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書接上回,自從接手了設計仿真工作,平添了滑鼠中鍵舒適度的這個煩惱

人到中年,這個事情不解決總覺得哪里不對……

於是近乎瘋狂的搜羅滑鼠,改裝微動,樂(xian)此(de)不(dan)疲(teng)

2月份發現了雷蛇的蝰蛇 V2X 中鍵很舒服,但其實在這之前之後對於滑鼠的執念一直都在

在 V2X 之後相繼改造了戴記嚴選賣不出去的MS420DS,卓威的EC1,甚至想要搞一台停產的頂級外設EM945……

而在這之前,其實有一台可換微動的 ROG戰刃2 用了很長一段時間。

最近為了更好的手感,研究了很多網上的拆解視頻,試圖通過獨立的中鍵機械結構

而不是簡單的用編碼器和一個微動湊個中鍵的滑鼠繼續折騰

除了上面提到的買不到的 EM945,還入手改造了一台微軟 IE3.0 復刻丟在辦公室

接著就有了這台 ROG 戰刃三代的登場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說是無線,其實是三模,理論上應該比二代的組件只多不少

但是三代的包裝盒明顯比二代要精簡的多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某「紅點大獎」,印象中前幾年被大眾歸為了「給錢就評」的那一趴了

不過這個將總體偏向於外觀設計,不在本帖探究之列,我下單時甚至都不知道 ROG 也會去參評這個評獎。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包裝背面簡單宣傳了一下自家產品的DPI啊 微動啊 RGB性能增強器什麼的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開箱,包含滑鼠本體,分離線纜, C to A 轉換器,備用腳貼

兩枚歐姆龍替換微動,一個拆微動的架子,以及說明書和信仰貼紙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2代戰刃有兩根線,一長一短,長的編織線硬到輕松掃倒桌面上的各種擺件的程度

但是三代這根線,軟到令人覺得新奇,基本上類似面部套包了四根無絕緣層的線的那種感覺

此線勢必不能作為快充使用,所以還是得收起來防媳婦兒……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USB C to A 轉換器,附帶敗家之眼凌厲裝飾

如今家里各種信號都裝滿了,2.4G 信號隨隨便便就會被干擾的不成樣子

所以這個東西,就是為了配合那根超軟的線,拉近滑鼠和接收器的距離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三代附送供替換的微動,二代送的好像是金色TTC來著

至於那個金屬夾子,三腳微動應該用不上,五腳微動也許需要。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五腳歐姆龍光學微動,編號D2FP-FN

然而至今內外網都沒有找到更詳細的參數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一套四枚備用腳貼。

戰刃2 和戰刃3 拆解的時候,都不需要揭開腳貼

所以這一套真就是為了對應磨損用的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如今啊,是個 PC 設備的,連主板也會送個貼紙了

不過說實話,這隻眼睛給人的感覺還是不太好代替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滑鼠本體正臉。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依舊是非對稱設計,使用時能夠松解一部分手腕的壓力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左側拇指附近做了一點鏤空設計,有 RGB 可以透出來

大概的樣子在一樓最下面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右側是一整塊帶有 ROG logo 的斜紋裝飾

戰刃3代的滑鼠兩側都取消了膚感橡膠貼片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底部,四塊碩大的腳貼

以及「該有的認證我都有」的設備信息貼紙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底部上方兩個開關,分別是切換三模似的撥動開關

和藍牙模式下的配對按鈕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底部則是一個配置文件切換按鈕

和接收器磁性收納槽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像接收器這種犄角旮旯的地方

ROG 字樣也是不能不出現的喲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與戰刃2代對比,外觀尺寸小了一圈

但是手感上尺寸差異不大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另外最直觀的差異是表面圖層

除了顏色的改變,三代塗層表面不再那麼光滑

但指紋收集和打油能力恐不可小覷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另外與二代相比,手掌支撐部位稍低了一點

整體使用會在趴握基礎上,手指要向抓握狀態偏移一點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滾輪與手指接觸面更加平面化,指腹壓強明顯降低,更加舒適了些

三代的 USB 接口改為 Type C ,且不在像二代那樣深度內陷,線材的通用性增加了

但是相應的線材與本體之間的固定不像二代那麼牢固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三代的底部螺絲由二代的四顆改為兩顆

雖然更換微動的機會不會很多,但是能省一步是一步吧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最近瘋狂改造滑鼠落下的後遺症——封鼠必拆

盡管這是一台近 600 全新的 ROG,也沒能讓我收心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ROG 定製的紅色透明微動相當的吸睛

