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地震

Tag: 地震

台灣7.3級地震不會讓記憶體漲價 影響不到1%

快科技4月11日消息,存儲行業正面臨新一輪漲價潮,DRAM內存、NAND快閃記憶體都跑不了,偏偏在這個時候,半導體重鎮台灣發生了7.3級地震,恐進一步加劇漲價。 不過根據集邦咨詢的最新報告,此次地震對DRAM內存產業影響很小,基本不會造成價格波動。 報告指出,地震過後,各家DRAM製造廠需要檢修、報廢的晶圓數量都不多,而且廠房設備本身就有一定的抗震效果,因此沖擊不大,對整體出貨量的影響可控制在1%之內。 美光、南亞、力積電、華邦等都已經基本恢復100%產能,其中只有美光升級到了1αnm、1βnm先進工藝,可能會些許影響出貨量,而其他廠商普遍停留在38nm、25nm等成熟工藝,產量占比很小。 地震後,,但目前現貨價已經普遍恢復,比如金士頓、威剛等,都沒有漲價,只是合約價還得等等。 美光、三星在地震當天停止了移動DRAM的報價,SK海力士則在當天下午向部分手機客戶提供報價,希望趁機獲得更多訂單。 伺服器內存方面,美光因為受影響集中在先進工藝,不排除最終成交價有所上漲,有待繼續觀察。 HBM方面,美光大部分產線位於日本廣島,無影響。 整體來看,DDR3庫存量較少,仍有漲價空間,DDR4、DDR5庫存充足,加上買方需求不旺,地震後的連日小幅漲價會很快回歸正常。 對於第二季度的DRAM合約價趨勢,集邦咨詢維持此前3-8%漲幅的預測。 不過,硬碟方面的漲價會更明顯,集邦咨詢稱NAND快閃記憶體市場一季度漲了23-28%,,,預計HDD漲幅為5-10%。 來源:快科技

台灣7.3級地震:記憶體要趁機大漲價

快科技4月9日消息,4月3日清晨,,導致嚴重破壞,也對半導體行業造成了不小的沖擊,比如說DRAM內存恐怕要要面臨進一步漲價。 地震發生後,美光很快就暫停公布二季度的DRAM產品報價,SK海力士、三星也緊隨其後。 美光還宣布,將會對地震造成的產能、供應情況做進一步評估,然後再與客戶探討供應情況。 業內人士稱,如此強震發生後,晶圓廠一般都會暫停或暫緩至少部分產線,不可避免地會造成供應緊張。 事實上,在經歷前兩年的持續低價之後,DRAM內存原廠都在刻意控制產能,期望能盡快恢復價格,漲價趨勢在地震之前就已經很明顯。 ,DRAM內存晶片價格在今年第一季度的漲幅可達20%,二季度還將再漲3-8%,而今有了地震這個“機會”,原廠們自然不會輕易放過。 另一方面,內存模組廠商們目前的庫存水平普遍偏低,上游產能有限的情況下肯定會加大采購支出,伺服器廠商等下遊客戶也會趁機抓緊備貨,這些都會進一步導致價格被抬高。 此外,,第一季度整體漲了23-28%,第二季度預計還會再漲13-18%,相比內存更甚,反映到終端SSD市場上也是如此,部分產品甚至已經價格翻倍。 來源:快科技

《最後紀元》薩滿技能地震有什麼特點

《最後紀元(Last Epoch)》中的大部分職業都是有很多技能可以使用的,其中薩滿職業就有很多技能,而地震就是薩滿職業的專屬技能,這個技能的特點就是使用武器猛擊地面對大范圍敵人造成傷害,並在附近製造2到4次餘震。 最後紀元薩滿技能地震有什麼特點 地震 使用武器猛擊地面對大范圍敵人造成傷害,並在附近製造2到4次餘震。 地震具體屬性特點如下圖 點擊圖片即可查看大圖 來源:3DMGAME

日本突發7.4級地震 晶片又要漲價了嗎

當地時間1月1日下午16時10分,日本中北部地區發生了7.6級大地震,震中位於石川縣能登地區,震源深度極淺,日本幾乎整個西海岸都發布了海嘯警報。 據中國地震台網正式測定,1月1日15時10分(當地時間1月1日16時10分)在日本本州西岸近海發生7.4級地震,震源深度30公里,震中位於北緯37.50度,東經137.20度。 根據日本氣象廳公布的信息顯示,石川縣能登市震度為 7 度,新瀉縣中越市震度為 6 度以下,新瀉縣上越市、上越市、佐渡市東部及西部地區震度為 5 度以上富山縣、加賀縣、石川縣、麗北縣、福井縣。 同時,日本氣象廳向石川縣能登市發布重大海嘯警報,山形縣、新瀉縣上中月、富山縣佐渡市、石川縣加賀市、福井縣、兵庫縣北部均發布了海嘯警報。預計海嘯最大高度或達5米。 據報導,這次地震除了上述受影響較大的區域之外,東京的建築物也出現明顯晃動,但目前還沒有損失報告。目前約1米高的海嘯襲擊了日本西海岸部分地區,預計可能會有更大的海嘯,當地政府呼籲民眾立刻從危險區域撤離。 隨後,餘震不斷,石川縣能登地區連續發生6級以上地震。俄羅斯也在遠東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和納霍德卡發出了海嘯警報。 截至當地時間下午5點30分,數據顯示,日本一共發生了19次震級以上的地震,除了7級主震之外,還包括5次5級及以上的強震。 當地時間1日18時10分,日本氣象廳舉行了緊急記者會,再次呼籲海嘯警報區域民眾立即撤離,並提示地震區域民眾注意未來一周內,特別是未來兩三天內,再次發生震度7左右地震的可能性。 受大地震影響,日本鐵路公司(JR東日本)停運了東北、上越、北陸等各條新干線,何時恢復運行尚不清楚。 北陸電力公司發布消息稱,其所供電的石川縣大范圍內發生了大規模停電。截至下午5點半,石川縣輪島市約有10300戶停電,珠洲市約8100戶停電,能登町約6000戶停電,縣內共計約32500戶停電。電力恢復沒有目標時間。此外,富山縣內也有約有30家停電。東北電力的主頁顯示,新瀉縣內約有1500家停電。 ANN NEWS的報導顯示,石川縣內地震導致多出房屋倒塌並出現了火災。 據能美市政府透露,其除了收到多個住宅倒塌的聯絡外,還收到了多個泥石流的信息。另外,七尾市和中能登町也有住宅倒塌的消息和泥石流的消息。 據石川縣金澤市的危機管理防災科稱,當地時間1日晚間7點半,市內46處避難所約有1300人避難。另外,據富山市政府透露,在市內開設了17處避難所,截至晚上6點約有400人避難。 據日本國土交通省稱,石川縣能登機場的跑道目前已關閉,因為對跑道的檢查發現跑道有超過3厘米的台階。此外,由於小松機場發出海嘯警報,機場的員工和乘客已被疏散至航站樓三樓。 日本核監管機構表示,正在檢查東京電力公司柏崎刈羽核電站和北陸電力公司志賀核電站的運行情況。不過目前核反應堆未發現異常情況。該機構聲稱,離震中最近的志賀核電站在地震發生前已經關閉了兩座反應堆,進行了定期檢查,沒有發現地震造成的異常影響。 日本半導體供應鏈是否受到影響? 需要指出的是,日本是全球半導體材料和半導體設備重鎮,同時也擁有著眾多的半導體晶片大廠,此次地震是否會影響全球半導體產業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據SEMI數據顯示,日本企業在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上所占的份額達到約52%,而北美和歐洲分別占15%左右。 在製造晶片的19種主要材料中,日本有14種位居全球第一,比如半導體矽片(信越、勝高)、光刻膠(JSR、東京應化、富士材料)、光掩模(DNP、日本凸版印刷)、鍵合引線、模壓樹脂及引線框架等重要材料方面占有很高份額。 在半導體設備方面,根據美國半導體產業調查公司VLSI Research公布的數據顯示,在2020年全球TOP15半導體設備廠商當中,有7家是來自日本,分別是東京電子、愛德萬、SCREEN、Hitachi High-tech、Kokusai Electric、尼康、Daifuku。這也反應了日本在半導體設備領域的強大優勢。 需要指出的是,日本的尼康和佳能還是僅次於ASML的全球前三大光刻機供應商。 雖然在邏輯晶片領域,日本並沒有先進位程晶圓廠(目前台積電熊本廠仍在建設當中),但是在45nm以上製程節點的邏輯晶片產能上,日本擁有約13%的份額。比如瑞薩電子則是全球車用MCU大廠;而在NAND Flash快閃記憶體晶片市場,日本的鎧俠則占據了約20%的市場份額;在模擬/分立器件方面,日本的占比更是達到了27%。比如日本的村田、三菱電機、東芝、富士電機、瑞薩、太陽誘電等都是全球重要的分立器件供應商。其中,村田是全球第一大MLCC供應商,占據了全球約32%的市場份額。 所以,每當日本發生強度較高的大地震時,可能都將影響到當地的半導體廠商,從而引發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危機。 比如,在2011年時,日本曾發生芮氏9.0級的大地震,震中位於日本宮城縣以東太平洋海域。當時位於距離震中較近的岩手縣的東芝的微處理器和圖像傳感器的(LSI)晶片的工廠受影響停產,瑞薩的八個生產設施也被迫停產。此外富士通半導體廠及摩托羅拉在日本的半導體工廠也均受影響。因此當時也造成了市場上半導體晶片價格的一波上漲。 隨後在2016年4月14日,日本九州島熊本縣曾發生芮氏6.5級強震。受當時地震的影響,索尼曾一度關閉位於震區的三座CMOS工廠,瑞薩電子也關閉了熊本的車用IC工廠,三菱電機位於熊本合志的電源模組工廠、菊池液晶工廠被迫停工。此舉也造成了當時半導體市場,特別時CMOS傳感器市場的波動,不少手機廠商紛紛向索尼競爭對手三星下單搶貨。 2022年3月17日晚間,日本發生7.4級強震,宮城縣和福島縣最大震度為6級以上。當時村田、索尼、瑞薩、信越等多座工廠都發生了停工。 因此,通常日本一發生大地震,半導體行業里的人第一反應都是,晶片是是不是又要漲價了? 不過,此次的日本7.4級大地震主要影響的是日本西海岸相關城市,而日本半導體產業的主要聚焦地則位於日本的東海岸周邊以及九州地區,預計此次地震對於日本半導體產業影響相對較小。 根據資料顯示,日本半導體產業主要集中在位九州島,本州島的關東、東北區域,北海道地區雖然目前僅有Rapidus一家半導體製造商,但未來有望形成一個新的半導體集聚地。 其中,以九州島聚集的日本的半導體產業鏈企業最多,像東芝、NEC、瑞薩、索尼、勝高等知名半導體廠商均有在九州設廠。 比如索尼在日本共有七座CMOS廠房,其中有四座位於九州。此外,晶圓廠勝高,半導體晶片廠商瑞薩、NEC和三菱電機也在九州的熊本擁有半導體工廠(索尼也計劃在熊本建新的CIS晶片廠)。 日本的東北地區包含仙台與福島相近的周邊,瑞薩電子的米澤(Yonezawa)工廠、半導體矽片大廠勝高和信越也都有在東北地區設廠。 日本初創的先進位程晶圓代工企業Rapidus,則是在北海道建廠。 截至發稿時,瑞薩電子、東芝半導體、鎧俠、索尼半導體等日本半導體大廠均未發布與此次地震相關的聲明。 來源:快科技

突發 | ChatGPT 之父被 OpenAI 開除!AI 圈迎來地震

今天凌晨,OpenAI CEO 、被稱為「ChatGPT 之父」的 Sam Altman 突然被董事會宣布離任,甚至可說是被開除的,CEO 的職位將由 OpenAI CTO Mira Murati 暫時接任,OpenAI 聲明的言辭異常嚴厲:  Altman 先生與董事會的溝通中沒有保持坦誠,阻礙了董事會履行其職責的能力。董事會不再對他繼續領導 OpenAI 持有信心。 無論對於 OpenAI 還是整個行業,這都是一個地震級的消息。 就在上周,Sam Altman 還在 OpenAI 首屆開發者大會上進行演講,公布了 ChatGPT 的重磅更新,以及讓無數...

