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開箱

Tag: 開箱

[開箱]尼康Z9-電子時代,缺了什麼

本人自從接觸攝影以來,大部分時間在尼坑里摸爬,D600--D610--Z6--Z9,一路折騰過來,其中D600上市之初就在澳門豐澤入了一台,結果深陷掉渣門,售後直接給換了D610。但這麼多年,第一台單反確是賓得K-7,也不知道當時腦子里進了什麼,欣然看上了賓得,結果到手以後高感不好,對焦不快也不准,白平衡也不准。如今二手都沒人要,放著落灰了。 D600/D610就不用多說,當時和佳能6D都是入門及全畫幅,都是萬元左右的價格,實體店看過後還是喜歡尼康的快門聲,加上身邊風光老法師都是尼康黨,最終入了尼康。 Z6上市之初距離D600上市也過了6、7年。期間也試用過D810/D850,實在是又重又大,直到Z6上市,直接入了24-70套機+35 1.8+120G XQD卡。又快樂了幾年。直到Z9 上市。考慮到以往旗艦系列的售價,35999還真是香,但看到要加一個鏡頭的價才能買到,手里這點私房錢說什麼也不能便宜了JS。於是只是偶爾關注,京東每次預約也基本耍猴,直到10月有個基友想買z口100-400,順便問了一句z9的價格,竟然可以原價預定,等個把星期就能拿貨。又坐不住了,一直用的兩千萬像素級別的機身,一直想感受一下四千萬級別,加上偶爾的視頻需求......反正給自己找了無數入手的理由。於是有了今天的開箱。 包裝外觀,其實已經開封了 所有配件,注意電池上有個保護蓋,已經被我取掉了 附件特寫,肩帶沒打開,不過感覺比以往的材質更軟了一些第一步肯定先撕膜 舒服了下面來一波機身細節 按鍵背光好評,星空黨福音 與Z6排排坐 以下是一點評價,由於上手不足24小時,還沒有更深入的感受,但就上手這段時間的感受,大概談談:優點:優點就不提了太多了各種測評里都給大家列舉出來了,我就寫幾條我喜歡的          1.按鍵背光          2.傳感器保護簾,對小法蘭距的機器還是很必要的          3.大量的自定義按鍵          4.螢幕翻轉機構,這條算有點也算劣勢,優點是便於各種角度的創作,這自不必多說,劣勢是,機構復雜,排線外露,可靠性存疑。缺點:我就著重說一點,取消機械快門是個激進的做法,帶來的好處是減少震動,連拍提速,拍攝不用考慮快門壽命,等等,但對於天生熱愛機械的男性來說,就缺少了「機械感」,電子快門的聲音簡直是個災難,尤其是單拍的時候。選項里只能調整音量,反正我試過,調大調小都一樣難受。關閉音量又對快門釋放的提示不夠明顯。說到這里稍微延展一點,不討論其他畫幅和攝影方式,從全機械的膠片時代,自動膠片時代,到數碼時代,再到現在我願稱之為電子時代,拍攝一張照片的儀式感越來越弱,甚至手指一按,連震動都沒有幾十張照片就拍好了,獲取圖像越來越簡單,單純評論好壞並沒有什麼意義。這只是個人喜好的問題,畢竟越輕易能得到的東西,越不容易珍惜。最後,認證 xxm710 發表於 2022-11-15 21:46D800世代的大三元,上了轉接環的效果怎麼樣 個人的感覺是,從對焦到畫質,全方位趕不上新世代大三元。而且轉接環又長出好大一截。就…沒有任何優勢。除了價格。 本人自從接觸攝影以來,大部分時間在尼坑里摸爬,D600--D610--Z6--Z9,一路折騰過來,其中D600上市之初就在澳門豐澤入了一台,結果深陷掉渣門,售後直接給換了D610。但這麼多年,第一台單反確是賓得K-7,也不知道當時腦子里進了什麼,欣然看上了賓得,結果到手以後高感不好,對焦不快也不准,白平衡也不准。如今二手都沒人要,放著落灰了。 D600/D610就不用多說,當時和佳能6D都是入門及全畫幅,都是萬元左右的價格,實體店看過後還是喜歡尼康的快門聲,加上身邊風光老法師都是尼康黨,最終入了尼康。 Z6上市之初距離D600上市也過了6、7年。期間也試用過D810/D850,實在是又重又大,直到Z6上市,直接入了24-70套機+35 1.8+120G...

Lost&Found遺失的美好-Nike Air Jordan 1 Chicago 2022開箱

AJ1芝加哥可以說是我個人心目中球鞋的TOP1,但是直到今天,這雙刻意做舊的AJ1才成為了我擁有的第一雙芝加哥。原因就是以前我買不起,AJ1芝加哥最後一次復刻是2015年,那會我讀大二,對於一個月生活費只有1千多的我來說,一雙炒到34千的鞋子就不用想了,原價自然也是輪不到我的。七年過去了,對於球鞋的熱情也幾乎慢慢消散了,也許是因為耐克的不思進取,也許是對於病態的球鞋市場的厭惡,但是一聽到芝加哥要復刻的消息,還是挺興奮的,雖然最終不是原汁原味的復刻,但是只要它還是這個配色,它還是叫芝加哥,就夠了。 當然了,作為一個萬年非洲人,雖然這雙芝加哥號稱有幾十萬的貨量,線上線下的幾次搶購抽簽依然全軍覆沒,但還好,讓我老婆登記了一家買手店,結果我沒中她中了,萬年非洲人終於也算是中了一次,不過最後抽碼數還是運氣背,輪到我就只有女碼了,只好拿了雙39碼,最後咸魚上一賣一收還賺了幾十差價。 今天剛拿到的快遞,就來簡單的開個箱吧,這次為了迎合復古的主題,鞋盒也用了做舊處理。 側面還加了兩張黃色的sale打折的標簽,意思就是這是當年那雙在折扣店里打折的AJ1啊,結合現在的球鞋市場,我覺得這是來自耐克的嘲諷。 看看鞋盒底面標簽,這次的AJ1芝加哥回歸了made in china,不是萬惡的越南產了。 掀開蓋子,看到這次為這雙AJ1定製的海報襯紙和一張來自86年的收據。 收據上再次證明了這是一雙打折的Aj,嘲諷+2 而襯紙上除了展示了當年Aj1的廣告宣傳之外還展示了當年的打折促銷廣告,嘲諷+3 還是看看鞋子吧,拍完了才發現官網的防盜扣還沒摘。 這次復刻的最大爭議就是這故意做成龜裂效果的皮質,分布在了鞋頭,鞋腰和鞋幫處,鞋頭和鞋腰部分我是理解不了的,看了一些元年的Aj1老化好像鞋面並不會這樣龜裂吧。 而鞋幫黑色皮質部分就直接做成開裂的了,這倒是符合元年AJ1的缺陷,這個地方的材質會出現開裂,只不過2022版模仿的有一些過頭了。 鞋舌和中底也做了氧化發黃的處理,這個還是不錯的。 鞋底也做了做舊處理,再也不用擔心7天無理由下地試穿被發現了? 但是怎麼說呢,芝加哥配色加上Aj1的鞋型,怎麼看都是帥的一批。 雖然耐克說這是來自86年的鞋子,但是耐克還是沒捨得重新開模,依然沿用了這幾年Aj1 high og的鞋型,和我兩年前的Aj1摩卡相比,在鞋型上不說完全一樣吧,就是沒什麼區別。 而黑摩卡甚至在皮質手感和做工上,個人覺得甚至要壓過芝加哥一籌,不過我手上的這雙腳皮芝加哥的做工還算不錯,但是看網上的反饋這次出現大瑕疵的機率還是挺大的。 不過這次芝加哥也有改進,比如這個新的鞋墊,黑色的是這次芝加哥的鞋墊,背面沒有刷膠處理,手感上我摸著不確定是不是矽膠的,厚度也要比老的辣雞鞋墊要厚一些,至於腳感上的提升個人覺得只能算是聊勝於無了,AJ1的中底還是太薄了,nike如果有良心,1399的價格中底里塞一塊氣壓足夠的Zoom也不過分吧,只能說它沒有良心,我自己平時穿AJ1是會墊一雙山寨的Zoom鞋墊的,腳感提升還是挺明顯的。 其實這次官方的名字叫做Lost & Found,意為這雙當年遺失的芝加哥被找回來了,耐克講故事的能力一直是可以的,只不過最後的成品我是覺得差強人意吧,對於有老款的朋友們可能會覺得這是毀經典的行為,但是對於我來說,也算是了了一個年少時的心願了。 來源:Chiphell

廣覆蓋高速率——華碩靈耀 Pro AX11000 分布式路由開箱簡測

一直以來單體路由器即便是旗艦型號也很難做到較大戶型全屋覆蓋,分布式路由則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本次要介紹的是華碩旗艦級分布式路由——華碩靈耀 Pro AX11000,由兩只XT12路由組成,外形、燈光科技感十足,採用博通四核心 2.0Ghz BCM4912晶片,1G RAM,雙2.5G網口,雙1GLan網口鏈路聚合,WiFi6 三頻無線並發高達11000M(每一隻的規格為2.4G 1200Mbps+5G1 4804Mbps+5G2 4804Mbps),除三頻均可開放且滿血的有線回程外,Aimesh2.0 搭配專屬的5G無線回程,讓第二隻不需要網線即可輕松搭建。配套的眾多功能,例如家長管理、遊戲加速、AiProtection Pro安防等眾多使用功能讓家庭網絡提升新的水平。好了,一起進入開箱環節。 來自華碩官網的靈耀 Pro AX11000 基本規格指標。 一、開箱環節。華碩靈耀 Pro AX11000 分布式路由包裝盒正面採用灰色設計,底紋為金屬灰光澤紋理,中間是產品渲染圖,上方是產品名稱,左上角印有 Wi-Fi 6 的標識,下方還有產品使用區域范圍等。 包裝盒背面標注了華碩靈耀 Pro AX11000 的技術特點等信息。 紙質附件包括:快速使用指南、APP...

bequiet!SILENT WINGS 4和SILENT WINGS PRO 4風扇開箱測試

這次跟大家分享一下德商德靜界SILENT WINGS 4 12cm風扇和SILENT WINGS PRO 4 12cm風扇的開箱和測試,SILENT WINGS 4 12cm風扇和SILENT WINGS PRO 4 12cm風扇均為無燈光設計的高轉速風扇,在德靜界的產品中想要帶燈的就選LIGHT WINGS系列風扇,想要無燈的就選SILENT WINGS系列的風扇。 包裝盒背面可以查看風扇的詳細參數。 首先看一下SILENT WINGS 4 12cm風扇的附件:4顆螺絲,4個塑料插栓,4個常規減震支架和1本說明書。 再來看一下SILENT WINGS PRO 4 12cm風扇的附件:4顆螺絲,4個塑料插栓,4個常規減震支架,4個矽膠減震支架和1本說明書。 左側為SILENT...

【NAS】綠聯 DX4600 NAS 開箱體驗

首先說結論: 綠聯 DX4600 是一款適合不想折騰玩家的 NAS 產品。 說來比較巧,前段時間,在一個 NAS 群里,看到小曹老師發了綠聯新  NAS  的資料,好奇問了一下,感謝小曹老師的引薦和綠聯朋友的支持,能讓我提前體驗到國內大廠綠聯的最新 NAS 產品 DX4600。本來我在10月國慶前就已經拿到了 DX4600 這個產品,如果我想趕個早,湊個熱度,我也是可以做一個首發開箱,話說圈內最早的幾張照片,也是從我這邊流出來的。之所以沒那麼急著發這篇文章,也是想多體驗一陣,畢竟 NAS 作為一個偏專業領域向的產品,對於一個新的廠商來說,還是有不少的挑戰,也會面臨不少的質疑。到現在已經過去一個多月,網上也有不少評測文章和視頻出來了,我這邊也算是趕個晚集,說說過去這一個多月,我用 DX4600 的感受和體驗。前言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想搜搜我之前寫過的 NAS 相關的文章,結果發現我最早的一篇有關 NAS 的文章,居然是十年前: 【智能路由】用路由器低成本打造NAS+迅雷離線下載+同步android文件 在這里簡要先說下自己在 NAS 的經驗。我家里目前正在使用的是一台群暉DS216+,還有一個磁碟陣列和若干硬碟盒。除此之外,還有一台 N5105 的軟路由做輕量的...

深夜開箱 保友 Pofit/W 2 —— 猜猜一把椅子能裝幾塊電池?

一把「有脊樑」的工學椅 —— 保友 Pofit/W 2 書接上回: 攜女王眾殺器闖入 CHH 之後,她也算是一條腿入了這敗家的大染缸。 好處是對一些她不感興趣我感興趣的物件,多多少少有了點雲認知, 壞處是開始關心我之前屯來的東西到底值多少錢……以及哪來的錢…… 某一天 不知道怎麼的就研究起了 12 代和 9 代 CPU 的區別 我這個人,又不太會說謊 結果一生氣,她那多年的骨盆前傾和腰椎間盤就犯了 好處壞處合在一起,也就比較容易的接受了我必須自掏腰包的購入的 Ergomax Commander 緩解腰椎且保命,一舉兩得。 又某一天 我正躺在椅子上調整某些參數,但總覺得哪里怪怪的 就忽然聽到一個建議說 「你腆這個大肚子坐在老娘的椅子上,要瘋嗎?」 妙啊,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 對於我這種腰椎沒有問題的人來說 Commander 的獨立頂腰實際上稍稍有點過了,以至於腰脊部位懸空反而不適 另外就是弧形的坐墊有謎之「夾臀感」 所以這把椅子,反而不太適合我 嗯…… 對…… 於是乎…… 然而針對以上兩點的話,市面上主流的工學椅恐怕都被 Pass 了 於是開動 TB 搜索幾大論壇流行品牌,就找到了今天的主角——保友的 Pofit/W 2 三天後,快遞就到了。 好大……差點就沒進了家門的那種大,順豐小哥幸苦了! 箱子上蠻多信息的,其中還有「請從此面打開」的字樣, 可我偏不 如此這般作死之後發現,壞了,劇透了…… 那極度吸睛的「龍骨」就這麼暴露了 不過同時發現它是預組裝再運輸,難怪盒子大…… 琢磨一會兒後,決定還是聽人勸開正面 內藏了一些問候語,以及一個可以觀看產品宣傳視頻的二維碼 本體出倉,包裝頭枕的箱子被泡沫固定再座椅上 抬起扶手即可輕松取下,但是研究出這個方法之前,它是紋絲不動的…… 與大多數工學椅的圓潤相比,Profit/W 2顯得要稜角分明且扁平的多 尤其是相對扁平的座面取代了凹陷形式,完全沒有了「夾臀感」 座椅背面單從造型上來講,多了幾分機械感 而且這其中還藏了不少小乾坤。 頭枕部分,有著全椅不多見的弧形線,防止腦袋躺在上面滾來滾去 這個頭枕中間的安裝主軸,俯仰旋轉鉸鏈和網布框架上都有可調節機構 多了一些調節的范圍和自由度 頭枕安裝主軸中隱藏了一個衣帽掛鉤 可以簡單掛些衣物,也可以配合衣架讓衣物更平整 頭枕之下便是此型號的功能主打,官方稱之為「動態仿生脊椎」 10對兒「肋骨」都能一定程度地相對運動,在人體的壓力下自然形成一個貼近背部缺陷的支撐, 實坐體驗確實能得到更大更貼和的背部支撐。 「仿生脊椎」結構之間填充了橡膠質地的「腰椎間盤」 給獨特的10連 S...

寒冬一點烈焰紅!Asics GEL-Kayano29開箱&慢搖體驗

【並不糾結的選鞋過程】 近幾年跑鞋矩陣是眼花繚亂,但是對我來說,壓根不用看,只要列出下面幾條……① 年輕時候跑傷了膝蓋,現在完全不敢上強度;長時間高強度後掌跑法拜拜~② 近幾年老穿軟底鞋,足弓已經塌陷,足底筋膜炎已經開始找上門;高強度前掌跑法拜拜~③ 非防止心動過速復發,運動需要嚴格控制心率;以上,只能逐步慢搖的我,碳板鞋可以拜拜了,頂緩也可以拜拜了,偏控制系的K系列和GT2000就成了首選。kayano已經有好幾代沒穿了,29代升級後,有的朋友反應和28提升不大,有的朋友反饋感受良好。  而近幾年的亞瑟士,K和N系列在逐步的取長補短,Kayano現在也增加了很多緩震的設計,這正好符合了我的需求。例如和28代相比,看似提升並不是明顯,但我已經好幾年沒穿K了,這些升級對我自己來說是很受用。 那麼,鞋款上不糾結的了,總還是有別的地方會讓你糾結:配色!和GT2000、Nimbus相比,K29的配色實在是有點讓人難以下手啊!螢光綠最喜歡,但是冬天穿,感覺很容易髒了。剩下的第一眼,就只有「烈焰紅」了。 剛好雙11,趁著活動,出手拿下!【開箱】 Asics傳統的牛皮紙色「簡陋」鞋盒,又多了一個襪子收納盒。鞋子用雪梨紙包裹。【鞋子細節】 鞋子主體還是偏橘的紅色,很「烈焰」,側面造型看,我已經很難分清楚K和N了。K29單只290克左右,和競速鞋,碳板鞋相比有些重了,但是對於需要支撐的慢跑者,增加用於支持的材料,還是很有必要的。 鞋子正面照,即使是標準鞋楦,前腳掌的寬度還是不錯的。 K29的鞋面由上代的工程網面更新成了工程針織鞋面,很Flynit的感覺,實際穿著的腳感也比過去工程網面更好,更貼合。前端內部一圈有加固的刷膠提供支撐(不過我跑了幾次,可能是因為襪子的緣故,有一次跑完後右腳小腳趾外側有些磨,下次再換一雙襪子試試看)。從近照看,針織面料的密度還是很強的,腳背正面有透氣孔。鞋頭與鞋底尖端的粘合很緊,A家的跑鞋,我是沒遇到過開膠的情況。唯一的擔心就是:工程針織的鞋面,還想過去網面一樣那麼容易破麼? 鞋舌填充很厚,非常綿密! 鞋後跟的填充也很厚,與GT2000相比能明顯感覺出厚度,也提供了更好的腳踝穩固和支撐。我這雙鞋的右腳鞋跟有些更擠,可能還需要多穿幾次,撐開一些。 後跟角度,K29的後掌比28增高了2mm,但破差都還是10mm 後跟出的「娛樂版」GEL膠,已經好幾代了,大家一直在糾結這麼一點GEL,真的能起到緩震的作用麼?足跟的港寶相當的穩固! 前掌的緩震更新為了FF Blast+,膠印的虎爪logo也能給編製鞋身帶來一定的支撐性。 後掌和鞋底的變化是最大的,後掌從28代的Duomax支撐更新為Litetruss支撐,Asics號稱比Duomax支撐效果更好。 鞋底也可以參考文章第一張對比圖,29把鞋底的穩定片去掉了,使用的全通的橡膠外外底,同時用外底上折的造型,提升抗扭轉性。鞋底耐磨沒得說,我退役了它都不一定能磨穿。這一點從幾次實際跑步中也可以感受出來,慢搖完之後,膝蓋和腳跟都沒有酸痛,落地很穩。 鞋墊依舊還是OR的X55,腳感綿密,足弓的位置也有上翻,來支撐足弓,低足弓和偏平足跑者的福音。 中底布和鞋幫之間的縫線 鞋身內側還是有一層襯布,冬天穿保暖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但是夏天…… 從水平側面角度看鞋頭的翹起角度,和很多碳板鞋比確實沒那麼大,但在慢跑鞋中還是不錯的,能帶來很好的滾動性。【跑步初感受】 新鞋上腳,出門慢搖! 慢搖幾次,總體的感受:包裹不錯,跟腳程度也比GT2000好,全掌跑法落地緩震,全腳掌、腳跟的支撐都很好。新鞋階段多少有一些板腳,之後跑開應該更合適。【小貼士】 因為是三方店鋪買的,賣家還在鞋盒里附帶了一張跑步小文章,因為剛好遇到了自己的傷病點,心理倍感貼心,也去掉了敏感信息後和大家分享一些傷病對策的內容,希望所有愛跑步、愛運動的朋友們都能遠離傷病,快樂運動。也希望自己能早日恢復,不要再把配速死死的壓在7min之外了。 ---END---來源:Chiphell

