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天氣

Tag: 天氣

《詭異西部》瓶中的閃電作用分享

《詭異西部》中有很多實用性比較強的投擲武器,其中就有瓶中的閃電,該武器在一定范圍內進行投擲,投擲在目標區域中可以造成閃電傷害,在暴雨的天氣中使用效果會更好,相當閃耀。 瓶中的閃電作用分享   瓶中的閃電:投擲以在目標區域造成閃電傷害。對濕目標的傷害增加。在下雨或暴風雨期間,影響區域增加。 來源:3DMGAME

《星球工匠》中期發射火箭建議分享

《星球工匠》中玩家在中期利用火箭進行礦石收集的時候,火箭發射會有氣壓和熱量的加成,一般建議不要在有風有雨的天氣發射,容易遇到遊戲bug不下隕石,很容易導致發射失敗的情況。 中期發射火箭建議分享 銥礦和鈾礦,中期要發射火箭,火箭有氣壓和熱量加成,多發射多獎勵(不要在有風有雨的天氣發射,會有BUG不下隕石) 來源:3DMGAME

布賴恩·W.奧爾迪斯的科幻作品,與怪異天氣背後的玄機

雖然才剛到春分節氣,但過去一周全國多地都已經提前出現高溫現象。想必近年大家已經對這樣異常的天氣不再陌生,也許大家們還記得剛剛過去的春節是怎樣的一個寒冷氛圍。 「海利科尼亞」世界所描繪的氣候要比現實世界極端得多,它來自半個多世紀以前、一位英國科幻教父對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思考。 ▷ 1962 - 1972 - 1982 布賴恩·W.奧爾迪斯早在1962年的中篇小說《溫室》中,就把故事的舞台設定在一個極端的自然環境里。在這部小說中,地球由於月球引力的作用停止自轉,世界從此不再有晝夜交替,而人類必須躲在森林之中避免太陽光無盡的直射。 在這個世界里,食肉植物肆虐生長,人類文明則退回到原始時期。為了尋求生存之道,人類必須藉助自然的力量,與此同時,人類也發現了自身與自然之間的重大秘密...... 這段情節是不是會令人想起著名的科幻電影《阿凡達》?不僅如此,這本書更是宮崎駿當年創作《風之谷》的重要參考。不過布賴恩·W.奧爾迪斯的故事顯然要更加奇詭,畢竟他可是和 J.G.巴拉德並稱的英國科幻新浪潮旗手作家。 如果說六十年前的《溫室》是《海利科尼亞》三部曲的創作靈感之一,那麼另一個重要的源頭則是五十年前轟動自然科學界的「蓋婭假說」。 1972年,英國氣象學家詹姆斯·洛夫洛克提出了一個理論,他認為我們所生活的地球是一個「活著的巨型有機體」,人類、大氣、海洋、陸地等等都是其中的組成部分。 在「蓋婭假說」看來,人類的一切活動、自然的種種變化都是這個有機體在進行「自我調節」。這種相輔相成的關系維持著當今地球(也就是神話中的「蓋婭」)的穩定生存。 雖然「蓋婭假說」引發的學界爭議幾十年來從未停止,但詹姆斯·洛夫洛克普遍被認為是自達爾文以來第二個重新審視生命的人。「蓋婭假說」迫使我們思考人在自然中的地位究竟是怎樣。 就像五十年代的「水利專制統治」理論影響了弗蘭克·赫伯特的《沙丘》,布賴恩·W.奧爾迪斯的《海利科尼亞》三部曲也可以理解為「蓋婭假說」的一種文學詮釋。 1982年,布賴恩·W.奧爾迪斯創作了三部曲中的首部《春》,描述了在最為極端氣候條件下生存的人類。在書中,海利科尼亞行星處於雙恆星系統之中,這使得它的「大周期年」跨度長達2592年,由春入夏,再由夏入冬,已經是一整個文明從崛起到衰亡的所需時間。 同一年還有一件事情值得注意,那就是著名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正式取得了布賴恩·W.奧爾迪斯短篇小說《超級玩具夠玩一整夏》的電影改編權。當然很可惜他沒有親自完成這部電影,我們後面再說。 ▷ 1991 - 2001 - 2011 1991年,在國內科幻界前輩的不懈努力下,世界科幻協會(WSF)年會在中國成都順利召開。一直力挺成都申辦本次大會的布賴恩·W.奧爾迪斯也前來參會,向大家作科幻主題的宣講。老先生與中國科幻一直保持著深厚的情誼。 他曾向中國的科幻讀者介紹他在英國牛津大學城外的家。老先生的家中有一座種滿植物的花園,花園一直延伸至家外面的森林,森林里的動物們經常會光臨這座花園。 小說中那些形形色色的行星景觀、風格迥異的變異生命,乃至關於人與環境關系的哲學思考,就是在這樣貼近大自然的創作環境里誕生的吧。 而中國的幻迷再一次看見奧爾迪斯的名字,就要到2001年電影《人工智慧》的上映了。《人工智慧》正是之前庫布里克希望改編的《超級玩具夠玩一整夏》。直到庫布里克去世,這部電影製作方面的問題也沒能解決。 庫布里克把它交給了史蒂芬·史匹柏,史匹柏最終完成了這部作品。電影劇情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不過相較於原著小說,電影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編。 電影版加入了受九十年代以來的全球變暖、溫室效應等觀念影響的情節。盡管布賴恩·W.奧爾迪斯本人可能不滿意後來的情節改編,但描述在變暖危機之後進入冰河時代的世界,某種意義上也是《海利科尼亞》母題的延續。 2011年,布賴恩·W.奧爾迪斯的科幻史著作《億萬年大狂歡》(Trillion Year Spree)被譯為中文出版。這本書盡管時隔25年才被引進,但它早就是所有科幻史閱讀榜單上的必讀。 《億萬年大狂歡》是布賴恩·W.奧爾迪斯對自己更早之前《千萬年大狂歡》(Billion Year Spree)的修訂和擴寫。這個標題的有趣之處在於很容易就讓人聯想到億萬年前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是科幻的「演化」史。當然它更多是奧爾迪斯的文字幽默:「billion-trillion-zillion」。 至少有兩個重要觀點在這部巨著中被完整闡述,其中一個就是肯定英國女作家瑪麗·雪萊在科幻史上的地位,另一個則是定義了「寬屏巴洛克」類型的科幻。奧爾迪斯不僅寫下了關於《弗蘭肯斯坦》最精彩的一篇介紹,甚至還曾為此單獨創作了一部小說。「生命」的主題一次又一次在奧爾迪斯的筆下呈現。 ▷ 2021 - 2022 - 億億萬萬 2021年動畫電影《少女☆歌劇 Revue Starlight 劇場版》中出現了一個讓無數中文地區愛好者百思不得其解的詞匯:wi(l)d-screen...

北京天空出現神秘光環 中國天氣:鳥巢燈光打雲上了

3月11日晚,有網友發現北京天空出現了一個神秘光環,好奇詢問光環從何而來?對此,@中國天氣 回復:別猜了,應該就是鳥巢燈光打到雲上了。 隨後,中國天氣放出了視頻版揭秘:「#北京天空出現不明光環#背後究竟是魔法陣的召喚,還是星際戰艦的降臨,是異世界的大門被打開,還是我們穿越到了平行宇宙?」 視頻 視頻中,完整展示了鳥巢燈光照射到雲層的整個過程。 這種「神奇」現象為何產生?氣象專家解讀:由於今天陰天,雲層較厚,反射率高,地面強光攝向空中,打在雲上,便造成了此種現象。 來源:cnBeta

《終極海軍上將:無畏艦》船艦廓炮介紹

《終極海軍上將:無畏艦》中廓炮是火炮的一種,一般安裝在船舶的受保護的位置上,主要特點是隱蔽的范圍內不會阻擋更大的火炮攻擊,在較高位置上發射的弧度會有很大的影響,簡單來說不太好用。 船艦廓炮介紹   廓炮安裝在船舶的受保護位置,與炮塔相比,需要的安裝設備更少。他們的主要優勢是,在這些位置上,他們不會阻擋更大的火炮。它們的缺點是它們的發射弧被影響的更大,如果放置在較低的部分,它們可能在惡劣天氣下變得潮濕而無效。 來源:3DMGAME

薩爾達既視感《老頭環》中天氣竟會影響魔法傷害?

