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外置顯卡

Tag: 外置顯卡

壹號顯卡ONEXGPU上架:內置Radeon RX 7600M XT、集成擴展塢

快科技11月30日消息,OnexPlayer壹號掌機的首款外接顯卡“壹號顯卡ONEXGPU”已經上架,售價為789美元(約合人民幣5625元)。 據介紹,這款顯卡搭載的是Radeon RX 7600M XT獨顯,基於RDNA 3架構的Navi 33晶片,擁有32個CU,對應2048個流處理器,配有32MB的第二代Infinity Cache。 同時搭配了8GB的GDDR6顯存,顯存位寬為128位,顯存速率為18 Gbps,功耗范圍為75W至120W。 值得注意的是,這款外接顯卡帶有一個M.2 2280插槽,讓用戶可以擴充存儲容量,具備了擴展塢的功能。 接口包括兩個HDMI 2.1接口、兩個DP 2.0接口、一個USB4接口、兩個USB 3.2 Gen2 Type-A接口、以及一個千兆網口。 此外,壹號顯卡ONEXGPU還支持Oculink,帶寬可達到63Gbps,高於雷電4和USB4的40Gbps,有效帶寬和性能轉換效率明顯更高。 來源:快科技

全球首款自帶M.2 SSD的外置顯卡公布 帶寬只有PCIe 2.0

華碩打造了,壹號本則帶來了全球首款自帶M.2 SSD插槽的外置顯卡——OneXGPU。 外置顯卡不少,但是壹號本的這款OneXGPU在一個側面隱藏了一個M.2 2280插槽,可以用來擴展存儲空間。 遺憾的是,由於帶寬有限,這個M.2 SSD只能使用PCIe 2.0,具體幾條通道沒說,但是要知道,PCIe 2.0單條通道的帶寬僅僅為512MB/。 OneXGPU的整體尺寸為188 x 106×16毫米,內部集成了一塊AMD RX 7600M XT顯卡,6nm工藝,RDNA3架構,32個計算單元(2048個流處理器),32MB無限緩存,核心頻率2.3GHz,128-bit 8GB GDDR6顯存,等效頻率18GHz。 顯卡最大功耗120W,內置電源為280W。 它通過特製的Oculink接口與主機設備相連,帶寬走的是PCIe 4.0 x4,也就是最大8GB/,基本夠用了。 散熱方面採用主動風扇加VC均熱板搭配,風扇風量20.5CFM,純銅鰭片面積13954.08平方毫米,還有導熱係數10000W/m*K的矽脂材料。 視頻接口有兩個HDMI 2.1、兩個DP 2.0,均支持4K/120、8K60,最多四屏輸出。 其他接口還有:一個USB4(最大100W反向充電)、兩個USB 3.0、一個RJ-45(千兆)。 OneXGPU將在本月29日零點正式發售,頭四天首銷期價格599美元,Oculin數據線29美元,512GB、1TB、2TB、4TB SSD分別要39美元、69美元、119美元、179美元。 來源:快科技

全球第一款 外置顯卡自帶M.2 SSD

壹號本發布了一款特殊的外置獨立顯卡“OneXGPU”,自帶了一條M.2 SSD插槽。 這款產品集成了AMD RX 7600M XT顯卡,基於Navi 33核心,2048個流處理器,32MB無限緩存,128-bit 8GB GDDR6顯存,主動風扇散熱。 它採用了特殊的OCulink連接,帶寬高達63Gbps,遠遠超過雷電3/4、USB4,不過兼容USB4。 周邊一圈ARGB燈帶,接口也非常豐富,提供兩個DP、兩個HDMI、四個USB-A、一個USB-C、一個RJ-45。 有趣的是,它還集成了M.2 2280 SSD插槽,雖然帶寬只有PCIe 2.0,但至少可以讓玩家保存更多遊戲。 來源:快科技

