、螺旋藻農場、氣培農場各種家庭種植手冊可供下載。 ▲ 圖片來自:trendland 在廚房,來訪者可以學習如何用家庭農場種植的食材製作「零浪費」美食,以及如何將咖啡渣等食物垃圾用於蘑菇農場或者製作蠟燭與化妝品。 ▲ 咖啡渣的利用. 圖片來自:IKEA 室內農場本質上是為你吃的糧食和蔬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只是不確定你是否會喜歡它們的味道。宜家曾在倫敦設計節上發放超過 2000 份由水培蔬菜製成的沙拉,搭配用螺旋藻製成的沙拉醬。他們就食物的味道對 100...

研究發現,健康應用和可穿戴設備幫不了低收入群體

從健身應用到智能手錶再到體感遊戲,我們可能習慣了各種關於健康的數字設備或應用,它們使得鍛鍊成為一件既隨身又有樂趣的事情。 ▲《健身環大冒險》. 這些「數字健康工具」,通常被認為是縮小「健康不平等」的方法,因為它們可以將健康干預措施打包成更便宜、更易於分發的形式,拉低了運動健身的參與門檻。 然而,一項關於數字健康工具的研究表明,健康應用和可穿戴設備只會幫助社會經濟地位高的人提高身體活動水平,它們幫不了低收入階層。 ▲ 圖片來自: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這項研究並非親身投入單個項目,而是運用了「薈萃分析」(Meta-analysis),對多個相關研究的結果加以分析和總結。 研究團隊選取了 19 項用英文發表的研究成果作為研究對象,這些研究成果分布在 1990 年 1 月至 2020 年 3 月間,涵蓋了多種數字健康工具,如簡訊、電子郵件、網站、可穿戴計步器、移動應用程式。 他們提出了三個研究問題:數字健康工具是否有效促進低社會經濟地位人群的身體活動;數字健康工具是否對較高和較低社會經濟地位的個體具有同等益處;數字健康工具的數量或類型是否與干預效果有關。 ▲ 圖片來自:the verge 研究結果是,無論哪種數字健康工具,對低社會經濟地位和高社會經濟地位的人都沒有顯示出等效功效。對於前者,沒有證據表明數字干預是有效的;對於後者,相同干預確實表明了有效性。 也就是說,數字健康干預最終會擴大群體之間的健康差距,加劇數字鴻溝。 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有很多。畢竟不是所有人都用得了網際網路,最已開發國家的網際網路普及率高達 95%,而《世界網際網路發展報告 2020》顯示,全球普及率約為 60%。 ▲...

專訪安藤忠雄:建築不應該成為被消費的東西

第一次看到安藤忠雄,很難相信他已經 80 歲了。 螢幕前,他頂著一頭茂密褐發,劉海梳得一絲不苟,手里緊握著一個青蘋果。盡管黑眼圈重、眼窩凹陷,但雙眼銳利、炯炯有神。他看著我們,講著一件在他看來,同樣與年齡無關的事情——青春。 青春似乎和建築關系也不大,但他認為,自己一生所有建築作品,都來自這股青春的勁。 ▲ 因為疫情,安藤忠雄在全球巡迴展北京站「青春」遠程連線。他手中的青蘋果,意喻「青春」。 所以,當安藤忠雄跟我們談起建築時,聚焦的往往並不是建築。 建築更像是一個載體。他說的其實是,通過建築的方式,自己如何度過人生,如何嘗試影響更多的人,以及思考人的力量如何才能改善社會。 中國是安藤忠雄現在最重要的海外創作地之一。他今年不止一次提到,無論是建築還是藝術,世界的中心已經在向中國轉移。 中國的年輕人對安藤忠雄也並不陌生。人們往往訝異於,當他們站在安藤忠雄那看似簡單、粗曠、毫不費力的混凝土建築中,竟然產生了一種難以言明的心靈振動。安藤忠雄用光影、幾何學,結合自然萬物打造的建築物,就像一個個藝術品,吸引人們前赴後繼。 有時候,這也是一種流行,叫「打卡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共創作近 300 項國際知名建築作品,是當代全球最活躍也最具影響力的建築大師之一。圖片依次為:水之教堂(攝影:白鳥美雄)、頭大佛、直島建築群、倍樂生之家直島現代美術館別館、地中美術館、小筱邸住宅。 當安藤忠雄的「青春」再度掀起熱潮,愛范兒特此獨家專訪了安藤忠雄。 我們問了問他創作的青春,中國建築的青春,建築的流行和未來——這些在安藤忠雄和我們心中,關於永恆「青蘋果」的問題。 愛范兒:您曾說青春是一種心勁,從青春期至今,您是如何一直保持這種心勁的? 安藤忠雄:時刻保持好奇心,永遠堅持去挑戰。 どんなときも好奇心を忘れずにいること、そして、挑戦心を持ち続けることです。 愛范兒:當具有挑戰性的建築項目紛至沓來,您會如何選擇? 安藤忠雄:每當我有兩個選擇時,我總會選擇那個看起來更困難的。 私は、選択肢が二つあるときは、いつも難しそうな方を選ぶようにしてきました。 ▲ 從貨車司機、拳擊手,到自學建築、獨自游歷世界、探訪夢想聖地、創辦建築事務所,安藤忠雄連戰連敗、連敗連戰,而後獲得世界建築最高榮譽「普利茲克」建築獎。前幾年安藤忠雄因患癌摘除 5 顆內髒,不過至今沒有退休打算。 愛范兒:您心中的中國建築,比起其他國家有什麼獨特之處? 安藤忠雄:在中國,建築擁有隻有大國才有的強大力量感,如徹底的對稱性表達、與大自然相對的壓倒性規模感,以及獨特的形式感和材質感等等。 對於在這片土地上打造建築的人來說,如何在設計中充分運用這一特點,是他們需要考慮的普遍主題。 中國には、徹底したシンメトリーの表現や、大自然に拮抗する圧倒的なスケール感覚、獨自の造形感覚や素材感覚など、大國ならではの力強い建築的感性があります。 これをいかにデザインとして生かは、この土地で建築やデザインを考える人間にとって普遍的なテーマでしょう。 ▲2002 年,安藤忠雄開啟「中國之旅」,隨後在北京、上海、台北、蘇州、杭州、佛山均留下建築作品。他在中國的近 20 年,也是中國建築行業高速發展的 20 年。圖片依次為:杭州良渚文化藝術中心、上海保利大劇院(攝影:小川重雄)、佛山和美術館(3-5) 愛范兒:您希望自己近年在中國各個城市的新創作,能給中國當下的建築生態帶來什麼影響和幫助? 安藤忠雄:我希望這些項目能夠變為「成長的建築」,作為建築豐富性的證明。 人々の生活に溶け込んでいく建築、即ち「成長する建築」の豊かさの証明になれば、と期待しています。 愛范兒:「成長中的建築」指的是什麼? 安藤忠雄:它就是說,建築完工後並不意味著結束,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與當地的自然環境產生更深的聯系,並能與人們的生活融為一體。 完成したらそれで終わりというのではない、時間と共により深く場所の自然と結びつき。 ▲光影、幾何學、清水混凝土,是安藤忠雄建築中最常見的元素,但又會隨各地的特色而靈活變化。 愛范兒:您曾說,日本建築進入「守」的時代,中國建築正在「拼」的時代,為什麼? 安藤忠雄:我認為,近年來,藝術和建築都在向中國集中,這是中國社會正在從激烈的成長期進入深化(進化)的文化成熟期的表現。 昨今のアートと建築の、中國への集中の理由は、中國社會が、激しい成長期から、進化=深化とするような文化的成熟期へと移行しつつあることの表れだと思います。 愛范兒:也就是說,中國建築正處在「青春」之中。 安藤忠雄:「青春」的挑戰精神是美好而珍貴的,但同時也伴隨著危險。 「青春」の挑戦心は美しく尊いものですが、その分、危ういところがあります。 愛范兒:那我們該如何處理建築「青春期」的好與壞? 安藤忠雄:重要的是,我們不要陷入短視的思維,要心懷未來 50 年、100 年後的願景,然後一直「青春」下去。 近視眼に陥ることなく、50 年先、100 年先を見據えたヴィジョンを持った上での、「青春」でありたいものです。 ▲水之教堂,是安藤忠雄在初期的創作作品,那里的十字架浮在水面上,隨著一年四季變換景色。安藤忠雄希望打造的建築是永恆的建築,數百年後還會被人們銘記。他說,「人心是很難居住在這個時代的,我想建造的是能讓人心紮根的地方。」圖片來自:YouTuber-Aldo Garcia 愛范兒:您認為在中國建築的「青春」中,怎樣才能誕生更自由和有勇氣的建築? 安藤忠雄:創造的線索總是潛藏於我們的腳下。 いつも、創造の手がかりは、自分たちの足元に潛んでいるものです。 愛范兒:如何才能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建築,並使其建築文化走向世界? 安藤忠雄:我們需要花費足夠的時間來打造建築,需要與包含人類生活的地域進行互動和對話來打造建築。我們不僅僅要打造單體建築,還要放眼培育整個地域,形成這個地域獨特的個性。 我認為這樣,才能更清晰地看到只有在中國才能被實現的建築風貌。 そのとき必要なのは、人間生活を含めたその場所との対話をしながらつくっていく、時間をかけた建築のプロセスです。単體の建築ではなく、それを含めた場所全體の個性を育てていく中で、中國にしかできない建築の姿がもっとくっきりと見えてくると思います。 ▲ 廣東河源即將開放安藤忠雄教堂最終曲-詩之教堂。安藤忠雄認為這是一塊只有在這里才能出現的,超越以往的建築和自然融合的作品。圖片來自: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 愛范兒:當代年輕人熱衷於在新銳建築中打卡、拍照、傳播社交網絡,您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安藤忠雄:這說明大家對於為人們服務的建築越來越感興趣了。隨著社會經濟的成熟,信息媒體的發展也正成為其背後的驅動力。 人々のためにあるべき建築に対し、人々の関心が増しているという。社會経済の成熟と共に、情報メディアの発達がその原動力となった。 ▲ 安藤忠雄的建築讓人們在都市大廈回歸自然,又在遠郊和荒島感受自然,這些建築的流行,同時契合了當代年輕人的「逃離」之心——這是一種對當代生活方式的審視,或者說,一種新的滿足。視頻截圖來自:YouTuber-Aldo Garcia 愛范兒:當建築變成「網紅景點」,並誕生一種流行的生活方式,您認為這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 安藤忠雄:這一事實本身應該是可喜的。然而,我擔心這種傾向過於強烈。 建築本身作為一種媒介被消費,讓我產生了一種危機感。 狀況自體は歓迎すべきことだろう。だが、この傾向が行き過ぎて、建築それ自體がメディアとして、消費されるような狀況には危機感を覚えている。 ▲「光之教堂」是安藤忠雄最經典的建築作品「教堂三部曲」之一,也是日本最著名的建築之一,至今仍吸引了全球各地的人前往探訪。 全球巡迴展中也對光之教堂進行了 1:1...