《艾爾登法環》已於2月25日正式發售,相信游俠網友們正在熬夜奮戰吧!我們都知道,此次《老頭環》採用了開放世界設計,還增加了動態的天氣系統,比如晴朗、雨天、濃霧等等。 相信不少同學和小編一樣,覺得《老頭環》中的動態天氣只是老高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罷了:畢竟我都開放世界了,怎麼著也得搞個動態天氣意思一下吧。 很多同學都會覺得,《老頭環》中的天氣系統就是意思意思的,其實沒什麼卵用,你以為你是在玩《薩爾達傳說:曠野之息》啊!如果有同學這樣認為,那你就太小看老高了。 近日,就有細心的玩家發現,《老頭環》中的天氣竟然會影響魔法的施法效果! 根據Reddit用戶Light_inc的說法,不同的天氣,魔法的傷害也會不一樣,比如下雨天,火焰魔法的傷害會降低,而閃電魔法的威力卻能得到提升。至於天氣對其他魔法的影響,還未驗證。 不同天氣下的魔法傷害不一樣: 這就衍生出了很多有趣的玩法,比如你可以等待某種對你魔法有利的天氣去打BOSS:聽說下雨天和閃電魔法更配哦!那麼問題來了,要是我掛了怎麼辦?再等下一個雨天?(滑稽表情) 來源:遊俠網

《艾爾登法環》烏龜盾具體位置介紹

《艾爾登法環》中的武器盾牌是非常多的,烏龜盾就是前期能夠獲得的最好的盾牌,對於武士法師等沒有百分百物防盾牌的職業是非常重要的,沒有這種盾牌非常難受,除非你運氣逆天打個小怪都能爆黃銅盾。 烏龜盾具體位置介紹 烏龜盾就在寧姆格福的右下角的一個圓形平台上面,用沖天氣流飛上去就行了。 位置如下圖 來源:3DMGAME

《地獄之魂》天氣魔法獲得方法介紹

《地獄之魂》中好用的魔法是非常多的,天氣魔法就是其中一種,不過天氣魔法只有兩個,分別是雷暴和火焰雨,雷暴魔法想要獲得只需要在1號地城就可以獲得,火焰雨是邪惡線的魔法,可以去卡斯特卡山買。 天氣魔法獲得方法介紹 雷暴獲得很簡單只需要在1號地城就能獲得,火焰雨是邪惡線才能獲得的,需要在卡斯特卡山邪教據點中的地下通道購買。 來源:3DMGAME

南方多地暴雪 未來十天 陰雨雪不斷

昨天(2月6日),甘肅、寧夏、陝西、湖北、湖南、安徽等多地出現雨雪天氣,其中湖南永州、廣西桂林等地局地出現暴雨,湖北恩施、安徽安慶和黃山局地新增積雪10~20厘米。 預計今天(2月7日),降水繼續東移影響江南東部,明日(2月8日)起,降水明顯減弱,但南方地區仍多陰雨雪天氣。 中央氣象台今晨繼續發布暴雪藍色預警,預計今天,西北地區東部、江淮、西南地區東部、江南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小到中雪或雨夾雪,安徽中南部、江蘇南部、浙江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大雪。 其中,安徽南部、江蘇南部等地局地有暴雪,上述部分地區新增積雪深度1~4厘米,局地可達6厘米以上。 另外,貴州局地有凍雨,福建東部等地局地有大雨。 明後兩天(8-9日),南方地區仍多陰雨天氣,其中貴州、湖南中北部、安徽中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雨夾雪。 未來十天,南方大部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部分地區氣溫將偏低2~4℃,且仍多陰雨雪天氣。 具體來看,2月7日8時至8日8時,西藏北部和東部、青海西南部、甘肅東部、陝西中北部、山西西部、河南東南部、蘇皖地區、湖北東部、重慶東南部、江南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小到中雪或雨夾雪, 其中,安徽中南部、江蘇南部、江西北部、浙江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雪。 江南東部、華南東部等地部分區中雨,浙江東部、福建東南部、廣東東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大雨(25~30毫米)。 2月8日0時至9日8時,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西北部、西藏東部、青海南部、川西高原中北部、貴州中北部、重慶東南部、湖南中北部、湖北西南部、安徽中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小到中雪或雨夾雪。 江南中東部和南部、四川盆地東南部、重慶西部、貴州南部、華南等地部分地區有小雨)。 2月9日8時至10日8時,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西北部、新疆西北部、西藏東部和南部、青海西部等地部分地區有小到中雪。 其中,新疆伊犁河谷局地有大雪。 蘇皖南部、江南大部、四川盆地東南部、貴州大部、華南等地部分地區有小雨 三張圖看出來了嗎?天府之國名副其實 來源:快科技

《艾爾登法環》新劇透視頻 武器法術、天氣法術演示

今日(1月21日),YouTuberStrayKurtis公布《艾爾登法環》全新劇透視頻,視頻主要展示了《艾爾登法環》中魔法武器型法術、輔助法術、天氣法術等各類法術,其中一個名為「Floating Chaos(Frost)」法術很像是玩家召喚微型月球進行攻擊。 原視頻: 由From Software開發的黑暗幻想風格ARPG遊戲《艾爾登法環》將於2月25日發售,登陸PS4、PS5,Xbox One,XSX/S和PC平台。 玩家將在遼闊場景與地下迷宮中探索,挑戰困難重重的險境,享受克服困境時的成就感。以「交界地」為舞台登場的角色們各有主張,於是在利害關系之下譜成的群像劇,就此展開。 視頻截圖: 來源:3DMGAME

《異度神劍2》翠玉的帕洛特所在位置分享

《異度神劍2》里面有很多怪物,這些怪物不同等級,不同種類,攻略的難度也不相同,其中翠玉的帕洛特是一名比較難纏的冠名怪,下面就給大家帶來翠玉的帕洛特所在位置分享,更多內容如下。 翠玉的帕洛特所在位置分享 38 翠玉的帕洛特 如圖傳送點,圖中位置的湖里,一隻魚,極光天氣限定,天氣圖標是一條帶子 來源:3DMGAME

《微軟飛行模擬》新修正檔發布 優化穩定性與天氣效果

《微軟飛行模擬》近日推出了2022年首個升級檔,為遊戲提供了穩定性、天氣和VR等方面的優化,另外還提供了部分SDK修復和調整。 細節方面,這款2022升級修正檔對氣象信息管理進行優化,避免出現過於生硬的天氣轉換。另外修正檔還修正了在雨天和霧天狀況下從上方雲層投射下來的陰影效果。 該修正檔修復了VR環境下與工具條的互動問題,以及部分VR控制器的特定控制按鈕無法在綁定菜單中生效的問題。 玩家在登陸Steam和微軟商店時即會自動下載這一修正檔。 來源:3DMGAME

《堡壘之夜》也將加入天氣?第三章或將添加龍卷風

《堡壘之夜》是目前遊戲領域最大規模最火熱的遊戲之一,它吸引了兒童和成人許多玩家的喜愛,它在最近的一段時間也不斷遇其他知名的遊戲或是影視節目聯動,在最新的冬季活動中還加入了蜘蛛俠的皮膚。 在其他遊戲中,遊戲玩法總是比外觀更加重要,但對於《堡壘之夜》來說,外觀已經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了。但盡管如此,遊戲在玩法上也依然不容小覷,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推出一些新的變化。 而看起來,《堡壘之夜》即將在第三章中加入一個新的元素:龍卷風。雖然官方還未直接確認,但種種證據表明情況確實如此,玩家開始討論對龍卷風的應對。根據推特上的一位泄密者的說法,龍卷風是真實的,並且已經衡量了玩家必須應對的特性。 據稱,只有一種龍卷風會在遊戲開始時引入遊戲,它大約在25秒內形成,將會持續整整八分鍾,這對於玩家來說是一個很長的時間。它會捲起物體,並為物體附加碰撞屬性,這意味著玩家如果被龍卷風中的車輛擊中可能會直接淘汰。玩家將要如何應對龍卷風還有待觀察,具體需要等待它正式登陸遊戲再做判斷。 現在你可以在PC、PS4、PS5、Switch、Xbox One和Xbox Series X/S上玩到《堡壘之夜》。 來源:遊俠網

《飢荒:聯機版》木頭獲取簡單方法分享

《飢荒:聯機版》里面有木頭這一資源,木頭是建家最重要的資源之一,不過有玩家不知道該怎麼大量獲取木頭,下面就給大家帶來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更多內容如下。 木頭獲取簡單方法分享 木頭:木頭可以說是建家消耗最大的材料了,前期可以雇傭豬人砍樹,還可以利用發條戰車砍樹。冬天可以把樹種成一長排,利用巨鹿砍樹,秋天可以養熊大砍樹,此外克勞斯,遠古犀牛和蟾蜍也是可以砍樹,蟾蜍砍樹是最干淨的。推薦復活織影者砍樹,這個方便,就是挖樹根有些麻煩。其實天氣棒也可以用來砍樹,收益太少並不推薦。 來源:3DMGAME