Elgato WAVE DX動圈麥克風、Elgato WAVE XLR多功能調音台開箱分享

在選購麥克風時 首先要關注的就是語音收取是否清晰 人聲是否真實並且不會帶有音染現象這兩點,別看這非常簡單的兩點要求 除非有經驗的專業麥克風廠商 其餘的品牌都很難達標。Elgato在之前相繼發布了Wave:1和Wave:3兩款電容式麥克風 均採用USB接口的連接方式 對於一些有特殊要求和特殊使用場景的用戶來說不是特別的友好,電容麥收音靈敏 但在背景噪音比較大的情況下可能不適用,而動圈麥克風由於收音范圍更近 更適合捕捉近距離的人聲 可以更好的避免錄進背景噪音。不過在前不久發布的Elgato Wave DX麥克風解決了此類問題 採用了卡儂口設計 方便連接其他各類音頻設備,同時改變成了動圈式收音頭 不僅能夠像電容麥那樣捕捉豐富聲音細節,還可以在捕捉沉穩低音和飽滿高音的同時抑制室內噪音。有了一款好的麥克風 搭配一個能夠進一步提升麥克風性能的調音台是很多用戶的常見選擇,既然Elgato Wave DX麥克風是卡儂口設計 那也必須要搭配一款支持卡儂口的調音台,Elgato Wave XLR調音台採用XLR接口設計 支持卡儂麥克風連接輸入,並且不同於普通的調音台 Wave XLR內部集成了前置放大器、Clipguard防削頂失真技術、—觸靜音以及Wave...

【美麗的東西不需太要強】Leica Summaron-M 28mm f/5.6 開箱+樣片

前言 徠卡M11到手不知不覺已半年有餘,目前手上除了一顆Summilux 50mm f/1.4 ASPH和一顆Summicron 28mm f/2 ASPH之外, 還有福倫達的那枚模仿鋼嘴制的35mm f/1.4。當初入手M11時(【從富士到徠卡】X-T4 照片分享 & 徠卡M11三鏡頭開箱 + 樣片https://www.chiphell.com/thread-2402636-1-1.html),首先根據順手的焦段選擇了50mm和28mm這兩顆科班出身血統純正的ASPH鏡頭。然而,哪怕徠卡機身+鏡頭的體積在全幅相機之中已算是最小的存在,將這兩顆鏡頭中的任何一個裝上機身後,無論如何都還是需要將相機裝入一個正統的相機包內或是通過肩帶掛在身上方才可以攜帶出行。而在某些較為隨意的情況下——比如出門逛街,我多數時候僅會在胸口背一個小巧的腰包,抑或是乾脆空著雙手。在這種情況下,我需要的只是一個接近口袋機的相機,而我恰恰又暫時不打算再買一台諸如富士X100v或理光GR之類的機子。在選擇福倫達這顆鏡頭的時候,我的一大願景便是可以將它與機身組合後一起塞入腰包甚至冬日的大衣口袋內。然而使用了一段時候後,這顆鏡頭在體積上並沒有很好地滿足我的需求。在過去的許多時刻,我都被迫意識到:若是將這顆鏡頭放入口袋或腰包內時顯得鼓大,而裝入相機包內則令人感慨「反正已經帶包了」——為了性能鏡頭再大些也是無妨的。這樣頻繁出現的感慨未免將這顆鏡頭放置在了一個較為尷尬的位置,於是乎它的出場率也自然變得越來越低起來。在將這枚福倫達出售之前,我把目光投向了它的替代品。彼時我的目標明確,那便是極致的體積和較高的顏值,至於這枚鏡頭的綜合素質則並不在優先考慮的范圍內。於是,徠卡這枚Summaron-M 28mm f/5.6鏡頭便自然而然地走入了我的視野內。第一次體驗這顆5.6最大光圈的鏡頭,是在紐約曼哈頓Soho區的徠卡旗艦店內。到手後的第一印象自然是它小巧的體積——小到拆裝都有些費勁。而後我走出店門隨手拍了幾張照片,大體還算滿意。吸引我的除了體積和顏值,還在於這顆鏡頭的成像顏色與福倫達的前任風格迥異,倒是和我手頭的另外兩顆ASPH鏡頭較為一致。購入 在經過了差不多半個月的價格觀察後,我終於在ebay bid上以一個相當優惠的價格入手了這枚48開頭的Summaron-M 28mm f/5.6。這個編號新得令人發指,甚至新於ebay在售多數香港寄出的全新水貨鏡頭。他的前任主人是洛杉磯地區一名暫時毫無名氣的藝術家,若干年前注冊了自己的藝術工作室賣些homemade的抽象畫作,同時還兼職洛杉磯地區的保險中介。他在美國本土購入這枚鏡頭,並只在某次旅行中使用了一回,除了鏡頭蓋打開後需吹走里邊零星幾條未燃燒的菸絲外,玻璃,機身,甚至金屬卡口處都毫無使用痕跡。收到這枚鏡頭的那日起,我便時不時在心里祝福這位藝術家有朝一日能像他的美國老鄉傑克遜.波洛克一般名滿天下。那時的我便可以拿出這枚鏡頭,賦予它美國著名抽象畫家遺物(大誤)的身份拍賣一番。每每想到這里,手上這枚小東西就更閃閃發亮了。開箱 以下是開箱照。鏡頭本身的特寫是M11機身搭配50mm 1.4 ASPH和徠卡近攝鏡直出,有機身出境的照片則是通過iPhone 13 pro拍攝。 內部植絨 裝機效果 樣片 以下是樣片。拍攝那日陽光甚好——這也是這枚鏡頭最喜歡的場景之一。所有照片都是搭配徠卡M11機身直出,只進行過必要裁剪,同時為滿足上傳需求進行了壓縮。大部分照片的光圈是5.6,少量是8左右,應該沒有使用過更小光圈。所有圖片都在同一天的一次郊遊內順便拍攝完成——還沒有足夠的時間好好拍出些更拿得出手的作品。照片效果僅供參考。 至於夜景,能拍到便是知足 來源:Chiphell

美式居合?——御斧Y87三模熱插拔機械鍵盤開箱體驗

御斧Y87三模熱插拔機械鍵盤的箱子比較長,拿到手里會有一種全尺寸鍵盤的錯覺。 開箱後可以看到一張連接方式的說明圖示,箱子左側有4顆TTC的快銀軸v2,右側的小盒子里有鍵盤的配件。所以整個鍵盤的盒子顯得比較長。 附送的TTC快銀軸一打開盒子就能看到一方面是想展示鍵盤搭載軸體的樣貌,另一方面如果某個軸體出現問題可以使用這4顆備用軸體進行更換。 附件:高尺寸支撐腳,拔鍵器,拔軸器,2.1米長度航空插頭USB-C線纜。 御斧Y87是一把87鍵配列的三模機械鍵盤,鍵盤採用了紅藍兩色進行搭配,鍵盤整體尺寸為369*143*37mm,重量為1415g拿在手里感覺非常重,日常桌面使用最佳,但是要便攜的話確實不大方便。 鍵盤的鍵帽為PBT材質採用了雙色注塑工藝,鍵帽上字符文字較細且不透光。鍵盤搭載的是TTC的快銀軸v2,這款軸體是快銀軸的升級版所以後綴多了v2的標記,快銀軸是一款線性的速度軸,軸體壽命可以達到1億次。鍵盤支持軸體熱插拔,並且兼容3腳和5腳軸體,以及各種類型的RGB軸體。這對於喜歡使用不同軸體的玩家來說最為方便,不僅如此鍵盤軸體出現問題還可以自行更換修復。 御斧Y87三模熱插拔機械鍵盤自帶RGB燈光,並且支持多種燈光模式可以在驅動中進行設置,鍵盤內置4000mah鋰電池開燈使用可以續航約14小時,關燈續航約350小時,所以想實現長續航最好關燈來使用。鍵盤擁有全鍵無衝突設計,遊戲玩家可以放心大膽使用。 鍵盤特寫 鍵盤特寫 鍵盤右上角是3個指示燈和連接切換旋鈕,左側是有線連接模式,中間是2.4G連接模式,右側是藍牙連接模式。 空格鍵特寫 鍵盤側面特寫 鍵盤右側 鍵盤左側 鍵盤右後部位是一個較為隱蔽的2.4G無線接收器的收納倉,旁邊則是鍵盤的電源開關。 2.4G無線接收器 鍵盤後部中間位置是USB-C接口。 背面名牌 可拆卸支撐腳 鍵盤自帶的支撐腳正反兩面均可以使用,並且可以實現2種高度的切換,搭配附送的支撐腳可以實現3種高度的切換。 上下殼邊緣縫隙處理的十分嚴謹,沒有看到寬窄不一的問題。 鍵帽採用了紅色和藍色進行配搭,PBT雙色注塑鍵帽耐磨性更好,但是鍵帽的字符不透光。 鍵帽的表面顆粒感要比側面的顆粒感稍微粗一些,不知道這是不是有意這麼設計。 鍵帽特寫 從鍵帽底部可以看到小鍵帽存在輕微毛邊的問題,稍微有一點剌手的感覺。 大鍵位的水口部位毛邊問題會比較明顯。 大鍵位採用了衛星軸的方案。 鍵盤上所有的大鍵位均調教的十分優秀,不存在任何肉感的問題。 TTC快銀軸v2 TTC快銀軸v2是一款線性的速度軸,按鍵總行程為3.4mm,觸發行程為1.08mm,觸發壓力為45gf,按鍵壽命可以達到1億次。速度軸的特點是觸發壓力較輕,並且觸發行程非常短。剛上手的時候有種蜻蜓點水就能觸發的感覺,並且伴隨著急促的節奏感,大約適應2-3天就能完全適應快銀軸的觸發節奏。軸體出廠帶潤滑軸心上下行過程十分流暢,觸底比較扎實。 軸體參數表 拔掉軸體後就能看到安裝軸體的內部空間,鍵盤支持3腳和5腳軸體,LED燈珠是反貼在PCB背面,高度不超過PCB的表面所以可以兼容任何RGB或非RGB軸體。 TTC快銀軸v2特寫 軸體引腳部位做了膠封處理,防止軸體過波峰焊時高溫蒸汽滲透到軸體內部。 軸體透光部分為凸透鏡設計 左側為TTC快銀軸v2,右側為TTC快銀軸,兩種軸體的主要區別是彈片和端子的顏色,TTC快銀軸v2的彈片和端子上都做了鍍銀處理所以表面是銀色,而TTC快銀軸為普通和合金銅彈片和端子,通過目測可以看出兩者的不同。鍍銀的主要目的就是增加彈片和端子的耐用度防止被腐蝕。 左側為TTC快銀軸v2,右側為TTC快銀軸,軸體底部也能看出模具稍有不同,膠封的細膩程度也有所不同。 鍵盤桌面特寫 由於鍵帽不透光所以鍵盤的燈光效果大打折扣,燈光只能從鍵帽縫隙中反射出來。現在很多小廠的鍵帽和鍵盤整體配色方案均採用了不透光字符鍵帽,這讓RGB燈光顯得有些雞肋,但是又不捨得放棄這個功能,畢竟後期換透光鍵帽還是可以有不錯的燈光效果,但是這就破壞了鍵帽跟鍵盤的整體配色方案。 總結 御斧Y87三模熱插拔機械鍵盤的整體做工不錯,鍵盤內置雙層矽膠墊減少按鍵敲擊產生的空腔音,保證軸體原汁原味的敲擊聲。三模的連接方式已經成為小廠小尺寸鍵盤的標配方案,也大大的方便了使用者在各終端間的連接切換。鍵盤內置4000mah鋰電池,在無燈情況下可以續航約350小時,如果每天使用鍵盤3.5個小時那麼最少可以使用3個月左右。鍵盤在設計上依然是走了客制化路線的方案,鍵帽配色和鍵盤配色做了很好的融合,但是這讓RGB燈光就缺少了展示的舞台。鍵盤支持軸體熱插拔,極大的方便了使用者自行更換軸體,方便個性化和維修的操作。鍵盤搭載TTC快銀軸v2,極大程度提升了遊戲玩家的輸入速度,這就好像是拔槍的永遠比拔刀的快,過程越短速度越快。美式居合和拔刀居合做比較,七步之外美式居合最快,七步之內美式居合又快又准。最後來說說鍵盤的不足之處,鍵帽做工比較粗糙,邊緣有毛邊處理的不夠細膩,如果不拔鍵帽一直使用那麼也根本不會發現這個問題,也不會影響鍵盤的使用,但是對於注重細節的老玩家來說這就是鍵盤上的一個痛點,希望後期的產品可以把鍵帽模具精度做一個提升。來源:Chiphell

開箱日系新世代折疊車 iruka伊魯卡

一個優雅的城市通行方式,來自日本的近未來折疊車 iruka (伊魯卡)小海豚 之前在網上無意中看到 iruka (伊魯卡)小海豚的圖片,便一發不可收拾。於是到處尋覓,發現國內資料很少,更沒有人發開箱。直到後來把目標放到了海外,在它的設計發源地,終於找到了這款車,漂洋過海一個多月終於來到了我的手上。第一次看到實物,看到這台折疊車的機械設計簡直讓我們驚呼連連! 據聞小林先生從設計打樣到量產花了四年多的時間,最後在台灣工程師的技術協助之下,終於能夠開始製作生產並准備交付。 iruka(伊魯卡)小海豚♛ 縱向折疊車♛18寸輪徑♛W78cm x H48cm x D35cm♛11.9公斤♛內變8速♛4種運動模式售價:25.88萬日元 經過一個多月的艱苦等待,幾乎每天都要刷好幾遍物流,終於終於終於它來了 貨物的包裝還算是比較規整,有點破損,但是影響不大,接下來直接開箱,先簡單的拍了幾張從包裝箱里取出來的照片。 從設計理念上來講,主打折疊後的投影體積小巧,記得當時我還專門把鳥車(二代、三代)、小布的尺寸做了一個專門的對比,結果發現其折疊後的體積居然和16寸的小布相當。 同時也借鑒了小布的坐式駐車設計,後叉折疊機構和鳥車有幾分相似。 後輪沒有採用傳統的外置變速器的思路,而是採用的內變,這樣據說是停車的時候也可以變速,同時折疊後輪的時候沒有掉鏈子的尷尬。原廠有8速和5速可選,查了一下目前香港有售,但是只有5速。所以我最後只能從日本購買高配的8速。 前後輪均採用140的機械碟剎,手感方面來講還不錯,雖然是線拉剎車,但從不拖泥帶水。 中軸和轉點和鳥車結構類似。但轉點略有不同,鳥車折疊後輪向左偏,而Iruka則直接朝正中間穿過大梁的設計。 後叉的減震機構和鳥車一毛一樣 自帶易行輪設計,這一點比較良心了,看看鳥車小布等的易行輪,一個動不動好幾千。 前叉設計絕對是加分項,讓人眼前一亮。非常獨特,單臂設計,減少了折疊後的厚度。同時折疊後,前後輪軸的軸心保持在同一中軸線上,這樣就位推行保留了必要的物理基礎。其強度和剛性足夠,沒有像鳥車一樣的減震機構,但是要說前叉的設計,還是不的不服Gobike狗車的單臂設計。 頭管的設計也很獨特,折疊機構相對比較臃腫。 接下來看看和鳥車(鳥三)的一些簡單對比,從折疊體積上來看,最直接的就是尺寸要小很多。同時,最大的痛苦,鳥車折疊掉鏈子的(這兩鳥車沒有裝勾鏈器)。。。。。。 總結: Iruka(伊魯卡)小海豚,第一眼顏值確實很高,據設計者(小林正樹先生講)這款車主要是為了滿足在東京這樣繁忙的城市5公里以內的通行,包括擠地鐵、公交等。所以其豎向折疊面積確實雖有車里折疊最小的。 騎方便簡潔的「駐車」方式,已經便捷的推行方式,確實是城市白領有限考量的對象。 顏值,經常進出寫字樓商場等靜音白領,可以考慮這款車。如果然我做選擇的話,那麼我選擇都要。 ========End========來源:Chiphell

