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人口

Tag: 人口

《鐵路先驅》人口數3怎麼解鎖

《鐵路先驅》是一款別具一格、以鐵路為尊的城市建造遊戲。遊戲中有很多的成就,人口數3就是成就之一,完成一定要求就能解鎖。玩家需要「使人口數達到 15000」,這樣就能解鎖了。 人口數3解鎖方法 人口數3成就之一,完成一定要求就能解鎖。 玩家需要「使人口數達到 15000」,這樣就能解鎖了。 來源:3DMGAME

《異界失控》人口普查怎麼解鎖

《異界失控》是一款可以走位的Roguelite戰術回合制遊戲。遊戲中有很多的成就,人口普查就是成就之一,解鎖有一定的要求。玩家需要「收藏室中,解鎖的角色檔案數量達到40個」,這樣就能解鎖了。 人口普查解鎖方法 人口普查就是成就之一,解鎖有一定的要求。 玩家需要「收藏室中,解鎖的角色檔案數量達到40個」,這樣就能解鎖了。 來源:3DMGAME

《人類黎明》古代戰士人口增長方法 怎麼增長人口?

古代戰士人口增長方法 200人口以下的技巧就不講了吧,硬核難度也沒有很變態,蠻族來襲主要靠箭塔當肉盾,武器以矛為主,撿蠻族掉落就有很多。 如果你的箭塔容量比人口少,注意要攔住自己人沖出城肉搏,這個主要靠城牆和城門,否則人口流失會非常快。 沒用八卦陣御敵,因為自己人也會繞路,影響效率,對刷人口不是很有利,單城牆稍加微操也可以輕松零傷亡。 城牆可以用糧倉等建築替代,區別是可以隔空扔矛,比較節約用地,實戰效果也不錯,當然正面還是用城牆安全一點。 後期缺鐵礦石,全警戒塔的維護費用太高,外圍建議用瞭望塔,被拆了就補,反正木材無限可再生。這樣就可以僅憑交易獲得的鐵礦石維持生計。 由於900+聲望附帶無法交易的懲罰,拆掉了大部分信仰類建築,將聲望控制在850上下,可以避免後期無法交易的問題。 不知道是不是bug,情緒屬性主要靠啤酒支持,主城設計有點小了,8個釀酒廠依然不太夠。 食物方面,茅草是核心物資,效率最高的方案是養牛+種田,當然這是大後期方案,前期還是養豬比較快。 綿羊是剛需,毛線數目控制不住,不知道是不是bug,可以都做成羊毛布,交易賣掉。 人口增長的兩個途徑,一個是生育,另一個是移民,後者高人口頻率很低,可以忽略不急。所以沖擊人口上限主要靠生育,影響生育的是繁榮度和聲望,聲望差不多就行,繁榮度要求小人所有指標最好都是綠色。 除此之外,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就是工作量,負載太高小人的狀態肯定不會好看。當然,也不是負載低就一定ok,小人的工作路線也要盡量短,否則大好時機浪費在路上,什麼都涼了。 來源:遊俠網

《大周列國志》怎麼提高人口 人口提高方法介紹

人力每年會自然增長,九卿之一有buff,儒家農家醫家都有加生育的政策。 聯姻、結盟是如果和對方關系好,或對方對你有交好需求,必點要求人口,積少成多相當可觀。 墾田、修水利、治安好,人口增長似乎更快。 如果你的君威或國威夠高,會有戎狄部落民請求內附,1000以上,但是會加騷亂。 最重要小技巧,戎狄界面派使者交好,信任120以上,部落人力7500以上時可以請求兵力援助,以虎方為例,該部落人口常年數萬,一次請求可得3000~20000預備軍,堪稱破局神器。 兵力徵召不影響庶民數量,即使你只有3萬人口,每年徵召幾千人,庶民數量還是會自然增長。 來源:遊俠網

《最遠的邊陲》1000人口城市布局參考

1.主要在城市里面,城市外其實就是耕田,果園,還有人工種樹提供木頭給工作營地砍伐,自己喜歡怎麼弄就怎麼弄。 2.如果想要高效升級莊園,建議自己在城外弄一塊地,專門把藍莓(藍莓可以搬遷)收集起來,對食物種類很有意義。 3.留了一些調整空間,給大家各自發展喜歡的產業。 4.每個物資的最終產物應該是剛剛好滿足還有一點點多,基礎資源應該都是多了不少的。 5.基地其實最好不要根據地圖,因為有bug,可能出現卡地形bug,最好在不會有流人經過的地方放置基地。 6.為什麼牆邊有個金庫 3*4呢,方便種樹的人拿錢,哪里種樹就取代哪方向的儲存 3*4倉,加上也能加速士兵拿武器的效率。 7.烤肉店也是在勾引別人來打,但要放人工作。(不然怕不夠吃) 8.蜂蜜什麼的,隨便找空格丟吧,反正這里是溢出的,大家自己調整來放。 9.城牆的之間的路和門口我懶得寫了,太多了,好麻煩。 10.4個角落放金庫 3*4,里面要全去勾,空白的,做誘餌。 11.36個兵營 4*6,後期莊園+香料的情況下,不需要靠金礦,每個兵營 4*6可以日常駐兵6個,足夠合計200+個兵,按這強盜的頭來打,領主來了就額外招募更多人,有6層城牆和牆內走廊,支援速度會很快,不怕領主。(沒必要強求3面水) 12.玻璃、家具、陶瓷都是用來升級的,創收的話很垃圾,不如香料,所以都是1個足夠。 13.全部屋子能莊園。 來源:遊民星空

《最遠的邊陲》500人口高利用率布局分享

工業區、農田用來種亞麻給製衣廠提供原料。 兵營、弓箭兵、工廠視防禦狀況左右都可以安置。 交易所圍起來,可以圍進去兩格放箭塔,城鎮中心旁邊也可以取消皮鞋或者籃子下箭塔。 牛場以及相關產業區,放在城鎮左右兩方。 農業及相關產業區,營地的空地用來種樹以及必要的擴建。 來源:遊民星空

《最遠的邊陲》500人口城鎮布局及地圖種子分享

後期太卡了,規劃的1000人城區最後只敢發展到500人就打住了,剛剛好90棟住宅,540人口。 地圖種子在此。 城鎮中心 2個隘口,隨便守勒索入侵。 農業、畜牧業和工業支撐1000人口都綽綽有餘日常爆倉,都懶得補倉庫。 來源:遊民星空

《最遠的邊陲》單市場300人口布局參考

此布局是不考慮經濟情況下的布局 來源:遊民星空

《工人與資源:蘇維埃共和國》人口死亡介紹

《工人與資源:蘇維埃共和國》中居民死亡體系還是非常完善的,死亡的情況分為三種,包括自然死亡,病死,死於火災,而且居民的生活質量反映於預期壽命,飲酒會小幅度降低壽命,死亡率非常低。 人口死亡介紹 死亡: 死亡有自然死亡(壽命終止),病死,死於火災三種: 生活質量反映於預期壽命,飲酒會小幅度降低壽命(大概2歲)。視污染程度不同,會大幅度降低壽命。 如果火災發生在住宅或者工作場所,可能會導致死亡。 來源:3DMGAME

《工人與資源:蘇維埃共和國》人口出生率介紹

《工人與資源:蘇維埃共和國》中人口是遊戲中最重要的勞動力之一,每一家人最多隻能擁有3個子女,而且居民在超過21歲後才算成年,才可以開始工作,生孩子,人口問題生育問題控製得非常精確。 人口出生率介紹 出生: 每個市民(一個就是一對)最多擁有3個子女,滿意度越高,越傾向於生孩子,飲酒能快速大幅提高幸福度,但是降低壽命。 超過21歲才算成年,才能開始工作,生孩子。 沒有懷孕過程(或者沒有明顯影響)。 來源:3DMGAME

《工人與資源:蘇維埃共和國》人口教育水平介紹

《工人與資源:蘇維埃共和國》中教育體系還是非常完善的,教育等級包括文盲,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三種,而且遊戲中所有的居民最低必須是擁有基礎教育的水平,不同的年齡段都需要接受不同的教育。 人口教育水平介紹 教育水平: 教育等級有文盲,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三種。所有工作都需要基礎教育,個別需要高等教育。 小孩剛生下來是文盲,需要去幼兒園,或者稱托兒所更為准確,但不提供實質教育。亦可由父母看管,但是父母便無法工作。 每天在幼兒園的時間為8h。 6歲以下不能上學校,在學校學習一定時間之後即獲得基礎教育等級。每天在學校的時間為5h。 16歲以下不能上大學,在大學學習一定時間之後即獲得高等教育等級。每天在學校的時間為5h。 超過21歲如果未獲得基礎教育,會主動去學校學習(無法工作)。 來源:3DMGAME

