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電源

Tag: 電源

小鋼炮,但是過氣網紅

先來兩張定妝照鎮樓 緣由 事情是這樣的,我的主力機是5950x中央處理器加3080顯卡的配置,之前一直放在聯立小犀牛機箱里面。買這個機器是20年初的樣子,當時ITX機箱還沒有現在這麼卷,而且那時候我玩ITX的經驗也不多,對水冷也沒有底。所以,為了上貓頭鷹D15,就選擇了小犀牛這個現在來看十分巨大的ITX機箱。一轉眼,時間過了兩年,由於灰塵累積等因素,老機器的噪音開始有點大了。因此,今年初借著搬家的機會,考慮到有了大一點的空間,就換了一個ATX機箱(包浩斯海景房~),換了一個ATX主板,同時把3080顯卡改了水冷。必須承認,海景房真的是漂亮,裝ATX也真的是比裝ITX輕松很多。裝完了以後噪音下降不少,同時連續高負載情況下性能釋放和噪音控制也好了不少。不過,我還是高估了我的桌面空間(其實主要是沒錢買不起大房子……):海景房雖然漂亮,但占地面積也真的挺大。另一方面,由於顯卡和CPU都是360一體水冷,外加機箱風扇,總的風扇數量到了9把(6個12cm冷排+1個12cm機箱尾部+2個14cm機箱底部,電源無風扇)。苦於沒錢,大部分都不是貓扇,所以還是沒能做到極致靜音。因此,我還是懷念起了ITX:小體積強性能,少量高質量風扇保證靜音。糾結一番後,決定還是回到小鋼炮的懷抱,於是就有了這次裝機。配件選擇(CPU與GPU) 既然是小鋼炮,那機箱的選擇是重中之重,而機箱與主要硬體的兼容性又是選擇機箱具體型號的時候必須考慮到的因素。小鋼炮的「小」與「鋼」是矛盾的:小鋼炮要「鋼」,就要求硬體設備必須性能強悍,而性能強悍的設備的耗電量與發熱必然更高,要求有更高功率的電源與更強規格的散熱配套,這就會導致體積與噪音的升高,進而與小鋼炮的「小」矛盾。由於不是重新配一套整機,這一次我就沒有從機箱的選擇開始,而是先確定CPU和顯卡這兩樣發熱和功耗大戶。CPU方面,我准備重用現有的5950x。雖然理想情況下最好用360水冷,但受限於小鋼炮的體積,我決定配套240一體水冷。畢竟我也就是開個pbo不超頻,日常使用發熱頂多200w,好的240一體水冷應該還是撐得住。顯卡方面,我的3080已經改了水冷,不可能直接移到小鋼炮里面(分體水我技術還不夠)。因此,決定新購一張顯卡。考慮到日常主要需求也就是遊戲和影音編輯,就准備上3080ti這一當代最佳遊戲卡了。3090和3090ti雖然遊戲性能確實更強一些,但領先不多,而且價格和功耗大漲,發熱更難控制,感覺沒有必要,所以沒有考慮。顯卡的具體型號,本來是想選3080ti的公版卡,但沒想到這個時候還是不好買,而且價格也高,所以作罷。最後,選擇了一個冷門的丐版卡:電競叛客的3080TI。這個卡的最大優點就是它是雙槽卡,而且長度只有300mm,所以比較適合小鋼炮。而且它價格便宜,還有3年質保,所以感覺還是挺香的。這里多說一句,電競叛客並不是雜牌,而是映眾旗下的子品牌,到手以後雖然做工一般,但也算無功無過,該有的都有。至此,小鋼炮的CPU和GPU就確定下來了。由於是5950x和3080ti這樣「末代王者」組合,所以本貼的題目就叫做「小鋼炮,但是過氣網紅」。 配件選擇(機箱與其他) 確定好了CPU和顯卡之後,就進入了機箱的選擇。這里建議大家可以參考這個視頻下方置頂評論中給出的ITX機箱整理表格,以及CaseEnd這個網站。我的要求基本就是在放得下240水冷和前面的顯卡的條件下,具有前置io且比較好看,然後盡量的小。一番搜索以後,選定了聯立的A4-H2O機箱。這也是我第一次嘗試背靠背結構的ITX機箱,想想還是有點小激動的呢。接下來介紹一下其他配件的選擇。主板方面,由於我採用的記憶體和一體水冷有RGB,所以品牌還是准備選擇華碩,他們家的Armoury Crate確實做的挺好。具體的型號方面,我其實本來有一張Strix X570I,但這張主板的網卡只有1G,所以只好忍痛割肉另購了一張支持2.5G網絡的Strix B550I。拿到這張B550I後,我拆下了VRM散熱器上面的3cm小風扇降低噪音。雖然可能讓VRM熱上幾度,但是我也不是極限超頻,所以還是優先靜音。(後來發現,這個小風扇好像80度以上才會轉,而且BIOS里面也可以禁用,所以感覺拆了個寂寞……不過華碩官方都支持禁用這個小風扇,看來對散熱確實影響不大。)此外,這個B550I本來安裝的是AX200無線網卡,我准備換成AX210的。但奇葩的發現螺絲擰不動,遂作罷。其實AX200也足夠好了,無線網卡小螃蟹和MediaTek的感覺還是不行(但2.5G的有線網卡我感覺RTL8125其實比I225要好)。CPU的散熱方面,採用了VK新出的GL240一體水冷白色版,應該算是240一體水里面的頂級選手了。不得不說,VK做產品真的用心,性價比也不錯。但是,不知道是我的運氣原因,還是產品本身問題,配套的風扇在1000-1200轉的時候噪音很大,讓人心煩。無奈,最後只好換成了貓頭鷹的A12。水泵方面,冷頭也有一點動靜,但是比較小,屬於可以接受的范圍內,而且聽久了也沒什麼感覺。此外,還有一點需要注意。聯立H2O機箱的CPU散熱限高是55mm,而GL240冷頭的官方標稱高度是58mm,所以原則上來說這個機箱是不能使用這個冷頭的。但是,經過本人實測,在我的搭配下,側板可以蓋上。雖然側板會有點突起(下面裝機的時候會有圖),但並不明顯,總體無傷大雅。這個經驗供大家參考。最後,大家會問GL240能不能壓住5950x?嗯,其實我也不好說,反正烤機會撞90度,後面測試的時候大家看具體結果吧。記憶體方面,使用了之前機器上的阿斯加特博拉琪系列鏡面RGB燈條,2*16G,DDR4 3600 C14,採用特挑B-die顆粒,還是很能打的,顏值也不錯。硬碟方面,同樣使用了之前機器上的2條浦科特M10P 2TB PCIE 4.0*4 NVME SSD,共4TB。由於主板限制,一條只能安裝在主板背面,且實際速度為PCIE 3.0*4,且無法加上散熱馬甲。這個在主板背面的固態,由於和顯卡靠的很近而且沒有散熱馬甲,哪怕日常待機時溫度都能去到65度。這是Strix B550I主板的一個重大劣勢。電源方面,使用了海韻SPX 750W白金SFX電源的白色版。選擇這一款全模組電源,主要是因為它的線材比較軟方便走線,而且風扇支持低功耗自動啟停可以降低噪聲減少灰塵。裝機過程 介紹完了配件的選擇,下面就是裝機了。整個過程還是比較簡單順利的,就不贅述了,直接上最後的成果。主板面圖,為了避免單調的黑色,所以電源和一體水選擇了白色版本。 下面是主板面蓋上側板的效果。 前面提到了GL240的冷頭稍微高出了一點機箱的CPU散熱限高,下面是蓋上側板後的截圖,可以看出確實突出了一點。 顯卡面圖。這是另一個值得一說的地方。電競叛客的顯卡由於是雙槽寬度,所以風扇是9010(還是9015?)規格的。這種風扇對付3080ti還是比較吃力的,要不就是噪音巨大。為了改善散熱和噪音,我拆掉了原裝風扇,換上了3個利民的9025風扇,具體型號為TL-B9白色版。噪音低,散熱效果也不錯,現在這種涼快時候感覺甚至可以採用低溫停轉的策略。本來我還想換一下矽脂和導熱墊,結果背板上又是有一個螺絲擰不開……坑爹了,作罷…… 利民風扇的特寫,還可以看到用於冷排上面的貓扇。 下面是顯卡面蓋上側板的效果。 下面兩張是正臉和背面的效果。 最後,進入下一章節前,放一個可以增強戰鬥力的截圖。 性能測試 插電,開機,輕松點亮。跑一個Cinebench R23,可以看見不論單核分還是多核分,相比正常開了PBO的5950x還是有點偏低。這可能是由於散熱不夠給力,也可能是由於我啟用了WSL,也許兩者兼而有之。不過我也不是一個跑分黨,這個性能對日常使用足夠了。 跑一下CPUZ,同樣是相比正常開了PBO的5950x有點偏低。 3DMark的Time Spy測試,可以看見就是一個正常丐版3080ti的表現。這張電競叛客的3080ti無法提高功率,我也沒有超頻。畢竟,這麼小的機箱里能放下3080ti並且正常散熱,已經滿足了。 最後是FPU+FurMark雙烤半小時。顯卡方面,溫度不低,但是還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CPU方面,全核已經只有3.7G了,比較慘,看來240水冷壓5950x還是比較吃力,疊加小機箱散熱更加受限。比較可怕的是晶片組溫度,去到了96度!還有2個硬碟的溫度,其中主板背面的那塊已經快到80,很不理想了,但是也沒什麼好辦法。 小結 總的來說,這次裝機還是達到了目標的:小體積強性能,少量高質量風扇保證靜音。不過,受限於物理規律,有些部件無法全力發揮自己的性能,有些部件在高負載下溫度還是較高。這個小鋼炮應該就是未來一段時間我的主力機了,等顯卡40系大量上市,CPU的AMD 7000與Intel 13XXX決一雌雄,再考慮要不要更新吧。(其實現在電腦的性能過剩,應該不用換,但就是怕按耐不住那顆折騰的心,哈哈哈。)最後的最後,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來源:Chiphell