Ergonor保友金豪EW2代人體工學椅開箱分享

使用人體工學椅差不多也有十年時間,去年第三屆桌面Show活動為了整體配色更換過一次,本打算近幾年不再更換椅子,不過前段時間在水區看到有人討論保友金豪E會出第二代,了解了一下,發現功能上有不少創新和加強,頓時種草。因為經常會帶孩子回老家,老家那邊的椅子並不是人體工學椅,坐著總是不舒服,也曾經想過更換,不過一直沒執行,這次正好找個藉口,把第一把舊椅子(之前兒子在用)搬去老家用。 之前沒怎麼關注過保友,不過知道這個品牌口碑一直還不錯,這次的二代,有幾個點挺吸引我,首先是黑科技無線操控,型號EW的W就是指Wireless,通過扶手上的按鍵能快速調節座椅;躺舒寶和椅子一體折疊設計(就是擱腳的那個小凳子),我現在用的不是一體的,使用上比較麻煩,所以一直想弄個一體的;扶手可以上翹和左右大角度,至於坐感,等使用後才能體會。 首先大致了解一下規格: 一. 外觀 某天在家門口撿到個大箱子 椅子出廠已經組裝完成,整個塞進包裝里,拖出來就能馬上使用,不需要再安裝,節省不少時間,但是對我來說卻有點尷尬,因為要整體搬上二樓,50斤,哎呦,累死我了,我的老腰啊 為了整體配色選了銀灰色,顏色稍微深了點,不過整體搭配起來還不錯,沒有白色也是有點小遺憾,白色控買東西太難了 整體外形修長柔美有曲線,我個人比較喜歡這種,放在臥室里也很合適 人體工學設計,對腿部腰部背部頸部提供支撐 底部椅腿和背部結構均為鋁合金,能夠提供穩定的支撐,並且耐腐蝕 網布特寫,採用美國進口Matrex Quantum 4代技術網布,12區分區支撐,座墊支撐感、柔軟度、彈性更高 產品介紹里描述底盤使用了航天級彈片技術,四連杆懸浮支撐,提供後仰無重力柔韌支撐 底盤頂部有一塊棉布包裹的蓋子覆蓋,我有嘗試拆卸,由於比較緊,沒有完全拆下來,不清楚是不是可以拆卸下來清洗,回頭找客服人員問問 一體成型鋁合金椅腳,五個PU滑輪,結實耐用 中間由4級防爆氣壓棒支撐,通過德國TUV認證,這是專為元器件產品定製的一個安全認證 椅背中間英文LOGO——Ergohuman 金豪 選配的掛衣架需要自己安裝 安裝在椅背後面,不使用時和背面重疊,視覺上隱藏起來,整體比較和諧 使用時兩邊上提會固定成一個翅膀的造型,按壓底部按鍵可恢復 演示一下掛外套 二. 操控 一把好的人體工學椅,除了優秀的外觀和舒適的坐感外,操控便利性也非常重要,人體工學椅發展到今天,不應該只局限於簡單的底部操作,這次金豪E二代首創加入了無線觸控功能,不需要低頭彎腰伸手摸索控制,而是直接在扶手上就能操控,雖然目前功能還比較簡單,不過這是一次大膽的嘗試,是吸引我入手的最大原因,一個好產品也需要一個能刺激購買欲的創新,希望下一代能繼續加入更多的功能 左手扶手上的無線觸控按鍵,目前支持高度和後仰控制,突出的按鍵適合盲操,手感軟硬適中,不容易誤操作,也不會難按 無線觸控功能需要電池續航,扶手底部和椅子底座下面分別安裝有供電電池,扶手使用CR2032紐扣電池 底座下面是電池艙,有一塊可拆卸的鋰離子充電電池 按壓旁邊按鍵可彈出,方便單獨充電 2600mAh鋰離子電池,官方數據充滿可續航三個月 支持TYPE-C接口充電,LED燈充電時為紅色,充滿時為綠色 除了無線觸控,底部還保留著機械控制,右兩個左一個,右邊上面的控制把手支持三項功能,往前推控制椅子座深移動調節,往後推控制椅背後仰角度調節,往上提控制座椅高度升降調節,推到中間鎖定,幾天使用下來,更習慣使用扶手的無線觸控,這個機械控制把手估計也就在電池用完了臨時用一下 椅子座深調節范圍是50mm,分四檔固定 座椅升降高度調節范圍是165mm 椅背後仰角度范圍是141°,後仰有兩種模式,既可鎖定4個後仰固定檔位,又可不鎖定,自由後仰 通過底下後仰彈力操控把手來調節後仰彈力,後仰彈力把手使用了觸覺辨識設計,把手上有個三個觸覺圓點,往大圓點方向旋轉壓力增大,往小原點方向旋轉壓力減弱,易於盲操,不用低頭識別,很人性化,希望以後能把這個功能集成到無線觸控,我個人更喜歡不鎖定後仰檔位,調節到適合自己體重的彈力,隨時想躺什麼角度都可以,其實也可以加強彈力,來回鍛鍊腹肌 座位前方底部集成了一體式的擱腳裝置,每個品牌叫法不同,保友的名稱是躺舒寶,完全展開分四步,第一步是旋轉兩側旋鈕解除鎖定 第二步抬起,抬起的過程中可以根據自己需要鎖定不同角度,下圖是最高角度 第三步分離折疊裝置 第四步往前伸展固定好躺舒寶,大概測量了一下,整個躺舒寶延伸出去的長度有40cm 採用折疊方式是個很聰明的設計,可以盡量縮小不占用太多空間,而展開後又能做到加大承托腿部面積,達到非常舒適的要求 搭配升降桌,可站,可坐,可躺,隨時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式,而且在疲勞後能適當的得到放鬆和休息坐墊+躺舒寶,長度是90cm左右 左邊控制把手用於打開鎖定椅背前傾角度,只有1檔調節,打開以後,座墊和椅背同步前傾 椅背前傾角度是6°,伏案工作的時候身體會前傾,鎖定前傾姿勢,感覺腰部和後背都會有很好的支撐,分散脊椎受力 寬大曲面腰枕可以通過調節彈力大小,起到自適應追腰的效果 腰枕彈力調節旋鈕隱藏在背面logo下面,同樣進行了觸覺辨識設計,往左加大彈性,往右減弱彈性 可以調節椅背高度來適應不同身高,椅背可6檔調節,升降高度范圍是65mm 頂上的頸枕可升降高度范圍是80mm 頸枕可旋轉角度范圍是55° 金豪EW2代配備了6維懸浮扶手,支持上下,前後,左右,水平旋轉,前端上翹,後仰聯動等功能扶手高度調節 扶手前後調節 扶手寬度調節 扶手角度調節,特別向內角度很大,我個人特別喜歡,躺下以後我會把手交叉放在中間,這個時候大角度正好符合手臂方向,或者桌面深度不夠,也可以向內支撐手臂 扶手支持前端上翹,8檔角度可調,這個功能也非常實用,玩手機的時候上翹可以很好的支撐手臂 三. 坐感最後關於坐感,這個就跟聽耳機的聽感一樣,完全是個人感受,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你,這是我坐過的第二款人體工程椅(前兩把是不同配色的同款),提供不了太多使用經驗分享,很多功能都是我第一次使用到,希望大家不要見笑,農村人沒見過世面,對於我個人來說,這把是適合我的椅子,下面挑幾個個人很滿意的點說說,僅供參考1.對比之前的椅子底部腰部和背部的支撐都更好,調節好各部位到自己需要的彈性力度,久坐腰不酸,網布不會陷也不會感覺硬(本人體重59.5kg)2.很喜歡扶手上的無線觸控,簡直是黑科技,升降不會經常用,但是後仰調節功能真的會經常用到,隨手一按就能調節,真的方便3.扶手前端的上翹功能也非常喜歡,很符合我個人的一些使用習慣4.一體式躺舒寶,面積很大,擱腳很舒服 四. 桌面展示 最後感謝大家捧場,祝大家都能買到適合自己的椅子 來源:Chiphell

Redmi投影儀Pro開箱圖賞:120英寸巨幕 放心看10年

10月27日,Redmi發布了旗下首款千元投影儀,包括標準版999元,Pro版1299元(Pro版送199收納包),將於10月31日 20:00全渠道開售。 Redmi投影儀定位“千元智投小金剛”、“年輕人第一台智能投影儀”。 現在,Pro版已經來到我們評測室,下面為大家帶來圖賞。 相比標準版的黑白配色,Pro版採用全黑機身設計,存儲從8GB升級到16GB,獨有全向自動校正、自動對焦、自動避障、畫幕對齊、遠場語音等功能。 Redmi投影儀系列獲得了SGS國際標準有效光通量認證,全系產品亮度不虛標,150ANSI真實亮度,能夠滿足用戶在較暗環境或者夜晚觀看的需求。 Redmi投影儀採用1080P物理解析度,1.2:1透射比,可輕松投出40英寸-100英寸畫面(投影距離約107厘米-267厘米),最大可投120英寸。 整機全新設計了散熱系統,且根據持續老化實驗結果,整機使用壽命可達15000小時,每天看2部電影,可放心觀看10年。 性能方面,Redmi投影儀全球投影首發Amlogic T950D4四核CPU晶片平台,主頻高達1.9GHz,擁有強勁性能的同時配合感知模組與多種畫面自適應算法,11代畫質增強引擎、HSL精準色彩調整、輕松打造智能觀影全新體驗。 來源:快科技

Q630M數位板開箱體驗:高效便攜的全能繪畫生產力

工作需要,所以打算再買個數位板,數位板和數位屏交替使用。在交流群里問了同行朋友,相當一部分人讓我嘗試下繪王,再綜合價格、功能以及平衡自己的需求等方面後入了繪王新出的Q630M數位板,屬於是專業級的一款板子。 產品包裝比較簡潔,天地盒設計,打開盒子最上方的是產品,底下則是數位筆、數據線、筆座、手套等這些配件。 Q630M的外觀看起來很輕薄,拿在手里不會覺得累贅,板面用手摸上去能感覺到很細膩,背面是金屬殼,看著挺結實。正面除了6個快捷鍵外,還有2個超醒目的滾輪,emmm辨識度挺高的;左側邊有電源開關、藍牙強制配對開關以及Type-C接口,整體算是比較簡潔。 大小和我在用的14寸筆記本差不多,剛好能一起裝進包里攜帶,方便咱去圖書館、星爸爸......這些地方接著畫接著舞。之前一直都想換個安靜或者輕奢的環境里創作,尋摸一下靈感什麼的,奈何數位屏太重我都直接打消帶出門的想法只好作罷,所以便攜算得上是我的需求之一。 從數位屏轉到數位板首先讓我感慨的就是連接方式,不用分什麼HDMI接口、DP接口這那的,無線藍牙一步到位簡直不要太方便。而且Q630M數位板採用的是藍牙5.0,連接速度不錯,幾秒就能匹配成功,沒有線的束縛,放在腿上畫或者趴在沙發上畫都是嘎嘎爽。 買的時候看介紹配的數位筆是新款,8192級的壓感,讀取居然達到300點/秒以上,光從數字上已經很讓我震驚了。等我真正上手體驗後,數位筆無論是握持還是書寫屬於比較輕松舒適那種,筆尖不晃動,手感很舒服;而且數位板的板面雖然很細膩但畫上去卻不會打滑,反而能感受到絲絲的磨砂感,尤其是當我換成毛氈筆芯後,就像用鉛筆在畫畫一樣,摩擦感更強了,非常到位的體驗。 無論是畫線稿還是上色,這個數位板的手感和流暢度都很讓人滿意,筆觸非常跟手,延遲幾乎感受不到,一筆畫下來能夠很清楚感受到顏色濃淡以及線條的粗細變化,人物塑造以及場景刻畫時,非常需要這些變化來支撐細節的呈現,這專業的表現,在我看來已經非常強了。另外,剛開始覺得2個滾輪的設計略顯奇怪,上手之後發現原來小丑竟是我。2個滾輪我一個設置成畫筆縮放,一個畫布縮放(默認每個滾輪能設置3種功能切換使用,我怕自己記不住就只設了最常用的),再將上下滾動設置在硬快捷鍵里,搭配起來簡直無敵了,方便快捷,畫筆畫布大小扭一扭就能隨便調,節省了太多時間。尤其對於漫畫製作來說,每個場景每個細節都需要反復斟酌,畫筆縮放、畫布縮放需要頻繁來回地切換,真正趕稿的時候鍵盤上的放大縮小快捷鍵都快要被按出火來了,現在換了一種方式實現,讓我有種想哭的沖動,真的太懂了。在決定買Q630M之前,發現網上很多人都擔心板子會出現的抖動、延遲和比例不對的問題,所以本著大膽探索,嚴謹求真的心態,針對這幾個問題做了測試:結果就是Q630M專業這塊簡直拿捏住了,並沒發現問題,心一下定了。 Q630M還支持連接安卓手機使用,體驗了一下感覺很新奇,後面發現可以用來製作漫畫分鏡草稿,正式開畫時就能一邊參照手機,一邊在電腦上創作了,之前我的分鏡圖也是在電腦上畫,畫完再導進手機里,過程略顯曲折。 分鏡草圖相對比較簡單大致畫出每一格內容的大概輪廓就行,在手機上也能畫,連上數位板後筆觸感應和在電腦上使用一樣,細節變化一樣豐富。 一番體驗下來,Q630M給了我很大的驚喜,無論是整體的輕薄感,還是上手後的體驗感,都非常不錯,短板極少;而且設計上、連接方式上都遵從了創作者的高效需求,加上專業的壓感和讀取,還有2種筆芯帶來的不同書寫體驗,對於繪畫而言加成極大。​來源:Chiphell

該來的還是會來,Apple Watch Ultra 開箱簡評,多圖殺貓

今年9月發布會,蘋果發布了,更長性能、更長續航,專為戶外運動設計的手錶,Apple Watch Ultra ,注意,不是S8 Ultra,我想明年,可能就是Ultra 2代了,命名真的有一套。但是6299的價格,加上經濟下行,讓我退而卻步,前幾天,朋友說蘋果的EPP親友折扣開了,遂85折下單,還能分12期,確實不錯。-----------開箱篇---------- 長方體的扁盒子,不是之前長條形的,多了說明書沒有S3以前那種盒子驚艷,如下圖 表本體特寫 表帶特寫 佩戴效果 跑步2件套設置時遇到的變化,增加了運動快捷鍵,一般全天候顯示我不開,省電。 總結,一點我對aw的想法1,如果你不是ios生態,你不用買aw2,如果你平時基本不運動,你不用買aw3,如果你只是偶爾運動,又想體驗一下aw,你就買個aw se二代,44mm的2199起4,如果你沒有戶外跑步的習慣,或者跑步覺得帶著手機無所謂,你就不要買蜂窩的5,如果你出門跑步,不想帶著手機,又不想錯過重要的電話和消息,你可以買個蜂窩的6,如果你不在續航、螢幕亮度,手里資金稍微寬裕點,就買S7或者S87,如果你現在還在用S5 或者S5以下,那我覺得可以升級到S78,我個人覺得S7及以後的表款,最重要的點就是升級了快充,快充太有必要了。9,如果你不是果粉、不搞戶外運動,我覺得awu不是很適合你。10,如果手腕細,請不要買awu。 來源:Chiphell

Intel + Intel + Intel: Arc 750 Limited Edition + 13700KF 開箱

沒想到幾十年後,還能玩到 Intel 的獨立顯卡,正好和 13 代 CPU 同時寄到,就一起開個箱吧:時候很久沒看過藍色包裝的顯卡了 i7 這個盒子也太精簡了: 不同於之前的 12900K 中國製造,這次的 13700KF 產地也改成了越南: CPU 沒什麼好開箱的,繼續看 Intel 第一代中端顯卡吧, Arc 750 Limited Edition,類似於 Nvidia 的 Founder Edition,官方公版: 盒子有個 Intel...

有客制化的味——RK-H81三模無線熱插拔機械鍵盤開箱

RK算是機械鍵盤的小廠,產品主要走低端入門的性價比路線,不過現在的RK產品越來越玩出了自己的風格,一方面是開拓產品的設計語言,另一方面就是把客制化的元素加入到鍵盤產品中,讓使用者有更多功能體驗。RK-H81三模無線熱插拔機械鍵盤有三個配色,白夜、如茵、晚星。文章開箱的鍵盤是白色和灰黑色搭配的白夜版。 RK-H81械鍵盤是一把75%布局81鍵配列的三模機械鍵盤,鍵盤整體尺寸為335*142*40mm,鍵盤擁有全鍵無衝突功能,這功能對於遊戲玩家來說肯定是有所幫助。 鍵盤的鍵帽採用了PBT雙色注塑工藝,鍵盤整體為白色、灰白、灰黑三種顏色進行搭配。多色鍵帽搭配的鍵盤風格已經取代了傳統的單色透光鍵帽,在整體顏值方面有不錯的表現。鍵帽雖然不透光但是鍵盤依然擁有1680萬色的RGB燈光,並且支持多種燈光模式。 鍵盤內置3760mah鋰電池,官方給出的續航數據是藍牙模式開燈150小時,關燈12天,2.4G無線模式開燈180小時,關燈15天。不理解官方的數據開燈用小時算關燈用天算,如果按照1天24小時算那麼藍牙模式下可以使用288個小時,2.4G模式下可以使用360個小時。這麼看鍵盤的續航時間還是挺長的,不考慮極限因素平均每天使用5小時大約2個月才需要充一次電。 鍵盤特寫 鍵盤特寫 鍵帽上並沒有組合鍵的功能標識所以附上功能表方便使用者參考。 組合鍵功能表 鍵盤右側特寫 右上角是一個5檔位的旋鈕開關,通過旋轉開關來實現鍵盤的連接方式,OFF檔位是通過USB線纜進行連接。 鍵盤空格鍵的前端採用了傾斜開口設計。 RK logo特寫 鍵盤右側特寫 鍵盤左側特寫 鍵盤擁有2個USB-C接口,右側電腦標識的接口是充電及有線連接接口,左側的U盤標記則是一個拓展接口,在USB線纜連接模式下可以插入無線耳機接收器,USB-C接口U盤等外部設備。 鍵盤底部特寫 接收器收納倉採用了磁吸方式固定,這是個簡單且討巧的設計。 一段支撐腳 二段支撐腳 2.4G無線接收器特寫 鍵盤邊緣縫隙相對整齊,只有圖中的拐角位置縫隙略微大了一點。 鍵盤邊緣縫隙特寫 1.8米長雙插頭USB線纜和拔鍵拔軸器。 鍵盤的鍵帽為PBT材質且採用雙色注塑工藝。 鍵帽表面顆粒感細膩,PBT材質更加耐磨不易打油。 鍵帽底部特寫 大鍵位底部特寫 大鍵位採用了衛星軸方案。 大鍵位的手感調教的相對較好,按鍵肉感幾乎感覺不到。從這里可以看到鍵盤的定位板為PC塑料材質,定位板下面加入了一體式夾心矽膠墊,PCB與底殼中間的部分還有一層矽膠消音墊,這樣可以減少敲擊軸體時鍵盤內部空間產生的空腔回響。 鍵盤搭載了TTC的七彩紅軸(白夜),這是一款線性軸體,按鍵總行程4mm,觸發行程1.9mm,觸發壓力41gf,壽命約8000萬次。軸體適合文字聊天或者碼字文章,相比快銀軸這款軸體觸發稍慢,放鬆的狀態下使用,節奏感很容易把控。 TTC的七彩紅軸(白夜)軸心為紅色上殼為白色,內置聚光鏡增加鍵盤的燈光的亮度,軸心依然是傳統的MX軸心方案,並沒有採用防塵壁的設計。軸體出廠自帶潤滑,軸心的上下行流暢度很好,觸底聲音十分扎實。 鍵盤支持軸體熱插拔,並且支持3腳和5腳軸,LED燈珠貼在PCB的背面採用了開孔方案,支持所有RGB機械軸體。 TTC的七彩紅軸(白夜) 軸體拆解 鍵盤因為鍵帽不透光所以開燈後燈光效果偏弱。 RGB燈效只能從鍵帽縫隙中透出,不過後期可以更換帶透光功能的鍵帽。總結 RK近一年的產品相較於其早期的產品在設計、質量、功能上都有不小的提升,小廠把量產鍵盤玩出了客制化的味道,造型個性具有軸體熱插拔這種DIY的特性,鍵盤和軸體的配色也十分協調,TTC七彩紅軸是不同配色的軸體,也是為了協調跟鍵盤色系的搭配,可以理解為軸廠為鍵盤定製的軸體。鍵盤的整體配色優秀,從功能來看三模連接方式、RGB燈光、全鍵無衝突、基本滿足了當下玩家的主流需求,唯一的一點差別就是不帶硬體宏編輯功能不過這功能極少有人能用到。鍵盤支持軸體熱插拔,可以說想玩什麼軸就玩什麼軸,軸體不再被限定在某一把鍵盤上,包括軸體出現問題還可以自己動手維修更換。鍵盤內置3760mah鋰電池,整體續航時間較長,我個人比較習慣一直關燈使用畢竟續航時間可以更長。TTC七彩紅軸(白夜)按鍵壽命可以達到8000萬次,按鍵的可靠性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但是在潮濕多塵環境下使用軸體壽命會大幅縮水。鍵盤稍有不足之處就是上下殼閉合處的縫隙有個角上稍微有點大,後期提升模具精度還可以做的更好。來源:Chiphell

