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人民日報

Tag: 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炒鞋」之後「炒鞋盒」 炒得越高,跌得越重

「炒鞋」之後「炒鞋盒」,瘋狂炒作何時休?繼「炒鞋」之後,鞋盒又成為「炒貨」中的一員,令人咋舌。近年來,為滿足潮鞋愛好者需求,一些聯名設計、限量發售的球鞋收納盒應運而生。相比於只有基礎收納功能的鞋盒,高「顏值」、個性化等元素,讓這些鞋盒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若只是滿足市場需求,物以稀為貴,價格居高,也無可厚非。但當買賣變成投機,颳起「炒」的歪風,則無異於「擊鼓傳花」。如果存在操縱市場價格,捏造、散布漲價信息等問題,「炒鞋盒」還涉嫌違法。坐地起價、套路重重、製造非理性情緒,類似的教訓還少麼?看似「炒鞋盒」,實則「被收割」,盲目跟風要不得。也期待相關部門及時出手「降溫」,讓市場回歸理性和秩序。 來源:cnBeta

陳佩斯在《人民日報》發文 談論喜劇的創作和表演

據新浪電影報導,陳佩斯在《人民日報》發文,談論喜劇的創作和表演,他寫道:「好的喜劇不僅僅靠表演,它一定建立在扎實的文本基礎上。所以喜劇創作者要表演精進,更要關注文本。演過那麼多喜劇,我最大的感受是,雖然喜劇是引人發笑的藝術,但其內核是擺脫困境。」 他也在文中談到喜劇創作的不同層次,「喜劇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度』的把握。幽默的產生需要打破固有秩序,但這種打破是有條件的,不能違反社會公序良俗。一些粗俗、鄙陋的喜劇往往會引起觀眾的反感」。他總結:喜劇創作者需要通過技巧方法、故事講述和人物行動等實現思想性,達到喜劇作品的高度。 來源:遊民星空

人民日報:搜題軟體,是方便還是隱患?

湖南省常德市讀者侯女士來信反映,自家孩子正在讀初三,最近使用手機頻率有所升高,還總有理由——「數學題不會,用搜題軟體拍照能夠解題,跟老師講得一模一樣。」「我一般要求孩子寫作業時不能用手機,除非查學習資料。」侯女士在來信中說,「但孩子一說要搜題目,又不能不給。我很擔心他會依賴搜題軟體,影響學習的主動性」。 如今,拍照搜題早已不是新鮮事。記者在某手機應用商店里發現,一款搜題軟體的下載量能達上百萬次。用戶將題目拍照上傳,手機軟體就能迅速給出答案和詳細過程,有的軟體還配有視頻,詳細講解解題過程,十分便捷。不過,便利之外也引起了一些家長、老師的擔憂。 有家長認為,搜題軟體能有效減輕輔導孩子作業的壓力,對家長來說是好事。但也有家長認為,學生長期使用搜題軟體容易形成依賴,阻礙培養孩子們獨立思考的能力,降低孩子們自主解答難題的主動性,「用軟體一搜,答案和過程就擺在面前,學生只要照抄照搬,失去了檢測學生掌握內容的意義,久而久之,會讓孩子的學習漏洞越來越大,最終導致成績下降」。 高中生盧同學曾經使用過多款搜題軟體,據她介紹,搜到的答案基本上都是准確的,且步驟都很詳細,跟老師上課講得差不多,但也遇到過搜出錯誤答案的情況。「搜題軟體能幫助我找到解題思路,但周圍有些同學是直接照抄答案的。如果老師只看答案的話,會以為他們都掌握了,但實際上一到考試,還是不會。」盧同學說,對自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搜題軟體無異於是加劇惰性的催化劑。 據初中物理老師楊老師反映,在他所教的學生中,有人經常使用搜題軟體,「有些學生平時上課不認真,但作業卻正確率很高,一看就有問題。」楊老師不贊成學生使用搜題軟體,認為長期使用會產生依賴性,不利於養成主動思考問題的好習慣。 此外,有家長表示,有些搜題軟體的廣告著重宣傳學生不會的題目都可以用軟體解決,這是對青少年的誤導。如果缺乏監管,搜題軟體很容易變成抄作業和作弊工具。 對此,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系教授張薇認為,搜題軟體有好的一面,孩子遇到難題不會做需要幫助時可以很方便地解決,但對自製力較差的學生,軟體的負面作用會更加明顯。「學校應當了解搜題軟體潛在的問題,通過學校內部教研探討、與家長交流,找到引導孩子正確使用工具的方法。同時,豐富評價學生標準的多樣性,鼓勵學生通過自己努力解決問題。」張薇表示,家長也要引導孩子正確看待搜題軟體,避免過度依賴,「搜題軟體不是家長推卸教育責任的理由,家長應當引導啟發孩子完成作業,幫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來源:cnBeta

人民日報評論:治理「飯圈」亂象 淨化網絡環境

近日,國家網信辦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21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將「飯圈」亂象列入治理重點。近年來,應援打榜、刷量控評、群體對立、互撕謾罵等「飯圈」亂象進入公共視野,引發輿論關注。 「飯圈」群體中,不少是年輕的「95後」甚至「00後」,因為年齡和經歷等因素,其辨別能力相對較弱。因此,在一些不良誘導下,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參與到「打榜」、罵戰等惡性行為中,造成不良影響。 與此同時,在「飯圈」亂象的影響下,一些青少年還容易沾染上言語侮辱、人身攻擊等惡習,有的甚至構成網絡侵權等違法犯罪行為。2019年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涉網際網路侵害人身權案件中,青少年實施侵害名譽權行為的糾紛較為多發,網絡言論失范行為亟待規范。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各類「飯圈」所爭相比拼的部分內容,已經變成各種可量化的「數字榜單」。例如,銷量榜能證明偶像的影響力和商業價值,在此邏輯下,「飯圈」群體不僅會被誘導大量購買明星代言產品,還會重復購買同一項目數字產品。銷量榜之外,在各類網絡平台上,名目繁多的各類榜單不勝枚舉。為給偶像爭個虛無縹緲的排名,有的「飯圈」群體一天之內奔波於幾十張榜單。對此,平台方還為「打榜」設置「捷徑」——買道具、刷熱度,維持偶像的數據繁榮。每張「榜」都可以變成「飯圈」流量和錢財的「收割機」。除了構建「數字榜單」的各類平台,不乏一些有組織的「粉頭」所引導的灰色產業鏈在推波助瀾,現實中就曾出現明星後援會非法挪用資金、「粉頭」捲款跑路等情形。 糾偏和治理「飯圈」亂象,需要法治對其祛邪扶正。對此,網絡平台要首先破除「流量為王」「利益至上」的價值取向,堅持依法運營,完善網絡用戶信息審核和內容發布機制,在熱搜、話題開設、明星詞條等功能設置中,應杜絕明碼標價、靠錢「維護」的暗箱操作,也不能為了吸引流量,對「飯圈」失范現象置若罔聞,放任一些突破底線的人身攻擊、造謠生事等違法犯罪行為在平台上潛滋暗長。 此外,相關部門應當堅持依法治網管網,持續深入打擊數據造假、暗刷流量、惡意炒作、不正當營銷等違法違規行為,完善網上不良信息的管理機制,督促網絡用戶加強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家庭和學校都應扮演好各自的角色、發揮好自己的作用,通過更高質量的關愛、陪伴和教育,幫助青少年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其理性「追星」。青少年網民也應當堅持依法上網、文明上網,理性辨別網絡信息,理智發表網絡言論。 治理「飯圈」亂象,離不開各方協調配合、形成合力,只有把規矩立起來,把紅線樹起來,把正確價值觀傳揚開來,多管齊下,才能為網絡空間帶來朗朗清氣。 《 人民日報 》( 2021年05月13日 19 版) 來源:cnBeta

