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開箱

Tag: 開箱

重拾舊好–萬寶龍文豪系列「荷馬」鋼筆開箱

    多年前曾是輕度鋼筆燒友,入手過78G、大豆腐、文豪笛福等燒友經典;後來學業繁忙,退坑後一隻78G陪伴了我7年。它便宜、輕巧、耐用、實用,哪怕一個月沒有使用,旋開蓋子都是一筆出水。 前陣子78G不幸丟失,趁618買了一隻英雄100繼續使用,沒想到這下一發不可收拾,燒心又起...    時隔多年,首先想到的便是龍,畢竟一貫龍的口碑便是品質穩定,打磨一致,不易遇坑。搜索良久,發現大文豪系列在2018年居然出了一隻149筆尖的荷馬,想當年,每一年的文豪都是146的筆尖,我特別偏好大一些的明尖,於是便立刻搜尋,終於在閒魚找到一隻塑封還沒打開過的文豪-荷馬,甚是開心,與大家分享一下這支鋼筆。 引用一段對荷馬的介紹: --西方文學奠基於兩部史詩之作—《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部著作均隨著同一個名字流傳至今,牢牢凝固在人類集體文化的意識上。這個名字就是荷馬。柏拉圖將這位古希臘詩人尊為後世一切詩人的祖師與楷模。荷馬大約生活在公元前8世紀下半葉。他傳統上被描繪為一位雙目失明的游吟詩人。--大文豪系列中唯一的149尺寸鋼筆,設計師僅用寥寥數筆就將《伊利亞特》中特洛伊木馬的造型勾勒出來,堪稱神來之作。•鍍金筆夾造型的靈感源於英雄阿喀琉斯的長矛•筆尖鐫刻著阿喀琉斯的頭盔•筆帽頂端與筆蓋環、筆尾以及前端部分鐫刻特殊回形紋飾,象徵六音步格,即古希臘敘事詩所使用的韻律•半磨砂黑色樹脂,搭配香檳金色的金屬配件分享展示: 費了大力氣,找到的原封原盒: 去掉塑封,打開盒子的一刻: 盒子本體,像一本傳記: 開封,左邊是寫著故事、介紹鋼筆設計元素的小冊子,右邊是儲存鋼筆的小盒子: 所謂原廠塑封: 荷馬本體: 選了F粗細的,尾巴上一個小小的F標: 和英雄100比一下,真的蠻粗的: 和講故事的小冊子合個影: 脫帽,敬禮: 性感的大明尖,重點是149!: 筆舌,做工完美: 小白花特寫: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這些線條,構成了一個馬的臉: 螺旋上的卡位裝置,為了馬臉線條對齊筆帽,其它文豪似乎沒見到這個設計: 和100的筆尖比一比: 常用的筆合個影: 最後來一張: 使用體會: •大明尖,用著就有視覺和心情的加成•螺紋筆蓋,好處是密封性能極好,一筆出水;但方便程度沒有插拔筆蓋好•筆尖彈性適中,比英雄100硬一些;阻尼感非常好,多一點不多,少一點不少•儲墨量大,我的書寫量較大,平時打草稿/練字/刷題全用,依然可以輕松滿足總結一下:此筆下水偏多,中英文都較合適,數學公式推理則顯得偏粗來源:Chiphell

暴雪:守望玩家自動開箱後數據繼承至《鬥陣特攻:歸來》

《鬥陣特攻:歸來》臨近公布,暴雪官方近日於Reddit論壇舉辦了一場針對《鬥陣特攻:歸來》的問答活動,活動期間,有粉絲詢問《鬥陣特攻:歸來》上線後《鬥陣特攻》貨幣及戰利品箱子會如何?,暴雪開發人員表示玩家《鬥陣特攻》貨幣及戰利品箱子等數據會直接繼承至《鬥陣特攻:歸來》,其中戰利品箱子會被自動打開,所獲得的東西繼承至《鬥陣特攻:歸來》,開發者提醒《鬥陣特攻:歸來》將有一種全新的虛擬貨幣作為主要貨幣,所以《歸來》中部分商品無法使用《鬥陣特攻》繼承貨幣購買。 據悉,《鬥陣特攻:歸來》將於10月4日在PlayStation 5、Xbox Series、PlayStation 4、Xbox One、Switc和PC平台以搶先體驗(Early Access)免費遊戲形式推出。該作將定期推出賽季更新和戰鬥通行證,全新內容包括全新英雄、遊戲模式、地圖、造型物品等。 來源:3DMGAME

摸魚快樂椅的進化,開箱保友基尼迪亞X。

    和人體工程學座椅的緣分還要從2020年說起。上回說到,未婚妻放棄了在濟南的事業搬來蘇州。因為工作特殊性未婚妻腰有舊傷,我自然不能讓未婚妻坐個木板凳工作學習,當時提前下單了一把Ergomax Evolution,到貨後趁著未婚妻還沒來的當口自己先坐著爽了一陣,從此對人體工程學有了初步的概念。    就是這玩意兒,做工扎實、坐感優良、腰部承托到位、網面座椅透氣。     未婚妻來到蘇州後Evo順理成章的歸她使用,我另外買了一把普普通通的Ergoup A60,就是這貨。     雖然頂著人體工程學的名號,但它切切實實的是一把摸魚狂魔椅,不管是無極後仰170度,還是大覆蓋面的長腿托(Evo無腿托設計),亦或者是看上去很專業實際沒什麼用的腰托以及背部曲線和頭枕的設計,都體現了這一點,未婚妻不止一次吐槽這把椅子改名摸魚專用椅算了。似是而非的工作椅肯定比不上正兒八經的人體工學椅,往後兩年時間內我也屢次趁未婚妻不用的空閒偷雞坐坐,期間多番試圖毛掉Evo,均以失敗告終。    前兩天,在我清理堆積的無用產品,瘋狂大回血的時候,未婚妻問,你是准備給自己換個好椅子麼?瞬間提醒了我,對啊,我還缺把好一點的人體工學椅啊,而且好點的椅子早買早享受,晚買也沒什麼折扣,使用周期覆蓋5到8年沒什麼問題,遂用「有錢不花王八蛋、莫待無錢談預算」的理由說服自己開啟了看貨之旅。    初步的購買意向很簡單,和Evolution平級或更好,琳琅滿目的商品清單立馬只剩下幾個選擇,首先看的有Ergomax的Evolution,Ergoup的蝴蝶,保友的金豪LX,還有赫曼米勒的全線產品,另外還有個岡村因為看不明白乾脆就不看了。接下來就是選貨,我思考了一下自己的需求,主要是三點,一要正兒八經的人體工學,二不用太強的腰部承托,三得盡量帶著腿托,第一個要求基本所有進清單的產品都能滿足,第二個要求幹掉了Ergomax全家,第三個要求幹掉了蝴蝶和赫曼米勒的入門產品,金豪LX因為雲評測下來感覺不太適合我也被踢出了備選名單,咋一看已經沒有一把椅子符合我的需求了。    除了明星產品——赫曼米勒Embody,雖然它也沒有腿托,但是各路好評讓我對它的期待值極高,可是它貴啊。    初步了解了一下Embody的人體工學設計後,我便開始在忽略忽略忽略品牌里找有沒有類似系統的椅子,這時保友的基尼迪亞X便進入了我的視線,雲評測後據說對比原版的基尼迪亞,基尼迪亞X坐感和人體工學設計方面改進了很多。猶豫了五秒鍾,用比價軟體看了看歷史低價,再和客服內幕了一下,以到手預約價的金額拿下。    廢話說完,接下來就是正經開箱環節了。   正在勤奮工作時,順豐來電說到貨上門,回家後看到老大一個箱子杵在地上,門口堵了個嚴嚴實實。     6月14日出廠的新貨。  ...

徠卡Apo-Summicron 50mm f2 ASPH(50 2AA)開箱

老早就在覬覦這顆Apo-Summicron 50mm f2 ASPH也就是大家常說的50 2AA了。這只徠卡在2012年5月份的時間發布的鏡頭,我在整整發布了十年後才擁有了它,可真是久違了啊。 這只傳說中光學技術的巔峰之鏡,體積是如此小巧,但力量卻如此強大。摸起來真的不由得讓人感嘆它巧奪天工的氣質。一開始想要買黑色,想了想自己三台銀色機器,竟然沒有一個銀色鏡頭,算了,還是買銀色吧。但買了又後悔了,應該選擇黑色的,因為以後如果要是有黑色機身,特別是Monochrome只有黑色機身的情況下,黑身+銀頭的配置,真的不能忍啊。唉,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吧! 先上一張官方圖。 從他的結構來看就知道是一隻超級緊湊的鏡頭,怪不得Peter Karbe說把這麼一堆光學組件擠在這麼狹小的一個空間內,難度太大了,連一點多餘的空間都沒有了。無比強大的MTF曲線,看起來真的是比較恐怖的。 來,開始開箱!盒子都要比一般的徠卡鏡頭大好多。 金屬的鏡頭蓋,當然還贈送了一個黑色塑料卡扣鏡頭蓋,很多人以為贈送的是UV哈哈,因為那個獨立的包裝真的很像原廠UV的包裝,但其實是一個黑色的塑料鏡頭蓋。徠卡怎麼可能這麼大方,會贈送原廠UV?真是異想天開! 前玉、後玉都非常完美,燈光下看不膩。前玉是E39,真的很小巧,十年前的技術,這麼小巧的鏡頭竟然能做出f2 APO,那個技術的確是讓人佩服的!後玉四周都有消光漆,看起來做工真的是非常的精細。 裝在M11上看看也是挺漂亮的,銀色機身配銀色鏡頭比較亮騷的搭配。(反正黑身+銀頭不能忍) 看看我的大房夫人M240、二房姨太M9、三房姨太太M11 來,大房、二房、三房排個隊 來,三房姨太太們同桌開個席 最後來個三房M全家福, 不要打架,每天翻牌子,帶你們飛~~~~ 大房夫人:    M240+11663 (Summilux 35mm f1.4 ASPH. Black)二房姨太太: M9+11891(Summilux 50mm f1.4 ASPH. Black)三房姨太太:...

差生文具多——佳明Fenix 7x開箱及使用體驗

引子 2022年春節後至今,疫情反復,特別是身處上海的我,戶外跑步停了幾個月,這個月開始恢復運動,正值每年夏訓+618活動,忍不住報復性消費了一把跑步手錶的更新產品簡介 佳明這個品牌在喜歡跑步和戶外運動的人里一定不會陌生,而飛耐時系列(下稱Fenix)一直是其戶外運動手錶中的王牌產品,優秀的續航,齊全的運動功能,更具質感的外觀,都是其主要優點▼上兩張官網宣傳圖片感受一下 ▼Fenix 7這一代有觸控屏了,簡化了部分場景操作邏輯,另外7x系列標配「沒什麼用」的太陽能 開箱 閒話少聊,先上開箱▼這次買了炭黑版,贈品有個「綠豆芽」跑步動態檢測的配件 ▼盒子確實看起來比Forerunner系列貴一點 ▼開蓋見真容 ▼再來一張正臉,保護貼紙沒撕的樣子 ▼配件合照,拍的時候沒看到藏在配件底下的「不用讀」說明書 ▼手錶細節幾張,用手機好難拍,可以看到表盤上有點像銅絲一圈的就是太陽能部分,感覺還有點玫瑰金的意思呢 ▼側面按鍵,這次另一面的start鍵沒有紅色圈的了,感覺很可惜,我很喜歡那一代的設計 ▼DLC鍍膜鈦合金表帶,第一次在跑表上用金屬表帶,很奇怪的感覺,說實話還沒有矽膠的舒服,雖然質感是好上太多,另外鈦合金確實比看著輕不少,競技水平還不太高的時候,這點重量影響不大 ▼四代心率,是升級的原因之一,之前是Forerunner的945 ▼再來幾張擺拍 ▼這里是Led指示燈,夜跑可設置閃爍或手電,安全性功能 ▼擺拍二 ▼擺拍三 ▼和945以及綠豆芽合影,確實大了一圈 ▼上手跑步,和最終用的一個表盤樣式 ▼白天補了張照片 使用體驗 開箱結束,說說使用上使用佳明跑表一個不太爽的點是需要搭配三個不同的App使用▼第一個App,Connect,用於和表配對,並進行設置與數據查看 ▼還包含了一些其他身體信息相關功能,幫助更好的調整跑步訓練計劃,健康狀態 ▼身體年齡,根據最大攝氧量,BMI等計算,看看爽一下就好 ▼訓練建議相對來說比較重要,根據心率和睡眠休息情況判斷訓練負荷,苟一點不容易受傷 ▼排名部分,激勵一下自己 ▼第二個App,佳速度,跑步社交,活動管理,訓練計劃功能在這里 ▼初學者可以在這里找到一些入門向的免費訓練計劃,動起來更有效率,深入之後可能還需要自己設計自己的訓練計劃 ▼第三個App,ConnectIQ,表盤、小工具等應用市場類App,總還是有些個性化需求的,945和Fenix都支持音樂,但是大多數人還是不太會用手錶聽的吧,記憶體有限,更多還是要用來存地圖、路線等信息 ▼昨晚跑步的數據,30分鍾有氧之後沖刺了四組 ▼心率配速設置是買跑表的基礎原因,可以幫助自己更好的執行訓練計劃 ▼需要心率帶和綠豆芽的進階原因在這里,步幅、垂直振幅、觸地時間平衡是跑表本身沒有的功能,需要配件記錄,可以幫助分析改進自己的技術動作,像我這種文具多的差生,昨天主要問題就是最後的沖刺姿勢沒有控制住,明顯垂直振幅波動的很亂 ▼另外如果需要更詳細信息和一些自製訓練計劃功能,需要去connect的網頁版操作 ▼很喜歡看報告頁來分析自己的情況 更新一個跑步和肌肉力量訓練模式▼跑步訓練時手錶顯示 ▼網頁版編寫訓練計劃 ▼手錶執行後App記錄 ▼肌力訓練時手錶顯示 贈品小配件 補幾張綠豆芽獨照,有心率帶的時候並不必要,但是夏天手錶的心電心率感覺已經很準了,不太喜歡帶心率帶,就會帶上綠豆芽 總結 先說說會選擇跑步手錶的原因,其實我也是一路Apple Watch用過來的,中間穿插著用了一段時間Withings,可以說一直對表的顏值還是有一定執念的,但是會頻繁的換回Apple Watch也是因為智能表用習慣了是真香,消息提醒抬腕顯示,刷公交卡,控制手機相機拍照都是融入了我日常生活的功能,以前沒入佳明的坑之前,用NRC(Nike Running Club)這個App也覺得挺好,顯示里程心率,還能直接連AirPods,邊聽音樂變跑步不要太舒服。但是真的認真開始跑步訓練之後,Apple Watch之類的智能表還是會有不得不替換為佳明、高馳之類的跑表的理由1、續航,Apple Watch堅持18小時續航這個設定,對於跑步手錶來說完全不夠用,拿Fenix 7x來說,標準續航28天,跑步運動時開啟最准確的定位模式,雙頻全星座模式,續航89小時,這對於戶外運動充電不便的情況尤為重要,即使是平時城市里跑步,晚上到家一看手錶電不夠了需要充會兒電再去跑步或者索性懶的跑了的情況是完全不會存在了2、配件,跑步手錶連接配件後的更詳細數據記錄,例如跑步動態中的步頻、步幅、觸地時間、垂直振幅、左右平衡等,對於跑步訓練就很重要了,而這也是目前智能手錶無法兼顧的3、算法,這個細分行業中深耕多年的公司,在數據記錄、身體狀態監控等算法上都有其獨到之處,佳明的訓練狀態、身體電量這兩個小功能背後也體現了很多工程師們的辛勤汗水,這些也是智能手錶不具備的我會慢慢放下Apple Watch而使用跑表作為日常使用的主力表,更重要的原因是這塊表的專注,戴著它就會有去跑步的動力,午休晚飯時間,想著自己裝備都帶齊了,說不定就去跑個半小時有氧了,戴Apple Watch時就往往都要等到下班回家,然後倒在沙發上再也沒能出門了(後來刷視頻發現有個大佬是用apple watch配合stryd來監測,也是一種方案,反正也不是專業運動員,以後有機會試試)而從945想升級到Fenix的原因,最大的一點是945的定位不支持北斗,還是會有些飄(有評論補充,這里的增益主要是雙頻多星模式,和北斗本身關系不大),但是單為這個問題,選擇新發布的955和Fenix其實都可以解決,但是還是更喜歡Fenix的樣子一些,並且續航是另一個影響因素,Fenix 7x的續航受它大一圈的影響,還是最能打的一個用金屬表帶先跑了一次體驗了下,說實話還是沒那麼舒適的,更喜歡矽膠和尼龍表帶的彈性和透氣,並且Fenix是真的比Forerunner系列重,如果只是路跑,還是更推薦Forerunner,如果有長距離越野的想法,或者單純看得慣樣子的話,再考慮Fenix吧最後,不管怎樣,跑步裝備不是最重要的,還是自己訓練的汗水才能帶來實際的進步,跑起來才是最重要的,只不過對於我這種裝備黨來說,研究和體驗裝備也是促使我更多跑起來的原因之一,期望疫情趕快結束,今年年底能跑一次上馬啊APP那個其實也就Connect用的多,佳速度也就忽略忽略忽略帳號能用,中區特供,最開始就是分享界面好看一點,不像Connect跟理工男一樣全是乾巴巴的數據,我就基本沒用過。訓練課程什麼的Connect里也有,只是藏的比較深。IQ那個設置好了之後也就可以刪了,不常用,之前都是內嵌在Connect里的,從碼表530那代開始獨立出來一個APP,又卡又不好用。。。 引子 2022年春節後至今,疫情反復,特別是身處上海的我,戶外跑步停了幾個月,這個月開始恢復運動,正值每年夏訓+618活動,忍不住報復性消費了一把跑步手錶的更新產品簡介 佳明這個品牌在喜歡跑步和戶外運動的人里一定不會陌生,而飛耐時系列(下稱Fenix)一直是其戶外運動手錶中的王牌產品,優秀的續航,齊全的運動功能,更具質感的外觀,都是其主要優點▼上兩張官網宣傳圖片感受一下 ▼Fenix 7這一代有觸控屏了,簡化了部分場景操作邏輯,另外7x系列標配「沒什麼用」的太陽能 開箱 閒話少聊,先上開箱▼這次買了炭黑版,贈品有個「綠豆芽」跑步動態檢測的配件 ▼盒子確實看起來比Forerunner系列貴一點 ▼開蓋見真容 ▼再來一張正臉,保護貼紙沒撕的樣子 ▼配件合照,拍的時候沒看到藏在配件底下的「不用讀」說明書 ▼手錶細節幾張,用手機好難拍,可以看到表盤上有點像銅絲一圈的就是太陽能部分,感覺還有點玫瑰金的意思呢 ▼側面按鍵,這次另一面的start鍵沒有紅色圈的了,感覺很可惜,我很喜歡那一代的設計 ▼DLC鍍膜鈦合金表帶,第一次在跑表上用金屬表帶,很奇怪的感覺,說實話還沒有矽膠的舒服,雖然質感是好上太多,另外鈦合金確實比看著輕不少,競技水平還不太高的時候,這點重量影響不大 ▼四代心率,是升級的原因之一,之前是Forerunner的945 ▼再來幾張擺拍 ▼這里是Led指示燈,夜跑可設置閃爍或手電,安全性功能 ▼擺拍二 ▼擺拍三 ▼和945以及綠豆芽合影,確實大了一圈 ▼上手跑步,和最終用的一個表盤樣式 ▼白天補了張照片 使用體驗 開箱結束,說說使用上使用佳明跑表一個不太爽的點是需要搭配三個不同的App使用▼第一個App,Connect,用於和表配對,並進行設置與數據查看 ▼還包含了一些其他身體信息相關功能,幫助更好的調整跑步訓練計劃,健康狀態 ▼身體年齡,根據最大攝氧量,BMI等計算,看看爽一下就好 ▼訓練建議相對來說比較重要,根據心率和睡眠休息情況判斷訓練負荷,苟一點不容易受傷 ▼排名部分,激勵一下自己 ▼第二個App,佳速度,跑步社交,活動管理,訓練計劃功能在這里 ▼初學者可以在這里找到一些入門向的免費訓練計劃,動起來更有效率,深入之後可能還需要自己設計自己的訓練計劃 ▼第三個App,ConnectIQ,表盤、小工具等應用市場類App,總還是有些個性化需求的,945和Fenix都支持音樂,但是大多數人還是不太會用手錶聽的吧,記憶體有限,更多還是要用來存地圖、路線等信息 ▼昨晚跑步的數據,30分鍾有氧之後沖刺了四組 ▼心率配速設置是買跑表的基礎原因,可以幫助自己更好的執行訓練計劃 ▼需要心率帶和綠豆芽的進階原因在這里,步幅、垂直振幅、觸地時間平衡是跑表本身沒有的功能,需要配件記錄,可以幫助分析改進自己的技術動作,像我這種文具多的差生,昨天主要問題就是最後的沖刺姿勢沒有控制住,明顯垂直振幅波動的很亂 ▼另外如果需要更詳細信息和一些自製訓練計劃功能,需要去connect的網頁版操作 ▼很喜歡看報告頁來分析自己的情況 更新一個跑步和肌肉力量訓練模式▼跑步訓練時手錶顯示 ▼網頁版編寫訓練計劃 ▼手錶執行後App記錄 ▼肌力訓練時手錶顯示 贈品小配件 補幾張綠豆芽獨照,有心率帶的時候並不必要,但是夏天手錶的心電心率感覺已經很準了,不太喜歡帶心率帶,就會帶上綠豆芽 總結 先說說會選擇跑步手錶的原因,其實我也是一路Apple Watch用過來的,中間穿插著用了一段時間Withings,可以說一直對表的顏值還是有一定執念的,但是會頻繁的換回Apple Watch也是因為智能表用習慣了是真香,消息提醒抬腕顯示,刷公交卡,控制手機相機拍照都是融入了我日常生活的功能,以前沒入佳明的坑之前,用NRC(Nike Running Club)這個App也覺得挺好,顯示里程心率,還能直接連AirPods,邊聽音樂變跑步不要太舒服。但是真的認真開始跑步訓練之後,Apple Watch之類的智能表還是會有不得不替換為佳明、高馳之類的跑表的理由1、續航,Apple Watch堅持18小時續航這個設定,對於跑步手錶來說完全不夠用,拿Fenix 7x來說,標準續航28天,跑步運動時開啟最准確的定位模式,雙頻全星座模式,續航89小時,這對於戶外運動充電不便的情況尤為重要,即使是平時城市里跑步,晚上到家一看手錶電不夠了需要充會兒電再去跑步或者索性懶的跑了的情況是完全不會存在了2、配件,跑步手錶連接配件後的更詳細數據記錄,例如跑步動態中的步頻、步幅、觸地時間、垂直振幅、左右平衡等,對於跑步訓練就很重要了,而這也是目前智能手錶無法兼顧的3、算法,這個細分行業中深耕多年的公司,在數據記錄、身體狀態監控等算法上都有其獨到之處,佳明的訓練狀態、身體電量這兩個小功能背後也體現了很多工程師們的辛勤汗水,這些也是智能手錶不具備的我會慢慢放下Apple Watch而使用跑表作為日常使用的主力表,更重要的原因是這塊表的專注,戴著它就會有去跑步的動力,午休晚飯時間,想著自己裝備都帶齊了,說不定就去跑個半小時有氧了,戴Apple Watch時就往往都要等到下班回家,然後倒在沙發上再也沒能出門了(後來刷視頻發現有個大佬是用apple watch配合stryd來監測,也是一種方案,反正也不是專業運動員,以後有機會試試)而從945想升級到Fenix的原因,最大的一點是945的定位不支持北斗,還是會有些飄(有評論補充,這里的增益主要是雙頻多星模式,和北斗本身關系不大),但是單為這個問題,選擇新發布的955和Fenix其實都可以解決,但是還是更喜歡Fenix的樣子一些,並且續航是另一個影響因素,Fenix...