聊聊HIFIMAN EF400的硬實力:素質和音樂味兼具,感受R2R純粹…

前言HIFIMAN在音頻領域的實力就不用多說了,其產品都是經過市場積淀、驗證,無論是耳機、播放器還是DAC和耳放都擁有諸多經典型號。我個人也算是HIFIMAN的鐵粉了,這些年入手過他們家多款耳機和播放器,不過耳放一直在觀望,在等待一款更適合自己的產品。前段時間新出的HIFIMAN EF400讓我甚是心動,作為一款小型桌面解碼耳放一體機,利用HIFIMAN品牌多年豐富的調音經驗把自研的HYMALAYA(喜馬拉雅)R2R DAC和耳放模塊搭配調制,卻能將推力和音質做到和經典的EF6並駕齊驅,輕松驅動大部分高阻、低靈敏度耳機,產品成熟度沒有問題,讓用戶無需再復雜搭配、瞎折騰就能輕松邁入HIFI世界的大門,三千多的價格相信大部分燒友都能輕松入手,這實屬難得。 之前入手HIFIMAN HM800便攜解碼耳放後體驗真心不錯,對其自研HYMALAYA(喜馬拉雅)R2R DAC的表現印象很深刻,作為同樣搭載喜馬拉雅R2R DAC的HIFIMAN EF400 解碼耳放一體機的實際表現更是期待。 外觀細節:簡約、大氣HIFIMAN EF400的外觀設計非常簡潔,方正、規整的造型配合銀黑配色,挺耐看的,沒有過多的復雜造型反而不容易過時。 前面板採用鋁金屬拉絲工藝,左上角熟悉的R2R小金標引人矚目,它在明確告知這是一款搭載自研喜馬拉雅R2R DAC的產品。整個頂部是一個平面,排氣孔設置在背面,這樣的好處是不容易落灰,日常疊放使用也不用擔心干擾到散熱。用料和做工都很不錯,全金屬的機身無論是邊線處理還是噴漆均毫無毛刺感,整體看上去典雅、大氣,質感滿滿。 這樣的外觀也算是延續HIFIMAN一慣的品牌調性,和自家的耳機放在一起特搭,是不是有一種「西裝」的即視感? 功能與操控:簡單純粹、隨心聽音HIFIMAN EF400的使用操控非常簡單,單純依靠正面的兩個機械旋鈕實現所有控制:左旋鈕用來切換NOS、OS模式及增益;右邊的旋鈕調節音量大小。沒有了花里胡俏的設置,也沒有大螢幕顯示屏和智能系統,體驗變得更加純粹,這很大程度滿足了像我這樣的極簡主義者對操控性的追求。舍棄了部分花里胡俏的設計,留下來的反而都是最實用的功能。 HIFIMAN EF400是少有的NOS和OS齊備的機子,具備高增益NOS,高增益OS,低增益NOS和低增益OS四種不同模式。我根本不需要糾結到底是NOS的聽感更自然更有韻味還是OS細節更好控制力更棒,兩種風格統統都有才是最佳選擇,隨心切換豈不更妙! 它有6.35mm單端、3.5mm單端、4.4mm平衡及XLR卡儂平衡四種耳機接口,基本上主流的耳機接口都給備齊了,對於喜歡折騰的「老燒」們來說基本都會有幾個耳機,多樣的耳機口讓用戶無論是使用哪種耳機在何種場景都能得到充分滿足,這方面我個人是非常滿意。特別對能同時擁有6.35mm、3.5mm兩種接口感覺實在貼心,終於不再需要使用轉接口或來回拔插耳機了。 機器背面有BAL OUT平衡、RCA音頻輸出,USB-C音頻輸入、USB-B音頻輸入及電源插頭、電源開關。 音源輸入方面HIFIMAN EF400僅支持USB方式,看著實在有點單一,剛開始我也有所糾結,不過仔細想想,我也沒有其他數播轉盤需要連接,平時幾乎都是連接手機、平板和電腦聽音樂,好像其他方式用得也不多,也沒什麼太大需求,影響並不大。 同時配備了USB-B和USB-C兩種接口我很開心,我想大家一定和我一樣都喜歡使用USB-C吧?真的是實在太方便了,無論是連接手機、平板電腦還是筆記本電腦、桌上型電腦都非常方便,哪種接口都能輕松找到合適的數據線連接,現在我倒是了解HIFIMAN為什麼沒有隨機搭配數據線了,如今誰家沒有幾根USB-C數據線? EF400有RCA輸出也有XLR輸出,意味著我平時可以單獨將它作為功率強勁的前置放大器使用,連接其它耳放使用或輸出到音箱系統。順便也說說入手前其實看到過有朋友反饋說電源開關放置在背面,在某些使用場景會操作不便。按我自己目前使用的情況來看,大多數都是擺放桌面使用影響並不大。當然了如果平時疊放其他設備後的話操作起來應該還是會感覺不便,期待後續版本能優化一下,可以把電源開關設置在前面板或直接整合到音量旋鈕,感覺會更加人性化。 喜馬拉雅R2R DAC 和扎實厚道的設計R2R和DS(delta-sigma)解碼你會更喜歡哪種?從我個人的感性角度講,對R2R更感興趣,相比DS它無疑更「神秘」,聽感更自然更有潤澤感,無論是對於我等初級玩家或是老燒們來說都頗有吸引力。在我以前的印象中,R2R的機子都很貴也很高端,因為這種DAC想要做好真的便宜不了,往往需要用一堆電阻靠精度和匹配校準去提升解碼性能,對電阻精度、電路、開關時間等都有不少的設計難度,最終的聽感真的考量各廠設計水平。當搭載喜馬拉雅R2R DAC的HIFIMAN EF400 解碼耳放一體機出現時一下子就吸引到我了,三千多的售價真的相當厚道,這是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低價,鑒於之前HIFIMAN HM800的聽感表現,基本篤定這台機子差不了。 特意看了下官方資料,發現HIFIMAN EF400的內部用料很扎實:一個無氧銅抗震灌封環形變壓器、30000uf大水塘濾波電容和大電流放大電路模組,當然了,最關鍵的還是那一塊喜馬拉雅R2R DAC的晶片模組。內部從DAC到緩沖濾波均為四通道差分架構,保證了甲乙類全平衡的強勁輸出,而且不失真輸出在36歐下超過10伏。信噪比可達116dB,最大輸出功率為每聲道4.4W,聲道的分離度能達到125dB左右,在這個價位檔次參數做到官方標稱的這個份上算是夠可以了。 聲音:均衡全面,音色中正入手HIFIMAN EF400後也聽了一段時間了,它的聲音表現我個人確實非常喜歡。它是一台NOS+OS、一台全平衡R2R DAC、一台功率強勁的前置放大器+耳放,能給用戶帶來不同風格聽感的體驗,可玩性很高,說是素質和音樂味兼具我想問題不大。 NOS...

一不小心成炮灰 ATX 3.0電源轉接口有風險:還是親生的好

在ATX 2.3版電源規范問世19年後,今年Intel終於聯合多家廠商制定了ATX 3.0電源,其一大變化就是帶來了適應PCIe 5.0的顯卡供電設計,功耗可達600W。 600W功耗還只是一部分,ATX 3.0電源需要在短時間內應付2倍的過載,因此瞬時功耗可達1800W,這對電源的供電設計要求很高,因此ATX 3.0中設計了新的12VHPWR 16針接口。 然而現實中還沒有PCIe 5.0供電要求的顯卡上市,主板及電源也沒有準備好,NVIDIA上半年推出的RTX 3090 Ti是首個支持新規范的顯卡,但它實際上是附贈了3個8pin電源轉接口,並不是原生支持的。 現在的問題來了,通過8pin接口轉接支持ATX 3.0會不會有問題?這事還真值得說說,PCI-SIG組織已經發出警告,支持了2路8pin或者3路8pin轉接口可能帶來的風險。 根據測試,在2個8pin轉接口時,供電負載可以均分,但400W及600W功耗下已經超標2倍了。 如果是3個8pin接口轉接,負載就不容易均衡了,有1個接口負載能到300W,另外的2個接口則低於150W。 這樣的結果會有什麼危害?簡單來說,這樣轉接出來的接口很難控制在規范內,要知道電源線質量本來就有不同,超過負載很容易過熱甚至燒毀,這種轉接口方案顯然是不如12VHPWR 16針接口原生設計的好。 這也是ATX 3.0新規范全面普及前的陣痛,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需要電源、顯卡、主板及CPU廠商全面支持新接口新規范。 來源:快科技

銀欣HELA 850R Platinum已上市,或是首款開售的ATX 3.0/PCIe5.0電源

此前銀欣(Silverstone)滿足ATX 3.0/PCIe5.0標準的HELA 850R Platinum電源已經被發現了,屬於其2021年末推出的HELA系列產品線。目前HELA 850R Platinum電源已開始在亞馬遜上銷售,應該是用戶可購買的首款ATX 3.0/PCIe5.0電源,價格為215美元(約合人民幣1491.95元)。 HELA 850R Platinum是屬於ATX規格的模塊化電源,已通過了Cybenetics和80 PLUS Platinum認證,採用單路12V輸出,可實現工作溫度50℃下的24/7連續功率輸出,配備了135mm的FDB風扇,設置有semi-fanless開關,可實現停轉零噪音運行,提供了更為安靜的使用環境。 HELA 850R Platinum配置了一組主板供電輸出、五組CPU和PCIe外接供電輸出、還有四組SATA和D型供電的輸出,除了提供12+4Pin的12VHPWR供電接口外,HELA 850R Platinum還提供了兩個4+4Pin的CPU供電接口、六個PCIe供電接口、以及多個SATA和D型供電接口,採用了超柔韌黑色扁平線材,可以滿足當前大多數PC平台的使用需求了。 根據銀欣的介紹,還會有HELA 650 Platinum和HELA 750 Platinum兩款額定功率更小的電源,均配備了12VHPWR供電接口,以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相比之下,目前其他品牌滿足ATX 3.0/PCIe5.0標準的電源,額定功率大多都在1000W或以上,750W或以下的款式比較少,銀欣為普通用戶提供了新的選擇。 ...

微星推出首款ATX 3.0電源MEG Ai1300P PCIE5:應對PCIe 5.0顯卡無壓力

隨著技術的發展,電腦的CPU、顯卡等硬體性能逐漸攀升,與之一同攀升的,還有對功耗逐漸離譜的要求,面對這一情況,電源的重要性開始逐漸被人所注意到。 以當前的“卡皇”RTX 3090 Ti為例,其1200W的恐怖功耗,讓不少電源直接甘拜下風,而可以預見的,隨著後續更多硬體的推出,高配電腦對電源的要求也會逐漸提升。 為了應對這一情況,微星推出了全球首款獲得ATX 3.0認證的消費級電源MEG Ai1300P PCIE5,這款電源有著1300W的額定功率,且能承載高達2600W的峰值功率。 據悉,MEG Ai1300P配備原生16 PIN (12VHPWR) PCI-E連接器,且為了承受更高的電流,在接口上採用了銅合金端子,能夠將高達600W的功率輸送至PCIe 5.0顯卡,輕松滿足其供電需求。 同時,該電源在200%的功率之下,依舊能夠安全的實現2倍的總功率偏移,在電流出現短時劇烈變化時,能夠順利把電源控制在允許范圍內,避免系統因為功率偏移出現異常。 在符合ATX 3.0標準的同時,MEG Ai1300P擁有豐富的接口數量,並支持用戶通過Gamer Intelligence程序監控電源的電壓負載、實時功率、風扇轉速等運行參數,兼容性與可玩性也不錯。 顯然,在微星的定位中,MEG Ai1300P是一款“戰未來”的電源,在滿足當前硬體需求的同時,它更多考慮了未來電腦硬體對電源的需求,在這樣一個新舊硬體交替的時期,不失為是一個選擇。 來源:快科技

Thermaltake Toughpower GF3系列電源上市,1650W配備兩組PCIe 5.0供電接口

Thermaltake(曜越)在今年7月推出了Toughpower GF3系列電源,配備了原生12+4Pin的PCIe 5.0外接供電接口,可以原生支持即將到來的英偉達GeForce RTX 40系列顯卡。 據TechPowerup報導,Thermaltake的Toughpower GF3系列電源已開始上市了,首批產品為額定功率1650W和1350W的型號,價格分別為369.99美元(約合人民幣2552.93元)和259.99美元(約合人民幣1793.93元),顯然這是為下一代CPU和GPU搭配的高端平台所准備的。 Toughpower GF3系列電源以提供最佳性能為目標,包含了1650W、1350W、1200W、1000W、850W和750W共六種不同的額定功率,均得到了80PLUS金牌認證。其採用了LLC+DC-DC電路設計,提供了穩定的操作和優化的電壓調節。同時配備超靜音135mm或140mm液壓軸承風扇,確保電源有良好的散熱。 該系列電源採用了全模塊化設計,配備了黑色扁平化線材,方便用戶輕松理線,可以減少因線材雜亂的情況,改善機箱內的風流。Toughpower GF3系列電源不但提供了12+4Pin的PCIe 5.0外接供電接口(其中1650W配置了兩組),而且與英特爾最新的ATX 3.0規范相兼容,為下一代平台提供了全面的支持,Thermaltake表示1650W、1350W和1200W可為顯卡提供600W的供電。此外,Toughpower GF3系列電源也支持英特爾處理器的C6/C7節能狀態,提供更穩定、高效且節能的解決方案。 ...

1度電標品 最快1.8小時充滿 電小二戶外電源1000Pro圖賞

日前,全球銷量第一的戶外電源品牌Jackery電小二,發布了最新旗艦產品戶外電源1000Pro,擁有1002Wh大容量,並支持1000W大功率輸出。 現在,這款新品戶外電源已經來到我們評測室,下面為大家帶來圖賞。 Jackery電小二戶外電源1000Pro在充電效率方面帶來了巨大提升,市電條件下,牆充最快1.8小時充滿;光充條件下,其最大支持800W太陽能輸入,最快1.8小時充滿。 安全性方面,Jackery電小二戶外電源1000Pro內置車規級安全電芯,並配備車規級BMS智能控制系統,可有效調節和保護電池壽命及設備使用安全。恆壓正弦波穩壓輸出,符合國標GB12325、日本電力業務法、美國UL2743/ANSI C84.1- 2016/UL60950、德國IEC60950/IEC6236 8-1等多國用電標準,保障電源供電的安全穩定。 戶外電源1000Pro獨有的超低自耗電設計有效減緩電池老化,保障電源超長待機,80%的電量可以存儲368天;而高達1000+次的超長循環壽命,即使每月露營1-2次可用10年。 電小二80W太陽能板正反兩面均可吸收太陽能光,使得發電功率提升25%。一包多用的太陽能板收納包,內里採用了反光材質設計,幫太陽能板多方位充分吸收太陽能光,在沙地、草地、水泥地、雪地等場景都能大大提升發電效率。 此外,電小二80W太陽能板獲得TÜVSÜD頒發的全球首個IEC TS63163消費級光伏產品權威認證,支持IP68級別防水防塵,適用各種嚴苛環境。 Jackery電小二戶外電源1000Pro有經典黑橙和精緻沙金兩個配色,均已於9月2日在天貓、京東電小二旗艦店開啟預售,9月6日正式開售,9月6日-9月11日活動期間電源價格4599元,電源+80w太陽能板套餐價格5599元起。 來源:快科技

多個品牌的新款ATX 3.0/PCIe5.0被發現,包括海韻、銀欣和華碩

英偉達和AMD很快都將發布下一代GPU,對現有的顯卡陣容進行更新和調整。前者會在基於Ada Lovelace架構的GeForce RTX 40系列上,引入新的PCIe 5.0(12VHPWR)外接供電接口,不過AMD似乎還沒有這個打算。目前電源製造商也在忙於新產品的最後准備工作,以推出兼容ATX 3.0和PCIe5.0供電標準的新款電源,完全滿足新一代CPU和GPU平台的需求。由於電源更新的頻率較慢,一般產品會延續銷售數年。 據Wccftech報導,近期已發現多個品牌的新款ATX 3.0/PCIe5.0電源,包括海韻、銀欣和華碩的產品。 海韻正在生產其PS Vertex系列的產品,額定功率在1000W到1200W之間,得到80 PLUS Gold或80 PLUS Platinum認證,這些電源都將配備一個PCIe 5.0外接供電接口。其中得到80 PLUS Gold認證的產品採用的是半模塊化的設計,而得到80 PLUS Platinum認證的產品採用的是全模塊化的設計。 從電商平台泄露的價格來看,80 PLUS Gold的1000W和1200W的價格分別為231美元和258美元,80 PLUS Platinum的1000W和1200W的價格分別為267美元和304美元。 銀欣將推出的是HELA 850R Platinum,這是一款ATX規格的模塊化電源,已通過了Cybenetics和80 PLUS...