人民日報評論:黑科技還是真忽悠?莫讓體測鞋坑了學生騙了家長

中考體測在即,宣稱能提高跑步、跳遠成績的「中考體育專用鞋」「體測鞋」熱銷起來。鋪天蓋地的廣告中,充斥著「提高立定跳遠成績5至25厘米,跑步成績10秒以上」「一分鍾跳繩提高成績10至30個」等令人瞠目結舌的宣傳。走紅的「體測鞋」,到底是讓考生提分的「黑科技」,還是引家長入坑的「真忽悠」? 臨考前,給考生備上一雙舒適的「戰靴」,這樣的裝備加持,可以有。市場有需求、商家有供應、家長願意買,似乎無可厚非。但調查顯示,「體測鞋」中所謂的「專利」只是無稽之談,倒是未見助力分數增長,鞋子先開膠、開線的倒不少。買家評價更直觀,「鞋子很硬,我家孩子跳繩穿了十幾分鍾襪子就染上了黑色,體測鞋真是套路滿滿。」「鞋底滑」「不跟腳」「網絲容易裂開」等評價在網上不難看到。可見,市面上不少聲稱「體測鞋」,與宣傳不符,甚至自身質量都還不過關。 圖片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客觀來看,不管是提升成績還是提高體能,關鍵靠學習和鍛鍊。裝備是外在,是輔助,不在平時訓練上下功夫,寄希望於臨陣磨槍,只靠裝備就瞬間跑得更快、跳得更遠,顯然是緣木求魚、本末倒置。如果裝備本身質量再不過關,反而影響考生的正常發揮,得不償失。 其實,對「體測鞋」神乎其神的宣傳,家長們並不是沒有懷疑。但很多時候終究抵不過一句「萬一有用呢?」「體測鞋」受追捧的背後,折射出的是焦慮:體能不夠、裝備來湊,臨陣磨槍、不快也光。寧可信其有的自我暗示,跟風的從眾心理,投入小成本獲取大收益的期盼,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壓力……家長們的種種情緒都可能被商家盯上,被有針對性地設計種種套路,不能不防。還是要提醒考生和家長,提升成績多在平時下功夫,每臨大考更應有靜氣,讓考生穿順腳的鞋、用順手的文具,調整好考前心態,更重要。 現實中,圍繞考試形成的「周邊」產品並不少見,消費者有必要擦亮眼睛,莫被套路「牽」著走。每逢考試季,印著「逢考必過」的文具、「金榜題名時」的勵志衣服都備受歡迎。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基礎上,增加些討彩頭的元素,緩解考生的緊張情緒,形成積極的心理暗示,這種消費需求與商業供給的互動,也無可厚非。但不能忽視的是,其中也不乏一些類似「體測鞋」的商品,比如五花八門的「補腦」口服液,甚至聲稱「開過光」的「逢考必過符」等等,並不是在質量和性能上取勝,而是「蹭」考試熱度、拿升學當噱頭,打著提高分數的幌子,或是誇大功效、誤導購買,或是售賣殘次品,或是售價陡增……套路如出一轍,看似滿足考生需求,實則盯著的是家長錢包。 滿足市場需求可以有,但質量保障不可無。一些「體測鞋」涉嫌虛假宣傳和質量問題,在實體店和網絡平台上,「堂而皇之」地熱銷,既對考生健康不負責任,也是對市場秩序的擾亂,更違反了相關法律法規,不應任其野蠻「奔跑」。對此,相關部門有必要及時出手,清理整頓,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不能讓不合格產品坑了考生、騙了家長。 來源:cnBeta

人民日報:「飯圈」的畸形發展已經影響到社會秩序

選秀節目打榜倒牛奶事件,再把「飯圈」亂象置於聚光燈下。今天國家網信辦回應稱,今年的「清朗」系列專項行動將「飯圈」亂象列入整治重點,「嚴厲打擊網絡暴力,引發網絡粉絲群體非理性發聲、應援等的行為」。 有自己喜愛的藝人,欣賞他們的作品,關注他們的動向,對他們表達支持,如果這些行為都在道德和法律范圍內,那也並無不妥。 現在的問題是,「飯圈」衍生的一些亂象大大超出了這個范圍,不斷引發紛爭:誘導青少年「粉絲」網上互撕、製造網絡暴力、非理性應援、無底線刷評,以及宣揚金錢崇拜甚至涉嫌非法集資…… 「飯圈」的畸形發展已經影響到社會秩序,影響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有關部門理應警惕並及時出手。(人民日報客戶端) 來源:cnBeta