Storm 新品 1/12系列 遊戲 侍魂6 地震 可動人偶

1/12系列 遊戲 侍魂6 地震 可動人偶 Samurai Shodown VI Earthquake This villain is a viciously brutal American ninja standing over 3 meters tall. Availing himself of the...

《寶可夢朱紫》地震怎麼獲得?地震獲得方法介紹

寶可夢朱紫地震獲得方法介紹 地震技能機獲得需要去沙漠地區找寶可夢訓練家,然後打五個人,隨後到精靈中心找穿黑西裝的人對話,就可以直接獲得了。 來源:遊俠網

台灣花蓮縣發生6.9級地震 晶片又要漲價?台積電、聯電等回應

9月18日消息,根據台灣氣象部門信息顯示,17日晚間9時41分至深夜11點33分,台東花蓮縣接連發生20起地震,都是淺層地震,震級最高為6.6級。18日下午2點44分,台東地區再度發生6.9級地震。 據介紹,此次的6.9級地震,震中在台東池上,震源深度7千米,台東池上震度達到6強,花蓮玉里6弱,南投玉山5弱,台東市、嘉義縣、高雄市、台南市、雲林縣、南投縣、台南市、彰化縣、嘉義縣、台中市、花蓮縣、新北市、宜蘭縣等都達到4級。福建、廣東、江蘇、上海等沿海地區震感也很明顯。 台灣氣象部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表示,今天下午的6.9級地震才是主震,昨天晚間的地震都屬於前震。 綜合台灣媒體報導顯示,此次地震造成花蓮一棟樓房倒塌、東里火車站因月台崩坍導致火車出軌、崙天大橋斷裂、高寮大橋斷裂3人跌落,正救援中。 另外,花蓮玉里地區大范圍水管破裂,輸電線中斷,造成玉里7073戶停電。 △花蓮玉里鎮一處樓房倒塌 △東里車站火車出軌 △花蓮玉里高寮大橋受地震影響,斷成好幾截 由於台灣是全球半導體及面板製造重鎮,而半導體及面板工廠內部的設備不僅對於精度要求非常高,同時,半導體與面板的前段製程還會使用較多的化學藥劑與氣體(大半都屬於有毒物質)。 如果地震強度較大,則可能會出現機台故障、化學藥劑與氣體泄漏等問題,進而造成生產中斷。 特別是在目前部分晶片仍處於短缺的情況下,外界尤為關注此次地震是否影響到了台灣相關半導體廠商的生產。 據台灣媒體報導,台積電已對外回應稱,今天下午地震發生後,公司已按照內部程序,對於南部廠區(台南科學園廠區)部分無塵室人員第一時間進行疏散以確保安全。目前,工安系統等皆正常。 聯電也指出,受今天下午地震影響,新竹廠區少數機台啟動了自我保護機制,已經重開機、人員均安全,內部正依標準程序作業,其他無重大影響。 面板大廠群創也表示,群創台南廠區部分機台進行保護性自動停機,並進行系統檢查中,部分廠區進行人員疏散,目前人員安全。 此外,台灣竹科、南科及台灣經濟部轄管各工業園區均表示,無災情回報,營運不受影響。 據了解,新竹科學園區轄下有新竹、竹南、銅鑼、龍潭、宜蘭與新竹生物醫學園區等6個科學園區。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表示,經確認,廠商營運一切正常。 南部科學園區管理局指出,測得震度4級,水電供應正常,整體營運未受影響。 台灣經濟部工業局表示,所轄各工業園區皆無災損回報;加工處指出,下午2時多次地震,所轄各園區均無災情回報。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台灣本身處於地震帶上,經常會發生地震,一旦發生強震則可能會給晶圓廠及面板廠帶來較大損失。 因此,當地的半導體及面板廠在建廠時都會考慮到地震風險,比如對於建築物的耐震度要求在7級以上,精密設備由於價格高昂,對於耐震度的要求也提升到了4到5級以上,同時還有自動停產等各種保護措施,一旦遇上強震,自動保護措施就會啟動,以降低損失。 來源:快科技

傳《戰地2042》原本有地震、海嘯和火龍卷風等更多自然災害

據舅舅黨Tom Henderson爆料,DICE 2020年夏季內部演示的《戰地2042》遊戲中有更多自然災害,包括地震、火龍卷風、海嘯和火山噴發,但由於時間不夠,他們只加入了一個:龍卷風。看起來,這款遊戲至少還需要一年的開發時間。值得一提的是,之前的概念圖中就有洪水、火龍卷風出現,這也印證了Tom Henderson的說法。 據Henderson,《戰地2042》的門戶模式,其實在過去的10年中DICE就一直想做,向EA提出了多次概念,看來之前都被否定了,直到《戰地2042》的出現。 Henderson還透漏,《戰地2042》的發售後計劃也一團糟,和之前他所了解到的原來的計劃不同。至少在2022年3月之前,《戰地2042》不會有新內容。 《戰地2042》近期雖然開放了免費試玩,但Steam過去24小時在線峰值只有4.5萬人,還沒有首發時的一半(10.5萬人)。不過隨著開放免費試玩,過去兩天中遊戲中開掛的玩家多了不少,在免費之前,這個遊戲基本上沒有外掛,或者說外掛很少見。 來源:3DMGAME

空天院城市環境遙感團隊地震紅外遙感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遙感衛星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孟慶岩研究員團隊,在地震紅外遙感、地震熱異常前兆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成果以「震前熱異常空間異質提取模型:在中國的應用(Spatially variable model for extracting TIR anomalies before earthquakes: Application to Chinese Mainland)」為題,近日在 線發表在領域頂刊《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隨著衛星遙感技術發展,人們開始利用熱紅外遙感觀測數據及其反演參量對地震前後的熱變化進行檢測與分析,並在大量地震中發現了震前熱紅外或地溫異常升高現象。例如,利用NCEP多層氣溫數據,研究者提取了2014年6.2級魯甸地震的三維熱異常時空變化,研究結果表明,熱異常與震中引潮力變化存在緊密聯系,其發生於地下或近地表,以熱對流形式在底層大氣擴散,呈現出「下大上小」的金字塔垂直結構。 圖1 魯甸三維熱異常強度隨引潮力變化趨勢 針對於熱異常的機理展開了諸多研究,其中包括「應力致熱說」、「氣熱說」、「P-holes 理論」等。研究者針對於汶川地震的熱異常和甲烷異常之間的關系展開分析,發現甲烷異常在時間上明顯滯後於熱異常,其不大可能是導致地震熱異常的主要原因,而受引潮力調制的地應力變化則很有可能是造成熱異常的直接原因,並給出了熱異常、甲烷異常、引潮力和地應力潛在的物理關系,如下圖所示。 圖2 引潮力、地應力、熱異常與甲烷異常物理關系 有學者嘗試利用展開長時間統計研究。例如利用Robust Satellite Techniques (RST) 算法對中國四川地區的熱異常進行提取和分析,結果表明該地區的熱紅外異常對於地震的預測性能十分有限。與此同時,國外團隊在希臘地區利用熱紅外異常進行地震預測取得了較好效果。但對該研究進行復演和再分析後發現,混淆了警報預測成功率(PPV)和事件漏報率(FNR)。地震的時空叢聚性和過大的時空預警窗口使得該組熱異常在希臘地區的警報實際上與隨機猜測無異。地震紅外異常研究並沒有通過統計意義上的嚴格檢驗,仍缺乏強有力統計證據證明震前熱異常的存在。 圖3 希臘地區先驗機率分布 本研究則為熱異常的存在性提出了新的強有力的統計證據。利用NOAA提供的長波輻射數據,結合一種新的3D Molchan...

日本瑞薩工廠光刻設備因地震停工

據日本氣象廳消息,當地時間7號晚22:41,日本千葉縣西北部發生6.1級地震,震源深度80公里,包括千葉縣、埼玉縣、東京都、神奈川縣在內的整個東京圈震感強烈。全球第三大汽車晶片廠——日本瑞薩在其官網發布公告稱,部分設備受地震影響停工。 據媒體報導,瑞薩總部(東京都)、武藏事業所(東京都)、那珂工廠(茨城縣)和高崎工廠(群馬縣)皆位於震源附近,廠房與生產設備均未因地震受損。 瑞薩發言人當天表示,因地震而停工的設備為感知到搖晃而自動停止運轉的光刻設備,目前正進行品質檢查確認,預計可在8日內復工。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瑞薩位於日本茨城縣的那珂工廠突發大火,此事件導致原本因為半導體晶片短缺而停產或減產的車企面臨更大的危機。 據介紹,瑞薩控制著全球近三分之一的汽車微控制器晶片市場份額,這場火災對全球汽車生產造成了重大破壞。那珂工廠占該公司所有半導體生產設備的2%,在該工廠中,2/3的晶片產品屬於汽車晶片。 日產高管曾表示,由於瑞薩電子晶片工廠起火造成的晶片短缺將在2021財年第一財季影響日產,還可能導致該公司2021財年(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減產25萬輛汽車。 來源:cnBeta

