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壽命

Tag: 壽命

SSD的「命門」詳解:「寫放大」拿捏了你的SSD壽命

技術的成熟和價格的回落讓固態硬碟SSD早已替代機械硬碟成了攢機單中的必備,遊戲玩家都知道SSD的高速讀寫和低延遲性能要遠遠優於機械硬碟。 不過你不知道的是,還有一個關鍵的“命門”會關乎SSD的使用壽命,那就是寫放大。 在介紹寫放大之前,要先介紹一下NAND存儲的內部構成。NAND內部的小單元被稱為頁(page),其大小為4K,而64或128個頁組成一個塊(block),再由多個塊組成面(plane),多個面組成die,再由多個die組成快閃記憶體片。 接下來要說的是,SSD的寫入機制和機械硬碟是完全不同的,NAND快閃記憶體是不能直接覆蓋已有數據的,如果要寫入的區塊有文件,就需要先擦除掉原來的文件,才能重新寫入。 但是這又會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SSD的寫入最小單位是頁(page),而最小的擦除單位卻是塊(block),也就導致了當用戶要更新一小部分數據時,SSD需要擦除整個塊里的數據,然後將舊塊中的有效數據與新數據合並後,再全部寫回一個新的空白塊中。 舉例來說,如果你要對SSD中一個4KB的文件進行修改,但SSD控制器無法僅針對這4KB進行更新,於是就需要先讀取包含這4KB的整個512KB塊。 然後擦除這個已被讀出的512KB塊,最後才是將原有的512KB減去那4KB變更之外的有效數據加上新的4KB數據一起寫入到一個新的空白塊里。 這樣一來,為了改動4KB的數據,SSD相當於進行了512KB數據的擦除和寫入,所以寫放大就達到了128倍之多。 雖然這個例子看起來比較極端,但是在SSD的剩餘容量越少的時候,寫放大的影響要越發嚴重。 要知道,為了均勻分配寫入負載,避免某些區域過度磨損,SSD是會將文件分散在不同的區塊中的,剩餘空間越小,意味著用戶要改動或寫入的文件可能更分散,導致寫放大加劇。 因為每次寫操作都伴隨著大量的讀、擦除及多次寫入動作,所以寫放大會導致隨機速度減慢,同時增加了不必要的擦寫次數,導致SSD整體壽命消耗更快,所以要盡量避免。 因為SSD存放的數據是無價的,所以我們要盡量避免寫放大對SSD造成的影響。解決辦法包括盡量選擇型號更新的產品,因為新的產品會優化算法和空間分配,還會有智能緩存技術來減少寫放大。 另外,SSD盡量不要把剩餘空間留的太小,尤其是作為系統盤的SSD,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出SSD的性能表現。 來源:快科技

固態硬碟的TBW要警惕:不小心資料全沒

大多數遊戲玩家在選擇固態硬碟的時候會注重原廠顆粒,讀寫速度這些指標,其實還有一個容易忽視但是又非常重要的參數,那就是TBW。 固態硬碟的TBW(Terabytes Written,或Total Bytes Written)是一個重要指標,它代表著硬碟能夠承受的總寫入字節數,用戶也就可以通過它來估算固態硬碟的使用壽命和品質。 與傳統的機械硬碟不同,固態硬碟是用快閃記憶體單元進行數據存儲的,而這些單元的寫入次數是有限的。頻繁的寫入操作會導致單元快速損耗,最終影響固態硬碟的性能和壽命,TBW就是反映寫入壽命的指標,原則上TBW越大,固態硬碟的壽命就越長。 TBW的計算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總寫入量TBW=SSD的可用容量 x NAND的擦寫次數/寫放大係數。也就是說,固態硬碟的可用容量越大,NAND的品質越好,其TBW值就越大。 細心的玩家會發現,同樣是1TB容量的固態硬碟,其TBW可以達到 100TBW 和 600TBW 如此大的差異,其實背後的原因在於其NAND顆粒的壽命和寫放大係數不一致,導致了壽命有非常大的區別,尤其是高品質的原廠顆粒,其可擦寫次數可以輕松達到數千次,這也就是我們經常提醒玩家選擇原廠顆粒的原因。 雖然大多數SSD都提供3年以上的質保,但是最終的質保是同時看時間和TBW值的,如果你的硬碟已經寫入達到了TBW值,即使只過了1年時間,那也是沒有保修了,所以在選擇產品的時候一定要看好TBW值。 在實際選購過程中,TBW可以說發揮了強大的性能,比如某些入門級SSD,1TB價格達到了400元+,採用原廠顆粒,3年質保,看起來都沒有問題,但是寫入壽命卻只有可憐的100TBW左右,考慮到寫入放大因素,這種SSD可能寫入80TB的時候數據就要掉速甚至掉盤了。 而價格399元的致態Ti600固態硬碟同樣是原廠顆粒,1TB版本的寫入壽命達到了400TBW,考慮到寫放大因素,即使每天寫入50GB的數據,也能連續使用17年之久,再加上5年質保,在使用壽命方面顯然要更安心。 所以結論也很簡單,在選購固態硬碟的時候一定要看好TBW,而不是簡單地看商家宣傳的質保年限,對於沒有在商品頁面和參數頁面明確標注的產品,就要小心產品的寫入壽命是不是特別短,以免高價買入了低配的SSD。 來源:快科技

《柏德之門3》各種族的平均壽命

在博德之門3中,玩家可以通過查看三寶書來了解各種族的平均壽命,眾多種族中不死生物比如骷髏吸血鬼巫妖這種較為特殊的,在官方的設定上都沒有提過年齡上限。 博德之門3各種族的平均壽命 矮人:矮人成長的速度和人類相仿,但他們直到50歲前都能被認為是年輕矮人。他們平均能夠活350年。 精靈:盡管精靈的生理成熟速度和人類差不多,但成年的精靈除生理成熟外,還必須擁有成熟的處世經驗。一般而言,精靈一般在100歲前後宣布成年,壽命可達750歲。 半身人:半身人約20歲成年,一般能活到150歲。 人類:人類不到20歲成年,而很少活過100歲。 龍裔:年幼的龍裔成長速度很快,在孵化後幾小時就可以行走。其3歲時就達到了人類10歲兒童的體型和發育水平,然後在15歲時成年。其一生總共能活大約80年。 侏儒:侏儒成長速度與人類相同,大多侏儒預計在40歲左右便定居過上成人生活。他們能活到350到接近500歲。 半精靈:半精靈的成長速度與人類相同。他們20歲左右成年,但卻擁有比人類更長的壽命。半精靈通常能活到180歲以上。 提夫林:提夫林成年的歲數與人類相仿,但壽命會長數年。 地精:地精在8歲便成年,並可以活到60歲。 熊地精:熊地精在16歲便成年,並可以活到80歲。 大地精:大地精成年歲數與人類相仿,壽命亦與其相仿。 吉斯洋基人:吉斯人在近20歲時成年,且可活約一個世紀。 奪心魔:完成轉變後最多可以活125年。 來源:遊俠網

《中世紀王朝》主人公壽命介紹

在中世紀王朝中,玩家和所有NPC都是有壽命的,一般來說壽命上限為70歲。但是如果NPC到了60歲左右開始就會陸陸續續的死去。 中世紀王朝主人公壽命介紹 在中世紀王朝中所有的角色都是有壽命的,同時也包括玩家。 在遊戲中壽命上限為70歲。但是當角色到了60歲開始就會逐漸陸陸續續的死去。 來源:遊俠網

CHERRY推出旗下迄今最好MX2A軸體:超1億次使用壽命

快科技8月25日消息,機械鍵盤大廠CHERRY發布了全新一代的MX標准尺寸軸體——MX2A,號稱旗下迄今為止最好的MX全尺寸軸體。 CHERRY MX2A軸體能提供更加順滑的按鍵行程,帶來更加靈敏與舒暢的按鍵體驗,改善了聲學效果,能帶來更加讓人愉悅的打字音。與此同時,MX2A軸體還保證了超過1億次的按鍵壽命。 MX2A系列將包括全部全尺寸型號,包含MX Red、MX Brown、MX Black、MX Speed Silver、MX Silent Red及其各自的RGB型號。 值得注意的是,青軸及其RGB版本將會在沒有廠潤與桶形彈簧情況下,保持其獨特的CLICK按鍵聲和手感。 同時,MX2A還擁有創新的彈簧設計,從圓柱形幾何形狀變為桶形幾何形狀,實現近乎無接觸的線性運動,減少了這款持久開關的彈簧變形和劃痕。 採用改進的閥杆導向系統,下部和上部外殼部分均採用金剛石拋光滑動表面,以提高使用過程中的平滑度。 此外,CHERRY XTRFY K5V2將是首款搭載該系列軸體的鍵盤,其採用65%配列設計,還配備了超級掃描技術,預計今晚晚些時候上市。 來源:快科技

「ChatGPT 之父」傾其所有,還想讓人類多長壽 10 歲

在 ChatGPT 爆火的這幾個月里,其執掌人 Sam Altman 可以說是科技圈最亮眼的明星 CEO,就連科技圈老牌「網紅」馬斯克最近也要被他壓上一頭。 作為 OpenAI 的 CEO,Sam Altman 現在的一舉一動吸引著無數人的關注。人們迫切地想要從他的言論、行動中窺見科技未來的方向,以免錯過下一波科技革命。 ▲ Sam Altman(左)和微軟 CEO Satya Nadella(右)圖片來自:Wired 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最近的一篇報導中,Sam Altman 的一項鮮為人知的巨額投資被公開了出來。出乎意料的是,他押注的不是人工智慧、自動駕駛等熱門領域,而是大眾不怎麼熟悉的抗衰老技術。 再具體點來說,他想讓人類再延長 10 年平均壽命。 是未來科技,還是天方夜譚? 2022 年,一家名為 Retro Biosciences 的生物醫療創業公司宣布他們獲得了...

Steam Deck更新引爭議 拿機器壽命換靜音值嗎?