人民日報評論:尊重消費者,特斯拉該補上這一課

責成河南省、上海市等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依法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強調「企業要切實履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指出「技術優勢不應成為解決問題的阻礙」……上海車展特斯拉車主維權事件發酵一段時間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消協於21日相繼發聲,為該事件從你拉我扯、一地雞毛轉向合理合法、有效有序地解決,敲響定音鼓。相關部門已經展開積極行動,特斯拉也表示「會提供事故前半小時行車數據」。 目前,這起事件起因各執一詞。究竟是「特斯拉剎車失靈」,還是「車主超速違章」,有待進一步調查釐清。事實上,消費者和企業之間存在糾紛,屬於正常現象。出現糾紛,如何合法合理地解決,既考驗企業對待消費者的態度,也檢驗消費者依法維權的意識。雙方只有奔著同一目標相向而行、真誠協商,才能妥善解決矛盾,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 然而遺憾的是,回顧整個維權過程,從在鄭州市監局調解下依然拒絕提供車輛數據,到「沒有辦法妥協」的表態,再到斷定車主維權「背後應該是有人的」的揣測,人們只看到了特斯拉的傲慢,看不到解決問題的誠意與對消費者應有的尊重。待到輿情洶湧,特斯拉才做出致歉的公關努力,以及「負責到底」的承諾。這種180度大轉彎,至少說明尊重消費者、尊重市場是特斯拉亟待補上的一課。與此同時,車主「車頂維權」的行為,破壞了上海汽車展的現場秩序,當事人被行政拘留,自己也為過激行為付出了代價。 個體維權演變成輿論風暴,特斯拉如果把相應處理當作壓力下的「妥協」而非舉一反三的「深省」,那就跑偏了。要知道,這樣的「冰凍三尺」並非「一日之寒」。隨著車輛暢銷,特斯拉「突然失控」「自動加速」「剎車失靈」等安全事故頻頻出現,多人多次維權卻得不到合理解釋,而甩鍋「國家電網電流太大」、「女性踩剎車力量弱」、「路面太滑」等,更難以令人信服。今年2月份,五部門就消費者反映的異常加速、電池起火、車輛遠程升級(OTA)等問題共同約談特拉斯。從過往事件來看,有沒有從中汲取教訓、改進和用戶的溝通?是否正如特斯拉所說「尊重中國客戶」?這些恐怕不是一次次公關行動所能回答的,關鍵要看實際行動。真正尊重消費者,就應該把產品的質量放在第一位,落實企業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有效維護社會公共安全,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特斯拉的教訓,也是其他企業的警示。企業經營的首要前提是尊重消費者。然而現實中,一些明星企業自認為產品具有市場優勢,售後服務差一點無傷大雅,你不買還有許多人排著隊搶購;面對維權成本高、調查取證難的消費者,企業本就占據優勢地位,對待消費者反映的問題能躲就躲、能否認就否認;更有甚者,一些企業不去想著解決問題,反而想方設法去解決提出問題的人。殊不知,沒有什麼產品是不可替代的,失去了用戶的口碑,再大的企業、再光鮮的產品,難以抵擋用戶用腳投票。好產品、大品牌、大企業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固然可喜,但這絕不是傲慢的資本,而應是改善產品、優化服務的動力。 車頂不是對峙的角鬥場,輿論場不是互搏的擂台賽。如何避免每一次維權滑向極端,需要消費者、相關企業、監管部門反思,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才是題中之義。讀懂維權事件的輿情真意,不斷優化客戶體驗,建立暢通的投訴處理渠道,積極處理消費者反映的問題,把尊重消費者變成實實在在的行動,這不僅是對特斯拉的期待,更是對所有企業的期待。 本文源自人民日報評論 來源:kknews人民日報評論:尊重消費者,特斯拉該補上這一課

武漢綠色江城志願者登上《人民日報》

「頭戴草帽、腳穿運動鞋的柯志強無心欣賞眼前的湖光山色。他正跟幾名同事一起,攜帶專業相機、無人機、望遠鏡等設備,仔細檢查湖畔的每一個排口,看是否有污水流出。」近日,《人民日報》報導里這一幕場景,正是發生在武漢綠色江城志願者例行東湖巡護的過程中。 據介紹,三月下旬,借「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的契機,武漢綠色江城線上召集了一批志願者,前往東湖綠道沿岸進行湖泊清潔日活動;同時,通過無人機航拍,對東湖水環境進行巡護。 10多年來,武漢綠色江城長期堅持致力於東湖保護行動,通過開展「行走江湖」、「愛我百湖」等活動,組織志願者走遍東湖100多公里湖岸線,用筆和鏡頭記錄了東湖水環境的真實狀況,並逐個摸排污染源,製成東湖排污口地圖,遞交給政府部門,為東湖的生態保護提供了詳實的數據參考。 東湖留下了武漢綠色江城志願者的足跡和汗水,隨著東湖水環境逐漸好轉,這項日常巡護活動也並未停止。受武漢東湖生態旅遊風景區管理委員會的委託,武漢綠色江城組織第三方團隊以實地巡查及無人機航拍的方式,對東湖水環境進行日常巡護調查,用實際行動呵護著東湖的生態環境。 據表示,如今的東湖,綠樹環抱,鶯歌燕舞,成為武漢的「綠色名片」。東湖的蛻變,離不開政府的生態治理決心,也離不開公眾的關注、監督與參與。武漢綠色江城,願成為東湖始終如一的忠實守護者。秀美東湖,還看今朝。 責編:鄧蕊 融媒體記者:羅暉 通訊員:柯志強 編輯:李家靜 來源:kknews武漢綠色江城志願者登上《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評論:13歲女孩擲70萬買圖 這樣的「設圈」你懂嗎?

人民日報評論:13歲女孩擲70萬買圖 這樣的「設圈」你懂嗎?