自組NAS的記錄

起因:家里有台閒置的電腦,4、5塊閒置的小容量硬碟。看了B站上忽悠人的NAS視頻,然後心癢癢不是滋味。然後就開干。把家里閒置的電腦拆了,組一個8盤位的NAS主機。- 舊主機的機箱、CPU出掉回個血。- 計劃用unraid系統(unraid-6.10.2(開心版)),部署plex,Transmission掛PT- 新NAS主機的配置:G4400T/16G/H110主板/HBA卡准備工作,新購置的材料: - 1U電源(二手)-¥100- HBA卡(二手)-¥115- miniSAS線x2(8087轉4sata)-¥15*2- G4400T CPU(這里埋個伏筆)-¥80- 8盤位NAS機箱-¥499 開始把舊主機拆了(H110主板+i3 8100)。把顯卡拆下後,發現主機黑屏沒有任何反應。我方了,難道拆壞了?把顯卡插回去後一切正常。難道是H110不支持8代CPU的顯示輸出?所以去馬雲家買了塊G4400T的CPU回來測試。作為NAS性能不是我追求,所以我選擇了一個低功耗的U。G4400T到手,然後裝上主機,開機,一切正常,果然是華擎的H110主板不能使用8代CPU的顯示核心。下一步,掏出男人的香水WD40(注意這里的WD40不是普通版)給主板洗澡去。然後裝機 古法理線。蓋上蓋子眼不見為淨 1U的長長長電源。除了開機的全速運行,平時也挺安靜 把硬體安裝到新家去,結果翻車了。之前貪圖便宜買的1U伺服器電源,太長了。然後去跟商家協商能否換一個,因為時間太長(14天)所以不給換。這個超微的1U電源長度有30cm+,是放不進機箱。只能外掛臨時使用。後續存個錢買海韻的小1U電源。個人感覺,2把9cm的風扇。夜深的時候比較嘈。先用著,後面在更換安靜的排風扇子。目前風道是前面板進風。後面2把扇子排風 ---然後又出bug了。買的2條8087 轉4 sata線,其中一條是壞的,又需要跟商家溝通。然後寄回去檢測---從威聯通的磁碟中拷貝數據(試圖教會你們,燃鵝是不可能的)開機,因為年久失修,coms電池沒電,保存配置重啟。添加了HBA卡後,開機速度+30秒先用個ubuntu-22.04 desktop寫入u盤引導啟動。進入命令行界面,執行sudo -i切換為管理員- 安裝mdadm。用於讀取lvm卷的信息:apt install -y mdadm- 使用fdisk檢查磁碟,這里我只安裝了2塊硬碟:fdisk -l - 執行mdadm掃描:mdadm --assemble --scan...

[第四屆桌面Show活動]——by miura

桌面SHOW一直心癢癢參加,可惜自己小書房不出眾,不怎麼好意思SHOW出來。感覺小書房的辦公桌面總被一個循環束縛著,每次收拾一番後,沒幾天就會恢復混亂。趁著這次桌面活動,重新布置個簡潔干淨的桌面,當作一個記錄吧。 目標是一揮即可完成整理的桌面。 Step 1:換牆面插座 原來牆面的插座硬傷多不好用,沒法擺放大升降桌,所以第一步是更換掉牆面插座面板。 拋棄開關,選了個帶USB快充的插座面板,西門子五孔帶USB Type-c+USB睿宸插座。搭配轉折頭的USB數據線,能進一步解放空間,讓桌子更靠牆擺放。 另外還入手了一個系列的普通插座面板,讓插座面板更統一美觀。沒有開關的,長條形的DC電源也可順利使用。三個插座面板,不需再拉一個排插,解放桌面空間。 Step 2:雙臂支架+USB-C顯示器 解決了大桌子的靠牆擺放,第二個要解決的是大桌面的維持。今年經常外勤,LG gram 16 2022這種輕薄型筆電已成了我不離身的好幫手。在家里還喜歡外接顯示器使用,因為大屏辦公,對眼睛會友好一些。 筆電和顯示器兩者一起會占用非常多的空間,為維持桌面空間整潔,我使用了北弧的筆電+顯示器雙臂懸浮支架應對。這款支架是夾持式設計的,只有一個小小的固定底座,占用的桌面空間非常少。模塊+插銷式快拆設計,筆電和顯示器能很方便地進行左右切換。筆電的快裝板還能很快轉換成顯示器快裝板,也就是說還能轉換成雙顯示器支架。 懸空之後的顯示器角度調節更為自由,能調節到和筆電螢幕同一水平線上,雙屏辦公的時候觀感更舒適。撥開顯示器就能看到插座面板,需要插拔線材的時候也發布很多。調整顯示器支架期間還發現了一間有趣事情,睿宸插座面板不小心被支架刮到了,不過啞光UV外漆面一點刮痕也沒有。 支架阻尼是支持調節的,所以無論顯示器,還是筆電的挪動可以非常順滑。繪圖期間需要使用鍵盤的時候就挪過來,不想用就推開。線都被我藏在線槽里面,所以挪動支架的時候不必擔心線會亂動。我的線也不多,只有一根。 之所以只有一根,是因為我採用了全功能USB-C接口兼顧視頻、數據和電力傳輸的擴展功能。早上出門,把USB-C線拔掉即可帶筆電出門。晚上回家,插上USB-C線就能充電和接通顯示器。 以往我使用的是USB-C擴展塢實現擴展的,可是擴展塢蠻占用地方,為了節省空間入手了USB-C一線通顯示器。顯示器支持PD 60W快充,所以日常依舊只需插一根線,就能解決筆電供電和視頻信號傳輸的煩惱。一樣是早上出門,把USB-C線拔掉即可帶筆電出門。晚上回家,插上USB-C線就能為筆電充電和接通顯示器擴展畫面。 筆電和顯示器都被懸空放置,底部空間就被釋放出來。能擺放充電底座、螢幕掛燈遙控等物品。作為畫圖匠,桌面上筆架是必備品。不過我發現了一個更優解,使用顯示器增高架進行立體擴容,擺放畫筆和小物件。如此一來,畫筆可以平整擺放在桌面,方便取用和收納。和桌面產生距離,清掃桌面的時候,又不會碰到畫筆。 邊緣角落,還能夠擺放群暉NAS主機、路由器mesh節點、雷電3顯卡擴展塢等。雷電擴展塢是計劃是自己DIY外殼,能迷你點,可惜廠那邊還沒給我弄好,只能簡易顯卡支架固定著先,未投入使用。 另一半角落,我擺放了個PITAKA MagEZ Slider充電座使用的,它既是無線充電寶,又是iPhone無線充電底座,還是iWatch和Airpod的充電基站,閒了沒事轉一轉很解壓。充電座是直連睿宸插座的,我測試過其充電協議,檢測儀測試顯示支持Apple BC1.2、三星AFC 5-9V、華為FCP 5-12V、QC3.0 5-12V和PD 3.0等,兼容性不錯,所以這種多合一充電座也能應付。Step 3:真力音箱懸浮固定 繪圖是一個很枯燥的過程,尤其是被甲方帕帕多次否定,越改越苦悶。所以還喜歡在辦公桌上擺放音箱,一邊干圖一邊聽歌放鬆下心情。音箱對於桌面來說,是個蠻占用空間的產品。因此在音箱選擇上,就盡量選擇體積小音質又出色的產品。 我選擇的是3/4高音單元+4英寸低音單元的真力G Two,三圍尺寸是242mm×151mm×142mm,算是蠻小的產品。還能搭配真力原裝桌面L型支架或壁掛支架,釋放桌面空間。可惜我使用的是升降桌,假如音箱採用壁掛固定位置不變,就會出現音箱聲軸和耳朵水平位置不在一條線上,影響聽感。 原裝桌面L型支架和顯示器支架一個情況,有個大腳板占據桌面空間。在朋友推薦下,發現了這種類似顯示器懸掛支架的柱式支架。可以實現旋轉,以及上下高度調節。夾具固定在升降桌上,就能伴隨升降桌進行升降。 這款支架只是作了抬高音箱的作用,因此依舊可使用真力原裝的Iso-Pod隔振軟膠支架,能很便捷對音箱進行正負15°內調節俯仰角度調節。音箱被調高後和人耳的耳朵水平位置有差異,容易出現聲音好像在上方的感覺,向傾斜一點聲音會偏向正前方,更自然一些。 關於角度調節,很大程度和音箱的空間擺放有關。其實在選擇真力G Two之前,就有因為空間問題有糾結過買真力G系列哪一款音箱,還有是否要搭配個F低音炮湊成2.1系統。因為大尺寸音箱聲壓大低頻下潛更深,很多音箱發燒友都會盲目追求大音箱而忽略自己的房間大小。 桌面音箱的擺放追求的都是兩只音箱與聽者呈現一個等邊三角形,即內傾對著聽者。如此一來坐在椅子的聽者才有準確的結像,聽感更好。這個等邊三角形的邊長,也就是聽音者和音箱的距離,則與音箱的喇叭尺寸有關。根據真力官方根據二分頻音箱測得的數據,聽音距離和聲壓呈現如圖所示的關系。其中綠色的是建議的聽音距離,橙色到紅色是不建議的聽音距離。 對於我書房這種3.6m×2.7m的小空間而言,真力G One和G Two已經有很好表現,沒有必要選更大尺寸的音箱。假若單純考慮坐在桌面使用,真力G One已經很足夠。為了兼顧在書桌前方的床上也能聽到優美的音樂,才選擇了真力G Two。 低音炮方面認真考慮過,對我來說是沒什麼必要。真力G Two雖然體積小,但是頻率響應范圍是56Hz-25kHz(-6dB),基本滿足了我的聽音需求,很少有低於56Hz的極低頻場景。在小空間,音箱被迫靠近牆角擺放,更大問題是低頻過量,聲音大了就容易悶。解決方法是在真力G Two背面的DIP開關里,通過打開Bass和Low...

[第四屆桌面Show活動]——by tommylin

Hello,又是一屆桌面Show,又是一次給自己折騰的機會,又是買買買,換換換的藉口 本次的桌面升級依舊是圍繞著桌面進行小幅度升級,在盡可能保證清爽簡潔的基礎上,將原來的32寸單顯示器換成了雙顯示器,將桌面的itx主機+MBP的組合換成了華碩MINI小主機+MBP,升級了一下路由,同時最近看了獨行月球後,對這個IP比較喜歡,擬定了色彩主題:黃、白、灰、黑配色,然後加入些許太空、外星人的元素進行搭配。(具體桌面清單附在結尾)本次最大的變化就是將單屏升級了雙屏,將原來的DELL的U3219Q換成了ALIENWARE AW2723DF*2,選擇AW2723DF以來是應為有外星人的元素加成,支持高達 280 Hz 超頻/240 Hz 原生可變刷新率,InfinityEdge 螢幕採用 IPS Nano Color 技術,具備 95% DCI-P3 色彩覆蓋率和 VESA DisplayHDR 600 認證,最最主要的是和DELL同出一家,售後保障太省心了。 沒有用原有的顯示器支架,原裝底座支架雖然很扎實,但是太占地方了,全部換成了愛格升的顯示器支架,底部一下子就騰出了很多空間。至於為什麼是一黑一白,因為黑色是之前升級換下來的,一直閒置了,這次剛好用上。 我的桌面是1.6m,原本是一台32寸顯示器+MBP+ITX的搭配,由於近期上了27寸雙屏,桌面上的空間就不夠了。MBP依然是日常主力,但是為了工作上的一些需求,WIN系統是不可缺少的,所以把ITX主機換成了華碩的MINI主機PN41,採用INTEL 奔騰四核 N6005+4G記憶體+256g SSD的配置,日常工作文檔處理和瀏覽信息足夠。精緻小巧的機身一點都不占地方,隨便往顯示器下面一放即可。通過VESA 支架可安裝於顯示器背面,重量只有700克,沒有任何負擔。 整體大小和滑鼠進行個對比。 麻雀雖小,但是五髒俱全,PN41的接口還是非常豐富的,前面提供了Type-C+USB...