所謂的人體工學椅,Ergomax Evoluiton 2 開箱展示分享

前言廢話: 老生常談!!!!!!!! 所謂的人體工學座椅,也就是可以適應人體動作形態的椅子,讓坐勢更加的健康自然,有效的降低腰肌勞損,更好的守住男人的幸福,Emmm..... 對於久坐的電腦工作者來說,相信或多或少都有聽說或了解過這類產品,而作為十幾年老射雞師,也是陸陸續續買了好些,當然更多的還是相比比較實惠款式,也就去年雙十一整了把差不多,Ergomax Evolution 2 pro ,所謂一分錢一貨唄,用了近一年感覺還不錯,那麼這會 618 大促,耐不住寂寞,就接著整一把,替換升級下另外一張椅子。 依舊還是選用還是 Ergomax Evolution 2 ,不過不是 PRO 頂配版本 ,感覺沒有那必要了,畢竟已經有過一張了,另外實際這個的性價比也會來得更好一些,2K 出頭就有了,之前那個花了我近 3K,關鍵兩者外觀看著還非常的相似,開箱沒有....  椅子到手就基本已經是成型了,超級大的紙箱,取出椅子!拆掉保護套,套頭枕就可以了。 安裝也比較簡單,插上完事。外觀展示: 俯視角度。 正視角度。材質用料介紹: Ergomax Evolution 2 定位為次旗艦版本,椅背支架與 PRO 一致,採用金屬材質打造,表面高光電鍍工藝處理,整體質感及份量都在線,保留了掛衣架的設計,可用來充當提手調整椅背的高度。 底部防爆菊金屬面板,外部塑料包裹,對比 RPO...

《鬥陣特攻2》沒有開箱 有戰鬥通行證和監測站禮包

在今天的《鬥陣特攻2》直播活動上,暴雪宣布《鬥陣特攻2》「歸來」將於10月5日登場,提供持續的免費暢玩遊戲體驗。該作將定期推出賽季更新和戰鬥通行證,全新內容包括全新英雄、遊戲模式、地圖、造型物品等。 把《鬥陣特攻2》「歸來」打造成免費遊戲,對於這款遊戲與廣大玩家來說都是合理的決定。免費暢玩將移除參與遊戲的門檻,讓全世界所有玩家都能加入戰場、與好友組隊,或是尋找線上的其他玩家同樂。除了遊戲改成免費暢玩以外,暴雪也會添加跨平台進度共享功能,讓大家都能暢玩、累積遊戲進度,並在各大遊戲平台無縫存取遊戲內容。 《鬥陣特攻2》「歸來」將不會有戰利品開箱機制。取而代之的是持續推陳出新的遊戲服務。玩家能夠直接通過戰鬥通行證以及全新版本、定期更新的遊戲內商店,取得自己想要的物品。遊戲團隊每九個禮拜就會打造新的賽季內容,確保廣大玩家隨時都有新鮮且精彩的內容能夠體驗。 暴雪還推出了監測站禮包,售價198元。購買後即可提前備戰,用堅實的基礎迎接全新遊戲體驗。監測站禮包中包羅萬象,內含「歸來」上線當日你所需的各類物品,其中包括:2000枚《鬥陣特攻2》「歸來」虛擬貨幣;《鬥陣特攻2》「歸來」 第1賽季高級戰令;《鬥陣特攻2》「歸來」2款傳奇英雄皮膚;《鬥陣特攻2》「歸來」專屬頭像;《鬥陣特攻》:傳奇典藏版。 來源:3DMGAME

一個遲到了十年的的開箱:暗黑破壞神III典藏版

前言《暗黑破壞神III》,是暴雪娛樂在2012年5月15日發行的的一款動作角色扮演遊戲,也是暗黑這個大IP的第三代續作。在當年曾經一度出圈,連不玩遊戲的人都在談論。遊戲發售後,也因為種種原因褒貶不一。我當年作為一個根本沒有玩過一代和二代的新人,不知怎麼的就直接跟風入了典藏版。也斷斷續續玩了五六年,最近整理房間的時候又找出來了,就發個偽開箱和大家一起回憶下那段歲月吧。 外殼有很強的做舊感,眾所周知,在暗黑的世界里,人類作為涅法雷姆是天使與惡魔的後代,白色的封皮代表天堂。 整個包裝凡是印花的地方都有做浮雕處理。 打開盒子後,出現的就是身處地獄的惡魔迪亞波羅。 這個盒子里裝著頭插靈魂石的迪亞波羅顱骨。 顱骨是個底座,上面的靈魂石,是個USB 2.0的優盤。 里面裝有暗黑破壞神II的安裝程序。 原聲帶。 還沒拆封。 附送的遊戲體驗卡,只有暗黑II的體驗碼是永久的,其他都是試玩。當然,現在已經沒意義了,暗黑3早已開放試玩,不需要試玩碼了。 遊戲安裝盤 美版。 安裝盤附帶的小畫冊。 遊戲設計花絮。 里面有兩張光碟,一張DVD,另外一張藍光的。 精美的畫冊。 萬惡之源。 主要介紹了遊戲的基本設定,如五個職業,和幾個主要BOSS。 野蠻人 巫醫 法師 惡魔的設計都相當哥特風。 泰瑞爾,阿茲莫丹。 莉婭 第二章的BOSS,謊言之王比列。 全家福。 就我個人而言,還是很享受這款遊戲的,雖然我現在已經AFK四五年了,暴雪對D3也算有良心,作為一款買斷遊戲,都十年了還在更新。如果暗黑IV能出的話應該還是會支持下的,不過最近幾款冷飯就算了,真的提不起興趣,暴雪這幾年的騷操作,真是讓人一言難盡。因為被盜號還丟了一個台服的大菠蘿三和台服wow 現在想起來時間真快啊前言《暗黑破壞神III》,是暴雪娛樂在2012年5月15日發行的的一款動作角色扮演遊戲,也是暗黑這個大IP的第三代續作。在當年曾經一度出圈,連不玩遊戲的人都在談論。遊戲發售後,也因為種種原因褒貶不一。我當年作為一個根本沒有玩過一代和二代的新人,不知怎麼的就直接跟風入了典藏版。也斷斷續續玩了五六年,最近整理房間的時候又找出來了,就發個偽開箱和大家一起回憶下那段歲月吧。 外殼有很強的做舊感,眾所周知,在暗黑的世界里,人類作為涅法雷姆是天使與惡魔的後代,白色的封皮代表天堂。 整個包裝凡是印花的地方都有做浮雕處理。 打開盒子後,出現的就是身處地獄的惡魔迪亞波羅。 這個盒子里裝著頭插靈魂石的迪亞波羅顱骨。 顱骨是個底座,上面的靈魂石,是個USB 2.0的優盤。 里面裝有暗黑破壞神II的安裝程序。 原聲帶。 還沒拆封。 附送的遊戲體驗卡,只有暗黑II的體驗碼是永久的,其他都是試玩。當然,現在已經沒意義了,暗黑3早已開放試玩,不需要試玩碼了。 遊戲安裝盤 美版。 安裝盤附帶的小畫冊。 遊戲設計花絮。 里面有兩張光碟,一張DVD,另外一張藍光的。 精美的畫冊。 萬惡之源。 主要介紹了遊戲的基本設定,如五個職業,和幾個主要BOSS。 野蠻人 巫醫 法師 惡魔的設計都相當哥特風。 泰瑞爾,阿茲莫丹。 莉婭 第二章的BOSS,謊言之王比列。 全家福。 就我個人而言,還是很享受這款遊戲的,雖然我現在已經AFK四五年了,暴雪對D3也算有良心,作為一款買斷遊戲,都十年了還在更新。如果暗黑IV能出的話應該還是會支持下的,不過最近幾款冷飯就算了,真的提不起興趣,暴雪這幾年的騷操作,真是讓人一言難盡。求求暴雪不要出暗黑四了,暗黑2到暗黑3實在太失望了刷暗黑2期盼3的時候覺得好久好久,結果一轉眼暗黑3都10年了啊。看完以後,滿滿都是當年暗黑2組隊打大菠蘿,殺牛的回憶!!感謝額 ~第一張看起來像墓碑 配合現在的暴雪意外的諷刺啊。來源:Chiphell

1.13kg輕巧無比 微軟Surfae Laptop Go 2開箱圖賞

本月初,微軟正式發布Surfae Laptop Go 2。定位完整筆記本形態下的入門本,主要瞄準的對手是Chromebook。 現在我們快科技已經拿到了這款新品,下面為大家帶來圖賞。 微軟Surfae Laptop Go 2體積非常輕巧,12.4英寸觸控螢幕,解析度1536x1024(148ppi),3:2比例,機身厚度15mm,重量1.13kg。 作為兩年後的升級產品,微軟Surfae Laptop Go 2升級11代酷睿處理器,全系11代酷睿i5-1135G7,消費者版最高可選8G LPDDR4x+256GB存儲,商用版則可以上到16+256GB存儲。 電池標稱續航時間從13小時增加到13.5小時,外部接口包括一個USB-A、一個UAB-C、一個耳機孔和Surface專用充電口,帶雙揚聲器,部分型號電源鍵集成指紋功能。 目前大家可訂購i5/8G/128GB和i5/8G/256GB,價格分別是5188元和5888元。 來源:快科技

廉頗老矣——Alienware m15 R7 3080 Ti 開箱對比

距離之前發的開箱 Alienware m15/m17 R4/R5/R6 等機型的文章過去小半年,現在來開箱一下目前的 m15 最新一代的 R7,讓我們看看有什麼不同。我手上這台 m15 R7 機器的來歷也是頗為特殊,本來我買的是 Alienware m15 R4,但是由於硬體的問題擱在 2022 年他們也沒全新的 m15 R4 給我替換,最初他們建議是給我換台 R6,但是我嫌棄他們提供的 R6 沒有 QHD 螢幕同時顯卡功率沒...

【開箱】陸地沖浪板-西班牙Slide

【引子】陸地沖浪板對很多滑板愛好者來說,也是一個新名詞,陸沖、飛盤、露營也成為了疫情當下的新貴。第一次在朋友那看到的時候,被它奇怪的滑行姿態丑到了(後來才知道那叫pumping)特殊的前橋結構,使得滑板不需要蹬地即可無限滑行,傳說中有腳就會,一學就廢,眼會腳不會高情商:模擬沖浪低情商:扭來扭去和雙翹、小魚很像的板面,接近長板的長橋大軟輪,在沒接觸前,覺得這個門類更像是一種雜交,來自雙翹和長板的雜交。【Slide品牌介紹】 介紹圖片來自官網/尺寸沒必要糾結,全看個人喜好 31寸Slide,1800元購入 根據前橋的結構,陸地沖浪板可以分為PU橋、彈簧橋和水橋,Slide屬於彈簧橋,根據官方資料,這是第三代產品。 陸地沖浪板的核心,也是精髓所在,之所以說有腳就會,一學就廢,眼會腳不會,也是因為這個結構。有板類基礎(沖浪、尾波沖浪、滑雪、長板等等),陸沖應該是所有板類運動里,入門最快的。所謂前橋特殊,就是陸沖的前橋非常軟,極易變形,很多有板類基礎的朋友可能上來就是一腳後蹬,然後摔得很慘。(剛剛使用完陸沖,習慣軟橋後後千萬不要著急立馬使用長板、雙翹,不要問我怎麼知道的)而對於完全沒有板類基礎的朋友,因為不需要學習蹬板技術,也不會因為蹬板技術害怕過分軟彈的前橋,找到重心腳,上板就能學會。 一旦你學會前進技巧,掌握了其中奧妙,就會非常上頭最近南方暴雨,在車庫high玩了好多天 陸沖有更大的轉向角度,體驗更像滑雪、沖浪中carving和turning技巧通過橋的結構調節身體折疊與重心施壓,板子能蓄力前進。 【不算缺點】 前面說了很多陸沖的優點,那麼缺點其實也挺明顯的,1.起步門檻高,價格偏貴,對三分鍾熱度人群不友好2.雖然某紅薯和某音已經紅的發紫,但是身邊的確沒人玩,偶爾零星碰到也是拍照流3.雖然和長板一樣是大軟輪,但是實際通過率不高,非常挑場地(相對的,適合的場地更有快樂)總而言之,真的好學且香,非常值得入一塊耍耍 最後手上三片板子來個大合影(拍攝場地為衢州市體育中心,馬岩松MAD團隊設計)原來小區那個扭來扭去的娃滑的是這種板,上次看見就覺得和以前的滑板不太一樣,更像那種兩個輪子扭著滑的感覺【引子】陸地沖浪板對很多滑板愛好者來說,也是一個新名詞,陸沖、飛盤、露營也成為了疫情當下的新貴。第一次在朋友那看到的時候,被它奇怪的滑行姿態丑到了(後來才知道那叫pumping)特殊的前橋結構,使得滑板不需要蹬地即可無限滑行,傳說中有腳就會,一學就廢,眼會腳不會高情商:模擬沖浪低情商:扭來扭去和雙翹、小魚很像的板面,接近長板的長橋大軟輪,在沒接觸前,覺得這個門類更像是一種雜交,來自雙翹和長板的雜交。【Slide品牌介紹】 介紹圖片來自官網/尺寸沒必要糾結,全看個人喜好 31寸Slide,1800元購入 根據前橋的結構,陸地沖浪板可以分為PU橋、彈簧橋和水橋,Slide屬於彈簧橋,根據官方資料,這是第三代產品。 陸地沖浪板的核心,也是精髓所在,之所以說有腳就會,一學就廢,眼會腳不會,也是因為這個結構。有板類基礎(沖浪、尾波沖浪、滑雪、長板等等),陸沖應該是所有板類運動里,入門最快的。所謂前橋特殊,就是陸沖的前橋非常軟,極易變形,很多有板類基礎的朋友可能上來就是一腳後蹬,然後摔得很慘。(剛剛使用完陸沖,習慣軟橋後後千萬不要著急立馬使用長板、雙翹,不要問我怎麼知道的)而對於完全沒有板類基礎的朋友,因為不需要學習蹬板技術,也不會因為蹬板技術害怕過分軟彈的前橋,找到重心腳,上板就能學會。 一旦你學會前進技巧,掌握了其中奧妙,就會非常上頭最近南方暴雨,在車庫high玩了好多天 陸沖有更大的轉向角度,體驗更像滑雪、沖浪中carving和turning技巧通過橋的結構調節身體折疊與重心施壓,板子能蓄力前進。 【不算缺點】 前面說了很多陸沖的優點,那麼缺點其實也挺明顯的,1.起步門檻高,價格偏貴,對三分鍾熱度人群不友好2.雖然某紅薯和某音已經紅的發紫,但是身邊的確沒人玩,偶爾零星碰到也是拍照流3.雖然和長板一樣是大軟輪,但是實際通過率不高,非常挑場地(相對的,適合的場地更有快樂)總而言之,真的好學且香,非常值得入一塊耍耍 最後手上三片板子來個大合影(拍攝場地為衢州市體育中心,馬岩松MAD團隊設計)感覺有點類似於兒童那種腳踏滑板車,前面帶轉向杆 TinkerCafe 發表於 2022-6-15 12:28 身邊板友的娃,基本都是去海鮮市場淘一塊二手女生自用長板,大多數都非常非常新,幾乎沒有使用痕跡,說明 ... 原味陸沖嗎?來源:Chiphell

