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戴鳥嘴形面具,手執拐杖或搖鈴,披一身漆黑的長袍,游盪於黑夜中的他們猶如死神般令人驚駭。但他們並非死神,而是其對手——瘟疫醫生。
戴著鳥嘴面具的「黑衣天使」
14~17世紀,黑死病的陰影籠罩了整個歐洲。這種疾病經由老鼠跳蚤、空氣飛沫等多種方式傳播,傳染性極強;感染的病人腋下和大腿會出現黑色腫塊,隨後大都在短短幾天內死亡。當時的人們對這種疾病知之甚少,不知如何預防與治療,大批感染的人們在絕望中死去。薄伽丘在《十日談》的序章描述道:「白天也好,黑夜也好,總是有許多人倒斃在路上。城市里就這樣到處屍體縱橫……每天,甚至每小時,都有一大批一大批的屍體運到全市的教堂去。」
黑死病下的城市
面對疫情,教會一方面將起因歸咎於猶太人、女巫等異端,將其抓捕並處決;另一方面推行「天罰說」,告知人們只要購買贖罪券、在教堂聚眾祈禱,即可在疫情中獲救。當然,教會的這些努力註定是徒勞無功的,甚至加劇著疫情蔓延。相比之下,在抑制黑死病上,中世紀的醫學做出了更多貢獻,這些勇敢的醫生被稱為瘟疫醫生。
瘟疫醫生並不都是專業醫生,其中也有很多被高收入吸引來的「業余醫生」。面對病人,醫生們普遍使用當時門檻較低的放血療法。盡管以今天的眼光來看,放血對治療黑死病毫無益處,但相比於祈禱等神學方式,這已經是相對「先進」的手段了。
在經過長期與黑死病的鬥爭後,人們總結出了一些有效的防疫措施,比如隔離。水城威尼斯就是隔離措施的受益者之一,當時的人們在離威尼斯不遠的波維利亞島(Poveglia Island)上建立了專門隔離病人的醫院,保障了城里許多人的安全。
然而,島上的病人們幾乎都死了。波維利亞島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死亡之島」
醫生在為隔離區內的病人看病時,也會通過一些防護措施將自己與病人隔離。根據14世紀雅克比(Jacobi)醫生的自述,他在看病時會用海綿或者濕布捂住口鼻。當時的瘟疫醫生認為疾病主要通過不好的氣味傳播。面對這種「瘴氣」,一塊破布顯然擋不住。於是醫生們開始穿上更厚的防護裝備:披上浸過蠟的長袍,戴上面罩,用手杖檢查病人……
17世紀初,路易十三的御醫發明了鳥嘴面具。這種面具雙眼處鑲上厚重的鏡片,鳥嘴處則塞滿各種隔絕惡臭的香料,下方有一個專供呼吸的小孔。在當時,這已經是防護效果最好的裝備了,它受到了許多醫生的青睞,並在歐洲傳播。瘟疫醫生從此又被稱為鳥嘴醫生。
1656年的版畫,現存最早描述瘟疫醫生的畫像之一
除了醫學防護,鳥嘴面具還會為醫生們提供「信仰加成」,這與當時的傳說有關。有的學者認為鳥「沒病」:他們認為鳥嘴設計源於中世紀傳說中一種叫卡拉修斯(Caladrius)的神奇鳥類,能夠治癒疾病並預知生死;當然,也有人認為鳥「有病」:在當時流傳著瘟疫惡靈藏於鳥中的說法,醫生如果戴上更為凶惡的鳥嘴面具就能將這一惡靈嚇走。
中世紀動物寓言集中的卡拉修斯
鳥嘴面具是否真的嚇走了惡靈,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知道的是,它確實嚇到了不少病人。
即便到了17世紀,瘟疫醫生的治療手段依舊是「灌腸劑、放血、瀉藥」,黑死病的死亡率居高不下。每當夜幕降臨,這群身披黑袍戴著鳥嘴面具的醫生便會出現在大街小巷,敲響病人家的大門。被敲門的感染者們大都時日無多,而戴著鳥嘴面具的醫生仿佛病人死前被吸引來的烏鴉。
電影《所羅門王凱恩》中的一幕,焚燒屍體產生的火光籠罩著兩位鳥嘴醫生