Valve近日為掌機Steam Deck發布最新升級檔。SteamOS 3.2升級檔為作業系統和硬體本身帶來大量改動,啟用遠程同樂功能,調整部分視效和UI元素,可修改螢幕刷新率,還可以對風扇噪音進行調整。不過,最後這項改動讓不少玩家感到焦慮。 實際上,Steam Deck一直以來的爭議就在於此,為了保證這台掌機不會付之一炬,其風扇一直是常開的狀態。但問題是這個風扇的噪音實在是太大了,很多玩家不勝其擾。 這個噪音問題也讓iFixit嗅到商機,開始銷售全新風扇套件,如果你有DIY精神的話,就能手動替換,獲得一方清靜。但還有很多玩家不願意拆機,這時候SteamOS 3.2升級檔就派上用場了,玩家可以手動把風扇轉速調低,這樣噪音就會小一些。 但稍微想一下就明白,這樣做的代價是什麼。根據PC Gamer的測試,他們手中的機器相比一周之前溫度提高了10℃,也就是說風扇靜音和機器壽命之間就只能選擇其中一個了。 有說法是電容器超過規定溫度10℃的話壽命將會減半。目前在玩家群體中,是要降噪還是要溫度的爭議仍在繼續,畢竟噪音對人體也是有影響的。究竟作何選擇還真的挺讓人頭痛,我們建議的解決方案是吃一片止痛藥先解決頭痛問題…… 來源:3DMGAME

小心了 18TB、20TB硬碟可靠性越來越差:堪比QLC

大家都知道硬碟有價,數據無價,不論是HDD機械盤還是SSD固態硬碟,用戶都很擔心數據可靠性,尤其是如今超大容量的18TB、20TB硬碟開始上市,然而很多人沒注意到它們的數據壽命是在下降的,都跟QLC快閃記憶體的SSD差不多了。 Servethehome網站日前就關注了西數、希捷及東芝三大HDD硬碟廠商的數據壽命問題,最近西數上市了20TB的Red Pro系列硬碟,這是針對高端NAS及企業網絡打造的產品。 按理說,Red Pro系列硬碟的可靠性會很高,然而20TB的額定工作負載數據量也只有300TB,容量小一些的其他紅盤系列甚至只有180TB。 希捷這邊的情況也不秒,其高端NAS定位的IronWolf Pro 20TB硬碟也只有300TB/年的數據寫入量,東芝在這方面更差,N300系列的數據寫入量是180TB/年,它還是三年質保的,希捷、西數好歹是5年質保。 這些容量很大而且定位在高端NAS應用中的HDD硬碟數據寫入量只有180TB到300TB了,對於需要7x24工作的NAS來說顯然不太好,要知道它們企業級的硬碟依然維持在500TB/年的水平上,MTBF無故障間隔壽命也是250萬小時而非現在的100萬小時。 STH認為,這些超大容量的HDD硬碟,哪怕是定位這麼高了,數據壽命其實是在下滑的,更接近消費級QLC快閃記憶體SSD的水平。 來源:快科技

1億次 櫻桃超薄機械矮軸壽命翻番

2018年初,Cherry櫻桃推出了全新的MX Low Profile RGB機械軸,也就是矮軸。 它的高度從18.5毫米驟減至11.9毫米,鍵程也從4毫米減至3.2毫米,同時手感和質量不變,敲擊壽命依然高達5000萬次。 櫻桃最新宣布,這種矮軸的敲擊壽命已經翻了一番,從5000萬次來到足足1億次,可確保數十年的質量穩定,而且輸入質量不變。 假如每天敲擊1萬次,這也足夠堅持超過27年了。 有趣的是,其實從2021年年中開始,出廠的櫻桃矮軸就已經達到1億次壽命標準,不少用戶都已經默默享受了。 之所以間隔這麼久才官宣,應該是通過半年的考察,櫻桃確認產品確實可以達到如此高標準。 櫻桃表示,為了達到1億次敲擊壽命,做了持續、精細的分析和質量改進,優化了Gold Crosspoint接觸系統,並採用了獨特的新材料。 來源:快科技

富士通發布8Mb FRAM記憶體:讀寫壽命100萬億次

富士通(確切地說是富士通半導體記憶體解決方案有限公司)今天宣布,推出全新的8Mb FRAM記憶體,容量翻番,並支持並行接口,讀寫壽命第一次做到了100萬億次! FRAM就是鐵電存儲器,一種隨機存取存儲器,擁有SRAM、DRAM級別的讀取速度和壽命,而且是非易失性的,斷電不丟失數據。 它的缺點是容量密度做不大,因此不可能徹底取代DRAM、SRAM,但在一些對容量沒有過高要求、對壽命/速度敏感的場景和設備上非常合適,尤其是高速工業場景。 其實,鐵電存儲技術不是新鮮玩意兒,1921年就有了這一概念。雖然直到1993年才由美國RAmtron公司開發出第一個4Kb FRAM產品,但近些年來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 富士通最新的MB85R8M2TA FRAM具備兼容SRAM的並行接口,供電電壓范圍1.8-3.6V,擁有超長讀寫壽命的同時,比以往產品訪問速度快了約30%,快頁模式下訪問速度僅25ns,持續傳輸率媲美SRAM。 同時功耗也更低,最大寫入電流只需18mA(毫安),最大待機電流更是150uA(微安),分別降低了10%、50%, 它採用了44針的TSOP封裝,和上代4Mb FRAM一樣保持兼容,還新增了48針的FBGA封裝。 富士通8Mb FRAM記憶體現已提供評估樣品,量產時間未公布。 來源:快科技

《侏羅紀世界:進化2》恐龍壽命太短解決方法介紹

《侏羅紀世界:進化2》中的恐龍是有一個壽命問題的,壽命到了就會自然死亡,但是很多玩家都不太清楚恐龍的壽命太短應該怎麼辦,其實壽命太短想要解決的話可以把恐龍的基因全改成加壽命的,更多如下。 恐龍壽命太短解決方法介紹 普通模式的話可以直接使用基因全改加壽命的,如果是沙盒模式的話可以直接設置恐龍的無限壽命 來源:3DMGAME

物理學家對中子壽命進行了有史以來最精確的測量

據媒體報導,物理學家已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精確地測量到中子的壽命。根據一項利用磁場捕獲超冷中子的實驗,該亞原子粒子衰變的平均時間為877.75秒。該結果的精確度是類似測量的兩倍,並且跟理論計算結果一致。但它們並不能解釋中子的持續時間在另一種實驗中長了近10秒的原因。 最新的測量結果於10月13日在美國物理學會的一個虛擬會議上公布,另外論文已經發表在《Physicial Review Letters》上。 物理學家Shannon Hoogerheide表示,這個結果非常令人印象深刻,他在馬里蘭州蓋瑟斯堡的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使用了一種競爭性技術測量中子壽命。 隨機衰變 自然界中存在的大多數中子是非放射性原子核的一部分,在那里它們基本上可以永遠存在。但孤立的中子如由核裂變產生的中子是不穩定的並會衰變成質子。在這個過程中,每個衰變的中子都會發射出一個電子和一個反中子。 一個中子衰變究竟需要多長時間是隨機的,但平均時間約為一刻鍾。為了得到一個精確的數值,布盧明頓印第安納大學的實驗核物理學家Daniel Salvat和他的同事在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建立了一個名為UCNτ的實驗。他們將中子減緩到超低溫並將其置於一個真空「瓶子」中,這是一個金屬結構,形狀像滑板運動中的半管。瓶子底部的磁場則會阻止中子接觸表面。 研究小組將中子留在瓶中的時間從20秒到近半小時不等,每次中子衰變時都能檢測到光的火花。在每個周期結束時,他們收集並計算剩餘的中子,然後用新鮮的中子重新裝入瓶中並再次開始這一過程。 UCNτ開始於十多年前,但對於新公布的結果--基於2017年和2018年的實驗運行--該團隊做了一些改進,這樣能讓他們將誤差率減半。 Salvat表示,該結果的精度現在可以跟基於標準模型(公認的基本粒子理論)的計算相競爭。「這是第一次--實驗精度開始接近理論的精度。這意味著未來的改進可能使標準模型本身受到考驗。」 瓶子與光束 一些研究人員使用「瓶子」技術來測量中子壽命,而其他研究人員--如Hoogerheide--使用的方法是在粒子在光束中移動時觀察它們的衰變。直到約15年前,這兩類實驗的結果在誤差范圍內基本一致。但隨著技術變得更加精確,它們開始各奔東西。光束中的中子似乎平均壽命更長。 位於俄羅斯Gatchina的彼得堡核物理研究所的Anatolii Serebrov指出,UCNτ的最新測量並沒有幫助彌合這一差距。「即使考慮到這個新的結果,差異仍幾乎沒有改變。」他曾在2005年領導了一個高精度的瓶子實驗並首次指出了一個可能的差異。 為了幫助解決中子壽命的困境,馬里蘭州巴爾的摩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物理學家David Lawrence和他的合作者一直在開發一種技術,他們通過利用空間探測器上的中子探測器來測量中子壽命。「如果有第三種方法,那將是非常有用的,」Lawrence說道。 據了解,這種方法依賴於這樣一個事實:大多數行星體在被宇宙射線擊中時都會噴出中子。許多中子沒能逃脫行星的引力,最終又降了下來--但到那時,其中一些已經轉化為質子。將發射到太空中的中子數量與返回的中子數量相比較可以估算出中子的壽命。Lawrence表示:「有一部分中子會升空,發生衰變,然後再也不回來了。」另外他還補充稱,由於金星的二氧化碳大氣不能很好地吸收中子,所以做這樣一個實驗的理想方式是用一個小型的、專門的探測器在金星周圍的軌道上進行。 UCNτ團隊一直在進行一些改進以進一步提高精度。Lawrence表示,Hoogerheide和她在NIST的同事正在對光束技術進行同樣的改進,他們預計其精度可以提高10倍左右。 來源:cnBeta

物理學家對中子壽命進行了目前世界上最精確的測量

據媒體報導,由印第安納大學布盧明頓分校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國際物理學家小組宣布了世界上對中子壽命的最精確測量。該團隊包括來自美國和國外10多個國家實驗室和大學的科學家,其結果比以前的測量結果提高了兩倍多--不確定性不到十分之一。 這項工作成果已經發表在10月13日的《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這項工作為一項測量設定了新的黃金標準,該測量對早期宇宙中產生的元素的相對豐度等問題具有根本重要性,」印第安納大學布盧明頓分校文理學院物理系主任David Baxter指出,「我們為工大長期以來作為這項工作的領導機構而感到自豪。」 該實驗的科學目的是測量一個自由中子在原子核的束縛之外平均生活多長時間。 「一個中子『衰變』成一個質子的過程--發射一個光電子和一個幾乎無質量的中微子--是物理學家已知的最迷人的過程之一,」在洛斯阿拉莫斯領導這些實驗的Daniel Salvat說道,「非常精確地測量這一數值的努力意義重大,因為了解中子的精確壽命可以揭示宇宙是如何發展的--以及讓物理學家發現我們的亞原子宇宙模型中的缺陷,我們知道這些缺陷存在,但還沒有人能夠發現。」 該研究中使用的中子是由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洛斯阿拉莫斯中子科學中心超冷中子源產生。UCNtau實驗捕捉這些中子,其溫度被降低到幾乎絕對零度,在一個襯有約4000個磁鐵的「浴缸」內。在等待30至90分鍾後,研究人員對浴缸中倖存的中子進行計數,因為它們在磁鐵的作用下會在重力下懸浮起來。 UCNtau捕集器的獨特設計允許中子保持11天以上的儲存時間,這比早期的設計要長得多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對系統修正的需要,因為系統修正可能會歪曲壽命測量的結果。在兩年時間里,該研究的研究人員計算了使用這種方法捕獲的約4000萬個中子。 Salvat指出,該實驗的結果將幫助物理學家確認或否認「Cabibbo-Kobayashi-Maskawa矩陣」的有效性,它涉及被稱為夸克的亞原子粒子,在被廣泛接受的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還將幫助物理學家了解物理學中的新觀點,從而可能在不斷發展的宇宙理論中發揮的潛在作用以及可能幫助解釋第一個原子核是如何形成的。 Salvat說道:「解釋中子衰變的基本模型涉及夸克對它們身份的改變,但最近改進的計算表明這一過程可能不會像以前預測的那樣發生。我們對中子壽命的新測量將提供一個獨立的評估來解決這個問題,或者為新物理學的發現提供備受追捧的證據。」 來源:cnBeta