入坑首敗-Eureka ATOM SPECIALITY 65 簡單開箱

首先聲明:本貼僅作簡單開箱分享,不做任何磨粉、咖啡口味以及其他器材的對比評測!! 這是一個「撿到個滑鼠墊,配了台電腦」的故事,且聽我慢慢道來。。。(趕時間可以直接跳到開箱圖片) 老婆平時喜歡沒事了沖一杯掛耳,一包能沖一下午,直到沖出來的水清湯寡味了才把咖啡扔掉,被她同事恥笑很久。 那年老婆生日,撓破頭不知道送點什麼,看到家里的掛耳,噢,有了,送咖啡! 那時候我對咖啡不感冒,所以一竅不通,JD家搜了搜,送了一套泰摩栗子Slim3手沖咖啡套裝,當然,回來也是我在磨豆,沖煮。 再後來老婆單位抽獎,抽了個雀巢的膠囊機,從此就轉戰膠囊了--方便、口味多、不用刷器材,手沖套就被冷落了很長時間。 後來看著快要過期的豆子,想想也是花了大價錢買來的,可惜,於是我就把手沖撿了起來,每天早上磨一磨,沖一沖,老婆喝膠囊,我喝手沖,就這樣沖了3年。 一開始還上秤稱一下重量,記下時間,後來懶了,也不稱了,也不管什麼時間了,除了研磨粗細能喝出來酸苦差別,沖煮手法簡直就是浮雲,就徹底放飛了,反正都是兌奶喝 美式喝的時間長了難免乏味,一直想嘗試意式濃縮,小縣城又沒有像樣的咖啡店,只能自己琢磨。 後來就研究了摩卡壺,最接近意式的沖煮,也沒什麼難度,趁著東哥活動,買了個雙閥4人份(其實就夠2人喝),回來就發現個很嚴重的問題---用了3年的手搖磨已經跟不上磨粉需求了,18g的豆倉沖一壺需要磨2次,而且手搖磨用久了中軸偏心,11格都碰刀(官方聲明7格不碰刀),更不用說8格9格磨意式細粉了。於是就琢磨:要不上個磨豆機? 初入門道的我對咖啡器材簡直茫然到極點,開始扒論壇、翻B站,看到最多的家用磨豆機就是Eureka 的MMG了,看JD銷量也不錯,就一門心思研究Eureka,從50刀盤看到55,從55看到60,從60看到65,什麼?還有75、80?那都不是家用范疇了,不考慮。。 其實按照我目前的使用量,一天早上磨一次,大約20克的粉,入門50刀盤足夠用,但是這個論壇看多了,秉承論壇:能大則大、能長則長、盡量一步到位的原則,最終選定了ATOM SPECIALITY 65,無他,就是刀盤大,什麼磨粉時間短、不易發熱對我來說都是浮雲,大就行。。。 趕著618還沒過去,活動力度還行,送個原廠布粉器(其實我也用不上),無腦下單了,第三天就收到了。 ------------------------------開箱圖片-------------------------------------- 首先是官方資料,注意現在豆倉升級為Blow UP按壓豆倉了。 按照官方分類,這個ATOM 65已經是商用級別了,家用屈才了。 收到個大紅箱子,快遞過來就一個塑膠袋裹著,沒有任何保護。。。 開箱 擺擺樂,全部家當 豆倉 豆倉做工簡直不敢細看,2元店水平 狗啃一樣的軟橡膠圈 橡膠上白色附著物,趕緊拿去洗了洗。。。 附送的唯一配件(工具): 正面照,低調的紅色LOGO 側面照(下邊3張照片拍的時候忘記調曝光補償,全部過曝,相機設置單JPG直出,只能後期盡量拉回來了,慘不忍睹,將就下) 側面 背面,紅色大LOGO放在了平時根本看不到的背面。。。 靜音、防靜電標志 一些細節,兩種接粉方式:定量、手動 一些細節 一些細節 一些細節 一些細節 正面銘牌,意思看清楚,我可是65刀盤 一些細節 一些細節 一些細節,採用定量方式接粉必須用粉碗抵著這個黑色按鈕才能出粉。 一些細節,採用手動模式,可以長按面板手動按鈕或者用粉碗抵著這個黑色按鈕出粉。 一些細節 一些細節,出粉口的LED燈 一些細節,小的可憐的底座以及照明效果 一些細節,不可拆卸的接粉底座的底座 一些細節,粗細無極調節 一些細節 一些細節,銘牌,注意實際功率350W 一些細節,矽膠底座 開拆,以下是刀盤內部 刀盤旁邊配件有橡膠套保護 65刀盤,出粉口,這個機器另外最大一個優勢就是每次清理完還能保持上次刻度,贊! 下刀盤上有一片黑色污漬,用廚房濕巾擦不掉,猜測是淬火的時候搞上去的,不管了,反正平時看不見。。。 上刀盤 刀盤側面,注意是平面,所以只會蹭刀,不會「打刀」 從側上方能看到電機銅線圈,所以拆開清理的時候要特別注意,盡量用吸塵器,不要用吹風機(B站見過用吹的,想想都闊怕) 目前簡易的咖啡角,豆倉沒裝,是的,悲劇了,台面高度不夠,裝上放不進去,只好挪到櫥櫃上。。。 浪費了接近50克豆子來餵飽磨豆機(磨合),第二天早上簡單沖了2杯涼奶咖,老婆贊不絕口 夏日的早餐能喝一杯冰Dirty簡直不要太爽,Say-Teaaaa!!! 最後簡單說下一些問題,以供參考:1、接粉柄底座不可拆卸,對手沖和需要接粉來說影響很大,因為本來接粉底座就小,那個底座又頂著接粉杯不能完全放進接粉底座。2、操作方式對手沖不太友好,用定時方式的話必須用機器下方的黑色按鈕才能啟動機器,這時候需要繞過杯子按那個按鈕,別提多別扭。3、新機器吃粉是一定的,第一次下去10.1克豆,出來9.5克,然後壓了2次豆倉,又出來5克,所以按壓功能還是好用,待機器「死粉」餵飽以後吃粉的情況應該會好點。4、這款機器宣傳的亮點就是65刀,靜音,防靜電,關於靜音,機器空轉的時候電機聲音非常小,魔豆的聲音也不大,還沒家里絞肉機噪音大,沒用過別的機器,不好對比。5、防靜電就有點弱了,下圖是磨了30克豆之後的畫面: 其他問題待日後使用慢慢總結,就目前我的需求,咖啡機還有點遙遠,以後慢慢折騰吧。最後附上ID照,謝謝觀看: 感覺那些按鈕時間長了會開裂哦,不過義大利產是真心贊!首先聲明:本貼僅作簡單開箱分享,不做任何磨粉、咖啡口味以及其他器材的對比評測!! 這是一個「撿到個滑鼠墊,配了台電腦」的故事,且聽我慢慢道來。。。(趕時間可以直接跳到開箱圖片) 老婆平時喜歡沒事了沖一杯掛耳,一包能沖一下午,直到沖出來的水清湯寡味了才把咖啡扔掉,被她同事恥笑很久。 那年老婆生日,撓破頭不知道送點什麼,看到家里的掛耳,噢,有了,送咖啡! 那時候我對咖啡不感冒,所以一竅不通,JD家搜了搜,送了一套泰摩栗子Slim3手沖咖啡套裝,當然,回來也是我在磨豆,沖煮。 再後來老婆單位抽獎,抽了個雀巢的膠囊機,從此就轉戰膠囊了--方便、口味多、不用刷器材,手沖套就被冷落了很長時間。 後來看著快要過期的豆子,想想也是花了大價錢買來的,可惜,於是我就把手沖撿了起來,每天早上磨一磨,沖一沖,老婆喝膠囊,我喝手沖,就這樣沖了3年。 一開始還上秤稱一下重量,記下時間,後來懶了,也不稱了,也不管什麼時間了,除了研磨粗細能喝出來酸苦差別,沖煮手法簡直就是浮雲,就徹底放飛了,反正都是兌奶喝 美式喝的時間長了難免乏味,一直想嘗試意式濃縮,小縣城又沒有像樣的咖啡店,只能自己琢磨。 後來就研究了摩卡壺,最接近意式的沖煮,也沒什麼難度,趁著東哥活動,買了個雙閥4人份(其實就夠2人喝),回來就發現個很嚴重的問題---用了3年的手搖磨已經跟不上磨粉需求了,18g的豆倉沖一壺需要磨2次,而且手搖磨用久了中軸偏心,11格都碰刀(官方聲明7格不碰刀),更不用說8格9格磨意式細粉了。於是就琢磨:要不上個磨豆機? 初入門道的我對咖啡器材簡直茫然到極點,開始扒論壇、翻B站,看到最多的家用磨豆機就是Eureka 的MMG了,看JD銷量也不錯,就一門心思研究Eureka,從50刀盤看到55,從55看到60,從60看到65,什麼?還有75、80?那都不是家用范疇了,不考慮。。 其實按照我目前的使用量,一天早上磨一次,大約20克的粉,入門50刀盤足夠用,但是這個論壇看多了,秉承論壇:能大則大、能長則長、盡量一步到位的原則,最終選定了ATOM SPECIALITY 65,無他,就是刀盤大,什麼磨粉時間短、不易發熱對我來說都是浮雲,大就行。。。 趕著618還沒過去,活動力度還行,送個原廠布粉器(其實我也用不上),無腦下單了,第三天就收到了。 ------------------------------開箱圖片-------------------------------------- 首先是官方資料,注意現在豆倉升級為Blow UP按壓豆倉了。 按照官方分類,這個ATOM 65已經是商用級別了,家用屈才了。 收到個大紅箱子,快遞過來就一個塑膠袋裹著,沒有任何保護。。。 開箱 擺擺樂,全部家當 豆倉 豆倉做工簡直不敢細看,2元店水平 狗啃一樣的軟橡膠圈 橡膠上白色附著物,趕緊拿去洗了洗。。。 附送的唯一配件(工具): 正面照,低調的紅色LOGO 側面照(下邊3張照片拍的時候忘記調曝光補償,全部過曝,相機設置單JPG直出,只能後期盡量拉回來了,慘不忍睹,將就下) 側面 背面,紅色大LOGO放在了平時根本看不到的背面。。。 靜音、防靜電標志 一些細節,兩種接粉方式:定量、手動 一些細節 一些細節 一些細節 一些細節 正面銘牌,意思看清楚,我可是65刀盤 一些細節 一些細節 一些細節,採用定量方式接粉必須用粉碗抵著這個黑色按鈕才能出粉。 一些細節,採用手動模式,可以長按面板手動按鈕或者用粉碗抵著這個黑色按鈕出粉。 一些細節 一些細節,出粉口的LED燈 一些細節,小的可憐的底座以及照明效果 一些細節,不可拆卸的接粉底座的底座 一些細節,粗細無極調節 一些細節 一些細節,銘牌,注意實際功率350W 一些細節,矽膠底座 開拆,以下是刀盤內部 刀盤旁邊配件有橡膠套保護 65刀盤,出粉口,這個機器另外最大一個優勢就是每次清理完還能保持上次刻度,贊! 下刀盤上有一片黑色污漬,用廚房濕巾擦不掉,猜測是淬火的時候搞上去的,不管了,反正平時看不見。。。 上刀盤 刀盤側面,注意是平面,所以只會蹭刀,不會「打刀」 從側上方能看到電機銅線圈,所以拆開清理的時候要特別注意,盡量用吸塵器,不要用吹風機(B站見過用吹的,想想都闊怕) 目前簡易的咖啡角,豆倉沒裝,是的,悲劇了,台面高度不夠,裝上放不進去,只好挪到櫥櫃上。。。 浪費了接近50克豆子來餵飽磨豆機(磨合),第二天早上簡單沖了2杯涼奶咖,老婆贊不絕口 夏日的早餐能喝一杯冰Dirty簡直不要太爽,Say-Teaaaa!!! 最後簡單說下一些問題,以供參考:1、接粉柄底座不可拆卸,對手沖和需要接粉來說影響很大,因為本來接粉底座就小,那個底座又頂著接粉杯不能完全放進接粉底座。2、操作方式對手沖不太友好,用定時方式的話必須用機器下方的黑色按鈕才能啟動機器,這時候需要繞過杯子按那個按鈕,別提多別扭。3、新機器吃粉是一定的,第一次下去10.1克豆,出來9.5克,然後壓了2次豆倉,又出來5克,所以按壓功能還是好用,待機器「死粉」餵飽以後吃粉的情況應該會好點。4、這款機器宣傳的亮點就是65刀,靜音,防靜電,關於靜音,機器空轉的時候電機聲音非常小,魔豆的聲音也不大,還沒家里絞肉機噪音大,沒用過別的機器,不好對比。5、防靜電就有點弱了,下圖是磨了30克豆之後的畫面: 其他問題待日後使用慢慢總結,就目前我的需求,咖啡機還有點遙遠,以後慢慢折騰吧。最後附上ID照,謝謝觀看: 來源:Chiphell

矩聲Matrix Audio網播串流新品Element M2開箱分享

Matrix Audio Element M2 開箱以及使用分享 M2從收貨到今天差不多一個月了 前幾天M2通過了Roon Ready認證 這也意味著這台機器終於是完全體了 所以也就心血來潮 有了今天的這篇分享 ↓↓↓新款遙控器和舊款遙控器(舊款:Matrix Audio Mini-i Pro 3 較小的那一隻)↓↓↓ ↓↓↓Element M2與11寸iPad Pro疊放後的尺寸參照對比↓↓↓ ↑↑↑開機/待機按鍵 + 電源指示燈 + 3.46寸全彩觸控螢幕 + 6.35 &...

Lighttells CM100+ 咖啡烘焙度儀開箱

大家都知道咖啡豆烘焙程度由淺至深大致可以分為:極淺→淺→中→中深→深。但究竟如何判斷自己手頭的咖啡豆處於一個什麼烘焙程度,不光對新手,就是對從業多年的老手來說也是件難事。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個單詞概念:Agtron值(艾格壯數值)。這是美國咖啡協會(SCAA)烘焙度的標準,此標準採用紅外線焦糖化測定器技術(Agtron)測量咖啡豆的色澤來斷定咖啡的烘焙程度,在Agtron值的基礎上做出了供烘焙師鑒定咖啡烘焙度用的色卡。並且將顏色由淺至深區分成八等份製成八塊標準色塊,以供咖啡界作為烘焙的認定 之前業內判定艾格壯值都是通過色度儀老大哥「AGTRON艾格壯咖啡烘焙度分析儀」來判斷一款咖啡豆烘焙程度。AGTRON艾格壯咖啡烘焙度分析儀是以遠紅外線照射咖啡豆,如果烘焙度越深,焦糖化程度就越高,所以碳化也越高,豆表色澤越黑,也越不易反射光線,分析儀讀到的數值就越低。反之,烘焙度越淺,焦糖化程度越低,碳化也越低,豆表顏色越淺,也越易反射光線,分析儀讀到的數值就越高。因此艾格壯數值越小,表示烘焙度越深:艾格壯數值越大表示烘焙度越淺。要注意的是,未研磨的熟豆,測出的艾格壯數值會比研磨成粉後測得的數值稍低,因為未研磨只測得熟豆的表面,而磨粉後可測的豆表與豆芯的焦糖化平均值,基本上,豆芯的顏色會比豆表來得淺,因此磨粉後的艾格壯數值比較高。 因此可以用豆表和磨粉後的艾格壯的相差值來推測烘焙的均勻度和是否夾生的問題,來糾正烘焙缺陷 SCAA推出的烘焙色度分級系統,可作為辨識烘焙度的廉價方案,供有8個對色盤,每個對色盤均附有一個烘焙色度的艾格壯數值,從最淺焙的#95開始,由淺到深的色盤讀數依序為: #95→#85→#75→#65→#55→#45→#35→#25。 艾格壯數值#55是指一爆結束後,接近二爆的程度。 杯測的專用烘焙度的艾格壯數值介於#55~#60的區間,即中焙。 以下為SCAA推出的烘焙色度分級系統,有8個對色盤(這個在萬能的淘寶都能買到): 雖然老大哥測的准,但是其高昂的價格和其便攜性讓很多玩家和從業者望而卻步,便攜性的焦糖化測試儀應運而生,比如其中較為知名的由我們台灣同胞發明生產的近紅外烘焙度檢測儀,也就是今天的主角CM100+(黑色)。 艾格壯值可以測到140! 在此款之前,還有個最常見的老款CM100,兩者結構完全一樣,而艾格壯指數只能測到110。但也絕對夠用了。目前該咖啡烘焙檢測儀已經通過美國SCAA認證,也就是說,CM-100焦糖化檢測儀的准確性和可靠性已經經得到世界檢驗認可(因為其便攜性,更是作為各大烘焙大賽咖啡豆烘焙度檢測的指定儀器。)。開箱環節 當時定的時候正值全國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大陸沒現貨,需要從台灣直發。鑒於忽略忽略忽略不穩定的物流,和賣家溝通我先全款下定,發貨與賣家後再用順豐發給我,時間不是問題,我可以等。結果到的時候是CM100的盒子,和賣家反復確認後才開箱,發現確實是黑色的CM100+,原廠的鋁盒沒有配,需要另付800元。800元,這個錢我可以買8公斤G1的耶加生豆了 配件大致有:主機,黑色白色托盤,灰色的校準盤,電源,量勺和刮尺。 鋁合金外殼,核心部件就是這個近紅外感光晶片,東西拿在手上輕飄飄的,肯定沒有同價值的紅票子沉。 開機會有一分鍾的熱機 因為液晶屏的刷新率原因,界面一直拍不全。一共四行,第一行是測量功能,包括豆表和豆芯的艾格壯值檢測。第二行是歷史記錄,一共200組。第三行是校準,拿附贈的灰色的校準盤,點進去校準一下就行了。或者可以用第一個測豆表的值測量並記錄下來,下次要校準的時候再復測下艾格壯色值是否和第一次相同。第四行是設置測試環節 大致的使用方法如上視頻所示,因為第一次用不知道還要調研磨度,所以導致豆芯艾格壯值測的都偏大,烘焙度偏淺。 測試托盤滿豆狀態(刮尺壓平),大概需要29g豆不到 測試托盤滿粉狀態(刮尺刮平),大概需要18.6g豆不到,剛好一杯意式濃縮的豆量其實還蠻廢豆的,因為研磨度的原因,測試粉顆粒度會比手沖細,比意式粗,導致這種粉利用率不高,我只能用來做冷萃,容錯率高一點。順便說下上面視頻里第一次使用遇到的致命問題,沒有調磨。後經過學習才知道,色度儀需要的顆粒度,是用0.85孔徑的篩網,通過率70~75%篩下來的細粉進行測量。 所以只能從頭來過,又浪費了好多豆子 我用的漢匠K6的手搖磨,刻度是一圈又20格,平時杯測研磨度是一圈又30格,日常手沖是一圈又40格。所以70%通過率的研磨度會比平時手沖細一點。 拿出提前一天烘焙好的耶加雪啡進行測試 重新測試後,豆表值變化不大(豆子的新鮮程度也會影響最終的測試值) 而豆表值明顯就小多了,之前測有92多 這款豆子我一爆發展期,溫升ROR大概控制在5~7左右,其實一分鍾溫升7度就可以了,但是為了防止有澀喉的不良體驗,我把一爆時間延長至了1分20秒,溫升10度左右,這樣豆芯會有更多的發展,缺點就是風味會相對集中扁平。最後上才藝 現在家里就只有領導喝拿鐵了,所以我的拉花越拉越垮 而我就主要喝美式和手沖 生椰美式,夠正宗了吧 最後再強烈推薦大家一種美式或者手沖的喝法,猜猜這里面加了什麼? 來源:Chiphell

1.3kg的超極本——LG Gram 17 2021開箱

一直以來,樓主對超極本的存在都是嗤之以鼻的。性能不夠用,又因為便攜犧牲了續航,實在是有點雞肋的存在。之前有時候用閒置的g14當上網本看看視頻,帶著出門用來查東西。但是最近感覺電池有點力不從心,最多4個半小時就沒什麼電了,所以動了換個筆記本的念頭。一開始考慮的是XPS15/17,這兩款配置相近都是3.5K OLED,相對便攜的機身,自帶的獨顯對我沒什麼用。而我對xps的擔憂有兩點:一是modern standby。以前公司發過一台i9 9980HK的xps15,因為智障微軟關閉了S3,導致筆記本帶著外出整個就是個大火爐從背包里拿出來永遠都是巨燙並且電池在背包里幾乎就耗幹了二是這兩個竟然都沒有小鍵盤。15寸沒有小鍵盤我可以理解,17寸沒有就說不過去了。小鍵盤這個東西,用的不是那麼多,但是偶爾需要的時候沒有就很煩直到後來看到這款LG gram,真的讓人眼前一亮。作為一款超極本,有著十幾小時的實際續航,帶著2K螢幕還有不算太差的i7實在是十分意外,所以打算買回來玩一玩,才有了今天的開箱 機器的配置如下:2021 LG Gram 17CPU: Intel Core i7-1165G7RAM: 16GB LPDDR4X/4266MHzGPU: Intel Iris Xe (Shared)Display: 17-inch IPS-grade WQXGA (2560×1600), 16:10 ratioStorage: 512GBN...