2021 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證明全球變暖和你有關的氣象學家獲獎了

從 2016 年開始,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獎杯就由三位物理學家共同舉起,今年也不例外。 10 月 5 日,諾貝爾物理學獎因「復雜系統」的研究成果而共同授予日本氣象學家真鍋淑郎(Syukuro Manabe)、德國氣象學家克勞斯·哈塞爾曼(Klaus Hasselmann)和義大利物理學家喬治·帕里西(Giorgio Parisi)。 盡管有三個人獲獎,但這次的諾貝爾其實下的是一個「雙黃蛋」,不同的「蛋黃」代表的是一個不同的研究領域。 真鍋淑郎和克勞斯共享了一半的獎金,真鍋淑郎在上世紀 60 年代就為當代氣候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克勞斯則回答了為什麼氣候模型在天氣多變和混亂的情況下仍能可靠的問題,他們因為在氣候模型方面的開創性工作上獲得了諾貝爾獎,每個人拿走了 1/4 的獎金。 獨享一半獎金的則是義大利物理學家喬治·帕里西。作為一個理論物理學家,他研究量子場論,統計力學和復雜系統,這次獲獎就是因為他發現了從原子到行星尺度的物理系統中無序和漲落之間的相互影響,這是對復雜系統理論的最重要貢獻之一。 ▲ 2021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 地球升溫?他們發現這是因為人類 全球變暖是我們今天人人都知道的詞語,但想要驗證人類在全球變暖的過程中到底占了多大的影響,還得看今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兩個「氣象學家」。 在上世紀 60 年代,真鍋淑郎發現了可根據物理定律在計算機上再現和預測整個地球的氣候的數值模型。這個模型首次明確證明了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對氣候的影響。使國際社會的目光轉向全球變暖,促成了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成立。 在真鍋淑郎的模型問世十年後,克勞斯·哈塞爾曼再度創建了一個將天氣和氣候聯系在一起的模型,從而回答了為什麼氣候模型在天氣多變且混亂的情況下依舊可靠的問題。他還發現了如何識別自然現象和人類活動在氣候中留下印記的方法,這些發現都被用來證明大氣溫度升高和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息息相關。 1967 年,這兩位氣象學家共同發布的論文《給定相對濕度分布的大氣熱平衡》終結了二氧化碳是否是導致全球變暖的元兇的討論,同時建立了一個首次產生物理真實結果的氣候模式,他們用人類或自然變化導致地球能量平衡變化的數值來解釋了氣候變化原因。 ▲《給定相對濕度分布的大氣熱平衡》 也就是說,雖然人們在 21 世紀才開始接觸到全球變暖的概念,但在 30 年前,就已經有科學家證明了全球變暖和人類活動的相關性,為人們解決全球變暖的問題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諾貝爾獎第一次將獎項送給了氣象學家。在真鍋淑郎和克勞斯·哈塞爾曼以氣象學家的身份拿到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前,氣象學和諾貝爾獎的關系在於 2007 年它將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了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表彰它們告誡世人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性。 歸根到底,諾貝爾獎和氣象學的「緣分」還是來自全球變暖。 ▲...

Prada 進了上海的菜市場,大牌都給菜穿了

一邊是冷若冰山、引領時髦趨勢的頂奢品牌。 ▲ 圖片來自:Prada 一邊是門庭若市、充斥人間煙火氣的菜市場。 撞在一起,會有什麼奇妙的化學反應? 就在最近幾天,Prada 跑到上海,跨界「開」了一個菜市場。 Prada ✖️ 菜市場 Prada 菜市場開業的那一天,是 9 月 27 日。 都市潮人們紛紛前來打卡,喜獲年輕人第一個觸手可及的 Prada。 ▲圖片來自:小紅書截圖 菜市場地點在上海「網紅」菜市場烏中市集,Prada 就是和他們合作,把這個菜市場都包裹上了 Prada 的品牌圖案和 Logo。 還沒進門,就可以在馬路邊看到外立面一大塊亮眼的 Prada 印花牆紙,路過不知道的,可能還以為這是一家高仿版 Prada 店。 ▲ 圖片來自:微博@ PRADA 普拉達 仔細看了下,發現門口的 Logo 不是...

熱炸了!7 月是地球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個月

當山火在各地爆發,當冰川不斷坍塌,當洪水洶涌如猛獸,當全球海洋遭熱浪襲擊,當叫醒一個裝睡的人,只需要關掉空調……我們也經歷了人類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個月。 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 (NOAA) 發布的新數據,2021 年 7 月,全球陸地和海洋的溫度比之前的記錄再高 0.01 攝氏度,比 20 世紀平均溫度 15.8 攝氏度高出 0.93 攝氏度,7 月成為了 142 年以來的最熱月份。 ▲ 圖片來自:Angelos Tzortzinis/法新社 但這個新紀錄,並不是一件好事。 最熱月讓全球各地發「高燒」 在剛剛過去的最熱月份,世界多地都打破了高溫紀錄。 ▲ 全球各地溫度變化. 圖片來自:NOAA 北半球誕生了新的地表最高溫度;亞洲迎來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 7 月;歐洲也創下了史上第二熱的 7...

我們和奧運冠軍一起,參加了一場「線上運動會」

這可能是史上首屆開幕前一天還在傳停辦的奧運會。 但開幕式之後,它就開始熱潮不斷,每天都被全民熱議。雖然現場觀眾寥寥無幾,但奧運精神依然在線上向全球傳遞——它流淌在運動員閃閃發光的獎牌上,迸發在螢幕前人們的吶喊歡呼中,以及,延伸在我們最近參加的「奧林匹克運動員線上體驗」里。 這是愛彼迎和國際奧委會、國際殘奧委會在奧運期間共同開展的一項特別計劃。 他們邀請了 30 多個國家和地區將參賽或退役的奧運健兒一起,打造了 200 多項「奧林匹克運動員線上體驗」。來自 50 多個比賽項目的運動員 ,在線分享他們的奧運故事,教人們學習各類運動課程。 有意思的是,這次體驗的形式不是看錄制好的視頻,也不是現場直播,而是通過視頻平台 ZOOM,讓我們能和奧運選手直接「面對面」學習、提問、交流。 ▲圖片來自:Airbnb 這也是我第一次感到自己和「奧運」那麼近。 聽奧運冠軍講那些過去的故事 我們這次參加的是帆船運動員徐莉佳的線上體驗。 她曾去過 3 屆奧運會,拿下了一金一銅的好成績,同時,她也是一個有著 20 年經驗的專業運動員。 為了保證交流的質量,一次線上體驗只能 10 個以內的人參加,時長大概一小時。雖然時間不長,但內容很充實。 體驗內容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徐莉佳和我們分享她在奧運期間的經歷和故事,二是她從自身經驗教大家如何健康飲食與鍛鍊。 體驗當天,徐莉佳剛結束完一個視頻號直播趕來,但她看起來沒有絲毫疲憊。大家開始依次介紹自己,然後談起了今年各自關注的奧運會項目,徐莉佳也不時分享著自己的看法,恍惚間有一種「視頻版」clubhouse 的感覺。 之後,徐莉佳就和我們講起了她和奧運背後的故事。 她 1987 年出生在上海,5 歲就開始學游泳,當時只是把游泳作為一項課外技能來強身健體,沒想到 5 年後,她的生活開始了急劇的轉折。 當時帆船教練來各個游泳隊招生,希望培育一批未來的奧運種子選手,但徐莉佳有一個身體問題,就是雙耳聽力只有普通人的一半,這也是當時教練顧慮的重點。 不過最終教練還是把她留了下來。「可能是自己的勤勞刻苦打動了教練吧」,徐莉佳說。 她小時候的訓練生涯的確很辛苦。一整年下來,徐莉佳只有兩天是真正的放假——大年初一和大年初二。 其實這是不對的,我們鍛鍊需要努力,但也需要合理的休息,勞逸結合很重要。 她說道。後來,徐莉佳就開始了漫長的帆船生涯。 15 歲那年,她首次奪得了 2002 年的亞運會冠軍,之後又奪得了多個世界級賽事的金牌;2008...