近日,一則關於「設圈」的新聞出圈了。13歲女孩豪擲70萬,只為請畫師畫幾幅圖,家長發現後要求畫手全額退款;而畫手也表示委屈,因為女孩的網絡簡介特意寫明自己「已成年」。最終,相關畫手與家長同意退還部分款項。這一事件引起了公眾的好奇,神秘的設圈也隨之走進人們的視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件事。 設圈就是人設圈。所謂玩人設,其實就是養「紙片人」。由買家設定好紙片人的性格和外貌特徵,再請畫手根據要求作出原創設計。正如「60後」的郵幣卡、「70後」的菸酒茶,設圈可以看作是屬於「90後」「00後」等更年輕群體的圈子。不同的是,深受動畫、漫畫薰陶,設圈具有鮮明的二次元屬性;並不強調愛好者之間的互通有無,設圈因而更加注重人設的獨一無二。 一件不能商用、不能傳播的數字繪畫作品為何能賣如此高價?設圈究竟有什麼神奇魔力可以讓孩子欲罷不能?要看到,無論是對自我的設定,還是對全新人物的虛構,創作者可以為人物設計專屬的外貌、身份、故事、性格。正因如此,很多買家在虛擬人物身上傾注大量情感、投射自我期許,稱紙片人為「兒子」「女兒」,將完善人設的過程叫作「養孩子」,不僅找畫師精心裝扮,甚至還會通過給娃「找另一半」等方式為人設創造未來。這種感覺有點像過去給電子寵物買皮膚和道具,但其智力投入、情感投入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一句「我們真的活在同一個世界嗎」道出了多數圈外人的心聲。和cos圈、電競圈、寵物圈、同人圈一樣,設圈形成了獨特的二次元文化。懷有相同興趣的人在網絡上找到同類,形成「趣緣」社群;而「金主」「設子」「服設」「巨人車」等暗語築成的堡壘,層層設置的潛規則及新玩法,讓圈里圈外的隔閡深如溝壑。此外,設圈還形成了獨特的交易方式及產業鏈條。 入圈人數由少到多,畫稿費用也隨之水漲船高,紙片人已成為「吞金獸」。正是因為人設的唯一性,所以一般不能賣給多個買家,畫作自然供不應求;也正因為人設的私密性,這一獨特商品逐漸採用了私密拍賣的形式。不同於起初以私人、商用為主的零散約稿,時下的設圈交易常通過QQ群及其他垂直平台的渠道進行。問題在於,交易多通過社交網絡「私戳」,遠離大眾視線,缺乏平台監管,沒有定價機制,加之不少未成年人參與其中,導致交易安全難以得到保障,價格也容易產生嚴重失衡。無論是此前拍出32萬高價的人設圖,還是此次女孩花70萬買畫的糾紛,都說明其交易模式存在嚴重漏洞。 一位職業畫家評論,設圈仿佛神秘地帶,別出心裁的規則和規矩超出認知。事實上,約稿拍賣流程完備,專有名詞層出不窮,看起來很有規矩的「設圈」更面臨著亂象迭出、發展無序的問題。可以說,設圈成也圈子敗也圈子。愛好者聚在一起並形成垂直小眾的圈子,在抱團取暖、相互認可的同時,也會形成自我保護、排斥外界的遊戲規則。而圈子的排外屬性,又使得很多「玩法」游離於法律秩序及市場規則之外,成為負面事件的導火索。 悲歡並不相通,圈里圈外並不苛求彼此理解,只需做到相互尊重。但尊重的前提在於,圈內生態合法合規、健康安全。畢竟,「圈地自萌」無可厚非,參與者開心就好;但如果遊走在灰色地帶、違法邊緣,小圈子就會釀成大危害。遊戲規則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故意設計的上癮機制、誘導消費的意圖?是否存在納稅、版權等方面的漏洞?回答好這些問題,才能為二次元圈層塑造更好的文化生態,為愛好者的安全參與和良性互動保駕護航。 回到事件本身,女孩斥巨資養人設並非孤例。從給主播瘋狂打賞,到充值數萬元玩網游,一段時間以來,孩子背著父母花出巨款的新聞一再引發熱議,也映照出新一代網際網路原住民的生活樣貌。一邊是著迷上癮、失去理智的熊孩子,而另一邊是焦頭爛額、疑惑不解的父母。面對未成年人生活不可避免地與網際網路發生聯系的現狀,家長除了應該努力跨越數字鴻溝、了解孩子的思想世界,還應該給孩子的心理世界多些關愛與呵護,防患於未然。只有真正打開心結,才不會等到孩子語出驚人、劍走偏鋒後,才追悔莫及。 這正是:圈子有個性,更要有品性。「神獸」有心結,亟待各方解。 來源:cnBeta