年輕人第一款迷你居家影院 哈趣投影K1開箱圖賞

2022年初,哈趣投影正式推出首款千元旗艦——哈趣投影H1,輕奢復古、年輕人的隨身影院,顛覆了大眾對平價投影儀的認知。 秉承著「哈生活,玩出趣」的主題,現在,哈趣又推出了一款迷你居家影院——哈趣投影K1,售價1699元,618預售到手價1549元。 哈趣投影K1的外觀就讓人眼前一亮,純白機身,放在客廳、臥室都搭配各種場景。前面是一枚黑色大鏡頭,前後雙揚聲器,網線接口、HDMI接口、USB接口等一應俱全。 該投影儀採用真1080P解析度,支持4K解碼,550ANSI流明,支持HDR10+,能有效提升畫面對比度,光暗層次更豐富。 它還是LCD行業首個使用採用雷射TOF技術同時實現無感自動對焦、自動梯形校正的投影儀。 性能方面,搭載Amlogic T972晶片,搭配三星2G+16G超大記憶體組合,運行流暢輸出穩定。同時具備懸浮式2x5W高保真揚聲器,專業聲學調校,聲音立體環繞。 定製當貝OS智能系統,簡潔流暢、開機無廣告,支持桌面DIY、倍速播放等。 來源:快科技

富圖寶全新「探索系列」MG5開箱體驗,龍紋碳纖,有看頭

富圖寶剛推出的「探索系列」,讓我驚嘆於忽略忽略忽略腳架也能達到如此細膩的水準。「探索系列」開箱 整體MG5外箱內部配套包裝內的配套有腳架包、獨腳架腰掛包、說明書、腳架 腳架上印的參數 MG5採用一貫的反折設計,收納起來顯得更小,收納長度47cm。放進側袋,我還是喜歡原始非反折這樣放,能直接使用,不用再折回來。不過,反折對於放旅行箱的還是挺有利的,登機箱高50cm。 MG5最大管徑是25mm,共4節腳管,全展開高度達1624mm,我一米八的身高,看相機取景器也不用彎腰。 雲台MG5的雲台做得非常酷,有點像鋼鐵俠的頭盔, 旋鈕都採用金屬材質,都做了凹槽和平滑的拱起,可防滑擰起來更省力。大旋鈕做了刻度參考圈, 頂部增加了旋轉的功能,增設了水滴形狀的旋鈕,這就相當於雙全景雲台。 在拍風光的時候能解鎖更多死角位,有點像碗座的作用,能快速調平,不用調三隻腳。我就覺得這快裝板旋鈕有點長,並且要是上面這個旋轉旋鈕看不到螺紋就完美了,這旋鈕行程有點短,擰緊一圈就會頂部頂住,需要拔出來重新定位才能繼續擰。具有橫拍水平泡和豎拍水平泡,不過,還是用相機的比較多,這水平儀擺在後面好像有點擋著,需要調整快裝板的位置 快裝板非常輕巧精細,具有大塊的止滑橡膠墊,表面具有細致的幾何設計紋理,能幫助鎖緊相機。相機螺絲自帶把手,可用硬幣擰,也能通過把手擰緊,很貼心。 隱藏的手機夾和扳手 一體式金屬掛鉤更貼心的是,擰開中軸底部的掛鉤,藏有扳手和手機夾, 轉出扳手兩頭是不同口徑, 方便調節腳架上的快裝板螺絲、 雲台防松螺絲、 腳關節螺絲。這種設計太方便了,能拯救我的沒記性,常忘帶東西,以後沒帶工具包也不怕。 手機夾的一頭巧妙地結合了燕尾槽的設計,符合阿卡制式標準,能直接卡在夾座上,省去了把手機夾擰上快裝板的步驟。 雖然手機夾和扳手可以組成一個類似簡易怪手的部件,擰在基台的擴展孔上,但不太建議這麼做,因為調角度不方便,只能臨時在需要的時候用一下。正式用還是建議搭配怪手。 腳上段的切割造型 外觀質感龍紋碳纖質感強烈,配合腳管鎖上豐富的紋理以及握把上的中國風祥雲圖案,就像銀光閃閃的上古神器XD 功能中軸分為兩段,可擰出下面那段,組成趴地姿勢,最低高度24.2cm。 腳管鎖大概擰1/4圈就可以抽出腳管,比較方便,抽拉順滑,最細節腳管也不細,管徑達16mm。 其中一隻腳可擰出,接到中軸下方,組成獨腳架,獨腳架高度可達到將近1米7 腳墊內有腳釘,掰出腳墊即可,野外泥地可增強抓地力。 雙擴展孔基台上具有兩個1/4的擴展接口,能通過接怪手擴展手機、補光燈等。 體驗腳架拿在手上還是有一定分量的,畢竟有1.37kg,要是背在身上也還好,還算較輕。 特意選了大風的海邊環境做測試,穩定性不錯 感受MG5整體感覺很酷炫,並且不用升中軸以保持穩定性也夠高了。雲台阻尼順滑,調節起來比較順手,如果快裝板旋鈕能做圓滑一點就更好了。總體而言非常喜歡,整體性能表現不錯,可以作為我外拍的主要腳架。期待廠家以後出來更加創新更加好用的腳架。來源:Chiphell

《暗黑破壞神:不朽》開箱氪金升滿角色 或需花費不少錢

之前《暗黑破壞神:不朽》已在海外上線,該作有PC版,但本質上更接近於手遊。玩家可以免費下載遊玩,但遊戲里有大量內購內容。玩家想開箱氪金升滿角色,可能需要花費不少錢。 近日YouTube頻道Bellular News分享的視頻顯示,該作允許玩家購買傳奇寶石(Legendary Gems),這也是角色強化的三個主要方向之一。除了常規裝備和等級,這一系統也決定了玩家的實力。據悉,傳奇寶石有星級之分。不想氪金的玩家目前不能獲得高星級的傳奇寶石,其只能通過氪金才能獲得。在現階段,如果想把一個角色升滿,可能需要花費11萬美元以上。 Bellular News認為《暗黑破壞神:不朽》「傳奇寶石」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大約花20美元有45%機率掉落一顆5星級寶石。而且玩家還需每天登錄遊戲獲取獎勵,如果有一天沒上線,那麼當天的獎勵就領不到。不想氪金的玩家需花費大約10年時間去裝備遊戲當前疊代中的一個角色。玩家即便氪金,也不能保證高星級的傳奇寶石掉落,因為它們只會在購買傳奇徽章 (Legendary Crest,類似開箱機制)時隨機獲得。 《暗黑破壞神:不朽》將於6月23日在PC、iOS和安卓平台上線,支持跨平台遊戲。該作將為玩家帶來在觸屏設備上玩《暗黑破壞神》真實體驗。直觀的操作、手勢和觸屏控制讓玩家可以全面掌控自己的英雄,消滅無盡惡魔的體驗就如同使用手把和鍵盤一樣輕松。 來源:3DMGAME

對不起,生產力遊戲我全都要 – ROG Zephyrus 幻16 非專業開箱

三月末開始,上海就展開了長達兩個多月的「清零」行動。管控期間看著家中的兩個大傢伙,就產生了一個危險的想法,逢年過節回老家我可以把itx的箱子塞到行李箱帶回去,連上家里的顯示器就可以happy了,但是我要是被拉到方艙,我這飯碗要怎麼保得住...?總不能全套全背著去隔離吧...看來家中還是得備上一台便捷些的筆電以備不時之需!說干就干,正好趕上618開場,於是便有了這篇開箱帖! 上一台筆電還是10幾年前剛上大學時候入的ThinkPadSL400,看著現在茫茫多的產品,真的頭皮發麻。油管上看了一堆的評測後將目標縮小到了ROG以及雷蛇。雷蛇簡潔干練的外觀設計深得我心,但是看了同樣配置下其他家的價格,產品溢價實在太高,無奈囊中羞澀,最終還是放棄了...ROG的產品里,2022款的幻X這個本子讓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3.4寸的小巧機身里,最高塞下了12代14核心的 Intel Core i9-12900H + GeForceRTX 3050Ti的組合,甚至還可以搭配自家的 GeForceRTX 3080外置顯卡,香!不過最終沒有選擇這個的原因恰巧也是,差不多的體積下有11寸Ipad Pro作為替代品,想玩遊戲但是需要外置的顯卡才能滿足高畫質的需求,無奈pass! 剩下的就是ROG Strix Scar 槍神系列或者 ROG Zephyrus 幻系列二選一的問題。槍神的外觀太過高調,一點不符合我還想著能帶出去辦公的需求,以及本地只剩下17英寸的還有貨,體積上也無法滿足我的需求。排除完後就剩下了今天的主角 - ROG Zephyrus 幻16。 ▲包裝主體,以及大大的敗家之眼 ▲包裝背後配置一覽,選擇的組合是Intel Core i9-12900H + GeForceRTX...

精緻的重薄本 – 聯想Y9000X 2022款首發開箱

前言        工作的原因經常會出差,平時的娛樂也就是小玩一下遊戲(原神PC版和吃雞PUBG),因為甲方多是政企單位,帶個遊戲本多少會不合時宜,去年就對聯想Y9000X非常感興趣,但16:9的螢幕直接勸退,所以等到上半年直接入手了2022款幻16,高顏值+出色的螢幕和不錯的性能釋放,2.0KG的重量,排除高負載下的噪音和類膚材質容易髒的問題,基本上對我來說是比較完美的本子了。       5月底的某天,刷抖音時看到聯想拯救者開了新品發布會,之前一直心念念的Y9000X改款了,全金屬CNC超薄機身+16:10螢幕加持,心里頓時又癢癢了,趕忙去JD付了定金,31號付尾款直到昨天才發貨,於是就有了今天這篇開箱 開箱 下訂的是i7-12700H + 3060的版本,100W的顯卡功耗,比幻16的120W略低,但玩吃雞和原神足夠了。配合購買的拯救者135W PD適配器還沒拿到手,後續會更新開箱。手機拍的渣畫質,見諒……↓ 傳統的聯想風格包裝 ↓ 內部泡沫的加固 ↓ 三張紙片+電源盒子 ↓ 電源是230W小板磚,比Y9000P系列小和輕不少,和幻16的差不多 ↓ 金屬A面 ↓ D面也是金屬 ↓ 鍵盤和螢幕的緩沖墊紙 ↓ 開屏,阻尼感不錯,屏軸的穩定性比幻16稍微好一點點 ↓ 號稱是筆記本上最好的鍵盤布局,但個人還是喜歡幻16那種沒有小鍵盤的居中大按鍵+大觸摸板,按鍵手感也是幻16更好 ↓ 16:10、2560x1600、165Hz、500尼特亮度的螢幕,和幻16不相上下 ↓ 背部接口一覽 ↓ 3個A口、1個HDMI2.1(幻16居然還是2.0)、1個聯想專用方形電源口 ↓ 左右出風口也做了CNC切割 ↓ 左側1個雷電接口、1個C口 ↓...

18個歐洲國家消費者組織加入戰鬥 反對開箱

來自18個歐洲國家的20個消費者組織正在發起一個協調行動,要求有關當局通過關於開箱的法規。這些團體支持挪威消費者委員會(NCC)一份名為「插入硬幣:遊戲業如何利用開箱榨乾消費者」的新報告。 這些消費者組織正在呼籲採取一系列措施,包括「禁止欺騙性設計,對未成年人的額外保護以及交易透明度」。報告指責遊戲公司通過使用「掠奪性」和「助長成癮性」等機制來剝削消費者。 雖然對開箱進行立法的呼籲已經持續了很多年,但這一新的舉動仍然引人注目,因為這一次協調行動中代表了許多國家,包括奧地利,保加利亞,捷克共和國,丹麥,法國,德國,希臘,冰島,義大利,拉脫維亞,荷蘭,波蘭,葡萄牙,斯洛維尼亞,瑞典,西班牙,瑞士。NCC與布魯塞爾的歐洲消費者組織一起協調和領導了這場運動。 NCC的第59頁文檔使用《FIFA 22》和《Raid: Shadow Legends》作為案例研究,聲稱:「這兩個遊戲都採用了廣泛的欺騙技巧來推動消費者花盡可能多的時間和金錢剝削消費者,後者希望得到回報,盡管機會和可能性非常低。」 來源:3DMGAME

萬惡的開箱《暗黑破壞神:不朽》無法在這兩國家發售

據動視暴雪公關經理稱,由於使用了開箱設計,《暗黑破壞神:不朽》不會在荷蘭和比利時發售。該遊戲將於6月2日在安卓、ios、PC上發布。此前曾在荷蘭和比利時的Apple和Google Play應用程式商店中進行了短暫的預注冊,但幾天後就被刪除了。 在詢問為什麼會採取這樣的措施後,荷蘭網站Tweakers收到了動視暴雪比荷盧地區公關經理的回復,他確認該遊戲不會在比利時或荷蘭推出。據公關經理稱:「這與這些國家目前的遊戲運營狀況有關。」 這種情況在《暗黑破壞神:不朽》的reddit板塊上得到了進一步的解釋,暴雪的一名員工補充道:「不幸的是,由於這些國家的賭博法律限制,荷蘭和比利時的玩家將無法安裝《暗黑破壞神:不朽》。遊戲中的開箱在貴國是違法的,所以除非賭博法改變,否則遊戲不會在荷蘭和比利時發布。」 該員工隨後警告玩家,不要試圖從另一個地區的應用商店下載遊戲,並表示:「你在法​​國等另外國家的應用商店下載遊戲是違法的。如果你設法運行遊戲,我不能保證你會不會因此被封禁。」 早在2018年4月,比利時博彩委員會發現,諸如在《FIFA》終極團隊模式中以真實貨幣購買的戰利品盒等構成賭博。委員會隨後甚至建議對繼續在遊戲中出售戰利品箱的公司提起刑事訴訟。 最後的結果是,遊戲的開箱要麼在比利時被移除,要麼不在該國出售。例如, EA在2019年宣布將不再在比利時銷售FIFA積分。暴雪決定不在荷蘭銷售遊戲的原因不太清楚,因為今年3月的一個重大法庭案件表示,開箱並不違反該國的賭博法。 荷蘭海牙法院於2020年10月裁定,荷蘭博彩管理局將允許每周對EA處以50萬歐元的罰款,因為EA一直在《FIFA》終極團隊模式中真金白銀銷售戰利品箱,該功能被認為違反了賭博法。但在2022年3月,國務委員會荷蘭行政管轄區裁定,先前的裁決為「不合理的處罰」,EA 不再需要支付罰款。 來源:遊俠網

Travis Scott x Nike Air Max 1 「Baroque Brown」開箱

        寫在前面         引用官圖一張     引用SNKRS的介紹文字          引用自SNKRS頁面介紹       Cactus Jack並未止步於樂界,此番以CACT.US CORP的身份煥新登場,與Nike攜手推出全新聯乘力作。該鞋款採用創意構思和精心設計,煥新演繹Air Max 1,只為助你從容踏上充滿未知的日常探索之旅。簡而言之,此款球鞋為出眾矚目而生,巧糅耐穿設計,盡顯CACT.US CORP的獨特魅力。此款Air Max 1靈感源自ACG Pocket Knife 鞋款,搭載Gillie抽繩式系帶系統,鞋面採用定製磨麵皮革結合網眼布紋路覆面,旨在呼應90年代的實用主義經典設計;鞋舌處飾有Cactus Jack橡膠標志,搭配CACT.USCORP定製外底;外側點綴有頗具辨識度的。反向Nike...