研究:iTRF間歇性禁食方案能讓果蠅的壽命變得更長

據媒體報導,間歇性禁食,這個泛指不同禁食方案的術語,跟各種潛在的健康益處有關,其中包括從增加神經生成到減肥和改善代謝綜合征的一切。而其中一個可能的好處是活得更久,這是哥倫比亞大學歐文醫學中心的一項新研究的主題。 資料圖 跟常規斷食--通常指的是連續多日不進食--不同的是,間歇性斷食是一種協議涉及到每天進食,但只在一個小的時間窗口內進食。對一些人來說,這意味著每天禁食16小時並將飲食限制在8小時內;對其他人來說,這可能意味著幾乎全天禁食,只吃一頓飯。 過去的研究評估了各種間歇性禁食方案,它們將這些方案跟不同的可能健康益處聯系起來,在某些情況下,後果包括反彈性體重增加。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們使用了被置於不同飲食方案下的果蠅。其中一組被賦予無限的食物獲取權,另一組在一天中的12小時內進食,另一組則進行隔天24小時禁食,最後一組禁食20小時然後在第二天正常進食(研究人員稱之為iTRF)。 當時間正確時,只有iTRF禁食方案為果蠅帶來了長壽,其中雌性蒼蠅的長壽優勢比雄性蒼蠅略微明顯。只有在夜間禁食並在午餐時打破禁食的蒼蠅經歷了壽命的增長,而在白天禁食並在夜間進食的蒼蠅並沒有得到同樣的好處。 為什麼會有這種差別?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禁食後會發生一個叫做自噬的細胞"清潔過程",但這個過程只在晚上發生。自噬是許多經常參加禁食的人所追求的效果,因為它可以清理受損細胞並減緩衰老過程。 該研究結果表明,在人類中可能會有類似的效果,同時還有助於為一種可能的藥物鋪平道路,這種藥物可以誘發同樣的好處,而不需要實際禁食和由此產生的飢餓感,這是許多人都在為之奮鬥的。 來源:cnBeta

全球平均人口預期壽命大幅下降 美國男性減少2年

新冠疫情打公開定性,已經持續了一年多的時間,給全球各國都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沖擊。 近日,來自牛津大學發表在《國際流行病學雜誌》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出現了大幅下降,部分國家甚至降到了二戰以來的最低水平,其中,美國男性的預期壽命下降了兩年多。 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包括美國、智利以及歐洲29個國家的死亡數據。結果發現,除了挪威和丹麥外,所有國家的預期壽命都在下降。 研究人員稱,其中22個國家預期壽命減少超過了半年;15個國家的男性和11個國家的女性預期壽命縮短了一年以上。 具體來說,大多數國家男性預期壽命下降幅度高於女性。英格蘭和威爾斯的男性壽命縮短了1.14年,女性壽命縮短了0.91年。而下降幅度最大的是美國男性,預計他們的平均預期壽命將縮短2.2年。 此外,對於西歐國家來說,上一次出現如此幅度的平均預期壽命下降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這些國家經過5到6年時間的努力,才實現了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的增長1年。但卻因僅僅一年多時間的新冠疫情,所有進展盪然無存。 來源:遊民星空

延長壽命,改善健康,這些飲食策略管用嗎?

健康長壽是每個人的希望,節食、輕斷食、生酮飲食、限時飲食等多種不同飲食策略改善健康的概念在公眾當中和科學界都引起了關注。這些飲食策略背後的科學基礎是什麼?近日,《科學》子刊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上的一篇綜述對不同飲食策略促進健康和長壽的機理進行了梳理。作者指出,理解這些飲食策略背後的分子機制,是基於這些機制,開發改善人類健康的飲食和藥物療法的關鍵。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節食與健康和壽命 過去幾十年里,在包括線蟲、果蠅、小鼠、非人靈長類動物在內的多種動物模型中,科學家們都發現,在維持營養供給的同時,降低熱量的攝入能夠延長動物的壽命。而且,這個延長壽命的效果包含兩個方面:1)節食能降低多種衰老相關疾病的風險,包括肥胖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炎症等等。2)節食還能影響動物的先天衰老過程,比如在實驗中節食的動物在生命的任何時期都比同年齡的非節食動物生理上更為年輕。 因此,科學家們也對節食激發的信號通路產生濃厚的興趣,希望從中找到節食改善健康的生物學基礎。 節食激發的信號通路變化 飲食限制通常會導致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攝入的減少,而科學家們已經發現這些營養物質水平的減少會在體內激發一系列信號通路的反應。比如,降低血液中葡萄糖水平和它的代謝產物會降低mTORC1信號通路,從而降低蛋白合成和增加自噬活動。而降低胺基酸水平對mTORC1有類似的影響。mTOR復合體是抗衰老領域大名鼎鼎的信號通路。 此外,降低蛋白和胺基酸水平會激發FGF21的表達,甲硫氨酸(Met)水平的降低會改變DNA和組蛋白的甲基化。 總體來說,節食會激發細胞的修復和回收利用途徑,包括自噬作用、線粒體自噬、DNA修復和氧化防禦,同時增強干細胞功能。結果是,細胞衰老(senescence)下降,蛋白質穩態得到改善。這些對細胞和組織的積極效果是延長生命和健康的因素之一。 不過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長時間的節食也太痛苦了!那麼基於對節食背後分子機制的了解,有沒有辦法在不節食的情況下獲得節食提供的好處呢? 特定食譜的效果 起初人們認為,節食帶來的好處是跟熱量攝入相關,不過近年來的研究發現,食譜的構成和攝入食物的時間在調節重要衰老信號通路方面也具有關鍵性的作用。 1。 蛋白限制食譜 在齧齒類動物模型中發現,限制飲食中的蛋白質會預防心血管代謝疾病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風險,即使動物攝入的熱量總數沒有變化。而在人類中的大型流行病學資料庫顯示,攝入過多的蛋白質與肥胖、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死亡風險提高相關。 綜述作者指出,目前很多西方國家的成人每天吃的蛋白數量是建議蛋白數量的兩倍。過量的蛋白攝入導致體內胺基酸的水平升高,而胺基酸水平升高對前面提到的節食激發的信號通路產生相反的結果,包括mTOR復合體和FGF21的表達。 既然胺基酸水平在限制蛋白攝入的影響中起到重要作用,那麼抑制特定胺基酸的攝入能否達到同樣的效果? 2。 限制特定胺基酸的食譜 近年來,科學家們在檢驗限制特定的必需胺基酸水平,是不是可以獨立於總蛋白攝入和熱量攝入,延長健康壽命?潛在的候選胺基酸包括甲硫氨酸、支鏈胺基酸(branched chain amino acids,BCAA)等等。 甲硫氨酸在蛋白合成中處於一個獨特的位置,因為它對應的是蛋白合成的啟動密碼子AUG。因此,甲硫氨酸的限制會導致蛋白合成的顯著下調,這對健康衰老可能有益。 此外,甲硫氨酸水平的降低還能夠通過激活FGF21促進白脂肪組織的褐化,提高能量消耗。它還能改變DNA和組蛋白甲基化水平。在小鼠和大鼠模型中,降低甲硫氨酸攝入80%能夠將動物的壽命延長30%。 支鏈胺基酸包括亮氨酸、異亮氨酸和纈氨酸,血液中這些胺基酸水平的升高與肥胖和糖尿病相關。今年在自然子刊Nature Ageing上發表的兩項研究在小鼠和果蠅模型中也分別驗證了降低支鏈胺基酸攝入的好處。 相關閱讀:少吃這三種胺基酸,就能更長壽?兩項動物研究提示防衰老的飲食方法 從作用機制上來看,支鏈胺基酸是mTORC1的強力激活劑,因此食物中的支鏈胺基酸對於控制mTORC1的活性具有關鍵作用。 吃飯頻率和時間的影響 輕斷食的飲食策略通常指的是隔天,或者在一周中有不連續的兩天完全禁食或者攝入熱量很少。而限時飲食則將吃飯的時間限制在白天的某個時間段里。那麼,它們的科學基礎是什麼呢? 在小鼠模型中,間歇禁食(通常為24小時)可以激發某些長期節食激發的相同信號通路,包括降低氧化應激和炎症,增強自噬作用和組織修復能力,以及提高幹細胞功能。間歇禁食也能夠降低小鼠中很多慢性病的風險。 不過,綜述作者指出,小鼠的代謝速度和禁食能力與人類有很大的不同。小鼠的24小時禁食相當於人類的5天禁食。小鼠禁食導致的信號通路反應可能遠遠快於人類,因此不一定能夠將小鼠中的結果復制到人類中來。 而且,在間歇禁食實驗中,小鼠食用的是營養均衡的食物。而在現實中,很多禁食人群吃的食物並不健康,這可能導致維生素和礦物質缺乏,並且對代謝和腸道微生物組產生負面影響。 限時飲食的主要作用是將人體的生物鍾與因為飲食導致的代謝調節協調起來。已有的小鼠研究已經顯示擾亂生物鍾會導致肥胖、改變葡萄糖代謝並且降低動物壽命。在超重人群中進行的一些短期探索性試驗顯示,每天將吃飯時間段限制在8-12個小時內對體重和身體的肌肉組成產生有益影響。不過在大型臨床試驗中,這些益處尚未得到重復。 文章的最後,作者表示,對於如何將節食的益處轉化為臨床應用,我們仍然需要回答很多問題。未來10年的研究將專注於精細化理解食物中的組分(包括胺基酸、特定糖類、脂類以及微生物代謝產物)對健康生命的影響。值得注意的一個問題是人類具有遺傳學異質性,而遺傳和表觀遺傳背景也會影響對節食和其它飲食策略反應的效果。 作者期待科學發現迅速轉化成為將食物作為療法的個體化治療手段,能夠通過優化什麼時間,如何吃哪些食物,改善人類健康,延長人類生命。 參考資料: Green et al。, (2021)。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dietary restriction promoting health and longevity。...