《群星》增加人口方法分享

《群星》中,有著人口這一設定,不過有些玩家的人口太少,而他又不知道該怎麼樣增加人口,下面就給大家帶來增加人口方法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更多如下。 增加人口方法分享 加人口地方多了,先看星球宜居度,宜居度低會減人口增速,法令營養充足10%,克隆倉加3,基因診所10%,診所升級後20%,擴張傳統有加10%的,人口自帶屬性快速繁殖,加10%,後期基因飛升的科技有人口的高級屬性,小白兔加30%(和快速繁殖不兼容),可以進行基因剪輯改屬性和宜居屬性。 還有沒有工作崗位住房,人口加成會降低,出了也會遷走,穩定度低也會降低人口,還有度假星球,增加人口速度,但不能產資源,可以當人口球,還有社會學的科技,有加人口增速的科技,糧食便宜,農業星球產量也高,我一個城人口增速8,克隆倉加3,相當於加了40%人口增速,差也有30%。 所以克隆倉也是必須的,科研合金消費品重鎮必須的,如果城市人口不夠,可以改政策,允許強制遷移人口,遷移勞工比專家便宜,所以可以把其他城空勞工崗位產勞工,遷移到大城當專家用,用其他城養大城就行。 來源:3DMGAME

《部落倖存者》人口老齡化防止方法介紹

《部落倖存者》中的人口老齡化是遊戲里非常麻煩的一種問題,搞不好社會就會崩潰,但是很多玩家都不太清楚防止人口老齡化的方法是什麼,其實想要防止人口老齡化可以在前期多造學校,這可以不斷產出青壯年,更多如下。 人口老齡化防止方法介紹 為了防止人口老齡化還是建議前期先來三個學校,這可以穩定獲得青年人口,有想搬出去住的就給他造帳篷,但要自己把握一個度 來源:3DMGAME

《部落倖存者》人口快速提升方法介紹

《部落倖存者》中的人口是遊戲里非常重要的,畢竟沒有人口什麼都發展不起來,但是很多玩家都不太清楚快速提升人口的方法是什麼,其實想要快速提升人口一定要注意人口壓力值,然後瘋狂造房子就行了,更多如下。 人口快速提升方法介紹 人口想要快速提升首先需要注意壓力值,一定要抱著壓力值處於低值,幸福度為高,然後及時建房子就可以快速提升人口數量了 來源:3DMGAME

《部落倖存者》人口壓力降低方法介紹

《部落倖存者》中的人口壓力是遊戲里需要時刻注意的屬性,一旦超標就需要想辦法降低,但是很多玩家都不太清楚降低人口壓力的方法是什麼,其實降低人口壓力的最佳方法就是提升幸福度和居民健康,更多如下。 人口壓力降低方法介紹 人口壓力其實滑鼠移到壓力下那邊有說明吧,主要是幸福和健康要高,犯人應該是幸福低的問題,可以造酒,多造點,這和木材一樣要保證全程供應的 來源:3DMGAME

全球平均人口預期壽命大幅下降 美國男性減少2年

新冠疫情打公開定性,已經持續了一年多的時間,給全球各國都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沖擊。 近日,來自牛津大學發表在《國際流行病學雜誌》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出現了大幅下降,部分國家甚至降到了二戰以來的最低水平,其中,美國男性的預期壽命下降了兩年多。 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包括美國、智利以及歐洲29個國家的死亡數據。結果發現,除了挪威和丹麥外,所有國家的預期壽命都在下降。 研究人員稱,其中22個國家預期壽命減少超過了半年;15個國家的男性和11個國家的女性預期壽命縮短了一年以上。 具體來說,大多數國家男性預期壽命下降幅度高於女性。英格蘭和威爾斯的男性壽命縮短了1.14年,女性壽命縮短了0.91年。而下降幅度最大的是美國男性,預計他們的平均預期壽命將縮短2.2年。 此外,對於西歐國家來說,上一次出現如此幅度的平均預期壽命下降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這些國家經過5到6年時間的努力,才實現了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的增長1年。但卻因僅僅一年多時間的新冠疫情,所有進展盪然無存。 來源:遊民星空

從人骨中提取的古代DNA或改寫日本早期的歷史:現代人口有三方遺傳起源

據媒體報導,從人類骨骼中提取的古代DNA改寫了日本早期的歷史,它強調了現代日本人口有一個三方遺傳起源,這一發現完善了以前接受的雙基因組祖先的觀點。12個新測序的日本古代基因組顯示,現代人口確實顯示了早期土著繩文人狩獵採集漁民和移民彌生農民的基因特徵--但也增加了第三個基因成分,與古墳人有關,他們的文化在3至7世紀之間在日本傳播。這項研究剛剛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 之前長期存在的假說認為,日本大陸的人口來自於本土的繩文狩獵-採集-捕魚者,他們在大約16000年至3000年前居住在日本群島,後來的彌生人從亞洲大陸遷移過來,在公元前900年至公元300年期間居住在日本。 但是,這12個新測序的日本古代基因組--來自於生活在農耕時代之前和之後的人們的骨骼--也確定了後來在帝國的甲午時期東亞血統的湧入,這一時期大約從公元300年持續到700年,見證了日本政治集中化的出現。 都柏林聖三一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助理教授Shigeki Nakagome領導了這項研究,該研究匯集了來自日本和愛爾蘭的跨學科研究團隊。 Nakagome教授稱:「隨著越來越多的古代文物的出現,研究人員對繩文、彌生和古墳時期的文化了解得越來越多,但是在我們的研究之前,我們對農業轉型和後期國家形成階段的遺傳起源和影響了解得相對較少。」 "我們現在知道,來自覓食、農業和國家形成階段的每個階段的祖先都對今天日本人口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貢獻。簡而言之,我們有了一個全新的日本基因組起源的三方模式--而不是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一直持有的雙重祖先模式。" 對日本關鍵轉變的基因組學見解 除了這一總體發現之外,分析還發現,繩文人在幾千年來一直保持著約1000人的小規模有效人口,與大陸人口的深度分化可追溯到2萬至1.5萬年前--這一時期,由於海平面上升,日本在地理上變得更加閉塞。 在大約2.8萬年前的最後一次冰川期開始時,日本群島可以通過朝鮮半島進入。而16000年至17000年前,由於海平面的上升,朝鮮海峽的拓寬可能導致了後來繩文人與大陸其他地區的隔離。這些時間框架也與繩紋陶器生產的最古老證據相吻合。 "在隨後的彌生時期採用水稻耕作之前的數千年里,日本本土的繩文人擁有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我們的分析清楚地發現他們是一個遺傳上獨特的群體,所有采樣個體之間的關聯性異常高--即使是那些年齡相差數千年、從不同島嶼的遺址中挖掘出來的個體,"都柏林聖三一大學的博士研究員Niall Cooke解釋說。「這些結果強烈地表明了與大陸其他地區長期隔離的情況。」 農業的傳播往往以人口替代為標志,正如在整個歐洲大部分地區的新石器時代過渡時期所記錄的那樣,在許多地區只觀察到來自狩獵-採集者人口的最小貢獻。然而,研究人員發現遺傳學證據表明,史前日本的農業轉型涉及同化過程,而不是替代過程,來自本土繩文人和與濕稻耕作有關的新移民的遺傳貢獻幾乎相等。 一些考古學證據支持在彌生-古墳過渡時期將新的大型定居點引入日本,很可能來自朝鮮半島南部。這些分析為在這個國家形成階段出現新的社會、文化和政治特徵所涉及的遺傳交流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日本群島是世界上一個特別有趣的地方,鑒於其特殊的史前史,即長期的連續性和快速的文化轉型,使用古代樣本的時間序列來調查。我們對現代日本人的復雜起源的洞察力再次顯示了古代基因組學的力量,它可以發現有關人類史前史的新信息,而這些信息以其他方式是無法看到的,」共同領導該項目的都柏林聖三一大學遺傳學和微生物學學院人口遺傳學教授Dan Bradley補充說。 來源:cnBeta

世界平均身高最高的國家人口正在變矮 降幅超1厘米

據媒體報導,來自荷蘭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雖然荷蘭仍然是世界上身高最高的國家,但人們的平均身高正在下降。數據顯示,目前,荷蘭人口中男性的平均是身高略高於6英尺(約183厘米),女性身高則為5英尺6英寸(約168厘米),仍然是世界上平均身高最高的國家。 但自1980年以來,人口身高的增長已經停止。具體來說,2001年出生的荷蘭女性平均比1980年出生的女性矮半英寸(約1.2厘米)以上,而男性則下降了0.39英寸(約1厘米)。 專家表示,該數據基於衛生部門對719000名在荷蘭出生的19歲至60歲的人群的多項調查,這些人報告了自己的身高,並以19歲時的平均身高為基準。 對於身高下降的原因,專家推測了多種原因。包括2007年金融危機帶來的經濟後果、不健康食品消費的增加,以及外國移民增加等因素。 不過,從數據來看,移民問題似乎並沒有帶來巨大影響。因為即使已經在荷蘭生活了數代的人口中,身高增長也停滯不前。具體來首,男性身高沒有增長,而女性身高則在下降。 而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全球環境衛生專家馬吉德·埃扎蒂(Majid Ezzati)表示,仍需要更多的數據來證明荷蘭人的身高是否正在下降。 如果更多的數據表明身高還在下降,那麼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營養問題。因為荷蘭學校的牛奶項目被認為是近幾十年來身高迅速增長的關鍵原因之一,但是在近幾年,飲食正在發生變化,快餐需求正在激增。 來源:cnBeta

研究建模估計:2020年年底 美國約三分之一人口感染了COVID-19

據媒體報導,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估計,到2020年底,有1.03億美國人(或美國人口總數的31%)感染了SARS-CoV-2。哥倫比亞大學梅爾曼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人員對新冠病毒的傳播進行了建模,發現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感染者(22%)是通過基於檢測的公共衛生報告確認的病例。 ...