變成我的形狀吧!vibram fivefingers cvt-lb開箱

寫在前面 如果我說穿一雙鞋需要說明書,你可能覺得我腦子是不是有點問題。然而,如果這本說明書來自vibram fivefingers,那麼這絕對體現了品牌對消費者負責的態度——哪怕你是廣義上的「肢體健全的人」,也不一定能駕馭這類鞋。這無關乎審美和價格,只是因為極端的功能性讓這「玩意」tm簡直就不能稱之為鞋。然而,就是這麼擰巴的東西卻在這世界上有大量的擁躉。甚至一度聯名頂級奢侈品牌出現在各大時裝周的秀場,又或者作為輔助治療的「醫療器械」被運動醫學專家推薦。fivefingers 是vibram的子品牌,vibram被人熟知更多是來自於外底的耐磨技術,多用於登山鞋/戶外鞋。甚至在忽略忽略忽略有專門換外底的授權店鋪,換一雙新百倫的m1400價格大概是800左右,非常之貴。在此基礎上孕育的fivefingers無疑從字面意義上傳遞給人兩個鮮明的信息:1、五個指頭的;2、耐磨的。當然最顯著的還有一個特點——風騷的外形。vibram中國官網 Suicoke x TAKAHIROMIYASHITATheSoloist FiveFingers Chelsea Boots ——圖片來自vibram微博 Reebok x #VIBRAM# 機能to未來,Zig Kinetica II 「Edge Boulder」 ——圖片來自vibram微博 #VIBRAM# 夢幻聯動@NOWRE現客 Component WORKSHOP ——圖片來自vibram微博 獨特的個性註定了小眾,今天我們就聊聊來自vibram的2021年款fivefingers cvt-lb,以及簡單的使用感受。我能穿嗎? 通常意義上而言,鞋子只要滿足尺碼(長短)即可判斷是否可以穿著,進一步的運動鞋,會延伸一些諸如包裹、支撐、緩震、扭曲、彎折、耐磨等等維度,而五個腳趾分開的造型是fivefingers是否能匹配你的腳的必要條件,這里我們要引入一些平時大家並不一定會注意到的細節——我們作為靈長類的腳,大概都是什麼樣的。好了chher們,現在大家請脫鞋。。。 現代醫學上把人類的腳趾形狀分成五類:Egyptain(埃及腳)、Roman(羅馬腳)、Greek(希臘腳)、Germanic(日耳曼腳)和Celtic(凱爾特人腳),其中1——3為常見的腳型,4就比較少見了。至於5,如果楊冪是這個形狀我相信在座的也沒有人有舔的欲望吧。。 回到主題,vibram絕大多數的鞋子都是1型,也就是「埃及腳」,這個腳形可以相對完美地適配vibram 五趾鞋,在合適的尺碼下,每個腳趾可以填滿趾套,穿著體驗良好。其次是2型(羅馬腳),這種腳型穿著體驗稍差,主要體現在大腳趾空餘比較多,舒適性(當然本身這鞋就沒什麼舒適性。。。。)會有相應程度的降低。3——5型基本屬於勸退。腳趾無法填滿腳趾套,穿著體驗差。 好了同學們現在可以把鞋子穿起來了。我要開箱啦 fivefingers cvt-lb 這款鞋發布於去年夏天,今年可能是因為疫情的關系,除了vrun系列換了點配色,之推出了一款戶外鞋。 cvt可能是某種系列的代號吧,大概是休閒?lb是Ligebase技術的縮寫,下面摘抄於中文官網: Vibram Litebase是由Vibram研發團隊在頂級運動員支持下開發的一項創新技術。 輕盈是節約能源、提升性能的關鍵: Vibram Litebase延續高抓地力、牽引力和耐用性的同時,將鞋底厚度降低50%,進行將鞋底整體重量減輕30%。 重量輕達30%,厚度下降50%...

索尼2470GM2首發開箱(更新完成)

       5.26日第一時間拿到手,原計劃使用到端午後再發帖的,無奈酒精刺激神經無法好好睡覺,乾脆起床開個箱吧。與其被動失眠,不如主動熬夜。       5.30更新了測試部分       計劃5.31更新實拍樣片,工作太忙了,現在打字的時候頭都在往下點。       樣片更新在一樓了開箱: △這次竟然沒有要求現場拆封,注冊一下就提貨走人了,結果**姐說忙著賣東西,一張圖沒拍,又讓我傳了幾張給她 △老幾樣,沒什麼好說的,GM標配 △24端最小形態,一手掌握,感覺有點像24-105 △70端最長狀態,無奈現在大家的標變都做外變焦,說實話有點丑,尤其是鏡身變小後這個外變更突兀了 △GM紅標,現在都不止一個自定義按鈕了,我一般設置成眼部識別 △新增的Smooth/Tight開關,可以改變變焦阻尼,原本我想這玩意大可不必吧,實際用了下還挺不錯 △Iris lock開關,這個之前在720gm2開箱的時候介紹過了,為視頻優化 △後玉真是萬年不變 △手動對焦開關    △口徑82,真是不小啊,原以為會進化到77,還是高估了索尼,720的77那是真的像,而2470上濾鏡的機會更多,所以些許遺憾。但是這個最近對焦距離21-30mm真的是想到沒朋友啊,當場萌發了賣掉fe90的念頭。 △沒想到這個電影UV又派上用場了,幸虧賣RF2470的時候買家看不上,最喜歡的UV之一 △看了看手上的索尼鏡頭,好不容易找到個82口徑的135GM對比一下,135GM的體積和重量實際上還是大了一截---------------------------------從短暫的使用來看,飽受1代和友商(體積重量)折磨的我對這次的升級還算挺欣慰的,雖然沒有像720gm2那樣超出預期,但這已經完全變成了一個願意帶出門的鏡頭了,加上友好的定價,首發數量不小,不用溢價或者期貨等因素, 當然是買了。計劃周末試拍一下各個場景再更新樣片,目前LR也沒有更新鏡頭矯正文件(索尼的常規弱項),有誰需要單獨測什麼的也可以說一聲,我一起測了發上來。---------------------------------5.30日更新:經過周末2天的使用,把這個鏡頭的基本情況都測了一下,把這個鏡頭的整體感受逐一分享一下:近攝:    △24端和70端的最近對焦下直接把焦外的虛化從2.8的程度暴力拉到1.4的程度,對於一些喜歡的虛化又不願意再帶個大光圈定焦的朋友來說簡直福音    △最方便的應該還是隨手拍菜發朋友圈的朋友吧,哈哈       △哦忘了,近攝還方便老法師拍花,嘿嘿焦外:                         △因為最近對焦距離的原因,暴力虛化很簡單,不過在正常拍攝的時候焦外基本上跟2470一代差不多水平,看不出有進步的地方色散:       △直接上極端情況,大家最擔心的70端色散在這種情況下還是存在,好在給好幾個群的朋友看來都覺得可以接受銳度:    △說實話,我覺得以後GM頭基本上不用測銳度了,A1這個像素,百分之兩百放大之下,依然沒什麼毛病,之前有人擔心邊緣畫質,我覺得多慮了抗眩光:       △官方說提升了抗眩光的能力,不過在我專門找個幾個場景下,眩光時不時的依然會出現星芒:    △分別是F8和F16的星芒,只能說聊勝於無,講究用吧暗角:    △幾乎看不到什麼明顯的暗角----------------------總結: 1.輕和小,這個不到700g的鏡頭是第一次讓我在使用原廠大三元掛機時沒有太多負擔,配合A1出門遛娃的時候,比使用我最喜歡的一套拍娃裝備R3+RF2470齣門方便很多,這是我最喜歡索尼的一個地方,永遠在堅持高素質的同時還在兼顧體積重量,這是我作為發燒友最看重的指標之一。對比1代,口徑不變的情況下重量減少20%,長度減少16mm,體積減少18%,喜聞樂見。2.中心和邊緣銳度很強,之前有人擔心邊緣果然是多慮了,仔細翻了翻照片,沒有找到翻車的,如果不用抽獎那就無腦用裁切不要擔心邊緣崩。不過要強調的是在最近對焦距離的時候銳度會有所下降。3.呼吸效應控制的還可以,這對視頻拍攝更加友好了,我只是簡單試了下變焦和光圈變化時的反應,比手上的35GM好多了。4.抗眩光能力並沒有像官網說的那樣提升,眩光該有還是有,跟一代沒有什麼區別。5.看這個鏡頭結構就知道星芒不會好看到哪里去,事實也是如此,勉強能用吧。6.色散總體控制的還不錯,廣角端更好一些,長焦端有色散但可接受。7.得益於最近對焦距離,這頭的虛化可以做到很暴力,但虛化並不代表焦外的全部,測了多個場景以及實拍下來,感覺對比一代沒有什麼進步,當然,一代本身焦外就比較不錯了。8.馬達的升級帶來非常棒的對焦,不過因為1代的對焦就挺快了,所以並沒有立竿見影的感受,總之非常快。9.暗角控制出色,幾乎沒有看到明顯的暗角。10.Smooth-tight按鍵給了不錯的阻尼選擇以適應不同場景,想想沒什麼用的功能用起來還挺好。11.這個鏡頭色彩還挺正,跟2470一代幾乎一樣。整體來說,這是對1代一次比較常規的升級,升級的幾個點都是我用得上的,所以跟我一樣喜歡小巧方便但有畫質要求的比較推薦這頭,如果是手持1代想要畫質明顯提升那我就不介意升級了。 漁人碼頭 發表於 2022-5-27 13:20 除了z9沒有買,玩遍了cns三家機身了,表示索尼A1還是最喜歡的,小而強大,不偏科 ... A1目前也有過熱的問題吧,而且4k60沒有超采樣,主拍視頻還是要靠a7s3       5.26日第一時間拿到手,原計劃使用到端午後再發帖的,無奈酒精刺激神經無法好好睡覺,乾脆起床開個箱吧。與其被動失眠,不如主動熬夜。      ...

Nextorage 4T PS5專用固態硬碟開箱:一勞永逸的PS5伴侶

半個月前的一天下午,快遞小哥找到我,遞給我一個包裹。這包裹不大,卻是全副武裝,他當著我面一層層剝開,把里面的東西拿給我確認。我當時不理解他的作法,但看清東西後理解了,畢竟這不到半個巴掌大的東西可是要比一台PS5貴上不少。這就是Nextorage新推出的固態硬碟——4T容量的PS5專用M.2固態硬碟。 坦白說,我自己的PS5一直插著某個牌子的固態,我的朋友們也多少採購了固態以備不時之需,但我還從未體驗過4T容量級別的產品,這還是蠻新鮮的。早先我曾耳聞Nextorage這個牌子,它源於索尼,以出品專用固態硬碟為長。之前他們也曾推出過同品類的1T和2T容量產品,而這次我試用的4T產品似乎又是一個先鋒(市場上比較少見呢)。 可以看到,這款固態硬碟在包裝的正中標注了讀取/寫入性能數據和「PCIe 4.0」、「M.2」等類別標識,而右下角的醒目位置則標注著「PS5專用」等字樣,算是驗明正身了。而打開包裝之後——內里不必多提,主要是固態硬碟本身: 它的外觀不似很多定位相同的M.2固態硬碟那樣單薄,因為它穿了一層厚厚的「外衣」,這是自帶的不可拆卸的散熱片,相當厚實。但不必擔心,它不會妨礙把自己的身體裹進PS5的臂彎——更有甚者,當你把它插進去時,那是嚴絲合縫、完全貼合的。 安裝過程就不復述了,任何一個按教程自己給PS5加裝硬碟的玩家,最難的步驟恐怕不是加裝硬碟本身,而是如何拆掉外機殼子(怹需要一股巧勁)。 而關於這款M.2固態硬碟的性能參數,可對照其之前的同系列1T/2T產品。如(PC環境下)測試的順序讀取和寫入速度分別是7300MB/s和6900MB/s,隨機讀寫速度1000K IOPS,總寫入字節量3000TB等,可以說是相當優秀的水準。這樣的性能對於擴容PS5這項任務來說自然不在話下: 安裝完畢後,我測試了一下從本機向硬碟拷貝遊戲的速度。如果說符合PS5 PCIe 4.0標準的M.2固態硬碟在遊戲讀取上很難體現出和本機SSD的區別,那麼拷貝速度的差異就比較明顯了。這款Nextorage 4T專用固態硬碟的寫入速度有讓我意外的表現,我之前用的固態拷貝100G的遊戲需要3分鍾,而現在我往這張固態里拷250G/3個遊戲,也只用了不到3分鍾,快了一倍還多,而性能數據上並未體現出如此大的差別。 這好比原來是下樓去了趟隔壁小區的鄰居家,而現在就像從自家客廳走到臥室一樣。非常快的拷貝速度可以節省倒騰東西的時間成本。當然——需要提到的是,反向拷貝依然沒有這麼快,同樣是250G的3個遊戲,從固態拷到本機中需要13分鍾左右,這可能與PS5 SSD本身的寫入速度限制有關。 至於讀取遊戲的速度,這倒沒什麼可說的,實在是PS5本身的SSD夠快,和同級別的固態硬碟相比不遑多讓。我試了PS5版的地平線、蜘蛛俠、GT、法環,PS4版的對馬島、神海、隻狼和幾個日系RPG,在固態中運行與在本機中運行沒有明顯差別(1~3秒的差異當作浮雲吧)。從其他渠道的消息來看,類似的固態產品在這方面也無太大差異。所以說M.2固態硬碟對於PS5主機是一個非常好的擴容儀器,但你別指望它能在速度上大幅超越PS5本身的SSD。 不過對於這塊硬碟來說,還有一點是特別需要提及的,就是散熱性能和由此帶來的穩定性。它那身「盔甲」該不是白穿的,我自己的PS5幾乎一直開著機,每天玩遊戲的時間也很久,試用的這一周,我沒有感覺到明顯的溫度或是突然而來的崩潰、卡頓、性能減緩,這應該是散熱片的功勞吧。我覺得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補充,在使用這塊外接固態硬碟運行的時候,它更能避免機器本身的損耗或因此而來的一些雜音、升溫等干擾。 最後,隨著這樣一塊稀有的4T高性能固態硬碟與PS5搭上了伴,如何物盡其用會是一個問題。我以前總有容量不足的危機感,現在卻也開始擔心閒置空間了。也許未來隨著遊戲的體量越來越大、數量越來越多,這塊硬碟會成為一件可靠的必需品,我的意思是——它將不僅服務於一台機器,就像我之前還把PS4的固態硬碟拿來裝遊戲或重新回機箱一樣。畢竟這麼一塊東西的價格不菲(大概在6000塊左右),價值是獨一無二的。歸根究底,如果你沒有經濟方面的顧慮,而又想一勞永逸地把PS5擴容成「XXXL」型號,那麼這款Nextorage的4T PS5專用固態硬碟會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 來源:電玩部落

疫情期間小白的初次嘗試–惠家KD310開箱

【前言】 說起咖啡,往往和高效的學習以及高壓的工作聯系在一起~對的,那玩意是天香續命露 記得第一次接觸咖啡是一個叫雀巢三合一粉末狀的沖調咖啡,而第一次意識到「咖啡外有咖啡「是有一次跟親戚逛城隍廟,走進了豫園的星巴克,那年似乎是2001年(21年過去了。。。)嗨,對於學生黨而言貴了,還是老老實實的雀巢三加一吧!記得第一台咖啡機是2013年時候買的--AC-E15A;5年後腦袋一熱又買了台孿生兄弟--ACE-15B,別問我當時是怎麼想的,我自己都不清楚為什麼5年里買了兩台一樣的機子。。。能翠咖啡,能打奶泡,慢慢的過了這個蜜月期,總覺得好像哪里不對……咖啡店里的咖啡和我做的咖啡完全是兩碼事 依舊繼續外賣,繼續探索小眾的咖啡店……        左邊是ACA AC-15B,右邊的是AC-15A【種草】 2022年的2底,我去浦東拓樂裝自行車頂架,老闆請我喝美式,喝慣了拿鐵的我其實對美式並沒什麼特別的想法,但是不俗的機子,醇香的味道,以及厚厚的油脂讓我欲罷不能,才知道專業咖啡機做出來的連杯美式都那麼好喝!3月,上海疫情Omicron形勢突變,3月7日開始居家辦公,3月18日起閔行區開始封閉管理,3月28日起上海封城。得,也甭提什麼咖啡店啦外賣啦什麼的了,每天能搶到菜已經是大力出奇跡了 在一次與好友群聊無意間提到:最近在糾結咖啡機(我想那時候我一定是在意淫 )然後我好友扔出來一個連結:Breville 870 並且告訴我:他朋友之前買了個2000多的說不好用,然後又買了個鉑富870這個,去喝過比外麵店里都要好喝就是了。當時對鉑富870的印象:一體機,顏值很高,按鈕很有質感,而且粉粹收納設計的很精巧;雖然當時沒有更多的想法,但是似乎已經種下了草。【疫情】 3月28日起,上海疫情進入到了異常嚴峻的時期,鋪天蓋地的負面新聞接踵而來,確診病例大幅飆升,不斷地接收著負面消息,而且還有發生在身邊的親朋好友或是同學。望著我生長的地方--滿目瘡痍的城市,我決定我要做些什麼,至少抵擋住這一波波化學攻擊,抵擋住快emo的情緒,也算對得起自己的良心。3月31日,我報名參加了社區疫情防控志願者,原本以為短短的5天,5天後就下崗了,結果55天我還沒下崗 無論多麼emo,無論是白天多麼忙碌,拉下的工作還是要晚上來補,無論多麼晚睡,第二天永遠5:50點起床,頭等大事--搶菜,然後7:00到崗執勤……日復一日的關鍵詞:搶菜,志願者,核酸,抗原,發物資、工作帶我度過了最為至暗的4月,疲憊不堪的我,多麼想喝上一杯油脂豐滿、醇香的美式啊!【選機】 轉眼到了5月,經過幾輪的攻堅戰,疫情似乎得到了有效的遏制,組內的活兒相對輕鬆了,閒暇之餘,又開始yy起了咖啡機,這次我似乎掉進坑里了。Chiphell看評測,上知乎,逛B站……似乎就像Omicron病毒傳播速度一樣,從單一的Breville 870迅速傳播開來,選機的過程是痛並快樂著,3000--8000元內可選機型不少, 有的時候要權衡顏值、口碑和參數真不是件容易的事。Round One,Ready Go:Breville 870 VS Breville 878 Round TWO:Barsetto 2S VS Donlim 5700P Round Three:邁拓 撒哈拉EM-23...

這就是現今最好的折疊屏——華為Mate Xs 2開箱評測

前言 我是一個特別喜歡無腦沖的數碼愛好者,無論有什麼新奇的數碼產品,不管需要與否都要沖的那種,就算強忍住告訴自己不需要但是那顆安奈不住騷動的心最終都會把產品買回來的那種。所以,除了還沒買到的Vivo x Fold以外,我沖了所有的折疊屏手機,然後又最多用不過三個月都統統血虧賣掉。我愛折疊屏這種形態,但是我實在忍受不了折疊屏的體積重量,不管是手感我認為最好的Galaxy Fold第一代,還是從好用到常用的Find N,實在是太沉了!!於是,痛定思痛的我認真的做了思考,覺得自己還是更需要的是小屏手機,縱觀這幾年過手的手機里,最令我滿意的真的是iPhone 11 Pro,5.8寸的重量和弧形邊框帶來的手感是iPhone12 Pro以後6.1寸無法比擬的。在瘋狂的挑選以後,4月28日凌晨我下單了小米12。4月28日晚,華為發布會發布了259g重的Mate Xs 2。……像極了等Supra三年,入了Z4後Supra馬上公布發售信息的我。……259克也太重了,折疊屏用了這麼多到底展開屏用過幾次?還不是天天對著電腦的時間更多?這玩意兒出門你確定比蜂窩iPad Mini更好用?火龍888,還是4G版的,你確定不是開玩笑?別人家12+512G都不到一萬塊,他們家還敢一直賣這麼貴?摔一下維修就一台蜂窩iPad Mini,是錢多嗎?理智的我對XS 2不屑一顧,在快40歲的時候我變得成熟了。……當日21點,再一次與黃牛的戰鬥中慘敗的我跑到作為前華為員工的女王面前苦苦哀求著一個優購碼。我再次輸給了黃牛,也再次輸給了自己。開箱 萬萬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兩個月前買的眼鏡,順豐快遞還卡在華新中轉場;小米12更是連順豐都發不出來;8號發貨的Mate Xs 2居然13號送到了!已經是前員工的女王淡淡且驕傲的告訴我,這就是大客戶的威力。懂了懂了。 這是兩個月里第二次收到數碼產品,居然兩次都是華為的新品。 拆到這里我心情是非常激動的! 在上海這個情況下,5天內送到不可謂不是個奇跡。 典藏版,電池多280毫安,重量多2克。 萬物互聯,可惜我只有眼鏡,馬上要被替換掉的Mate 40 Pro和用的越來越少的Matepad Paper是華為產品了。 紅黑配色好評,Forza Milan!周末力爭19冠! 溫馨提醒。 簡單概括就是極其脆弱,不聽話得花更多錢。 拿開手機,想看看配件盒又是無處不在的溫馨提示。 全家福包括機身和66W傳統藝能的A to C充電套裝,機身同色的素皮保護套。沒了。 說實在的,我的第一感覺是真的小,真的輕,真的薄。雖然這會兒還不是下結論的時候,但是就沖這個顏值,如果你真愛折疊屏,那麼無腦沖吧。 這是每一次開箱最開心的時刻。 我用過時間最長的折疊屏的品牌是三星,所以看到這個摺痕,真的是淚流滿面。比Find N處理的還要好,這就是外折方案的好處啊。 外觀 Sim卡槽 不過這個從P10開始就是破塑料的卡托真是有點跟整體的做工不太搭。 官方稱其平整度較上一代華為Mate Xs提升70%,我認為談70%那就是純粹的數字遊戲了,比起這個我更關心的是Xs 2確實比上代產品在鉸鏈質感上更加給人結實耐用的硬度感。 語音助手和指紋解鎖鍵,5.4mm的厚度確實沒法要求人家再加屏下指紋了,可是我是真的想要。 之前的折疊屏里,我最喜歡的是三星,然而我放棄Fold的原因就是25W的充電實在是太讓人無語了。雖然華為已經萬年66W了,但是比起三星就讓人很舒服。 這個玻璃纖維的手感讓我覺得怎麼這麼像素皮質感呢? 航天級鈦合金+超輕超強鋼配合玻璃纖維的質感真的是炫酷。 後邊框功能區的設計讓我鼻樑上的Gentle...