車載晶片受打擊?日本瑞薩工廠光刻設備因地震停工

據日本氣象廳消息,當地時間7號晚22:41,日本千葉縣西北部發生6.1級地震,震源深度80公里,包括千葉縣、埼玉縣、東京都、神奈川縣在內的整個東京圈震感強烈。 全球第三大汽車晶片廠——日本瑞薩在其官網發布公告稱,部分設備受地震影響停工。 據媒體報導,瑞薩總部(東京都)、武藏事業所(東京都)、那珂工廠(茨城縣)和高崎工廠(群馬縣)皆位於震源附近,廠房與生產設備均未因地震受損。 瑞薩發言人當天表示,因地震而停工的設備為感知到搖晃而自動停止運轉的光刻設備,目前正進行品質檢查確認,預計可在8日內復工。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瑞薩位於日本茨城縣的那珂工廠突發大火,此事件導致原本因為半導體晶片短缺而停產或減產的車企面臨更大的危機。 據介紹,瑞薩控制著全球近三分之一的汽車微控制器晶片市場份額,這場火災對全球汽車生產造成了重大破壞。那珂工廠占該公司所有半導體生產設備的2%,在該工廠中,2/3的晶片產品屬於汽車晶片。 日產高管曾表示,由於瑞薩電子晶片工廠起火造成的晶片短缺將在2021財年第一財季影響日產,還可能導致該公司2021財年(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減產25萬輛汽車。 來源:快科技

汶川地震救援最後一隻搜救犬「冰潔」離世;勇救13人

據媒體報導,汶川地震最後一隻搜救犬冰潔10月2日離世,終年14歲。 作為南京消防的搜救犬,在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中,只有1歲的冰潔在汶川搜救出13人,2008年-2016年,多次參與重大救援任務,在重大災難搶險救援的第一線,都有它的身影。 它曾立下赫赫戰功,也留下滿身傷病。高強度救援後帶來的身體疼痛,只有在訓導員每天的精心照料中才能感受到那份脆弱:食物要用牛奶泡軟,藥物要定時塗抹,甚至要服用一些止疼藥。 去世前,冰潔在搜救犬中隊是一條功勛犬,每天的生活基本就是散散步,曬曬太陽。中隊盡可能給它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讓它能夠安享晚年。 這幾年來,全國參加過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的搜救犬相繼離世,而冰潔卻一直堅強的陪著大家走到了今天。雖然搜救犬站全體隊友每天都盡可能地陪伴關愛,但依舊沒能留住冰潔。 「我們無法體會高強度救援後帶來的身體疼痛,只能在訓導員每天精心的照料中感受那份脆弱。」無言的英雄,一路走好。 來源:遊民星空

美國宇航局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最近偵測到三次地震

9月18日,美國宇航局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慶祝其第1000個火星日,同時偵測到該任務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地震。據估計,這次地震震級約為4.2級,並持續了近一個半小時。 這是洞察號火星探測在一個月內偵測到的第三次大地震。8月25日,該任務的地震儀檢測到4.2級和4.1級地震。相比之下,一場4.2級地震的能量是該任務前記錄保持者(2019年檢測到的3.7級地震)的五倍。 該任務研究地震波,以了解火星內部更多信息。地震波在穿過火星地殼、地幔和地核時會發生變化,這為科學家提供了一種觀察地表深處的方法。他們所學到的知識可以揭示所有岩石世界的形成,包括地球和月球。 如果今年早些時候沒有採取行動,地震可能根本就不會被探測到,因為火星的高度橢圓軌道使它離太陽更遠。較低的溫度要求太空飛行器更多地依靠加熱器來保暖,再加上洞察號火星探測太陽能電池板上的灰塵堆積,降低了功率水平,要求任務通過暫時關閉某些儀器來節約能源。 研究小組採取了一種違反直覺的方法,成功地保持了地震儀的工作狀態。他們使用洞察號火星探測機械臂在一塊太陽能電池板附近滴沙,希望當陣風將沙粒吹過電池板時,沙粒會掃掉一些灰塵。該計劃奏效了,在幾次清灰活動中,團隊看到功率水平保持相當穩定。現在火星又一次接近太陽,能量開始逐漸恢復。 雖然9月18日的地震仍在研究中,但科學家們已經對8月25日的地震有了更多的了解,芮氏4.2級地震發生在距離洞察號火星探測5280英里(8500公里)的地方,這是洞察號火星探測迄今為止探測到的距離最遠的地震。 令科學家驚訝的是,8月25日的地震也是兩種不同的類型。芮氏4.2級地震以緩慢的低頻振動為主,而快速的高頻振動則是芮氏4.1級地震的特徵。這場芮氏4.1級的地震離洞察號火星探測也很近,距離僅575英里(925公里)。 這對地震學家來說是個好消息:記錄不同距離的不同地震和不同種類的地震波提供了更多關於行星內部結構的信息。今年夏天,該任務科學家們利用之前的地震數據詳細描述了該行星地殼和地幔的深度和厚度,以及其熔融核心的大小。 來源:cnBeta

格鬥比賽選手在突發地震中贏得了勝利

地震中他使用了下蹲防。 上周五,一場在Twitch上舉辦的GGST格鬥大賽迎來了一段小插曲——一位正在激烈對戰的選手遭遇了突發地震。 9月17日,美國洛杉磯地區發生了4.3級的小型地震,雖然地震並沒有造成大規模破壞,但據報導,當地民眾依舊感受到了明顯的震感。 像格鬥遊戲這樣的快節奏對戰中,分神一秒可能都會導致自己輸掉比賽,但在當天的線上比賽中,當事人、前EVO冠軍Reynald Tacsuan卻沒有緊急暫停,而是採用了「下蹲防」——蹲在桌子底下操作遊戲,並最終戰勝了對手。 Reynald曾是2013年北美格鬥大賽EVO的拳皇項目冠軍,上個星期,他在Twitch官方舉辦的直播對抗賽中作為美國代表隊的選手之一參加了GGST項目的比賽。 由於比賽需要選手全程直播,因此Reynald家的攝像頭全程記錄下了這個意外插曲。開始時,Reynald操作的角色正和對手互相試探,隨後攝像頭便開始搖晃,當時Reynald所在的地區是洛杉磯,剛好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范圍內,屬於地震多發地帶。 意識到發生地震後,Reynald的本能反應是躲到桌子底下,但當時比賽還沒有分出勝負,於是他採取了另一種做法——跳下椅子半蹲在桌子前,以這樣的姿勢繼續操作,直到分出勝負。 而最後的結果是,Reynald以3:1的比分獲得比賽勝利,地震並沒有對他造成什麼實質影響,激動的他隨後將獲勝全程的視頻發布到了社交媒體上: 「要麼我在地震中死去,要麼我贏下比賽。」 過去,在遊戲過程中遭遇地震的故事常常作為未經證實的段子在網上流行: 雖然無法驗證這些故事的真實性,但無獨有偶,去年國外《英雄聯盟》職業選手Perkz就遭遇了一模一樣的情況,當時居住在克羅埃西亞的他遭遇了6.5級地震,而他本人剛好也在進行排位賽直播: 但6.5級地震顯然比Reynald遇到的情況要嚴重得多,一陣劇烈晃動後,Perkz只能摘掉耳機逃命,所幸並未受到傷害。 雖然這次因為這次地震程度較輕,Reynald堅持到了最後並取得了比賽勝利,但顯然,這樣的「下蹲防」在更劇烈的地震前並沒有保護作用,反而會浪費逃生的最好時機,戰術性松開手把逃生,才是更合理的應對方式。 來源:遊研社

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發生5.9級地震 是近年來最大的陸地地震之一

據媒體CNET報導,雖然澳大利亞以其野生動物和熾熱的叢林大火而聞名,但地震通常不會與這個國家聯系在一起。這就是在當地時間周三上午維多利亞州發生5.9級地震時,數百萬澳大利亞人感到震驚的原因。 這次地震的震中在該國第二大人口城市墨爾本東北130英里處的一個小鎮。墨爾本市中心的建築物搖晃,一些建築物受損嚴重,但沒有任何建築物倒塌,目前尚無人員傷亡報告。據澳大利亞地球科學組織稱,這次地震還伴隨著兩次較小的餘震,雪梨和坎培拉也有震感。 墨爾本News Breakfast節目捕捉到了這次地震,主持人Michael Rowland和 Tony Armstrong對使整棟大樓搖晃的震動感到驚愕。在墨爾本的澳大利亞人在社交媒體上記錄了地震造成的損失,以及一些來自雪梨和坎培拉的文章,證實他們也感受到了地震。 這次地震之所以引人注目,不是因為它的破壞,而是因為這種地震在澳大利亞是多麼不尋常。高強度地震在該國很少發生,即使發生,也通常位於該國廣闊的內陸地區,遠離80%以上的人口居住的沿海地區。1988年發生的6.6級地震是該國記錄的最嚴重的構造沖擊,但由於位於人口稀少的北領地,造成的損失相對較小。1989年的地震是該國新南威爾斯州最致命的地震,造成13人死亡。 然而,周三的地震發生在墨爾本的動盪時期,這個城市最近幾天一直被反封鎖的抗議活動困擾著。墨爾本正處於COVID-19的第二波浪潮中,病例數接近去年8月達到的高峰,導致許多人在Twitter上說這次意外的地震是一個多麼糟糕的預兆。 澳大利亞地球科學組織警告說,更多的餘震可能會到來,該組織的高級地震學家Trevor Allen告訴澳大利亞廣播公司:「看起來這有可能是自歐洲人定居以來我們在維多利亞州經歷的最大地震。」 來源:cnBeta

我科學家成功研製分布式光纖地震傳感設備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陳暘、趙東鋒團隊與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王寶善、姚華建團隊合作,成功研製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分布式光纖聲波/振動傳感(DAS)系統,該設備可使用現有通信光纜進行地震監測、地質災害預測、地下結構成像、城市地下空間探測等。 DAS設備自2021年6月部署在合肥紫蓬山進行連續觀測以來,已成功監測到安徽定遠2.3級地震(6月4日)、安徽宣城2.7級地震(7月22日)、菲律賓6.6級地震(7月24日)、台灣宜蘭縣5.8級地震(8月5日)等一些區域和全球地震。 當地震發生,地震波傳播到光纜時,光纖會產生應變而被拉伸或壓縮,由於相乾雷射在光纖介質中的彈光效應,瑞利散射光的振幅和位相就會發生改變,通過接收並解調背向瑞利散射光就可以獲得地震波的信息。DAS技術利用相乾雷射在光纖介質中的彈光效應來感知和傳輸外界的振動和聲波信號,具有分布式、集成度高、遠距離傳輸、抗干擾性強、解析度達米級等優點,為地震監測和地下結構成像提供了一種全新技術途徑。 研究團隊通過對DAS專用雷射光源、後向瑞利散射光與本振光的相幹探測、拍頻信號相位解調以及系統軟體算法等關鍵技術進行攻關,研製成用於高解析度地震監測和成像的分布式光纖聲波/振動傳感設備。該設備監測頻率范圍為10毫赫茲至20千赫茲,定位精度為3.5米,監測長度達40公里。該系統可以利用現有的通信光纜進行地震監測、地質災害預測和城市地下空間探測等,服務國家防災減災重大需求和城市規劃發展。 來源:cnBeta