簡約不簡單——勞力士蚝式恆動型41腕錶開箱

今天開箱一枚勞家最基礎的表款——蚝式恆動型41腕錶搭配亮黑色表盤及蚝式表帶。 卓爾不凡的美學設計,成就公認的優雅風格。經典的外形,卓越的品質,演繹腕錶精髓所在。 亮黑色表盤,18ct白金鍾點標記,令腕錶更易識別,讀時更為清晰。 搭載於2020年推出的3230機芯,在精確可靠、動力儲備、抗震防磁及方便使用等方面,全面提升。 這枚腕錶以最為簡潔優雅的方式顯示時、分、妙,簡約但並不簡單! 這次依然是專櫃公價提表,雖然只是提一枚基礎表款,但專櫃買表的體驗感絲毫不差。 今年腕錶市場大起大落,波瀾壯闊,但作為一名腕錶愛好者,喜歡永遠是第一要義! 話不多說,直接開箱,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謝謝。 希望大家都能以適合的價格購入自己心儀的腕錶 再次感謝各位的耐心觀看 謝謝 來源:Chiphell

NUC12 華爾街峽谷 i7 開箱分享:迷你小巧,而且性能強勁

大家好我是Huden,大家對一個標準的NUC的印象是怎麼樣的?相比於前些年頗有吸引力的冥王峽谷幽靈峽谷,正方形且lowprofile的NUC系列好像一直都在我們身邊從未改變,也是大多數人對於一個標準NUC的印象來源。而在intel core12代CPU發布之後,大小核的設計讓intel對功耗有了更精準的把控,NUC12也迎來了0.72L/0.56L的華爾街峽谷這個標準NUC的性能新高峰。我入手的是NUC12 華爾街峽谷的i7版本的准系統,目前要4300左右,買的厚版,感覺上散熱會更好,而且還能裝一個2.5寸盤,是個做HTPC的好選擇 而HTPC一直以來最為人不爽的就是外置電源了,很多htpc的外置電源功率不大卻很占地方,而且線材長度的分配也成了一件極為難受的事情,不管兩邊怎麼分配磚頭始終常在眼前。不過在PD協議登場之後,PD誘騙成了很多筆記本的充電方案,對於台式機,電源穩定性可靠性的要求比連通電池的筆記本更高,隨著電源的逐漸進步,現在終於能放心大膽的直接用PD誘騙給HTPC供電了。在買NUC的時候,我也順便買了一個聯想的CC100 PD充電頭和一個Type-C誘騙頭,我感覺這是花小錢提升大體驗比較典型的一個配件,而且在NUC關機的時候,照樣可以用它來給其他PD設備充電,一個設備多用,挺劃算的 開箱 東西送到,是非常標準的intel藍,intel給這個准系統的保修時間是3年,需要自己准備記憶體硬碟以及作業系統,這些只要求最基本的硬體知識,裝起來還是很方便的 開箱,intel一貫的超級妥帖的包裝,本體下面是說明書,電源,還有個貼紙和背掛支架 即使是厚版的NUC,體積也是相當小的,0.72L的體積也就兩罐可樂那麼大,放在桌面上或者電視後面不會占用太多空間 NUC12的外觀再次更改,兩側是金屬防塵網,在NUC11上的SD卡槽被取消,整體造型更加一體化,也更加硬朗 IO接口方面還是保持了較高的水準,兩個HDMI和兩個雷電4接口,正反總共4個USB-A,還有2.5G網卡,這在HTPC中是比較優秀的水平了。這兩個雷電4接口自然也是支持顯示輸出的,NUC12也是少有的能4x4K屏炒股的超級股民機了吧 底部還是平常的腳墊設計,附贈壁掛支架,標準的NUC一直以來都有商用主機的實力,支持各種環境下的用途,並且能保證7x24h運行,家用的話也能承擔一些需要長期開機的場景任務 拆開底蓋,可以看到NUC12華爾街峽谷的內部設計,上一代中的擴展板設計被取消,但厚版NUC還是保留了底部這個2.5寸盤的位置。相對於固態盤,便宜大碗的2.5寸機械sata盤能給HTPC帶來不小的容量優勢,也是我買厚版NUC的原因之一 接口方面,NUC12華爾街峽谷一共給出了2個m.2接口,但是其中一個是2280長度的pcie4.0接口,另一個則是B-key的sata接口 使用的網卡是intel最新的AX211,這個網卡是目前最優秀的Wi-Fi6E網卡之一 再來開一下聯想的CC100電源,朋友推薦買的,100W的功率怎麼說也夠了 對比一下體積是真的很小,而且線也更方便。原裝的電源是120W的,但是NUC這個1260P怎麼說也不能比桌面級功耗還搞吧,個人感覺65W的頭應該都夠的,但是保險起見還是買的CC100 單頭輸出的時候是滿100W,電壓和原裝電源一致,都是20V。和這個電源一起配套買的是一個誘騙頭,有了這個頭之後就能對NUC進行供電,插上電源之後正常開機了,誘騙頭的指示燈也發光表示一切正常 測試 首先來看一下機器的基本信息,華爾街峽谷使用的是12代Core最新的i7 1260P,這個CPU也使用了大小核設計,4P+8E的設計,intel還是從前那個intel,桌面i7有8個p核,H後綴6個,P後綴4個p核,一如之前的桌面標壓移動和低壓移動端序列,但是好在12代的E核還是一個不落的,這讓低壓的12代core也保持了不錯的性能,同時整體功耗的調制也能更個性化更精細,但是代價是必須使用win11來對核心進行合理調度 記憶體支持3200MHz的DDR4 sodimm記憶體,表現和筆記本上的基本一致,CPU和核顯的單雙精度表現有不錯的提升,這是製程和構架共同帶來的提升 內置WiFi6E網卡信息,最新的AX211,這張網卡已經是非常成熟的AX網卡了,目前AX協議相對於AC協議的優勢已經充分展現,低延遲高帶寬快要能趕上有線連結。在智能終端或者智慧零售這些用途上,NUC12有這樣一張網卡能給設備的網絡性能帶來不小的優勢。以及內置核顯的信息,intel的Xe核顯也使用動態顯存,不需要單獨從Bios分配 烤雞測試,NUC12華爾街峽谷高強度使用下的壓力對散熱來說並不是什麼很大的難題,CPU+GPU負載下的典型功耗是40W左右,機器的噪音中等,和一般的輕薄筆記本差不多,CPU溫度83/84℃(平均/最高) 單獨的CPU負載,整機功耗一般在35W左右,1260P在這個散熱下的表性還是相當不錯的,在最初的時候,性能充分釋放,最高能到45W的功耗,當CPU的溫度撞牆之後,功耗就會逐漸收攏到35W,長期保持在86℃左右,由於CPU和其他組件的分倉,所以溫度並不會影響下半倉的硬碟 大小核的設計在某些場景下具有相當的優勢,在理論測試里,1260P這個12代低功耗U能單核多核暴打10代Core的8核桌面級 Vray的純CPU負載渲染得分7744,這個分數相當能打了,在PCMark中有更詳細的對PC性能在各個領域中應用的分析,NUC12得分除了遊戲之外都挺高,能保證基本使用+生產力(PCMark對它是excel+word)+數字內容創作都有比較好的體驗 不過對於遊戲來說,Xe核顯就稍顯薄弱了,3DMark FS這個得分的Xe核顯也就能玩玩LOL或者絕對武力全球攻勢了,不過我們應該Xe核顯更多的看作是一個強效的解編碼器,顯示功能都是送的(樂) 剛才提到intel的Xe核顯最突出的就是編碼解碼,下面就來簡單測試一下。雖然一直被網友們調侃,但是intel的核顯其實一直在進步,但不是遊戲性能之類的進步,而是支持了各種編碼格式,並且增大規模改良工藝,目前Xe核顯也支持了最新的AV1硬體解碼 測幾個視頻導出,4k60的視頻25min,導出時間64min;4k24的視頻25min,導出時間58min,1080p60視頻25min,時間是36min,所有的時間都是經過加速之後的。至於素材瀏覽和即時回放,這些基本都是不會卡頓的 然後是2個解碼的測試,4K24解碼,CPU基本不動,GPU占用18%左右;4K60的解碼,CPU占用20%左右,GPU占用跑到45%左右。按照這個性能使用來推斷,4K120的視頻一般會使用更高效的編碼格式,碼率增加之後也不會帶來成倍的壓力,理論上4K120的視頻也是可以解碼的 然後是兩個遊戲,一個是文明6,1080P解析度下使用中特效並且打開SMAAx2,從回合時間和幀數來看,都是及格的,文明6畢竟是一個策略遊戲,幀數其實不太影響遊戲體驗,而在高負載下的回合時間48s也能保證回合間等待時間不會太久。另一個遊戲是ForzaHorizon5,1080P使用低特效有40幀的樣子,這個幀數對於核顯機來說已經是強中之強了,不過應該也沒人指望這小小的核顯機玩遊戲,最多打打文明6、LOL、絕對武力全球攻勢就不錯了 總結 我個人一直覺得,NUC這種類型的電腦,一直都不是好不好的問題,而是值不值的問題。因為intel每一代CPU更新之後,都會實時更新自己的NUC序列,而標準的NUC一直以來build quality和IO都是同類型機器中第一梯隊的,再加上原廠buff和准系統都有的3年保修,標準NUC從來都是相當好的miniPC。而且在用PD電源+誘騙頭的情況下,NUC作為miniPC的外置電源這個弊端也能避免,使用起來更舒適。然而NUC的價格並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因為除了作為HTPC之外,標準NUC也會針對行業用途做各種優化,比如7x24的使用工況,兩個多功能的雷電4,以前的NUC還有9pin或者11pin的專用插針,綜合相對自組HTPC來說會更貴。不過我們也可以看到,作為HTPC來說,NUC12具有極為優秀的解碼能力,有AV1的硬解,並且能解4K120Hz的視頻。所以當這些feature對於你很有用的時候,NUC12就是一台相當值的桌面miniPC。 最後送上一張圖,謝謝大家圍觀 來源:Chiphell

除了大!都挺好!影馳 RTX4090 金屬大師系列開箱體驗

廢話前言: 這兩月新品齊發,其中最備受關注的也就是 NV 上月發布的 40 系列顯卡了,這代顯卡採用了新一代的 NVIDIA ADA 架構,代號 AD102-300,得益於採用了 TSMC 4N 的製程工藝,首發旗艦 RTX4090 規格做了大幅度提升,其核心集成 76 億個電晶體,為上代旗艦 RTX 3090TI 的 2.7 倍,頻率 2520MHZ 相比上代 1860MHZ...

性能炸裂,影馳 GeForce RTX 4090 金屬大師 開箱分享

影馳30系的金屬大師系列顯卡,憑借全金屬外殼、優秀的做工、扎實的用料和無光設計,給玩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非常適合搭建有質感的主機。今天帶來影馳 GeForce RTX 4090 金屬大師 OC 的開箱分享,作為目前40系顯卡的旗艦產品,採用全新一代的ADA架構 AD102-300核心,基於TSMC 4N製造工藝,配備24GB GDDR6X超大顯存,採用第三代RTX Cores、第四代Tensor Cores和DLSS 3技術(暫時為40系顯卡獨有),遊戲和生產力性能強勁。影馳 GeForce RTX 4090 金屬大師 OC 採用14層高規格PCB和高於公版配置的18+4相數字供電,並搭載全新一代寒光星δ(德爾塔)散熱系統,能全面釋放性能。 包裝方面,體積非常巨大,中間有金屬機械質感的「M」圖案,金屬大師METALTOP,右下角為NVIDIA標準的顯卡型號標識GeForce RTX 4090,字體相較30系更加圓潤。 包裝背面,非常貼心的用中文介紹了產品特性,金屬大師系列,採用全新一代ADA架構,支持Xtreme Tuner軟體,帶有三年質保。 包裝側面,上方為影馳logo,下方為顯卡型號。 包裝頂部,左側標注了產品型號,右側為影馳logo。 包裝底部,左側為重點特性,右側為影馳logo和序列號信息。 包裝細節方面,彩盒的印刷很有質感,背景還有金屬機械圖案,非常用心。左上角為影馳logo。 右上角標注了支持3年質保和個人送保,讓玩家能放心購買和使用。 左下角標注了METALTOP 金屬大師,下方為支持特性,包括DLSS、RAY TRACING、REFLEX、STUDIO。 右下角為NVIDIA標準的顯卡型號標識GeForce...

寶華韋健Px8無線頭戴式降噪藍牙耳機開箱SHOW

Bowers & Wilkins近期推出新款旗艦型無線降噪頭戴式耳機Px8,負責這款耳機的工程師團隊,還負責過艾比路錄音室所使用的800系列鑽石揚聲器的調音工作,宣稱是寶華韋健音效極致的旗艦無線耳機產品。剛好女王的錄音室拿到了這款新耳機,Show出來讓大家評評。 關於佩戴、攜帶、續航 以佩戴來說,寶華韋健Px8的輕量化鋁制頭梁和耳罩採用了高品質Nappa納帕皮包裹,非常的細膩柔軟。還是真皮手感溫潤,更加舒適。保養得當就會很耐用,不會像人造皮革那樣老化龜裂。 耳機頭梁長度調節阻尼感恰當好處,能很好調節到適合的長度,長發用戶也不用擔心頭發被夾住。 耳罩帶有鑽石切割邊緣的橢圓形標志板,支持180°內外反轉,可以適配多種佩戴姿勢和方便收納。 頭梁內測和耳罩內部填充了記憶海綿,怎麼戴都能充分貼合耳廓,保證智能主動降噪的表現。 頭梁的夾持力適當,不夾頭。耳罩還有很好的密封性,加上重量只有320g,即使長期佩戴在頭上,也不會有不適感。可能是耳廓貼合度好和頭梁夾持適當,佩戴期間不會有很強烈的悶感,相反非常的舒適,甚至慢慢忘記了它的存在。 要說佩戴體驗,還得說一下寶華韋健Px8的物理按鍵設計。觸摸控制流行的大環境下,物理按鍵的設計雖有點復古,但是很實用,靈敏誤觸幾率低。 佩戴Px8的時候,如果有別人過來交談,按一下按鈕即可切換到「聲音通過」模式。或者一鍵接聽電話,無需擔心佩戴頭戴式耳機影響了交流。 在App中能夠定製左側物理按鍵的功能,可以將其設定為降噪模式或語音助手等,方便貼合自己的使用習慣。 雖然寶華韋健Px8是一個頭戴式主打降噪耳機,但是亦可提供清晰的通話。因為Px8除了具備2個消噪麥克風聆聽外界環境噪音、2個消噪麥克風負責測量左右驅動單元輸出,還有2個高清通話麥克風。搭配消噪麥克風和噪音抑制算法,HiFi耳機一樣可有出色語音通話性能。 發現寶華韋健Px8的續航非常的長,在開啟主動降噪(ANC)模式下依然可以做到30小時的續航。假若開啟穿戴感應,提起耳罩或摘下耳機就會暫停播放,能避免取下耳機但記暫停音樂時的無效電量消耗,更節省電量,保證續航。另外其Type-C接口是支持快充協議的,充電15分鍾即可使用7小時。出外使用,滿電下早上用到夜晚完全沒有壓力。個人實測1-2天不充電是完全可以的,即使忘記充電,還有Type-C轉3.5mm數據線換到有線模式使用。 說到線材,每次攜帶耳機出行,對於線材的收納甚是苦惱,經常出現帶了耳機忘記帶線材的窘況。寶華韋健很貼心,伴隨Px8頭戴式無線降噪耳機還附送了一個收納盒,能把耳機、Type-C和Type-C轉3.5mm數據線收納起來。 很巧妙的一個盒中盒設計,讓線能單獨放在磁吸盒之中,不會和耳機混在一起。 人性化不僅僅體驗在收納上,還有功能上。寶華韋健Px8支持連接多台設備,並且能在多台設備之間進行快速切換。既能連接手機,又能快速切換到筆電、掌機等其他設備上,不需要重新配對,使用起來很方便。 在手機APP上,還支持對配對的設備進行管理,可刪除設備或者修改優先連接設備。支持多設備連接的無線耳機,常常會遇到連接不正確的煩惱,明明是想連接到手機,卻連接上了筆記本電腦。支持管理,就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人性化一些。關於聽感 Px8搭載藍牙5.2晶片,對於aptX、aptX HD、aptX Adaptive三種技術都有支持。在高通高端晶片的安卓手機、平板等設備上,默認藍牙連接就會顯示是aptX Adaptive傳輸。在很多老燒眼中,無線藍牙耳機和HiFi是衝突的,無線就會音質不好。而且為了追求至佳音質,燒友們不僅要考慮播放設備的素質,還要有一個經過專門聲學處理的房間,保證沒有外界噪音干擾。 我的理解是,無線技術不是一成不變的,經過多年發展,已經有媲美CD音質的無線傳輸技術,例如華為HWA、高通aptX HD等。除了傳輸技術改進,還有主動降噪技術在民用領域的出現,大大降低了大家欣賞高質量音樂的成本,隨時隨地都能創造一個安靜環境。 Windows 11系統上由於兼容性原因,系統會優先使用英特爾的藍牙驅動,並且將傳輸鎖定在AAC傳輸技術。根據網絡上找到的方法,修改注冊表後還是可以完美支持的。 作為耳機,無線傳輸只是技術,核心功能還是音質。寶華韋健Px8是旗艦產品,音質自然毫不妥協。雖然它和Px7 S2是相同的技術,但是驅動單元方面,採用了和700 HiFi揚聲器系列碳膜半球形高音單元技術一脈相承的40mm碳膜單元。在寶華韋健的頭戴式耳機之中論失真,沒有能與之匹敵的,官方宣稱能夠提供細膩、自然和身臨其境的聲音。 細看驅動單元,還會發現其單元內側有特殊的傾斜設計。寶華韋健宣傳這是Angled drive適度單元傾角,是寶華韋健多年對於HiFi領域探索得出的技術積累。特殊角度的傾斜,有助於提供理想的聲像和聚焦,減少失真。 速食主義時代,高音質、不失真、忠實還原原音的無線耳機還是很少的。在枯燥忙碌中,人更傾向於聽到能讓大腦持續愉悅的快餐式音樂,例如熱衷於低頻轟耳,一些耳機廠商也喜歡迎合這種偏愛。而我更傾向寶華韋健Px8這種高保真耳機,感覺這種耳機更適合安安靜靜地聆聽,能讓大腦感到愜意、得到放鬆和休息。 每當面對繁瑣的工作,喜歡一邊聽歌一邊工作。尤其是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相對比日常噪音更能讓人集中精神。 例如播放澤口真生的《自然私語》系列,尤其喜歡《雨》專輯的「熊野」。在淅淅瀝瀝的雨聲中,夾雜著鳥鳴聲。寶華韋健Px8的聲場表現出類拔萃,有很好的縱深感和層次感,好像外面真的是下雨了一樣。雖然是封閉式耳機,但是泛音表現很自然通透,鳥鳴聲餘音裊裊。 圖使用方便,大部分的聽歌都是依靠手機播放的。而且出於對原音的偏愛,使用的播放器APP是HF Player,支持DSD、FLAC等多款無損格式的音樂。例如經常播放的《自然私語》系列,就是DSD 256格式,碼率達到11.2MHz,相當於CD采樣的64倍。寶華韋健Px8內置了自研DSP 高精解碼,24bit等高解析度音樂也能從容應對。 很多燒友顧慮藍牙無線傳輸會影響音質,再好的音源也是浪費。個人親測對比過,USB Type-c有線傳輸和aptx HD藍牙無線傳輸,並沒有感受到明顯的音質差異。部分無損格式的大編制音樂,才能細微辨識到USB Type-c有線傳輸相對於aptx HD藍牙無線傳輸要清晰一點。因此日常的使用,aptX HD藍牙無線傳輸是可以接受的。 相對於傳輸的損耗,更在乎是主動降噪對於聽感的影響。要知道在現代社會中噪音無處不在,馬路上機動車引擎的轟鳴,建築外牆空調壓縮機的嗡嗡作響,商店里人們的嘈雜聲。作為社會的一員,很難得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安靜空間去聆聽音樂。因此當選擇一款耳機的時候,會很關注它的主動降噪表現。有主動降噪才能保證音樂不被噪音所掩蓋,即使是在熙熙攘攘的店里,不管外界如何的喧囂,周圍的紛擾都與我無關。 寶華韋健Px8的降噪功能算是簡單易用,有消除降噪、聲音通過、關閉三種模式,可以通過手機APP Bowers & Wilkins Music或者耳罩上的物理按鍵進行模式切換。個人親測,咖啡店、圖書館、辦公室的大部分噪音,例如竊竊私語,搬動物品的聲音都能很輕松過濾。只有很小部分的高頻噪音,例如鳴笛聲沒法隔離。總的來說、Px8的主動降噪基本能滿足日常使用需求的。 在主動降噪下,尤其喜歡聽The First...