Nature封面:全球受洪水威脅人口暴漲24%

8月5日,《自然》以封面文章形式在線刊登了一項關於全球洪水災害分析的最新研究。該研究利用衛星觀測發現,自本世紀初以來,面臨洪水威脅的全球人口比例增長了24%,是此前科學家利用模型估算的10倍。此外,氣候變化預測顯示,這個比例到2030年將進一步擴大,其中57個國家和地區(包括北美、中亞、中非部分地區)預計有更多人口面臨洪水威脅。 該研究由全球洪水跟蹤和風險分析平台「雲到街」(Cloud to Street)的科學家領銜完成,研究者利用准確性很高的每日衛星觀測數據,估算了2000年至2018年發生的913次特大水災的洪水規模和面臨威脅的人口數量。 他們分析了12719張解析度為250米的圖像,結果顯示,在此期間洪水面積達223萬平方公里,影響了2.55億至2.9億人。 研究顯示,2010年至2015年,易發洪水地區的人口增長加快。這5年里,全球總人口增加了18.6%,而洪水地區的人口增加了34.1%。 「我們發現,洪水泛濫地區人口增長是由人們遷移到洪水易發地區和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推動的。」 亞利桑那大學博士後、該研究作者Jonathan Sullivan說,隨著越來越多的地區受到洪水威脅,弱勢群體別無選擇,只能在洪水地區定居。 研究人員發現,近90%的洪水事件發生在南亞和東南亞,印度河、恆河—雅魯藏布江和湄公河等大流域遭受洪水威脅的絕對人數最多,人口比例也在增加。 衛星數據還揭示了南亞、拉丁美洲南部和中東地區洪水暴露量的增加。 該研究主要作者、「雲到街」首席科學官和聯合創始人Beth Tellman表示,這些研究有助提高全球及地方洪水模型和脆弱性評估的准確性,提高適應措施的有效性,並加深人們對氣候、土地覆蓋變化和洪水相互作用的理解。 資料庫中洪水事件大多數是由暴雨引起的,其次是熱帶風暴,然後是冰雪融化,最後是大壩決堤。 盡管潰壩在洪水事件中占比不到2%,但因此面臨洪水威脅的人口占比最高。 例如,2008年8月,印度比哈爾邦的科西壩倒塌,導致300多萬人無家可歸。 2018年,布吉納法索Bagre大壩的啟用淹沒了加納數千公頃的農田,影響了糧食安全。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3695-w 《中國科學報》 (2021-08-06 第1版 要聞 )作者 | 晉楠 來源:cnBeta

《天神鎮》人口上限突破方法介紹

《天神鎮》中的人口上限是遊戲里限制發展的一個東西,人口達到180就不會再生孩子了,不過可以突破,很多玩家都不太清楚人口上限突破的方法是什麼,其實想要突破人口上限的話可以直接用神卡引入流民和死者蘇生,更多如下。 人口上限突破方法介紹 人口上限180,死人了才會生小孩,想突破可以用神卡引入流民和死者蘇生,這倆卡可以神力抽卡獲得 來源:3DMGAME

《天神鎮》控制人口結構方法介紹

《天神鎮》中的人口結構是遊戲里非常重要的東西,到後面全是老年人就麻煩了,很多玩家都不太清楚控制人口結構的方法是什麼,其實小人的出生是通過設置民居來達成的,而且不可控,所以等人口夠了就不要造新居了,更多如下。 控制人口結構方法介紹 小人的出生是通過設置民居,且不可控。 因此為了不出現人口結構不合理(嬰兒太少或是嬰兒潮),在嬰兒太少的時候(少於10個)補民居,其他時候不要修民居,保持人口結構的合理性。 來源:3DMGAME

《天神鎮》快速提高人口數量方法介紹

《天神鎮》中的人口數量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數量足夠前期才能發展起來,但是很多玩家都不太清楚怎麼快速提高人口數量,其實想要快速提高人口數量最好的辦法就是造新房,有房子就有人,更多如下。 快速提高人口數量方法介紹 當前版本快速提高人口只需要蓋新房,有空的新房後適齡村民就會秒速搬家結婚生孩子,而沒有空房就基本不生了。通關只需要150~200人口,後期建點土樓住人就行。 來源:3DMGAME

復活節島曾發生人口結構崩盤?答案是否定的

來自賓漢普頓大學和紐約州立大學的科學家近日發表了一篇學術論文,認為復活節島神話核心中的人口結構崩盤並沒有發生。復活節島以其巨大的雕像而聞名,目前業內有個流傳廣泛的版本,島上居民或許是為了耕種田地,或者是為了豎立巨大的雕像來紀念他們的家族。這個愚蠢的決定導致了災難性的人口崩潰。 圖片來自於 PxHere 但作為復活節島神話核心的人口崩潰真的發生了嗎?根據賓漢姆頓大學人類學家羅伯特 Dinapoli 和 Carl Lipo 的新研究,答案是否定的。 他們的研究《放射性碳和古環境記錄的近似貝葉斯計算顯示了拉帕努伊(復活節島)的種群恢復力》,最近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共同作者包括劍橋大學的恩里科·克雷馬(Enrico Crema)、國際考古研究所的蒂莫西·里斯(Timothy Rieth)和亞利桑那大學的特里亨特(Hunt)。 公元12和13世紀之間,這座島還被密林覆蓋。學者們通常指出,人類為了農業而砍伐樹木,並引入了老鼠等入侵物種。根據神話,環境的變化降低了該島的承載能力,導致了人口的減少。在1500年左右,南方濤動指數的氣候變化導致島上的氣候更加乾燥。 有一種說法認為這些環境的變化產生了負面影響,指出乾旱可能導致氣候變化。該項目研究人員首次使用了一種能夠解決放射性碳測年的不確定性的方法,並顯示了人口規模的變化與環境變量隨時間變化的關系。該團隊使用貝葉斯計算法,確定該島從最初的定居到 1722 年與歐洲人接觸,經歷了穩定的人口增長。 在與歐洲人接觸後,兩個模型顯示可能出現了人口高原,而另外兩個模型則顯示可能出現了下降。研究人員說,沒有證據表明島民將消失的棕櫚樹用作食物,這是許多崩潰神話的另一個關鍵點。目前的研究表明,森林的砍伐是長期的,並沒有導致災難性的侵蝕。這些樹木被用石頭覆蓋的花園所取代,以提高農業生產力。簡而言之,研究人員發現,在與歐洲人接觸之前,該島的人口從未超過幾千人,他們的人數在增加,而不是在減少。 來源:cnBeta

日本東京家庭平均人口跌破2人

日本總務省6月25日公布的調查顯示,家庭人口減少的現象正在日本蔓延,全國每戶家庭平均人口為2.27人,比5年前的上次調查結果減少了0.11人。其中,東京家庭平均人口僅為1.95人,在全日本最低,是第一個跌破2人的日本城市。 每戶家庭平均人口排在東京之後的是北海道(2.12)、大阪(2.14)、京都(2.17)、鹿兒島和神奈川(均為2.19)。不僅大城市如此,人口稀疏的地方城市等也是如此,在日本全國單身家庭都在增加。 單身家庭增加所帶來的問題之一是沒有家人照顧的獨居老人增多,日本正面臨如何由社會養老的重要課題。 日本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問題研究所2017年公布的人口未來推算結果表明,出生人口為中位數時,到2065年日本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38.4%,比2015年增加10個百分點以上。15歲-64歲的生產年齡人口減少,將進入1個老年人要靠1.3個勞動力來供養的時代。 來源:cnBeta

《雲頂之弈》11.13版7人口鐵秘光輝陣容推薦

《雲頂之弈》11.13版對一些羈絆進行了調整,那麼在這個版本下什麼陣容可以順利上分呢?請看下面由「關關家的寶寶」帶來的《雲頂之弈》11.13版7人口鐵秘光輝陣容推薦,一起來看看吧。 核心裝備黑羊刀黑青龍刀+大天使/帽子/法爆。 沒千珏用莫甘娜代替,前期聖光+騎士過渡。 7人口卡利息頂3星光輝爛分,8人口可以補多個聖光/蓋倫/熊菊,打游俠補提莫。 來源:遊民星空