科學家提出了預防石油天然氣行業人為造成的地震的新方法

據媒體報導,當人類向地下泵入大量液體時,可能會引發具有潛在破壞性的地震,這取決於地下的地質情況。在某些產油和天然氣的地區,廢水通常會跟石油混合在一起,針對這種情況的處理方法是將其重新注入地下--然而這一過程卻在近年來引發了相當大的地震事件。 資料圖 現在,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跟一個由工業界和學術界的科學家組成的跨學科團隊合作開發了一種管理這種人為地震活動的方法,並證明了該技術成功地減少了活躍油田發生的地震數量。 他們於2021年7月28日發表在《自然》上的研究結果可能有助於緩解石油和天然氣行業引發的地震--不僅是因為注入跟石油一起產生的廢水,還因為水力壓裂產生的廢水。該團隊的方法還可以幫助防止其他人類活動引起的地震,如蓄水層和蓄水層的填充以及深層地質構造中二氧化碳的封存。 這項研究的論文首席作者Bradford Hager指出:「地震引發的問題遠遠超出了開採石油的范圍。如果我們要安全地向地下注入二氧化碳,這對社會來說是一個必須面對的巨大問題。我們證明了這類研究是必要的。」 這項研究的共同作者還包括MIT土木與環境工程教授Ruben Juanes以及來自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哈佛大學和義大利跨國石油和天然氣公司Eni的合作者們。 安全注入 自然和人為誘發的地震都發生在地質斷層上也就是地殼中兩塊岩石之間的裂縫。在穩定時期,斷層兩側的岩石被周圍岩石所產生的壓力所固定。但當突然以高速率注入大量流體時就會破壞斷層的流體應力平衡。在某些情況下,這種突然的注入會潤滑斷層進而導致兩側的岩石滑動並引發地震。 這種流體注入最常見的來源是石油和天然氣工業對隨石油而來的廢水的處理。油田運營商通過注入井將這些水在高壓下連續泵回地下。 Hager指出:「石油產生了大量的水,這些水被注入地下 進而導致了多次地震。所以,一段時間以來,俄克拉荷馬州的產油區發生的3級地震比加利福尼亞還要多,因為所有這些污水被注入。」 近年來,義大利南部也出現了類似的問題,Eni油田的注入井引發了微地震,而該地區此前曾發生過大型自然地震。為了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該公司向Hager和Juanes尋求咨詢,他們都是地震活動和地下流動方面的領先專家。 Juanes說道:「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獲得高質量地下地震數據以及學習如何安全地進行這些注入的機會。」 地震藍圖 該小組利用了該石油公司在Val D'agri油田多年來積累的詳細信息。Val D'agri油田位於義大利南部,處於一個構造活躍的盆地。這些數據包括該地區可追溯到17世紀的地震記錄、岩石和斷層的結構及對應於每口井不同注入速率的地下狀態。 研究人員將這些數據集成到一個耦合的地下流動和地質力學模型中,該模型可以預測地下結構的應力和應變如何隨著孔隙流體如注水的體積變化而演變。他們將這個模型跟地震力學模型聯系起來從而將地應力和流體壓力的變化轉化為引發地震的可能性。然後,他們量化了跟不同的注水速率相關的地震速率並確定了不太可能引發大地震的情景。 當他們使用1993年至2016年的數據運行模型時,對地震活動的預測跟這一時期的地震記錄相吻合,這使得他們的方法得到驗證。然後,他們將模型向前運行,一直到2025年,以此來預測該地區對三種不同注入速度的地震反應:每天注入2000立方米、2500立方米和3000立方米。模擬結果表明,如果運營商保持每天2000立方米的注入量(相當於一個小型公共消防栓的流量)就可以避免大地震。 在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的30個月期間,Eni油田運營商在該油田的單口注水井中實施了團隊推薦的注水井速率。在這段時間里,該團隊只觀察到一些微小的地震事件,當作業者的注入速度超過推薦的注入速度時這些地震事件恰好發生在很短的時間內。 Hager說道:「在這兩年半的時間里,該地區的地震活動非常低,大概發生了4次0.5級的地震,而在2006年至2016年期間,發生了數百次高達3級的地震。」 結果表明,作業者可以根據地下地質情況以調整注入速率來成功地管理地震。Juanes表示,只要有一個地區地下的詳細信息,該小組的建模方法就有可能有助於防止跟其他過程如水庫的建造和二氧化碳的封存有關的地震。 「我們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去了解地質背景,」Juanes指出,如果在枯竭的油田上進行碳封存,「這樣的儲層可能會有這種類型的歷史、地震信息和地質解釋,你可以用它們來建立碳封存的類似模型。我們展示了至少在操作環境下管理地震活動是可能的。並且我們為如何做到這一點提供了藍圖。」 來源:cnBeta

四川實現地震秒級預警全域覆蓋 10分鍾生成烈度分布圖

據四川省地震局官微消息,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項目(國家項目)啟動實施後,計劃建設覆蓋四川三分之二區域的地震預警系統。目前,四川地區已實現震後5-7秒發送預警信息、震中位置偏差控制在10公里以內、中強地震震級偏差平均0.5級的精準測定。 同時,在4級及以上地震發生後,系統10分鍾內即可生成地震烈度分布圖,實現了儀器烈度圖「從無到有」的突破,烈度速報精度達10-15公里。 經2021年6月國家先行先試督導檢查評估,項目目前已在四川地區上線示範運行服務的目標,實現了四川秒級預警全域覆蓋。 據介紹,地震預警相較於其他的自然災害預警,看似只提前了幾秒到幾十秒時間,但卻具有重大的實際意義。 在收到地震預警後,人們能夠迅速採取逃生措施,進行緊急避險,減少人員傷亡。 除此以外,地震預警還可與城市供電、供氣系統,高鐵、危化企業等重點工程的自動處置設備相銜接,及時採取緊急措施,減輕或者避免地震災害損失。 此外,地震預警系統除了能及時提醒起到為數控、手術等精密行業工作減少風險和損失的作用,還可強化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監測能力。 官方表示,四川地震預警工程總投資2.24億元,截至目前,項目已完成投資1.6億元。 來源:cnBeta

科學家通過分析火星地震來確定火星地殼的結構

根據對美國宇航局InSight(洞察號)任務所記錄的火星地震的分析,火星地殼的結構現在首次被精確確定。在InSight著陸點下面,地殼大約有20或39公里厚。這是科隆大學地質和礦物學研究所的地球物理學家Brigitte Knapmeyer-Endrun博士和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噴氣推進實驗室的Mark Panning博士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的成果。 InSight是 "利用地震調查、大地測量學和熱傳輸進行內部探索 "的縮寫。美國宇航局的這個登陸器於2018年11月26日登陸火星,探索紅色星球的地殼、地幔和核心。2021年7月23日,《科學》雜誌發表了《從InSight地震數據看火星地殼的厚度和結構》這篇論文。 在過去,只能估計火星的厚度的相對差異,需要額外的假設來獲得絕對厚度。因此,得出的絕對值顯示出很大的分散性,這取決於做出哪些假設。現在,地震學用在著陸點的直接測量取代了這些假設,從而校準了整個星球的地殼厚度。這個獨立的數據點還可以估計出地殼的密度。 「地震學能測量的主要是速度對比。這些是地震波在不同材料中的傳播速度的差異,"該論文的主要作者Knapmeyer-Endrun說。"與光學非常相似,我們可以觀察到反射和折射等現象。關於地殼,我們還得益於地殼和地幔是由不同的岩石組成的,它們之間有強烈的速度跳躍。基於這些跳躍,地殼的結構可以被非常精確地確定。」 數據顯示,在InSight的著陸點,頂層大約有8(+/-2)公里厚。在這之下,另一層有大約20(+/-5)公里。「有可能地幔從這一層下面開始,這將表明地殼薄得驚人,即使與地球上的大陸地殼相比也是如此。例如,在科隆下面,地球的地殼大約有30公里厚,」Knapmeyer-Endrun解釋說。「然而,火星上可能有第三個地殼層,這將使著陸點下的火星地殼大約有39(+/-8)公里厚。這將與以前的發現更加一致,但是這一層的信號並不是與現有數據相匹配的關鍵。然而,在這兩種情況下,我們可以排除整個地殼是由從地表測量和火星隕石中已知的相同材料構成的可能性。相反,這些數據表明,最上層是由一種意外的多孔岩石組成的。另外,在比表面看到的玄武岩更深的地方可能有其他岩石類型。」 在InSight著陸點對地殼厚度的單一獨立測量,足以繪制整個地球的地殼圖。圍繞火星運行的衛星的測量提供了一個非常清晰的行星重力場圖,使科學家們能夠將地殼厚度的相對差異與在著陸點進行的測量進行比較。這些數據的組合提供了一個精確的地圖。 火星的地殼厚度特別有趣,因為地殼在早期形成階段由熔融地幔的殘余物形成。因此,關於其現今結構的數據也可以提供關於火星如何演變的信息。此外,對火星演化的更精確的理解有助於破譯太陽系早期的分化過程是如何展開的,以及為什麼火星、地球和其他行星今天會如此不同。 來源:cnBeta

科學家找到或能解釋紐西蘭北島產生「無聲地震」的原因

據媒體報導,位於紐西蘭北島東海岸外的希庫蘭吉邊緣(Hikurangi Margin)是太平洋板塊俯沖到澳大利亞板塊之下的地方,科學家們稱之為俯沖帶。該地區每年發生15000多次地震,部分原因就在於板塊之間的接觸面。雖然大多數因為太小而不容易被注意到,但150到200個之間就足夠大到可以被感覺到。 地質證據表明,在人類開始記錄之前,大地震就發生在地殼邊緣的南部。 來自世界各地的地球物理學家、地質學家和地球化學家一直在一起研究為什麼板塊邊界會產生這樣的行為--既會產生難以察覺的無聲地震也會產生潛在的重大地震。今天(當地時間7月7日)發表在《自然》上的一項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和可能的答案。 科學家們知道,在這個島嶼北部的海床上,板塊會緩慢一起滑動並由此產生小型、緩慢移動的地震,這些被稱為慢滑事件--這種運動需要數周,有時數月才能完成。但在島嶼的南端,跟北部地區不同的是,它們的滑動速度緩慢但構造板塊處於鎖定狀態。這種鎖定為板塊的突然釋放創造了條件,從而可能引發一場大地震。 海洋電磁地球物理學家Christine Chesley指出:「令人好奇和不解的是,為什麼在一個相對較小的地理區域會從很多小的、移動緩慢的地震變成潛在的大地震。這就是我們一直想要了解的,這個邊緣的差距。」Chesley是哥倫比亞大學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的研究生,也是這篇新論文的首席作者。 2018年12月,一個研究團隊開始了為期29天的深海巡航以收集數據。跟地球的核磁共振成像類似,該團隊利用電磁波能量來測量洋流是如何通過海底的特徵移動的。從這些數據中,研究小組能更精確地了解海底山脈即大型海底山脈在產生地震中所起的作用。 「北部邊緣有很大的海山。以前還不清楚這些山脈俯沖到地球深處時會發生什麼以及這種動力是如何影響兩個板塊之間的相互作用的,」Chesley說道。 事實證明,海山的含水量比地球物理學家預期的要多--大概是典型海洋地殼的3到5倍。豐富的水潤滑了板塊相連的地方、幫助平滑了任何滑動並防止了板塊粘在一起從而引發大地震。這有助於解釋在地震邊緣的北端發生緩慢而無聲的地震的趨勢。 通過利用這些數據,Chesley和她的同事們還能仔細研究海底山俯沖時發生了什麼。他們在上面的板塊中發現了一個似乎被俯沖的海山所破壞的區域。上面的板塊帶似乎也有更多的水。 「這表明海底山正在破壞上層板塊從而使其變得更弱,這有助於解釋那里不尋常的無聲地震模式,」Chesley指出。這個例子提供了海山是如何影響構造行為和地震災害的另一個跡象。 相反,缺乏潤滑和海山的減弱作用可能會使該島嶼的南部更容易粘住並產生大地震。 據悉,Chesley'即將在秋季完成她的博士學位,她希望這些發現將鼓勵研究人員在繼續研究緩慢移動的地震時考慮這些海山中的水對地震行為的影響。「我們對地震研究得越多就越覺得水在調節斷層滑動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了解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輸入水只能改善自然災害評估工作。」 來源:cnBeta