《翼星求生》避雷針放置位置推薦

《翼星求生》中的避雷針是遊戲里用處非常大的東西,雷雨天氣的時候基本上都用的到,但是很多玩家都不太清楚避雷針到底放哪里比較好,其實避雷針比較好的放置位置就是屋頂和房子周圍,放周圍的話可以放遠點,更多如下。 避雷針放置位置推薦 避雷針比較好的放置位置就是屋頂和房子周圍,但是還是會有損壞情況,只是不會著火,房子周圍的話盡量放遠點 來源:3DMGAME

《翼星求生》造家作用及所需部件介紹

《翼星求生》中的家是非常重要的,作為據點安全點基本上是必須的,但是很多玩家都不太清楚造家的作用和需要的部件是什麼,其實造家的作用就是保護自己不受各種惡劣天氣的影響還有放置物品等等,更多如下。 造家作用及所需部件介紹 造家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各種惡劣天氣的影響,同時給你一個放置物品的地方,比如製作工作檯和床,家是至關重要的。需要解鎖科技樹中的牆、樓梯、地板、柱子和門等部件。 來源:3DMGAME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歡樂家天氣系統特點介紹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中的歡樂家的天氣系統是非常獨特的,玩家可以自己設置,但是很多玩家都不太清楚歡樂家的天氣系統有什麼特點,其實歡樂家天氣系統的特點很明顯,比如當天氣設置為晴天時,並不會一直是晴天,更多如下。 歡樂家天氣系統特點介紹 當天氣設置為晴天時,每個時段的具體天氣如下: 晴天:0點,2點,5點,7點,9點,12點,14點,17點,19點 晴間多雲:1點,3點,6點,8點,10點,11點,13點,15點,16點,18點,20點,21點,22點 多雲:4點,23點 當天氣設置為雨天(如果是冬季對應變成雪天)時,每個時段的具體天氣如下: 多雲:7點,8點 多雲轉雨:0點,4點,14點,20點 小雨/雪:1點,3點,5點,9點,12點,15點,17點,18點,23點 大雨/雪:2點,6點,10點,11點,13點,16點,19點,21點,22點 來源:3DMGAME

《鐵拳7》全新預告 寒冷天氣,需要一些熱血沸騰!

PlayStation中國官方微博發布了《鐵拳7》的全新預告,並配語寒冷天氣,需要一些熱血沸騰!《鐵拳7》全新宣傳片,披靡而來! 《鐵拳7》全新預告: 《鐵拳7(Tekken 7)》是由萬代南宮夢製作發行的一款3D動作格鬥類遊戲,是人氣格鬥系列《鐵拳》的最新續作。本作主要為三島一八與三島平八之間的仇恨,三島一八與三島平八上演了一出「父子情仇」的戲碼,首支預告講述了三島平八與三島一八仇恨的由來,三島一美是三島一八的母親,她被三島平八所殺死,這引起了三島一八對父親的仇恨,也激發了其體內的惡魔基因。最終boss為三島一八的母親,三島一美。三島族的故事也將徹底落下帷幕。 視頻畫面: 來源:3DMGAME

飛天氣墊船後又一離譜操作《戰地2042》治療無人機

EA和DICE在幾天前正式發布了《戰地2042》,本作相對於前作刪除了太多內容,整體看來甚至算不上是一個完整的遊戲,外加各種嚴重影響遊戲體驗的惡性BUG以及稀爛的槍械手感。盡管官方稱將會盡快發布更新進行調整,但多數玩家還是對本作和DICE感到相當失望。 而由於本作中各種莫名其妙的機制,你可以實現許多匪夷所思的操作,最典型的就要數氣墊船爬樓了。近日,又有一名玩家在Reddit上分享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操作。 在《戰地2042》中,醫療兵需要在靠近隊友的情況下才能夠通過醫療包給隊友回復生命值,而在Reddit上一名叫做ArchieBuld的玩家展示了如何通過無人機來遠距離治療隊友的操作。將醫療箱扔到無人機上時,醫療箱可以被無人機攜帶著飛到任何地方,輕松地遠距離治療隊友,被治療的玩家甚至不需要出現在無人機飛行員的視線范圍內。 【游俠網】《戰地2042》「治療無人機」 這個機制很顯然是無人機和醫療箱不精確的物理碰撞模型導致的,通常來說,醫療箱的物理模型應該不足以使其放在無人機上,更不用說如何處理無人機的螺旋槳了。而這也從側面印證了EA並未完全准備好發布《戰地2042》,它還有太多東西需要完善。 目前尚不清楚DICE會以何種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或許開發者會想出一種辦法來平衡這種操作並將其正確的融入遊戲之中。但《戰地2042》中需要進行調整的東西可不止這個,希望DICE能在後面的時間里盡快對遊戲進行修整,不要讓《戰地》系列毀於一旦。 來源:遊俠網

《喋血復仇》大霧天氣找特殊感染體技巧分享

《喋血復仇》中的大霧天氣是遊戲里比較惡劣的一種天氣,這種天氣會大大提高特殊感染體的威脅,但是很多玩家都不太清楚大霧天氣找特殊感染體的方法是什麼,其實大霧天氣想要找特殊感染體只需要使用標記就行了,按Q就行了,更多如下。 大霧天氣找特殊感染體技巧分享 沒有卡麗的話,開放地形,大霧天氣如果聽到有特感的聲音,可以嘗試對著聲音的方向遠處Q,運氣好能把特感Q出來。 來源:3DMGAME

強烈的厄爾尼諾現象使近600萬兒童陷入嚴重的飢餓之中

在過去的一年半里,COVID-19大流行病使數百萬兒童陷入飢餓。但是,每隔四到七年,厄爾尼諾現象會導致整個熱帶地區的天氣模式發生變化,導致溫度升高和降水變化,並對農業、傳染病、衝突等產生廣泛影響。根據《自然通訊》上的一項研究,在一次糟糕的厄爾尼諾現象中,將近600萬兒童因此而陷入營養不良。這至少因大流行病而挨餓的兒童人數的三倍。 「要讓世界為一場很少有人看到的大流行病做好准備是非常困難的,但我們不能對厄爾尼諾事件說同樣的話,因為它對兒童的長期成長和健康有潛在的更大影響,」論文的作者、哈里斯公共政策學院的助理教授Amir Jina說。「科學家可以提前6個月預測即將到來的厄爾尼諾現象,使國際社會能夠進行干預以防止最嚴重的影響。我們的研究有助於量化這些對兒童營養的影響,以指導全球對糧食不安全地區的公共投資。」 Jina和他的合作者Jesse Anttila-Hughes和Gordon McCord首次估計了厄爾尼諾現象對整個全球熱帶地區兒童營養的影響。他們通過收集橫跨40年和所有發展中國家地區的100多萬兒童的數據來做到這一點,這個數據集代表了全球6億多五歲以下人口中的一半。他們的分析發現,更溫暖、更乾燥的厄爾尼諾條件增加了大部分熱帶地區兒童的營養不良,在那里,20%的兒童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WHO)視為嚴重體重不達標。在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年份,這一比例上升了2.9%,影響到數百萬的兒童。 在2015年嚴重的厄爾尼諾現象中,達到或低於世衛組織規定的嚴重體重不足門檻的兒童人數猛增了近6%,或者說又有近600萬兒童陷入飢餓。雖然兒童的體重似乎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恢復,但他們在如此年幼時受到的營養沖擊會阻礙他們以後的成長。 作為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一部分,國際社會正在努力在2030年前消除所有形式的營養不良,這意味著每年約有600萬兒童需要擺脫嚴重的飢餓。在實現這一目標所剩不到10年的時間里,2015年的厄爾尼諾現象抹去了一年的進展。研究發現,要抵消2015年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需要向1.34億兒童提供微量營養素補充劑,或向7200萬食物無保障的兒童提供食物。 「由於科學家可以提前幾個月指出哪些地方會發生乾旱,哪些地方會發生洪水,國際社會可以主動採取行動,防止數百萬兒童陷入營養不良,」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全球政策和戰略學院的Gordon McCord說。「即使在21世紀,這麼多的人類人口被可預測的氣候過程推到了絕境,這真是一個悲劇。」 雖然目前還不清楚氣候變化是否會增加厄爾尼諾現象的頻率和強度,但氣候變化將導致高溫地區變得更熱,乾旱地區變得更干。當厄爾尼諾現象被分層在這些整體轉變之上時,毫無疑問,在厄爾尼諾年份的影響將比現在更糟。例如,由於一些地區預計會隨著氣候變化而失去農作物,這些地區在厄爾尼諾現象期間可能會失去更多農作物。 舊金山大學的Jesse Anttila-Hughes說:「這些是氣候中的常規事件,導致了世界各地的真正悲劇。研究厄爾尼諾現象可以讓我們了解更熱、更乾燥的氣候所帶來的影響--重要的教訓,因為這些變化隨著氣候變化變得更加全球化。但是,我們每隔幾年就會經歷一次厄爾尼諾現象,我們知道它們會到來,但我們仍然不採取行動,這是一個不好的跡象,因為隨著氣候的變化,許多這些氣候變化--從孤立的熱浪到颶風--將變得更不可預測。」 來源:cnBeta

功能超全的《和風天氣》和極簡的《白雲天氣》App,你會怎麼選?