1000W餵飽PCIe 5.0高端顯卡 技嘉UD1000GM PG5 1000W電源圖賞

前不久,技嘉搶先推出了符合ATX 3.0電源規范,並配備12VHPWR供電線的UD1000GM PG5全模組電源,支持RTX 3090 Ti顯卡,方便發燒玩家打造旗艦主機。 這款電源售價1299元,現在已經來到我們評測室,下面為大家帶來圖賞。 作為一款1000W的高端電源,技嘉UD1000GM PG5依靠更高的集成度將體積控制在了150mm×140mm×86mm,同時配合全模組線材的設計,在裝機的時候也更輕松。 其最大的賣點自然是提供了ATX 3.0電源特有的12VHPWR連接線,為未來的PCIe 5.0高端顯卡提供擴展供電。 +12V加上12VHPWR的總輸出額定功率達1000W,其中12VHPWR額定輸出電流達55A,也就意味著輸出功率可達660W,比標準的600W還留了10%的冗餘空間。 散熱方面,UD1000GM PG5配備了12cm液壓軸承(HYB)智能靜音風扇,在輸出功率小於400W且溫度不高時風扇完全停轉以避免噪聲。 電源採用了高端電源中常見的主動PFC+LLC諧振+同步整流+DC-DC 電路設計,同時採用了日系105℃主電容(400V/1000μF),搭配增強散熱方案等超耐久用料,有效提升了電源的穩定性和使用壽命。 來源:快科技

象路燈一樣的台燈,霍尼韋爾護眼燈標準版開箱

家里現在有三個台燈了,從山田照明,聯想的thinkplus自然光,到今天新入手的霍尼韋爾的「路燈」,都是對孩子學習環境不懈的追求! 通過光譜的傳感器測試,發現前面兩款台燈的R9值不是很高,只有28多,其實也是滿足大於0的要求。就是說有沒有必要追求R9的值,值得商榷吧! 支架非常精緻,工業風,其實也就是一台辦公用燈了,冠以護眼燈等名稱只有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吧! 標準版頂上是有2500LM,向下和Pro都是一樣的是2900LM 並沒有看到需要什麼電源適配器,應該是內置了。 開關就是一個旋鈕開關,說是無級調亮度,其實是並不能調到非常的暗。 標準版是灰色的,PRO是白色的支架,感覺會好看一些。 燈光是感覺恰到好處的柔合不刺眼,又能感覺非常的亮,給人的感覺是真心不錯! 燈光下這個墊板拍起來很清晰。 這是包裝,需要自己搭上四個步驟。 總體上這個大路燈的效果,照滿一兩張普通的學習桌是沒有問題的。有些公司里就是拿這個辦公燈來照亮兩張辦公桌的。按這樣的發展趨勢,就是房間的頂部就象教室一樣,裝滿燈好了。哈哈來源:Chiphell

完美支持RTX 40顯卡 微星推出全球首款ATX 3.0電源:峰值功率達2600W

摩爾定律放緩後,廠商們為了提高性能,不得不在功耗上做出犧牲,這一變化預計將在今年的RTX 40系列顯卡、13代酷睿、AMD Zen 4、RX 7000系列顯卡等產品上均得到應驗。 與之相配套的是,PC電源也將迎來一次新升級,包括支持Intel的ATX 3.0規范,從而更好地帶動PCIe 5.0顯卡等。 本周,微星發布了全球第一款ATX 3.0認證的消費級電源MEG Ai1300P PCIE5。產品額定功率1300W,但能承載的峰值功率可達2600W(只能維持1ms)。 作為ATX 3.0規范重要組成部分,其實就是原生支持PCIe 5.0顯卡的600W功率要求,且最大偏移量能達到1800W,顯然MEG Ai1300P PCIE5可以滿足,包括原生提供全新的16針顯卡供電接口(12VHPWR)。 作為一款模組電源,其兼容性、可玩性也很高。 認證方面,電源得到了80PLUS鉑金認證。也就是100%負載(115V)下能有超過89%的轉換效率。 來源:快科技

微星發布MEG Ai1300P:全球首款完全符合ATX 3.0及PCIe 5.0標準的電源

微星宣布,推出MEG Ai1300P,這是全球首款完全符合ATX 3.0及PCIe 5.0標準的電源,面向採用下一代CPU和GPU的平台。這意味著新款電源可以承受兩倍的總功率負載峰值或三倍的GPU功率負載峰值,時間間隔在1到10毫秒之間。 兩個月前就有泄露的資料顯示,微星今年計劃推出兩款全新的MEG系列電源,以及三款MPG系列電源。其中MEG系列就是MEG Ai1000P(額定功率1000W)和MEG Ai1300P(額定功率1300W),均基於新的微星GI引擎,得到了80 PLUS鉑金認證。 MEG Ai1300P配備了一個原生的12+4Pin的PCIe供電接口,完全滿足PCI-SIG的「12VHPWR High Power Connector (H+)」標準,可用於未來所有高性能顯卡,最高提供600W的功率,同時連接器採用了銅合金以提高安全性。雖然微星沒有公布MEG Ai1300P的詳細參數,不過從圖片中可以看到,電源配備了充足的接口,其中包括多個傳統的PCIe供電接口和SATA供電接口,足夠滿足絕大部分用戶的需求。 微星還在MEG Ai1300P電源上提供了一個有趣的功能,通過USB 2.0接口連接與電源連接,讓系統讀取各種電壓的負載、實時功率、風扇速度等數據,用戶可以使用Gamer Intelligence應用程式監控電源的各種運行參數,對自己的主機進行實時掌控。 微星暫時還沒有公布MEG Ai1300P電源的價格,以及確認具體的上市時間。 ...

《深入後室》第二關怎麼過?第二關過關攻略分享

第二關過關攻略分享 離開大廳(後室關)後跳入洞中進入停車場,在停車場的地上拾取到紅色閥門手把,使用手把關閉燃氣管道,關閉所有燃氣管道後從之前被綠色氣體阻擋的門處離開。 辦公室 在辦公室的保險絲盒中安裝四個保險絲,用開關恢復電力。 通電後辦公室的電腦顯示屏會開啟。 顯示屏上的符號對應字母,符號的答案在顛倒房間的保險箱里。背景顏色表示字母順序,順序在顯示器旁邊的便簽上。 點擊遊戲內鍵盤輸入密碼,電腦會開啟藍色的門,進去之前要先去派對房間。 顛倒房間 房間盡頭的保險箱需要密碼才能解開,按照地圖上的路線可以在牆上找到密碼。 用滑鼠拖動保險箱旋鈕改變方向,如果方向錯誤的話松開滑鼠旋鈕就會重置。打開保險箱拿到運動探測儀。 派對房間 同時按下牆上的按鈕進入地板上的紅方塊區域內。 完成派對遊戲的所有回合,與桌子上的蛋糕互動拾取鑰匙。 關掉控制面板上的電源,進入藍色的門。 游泳池 進入游泳池之前一定要關閉電源,否則水里通電會被電死。 有個充滿罕見實體的大水池,使用在顛倒房間獲得的運動探測儀穿過水池。 從另一側的梯子出去,使用紅色門禁卡並從門離開。 來源:遊俠網

給末代AM4王者安一個家

家里就我一個空巢老人,閒的沒事,捨不得C8E,專為這塊主板裝的機,雖然時機看著不太對,但因為實在是繃不住了。配置單CPU AMD Ryzen 7 5800X主板 ASUS ROG CROSSHAIR VIII EXTREME記憶體 G.SKILL TRIDENT.Z NEO F4-4000C16D-16GTZNA x2SSD SAMSUNG PM9A1 1TB顯卡 ASUS TUF RTX3080Ti-12G GAMING機箱 CORSAIR CARBIDE...

蘋果承認萬元顯示器Studio Display存在揚聲器問題:建議拔電源解決

今年早些時候,蘋果推出了售價11499起步的高端顯示器Studio Display,這款顯示器擁有Mac上迄今為止最高配置的高保真六揚聲器系統,並支持杜比視界。 但在Studio Display發售後,關於它揚聲器各類音頻問題的反饋就層出不窮。 今天,蘋果終於在在提供給授權服務商的備忘錄中承認Studio Display存在揚聲器問題,用戶可能會遇到音頻意外中斷、音頻播放加速、音頻質量失真和播放斷斷續續等情況。 有趣的是,備忘錄給出的解決方案顯得相當“簡單粗暴”。 蘋果在備忘錄中指出,遇到問題的用戶應該將Studio Display斷開電源,並拔下連接的所有附件與設備,然後在等待至少10秒後將設備重新通電。 一言蔽之,就是平時我們遇到問題拔電源這一“萬能解法”。 根據官方說法,這一問題實際上並不是硬體導致的,因此會在後續的iOS更新中,解決上述問題。 來源:快科技

這位青年三道槓——鑫谷斜槓青年mini+鑫谷電源散熱裝機秀

序言     近年DIY圈颳起了幾陣風潮,其一便是「ITX風」,ITX主機憑借簡潔精緻的外觀,小巧玲瓏的體積,對空間和性能極致的合二為一的追求,吸引了一大波DIY玩家趨之若鶩的進入了ITX裝機的領域。    而機電散大廠鑫谷,帶著旗下的斜槓青年mini機箱,在這個夏天,給ITX界帶來一抹青春洋溢的別樣色彩。  鑫谷也為斜槓青年mini准備了與之完美契合的昆侖KL-M750G冰山版SFX電源,和冰封240 冰山定製版 AIO,讓青年的活力和火力得到完美釋放。     感謝Chiphell論壇和鑫谷公司提供的這次斜槓青年mini裝機活動,讓我同時體驗「魚缸組裝」「咖啡機組裝」和「ITXmini主機組裝」三份快樂φ(≧ω≦*)♪ 一、開箱·拆解 「斜槓青年mini」的「斜槓」來自於亞美莉卡作家麥瑞克·阿爾伯在《一個人·多重職業》一書中,用來表示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人。鑫谷將斜槓精神和當今的青年文化糅合在一塊兒,勾勒出年輕人們追求新奇創意的生活方式,凸顯年輕人們崇尚自由表達的生活態度。   打開包裝,見到機箱第一眼就驚嘆:「好漂亮的魚缸」。斜槓青年的整體設計由兩個部分組成:三個面的曲面玻璃和上下採用陽極氧化鋁的銀色外殼。別出心裁的設計讓斜槓青年mini從一眾ITX機箱中脫穎而出。 青年三維為269mm*230mm*321mm,在ITX機箱中個頭稍大,有19.7L。 45°,鋁合金外殼的圓弧和玻璃的曲面圓弧非常一致。 側面看,斜槓青年mini更像一台咖啡機。 IO位於上面的鋁面板,採取了對稱式的設計,帶LED的開機鍵,USB3.2 gen1 Type A兩個,USB3.2 gen2 Type C 一個和一個3.5mm HD Audio 接口。對於ITX機箱而言,IO算相當豐富。 青年上面為一塊黑色的磁吸面板,邊緣有一個小小的紅色Segotep布面標簽,既美觀又可以方便揭開面板。面板上有「斜槓」的散熱開孔,內有防塵濾網,風格和「斜槓青年」的名字呼應。上面的金屬部分也有「斜槓」元素的通風口。 下面為和上面同樣風格的磁吸面板,同樣有散熱開孔和防塵濾網,以及Logo布簽。底部有三個橡膠腳墊,兩個三角狀和一個一字型的,美觀倒是美觀,放置容易搖晃。 青年背部是整塊的鋁合金,並針對水冷排和電源散熱進行大面積的斜紋鏤空,契合了「斜槓」的風格。右上方有為電源線材預留的走線口。 正面是青年引以為傲的雙曲面鋼化玻璃,恰到好處的弧形設計,讓機箱內部三面可視。 很輕松的將「青年」大卸四塊,機箱主體,玻璃,背殼和上下塑料面板,內部架構一覽無余。 斜槓青年採用了ATX3.1結構,背部左側自上而下是冷排位,右側上部電源位,支持240冷排和SFX電源。正面安裝主板和顯卡,主板90°翻轉IO向上,顯卡豎直安裝。 上方是前置IO線材,已理好由顯卡側進入機箱,並預留充裕空間給主板IO設備的插入安放。 下方預裝了兩個12025風扇,扇葉反向設計,為了讓ARGB燈光一覽無余而不被扇框擋住。整體風道下進後出,由下面的兩個12cm風扇吸入冷空氣,再由240冷排的兩個風扇將機箱內的熱空氣吹出。 再來看看斜槓三人組的其他二人,昆侖KL-M750G冰山版SFX小電源和冰封240水冷CPU散熱器。 KL-M750G SFX電源外包裝。 電源通體白色,三圍125mm*100mm*63.5mm,標準SFX體積。100~240V寬幅電壓。80mm靜音風扇,金牌效率,3C認證。 驚喜的是,電源的線材也都是白色扁平線材,一根主板24pin,一根CPU 4+4pin,兩根顯卡6+2pin,一根SATA×4和一根大4D×3。長度也為ITX走線優化。 Belced 240 ARGB-W 外包裝。 白色的冷排和專門為斜槓青年mini設計的260mm水冷管,兩個ARGB風扇,支持神光同步。可見鑫谷的用心精妙。 三個兄弟一台戲,戲台已搭好,下面開始裝機V(=^・ω・^=)v二、裝機·布線 一具漂亮的外殼還需要一個有趣的靈魂,斜槓青年邀請了一幫同學少年來填充自己的靈魂。配置如下:CPU ...