NASA用於檢測加州地震的氣球下一站會是哪里?-可能是金星

據媒體報導,2019年7月4日至7月6日,加利福尼亞州里奇克萊斯特附近發生了一系列強烈地震,在六周的時間里引發了一萬多次餘震。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和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看到了這個機會,他們在該地區上空放飛了綁在高空氣球上的儀器,藉此希望通過氣球首次探測到自然發生的地震。 他們的目標是:為未來在金星上的應用測試這項技術,在金星上,裝備有科學儀器的氣球可以漂浮在這個星球極其不適宜居住的表面上。 結果他們成功了。當地時間2019年7月22日,其中一個氣球上的高靈敏度氣壓計(測量氣壓變化的儀器)探測到了地面餘震引起的低頻聲波。 在氣球背後團隊於2021年6月20日發表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的文章中,他們描述了一種如何幫助揭示金星最深處奧秘的類似技術。據悉,在那里,表面溫度高到足以融化鉛、大氣壓力則高到足以壓扁一艘潛艇。 行星聲響 金星和地球差不多大,人們認為金星在進化成一個跟我們的宜居世界截然不同的地方之前曾經更適宜居住。科學家們不確定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 了解岩質行星是如何進化的一個關鍵方法是研究其內部,而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測量其表面下反彈的地震波。在地球上,不同的材料和結構以不同的方式折射這些地下波。通過研究地震或爆炸產生的波的強度和速度,地震學家可以確定地表下岩層的特徵甚至可以精確定位液體如油或水的儲層。這些測量也可以用來探測火山和構造活動。 「我們對地球內部的很多了解--它是如何冷卻的、它跟地表的關系以及生命居住的地方--都來自於對地震波的分析,這些地震波穿過的區域深至地球的內核,」這項研究的論文合著者Jennifer M. Jackson指出,「數以萬計的地面地震檢波器分布在空間密集的或永久的網絡中,使地球上的這種可能性成為可能。在其他行星上,我們沒有這樣的享受,尤其是在金星上。對那里地震活動的觀察將加強我們對岩態行星的理解,但金星的極端環境要求我們研究新的探測技術。」 自2016年以來,JPL和加州理工學院一直在開發這種基於氣球的地震學技術。因為地震波產生聲波,所以信息可以從地下被翻譯到大氣中。然後,就像地震學家研究來自地面的地震波一樣,通過研究來自空氣的聲波就可以收集到有價值的科學數據。 如果這能在金星上實現,那麼科學家將能找到一種方法來研究行星神秘的內部,而無需在其極端表面上著陸任何硬體。 Ridgecrest地震 在2019年Ridgecrest地震序列之後的餘震中,JPL的Attila Komjathy和他的同事們釋放了兩個heliotrope氣球並領導了這項活動。在新墨西哥州阿爾伯克基的桑迪亞國家實驗室的研究合著者Daniel Bowman開發的設計基礎上,這些氣球在被太陽加熱後上升到約11到15英里的高度,然後在黃昏時返回地面。當氣球漂浮時,它們攜帶的氣壓計測量出該地區上空的氣壓變化,而餘震產生的微弱聲波振動則在空氣中傳播。 加州理工學院地震實驗室和挪威地震陣列(NORSAR)的地震學家Quentin Brissaud表示:「試圖通過氣球探測自然發生的地震是一項挑戰,當你第一次看到數據時,你會感到失望,因為大多數低度地震在大氣中不會產生強烈的聲波。檢測到各種環境噪聲;甚至氣球本身也會產生噪音。」 在之前的測試中,研究人員檢測到了地震錘(落到地面的重物)產生的地震波的聲波信號以及在系住的氣球下面地面引爆的炸藥。但研究人員能在自然地震上使用自由漂浮的氣球做同樣的事情嗎?其中最主要的挑戰是:在氣球升空時無法保證會發生地震。 7月22日,他們有了一個幸運的突破:地面地震儀記錄到近50英里(80公里)外發生了4.2級餘震。約32秒後,一個氣球在上升到近3英里(4.8公里)的高度時,探測到低頻聲學振動--一種低於人類聽覺閾值的聲波,稱為次聲--掠過氣球。通過跟計算機模型和模擬的分析和比較,研究人員證實,他們第一次通過氣球攜帶的儀器檢測到一場自然發生的地震。 「由於南加州有如此密集的地震儀地面站網絡,我們能得到關於地震發生時間和地點的『地面真相』,」該研究的論文主要作者Brissaud說道,「我們探測到的地震波跟附近的地面站密切相關,與模型數據相比,這使我們確信--我們聽到了地震。」 研究人員將繼續在地震活躍地區上空放飛氣球從而以更加熟悉跟這些事件相關的次聲信號。通過在同一個氣球上加上幾個氣壓計並同時釋放多個氣球,他們希望能在不需要地面站確認的情況下確定地震發生的地點。 從加利福尼亞到金星 向金星發射氣球已被證明是可行的。1985年,前蘇聯領導的一個合作組織在那里部署了兩個任務氣球,其進行了46個多小時的數據傳輸。不過兩個氣球都沒有攜帶探測地震活動的儀器。現在,這項研究表明,在金星上探測次聲的技術也是可能的。事實上,由於金星的大氣層比地球的密度大得多,聲波傳播得更有效。 「據計算,金星上地震進入大氣層的聲波耦合比地球上強60倍,這意味著從金星大氣層50到60公里的低溫層探測金星地震應該會更容易,」JPL技術人員、這項研究的首席調查員Siddharth Krishnamoorthy說道,「在確定活動水平的同時,我們應該能夠探測金星地震、火山活動和逸出氣體事件。」 Krishnamoorthy對在金星上放飛氣球最感興趣的是,科學家可以利用它們在衛星觀測的地震活躍地區上空漂移並找出它們是否真的活躍。。「如果我們在一個熱點上空漂移或從軌道上看像火山的地方,氣球將能夠通過聽聲音來判斷它是否像陸地火山,」,Ridgecrest氣球運動的其中一位技術負責人Krishnamoorthy說道,「這樣,氣球就可以為衛星測量提供真實的地面數據。」 在金星氣球團隊繼續探索這些可能性的同時,NASA的同事們將繼續推進該機構最近選定的在2028年至2030年前往金星的兩項任務:VERITAS和DAVINCI+。其中,VERITAS將研究金星的表面和內部,而DAVINCI+將研究它的大氣。歐洲航天局(ESA)也宣布了自己的金星願景任務。這些任務將提供新的線索以解釋為什麼這個曾經類似地球的行星變得如此不宜居住。 來源:cnBeta

NASA用氣球探測地震 有朝一日可能用在金星上

美國宇航局發表了一項新的研究,概述了2019年首次用氣球探測地震的情況。該項目是正在開發的檢測金星上地震的技術的一部分。在2019年7月4日和7月6日之間,加州被一連串源自加州Ridgecrest附近的強大地震襲擊,這些地震在六周的時間里導致了超過10000次的餘震。 美國宇航局的研究人員抓住地震帶來的機會,測試正在開發的用於探測金星地震的技術。來自美國宇航局JPL和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將儀器附在高空氣球上飛過該地區,希望能首次通過氣球探測到自然發生的地震。目的是為將來在金星上的應用測試該技術,因為有一天帶有科學儀器的氣球可能會漂浮在該星球的表面之上。 科學家們希望使用氣球來探索金星,因為這個星球的表面極其炎熱和荒涼。2019年7月22日,在地球上測試的氣球安裝了高度敏感的氣壓計,其中一個氣球能夠探測到地面上餘震引起的低頻聲波,該團隊描述了如何使用類似的技術來揭示金星上的奧秘。 探索金星的主要挑戰之一是,該星球的表面溫度高到足以熔化鉛,大氣壓力可以壓垮一艘潛艇,因此罕有人類探索計劃前往(或者一個一個遭遇挫折)。金星是一個探索的目標,因為雖然它今天是荒涼的,但據信在成為今天的荒地之前,它的環境曾經是比較友好的,科學家們希望了解金星在這演變過程中發生了什麼。 了解這個岩石世界的關鍵之一是研究它的內部,而做到這一點的最好方法之一是測量其表面下的地震波。科學家們可以通過分析像地心那樣深的區域的地震波來了解地球內部的許多情況。他們希望利用氣球技術對金星進行同樣的觀察。 來源:cnBeta

新一代4G智能地震儀服務雲南漾濞餘震觀測

近日,中國地震局公布參與雲南漾濞 6.4 級和青海瑪多 7.4 級地震的科考單位,中國科大因在雲南漾濞第一時間部署自行研發的新一代 4G 實時地震監測系統位列其中。 最新自行研發的 UGL-4G 3C 實時 4G 傳輸節點式智能地震儀 。中國科大供圖 5 月 24 日 ,15 套由中國科大地球物理團隊牽頭研發的 4G 智能地震儀運抵震區服務震區餘震監測。在雲南省地震局的協助下,所有設備於 5 月 26...