Chia幣價格跳水 小心礦渣硬碟:壽命從10年減至80天

各種加密數字貨幣百花齊放的局面早已不復存在,有礦工見勢不妙,已經開始套現離場。 以硬碟Chia(奇亞)幣為例,5月份的時候價格還曾高達1614美元,可現如今只有282美元,蒸發了80%還要多,堪稱災難式跳水。 除了盡快出手加密幣,還有設備,主要就是機械硬碟和SSD。 有跨境電商爆料稱,平台上已經檢測到來自中國賣家的「礦渣」SSD、機械硬碟,提示消費者注意。 別不以為然,一般機械硬碟服役10年問題不大,可礦渣居然能造到僅僅80天健康狀況就堪憂了。 為了方便售賣,一些黑心JS會對SSD刷固件、對機械硬碟屏蔽壞扇區處理,使得硬體小白更難以發現。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你買到的是仍然在保的SSD,不少廠商已經明確表態,挖礦、種田的硬碟不予保留,也就是萬一出問題,就算是砸手里了。破點財倒是無妨,可數據無價…… 拋開技術鑒別手段不談,其實最核心的還是不要貪圖小便宜。 來源:快科技

地球上壽命最長的十大動物 逆天到能返老還童

8 月 17 日消息,地球上其他動物的壽命遠遠超過人類。雖然從理論上說人類壽命可以達到 150 年,但與壽命以百、千年計的其他動物相比,這只能算是「一眨眼」。有些動物能停止,甚至逆轉衰老的過程。 雖然有些陸棲動物的壽命非常長,例如,壽命最長的烏龜接近190歲,但它們無一進入該榜單,真正的長壽冠軍都生活在水中。 弓頭鯨生活在北極或靠近北極的海域,是壽命最長的哺乳動物。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稱,弓頭鯨的確切壽命不得而知,但被捕獲的弓頭鯨身上的跡象表明,其壽命遠超100年,可能超過200年。 弓頭鯨的ERCC1基因發生了突變,能修復受損的DNA,使得它不會罹患癌症——一種可能的死因;PCNA基因可以延緩衰老過程。 據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稱,岩魚的最長壽命至少長於205年。岩魚生活在太平洋中,身長最長可達97厘米,以蝦和更小的魚類為食物。 淡水珍珠蚌主要生活在河流及小溪中。據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稱,壽命最長的淡水珍珠蚌壽命為280年。淡水珍珠蚌壽命長的主要原因是新陳代謝慢。淡水珍珠蚌屬於瀕危物種。 格陵蘭睡鯊生活在北極和北大西洋地區,身長可達7.3米,以魚類和海豹等為食。 《科學》2016年發表的一篇文章稱,格陵蘭睡鯊的最長壽命至少為272年,其中壽命最長的約為392年,研究人員稱其壽命可能長達512年。 管蟲生活在海洋深處。《The Science of Nature》2017年發表的一篇文章稱,正常情況下,被稱作Escarpia laminata的一種管蟲壽命可達200年,其他種類的管蟲壽命超過300年。天敵少是管蟲壽命長的一個原因。 海洋圓哈生活在北大西洋,它的壽命超過榜單中的另外一種雙殼類動物淡水珍珠蚌。英國威爾斯國家博物館的資料顯示,2006年在冰島海岸發現的一隻海洋圓哈的壽命為507年,工作人員給它取了個綽號「明」,因為它出生時間是1499年,當時中國處於明朝統治時期。 珊瑚壽命長達數百年,甚至更長時間,深水中的黑珊瑚壽命更長。Live Science之前曾報導稱,在夏威夷海岸發現的黑珊瑚壽命為4265年。 海綿壽命可達數千年,玻璃海綿是地球上壽命最長的海綿種類之一。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資料顯示,玻璃海綿生長在深水中,軀體與玻璃頗為相像,因此被稱為玻璃海綿。《Chemical Geology》2012年發表的一篇文章估計,一隻玻璃海綿的壽命約為1.1萬年。 燈塔水母被稱作「長生不老的水母」,因為其壽命可能是無限的。據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稱,它有兩種形態:首先生長為水螅型,然後生長為水母型。一旦身體出現損傷或食物匱乏,它就會由水母型「返老還童」為水螅型。 雖然能「返老還童」,但燈塔水母太小了——不足4.5毫米,可能成為其他動物的食物。 與燈塔水母相似,水螅也可能長生不老。Live Science之前曾報導稱,水螅不會因年齡增長而「老態龍鍾」。它主要由干細胞組成。受天敵和疾病等因素影響,自然狀態下水螅不會長生不老。 來源:cnBeta

科學家使用大型強子對撞機發現長壽命奇特粒子

最近,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之美(LHCb)實驗團隊在歐洲物理學會高能物理會議(EPS-HEP)上提出了一個新發現。LHCb發現的新粒子被標記為Tcc+,是一個四夸克--一個包含兩個夸克和兩個反夸克的奇特強子。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壽命最長的奇特物質粒子,也是第一個包含兩個重夸克和兩個輕反夸克的粒子。 夸克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組成部分。這些夸克以不同的方式組合在一起,構成不同類型的物質--像質子和中子這樣的重子是由幾個夸克組成的,而介子是由夸克與反夸克(它們的反物質等價物)配對而成的。近年來,科學家已經發現了一些所謂的奇特強子--具有四個或五個夸克的粒子,而不是傳統的兩個或三個。最新的發現是一個特別獨特的奇特強子。 這種新粒子包含兩個粲夸克(Charm quark),一個上反夸克和一個下反夸克。近年來已經發現了幾個四夸克(包括一個有兩個粲夸克和兩個反粲夸克的四夸克),但這是第一個被發現有粲夸克的粒子,它沒有被自己的反粲夸克所抵消。物理學家將Tcc+稱為「 double open charm」。 此外,Tcc+還有其他有趣的特徵。它是第一個被發現的屬於有兩個重夸克和兩個輕反夸克的四夸克一類的粒子。這種粒子通過轉化為一對介子而衰變,每個介子由一個重夸克和一個輕反夸克組成。根據一些理論預測,這種類型的四夸克的質量應該非常接近於兩個介子的質量之和。這種質量上的接近使得衰變變得"困難",導致粒子的壽命延長,而事實上Tcc+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壽命最長的奇特強子。 這一發現為尋找更重的同類型粒子鋪平了道路,其中一個或兩個粲夸克被底夸克取代。具有兩個底夸克的粒子特別有趣:根據計算,其質量應該小於任何一對B介子的質量之和。這將使衰變不僅不太可能,而且實際上是被禁止的:該粒子將不能通過強相互作用進行衰變,而必須通過弱相互作用進行衰變,這將使其壽命比以前觀察到的任何奇特強子長幾個數量級。 新的Tcc+四夸克是一個誘人的進一步研究目標。它衰變成的粒子都比較容易被探測到,再加上衰變中的少量可用能量,這導致了對其質量的極高精確度,並允許研究這個迷人的粒子的量子數。這反過來又可以為現有的理論模型提供一個嚴格的測試,甚至有可能允許對以前無法達到的效果進行探測。 來源:cnBeta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發現罕見四夸克粒子 為迄今發現的壽命最長的奇特強子

據媒體報導,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的物理學家發現了一種相當迷人的新粒子。該粒子被稱為Tcc+,屬於一種罕見的四夸克粒子,其不尋常的組成使其成為迄今為止發現的壽命最長的奇特強子。 夸克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單元。目前已知的夸克有六種,它們的種類被稱為「味」:這些分別是上(u)、下(d)、奇(s)、粲(c)、底(b)及頂(t)。這些夸克以不同的方式組合在一起,構成不同類型的物質--像質子和中子這樣的重子是由幾個夸克組成的,而介子是由夸克與反夸克(它們的反物質等價物)配對而成的。 重子通常由兩個或三個夸克組成,但是由四或五個夸克組成的奇特重子在被理論化了幾十年之後,近年來被發現。Tcc+是這些具有四個夸克的不尋常粒子之一,被稱為四夸克。 這種新粒子包含兩個粲夸克(Charm quark),一個上反夸克和一個下反夸克。研究小組說,這使它變得特別奇特。當夸克和反夸克配對時,它們通常是在它們自己的「味」中這樣做:即,一個粲夸克與一個反粲夸克。但這是第一個被發現有粲夸克的粒子,它沒有被自己的反粲夸克所抵消。這使得Tcc+被研究人員稱為「double open charm」。 更耐人尋味的是其質量差異--粲夸克被認為是重的,而上下反夸克是輕的。不匹配的質量本質上減緩了粒子的衰變過程,使其更加穩定。事實上,Tcc+是已知的最長壽的奇特強子。 但它可能不會永遠保持這一記錄。研究小組說,這一發現表明,另一種類似的粒子可能更加穩定。如果將一個或兩個粲夸克換成底夸克,該粒子的壽命將延長幾個數量級。同時,科學家們將繼續研究新的Tcc+粒子,看看它還能揭開什麼秘密。 這一發現在本周舉行的歐洲物理學會高能物理會議上公布。 來源:cnBeta

鋰電池發明者創造了一種新塗層來改善電池的壽命

鋰電池在長時間使用之後,續航能力會明顯下將。這主要是因為在電池循環過程中形成的雜質導致的,現在諾貝爾獎獲得者、可充電鋰電池的發明者領導的一個團隊可能已經找到了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新型塗層。 在鋰電池循環過程中,這些雜質會累積在電池富鎳陰極中。而在鋰電池中,鎳雖然是能量密度的關鍵,但同時它也是不穩定的。這導致在第一次充電和放電循環期間在陰極表面形成雜質,這反過來又使電池的存儲容量立即減少 10% 到 18%。此外,鎳在陰極結構的表面下產生了不穩定性,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也開始降低電池的存儲容量。 2019 年,斯坦利·惠廷安(Stanley Whittingham)與其他兩位科學家因在 1970 年代開發鋰離子電池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此後,這項技術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包括 Whittingham 在內的研究人員仍在努力通過實驗不同的材料來改進它們,而作為陰極的一個有希望的材料是一種名為 NMC 811 的鎳錳鈷材料。 在 Whittingham 的帶領下,由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能源部和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對 NMC 811 進行了多項化學研究。希望這將防止陰極中的不穩定性,研究人員通過 X 射線和中子衍射研究對這一點進行了調查。 研究者 Hui Zhou 表示:「中子很容易穿透陰極材料,揭示出鈮和鋰原子的位置,這為更好地了解鈮的改性過程是如何工作的。中子散射數據表明,鈮原子穩定了表面以減少第一周期的損失,而在更高的溫度下,鈮原子取代了陰極材料內部更深的一些錳原子以提高長期的容量保持」。 通話這種鎳錳鈷材料,在首次充電循環中就能減少容量損失。最終,它也提供了更好的長期性能,導致在250個充電周期內容量保持率達到 93.2%。科學家們認為新的電池設計有很大的潛力,特別是在高密度存儲是一個優先事項的情況下,例如在電動運輸領域。 Whittingham...