日本大師隈研吾再出手,造了一個安徒生王國

一說到安徒生,很多大人就變成了小孩。 他們會熱烈談起變身白天鵝的丑小鴨;談起在聖誕夜賣火柴的小女孩;談起在海面變成泡沫的美人魚;談起被豆子硌得一夜無眠的豌豆公主;談起被騙子愚弄穿新裝的皇帝…… 這些數不盡的童話故事,很多由安徒生創作自他的故居:丹麥-歐登塞。 安徒生去世後,這里也造了一座安徒生博物館來紀念他。 116 年過去後,丹麥計劃全新改造安徒生博物館,在多所國際知名設計事務所的激烈競爭下,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最終勝出,開始執掌博物館的改造之路。 就在近日,全新的安徒生博物館面世了。 它完全顛覆了傳統的博物館,變成了一個現實中的童話王國。 ▲圖片來自:安徒生博物館 Hcandersenshus.dk 一個現實版的安徒生童話王國 這是丹麥近年來最宏大的博物館項目之一。 這座博物館耗時 3 年,耗資 6200 萬美元,開業當天,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陛下還特地來到現場為此揭幕。 它占地 5600 平方米,整體設計靈感來自安徒生童話的《打火匣》。 ▲《打火匣》漫畫 因此,整個博物館被分為了地上和地下兩個「童話世界」,融合了古典與現代、自然與藝術、童話與現實。 直到你走進去,再也分不清真實與虛幻。 博物館地上,是一個魔法花園,也是一個森林迷宮。 ▲圖片來自:安徒生博物館 Hcandersenshus.dk 歐登塞小城已經有 1000 多年歷史,遍地都是古老的童話色彩,而在那些遍布紅色瓦片和白色牆面的尖頂小屋之中,就矗立著新的安徒生博物館。 它和這座中世紀小鎮的街道融為一體,仿佛天然在這片土地上生長。 在這座大自然迷宮里,茂密的樹木和藤蔓纏繞,植物搭建的高牆蜿蜒高聳,人們一踏進去,就像進入了神秘的城堡花園。 ▲圖片來自:安徒生博物館 Hcandersenshus.dk 這里的植物多達 1222 種,有著針葉樹、山毛櫸、紅豆杉等等,植物高牆最高達到了 7 米。 你可以在破碎的樹影下散步,也可以坐在草叢中,走在石板路上,任手指間蔓生著草叢,耳邊綻放著五顏六色的不知名小花。 ▲圖片來自:安徒生博物館 Hcandersenshus.dk 在樹籬之間經過之時,不同植物的氣味、顏色、質地也會帶給你聲色各異的奇妙感受。 曲徑通幽之處,你不時就會撞見滿樹盛開的紫藤,一小片藍色的湖泊,那里就像預言著童話故事的開始。 你也可以帶著孩子們在闊葉植物下玩遊戲,和他們悄悄觀察雨後的蘑菇、潮濕的青苔、活蹦亂跳的小動物。 ▲圖片來自:安徒生博物館 Hcandersenshus.dk 這里的風景變幻莫測,既有夢境一般的瑰麗想像,也有著不經雕琢的樸拙童稚。 ▲圖片來自:安徒生博物館 Hcandersenshus.dk 坐落在花園中的木質建築,則簡潔而利落。 玻璃倒映著森林,木質材料也和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周圍的樹籬也十分隨性,如同樹枝一樣交錯往上,仿佛剛被獵人從斧頭下劈開。 ▲圖片來自:安徒生博物館 Hcandersenshus.dk 建築和自然的界限,在這里已然模糊。 大大小小的圓形建築錯落其中,沒有路線,沒有規則,沒有中心,每個參觀者都不會知道自己下一秒的際遇和驚喜。 你可能還會遇到一個兒童之家,這是一個由無數木柱搭建起來的屋子,光影斑駁交錯,書籍整齊擺放,充滿了設計天然之美,又像來到一個森林隱居人士的家中。 ▲圖片來自:安徒生博物館 Hcandersenshus.dk 該博物館的創意總監 Henrik Lübker 說道,童話世界不是線性的,而是一條曲線。 博物館的展示方式可能會隱藏某些事物,但通過隱秘的空間和蜿蜒的曲線,人們可以再度找回逝去的想像力。 當然,地面只是安徒生童話王國的 1/3。 還有更多奇幻的場景和故事,都在地面之下。 當你在森林中游覽,突然看到一個下沉花園,如同進入《打火匣》的情節一般,你可以從樹干走進一條 110 米長的通道,就到達了一個地下的新世界。 ▲圖片來自:安徒生博物館 Hcandersenshus.dk 在那里,隈研吾用新的現代方式,講述了過去的童話故事。 不講安徒生,像安徒生那樣講故事 安徒生的童話故事,從來不只有美好。 這個世界上最受歡迎的作家之一,從小就生活貧苦,一生未婚,他寫下的 168 篇童話故事里,有著美好、溫暖、善良的情調幻想,也有著對社會黑暗和人間不平的隱喻、不忿、控訴。 ▲ 圖片來自:《丑小鴨》 所以,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安徒生童話中的「悲劇美」。 它是兩面的,也不會提供標準答案,如同地下的博物館一般。 ▲ 安徒生 這里同樣沒有傳統的展品陳列,如隈研吾所說: 這里也沒有等級秩序,沒有完全的正面,也沒有明確的方向。 這里只有一個又一個童話故事,讓人們自己用身體和心來聽這些故事。 隈研吾將自然、建築、童話三者合一,通過先進的技術和場景設計,讓文學形式變成了空間形式,活了起來。 ▲圖片來自:安徒生博物館 Hcandersenshus.dk 12...

年輕人開始反環保,究竟是在反對什麼?

每年的世界地球日,星巴克門口大清早總會排起一列長隊。 ▲ 圖片來自:星巴克中國微博 他們不是排隊在買咖啡,而是自己拿著帶來的杯子,等著裝免費咖啡,星巴克希望藉此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但同樣也是為了環保,星巴克以及很多奶茶店的另一件事,現在依然還在被全網吐槽——紙吸管。 不止紙吸管,很多跟環保有關的事情,起初,並沒有太多人關心,也沒有太多人踐行,直到環保開始把觸角伸向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日常生活。 ▲ 圖片來自:星巴克 披著環保外衣的食物、衣服、汽車、生活用品紛紛涌現,打著環保口號的企業、品牌、組織、偶像眾聲喧嘩。 現在,環保這個詞也變得不再純粹。它開始真假難辨、爭議纏身。 於是,年輕人也開始「反環保」了。 年輕人開始反「環保的智商稅」 當格陵蘭的夏天冰川不斷解體,北極熊在汪洋中尋找立足的薄冰,南極冰蓋上的暴風雪彌漫開來,高溫引發澳大利亞山火,珍稀動物從易危到瀕危到極危……環保在危機之下成為大勢所趨,也逐漸成為一種社會潮流。 而紙吸管,是年輕人開始抨擊環保的導火索。 為了跟上環保潮,2018 年 6 月 20 日起,肯德基就開始在新加坡 84 家分店停用塑料吸管, 麥當勞很快在 9 月跟上,星巴克 2020 年之前開始全球停用塑料吸管,隨後,紙吸管也在喜茶、奈雪、瑞幸等各大知名飲品品牌推廣。 當吸管變成紙的,人們首先要忍受用它艱難地插進杯蓋、吸飲品糊嘴的另類味覺,而且必須在限定時間內喝完,不然紙吸管就會變成紙條,在飲料里柔軟地鋪展開來,奶茶、珍珠、吸管旋轉著融合,成了一個永沉杯底的夢。 此時人們陷入了一個兩難的境地——我要選道德這邊的環保,還是選欲望這邊的爽快? 不過,當他們得知紙吸管根本沒想像中環保時,夢徹底碎了。 因為再生紙的質量一定比原生紙差,紙吸管幾乎只能作為一般垃圾處理,無法進行回收,它在「一次性」和「可降解」上的屬性,甚至比不過部分可回收的塑料製品。以紙代塑,還會加劇樹木砍伐、加工製造等過程中對環境的破壞。 紙吸管、紙杯、木勺等確實可以減少塑料垃圾,卻不是解決塑料污染的根本途徑。 ▲ 可口可樂新紙杯飲料 就像麥當勞、星巴克採用紙吸管一樣,人們發現大公司一旦開始環保,我們手中的產品就有可能被「剝削」。 取消手機配件,是另一件屢上熱搜的「環保事件」。 蘋果在這事上帶了一個頭,2016 年 iPhone 7 發布那天,也是 3.5mm 耳機接口被取消的那天。AirPods 開始熱銷,各大 Android...

