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光明與生命—重來

Tag: 光明與生命—重來

譯介丨原子與原型,榮格與泡利書信集(前言)

榮格和沃爾夫岡·泡利人生大事記 C. G. 榮格(1875-1961) 1875生於瑞士圖爾高州,凱斯威爾,巴塞爾人。父親:保羅·阿基里斯·榮格(1842-1896),牧師,母親:艾米麗·普雷斯威爾克(1848-1923)。 1879居住於巴塞爾附近的克萊西寧根。隨後在巴塞爾上了小學和中學。 1895-1900在巴塞爾學醫並通過最終的醫學考試。 1900在伯戈爾茲利,蘇黎世大學的精神診所和州立精神研究所擔任第二助手。 1902升職為第一助手。 發表學位論文《關於超自然現象的心理學和病理學》 1902-1903冬季學期。參加巴黎的皮埃爾·讓內(Pierre Janet)的系列講課。 1903與來自謝夫豪森的艾瑪·羅斯欽巴赫(1882-1955)結婚。 1903-1905在蘇黎世精神診所做志願醫生。就正常和病理性詞匯聯想以及其伴隨的生理症狀展開研究。後發展出復雜理論,發表於《早發性痴呆症診斷》期刊。 1905-1909蘇黎世精神病診所的高級醫師,開設催眠療法綜合課程。研究早發性痴呆心理學,並發表相關研究 1905-1913擔任蘇黎世大學醫學系精神病學講師,主講內容主要關於原始人的心理神經和心理學。 1907在維也納遇見弗洛伊德。 1909由於私人咨詢和心理治療病例產生的壓力離開診所。作為心理治療專家在庫斯納奇——蘇黎世開辦私人診所。 受邀前往馬塞諸塞州,參加克拉克大學建校二十周年紀念,在那里關於聯想方法做了演講,並接受榮譽博士學位。 擔任心理學和心理病理學年報編輯。 1911 創立國際精神分析組織並且擔任主席 1912 《無意識心理學:力比多的轉變與符號主義研究》最終發表於1916,對弗洛伊德力比多理論的批判性考察。 受邀前往紐約福特哈姆大學演講(後以《精神分析理論》為題出版),並授予法學榮譽博士學位。 1913最終與弗洛伊德運動分道揚鑣。把自己的心理學命名為「分析心理學」,後來也被人熟知為「復雜心理學」。 1917-1918擔任代堡英國實習戰俘的指揮官。 1917開始研究類型問題以及與個體化進程相關的聯系(《心理類型》1923),同時研究集體無意識的自然屬性,以及其與意識的聯系(《自我和無意識的關系》1928)。 1921出版《心理類型》。 1924-1925訪問亞利桑那和新墨西哥的普埃布尓印第安人,研究原始人心理學。 1925-1926前往東非英屬肯亞埃爾貢山上的伊爾戈尼,展開調研旅行。 1929與理察·威爾赫姆合著《金花的秘密》。 1930擔任德國心理治療協會榮譽主席。 1932被授予蘇黎世市文學獎。 開始與泡利通信。 1933擔任國際心理治療全科醫學協會主席和《心理治療及其邊界》核心刊物編輯。 繼續學術演講,在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開設選修課:現代心理學。 1934被任命為凱瑟爾·利奧波德-凱洛琳德國研究學會成員。 1935創立並擔任瑞士實用心理學協會主席。 被任命為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教授。 1936在美國馬塞諸塞州哈佛大學三周年慶典上發表演講「決定人類行為的因素」,獲得科學榮譽博士學位。 1937在紐哈芬的耶魯大學發表1937年泰里講座,主題為《心理學和宗教》。 受邀前往參加印度加爾各答大學二十五周年慶典,獲得貝納勒斯印度大學的榮譽文學博士學位、阿拉哈巴德穆斯林大學授予科學榮譽博士學位。 1938加爾各答大學授予法學榮譽博士學位、加爾各答印度科學議會協會榮譽成員。 1938牛津大學科學榮譽博士學位。 1939被任命為倫敦皇家醫學學會榮譽成員。 蘇黎世心理治療教學研究所主席。 1940從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辭職。 