APS-C新紀元:X-H2開箱分享

開帖前,先容許我再喊一次:腹肌南波灣!富士在國慶前夕的9月29號上市了繼X-H2S之後的另一款H系列新機X-H2,距離第一代產品X-H1已經過去四年之久,這次H2宣傳的賣點是全新背照式4020萬像素X-Trans CMOS 5 HR傳感器和高速X-Processor 5處理器,我把我同樣也是第一批購買的X-PRO3置換成這台首次突破4000W像素的APS-C相機,今天到貨就馬上做了這個開箱分享。 帳面來看,這個C幅新旗艦算是當之無愧了。     從X-T2開始,陸陸續續還玩了X-T30,X-PRO3,再到今天的X-H2,鏡頭包括富士主打的23.4,23F2,35F2,50F2,還有變焦10-24,18-55,自己也算半個富士老用戶了,之前說過覺得富士這個品牌很有調性特立獨行,加上深厚的膠片研發底蘊並傳承到現在的膠片模擬上,所以對富士也算愛的深沉,最開始是被他的顏值所吸引,以至於第一台T2玩著玩著玩到PRO3發布的時候,看到騷氣的類旁軸造型,背後開創性的膠卷盒紙片模擬的翻轉屏之後就絲毫沒有抵抗力的置換掉了並且給他配了第一個定焦35F2。    至於為什麼這次要把曾經的摯愛又一次置換成另一個系列,第一是雖然翻轉屏和膠卷紙片模擬墨水屏逼格滿滿,但是平時自己拍照不只是掃街,主要還要拍娃和日常生活記錄,雖然富士做了這塊屏就是不讓你一直回看,但是真的拍人像或者風光靜物等等其他題材的時候,你就知道一直上下翻轉螢幕是多麼讓人抓狂的一件事,一直處在下翻狀態那造型又極其愚蠢和不便,所以要麼就像這次X-H2一樣的翻折,要麼就跟徠卡MD一樣索性就不要那塊內屏,把復古做到極致,加上自己本身也是膠片用戶,這個模擬到後面越來越沒有新鮮感;第二是這次富士把C幅機干到了4000W+的像素,這一點對於我來說非常有吸引力,另外還有一億多像素的像素偏移,說是開創C幅新時代一點不過分,而且還有唬人的8K,雖然我覺得這個更像是為了展示自家C幅肌肉並且創立未來C幅的一個視頻的參數基準而做的創新,所以為什麼H2S做了更符合當前時代的4K120P而把8K放在H2身上。     廢話太多,以下純開箱沒有樣片,未來使用上手後會單獨開一貼。 ▲風格高度統一的富士包裝盒,極簡的設計很容易讓我想到徠卡,拿到這個包裝,兩年前開PRO3的情景還歷歷在目 ▲快到我碗里來 ▲很多人都覺得不用讀系列,但是我真的建議拿到新機尤其是新品牌或者新系列的時候好好讀一讀說明書,有時候比你網上找教程好用多了。 ▲不會拿來用的背帶、TYPE-C線、充電頭,電池和引線器。 ▲組合式的充電頭 ▲下面一層就是本體 ▲比PRO3更「好用」的翻轉屏 ▲模式切換波輪,老實說之前兩台機子的快門、ISO、曝光補償都可以通過波輪來實現而且開機前就知道參數,這次切換到H2還是需要適應一陣子的。 ▲小小C塞下了4000W+ ▲巨大的肩屏也是這次選擇他的一個因素 ▲H2的接口這次塞下了一個HDMI ▲目前手頭原廠頭出了只剩一個一代23.4,這頭掛H2身上比掛PRO3身上更和諧,尤其是上遮光罩的狀態。 ▲附上ID,這次終於想起來了。 最後的最後,給最新的X-H2和富士停產有一段時間了的160NS來個合影,一個時代打敗了另一個時代,不勝唏噓。銀鹽最終在CMOS的浪潮中走進歷史舞台,現在拍膠卷,更多的是對並不真正屬於我生活的那個年代的一種憧憬和緬懷,膠片也許不死,但再也走不進大眾的視野中,也許時至今日依然對富士情有獨鍾也是因為想要去感受曾經富士膠片給人們帶來的那份感動,在數碼時代人變得浮躁,但是我希望富士能夠給我帶來的,甚至給所有用戶帶來的,是真正回歸攝影讓用戶去捕光捉影,體會曾經光線落在膠片乳劑上的那一份純粹。THX。來源:Chiphell

杜卡迪Panigale V2 Bayliss開箱

      賽600騎了倆月賣了,想著買輛公升級的仿賽玩玩兒,無奈大排量仿賽都得訂貨。在杜卡迪北京店定了一輛V4預計明年這會兒能到車就不錯。又到杜卡迪金港店看了看,就看到了Panigale V2 Bayliss現車,和銷售聊了聊,正好有個訂單因為客戶在外地回不來要轉,我和那哥們兒盤了盤沒加錢把訂單轉了過來,第二天就把車開回了家。      先來一段介紹:Panigale V2 Bayliss首勝20周年紀念款車型,設計靈感源自於車手Troy Bayliss(特洛伊·拜里斯)賽道首勝的榮耀時刻。每款Panigale V2 Bayliss首勝20周年紀念款車型都有獨立的編號(我的車是1565),塗裝復刻了2001年Troy Bayliss贏得他的第一個世界冠軍頭街時,所駕駛的那台杜卡迪996R戰車。紅色是這款車的主色調,同時也加入了綠色和白色,證明了該車純正的義大利血統,醒目的「21」號也就是Troy Bayliss的比賽號碼。車子使用955cc的Superquadro V型雙缸發動機,最大功率115.5kW/10750rpm,最大扭矩101.5N·m/9000rm,與普通版V2相比換裝了Öhlins減震、Öhlins鈦尺,排氣管加裝碳纖維護殼,發動機罩是V4的金色塗裝,手把套換成V4S同款競技把套,後座換成了賽用尾翼,同時贈送原廠後座和腳踏,整車相比普通版輕了3公斤。      整車照,塗裝是吸引我買它的最大原因       車頭碩大的數字21,個人感覺增加了一絲兇悍       翹臀       著車後日行燈打開     ...

海盜船Corsair K100 AIR Wireless鍵盤開箱及體驗

不知何時起,機械鍵盤已成為了高端電腦鍵盤的標配,各種客制,軸體。。。大家玩的不亦樂乎,就聯我這種不太會打字,平時使用率低下的人也被其獨特手感所吸引但是由於其自身特性使其外觀總是稍顯笨重和復古,作為一個電子類產品似乎缺少了些該有的科技感和現代感,這對於一個象我這樣的外觀黨總覺得若有所失而海盜船Corsair K100 AIR Wireless鍵盤的出現給出了另一種選擇......開箱 作為最新的旗艦鍵盤K100AIR,包裝精美,功能強大!三模連接,全平台支持,以及櫻桃超薄軸體,你能想到的都有了 漂亮的包網線以及小巧的SLIPSTREAM無線連器 超薄,輕巧,簡潔鋒利的線條!科技感和現代感拉滿! 打開撐腳,是不是有種懸浮的既視感 集成了LOGO和指示燈光的黑色玻璃面板,簡潔,高級 自帶船家LOGO元素的滾輪 左下的絲印小字相當精緻 據說最簿處僅11MM 個人十分喜歡海盜船近期新品的這種簡約精緻的設計風格 開關,充電口,發射器底座,簡單實用 默認燈光應經細心調教,並非簡單粗暴的RGB堆砌,是以白色為主滾動穿插RGB的方式呈現的,高級感和儀式感滿滿 作為一個外觀黨及輕中度強迫症患者自然是要想辦法配齊一套的,還好海盜船豐富的產品線提供了可能 外觀絕配,都是簡約高級不夸張的風格 由於集線擴展盒和一圈軟性RGB燈帶使得想要在短時間內鋪平成為不可能!為拍攝帶來些許難度 相得益彰!體驗 ICUE的功能和兼容性均十分不錯,主流板卡貌似都有支持 各種設置眼花繚亂 RGB設置說應有盡有也不為過 作為一個鍵盤輕度使用者來說,K100AIR於我是完全夠用的,和傳統機械鍵盤相比也毫無不適,完全可以媲美 雖然定位遊戲鍵盤,但K100AIR憑著簡約現代的設計依然是個多面手,各種場合均應付自如,逼格滿滿 當然遊戲也是得心應手 最後來個桌面 憑借簡潔,現代,不夸張的設計以及強大的性能和全方位的兼容性使其較傳統機械鍵盤擁有更廣的使用場景及勝任能力海盜船K100AIR的確在傳統機械鍵盤之外給出了另一個完美的選擇最後感謝大家堅持看到這里,祝十一快樂!謝謝 來源:Chiphell

賣散熱器送顯卡啦 映眾RTX 4090冰龍超級版開箱圖解

發布多日後,RTX 4090已經開箱解禁,現在可以盡情欣賞各家AIC產品的內外設計了,性能跑分還要再等一周。 今天我們為大家奉上來自一線AIC品牌映眾的RTX 4090冰龍超級版的開箱圖解。 映眾的超級冰龍版在業內如雷貫耳,散熱設計一直無所不用其極,這次依然延續了“買散熱器送顯卡”的優良傳統。 映眾RTX 4090冰龍超級版採用第8代冰龍散熱方案,酷黑色外觀,搭配大面積的IML RGB燈效,顏值效果拉滿,而三插槽位的身材比公版還要苗條一些。 配置上是旗艦級的三個10cm超大圓環風扇、VC真空腔均熱板、9條熱管組合,散熱效果相當可觀, 另外,該卡設計了一個隱藏式的金屬支架,使用PCIe 5.0 16針外接供電接口,輸出接口提供三個DP、一個HDMI。 16針供電接口 隱藏式金屬支架 三插槽厚度 來源:快科技