閒魚上的奇葩文學獎,笑到我媽讓我改行吹嗩吶

你看過了很多風景,你在閒魚上賣過了很多閒置商品,但如果你沒在賣貨時進行一場震懾心靈的文學創作,那麼你的寶貝就會輸在起跑線上。 是的,這是一個連賣貨文案都要「卷」的網際網路世界。 讓買家們心動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文案中那聲淚俱下又異常離譜的愛恨羈絆。 賣家們賣的根本不是商品,是他們在夢中和撒旦交換靈魂,才能向世人傳播的現實主義魔幻思想。 在那里,人們書寫著小三賣房、遺產繼承、貧富對撕、坐牢越獄、宇宙考古、牛鬼蛇神等等人間奇觀。 閒魚可能也在某一刻驚覺,自己還沒把戲台搭好,網友們竟已經戲癮大發。 於是趕緊整了一場閒魚文學創作大賽,只為選出里面的人中龍鳳。 我忘我投入地在閒魚文學的海洋遨遊,笑到我媽以為我在臥室偷偷殺鵝。 當我清醒過來,那記憶深處的詭異感覺,開始越來越強烈了。 什麼「妖魔鬼怪」拿了閒魚文學獎? 這是閒魚首次舉辦「閒魚文學家」,還喊來了《故事會》《讀者》《知音》、書旗小說等大家記憶中的文學平台,一起在線上揭曉獲獎者。 主持人介紹嘉賓道: 我們熟悉的作家——莫言、余華、王朔、賈平凹,他們都沒有來到現場。 閒魚變「皮」了,果然,它們的獎項也不是什麼「正經」獎項。 第一個「達爾文學獎」,得獎者就用朴實無華的文字,揭示了自然界令人難以置信的「畸形生物」——羅馬尼亞雙頭雞。 這畫面,達爾文看到都要從墳墓里跳出來質問這個世界會好嗎。 看到第二個「疼痛文學獎」,我發現自己實在是低估了這屆網友對自身價值的認知。 原來右手不僅可以解決單身的煩惱,還可以轉身就變成爸爸送你的一記響亮耳光。 繼續往下翻,閒魚看來已經完全被這屆網友同化,獎項名看起來,就真的很離譜。 「茅盾文學獎」,獎給了一個讓人滿臉問號的賣家。 它自信滿滿地展示著手中的透明手機,完全不顧世人看不見任何實物。 這段「文學作品」,不僅沒有標點符號,空格不均勻,短短一百字里,竟然還有錯別字,實在是令人感嘆,咸魚文學獎的得獎評選標準,可能也是世界十大未解之謎。 「不知當講不當獎」,則獎給了一個沒有商品介紹,徒有跌宕劇情的一段人寵苦情。 它講述了賣家如何和貓友好共存,卻被殘忍買家無情打斷,留下了一隻毀容黑貓的故事。 寵物看來在閒魚上很受歡迎,6 個獎項里,基於人寵創作的故事就占了一半。 「讓我們盪起雙獎」,講的也是主人和他的寵物之間發生的感人故事。 雖然聞者並未傷心聽者並未流淚,但創作者聯系遠古神話的想像力還是值得肯定。 最後一個獎,名為「這你也敢獎」,獲獎理由為:改寫奧特曼家族身世,極具文學價值和考古價值。 這,讓我再度回想起被活躍在各個平台的野生奧特曼支配的恐懼…… 除此之外,閒魚也展示了一些沒獲獎,但入圍了的作品。 有的把自創的傳家之寶「賤賣」,試圖通過凡爾賽的方式贏得平民的羨慕;或變身如來佛祖收服了頑劣的孫悟空,呈現了一出 21 世紀的大鬧天宮。 有的展示著自創的神奇動物,介紹著動物身上各種珍貴的超能力和魔法,這些賣家很有奇幻潛質,他們很可能會被邀請到好萊塢去拍攝《神奇動物在哪里 3》。 看得出,閒魚本來也沒打算要搞一個多正式和宏大的文學創作大獎。 雖然官方表示活動是為了展現閒魚用戶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旨在「看見每個人的才華」,但其中最重要的,依然是話題度和關注度。 閒魚在自身平台也造了一個「閒魚體生成器」,讓大家都來生成類似文案傳播,在杭州地鐵二號線上,閒魚同時也掀起了一股「咸魚文學打卡點」,引起了很多乘客圍觀和拍照。 其實在官方掀起這股熱潮之前,閒魚上的野生文學史,早已經放飛了幾年。 閒魚上的野生文學,就是賣貨版的故事會 成立 6 年以來,閒魚這個以二手交易為主的平台,去年達到了 3 億用戶。 而在這些用戶里,又以 90 後的年輕用戶為主,占比超過了 60%,「閒魚文學」就是這群年輕人為了賣貨,逐漸推動形成的一套內部「黑話」。 所以,對於閒魚來說,抓住這批年輕人的喜好,不僅是當下流量的保證,也是未來發展的助力器。 這些「閒魚化」的賣貨文案,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類。 它們分別是情感類的「民間故事」,推理類的「懸念故事」,奇幻類的「都市傳說」,和消遣類的「幽默故事」。 打開閒魚 app,就進入了一個多元故事薈萃的大門。 這里競爭激烈、群雄逐鹿,單純冷靜介紹商品的文字,很容易就被忽視,而花心思寫推薦文案的賣家,則更能抓住刷屏年輕人快速下滑的視線。 【民間故事】 近三年來,閒魚上最多的轉賣理由,都是「老婆不讓」。 閒魚上一搜「老婆不讓」,釣魚、遊戲機、電腦、手機等各種男生為之狂熱的物件,再次重出江湖。 點進去一看,紛紛是已婚男兒為愛折腰,放棄心中火熱理想的感人陳詞。 而其它諸如「前任送的」「分手了」「搬家了」「長胖了」「基金虧了」等貼近大家生活的理由,也總是最容易激發大家創作靈感。 買家一看,這直戳心窩子的理由,實在是真實動人又有理有據,轉身就為此下單。 【都市傳說】 奇幻類題材,則是閒魚上最百花齊放的創作方向。 你在這里可以看到印度尼西亞噴火犬、神界下凡的嘯天犬、地獄三頭犬,上演著神界、魔界、人界的和諧共存美好圖景。 也可以看到灶門炭治貓、上古神獸貓、剁手貓,如何為 996 的打工人們帶來吉祥如意。 【懸念故事】 推理類的文學創作,則是神龍見首不見尾,不到最後一刻,你永遠不知道你將面臨的是什麼結局。 剛從監獄出來的黎某某,講述了自己因為女友被流氓調戲反擊入獄,出來後女友卻已成為別人的新娘。 當然,她賣的不是寂寞,而是打火機。 為了抨擊冷漠無情的賣家,還有賣家講述了自家寵物因為主人忙於應酬,最好只好自力更生的苦命劇情。 當你正為買家的拖沓猶豫而氣憤的時候,卻不曾料到最後讓賣家擊垮了心房,隨後不自覺點進他的主頁,試圖用無私的消費消解他過去的憂愁。 【幽默故事】 當然了,愉悅的心情在購物過程中也很重要,越興奮,越容易下單。 如何讓買家們在快樂中消費,閒魚上的創作者更是深諳此道。 他們逮捕野生皮卡丘、野生奧特曼,試圖為人們找回童年的快樂; 他們帶來了源於大自然的環保、可持續、可漸變、可自由生長的植發套餐; 他們試圖通過夏天延綿不絕的蟬,讓人聯想到耳機的悅耳動聽——為你翹課的那一天,花落的那一天,教室的那一間…… 但故事的最後蟬好像還是說了拜拜。 這些閒魚轉賣文案形式多元、風格多樣,包羅萬象,說是當代賣貨版的故事會,也並不為過。 當然了,看多了你也會發現,類似出獄、遺產等長篇創作大都千篇一律,畢竟賣一個貨就碼這麼多字,並不是人人都可信手捏來。 而很多短篇雖然篇幅很短,但好的創意難求。 當你在閒魚上搜「我正在做飯」時,你會發現該開頭下面幾乎有一半的頁面,都描述了一個難纏的買家,以及配了一張做四菜一湯的狗子圖。 這里面的熱門「文學故事」還被閒魚一撒網,把有趣的創作全挑選了出來,大概無論是閒魚老用戶,還是被吸引來的新用戶,都對這些看過一遍的故事不再「感冒」了。 不僅閒魚需要新的流量,新的流量也需要更多新鮮感。 但是好的一面是,當新的用戶蜂擁而至,他們同樣也會去創造這些被期待的新鮮感,新一季的「閒魚野生文學」可能又會出現新的面貌。 人人都是網際網路的民間文學家 對於廣大網民的創造力,長久身處其中的我們一定並不陌生。 早在網易雲音樂變身「網抑雲音樂」的過程中,我們就見到過一到深夜就開始絕望哀傷的留言。 在那里,太宰治被冠上了「抑鬱教父」的稱號,網民們用優美的語言,訴說著他生而為人很抱歉的情緒,寄託著自己職場情場的失意,傳播著他根本就沒說過的「經典名句」: 有的人 8 歲就死了,80 歲才埋。 你怎麼這麼懂事啊,連崩潰的時候都不發出任何聲響。 你來時攜風帶雨,我避無可避;你走後亂了四季,我久病難醫。 當然,最開始網易雲還沒被大批量復制傷感留言時,很多最初的故事在音樂的襯托下確實更加動人。 這種掏心掏肺分享的真誠,在知乎上其實也隨處可見。 早期知乎的種子用戶十分「精英感」,除了網際網路行業名人之外,各行各業的人包括媒體、工程師、產品經理、投資人等等,都積極地在問題下用著自己的所見所聞來耐心解答。 ▲ . 圖片來自:知乎用戶於震 他們的自身經歷和學識「創作」,讓很多人打開了新視角的大門,或頓時茅塞頓開。 ▲圖片來自:知乎用戶-成長 不過後來隨著知乎從邀請制變成了開放注冊,知乎的回答也變得越來越娛樂化。 並不是沒有人好好回答了,而是各種多元的創作開始生長,帶有商業性的內容也混雜其中。 在豆瓣里面,這種多元性則更加強烈。 每個不同的豆瓣小組,你都能看到完全不同方向、不同風格、不同語境的私人創作。 豆瓣也有專門的文學小組,成為了小說、詩歌、劇本、散文等各種文學體裁交流的伊甸園。 到現在,這種「民間文學」不再僅限於內容平台,而是擴展到了更多其它類型的網站和 app 中。 除了閒魚,你還可以在多個 app 的同城社區,看到打工人用朴實卻動人的文筆,講述著他們晝伏夜出的心酸故事。 而僅在阿里巴巴旗下,就前有支付寶理財區變身相親角: 後有淘寶開辦「淘寶沙雕故事會」,斥資百萬尋「沙雕」: 初看上去,這些隨性而發的只言片語,似乎很難說是文學創作。 畢竟在我們傳統定義中,文學是語言文字的藝術,是社會文化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是對美的體現。 而閒魚上很多趣味文案只是為了賣東西,或者文案和商品根本沒什麼關系。 看到...