漸漸地,人們對於死亡的恐懼很自然地波及到了鳥嘴醫生。如同烏鴉的面具與病人大量死亡的殘酷現實使得這群醫生一度被認為是死神的使者,瘟疫的化身,這對這些捨生忘死的鳥嘴醫生來說顯然並不公平。
前赴後繼的鳥嘴醫生們終其一生也未能有效治療黑死病,但他們依然做出了不小的貢獻:除行醫外,他們還會聆聽病人祈禱,聽取病人遺囑,這些都給予了病人一定心理安慰;在病人死後,他們清點死亡人數,組織群眾焚燒屍體,這對遏制疫情擴張,穩定社會秩序起到了積極作用;此外,一些醫生還呼籲飲用干淨水源、保持空氣潔淨、廢除放血療法等。
圖為16世紀預言家、瘟疫醫生諾查丹瑪斯,他主張飲用玫瑰果汁、廢除放血療法
後來,隨著醫學的發展,鳥嘴面具逐漸不再為醫生所用,不過它並未就此消失。從誕生伊始便與瘟疫和死亡相關的鳥嘴面具,其具有著神秘、靜謐、恐怖的獨特氣質,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符號流傳了下來。
在曾被黑死病侵擾的水城威尼斯,存在著一項源自11世紀的古老活動:面具狂歡節。黑死病浪潮退去後,一些好事的年輕人戴上鳥嘴面具參加狂歡,結果大受歡迎。直到今天,鳥嘴面具都是狂歡節上最受歡迎的款式之一。
威尼斯狂歡節上的鳥嘴面具
當然,在上世紀初的政治宣傳中,鳥嘴面具也曾被視為愚昧的象徵。英國勞工部曾在一幅急救宣傳漫畫中這樣說到:「中世紀的庸醫試圖用它嚇走疾病,今天我們更傾向於科學而非咒語,預防而非治療,所以受傷時記得急救」;無獨有偶,同期德國也有著這樣一幅諷刺漫畫,指責鳥嘴醫生治療淨做無用功,發「死人財」。這些宣傳更多是在借古諷今,不過他們顯然對鳥嘴醫生有著偏見。
英國的急救宣傳漫畫
而在今天,鳥嘴面具作為一種文化符號在更多領域出現:時尚界的設計師們會設計各種花樣的鳥嘴面具;在文學界中,鳥嘴醫生的形象在哥特風與蒸汽朋克作品中頻繁出現;影視界中與中世紀相關的題材更是少不了鳥嘴醫生的身影;甚至,由於其濃重的禁慾氣息,一些有著獨特癖好的人在進行SM運動時也會穿上這一身。
時尚界的鳥嘴面具
在遊戲界中,也總有戴著鳥嘴面具的人亮相,比如《血源詛咒》中的「鳥姐」艾琳,她也是一名「醫生」,只不過以物理方法治療:通過巨大的「手術刀」(慈悲之刃)幫助失去人性最終獸化的獵人們獲得解脫。盡管年事已高,力不從心,她依舊驕傲地表示無需玩家的援助——當然,仍會表示感謝。最終,她與失去人性的昔日同胞決戰,身受重傷,躺在教堂門口。在玩家擊敗boss後,她將自己的徽章和符文交給了玩家,希望自己的意志能夠傳承。而當玩家離開教堂再回來時,門口只剩下一攤鮮紅的血跡。
「鳥喙中含有用於遮蓋鮮血和野獸氣味的薰香」,這是遊戲中對她面具的描述
在《暗黑地牢》中,也有著鳥嘴醫生這一職業。他們手持香囊與匕首,其技能基本上還原了歷史:在戰鬥中他們能使敵人流血、染病,同時還能處理敵人屍體;而在扎營休息時,他們則會使用水蛭療法、藥劑噴射等技能治療隊友並為其祛除疾病。此外,在《刺客信條》、《文明6》(迭起興衰CG中)、《生化奇兵》等許多遊戲中也會出現鳥嘴面具相關元素,吸引著玩家們的目光。
《惡靈古堡8》設定廢稿 艾達王戴上了鳥嘴面具
結語:人類與疾病的鬥爭是一場無休止的軍備競賽。抗疫的人群終將病死老死,但總會有繼承者繼續抗疫。彼時的醫生們戴上面具對抗黑死病,恰如數百年後的醫生戴上口罩防護服對抗新冠。在疫情面前,總有人會擋在最前線,在鳥嘴醫生看似恐怖的面具下,是永恆的醫者仁心。
來源:遊民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