[獲獎名單公布]超頻三GI-K750戰鬥版電源評測:主流級電源也能有「七防芯」

【獲獎名單公布】 恭喜本站網友「timaxell」在本次抽獎中獲得超頻三GI-K850戰鬥版電源一個,另外「龍之海洋」、「xiangxiaogu」、「風中一隻貓」這三位網友將獲得超頻三東海R4000散熱器一個(黑白款式隨機發貨),請上述四位網友在8月12日前聯系小超哥(微信9501417),核對資料後領取獎品。 正文 超頻三的七防芯系列電源最大的特色就是引入了LED照明中比較常見的灌膠導熱技術,就是用導熱矽膠灌注到產品內部,不僅可以快速導熱,提升散熱效能,而且還能起到一定的防護作用。七防芯系列電源就是一款這樣的產品,其內部應用了絕緣導熱矽膠灌注技術,可以將電源內部的熱量均攤並加速傳導至外殼上,相當於增大其散熱面積,強化散熱效能,同時灌注的導熱矽膠還能保護PCB和元件,實現防塵、防蟲、防潮、防震、防腐蝕、防靜電以及阻燃的七重防護效果,這也是其「七防芯」名字的來源。 手機通道:嗶哩嗶哩 GI-K750戰鬥版則是超頻三面向主流級市場推出的七防芯系列新品電源,這款電源額定功率為750W,基於主動式PFC+半橋LLC諧振+同步整流+DC-DC結構打造,通過了80Plus金牌認證,採用全模組線材設計,售價為599元,享受5年質保服務。 你對七防芯電源有興趣嗎?這里有個抽獎活動~ 對這款電源有興趣的玩家,除了可以通過我們的視頻了解這款電源,也可以參加我們的抽獎活動,親身體驗七防芯電源的魅力。登陸你的超能網ID並在本文評論區留言,即可獲得參與抽獎的資格(匿名或以遊客方式留言無法獲得抽獎資格),將有一位幸運網友獲得同門但功率更高的超頻三GI-K850戰鬥版電源,另有三名網友可獲得參與獎,超頻三東海R4000散熱器一個(黑白款式隨機發貨),我們將在7月28日公布獲獎名單。 超頻三GI-K750七防芯電源性能測試 轉換效率 在性能方面,超頻三GI-K750戰鬥版的表現在同級別產品中其實算是可圈可點的,首先其轉換效率的表現比較優秀,在230V輸入下,最高轉換效率超過93%,平均轉換效率超過91%,在115V下最高轉換效率超過92%,滿載效率也在89%以上,其實已經具備80Plus鉑金認證的水準。 電壓穩定性 在電壓方面的表現也是屬於優秀的水準,其中+12V的表現相當突出,在各個功率下都幾乎沒有出現電壓波動;+5V與+3.3V的表現雖然沒有+12V那麼初中,但是偏離度以及調整率都沒有超過標準電壓的3%,在這個級別的產品中已經超過平均水準了。 交叉負載 而交叉負載下的電壓表現則是與均衡負載下的近似,+12V表現很好,+5V與+3.3V則略好於同級別產品的平均水準,基本上還是讓人滿意的。 (視頻此處標注A/B/C/D點四個點的定義,如下所示)  A點:整機最小負載B點:輔路最大負載、12V最小負載C點:輔路最大負載、整機滿載D點:12V最大負載、輔路最小負載 輸出紋波 輸出紋波也可以說是超頻三GI-K750戰鬥版電源的一大優勢,這款電源的+12V/+5V/+3.3V輸出紋波在滿載的情況下只有22mV、15mV和18mV,在同等級的電源產品中是屬於優秀表現的,即便是超載至900W輸出後,其輸出紋波有所上升,整體也還處於正常的水準。 保持時間 我們的保持時間測試是在75%負載,也就是DC輸出為562.5W的情況下測得,相比於此前提到的幾個測試項目,超頻三GI-K750戰鬥版電源在保持時間上的表現有處於劣勢了,雖然+5V的保持時間很充分,但+12V的保持時間只是處於達標水準,PG的保持時間則未能合格,這對於電源的整體評價多少有些影響。 超頻三GI-K750七防芯電源超能指數 最後我們還做了關於OPP過功率保護功能的測試,經驗證這款電源的OPP過功率保護點是1008W左右,相當於134%額定功率,應對中高端平台不會有太大壓力。 按照我們當前的評分標準,超頻三GI-K750戰鬥版電源的超能指數為82.74分,雖然稱不上是完美,但也達到了優秀電源的水準,在主流級產品中算是可圈可點的,如果能夠把保持時間方面的短板補足,那麼其在市場上應該會展現出更好的競爭力。 其實相較於性能,超頻三GI-K750戰鬥版電源主要競爭力還是在於「七防芯」的設計上,目前能在主流級電源上實現以上這七重防護的,超頻三很可能是第一家甚至是獨一家,這就讓GI-K750戰鬥版電源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特色,更在同級別的產品競爭中脫穎而出。 ...

全漢推出全新HYDRO PTM X Pro系列電源:長度僅130mm,全模塊化且低噪音

全漢(FSP)宣布,推出全新HYDRO PTM X Pro系列電源。全漢表示,新款HYDRO PTM X Pro系列電源造型小巧、性能強大且外觀時尚,具有無與倫比的多功能性,全新的革命性設計使其擁有更小的體積。由於新電源外表塗有工業級保形塗層,可在灰塵、污漬和潮濕的工作環境等惡劣條件下提供更好保護。 HYDRO PTM X Pro系列電源整體尺寸為130 x 150 x 86 mm,相比普通ATX電源更短一些,提供了更多的空間,保證了更好的兼容性。其提供了850W和1000W兩種規格,均採用了完全模塊化的設計,加入了ECO半無風扇開關,電源風扇可在30%負載下停轉,讓用戶得到零噪音的體驗。 該系列電源得到了80 PLUS白金認證,採用單路12V輸出(850W最高70.83A/1000W最高83.33A)和LLC諧振半橋拓撲等技術,還為電源提供了全面的保護,包括了過流保護(OCP)、過壓保護(OVP)、短路保護(SCP)、過功率保護(OPP)、以及過溫保護(OTP),確保了高要求工作負載下的性能和穩定性。 HYDRO PTM X Pro系列電源配備了一個20Pin/24Pin主板供電接口、兩個4+4pin的CPU供電接口、十二個SATA供電接口、六個6+2Pin的PCIe供電接口、三個D型供電接口、以及一個FDD供電接口。 Hydro PTM X Pro 1000W的價格為199美元(約合人民幣1344.88元),Hydro PTM...

金牌電源更省電:那多久能回本?

即使不是DIY玩家,你也知道金牌電源要比普通電源更省電,但大多數情況下,大家都會覺得省出來的電不值一提,畢竟電費太便宜了,而金牌電源又要貴不少,但實際情況你可能還真沒算過,那麼金牌電源到底多久才能回本呢? 首先科普一下,由於有轉換效率的存在,電源在將交流電轉換為直流電的時候會有損耗,所以硬體功耗之和並不等同於整機的功耗。 而輸出功率和輸入功率的比值就是轉換效率,我們藉助整機的負載和轉換效率就可以對比出使用不同電源的功耗。 以新的12代酷睿平台為例,酷睿i5-12600K搭配RTX3070Ti顯卡,再加上外圍硬體,整機的硬體在滿載時的功耗約為500W,這就是電源負載的基礎,大多數玩家會選擇550W-600W的電源,這里我們按照600W計算,也就是負載為83.33%。 600W金牌電源在負載為80%的時候效率約為90.64%,其功耗約為552W;同樣額定功率600W的無金牌電源的負載一般在80%以下,按照80%計算就是功耗約為625W,兩者相差73W。 那就很容易算出,無牌電源和金牌電源相比,在滿載的情況下約每13.7小時多消耗一度(千瓦·時)電,如果每天使用3小時,那麼每年多消耗的電量就是約80度電,按照0.5元/度電計算就是每年多支出電費約40元。 當然,實際情況要比我們模擬的要復雜一些,可能你的電腦每天沒有這麼長時間的負載,或者老平台的功耗會更高一些導致差異更大等等,但綜合來看大致是在這個價格左右。 那麼金牌電源要比非金牌的貴多少錢呢?目前額定功率600W的電源在360元左右,而無金牌認證的電源大概在250元左右,兩者相差110元,如果是每天滿載時間3個小時,那麼約3年的時間就可以回本,是不是比想像的要快一些呢? 容易發現,金牌電源回本和使用情況是相關的,如果你每天用電腦的時間更長,而且經常玩遊戲,那麼金牌電源自然可以更快回本,我就建議你升級金牌電源,畢竟金牌認證的產品還有更穩定和用料更足的優勢; 如果電腦不經常使用,或是滿負載使用的場景很少,那就不用加預算升級金牌了。 來源:快科技

<Fogwell> 鑫谷斜槓青年mini+鑫谷電源裝機秀

大家們大家好呀 ,出差期間忙里偷閒來把作業交一下,感謝鑫谷以及CHH在論壇組織這次裝機試用活動,鎮樓圖一張。 Section 0. 寫在前面的話 「一個方方正正的魚缸機箱應該怎麼裝分體水呢?」是我看到這款斜槓青年機箱之後的第一反應,結構上看不算合理但粗略看了下也有可行性,那還說什麼呢,整起來~目錄 Section 0. 寫在前面的話 Section 1. 成品展示 Section 2. 配件開箱與裝機 Section 3. 測試部分 Section 4. 經驗與總結(二樓) Section 1. 成品展示 首先從各個角度看一下方案完成之後的整體效果,整體還是個顯卡直插的常規布局,從正面看可能最顯著的點就是CPU和顯卡之間的水路是並聯的,選擇並聯的理由後面總結部分會提到。 顯卡側45°,水泵出水後同時進顯卡的出水口和CPU冷頭的入水口,眼尖的朋友可能已經發現了,這次的方案我顯卡水路的方向是反著來的。 主板側45°視角,泵箱我直接裝在了下面進風風扇的上方。 從上往下看,頂蓋有鏤空設計便於機箱內做垂直風道,不過我不蓋玻璃,所以其實對我而言意義不大,為什麼不裝玻璃後面我也會提到。 核心水路部分。小箱子里還是軟管方案做起來更從容一些。 CPU冷頭用了EK的最新1700專用Velocity 2冷頭,顏值上比上一代產品好不少。 主板部分,此次裝機方案用了七彩虹的B660i Frozen,也是我目前覺得視覺上與這款機箱最搭配的主板了。 記憶體則是用了影馳的HOF Pro RGB,這次的方案導致記憶體基本被泵箱擋嚴實了,委屈你了hhh。 泵箱選擇了EK的160mm DDC3.2圓柱泵箱,為了匹配機箱整體的風格底殼我換成了鈦色,價格麼是有點貴的離譜,上機效果也的確不錯就是了。 這次還額外買了幾個堵頭和泄水閥來統一方案,都是來自於BP的廉價產品線BPTA,實際上機之後感覺效果還不錯。 顯卡一側,此次搭配了七彩虹的 RTX3060 Mini,冷頭的選擇有點少,選了BY的這個冷頭。 接頭和快擰則是存貨了,EK的銀色量子系列。 冷頭核心區域。 銀色在弱光下,搭配RGB光,意外的出效果。 顯卡特寫,此次的冷液選擇了EK的霧狀半透明冷液。 通電狀態展示的差不多了,接下來是靜態展示部分,需要介紹的不多,大家看圖吧。 Section 2. 配件開箱與裝機 首先肯定是本次文章的主角,鑫谷斜槓青年Mini機箱,外包裝箱沒什麼好拍的,我們直接從機箱本體開始吧。 機箱外殼為鋁制,表面工藝為噴砂陽極氧化。 取下玻璃之後,說實話設計上有點家里用咖啡的味道了。 頂蓋為塑料材質磁吸設計,在一角有紅色的織物標簽,輕輕一拉即可很方便的取下。 下部為兩把進風風扇,風道上考慮這個位置肯定是向上吹風更合理,為了避免露出風扇屁股那一側,鑫谷給這個機箱標配了兩把反轉RGB風扇,兼顧美觀與風道。 取下頂蓋之後的上方,前部I/O的線材從顯卡槽下方走到機箱內部,預留了三條PCIE槽的空間但第三條沒法插東西。 背面同樣是鋁材質的背板,左側大面積的鏤空是為了背部冷排的出風,右側的鏤空則是給SFX電源預留的進風孔,上面有膠圈的開口是給PC線材預留的走線口。 取下背板,背面的結構一清二楚,左側標配了一個240規格的冷排支架,這個支架有點坑了,具體的後面說。 底部同樣為塑料材質磁吸設計,與頂蓋相比不同在於貼上了兩個碩大的腳墊。 取下底板後能看到標配的兩把12025風扇,實際空間上根據輪大的方案,進30mm厚風扇也是沒問題的。 列印物部分,使用一個黑色小信封裝著。 所有列印物,包括一份說明書,兩張不同色調的貼紙以及一個合格證。 說明書大概是這個風格,說實話無用內容居多了,我想找一下標配附件的清單愣是沒找到。 所有配件裝在這個小盒子里,...