對古老珊瑚結構的分析顯示世界上最慢的地震持續了32年

據媒體New Atlas報導,大多數地震持續數秒至數分鍾,但也有一些地震會持續數天、數周甚至數月,其頻率很低,在地表可能感覺不到。現在,新加坡的研究人員發現了迄今發現的最慢的地震,它持續了32年。 地震是由兩個構造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的,這種壓力最終積累到岩石無法承受的程度而發生轉變。大多數時候,這種轉變是突然的,產生的振動可以在表面感覺到,並可能造成破壞。但在其他時候,板塊會更緩慢地相互滑動,產生可能只有極其敏感的設備才能檢測到的振動。 這些「慢速滑動事件」通常會持續幾周,盡管有些記錄長達3年之久。但與南洋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現在發現的「馬拉松式」地震相比,這算不了什麼。該研究小組正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海岸調查一些被稱為 "微型珊瑚 "的不尋常的古代珊瑚結構。這些結構生長緩慢,在這個過程中提供了海平面和陸地海拔變化的良好記錄。 研究小組發現在1738年和1829年之間有正常基線的跡象,當時微珊瑚以每年1到2毫米的穩定速度下沉。但是在1829年左右,該速度突然增加,每年下沉高達10毫米--在以前的研究中,這種變化被認為與構造有關。更快的下沉一直持續到1861年左右,表明了一個創紀錄的32年「慢速滑動」的地震事件。 不幸的是,這隨著1861年蘇門答臘地震而結束,這是一個毀滅性的8.5級事件,奪去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研究人員說,更好地監測這些持續時間長的慢速滑動事件,有朝一日可以為這些更大的地震提供一個早期預警系統。 該研究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雜誌上。 來源:cnBeta

研究人員發現一場大地震可能引發夏威夷茂納羅亞火山噴發

來自邁阿密大學(UM)羅森斯蒂爾海洋和大氣科學學院的科學家們分析了干涉合成孔徑雷達(InSAR)衛星數據和GPS站測量的地面運動,以精確模擬岩漿侵入的位置和岩漿湧入的時間變化。研究人員發現,一場大地震可能引發夏威夷茂納羅亞火山的噴發。 研究人員表示,一場6級或更大的地震將緩解岩漿沿著火山西側的次水平斷層湧入而產生的壓力,地震可能會引發該火山噴發。研究人員發現,在2014-2020年期間,共有0.11公里的新岩漿侵入到位於山頂破火山口下方和南部的堤壩狀岩漿體中,其上緣位於山頂下2.5-3公里深處。 研究人員確定2015年,岩漿開始向南擴張,那里的地形高度較低,岩漿對地形壓力的作用較小。在2017年岩漿流量減弱後,膨脹中心回到了之前2014-2015年的水平位置。岩漿體的這種變化以前從未被觀察到。岩漿的這種側翼運動和噴發有內在的聯系,新岩漿湧入是在2014年開始的,此前東側的海面運動超過了四年,這為岩漿侵入裂縫區打開了空間。 研究人員還發現,在東側下方的一個近乎水平的斷層上有與地震無關的運動,然而在西側下方沒有檢測到任何運動。這使研究人員得出結論,西側翼下的地震是應該發生的。沿著側翼下的近水平斷層運動是長期火山增長的基本特徵。 對於火山是否會在不久將來爆發問題,研究人員表示,如果岩漿繼續流入,那是可能的,但不是必須的,地形負荷相當重,岩漿也可能通過裂谷地帶橫向傳播。地震可能是一個遊戲規則的改變者,它將從岩漿中釋放出與搖動汽水瓶發生類似氣體,產生額外壓力和浮力,足以打破岩漿上方的岩石。 研究人員可以解釋岩漿體在過去六年中的變化方式和原因,這將導致更好的模型,以預測下一個噴發點。茂納羅亞從海底的基地到山頂有9公里高,是地球上最大的火山。在1950年的噴發中,熔岩只用了三個小時就到達了科納海岸。如此快速的流動將使其熔岩路徑上的人們幾乎沒有時間疏散。茂納羅亞的另一次大規模噴發發生在1984年。地震和噴發的結合並不罕見。1950年的噴發前三天發生了6.3級地震,一年多後又發生了6.9級地震。1984年的火山噴發前5個月發生了6.6級地震。 這次研究使用的衛星數據是由義大利Cosmo-Skymed衛星在地球觀測小組(GEO)的地質災害超級衛星和自然實驗室(GSNL)倡議框架內獲得的,GEO是一個國際傘式組織,旨在加強地球觀測為社會服務。 一些空間機構匯集他們的衛星資源,以便能夠對危險火山進行新的研究。其他危險的火山觀測點包括冰島、厄瓜多和紐西蘭的火山,以及義大利的埃特納火山。 來源:cnBeta

雲南大理查處一起涉地震謠言 專家:目前地震序列衰減正常

雲南大理市公安局25日發布通報稱,該局於24日查處一起涉地震謠言。針對該情況,地震專家表示,目前整個地震序列衰減正常,無明顯異常變化,並呼籲民眾決不能傳播和聽信涉地震預報謠言。 圖為情況通報。大理市警方微博截圖 通報稱,24日,大理市公安局在工作中發現,一網民在微信群中發布「今天下午2-5點有強震,請注意避震」的不實信息。信息隨即被轉發擴散,引起市內部分區域市民恐慌。經調查核實,該網民系大理市人趙某某(女,36歲)。目前,相關調查處理工作正在進行中。 針對網傳大理下關5月24日下午將發生大地震的謠言,雲南省地震局高級工程師錢曉東、大理州地震局高級工程師李滔表示,自漾濞6.4級地震發生以來,地震部門密切關注地震觀測資料的變化,從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整個地震序列衰減正常,無明顯異常變化。 兩位專家表示,一次強震的發生,後面會跟著一系列有感地震的發生,是正常現象、無需恐慌。這次地震震級大、釋放的能量也較大;另外,本次地震低頻成分豐富,是本次地震波波及范圍廣的原因之一。以目前地震預報的科技水平,很難做到非常精準的對地震時空強度的預測。 兩位專家提示廣大民眾,只有政府有權發布地震預報,其他任何部門、單位或個人都無權發布地震預報,請大家不要聽信謠言。 來源:cnBeta

明明沒地震!深圳75層高樓「突然巨幅晃動」 民眾奔逃如世界末日:鞋都跑斷了

5月18日下午1點50分左右,大陸廣州深圳一棟75層高樓「賽格大廈」,在沒有地震的情況下突然晃動。大樓內部和附近的民眾爭相逃離。有人拍下當時的場景,宛如世界末日一般瘋狂。民眾逃出後心有餘悸,在網路上分享這一恐怖經歷:「鞋都跑斷了!」 ▼賽格大廈是深圳的標誌性建築,地下4層、地上75層,總高355.8公尺,總面積為17萬平方公尺。大樓突然晃動時,內部緊急廣播:「剛剛大廈發生輕微晃動,為確保安全,請大家進行有序撤離,請勿驚慌!」附近民眾從高處拍下人們從賽格大廈內部湧出的畫面,只見無數人四處奔逃,現場非常恐怖。也有人po出大樓內部的影片,能看到家具、擺設都在晃動。 ▼賽格大廈突然搖晃的新聞曝光後,一些從賽格大廈內跑出來的網友留言說:「我這輩子沒這麼拚命跑過 50樓跑到1樓」、「我就在賽格大廈最高樓上班,振動幅度真的強,全跑完了太嚇人」、「TMD我鞋都跑斷了」、「我就在附近上班,這是真的」。 https://youtu.be/p_0z6ciqJ9o ▼深圳市應急管理局表示,18日並沒有發生地震。賽格大廈為什麼會突然搖晃呢?專家初步認為,造成賽格廣場大廈震顫的原因是多種因素耦合,包括大風的、地鐵運行和溫度。當時大廈是上下震顫而不是左右擺動,造成震顫的原因是多種因素耦合,主要是風的影響,還有地鐵運行(兩條地鐵從樓下經過)和溫度的影響(近兩天氣溫升高,溫差達8度,對鋼結構影響大)。 專家現場踏勘後研判,賽格大廈主體結構是安全的,內部結構堅固,各種附屬設施完好,而且大廈的傾斜率在0.01%到0.02%之間,小於規範要求。建議下一步可以考慮安裝阻尼器,以提高防風防震能力和舒適度。 來源:網路資料 來源:花生時報wwwallother

國家地震預警平台今年下半年正式發布

據中國地震台網中心的專家透露,全國范圍的地震預警平台預計今年下半年啟用,專家還介紹了地震預警發布的原理。中國地震台網中心研究員 劉傑:地震預警的原理是利用電磁波傳播速度較快,一般電磁波每秒傳播幾十萬公里,地震波每秒傳播幾公里。 我們最近幾年在全國布了1萬多個地震台站,當某個地震發生在地震台站的時候,台站是能記錄到這個地震的,然後傳到我們的台網中心進行處理。地震波每秒幾公里的速度,傳播非常慢,所以我們就打這個時間差。我們很快把地震定出來,但地震波慢慢地在傳播。所以在地震外圍地區,我們可以利用電磁波馬上給公眾發布信息,這就是地震預警的原理。 藉助於國家十幾個億的投資,我們國家的(地震)台網基本上已經建成了,現在處於調試階段。按照應急管理部對地震局的要求,我們今年下半年要對公眾進行正式發布。一個是通過網絡發布,另外一個通過手機端對外正式發布。 來源:cnBeta

四、五月是強震高發期?地震專家解析網友疑惑

21日晚至22日上午,雲南漾濞縣和青海瑪多縣接連發生地震,其中瑪多縣地震震級達到7.4級,成為汶川地震之後,中國境內發生的最大震級地震。地震發生後,不少網友疑惑:兩省發生的地震是否有關聯?同一時間段地震頻發是否有科學原因?四五月份是否是強震高發期?帶著這些問題,中新網記者采訪了地震專家。 圖片來源:中國地震台網官方微博 21日晚至22日上午,雲南、青海兩省接連發生地震,地震頻度之高,震級之大一時間成為輿論焦點。根據中國地震台網的數據,從21日21時至22日11時,14個小時內,兩省發生的5級以上地震達到6次,其中青海瑪多縣發生的地震高達7.4級。 對於兩省地震成因,中國地震台網中心研究員孫士鋐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分析,這兩地發生的地震與近期印度板塊比較活躍有關。印度板塊在最近這段時間活動有明顯增強態勢,因此會影響到中國,使得西部一帶地震活動有明顯抬升。 專家分析,這兩次地震目前預判傷亡情況不會太嚴重,雲南的地震震級屬於中等強度,6.4級地震對應的烈度大約是7到8度,由於震源比較淺,可能烈度會達到8度,但它離縣城和其他城鎮相對有距離。 孫士鋐稱,青海發生的7.4級地震從能量角度看要比雲南的地震高出30倍,強度屬於大地震。但這次因為處於人口比較稀少的地區,而且震源深度達到17公里,深度越深,震中的烈度相對就會減弱,但影響范圍會大一些,預計烈度會達到9度。但總體來看,此次雲南、青海兩地地震造成的災害損失比其他同級別的地震要弱。 來源:中國地震台網 根據中國地震台網的數據,截至22日上午,4月份以來,全球范圍內發生的6級以上地震已達到17次。而在歷史上,2008年的汶川地震發生在5月、2010年的玉樹地震發生在4月,不少網友疑問,為何強震總在四五月份發生?這其中是否有科學原因? 對此,孫士鋐表示,某一地區在某一時間段地震頻發,這其中可能有一定關系,主要原因之一可能與天體運行有關。 他表示,現在有不少科學家在研究天體運行和地震之間的關系,並且確實有研究表明,這其中有比較明顯的聯系。當地球、太陽、月亮三個天體運行到一條直線時,對地球的引力有放大的作用。另外,多星連線也會有影響。 但專家強調,同一地區同一時段發生地震可能有一定關系,但並不是全球所有地區都會在同一時段出現地震頻發。 例如,此次的青海瑪多縣地震和青海玉樹地震都是發生在中國的西部地區,時間在4、5月,但2004年印度洋海嘯是發生在12月,唐山大地震發生在7月。 孫士鋐告訴記者,進入21世紀以來,地球進入了一個活躍狀態,但在這個活躍期里也有活動水平偏低的狀況。 專家分析,2004到2011年,發生了3次巨大的地震,地震能量很大,這個時間段,地震活動水平很高。但是相對來說,2018、2019、2020這三年,全球地震活動水平比較低,包括今年,地震活動水平也不高。 不過,孫士鋐強調,不管是否是處於活躍期,都應該加強防災意識。 來源:cnBeta