萌新注意 一文了解公版顯卡與非公顯卡區別

萌新在選購顯卡的時候經常會聽到公版顯卡和非公版顯卡,那麼這些稱謂是什麼意思,與日常購買時遇到的華碩、七彩虹、微星、影馳等顯卡有什麼關系呢?今天就來給萌新小白朋友們解答一下。 首先了解下公版顯卡喝非公顯卡的概念,公版顯卡是由英偉達NVIDIA、超威半導體AMD以及英特爾intel這些晶片製造商直接生產的,可以被看作標准版本顯卡,外觀上也很統一並易於識別,沒有花里胡哨的設計,而且公版顯卡不是每個晶片都會推出,有些顯卡晶片只有公版參數,但沒有推出公版顯卡。 非公版顯卡由其他顯卡生產商基於官方晶片生產,就是我們從華碩、七彩虹、微星、影馳等顯卡廠商買到的顯卡,晶片都是由NVIDIA、AMD、intel提供,屬於“第三方版本”。因此設計和性能都能玩出花來,比如前段時間華碩推出的無線顯卡,就是有明顯基於背插特色設計在裡面。 而在同一個晶片核心下,非公版顯卡除了外觀更為吸引眼球,主要差異還在於頻率和一些散熱設計。有一些非公版顯卡,它們的頻率超越了公版標准,這樣的顯卡我們稱之為OC型號。這類顯卡在同等級別的產品中,用料和設計都更高端,特別是在散熱方面,廠商往往下足了功夫。 那麼,選擇非公版顯卡是否真的能夠獲得更好的性能呢?答案是取決於你選擇的非公版顯卡的具體參數。高端的非公版顯卡由於其出色的散熱和供電設計,可以支持更高的頻率,從而帶來更強的性能。 但如果選擇的非公版顯卡頻率與公版持平,那麼兩者在性能上的差距就不會太大,只會有品牌的特色外觀差異。 所以在購買時,我們依舊需要首先考慮性價比。那些高頻率、高端的OC型號非公版顯卡雖然性能上有所提升,但價格上的提高可能並不劃算,尤其是對於預算有限的玩家來說。 付出更多的金錢,但可能只能得到幾幀的性能提升。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說,與公版頻率相近的入門非公版顯卡往往更為合算,這些產品在性價比上更勝一籌,是值得玩家重點考慮的選擇。 來源:快科技

親民顯卡價格一去不復返 等等黨失敗

在歷經多年的礦潮之後,英偉達和AMD於去年推出下一代顯卡產品RTX 40系以及RX 7900系。但被寄予厚望的新一代顯卡卻成為壓垮用戶的最後一根稻草,高昂的起售價令所有玩家用戶不解,有關顯卡拋棄遊戲用戶的言論甚囂塵上。 作為以遊戲業務起家的英偉達,遊戲業務一直都是英偉達的主營業務之一,貢獻超過50%以上的營收,並且在2022年的2023財年第一季度成功登頂,彼時遊戲業務為英偉達帶來了36.2億美元。 不過隨著礦潮褪去,這一情形在第二季度開始急轉直下,當季遊戲業務僅為20.42億美元,第三第四季度依然不容樂觀,分別為15.74億美元以及18.3億美元。第四季度同比下降46%,營收也大幅縮水30%。 而與遊戲業務並駕齊驅的數據業務則在第四季度營收36.2億美元,同比增長11%。對此,英偉達給出的解釋是“美國雲提供商購買了更多的產品”。從這兩組數據中能夠明顯看出,遊戲業務日益萎靡,數據業務即使是出在全球半導體行業大蕭條時期仍小有增長。 一直以來,RTX系列和GTX系列都主打遊戲業務,主要面向DIY遊戲用戶以及OEM筆記本用戶,但隨著英特爾處理器的日益強大,核顯性能不斷升級。 如今輕度用戶完全不需要亮機卡就能組裝一台性能還不錯的PC,這也在不斷擠壓英偉達遊戲顯卡的生存空間。加之受到全球經濟下滑沖擊,個人PC市場陷入低迷,更是讓英偉達雪上加霜。 但隨之而來的礦潮可謂是雪中送炭,RTX 30系顯卡爆火導致顯卡價格暴漲,同時市場需求火熱。但畸形的市場現狀早已為英偉達埋下了一顆大雷,只等礦潮褪去後點燃引信來一場驚天大爆。 在英偉達發布RTX 40系顯卡之前,就已經傳出由於受到礦潮褪去的影響,RTX 30系顯卡造成的庫存危機讓英偉達十分被動。 這次礦潮的陰影時至今日,都未能讓英偉達緩過氣來,礦場釋出的廉價顯卡為英偉達造成了巨大的庫存危機,為了快速消化庫存,英偉達不斷推出各種促銷活動,但收效甚微。 相比質量充滿變數的RTX 30系,無數用戶將目光投向英偉達即將發布的RTX 40系顯卡。 當英偉達正式發布RTX 40系顯卡之後,其售價卻給了所有等待的用戶當頭一棒。9499元起售的RTX 4080,12999元起起售的RTX 4090,前者比起上一代顯卡漲價73%。 很多人都認為這樣的定價無疑是背叛了用戶,惡意抬高價格,但從商業角度來看,這或許是英偉達的一次自救行為。 首先,RTX 40系並非是傳統意義上的遊戲顯卡,英偉達在發布會上對這一代顯卡的專業性能大書特書,也就意味著RTX 40系實際上是介於遊戲卡和專業卡之間的定位。 低端顯卡生存空間遭受擠壓,那麼高端市場英偉達一定不會出讓市場份額。 並且英偉達多次強調,RTX 40系與RTX 30系為並行而非疊代關系,在英偉達的規劃中,RTX 30系負責普通用戶市場,而RTX 40系則負責相對專業以及高端遊戲玩家群體。 也就是說,從RTX 40系開始,其定位已經悄然發生變化,遊戲業務的下滑讓英偉達不得不另尋出路,通過其他亮點來吸引客戶。 此外,RTX 40系採用台積電4N工藝打造,相比三星的8nmLPP工藝,在成本上就大幅增長。對於RTX 4090來說,這款產品本身就是高溢價產品,主要還是面向專業領域以及高端玩家,因此不會大動干戈漲價,所以千元漲幅相當合理。 而占據主流用戶群體的RTX 4060、RTX 4070以及RTX 4080這三個系列的顯卡,在成本增加的前提下,售價提升也就不可避免。 最重要的是,目前英偉達仍受礦潮褪去影響,面臨巨大的庫存危機,同時全球半導體市場依然處於寒冬,這就意味著英偉達遊戲業務扛大旗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 如果想要繼續維持營收以及股價,那麼英偉達能做的只有提升新產品價格,但這一行為無疑會招致令其發家的遊戲用戶不滿,但也實屬無奈之舉。因此,遊戲顯卡自從這一代開始,將會遠離親民售價,尤其是對於普通用戶而言核顯早已能滿足日常使用。 而對於遊戲用戶來說,如今能夠選擇的娛樂方式已不再單一局限在PC上,手遊市場的蓬勃發展加上主機市場的繁榮生機也分流了一部分遊戲用戶。 而PC遊戲用戶只能選擇上一代遊戲顯卡來滿足基本的遊戲需求,或是順應時代的變化花大價錢購買一張高規格新一代顯卡來體驗最新的遊戲技術。 來源:快科技