濃濃電競風 銘瑄MS-iCraft B660M WIFI開箱圖賞

日前,銘瑄推出了iCraft B660M WiFi主板,支持12代酷睿+B660主板+DDR4記憶體的組合,首發價只要849元。 現在,這款主板已經來到了我們評測室,下面一起來看圖賞。 iCraft B660M WiFi為m-ATX板型,長寬均為24.5cm,整體設計風格與銘瑄旗艦型號iCraft Z690 WiFi一致,但其散熱裝甲換成了黑色風格。 iCraft B660M WiFi採用比較豪華的16+1+2相直出供電,PWM型號MP2960A,其中核心部分採用單顆60A高規格Dr.MOS,型號為MP86945A,可輕松跑滿i9;而且嚴格按照IMPV9.1規范設計。 擴展接口方面,主板提供2個M.2接口,其中Slot 1支持PCIe 4.0 ×4通道,支持2242/2280規格;Slot 2同樣為PCIe 4.0 ×4通道,且支持2242/2280/22110規格,上面還配備有散熱裝甲,玩家可以有更多的硬碟選擇性。 主板提供4條記憶體插槽,最高支持128G記憶體,而且是目前更受玩家所選的D4;雙通道設計,支持記憶體XMP,Gear1穩定3600MHz。 主板非常貼心的為玩家提供了一下人性化的功能,配備CLR_CMOS實體按鍵,可快速重置BIOS設置,即使玩家在調試參數失誤時,也能輕松還原設置。 來源:快科技

Baicycle電動助力折疊自行車開箱安裝使用心得

與Baicycle S1 的今世情緣             序言:與小小白的邂逅,不得不先說一下迎娶她之前的緣由。 本人是省級疾控中心的一名普通防疫人員,雖然所在城市是個三線小地方,但再假也是一省首府,故四個輪子的使用極為不便,不但不好停,每天開四個輪子上班還會容易因為堵車而遲到...... 所以18年開始,為了方便上下班,鄙人就斥巨資(7499元)買了輛小牛N1S電摩(按新國標來說)來騎行代步,每日上班下班在車流中穿梭自如,好不愜意。 自從18年買車,也就開始了身為尊貴的小牛車主改車的改裝佬必修的修仙過程 ,今天換個輪胎,明天改個避震,後天改個上泵,不知不覺四年下來竟然也花了一輛POLO的錢,成了輛別人眼中的豪牛 直至今年5月6日凌晨,車子被偷,我一夜之間成了無車一族......(畫個圈圈詛咒這幫偷車的....... )         怎麼辦呢?疫情防控期間,班還要上,活還要干,但在南寧沒有代步工具,是萬萬不行的,只能尋找平替來暫時代步了。 對比了幾個牌子的正經電動車(愛瑪、雅迪、綠源、),發現這些小型電動車動輒2-3千+的價格,出於對未來的考慮( 嘴硬,其實是窮 ),側重點轉向考慮小型的助力類或滑行類產品(因為便宜 )。翻CHH、翻值網、翻小紅書看了幾個熱門的品牌(Nonebot電動滑板車、樂行獨輪自平衡車、雙輪平衡車,HIMO助力自行車、小米電動滑板車、小米BaicycleS1)對比大家的使用感受及考慮價格因素後,決定把BaicycleS1娶回家.   ----------------------------------------------------------------購車:        車子是在某寶買的,買之前查了下車子的銷售歷史,Baicycle一開始眾籌的價格是900多,不到1千的價格 ,狂喜之下看了下眾籌失效,發現這事距今早已過了眾籌的時間了...... 找來找去,靠譜的價格都在1699至1710之間,無奈只能找了家支持淘金幣抵扣,買車送鎖頭的店鋪下單,減去淘金幣50.97元的抵扣,整車包郵實際付款1648.03元(貼個圖,證明我的她是三媒六聘,八抬大轎,明媒正娶回來的~ )  ...

輕薄辦公本 聯想Thinkbook 14+ 開箱

前言:自從畢業後,自己配了台式機,無論上班工作也好,回家玩電腦也好,基本沒有需要使用筆記本的場景。工作中崗位的特性會記錄一些數據,日常移動儲存的介質無非就是U盤,公司內外網電腦來回插拔次次提醒修復U盤,修復了一次又一次,發生了多次重要的內容丟失、損壞,最無語的是下午保存好晚上帶回家就提示文件損壞,也沒有及時備份的習慣,終於在上個月的崩潰中,決定買一台辦公本用來代替公司外網電腦使用,需要的時候在拷貝。 輕度使用兩天,簡單說下感受,支持單手開蓋,開蓋自動開機,配合Windows Hello可以人臉登錄或者身份驗證,攝像頭可以物理關閉,接口多,可以隱藏滑鼠接收器,電源鍵不帶指紋識別,觸摸板比較大四周邊緣CNC鑽切,辦公本鍵程比較短,打字手感一般,易髒。官網介紹 配置型號:官網Thinkbook 14+、外包裝Thinkbook 14 G4+IAP尺寸:長313mm*寬225mm*高15.9mm螢幕:14英寸、90Hz高刷新率、LCD、DC調光、硬體低藍光認證、2880×1800、16:10、100%sRGB色域、90%屏占比處理器:酷睿i5-12500H標壓處理器 12核心16線程記憶體:板載2×8GB LPDDR5 4800Mhz顯卡:Iris(R)Xe Grahics 128MB顯存硬碟:512GB M.2 SSD PCI-E4.0(第二插槽PCIE 3.0)網卡:英特爾AX201 WiFi 6+千兆有線左側接口:全功能USB 3.2 Gen2(10Gb/s)、USB 3.2 gen1、HDMI 2.1 TMDS、Thunderbolt4、耳機孔右側接口:RJ45、USB3.2 Gen1、Micro SD...

藍寶石RX 6650 XT開箱圖賞:值得入手的真香卡

5月10日晚,AMD正式推出了RX 6000系列的升級版,包括三款型號RX 6950 XT、RX 6750 XT、RX 6650 XT,核心頻率、顯存頻率都進一步提高。 作為玩家公認的A卡大品牌,藍寶石也推出了這三款顯卡的非公版,現在已經來到了我們評測室,下面為大家帶來藍寶石RX 6650 XT圖賞。 外觀上,藍寶石RX 6650 XT造型與6600XT有了很大的變化,雖然是雙風扇設計,但引入了大哥RX 6750 XT的諸多設計元素,黑色搭配上下銀邊,更具科技感。 藍寶石RX 6650 XT顯卡背部採用一體式金屬背板,可保護PCB的同時加強散熱,邊緣及晶片背部均有鏤空部位輔助快速散熱。 RX 6650 XT的核心是Navi 23,集成32個計算單元、2048個流處理器、32個光追單元、32MB無限緩存,核心遊戲頻率2410MHz、加速頻率2635MHz,相比於RX 6600 XT分別提升了51MHz、46MHz。 128-bit 8GB GDDR6顯存的頻率同樣是18GHz,帶寬288GB/,加上無限緩存總計468.9GB/。整卡功耗從160W增加到180W。 來源:快科技