Corsair K100 AIR Wireless鍵盤開箱&體驗

一、開箱展示 對於Corsair的鍵盤產品線,想必壇友們也都不陌生了。K100作為眼下海盜船鍵盤「艦隊」的「旗艦」,擁有許多十分強大的特性。這次要分享使用體驗的是沿用旗艦型號,但又更加與眾不同的K100 AIR WIRELESS。別看他後綴帶著AIR就以為他是基於旗艦「減配」、「輕量化」而來的型號。K100 AIR絕不是簡單的輕量化,除了軸體與K100不同外,在擁有K100全部的功能特性的基礎上,補全了K100所沒有的無線連接方式,甚至某些參數比K100還要強。同時因為使用了Cherry的ULP(Ultra Low Profile)機械軸體,K100 AIR的厚度可以說是已經做到目前機械鍵盤的極致。這幾天閒來無事看了幾篇媒體宣傳,都在說最薄的地方僅有11mm,其實有點用力過猛,根據測量,就算用最厚的位置來比較,它也只有17mm厚,差不多是一般機械鍵盤的1/3。目前沒發現比它更薄的純血機械鍵盤了,至於一些類機械結構,我了解也不多。 這讓我想到《Macross-F》里邊Macross Quarter艦長的一句台詞:「讓他們見識一下,為什麼Quarter只有四分之一大小,還能被冠以Macross之名!」下面就來領略一下輕薄旗艦的風采。 包裝盒沿用了海盜船亮黃色風格。表面上有凸出的浮雕暗紋,高級感十足。 這里對K100 AIR的部分特性進行了介紹。超薄設計,SLIPSTREAM無線連接技術、多設備切換,以及櫻桃的超矮軸體。 使用平台支持PC、MAC、手機、XBOX和PS5,常見平台基本上做到了無死角覆蓋。 因為沒有了固定線纜,以及取消了K100的圓形按鈕,AIR本身的風格顯得更為干淨利落,加上輕薄的鍵身,顯得鋒利逼人。 中間的「黑鏡」設計讓人覺得像一個顯示屏,其實是K100 AIR各類指示燈集中分布的區域,從功能上來說,倒確實是用戶用來獲取鍵盤信息的地方。中間的船帆LOGO也是可以發光的,後邊發現這個船帆logo的左右半邊甚至可以分別作為兩個區域參與光效編程。。。搞得我以為這個帆船是兩個觸摸按鍵。但這塊鏡面非常容易留下指紋和劃痕,如果可能的話我更希望這里可以用玻璃材質。。 附帶的線纜做工看上去非常棒,包網線一方面耐磨壽命長,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線纜糾纏打結。 家里來什麼新東西都得過一下他的關。 既然叫海盜船,聞聞看是不是有魚味~ 因為輕薄的設計,就算是一把全尺寸鍵盤,如果不在旁邊放一塊標準104布局的鍵盤,AIR給人的感覺還是比要小上一圈。 櫻桃ULP軸體已經大量應用於筆記本產品,單獨機械鍵盤採用的確實不多。 這里有K100幾個小字,印刷工藝清晰銳利。 F1-F4上方分布著三個按鈕,最左側的是配置文件切換按鍵,中間是調節背光亮度,右側是win鍵鎖定。 數字鍵區上方分布著媒體控制鍵、靜音鍵以及非常方便的音量滾輪。音量滾輪阻尼感不錯,可以比較精準地控制音量,而且是鋁合金材質的,上面分布著輪胎一樣的防滑紋路。 找了一枚1元硬幣豎起來作為厚度參考(隱約記得某個筆記本片品牌在發布會上好像說過,薄如1元硬幣,然後也是用這個擺法)。右側是一把結構比較常見的標準機械鍵盤,對比起來真的顯得極其輕薄。順便,1元硬幣的直徑是25mm。 與87鍵機械鍵盤對比起來,在感官上也並沒大太多。因為相比K100少了一排最左側的自定義按鍵,同時也是考慮整體設計風格,AIR看上去確實更為干練,比起遊戲競技,用來進行辦公也十分合適。 底部提供了兩段式腳撐。電源開關位於鍵盤側面ESC鍵上方對應的方向。 無線接收器可以收納在鍵盤內部,這個設計對於無線設備來說非常必要。 配備的Type-C接口。 雖然不明顯,還是能看出空格鍵使用了衛星軸設計。其實稍微想一下也知道,在如此薄的厚度之下,基本也只有衛星軸這一種解決方案。 從側面看上去薄若無物。這種嚴絲合縫的視覺效果會給人呈現出一種天生的高級感。 隨著光線的變換,鍵盤框體上的稜角反射著冷峻的光芒,像是刀刃。 二、使用體驗 離開白底圖,將K100 AIR放到使用場景中。K100AIR的燈光效果可以說是已經玩出花了。但我本人並不是很喜歡RGB彩虹色,還是調整成單色比較適合我。豐富的燈光、簡約的線條和纖薄的機身,對於任何使用場景來說都可以很方便地進行搭配,也可以輕松拉高整個桌面的格調和檔次。這里用來搭配的滑鼠是上個月入手的ROG月刃。本屆桌面大賽過後,我是決心對整個桌面進行無線化改造的,再下一步是加照明……咳,跑題了。搭配的滑鼠墊是櫻桃G80 Desk桌墊。 全部按鍵的背光都可以單獨設置。機載記憶體可以存儲50個燈光配置方案。這部分後續放到軟體內容里細說。 在這塊「黑鏡」的左側有三顆指示燈,可以看到鍵盤的連接狀態以及電量。無線模式電量正常的時候,充電指示燈是不亮的,所以圖里沒拍到。 右側是num lock、scroll lock和caps lock幾個指示燈。剛開始還以為這個1是指對應無線和藍牙頻道的數字。這個多少讓人有些誤解。實際上默認用以區分藍牙頻道的方法是無線指示燈的顏色,不夠直觀。 關燈後續航可以達到200小時,這里實在是沒法對續航時間進行估算。一方面在icue中並不能直觀按照百分比顯示電池的電量,而是只有「電池狀態:高」的提示;另一方面從鍵盤到手用到現在,開關燈混用,電池狀態絲毫沒有變化。。。也許發帖期間插線那一會兒功夫又充進去一些。 但這里有一點設計的不是很好。使用鍵盤上的亮度調節按鈕熄滅鍵盤的RGB燈光也會對numlock等功能性燈光造成影響,跟著一起滅掉了,只剩無線指示燈還亮著。這里個人覺得需要改進,不然關燈使用時無法立即判斷大小寫和數字鍵盤的狀態。 這次沒有拆卸鍵帽,原因是實在不知道怎麼個拆法。稍微用了點力左右晃動,鍵帽紋絲不動。網上搜了一圈拆卸視頻,也沒有,咱也不想剛到手的鍵盤就拆壞了,只好作罷。看了下找到的介紹視頻,ultra low profile的軸體結構看上去也要比傳統機械軸復雜得多。 既然是機械鍵盤,那就一定要提手感。根據找到的資料顯示,觸發克數是65g,確實給人的直觀感受是比較硬和脆的。前幾年因為某個工作的關系,需要做談話記錄,當時就發現用筆記本鍵盤可以明顯提高速度和命中率。K100AIR同樣擁有這個特性。突破觸發克數的瞬間,想起清脆的咔噠聲,觸發,觸底,鬆手,回彈,過程行雲流水,讓人忍不住想多敲幾下。另外雖然壓力克數不小,但因為1.8mm的按鍵總行程,不需要手指做過多的運動,實際上打起字來比起標準機械鍵盤來說,我的體感是相對更省力。這篇文字全程就是用K100 AIR來輸入的。 在快速輸入文字時,按鍵音量與標準軸體的機械鍵盤相比要小得多。但空格鍵的按鍵聲音比其他鍵明顯要大,每次按空格都特別突兀,讓人多少有點割裂感。shift、退格等按鍵倒是沒有這個現象。 多媒體、燈光等控制按鍵沒有使用機械軸,而是普通的金屬片開關。 三、軟件簡介 將iCue更新到最新版本就可以直接識別K100 AIR了。目前iCue與華碩的AURA是完全兼容的,用iCue也可以直接調整華碩主板和顯卡的燈效。 點擊鍵盤圖標就可以進入詳細設置界面。目前應用中的光效果會在右側的鍵盤圖片上同步進行展示。 初次啟動軟體,會提供一定的操作指引。 前面說到K100 AIR的光效果現在已經玩到了極致。在這里可以看到相當豐富的預設,而且K100 AIR的每個按鍵都可以設置單獨的背光。 這里引入了一個「燈光層」的概念,理解起來不難,可以認為K100AIR的背光有20個圖層。比如我現在把底層燈光設置為白色固定光,在上面增加一個層,套用默認的「水光十色」效果,在這個基礎上再將WASD和四顆G鍵固定為海盜船招牌黃,這樣就可以獲得復合效果。即WASD長亮黃色,其他按鍵平時為長亮白色,在這個基礎上演示RGB動態的燈效。而不像其他鍵盤,通常來說只能套用一種燈光模式。如果肯花點時間,完全可以實現高度個性化的絢麗燈光效果。 設置中也可以改變一些鍵盤的基礎參數,比如空閒待機時間。默認為15分鍾。我個人覺得設置的短一些比較合適。反正喚醒極為迅速。 在連接線纜後,iCue中的圖標會發生相應的變化,變為USB線的模樣。與此同時鍵盤上也會亮起綠色的充電指示燈。 這時候我才發現,K100AIR還隱藏了幾個預置燈光模式,比如上圖中的這個溫度關聯模式。可以將某個硬體的溫度與鍵盤燈光掛鉤。無線模式工作時是沒有這個選項的,只在USB模式下才會顯示出來,變成可用選項。 另外,工作在USB模式下,K100AIR可以達到超高的8000Hz回報率,以此獲得更加靈敏的反應和更低的延遲。而K100也只有4000。只能說,K100AIR已經取代了K100,成為了全部海盜船鍵盤產品線中性能最高的產品。 按鍵自定義這種功能自不用說,同樣提供了非常豐富的選擇。可以一鍵輸入特定指令(鍵盤錄制),或是輸入特定詞組,也可以用組合鍵替代滑鼠按鍵,或是啟動特定程序。全鍵盤按鍵都可以參與按鍵編程。 結語: 首先感謝能看到這里的壇友。最近還真是經常跟結尾帶AIR的產品打交道。。。 但跟一般印象中的輕量化產品不同,這個AIR可以說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規格和功能性上達到了美商海盜船所有鍵盤中的最高水準。 在去掉K100張揚的按鈕和左側的G鍵之後,超薄的框架讓K100 AIR的造型變得非常干練。雖說官方給他的定位是遊戲鍵盤,但無線三模連接、多設備一鍵切換這類功能也有完整配備,加上它僅有761g的重量(用廚房電子秤量的,比JD商品介紹頁上寫的還輕了點),以及17mm的最大厚度,個人覺得非常適合需要多設備操控、需要隨時移動鍵盤的工作室等場景。鍵盤框體的簡約設計也讓他更加適配高端辦公室的風格。 做工和用料上,精緻的拉絲鋁合金面板質感不用多說,組裝目測嚴絲合縫,鍵帽十分緊實,毫無松動。 續航上,關燈200小時,開燈50小時的理論續航時間同樣足夠了。到發帖位置已經使用5天左右(每天下班回來晚上使用,打打遊戲),除了為了演示有線模式,大概接了10分鍾USB線之外,暫時沒充過電。電量顯示為「中」。 還有些不容易注意到的小細節,比如關閉鍵盤的電源開關之後,鍵盤的燈效是做了漸隱效果處理的,並不是瞬間就滅了。種種細節都體現著K100 AIR超高的完成度。最終結論,覺得沒有保留的必要,我只能說,排除對軸體和鍵帽材質的好惡因素和一些軟設計,K100 AIR作為一把鍵盤我實在是找不出缺點了。頂級的燈效、無線藍牙有線三模、長續航、快速響應,你要的一切,它全都有。唯一需要自己考慮的就是售價能不能接受。 最後上一張桌面。祝各位國慶愉快~ 來源:Chiphell

真的Ultra嗎?蒼嶺風Apple Watch Ultra開箱體驗

前言 去年突然對Apple Watch產生了「需求」,所以趁著Apple Watch Series 7剛發布就入手了45mm鋁合金星光色GPS版的Apple Watch Series 7。原本以為用幾個月就會出掉,結果出乎意料地使用了將近一年,在這一年中越發覺得Apple Watch Series 7上的某些地方很讓我難受,例如2.5D的弧邊螢幕使得螢幕比邊框還高容易第一時間接觸沖撞和當初沒有買蜂窩版帶來的不便。當發布會看到Apple Watch Ultra時,這款採用全新設計的Apple Watch直戳我對Apple Watch Series 7的痛點,比不銹鋼和鋁合金更耐腐蝕、硬度比鋁合金高的鈦合金表殼再加上藍寶石玻璃的螢幕(雖然當初Apple Watch Series8能選不銹鋼表殼+藍寶石玻璃,但Ultra的大直屏跟大尺寸表殼顯然更具吸引力,鈦合金的抗腐蝕性也更好,並且只貴幾百塊),更加堅定我換表的決心。由於首發當天有事沒來得及下訂單錯過了第一批發貨,終於在一個寂寞的夜晚,我躺在床上輾轉反側刷著狗東,突然看到自營店Apple Watch Ultra頁面右下角的按鈕紅了,當即下單。 正文 首先是一改以往「長又細」風格的包裝盒,這包裝盒體積這麼大,肯定用了很多紙,蘋果一點都不環保 包裝盒正面俯視 Apple Watch Ultra的包裝盒與以往不同之處不僅僅是尺寸,外包裝材質由銅版紙的質感變成了牛皮紙的質感 包裝盒背面,由於是狗東下的單,包裝盒的「耳朵」處被貼了狗東的貼條 與去年的Apple Watch...

Apple Watch Hermes Series8 開箱體驗

前言 一枚重度的數碼愛好者,坐在電腦前的時候很長,因此一直需要一些健康監測、提醒類的可穿戴設備。以前曾經使用過Garmin的飛4/5,松拓等手錶,也用過Garmin/小米手環,它們各自都有很多獨特的優點。最終,還是因為細節控+IOS生態的因素,只留下了Apple watch這一個品類的可穿戴設備。最初購買AW是從鋁合金版本開始的,當年的AW完成度已經很高了,從充電方式來說,一步到位的無線,比飛4時代Garmin容易被汗液腐蝕的插電口,體驗要好一個級別;手錶底部平滑的「大鍋蓋」,也比佳明/松拓的凸出心率模塊要舒適。而且背面這心率模塊表面還不容易磨花,不像其它幾位,動不動底部就一堆劃痕。但不得不提及的是,蘋果手錶的續航只有一天,這也是它相對於競爭對手主要的缺點。循序漸進地發燒,是最有意思的。從4/5代鋁合金,到6代的不銹鋼,再到愛馬仕/Ultra的第八代版本,蘋果在獲得我最初的認可後,便逐漸地升級它的級別。雖然高級別的AW(如不銹鋼、愛馬仕)並未帶來什麼新的功能和體驗,但精緻程度,非常非常適合細節控,可能這也是蘋果不可忽視的客戶群之一吧~~開箱 話不多說,直接來開箱吧!官網寄過來的盒子,非常棒的包裝,而且一撕就開~ 非常良好的防護,愛馬仕的盒子,好厚。。比S6的盒子明顯要厚 和Watch ULTRA 、iPhone 14pro的包裝盒比一比大小~? 抽屜式的內盒: 兩個分開的小盒子,一個是手錶,一個是表帶 和手機一樣的,兩個撕條(但ULTRA版本卻沒有這個設計): 和Ultra的包裝盒比一比: 本體包裝盒,我的第一隻愛馬仕呀,小激動!! 里面簡單的配件,只有充電線,附帶一個運動表帶: 手錶本體: 本體背面: 背面的蝕刻,有愛馬仕字樣,這是和S8不銹鋼的唯一區別麼? 附送的運動表帶: 原來和普通的運動表帶有點區別,金屬部分蝕刻了「愛馬仕」字樣: 皮質愛馬仕表帶,買這個版本,就為了它: 精密的接口連接器: 完美的縫線,各位大佬輕噴,小弟第一次見這玩意,所以用上了「完美」二字: 充電器。。。。居然不是Ultra一樣的編織線材,還是和普通版一樣的: 全家福來一個: 近期購買的各種表帶: 和Ultra一起,運動就帶Ultra,辦公就S8,避免了切換表帶的麻煩: 和ultra,s6比一比厚度: 比一比背部。據說是陶瓷的?相比友商,不太容易出劃痕(但我粗暴使用之下還是有了): 下面是一些表帶的測評首先是經典的運動表帶,它輕巧,耐髒,容易清洗,不怕汗水;缺點:不是非常透氣(據說nike洞洞版要好一點) 尼龍回環表帶,輕巧、透氣、容易佩戴、方便調節、不怕汗水;缺點:清洗以後乾的慢一點 剛出的高山回環表帶,和尼龍一樣輕巧透氣,容易佩戴、方便調節;缺點:卡扣式設計,有時候脫下,鉤子不太容易解 高山回環的鈦合金卡扣 不銹鋼鏈式表帶,3000+的價格直逼愛馬仕,非常有品質感的外觀,DLC塗層不易劃傷,防水,耐用;缺點:不是特別方便調節(雖然蘋果有徒手+-表鏈的特殊設計) 現代風扣式表帶,比運動表帶美觀、輕巧、舒適,由於磁吸,扣起來非常方便;缺點:耐用型可能差一點,不防水 編織單圈表帶,輕巧、透氣、容易佩戴,簡潔的「橡皮筋」設計非常美觀,但舒適度比尼龍回環略低一絲絲,表帶粗糙一點點;缺點:用久了可能會松 主角:愛馬仕皮質表帶,非常柔軟,舒適,戴起來特別的有質感;缺點:不防水,佩戴方便程度不如現代風扣式 Watch os9新增的官方睡眠監測,上面是Aotusleep的監測,可以對比一下:Aotusleep的監測特點是全自動,不用特別設置,午覺也可以檢測到 官方的睡眠監測更加精確,每次起床/驚醒/喝水都能檢測到,缺點是沒有設置睡眠時間的話,它是不知道我的午休的。。。 新的健康頁面,心率顯示的方式改進了: 心率區間功能,手錶上也可以顯示,直觀的顯示了運動強度(雖然Garmin等友商早已有了這個功能) 有氧適能等等新增加的分析: 分享一下專有的表盤: 左邊是今年新表盤,所有愛馬仕表盤,顯示的內容都不太多: 我比較喜歡的一款,簡潔: 總結 疊代到S8,AW已經非常成熟,非常令人舒服了優勢:1、細節控專屬,細節做的很漂亮,做工比較精緻          2、愛馬仕不銹鋼版本較為商務,適合大多數場合          3、改進的健康監測app,睡眠終於算是做的比較好了,運動監測也加強了;體溫計的增加感知不明顯(帶體溫的生理期監測對女性友好)          4、比ultra薄很多,更舒適無感的佩戴          5、和蘋果生態高度契合缺點:1、續航只有一天,每天充電是免不了的       ...

開箱簡單評測Nike ZOOMX VAPORFLY NEXT% 2 全掌碳板競速跑步鞋

前言 作為跑步新人,今年3月份才開始跑步,目前跑量剛過1400km,之前一直未曾考慮過頂級競速碳板。今年的比賽季即將到來,目前感覺自己的配速跟腿部力量也上來了,在試過ZOOM  ALPHAFLY後,只能說全掌跑者實在無福消受這雙破2神鞋,故此選擇馬拉松愛好者不可迴避的另一雙神鞋ZOOMX VAPORFLY NEXT% 2。目前只跑了兩次操場(5km速度+3km熱身),一次長距離(26km 南京紫金山),只能做一個簡單的開箱分享。開箱 第一次做開箱,拍照有點拉胯,請見諒。官方簡單描述 耐克經典鞋盒,平平無奇,由於是滔搏京東旗艦店購買,所以鞋盒有輕微快遞痕跡 一張貼歪了的鞋子信息標貼,很有耐克的味道 根據物流信息判定,應該是滔搏某個線下門店代發,故只有簡單包裝,也無防盜扣,新鞋的味道還是不錯的 整體配色感覺非常小清新,採用一代同樣的高低落差設計 1代Vaporfly NEXT%穿到後期部分跑者會出現鞋身側面開裂的情況,2代在鞋身側面進行了支撐補強,以提升鞋子的整體強度,延緩壽命。 Vaporfly NEXT% 1代採用Vaporweave材質,這種材質的優點是輕量透氣、拒水性佳,但是舒適度上要差一些,2代改為了編織面料。1代的鞋頭部位稍緊,部位跑者穿著會感覺有點擠腳,2代在鞋頭部位相較加寬,使得鞋子在穿著舒適度上會提升一些。 zoomx中底標志性不規則褶皺及尖角後跟設計 zoom x 飛馬37與 VAPORFLY NEXT% 2 同框,均為zoom x中底 與飛馬37不同,VAPORFLY NEXT% 2 因輕量化,僅前掌採用耐磨橡膠設計,後掌無耐磨設計,故此也是被吐槽壽命不長的原因 全掌跑者,後掌磨損明顯 部分跑者會出現磨後跟或是腳踝的情況,2代新增了防磨條的設計,以減輕這一狀況,也增加了包裹感,謹防掉跟。 同尺碼重量對比,耐克飛馬37,中國喬丹飛影PB2.0 左右腳重量有些許不同,實際腳感上無感覺 一組簡單的上腳照 測試 到手第二天去南航參加了一個高校百英里接力賽,5km PB 19分26秒上周四帶隊穿其他跑友的VAPORFLY NEXT% 2跑了個紫金山長距離 26km(經典路線烏龜殼)上周六帶朋友刷操場,5km...