縫紉小技巧丨處理雪紡縫份卷邊最簡單的方法

入圈指南: 小編為大家準備了超多縫紉乾貨,歡迎大家點擊下方【縫友社區by縫紉之家】小卡片,入圈探討一起探討一下吧~最後100個免費名額大家抓緊了!!!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搜索推薦: 頭條搜索縫紉之家,發現更多精彩縫紉視頻! . 這個卷邊方法不僅輕薄布料適用,也可以用在其他布料上。 操作示範 1.準備一張硬卡紙(300g卡紙,或者隨便找一個厚一點的紙張即可),畫出一條0.7cm的縫紉線。 2.卡紙放在要卷邊的位置,布邊對齊0.7cm劃線,把折過來的部分用熨鬥燙一下,這樣熨燙好的布邊就是直的。 3.需要三卷車縫的話,要再捲一次,同樣的方法熨燙。 4.如果布料還是有點翹的話,可以熨鬥噴點水再熨燙一下。 5.熨燙完之後就可以車縫了。 注意: 1.車縫時要注意換針,雪紡布料一般用9號機針; 2.縫紉起針的時候可以稍微靠後一點,倒縫再把沒有縫的地方補上; 3.縫紉過程不能拉扯,雪紡布料容易變形,順著布料走就可以哦; 6.這就是縫紉好的樣子。 這期的雪紡薄布料卷邊您喜歡嗎?您學會了嗎?投票,並在評論區分享你想看到的布藝教程喲~ 往期推文,乾貨必讀! 主標題:分享十個縫紉實用小技巧!學會了勝過好老師!(上) 「廢物利用」你所不知道牛仔褲的十多種用處 小技巧丨褲腰不合適,兩種方法教你改 改造丨如何將圓領T恤改成V領(小技巧)- 喜歡縫紉之家的,可以點擊左下角的「瞭解更多」諮詢小編:縫紉技巧、布藝教程哦~任何一條評論、私信小編都會回覆你們的喲~ 喜歡看哪些教程,可以在底部評論區留言哦~ 點讚最高的那一位,小編將奉上教程哦! 來源:kknews縫紉小技巧丨處理雪紡縫份卷邊最簡單的方法

當代年輕人的療傷大法:田園美學 | 新浪潮

還記得去年火遍朋友圈的戶外野餐嗎? 只要一塊方格布、一片綠油油的草地、一些零碎的陽光、一條長長的碎花裙,以及一堆隨意擺落的紅酒、水果和法棍,就像去到了法(第四聲)國巴黎。 沒想到,這類生活方式在全球流行度持續升溫。 類似話題近期在 Instagram 又開始風靡 ,TikTok 上相關視頻已被觀看 40 億次,共同製造出一片網際網路上的田園烏托邦,給人們帶來視覺與心靈的雙重慰藉,堪稱「當代年輕人的療傷大法」。 所有的治癒風光都圍繞著一個詞:Cottagecore。 田園美學的「文化復興」 如果你還不太了解 Cottagecore 的話,通俗來說,它就是田園風格。 維基百科詳細介紹,Cottagecore 是一種懷舊美學運動,它指在山野農舍的場景中,結合各類傳統技能和手工藝,打造出回歸自然的生活方式。 但它並非模仿老式的鄉村生活,而是一種新式的田園風,用現代審美來表現復古場景,重點突出超現實氛圍的童話感。 2020 年,搜索 cottagecore 的人數從隔離以來增加了 5950%,它在千禧一代和 Z 世代中最受歡迎。 Cottagecore 也不止野餐這一種形式,烘培、農耕、插花、制陶、刺繡,都是 Cottagecore 的落地形態。 但田園美學並不是一件新鮮事物。 2010 年代出現時,它還只是一種小眾的亞文化,直到 2018 年,才在 tumblr 上被命名為...

全球熱議的神秘巨石,新的世界未解之謎?

沒想到最近一塊石頭,會引發數次全球熱議。 11 月 18 日,美國猶他州公共安全局的調查人員,在高空掃描紅岩地區的大角羊時,突然發現了一塊閃亮的不明金屬物。 掉頭!掉頭!那里好像有東西,快去看看! 飛機立刻轉彎,降落地面。一塊亮眼的銀白柱狀巨石進入視野。 它高約 3.6 米,呈三面立體結構,在茫茫的紅色岩石映襯下遺世獨立,彷佛不屬於這個星球。 飛行員 Hutchings 表示,沒有任何跡象顯示這塊巨石如何出現。他說,「那是我一整年飛行中遇到的最奇怪的事情」。 ▲調查人員發現金屬巨石. 圖片來自:路透社 消息一出,很快眾說紛紜。 巨石到底是何方神聖? 有人說,它是外星文明的先進產物,就像 1968 年的《2001 太空漫遊》里的巨石一樣,即將傳遞外星人的智慧信息,開啟人類嶄新的進化之路。 ▲ 圖片來自:《2001:太空漫遊》劇照 有人說,它是藝術愛好者製造的藝術裝置,為了致敬極簡主義雕塑家 John McCracken 的作品,它們擁有同樣的先鋒、冷峻、未來感。 ▲ 圖片來自:Pinterest 有人說,它只是科幻電影拍攝完的道具被人遺棄,因為它離峽谷地國家公園很近,這里曾是《西部世界》《異星戰場》《奪寶奇兵》等影視劇的取景地。結果幾天後,猶他州電影委員會的發言人澄清:它並不是電影道具。 猶他州官方也跟了一波熱度發布聲明: 未經授權在聯邦管理的公共土地上安裝建築或藝術品,都是違法的。無論你來自哪個星球。 最後一句話瞬間激起圍觀群眾的激情,探險者們很快蜂擁而至,他們要去實地一探究竟。 但工作人員拒絕透露坐標,擔心遊客太多被困沙漠,不過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他們對自由的嚮往。 探險者一個個變成柯南分身,開始四處搜尋蛛絲馬跡。 有人追蹤了猶他州公共安全局的數羊小分隊,通過他們直升機的飛行軌跡,查到兩架直升機分別注冊為 N352HP 和 N325SL。之後,又有人將范圍縮小到峽谷地國家公園附近和科羅拉多河的交匯處。 最後,他們在 Google Earth 上確定了巨石的坐標:38.343080°,-109.666190°。 破解坐標後,他們迅速趕往實地,結果到達後卻發現根本探不出什麼究竟,於是很快理智地將探險目標改為了拍照打卡。 YouTube 用戶...