豪華散熱嘆為觀止 藍寶石RX 6950 XT開箱圖賞

5月10日晚,AMD正式推出了RX 6000系列的升級版,包括三款型號RX 6950 XT、RX 6750 XT、RX 6650 XT,核心頻率、顯存頻率都進一步提高。 藍寶石也推出了這三款顯卡的非公版,現在已經來到了我們評測室,下面先為大家帶來藍寶石RX 6950 XT圖賞。 藍寶石Radeon RX 6950 XT的外觀設計大家並不會覺得陌生,其整體設計風格延續了藍寶石Radeon RX 6900XT,深邃的黑色搭配沉穩的銀色也是近幾年藍寶石超白金系列顯卡的傳統配色。 它支持Nitro Glow ARGB燈效技術,3個散熱風扇內部搭載RGB LED燈組,配備半透明扇葉,可讓這款顯卡在運行過程中呈現出相當吸睛的RGB燈效。 藍寶石RX 6950XT擁有豪華的散熱設計,搭載了3個刀刃式軸流風扇,它結合傳統下壓式風扇和渦輪散熱風扇的優點,可在提供強風壓的同時實現靜音運轉。 此外,其散熱鰭片採用的是鋸齒形設計,可有效降低進入顯卡內部的氣流阻力,並在提升風速的同時降低切風的噪音。 規格方面,RX 6950 XT基於完整的Navi 21 GPU核心,擁有80個計算單元、5120個流處理器、80個光追單元、128MB無限緩存,核心遊戲頻率2100MHz、加速頻率2310MHz,相比於RX 6900...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最近不忙,於是白天烘豆,晚上看小說。烘的是各種咖啡豆,看的是凡人修仙傳的小說。要我說,這烘豆和修仙沒什麼兩樣,為什麼?尤其像我這樣無門無派沒有師傅帶的,只能靠自己琢磨,修仙之路,哦不,烘豆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完全靠自己的悟性和鑽研,當然,手頭有本基礎功法那就更好了。扯遠了,進入正題。為什麼自己買了台烘豆機,還不是這場YQ害的。之前一直買的上海澳帝培的豆子,有一款兼容性很強,萃取流速快點慢點都能喝,眼看YQ來了不能發貨,臨封城前還備注順豐發了兩袋。再後來上海的情況大家都知道的,然後再找其他能發貨的地區,先是安徽的治光師,再是南京的M2M,北京的菠蘿。但還是經不起物流的折騰,經常收不到。鬼使神差的是,剛巧三八婦女節那天,我定了台三豆客的燃氣版R200,當時被告知前面還有200多台未交付,預計交期會在4月底,當時等的都忘了。沒想到4月9號客服電話通知可以打餘款發貨,這個節點真的是雪中送炭(後來才知道,很多地方尤其是上海這樣的大客戶區無法收貨,導致我的排單往前了。)【機器篇】 烘豆機整體來說很小小巧,桌面是100*60的。 風壓表,煤氣壓力表都有。 這款是電子風門的,通過改變風扇轉速來改變風壓,大型機器一般都是機械風門,通過風閥控制通風量,其實定頻電機加個變頻器秒變電子風門,省電不說,還能保護電機,噪音還小。 火排好評,以前都是類似煤氣灶中心最小火那樣的火頭。 非常有質感的隔熱罩 開箱視頻咖啡豆烘焙機大致可以分為,直火式,熱風式,半直火半熱風式。而這台R200屬於半直火半熱風式。底部火排加熱滾筒,熱空氣因為對流會從滾筒後部的孔洞吹入,然後從排煙管排出。說是半直火半熱風,其實還是以熱風為主導,筒壁的熱傳遞效果肯定是不如熱風來得直接。雖然最大載量只有250g,但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和PROBAT那樣的商用大機型結構幾乎一樣。【烘焙理論篇】 因為咖啡豆烘焙這個圈子很小,有名的烘焙師都有師承一說,所以像我們這樣的小散修真的是痛苦無比,可能到手烘了十幾鍋都不知道烘了什麼,沒有思路,沒有方向。在群里問怎麼烘,一般大佬都不太搭理,或者說些和書上一樣的大道理,不會和你說哪里哪里火力高些低些之類的實質性指導。碰上哪位大佬心情好指點一兩句,那就沒事偷著樂吧。那接下來我拋磚引玉,談談最近烘豆的心得,讓各位烘焙大佬見效了,說不得不一定對,歡迎指教。首先,推薦三本書,斯考特勞的《咖啡烘焙科學》《烘豆實作聖經》,這兩本有台灣譯作。然後還有一本謝老師的《全息烘焙法》。《咖啡烘焙科學》建議上來先看,了解基礎知識後再嘗試烘出你的第一鍋,我是看了三遍,每一遍的感悟都不同,可能第一遍看到作者漫不經心的某句話不以為然,第二遍再看的時候就會直擊痛處。而《烘豆實作聖經》則是前一本的補充和提高,建議能烘出不夾生的豆子(沒有青草味)後再仔細看。這個時候你應該對自己手頭的機器基本了解了,主要是轉黃,一爆的溫度,這個後文會詳細說明。第三本《全息烘焙法》目前我在看,暫時沒有可用經驗和大家分享,但絕對也是一本好書,強烈推薦。然後我們就講到現代烘培的核心——烘焙曲線豆溫:雖然叫豆溫,但實際是通過探針和豆表接觸測的溫度。改變火力和風壓以及一爆的時候會有變化。風溫:鍋爐近排風口的溫度。改變火力和風壓以及一爆的時候會有變化。Δ豆溫:半分鍾或者一分鍾豆溫上升的溫度,也就是平時我們說的升溫率ROR。Δ風溫:風溫上升率,這個很少用到,暫且不提。然後就是曲線表上幾個關鍵點:下豆溫度:這個根據機型,最大載量,豆量,火力及風壓大小會有調整,對回溫後ROR的調整影響很大。回溫點:豆溫探針探到的溫度谷值。不代表豆表實際溫度,豆表溫度其實是一直在上升的。其實是鍋內溫度被室溫豆的溫度中和後的表現。而這個點不久之後ROR會到達峰值。ROR到達峰值之後,豆子會進入玻璃態,豆子受熱開始變軟,然後進入脫水狀態,所以不是說回溫之後豆子立馬脫水,這個時候豆內水分還沒達到沸點,脫水微乎其微。玻璃態的過程估計會持續幾十秒鍾。之後就進入橡膠態。轉黃點:俗稱黃點,豆子會從綠色或者青色發白轉而發黃,這個時候會褪去青草味散發出全麥麵包烘焙的那種香味,但一般經過人的人會說,誰在炒瓜子OTZ……黃點的出現代表豆子的脫水基本結束,之後會進入烘焙的關鍵階段,梅納反應。豆子顏色會逐漸加深褐化,這過程會一直持續到一爆開始,期間會有成百上千中揮發性有機物出現在豆中,給豆子帶來更多元的風味和口感。一爆:上升的溫度使咖啡豆的水分變為水蒸氣,進而減少含水量。產生的大量的氣體和水蒸氣讓咖啡豆體積不斷膨脹,最後超過本身的強度,咖啡豆爆裂,這就是第一次爆裂。我一般把連續的兩聲噼啪聲當做一爆的開始,因為之前肯定會有偷跑的豆子發出一聲或者一兩聲噼啪後就沉寂不響,這是偽一爆。一爆會持續頻繁密集,聲音類似爆米花那樣噼里啪啦,不久又會安靜下來。一般一爆密集下鍋會得到一鍋淺到中淺度烘焙的咖啡豆,一爆結束二爆快開始的時候下鍋回得到中到中深的咖啡豆。二爆:一爆之後持續加熱,繼續烘焙,反應繼續進行,此時也有氣體會產生,咖啡豆進一步膨脹,發生第二次爆裂。可以參考柴火木炭燃燒時候開裂的噼啪聲,會比一爆聲音小很多,像極了踩斷乾枯樹枝的噼噼聲。二爆開始下鍋會得到一鍋中深或者深度烘焙的咖啡豆。【烘焙實戰篇】 等上面的理論知識通過書本或者網絡了解的差不多的時候,這時候手癢的朋友肯定已經按奈不住烘了幾鍋豆,這個時候轉黃的溫度和一爆的溫度大致有了概念。比如我的機器,轉黃溫度是165℃,一爆溫度是202℃。當然,這兩個溫度會因為機型,豆型大小,處理方式,密度的不同而不同,比如一款埃塞高海拔的水洗豆,這兩個溫度都會高一些。(根據豆型,處理方式,密度等因素採取怎樣的火力可以參考上面介紹的書籍)然後開烘前,必須有個目標預設曲線,脫水期(A段)、中繼期也有人叫梅納期(B段)、發展期(C段)的比例如何,發展率(DTR)如何,也就是定好我們常說的節奏。比如淺紅或中烘常用431或者531的節奏(例如耶加雪啡等)再比如深烘用532或者642(例如曼特寧等)以常用節奏作為基調,把這鍋豆子先烘熟再說,然後根據自己想表達這款豆什麼樣的風味按下表的思路進行調整。 以我這鍋來自埃塞烏拉嘎的一款日曬豆烘焙為例生豆賣家描述為具有樹莓,荔枝,烏龍茶風味,既要又有莓果類的酸香又要有核果類的果香,那我們大可以按均衡的中度偏淺的一個節奏去烘。ABC按431節奏烘,脫水期4分鍾,梅納期3分鍾,發展期1分鍾,發展溫度6度左右。至於發展期時長和溫升可以參考下圖。 定好節奏後,要根據豆量和回溫前加熱方式確定入豆溫度,滾筒轉速和風壓。(所以說一開始別管成功與否,烘他個十幾鍋就知道你這台機大致的性能。)入豆溫度影響可以參照下表 比如我這鍋100g的豆量,屬於小載量(R200最大載量250g),那我會按經驗,把入豆溫控制在150度左右,靜置手法回溫(靜置手法是回溫前關火或開極小火的方法),好處是可以讓低載量的豆子下鍋後不至於回溫太高導致後期的ROR難調,缺點是火候把握萬一不好會導致前期能量不足,拉長後期BC段的時長,導致豆子風味平淡。 根據斯考特勞的言論,好的ROR曲線,應該是條緩降的曲線,代表著每時每刻豆子升溫是均勻變小的,然後很多情況下,一爆前的平緩期和一爆後的驟降以及下豆前的翹尾,已經被很多烘焙師習以為常了。生豆下鍋前一定要挑選,如何挑豆比較有講究,具體可以百度。 出鍋 曲線通過ARTISAN採集分析如下 曲線走勢還可以,但是B段比預設的3分鍾長了半分鍾,那我們調整的思路可以如下:導致B段時間變長的原因是因為ROR斜率不夠,簡單來說就是溫度低了,那就必須提高前面階段的整體能量,要麼增加入豆溫度,要麼增加整體的火力,一次動一個變量,顯然降低回溫點並加大回溫後的火力可以增加B段的斜率,但是要控制好量,不然脫水期也會縮短提前,比如3分半就轉黃了。 綠色曲線為調整後的樣子,我們只需要適當降低5度的入豆溫度,以及調高10~15%的初始最大火力然後根據紅色的風溫曲線可以看出來,在B段中間偏後的位置,我的火力是逐漸調低的,一爆前一定要調低火力,不然ROR平緩和驟降得情況十有八九會出現,進入一爆後再調低火力就來不及了,切記切記,出鍋前我們甚至可以關火滑行,防止過多的熱量導致豆子發展過度進而引起風味的壓縮。當然,這種手法只是最基礎的手法,但是能保熟,基本不會出現新手常見的夾生,卡喉,青草蔬菜味的出現。 PS:及時的杯測必不可少。以上只是簡單的介紹了如何根據曲線調整烘焙節奏和時間,具體調整還得各位根據風味自己琢磨。 最後想說的,也是斯考特說過的,不要以為自己烘了幾十鍋豆子就敢稱趕超忽略忽略忽略百分之多少多少的咖啡師,到後來自己成了自己最大的粉絲。我們和專業咖啡師有個最直接的差距,那就是他們都接受過專業的感官訓練,能夠分辨出咖啡的好壞以及各種風味,你能麼?什麼梔子花香,莓果香,橘香,荔枝香,蜂蜜味……甚至都說花魁那種芒果香,反正暫時我是分辨不出來,說到底,這就是咖啡的味道。 所以疫後有機會,肯定會去報個感官課,提高自己的品鑒能力。【總結】 從豆子採集到一杯成品咖啡的誕生,就風味影響來說,豆種及處理占比60%,烘焙占比30%,而萃取僅占10%,前面的60%我們無從掌控,但剩下的40%我們一定要把握住。所以伴隨著咖啡業的第三波浪潮逝去,第四波浪潮即將或者已經開始興起,那就是自烘焙時代。我們與其在糾結買什麼咖啡機,什麼手搖磨的時候,還不如考慮下有沒有軟硬條件配一台咖啡豆樣品烘焙機?咖啡烘焙真的難,但也真的有趣,相當有趣!因為烘豆,我的意式機現在只服務我老婆,而我每天就是烘豆,杯測,手沖,樂此不疲,但是,失眠的情況也是越發的嚴重,哈哈。就像很多人說的,再好的豆子都不如新鮮的豆子。但,再新鮮的商品熟豆都不如自己剛烘出來的新鮮。養豆?不存在的,磨好粉晾一會,讓它走走氣就能用了,新鮮豆子的味道,真的是無與倫比,貧乏的詞匯根本不能形容,更別提那些高品質莊園豆,記住,喝咖啡的最高境界是當果汁喝,而不是我們習慣喝的可可巧克力還有奶油味。好了,實在編不下去了……大家就當一樂呵,哈哈。咖啡再苦,也沒有生活苦,祝大家享受每一天的酸澀甜苦! 克肉揉 發表於 2022-5-11 09:45 看曲線像一火到底,然後一爆調小火力,所以風溫一下就掉下去了,豆溫發展ROR也比較低,不知道實際喝起來 ... 是的~這是我當初嘗試一爆前的曲線,在一爆前強制控溫,只能算作一次美好的嘗試了~~ 最近不忙,於是白天烘豆,晚上看小說。烘的是各種咖啡豆,看的是凡人修仙傳的小說。要我說,這烘豆和修仙沒什麼兩樣,為什麼?尤其像我這樣無門無派沒有師傅帶的,只能靠自己琢磨,修仙之路,哦不,烘豆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完全靠自己的悟性和鑽研,當然,手頭有本基礎功法那就更好了。扯遠了,進入正題。為什麼自己買了台烘豆機,還不是這場YQ害的。之前一直買的上海澳帝培的豆子,有一款兼容性很強,萃取流速快點慢點都能喝,眼看YQ來了不能發貨,臨封城前還備注順豐發了兩袋。再後來上海的情況大家都知道的,然後再找其他能發貨的地區,先是安徽的治光師,再是南京的M2M,北京的菠蘿。但還是經不起物流的折騰,經常收不到。鬼使神差的是,剛巧三八婦女節那天,我定了台三豆客的燃氣版R200,當時被告知前面還有200多台未交付,預計交期會在4月底,當時等的都忘了。沒想到4月9號客服電話通知可以打餘款發貨,這個節點真的是雪中送炭(後來才知道,很多地方尤其是上海這樣的大客戶區無法收貨,導致我的排單往前了。)【機器篇】 烘豆機整體來說很小小巧,桌面是100*60的。 風壓表,煤氣壓力表都有。 這款是電子風門的,通過改變風扇轉速來改變風壓,大型機器一般都是機械風門,通過風閥控制通風量,其實定頻電機加個變頻器秒變電子風門,省電不說,還能保護電機,噪音還小。 火排好評,以前都是類似煤氣灶中心最小火那樣的火頭。 非常有質感的隔熱罩 開箱視頻咖啡豆烘焙機大致可以分為,直火式,熱風式,半直火半熱風式。而這台R200屬於半直火半熱風式。底部火排加熱滾筒,熱空氣因為對流會從滾筒後部的孔洞吹入,然後從排煙管排出。說是半直火半熱風,其實還是以熱風為主導,筒壁的熱傳遞效果肯定是不如熱風來得直接。雖然最大載量只有250g,但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和PROBAT那樣的商用大機型結構幾乎一樣。【烘焙理論篇】 因為咖啡豆烘焙這個圈子很小,有名的烘焙師都有師承一說,所以像我們這樣的小散修真的是痛苦無比,可能到手烘了十幾鍋都不知道烘了什麼,沒有思路,沒有方向。在群里問怎麼烘,一般大佬都不太搭理,或者說些和書上一樣的大道理,不會和你說哪里哪里火力高些低些之類的實質性指導。碰上哪位大佬心情好指點一兩句,那就沒事偷著樂吧。那接下來我拋磚引玉,談談最近烘豆的心得,讓各位烘焙大佬見效了,說不得不一定對,歡迎指教。首先,推薦三本書,斯考特勞的《咖啡烘焙科學》《烘豆實作聖經》,這兩本有台灣譯作。然後還有一本謝老師的《全息烘焙法》。《咖啡烘焙科學》建議上來先看,了解基礎知識後再嘗試烘出你的第一鍋,我是看了三遍,每一遍的感悟都不同,可能第一遍看到作者漫不經心的某句話不以為然,第二遍再看的時候就會直擊痛處。而《烘豆實作聖經》則是前一本的補充和提高,建議能烘出不夾生的豆子(沒有青草味)後再仔細看。這個時候你應該對自己手頭的機器基本了解了,主要是轉黃,一爆的溫度,這個後文會詳細說明。第三本《全息烘焙法》目前我在看,暫時沒有可用經驗和大家分享,但絕對也是一本好書,強烈推薦。然後我們就講到現代烘培的核心——烘焙曲線豆溫:雖然叫豆溫,但實際是通過探針和豆表接觸測的溫度。改變火力和風壓以及一爆的時候會有變化。風溫:鍋爐近排風口的溫度。改變火力和風壓以及一爆的時候會有變化。Δ豆溫:半分鍾或者一分鍾豆溫上升的溫度,也就是平時我們說的升溫率ROR。Δ風溫:風溫上升率,這個很少用到,暫且不提。然後就是曲線表上幾個關鍵點:下豆溫度:這個根據機型,最大載量,豆量,火力及風壓大小會有調整,對回溫後ROR的調整影響很大。回溫點:豆溫探針探到的溫度谷值。不代表豆表實際溫度,豆表溫度其實是一直在上升的。其實是鍋內溫度被室溫豆的溫度中和後的表現。而這個點不久之後ROR會到達峰值。ROR到達峰值之後,豆子會進入玻璃態,豆子受熱開始變軟,然後進入脫水狀態,所以不是說回溫之後豆子立馬脫水,這個時候豆內水分還沒達到沸點,脫水微乎其微。玻璃態的過程估計會持續幾十秒鍾。之後就進入橡膠態。轉黃點:俗稱黃點,豆子會從綠色或者青色發白轉而發黃,這個時候會褪去青草味散發出全麥麵包烘焙的那種香味,但一般經過人的人會說,誰在炒瓜子OTZ……黃點的出現代表豆子的脫水基本結束,之後會進入烘焙的關鍵階段,梅納反應。豆子顏色會逐漸加深褐化,這過程會一直持續到一爆開始,期間會有成百上千中揮發性有機物出現在豆中,給豆子帶來更多元的風味和口感。一爆:上升的溫度使咖啡豆的水分變為水蒸氣,進而減少含水量。產生的大量的氣體和水蒸氣讓咖啡豆體積不斷膨脹,最後超過本身的強度,咖啡豆爆裂,這就是第一次爆裂。我一般把連續的兩聲噼啪聲當做一爆的開始,因為之前肯定會有偷跑的豆子發出一聲或者一兩聲噼啪後就沉寂不響,這是偽一爆。一爆會持續頻繁密集,聲音類似爆米花那樣噼里啪啦,不久又會安靜下來。一般一爆密集下鍋會得到一鍋淺到中淺度烘焙的咖啡豆,一爆結束二爆快開始的時候下鍋回得到中到中深的咖啡豆。二爆:一爆之後持續加熱,繼續烘焙,反應繼續進行,此時也有氣體會產生,咖啡豆進一步膨脹,發生第二次爆裂。可以參考柴火木炭燃燒時候開裂的噼啪聲,會比一爆聲音小很多,像極了踩斷乾枯樹枝的噼噼聲。二爆開始下鍋會得到一鍋中深或者深度烘焙的咖啡豆。【烘焙實戰篇】 等上面的理論知識通過書本或者網絡了解的差不多的時候,這時候手癢的朋友肯定已經按奈不住烘了幾鍋豆,這個時候轉黃的溫度和一爆的溫度大致有了概念。比如我的機器,轉黃溫度是165℃,一爆溫度是202℃。當然,這兩個溫度會因為機型,豆型大小,處理方式,密度的不同而不同,比如一款埃塞高海拔的水洗豆,這兩個溫度都會高一些。(根據豆型,處理方式,密度等因素採取怎樣的火力可以參考上面介紹的書籍)然後開烘前,必須有個目標預設曲線,脫水期(A段)、中繼期也有人叫梅納期(B段)、發展期(C段)的比例如何,發展率(DTR)如何,也就是定好我們常說的節奏。比如淺紅或中烘常用431或者531的節奏(例如耶加雪啡等)再比如深烘用532或者642(例如曼特寧等)以常用節奏作為基調,把這鍋豆子先烘熟再說,然後根據自己想表達這款豆什麼樣的風味按下表的思路進行調整。 以我這鍋來自埃塞烏拉嘎的一款日曬豆烘焙為例生豆賣家描述為具有樹莓,荔枝,烏龍茶風味,既要又有莓果類的酸香又要有核果類的果香,那我們大可以按均衡的中度偏淺的一個節奏去烘。ABC按431節奏烘,脫水期4分鍾,梅納期3分鍾,發展期1分鍾,發展溫度6度左右。至於發展期時長和溫升可以參考下圖。 定好節奏後,要根據豆量和回溫前加熱方式確定入豆溫度,滾筒轉速和風壓。(所以說一開始別管成功與否,烘他個十幾鍋就知道你這台機大致的性能。)入豆溫度影響可以參照下表 比如我這鍋100g的豆量,屬於小載量(R200最大載量250g),那我會按經驗,把入豆溫控制在150度左右,靜置手法回溫(靜置手法是回溫前關火或開極小火的方法),好處是可以讓低載量的豆子下鍋後不至於回溫太高導致後期的ROR難調,缺點是火候把握萬一不好會導致前期能量不足,拉長後期BC段的時長,導致豆子風味平淡。 根據斯考特勞的言論,好的ROR曲線,應該是條緩降的曲線,代表著每時每刻豆子升溫是均勻變小的,然後很多情況下,一爆前的平緩期和一爆後的驟降以及下豆前的翹尾,已經被很多烘焙師習以為常了。生豆下鍋前一定要挑選,如何挑豆比較有講究,具體可以百度。 出鍋 曲線通過ARTISAN採集分析如下 曲線走勢還可以,但是B段比預設的3分鍾長了半分鍾,那我們調整的思路可以如下:導致B段時間變長的原因是因為ROR斜率不夠,簡單來說就是溫度低了,那就必須提高前面階段的整體能量,要麼增加入豆溫度,要麼增加整體的火力,一次動一個變量,顯然降低回溫點並加大回溫後的火力可以增加B段的斜率,但是要控制好量,不然脫水期也會縮短提前,比如3分半就轉黃了。 綠色曲線為調整後的樣子,我們只需要適當降低5度的入豆溫度,以及調高10~15%的初始最大火力然後根據紅色的風溫曲線可以看出來,在B段中間偏後的位置,我的火力是逐漸調低的,一爆前一定要調低火力,不然ROR平緩和驟降得情況十有八九會出現,進入一爆後再調低火力就來不及了,切記切記,出鍋前我們甚至可以關火滑行,防止過多的熱量導致豆子發展過度進而引起風味的壓縮。當然,這種手法只是最基礎的手法,但是能保熟,基本不會出現新手常見的夾生,卡喉,青草蔬菜味的出現。 PS:及時的杯測必不可少。以上只是簡單的介紹了如何根據曲線調整烘焙節奏和時間,具體調整還得各位根據風味自己琢磨。 最後想說的,也是斯考特說過的,不要以為自己烘了幾十鍋豆子就敢稱趕超忽略忽略忽略百分之多少多少的咖啡師,到後來自己成了自己最大的粉絲。我們和專業咖啡師有個最直接的差距,那就是他們都接受過專業的感官訓練,能夠分辨出咖啡的好壞以及各種風味,你能麼?什麼梔子花香,莓果香,橘香,荔枝香,蜂蜜味……甚至都說花魁那種芒果香,反正暫時我是分辨不出來,說到底,這就是咖啡的味道。 所以疫後有機會,肯定會去報個感官課,提高自己的品鑒能力。【總結】 從豆子採集到一杯成品咖啡的誕生,就風味影響來說,豆種及處理占比60%,烘焙占比30%,而萃取僅占10%,前面的60%我們無從掌控,但剩下的40%我們一定要把握住。所以伴隨著咖啡業的第三波浪潮逝去,第四波浪潮即將或者已經開始興起,那就是自烘焙時代。我們與其在糾結買什麼咖啡機,什麼手搖磨的時候,還不如考慮下有沒有軟硬條件配一台咖啡豆樣品烘焙機?咖啡烘焙真的難,但也真的有趣,相當有趣!因為烘豆,我的意式機現在只服務我老婆,而我每天就是烘豆,杯測,手沖,樂此不疲,但是,失眠的情況也是越發的嚴重,哈哈。就像很多人說的,再好的豆子都不如新鮮的豆子。但,再新鮮的商品熟豆都不如自己剛烘出來的新鮮。養豆?不存在的,磨好粉晾一會,讓它走走氣就能用了,新鮮豆子的味道,真的是無與倫比,貧乏的詞匯根本不能形容,更別提那些高品質莊園豆,記住,喝咖啡的最高境界是當果汁喝,而不是我們習慣喝的可可巧克力還有奶油味。好了,實在編不下去了……大家就當一樂呵,哈哈。咖啡再苦,也沒有生活苦,祝大家享受每一天的酸澀甜苦! ksm_hjx 發表於 2022-5-12 09:15 一體機是體驗不好麼? 還有個考慮是便捷性,手沖可能真的萬一哪天不想弄了,就真的吃灰了,一體機至少占 ... 所以先問問自己有沒有喝咖啡的習慣啊來源:Chiphell

3DM速報:《魔獸弧光大作戰》不含開箱NFT,海關打包拍賣280台NS

沒有開箱哎,暴雪真是棒棒呢~咳咳 1、《魔獸弧光大作戰》將不含氪金開箱、NFT等內容 我有陰陽怪氣嗎?沒有,不可能。昨天凌晨一點,暴雪官方正式公開了他們預告已久的「魔獸」IP手遊,正好五一假期嘛,我也是滿懷期待,第一時間點進發布會,想一睹新作風采。 額…嗯…這跟之前想像的,婉轉點說,完全不是一個方向。這兩天關注過它的朋友,估計遊戲的大概玩法內容什麼的,也了解得大差不差了。《魔獸弧光大作戰》簡單來說,五個陣營,眾多棋子,升級組隊,推塔拔寨,所以……這不就是《皇室戰爭》嗎餵! 你們都沒手機的嗎?16年款的都沒嗎?不好意思啊激動了,真不是說這《魔獸弧光大作戰》就不可能好玩,畢竟有成功先例,又是個經典IP,還沒有氪金開箱、NFT什麼亂七八糟的… 啊,沒開箱嗎?《魔獸弧光大作戰》的設計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本作將不包含戰利品箱,以及這段時間火熱的NFT內容(沒有開箱和NFT),遊戲里所有的角色都是明碼標價,玩家可以直接購入,或者選購各類捆綁包。另外針對有玩家說本作像《皇室戰爭》,設計師也回應了,《魔獸弧光大作戰》有領袖、有陣營、有地形高低差、各類型角色也各有差異。反正到底表現咋樣,也只能以後推出再看了,還是那句話,真不是絕對不好玩(差也差不過傭兵模式了),就是這期待與現實的鴻溝啊,都能塞八個SuperCell了。 新聞一句話 1、60萬拿走!海關打包拍賣280台NS、24台PS5 真當我不敢拍?哼,保證金我都交不起。 一批由廣州海關收繳的走私遊戲設備,280台Switch,24台PS5,230盒Switch卡帶,以及14套看起來是「馬趴」的Switch卡帶套裝,以起拍價397520元,於今天11點在京東拍賣上正式開拍。對,不零售的。如果各位想要參與競拍搶一手,8萬的保證金得先給,而且拍中了,需要到廣州自提。截止目前,這批遊戲設備的拍賣價已經達到了615020元,雖然拍賣結束還要等到明天上午,不過抬價的頻率已經大為下降了,各位,要不沖一波? 2、《原神》全球玩家總支出超30億美元,中日美前三 根據SensorTower的數據顯示,《原神》自從2020年上線以來,全球玩家的總支出已經超過了30億美元,本作也是僅次於《王者榮耀》和《絕地求生手遊》,目前全球創收第三的手機遊戲。在所有玩家中,中國(30.7%)、日本(23.7%)、美國(19.7%)三國的玩家支出占據了前三位。 3、《森林之子》Steam頁面上線,不支持中文 開放世界生存遊戲《森林》的續作《森林之子》,現已在Steam平台上線了商店頁面,發售日如此前跳票所預告的一致,今年10月發售。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根據頁面信息的顯示,本作並不支持中文,但還不清楚未來是否會進行添加。 來源:3DMGAME