【開箱】Xcom極限飛盤開箱|淺談外火內亂的中國飛盤

(前排提醒,本文旨在科普運動,不討論、不回復任何引戰內容,飛盤yuan,能不能和狗玩等等) 中國飛盤 別看飛盤准入門檻非常低,但是你要是真的仔細去細究,其實都經不起推敲特別是當你在網絡上搜索飛盤,能出一堆結果和商品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目前國內在這個領域,只有兩個品牌Xcom(浩克或艾克,以下簡稱浩克)和YiKun(翼鯤) 飛盤品牌-YiKun(翼鯤) 為飛盤運動而生。翼鯤成立於2008年,是一家專注於飛盤運動項目推廣、裝備研發生產、培訓教學、競賽與國際交流的體育公司。公司團隊具有15年以上行業經驗,是中國早期接觸並推廣飛盤的資深玩家和行業專家。公司所研發產品獲得世界飛盤聯合會和世界職業飛盤高爾夫協會錦標賽級別認證,成為亞洲首家獲得該認證的公司。公司位於浙江寧波 飛盤品牌-Xcom(浩克) 艾克體育於2006年4月將飛盤運動帶入國內,是國內專業推廣團隊,業務涵蓋產品、培訓和賽事。X-COM是國內首個專業飛盤品牌,艾克團隊在全國擁有10年以上的飛盤運動辦賽經驗,攜手國內U20、U24飛盤國家隊走向世界舞台,並於2013年搭建屬於中國大學生的飛盤運動交流平台——中國大學生極限飛盤聯盟。公司位於深圳 接觸飛盤 09、10年的時候就在大學接觸了極限飛盤,那時候杭州黃龍、浙大、杭師大都有很多學生、外教在玩極限飛盤,大學畢業後一直到疫情前,每年春遊秋遊都有帶身邊朋友入坑,不過過於小眾,真正能玩的太少。沒想到疫情後,特別是奧密克戎之後,飛盤在全國爆炸式遍地開花 (拍攝於2018年春) 第一塊是11年生日學長送的一片翼鯤飛盤前前後後跟了我十多年,結果沒想到前陣子參加俱樂部活動,被萌新丟出場外找不見了。於是就有了這次浩克飛盤開箱。選擇浩克呢,一個是因為第一片是翼鯤,另外一個就是學長推薦北方翼鯤,南方Xcom(翼鯤有專屬北方的防凍飛盤),雖然我尋思著到了冬天也沒人擱在東北室外盤盤子吧 這次選的是一片紅色175克標準競技盤 醒目的克重 品牌logo 可愛的設計 小贈品是飛盤扣 擱在中午吃剩的賽百味盒子上拍一張 試試正手持盤姿勢 可愛的小搭扣飛盤精神SOTG Communicate Respectfully(尊重地溝通)、Know the Rules(熟知規則)、Avoid Body Contact(避免身體接觸)、Enjoy Playing(享受比賽)。飛盤比賽 常見七人制極限飛盤比賽,兩支7人隊伍互為攻守,擲飛盤入得分區禁止身體接觸(所以男女可以同場競技),比賽中通過自我裁判來開展的運動場地為100M × 37M草坪使用175g標準比賽飛盤9月24日正好在家門口打了場比賽,和金華幾個飛盤俱樂部組織了一場城市聯賽場館就是MAD馬岩松設計的覆土式體育中心內場 看對方Handler絲滑出盤、各種hammer長傳,簡直就是享受,被對手Cutter逼得滿場飛奔,認識有趣的靈魂,享受比賽的快樂 比賽末尾的握手,圖中間為衢州和金華兩邊的領隊 我們衢州隊的崔教練,來自沈陽的建築設計師,也是我們的主力Handler 非常感謝金華飛盤俱樂部來衢州友誼賽,讓所有了解和不了解飛盤運動的朋友,都感受到極限飛盤的魅力,外火內亂的飛盤,不只是照騙和擺拍。 最後的最後,歡迎大家來衢州玩盤, 也希望有更多人參與和認識這項運動,而不僅僅停留在大眾曲解里!! 我始終覺得,足球 籃球 排球等等一系列強對抗的運動,不管參加的是男是女,應該彰顯的都是陽剛之美,這種美不限性別。一旦突出性別,味道就變了。 (前排提醒,本文旨在科普運動,不討論、不回復任何引戰內容,飛盤yuan,能不能和狗玩等等) 中國飛盤 別看飛盤准入門檻非常低,但是你要是真的仔細去細究,其實都經不起推敲特別是當你在網絡上搜索飛盤,能出一堆結果和商品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目前國內在這個領域,只有兩個品牌Xcom(浩克或艾克,以下簡稱浩克)和YiKun(翼鯤) 飛盤品牌-YiKun(翼鯤) 為飛盤運動而生。翼鯤成立於2008年,是一家專注於飛盤運動項目推廣、裝備研發生產、培訓教學、競賽與國際交流的體育公司。公司團隊具有15年以上行業經驗,是中國早期接觸並推廣飛盤的資深玩家和行業專家。公司所研發產品獲得世界飛盤聯合會和世界職業飛盤高爾夫協會錦標賽級別認證,成為亞洲首家獲得該認證的公司。公司位於浙江寧波 飛盤品牌-Xcom(浩克) 艾克體育於2006年4月將飛盤運動帶入國內,是國內專業推廣團隊,業務涵蓋產品、培訓和賽事。X-COM是國內首個專業飛盤品牌,艾克團隊在全國擁有10年以上的飛盤運動辦賽經驗,攜手國內U20、U24飛盤國家隊走向世界舞台,並於2013年搭建屬於中國大學生的飛盤運動交流平台——中國大學生極限飛盤聯盟。公司位於深圳 接觸飛盤 09、10年的時候就在大學接觸了極限飛盤,那時候杭州黃龍、浙大、杭師大都有很多學生、外教在玩極限飛盤,大學畢業後一直到疫情前,每年春遊秋遊都有帶身邊朋友入坑,不過過於小眾,真正能玩的太少。沒想到疫情後,特別是奧密克戎之後,飛盤在全國爆炸式遍地開花 (拍攝於2018年春) 第一塊是11年生日學長送的一片翼鯤飛盤前前後後跟了我十多年,結果沒想到前陣子參加俱樂部活動,被萌新丟出場外找不見了。於是就有了這次浩克飛盤開箱。選擇浩克呢,一個是因為第一片是翼鯤,另外一個就是學長推薦北方翼鯤,南方Xcom(翼鯤有專屬北方的防凍飛盤),雖然我尋思著到了冬天也沒人擱在東北室外盤盤子吧 這次選的是一片紅色175克標準競技盤 醒目的克重 品牌logo 可愛的設計 小贈品是飛盤扣 擱在中午吃剩的賽百味盒子上拍一張 試試正手持盤姿勢 可愛的小搭扣飛盤精神SOTG Communicate Respectfully(尊重地溝通)、Know the Rules(熟知規則)、Avoid Body Contact(避免身體接觸)、Enjoy Playing(享受比賽)。飛盤比賽 常見七人制極限飛盤比賽,兩支7人隊伍互為攻守,擲飛盤入得分區禁止身體接觸(所以男女可以同場競技),比賽中通過自我裁判來開展的運動場地為100M × 37M草坪使用175g標準比賽飛盤9月24日正好在家門口打了場比賽,和金華幾個飛盤俱樂部組織了一場城市聯賽場館就是MAD馬岩松設計的覆土式體育中心內場 看對方Handler絲滑出盤、各種hammer長傳,簡直就是享受,被對手Cutter逼得滿場飛奔,認識有趣的靈魂,享受比賽的快樂 比賽末尾的握手,圖中間為衢州和金華兩邊的領隊 我們衢州隊的崔教練,來自沈陽的建築設計師,也是我們的主力Handler 非常感謝金華飛盤俱樂部來衢州友誼賽,讓所有了解和不了解飛盤運動的朋友,都感受到極限飛盤的魅力,外火內亂的飛盤,不只是照騙和擺拍。 最後的最後,歡迎大家來衢州玩盤, 也希望有更多人參與和認識這項運動,而不僅僅停留在大眾曲解里!! 來源:Chiphell

Apple Watch Ultra開箱與輕體驗

自從Apple Watch 3代開始使用後,基本上已經完全忽略機械表了,排除(逼格、能轉售(部分型號有一定保值作用))這兩個個功能,基本上一個任何機械表都對我產生不了半點吸引力,實際上手上戴任何東西都不會舒服,但若要必須帶點東西在手上,肯定戴智能手錶或APPLE WATCH,不會戴沒作用兼走時不準的機械表。從3代起都是隔代買,都是HERMES版本,分別買了357代的HERMES版本,去年也發了個帖,剛剛在本網站翻看舊貼說需要密碼,但輸入本網站自己的密碼又說密碼錯誤。本來今年不是我本人購買APPLE WATCH的年份,但驚喜的推出了ULTRA版本,網上看已經覺得很好看,於是發售第一時間入手了,准時在本月23日送達,今天才有空開箱。很是驚喜,造型滿意,很有型很野。鈦金屬表殼很有質感,越摸越喜歡、每一個按鈕還是摸上去的質感都感覺很扎實!另外標配的綠色高山回環表帶很好看,但好看無用,從佩戴方便程度、衛生等角度,必須是普通型運動表帶,運動表帶最喜歡深藍至黑的午夜藍色。暫時來講APPLE WATCH表帶只用這款。至於這個表好不好,有什麼作用,疫情又不能亂跑,沒法感知它在野外好不好用,我想原來APPLE WATCH具有的優點它應該有吧,野外的幫助功能我估計也是好的吧。目前暫時最大的優點就是「型」!還有想經常摸摸的鈦合金質感!另,最大問題是我的電話現在綁定了兩個WATCH,原來的開通了E-SIM,現在這個ULTRA貌似由於開通E-SIM只能一個設備,所以暫時ULTRA沒有電話功能。就這樣,也沒有什麼分享,畢竟剛開箱,分享照片吧。 來源:Chiphell

桌面小精靈,華碩PN63開箱分享

作為一名深度DIY愛好者,對小體積的主機有一種迷戀,雖然硬體性能逐年提升,與之對應的功耗和發熱量也與日俱增,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有一台性能強勁的主機,只要能滿足個人需求,就有其存在的意義。趁著整理桌面,一並選購了一台mini PC,來自華碩的PN63,僅有巴掌大小,CPU為i7-11370H,記憶體32GB,固態512GB,用於日常上網、觀看4K視頻、簡單修圖和MOBA類遊戲,完全足夠了。外觀方面,華碩PN63非常硬朗,稜角分明,前面板做了拉絲工藝處理,正面接口和按鈕包括硬碟指示燈、二合一音頻接口、USB 3.2 Gen2 Type-C、USB 3.2 Gen2、電源開關。 機器背面,包括HDMI 1.4、DP 1.4、Mini DP 1.2接口(支持三屏顯示和4K解析度)、2.5G網口、2個USB 3.2 Gen2、電源接口。接口上方有格柵散熱孔。 主機左側,整面為斜向的格柵散熱開孔。 主機右側,包括一個SD讀卡器。 主機底部,有intel CPU型號貼紙和主機銘牌貼紙。 45°視角。 主機的拆裝比較簡單,擰下底部底座上的四顆螺絲,即可拆開。 主機分為上下兩部分,通過排線進行連接。 左側為主機上部,包括散熱模塊、主板本體(包括CPU)、記憶體插槽(最高支持64GB)、1個M.2插槽、Wi-Fi6無線網卡/藍牙5.0,右側為主機下部,包括1個M.2插槽和2.5寸硬碟。 這次購買的是准系統,所以還需要自己選購記憶體和固態,這里使用了宇瞻的DDR4 3200MHz筆記本記憶體,容量為16GB × 2,固態為AS2280P4 512GB。 安裝記憶體。 安裝SSD。 重新連接排線。 緊固底座螺絲,裝機就完成了。 附件部分,包括電源適配器、電源線、背板、硬碟安裝支架、各類螺絲。 說明書、驅動光碟和保修卡。 一並購入了一隻小巧的滑鼠,來自櫻桃的MW5180無線藍牙滑鼠,支持雙模,非常適合小主機。 頂蓋上有櫻桃的英文logo,為磁吸蓋板,可更換,打開後可以裝入電池。續航方面最大約300天,對於不是主力機使用的滑鼠,已經完全夠用了。 滑鼠側面有防滑設計。 傳感器部分為原相傳感器,不挑桌面。 主機擺放在桌面上的效果,可以置於顯示器下方的空間,體積極為小巧。 前置接口設計也方便外接設備。 外設方面配色也很統一。 桌面整體效果。 性能方面,這台PN63使用了i7-11370H,4核8線程,基礎頻率3.3GHz,睿頻4.8GHz,採用英特爾銳炬Xe顯卡,12MB三級緩存。CPU-Z截圖。 記憶體截圖。 顯卡截圖。 CPU-Z跑分測試。 GPU-Z截圖。 AIDA64 記憶體測試。 SSD性能測試。 Cinebench R23 測試結果,CPU多核為5925 pts。 Cinebench R23 測試結果,CPU單核為1522...

沒人開箱Mate50?那我來吧。簡單開箱簡單對比。

前言:我不是花粉,也不算果粉,但是水果機器和華為機器都有。離不開水果是因為iOS確實絲滑,加上生態。但平心而論,水果硬體著實一般,一萬多的手機,快充27瓦?USB2.0接口,也不給Type-C。搞什麼啊。華為自從Mate40之後,沒出過比較鋼的機器了,Mate40真的是絕唱,華為把能上的都堆上去了。導致,Mate40至今保值率出奇的高。言歸正傳,今天說Mate50,Mate50一共出了4個版本。50,50Pro,50RS,50E,除了E,其餘都是採用高通驍龍8+Gen1,4G晶片。余大嘴發布會,還是講的英文。。。 這次買的Mate50,完全也是因為送老人,沒辦法,老人認這個牌子。開箱 外包裝一如既往,黑色的。這次手機外的塑封套,也是深色的了,不知道白色版本是不是白色的。祖傳66W算很給力的了。還有個清水套,取卡針。開關鍵紅色點綴。鏡頭是採用了奢侈品腕錶、高端珠寶上常見的「巴黎釘紋」設計工藝,是不是真的,我也不知道。系統與跑分 開機聯網就提示更新,更新完了跑個分,好像跑分不高的樣子系統內置了非常多的APP。相機在二樓吧,慢慢更吧。與水果的對比 水果螢幕發黃是開了原彩感應周圍比較暗的緣故靈動島和居中打孔,我倒是喜歡居中打孔。總結:華為道路還是很漫長的。這次mate50定價雖然不高,但是也不低了,畢竟是4G。同時我們也不能像下面這樣的盲目黑。 來源:Chiphell

拓展萬兆UniFi網絡,開箱一台Flex XG交換機

最近又折騰了一台NAS伺服器,由於機櫃實在空間限制,擺放到了書桌下面。當時在書桌下面只布設了一個網口,就臨時使用一台Mikrotik的CRS305來擴展主幹網絡。由於家里使用的一直是UniFi全家桶,加之使用UniFi統一管理更方便順手,所以還是咬咬牙,入手一台全新的Flex XG。但還是要申明一下,CRS305確實是使用下來性價比最高的萬兆交換機,只是Mikrotik的原廠模塊價格有點高,使用兼容模塊的兄逮當我沒說。廢話不多說,直接上圖了。圖片是晚上照明較差的環境下拍攝的,照片看看就好。盒子正面很環保 兩側就是Flex XG的字樣,非常簡單 背面是廠家吹噓和一些簡單參數 封口採用了和蘋果差不多的一次性封口,不過感覺封口膠貼貼合質量沒蘋果封口貼那麼平整。 底部是是產品的序列號和出廠日期,一看就是賣不掉的庫存品。 撕封條開箱 內部保護還是比較到位的。左側交換機,壁掛底板,帶簡易水平儀的安裝定位紙;右側是電源適配器和安裝螺絲。配件也很環保,透露出這款產品定位不咋滴高。 所有交換機主體和配件 交換機拿在手里質感還是非常不錯的,鋁制外殼,噴了UniFi比較經典的白漆,散熱孔是正面的鯊魚腮造型,開口向上。 正面是5個電口,其中1個千兆POE受電口,4個萬兆電口。這個槽點有點大。一般來說POE受電口都是上行口,但這台的POE受電口是千兆口,真不知道UBNT到底是咋想的,上行口只能從後面的萬兆口里選一個了。背面是一個USB type-c的供電口,由於我需要萬兆上聯,所以POE受電口只能做下行千兆網口,背後還要插一根type-C的供電線,平白多了一根線,設計真的腦殘。 交換機壁掛使用了一個專用支架。只能說,UBNT對產品的外觀設計還是有一定追求和堅持的。一般來說真沒必要這麼設計,兩顆螺絲能夠搞定的事,幹嘛非要搞個支架,對吧? 首次上電,讓Unifi控制器接管、升級交換機,自動下發配置。 在拓撲圖上就能夠看到這台Flex XG了 到交換機設置界面,批量修改網口Profile,也就是UniFi的VLAN設置 應用完設置後,就可以愉快的玩耍了。 UNRAID伺服器用iPerf3簡單測個速,9.3Gbps,算是差不多跑滿萬兆吧。 Win10虛擬機直通X550網卡,也用iPerf3測個速,差不多9.4Gbps. 再測試一下Flex XG本機內部數據交換帶寬,iPerf3服務端在UNRAID,客戶端在Win10交換機,測試結果只有8.8Gbps。反向又測了一次,只能達到4.9Gbps。懷疑是iperf3的問題。有知道的兄逮也麻煩解答一下。 這台810a也有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不過現在總算折騰完了,等以後有時間再發帖給大家娛樂娛樂吧。 目前最新的家庭網絡拓撲如下: 來源:Chiphell