天氣一直在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而天氣也是人們每天都繞不開的一個話題。 從報紙上的幾行小字,到《新聞聯播》後的天氣預報欄目,再到網際網路時代,人們利用電腦與手機查詢天氣,天氣信息的傳播方式也在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地向前發展。 而隨著智慧型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完備,人們對於手機天氣 app 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各種各樣的天氣 app 也像雨後春筍一般涌現。在這些 app 當中,有些主打個性化的 UI 界面,有些主打輕量簡潔,而有些主打詳細的數據與完備的功能。 個性是一個很難去定義的話題,但輕量簡潔與詳盡的內容,《白雲天氣》與《和風天氣》兩款天氣 app 都分別做到了極致。 白雲天氣 相信大家都有過這種體會:隨著近年來越來越長的梅雨季,出門忘帶傘的次數直線飆升,似乎「不帶傘就會下雨」已經變成了每個人的詛咒一般。 而在 2014 年,隨著《彩雲天氣》的推出,精準到街道的、分鍾級的降雨預報讓人高呼找到了救星。可隨著其不斷地更新升級,它的內容越來越多,但界面的設計卻落後了很多,內容的可讀性也有所下降。 對於許多用戶來說,他們既希望擁有《彩雲天氣》的准確的降雨信息,也同時擁有簡潔易讀的界面。想從 0 開始開發一款這樣的 app 是非常難的事情,好在《彩雲天氣》已經對外開放了他們的 API,《白雲天氣》這款 app 便以這種「站在巨人肩膀」的方式誕生了。 ▲ 白雲天氣的主宣傳圖 圖片來自: 白雲天氣 初次進入《白雲天氣》,清爽、簡潔的畫面能立刻抓住人的眼球,與《彩雲天氣》的復雜的界面設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展現了基本上同樣的信息的情況下,《白雲天氣》用更加易讀的排版和 UI...

受天氣影響 藍色起源NS-18發射任務推延

10月11上午消息,受風向氣候影響,貝索斯商業航天火箭發射企業Blue Origin的任務運營團隊已決定推遲NS-18 的發射,現在的目標是10月13日星期三。從一號發射場升空目前的目標是美國中部時間上午 8:30 / 周三 13:30 UTC。 此前,NS-18的發射時間是10月12日21:30,藍色起源新謝潑德將搭載四名乘客從德州西部的藍色起源一號發射場起飛進行亞軌道飛行。乘客包括:1.William Shatner(加),2.Audrey Powers(美),3.Chris Boshuizen(澳),和4.Glen de Vries(美)。 來源:cnBeta

太陽光的科學:探索鏡面反射效應與天氣現象之間的聯系

如果你經常看衛星圖像或太空人的攝影作品,你可能已經注意到明亮的光斑,這些光斑可以使某些水體閃耀著不尋常的色彩。 如果沒有,請看看以下鱈魚角的列斯群島周圍水域以及巴西的河流中的這些例子。這種閃光是由太陽光引起的,這是一種光學現象,當太陽光從水面上反射到與衛星傳感器相同的角度時,就會出現這種現象。 其結果是太陽光從水面上反射到衛星傳感器或太空人身上,形成鏡面反射。如圖: 太陽光 衛星圖像中記錄了太陽在水面上的鏡面反射,如果海洋像鏡子一樣光滑,太陽的一連串近乎完美的反射會沿著衛星的軌道出現在一條線上。然而,由於海洋從來不是完全光滑或平靜的,太陽的反射會變得模糊,因為光線被波浪散射到各個方向。模糊的反射使海洋表面呈現出水洗一樣的外觀:太陽光區。 如果水體是完全光滑的,那麼太陽的一連串近乎完美的反射就會沿著衛星的軌道出現在一條直線上。在現實中,水面是不規則的,並且經常由於波浪和水流而運動,所以太陽光被散射到許多方向,在衛星數據中留下模糊的條紋。例如,注意下面的馬賽克中的太陽光條。所有的數據都是由NASA的Aqua衛星上的中解析度成像光譜儀(MODIS)在2014年7月3日收集的。 克里特島和愛琴海島嶼周圍的太陽光、風的模式和島嶼形狀的結合,使那天的場景特別壯觀。雖然太陽光沖淡了許多特徵,但它也揭示了通常被隱藏的水和大氣環流的細節。在這種情況下,太陽光暴露了由北風和西北風引起的風浪,這些風使克里特島和其他島嶼後面的水面變得粗糙和平滑。 這些島嶼形成了一種風的陰影--阻擋、減緩和改變氣流的方向。這種風,或者說沒有風,在一些地方堆積起波浪和洶涌的水,在另一些地方平靜了水面,改變了光線的反射方式。此外,太陽光顯示,在許多愛琴海島嶼的下風處似乎有大氣重力波。 雖然太陽光經常產生視覺上令人驚奇的圖像,但這種現象會給遙感科學家帶來問題,因為它掩蓋了通常可見的特徵。這對於使用衛星研究浮游植物和海洋顏色的海洋學家來說尤其如此。因此,研究人員已經開發了幾種方法,將被太陽光污染的圖像從數據檔案中剔除。 盡管太陽光帶來了挑戰,但這種現象可以提供一些獨特的科學機會。例如,它使檢測水面上的油污變得更加容易,無論它是來自天然油滲還是人為的溢油。這是因為油層使水面光滑。 來源:cnBeta

哥倫比亞上空驚現黑色圓環:猶如時空隧道大門

對於不明飛行物(UFO),一直是吸引人們關注的一個熱點,但是近日出現在哥倫比亞上空的一個物體,卻與以往發現的UFO大不相同。據媒體報導,日前,在哥倫比亞巴蘭卡韋梅哈市(Barrancabermeja)上空,出現了一個神秘的黑色圓環,引發了當地人的關注。 從圖像中可以看出,在天空中出現了一個黑色圓環,並且還在緩慢的移動。而另外一張照片顯示,黑色圓環的形狀有所變化,就像是一根繩子飄在空中。 看到這個神秘物體後,引發當地人對一些超自然現象的討論。有人表示這是一個時空隧道大門,外星人就要降臨了;也有人表示這就是一個外星人飛船,正在監視人類…… 針對這個神秘物體,哥倫比亞桑坦德工業大學的天文學專家路易斯·努涅斯(Luis Nunez)給出了一個合理的解釋,表示黑色圓環其實是人為製作的。 路易斯表示,黑色圓環應該是一個大型設備產生的煙圈,有可能是馬格達萊納河上的大型郵輪或者石油設施,也有可能是當地的大型工廠煙囪產生的。 這並不是人們想像中的時空隧道或者外星飛船,是一種人為因素。考慮到但是的天氣因素,在陰天的環境下有可能形成這種煙圈。 來源:cnBeta

研究稱Delta變體的傳染性比原始毒株高60% 並出現「免疫逃逸」

根據對冠狀病毒變體的建模研究,Delta變體比SARS-CoV-2原始毒株更具傳染性,並能更好地逃避先前的免疫力。哥倫比亞大學梅爾曼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人員使用一個計算機模型估計,Delta變體的傳染性比SARS-CoV-2原始毒株高約60%,並且大約有一半的時間可以出現「免疫逃逸」。與Delta相比,Beta和Gamma的傳播性較低,但更能「逃逸」免疫。與原始病毒相比,Iota對老年人更致命。 ...