深圳300多米高樓晃動 眾人撤離 專家:非地震、初步分析是共振

5月18日下午消息,華強北今日登上熱搜,原因是賽格大樓出現晃動情況,視頻顯示,商戶、市民等紛紛撤離。據媒體報導,14時55分,賽格大廈已經全部封閉。按照深圳應急管理的情況通報,當地未發生地震,搖晃原因相關部門和專家正核查。 由於地處華強北核心商圈,擁有亞洲規模最大的電子市場,此次事件引發廣泛關注。 據當地媒體直播給出的最新報導,中建科工華南大區總工判斷,高樓大廈一般是在地震時才會有震動和擺幅,今天沒有地震出現搖晃情況不太正常。從目前掌握信息看,這是一種偶然的頻率的巧合,就是共振現象。 當然,該工程師強調,這只是沒有明確查出原因下的分析解釋,最後要以權威部門發布的信息為准。 百科資料顯示,深圳賽格廣場位於深圳市交通幹道深南中路與華強北路交匯處,總高355.8米,總建築層79層,1-10層為裙樓,總建築面積達17萬平方米。 來源:cnBeta

大地震後寺廟生出「108個羅漢娃」 法師無悔接收:見死不救才是最大忌諱

四川省德陽市什邡市北面,有一座擁有1400多年歷史的古剎「馬祖羅漢寺」。寺院住持叫素全,他作為僧人,竟然有108個孩子。這件事要從2009年的512汶川地震說起。那些孩子全都是地震後在馬祖羅漢寺里呱呱墜地的,大家都稱他們為「羅漢娃」~ ▼汶川大地震時,馬祖羅漢寺斜對面的市保健院成為危樓,在醫院中待產的20多位產婦情況危急。醫護人員為了她們的安全,將病床搬出去,但這一個個即將生產的孕婦,該到哪里去找避難所呢?羅漢寺中有一片相對安全的空地,素全法師毫不猶豫打開寺門,為待產的孕婦們提供方便。 ▼孕婦沒有產床,就把寺廟的板凳拼起來當成產床;孕婦生下小孩後要輸液,但沒有輸液架,就用掃帚、樹枝來代替;地震後停電,大家就找來手電筒,為醫生們照明。 ▼從5月12日到8月1日,羅漢寺里先後誕下108個寶寶。因為醫護人員、寺院僧人和志工們的幫助,這麼多寶寶、孕婦沒有一例出現感染,大家都親切地稱呼這些孩子為「羅漢娃」。這些孩子都長得很好,每當地震週年紀念日,他們都會回到羅漢寺團圓。 佛教講究戒葷腥、戒殺生、戒血光,為了那些孕婦和孩子,馬祖羅漢寺都破了。但素全法師說:「見死不救才是最大的忌諱,其他的忌諱都不重要。 」羅漢寺的大愛給了這些孩子新生~ 來源:網路資料 來源:新聞館wwwallother

周杰倫的稻香是寫給汶川地震的 網友感慨看到歌詞仍會淚目

14年前的《稻香》重新了,而周杰倫今天也上熱搜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稻香》是周杰倫作曲、作詞並演唱的一首歌,於2008年10月15日發行,收藏在專輯《魔傑座》中,而今天這首歌曲重新走紅,主要是在於背後的含義。 今天是汶川地震十三周年,而對於《稻香》這首歌曲,之前周杰倫公開表示,《稻香》是寫給汶川地震的,自稱:為鼓勵現在的年輕人。 不少網友感慨稱,事到如今,才知道原來周杰倫的稻香是寫給汶川地震的,怪不得每次聽稻香都那麼治癒 !歌詞:請你打開電視看看多少人,為了生命在努力勇敢地走下去,我們是不是該知足,珍惜一切就算沒有擁有。 不得不說十多年後再看《稻香》的歌詞,也會淚目。 還記得 你說家是唯一的城堡 微微笑 小時候的夢我知道 不要哭 讓螢火蟲帶著你逃跑 鄉間的歌謠 永遠的依靠 回家吧 回到最初的美好! 來源:cnBeta

《先驅者》破壞者地震流玩法講解

《先驅者》破壞者這一職業可能沒有那麼高的輸出天賦,但是還是能夠憑借一些MOD達到極高的強度,下面請看玩家「尛裊繪縞潮」分享的《先驅者》破壞者地震流玩法講解,希望能為各位玩家帶來一些幫助。 破壞者我已經畢業了200小時新城最快一次5分12秒,平均在5分30秒左右,下面我來說下我個人對破壞者的理解。 破壞者這個職業開荒還是不錯的比較能抗能打的後面輸出就開始跟不上其他職業了一槍流術士子彈流騙子都是爆發極高的還有灰燼流火法有輸出有輔助,你的肉在後期也是跟紙糊一樣好在還有一個金剛不壞童子身。 破壞者每個套路我都玩過子彈流清怪效率不行,唯有炸彈切槍還可以玩玩,輔助流沒有輸出隊友增傷不如火法灰燼,只有異能流還不錯清怪跟打精英還有生存方面都不錯可以讓你體驗真真破壞者的霸氣。 其實玩撼地者有點像玩格鬥遊戲一樣要不停連招比較還是比較肉的沖進怪堆里就是12345臉滾鍵盤,雖然體驗不到爆發職業的秒怪爽快,但是能體驗到操作的樂趣(狗頭保命)我來說下我的配裝。 武器配裝MOD 主武器死亡護盾43%技能傷害插暗影彗星MOD ,副武器斷頭台放射性爆炸易傷配合插哀嚎之風,手槍隨意基本用不到我用的是盛大開幕MOD,武器MOD沒什麼過多的講究總之就那幾個能用的。 裝備配裝MOD 裝備振波頭+衣服+褲子+紫裝手鞋子,注意紫裝手跟鞋子一定需要異能+減CD+狀態或者技能吸血,裝備一共5件可以插10個MOD下面我說下MOD搭配與選取這取決你天賦的加點跟喜歡正面硬鋼還是遠程輸出, 1、血怒震擊:地震技能對敵人施加流血 2、大地恩惠:地震技能射程提高60% 3、天崩地裂:地震技能傷害提高(數值跟裝備等級有關) 4、一級餘震:地震技能額外使用一次後進入冷卻 5、三級餘震:地震技能額外使用一次後進入冷卻 6、污穢之血:對流血敵人造成額外25%傷害 7、擒賊擒王:對精英敵人造成的傷害提高25% 8、不羈之力:使用技能時,對你附近5米的敵人造成傷害(數值跟裝備等級有關)此傷害取決與你異能強隊的30% 以上8個MOD就是地震流的核心MOD了 下面我要說的就是MOD是可以看個人選取的 9、鮮血增幅:對處於流血狀態的敵人造成15%額外傷害(此MOD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對流血敵人的傷害) 10、終極穿刺:穿刺可以額外使用二次後進入冷卻(次MOD是適合用帶穿刺技能提高單體輸出使用) 11、銳化尖刺:穿刺傷害提高(數值跟裝備等級有關) 12、重拳出擊:近戰傷害提高100% 13、能量同化:戰場每有一名精英怪,你的異能強度就會提高(數值跟裝備等級有關) 裝備的MOD配裝基本就怎麼多因為MOD插槽就10個其他的想插的但是沒辦法的我就舍取了在這里我就不多說了 天賦點 這里我們有4個技能點沒點是可以變動的 1、異能鐵臂:使用近戰技能每擊中一名敵人增加15%抗性穿透,要加出這個技能需要2個技能點 2、法律鐵臂:使用近戰技能傷害加倍、這個天賦需要配合我上面說的重拳出擊來達到高傷害效率 3、無償獻血:你造成的流血傷害會治療你,治療量為傷害值得25%,要加出這個技能需要2個技能點 天賦打法與MOD的搭配 1、技能:地震+穿刺+金身(這里我為什麼不帶金身100%MOD呢,金身需要技能結束才能進入冷卻狀態這樣會拖延我們聖光守護天賦使用金身後增加45%異能的輸出時間,我們這套異能是減少CD的必須要快速啟動金身來提高異能輸出) 這套技能我們帶二個增加穿刺輸出的MOD,天賦吧無償獻血跟浴血奮戰點出來,清小怪直接啦一起一個技能就秒了配合哀嚎之風打近身的怪,暗影彗星打遠程的怪基本沒壓力這里不多說了,打精英跟BOSS的時候輸出手法是先用死亡護盾配合暗影彗星在沒靠近BOSS時候遠距離對其進行一發隕石打斷BOSS技能後接上地震三連這時候暗影彗星CD差不多好了接近BOSS在打一槍隕石打出第一波傷害外加流血,接下來我們吧武器切換到斷頭台打出放射性爆炸跟哀嚎之風,放射性爆炸的效果是裝彈時對5米范圍的敵人造成傷害並施加易傷搭配哀嚎之風再好不過,這時候才是爆發輸出的時候,BOSS處於流血易傷狀態你的哀嚎之風基本可以打出100W傷害,然後我們切換武器到死亡護盾對BOSS使用穿刺三連傷害應該100WX3=300W左右傷害,然後對BOSS打出一槍暗影彗星後繼續接地震三連,這時候BOSS應該已經死了如果沒死那就在來一套,是不是覺得破壞者玩來有一點連招的感覺很麻煩啊但這不1就是遊戲的樂趣嗎。 2、技能:地震+震顫波+金身 這套技能我們帶上重拳出擊跟鮮血增幅(這里我們為什麼不帶武術大師減少近戰50%CD呢,關鍵是插槽真的不夠用了帶鮮血增幅是為了提高全局造成的傷害),天賦吧異能鐵臂跟法律鐵臂點出來,至於清小怪跟上面一樣不多說了,打精英跟BOSS的時候輸出手法是先用死亡護盾配合暗影彗星在沒靠近BOSS時候遠距離對其進行一發隕石打斷BOSS技能然後對這BOSS的腦袋就是一個跳劈,打出流血效果跟提高抗性穿透然後馬上吧武器切換到斷頭台打出放射性爆炸跟哀嚎之風,然後切回死亡護盾在給BOSS一個近戰跟一發隕石緊接著就是地震三連後在接近戰跟隕石,在CD都冷卻的情況下銜接震顫波如此循環不要小瞧了近戰傷害這時候的近戰傷害可以打出40W左右的傷害,是不是覺得這樣的破壞者才很剛猛有了作為肉盾的感覺,至於生存只要不是被秒殺基本可以吸血回上來。 總結 最後我要說的是破壞者單刷是沒什麼壓力的但是組隊一拖二還是很疲軟的因為傷害不夠沒有足夠的爆發不能像子彈或者術士快速秒殺BOSS所以還是需要製作組加強一波破壞者的或者強加一下其他流派套裝讓這個職業也可以多元化一點,同理其他職業也是需要加強的平衡的我覺得還是金裝的屬性跟實用性。好了以上就是我對破壞者的個人了解,希望對剛入坑喜歡玩破壞者的萌新有一點幫助。 來源:遊民星空