1600元的RTX 3060顯卡能買麼?怎麼選才不會被坑?

最近幾天不少人問我,現在30系顯卡降價,不少“二手卡”也降到了很低的價格,差不多1600元就能在二手平台中撿漏,那麼它真的能買麼? 我們首先來分析這些顯卡的來源,基本是以下幾種: 1、自用換新顯卡,老顯卡出售(極少數)2、礦場倒閉,出來一大批相同型號的顯卡3、無塵室礦場拿出的礦卡 以上想找到自用散戶的二手卡非常少,以RTX3060為例,新卡價格在2500-2800元不等,早先用戶都是在3000多元入手,現在出手基本在2000-2200元,賣到1600基本不可能。 而“礦場”也分規模的大小,有一些小規模的礦場,顯卡數量不超過100片,這些顯卡一般以打包的形式就甩給了當地的經銷商去負責翻新和逐個出手,一般以搭賣整機的形式,將這些顯卡消化掉。 而在挖礦的頂端,是一些無塵礦場,這些顯卡的工作環境和伺服器的機房一樣很涼爽,並且基本在無塵的環境下工作,即便工作了半年,顯卡的外貿也能充新,並且以單獨顯卡的形式去出售也比較好賣,而且售價也在1600元左右。 那麼,1600元怎麼買二手卡比較靠譜呢? 1、散戶:提供購買發票,SN等三碼合一 明確貨源;2、礦卡:向商家索要保修,延長換貨的時間 在渠道處,不少礦卡的進價都很便宜,一些礦卡此前的工作環境很惡劣,用戶買到手基本1、2個月就報廢了,這才給“礦卡”蒙上了不好的名聲。 我們再次拿RTX 3060為例,基本礦卡的進貨價是在800-1000元,翻新後二手的售價在1600-1800元,也就是說一半的利潤,一些商家賣礦卡後,一般會給3個月-半年的“保修期”,在這期間顯卡燒毀是可以免費換的,過期再壞那就只能消費者認栽。 而800進貨賣1600,商家其實也再賭,賭保修的3個月內不會損壞,壞了就賠消費者一塊,這單就沒賺錢,而3個月內有幸沒有壞,那麼一單的利潤就在50%,還是很可觀的。 從目前我們的實際測試來看,一些成色比較新的礦卡,商家一般都不說是二手卡,而是坦然這就是“礦卡”,並且有著完好的售後,甚至一些貨已經從咸魚賣到了淘寶的大型店鋪。 這些貨其實是可以入手試試的,有些礦卡到手用了半年也沒有出問題,用戶用這些顯卡可能過渡半年也會一千多再賣掉。 所以,礦卡這個東西確實有賭的成分,如果實在太便宜不靠譜的基本就是“一眼假”,千萬不要碰,但一些礦卡的成色足以再支持一段時間。 如果你是DIY老手,有維修店面的資源,去選擇也未嘗不可,只要GPU不壞那都還有救,如果是新手想撿漏,那可就要慎重了。 來源:快科技