血液中歐米茄-3脂肪酸的水平與預期壽命有關 可延壽近五年

根據一項由德爾馬醫院醫學研究所(IMIM)與美國脂肪酸研究所以及美國和加拿大的幾所大學合作進行的研究,血液中歐米茄-3脂肪酸的水平與吸菸一樣,是預測任何原因導致的死亡的一個好指標。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上,採用了一個長期研究小組--弗雷明漢後代隊列的數據,該小組自1971年以來一直在監測美國麻薩諸塞州這個城鎮的居民。 研究人員發現,血液中紅細胞(所謂的紅血球)的歐米茄-3水平是非常好的死亡風險預測指標。該研究的結論是:"由於經常在飲食中包括油性魚類,血液中這些酸的水平較高,會增加近五年的預期壽命,"IMIM的心血管風險和營養研究小組的博士後研究員、該研究的作者Aleix Sala-Vila博士指出。相比之下,"作為一個普通的吸菸者,預期壽命會減少4.7年。」 該研究分析了2240名65歲以上人士的血液脂肪酸水平數據,這些人平均被監測了11年。其目的是驗證在已知因素之外,哪些脂肪酸能很好地預測死亡率。結果表明,包括歐米茄-3在內的四種類型的脂肪酸發揮了這種作用。有趣的是,其中兩種是飽和脂肪酸,傳統上與心血管風險有關,但在這種情況下,它們表明預期壽命更長。"這再次證實了我們最近看到的情況,"薩拉·維拉博士說,"並非所有的飽和脂肪酸都一定是壞的。" 事實上,它們在血液中的水平並不能通過飲食來改變,就像歐米茄-3脂肪酸那樣。 這些結果可能有助於根據不同類型的脂肪酸的血液濃度,對食物攝入進行個性化建議。"我們所發現的並非無足輕重。它加強了這樣一個想法,即在正確方向上飲食的小變化可以產生比我們想像的更強大的效果,而且進行這些改變永遠不會太晚或太早,"薩拉·維拉博士說。 研究人員現在將嘗試在類似的人口群體中分析同樣的指標,但必須是歐洲血統,以了解所獲得的結果是否也可以在美國以外的地區應用。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每周吃兩次油性魚類,如鮭魚、鳳尾魚或沙丁魚,因為歐米茄-3脂肪酸對健康有益。 來源:cnBeta

本世紀人類壽命將打破紀錄:越來越多超級百歲老人誕生

隨著生活水平和醫療條件的不斷提升,人類的壽命也在普遍提高,未來出現超級百歲老人(超過110歲的老人)的機率也將越來越大。據媒體報導,近日,美國華盛頓大學的一項新研究指出,本世紀人類壽命將打破紀錄,並且超級百歲老人也將越來越多。 來自吉尼斯的數據顯示,有記錄的「世界最年長者」是法國的雅娜·卡爾曼特(Jeanne Calment),她於1875年2月21日出生,1997年8月4日死亡,享年122歲164天。 該研究中,科學家收集了10個歐洲國家,以及加拿大、日本和美國共計13個國家的超級百歲老人的數據,考慮了對衰老的持續研究、未來醫學和科學發展前景等因素後,建立了一個利用貝葉斯方法的計算機模型。 通過該模型分析顯示,在2020年至2100年期間,有100%的機率打破雅娜·卡爾曼特的長壽紀錄。模型中的最長壽老人有99%的機率達到124歲,有68%的機率甚至到127歲,活到130歲的機率為13%,活到135歲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研究人員表示,事實上,超級百歲老人都是個例,但是如果想要打破當前的壽命紀錄,則需要超級百歲老人進一步增加,這也意味著未來出現超級百歲老人的機率也將大大增加。 此前有研究顯示,人體的恢復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降低,而在150歲之前,就會失去所有恢復能力,這也意味著人們的壽命將不能超過150歲。 當然,一些日常習慣也能夠增加壽命。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那些具有高質量健康飲食、每天至少進行30分鍾或以上的中/強度活動、保持健康的體重、不過量飲酒和不吸菸,能夠使預期壽命延長10年。 來源:cnBeta

循環壽命可達到3000次以上 全球首款可量產裝車的無鈷電池正式下線

動力電池有很多,但目前常用的只有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二者市場份額占比高達99%。其中三元鋰電池由於能量密度高,可以帶來更長的續航,所有備受推崇。不過,在占據市場主導地位的三元鋰電池中,鈷屬於稀有金屬,導致成本居高不下,眾多的企業稱之為「鈷奶奶」。因此去鈷化成為眾多動力電池企業共同的選擇。 7月16日,據媒體報導,長城汽車旗下蜂巢能源在江蘇舉行了首款無鈷電池量產下線儀式。這意味著全球首款無鈷電池走出實驗室,正式實現量產。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家工信部最新公布的車型公告中,蜂巢能源無鈷電池已經搭載於長城歐拉櫻桃貓中。 據了解,此次量產下線的無鈷電池是一款能量密度為240wh/kg,容量為115Ah-MEB產品。該款電池具有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循環壽命和低成本的核心優勢。 相比同級別的高鎳三元電池,該款無鈷電芯循環壽命可達到3000次以上,能輕鬆通過150℃的熱箱測試和140%SOC的過充測試,擁有GB/IEC62660/UL2580/UN38.3等多項標準認證。 在無鈷電池的市場應用方面,目前已經量產的這款產品已經出現在長城歐拉櫻桃貓的車型公告中,同時已經取得兩個外部市場客戶的采購定點。 目前蜂巢能源正在積極推進無鈷電池擴產建設,根據規劃,該款無鈷電池將於年底前在馬鞍山季度大批量下線。 來源:cnBeta

為什麼女性往往比男性的壽命更長久?

7月13日消息,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數據,在美國,女性的平均預期壽命為81歲。而男性的話,只有76歲。放眼全球,也是女性的平均壽命更長一些。那麼,為什麼女性往往比男性活得更長久呢? 資料圖 南丹麥大學人口學副教授維吉尼亞·薩魯伊認為,女性平均壽命高於男性的兩個主要原因都與生物學有關。第一個原因跟性激素的差異有關,至少對原性別者而言是如此。所謂原性別者,即認同出生時所派定給他們性別的人。原性別女性比原性別男性可以產生更多的雌激素,而產生的睪丸激素則更少。根據2017年發表的一篇論文,雌激素可以預防一系列疾病,比如心血管疾病。 另一方面,根據2020年發表的一項研究,高水平的睪丸激素也與某些疾病的風險增加有關,比如女性的子宮內膜癌和乳腺癌、男性的前列腺癌。睪丸激素還與危險行為、更高水平的攻擊性有關。薩魯伊說,這些也會增加年輕時死亡的風險。 第二個是遺傳因素。人類有兩條性染色體:X染色體和Y染色體。原性別女性具有兩條X染色體,而原性別男性則有一條X染色體和一條Y染色體。薩魯伊說:「想像一下,Y染色體就好似缺了一條腿的X染色體。缺的這條腿,就意味著缺少了一部分的遺傳物質。擁有一對X染色體的女性,即擁有額外遺傳物質的女性,舉例來說,如果其中一條性染色體發生錯誤變異,她們可以啟用備用計劃。無論如何,另外一條X染色體可以讓她們活下去。」血友病(一種出血性疾病)和杜興氏肌肉營養不良症(導致肌肉逐漸無力的一種疾病)等就是這種情況。 2003年的一項研究調查了生活在1890年到1995年期間的11000多名巴伐利亞天主教修女和修道士。研究發現,與年輕成年男性相比,這種生物學上的優勢讓年輕成年女性的預期壽命高出不到一年左右。在嚴格的宗教環境下,男女的生活方式相似,無論男女都會避免冒險行為;因此,薩魯伊說,兩者的壽命差異很大程度是生物學因素造成的。不過,該研究並沒有從出生時開始統計預期壽命,而是從成年時開始統計,所以總預期壽命的差異可能更大。薩魯伊說,生物學因素平均可以讓女性多活兩年。 另外,根據薩魯伊在2018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當嬰兒死亡率特別高的時候,比如發生嚴重飢荒和大流行病時或他們被奴役時,女嬰的存活率要高於男嬰。 但平均而言,薩魯伊說,女性比男性可以多活四到五年。所以,是不是還有什麼其他的生存優勢呢? 薩魯伊說,社會因素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男性吸菸和飲酒的頻率往往高於女性;根據疾控中心的數據,男性酗酒的可能性是女性的兩倍,在過去30天內飲酒的可能性也更高。另外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全球范圍內,35%的男性吸菸,而吸菸的女性僅6%。根據2020年的一項評論研究,女性更傾向於信任健康的膳食,而男性則更喜歡高脂肪食物和快餐。疾控中心在2001年開展的一項研究顯示,除去妊娠相關的醫療護理,女性就醫的可能性比男性仍高出33%。 但是在解釋為什麼男性更傾向於從事高危險行為這類現象時,我們很難完全分離生物學和社會的影響。薩魯伊說:「生物學和社會因素都傾向於影響男女之間的預期壽命差距。」她說,兩者之間的互相影響「不可能分割」。 兩性的預期壽命差距也並不總是像現在這樣顯著。根據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的一份報告,詳細的死亡率記錄顯示,女性壽命高於男性是二十世紀初之後的事情。在此之前,傳染病肆虐,無論男女一樣不幸;同時,女性往往還會因為難產而去世。 從那之後,女性的預期壽命也沒有始終盡可能地增加。根據國家研究委員會在2011年發布的一份報告,從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開始,由於吸菸,女性的潛在預期壽命和實際觀察到的預期壽命之間的差距開始拉大。及至2005年,由於更多女性開始吸菸,女性的平均壽命比預期的減少了2.3年。 來源:cnBeta

「極端長壽」人數增加 科學家稱本世紀末可能出現新的壽命紀錄

據媒體報導,人們的平均壽命越來越長,而經歷「極端長壽」的人的數量也同樣在增加。 盡管大多數人活不到100歲,但數據顯示,在過去幾十年里,活過這個年齡的人一直在增加。華盛頓大學的一項新的分析估計這一趨勢將繼續下去,可能在本世紀末出現新的破紀錄年齡。 該研究特別關注超級百歲老人,即活到110歲或以上的人。這種極端的年齡是罕見的,盡管研究人員指出,全世界達到100歲或更高年齡的人數已經達到近50萬。 現在,目前世界上最長壽的人是118歲的田中力子(Kane Tanaka);迄今為止金氏世界紀錄大全上有記錄證明的人類最長壽的人是法國的Jeanne Calment,她於1997年去世,享年122歲。研究人員估計,到本世紀末,一些人可能會超過這些年齡,達到130歲,這個數字將是非常罕見的,也是長壽的一個新里程碑。 這一估計是基於統計模型,它顯示有人會打破122歲的世界紀錄,這很可能涉及到125至132歲的新的破紀錄年齡。在未來幾十年里,新的破紀錄年齡的機率是 "接近100%"。 發現有人達到124歲的機率為99%,而有人達到127歲的機率為68%。達到130歲的情況將更為罕見,其機率僅為13%。超過這個年齡,研究發現有人達到135歲將是 "極不可能的"。 來源:遊民星空