食之無味 棄之可惜——iphone14 pro max開箱

————————前言———————— 如果說有一件事情,每年會做一次,並且已經持續至少10年,那真的只有換代iphone了。從iphone4開始,不知不覺,已經來到了第10年。下單時間是預定日的晚上8時02分,剛開始是在頁面端一直刷,但是最後發現apple store客戶端上已經可以下單了,於是,果斷下單,然後,沒有任何期待,所有的特性已經被曝光的差不多了,只差上手。 其實從iphone 11往後,每年的開箱確實是越來越無聊了。記得11的時候還有搶購的風潮,但是今年,發售當天,蘋果店門口人卻真的不算多。偶有一兩個黃牛來問+200收,但是既然已經想好了是要自己留的,肯定就不出了。拿完iphone心情不錯,杭州萬象城旁邊的gaga人很多,於是平凡無奇的blue frog坐一坐。 ————————開箱———————— 盒子從13開始連5V1A安都省了,只剩下薄薄的一隻,現在官網訂都是有牛皮紙的,直營店直接買反而沒有。 進店——驗證身份證——拿機器,照例問要不要24期免息的apple care 每天只要2塊錢。不要。其實之前applecare一直有買,至今只用過2次,一次是筆記本換電池,一次是手機後蓋,當然是肯定無法回本的。扯遠了,這樣包裝的好處是不會有重新封的機器了。 打開機器,驚艷還是有的,特別是今年的紫色,是我覺得這幾年比較高級的一個顏色,有點像電光紫的車漆的那種顏色。伴隨著啞光的背面蓋板,確實不太容易沾指紋了,回頭想想,果然,當年NOKIA是對的,科技——以換殼為本。 背面隨之而來的是更大的攝像頭模組,據官方數據有4800萬像素,實話實說,我對於手機拍攝沒有特備強烈的欲望,畢竟SONY A7R3全家福在手,手機拍照更多的是應急。但是有一說一,iphone的錄像功能真心是很棒的,目前直播這塊我基本都是帶著iphone出馬,但是比較遺憾的是,通常我需要准備2台機器,2個機位,因為太陽環境下,iphone通常會出現溫度過高而自動關機。 翻到正面是靜電白紙一張,提示電源鍵、開關機按鍵。一些都是這樣熟悉,這樣無聊,沒有一點點的意外,說到底還是躺平,真的是躺平。我相信,如果哪一天蘋果的開箱方式變了,果粉一定又會發出一陣高潮。 撕膜人開始幹活了,撕下的那個瞬間還是很爽的,其實我個人是不喜歡帶膜的,主要是那麼好的螢幕,無論膜多麼牛逼,也會對色彩,亮度有衰減,至於防窺膜仁者見仁,會議多並且坐不開的,可以考慮,但是體驗感太差了。 正面的攝像頭部分,其實在暗光條件下是比較明顯的,但是 又沒有太明顯,一個很有趣的情況是,開機以後,無論截圖還是其他情況,這個靈動島都會存在,官方的說法是,因為靈動島是有信息顯示的,對於螢幕上的內容是有指示作用的。 背面的揚聲器我數了一下磨具和13幾乎是一模一樣的。手機的外放實話實說就是聽個響,公共場所聲音大其實也不好,所以現在手機反而都是輕音量的時候多。 無聊的開箱基本就這些,還是那個熟悉的「hello」,與上一代真的沒有任何區別。 ————————關於靈動島———————— 新手機打開,舊手機放在邊上會提示資料轉移,200G資料,大概轉了1.5H。終於可以體驗所謂的靈動島了。當打開一個APP的時候,靈動島顯示的信息還是比較豐富的。這里是一個30MIN的倒計時。題外話,周六拿到機器打開後第一時間久提醒我更新軟體,果然很「印度程式設計師」。 當打開兩個app額時候,上面會有兩個標志,以告知有2個app在後台運行。點擊下靈動島會直接跳轉到APP。 但是如果到3個APP同時到後台的時候,如圖,我分別打開了導航、音樂和音樂,他只能顯示2個APP了。那麼,這個時候導航久不會顯示,當然,後台播報是不會停止的。 ————————關於鎖屏界面———————— 這是此代為數不多的可以讓人識別的點,特別是大家都帶套,並且正面朝上的時候,這時,昏暗的房間里,只有你的螢幕弱弱發著光,螢幕以每秒鍾1Hz的刷新頻率維持著頁面上的內容。這時,邊上卡座的**姐一定會驚訝的說,呀,快看是iphone14! 其實本來琢磨要不要寫點關於鎖定螢幕設定的東西,後來想到,其實只要升級到IOS16,所有人都可以擁有,只是息屏顯示沒有,所以也覺得沒什麼必要再介紹了,確實挺有趣的。————————總結————————:1、靈動島是開創性的。事求是的說,這代iphone的變化還真的算是大的,畢竟有靈動島加持。以後各類APP的適配還會有很多有意思的東西。特別是開車的時候,不用再去切APP,直接點靈動島會更快的直達。而安卓陣營仿造靈動島應該也只是時間問題。2、產品食之無味。雖然有靈動島加持,但是這代iphone的變化又沒有那麼大,我反而覺得相對於挖孔區域的,我更傾向於12代到13代,那種螢幕高刷帶來的視覺快感,因為這些反而更大的影響使用體驗的。再退一步,你給我一個66W快充也行啊。3、產品棄之可惜。事實上,目前我的主力機器已經從iphone變成了huawei的p50 pro。當然,我沒有換mate50的打算,因為我對於攝像頭沒什麼感覺,而對於衛星通行,更沒有這樣的需求,但是我喜歡66W超級快充,喜歡卡片功能(一鍵打開掃一掃,一件開始錄音,更重要的,這兩個按鈕可以放在桌面上),對於不用充電能待機一個禮拜的鈦殼手錶情有獨鍾。當然,華為無論在運動還是產品設計上和蘋果還是有差距的,我相信這樣說還是比較公平的。蘋果目前主要是用於家里的homekit遠程以及上面提到的拍視頻。但是是否還會繼續跟隨潮流去更新……我自己心里是有問號的。 來源:Chiphell

靈動iPhone新玩法——iPhone 14 Pro Max開箱

年年換新!今年的主角iPhone 14 Pro Max終於在9月16日投入我的懷抱,一如既往選擇新出的顏色,今年是deep purple。容量依舊是對我來說完全夠用的128GB。選擇Pro Max而不是Pro純粹是為了頂級續航。個人說了幾百次的話:在頂級的續航面前,手感、重量都是次要。。。 與去年一樣的環保式包裝,比12系更環保的地方在於省去了內部固定產品的薄膜,而改用中間挖空將產品放進去的設計。今年Pro系也採用白色外包裝,這可是iPhone Pro史上的頭一回。 背面是祖傳的手機詳細信息。13系開始為了更進一步的環保把薄膜塑封改成易拉條,有一說一,這算是個進步。 打開包裝盒,第一眼依舊是手機背面,然後是L to C數據線等無關緊要的東西。2020年開始不再配備充電器和耳機。 這是今年的新配色——暗紫色。磨砂玻璃在高光下呈現葡萄紫,在低光下則偏深灰,亮面玻璃在高光下呈現藍紫色,低光下則偏深黑。可謂是熟悉的蘋果式「漸變」風格了。把本壇紫色勛章列印出來貼上去在強光下應該毫無違和感。 相較於13 Pro Max,攝像頭模組大了一圈,凸起也更高。這是因為塞進了更大的傳感器,升級了像素。但往年凸起高度增加,蘋果會順勢將長焦的焦段升級,而今年卻凸了個寂寞。。。。。。我原本發布會之前預測是升級到85mm標準人像焦段的。。。。。。 高光下,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挖孔模組是呈嘆號形的,但蘋果通過軟體將中間部分螢幕直接變黑,使嘆號相連變成藥丸狀。 重新設計的Face ID模組將距離感應器放到了屏下。 而聽筒的設計也有了改變,隱蔽性更好。 黑邊的寬度比13系更加收窄。 開機後,首先就是用了5年的劉海終於消失,變成藥丸狀或者說一字型的挖孔。。。當然,占用面積比13系的迷你劉海還再小一點。登陸各種帳號,根據個人偏好設置好手機,進入全新的iOS 16系統。再度改進的Face ID支持手機橫放時識別人臉解鎖。 先來看一眼全新的AOD顯示,蘋果的思路是將螢幕調暗,同時保持1hz刷新率以降低功耗,這樣手機息屏後不僅能顯示時間等簡單信息,還能將壁紙、小組件等復雜信息保留,甚至不改變壁紙人物的膚色。 接著是全新的4800萬四合一像素主攝,支持Apple ProRAW拍攝,在使用相機APP直出時,默認是一張12MP的照片,而使用ProRAW時,則可以打開48MP選項。直接來看實際效果。 同時,蘋果又把曾經的2X變焦加了回來,使用的是48MP主攝裁切效果,蘋果在發布會上說勝於曾經的2X光學變焦效果。 48MP ProRAW格式照片100%放大後。 當然,獲得如此細膩效果是有兩個代價的,一是拍攝48MP滿像素ProRAW格式照片,在按下快門時要等待2秒左右的時間,二是每張RAW格式照片大小都在60-80M左右,很吃手機容量。 而倍數較高的變焦依舊是靠主攝放大裁切。以下是5X和15X。 今年iPhone 14系前置攝像頭均有升級,並支持自動對焦。 看一下夜景成像,14系的夜間成像亮度明顯提高,得益於新的光像引擎。以下是在很暗的光照條件下拍攝的。在達到一定亮度效果時,蘋果的思路依舊是減少快門時間,使拍照的成片率更高。 夜間戶外成像。 極為黑暗的條件下,成像對比6年前的iPhone 7 Plus。 本次iPhone 14 Pro系最大的亮點,莫過於這個Dynamic Island,合理利用藥丸造型,輔以流暢的動畫,使中間挖孔的黑色區域可以自適應改變形態。既然無法規避這個洞,那我們就把這個洞變成新的交互方式。。。。。。這,不得不佩服Apple設計師的頭腦與勇氣,同時也歸功於蘋果高度的軟硬體結合能力。。。。。。 而且向來是細節狂魔的蘋果,在靈動島動畫的過渡、變形、內容等方方面面,都有著極為細膩的設計。相信我,發布會上你看到的靈動島效果還沒有展現全部細節,真正用過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很多神奇的地方。 當然,靈動島目前也存在些許缺點,比如目前最多隻支持顯示兩個APP工作情況,如果多個APP在島上工作,得打開一個,劃去,才能顯示另外的APP活動情況。 早在2019年2月,三星S10系就首次推出藥丸挖孔螢幕,挖孔位置在螢幕右上角,而後來華為Mate 40系跟進了這個設計,挖孔位置在螢幕左上角。可惜的是這兩個廠商都只是單純做了個藥丸形狀,並沒有帶來針對性的UI交互,而且三星也沒有支付級的面容識別系統。 靈動島既是硬體,也是軟體,兩者融為一體,以醒目、流暢、迅速的方式彈出通知等各種消息。並且蘋果開放了第三方API,各大APP隨時可以接入使用靈動島。另外就是截圖問題,當你有APP在靈動島內活躍時,截圖會把靈動島效果也順帶截下來,靈動島內沒有任何APP時,則不會截出。 最後看一下5G測速和WiFi測速,5G測速連接的是電信1000M速率基站,WiFi測速連接的是電信1000M家庭寬帶射出的信號。蘋果的5G速度向來是讓人放心的,可以跑滿1000M速率,可是WiFi速率很明顯就不行了,老毛病至今依舊沒有改。 今年的發布會邀請函比往年來得都早一個星期,而發布會日期也是2013年以來較早的一次,蘋果似乎很急於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新品,且今年發布會時長是錄播史上最長的一次。就在很多人直呼新品毫無亮點,甚至為iPhone 14使用去年的A15晶片而強烈譴責時,蘋果用一段從未見過的靈動島交互動畫又提起大家的興趣。誠然,本次iPhone...

熟悉的經典美式復古風——開箱一條RRL 2022新款限量牛仔褲

繼續來輕松愉快的更新一篇圖文,開個箱 閱讀順序依舊是先文後圖 首先聲明我不養牛,只是把原牛當做普通褲子來穿,將此視為一種常見的搭配單品,和其他風格的褲子換著穿。所以我的關注點一般就在褲型、面料風格上面了,對於文化歷史、微小細節演化什麼的完全不在意 某天沒事逛RL官網的時候,發現他們上新了RRL的新款限量褲子,覺得一些地方還蠻有特色的。搜了下網際網路內外沒發現有開箱的,於是盲狙之 本次購入渠道為C網(也就是知名的Cultizm.com,玩復古的應該都知道這個服飾集合網站),因為是新款所以不打折,但可以用折扣碼打個8折,感覺還行就下手了,而且新出的東西不用擔心有假的 哎,不小心就沖動消費,再次墜入復古消費主義陷阱 開箱 8月30號從德國發出的Fedex,9月7號就收到了,速度很頂。包裝比較髒,不知道經歷了什麼 現在這個時間點不被稅是不可能的(之前發德國郵政有機率不被抽到,但要等25~80天),為了效率開箱,所以下單的時候選擇了主動報稅的Fedex。收貨的時候Fedex送貨小哥通知我光榮納稅¥140.43,感覺也還可以了 拆開包裝就是被折起來的褲子了。這條褲子,用了尺碼小紙牌,品牌吊牌,口袋大紙牌,此外正面還有個吊牌,各種紙牌是真的多。。。此外面料有一種特別的味道,跟以往買的RRL都不同,估計是因為面料含麻吧 後口袋上的紙牌設計感不錯,印了一堆說明比如限量美產、14oz預縮面料等等。中間鏤空了一部分,用來展示屁股兜上的一小塊皮牌 大的皮牌沒用馬毛那種,而是油蠟比較充足的皮革,彎折會有一定的變色效果 這條的袋花非常普通,約等於沒有。 面料是87%棉,13%麻。面料上的棉節的真的豐富。棉結這種東西,喜好因人而異吧,喜歡的會覺得多點細節挺好的(雖說其實就是瑕疵),不喜歡的就很無感了。我個人當然是因為喜歡才會購買了,就把它當做是油漆小斑點做舊那種感覺,就好了 就像很久之前開的一條PRPS,故意用油漆點做舊 中間的褲耳相當肥碩了。紙牌感覺沒什麼用,別人買都買了,再告訴買家這條是預縮好的,根據平時穿的尺碼購買就好,這樣就比較馬後炮了(不論是官網還是C網,都並沒有給出紙牌的照片) 正面最引人矚目的就是口袋下方的西部風裝飾了 主扣細節 主標,紐約設計,限量生產 紐扣門襟 紐扣和鉚釘反面都有品牌LOGO 銅制鉚釘 襠部補強 口袋布反面的一些說明,日產棉結牛仔布,字體風格跟其他RRL原牛一致 洗標,手抖了 褲腳走線,非常敷衍,畢竟美產 這條的耳邊是類似半邊赤耳那種,比較少見,應該是基於1950s工作褲的設定吧,具體還得請原牛大神指教了 以上就是各種細節了,下面是掛起來的前後整體圖。這條的褲型是中腰直筒,靈感來自 1950 年代的工作褲,五口袋西部風 慣例的真人獸? 這次尺碼翻車了,所以沒有真人獸,抱歉 原因是盲狙的時候沒看清楚,以為這條是RRL寬松的vintage 5-pocket褲型,也就是下圖中最右邊那種,可以看出是挺寬松的肥宅快樂褲型 結果這條只是描述里寫了vintage 5-pocket,實際並不是這個褲型,而是普通的Straight褲型,但RRL的Straight其實也算是有點修身的 另外這條是預縮的,並且是基於工作褲的版型,這點很有迷惑性。我想著工作褲是穿著幹活的一般會比較寬松嘛,於是我就故意往小買了1碼,結果現在穿上就是很緊,很緊,扒在身上那種感覺,很難受。目測需要減肥20斤才能比較合適了,哎 所以這個文章就是翻車記錄帖了,給大家增加一點笑料,活躍一下氣氛。 在此我也立個減肥20斤的Flag吧,目前真的是太胖了(期間經歷過140+→170→150→170,當前又快170了)。很多皮衣都非常裹粽子了,難受 最後簡單總結一下 這是條比較個性的原牛,元素很多,細節豐富,非常美式復古。因為部分元素太個性了,所以註定小眾,估計假貨都懶得打版吧 做工的話敷衍馬虎,美產就這樣了,買多了已經麻了 褲型是直筒,比較好搭,但是只有以後瘦了再來更新上身搭配了 本篇就到這里,感謝閱讀,我們下次再見~ 來源:Chiphell

開箱 xTool M1 家里可以置備起來的桌面級多功能雷射功割機

這是我近期非常期待收到的一個大玩具。 確認了是 xTool M1 2.0 10W的高級版本。 這包裝的紙盒看著就非常的心動,色彩驚艷,很多極客,手工製作愛好人士這下子眼中有光。 這是正面,這麼大的紙箱還給按排上儀式感滿滿的拉鏈式易拆封口! 側面標明是 made in china 和基本的尺寸。 白色的外殼是經典時尚,永不過時。 後面有展示一些和普通雕刻切割機與眾不同的功能,有智能攝像頭等的加持。 拉開拉鏈式的封口後,這太讓人心動的案例展示了,很多人因此會沉思,自己買來這個到底干什麼樂趣是最多的? 看來包裝箱里精準設計,飽滿的很,我們繼續開箱! 機器的四周都有非常良好的保護,這樣才能運往全球各地。 兩張用於刀片切割用的底板。 我們先把邊上輔材先拿出來吧! 這是精選的材料包 看來可以拿來直接用的材料是非常豐富的! 這麼多的材料就是想激發大家使用的興趣! 怪不得有點重重的,里面木板是挺多的。 還有手機支架,刻字的牌。看來擺攤經營點什麼有思路了。哈哈 一些各種顏色的紙張都是能用上的。 這是RA2專業版的一些旋轉附件 這個有四塊 旋轉的套裝,有需要的時候可以搭建起來。 這些到時都是和一些杆子進行結合,可以弄一些更長的作品。 都是金屬的 這個可以旋轉的機構有點重,還有皮帶來拉動! 工業級的品質 這套是比較齊全的套裝,所以我一個個功能玩過來,就可以玩好久了。今天會先帶大家玩玩最簡單的。 也是有包裝盒 搭建的手冊 底下的配件 螺絲刀等都是有配齊了,開箱可以用! 終於把這個大傢伙給搬出來了,這樣從包裝箱里出來後,一個人就更容易搬動了。 雷射切割機現在也捲成這麼可愛了,是個可愛的大白。 家用,主要是小巧,方便移動。 在這個漂亮的殼內,還有一封CEO致用戶的信。 一本說明書 這是機器基礎有贈送的附件,方便開箱後就可以上手玩。 配件 有一段排氣的管子,需要後續的安裝! 還有兩個底板的贈送。 這邊送的基本附件就比較少了。 這樣底板都有四份了。越多越好,用起來有消耗的。 還有一包的杆子 應該是組裝底板使用的。 主要是這個雷射頭和刀頭的前後左右的移動來雕刻,或是切割。 有一個風扇直接是往外送風。 右邊的皮帶 這是出風口,建議直接要排放到外面,或是接下空氣過濾器使用。 這是背後的接口,如果有接上過濾器,還要把這個航空接口連接上後,會有一個聯動。如果有直接往戶外排放又不會影響別人的,就沒有必要另購過濾器了。 蓋板的磁吸結構 現在可以上電,准備開機啦! 雷射頭在當中,有銅頭露出的是吸在上面的,可以拔下來安裝上刀頭。 軟體安裝好後,有現成的一些案例是可以直接導入的。 把一個帶有二維碼的3MM的椴木板放入機器。 蓋上蓋板 在軟體里是可以監控到機器里面的照片的,看來要被切割的物體。 我在電腦上隨便畫了一個小齒輪,我們來看看效果吧! 傳輸到機器後,按下面板前面的按鈕就可以了開始工作了。 就是這個按鈕,變藍色了。 成功 可以看出來,10W的雷射是順利切透了3MM的椴木板。 但,畢竟功能僅10W,燒濁會有點點明火,所以會有點發黃。 很輕松的進行一個分離。 再來試試,切個二維碼。 也是蠻成功就能刻出來,半導體雷射鵰刻的實力是非常好的,功率低,好控制些。 接著我又在金屬上試試,給女神切一個項鏈掛墜! 可能是我處理的JPG圖片不細致,但效果還是不錯的! 這個矢量的字體雕刻就非常完美了,可以在有紀念意義的地方,現場開工啦! 還有很多其他的附件,大家有興趣我們可以下次繼續! 梅花台風過後的藍天白雲映在機器上,非常漂亮! 底板也是可以拆掉的,以後換上其他的旋轉工具使用! 機器是需要連接一台電腦來使用的!目前還不能手機直接操作。 煙管接到外面 總的來說,今天收到的這個可以用來製造禮物的禮物非常的開心!在後面的使用中,再玩出精彩吧!來源:Chiph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