魔獸手遊《魔獸弧光大作戰》沒有開箱氪金或NFT

近日暴雪公布了一款全新魔獸手遊《魔獸弧光大作戰》,該作擁有龐大的PVE,副本、raid、PVP和合作模式,以及暴雪《魔獸爭霸》中的一切。暴雪設計師在接受媒體GamerBraves采訪時表示,《魔獸弧光大作戰》不包含開箱氪金或NFT。 據悉《魔獸弧光大作戰》有超過60個精心打造的《魔獸》宇宙知名角色,在擁有超過70個關卡的史詩級單人戰役中披荊斬棘。玩家能與好友一同應對合作關卡,還能在PvP模式中大顯神威。深入地下城,或是參加如團隊副本這般極具挑戰的合作內容。加入公會、參與PvP等等。 《魔獸弧光大作戰》看起來有點像《部落衝突:皇室戰爭》,但暴雪設計師聲稱《魔獸弧光大作戰》與《部落衝突:皇室戰爭》區別很大。《魔獸弧光大作戰》有領袖,有五種不同勢力可選。遊戲里有高低地勢概念,遠程、近戰和圍攻角色也有差異。 暴雪設計師還確認《魔獸弧光大作戰》沒有戰利品箱、沒有NFT,沒有抽卡扭蛋。所有遊戲角色明碼標價,玩家可直接在商店中購買角色。商店提供多種捆綁包,玩家可購買捆綁包獲取想要的角色,也可用遊戲內貨幣來購買角色。 目前官方沒有確定《魔獸弧光大作戰》將登陸PC或主機平台。 來源:3DMGAME

試試在家COS漢尼拔嗎 古典絞肉機開箱

自從買了kitchenaid以後整天就只用來揉面,感覺沒有能夠充分利用機器性能,十分浪費,就很想配一套絞肉機的套件做做香腸。原裝配件是長這個樣子的,但這玩意兒在日本根本沒有現貨,必須從美國調貨所以送貨十分緩慢;日亞上的平替基本是忽略忽略忽略發貨,慢就不說了,口碑也相當一般,就一直沒有下定決心購買。 直到有一天在合羽橋逛街的時候看到了有店在賣手動絞肉機,這個格局一下子就打開了。和ka套件相近的價格買一套沒電也能轉的設備,香爆了好嗎 再說了還有什麼既帥又變態的廚具能比得上拔叔認證的手動絞肉機呢 現代絞肉機的原型由德國人Karl Drais於19世紀中期發明,其構造到今天為止都沒有多少變化,主要包括一個把肉向前推的螺旋形轉軸,用於切斷肉的十字形刀盤,以及通過孔徑控制肉粒大小的濾網。 以下是開箱。本產品購於東京合羽橋飯田屋,這是一家廚具非常齊全並同時受到東京居民與遊客喜愛的店鋪。另拍攝本次開箱的是Sonnar 5015,微距可以說是基本沒有。 絞肉機來自一家日本傳統的廚房用具製造企業:株式會社ボニー。這家企業創立於1966年,生產且只生產各種絞肉機與相關配件。要說這家公司有多偏科呢,在1992年之前它的名字都叫做日本絞肉機株式會社… 手動絞肉機有通過夾鉗或者螺絲固定在桌面的型號可選,本次購入的是最便宜的台鉗式5號,在製造工藝上和大容量型號沒有區別,處理能力是每小時12千克,能夠滿足大部分家庭使用。生產日期竟然是今年3月,想不到是來自一個最後一次更新網站界面還是1999年的公司。 內容非常簡陋,只有本體和用來捅肉的塑料棍。 絞肉機本體與手把採用鑄鐵製造並進行了鍍錫處理,充滿了時代的印記。錫是一種非常古典的廚具材料,具有耐弱酸鹼並且不沾的特性,在以mauviel為代表的銅鍋內部經常被採用。但缺點也非常明顯:極其柔軟,甚至用手指就可以留下印記,並且熔點僅有232攝氏度,無法進行爆炒(題外話,經本人驗證,鍍錫銅鍋煎牛排完全是可用的,鑄鐵鍋在空燒時可能會達到錫熔點以上的溫度,但牛排下鍋以後基本上會降溫到錫熔點以下,並且在鍋里有東西的時候根本無法達到比空燒時更高的溫度。因此銅鍋完全可以通過極其優異的導熱性能做到非常漂亮均勻的sear,鑄鐵或不銹鋼的受熱是非常不均勻的,所以不銹鋼鍋才需要通過銅或鋁的夾層做很厚的鍋底才能勉強使用這樣)。另外,錫是沒有辦法像不銹鋼一樣保持閃亮外表的,介意的人或許會很介意,本人作為一個銅鍋和鋼刀愛好者覺得無關緊要。 本體的尺寸為W180D70H270,還是非常小巧的。重量達到了2.5kg,經常用鑄鐵鍋的人應該很熟悉這種密度感。 本體質感和鑄鐵skillet很類似,非常粗獷。 食材投入口。 取下正面的固定環以後就可以拆卸濾網和刀片了。這個環還起到了微調濾網和刀片間距離的作用,擰得太緊會造成不必要的磨損並把金屬屑留在食材中。原裝3.2mm孔徑的濾網,是用很厚一塊不銹鋼切出來的。 十字形刀盤,以日本人的性格來看估計又是碳鋼做的,非常銳利。 以下就是分解以後的全部零件,結構非常簡單,因為這玩意兒每次用完都必須拆開清理。金屬件上有出廠時塗抹的防銹油,用洗潔精清潔並重新塗抹食用油以後即可使用。鍍錫的部分用柔軟材料清潔即可,是沒有必要抹油的。 用擺了好久的胡蘿卜實驗一下,似乎沒有什麼問題。 點進來看的人肯定不是來看我磨胡蘿卜的,所以立刻下樓撿了一塊豬五花 需要提前將肉切成長條形方便餵料,如果操作正確的話是不需要用棒子捅的。一個人切肉絞肉還要不停洗手拍照真的太難了,太難了… 這里用的是另外購置的6.4mm濾網,像嘗試一下粗肉沫的質感。 絞肉的過程是需要一點體力的,但是得益於鋒利的刀片並沒有像手磨淺烘咖啡豆那麼費手。 雞腿肉更輕松一點。 第二天,用雞腿肉沫做一下炸雞塊 配方來自Joshua Weissman。雞肉提前用食鹽,胡椒,茴香等進行醃制。醬汁使用了番茄醬,紅糖,芥末,紅甜椒粉,乾燥大蒜,食鹽,蚝油,醋。 煮至粘稠即可。高溫可以讓番茄醬以及食醋的酸味更加柔和。 frying station如下:1.玉米澱粉,水;2.麵粉,食鹽,味精(很重要不可省略),白胡椒,歐芹粉;3.天婦羅麵糊:玉米澱粉,麵粉,泡打粉,食用鹼,雞蛋,水。 170~180度炸至金黃即可。這里又體現出銅鍋油炸的優越性了,初始溫度高一點低一點完全不礙事,無論調大調小火力控溫都幾乎是即時的,看冒泡泡的速度就可以把油溫調整得很合適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火鍋和老牌天婦羅專門店依舊偏愛使用銅鍋。 和麥樂雞並不是同一個味道,因為用了雞腿肉成本比麥樂雞高多了,主要是在家做出炸雞的瞬間很令人感動。補充一個豬牛肉末做的肉丸配手擀意面。 肉餡咋就那麼自然變炸雞了呢。銅鍋也得配好灶。突然有再裝修一遍廚房的想法。自從買了kitchenaid以後整天就只用來揉面,感覺沒有能夠充分利用機器性能,十分浪費,就很想配一套絞肉機的套件做做香腸。原裝配件是長這個樣子的,但這玩意兒在日本根本沒有現貨,必須從美國調貨所以送貨十分緩慢;日亞上的平替基本是忽略忽略忽略發貨,慢就不說了,口碑也相當一般,就一直沒有下定決心購買。 直到有一天在合羽橋逛街的時候看到了有店在賣手動絞肉機,這個格局一下子就打開了。和ka套件相近的價格買一套沒電也能轉的設備,香爆了好嗎 再說了還有什麼既帥又變態的廚具能比得上拔叔認證的手動絞肉機呢 現代絞肉機的原型由德國人Karl Drais於19世紀中期發明,其構造到今天為止都沒有多少變化,主要包括一個把肉向前推的螺旋形轉軸,用於切斷肉的十字形刀盤,以及通過孔徑控制肉粒大小的濾網。 以下是開箱。本產品購於東京合羽橋飯田屋,這是一家廚具非常齊全並同時受到東京居民與遊客喜愛的店鋪。另拍攝本次開箱的是Sonnar 5015,微距可以說是基本沒有。 絞肉機來自一家日本傳統的廚房用具製造企業:株式會社ボニー。這家企業創立於1966年,生產且只生產各種絞肉機與相關配件。要說這家公司有多偏科呢,在1992年之前它的名字都叫做日本絞肉機株式會社… 手動絞肉機有通過夾鉗或者螺絲固定在桌面的型號可選,本次購入的是最便宜的台鉗式5號,在製造工藝上和大容量型號沒有區別,處理能力是每小時12千克,能夠滿足大部分家庭使用。生產日期竟然是今年3月,想不到是來自一個最後一次更新網站界面還是1999年的公司。 內容非常簡陋,只有本體和用來捅肉的塑料棍。 絞肉機本體與手把採用鑄鐵製造並進行了鍍錫處理,充滿了時代的印記。錫是一種非常古典的廚具材料,具有耐弱酸鹼並且不沾的特性,在以mauviel為代表的銅鍋內部經常被採用。但缺點也非常明顯:極其柔軟,甚至用手指就可以留下印記,並且熔點僅有232攝氏度,無法進行爆炒(題外話,經本人驗證,鍍錫銅鍋煎牛排完全是可用的,鑄鐵鍋在空燒時可能會達到錫熔點以上的溫度,但牛排下鍋以後基本上會降溫到錫熔點以下,並且在鍋里有東西的時候根本無法達到比空燒時更高的溫度。因此銅鍋完全可以通過極其優異的導熱性能做到非常漂亮均勻的sear,鑄鐵或不銹鋼的受熱是非常不均勻的,所以不銹鋼鍋才需要通過銅或鋁的夾層做很厚的鍋底才能勉強使用這樣)。另外,錫是沒有辦法像不銹鋼一樣保持閃亮外表的,介意的人或許會很介意,本人作為一個銅鍋和鋼刀愛好者覺得無關緊要。 本體的尺寸為W180D70H270,還是非常小巧的。重量達到了2.5kg,經常用鑄鐵鍋的人應該很熟悉這種密度感。 本體質感和鑄鐵skillet很類似,非常粗獷。 食材投入口。 取下正面的固定環以後就可以拆卸濾網和刀片了。這個環還起到了微調濾網和刀片間距離的作用,擰得太緊會造成不必要的磨損並把金屬屑留在食材中。原裝3.2mm孔徑的濾網,是用很厚一塊不銹鋼切出來的。 十字形刀盤,以日本人的性格來看估計又是碳鋼做的,非常銳利。 以下就是分解以後的全部零件,結構非常簡單,因為這玩意兒每次用完都必須拆開清理。金屬件上有出廠時塗抹的防銹油,用洗潔精清潔並重新塗抹食用油以後即可使用。鍍錫的部分用柔軟材料清潔即可,是沒有必要抹油的。 用擺了好久的胡蘿卜實驗一下,似乎沒有什麼問題。 點進來看的人肯定不是來看我磨胡蘿卜的,所以立刻下樓撿了一塊豬五花 需要提前將肉切成長條形方便餵料,如果操作正確的話是不需要用棒子捅的。一個人切肉絞肉還要不停洗手拍照真的太難了,太難了… 這里用的是另外購置的6.4mm濾網,像嘗試一下粗肉沫的質感。 絞肉的過程是需要一點體力的,但是得益於鋒利的刀片並沒有像手磨淺烘咖啡豆那麼費手。 雞腿肉更輕松一點。 第二天,用雞腿肉沫做一下炸雞塊 配方來自Joshua Weissman。雞肉提前用食鹽,胡椒,茴香等進行醃制。醬汁使用了番茄醬,紅糖,芥末,紅甜椒粉,乾燥大蒜,食鹽,蚝油,醋。 煮至粘稠即可。高溫可以讓番茄醬以及食醋的酸味更加柔和。 frying station如下:1.玉米澱粉,水;2.麵粉,食鹽,味精(很重要不可省略),白胡椒,歐芹粉;3.天婦羅麵糊:玉米澱粉,麵粉,泡打粉,食用鹼,雞蛋,水。 170~180度炸至金黃即可。這里又體現出銅鍋油炸的優越性了,初始溫度高一點低一點完全不礙事,無論調大調小火力控溫都幾乎是即時的,看冒泡泡的速度就可以把油溫調整得很合適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火鍋和老牌天婦羅專門店依舊偏愛使用銅鍋。 和麥樂雞並不是同一個味道,因為用了雞腿肉成本比麥樂雞高多了,主要是在家做出炸雞的瞬間很令人感動。補充一個豬牛肉末做的肉丸配手擀意面。 這個大小 家用很合適。請問樓主還有更小的尺寸嗎?看著就覺得好爽 有時候動手參與的樂趣也是一種快樂 哈哈來源:Chiphell

x80pro 簡單開箱,蔡司還是能打的。

引子:x80pro發布了,這次沒有+,但是價格還是和去年基本保持了一致。去年12+512是6999今年是6699,缺了300,就是少了一個tws藍牙耳機,還不送無線充了,整體是不加價但減配了。 參數篇:新一代高通8,LDDR5,UFS3.1,4700mah電池,80w快充,50w無線快充,6.7寸2K三星e5 ltpo3.0螢幕,亮點:超聲波指紋,自研晶片 V1+,蔡司T鍍膜相機是重點,參數如圖 開箱篇:很多人好奇我,為什麼可以第一時間拿到手,因為發售當天貨到了,就喊跑腿送來,不得不說,心急啊 這次拿的是12+256G,旅程,就是橙色 個人覺得不如x60pro+的好看 鏡頭特寫 殼子顏色一致 外觀總結:高情商:新穎前衛,低情商:丑爆了,螢幕曲率有點高,不是很喜歡。還是x70pro+要更容易接受一些 充電:無線沒測試,有線和x note 80w一樣,借了3張(也是自己拍的) 系統:現在vivo的系統挺好用的,ui、圖標設計的挺美的,還有個量子套件,可以下載,也挺好玩的。 樣張篇 見二樓,x70pro+的文章在這里。https://www.chiphell.com/thread-2356532-1-1.html,x60pro+樣張在20樓。總結篇 sad 發表於 2022-4-30 10:05 據廠妹說x80pro+就是x note 哦和,攝像頭縮水之年引子:x80pro發布了,這次沒有+,但是價格還是和去年基本保持了一致。去年12+512是6999今年是6699,缺了300,就是少了一個tws藍牙耳機,還不送無線充了,整體是不加價但減配了。 參數篇:新一代高通8,LDDR5,UFS3.1,4700mah電池,80w快充,50w無線快充,6.7寸2K三星e5 ltpo3.0螢幕,亮點:超聲波指紋,自研晶片 V1+,蔡司T鍍膜相機是重點,參數如圖 開箱篇:很多人好奇我,為什麼可以第一時間拿到手,因為發售當天貨到了,就喊跑腿送來,不得不說,心急啊 這次拿的是12+256G,旅程,就是橙色 個人覺得不如x60pro+的好看 鏡頭特寫 殼子顏色一致 外觀總結:高情商:新穎前衛,低情商:丑爆了,螢幕曲率有點高,不是很喜歡。還是x70pro+要更容易接受一些 充電:無線沒測試,有線和x note 80w一樣,借了3張(也是自己拍的) 系統:現在vivo的系統挺好用的,ui、圖標設計的挺美的,還有個量子套件,可以下載,也挺好玩的。 樣張篇 見二樓,x70pro+的文章在這里。https://www.chiphell.com/thread-2356532-1-1.html,x60pro+樣張在20樓。總結篇 這個系統UI 真的是看不下去啊。  還沒華為的UI好看。底大一級還是厲害很多! d-maxheman 發表於 2022-5-4 12:10 以x70p+幾乎全面落後於iqoo9p來看,說不定可以期待一下新iqoo了~ iqoo9pro拍照很好嗎?這麼快就拿到了啊。vivo最近表現不錯 heisehaishui 發表於 2022-6-27 09:25 手機看著是真的很棒,價格也很棒。 渠道-800,貴也不算貴。來源:Chiphell

Comandante 司令官 C40 MK4 維吉尼亞胡桃木 簡單開箱

C40 MK4 維吉尼亞胡桃木,閒著無聊刷某寶,看到有新材質的C40 MK4,好像都需要預定,從下單到收貨共計45天。因為疫情,這幾天小區突然被控,家中咖啡豆斷檔,所以暫時沒有實際磨豆的使用體驗。官網好像還未更新本款圖片 接下來簡單開箱,iphone 12pm手持拍攝。 貼木為維吉尼亞胡桃木,質感在線。 MK4的升級部分:三角架內陷,官方說是可以防止卡豆??? 分解 刀盤依舊有些微毛刺,按官方的說法屬於正常,甚至有防止細粉的作用?(此處存疑) 透明粉罐相較MK3似乎也有升級,官方說為更為抗壓抗摔但依舊為塑料材質,輕是輕,但是質感不如褐色粉罐的玻璃材質。 合體 說明書只有英文和德文 官方給出的簡單研磨度建議,僅做參考 一些附件 結束~感謝各位。天氣漸暖,黎明將至。願疫情快點過去,大家平安喜樂國泰民安。 我不是誰何 發表於 2022-4-29 09:48 坐等恢復正常價格 感覺降不下來了,只要咖啡熱潮下還持續有人買。這還不像顯卡會有技術疊代,這玩意兒在庫存里邊也很難放壞生銹啊。C40 MK4 維吉尼亞胡桃木,閒著無聊刷某寶,看到有新材質的C40 MK4,好像都需要預定,從下單到收貨共計45天。因為疫情,這幾天小區突然被控,家中咖啡豆斷檔,所以暫時沒有實際磨豆的使用體驗。官網好像還未更新本款圖片 接下來簡單開箱,iphone 12pm手持拍攝。 貼木為維吉尼亞胡桃木,質感在線。 MK4的升級部分:三角架內陷,官方說是可以防止卡豆??? 分解 刀盤依舊有些微毛刺,按官方的說法屬於正常,甚至有防止細粉的作用?(此處存疑) 透明粉罐相較MK3似乎也有升級,官方說為更為抗壓抗摔但依舊為塑料材質,輕是輕,但是質感不如褐色粉罐的玻璃材質。 合體 說明書只有英文和德文 官方給出的簡單研磨度建議,僅做參考 一些附件 結束~感謝各位。天氣漸暖,黎明將至。願疫情快點過去,大家平安喜樂國泰民安。來源:Chiphell

拆遷心跳開箱任務怎麼做

《拆遷(Teardown)》中的心跳開箱是遊戲里第二章很難搞的一個任務,難度很大,因為需要拐帶機器人,而這個任務的要求就是使用遊戲里面的雷射和雷射反射鏡破解保險庫門,然後拐帶一個原型機器人。 拆遷心跳開箱任務怎麼做 心跳開箱任務的要求就是使用雷射和雷射反射鏡來破開保險庫門,然後拐走一個原型機器人,附加任務是拐走剩下三個原型機器人,需要注意的就是原型機器人,而且這些機器人都有武裝,如下圖白點都是機器人的位置,帶走一個就行了。 來源:3DMG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