科學家開發新型鋰金屬電池 將下一代電池使用壽命提高到創紀錄水平

據媒體報導,下一代電池的一個特別有前途的架構是使用純鋰金屬,這種材料具有出色的能量密度,可以使電動汽車在每次充電時行駛更遠。美國的一個研究小組已經在這項技術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提出了一種長效鋰金屬電池的設計,該電池在破紀錄的充電周期內仍能保持功能。 這些類型的電池背後的想法是將陽極組件中使用的石墨換成純鋰金屬,它可以容納多達10倍的能量。鋰金屬被一些研究人員描述為一種夢幻般的材料,被認為是幫助我們突破能源儲存的關鍵瓶頸的關鍵,但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解決壽命問題,到目前為止開發的版本在使用過程中很快就會失效。 這種失敗的原因之一是發生在陽極周圍的復雜反應,影響到陽極上面的一層薄膜,稱為固體電解質界面相(SEI)。這層薄膜控制著從電解質溶液中進入陽極的分子,電子通過這層薄膜來回穿梭於電池的另一個電極,即陰極。 這樣一來,這種把關的作用使SEI承擔了防止電池循環時發生不必要的化學反應的責任,而這正是美國能源部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PNNL)的科學家在一項新研究中所針對的機制。人們通常認為,增加陽極中的鋰的數量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之一,但該團隊通過另一種方法發現了成功。 「許多人都認為,更厚的鋰會使電池的壽命更長,」該論文的通訊作者肖傑說。「但這並不總是真的。每個鋰金屬電池都有一個優化的厚度,取決於其電池能量和設計。」 科學家們使用非常薄的鋰條作為他們的陽極的基礎,每條的寬度只有20微米,遠比人的頭發薄。這種陽極被加工成能量密度為350Wh/kg的袋式電池。今天使用的同類最好的鋰離子電池的密度為250至300Wh/kg,因此雖然350Wh/kg在研究界並非聞所未聞,但它將是對目前可用技術的明顯改進。 在測試中,該團隊發現,在創紀錄的600次循環後,該電池保持了76%的容量。同樣的研究人員在四年前展示了一個可以跨越50次循環的實驗性鋰電池,然後在兩年前展示了一個能夠跨越200次循環的鋰電池。目前這個創紀錄的版本是向前邁出的另一個關鍵步驟,根據該團隊的說法,其持續時間遠遠超過類似研究項目中正在開發的任何其他產品。 該團隊將該設計的成功歸功於較薄的條帶促進了更好的SEI,因此與扼殺重要電化學反應的較厚條帶相比,電解質和陽極之間有更好的相互作用。在解決了與鋰金屬電池有關的一個關鍵問題之後,作者希望通過一個被稱為Battery500的多機構聯盟繼續改進該技術,該聯盟正在努力實現500Wh/kg的能量密度。 "Battery500聯盟在提高能量密度和延長循環壽命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該論文的共同作者斯坦利·惠廷厄姆(Stanley Whittingham)說。「但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做。特別是,鋰金屬電池存在的安全問題必須得到解決。這也是Battery500團隊正在努力解決的問題。」 該研究發表在《自然-能源》雜誌上。 來源:cnBeta

「活化石」腔棘魚有新發現 壽命100歲 孕期長達5年

腔棘魚(coelacanth)的歷史可追溯到約4億年前,一度被認為約在6000萬年前已滅絕,但在1938年漁民捕魚時竟發現了活體,因此,也被稱為「活化石」。 據媒體報導,發表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上的一項新研究指出,雖然腔棘魚已經在海洋中生活了數億年,但是其壽命和孕期比我們想像的要長的多。 據悉,人們認為腔棘魚第一次出現是在泥盆紀(4.05億年前—3.5億年前),曾經昌盛一時,其近緣但已絕滅的扇鰭魚亞目種類更被認為是陸生脊椎動物的祖先。 不過,但由於科學家在白堊紀(1.45億年前—6600萬年前)之後的地層中找不到它的蹤影,因此該物種已經告別世間,全部滅絕了。 而矛尾魚是腔棘魚目矛尾魚科的唯一種,是唯一現生的總鰭魚類。原以為總鰭魚已經全面滅絕,但於1938年漁民捕魚時竟發現了活體,後又多次在同一海域成功捕獲。 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研究分析了迄今為止收集到的最大的一組腔棘魚標本(總共27條魚)。這些標本的年齡不等,據研究小組分析後發現,年齡最大的標本為84歲。 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雌性要到55歲左右才會性成熟,而雄性腔棘魚在40至69歲時性成熟。讓人更奇怪的是,腔棘魚的孕期長達5年左右。 研究人員表示,我們發現腔棘魚的最大壽命是之前認為的5倍,大約在100歲左右。不過,長壽物種往往具有緩慢的生活史和相對較低的繁殖力,由於其極低的更替率,因此它們極易受到自然或人類天性的干擾。 而腔棘魚獨特的生活史,它可能比預期受到更大的威脅。因此,這些有關腔棘魚生物學和生活史的新信息對該物種的保護和管理至關重要。 來源:遊民星空

被認為6000年前滅絕的活化石魚有新發現:壽命100歲 孕期5年

腔棘魚(coelacanth)的歷史可追溯到約4億年前,一度被認為約在6000萬年前已滅絕,但在1938年漁民捕魚時竟發現了活體,因此,也被稱為「活化石」。據媒體報導,發表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上的一項新研究指出,雖然腔棘魚已經在海洋中生活了數億年,但是其壽命和孕期比我們想像的要長的多。 據悉,人們認為腔棘魚第一次出現是在泥盆紀(4.05億年前—3.5億年前),曾經昌盛一時,其近緣但已絕滅的扇鰭魚亞目種類更被認為是陸生脊椎動物的祖先。 不過,但由於科學家在白堊紀(1.45億年前—6600萬年前)之後的地層中找不到它的蹤影,因此該物種已經告別世間,全部滅絕了。 而矛尾魚是腔棘魚目矛尾魚科的唯一種,是唯一現生的總鰭魚類。原以為總鰭魚已經全面滅絕,但於1938年漁民捕魚時竟發現了活體,後又多次在同一海域成功捕獲。 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研究分析了迄今為止收集到的最大的一組腔棘魚標本(總共27條魚)。這些標本的年齡不等,據研究小組分析後發現,年齡最大的標本為84歲。 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雌性要到55歲左右才會性成熟,而雄性腔棘魚在40至69歲時性成熟。讓人更奇怪的是,腔棘魚的孕期長達5年左右。 研究人員表示,我們發現腔棘魚的最大壽命是之前認為的5倍,大約在100歲左右。不過,長壽物種往往具有緩慢的生活史和相對較低的繁殖力,由於其極低的更替率,因此它們極易受到自然或人類天性的干擾。 而腔棘魚獨特的生活史,它可能比預期受到更大的威脅。因此,這些有關腔棘魚生物學和生活史的新信息對該物種的保護和管理至關重要。 來源:cnBeta

人類有望活到120歲?科學家已將老鼠壽命延長23%

「我們在老鼠身上看到的變化可能也適用於人類,如果真是這樣,那將是令人興奮的。」據媒體報導,以色列科學家在一項新的研究中,通過一種特殊的蛋白質將實驗室老鼠的壽命延長了23%,這一研究成果可能為人類活到120歲打下了基礎。 據報導,以色列科學家在250隻老鼠體內增加SIRT6蛋白質的供應量,實驗對象的預期壽命不僅增加了23%,而且與普通老鼠相比,它們更年輕,更不易患癌症。SIRT6蛋白質能「控制著衰老的速度」,但通常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 巴伊蘭大學的海姆·科恩教授領導了這項研究,他向《以色列時報》表示,「我們在老鼠身上看到的變化可能也適用於人類,如果真是這樣,那將是令人興奮的。」 2019年,在新冠肺炎大流行之前,聯合國估計人類的平均預期壽命為72.6歲。科恩說,如果人類能攝入等量的SIRT6蛋白質,那麼他們的平均預期壽命可以達到近120歲。 科恩的實驗室目前正在尋找安全增加人體SIRT6蛋白水平的方法。因實驗老鼠是轉基因的產物,但人類需要藥物才能達到同樣的效果。這位科學家稱:「我們正在開發可以增加SIRT6水平的小分子,或使現有數量的蛋白質更有活性。」他還補充說,他預計在兩到三年內會有具體的結果。 據報導,科恩研究這個課題已經很長時間了,2012年他已經使老鼠的預期壽命增加了15%,但他的療法當時只對雄性老鼠有效。 這項新研究是由包括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教授拉斐爾·德·卡波在內的國際科學家合作進行的,新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雄性動物比對照組的同類動物壽命延長了30%,而雌性動物的預期壽命也增長了15%。 老鼠正常衰老的症狀是在一小段時間不進食後,失去從脂肪和乳酸中提取能量的能力。但是,根據這項研究,SIRT6水平高的動物盡管年紀大了,卻沒有這樣的問題。此外,他們的壽命不僅更長,而且活得更好,因為他們體內膽固醇更少,癌症病例也更少,還可以跑得更快。 來源:cnBeta

Sabrent首發超長壽命Chia專用SSD硬碟:能寫54000TBW

大家現在都知道Chia硬碟礦對硬碟容量要求極高,同時也需要高性能SSD硬碟,但P盤會快速消耗SSD壽命。美國SSD品牌Sabrent日前首發Chia專用SSD硬碟PlotRipper系列,數據壽命可達54000TBW,是常規水平的18倍。 Sabrent這次發布的Chia專用盤其實就是基於群聯前幾天公布的XPlot SSD解決方案,獨家LifeXtension技術可以大幅延長SSD的讀寫壽命。 根據群聯公布的數據,常見TLC快閃記憶體的2TB硬碟數據壽命大約是3000TBW,XPlot技術有標準及Pro兩個級別,標準版壽命可延長到10000TBW,是原來的3倍多,而XPlot Pro可將1TB SSD延長到27000TBW,2TB延長到54000TBW,也就是54PB數據寫入最高18倍壽命,正常用的話,有生之年別想寫死了。 Sabrent發布的PlotRipper及PlotRipper Pro系列的規格也是如此,前者的2TB版數據壽命10000TBW,最高端的PlotRipper Pro 2TB版是54000TBW。 PlotRipper系列硬碟的壽命已經遠超普通SSD硬碟,甚至比Intel的傲騰硬碟還要強,後者的企業級傲騰P5600 8TB硬碟的壽命產業不過35000TBW,按照同樣的容量算,PlotRipper說傲騰的6倍壽命。 PlotRipper系列硬碟售價及上市時間還沒公布。 來源:cnBeta