人民日報公布:不合格家長行為表,請自查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在孩子身上體現。 在人民日報公布的「不合格家長」行為自查表中,明確指出這10種方式會把孩子慣壞。 今天分享給家長朋友們。 1、這10種行為,容易慣壞孩子! 01給孩子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地位高人一等,處處受到特殊照顧,如吃「獨食」等,長此以往,孩子會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 02孩子犯錯當面袒護 許多家長以「不要太嚴,TA還小」為理由袒護孩子的錯誤,這會使孩子全無是非觀念,造成孩子性格扭曲。 03過分注意孩子 一家人無時無刻不關心孩子,會使TA認為自己是中心,家人都要圍著TA轉。 04輕易滿足無理由要求 小孩要什麼家長就給什麼,這樣TA會養成不懂得珍惜,講究物質享受和不體貼他人的性格。 05允許孩子生活懶散 允許孩子挑食、睡懶覺、玩耍沒有節制等,這樣TA容易缺乏上進心和毅力,做人得過且過。 06對孩子央求 如邊哄邊求孩子吃飯,答應TA講3個故事再把飯吃完。你越央求,孩子越忸怩作態,不但不明辨是非,家長的威信也會耗盡。 07包辦替代 有些家長從不要求孩子勞動,三四歲還要餵飯,五六歲還不做任何家務事。這樣孩子必然不會變得勤勞善良、能幹上進。 08大驚小怪 孩子生病時,家長驚慌失措,一味嬌慣,最終會導致孩子不讓父母離開一步,變得懦弱膽小。 09剝奪獨立 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來怕飛走。這樣的孩子會養成依賴心理,往往成為「把門虎」,在家里橫行霸道,到外面膽小如鼠,形成性格缺陷。 10害怕哭鬧 害怕孩子哭鬧的父母是無能的父母,若放任孩子打罵父母,會在TA性格中播下自私、無情、任性的種子。 2、一個好母親,情緒愉快且穩定 著名導演姜文在做客《十三邀》曾表達過,自己這輩子最大的失敗,就是處不好和母親的關係。 他說: 「我很想讓她高興,但不管是我拿到戲劇學院通知書,還是後來給她買了房子,她都不高興。」 因為媽媽的不高興,姜文說自己經常不自信。 孩子會天然地討好媽媽,但媽媽總是不高興,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不被喜歡的。 媽媽的情緒,是孩子看世界的鏡子。 英國教育家巴盧說過:教育始於母親膝下,孩童耳聽一言一語,均影響其性格的形成。 母親喜怒無常,孩子就恐懼擔憂; 母親怨天尤人,孩子就鬱鬱寡歡; 母親溫和慈祥,孩子就樂觀溫暖; 母親寬容大度,孩子就有同理心。 母親不僅決定一個家的溫度,更在潛移默化中決定著孩子的人性溫度。 如果媽媽是快樂的,孩子就是快樂的。 反之,媽媽如果總是不快樂,情緒不穩定,孩子就會患得患失,覺得不被喜歡、不被支持、缺乏勇氣和自信。 媽媽的情緒 ,藏著孩子未來的樣子。 所以,要做一個情緒穩定且愉悅的媽媽。 孩子在生命早期和媽媽的關係怎樣,長大後,他和這個世界的關係就是什麼樣。 很多媽媽經常抱怨,會不自覺地說爸爸壞話。 (比如:你爸特別懶,你爸根本不管你的事,你跟你爸一樣墨跡。) 殊不知,愛抱怨與脾氣暴躁的媽媽,會讓孩子一直處於不安的情緒當中。 還有一些媽媽愛攀比:你看隔壁鄰居小明就比你考得好,小明爸爸比你爸有本事等。 總是對現狀不滿的媽媽很難培養出一個快樂的孩子。 更有一些媽媽自己玩手機,不管孩子學習,答應孩子的事,不遵守承諾。 在孩子面前哭窮,或者不尊重孩子隱私,動不動把「我是為你好」放在嘴邊,過度打壓孩子,這樣的行為都不可取。 莫言在諾貝爾文學獎的領獎台上說過,影響他一生的人,是母親: 「母親教會了我什麼是大愛和親情, 什麼是寬容和理解, 什麼是憐憫和同情, 什麼是誠實和恥辱, 什麼是堅強和不屈, 什麼是人生和處世, 什麼是學習和生活, 什麼是夢想和志遠。」 如果說父親是家庭中的掌舵者、領導人,那麼母親則是一個家庭的調節閥、供氧機。 對於孩子來說,父親是最信任的人,母親就是最依賴的人。 孩子最大的安全感,來自於母親。 3、一個好父親,勝過200個好老師 父親對孩子的影響,給予孩子的教育,是任何人都比不上的。 有心理學家指出,孩子12歲之前,通常會把父親當成自己的偶像。 在父親的陪伴與教育下成長的孩子,會更加樂觀、開朗、自信、上進,比起從小缺少父親陪伴的孩子,各方面的優勢都很明顯。 父親意志堅定,孩子就學會了百折不撓; 父親勇敢獨立,孩子就學會了堅強無畏; 父親胸懷寬廣,孩子就學會了大度包容; 父親是非分明,孩子就學會了堅持原則 正如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言: 每個父親都是使者,只有使者不斷進修,端正自己的觀念和品行,所培養出的孩子才能自立於人群之中。 童話大王鄭淵潔就曾寫過一本書,名為《父親的含義是榜樣》,里面有提到了他父親的教育。 在鄭淵潔父親看來,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身教,他說: 「我以為,父親的身教,比要求孩子考一百分管用。」 「為人父這麼多年,最深刻的體會就是,閉上你的嘴,抬起你的腿,走你的人生路,演示給孩子看。」 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 好爸爸一定是一個體諒媽媽的爸爸,一個愛乾淨,愛做家務活的爸爸,一個誠信也懂得欣賞孩子的爸爸,一個和藹可親並不過分嚴厲的爸爸。 為人父母,我們不需要考試,但一定要堅持學習與反思,負起對孩子一生的責任。 「爸爸的肩膀,是孩子看世界的第一顆墊腳石。」 家庭教育影響孩子的一生,父母責無旁貸。 寫在最後: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 「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在教訓孩子、命令孩子時才是教育,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在你們不在場的時候,都是教育!」 《人民日報》曾經發文指出:教育好孩子,是父母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業。 無論父母賺多少錢,取得多大的榮譽,都比不上教育好自己孩子的榮光。 父母是孩子的終身教師,懷有對孩子一生的責任。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也是孩子一輩子的課堂。 最好的育兒模式,就是學著和孩子一起成長。 如果你也認同,歡迎轉發,讓更多家長看到。 部分素材來源網絡及人民日報客戶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來源:kknews人民日報公布:不合格家長行為表,請自查

人民日報評共享充電寶漲價:屢上熱搜怎麼更好續航?

【CNMO新聞】現在手機已經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出門可以不帶錢包不帶公交卡,但是一定得帶上手機。但是,大部分手機的電量不足夠讓我們一整天高強度使用,尤其是出門在外,手機要是沒電了就得抓瞎。這個時候,共享充電寶的出現可謂是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可是,最近這幾個月,共享充電寶頻繁漲價讓大傢伙都有些不開心了。 共享充電寶漲價 近日,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問,共享充電寶漲價屢上熱搜,咋能更好「續航」?人民日報認為,從市場規律看,使用要付費,無可厚非。但消費者更關心定價標準、定價透明度、用戶選擇權和服務質量,「充電又貴又慢」,肯定是人們無法接受的。只有把眼光放長遠,牢牢抓住用戶、服務好客戶,才能不斷拓寬更多發展渠道。 在共享充電寶投放之初,為了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那時候一般都是1元/小時。但是,短短几年的時間,共享充電寶的價格已經漲到3-4元/小時,翻了三四倍,酒吧夜店等場所更是高達10元/小時,讓人直呼「不如自己買一個充電寶」了。現在共享充電寶正處於野蠻發展的時期,各公司胡亂漲價,甚至還有部分品牌任意扣費,給消費者留下了極差的印象。 來源:kknews人民日報評共享充電寶漲價:屢上熱搜怎麼更好續航?