科學家們離解開太空天氣之謎又近了一步

據媒體報導,太陽長期以來一直引起科學家們的興趣。然而這個超熱等離子體球體--離地球最近的恆星--也是出了名地難以研究並由此留下了許多未解之謎。現在,研究人員對長期困擾太陽的現象「對流謎團」有了一個可能的答案。 最近發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這一發現為了解太陽神秘的內部活動提供了一個新的窗口並可能對理解空間天氣帶來未來的啟示。據了解,太陽有數個不同的區域。其中一個是對流區,約20萬公里(200米),占太陽外層的30%。太陽核心核聚變產生的能量向外移動到太陽表面。當它到達對流區,能量會導致流體在稱為對流流的渦流和螺旋中旋轉。 科學家們認為,這些漩渦中最大的應該與對流區本身的大小差不多--20萬公里--並開始尋找這些所謂的「巨型細胞」。盡管研究了多年,但研究人員仍未能觀測到如此大的對流流,因此出現了這個難題。 「為什麼沒有觀察到典型的巨型細胞?為什麼以及如何觀察到跟數值模型相矛盾?」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教授、應用數學系主任、這項研究的論文合著者之一Keith Julien說道。 來自雪梨大學的Geoffrey Vasil 、西南研究所的Nicholas Featherstone和Julien聯合展開的新研究表明,太陽的旋轉比研究人員之前認為的更重要。強烈的旋轉產生了細長的橢圓形對流流,其大小實際上是3萬公里,而不是20萬公里。 他們利用物理學、數學、氣象學和海洋學等多學科的方程和理論做出了這一理論預測。 「本質上,沒有巨型細胞,」Julien說道,「這種長期以來的信念或對它們的搜尋可能有點轉移注意力。旋轉提供了不同的流體流動結構,在這些尺度下最大可達30米。」 Julien表示,這些發現意義重大,因為它們為一個存在了幾十年的科學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 不過除此之外,更多地了解太陽對流區可能有助於科學家更好地了解太陽磁場--被稱為全球太陽發電機的一種現象。 Julien說道:「太陽的全球發電機磁場對太空天氣有影響,這真的很重要。如果不了解發電機是如何工作的,我們就無法對太空天氣有更多的了解。」 由於太陽磁場會對衛星和國際空間站造成阻力,所以研究人員、政府和公司都對它表現出了特別的興趣。 另外,它還有可能造成災難性的破壞。太陽的磁場以太陽黑子的形式出現在其表面,而太陽黑子有時會爆發並向地球拋射放射性等離子體。 Vasil指出:「一場大型太陽活動可以在幾天內輕易摧毀全球價值10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我們只有幾個小時來做點什麼。相比之下,它可能會讓目前在全球肆虐的大流行看起來更小。一次大的太陽活動可能意味著全球沒有通信或電力。這是一個巨大的風險,幾乎沒有人知道。」 這些發現並沒有直接回答關於太陽磁場的問題,但它們在理解全球太陽發電機的征程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其他研究人員可以以此為基礎。 在短期內,這些發現為進行太陽數值模擬的研究人員提供了一個新的約束條件,他們現在可以更好地理解模擬太陽旋轉的挑戰。「到目前為止,發電機模型還沒有適當地考慮到旋轉這個因素,」Vasil指出。 研究人員希望他們或其他科學家能從數學上證實他們的預測並最終實際觀測到太陽中的對流流動。 更廣泛地說,這些發現讓我們離揭開太陽的神秘面紗又近了一步。太陽維持著我們的存在並掌握著許多關於宇宙自身進化的線索。 「太陽是生命的賜予者,但它也有很多奇怪之處,」Julien說道,「我們的宇宙是由恆星組成的,我們知道恆星也跟行星系統有關,所以從普遍的科學角度了解我們最近的行星系統和我們最近的恆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來自哪里?我們是怎麼到這兒來的?」 來源:cnBeta

月球如何微妙影響著地球的天氣?

8月25日消息,據媒體報導,老話說:月光黯淡,天要下雨;月光泛紅,天要刮風;月光銀白,無雨無雪。許多年來,人們一直在觀察月亮的陰晴圓缺,從中尋找與天氣變化有關的跡象。事實上,月球確實會以某些微妙的方式影響著地球的天氣模式。 45億年前,兩顆古老的行星相撞並合二為一,形成了地球。在原始地球與忒伊亞(Theia,假設存在於早期太陽系的遠古行星)的巨大碰撞中,一塊巨大的岩石脫離了地球,成為了地球的衛星。從此以後,月球就成了地球在浩瀚太空中最親密的夥伴,並對地球生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可以說,月球的運行「節律」已經嵌入了地球的生命周期。 事實上,直到今天,科學家還沒有完全了解月球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將這些影響從神話與傳說中剝離出來,將是研究者面臨的一大挑戰。 不穩定的軌道 月球對地球最明顯的影響體現為潮汐。由於地球每天都在自轉,月球的引力會將地球最近一側的水拉向它,造成隆起;由於地球自轉產生的離心力,海洋的另一側也會隆起。地球就在這些隆起的水體之下旋轉,使我們每天都能看到兩次高潮和兩次低潮。 每隔18.6年,月球軌道相對於地球赤道面的夾角會在正負5度之間「擺動」。這個周期首次記錄於1728年,被稱為「月球交點周期」。當月球軌道平面遠離地球赤道面時,地球上的潮汐就會變小;而當月球軌道與地球赤道面更接近時,潮汐就會被放大。 現在,由於氣候變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再加上月球交點周期的影響,本世紀30年代的漲潮洪水數量將急劇增加。 漲潮洪水對沿海社區的生活影響非常廣泛。它會影響你的通勤,使企業難以繼續經營,現在這還只是生活不便的問題,但這在未來將變得難以忽視,也難以承受。 月球的影響會加劇這些洪水,導致基礎設施破壞,並改變海岸線。未來十年,我們可能會看到四倍於現在的洪水數量。月球交點周期影響著地球的各個角落,海平面正在上升。因此,我們將看到全球各地漲潮洪水的迅速增加。 月球交點周期可能會給人類生活帶來許多挑戰,而對沿海生態系統的野生動物來說,這很可能是一種生存威脅。 當月球交點周期達到頂峰時,漲潮會使蚊子的棲息地向更靠近陸地的方向移動。此時會更頻繁地發生潮汐洪水,並帶來鱂魚(一類在鹹水和鹹淡水中發現的小魚,包含數百個物種)。在蚊子從水體中飛出之前,這些捕食者會消滅或減少處於卵、幼蟲或蛹發育階段的蚊子數量。 通常情況下,月球交點周期的高峰時蚊子更少,在交點周期的低谷時,潮汐可能會非常罕見地淹沒蚊子的棲息地,給它們足夠的時間發育,從而增加它們的種群數量。 受影響的不僅僅是蚊子,而它們的數量也影響著許多其他物種。鹽沼缺少以食草動物為代表的大型哺乳動物,但取而代之的是無脊椎動物,如蝦、蟹、蝸牛、蚱蜢和其他昆蟲。這些小型動物又是水鳥和魚類的主要食物來源。 月球交點周期的峰值與海平面上升相結合,使鹽沼被淹沒成為了真實可能發生的事件。當鹽沼中的無脊椎動物被淹死時,水鳥、魚類和其他依賴它們生存的物種也會遭到滅頂之災。這其中也包括人類,因為鹽沼是全球經濟版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包括75%以上漁業物種在內的大量海洋生物的生活場所。 鹽沼也具有重要的生態意義,其儲存碳的速度比許多陸地生態系統都更快。與此同時,淡水濕地所含的碳幾乎是潮汐鹹水濕地的10倍,部分原因是前者的范圍非常大。隨著月球交點周期和海平面上升導致的洪水增加,淡水濕地也可能面臨深刻的變化。 很多物種都是專家,一旦植物或食物網第一層的動物組成發生變化,從一個淡水植物物種多樣性較高的群落變成由耐鹽植物組成、多樣性較低群落,依賴這些植物的動物就可能開始改變,包括鳥類和陸生昆蟲等。淡水水生物種也會受到鹽度增加的巨大影響,並被推向上游,以確保生活在淡水中,隨著海平面上升,沿海淡水濕地的鹽鹼化將繼續加劇,洪水將變得越來越頻繁,濕地受到鹽鹼化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如果地球沒有潮汐,其天氣系統也會變得非常不同。洋流是地球海洋中的暖水團或冷水團的流動,受到潮汐的影響。暖流會帶來溫暖、潮濕的氣候,寒流則帶來寒冷、乾燥的氣候。 地球上最重要的天氣現象之一也可能受到月球交點周期的影響。通常情況下,沿著赤道的強風將溫暖的太平洋表層水從南美洲向西吹,使其流向印度尼西亞海域,較冷的深層水則在南美洲海域上涌。 在厄爾尼諾事件期間,這些信風會減弱甚至逆轉,從而影響世界各地的天氣。溫暖的表層水在南美洲西海岸附近堆積,而冷水仍留在海洋深處。由此造成的結果是,平常潮濕的地區可能會陷入乾旱,而乾燥的地區可能會被雨水淹沒,甚至導致沙漠中也有鮮花盛開。 另一方面,拉尼娜事件的影響與厄爾尼諾相反。在拉尼娜期間,信風比往常更強,將更多溫暖的海水推向亞洲,而從美洲海岸湧出的冷水被迅速推向北方。其結果是,南方的冬季氣溫高於正常水平,而北方的冬季氣溫低於正常水平。 厄爾尼諾與拉尼娜現象都是所謂「厄爾尼諾-南方濤動現象」(ENSO)周期的一部分。南方濤動本身指的是東太平洋赤道區域海面溫度和西太平洋赤道區域海面氣壓的變動,而海溫與氣壓兩者的變動是相互聯系的:東太平洋的暖洋階段即厄爾尼諾,伴隨著西太平洋的高海面氣壓;東太平洋的變冷階段,即拉尼娜,伴隨著西太平洋的低海面氣壓。 厄爾尼諾和拉尼娜之間的轉換可能受到月球潮汐引力驅動的水下波浪的影響。日本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稱,可以通過觀察月球18.6年的交點周期來預測ENSO。月球引力影響著潮汐海流,從而影響上層海水的運動和混合,「這尤其適用於北太平洋」。 冰、陸地和空氣 盡管月球交點周期將在未來幾十年給地球氣候帶來顯著影響,但在更短的時間尺度上,月球還會以其他一些鮮為人知的方式影響地球。 有研究者認為,月球會影響極地溫度,並導致北極冰層范圍的波動。不過,此時月球的影響並不是來自18.6年的交點周期,而是伴隨月相盈虧而變化的光反射。衛星測量顯示,月圓時地球兩極的溫度會升高0.55攝氏度。此外,潮汐力會破壞冰蓋,影響海洋暖流,從而改變北冰洋的冰量。 月球會使海洋表面和海洋深處都產生潮流和波浪。這些海流和海浪可能會融化或破壞海冰,可能是由於溫暖海水的運輸和混合,也可能是拉伸運動將海冰撕裂成更小的碎片,而這樣的碎片更容易融化。 海洋並不是地球上唯一經歷潮汐的地方,月球對陸地和大氣也會產生潮汐效應。陸地潮汐與海洋潮汐類似,陸地的變形和隆起就像海潮一樣,被認為是引發火山活動和地震的原因之一。大氣潮汐會導致能量從上層大氣流到下層大氣,並影響大氣壓力的變化。1847年,科學家首次探測到與月球位置有關的氣壓變化。月球的引力導致地球大氣發生膨脹和振盪,類似於在海水受到的影響。 大氣壓的變化與更高的氣溫有關,這反過來意味著空氣分子可以以水蒸氣的形式留住更多的水分,降低濕度,從而減少降雨的機會。因此,眾所周知,較低的氣壓會導致寒冷潮濕的天氣,而較高的氣壓帶來的天氣更平靜、更宜人。 不過,月球通過大氣潮汐對降水的影響很小,因為其他因素的影響更大,如來自太陽的熱量。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稱,月球的引力確實會影響降雨量,但這種影響的比例可能只有1%。 月球的影響有時微妙,有時深遠,對地球生命的構成也產生了重要影響。一些科學家認為,正是月球使地球生命成為了可能。月球在繞地軸旋轉的過程中使地球穩定下來,最終給予地球生命穩定的氣候。沒有月球,地球的自轉會更不規律,兩極相對於地球軌道的變動會更加明顯。沒有月球,地球的四季、白天和夜晚看起來都會非常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在地球上促成生命誕生的潮汐正在將月球推離我們。每一年,由於月球引起的地球潮汐,反過來使月球與地球的距離增加了近4厘米。地球的自轉速度比月球繞地球運轉的速度更快,因此潮汐隆起的引力牽引著月球更快地向前移動。當月球加速時,它會稍稍向外拋出,使其軌道變得更大。這有點像你站在游樂場環形轉盤上的情形:轉盤旋轉得越快,你就越覺得自己好像就要被拋出去了。 在浩瀚的宇宙中,月球是地球最親密的盟友,沒有它,地球將變得異常孤獨。 來源:cnBeta