《前往中世紀》圖文攻略 建築人口生存發展全攻略指南

《前往中世紀》圖文攻略,建築人口生存發展全攻略指南(含「系統詳解」「經營建設指南」「戰鬥/玩法技巧」)。《前往中世紀》是一款社會模擬經營建設遊戲,其中還包含戰鬥冒險的內容。在中世紀,黑暗時代的社會已瀕臨崩潰。瘟疫肆虐,全球95%的人口因此喪命。瘟疫過後,土地荒廢,倖存者在滿目瘡痍的社會中恢復生計。現在,你必須帶領這群倖存者,為他們建造家園,在無階級、無邊界、無法可依的災後重建時代中保護子民不受草寇、野蠻人和狂徒的襲擊。從小木屋到巨石城堡,設計、建造和拓展你的定居地。使用簡單易用的3D地形工具,你可以創建理想的據點。 遊戲開始界面: 你可以在開始界面進行新遊戲,加載遊戲,或調整各種遊戲設置。 在遊戲選項中,可以調整遊戲的畫面,聲音,以及各種UI界面設置,保存參數等。 鍵位設定: 鏡頭: 鏡頭上下左右移動-ASDW,上下左右鍵 視角左右轉向-Q/E,Num7/Num9 鏡頭快速移動-左Alt 重置鏡頭-Num5 鏡頭上搖/下搖-Num8/Num2 視覺拉近/拉遠-+/- 遊戲設置: 遊戲速度:正常-1 遊戲速度:快速-2 遊戲速度:非常快-3 暫停/恢復遊戲-空格 顯示/隱藏上一層地形-Z 顯示/隱形下一層地形-X 屋頂:顯示/隱藏-C 房間:顯示/隱藏-V 年鑒-/ 分區網格:顯示/隱藏- 樹木隱藏/顯示-Quote 物品標志:顯示/隱藏- 拓荒者: 徵兆-T 攻擊-G 禁止/允許-Insert 命令:採收-B 命令:砍伐-H 命令:割取植物-J 命令:采礦-N 命令:拆除-K 命令:允許-. 命令:取消-L 命令:狩獵-M 建造: 基礎-F1 製作-F2 家具-F3 休閒- 雜項-F5 戰事-F6 分區-F7 建造方向右轉-R 建造方向左轉-F 拆毀建築物-Delete 雜項: 工作-Y 日程-U 管理-I 研究-O 復制-P 擴大分區-無 縮小分區-無 遊戲界面解析: 1. 工作菜單 這個菜單包括工作,日程,管理,研究,地區五個分支菜單。 在這個菜單里,你可以對拓荒者進行工作安排,日程管理以及研究新的科技,查看世界地圖情況。 2. 拓荒者狀態 你可以在這里看到當前拓荒者正在進行的動作或狀態。 3. 建造菜單 建造菜單包含多個建造內容分區,你可以從這里建造各種建築物,防禦工事以及各種生產類建築。 4. 提示欄 提示欄的主要作用是提示你當前一些特殊的事件,以便你可以及時作出應對措施。 5. 行動欄 這里所有的按鈕都可以進行對應的行動操作,例如收割糧食,砍伐樹木,開礦等。 6. 物品數量 顯示當前你擁有的所有物品,包含食物,材料,礦石等。 遊戲系統 1. 拓荒者 拓荒者是遊戲中的基礎單位,他們的主要作用是幫你建造和發展你的領地。 他們平時可以進行砍樹,挖礦,建造,製作,鍛造等常見生產活動。 除此之外,他們還可以參與戰爭,守護你的家園或幫你擴張領土。 你無法直接控制一名拓荒者,讓他去干你想讓他做的事情。 你只能通過「工作」菜單,為其安排各種行程和工作優先級,才能達到分配給他工作乾的目的。 每個拓荒者按照其對應的技能,都會有突出的長項。 一般情況下,讓一名拓荒者盡可能優先做他擅長做的長項工作,可以大大提升工作效率,並且還能使這名拓荒者更快的升級變得更加熟練。 因此,你可以在遊戲中盡可能安排具有某方面長項的員工去做他們擅長做的事。 另外,你可以單獨點擊一名拓荒者,為他裝備武器,護甲。 在選取他之後,右下角會出現這名拓荒者的信息和當前狀態。 通過了解他的心情,挨餓度,睡眠度等可以很好的直到他當前缺少什麼,並及時進行調整。 每一名拓荒者都擁有固定的13種基本技能,帶有五星的技能是其當前最具優勢的技能。 你可以在工作中不斷提升角色的技能。 2. 時間線 時間線位於遊戲畫面右上方固定位置。 在遊戲中,你可以在任何時候進行暫停遊戲,開始遊戲,快進遊戲等操作。 一般情況下,在你部署完所有簡單工作後,可以使用時間快進的方法,迅速完成對應的工作。 但如果處於戰鬥狀態,往往需要頻繁暫停時間,進行人員和單位上的調整。 暫停遊戲時間並不意味著不可以進行其它方面的操作。 當你暫停遊戲時間後,可以依然進行場地建造規劃,伐木,收割作物規劃等。 除此之外, 你還可以調整工作優先級,日程,管理和研究方面的內容。 3. 工作 工作菜單位於螢幕左上角區域。 在這個菜單里,你可以調整每名拓荒者的工作優先級。 如圖所示,每種工作的優先級從0-5共六個等級,數字越大,選定的拓荒者就會越優先干對應的工作。 一般情況下,你需要了解每名拓荒者的優勢技能(帶星級的技能)是哪些,然後將對應的級別調高一些,這就會使得他們優先做自己更擅長做的事。 但是有時候,拓荒者並不會按照你為他設定的優先級進行工作。 因為除了這些技能外,拓荒者會更優先於進行吃飯和睡覺。 在遊戲中,大多數時候你需要不同的拓荒者做不用的事情。 因此你有必要及時改動工作優先級,讓他們更好的完成當下你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務。 4. 日程 日程的主要作用是安排每位拓荒者每天24小時的行程安排。 主要內容包括幹活(橙色),睡覺(紫色),隨意(白色),閒暇(黃色)4個方面。 每名拓荒者並不是為工作而生,他們也需要睡眠,休閒和摸魚的時間。 過渡的工作會使他們的心情變差,不去睡眠會使他們效率降低。 適當進行休閒和隨意的時光,會讓他們立馬恢復狀態,更好的去為你工作。 另外,即便的日程安排再不合理,拓荒者瞌睡時依然會選擇睡覺。 他們飢餓時會優先尋找附近的食物。 當你建成城堡之後,為了守衛家園,一些拓荒者需要在夜里站崗放哨,和其它拓荒者的睡眠工作時間錯開,共同守衛家園。 5. 研究 在菜單中有研究欄選項。 首先,研究需要知識點,知識點的獲得需要首先建造一架研究台。 設置你的研究台任務,並為隊伍中至少一名拓荒者優先分配到這里。 當你的拓荒者來到研究台上進行鑽研學習時,研究點數會提升。 之後你可以利用這些研究點數解鎖更多的科技和鍛造,製作配方。 從修房頂到製作更高等級的武器,都需要一定的研究值才能解鎖對應的科技配方。 6. 地區 地區相當於一張大地圖。 上面顯示了你所處的世界所有的友軍勢力和敵軍勢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敵人也會逐漸發展強大起來。 你需要抓緊時間,提高效率,在他們攻打你之前,守護好自己的家園。 當你占領了敵人的領地後,他們的族人圖騰就會消失。 每當你的地盤擴大後,就可以進行更多資源的掠奪。 7. 建造 建造欄位於遊戲畫面左下方,你可以在這里建造不同種類的建築。 在遊戲剛開始,你可以建造的建築種類很少。 優先建造研究台,房屋(地板,屋頂,床),烹飪台等重要的建築。 有了這些基礎建築後,可以解鎖更多的研究內容,從而將來可以為你解鎖更多的新建造配方。 在遊戲中,建築物有地板和天花板的概念,會對拓荒者和物品(特別是易腐爛物品)產生不同的效果。 另外,建築物還有保暖,通風等其它隱藏屬性,詳情參考建造篇內容。 除此之外,由於遊戲使用了3D建模概念,因此所有建築物都有「層」的概念。 由層的概念又會引出一些其他屬性的微妙變化,例如儲存食物,進出是否受到阻礙等。 8. 行動 行動欄位於遊戲畫面右下角區域,你可以利用這里的行動按鈕(或快捷鍵)對指定對象進行操作。 例如你可以選中砍伐鍵,然後尋找一顆樹木,點擊樹木後,你的拓荒者就會去砍伐這顆樹。 同樣地,你還可以收割乾草,摘取果實,挖礦等。 除此之外,你還可以使用取消按鈕,取消一部分行動計劃。 角色篇(拓荒者) 基礎屬性 在建立新遊戲時,你可以創建多名角色。 角色有以下幾種特徵或屬性: 1. 姓名(Name) 你可以隨機生成姓名或單獨為角色起名。 2. 背景(Background) 角色的背景將會影響其技能。 3. 筆名(Pseudonym) 假名將會影響角色的一個額外技能。 4. 信仰(Religious Alignment) 在遊戲中,每名角色都可以擁有信仰以及對信仰的虔誠度。 5. 年齡(Age) 當前版本年齡范圍在22-70之間,年齡大小不會有任何特殊效果。 6. 體重(Weight) 當前版本的體重在45-120公斤之間,體重的數值也不會有任何特殊效果。 7. 身高(Height) 角色的身高在100-210厘米之間,身高的高矮不會有任何特殊效果。 技能 注意,由於當前遊戲依然處於開發階段,一些技能並沒有用途。 技能熟練度 根據技能前的星級,可以獲得該技能的經驗加成。 1星:*2.5倍經驗 2星:*4經驗 技能種類列表 處置動物(Animal...