人民日報海外版:平台經濟應在規范中發展

4月1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在中國境內網絡零售平台服務市場實施「二選一」壟斷行為作出行政處罰,罰款182.28億元。專家指出,此次對阿里巴巴集團進行處罰,是監管部門對平台企業違法違規行為的有效規范,但不意味著否定平台經濟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重要作用,而是要堅持發展和規范並重,推動平台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 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被處罰 近年來,平台經濟領域出現了「二選一」「大數據殺熟」「自我優待」等損害市場競爭和消費者利益的行為。此次處罰正是針對阿里巴巴集團所實施的「二選一」行為。 市場監管總局的通報稱,阿里巴巴集團在中國境內網絡零售平台服務市場不僅擁有超過50%的市場份額,且相關市場集中度較高,具有很強的市場控制能力。自2015年以來,阿里巴巴集團濫用該市場支配地位,對平台內商家提出「二選一」要求,禁止平台內商家在其他競爭性平台開店或參加促銷活動,並藉助市場力量、平台規則和數據、算法等技術手段,採取多種獎懲措施保障「二選一」要求執行,維持、增強自身市場力量,獲取不正當競爭優勢。 市場監管總局調查表明,阿里巴巴集團實施「二選一」行為排除、限制了中國境內網絡零售平台服務市場的競爭,妨礙了商品服務和資源要素自由流通,影響了平台經濟創新發展,侵害了平台內商家的合法權益,損害了消費者利益,構成《反壟斷法》第十七條第一款第(四)項禁止「沒有正當理由,限定交易相對人只能與其進行交易」的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 根據《反壟斷法》第四十七條、第四十九條規定,綜合考慮阿里巴巴集團違法行為的性質、程度和持續時間等因素,市場監管總局依法作出行政處罰決定,責令阿里巴巴集團停止違法行為,並處以其2019年中國境內銷售額4557.12億元4%的罰款,計182.28億元。 不能限制消費者自由選擇權 市場監管總局行政處罰決定書明確,阿里巴巴集團限制平台內經營者在其他競爭性平台開店或者參加其他競爭性平台促銷活動,形成鎖定效應,以減少自身競爭壓力,不當維持、鞏固自身市場地位,背離平台經濟開放、包容、共享的發展理念,排除、限制了相關市場競爭,損害了平台內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利益,削弱了平台經營者的創新動力和發展活力,阻礙了平台經濟規范有序創新健康發展。 市場監管總局認為,排除、限制市場競爭的做法,不僅阻礙資源優化配置,限制了平台經濟創新發展,也損害平台內經營者利益和消費者利益。調查表明,當事人有關行為既損害了平台內經營者的經營自主權,也不當減損了平台內經營者合法利益,同時削弱了品牌內競爭程度,令平台內經營者利益受損。同時,當事人有關行為減少了其他競爭性平台上可選擇的品牌及商品,限制了消費者的自由選擇權;當事人限制平台內經營者在其他競爭性平台開店或參加促銷活動,限制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從長遠看,不僅損害消費者現實利益,還將損害消費者期待利益,減損社會總體福利水平。 阿里巴巴集團於4月10日回應稱,「對此處罰,我們誠懇接受,堅決服從。我們將強化依法經營,進一步加強合規體系建設,立足創新發展,更好履行社會責任。」 發展與規范並重 在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時建中看來,這次行政處罰同時釋放了清晰的政策信號——國家在鼓勵和促進平台經濟發展的同時,強化反壟斷監管,有效預防和制止平台企業濫用數據、技術和資本等優勢損害競爭、創新和消費者利益的行為,規范和引導平台經濟持續健康創新發展。 體現了依法監管的原則。時建中指出,對於競爭性平台,平台企業應該守住《反壟斷法》等法律底線;對於平台內經營者,平台企業應該履行《電子商務法》等法律賦予的基本義務;對於消費者,平台企業應該依法尊重消費者權益。市場監管總局對阿里巴巴集團依法立案調查並作出行政處罰,充分體現了對平台經濟依法監管的原則。 體現了發展與規范並重的監管思路。時建中認為,4%的罰款比例較為適中,既體現了依法依規和過罰相當的原則,國家強化平台企業反壟斷監管的態度和決心,也體現了支持平台經濟發展的政策目標,充分展現了發展和規范並重的監管思路。 「依法規范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平台經濟發展,反壟斷監管要保障市場能夠發揮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要維護平台經濟開放、包容、共享的環境,讓平台企業在公平的市場競爭中贏得發展機會,以科學有效的反壟斷監管回應平台經濟發展的現實需求。」時建中表示。 來源:cnBeta
人民日報評論:大廠黑話還是行業術語?企業文化還是內卷游戲?

人民日報評論:大廠黑話還是行業術語?企業文化還是內卷遊戲?

這樣的報告你讀得懂嗎?「底層邏輯是打通信息屏障,創建行業新生態。頂層設計是聚焦用戶感知賽道,通過差異化進而顆粒度達到引爆點。交付價值是在垂直領域採用復用打法達成持久收益。」近日,一份難解其意的互聯網公司報告引發網友熱議,不少年輕員工表示這樣的「大廠黑話」頗為流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從鏈路、拉通,到勢能積累、高頻觸達,再到OKR、trans,這些互聯網公司的流行表達,往往讓圈外人雲里霧里,人們表示「明明每個字都認識,連在一起就不知道意思了」。不少圈內人也認為,一些「黑話」看似高深卻沒多少實際意義,甚至抱怨新人被迫將惡補「黑話」當作入職後的重要任務。這些「黑話」到底是便捷溝通的工具,還是裝腔作勢的表達,到底是企業文化的必要組成,還是無意義的內卷遊戲?我們不妨做一番探究。 撇開「黑話」一詞具有的負面色彩,人們所說的「大廠黑話」不少是行業術語。正如股票行業的「頭肩底」「搶帽子」,編輯出版的「三審三校」「轉活虧活」,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術語。一些互聯網公司用「落地」表示「將項目執行完成」,用「顆粒度」形容事件的詳細、清晰程度。或是新詞相沿成習,或是學術語言轉化,或是簡稱及外來詞匯,一些抽象凝練的語匯起到了提高表達效率的作用。非從業者固然雲里霧里,但有着相同知識基礎的人一看便知。 在過去,很多「黑話」屬於隱語。正如楊子榮拜山頭時的暗號「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一些秘密社會群體為掩人耳目、自我保護而設計了遁辭隱義的「黑話」或「春點」。隨着時代發展,刻意使用「加密」表達進而防備外人的現象少了,但專有表述仍在發揮標識團隊成員、加強內部認同的作用。從火星文、飯圈用語,到「大廠黑話」,姑且不論語匯是否精當,使用「這路話」客觀上成為辨識「自己人」的重要符號。 有人說:學習「黑話」是職場「小白」蛻變為行業「老炮」的必修課。話糙理不糙。新人學習必備術語,一定程度上是提升專業能力的過程;熟悉內部用語,也是融入集體並成為互聯網人的一種「通過儀式」。問題在於,很多人對「大廠黑話」的不滿從何處起? 一是以辭害意。「語之所貴者意也。」在日常表達中,比語匯更重要的是語匯的用法。正如文章開頭的報告,堆砌術語、為用而用,打亂了詞語應有的用法,違背了語言的表意初衷。二是故作高深。晦澀不等於專業。「為賦新詞強說愁」式的生造概念,實際是膚淺的自我包裝。不懂的人「不明覺厲」,卻增加了業內人士的學習成本。 語言作為人類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化簡為繁、生搬硬套的表達只會讓交流更加困難。更重要的是,語言生態反映社會生態。一些企業將「行話」用得好不好當作能力高低、入行早晚的標準,將「行話」長短當作績效多少的標志。正所謂「話語即權力」,一旦「行話」被強制使用,它將支配人們消除個體差異、改變思維習慣,進而產生不健康的企業文化,制約干實事、出實績的熱情。所以,這一現象還要從文化氛圍、評價機制等方面尋求破解之道。 好好說話是一種美德。這並不代表各行各業都必須說大白話。必須承認,由於地域、文化、行業等差異,不同場景中的語言各有特點。日常生活中的俚語俗諺,學術著作中的嚴謹術語,甚至是外資企業中的中英混合,在便於交流的前提下理應並行不悖、各美其美。但需要明確,語言自帶門檻,不該自造門檻。用刻意修建的圍牆拒圈外人於千里之外,分圈內人為三六九等,這樣封閉的語言註定難有持久的生命力。 語言的生命力在於因時損益。從「給力」「山寨」,到「賦能」「內卷」,很多網絡用語、學術用語進入日常生活,為人們描述世界、表達思想提供了更加稱手的工具。此次對「大廠黑話」的熱議,折人們對互聯網企業的關注以及網絡在塑造社會文化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我們期待,作為創新先導的互聯網行業,在生產更豐富產品的同時,造就更符合時代的生動表達,為開放、流動的語言之海注入活水。 這正是: 「黑話」發揮成「廢話」,以言盡意方飛花。 來源:cnBeta