這里也能看出來 戰刃3 的滾輪中鍵有自己的一套機械機構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右側內構可見滾輪 RGB 排線和電池排線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左側內構可見滑鼠側鍵微動和滾輪編碼器排線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側鍵採用了固定焊接的微動,電路板上還有滑鼠左側文字透窗的 RGB 燈珠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後方內構可見一大包的聚合物鋰電池

以及照亮敗家之眼的 RGB 燈珠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繼續拆,側鍵 PCB 與電池支架長在了一起

不過使用了 FFC 排線,預裝時的折角相當的大

恐怕經不起太多折騰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電池包用了大片雙面膠黏在支架上,不宜拆解,也沒法確定它的標稱容量了

不過既然無線滑鼠開了 RGB,也不會指望它能撐幾個月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這個獨立的滾輪中鍵機構,也是我買它的主要理由

就是為了證實一下這復雜的一坨,能不能打過直接插在編碼器上的那種草率型中鍵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然後我還拆下了滾輪的 RGB 燈,倆燈珠一個柔光罩

PS:這個柔光罩啊,能不拆還是別拆了……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編碼器一側,直接鑲嵌在槽里了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以往所有的滑鼠,編碼器壓力調教也逃不出被我的五指山

可惜這個編碼器,是沒希望調教壓力了……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兩塊組件拆下來,看到了主板本體

然而到了這一步,事情開始偏離了我設想的劇本

是的,我翻車了……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因為我赫然發現中鍵的微動不是中間的方形微動

而是扁扁的帶著一個黃點的凱華家奇奇怪怪的東西!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就在這個插著根呆毛排線的狀態下

我與主板對視了很久,猶豫是否要申請個7天無理由

但是最終折騰的靈魂助我找到了辦法

於是,繼續拆!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拿掉正面殘留的排線,其實主板上也沒剩什麼了,

就剩背面的透鏡和撥動開關帽了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等等,還有他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主板拆干淨了之後,我端詳起了外殼

發現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按鍵部分與後殼有一個微妙的高低差

那其中必有玄機啊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於是拆掉尾部的兩顆螺絲,還有前部一個藏起來的螺絲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便取下了這塊白色半透明的外殼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也就是 ROG logo 的透窗孔,這個角度有點像一個鋼盔哦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這次戰刃3的左右鍵啊,不再是一體注塑靠材料變形的連接

而是用了一根鋁棒作為轉軸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按鍵末端也設置了一根彈簧,這樣組成一個槓杆機構

讓按鍵處點緊貼微動觸點,消除所更換微動的造型誤差造成的空稱

這點比戰刃2強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中框尾部是 Logo RGB 的遮光罩

和一塊負責收納接收器的磁鐵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中框右側,時下流行的「輕量化」滑鼠洞洞流……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除了背殼和左右鍵,其他按鍵都是融化材質之後焊上去的

所以,沒得拆了……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這便是被分屍後的全貌,左鍵想必與右鍵是同樣的結構

為了避免彈簧丟失,就沒動它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新型兼容5腳微動的快換插座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光學引擎:PAW3370

既然決定了不走7天無理由

那也必須想辦法達成自己目標不是?

當時已經確定了那個黃點凱華矮微動不符合我的要求了

於是肉眼測量了這個微動的造型尺寸,大膽地動了烙鐵,在放棄保修的路上越走越遠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於是在空間本不富裕的主板上

強行擠入了一顆日產方形微動,將壓力降低至0.6N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之後對滾輪機構的十字按壓柱進行打磨,降低至與邊框平齊的位置

原微動開關和方形微動的針腳間距雖然相同,但觸點的水平位置不同

此時觸發方形微動觸點的位置,其實已經是邊框了

之後對滾輪機構的限位突起進行打磨,使得中鍵不會被組裝時的螺絲壓力觸發即可

啊對了,ROG 嘛

怎能不秀一下燈光呢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距「完美」只差一個微動 —— ROG 戰刃 3 之拆稀碎&改微動

以上就是最近又一次大動干戈的折騰

為此還買了一把新的電烙鐵和吸錫器……

改動後的 戰刃3 和 微軟IE3.0 都符合了我個人的使用習慣

分別安排在家里和公司服役去了

躁動的心隨之稍微平靜了一點

但仿佛大概估摸著肯定是沒有完全熄滅的樣子

什麼時候憋不住了再說吧

下一個搞什麼呢?

是 KONE Pro Air

還是 ROG 魔刃 X

又或者……我全要?

入夜了,明日一早還有大篩

睡了睡了……

來源:Chiph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