考古學家利用洞穴沉積物中的古代核DNA揭示尼安德特人的人口歷史

古代人類的線粒體DNA已經從洞穴沉積物中提取出來,但它對研究人口關系的價值有限。現在,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從沉積物中分析微量古人類核DNA的方法;他們研究西歐和西伯利亞南部的古沉積物的工作揭示了對尼安德特人人口歷史的新見解。 雖然最近的研究表明有可能從更新世時代的考古沉積物中恢復人的線粒體DNA(mtDNA),但mtDNA只攜帶關於母系的信息,這並不總是反映古人類的完整遺傳歷史。盡管核DNA包含的信息要多得多,但從沉積物中檢索核DNA卻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它的含量遠低於mtDNA,而且很難與其他非人類的哺乳動物和微生物DNA區分開來,後者在古代沉積物中經常出現的遺傳物質中占據主導地位。 位於西伯利亞南部阿爾泰山的Chagyrskaya洞穴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Benjamin Vernot及其同事開發了從洞穴沉積物中回收、富集和分析核DNA的方法。具體來說,Vernot等人將他們的方法應用於來自西歐和西伯利亞南部舊石器時代遺址的考古洞穴沉積物,時間大約在20萬年和5萬年前。 作者不僅能夠在更新世的沉積物中確定人類的核DNA序列,而且他們的分析還揭示了對古人類人口歷史的新認識。 研究結果表明,大約10萬年前在西班牙北部發生了一次尼安德特人的人口替代事件,以及在晚更新世早期發生的兩次不同的尼安德特人輻射事件,這可能與氣候和環境條件的變化有關。作者說,他們的方法有可能大大擴展可以恢復人類DNA的環境。 來源:cnBeta

國際空間站航天員發推歡迎中國同行:太空人口增加了43%

日前聶海勝等3名中國航天員正式入駐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這是個歷史性成就。國際空間站上的法國航天員也歡迎中國同行,並表示本周太空人口一下子增加了43%。法國航天員托馬斯·佩斯凱(Thomas Pesquet)18日在推上發文祝賀: 「隨著中國將三名航天員送去他們的空間站,太空人口本周增加了43%。太空飛行是一項不可思議的成就(鼓掌)。我能想像他們3人從軌道欣賞他們首都北京和天津景色的樣子。」 佩斯凱等4名航天員今年4月份乘坐SpaceX太空飛船進入國際空間站,這是他第二次進入太空,並擔任一個月的國際空間站站長,也是歐洲航天員首次擔任這個任務,他們要在空間站執行6個月的任務。 目前國際空間站共有7名航天員:美國3人、俄羅斯2人、法國1人、日本1人。 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發射成功,17日18時48分,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後進入天和核心艙,標志著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 來源:cnBeta

《前往中世紀》人口增加注意事項分享

《前往中世紀》中的人口是遊戲里非常重要的資源,因為人口不夠就根本無法發展村子,但是很多玩家都不太清楚增加人口需要注意什麼,其實增加的人口是需要挑一挑的,因為前期糧食住房根本不夠用,來就要太麻煩了,更多如下。 人口增加注意事項分享 遊戲內不會自然產生人口,小人會定期到訪,如果覺得屬性好就可以讓他留下來。 如果屬性不需要也不用所有人都要,因為前期食物和住宅都很緊張,用不上的人還要消耗資源,會加大前期的壓力。 來源:3DMGAME

送124萬劑不夠!日本擬贈台灣「1000萬劑AZ疫苗」 急診醫感動哭:有望達人口60%免疫

日本政府拍板,要捐124萬劑AZ疫苗給台灣,預計4日下午抵台。不僅如此,日本後續還會給台灣提供1000萬劑疫苗。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得知這一消息後忍不住濕了眼眶,並在臉書發文說:「以至少接受一劑原則,可望達到人口60%基本群體免疫的門檻。」 來源:Facebook 來源:花生時報wwwallother

三國群英傳8人口有什麼用

三國群英傳8中的人口主要作用就是對預備兵兵力產生影響,只要人口越多,那麼預備兵就越多。而且人口越多,那麼開發就越高,自然而然的收入就越高。人頭越多,收稅也就越多,想要發展就離不開人口。 人口有什麼用 人口還是蠻有用的,你在某個城市的人口數據後面添個0,然後對照一下它和別的城市的金錢增長速率就知道了。 人口受開始度與民心的雙重影響,這兩項的數值越高,人口的增加速度越快。 人口多了,有兩個好處: 1、人口多了,可以得到更多的稅收來源。 2、預備兵的兵力補給,也得到了保障。 如果搜查率高,人口越多,收來好東西的幾率就越大,開發也快,治安直接影響人口和開發。 人口越多,開發越高,收入越高;治安越高,則民心越高,容易出現本月大吉,反之容易出大凶。 來源:3DMGAME

研究稱10萬年前的尼安德特人口腔微生物組揭示了進化的線索

據媒體報導,科學家們分析了尼安德特人的牙菌斑化石,對口腔微生物組進行了排序,其中包括有史以來最古老的10萬年的牙菌斑。通過將他們與人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進行比較,該研究揭示了關於這種人類與微生物共生關系如何演變的新見解--甚至可能促成了我們大腦的成長。 由數萬億微生物組成的群體生活在我們的身體上和體內--這些微生物群對我們的健康至關重要。它們在消化等過程中發揮著作用,並能影響我們患各種疾病的可能性。但是,盡管我們的微生物組在我們的整體健康中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但對它是如何與我們一起進化的卻所知不多。因此,在這項新的研究中,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開始著手填補這一歷史空白。 該研究的作者、哈佛大學教授克里斯蒂娜-沃林納說:「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在試圖了解什麼是正常的健康微生物組。如果我們今天只對來自完全工業化背景的人進行分析,而且這些人已經有很高的疾病負擔,那是健康和正常的嗎?我們開始問:微生物組的核心成員是什麼?哪些物種和細菌群體實際上與我們共同進化的時間最長?」 之前的一項研究試圖通過研究5萬年前的尼安德特人的糞便來回答這個問題,但在新的工作中,研究人員將目光投向了另一端。該團隊研究了124個人的口腔微生物組,包括尼安德特人和人類的化石遺骸,最早可追溯到10萬年前,以及現在的人類、黑猩猩、大猩猩和吼猴。 研究人員發現有10種細菌在所有年齡段的所有測試物種中都是常見的,這意味著自我們的最後一個共同祖先之前,即大約4000萬年前,它們就已經是共享的人類口腔微生物組的一個組成部分。 研究小組還發現,尼安德特人和現今人類的口腔微生物組令人驚訝地相似。在為數不多的差異中,某些細菌似乎在14000年前從人類微生物組中消失了。 但是最重要的發現可能是尼安德特人和人類(包括現在和古代)共有的鏈球菌菌株,但其他靈長類動物沒有。眾所周知,這些細菌以澱粉為食,劫持我們自己唾液中的酶來分解它。這方面的影響可能是巨大的。為了讓這些細菌存在,尼安德特人和古人類必須食用澱粉類食物,這表明它們甚至在農業出現之前就變得很重要。高的葡萄糖含量甚至可能有助於推動我們大腦的快速成長。 沃林納表示:「我們認為我們看到了一種真正古老的行為的證據,它可能是腦化的一部分--或者說是人類大腦的成長。這是一個新的食物來源的證據,早期人類能夠以根莖、澱粉類蔬菜和種子的形式加以利用。」 這項全面的研究有助於把我們的微生物組放到新的背景下,研究人員表示它為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微生物夥伴的進化提供了新的線索。 該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PNAS)上。 來源:cnBeta