自然界兩種最具破壞性的力量:地震和海嘯可能比想像中的威脅更大

根據今天(2021年5月3日)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上的由新墨西哥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的科學家進行的新研究,自然界的兩種最具破壞性的力量:地震和海嘯,實際上可能比目前的估計更具威脅。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方法來評估由離岸俯沖區最遠的部分所代表的地震和海嘯危險,並發現在一些地區的危險可能被系統地低估了,這意味著鑒於新的結果,海嘯風險評估應該被重新進行。 這些發現對於在未來發生地震和海嘯時減輕全世界受影響地區的風險具有重要意義,包括東南亞和環太平洋地區。 巨型地震是全世界經歷的最強大的地震之一,發生在俯沖區,即兩個構造板塊交匯,一個在另一個下面滑動的地方。板塊不斷向對方移動,但如果它們之間的界面或斷層被卡住,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會產生「滑移赤字」。像債務一樣,這種拖欠最終必須被償還,而對於構造板塊來說,償還日就是地震日。當這些地震影響到靠近海底的斷層最淺的部分時,它們有可能使海底向上移動,也會產生破壞性的海嘯。 因此,了解巨型斷層的潛在破裂行為,特別是在產生最具破壞性海嘯的斷層離岸淺層部分,是地質科學家預測地震和海嘯淹沒危險的關鍵任務。根據對已恢復的斷層帶材料的實驗室研究,通常認為在斷層的淺層部分發生地震行為的可能性有些低。 位於新墨西哥州北部的沙漠中,GPS站點P028的數據有助於對格蘭德河裂谷的地質研究。大陸裂谷是一個地球地殼被非常緩慢地拉開的地方。 斷層的滑移缺損堆積率也可以通過大地測量觀測機制來測量,這種觀測可以跟蹤地球表面如何隨時間移動,例如使用安裝在陸地上的高度精確的GPS傳感器,再加上一個模型,將斷層的滑移如何影響這些站點的移動聯系起來。然而,科學家們很難用這種技術來 "看到"斷層最淺的部分正在發生什麼,因為它遠離陸地,在數公里的水面以下,傳統的GPS儀器無法操作。 現在,新墨西哥大學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新的大地測量方法來推斷這一數值,該方法考慮了斷層不同部分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產生了一個更准確的物理結果。Lindsey的團隊指出,以前的模型沒有考慮到這樣一個事實:如果斷層的深層部分在兩次地震之間被卡住,淺層部分也不能移動,即它處於他們所說的 "應力陰影 "中,沒有可用的能量積累來導致它滑動。考慮到這種影響,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技術,使用相同的陸基數據,但使他們 "看到"離海岸最遠地區的斷層滑動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使研究人員能夠重新評估俯沖帶離岸部分最容易產生海嘯的危險。 "我們將這一技術應用於卡斯卡迪亞和日本俯沖帶,發現凡是存在較深的鎖定斑塊的地方,淺層斷層也必須有較高的滑移赤字,無論其自身的摩擦特性如何,"Lindsey說,他是聯大地球和行星科學系的助理教授,在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地球觀測站工作時進行了這項研究。"如果這些地區能在地震中滑落,全球海嘯的危害可能比目前認識到的要高。我們的方法確定了海底觀測可以獲得這些斷層的摩擦特性信息的關鍵位置,以便更好地了解它們的滑動行為。" 這項研究很重要,因為它要求重新評估以前的全球巨型斷層的海嘯危險模型。因為這可以用現有的數據來完成,所以重新評估也可以比較迅速地完成。希望這將帶來沿海社區對未來的自然災害事件有更好的准備。 來源:cnBeta

SIIOS地震儀在格陵蘭島的地震實驗中表現良好

根據亞利桑那大學領導的SIIOS團隊最近發表在《地震學研究通訊》上的一項新研究,美國宇航局資助的調查冰和海洋結構的地震儀(SIIOS)在夏季格陵蘭島的地震實驗中表現良好。SIIOS可能是擬議中的美國宇航局前往木衛二或土衛二表面的太空飛行器任務的一部分。這些木星和土星的衛星在地下液態海洋上被一層冰殼包裹著,地震數據可以用來更好地確定這些層的厚度和深度。 這些世界上的其他地震興趣點可能包括冰火山、冰殼下面的排水事件,甚至可能及時感知到隕石撞擊的回響。 為了更好地模擬任務條件,SIIOS團隊將候選飛行地震儀安裝在格陵蘭冰原上的一個埋在地下並有鋁屏蔽的模擬太空飛行器登陸器的平台和支撐部位。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Angela Marusiak及其同事發現,登陸器對來自被動和主動地震源的地震波的記錄與一公里以外的其他地面地震儀和檢波器的記錄相當。 盡管附帶的地震儀接收到了著陸器本身的一些震動,但Marusiak說,著陸器和地面地震儀在探測地震和冰裂方面 "表現非常相似,這絕對是有希望的"。 實驗陣列被放置在一個冰川下的湖泊上(這是格陵蘭島的一個新特徵,還沒有用地震方法進行過研究),登陸器耦合地震儀也能夠探測到冰水界面,這將是該儀器在冰雪海洋世界的主要任務之一。 科學家們將著陸器和附近的地震儀埋在一米深的顆粒狀雪中,並用一個鋁盒蓋住著陸器,以減少風和溫度變化對儀器的影響。這使實驗更接近像歐羅巴這樣沒有空氣的衛星上可能出現的大氣條件。然而,在冰冷的海洋世界任務中,地震儀可能只會被部署到表面,可能不會被埋在地下。 "我們希望的是,如果我們能夠去木衛二或土衛二或這些沒有巨大的溫度波動或非常厚的大氣層的冰雪世界,去掉了風的影響,基本上就去掉了會導致著陸器大量搖晃的東西,"Marusiak解釋說,她在馬里蘭大學讀博士生的時候進行了這項研究。 而且,與地球上不同,這些任務的研究人員無法部署大型地震儀陣列,並一次收集數月的數據,因為為這些設備供電的可用太陽能將比地球上的少25倍,而且毀滅性的輻射很可能在木衛二這樣的月球上的幾個星期內摧毀這些儀器。 在2018年夏天乘坐格陵蘭航空公司的直升機前往該地點後,SIIOS部署團隊在Qaanaaq以北約80公里處的冰原上設置了實驗登陸器和陣列。在主動源實驗中,儀器記錄了團隊成員在距離陣列中心100米以內的位置用大錘敲擊鋁板產生的地震信號。 然後,該陣列對當地和區域的地震事件以及冰原的環境吱吱作響和開裂的聲音進行了約12天的被動記錄,直到一場不尋常的夏季大雪掩埋了為該陣列供電的太陽能電池板。 該團隊計劃在今年夏天返回格陵蘭島,測試一個原型地震儀,該地震儀的設計考慮到了輻射、真空和發射振動等更多的任務條件。 來源:cnBeta

三分鐘兩次地震!昨晚你感受到了嗎?

三分鐘兩次地震!昨晚你感受到了嗎? 汕頭政務發布 汕頭政務發布 微信號 stzwfb 功能介紹 記錄城市變遷,聚焦民生百態,發布權威信息,回應網絡熱點,更新政務動態,提供便民服務,展示鮀城形象。 收錄於話題 今日上午 一條熱搜迅速衝上榜單 #台灣花蓮5.6級地震# 我們來看詳細報導 ↓↓ 據中國地震台網發布: 4月18日22時11分 台灣花蓮縣發生5.6級地震 震源深度7千米 隨後,22時14分 台灣花蓮縣再發6.1級地震 震源深度5千米。 (圖片來源:中國地震台網) 各地大家們紛紛表示 震感明顯!! 昨晚地震發生時 大家都是怎樣應對的呢? 網上一段視頻 引起了應急君的注意 點擊觀看視頻 ▼▼ (視頻來源:沸點視頻) 視頻中可以看到 地震發生時 小朋友反應迅速 抱起家中的貓便往外跑 父親則睡眼朦朧 叉著腰一臉疑惑 網友們看完不禁表示 小朋友反應真迅速!! 應急君也為機敏的小朋友點一個贊 問題來了 當遭遇地震時 我們該如何正確自救呢? 不用擔心 應急君聯合潮汕知名小品演員 為你生動演繹遇到地震時 如何正確避險 點擊觀看 以下小知識也打包帶走 ▼▼ (圖片來源:新華網) 溫馨提示 學好應急常識 突發地震不要慌 冷靜處理應對 確保人身安全 END 來源:汕頭應急管理 覺得「汕小布」發的這篇文章值得推薦 請點這里哦 預覽時標籤不可點 收錄於話題 # 個 上一篇 下一篇 閱讀 已同步到看一看寫下你的想法 前往「發現」-「看一看」瀏覽「朋友在看」 看一看入口已關閉 在「設置」-「通用」-「發現頁管理」打開「看一看」入口 我知道了 已發送 發送到看一看 三分鐘兩次地震!昨晚你感受到了嗎? 最多200字,當前共字 發送中 微信掃一掃關注該公眾號 微信掃一掃 使用小程序 取消允許 取消允許 知道了 長按識別前往小程序 來源:kknews三分鐘兩次地震!昨晚你感受到了嗎?

《先驅者》破壞者哀嚎地震流Build推薦

《先驅者》中的破壞者不論是控制力度還是防禦程度都是獨一檔,相當強力。同時搭配上地震mod與哀嚎mod更是錦上添花。那麼到底如何配裝比較好呢?下面請看「遙遙」分享給大家的《先驅者》破壞者哀嚎地震流Build推薦,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地震套選擇上三件(下兩件沒有強度,但是有cd,個人喜歡強度,6.7s的地震夠了),紫裝詞條選擇強度cd狀態效果,法杖哀嚎三連,金身保命純屬習慣,無匹只之力配合天賦異能鐵臂可在怪堆近戰獲得巨額強度提升,站街常駐也有15%強度提升(自帶30%抗穿),嫌麻煩也可以換雕像手的近戰易傷,哀嚎之人日常哀嚎占比大於地震。 來源:遊民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