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三核

Tag: 三核

超能課堂(290):處理器是如何從單核演化到64核的

自Intel在1978年推出第一顆x86處理器8086之後,CPU的發展方向一直都是更寬,整合更多的指令集與外部控制器,以及更高的主頻,但這些東西都會受到當時的製程工藝限制,CPU內核架構沒個三五年其實是沒法弄個全新的出來的,而頻率這東西則得同時看CPU架構與製程工藝,當CPU的單核效能與頻率都到瓶頸之後,Intel與AMD都得出了一個答案,向多核發展,到了2005年,雙核時代到來,就此之後CPU的內核數量越堆越多,直到現在16核能出現在主流平台上,而HEDT平台甚至能達到64核之多。 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下多核處理器是如何發展到現在這個樣子的。 首個雙核處理器:Intel Pentium D 其實Intel與AMD的雙核處理器發布時間都在2005年5月,但Intel的Pentium D要早一點,所以它就成了第一個雙核處理器了,首發的包括Pentium D 820/830/840,採用90nm工藝核心代號Smithfield,每核心擁有1MB L2緩存,均是800MHz的FSB,隨後還推出了帶超線程技術的Pentium Extreme Edition 840處理器,雙核四線程,FSB也提升到了1066MHz,頻率也更高。 在次年一月份Intel推出了升級65nm工藝的Presler,也就是Pentium D 900系列,更先進的工藝帶來了更高的頻率以及更好的功耗控制,L2緩存也升級到每核心2MB,但FSB沒變,至尊版則包括955和965兩個型號,他們均解除了倍頻鎖,同時他們還推出了Pentium D 805處理器,頻率比Pentium D 820更低,而且FSB降低到533MHz,但價格低得多,它的存在確實為普及雙核處理器有不少貢獻。 當然了Pentium D也是一款爭議很大的產品,畢竟他里面是兩顆以高頻低能著稱的Pentium 4處理器,而且不是兩個Pentium 4內核,而是真的是兩顆Pentium 4處理器(Smithfield是兩個Prescott,而Presler則是兩個Cedar Mill),他們被封裝到一塊PCB上,而且他們之間是沒有直接互聯的,數據交換需要通過FSB,但FSB本來就不夠用,這導致雙核效能季度低下,性能完全不是AMD Athlon 64 X2的對手,再加上Pentium 4本來就熱,把兩個封在一齊只會更熱,在很長一段時間里Pentium D都被人叫作大火爐。 現在來看Pentium D系列處理器只是Intel的一個緩兵之計,要第一款雙核處理器的頭銜,還得找產品對抗AMD的雙核,但自己的真雙核Core 2 Due要等新工藝,所以就把Pentium D搬了出來。 首款原生雙核:AMD Athlon 64 X2 AMD的雙核處理器Athl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