天太熱不想出門 大爺中921萬遲遲不領

最近,一位大爺上了熱搜,自己買彩票中了大獎,卻遲遲不願意去領獎,網友直呼凡爾賽。據悉,成都一位大爺買彩票中了 921 萬,結果因為天氣太熱不願意出門領獎。 彩票在 6 月 20 日開獎,兌獎截止日期為 8 月 19 日,而在 8 月 19 日上午,一位 70 歲左右的退休老人來領獎了。老人兒子表示,父親從 1988 年就開始買彩票。 不少網友看到這一幕後紛紛表示,大爺,我們不怕熱,我們可以領嗎? 來源:cnBeta

極端天氣事件「非線性」到來 我們該怎麼辦?

從德國與中國的特大暴雨和洪災,到北美與西伯利亞的創紀錄高溫與此起彼伏的山火,2021年以來,世界各地接連發生的極端天氣事件,不禁令人產生幻滅感。對此,很多科學家認為,今年一系列的極端天氣事件並不是孤立存在的,這其實是全球氣候系統受到破壞、全球氣候變暖的不同表現。 ...

IPCC新報告揭示氣候危機如何加劇極端天氣的發生

媒體The Verge刊文稱,由於人類活動導致的氣候變化,今天的世界變得是如此得不同,現在,我們有了最清晰的畫面。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今日發布了迄今為止關於氣候變化的物理科學最全面的報告。 ...

土耳其大火冒滾滾濃煙:哨兵3衛星圖像清晰可見

據媒體報導,哥白尼哨兵3任務於2021年7月30日拍攝的這張照片顯示,土耳其南部海岸的幾處大火中冒出滾滾濃煙。自上周以來,土耳其一直在跟致命的野火作戰。周末期間,遊客和當地居民不得不從博德魯姆和馬爾馬里斯撤離,隨著火勢向海岸線蔓延,一些人乘船逃離。 歐洲東南部目前正在經歷極端高溫。據報導,今日希臘將創下47攝氏度的歐洲紀錄。高溫圓頂造成的熱浪已經使許多地區的氣溫達到40攝氏度以上,氣象學家預計這種天氣將在本周持續下去,這將是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熱浪。 西班牙、義大利和希臘也發生了大火,其中一些已經觸發了哥白尼應急地圖服務。該地圖服務利用來自衛星的數據來幫助應對野火和洪水等災害。 來源:cnBeta

研究:影響全球天氣模式的環流系統似乎正在接近一個臨界點

據媒體報導,哥本哈根大學研究人員Niklas Boers在《自然-氣候變化》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AMOC)在上個世紀可能已經失去了穩定性。這一發現既令人擔憂,也令人驚訝。海灣流也屬於AMOC,它對歐洲相對溫和的溫度負有責任,並影響著全世界的天氣系統。因此,這一洋流系統的崩潰(到目前為止,在目前的全球變暖水平下還沒有被認為是可能的)將對全球,特別是歐洲的天氣和氣候產生嚴重影響。 這項研究是歐洲TiPES項目的一部分,由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和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協調。 AMOC是大西洋的關鍵環流系統。它將熱量從熱帶地區轉移到北半球,在海洋表面向北輸送暖水團,並在海洋底部以冷流的形式向南返回。 模型模擬和所謂的古氣候替代記錄的數據表明,AMOC可以有兩種不同的模式。一種是目前達到的強勢模式--另一種是大大減弱的運行模式。這種雙穩定性意味著這兩種環流模式之間的突然轉換原則上是可能的。 最弱的時候 由於AMOC重新分配熱量,它影響著全球的天氣模式。因此,從目前達到的強環流模式崩潰,除其他影響外,將使歐洲大幅降溫,並強烈影響熱帶季風系統。 之前已經表明,AMOC目前處於1000多年來最弱的狀態。然而,到目前為止,還不清楚觀察到的減弱是否只對應於平均環流狀態的變化,或者它是否與動態穩定性的實際喪失有關。 「這個區別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動態穩定性的喪失將意味著AMOC已經接近其臨界閾值,超過這個閾值就會發生突然的、可能是不可逆的向弱模式的過渡,」該研究的作者Niklas Boers說。 崩潰的「指紋」 不幸的是,關於AMOC的強度的長期觀測數據並不存在。但是AMOC在大西洋的海面溫度和鹽度模式中留下了所謂的「指紋」。對這些「指紋」的詳細分析表明,上個世紀AMOC的減弱確實可能與穩定性的喪失有關,從而與臨界閾值的接近有關,超過這個閾值,洋流系統就會崩潰。 這一發現不僅令人擔憂,而且相當令人驚訝,因為到目前為止,AMOC的突然轉變預計會在全球變暖水平遠高於目前的1.2攝氏度時發生。 「大多數證據表明,最近的AMOC減弱是由大西洋北部海洋變暖直接引起的。但根據我們的理解,這不太可能導致突然的狀態轉變。」Boers解釋說:「在大量淡水流入北大西洋以應對格陵蘭冰蓋的融化、北極海冰的融化以及整體降水和河流徑流的增加之後,可能會導致這種轉變的穩定性喪失。」 淡水流入,特別是格陵蘭融水徑流在過去幾十年中確實加速了。然而,盡管已經檢測到格陵蘭冰層區域不穩定的第一個跡象,但最近格陵蘭的徑流不應該足以破壞AMOC的穩定。 「為了深入了解這一點,我們需要找到方法來改善AMOC和極地冰蓋在綜合地球系統模型中的表現,並更好地約束其預測。我希望這里介紹的結果能對此有所幫助!」Boers總結道。 來源:cnBeta