HPE Gen10 Plus 開箱和使用

我個人是比較喜歡小巧一點的機器,買很多電子產品也完全是沖著外觀購買的。關注 Gen10 Plus 很長一段時間了,它的顏值我無法抵抗。在某網站上刷到一個還算不錯的海淘價格,忍不住就入手了,經過兩個多月的漫長旅途,終於見到了它。1. 外觀外觀上,Gen10 Plus 是 HPE 系列有史以來最緊湊的微伺服器設計,與上一代相比高度減半,可橫放或豎放。機器尺寸:11.6 x 24.5 x 24.5 厘米,重量:4.23 kg。 前置面板上,鏤空的面板上鑲嵌著亮綠色的金屬 LOGO,印襯下顯得格外好看。 面板下方除了狀態指示燈外,還擁有 2 個 USB3.2 Gen2  接口,可提供 10Gbps 速率 。 後置面板上,擁有 4...

體驗師說丨不是吧!這個移動電源憑什麼賣到 1000 塊啊

前段時間,「愛范兒糖紙眾測」聯合知名數碼配件品牌「閃極」,發起了一場眾測活動。入選的體驗師們獲得 1000+ 元的「閃極 130W 超級移動電源銀翼探索版」進行體驗。 在內容產出後,我們挑選了其中幾位非常不錯的眾測創作者,入選成為本期「糖紙眾測優秀體驗師」,將他們的真實感受分享給讀者。 第一感覺:酷! 體驗師說,這設計做得有誠意 上手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產品的做工很精細,淺灰色磨砂金屬 + 透明外殼的設計使整個移動電源看起來晶瑩剔透,顏值很高。 透過外殼可以直接看到內部的電路板和電芯,極具工業設計的美感。 側面還有塊彩色 IPS 螢幕,可以很直觀地看到充電設備及電源的各種信息。 哪個男孩不喜歡透明外殼的數碼產品呢? 對於喜歡探索產品內部的我來說, 若隱若現的內部結構真是太性感了! 閃極這款電源之前就經常刷到, 我非常吃這套的顏值, 拿到手後發現做工超出預期。 兩側的面板和螢幕邊框是金屬的, 小小的螢幕湊近看還蠻精緻的, 非常有賽博那味! 我一直很好奇移動電源里面是長什麼樣,這種透明的外觀設計真的超酷!想必沒有哪個男生會拒絕這種超級賽博的「玩具」吧。 包裝盒很硬朗的灰黑設計,打開後里面有個包裝袋、100W 的 C to C 數據線、說明書,還有主角移動電源。 這個移動電源從外面能很清楚看到里面的設計、線路板和電池,排列工整,我這種強迫症患者看著就很舒服! 有兩個接口,一個 30W 的 USB-A 輸出和一個 100W 的 USB-C 輸入輸出,外出方便攜帶,辦公充筆記本和手機就很美滋滋,也不用帶多一個電源或者到處找插座了。 功能體驗:大! 體驗師說,功率、螢幕、容量都很大 閃極 130W 超級移動電源支持最大...

超能課堂(314):PCI-E 5.0顯卡就必須搭配ATX 3.0電源使用嗎?

在今年3月份,英特爾正式公開了ATX 3.0以及ATX12VO 2.0電源設計指南,為PC電源引入了在PCI-E 5.0規范當中為高功率硬體所准備的12VHPWR供電接口,同時在電源性能表現上也有一些相關的要求,包括電氣性能要求以及相應的測試方案。而與ATX 3.0電源設計指南幾乎是同期登場的RTX 3090 Ti顯卡則是第一款在非公版產品上大規模應用12VHPWR供電接口的PC硬體產品,因此有不少同學或多或少都有下面這樣的認知,例如「RTX 3090 Ti屬於PCI-E 5.0顯卡」、「具備12VHPWR供電接口的電源就是ATX 3.0電源」、「PCI-E 5.0顯卡必須搭配ATX 3.0電源使用」等等。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誠然ATX 3.0電源、12VHPWR接口以及PCI-E 5.0顯卡在相互之間確實有千絲萬縷的關系,但要說直接畫上等號的話,卻又不是那麼簡單。今天我們就在這里捋一捋它們之間的關系,說不行大家要重新認識這三者。 配置有12VHPWR接口的電源就是ATX 3.0電源嗎? 英特爾在ATX 3.0電源設計指南中引入了12VHPWR供電接口,因此12VHPWR接口自然就成為了ATX 3.0電源的標志。然而根據ATX 3.0電源設計指南顯示,並不是所有ATX 3.0電源都會配置12VHPWR供電接口,倘若電源的額定功率不超過450W,那麼12VHPWR接口就屬於「可選接口」,並不一定需要給電源配上,只有額定功率大於450W的ATX 3.0電源產品,12VHPWR接口才屬於「必須配置」的范疇。 不少電源產品現在已經在提供12VHPWR供電接口,例如先馬已經為黑鑽和XF系列中提供了線材更新 但即便電源配置有12VHPWR接口,也不代表其就屬於ATX 3.0,其實在RTX 3090 Ti顯卡發售之後,有不少電源廠商就已經為自家的產品提供12VHPWR接口的模組線,使得自家的電源產品不需要使用顯卡自帶的轉接線就能直接為RTX 3090 Ti進行供電。但這樣的電源產品就屬於ATX 3.0電源嗎?大機率不是的,因為ATX 3.0電源中還有一些相關的電氣性能要求,只有滿足了這些要求的電源才有資格成為一款ATX 3.0規格產品。 關於ATX 3.0電源的電氣性能要求,大家可以參考我們此前的文章《超能課堂(304):你需要大功率電源嗎?ATX 3.0電源設計指南有答案了》,這里我們就以12VHPWR供電接口來舉例說明,12VHPWR供電接口可以提供高達600W的供電能力,但是這個600W供電能力指的是持續輸出能力,峰值功率的要求顯然更高。按照ATX 3.0電源設計指南給出的規格,若其峰值功率的持續時間不超過100微秒,那麼其峰值功耗允許達到TDP的3倍,也就是600W TDP的顯卡,允許在100微秒內獲得1800W的供電能力;如果峰值功耗持續時間是在100微秒到1秒之間,那麼硬體可以獲得的功率則與時長呈反比,持續的時間越長,允許的峰值功耗則越低。 這就意味著,倘若電源配置有1個可提供600W功率的12VHPWR接口,那麼電源本身能輸出的+12V峰值功率,就需要達到100微秒內輸出1800W的水平,而根據我們的了解,能夠滿足這個需求的電源,在額定功率上基本都可以輕松實現1200W的輸出,這正好與英特爾給出的建議是相符合的。而這也不過是ATX 3.0電源的一部分規格,英特爾其實還給出了更詳細的峰值功率測試方案,能通過這些測試的電源才有資格成為ATX 3.0電源。 從上述測試規格可以看到,對於額定功率大於450W的ATX 3.0電源,其峰值功率是需要在100微秒以內實現200%輸出的,也就是說1000W額定功率電源,100微秒以內的峰值功率要達到2000W的水平。為此有部分電源廠商直言,以目前的PC電源技術,這就相當於是做一個1600W級別的電源產品,再標注為1000W額定功率,才能滿足ATX 3.0電源的要求。 由於12VHPWR接口功率可達600W,因此線材的要求也會更高,多數用上了16AWG規格 因此12VHPWR供電接口與ATX 3.0電源之間並不能直接畫上等號,只有符合ATX 3.0相關設計要求且通過了相關測試的電源產品,才能稱得上是ATX 3.0規格電源。而12VHPWR接口也並非ATX 3.0電源才可以配置,只要電源的額定功率和峰值功率能夠滿足接口的需求,即便是現有產品一樣可以提供高規格的12VHPWR接口。 PCI-E 5.0顯卡必須使用12VHPWR接口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看一個簡單的問題,那就是配置12VHPWR接口顯卡是PCI-E 5.0顯卡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是顯而易見的,誠然12VHPWR供電接口確實是PCI-E 5.0規范中指定的高功率供電接口,然而非公版的RTX...

迎接RTX 4090電老虎 Tt 1650W電源首發雙16針接口

RTX 3090 Ti首發配備了PCIe 5.0 16針供電接口,理論最大供電能力600W,這一接口在下一代RTX 40系列有望成為標配。 目前來看,無論是RTX 40系列還是RX 7000系列,更高的功耗不可避免,傳聞顯示RTX 4090至少會有450W,這勢必會大大刺激高端電源的變化。 今天,曜越Tt展示了新款iRGB Plus系列高端電源,功率起步1250W,最高達1650W,80PLUS鈦金認證,全日本電容,140mm RGB風扇,波紋噪音小於30mV,電壓波動不超過2%。 最特別的是,它原生集成了兩個16針供電接口,這尚屬首次,無需轉接,理論上可以為顯卡提供最多1200W的供電能力。 集成了兩個16針供電接口,附送1600W電源,但這個電源沒有16針接口,因此又送了一個轉接器,將六條8針轉成兩條16針。 來源:快科技

感受下電源中的勞斯萊斯:華碩ROG 1600W鈦金牌雷神2代拆解

前言 隨著人們對高性能個人電腦的追求,台式機電源的主流功率不斷提升,從主流的650W一路提升到千瓦級,滿足高性能硬體的功耗要求。 華碩最新推出了一款ROG雷神1600W電源,內部應用了氮化鎵開關管,也是華碩旗下首款內置了氮化鎵開關管的電源。  這款雷神1600W電源自帶OLED顯示螢幕,能夠實時顯示整機功耗,並且電源側面ARGB燈效支持華碩自家的AURA SYNC神光同步,可與其他支持RGB的硬體共同組成酷炫的燈光效果。並且電源針對PCIE5.0,附帶了16針接口,滿足新一代顯卡的供電需求。  電源同時還具備80PLUS鈦金認證,數字控制器搭配全日系電容,實現精準的控制,提高可靠性和穩定性。充電頭網已經拿到了這款電源並進行了詳盡的拆解,電源內部採用多塊PCB組合焊接,做工精細,下面就一起來看看電源內部的做工如何吧。 華碩ROG雷神1600W電源開箱  包裝盒相當的大,設計上滿滿的科技風格。頂面印有ROG品牌logo、電源外觀圖、名稱以及賣點,包括AURA SYNC神光同步、80 Plus鈦金牌認證、10年質保、Lambda A++認證、CYBENETICS認證。  底部印有電源內部核心器件介紹、能效測試圖以及認證標識等,採用了氮化鎵功率器件、數字控制晶片、ROG散熱片、135MM PWM風扇。  背面印有電源參數、附帶模組線連接器特寫圖以及對應數量。  包裝內全部東西一覽,包括雷神2代電源、電源線、多組模組線、扎帶以及說明書等,扎帶和說明書等另用塑膠袋包裝。  塑膠袋內東西一覽,包括一本說明書、定製線纜優惠券、魔術扎帶、自鎖式尼龍扎帶、固定螺絲以及ROG玩家國度的磁吸裝飾金屬板。  電源線插頭特寫,規格為16A 250V~,通過了CCC認證。  電源線由鎰勝電子(深圳)有限公司生產,300/500V,1.5mm?規格。  另一端為長方形插頭,插槽為水平品字布局,C19大電流接口。  全部模組線一覽,包括主板供電線纜、兩條4+4 CPU供電線纜、一條PCIE5.0 16PIN供電線纜、六條PCIE 8PIN供電線纜、兩條PCIE 8+8 供電線纜,以及對應SATA硬碟與IDE外設的連接線纜。 豐富的線纜組合,可以滿足高端主板和多張顯卡的供電需求。  主板供電線纜特寫,線身採用編織外衣保護。  插頭設有卡扣,幫助固定避免脫落。  兩條PCIE 8+8 供電線纜以及六條PCIE 8PIN供電線纜一覽。  CPU雙4Pin連接導線特寫。  用於PCIE5.0顯卡供電的線纜,外包蛇皮網。  電源側採用兩個接口從電源取電。  用於PCIE5.0顯卡供電的16Pin插頭。以上模組線均設有編織外衣保護。  三組連接SATA硬碟的供電線,可擴展12塊硬碟。  三組IDE外設連接線纜,提供6個大4D接口,可用於風扇及燈光供電。  連接電源與主板,進行電源燈光控制的線纜。  連接主板的5V ARGB端子。  連接到電源的端子。  華碩ROG 1600W雷神2代電源黑白配色,外觀時尚。金屬外殼拼接緊密,稜角過渡分明,表面磨砂和拉絲工藝處理,帶來很好的視覺體驗和手感。  機身頂部設有135MM PWM風扇並覆蓋網罩保護,兩側各有一顆螺絲進行固定。網罩格柵樣式設計,黑白交替,銀白色金屬面拉絲處理,手感很好。  三角形區域設計有ROG品牌logo。  對角處設有透明亞克力導光塊,底面有THOR字樣。  機身一側覆蓋梯形亮面板,左下角還設計有REPUBLIC OF GAMERS(玩家國度)和THOR字樣,外殼按照玩家國度logo鏤空。內部對應這兩部分區域分別設有OLED屏以及燈板,實現實時顯示功率以及炫酷燈效。  另一側設計有ROG THOR 1600W以及玩家國度logo。  機身前端豎直布局MB、Peripheral/ATA、CPU/PCI-E、Addressable Aura RGB插槽,使用白框分隔區別,方便用戶組裝使用。  另一端設有電源開關鍵和輸入接口,外殼剩餘區域全部為網格狀設計幫助散熱。  插口上方設有一塊金屬貼片,設計有REPUBLIC...