1944任巴塞爾的教席教授、瑞士科學院榮譽成員,身染重病。 1945七十歲生日當天,獲得日內瓦大學賀信,被授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挨拉諾斯演講《關於精神的心理學》。 1946年之後,由A.加菲整理。 1946 《心理學和教育》、《論現代歷史》、《移情心理學》,埃拉諾斯講座《心理學的精神》。 1948 在蘇黎世設立C.G.榮格研究所,《精神的符號主義》,埃拉諾斯講座《關於自我》(1949年出版)。 1950《無意識的形式》。 1951亞昂,榮格在完成GW/CW9ii的書中部分,埃拉諾斯講座《關於共時性》。 1952 《轉化的象徵》(以及1912《力比多的變形與象徵》修訂版),又大病一場,《工作回信》。 1953 CW12,《心理學和鍊金術》,紐約,伯林根系列叢書20,英文版第一卷出版。 1954 《來自意識的根基》。 1955獲得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自然科學榮譽博士學位。《神秘合體》第二卷GW/CW14。十一月二十七日妻子離世。 1957 開始與A.Jaffe合作,最終於1962年出版共同撰寫的《記憶,夢境與反思》,《現在與未來》。 停止和泡利通信。 1958 《飛碟:天空視物的現代神話》。 1960 瑞士版選集第一卷,第十六卷,《心理治療》。 八十五歲生日之際被授予屈斯納赫特-蘇黎世榮譽公民稱號。 1961 英文版《探索無意識》,收錄於1968年的《人及其符號》。 六月六日後病逝於屈斯納赫特的家中。 沃爾夫岡·泡利(1900-1958)注1 1900四月二十日生於維也納,五月十三日「按照羅馬天主教會的儀式受洗」。 1918從維也納Döblinger文理告中畢業不久後發表了第一篇關於廣義相對論的科學論文(1919)。 被慕尼黑大學錄取,開始冬季學期的學習。 1921完成學業,畢業論文關於氫分子離子H2+(1922),導師為阿諾·索末菲。 出版了《相對論文集》(1921)。 在冬季學期,泡利成為科廷根大學物理研究所馬克思·伯恩的助手。 1922接下來的夏季學期,泡利轉去漢堡的物理學研究所,擔任威廉·倫茨的助手,他們在慕尼黑就已成為好友。 1922六月他去了科廷根,在那玻爾做出了關於原子物理的著名演講。也是在那里,玻爾邀請他在哥本哈根學習一年,從1922年的冬季學期開始。 開始鑽研反常塞曼效應。 1923在漢堡獲得大學講課資格。 十一月,在准備量子理論的演講時(1929)時,泡利發現了不相容原理(1925)。 1925由於主要研究是關於量子理論的(1926),泡利的時間大部分都被占用,所以他只是間接參與了維爾納·海森堡在夏天關於矩陣力學的研究。 冬季,泡利通過量子力學計算了氫氣光譜,從而實現了對新形式體系的認知。他同時強烈反對淪伯和古德斯密特的「旋轉電子」,他認為這是倒退回舊的前量子力學思維方式。 1926泡利被授予教授稱號。 1927泡利創立了量子電動力學發展的項目,主要由帕斯奎爾·喬丹和維爾納·海森堡參與。 五月,泡利發表了他的非相對論自旋理論,在其中他介紹了所謂的泡利矩陣。 關於正確解釋量子理論的爭論在九月的科莫福特慶典和十月布魯塞爾舉行的第五屆索爾維大會達到高潮,並得出臨時結論。 1928在這個夏季學期,泡利被任命為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理論物理教授,這個職位他雖偶有間斷,但會一直保持到生命結束。 1929出版關於通用量子場理論的第一部合作作品,與海森堡共同撰寫。 1930到俄羅斯出差,同年七月和八月,參加敖德薩的學術會議。 十二月,他在寫給「放射性的女士和先生們」的信中,首次非正式提出了中微子假說。 1931蘇黎世舉辦了第一屆國際核物理學家大會。 夏天到美國旅行。回來路上,泡利參加了羅馬的核物理學家大會,在那里恩里克·費米第一次聽到了中微子假說。 十月,泡利在萊頓被授予洛倫茲獎。 