人民日報四問校外培訓行業亂象頻發:這是做教育,還是做生意

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時強調:「培訓亂象,可以說是很難治理的頑瘴痼疾。家長們一方面都希望孩子身心健康,有個幸福的童年;另一方面唯恐孩子輸在分數競爭的起跑線上。別的孩子都學那麼多,咱們不學一下還行啊?於是爭先恐後。這個問題還要繼續解決。」 校外培訓事關許多家庭,如今行業規模更是日益龐大,亟須規范管理。本版今起推出系列報道,四問校外培訓,剖析亂象背後的原因,探討行業健康發展之道。 ——編 者 熱錢湧入虛火旺 當下,源源不斷的熱錢湧入教育培訓行業,在線培訓市場更是火熱異常。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基礎教育在線行業融資額超過500億元,這一數字超過了行業此前10年融資總和。 然而,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在資本的驅動之下,不少培訓機構採取商業化營銷模式,做廣告、拼低價,甚至用收來的學費做投資、做投機。還有個別機構採用「白條」「教育貸」等金融手段促銷、吸引學員。有一些商業平台推波助瀾,為了經濟利益,對培訓機構廣告大開綠燈,甚至鼓勵和引導他們競相投放,其中不乏誇大宣傳和虛假廣告。 校外培訓是做教育而不是做生意,不能套用商業邏輯,這是必須明確的一條底線。湧入校外培訓的巨額資金去向何處?一個主要方面是廣告投放。從綜藝晚會,到公交車站、樓宇電梯,再到微信、短視頻等網絡平台,校外培訓廣告可謂鋪天蓋地。另一方面則是大量低價課程,「20元26課時,再送教輔材料」,而且多是語文、數學、外語等學科類培訓。 虛火之下,資金鏈斷裂、爆雷跑路的現象時有發生。就在不久前,在線教育企業「學霸君」宣布倒閉,優勝教育也承認公司資金鏈斷裂。企業「一倒了之」,後果卻由學生家長來承擔,不僅課程被迫暫停,繳納的培訓費更是無處可尋,最終降低了行業整體的信譽度。「一些培訓機構為了占領行業主導權,以賠錢模式運營,目的是擠垮中小機構。而惡性競爭的同時,培訓機構自身也面臨經營風險,一旦融資跟不上,資金鏈斷裂,企業可能迅速倒閉,造成群眾預收費無法退回,損害群眾的利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家長焦慮與日增 事實上,校外培訓的興起原本是一件好事,無論是興趣上的培養拓展,還是學業上的培優補差,校外培訓都為學生的個性化和差異化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但這必須以教育公益屬性為前提。而且,校外培訓屬於民辦教育的范疇,民辦教育促進法規定,民辦學校收取的費用應當主要用於教育教學活動、改善辦學條件和保障教職工待遇。 但如今,校外培訓的虛火越來越旺,鋪天蓋地的廣告之下,家長的焦慮與日俱增,似乎不給孩子報個培訓班,就是在虛度時間,會立馬被趕超。 面對網絡上發起的「輔導機構效果到底怎麼樣」這個問題,有家長無奈表示:「各種幫助解題的軟件,讓孩子遇到困難不是首先去獨立思考,而是立刻拿起手機尋求軟件幫助」「自從上了在線輔導班的課程,孩子的視力直線下降」。還有網友表示:「身邊同學同事都在報輔導班,只能隨波逐流,關繫到孩子的成績,誰也不敢落後。」 教育初心莫背離 如何在資本的旋渦中保持初心,處理好資本逐利性與教育公益性之間的矛盾? 首先,面對洶涌的資本,培訓機構需要保持冷靜。如果越來越多的機構都開始尋求投資,跟風燒錢,擴大營銷,培訓行業就會走向嚴重內耗的困境。這些以資本和商業為屬性的手段,一方面導致機構無心專注教學研發,違背了教育規律,背離了教育初心;一方面走向「跑馬圈地」,打破正常業態,加速中小機構迅速倒閉的風險,讓行業無序競爭,損害家長和學生權益。 同時,面對洶涌的資本,學生家長也需要保持理性。對於「你的購物車里有孩子的未來嗎」「你不來補課,我們就培養你孩子的競爭者」等營銷話術和「套路」,家長們應當根據孩子的成長發展來綜合決定。要始終明確,培養興趣、學會思考、掌握方法、健全人格,比僅僅應試答題更重要。 此外,在校外培訓的治理中,還存在一些難點問題,需要多部門握指成拳、聯合解決。教育是良心行業,不是逐利產業,應當制定專項法規細則,加大對教育培訓類廣告的審查與監管,明確廣告經營者、發布者、代言人、發布平台等各方的責任。 再如預收費,雖然教育部門已經作出規定,只能提前收取3個月費用,但現實中,一些培訓機構常常採取買三贈三等方式,誘導家長存款。對此,可以採取第三方託管、按課程進度定期撥付,或專門劃出一定比例作為風險保障金等方式,降低「跑路」風險,保障消費者權益。 校外培訓亂象,是很難治理的痼疾,也是迫在眉睫的「急症」。唯有各方共同努力,回歸教育的本質與初心,校外培訓市場才能規范有序、風清氣正,真正成為校內教育的有益補充。 來源:cnBeta