7.8萬年前遺骸揭示石器時代人口是如何跟死者互動的

據媒體報導,盡管非洲是最早出現現代人類行為跡象的地方,但有關非洲墓葬的早期證據很少,並且往往模稜兩可。因此,我們對人類誕生這塊大陸上殯葬習俗的起源和發展知之甚少。一名7萬8千年前被埋葬在甘迺迪Panga ya Saidi洞穴遺址口的兒童正在改變這一現狀,其揭示了中石器時代的人類是如何跟死者互動的。 Panga ya Saidi一直是研究人類起源的重要地點,從2010年開始挖掘,是馬克斯普朗克人類歷史科學研究所和肯亞國家博物館的考古學家長期合作內容的一部分。 「當我們第一次訪問Panga ya Saidi時,我們就知道它很特別,」原始項目的首席調查員、MPI人類歷史科學考古系主任Nicole Boivin教授說道,「這個網站真的是獨一無二的。在Panga ya Saidi不斷進行的挖掘現在已經在幫助它成為東非海岸的一個關鍵類型的遺址,它有著78000年早期人類文化、技術和象徵活動的非凡記錄。」 據悉,這名兒童的部分骨骼是2013年在Panga ya Saidi挖掘時被首次發現,但直到2017年,包含這些骨骼的小坑才完全被暴露出來。在目前的地底下約3米,這個淺的圓形坑里有著密集且高度腐爛的骨頭,其需要在現場進行加固和灰泥處理。 「在這一點上,我們不確定我們發現了什麼,」肯亞國家博物館的Emmanuel Ndiema博士說道,「這些骨頭太脆弱了,無法進行實地研究。所以我們對這個發現感到非常興奮,但要理解它的重要性還需要一段時間。」 在被抹上石膏後,遺體首先被帶到奈洛比的國家博物館,隨後被帶到西班牙布爾戈斯的國家人類進化研究中心(CENIEH)的實驗室接受了進一步的挖掘、專門處理和分析。 暴露在最初實驗室挖掘沉積物塊的兩顆牙齒讓研究人員懷疑遺骸可能是人類。後來在CENIEH的工作證實,這些牙齒屬於一個2.5歲到3歲的人類兒童,他後來被稱為「Mtoto」,在斯瓦希里語中是「孩子」的意思。 在CENIEH的實驗室里經過幾個月的艱苦挖掘有了驚人的新發現。CENIEH的主任María Martinón-Torres教授解釋稱:「我們開始發掘頭骨和面部的部分,下頜骨有完整的關節,一些牙齒還沒有長出來。脊椎和肋骨的連接處也被驚人地保存了下來甚至保存了胸腔的彎曲度,這表明這是一個未被破壞的埋葬,屍體的腐爛就是在發現骨頭的那個坑里發生的。」 對屍骨和周圍土壤的顯微分析證實,屍體在埋葬後被迅速覆蓋並在坑內腐爛。換句話說,Mtoto是在死後不久被有意埋葬的。 研究人員進一步研究發現,Mtoto的身體彎曲、躺在右側、膝蓋向胸部拉,這代表著這是一次經過深思熟慮的嚴密掩埋。Martinón-Torres指出,更值得注意的是,「頭顱在坑中的位置和坍塌表明,那里可能存在一個易腐爛的支撐物如一個枕頭,這表明社區可能進行了某種形式的葬禮儀式。」 研究人員通過發光測年法確定了Mtoto的墓葬時間--在78000年前,這是非洲已知的最古老的人類墓葬。後來,非洲石器時代的墓葬中也有年輕人,這可能表明在這個古代時期,兒童的屍體受到了特殊對待。 這些人類遺骸是在屬於非洲中石器時代的考古水平上被發現的,這是一種獨特的技術,被認為跟不止一種人族有關。 Ndiema指出:「這個孩子的墓葬和中石器時代的工具之間的聯系在證明智人無疑是這些獨特工具行業的明確製造商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而非其他古人類物種。」 雖然Panga ya Saidi的發現代表了在非洲發現的最早的故意埋葬的證據,但在歐亞大陸發現的尼安德特人和現代人的埋葬可以追溯到12萬年以前,其中包括成人和很大比例的兒童和青少年。非洲相對缺乏早期埋葬的原因仍難以捉摸,也許是由於停屍房做法的不同或非洲大陸大部分地區缺乏實地工作。 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Michael Petraglia教授指出:「Panga ya Saidi的墓葬表明,人類和尼安德特人共有一種文化習俗。這一發現引出了兩個密切相關的人類物種之間殯葬方式的起源和進化以及我們的行為和情感在何種程度上不同等問題。」 來源:cnBeta

《雲頂之弈》S5賽季小惡魔陣容升人口保血思路

《雲頂之弈》S5賽季小惡魔陣容在初期的環境中還是比較熱門的,可能會有玩家在人口7升八的過程中賣血比較厲害,下面請看玩家「一方麻醬」分享的《雲頂之弈》S5賽季小惡魔陣容升人口保血思路,希望能為各位玩家帶來一些幫助。 介於目前賭小惡魔的同行太多,所以推薦上8找提莫和大頭當輸出,但是7人口會被別的陣容血入。所以這時候要拿出我們無敵的潘森。 前期保證一個電刀加法爆,之後拿狂徒加黑石像鬼,如果可以,還可以再拿一個黑復活,反正沒人搶腰帶和黑甲。 6人口就可以上潘森,其他人站最後兩排,潘森站最前面,然後你就發現潘森像戰神一樣,把把扛傷10000以上,還附帶2000以上輸出,最關鍵是帶減治療,不用出鬼書,天克鐵男,而且鐵男陣容沒控,不可能暴斃,穩防鐵男第一輪大,後面再站個帶救贖的蔡徐坤,鐵男就像個憨憨在罰站。 如果發現玩神盾和征服的過多,可以讓潘森帶黑復活加黑冰心惡心到對面罵街。小惡魔的強度在於電刀。沒有電刀,黑鬼書這些,小惡魔強度還是很拉的。 現在笑惡魔厲害真正的核心點,在於鎖血。如果開局搶到攻速,野怪裝備給的不錯的情況下。我會賣血拿裝備。血量控制在70-80。等3-1的時候基本有50 。這時候開d,不用很d2輪d牌差不多了。 惡魔根本不用3星,只要裝備夠好,是完可以鎖血的。如果運氣好的話,嫖到需要的牌就直接拉9,准備吃雞。運氣不好就8級d到死,穩前三。 賭小惡魔一點用沒有,惡魔關鍵的是裝備,不是卡牌質量。有惡魔轉的情況下,上9全2星就足夠吃雞了。裝備不好,你都d到3,也打不過。 玩惡魔,如果裝備不搭就別玩。 這個版本強勢的陣容 鐵男,妖姬 小惡魔。 裝備適合哪個玩哪個就可以了。 千萬別硬玩,不然肯定是掉分的 來源:遊民星空

《群星》現已上線3.0.3測試版,修改人口增長機制

Paradox Interactive 日前正式上線了《群星》3.0.3測試版。在本次更新中,開發者對 Nemesis(復仇女神)擴展包人口增長機制進行了改動,目的是改善玩家提出的關於中後期人口增長機制的體驗。 Paradox Interactive 表示,希望擴展包能帶來更有趣的遊戲體驗,萬分感謝各位對於人口增長機制提出的寶貴意見和對更新的耐心等待。若要體驗測試版,玩家只需 Steam 庫里右鍵點擊 Stellaris ,點擊屬性,點擊測試版,在「選擇你想參與的測試」下拉菜單中選擇「Stellaris_test」。 在 Nemesis 擴展包中,玩家可通過強力的機制決定動盪不安銀河的未來命運。通過諜報工具及「威脅」選項,玩家可通過外交或伎倆來找到奪得力量的方式,或是將坐視群星一個接一個毀滅殆盡。由於目前的人口機制問題,截止發稿前擴展包的 Steam 評價為「褒貶不一 」。 來源:機核