講道理,各個國家的鍵盤為什麼不能長成一個樣子啊?

本文來自「果殼」(ID:Guokr42),作者 Diana,編輯 Luna,愛范兒經授權發布。 反向刪除的退格、只有兩個半字母鍵長的空格、「7」字型回車……這些鍵盤都是真實存在,並且在某些地區廣泛應用的! 我們國家現在通用的鍵盤布局,是標準美式鍵盤。這種由美國人發明的布局,在美國、加拿大、紐西蘭、中國等英語和非英語地區都有應用,是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鍵盤布局。 然而…… 茴字有六種寫法,鍵盤也有好幾種排法 英美鍵盤大不同 同屬於英語國家,英國和美國使用的鍵盤卻大不相同。 筆者曾經去英國做了一段時間的交換生。死線將至,我的電腦卻壞掉了。情急之下,我借了隔壁英國同學的電腦給教授發郵件。寫正文的時候一切如常,沒有一點不對勁;而當輸入人家的郵箱時,我習慣性的按住 shift 和數字 2 鍵,結果出來的並不是「@」,而是雙引號。這時候,我才低頭看了一眼鍵盤—— ▲ 仔細看看,和你經常使用的有什麼不一樣?| Wikimedia Commons 乍一看,英式鍵盤和美式鍵盤也就回車的形狀不一樣——美式鍵盤是長條形,而英式鍵盤的回車形狀類似數字「7」(很多歐洲國家的回車都長這樣);但是再一細看你會發現,有些特殊符號的位置也變了。 ……還有,標藍色的字母是怎麼回事? 這其實來源於英文中的法語詞。英語中有很多來源於法語的單詞,比如 café(咖啡館)和 fiancé(未婚夫),英式英語習慣保留其中一些單詞的標音,而美式英語卻沒有。兩種鍵盤的差別正體現了這一點——美式鍵盤左右兩個 alt 鍵的作用是相同的,而英式鍵盤中右邊的 alt 鍵變成了 「alt gr」,按住它就可以打出圖中標藍的字母和符號。於是,在英式鍵盤的幫助下,你就可以很輕松地打出諸如 cliché(陳詞濫調)、résumé(簡歷)這樣帶有標音的英文單詞。 換布局和手抽之間,他們選擇換布局 除了廣泛使用的 QWERTY 排序之外,在德國、法國等地,電腦鍵盤上的字母還有另外的排序方式。 ▲ Window 系統下 QWERTZ...

突然流行起來的「凡爾賽文學」,究竟是什麼學問?

今天,「凡爾賽文學」說法的創立者,微博博主小奶球,宣布了「凡學」的「死亡」。 在這段對「凡學」的悼文中,小奶球用戲謔的哀傷口吻聲稱,「凡學是小眾的、高端的,只有最具有精英特質的貴族才有資格參與的」,是自己「身為法國皇室瑪麗安東尼的唯一純血後人繼承下來」的寶貴遺產。 最後,她補上了一句世紀名言:「尼采說,上帝,死了。奶球說:凡學,也死了。」 這一系列你可能沒太看明白的言論(還沒聽說過它怎麼就死了?),歸根到底其實就一件事——「凡爾賽文學」上熱搜了。 ▲ 微博熱搜和一億閱讀量的背後,「凡爾賽文學」至少在今天成為了一場網際網路的狂歡 1 關於「凡爾賽文學」到底是什麼,在「凡學」興起之初,網友們已經有了較為簡潔明了的闡釋: 而在這個詞匯誕生有一段時間後,卻迎來了二次走紅——現在它不再屬於小眾,而是成為了某種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集體創作。 如果你在今天開啟了微博,大概會看到一系列來自各路博主的「一人一句凡爾賽」造句大賽。人們各顯神通,紛紛比拼各自的「凡學」更加純熟,誰能用最短的話語展現出最離譜的奢華。 而與此同時,人們也時刻記錄著自己面對「凡學文體」最直觀的反應,這充分體現了「凡學」本身最讓人牙根癢癢的根本——炫耀是自己的事,尷尬則是別人的事。 而這種文體,雖然是由小奶球發揚光大,但其精神起源實際上是漫畫《凡爾賽玫瑰》。 這部日本漫畫家池田理代子於上世紀 70 年代創作的作品,以法國大革命前後皇室貴族生活為背景,螢幕中貴族階級奢靡而不自知的生活給了小奶球相當大的啟發,於是她運用「凡爾賽」三字冠上這種文體,藉以網課的形式,給人們科普了她所定義的「凡學」的本質和精髓。 小奶球在視頻中給網友畫出了「凡學」三大重點,還舉一反三,拿出反例供大家思考。 簡單來說就是,以往那種非常直白的炫耀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下的社會需求了,「凡學」的精髓在於讓你的炫耀不再咋咋呼呼,顯得沒見識。 「凡學」講究的一種創造者所認為的高級,意思是讓每一段文案和配圖都顯得波瀾不驚,頗為日常,要麼是在嗔怪吐槽,要麼是一本正經的點評。 而每一件價值不菲的東西,要麼以及其平常的狀態融入到文案中去,要麼以非常不經意的,讓觀者以「找亮點」的方式,若有若無的出現在照片中。 最後,你可以配上一個看起來很有逼格的定位,一套下來就可以成就一個合格的「凡學」作品。 「凡學」應用廣泛,不僅僅用於炫富,如果操作熟練,你可以用來炫耀任何東西,包括文化素養以及傷害單身狗。 當然做戲要做全套,「凡學」的大忌在於炫耀時露出破綻,一旦露餡就會淪為全網笑柄。 2 在小奶球為「凡學」開山立派後不沒多久,「凡學」的影響力逐漸流傳開來,過去幾個月里,「凡學」雖然沒有形成今天這樣的氣勢,卻也在網際網路世界里慢慢流傳開來。 ▲ 連何炅老師都已掌握「凡學」的精髓 在這段時間里,「蒙淇淇 77」逐漸走進了大家眼前。 這位擁有 30 多萬粉絲,微博簡介里寫著「作家」的網紅,似乎正過著十幾年前青春言情小說女主角在一系列選擇備胎、斬獲宮鬥冠軍後的婚後生活。 「蒙淇淇 77」的微博只開放了半年可見,不過她的「凡學」作品相當豐富,涵蓋面廣泛,將當代「凡學」典型案例匯於一身,堪稱典範。 比如最近她爆紅的秀恩愛作品——「從別墅區到火鍋店的 15 分鍾路程」。 再比如這個一眼望過去各種名牌的文案,想要一口氣讀順著實不是什麼容易的事。 至於場所,那必須以踩在風口浪尖的,人盡皆知的北京「貴族」商城 SKP 為基準,照片可以沒幾張,但場所的逼格要跟上。 「蒙淇淇 77」通常一天里會發很多條描述和她愛人之間親密互動的微博,偶爾也會有幾條興趣使然的心靈雞湯,讀下來每每讓人羨慕嫉妒恨,感慨這種網文女主才有的待遇恐怕只存在別人的世界里。唯一讓人頗為掃興的是,「蒙淇淇 77」發表的照片並不多,大多以文字描述為主,不夠讓人一飽眼福。 不過,盡管「蒙淇淇 77」的人設有點平面,但她的粉絲依然非常捧場。「蒙淇淇超話」擁有數千粉絲和千萬閱讀量,同時還有自己的粉絲後援會官方微博作為超話主持。 就在最近,那條 15 分鍾路程的微博突然被百無聊賴的網友發現,他們對蒙淇淇離譜的生活感慨不已,而更讓他們感到驚訝的是—— 這種讓人腳趾扣穿地心的文案,她這麼一天好幾條的寫,至少寫了已經大半年。隨著人們對她的調侃,「蒙淇淇 77」與「凡學」一起送上了熱搜——至少,「蒙淇淇 77」的微博語錄,目前要比她寫作的書籍擁有更大的名氣。 3 事實上,如果從「凡學」的精神內核出發,小奶球和蒙淇淇,可能都算是後來者。 「凡學」發展並非一日之功。 在這門學問被定義之前,它其實早就受到過不少年輕人的喜愛,比如郭敬明的《小時代》當年可算得上「凡學聖經」。在郭敬明的作品薰陶下,許多青少年認識了晦澀難讀各種奢侈品品牌,而一句話波瀾不驚的帶過多個品牌名稱,與當時冒出的網紅炫富風對比,堪稱高級。 2009 年之前,湖南衛視要翻拍《小時代》電視劇,由於那個年代的電視劇資金不如現在這般充足,服飾道具都要打折扣。在翻拍消息傳來時,痴迷《小時代》的書粉。顯然被當年的「美特斯邦威」搞出心理陰影,並表現出強烈不滿。 他們參考電視劇可能遇到的問題,還翻寫出「逆向凡學」來挖苦諷刺製作方,言辭間盡顯對早期「凡學」氣質的維護。 但隨著那一輩年輕人的成長和時代的變遷,《小時代》的文體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充滿市場,反而被人們反復拿來調侃。 但炫耀本身不會被淘汰。「凡學」有著大部分人難以企及的最高境界,2017-18 年,不少大佬的語錄在民間都流傳出了七字箴言版本,「悔創阿里傑克馬」「普通家庭馬化騰」「一無所有王健林」「北大還行撒貝寧」時至今日也是如雷貫耳。 絕大部分人沒有這樣的本事,但依舊羨慕這種「無形裝 X,最為致命」的態度。 於是如今人們都學聰明了,從先前的經驗來看,如何能利用有限資源做到最大程度的裝 X,關鍵在於不能太露骨。 這種不自覺的「凡學」文案,開始流行在朋友圈、微博、小紅書……社交平台里隨處可見與馬老闆暢聊的大佬,上海外灘的奢侈品店里永遠人滿為患,文案都是清一色的輕描淡寫,漸成模式。 哪怕只有一點點機會,有人也有努力用最平靜甚至最嬌嗔的語氣,來寫出讓你瞠目結舌的語句: 現在,幾乎沒人會發出「這麼多錢你們一輩子都賺不到」之類的炫富言論,但是炫耀的方式反而開始豐富多彩起來。 終於在今年五月,小奶球用一個視頻將這類文案歸納總結在了一起,「凡爾賽文學」終於以較為統一的形式誕生了——在「蒙淇淇...