海韻至尊旗艦鈦金PRIME TX-1600電源圖賞:性能至上,徹底解決你的功耗焦慮

新的製程工藝固然為CPU和顯卡帶來了更高的能耗比,然而與其是在維持性能的前提下降低功耗,硬體廠商顯然更傾向於用功耗去換取更高的性能,因此如今PC硬體特別是高端硬體的功耗相比以往其實並沒有明顯的下降,甚至還隱隱有些持續上升的趨勢,給到PC電源的壓力也是逐步增加。為此很多發燒級玩家都是未雨綢繆,選擇購入大功率電源來應對未來旗艦級硬體的功耗需求。 海韻在2017年推出了Prime系列電源產品,憑借著豪華的用料設計、優秀的電氣性能以及12年質保服務,充分展現了旗艦級電源應有的實力。隨著不少發燒級玩家開始對高端硬體出現「功率焦慮」的症狀,在今年海韻為Prime系列帶來了新成員,這就是Prime TX-1600電源。據海韻表示,這款額定功率為1600W的80Plus鈦金認證電源在研發過程中就已經多次打破Prime系列電源的性能記錄,可以說是Prime系列乃至整個PC電源領域中的王者。 海韻Prime TX-1600電源在外觀設計上延續了同系列產品的風格,採用銀黑搭配的顏色,是一款21cm長度的ATX電源,採用全模組線材設計,額定功率為1600W,通過了80Plus鈦金認證,配置有135mm直徑的FDB軸承風扇進行散熱,支持Hybird風扇智能啟停功能,在保證高性能輸出的同時也能在運行時維持足夠安靜。 輸出規格方面,電源採用的是單路+12輸出設計,+5V與+3.3V則通過DC-DC模塊從+12V轉出,其中+12V輸出電流為額定133.33A,相當於1600W功率,+5V與+3.3V的輸出電流均為額定25A,聯合輸出功率則為125W。另外根據電源銘牌顯示,Prime TX-1600電源可以在115V至240V交流輸入的范圍內都可以實現1600W額定功率,倘若將輸入電壓放寬至最低交流100V到240V,那麼其額定功率將變為1300W,這主要是因為100V輸入電壓下,輸入電流很可能會超過C19/C20接口的16A安全規格。 電源使用的是C19/C20輸入接口,開關也是大電流款式,旁邊是Hybrid風扇智能啟停功能的開關 電源採用的是全模組接口設計,提供的線材非常豐富,當中還包括有2組12VHPWR接口模組線,加上標配的1個24pin主供電接口、3個4+4 CPU供電接口、8個6+2pin PCI-E供電接口以及若干個SATA接口與D型4pin接口,完全可以滿足旗艦級平台的使用需求。 電源標配的模組線分為兩種,12VHPWR接口所用的是蛇皮網包裹的常規線材,而其它接口則是使用壓紋線,壓紋線在外觀上和手感上很接近於編織線材,但是要比編織線材更為柔軟,也不會有用久了之後起毛球的現象。 內部結構上,海韻Prime TX-1600使用的交錯式PFC+全橋LLC諧振+同步整流+DC-DC方案,用料可以說是非常扎實的,內部空間都充分利用了起來,各式開關管也都配置了高規格的散熱片,以保證電源在高功率輸出時也能保持穩定。 此外海韻Prime TX-1600電源還附贈有一個65W的GaN電源適配器,單個USB Type-C接口輸出,支持5V/3A、9V/3A、15V/3A以及20V/3.25A等多種輸出規格,規格和實用性都非常不錯。 目前海韻Prime TX-1600電源已經上市發售,與其同步登場的還有採用相同設計的Prime TX-1300電源,市場定價分別為3599元和2799元,均享受12年質保服務。 ...

美商海盜船發布2022款HXi系列電源:全模組、高效且安靜、通過白金認證

美商海盜船(Corsair)正式發布了2022款HX1500i和HX1000i全模組超低噪聲ATX電源,全新產品通過了Cybenetics以及80PLUS的白金認證,擁有高效的性能,可以滿足當下頂級平台的供電需求。 全新2022款HXi系列電源效率高達92%,在同等負載下耗電更少、發熱量更低;具有三個EPS12V連接器和全模塊化線纜,很好地支持大功率處理器和顯卡等配件;搭載了140mm高性能流體動力軸承(FDB)風扇,具有Zero RPM模式,可以在處於中低負載時關閉風扇,這使得該款電源不但有著出色的散熱效果,而且極為安靜;採用了工業級的電解電容器,在具有諧振LLC拓撲和DC-DC轉換的全數字平台上構建,性能穩定且可靠。 此外,2022款HXi系列電源還支持Modern Standby睡眠模式,可實現極速睡眠喚醒,在低負載的時候有更好的效率;支持iCUE軟體控制風扇速度和電源設置,還可以進行微調,比如自定義風扇速度、實時監控功率輸出和效率,以及在單軌或多軌過流保護(OCP)之間進行即時切換等。 美商海盜船表示,將為2022款HX1500i和HX1000i電源提供十年質保,暫時不清楚具體上市時間以及售價。 ...

Thermaltake推出Toughpower GF3 / iRGB / SFX系列電源,支援新一代PC平台

Thermaltake(曜越)宣布,推出全新Toughpower GF3、Toughpower iRGB、Toughpower SFX系列電源,其中Toughpower GF3和Toughpower SFX系列已配備12+4Pin的PCIe 5.0外接供電接口,可以原生支持即將到來的英偉達GeForce RTX 40系列顯卡。 Toughpower GF3系列電源以提供最佳性能為目標,包含了1650W、1350W、1200W、1000W、850W和750W共六種不同的額定功率,均得到了80PLUS金牌認證。其採用了全模塊化設計,不但配備了12+4Pin的PCIe 5.0外接供電接口(其中1650W配置了兩組),而且與英特爾最新的ATX 3.0規范相兼容,為下一代平台提供了全面的支持。 Toughpower iRGB PLUS Titanium系列電源有兩種規格,分別為1250W和1650W,最大特色是電源中安裝了Riing Duo RGB風扇,打造了獨特的美學效果。該系列電源採用了全模塊化設計,配備低調的黑色扁平式線材,得到了80PLUS鈦金牌認證。 此外,Toughpower iRGB PLUS Titanium系列電源還支持雲端智慧電源管理平台(SPM),可以分析使用者的用電行為、能耗報告、節能減碳報告,以達到最佳節能效果,同時還具有安全保護功能,提供了實時故障警告機制和遠程排程關機。實時故障警告機制讓用戶透過移動設備識別到電源是否有風扇故障、溫度過高或電壓異常的狀況,而且還能進行關機設定,遠程排程關閉主機,以減少能耗。 Toughpower SFX系列電源是為小型主機而設計的,包含了1000W、850W和750W等不同的額定功率,同樣採用了全模塊化設計,配備了12+4Pin的PCIe 5.0外接供電接口,並兼容最新的Intel SFX 12V...

THREEZERO ROBO道 零號機

鳴謝THREEZERO提供本次測評樣品 今天帶來的是THREEZERO旗下機甲成品ROBO道系列的新品——EVA零號機,延續了此前EVA系列產品的高素質。選擇新劇場版的造型,走的是還原設定的路子~ 高度對比 封繪使用了半身圖~ 盒後則是NERV的LOGO~ 外盒則是使用了3A常用的魔術貼開盒,展開後可以看到主體和配件 高度對比 使用了新劇場版的造型,走的是還原設定的路子,另外全身上下綠色位置都使用了螢光綠進行塗裝,和初號機、二號機相同,雙臂、雙腿、雙腳和軀干內構全部為合金材質 頭部說實話有點大了,頭部後側印有0字樣 頭頂的透明件~ 胸部細節,胸腹部分有著很高的完整度,不會出現因為腰部活動造成透光的情況,很好的兼顧了可動與造型。 背後可以假裝電源線接口,同時也可以作為支架頭使用 通用支架 支架下側可以加裝纜線 背部細節,背部插入栓外倉開啟機構也有還原,不過由於素體結構原因插入栓並不能完美還原,所以附帶了一長一短兩個插入栓。 肩部細節 手臂細節,手臂方面是熟悉的味道~雖然纖細,但有著明顯的肌肉線條刻畫。而小臂部分則印有EVA產品中常見的標志性機身標識,另外標識位置有著類似潑墨的舊化處理。 手型方面附帶了通用的開手、握拳手、持槍手和持匕首手(持盾手) 電磁步槍 這次最大的亮點~EVS盾~相當大~差不多26CM~分色和移印處理的也非常不錯~ 盾的內側有四個手持位 固定樁沒有放置零件比較可惜 移印,非常清晰 腿部細節,腿部使用了純合金的材質,把玩體驗優秀,但是有蹭漆的可能~ 腳底依舊要小心蹭漆 可動可參考初號機 https://bbs.78dm.net/forum/post/740469.html 頭部會有比較明顯平移限位 THREEZERO這條產品線的推出,讓喜歡EVA的玩家有了更多的選擇~而加入大量的合金也在把玩體驗上給人帶來不少震撼,價位方面也可以說是非常良心了。造型方面走的是還原設定的路子,唯一讓人有些遺憾的可能就是頭有些大了~配件方面附帶了電磁步槍和ESV盾。塗裝方面沒什麼太大的問題,線槽的處理上多少有些「厚重」。可動方面非常優秀,除開通用素體手臂平轉這個問題,完全可以滿足把玩需求,一些難度較高的POSE也可以輕松駕馭這款初號機目前價格穩定,喜歡的朋友可以考慮盡快入手了~ 來源:78動漫

EVGA GeForce RTX 3090 Ti Kingpin Hybrid發售:2500美元,送1600W電源

英偉達在發布GeForce RTX 3090 Ti的時候,首次採用了最新的12VHPWR接口。市面上絕大部分GeForce RTX 3090 Ti都只配備了一個Intel ATX 3.0/PCIe 5.0標準的16Pin接口,不過也有例外的產品,EVGA的GeForce RTX 3090 Ti Kingpin Hybrid就是其中一款,這款定製型號使用了雙12VHPWR接口。 經過了三個月時間的等待,EVGA終於在官網上開始銷售這款旗艦產品,價格為2500美元(約合人民幣16745.5元),同時還會附送一個1600W的SuperNOVA 1600 P2電源。 不過由於這款電源並非配備12VHPWR接口的產品,用戶需要使用轉接線才能用在GeForce RTX 3090 Ti Kingpin Hybrid上。雖然GeForce RTX 3090...

1.67萬元 EVGA RTX 3090 Ti終極卡皇終於開賣:白送1600W電源

官宣整整三個月後,EVGA終於把卡皇RTX 3090 Ti KINGPIN擺上了貨架,要價高達2499.99美元,約合人民幣1.67萬元。 該卡與超頻高手Vince Lucido聯合定製,專門面向超頻玩家和極限發燒友,採用混合式散熱,自帶一個風扇,同時外接360mm三風扇水冷排。 內部為14層PCB電路板,自帶電壓測量點,集成三組BIOS,另外還有一個OLED監視屏,可顯示電壓、溫度、頻率等實時信息,還可以自定義圖片。 核心加速頻率1950MHz,顯存搭配384-bit 24GB GDDR6X,頻率還是21GHz。 供電接口是兩個PCIe 5.0 16針,理論供電能力可達1200W,為此附送1600W功率的SuperNOVA電源,但這個電源並沒有16針供電頭,因此附送PowerLink 52u轉接器,可外接六條8針電源線,轉成兩個16針供電,還好電源有多達9個8針供電頭。 就在日前,,功能類似,但還帶有ARGB高級信仰燈,售價59.99美元,約合人民幣400元。 來源:快科技

Thermaltake推出Toughpower PF1 1050/1200W – TT Premium Edition上市

Thermaltake(曜越)宣布推出新款Toughpower PF1 Gold系列電源Toughpower PF11050/1200W - TT Premium Edition,這兩款額定功率為1000W和1200W的電源,得到80 Plus白金認證,同時享有十年保修,為高端用戶提供了新的選擇。 Thermaltake Toughpower PF1 1050/1200W - TT Premium Edition整體規格為150 mm (W) x 86 mm (H) x 140...