人口專家:出生人口或將跌破1000萬,放開生育越早越好

近期以來,關於全面放開生育話題,持續引發熱議。 那麼,「十四五」期間出生人口走勢將會如何?放開生育後能起到多大作用?是先放開三胎還是直接全面放開? 帶著一系列問題,第一財經記者專訪人口專家、廣東省人口發展研究院院長董玉整教授。董玉整預計,按照目前趨勢,「十四五」期間的年出生人口就可能會跌破1000萬大關。他建議,放開生育越早越好,但在生育政策調整的同時,更應該關注生育政策配套的完善。 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出生人口1465萬人,僅為1987年(近40年人口出生最高峰年份)的58%左右。截至目前,2020年的相關數據尚未公布,但受疫情等多因素的影響,多個城市發布的數據下滑幅度均達到1~2成。 董玉整說,在生育政策沒有調整的情況下,按照目前的趨勢,未來「十四五」期間的年出生人口很可能跌破1000萬大關。首先是主觀原因,現在人們的生育意願中,一部分人怕生,也有一部分不想生,整個生育觀念發生了重大變化。客觀原因就是,育齡婦女數量在減少,就是可以當媽媽的人減少了。再加上現在不少人的婚戀主動性又不夠,婚期越來越推遲,結婚年齡大都在30多歲左右,這樣每年的實際育齡婦女就更少了。 董玉整分析,這幾年出生人口數量下降的趨勢太快了,「作為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一年的出生人口數量如果不到1000萬的話,這是一個什麼比例?分到31個省份,每個省才多少數量?如果按照這個趨勢發展,可能用不了幾年,我們的總人口數量就可能出現負增長。 近年來,放開三胎乃至全面放開生育呼聲頻出。「我個人看法是實行自主生育,而且越早越好。」董玉整說,現在大家的分歧是,究竟是先放開三胎,還是直接實行自主生育,「我個人的觀點是,不要再像『擠牙膏』一樣,今年搞放開三胎,明年再搞放開四胎,這就沒必要了。就是要直接實行自主生育,越快放開越好。現在形勢已經很嚴峻了,而且人口發展一旦出現大的趨勢性問題後,就很難逆轉了。早一點放開,就有早一點的優勢。」 那麼,假設放開生育後,將對釋放生育意願、扭轉出生人口下滑形勢起到多大的作用? 對此,董玉整表示,雖然現在不想生育的人越來越多,但是政策是否出台所造成的影響還是不同的,「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既要關注生育政策的完善,更要關心關注生育政策的配套完善,這才是關鍵。」 「現在,關鍵是要分析為什麼有那麼多人不想生這個問題。」董玉整說,「關鍵的問題是我們的生育、養育、教育、托育成本太高,在時間精力、經濟等方面都顧不過來。與其說不想生,實際上是不敢生。在現在的年輕父母中,生育的意願並沒有很好地被釋放出來,所以很大程度上還是生育政策的配套問題。」 「我們只有把生育、養育、教育、托育等人民群眾所關心、所糾結的現實問題,一個一個的解決好,把我們的年輕父母從生育、養育、教育和托育等環節的壓力中解放出來,這樣的生育政策才能真正起到釋放生育動能的作用。」董玉整說。 董玉整還分析說,現在年輕的小兩口都要上班、工作,沒有足夠的時間精力來養育孩子。這也是為什麼要把托育服務提高到一個高度的原因。通過努力,要有一個機構力量能夠把年輕父母從帶孩子中解放出來。在教育方面,現在小孩子時間很緊,休息不夠,父母搞得很緊張,沒有時間休息,學校里很多課程,很多任務,放學回家還要叫父母去做,把父母全部拴住了,這樣怎麼行?所以教育也要改革,要把父母解放出來。各種培訓班、補習班也要規範和減少,不然負擔太重了,也偏離了素質教育的初衷。 此外,還要努力實行包括家庭稅收政策、彈性坐班制等積極措施。「這些都需要整個社會系統的支撐,從各個方面解除年輕父母的各種後顧之憂,增強家庭的生育養育教育能力,增強家庭的綜合發展能力。這樣,我們優化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的包容性,才能取得一定的積極效果。否則,僅僅停留在放開生育政策層面是不夠的。」董玉整說。 來源:kknews人口專家:出生人口或將跌破1000萬,放開生育越早越好