要不要換 5G 套餐?這里有份超全的 5G 套餐對比

隨著 iPhone 12 推出,5G 終於補全了最後一塊「系統真空地帶」。 總體來講,大家是期待 5G 的,更快的速率,更低的延遲,好處多多,潛力無限。這對經歷過 2G-3G-4G 時代的用戶來講,無需多費口舌。 但 5G 手機套餐在推出之初,也有很多不足之處。例如,5G 手機套餐費用較 4G 有明顯上漲,高速網絡暫時也找不到顛覆性的應用場景,實際延遲穩定數據理論上無法突破真光纖物理極限等。 ▲ 中國電信目前主力推薦的最便宜 5G 套餐也需 129 元 總結一句話,東西好是好,目前缺點也很多。因此用戶希望在費用和體驗之間找到一個平衡,不少人仍處於觀望糾結階段,不知道從哪里下手。 目前各大運營商推出的 5G 手機套餐,哪一個才更加適合你呢?作為首家全面深入細致整理 5G 手機套餐的媒體,愛范兒希望能幫到你。 Tips: 本文僅對比廣東省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官網上主力推薦的套餐,且僅對比原價,不對比新用戶首年優惠價 運營商一般會給予營業廳一定權限,營業廳可能有相同價格不同套餐、相同套餐不同價格的情況,本文不做對比,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補充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曬出自己覺得不錯的 5G...

最近的「打工人」是什麼梗?

最近網際網路上有這樣一個小變化:人們互相問早,不再簡單說個「早安」,而是氣勢磅礴地敲出一句「早安,打工人」。 「打工人」是個新梗。無論你是不是所謂的「打工人」,那最近應當看到過不少圍繞「打工人」這個詞展開的段子。 有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是這樣: 過安檢的時候檢測儀一直響,安檢的姐姐讓我把所有的東西都掏出來,檢查過了,還是一直響,然後,她問我干什麼的,我說我打工的,她說:好傢伙,難怪檢測出了鋼鐵般的意志。早安,打工人! 這些有關打工人的笑話多半如此:六分調笑,三分自嘲,再加上一分荒謬。 繼「保安日記「「社畜」之後,「打工人」又成了各界勞動者們的 Slogan。 1 生活里 80% 的痛苦來源於打工,但是我知道,如果不打工,就會有 100% 的痛苦,所以在打工和沒錢之間,我選擇打工! 你在拼多多到處找人砍價,他在滴滴打車求人助力,我在電子廠擰螺絲擰到凌晨,我們都有光明的未來!早安,打工人! 皮革廠會倒,小姨子會跑,只有你會打工打到老。早安,打工人! 不知何時起,一句句鏗鏘有力的「打工人宣言」,開始在朋友圈里流傳。 與之類似的,屬於勞動者的網絡熱詞爆梗我們都見過不少:例如從日本傳來的「社畜」,朴實有力的上班代名詞——「搬磚」……這些詞精準有力,火得有理有據。 「打工人」也同樣是個好詞。 「打工」一詞最早出現於香港,是指「受僱於人」,為「從事受薪工作」的口語表達,詞義中性,不褒不貶。 直到 1980 年代,改革開放初期,這詞又傳到了南方,在以廣東省為首的地區開始流行。隨著南下打工熱潮把全國各地的勞動者送往異鄉,「打工」這個說法便全國性地通用了起來。 但它的詞義也隨之改變——也就是我們現在理解的那個意思:一種臨時性的,會被任意解僱,可替代的勞動。 那時也隨之誕生了許多新詞:打工仔,打工妹,打工皇帝…… 而進展到現在,人們用了一個單字「人」來點綴它,合成了一個熱詞:打工人。 相較其他,打工人三個字,不分性別、地域、年齡,是一種籠統的群體代名詞,它顯得有力,自豪,且有一種使命感。 很多人這樣形容打工人是個怎樣的存在:他們早起貪黑,拿著微薄的工資,做著辛苦的工作。平凡中透露著追求,在屈辱里努力表現出倔強。 這也是打工人系列梗的核心:勞動者們苦中作樂,認清現實。 打工人的梗,大多積極向上,透露出帶著一股「土味」的勵志感。 人們天馬行空地描述自己的不易。 時刻勸慰同仁認清自己。 一句「早安打工人」,似乎能激發出人心底的一切動力。 圍繞著「打工人」的梗,自嘲是主旋律之一。 其次則是「奧利給」式的鼓勵。 在這樣一個由段子構建出的打工人宇宙中,人人都是苦命打工人:付出多,薪水低,啃不動老闆的餅,起不了早上的床。 心中有萬般苦,卻不得不為一鬥米折腰。 但雖然基調是悲愴的,但打工人的衍生表情或段子,大多還是透著那麼一絲向上。 人人都不愛打工,但人人都是打工人。 而最火的那句「早安打工人」里,懷著的也還是對新一天的期望。 2 打工人梗里有句話特別有意思: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怨為打工人。 它和你看到的這些梗一樣,同樣在說明一個現象:人們不再恥於將自己成為打工者。 時間再往回倒十個年頭,情況可不是這樣。那時人們對「工人」「打工仔」一系列略顯朴實的稱號避之若浼,選擇叫自己為「奮鬥者」「某企業的員工」,或是白領、藍領。 人們都想讓自己顯得體面點,有前途點。心里不只有詩和大海,還有遠大前程和成為 CEO 的機會。 但隨著這幾年,年輕人認清了現實,對自我稱呼的要求就沒那麼高了。 最早是「搬磚」一詞,從百度貼吧開始傳了起來。這詞本來是指一些環境差,薪水低的體力勞動。而沿用到現在,人們直接用它代替了「上班」。 然後是「社畜」。它源於日語中的「公司」(會社)和「牲畜」(家畜)兩詞,合起來的意思為「公司的牲畜」,指的是一些為公司放棄自我生活的勞動者,多用於日本員工的自嘲。 「社畜」遠渡到中國,毫無水土不服,也從此開始成了廣工勞動者的自稱。 現代人說自己出發去公司,早就不說:「我要去拼事業了」。 而是正義凜然地講:「本社畜去搬磚了」。 「打工人」正如上文所說,也是同一個路數。這個詞恐怕也會被勞動者們當成自稱,沿用許久。 類似於此的,自我矮化式的身份解讀還有不少,也都在說明同一個跡象:大部分人,都開始明白自己就是個打工的「打工人」。 這是自虐式的躺平自嘲。 而之所以能願意這麼自嘲,既是出於認知到事實後的釋然,也是出於「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的英雄主義。 人們逐漸意識到,大部分人都同為打工人。出一份力,吃一份飯。分不出高低貴賤,也沒有任何不同。 用一句話形容打工人,那可能是:認清現實,放棄幻想,但不停止前進。 3 「打工人」梗的火,在某種程度上,也能稱得上是一種輪回。 同樣在 1980 年代,「打工」這個詞開始興起的時候,「打工文學」也隨之誕生。 簡單來說,「打工文學」就是一種由打工者書寫,寫打工者或為打工者而寫的文學作品,其本質為描述打工者的生存經驗。 深圳作為打工者們趨之若鶩的目的地,孕育了這種文學的誕生:一位來到深圳的打工者發表了以打工為主題的短篇小說,讓全國各地的打工者開始提起筆,書寫自己的文學作品。 詩歌是其中較為受歡迎的一種打工文學的載體。 翻開一本詩集,打工詩人們的作品特徵分明:他們大多一半寫鄉愁,一半寫苦痛。 一位名為柳冬嫵的著名打工詩人這樣評價:流散感、放逐感和認同危機、身份焦慮,幾乎是所有背井離鄉的打工者的共有情結,也是「打工文學」的一個重要母題。 雖然近年以來,打工文學逐漸沒落,但仍然在延續。於 2014 年自殺身亡的打工詩人許立志,就曾以自己的詩歌打動了無數人的心。 他寫過「在路燈下,扛著落日回家」: 也寫過「我咽下一枚鐵做的月亮」: 而如今的「打工人」段子,或許也可以看成是「打工文學」一次淺薄地回歸。 現代「打工人」吃的苦痛,或許和當年的打工者無法比擬,但對如今的人們來說,走進充滿未知的鋼鐵森林,也同樣可以稱為一種精神層面上的背井離鄉。 而打工人段子所含有的價值,或許也仍然不配被稱之為「打工文學」:它們是被中文網際網路特化的現代詩歌,更淺薄,更大眾,更戲謔。但仍然有些許興觀群怨的功能。 而身為打工人的我們中的大多數人,或許也寫不出「我咽下一枚鐵做的月亮」。 但沒關系,至少每天清晨,可以發上一句: 早安,打工人。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號「遊戲研究社」(ID:yysaag),作者空白纏繞,愛范兒經授權發布。 來源:愛范兒