電腦5大硬體全用丐版 後果如何?吃大虧

很多用戶裝電腦的時候都想在預算范圍內,追求更高晶片組或是越級追求硬體,到最後一些硬體選成了丐版,也就是入門版,有的品牌聽都沒聽過,這些產品的隱患其實是比較多的,5大硬體用了丐版的後果如何呢? 01 丐版顯卡:壽命短 雜牌根本沒售後 顯卡作為遊戲玩家裝機最注重的硬體,玩家都想在相同預算價格中追求更高晶片組品質,而一些「入門款」的顯卡就誕生了,除了GPU晶片,劣質顯卡的PCB板、顯存,以及一些電阻用料都比較一般,最終導致的就是顯卡壽命堪憂。 在遊戲等高負載的使用環境下,顯卡很容易花屏,沒用多久就砸手里了。 而我們都知道顯卡的製造工藝非常復雜,沒有硬體工程師的精心調校後續使用、維修等問題會非常多,一些小廠生產的顯卡一旦壞了售後會非常難,可能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售後,沒卡可用。 02 丐版記憶體、SSD:藍屏 掉盤丟數據! 而存儲方面如果使用雜牌,其快閃記憶體顆粒的來源都說不清楚,絕大多數雜牌記憶體和SSD的存儲顆粒都是回收的「洋垃圾」,毫無穩定性可言。 雜牌SSD拆開……竟然都是SD卡組裝的 一些丐版的記憶體頻率很低,甚至兼容性都出現了問題,日常使用過程中偶爾會出現藍屏等狀況。而丐版的SSD固態硬碟壽命也很短,往往2、3年速度就掉的厲害,甚至還不如機械硬碟的速度。 03 丐版主板:經常斷網 音效卡很差 CPU頻率上不去 主板中集成了音效卡、網卡以及一些智能晶片,如果主板圖便宜,那麼很大幾率在聯網、聲音等一眾方面的體驗大打折扣。而有一些主板因為用料實在太差,用戶即便是有線網都偶爾斷網,插上板載音頻接口,外接音箱的音質也都大打折扣。 而一些便宜主板在CPU供電處的簡配,直接影響到了CPU的性能甚至工作穩定性,睿頻一直上不去,而簡配的PCIE插槽只有8X的速度,再厲害顯卡也無法發揮強性能,最終影響了整機速度。 04 丐版電源:輕則宕機 重則燒硬體 引發火災 最後,最不能用丐版的硬體就是電源! 電源作為供電系統的「大心臟」,雜牌和丐版也非常多,市面上一些小作坊做出的PC電源都是虛標的,而且頻繁的有燒毀顯卡、主板的情況發生,而一些電腦短路著火,引燃整個房間的情況,也都是由電源引起的! 所以,丐版確實能在你購買主機的那一瞬間開心,但後續的問題實在是太多了,用戶還是合理搭配主機,千萬不要圖便宜! 來源:快科技

ATX 3.0電源硬上1800W功耗 內幕曝光:Intel管不住AMD/NV

今年3月份Intel推出了ATX 3.0電源規范,新的12VHPWR 16針接口可為PCIe 5.0顯卡、擴展卡提供最高600W的供電能力。 ATX 3.0電源中有很多改進,就不一一細說,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為了適應更高功耗的新一代顯卡,600W還不是上限,因為ATX 3.0規定的瞬間負載比額定狀態高200%,也就是電源廠商要准備高達1800W的瞬間負載能力,好在這個過程只持續100us。 除了這個極限情況,ATX 3.0電源還有持續1ms時間的180%負載、10ms的160%負載要求,這些都對電源廠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問題來了,為什麼Intel在制定ATX 3.0電源中對電源廠商提出這麼苛刻的要求,實際上這應該讓GPU廠商修改DC-DC電路並消除令人討厭的電源尖峰,這才是根本解決辦法。 對於這一點,hwbusters給出了Intel無奈的原因,那就是他們管不了AMD及NVIDIA兩家GPU晶片公司,只能選擇修改電源規范這一條更難的道路。 來源:快科技

微星MEG Ai1000/1300P電源曝光:支持PCIe5.0/ATX 3.0為未來GPU做好准備

之前有報導稱,微星新一代MEG和MPG系列電源很快將支持PCIe 5.0供電標準,並提供對應的接口和連接線材。泄露的資料顯示微星今年計劃推出兩款全新的MEG系列電源,以及三款MPG系列電源。 近日有網友曝光了微星MEG Ai1000P(額定功率1000W)和MEG Ai1300P(額定功率1300W)兩款電源的PPT,顯示這些電源將基於新的微星GI引擎,得到了80 PLUS鉑金認證,不僅支持PCIe 5.0供電標準,還兼容ATX 3.0。這意味著新款電源可以承受兩倍的總功率負載峰值或三倍的GPU功率負載峰值,時間間隔在1到10毫秒之間。 MEG Ai1000P和MEG Ai1300P電源提供了12+4Pin的PCIe 5.0外接供電接口,可以完全滿足PCI-SIG的「12VHPWR High Power Connector (H+)」標準,額定功率可達到600W。不過僅有一個PCIe 5.0外接供電接口,並沒有提供雙PCIe 5.0外接供電接口的配置。 微星還在MEG Ai1000P和MEG Ai1300P電源上提供了一個有趣的功能,用戶可以使用Gamer Intelligence應用程式監控電源的各種運行參數。電源通過USB 2.0連接(內部接頭),讓應用程式讀取各種電壓的負載、實時功率、風扇速度等數據。 暫時還不清楚微星什麼時候推出這些電源,定價是多少。華碩早在去年末推出的第二代ROG Thor系列電源上,就已率先支持了新式的PCIe 5.0外接供電接口,並提供了對應的連接線材。相比之下,大部分電源廠商的進度都比較緩慢。 ...

超能課堂(312):好使好用的ATX12VO電源,為何至今推廣緩慢?

在今年3月份,英特爾正公開了ATX 3.0電源設計指南,與之同步公開的還有ATX12V 2.0電源設計指南。前者在PC DIY玩家群體中引起了廣泛的討論,不少電源廠商也是馬上跟進,在現有的產品上引入部分ATX 3.0特性,並著手開發完全符合ATX 3.0要求的電源產品。相比之下後者就顯得有些默默無聞了,隱約有種「無人關心」的感覺。其實不僅僅是ATX12VO 2.0設計指南,應該說整個ATX12VO電源體系在PC DIY領域中都沒有什麼熱度,難道說ATX12VO電源最終又要落得跟BTX架構那般黯然收場嗎? ATX12VO電源真的推廣緩慢嗎?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按照當前PC硬體的發展趨勢,ATX12VO電源是會更適合未來需求的,而且與BTX架構必須顛覆現有設計的做法不同,ATX12VO 2.0電源在設計上與現有的ATX12V電源包括未來的ATX 3.0電源都是高度相似,甚至要更為簡單,畢竟ATX 3.0電源仍然需要兼顧+12V、+5V、+3.3V、-12V等多個電壓,而ATX12VO 2.0電源則只需要做好+12V即可,對於電源廠商而言設計難度以及生產壓力都更小,現有的PC電源特別是模組化產品基本上不用做太大的改動即可兼容甚至轉變為ATX12VO,因此ATX12VO電源的推廣阻力並不是硬體本身。 其實ATX12VO電源並不是推廣困難,事實上現在已經有多家廠商在自家的OEM品牌機中使用了ATX12VO電源,甚至有些廠商在ATX12VO電源設計指南發布之前,就已經用上了類似的設計。因此ATX12VO電源已經具備了相當可觀的市場規模,只是並沒有在PC DIY市場得到廣泛推廣,甚至可以說是沒有進行搞過推廣而已。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ATX12VO電源幾乎無法在PC DIY領域中推廣,至少短時間里無法快速推廣呢?這就要說一下ATX12VO電源與主板廠商之間的關系了。 ATX12VO電源與主板之間的關系 關於ATX12VO電源,我們在《超能課堂(247):那個只有+12V 輸出的ATX12VO電源,它厲害嗎?》文章中就已經進行了簡單介紹,其相比現有的ATX12V電源,主要區別就是拿掉了+5V、+3.3V、-12V等輸出電壓,只保留了+12V輸出,即便是新近公布的ATX12VO 2.0設計指南,也只是加入了ATX 3.0的相關要求,如PCI-E 5.0供電以及12VHPWR接口等,並沒有改變其「12V Only」的設定。 然而ATX12VO電源設計指南並沒有改變PC硬體需要使用多種電壓的事實,因此為了滿足硬體兼容性的需要,即便是電源改用了ATX12VO設計,但是PC系統中依然需要+5V以及+3.3V等電壓,以供不同的硬體產品使用。那誰來負責這些「其它電壓」呢?倘若還是電源直接負責,那麼ATX12VO設計就失去其價值了,因此這個重任就落到了主板廠商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採用ATX12VO設計的主板不僅僅有電源輸入接口,其還需要配置電源輸出接口,通過連接模組線的方式為其它硬體,例如SATA硬碟等進行供電,此外主板上還要留出空間安置+5V與+3.3V的DC-DC電路,這樣才能滿足PCI-E或者M.2插槽的供電需求。 ATX12VO電源改用了10pin主供電接口 從這里我們就不難看出,其實ATX12VO電源只是將原本ATX12V電源中的部分組成轉移到了主板上,雖然方便了電源廠商的設計和生產,也有利於拉低電源產品的成本和售價,但是卻給主板廠商帶來新的困難以及更多的額外成本,此消彼長之下消費者未必能從中獲利。更關鍵的是ATX12VO並沒有改變行業現有狀態,與維持原狀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這就使得整個PC DIY行業都缺少了推廣ATX12VO的動力。 其實早在英特爾第12代酷睿處理器發布之前,就有傳聞稱英特爾打算強推ATX12VO電源,要求PC DIY領域的主板廠商和電源廠商配合作出改變。但如今的狀況證明,即使英特爾當初真有這個打算,他的計劃大機率也是落空了,如今ATX12V電源依然是PC DIY領域中的絕對主流,多數主板也仍然採用已有的設計體系,雖然在ATX12VO設計的產品上確實要比以往有更多的發布,但多數都只是停留在發布的概念,並沒有真正落實到生產和推廣上。 相比之下OEM品牌機廠商在ATX12VO的應用上就更加積極了,畢竟他們的產品是做整體考慮的,+5V與+3.3V是放在電源里還是主板上,對於他們的整體設計而言並沒有太大關系,因此ATX12VO在OEM品牌機上的推廣顯然要更加順利,這也是目前ATX12VO電源的主要市場。 ATX12VO屬於未來,對PC DIY來說時間尚早 其實我們在之前提到的文章中就有說到,PC中的任何一種新規產品,如果缺少與之相互搭配的硬體,那麼其在推廣上必然是困難的。誠然ATX12VO電源算得上是大勢所趨,然而現在有的ATX12V電源不僅技術成熟,而且擁有龐大的市場,關鍵是在未來一段時間里都不會成為瓶頸,這點從英特爾發布ATX 3.0電源設計指南就可以看出,上游廠商並不認為現有的ATX12V電源會阻礙PC硬體的進一步發展。 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主板廠商和電源廠商自然不會輕易求變,至少不會是那種挑戰現有遊戲規則的變化。相比之下講究徵集方案的OEM品牌機廠商就沒有這方面的顧慮了,因為他們的產品在設計上是做整體考慮的,要做的是緊跟行業標準,所以在ATX12VO電源推廣上,OEM品牌機領域就要更加順利,進展也要更加快速了。 配置有12VHPWR接口的ATX 3.0電源才是當前值得關注的重點 那麼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看到ATX12VO電源在PC DIY領域實現大規模普及呢?老實說現在談這個事情還有點為時過早,這是一整個行業的事情,並不是一兩個品牌就能作出決定,即便有龍頭企業牽頭實行,也需要其他廠商願意配合實行,就如制定ATX12VO 2.0電源設計指南的英特爾,也不是沒在類似的事情上栽過跟鬥,當年的Rambus記憶體以及BTX架構就稱得上是前車之鑒。因此對於玩家而言,現在就緊盯ATX12VO電源是一件非常不現實的事情,如果確實是講究追新的話,ATX 3.0電源才是接下來真正值得關注的重點。 ...

EVGA發布新款SuperNOVA G7系列電源:650W至1000W,LED指示燈可顯示負載

EVGA宣布,推出新款SuperNOVA G7系列ATX電源。其採用了全模組設計,得到了80 PLUS金牌認證,提供了650W、750W、850W和1000W四種額定功率。 SuperNOVA G7系列的長度僅為130mm,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容納採用DC-DC設計的半橋LLC諧振控制器,經過優化布局後,達到了接近白金級別的效率,並提供嚴格的電壓調節和極低紋波。EVGA在SuperNOVA G7系列電源上配備了全套的電源保護,包括了過流保護(OCP)、過壓保護(OVP)、欠壓保護(UVP)、短路保護(SCP)、過功率保護(OPP)、以及過溫保護(OTP)。完全模塊化的設計便於安裝和拆除電源的線材,省去不必要的線材,以減少機箱雜亂並最大限度地提高機箱氣流。 SuperNOVA G7系列電源配備了120mm的FDB風扇,可實現超靜音運行並延長使用壽命,配置的ECO智能熱控制系統可以讓系統在50%負載下有超靜音體驗。用戶還能通過系統負載LED指示燈條進行電源實時負載監控,該LED燈條分五級顯示,每一級顯示等於增加20%負載。 EVGA表示,將為SuperNOVA G7系列電源提供十年質保,650W、750W、850W和1000W的價格分別為159.99美元(約合人民幣1073.88元)、169.99美元(約合人民幣1141.01元)、189.99美元(約合人民幣1275.25元)和239.99美元(約合人民幣1610.86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