對血液標記物的分析揭示恢復能力的逐漸喪失 並預測人類的壽命極限

據媒體CNET報導,新加坡生物技術公司Gero的新研究著眼於人體從疾病、事故或其他任何對其系統造成壓力的事情中恢復的程度。這種基本的恢復能力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而下降,一個80歲的老人從壓力中恢復的時間平均是40歲中年人的三倍。 根據研究人員進行的新分析,進一步推斷這種下降,在120至150歲之間的某個年齡段,人體的復原力就完全消失了。換句話說,在某些時候,你的身體會失去從幾乎所有潛在壓力中恢復的能力。 研究人員通過研究來自美國、英國和俄羅斯的大型團體的健康數據得出了這個結論。他們研究了血細胞計數以及由可穿戴設備記錄的步數。當人們經歷了不同的壓力時,血細胞和步數的波動顯示,隨著個人年齡的增長,恢復時間越來越長。 Gero公司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 Peter Fedichev在一份聲明中說:「人類的衰老表現出復雜系統在瓦解邊緣運行的普遍特徵。」 這項研究的結論是,人體在150歲之前就失去了應對壓力的所有能力--或者至少是恢復能力--這與類似研究的結論是一致的,包括去年的一項研究將人類的最大可能年齡鎖定在138歲。 「這項工作... 它解釋了為什麼即使是最有效的預防和治療與年齡有關的疾病也只能改善平均壽命,而不是最大壽命,除非已經開發出真正的抗衰老療法,」共同作者 Andrei Gudkov博士補充說,他來自紐約布法羅的Roswell Park 綜合癌症中心。 哈佛大學醫學院遺傳學教授David Sinclair說:「這項調查顯示,恢復是衰老的一個重要標志,可以指導藥物的開發,以減緩這一過程並延長健康期。」 這項研究的全文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並向公眾開放。 來源:cnBeta

揭秘「祝融號」火星車:形似蝴蝶 設計壽命90個火星日

5月22日,中國第一輛火星車「祝融號」安全駛離著陸平台,到達火星表面,開始巡視探測。「祝融號」火星車長什麼樣?如何在惡劣的火星環境下開展科研探測?記者采訪航天專家,一探究竟。 資料圖:「祝融號」傳回火星照片。國家航天局 供圖 火星車是在火星登陸並用於火星探測的可移動探測器,是人類發射到火星表面並進行巡視探測的一種「特殊車輛」。「祝融」號火星車看上去像一隻美麗的「藍色閃蝶」,四隻翅膀是用於能源供給的太陽能電池板。 上圖由火星車前避障相機拍攝,正對火星車前進方向。圖中可見坡道機構展開正常;圖像上部的兩個伸杆為已經展開到位的次表層雷達;前進方向地形清晰。為獲知火星車前進方向更大范圍的地形信息,避障相機採用大廣角鏡頭,在廣角鏡頭畸變的影響下,遠處地平線形成一條弧線。 「祝融」號火星車配備了先進的主動懸架,具有蠕動,抬輪,車體升降等多種運動模式。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火星車總體主任設計師陳百超介紹,配備主動懸架的火星車,不再擔心車輪下陷,甚至發生單個車輪故障也不會喪失移動能力。祝融號自主移動能力也非常傑出,相對傳統巡視器,最大自主導航速度和自主移動距離均有大幅度的提升。 「祝融」號火星車由結構與機構、移動、天線、熱控、供配電等10個分系統組成,具有四大主要功能,一是能夠承受整個任務過程中的力學、熱、輻射等空間環境;二是落火後火星車與進入艙配合完成釋放、分離任務;三是在火晝時完成火面感知、探測、移動等工作,在火夜時進入待機狀態,也就是「一夜好夢」;四是能夠適應火面環境,具有自主休眠喚醒能力。火星車還配置了導航地形相機、多光譜相機等6種科學載荷,可以進行科學探測;按任務要求,擁有90個火星日的設計壽命。 「為了確保火星探測一次任務完成環繞、著陸和巡視的工程目標,研製團隊針對火星獨有的光照、沙塵、大氣、溫度、土壤等特點,量身打造了『祝融』號火星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火星探測器副總師賈陽說。 眾所周知,火星距離地球最遠距離長達4億公里遠,科研人員無法對登陸火星的火星車進行實時測控,「祝融」號基本以自主工作為主,按照火星日進行工作規劃,進行長距離自主移動,並以中繼通信作為主要遙控、遙測、數傳手段。火星大氣表層光照強度大約是月球表面的三分之一;火星大氣吸收太陽光藍綠光,容易造成光譜紅偏;而火星沙塵沉積將影響太陽電池陣發電,為此,研製團隊專門針對光照、沙塵等情況,設計了蝶形四展太陽翼,配置了特殊的電池等。 為了應對火星表面的沙塵暴天氣,火星車可根據沙塵天氣的輕重程度自主轉入到最小工作模式、休眠模式或喚醒模式。火星表面氣壓大約是地球大氣的1%,火星表面溫度白天時最高溫度大約27攝氏度,晚上最低溫度大約零下130攝氏度,為了應對火面的低氣壓以及晝夜溫差,研製團隊為火星車配置了兩套集熱器,並採用了納米氣凝膠保溫;此外,還開展了低氣壓放電試驗。 上圖由環繞器的監視相機拍攝的著陸巡視器分離過程圖像。 賈陽表示,火星表面岩石分布密度大約是月球表面的2倍,其土壤的物理、力學特性雖然與月壤類似,但存在侵蝕而導致的表層土壤堅硬、里層土壤松軟的情況,對此,研製團隊精心採用了主動懸架設計並開展了內場下陷脫困試驗,通過主動懸架構型的變化,「祝融號」可以實現抬輪和蠕動,便於車輪下陷後脫困。 火星表面弱光照、低溫、地火通信嚴重受限、地面通過性差以及不可預估的沙塵天氣是阻礙火星車生存及完成巡視探測的主要困難,為闖過這些難關,研製人員開展了自主及故障容限設計,確保了火星車能夠有效應對嚴酷的環境和任務約束。 「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專家表示,為了讓「祝融號」火星車能順利行駛在火星上,火星探測研製團隊開展了成千上萬次大大小小的分析、試驗,如今「祝融」終於踏上「熒惑」。 來源:cnBeta

GMG研發新型鋁離子電池 充電速度是鋰電池10倍 使用壽命更長

澳大利亞石墨烯製造集團(GMG)宣布了一種新型的鋁離子電池,性能測試結果顯示充電速度比當今主流的鋰離子電池快 10 倍,同時還具備使用壽命更長、不需要冷卻等優點。在昆士蘭大學澳大利亞生物工程和納米技術研究所進行的實驗中,這種新型電池的紐扣電池原型提供了以下關鍵性能數據: 首先,功率密度約為 7000 瓦/千克。功率密度是衡量電池的充電和放電速度的一個衡量單位。目前的鋰離子電池在 250-700 瓦/千克之間,這是一個巨大的飛躍,它使鋁離子電池幾乎達到了超級電容器的水平,後者可以提供大約 12,000-14,000 瓦/千克。 其次,能量密度為 150-160 Wh/kg--因此它所攜帶的能量僅為當今最好的商用鋰離子電池的 60% 左右的重量。能量密度一直是電動汽車電池的關鍵規格表數字;能量密度越大,你可以從電池組中獲得更多里程。因此,僅就能量密度而言,這種新的 GMG 電池不會被電動汽車廠商看中。 不過,這種新電池具備強悍的充電速度。GMG 表示,這些東西的充電速度非常快,使用這種鋁離子技術的手機可以在 1-5分鍾內充滿電。把這個概念帶到電動汽車領域,你就會看到一種電動汽車,它的續航是同等的特斯拉的 60%,但充電速度會快很多,因此續航可能只是取捨下的小問題。 更重要的是,在生命周期測試中,它們大大超過了鋰電池,經歷了 2000 次完整的充電和放電循環,性能完全沒有明顯的惡化,它們非常安全,火災可能性低,而且在使用壽命結束後,它們也比鋰電池更容易回收。 GMG 表示這種新型電池的另一個優勢就是出色的散熱性能。即使他們以巨大的速度進行充電和放電,他們似乎也不會過熱。GMG總經理 Craig Nicol 在接受福布斯采訪時說:「目前為止,沒有出現任何溫度問題。鋰離子電池組的20%是與冷卻它們有關的。我們很有可能完全不需要這種冷卻或加熱。它不會過熱,到目前為止,在測試中它很好地在零度以下運行。他們不需要冷卻或加熱的電路」。 這一事實改變了續航等式;以上述100千瓦時的電池為例,同樣重量的GMG電池只能攜帶60千瓦時。但是,如果不需要額外的80公斤冷卻設備,GMG動力汽車可以運行額外的80公斤電池,根據我們的信封背面,這將給你帶來總共72.8千瓦時的電量--以及巨大的快速充電率,這幾乎可以終結續航焦慮症。 來源:cnBeta

首款挖礦專用SSD將於月底交付 讀寫壽命提高數倍

最近,Chia奇亞幣挖礦席捲硬碟行業,無論機械硬碟還是SSD固態硬碟,大容量型號無一倖免,導致價格飆升、供貨緊張。 雖然看起來不太正經,但面對巨額利潤,沒有廠商能夠坐懷不亂。嘉合勁威(阿斯加特/光威)是最為積極的,奇亞幣剛剛抬頭就預告要出挖礦專用SSD,現在很快就來了。 數據顯示,從4月11日至5月17日,奇亞幣挖礦全網算力從260PB爆增至4.771EB,相當於50萬個10TB硬碟在同時挖礦,而且平均每天增長128PB,相當於1.3萬個10TB硬碟。 目前,奇亞幣的價格約為1300美元/枚,折合人民幣約8000元,而隨著奇亞幣官方礦池將在月底開放,必將有更多礦主湧入,全網算力肯定會出現更加瘋狂的增長,進一步刺激大容量硬碟漲價、缺貨。 早在4月22日,嘉合勁威就啟動了奇亞幣挖礦專用SSD項目,官方稱是為了緩解大容量NVMe SSD的缺貨,規避奇亞幣挖礦可能帶來的風險。 根據最新消息,嘉合勁威的奇亞幣SSD已經在4月中旬迅速啟動量產,5月24日就能開始交貨,1TB容量起步,TBW讀寫壽命則是普通同等容量NVMe SSD的數倍,礦主不用擔心出現意外。 此外,威剛也透露,受奇亞幣挖礦卡影響,威剛SSD 4月銷量環比猛漲了5倍,將會發布挖礦專用的LEGEND PCIe 4.0 SSD。 來源:遊民星空