聽說這個巨型盲盒里有 3000 份禮品,我們去現場開搶了……

盲盒,一個讓當代年輕人慾罷不能的寶藏之地。 那個小小的盒子之中,飽含著人類的七情六慾,在拆盒的那一刻,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是期待終於實現的狂喜,還是激情剎那褪去的失落。 不過現在,有一個打開就快樂的「巨型盲盒」來了。 廣州大學城的廣大商業中心,今天平地升起了一座 180 平方米的創意盲盒,里面有 3000 份神秘禮物,盲盒本身還是一個「遊戲闖關空間」,在里面體驗遊戲完成任務後,就能免費拿到盲盒禮物了。 巨型盲盒+密室闖關? 聽到這個消息,作為一個盲盒狂熱分子,我的心早已打破時空連夜飛到廣州大學城,我的身體也在它次日上午「開盒」後,第一時間抵達了現場。 當廣州校園出現了一個巨型盲盒…… 在進入巨型創意盲盒之前,我們先簡單了解一下它怎麼來的。 這其實是廣汽傳祺聯合各大品牌方,在 2020 廣汽傳祺全國大學生廣告創意挑戰賽(以下簡稱「廣汽傳祺創意挑戰賽」)期間,為廣大學子帶來的一份特別開學禮。 在傳播賽事吸引學生報名的同時,這個巨型盲盒也能使創意破圈,讓更多熱愛創意的學子來到這個地方,體驗靈感即刻的誕生,感受創意構建的魅力。 所以在這個盲盒里,我們會看到無數與創意相關的玩法遍布其中。 它同時也是個快閃活動,第一站選在了廣州,接下來還將去到全國其他城市,在各大高校「巡遊」。 快走到盲盒現場時,遠遠就能看到前方那一座撞色大膽的鮮艷「建築物」。 紅、綠、藍、黃、紫交織拼貼,既像加州公路沿途自由設計的特色旅館,又像來到色彩多元的摩洛哥,一眼望去都是無所顧忌的創造力。 進入之前,我冒著失去驚喜的風險,先跟工作人員偷偷打聽了里面 3000 多個盲盒都有什麼。 事實是,就算他們提前劇透,我也永遠猜不到我下一個盒子里會打開什麼新鮮玩意。 比如說, 一些貼近年輕人的潮流物件,就有寶可夢的動漫潮玩手辦、養生泡腳包、前任垃圾袋、綠帽子、「存款億元」紀念包、印滿英語單詞的衛生紙…… 一些常用的數碼物件,就有復古便攜音箱、宅男懶人支架、酷炫手機鏡頭、雙頭快充數據線、專屬吃雞神器…… 一些生活中的趣味物件,就有潮流雙肩背包、可愛奶瓶加濕器、聲波電動牙刷、呆萌小夜燈…… 一些原創的個性物件,就有「沙雕」眼鏡、可折疊帆布包、細膩冰霧風扇、驅蚊貼紙、黑鹿香水…… 還有一些獨家的文創物件,比如咸魚筆袋、藥丸手帳本、人生寶典筆記本、睡眠頭套眼罩飛機枕…… 話不多說,直接進場。畢竟 3000 個盲盒禮品,我應該寫 3000 字都寫不完。 更何況盲盒里面有什麼並不重要,我拆到了什麼更重要。 結果馬上我發現拆到了什麼也不重要,好玩的還在後頭。 這不是拆盲盒,這是一場「盲盒歷險記」 巨型盲盒第一站,就是門口的「靈感車站」。 這里首先可以領取一份「靈感打卡攻略」,告訴你里面怎麼玩,簡單來說就是,在整個巨型盲盒的不同地點闖關打卡,獲取印章,集齊 5 個印章,就可以召喚神龍…… 不對,抽取盲盒了。 第一關是走入「靈感隧道」。 這條隧道應該是盲盒風格集大成者了。 走進一條滿是霓虹的空間,不規則的圖塊、四處滾動的文字、混搭的色彩美學充斥其中,「靈感長隧道」這個名字倒是很恰如其分,是靈感碎片飛舞的奇妙感覺。 同樣,也是個適合拍「網紅大片」的地方。在這里擺個 Pose,拍照打卡完成,就可以跟工作人員領取一枚印章了。 第二關是「靈感博物館」。 通往每個關卡的路途,被稱為「靈感大街」,這時候,「大街」上的潮男潮女們已經熙熙攘攘了。 拐個彎,就到了「靈感博物館」,這里是一個需要動文字功夫的地方。當然,並不是要人人臨場妙筆生花寫一篇新概念作文。 前面說到的廣汽傳祺創意挑戰賽,一共有三個命題,根據「傳祺 GS4: 駕馭人生每一程」「傳祺 GS4 COUPE: 能開走的潮流 CLUB」「傳祺 GS3...

驅蚊妙招錦集,既實用又簡單,家家戶戶都能用

夏日炎炎,購買的食材基本上放不了一上午就會變質。每次清理好廚房,總感覺房間里面還有一大股油膩的煙味和不知名的臭味。這些臭味大概是之前的廚房垃圾殘留下來的,時間一久就會招來很多蚊蟲。在夏天,風一吹,這些味道就會散到客廳,樓梯口。每次進家門的時候,大家都會有種進入垃圾場的感覺。尤其是耳邊還圍繞著蚊蟲嗡嗡的聲音,真的太讓人反感了。這里告訴大家八個驅蚊蟲的辦法,讓你的家從此不再有蚊蟲蒼蠅的侵擾。 一、皂粉 家里常用的洗衣粉或者皂粉就能輕鬆將蚊蟲滅掉。首先我們要準備一個臉盆,然後在里面加點清水,並且撒一些皂粉或者洗衣粉,用筷子攪拌一下,洗衣粉水就出爐了。我們只要把這盆水放在蚊蟲經常出沒的地方,第二天就能看到水盆上漂浮著的蚊子,小蟲了。 二、花露水或者風油精 花露水能夠趕走蚊蟲,這個常識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只要在房間的角落噴點花露水,蚊蟲也就不會作怪了。而且花露水有它獨有的清香,還可以拿它當清新劑使用呢。不過,風油精驅蚊還真的很少聽說呢,光是它比較嗆口的味道就讓人懷疑它的功效了。實際上,風油精比起花露水來,它的驅蚊效果更明顯呢。只要在臥室的角落滴1-2滴風油精,然後再點上蚊香,保證一整晚蚊子都不會來光顧。 三、啤酒或者糖水 找一個空瓶,在里面灌上糖水或者啤酒,注意灌的量不要超過瓶子的三分之二。空瓶加入啤酒(糖水)之後,蚊蟲會被它們散發的味道所吸引,然後就會進入「陷阱」,被粘在瓶中。 四、薄荷 薄荷會散發出淡淡的香味,人聞了感覺挺提神,但是蚊蟲卻很抗拒這種氣味。所以只要在家中種上幾盆薄荷,就能有效抵制蚊蟲侵擾。 五、食用醋 食用醋除了用來調味以外,還可以用來殺蟲驅蚊。只要在臥室、衛生間、廚房等地放置煮沸過的食醋,蚊蟲就不會來了。 六、艾草 艾葉風乾後點燃,它的氣味能讓蚊蟲迅速逃竄。 七、番茄 番茄的枝葉發散的氣味,能驅除蚊蟲。 八、驅蚊蟲的植物 買驅蚊蟲的盆栽,把它們擺放在室內,就能殺死蚊子,驅逐小蟲。不過要注意,盆栽上面不要有積水,因為這樣反倒會養蚊子。 來源:kknews驅蚊妙招錦集,既實用又簡單,家家戶戶都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