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風險進一步加劇

8月4日,在中國氣象局8月例行發布會上,《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1)》(以下簡稱《藍皮書》)正式發布。結果顯示,全球變暖趨勢仍在持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風險進一步加劇。 ◎ 科技日報記者付麗麗 圖片來源:中國天氣網 具體來講,2020年,全球平均溫度較工業化前水平(1850年—1900年平均值)高出1.2℃,是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的3個最暖年份之一。亞洲陸地表面平均氣溫比常年值(本報告使用1981年—2010年氣候基準期)偏高1.06℃,是20世紀初以來的最暖年份。 「中國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影響顯著區,升溫速率明顯高於同期全球平均水平。」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副主編巢清塵介紹,1951年—2020年,中國地表年平均氣溫呈顯著上升趨勢,升溫速率為0.26℃/10年。近20年是20世紀初以來中國的最暖時期,1901年以來的10個最暖年份中,除1998年,其餘9個均出現在21世紀。 同時,中國平均年降水量也呈增加趨勢,降水變化區域間差異明顯。1961年—2020年,中國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趨勢,平均每10年增加5.1毫米;1961年—2020年,江南東部、青藏高原中北部、新疆北部和西部降水增加趨勢尤為顯著。 高溫、強降水等極端事件增多增強,中國氣候風險水平趨於上升。1961年—2020年,中國極端強降水事件呈增多趨勢,極端低溫事件減少,極端高溫事件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明顯增多;20世紀90年代後期以來登陸中國台風的平均強度波動增強。1991年—2020年,中國氣候風險指數平均值(6.8)較1961年—1990年平均值(4.3)增加了58%。 從水圈看,《藍皮書》顯示,海洋變暖加速,全球平均海平面加速上升。海洋變暖在20世紀90年代後顯著加速。1990年—2020年,全球海洋熱含量增加速率是1958年—1989年增暖速率的5.6倍。全球海平面的平均上升速率,從1901年—1990年的1.4毫米/年,增加至1993年—2020年的3.3毫米/年。 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地表水資源量年際變化明顯。青海湖水位持續回升,2005年以來,青海湖水位連續16年回升,2020年已達到20世紀60年代初期的水位。 冰凍圈方面,全球山地冰川整體處於消融退縮狀態,1985年以來消融加速。中國天山烏魯木齊河源1號冰川、阿爾泰山區木斯島冰川和長江源區小冬克瑪底冰川均呈加速消融趨勢。2020年,烏魯木齊河源1號冰川東、西支末端分別退縮了7.8米和6.7米。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退化明顯。」巢清塵說,1981年—2020年,青藏公路沿線多年凍土區活動層厚度呈顯著的增加趨勢,平均每10年增厚19.4厘米;2004年—2020年,活動層底部溫度呈顯著的上升趨勢,多年凍土退化明顯。 21世紀初以來,中國西北積雪區和東北及中北部積雪區平均積雪覆蓋率均呈弱的下降趨勢;青藏高原積雪區平均積雪覆蓋率略有增加,年際振盪明顯。2020年,西北積雪區平均積雪覆蓋率為近5年最低。 北極海冰范圍呈減少趨勢。1979年—2020年,北極海冰范圍呈一致性的下降趨勢;2020年9月北極海冰范圍為有衛星觀測記錄以來的同期第二低值。1979年—2015年,南極海冰范圍波動上升;但2016年以來南海冰范圍總體以偏小為主。 此外,全球主要溫室氣體平均濃度均創新高,中國青海瓦里關全球大氣本底站二氧化碳濃度逐年上升。2020年,主要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的濃度仍在持續上升。 當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與全球氣候變化有何關聯?對此,巢清塵表示,從當前研究看,全球氣候變暖加劇氣候系統的不穩定,平均氣溫升高使極端高溫等事件發生機率明顯增加。理論上講,氣溫每升高1℃,大氣的持水能力會增加7%,會導致強降水事件增多。 巢清塵強調,高溫熱浪、強降水事件、海平面上升、冰川縮減等都與由人類活動造成的全球氣候變暖密切相關。因此,她呼籲,要想進一步減少未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需要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 來源:cnBeta

科學家關注北美極端炎熱的天氣、嚴重的野火及「怪物級火積雲」事件

據媒體報導,2000年,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NRL)的大氣科學家首次報告說,強烈的野火產生的煙霧可以催生出高聳的雷暴,這些煙霧的高度甚至高於噴氣機的巡航高度。這些「火積雲」事件當時令科學家們驚嘆不已。在這一發現之前,只有爆炸性的火山噴發和極端的雷暴被認為能夠將物質拋得如此之高。 盡管這些煙霧彌漫的風暴雲的工作原理已經變得更加清晰,但近年來它們越來越極端的行為讓一些追蹤它們的科學家感到驚訝和擔憂。最近一次遇到這些「火積雲」是在2021年6月和7月,在加拿大和美國森林提前到來的異常溫暖的野火季期間。 NRL的Michael Fromm和David Peterson以及來自NASA和其他一些機構的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利用NOAA-NASA GOES氣象衛星上的高級基線成像儀(ABI),以及其他衛星上的傳感器,在今年截至2021年7月29日,大約在火災季節的一半時,在北美識別了61個「火積雲」事件。他們的觀測結果包括7月16日在薩斯喀徹溫省和曼尼托巴省邊境爆發的10個「火積雲」事件,非常引人注目。這是科學家們自2013年開始用衛星跟蹤所有野火煙霧風暴以來,在北美一天所觀察到的最多的野火煙霧風暴。在上面顯示的ABI圖像中,所有被標記的雲層最終都生成了「火積雲」,盡管在拍攝圖像時,有些雲層仍處於積雨雲(pyroCu)階段。下面的圖片顯示了2021年6月30日在McKay Creek火災上方升起的一個小型「火積雲」的例子。 7月的爆發是在另一個不尋常事件的兩周後--6月30日在加拿大西部的Sparks Lake大火上方爆發的被Fromm稱為 "怪物級的火積雲"。一個風暴單元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森林大火上形成,並在超過16萬平方公里(6.2萬平方英里)的范圍內蔓延,這個地區比喬治亞州略大。 根據美國宇航局Terra衛星上的多角度成像光譜輻射儀(MISR)收集的數據,隨著它的擴散,它發出的煙囪高達16公里(10英里)。同時,一顆GOES衛星觀察到風暴釋放出非凡的閃電。在觀看了風暴吹起和煙霧隨著上升氣流進入平流層而廣泛擴散的衛星片段後,一位氣象學家將該火積雲的行為描述為 "絕對令人震驚"。 科學家們說,這是他們在北美觀察到的最大的單一「火積雲」。北美閃電探測網絡在這次事件中記錄了近113,000次閃電,對於加拿大的一場風暴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數量。一位氣象學家計算,這一次的「火積雲」事件一下子產生了加拿大全年閃電總量的5%。由於「火積雲」中的煙霧顆粒限制了水滴的大小,因此雷暴產生的雨水很少。因此,突發的閃電可能引發了新的火災,加速了火災的蔓延,並重新激活了當初製造火災的氣象引擎。 所有這些都是在異常嚴重的、令人難以置信的熱浪中進行的,它將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溫度推到了創紀錄的水平。如果沒有全球變暖,這些極端的溫度是 "幾乎不可能的",根據世界天氣歸屬倡議的科學家的說法。 Peterson說:"我們現在幾乎每晚都看到火積雲,而我們的火災季節才過了一半。在情況好轉之前,這可能會變得更加糟糕。" 隨著極端火災和火燒的情況越來越普遍, Fromm和Peterson發現自己在問這一切意味著什麼。"我們正在開展項目,以使其更容易預測哪里會出現火球。希望我們能夠改進系統,盡可能地保證消防員、飛行員和人們的安全,"Peterson說。"但我們也在觀察有多少煙霧到達平流層,並開發方法來量化它對地球的輻射平衡和氣候意味著什麼。" 根據過去的事件--包括2019年12月和2020年1月的 "超級爆發",當時火積雲數量更多--科學家們知道,這些事件注入平流層的煙霧可以散開,表現得像一個巨大的陰影,導致暫時的區域冷卻。上面的中解析度成像分光儀(MODIS)圖像顯示了幾個從煙羽中升起的「火積雲」,這是爆發的一部分。 如果平流層中有足夠的煙霧,冷卻效果可能是相當大的,也許甚至足以導致全球氣溫下降,就像20世紀90年代皮納圖博火山爆發時,由於火山顆粒在大氣中徘徊而產生的著名效果。澳大利亞的火災向平流層輸送的冷卻氣溶膠的質量約為皮納圖博的1/10。Fromm說:「如果火災變得更加頻繁,氣候影響可能真的開始增加。"這是我們將密切關注的事情。」 來源:cnBeta