1932著手撰寫關於波的機制的教課書(1933) 開始和榮格通信 1933在十月舉行的第七屆索爾維大會上,海森堡的論文發表之後,泡利首次公開報告了自己的中微子假說。 1934四月,泡利到倫敦旅行,在那里,他和芙蘭卡·伯特倫結婚。 七月,他與助手維克托·韋斯科普夫(注2)一起提出了反狄拉克理論。 十月,他參加了在倫敦和劍橋舉行的國際物理學家大會。 1935三月,在巴黎亨利·龐加萊研究所做了關於相對論量子理論的講座(1936) 1935-1936冬季學期,泡利第二次到美國旅行。在普林斯頓大學做了講座,參加了研討會,還拜訪了伯克利。 1937在莫斯科參加核物理大會。 1938三月,赴劍橋和萊頓進行巡迴演講。 1939與他的助手馬庫斯·菲爾茲合寫了關於任何自旋粒子的廣義相對論場方程的論文。 夏天,泡利為計劃於夏季召開的索維爾大會准備了一份關於基本粒子物理學現狀的報告。這份報告後來曾兩次出版:1940年與1941年。 1940和妻子芙蘭卡一起離開了瑞士,並且在戰爭期間擔任普林斯頓的客座教授。當時大部分美國物理學家沉迷於「戰爭物理學」,而泡利和愛因斯坦很親近,繼續基礎研究 。 關於核力的介子理論系列論文(1946)。 1941在夏季學期,泡利成為了密西根大學的客座教授。 1942在普渡大學講座。 1945獲得諾貝爾獎(1946)。 泡利擔任為期兩年的《物理評論》編輯。 1946 一月,泡利成為美國公民。 三月,拜訪都柏林的薛丁格,後回到瑞士。 在夏季學期繼續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講課。 在劍橋參加第一界重要的戰後國際會議(1947)。 十二月到斯德哥爾摩做諾貝爾演講(1947)。 1948二月二十八日和三月六日在蘇黎世心理俱樂部做演講《原型概念對克卜勒科學理論的影響》(見附錄六)。 參加關於基本粒子的第八屆索維爾會議(1948)。 1949七月二十五日泡利成為瑞士公民。 在佛羅倫斯參加關於量子統計學基礎的會議。冬天到美國旅行。 1950在巴黎(1952)參加關於基本粒子物理學會議。 1951春天到美國旅行。返程中,五月,泡利到隆德旅行。 1952出版關於克卜勒的作品(C.G.榮格和W.泡利,《自然和心靈的解釋》1955) 在萊蘇什進行暑期教學(1952)。 在冬季學期,泡利開始了在印度的長期旅行。 在孟買拜訪了霍米·菲漢吉爾·巴巴。 1953在都靈進行關於非局部場論的講座。 春季在撒丁島參加物理學大會。 1954春季訪問美國。參加蘇黎世國際哲學大會(1957)。 1955六月參加比薩會議(1956)。 七月,泡利在伯爾尼主持了相對論誕生五十周年會議(1955)。 十一月,泡利接受漢堡演講的邀請。 1956 拜訪美國。在六月的CERN研討會上宣布了中微子存在的證據。 1957一月宣告宇稱不守恆。 九月在以色列雷霍沃特開會(1958)。 和榮格結束通信 1958春天去美國旅行。在伯克利講授量子場理論,訪問在帕薩迪納的馬克思·德里布魯克。 接著去了布魯克港。 四月,在柏林被授予馬克斯·普朗克獎(缺席)。 六月,飛回蘇黎世參加第十一屆索爾維大會。 在六月末CERN大會上和海森堡關於基本粒子的自旋理論進行爭論。 八月,參加瓦雷納的暑期學校。(1958) 十一月二十到二十二號:拜訪漢堡,並接受漢堡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 1958十二月十五日,泡利病逝於蘇黎世紅十字醫院。十二月二十日,葬禮在蘇黎世的聖母教堂舉辦,瑞士和海外的眾多哀悼者都到場出席。 1來自C.P 恩茲和K.馮 梅耶恩《物理學的良心沃爾夫岡·泡利》pp.515-18 2維克托F.維斯科普夫,1908年生人,1933年擔任泡利助手(沃夫岡泡利和維克托F.維斯科普夫共同發表了《關於波動方程的標量相對論量子化》);戰後一直到1974年他在麻省理工擔任物理學教授,1961到1965年他是CERN的總幹事。 Lexicon of Terms in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