ROG冰刃5 Plus 17.3寸巨屏遊戲本發布:按鍵壽命1億次

,ROG今天還帶了一款巨屏遊戲本「ROG冰刃5 Plus」,17.3英寸旗艦機型,厚度不足20mm,同樣搭載Intel H45處理器、NVIDIA RTX 30系列顯卡。 ROG冰刃5 Plus採用了較為罕見的17.3英寸龐大機身,但厚度依然控制在19.9mm,重量低至2.6kg。 它擁有獨特的潮魂黑配色,合金材質,A面保留ROG經典斜切設計的同時,還加上了新一代的雷射刻蝕鏡面點陣設計,採用精密的雷射刻蝕技術,製作出點陣和REPUBLIC OF GAMERS的文字。 17.3英寸巨屏解析度2560×1440,刷新率165Hz,響應時間3ms,色域覆蓋100% DCI-P3,並通過Pantone專業色彩認證。 處理器配備頂級的i9-11900H、i7-11800 8核心16線程,可持續性能釋放90W,顯卡可選RTX 3080、RTX 3070、RTX 3060,性能釋放最高分別達140W、140W、130W,並支持Advanced Optimus技術,可在雙顯卡混合輸出、獨顯輸出之間切換,當然也少不了獨家的ROG Boost超頻引擎。 記憶體最高支持48GB DDR4-3200,硬碟則是獨家的HyperDrive Ultimate技術,支持最多三塊PCIe 4.0 NVMe SSD組成RAID 0陣列。 冰川散熱架構2.0 Pro,17.3英寸的散熱模組,雙風扇、六熱管、四出風口的組合,而且表面經過黑化處理,提升導熱效能,並預售多種散熱模式,靜音模式下噪音僅為35dBA。 LCP材質的12V風扇,多達84個扇葉,厚度薄至0.2mm。CPU還特別覆蓋Thermal Grizzly液態金屬,導熱率是傳統矽脂的12倍。 獨家AAS風洞技術,打開螢幕的同時,C面會自動抬起5度,產生新的進氣風道,整體風量增加25%,再配合A面梯形切割設計,進一步提高散熱效率。 ROG特別為其配備了光軸機械鍵盤,輸入手感出色的同時,觸發更迅速,觸發響應僅僅0.2ms,按鍵壽命更是高達1億次。台式鍵盤布局,鍵程1.9mm,支持OverStroke閃擊技術。 鍵盤區上方還有全新升級的滾輪,可以自定義設置為音量、亮度、翻頁等調節選項。 90Whr大容量電池,100W PD快充,雷電4和全功能Type-C接口,最高支持8K解析度輸出,還可外接擴展塢。 價格麼,你猜…… 來源:快科技

科學家研發BP共聚物 讓鋰電池壽命更持久

如果你的手機使用超過 1 年時間,那麼你可能會發現「電池越來越不經用了」。這主要是因為鋰離子電池的退化導致的,這大大限制了可攜式電子設備的使用壽命,間接造成了巨大的污染和經濟損失。考慮到這些問題的嚴重性,研究人員一直在積極尋求改善鋰電池的先進方法。 鋰離子電池容量隨時間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廣泛使用的石墨陽極的退化,也就是電池的負極。陽極與陰極和電解質(或在兩個終端之間攜帶電荷的介質)一起,為電池的充電和放電提供了一個可以發生電化學反應的環境。然而,石墨需要一種粘合劑,以防止它隨著使用而散開。今天最廣泛採用的粘合劑,聚偏二氟乙烯(PVDF),有一系列的缺點,使其遠遠不是一種理想的材料。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日本高級科學技術研究所(JAIST)的一個研究小組正在研究一種由雙-亞氨基-苊醌-對苯二酚(BP)共聚物製成的新型粘合劑。 他們的最新研究發表在 ACS 應用能源材料上,由 Noriyoshi Matsumi 教授領導,Tatsuo Kaneko教授、高級講師Rajashekar Badam、博士生 Agman Gupta 和前博士後研究員 Aniruddha Nag 也參與其中。 那麼相比較傳統的 PVDF 粘合劑,BP共聚物都在哪些方面存在優勢呢?首先,BP粘合劑提供了明顯更好的機械穩定性和對陽極的附著力。這部分來自於雙亞氨基苊基和石墨之間的所謂π-π相互作用,也來自於共聚物的配體對電池的銅集電體的良好附著力。 其次,BP共聚物不僅比PVDF的導電性能好得多,而且還能形成一個更薄的導電固體電解質界面,電阻更小。第三,BP共聚物不容易與電解質發生反應,這也大大防止了它的降解。所有這些優點結合起來導致了一些嚴重的性能改進,研究人員通過實驗測量證明了這一點。 Matsumi 教授表示:「使用PVDF作為粘結劑的半電池在大約500次充放電循環後只顯示出65%的原始容量,而使用BP共聚物作為粘結劑的半電池在超過1700次這樣的循環後顯示出95%的容量保持。基於BP共聚物的半電池還顯示出非常高和穩定的庫侖效率,這是一種比較在特定循環中流入和流出電池的電量的措施;這也表明了電池的長期耐久性。循環前後用掃描電子顯微鏡拍攝的粘合劑圖像顯示,只有微小的裂紋在BP共聚物上形成,而 PVDF 在不到總循環次數的三分之一時已經在形成大的裂紋」。 這項研究的理論和實驗結果將為開發持久的鋰離子電池鋪平道路。反過來,這可能會產生深遠的經濟和環境影響,正如Matsumi教授解釋的那樣。他表示:「實現耐用電池將有助於開發更可靠的長期使用的產品。這將鼓勵消費者購買更昂貴的基於電池的資產,如電動汽車,這將會使用很多年」。 來源:cnBeta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中出現違背宇稱守恆定律的神秘現象

科學家稱較高背景輻射對人類反而有益:降低患癌幾率 預期壽命可增長

輻射在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中幾乎是無處不在,但在我們的意識里通常覺得是越少接觸越好,不過一項新的研究卻發現高背景輻射對人類健康有益。據媒體報導,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相對較高和較低的背景輻射對實際上對人都有益處,不僅能夠降低一些癌症的患癌風險,還能增加預期壽命。 背景輻射是一種充滿整個宇宙的電磁輻射,包含了天然輻射和人遭輻射像。像太陽輻射、宇宙射線等就屬於天然輻射,而醫用設備、核反應堆等則屬於人遭輻射。 而目前的「線性無閾」(為了輻射防護目的而做出的一種假設)假設接觸任何的電離輻射都存在一定的風險,因此人們普遍認為越少的接觸電離輻射越好,但實際情況真的如此嗎? 為此,本·古里安大學的科學家進行了一項新的研究,分了背景輻射是否影響人類壽命和癌症死亡率,結果發現即使高背景輻射下對人類的健康也是有益的。 研究中,研究人員根據美國環境保護署的輻射劑量計算模式,檢查了1960年以來美國3129個縣的背景輻射數據,涵蓋了超過3.2億人。其中主要考慮到地面輻射和宇宙輻射兩個背景輻射源。 結果發現,在背景輻射相對較高(≥ 180 mrem/年)和較低(100 mrem/年)地區生活的人,預期壽命大約延長了2.5年。 而在該背景輻射環境下引起的壽命延長,主要體現在男性和女性肺癌、胰腺癌和結腸癌死亡率降低,以及男性腦癌和膀胱癌死亡率的降低。 研究人員表示,該結果表明,暴露在部分(地面輻射和宇宙輻射)高背景輻射環境下對人類健康是有好處的,因此,人們應該重新考慮和明確「線性無閾」的數值。 來源:cnBeta

科學家揭示了鐵電疲勞的形成機理 可為延長電子設備壽命提供理論指導

雪梨大學的一支研究團隊,剛剛獲得了材料科學領域的一項重大發現,為我們首次揭示了「鐵電材料疲勞是如何發生的」事件全貌。SCI Tech Daily 指出,這項研究或有助於我們設計出更具耐用性的電子產品。據悉,無論是消費電子產品、還是工業儀器,鐵電材料被普遍應用於包括存儲器、電容器、致動器和傳感器在內的許多設備,比如計算機、醫療超聲設備、以及水下聲吶。 研究配圖 - 1:實驗裝置示意圖 尷尬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鐵電材料將因受到機械和電氣負載的反復折騰,而導致性能的逐漸衰減,最終引發被稱作「鐵電疲勞」的失效故障。 考慮到鐵電疲勞是各種電子設備出現故障的主要原因、且廢棄電子產品是電子垃圾的主要來源,全球范圍內每年都有數千萬噸的失效電子設備被送入垃圾填埋場。 研究配圖 - 2:循環電負載過程中 c 域的形成 在這項研究中,來自該校航空航天、機械和機電工程學院的研究團隊,在先進的原位透射電子顯微鏡的幫助下,成功地觀察到了鐵電疲勞的產生,且精度達到了納米 / 原子級。 在近日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的一篇論文中,研究團隊詳細介紹了他們的這項新發現。通過了解該現象的發生機理,有助於我們在未來設計和製造出更好的鐵電納米器件。 研究配圖 - 3:周期性點負載下,疇壁上的電荷積累狀況。 研究合著者、來自雪梨大學納米研究所的 Xiaozhou Liao 教授稱:「這是一項重大的科學研究突破,因其清楚地表明了納米級的鐵電降解過程」。 首席研究員 Qianwei Huang 博士稱:「盡管人們早已知道鐵電疲勞會縮短電子設備的壽命,但由於缺乏合適的觀察技術,我們一直沒能對它的形成機理有更深入的了解」。 研究配圖 - 4:通過補償電荷使...

研究發現Y染色體上的DNA重復會縮短雄性果蠅壽命

據媒體報導,男性的壽命可能會比女性短,因為隨著男性變老,Y染色體的重復部分會產生毒性效應。這些新發現發表在了今天(當地時間2021年4月22日)的《PLOS Genetics》。在人類和其他具有XY性染色體的物種中,女性的壽命通常比男性長。 這種差異的一個可能解釋是基因組內的重復序列。雖然男性和女性都攜帶這些重復序列,但科學家們懷疑,Y染色體上大量重復可能會產生一種「毒性效應」進而縮短了 男性的壽命。為了驗證這一想法,Doris Bachtrog研究了雄性果蠅,雄性果蠅的重復DNA是雌性果蠅的兩倍,壽命也較短。他們發現,當DNA在年輕雄性果蠅的細胞內以緊密的形式存在時,重復片段就會被關閉。但隨著果蠅年齡的增長,DNA會形成一種更鬆散的形式,而這可以激活重復片段從而導致毒副作用。 這項新研究表明,富含重復序列的Y染色體是男性的基因組傾向。這些發現也支持了DNA重復和衰老之間更普遍的聯系,而目前人們對這一聯系知之甚少。之前對果蠅的研究表明,當重復部分變得活躍時,它們會損害記憶、縮短壽命並導致DNA損傷。這種損傷可能有助於衰老的生理效應,但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揭示重復DNA毒性效應的機制。 來源: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