人民日報發文談網游產業:激活網游產業的文化屬性

<p今日,人民日報發文談網游產業,表示疫情防控期間,以網游為代表的「宅經濟」打破了時空限制,豐富了數字文化生活,成為逆勢上揚的行業之一。需要激活網游產業的文化屬性,通過將道德價值和文化基因賦予故事、人物、畫面、音樂等內容,潛移默化地引導遊戲者特別是青少年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來源:遊俠網
《人民日報》:中國游戲用戶已超6億 5G和雲游戲成為發展新趨勢游戲新聞

《人民日報》:中國遊戲用戶已超6億 5G和雲遊戲成為發展新趨勢遊戲新聞

根據《人民日報》,中國遊戲用戶已經超過6億,早已趨近飽和。當用戶數量主機觸及天花板,遊戲企業要如何找到方向、成功突圍?專家認為,規范管理、科技支撐、創新驅動,應當成為遊戲產業不斷發展的加速器。 根據第三方平台伽馬數據發布的《2019中國遊戲產業年度報告》,2019年中國遊戲市場銷售收入2330億元,同比增長8.7%,用戶規模、自主研發、海外市場等主要指標好於去年同期。專家認為,遊戲產業在隨着科技發展的腳步不斷進化,5G賦能,雲遊戲將成為遊戲發展新趨勢,推動新一輪增長。 隨着5G商用正式啟動、基站不斷完善發展,高速便捷的網絡基礎推動遊戲產業諸多創新。其中雲遊戲將遊戲在服務器端運行,通過網絡傳送給用戶,破解遊戲對高端電腦配置的依賴,成為當前創新的主要方向之一。

「網癮防治」擬寫入未成年人法明確禁止「電療」

<p今天早上,人民日報官推發文表示:網癮防治擬寫入未成年人保護法,專家:應明確禁止「電擊治療」。這是《未成年人保護法》實施7年後首次迎來大修。 <p人民日報表示:「明天,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將開幕,審議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網癮防治」擬寫入未成年人保護法。有專家表示,要明確嚴禁暴力毆打、虐待脅迫戒除網癮等紅線,更好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網癮防治」擬入法,也不妨明確禁止「電擊」 ​​​​」 <p然後網友們紛紛叫好,並且還提到了一個曾經耳熟能詳的名字某「電療專家」 <p雖然現在被不少網友們掛在嘴邊玩梗,但是歸根結底「電擊」治網癮的性質正是惡劣的暴力虐待,相信在專家們正視、明確這一點後,能夠通過更加科學的手段來改變網癮少年。 來源:遊俠網

人民日報推《俠盜獵車手》風宣傳片 特警帶你體驗硬核射擊

<p@人民日報官方微博公布了一段宣傳片,用《俠盜獵車手:聖安地列斯》式的風光帶來了昆明雲豹突擊隊特警日常訓練的第一視角,甚至還有不同服裝切換等等。 《俠盜獵車手》風雲豹突擊隊宣傳片觀看地址>>>> <p微博原文如下: <p昆明特警支隊五大隊大隊長鄒路遙,堅守雲豹突擊隊十三年,是《湄公河行動》、《雲豹突擊隊》原型人物之一。他說,「這里沒有十環的人生,警察能做的,就是瞄準每一個十環」。雲豹突擊隊特警帶你體驗硬核實戰射擊。 高清視頻畫面: 來源:遊民星空
image.png

黑暗一塊一塊掉下來,結出果高掛(人民日報海外版)

華文文學(人民日報海外版)2019年6月27日星期四新西蘭華頁作者名錄唐成茂/熊焱/龔學明主編:佩英/蘇清風攝影:軍翔 /董方  推送:張立中 華頁電子報2019年6月27日星期四 唐成茂,國家一級作家。《中國詩人》主編,《當代詩人》執行主編,《澳門月刊》(文學版、美術版)執行總編。第四屆中國「海子詩歌獎」組委會執行主任,第四屆華語詩歌春晚組委會執行主任,中國詩歌萬里行組委會副主任。在國內外報刊發表文學作品數百萬字。獲俄羅斯「普希金詩歌獎」、西班牙「國際桂冠詩人」獎、中國新詩百年百名最具實力詩人獎、「2018年中國十大年度詩人」、中國當代詩歌獎等眾多國內外文學獎項。出版11部文學專著。 在綠瓦青磚的江南 文/唐成茂  我在風起的時候   要風有風 牆根上的藤蔓和念想   被吹得老響 風在牆頭落草   命運在風雨中 絆倒   流浪的鐘聲  還未到岸 已進客船   陸少遊的釵頭鳳   唐小婉的「人空瘦」 在綠瓦青磚的江南 把我變成公子   把故事變成傷痕   驛站上的雲朵   要死要活地纏綿 歸鄉的小車  載不動許多愁 我仍迷戀水性楊花的江南 揮一揮衣袖  揮去十朝古都的胭脂味  揮去一大片   神馬和浮雲   這是揚州三月  這是你的揚州 這是康熙微服私訪的客樓 這是揚州八怪新長出傳說的鬍鬚 這是我和你的畫舫 江南憶   最憶是揚州 揚州的古城里   滿樓揮起的 都是你的紅袖   手里捧著鳥聲    千山都已飛去 我站在已舊紅顏的太息里 尋找時間深處的一湖春水   怎麼 由有情變成無情 在越下越清寒的江南雨里 我用古琴彈奏心事 在暮鼓晨鐘中  一遍遍訪過曲池   永巷 一次次審視   劃傷季節的二胡水  在雨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