研究稱極端天氣的增加 正在拉低核電的可靠性

近年來頻繁遭遇的極端天氣,已經引發了有關能源供應可靠性的巨大擔憂。比如不久前發生的加州與德克薩斯州大停電,就凸顯了現有電力基礎設施的脆弱性。至於核電,此前已有研究表明,溫度上升將帶來冷卻方面的問題。而近期一項針對更廣泛氣候事件的綜合分析,更是指出了炎熱天氣之外的全方位氣候難題。 研究配圖 - 1:各種氣候因素均可導致核電廠的運營中斷 更高的溫度,意味著自然冷卻的效率也越來越差。不過新研究指出,颶風和台風已成為核電站運營中斷的主要原因,至少在北美、南亞和東亞都是如此。 為應對風暴而執行的預防性停運,其實不難理解。但其它因素的考驗,同樣不容小覷 —— 比如因水母種群的異常增殖而堵塞冷卻水進水管道。 研究配圖 - 2:核電站十年平均停電頻率的變化 總體而言,新研究分析計算出了與氣候相關的核電站停運頻率,幾乎是 1990 年代的八倍。 研究還預計,在未來 40 年里,全球核電站將因此損失高達 1.4%(約 36 TWh)的能源產出。在 2081 - 2100 年間,更是更會增長到 2.4%(即 61 TWh)。 研究配圖 - 3:2010 -...

天文學家使用紅外傳感器收集的金星上夜間天氣的新數據

幾代天文學家都在研究我們太陽系的各種行星。雖然現代科學儀器和望遠鏡已經給我們提供了關於行星的詳細信息,例如金星,但我們社會系統中的行星的某些方面仍然是一個謎。一個例子是金星上的夜間天氣。人們對金星上的夜間天氣知之甚少,因為沒有陽光使天氣模式的成像變得困難。 最近,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方法,利用日本金星軌道飛行器Akatsuki上的紅外傳感器來揭示金星上的夜間天氣的細節。分析方法也可用於研究太陽系的其他行星,包括火星等。 該項目的科學家指出,使用他們的新方法研究金星的天氣,也可以讓科學家更多地了解驅動地球上的天氣系統的機制。地球和金星有很大的不同,但確實有很多共同點。它們的大小和質量相似,並且都在被稱為宜居區的同一軌道區域內圍繞太陽運行。兩顆行星都有一個堅實的表面和一個狹窄的大氣層。 金星和地球足夠相似,研究金星上的 "是與否"可以幫助科學家更多了解我們的星球。以前,只有金星的日面容易被科學儀器所接觸。而現在通過利用Akatsuki的紅外成像儀,科學家們不需要陽光就可以進行觀察。然而,他們很清楚,軌道器上的紅外圖像不能解決金星夜面的細節問題,但給研究人員提供了數據,使他們能夠間接地觀察事物。 團隊成員能夠結合圖像來抑制通常掩蓋來自雲層的噪音。在金星上,整個天氣系統快速旋轉,科學家們不得不對這種運動進行補償,這被稱為超級旋轉,以突出有趣的形態進行研究。該小組正在探索維持金星超級旋轉的機制,並認為夜間的天氣特徵可能有助於解釋它。 利用這些數據已經做出的一個有趣的觀察是,與白天相比,夜間的南北風的旋轉方向是相反的。未來將收集更多關於異常天氣的數據。美國宇航局有兩項任務,將在未來幾年內再次發射新的太空飛行器去探索金星。 來源:cnBeta

洪水暴雨熱浪野火,世界氣象組織:全球暖化致極端天氣頻發

據聯合國網站報導,世界氣象組織16日表示,根據一個由頂尖氣候科學家組成的國際團隊的快速歸因分析,如果沒有氣候變化的影響,6月底美國和加拿大部分地區創紀錄的熱浪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由溫室氣體排放引起的氣候變化,使得熱浪發生的可能性至少增加了150倍。 資料圖 報導指出,暴雨引發的毀滅性洪水,在西歐已造成上百人傷亡。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部分地區正在忍受持續的熱浪,來自西伯利亞的煙羽,已經影響了阿拉斯加國際日期變更線區域的空氣品質。北美西部前所未有的高溫,引發了毀滅性的野火。 世界氣象組織表示,盡管研究顯示,人類引起的氣候變化與美國西部和加拿大記錄的前所未有的熱浪事件之間存在明顯聯系,但整個北半球的天氣模式,顯示了今年夏天不尋常的「行星波狀模式」。行星波是大氣環流的大規模擾動,圍繞一個完整的經度圈連貫延伸,這給各地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炎熱、乾旱、寒冷和潮濕。 洪水強降雨,歐洲多國遭災 西歐的一些地區已經接近飽和的土壤,在7月14日和15日兩天內獲得了相當於往常兩個月的降雨量。 就人員傷亡而言,德國和比利時是歐洲遭受洪災最嚴重的國家。當局報告稱,至少有100人死亡,更多的人因被困或被洪水沖走而失蹤。 氣象組織指出,德國上空出現了一個接近靜止的低壓天氣系統,這一不穩定的斜壓系統通常在有限的區域內緩慢移動,並導致強降雨。 盧森堡、荷蘭和瑞士以及法國東北部部分地區,也受到嚴重影響。 7月12日,洪水使倫敦的交通網絡陷入癱瘓。 在歐洲西部和中部遭受致命洪水襲擊的同時,北歐被持續的熱浪所籠罩。 根據芬蘭氣象研究所的數據,該國記錄了有史以來最熱的六月,而且熱度已經延續到了七月。芬蘭南部熱浪持續了27天,這是自1961年以來,芬蘭持續時間最長的一股熱浪。 美國西部和加拿大也受到了熱浪的侵襲。美國拉斯維加斯和猶他州,並列出現了117華氏度(47.2攝氏度)的歷史紀錄。 世界氣象組織承認的世界最高溫度記錄,是發生在2020年8月加州死亡谷的130華氏度讀數。根據美國國家氣象局在拉斯維加斯觀察記錄到的數據,加州死亡谷7月9日的氣溫達到了130華氏度(54.4攝氏度)。 世界氣象組織表示,氣候變化增加了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率,許多單一事件已經被證明因全球變暖而變得更糟。 隨著大氣變暖,其中含有更多的水分,這意味著暴風雨期間會下更多的雨,增加了洪水的風險。 有大量證據表明,人類引起的全球變暖導致全球范圍內強降水事件的頻率、強度和數量增加。 據評估,與工業化前相比,即使全球變暖被控制在1.5攝氏度的升幅,一些區域的氣候也會發生變化,包括許多區域的極端溫度出現暖化。 來源:cnBeta

iOS 14.6等幾個版本內置天氣應用拒絕顯示「69」這個數字

媒體近日發現了一則軼事:iPhone 端天氣應用中溫度不會顯示 69 這個數字。實際上,除了「69」這個數字以外任何溫度都可以正常顯示。包括 iOS 14.6 在內的部分 iOS 版本內置天氣應用拒絕顯示這個數字,即便某個地點的實際溫度真的是 69 度(華氏)。 目前尚不清楚這是天氣應用的 BUG,還是蘋果有意減少和數字「69」有關的幽默。除了系統內置的天氣應用之外,點擊來自 Weather.com 的蘋果源數據會顯示正確的溫度,因此在蘋果主頁面的天氣溫度小部件也會繞過這個數字。iOS 天氣應用拒絕在任何地方顯示「69」這個數字,包括當前溫度、當天的小時天氣預報和未來幾天的擴展天氣預報。 對此在 Twitter 上的一些人討論認為,蘋果內置天氣應用目前使用的天氣預報信息源採用的是攝氏度信息,而 20 攝氏度為 68 華氏,21 攝氏度為 69.8...

上海徐家匯成全國最熱的地方登熱搜 最高氣溫37.7℃

7月12日消息,上海中心氣象台於上午10時50分更新高溫橙色預警信號,全市大部分地區溫度超過37℃。 下午一時,徐家匯氣象觀測站氣溫達37.7℃,刷新今年最高氣溫紀錄,也登上了微博熱搜。 同時在下午一時的全國各地氣溫的實況排行榜中,上海徐家匯也以37.7℃穩居首位,成為全國最熱的地方。 上海氣象部門預計,本周副熱帶高壓明顯北抬,上海處在雨帶的南緣,多午後雷陣雨天氣,最高氣溫依然可高達35-36℃。 中後期,受低渦切變影響,還有一次比較明顯的降水過程,並可能伴有雷電活動,最高氣溫有所下降,在32℃上下。 專家提醒,高溫天氣要做好防禦,具體防禦指南如下: 1、外出時做好防暑防曬。 2、盡量縮短高溫時段的戶外露天作業時間。 3、用人單位落實防暑降溫保障措施。 來源:遊民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