超大特大城市的人口已經「超載」了嗎|李鐵談城市

中國的超大特大城市還有吸納要素資源及人口的空間,除個別需要從特有的綜合因素來考慮,其他城市並不存在所謂的人口疏解和控制人口的問題。即使在那些需要疏解人口的城市,也只是因為主城區人口過多,需要防止未來可能發生的城市隱患 文|李鐵 如何看待超大特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問題? 目前學術界普遍的觀點是鼓勵繼續發展超大特大城市。畢竟人口和要素密度大大提高了資源的利用效率,通過規模效應,解決了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投入回報問題。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發布的《全球大都市監測報告(2018)》數據表明,全球近一半的GDP來自300個最大的都市經濟區。從這項數據得出來的結論,就是發展超大、特大和大城市應該是人口大國城市化發展路徑的重要選擇。 但如果根據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來看,就可以注意到,真正高人口密度的特大和超大城市基本都集中在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以及少數空間狹窄、人口密度高的東亞已開發國家。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特大和超大城市,它們的人口密度、產業和公共服務密度是否已經大至無法承受,從而必須加以疏解嗎? 中國城市其實並不存在人口密度過高的問題 在回答上面的問題之前,需要先梳理出有關超大特大城市發展的相關規律。 如果按照聯合國《世界城市化展望報告(2018年修訂)》數據進行分析,可以總結出如下規律: 一是從全球範圍看,特大和超大城市的發展速度快於其他規模城市。根據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的大都市監測數據,2014年-2016年全球300個最大的大都市貢獻了全球36%的就業增長和67%的經濟增長;二是已開發國家的超大特大城市數量只有20個,不及除中國的欠已開發國家的一半多;三是欠已開發國家的超大特大城市所吸納的人口占這些國家城市人口的比重在逐漸提高,2000年-2020年提高了5個百分點;四是所謂「人口向特大和超大城市集中」,其實並不是已開發國家的規律。在歐美已開發國家,幾乎沒有超過1000萬人口的城市,即使是5億人口的歐盟,接近和超過500萬人口的城市也就兩三個;五是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人口向少數超大特大城市集中,並不是中國在城市化進程中必須要學習的經驗,而是應該吸取其「人口過度集中後產生城市病」的教訓。 表1:世界、發達、欠已開發國家分規模城市都會區數量 數據來源:聯合國《世界城市化展望報告(2018年修訂版)》表2 世界、發達、欠已開發國家分規模城市都會區城市人口比重 數據來源:聯合國《世界城市化展望報告(2018年修訂版)》 接下來的問題是,中國的特大和超大城市人口密度已經過高了嗎?其實,只有少數超大特大城市的人口密度最高的主城核心區已經達到每平方公里3萬-4萬人,例如上海浦西的虹口區、黃浦區,以及重慶的渝中區等。但是就絕大部分特大和超大城市來說,主城區人口密度一般在每平方公里1萬人左右。如果將與主城區相連的非核心區考慮進來,那麼平均人口密度會大大降低。即使是北京和上海,主城區面積分別約是600多公里,人口約1000萬左右,與韓國首爾和日本東京大體相當,其實並不存在所謂人口密度過高的問題。 我曾經在東京與日本國土交通省的官員交流,談到東京人口的變化。對方介紹,在制定日本國土空間規劃時,確實考慮過用一些措施減少東京核心區人口密度較大的壓力。但因為人口流動是由市場來決定的,規劃中的人口控制措施幾乎沒有發生過實質的作用。反而在近些年,東京人口因城市更新再生而增加了。 韓國對人口過多、資源和要素過度集中的首爾市,也採取了很多疏解方法。最重要舉措是把國家的政府機構搬遷到距離首爾市120公里的世宗市,並且在首爾周圍建設了一些人口規模20萬-30萬的新城。對於從首爾主城區搬到新城的機構,政府給與諸多的優惠措施。一些機構的用地和用房成本大大降低,辦公環境也比原來在主城區時有明顯改善。世宗市作為政府的集中辦公地,建設得也非常漂亮。但是即使如此,首爾的人口並沒有下降,很多政府公務員,寧願選擇每天早晚各多花近兩個小時的時間上下班,也不願意把家搬到世宗市。 對於其他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人口向特大和超大城市聚集的情況也沒有得到緩解。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制度上的遷徙自由,導致大量失地農民舉家湧向首都等超大特大中心城市尋找就業機會,從而導致了嚴重的貧民窟問題;城市的兩極分化現象特別突出,在城市既可以看到現代化的高樓大廈,豪華的富人區,同時也有環境十分惡劣的貧民窟,這里公共衛生條件極差,治安狀況遭糕;在土地私有化的國家,公地管理能力低下,成為外來人口聚集的地方,一旦形成了規模,政府無法干預,同時又沒有足夠的財力來完善貧民窟等人口聚集區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由於基礎設施建設能力較差,交通和網絡建設不發達,使得通勤成本過高、通勤時間過長、通勤不便利,城市人口無法自動向周邊中小城市轉移等等。 中國目前號稱千萬人口以上的城市有六七個,自稱50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超過20個。但因為中國城市實行的是特殊的行政轄區管理體制,實際上所謂的超大特大城市並不完全是一個實體城市,而是一個以中心城市冠名,由多個相對獨立的實體城市組成的區域。 如果按照主城區常住人口來計算,中國真正達到超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標準的估計也只有京、滬兩座城市,其他超大城市實際上只是主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的特大城市。而其他號稱特大城市的,也只有一部分真正達到了主城區常住人口500萬的標準。 儘管如此,中國的超大特大城市數量仍然是世界最多的。 如果把歐美、東亞等已開發國家的城市人口規模與中國相比,美國有3.3億人口,相當於廣東、山東、河南等三個人口大省的總和,但只有一個800多萬人口的紐約,以及一個500萬左右人口的洛杉磯,其他城市人口規模都不大,100萬左右人口的城市不超過10個。除俄羅斯外,在那些歐洲人口最多的國家——德國約8300萬人口,英、法等國都是6700多萬人口,其中只有英、法等有50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其他基本都是中小城市。而日本人口1.3億,超過中國的廣東省,但只有東京都人口超過千萬,還有大阪有300萬左右人口。韓國有5000萬人口,相當於中國中等人口規模的省份,其中也只有首爾市達到人口1000萬以上,釜山人口接近500萬,其他城市人口也只達到了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規模。 大城市不需疏解,但仍須支持中小城市的發展 中國的14億人口分布在31個省份,有幾個主城區千萬人口以上的城市,或者是近20個主城區人口500萬以上的城市,應該是基於中國人口總規模和不同省份人口規模的一種合理的分布。當然,這種人口規模的城市並不是按城市行政轄區的全域人口來統計的,而是按城市主城區人口規模統計的。 按照中國城市化發展進程推斷,超大特大城市還有充分吸納要素資源及人口的空間,也就是說,還有人口規模擴張的基礎。因此並不存在著普遍都需要疏解和控制人口進入的必要性。即使強調城市群和都市圈的發展,中國各省份都處於不同發展階段,對一些中西部地區的城市,包括位於沿海地區但經濟發展相對滯後於經濟發達城市的那些城市,要發展中心城市,真正實現人口規模達到超大特大城市的標準,還是大有潛力可挖。 同時有幾個觀點特別需要強調: 一是人口疏解和嚴格控制人口,只是極少數人口特別多的超大城市需要解決的問題,而且是針對這些城市的主城區人口急劇膨脹的問題而言的。並不代表著這些城市行政管轄區域的人口也需要疏解和嚴格控制。這是中國未來城市行政管理體制和管轄區域需要改革和調整的方向性問題。 二是如何尊重市場規律,在工業化中期實現要素和資源按市場需求自動向中心城市集聚,這也是中國目前一些省份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要素集聚,發揮規模效益,帶動中心城市主城區的產業升級,形成服務業集聚的優勢,這是不同城市化發展階段的特點。 三是在中國現行等級化城市管理體制下,破解以行政手段集聚優質資源和要素的格局,這是在促進都市圈和城市群的「核」發展壯大過程中要極力避免或者減少行政干預的前提。這種非市場的要素和資源安排,會犧牲其他有能力和潛力的中小城市的發展機會,並且違背了「十四五」規劃和以往中央一系列政策中提出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初衷。 四是在城市發展進程中,也要防止世界上其他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出現的「人口過度集聚並失控」的局面,也就是放任人口的舉家遷徙,在超大特大城市形成大量的貧民窟,造成一系列城市治理的難題,甚至隱含著潛在的社會危機。所謂「中等收入陷阱」產生的原因之一,也是來源於這些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城市人口過度集聚而引發的城市社會問題。但是因為所謂的民主機制干預了政府治理的過程,使得社會危機不斷放大,最後喪失了發展機會,回歸貧困。 五是無論人口聚集在哪一類規模的城市,都不能忽視人口會根據成本自動選擇不同規模的城市就業和生活。要防止在提出中心城市發展規模的同時,利用行政手段和等級化城市管理體制,干預特大超大城市周邊的中小城市和人口規模較大的建制鎮的未來發展機會。還要採取各種措施支持中小城市和大鎮的未來發展,從根本上實現城市群和都市圈內「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協調發展格局。 六是要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內外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通過降低通勤成本,為不同收入水平的人口,提供就業和居住空間的合理安排。在很多人看來,「職住分離」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城市空間規劃極力破解的難題。但其實在市場經濟國家,這是一種十分尊重市場的合理安排,也是針對人口就業和生活定居形成合理收益的最佳選擇。就業所在地有不同成本的生活空間,但是居住地房價也因為與城市中心區距離和優質資源配置的不同形成巨大差別。人們在考慮到收入和支出成本時,會根據房價高低選擇居住空間,而不是理想化設計的所謂「職住一體化」。畢竟未來城市的地價和房價上升是長期趨勢,而產業分布在空間上也會有相應變化。例如,工業郊區化進程,服務業在中心城區的高速發展等,都會帶來職住的空間重組,但絕不會是職住空間一體化。 超大特大城市的發展需要尊重市場規律。人口對就業和居住空間的選擇也取決於收入和支出抵消後的凈收益。我們要考慮到基於14億人口的中國城市發展進程,不同發展階段需要不同的城市規模,也要根據人口的收入結構來提供更多不同規模的城市發展空間。 城市發展規律證明,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可以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但是因房價和其他各項生活支出的抬高所產生的生活成本,也會抵消一部分在超大特大城市就業獲得的收入。只有按照市場規則,尊重不同人口的選擇,為他們提供不同的城市發展空間,才是城市空間格局最重要的參考依據。 根據這個思路,除個別超大城市要從特有的綜合因素來考慮,其他城市並不存在所謂的人口疏解和控制人口的問題。即使在那些需要疏解人口的城市,也只是因為主城區人口過多,需要防止未來可能發生的城市隱患。 但中國城市普遍通過行政導向和計劃經濟的方式引入的各類要素集聚,因此需要改變傳統的要素配置方式,減少各類利益主體對政策的影響,防止中國特色的市場化改革被弱化。可以在更大空間範圍內發揮改革和政策調整的作用,也包括動員城市行政轄區內中小城市和特大鎮的參與。但這種改革也不可能以「一刀切」的方式對其他城市化地區產生影響,畢竟各自發展階段不同。 還要說明的是,提出「群」和「圈」的政策,其實也就是在另一個層面上說明,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是未來中國城市空間格局形成的最重要的基礎,也是遠景目標所在。 (作者為獨立經濟學家、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原主任) 來源:kknews超大特大城市的人口已經「超載」了嗎|李鐵談城市

二次感染新冠病毒風險到底有多大?迄今最大規模人口研究結果發布

自從新冠大流行爆發以來,二次感染風險就一直是令人關注的問題。因為這關繫到受到新冠病毒感染的人群產生的免疫力能否預防再次感染,以及免疫力能夠持續多久。已有的研究顯示,自然的新冠病毒感染激發的免疫反應在不同人之間有很大的區別。此前也有少數二次感染的病例報道,但是對二次感染風險的系統性研究仍然較少,部分原因是在很多國家和地區,在疫情最初爆發時沒有核酸或抗體檢測,導致對COVID-19患者缺乏核酸檢測方面的確認。 昨日,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發表的一項對丹麥全國人口進行的觀察性研究。研究人員對丹麥接近400萬人口的新冠核酸檢測結果進行了分析。他們發現,在曾經出現新冠核酸檢測陽性的人群中,再度出現核酸檢測陽性的風險,比核酸檢測陰性的人群降低80%。研究指出,這是迄今為止,針對二次感染風險的最大規模人口觀察性研究。 丹麥在2020年為全國人民提供了廣泛、免費的PCR核酸檢測服務,任何人都可以接受PCR核酸檢測。在2020年,接近400萬人(占全國人口的69%)總計接受了1060萬次的核酸檢測。在2020年3-5月,和2020年9-12月,丹麥出現了兩次COVID-19病例的爆發。研究人員根據PCR核酸檢測數據,分析了哪些人在第一次病例爆發時核酸檢測為陽性,在第二次病例爆發時核酸檢測又呈陽性(二次感染)。並且與首次病例爆發時核酸檢測為陰性的人群進行了比較。 分析數據顯示,在首次病例爆發時,總計533381人接受核酸檢測,其中11727名核酸檢測為陽性。在第二次病例爆發時,第一次爆發時檢測結果為陽性的人群中,72人(0.65%)再次核酸檢測為陽性,意味着他們再次受到感染。而在第一次爆發時核酸檢測為陰性的514271人中,16819人(3.27%)核酸檢測為陽性。根據這一數據計算出首次感染激發的免疫力對二次感染的防護效力為80.5%。同時研究人員發現,兩次感染之間間隔3-6個月,或間隔7個月以上,並沒有影響第一次感染對二次感染的保護效力。 不過在年齡大於65歲的人群中,研究人員發現首次感染提供的防護效力只有47.1%。作者在文章中表示,由於老年人免疫系統功能衰退,而且受到新冠病毒感染後更容易出現嚴重疾病,因此這項研究強調需要在老年人中通過接種有效疫苗或者增強社交距離控制等手段,加強對老年人的防護。作者同時表示,即使對曾經受到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也應該接種疫苗,因為自然感染產生的免疫力波動幅度較大,不能可靠地預防二次感染,而疫苗產生的免疫反應相對更為一致。 參考資料: Risk of SARS-CoV-2 reinfection after natural infection。(2021)。 Boyton and Altmann。 The Lancet, DOI: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1)00662-0 Hansen et al。, (2021)。 Assessment of protection againstreinfection w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