RTX 40系列移動顯卡參數曝光:價格可不低

根據之前的消息,英偉達將會在明年初的CES 2023上帶來全新的顯卡產品,其中不僅有此前已經推出過的桌面版本,RTX 40系列移動版也將正式登場。 共包含RTX 4090、RTX 4080、RTX 4070、RTX 4060以及RTX 4050五個型號,針對不同定位的遊戲本產品,滿足廣大玩家的需求。 今天,媒體Wccftech也披露了更多這些顯卡的參數信息。 旗艦卡用AD103核心 最高功耗可達175W 雖然在型號上與桌面端保持一致,但在規格上還是做了比較大的削減,畢竟筆記本電腦里不可能裝進去400W的顯卡,而且還要考慮電源的便攜性。 首先是旗艦級的RTX 4090 16GB,這也是移動版中首款XX90的顯卡,它會採用AD103核心,在桌面端被用在了RTX 4080上,具體核心數量未知,提供150W-175W的TGP范圍。 在150W的TGP下,基礎頻率可達1590MHz,Boost頻率則能到2040MHz,這個基礎頻率已經和前代旗艦的Boost頻率一樣了。 另外它還支持Dynamic Boost,可以額外再提供25W的功耗,這種情況下就和之前的RTX 3080Ti一樣,可以達到175W的功耗了。 然後是RTX 4080 12GB,它則會採用AD104核心,它應該會被應用在桌面端的RTX 4060/4060Ti上,同樣是150-175W的TGP范圍,基礎頻率為1860MHz,Boost頻率可達2280MHz,它同樣支持Dynamic Boost,可以獲得25W的功耗。 接著是RTX 4070 8G和RTX 4060 8G,它們的常規版本都有115-140W的TGP范圍,前者的基礎頻率為 2070MHz,Boost頻率為2175MHz;後者的具體頻率尚不清楚。 不過它的功耗可以降至85W,並通過Dynamic Boost額外獲得10W功耗,應該是面向全能本或是輕薄遊戲本的版本。 最後是入門級的RTX...

英偉達將停產老顯卡 用戶冒著翻車風險去淘二手:不願為高價買單

隨著虛擬貨幣在全球范圍內受到各國政府的抵制,顯卡終於回歸到了消費市場,從去年開始價格逐步走低,積壓了很久的需求被逐步釋放了出來。 而除了“遲到”很久的RTX 30系列外,性價比非常高的RTX 20系列和GTX 16系列同樣受到了不少用戶青睞,雖然年頭是久了點,但應對主流的遊戲都是沒什麼問題的。 不過根據最新的消息,英偉達將要停產RTX 2060系列和GTX 1660系列顯卡,而此舉目的很可能是為了進一步清理RTX 30系列的庫存。 RTX 2060和GTX 1660顯卡均基於圖靈架構打造,前者發布時間更早一些,擁有更多的流處理器,並且支持光線追蹤和DLSS,後者則以超高的性價比成為當時的非常熱門的選擇。 據了解,這次停產的型號將會包含RTX 2060/2060S和GTX 1660/1660S,等到AIC品牌消耗完庫存後,RTX 30系列將成為出貨主力,盡快消耗掉因為之前積壓的庫存。 當然,即便英偉達停產這幾款比較老的顯卡,但由於挖礦潮的褪去,二手市場中依然有著大量的RTX 30、RTX 20以及GTX 16系列顯卡,盡管有“翻車”風險,但在便宜的價格面前,還是有不少消費者去選擇二手顯卡,這些卡對於市場的沖擊是蠻大的。 目前RTX 40系列已經上市開售,但僅有高端旗艦產品,在一段時間內,中端和主流市場的主力還將是RTX 30系列,而說到底,清庫存面臨的最大問題還是價格不夠便宜,用戶不願意為其買單。 來源:快科技

很難再見到顯卡價格暴跌盛況 別等了

隨著英偉達發布RTX 40系顯卡,不少網友並沒有等來期待中的RTX 30系顯卡暴跌般的降價,甚至面對RTX 40系顯卡的高昂售價都面露難色,怎麼等一個顯卡降價就這麼難呢? 遊戲玩家相比其他用戶會更關心顯卡市場,這也讓顯卡在很大程度上與遊戲產生密不可分的聯系,使得很多人一想到顯卡腦子里首先蹦出來的就是遊戲。 如今顯卡隨著算力提升,在專業領域也發揮著不小的作用,曾經的遊戲顯卡,現在也開始或多或少進入專業市場,所以即使處於虛擬幣市場崩塌的現在,顯卡價格依然堅挺不已。 2017年,隨著比特幣的大熱,顯卡價格開始瘋漲,直到2018年,虛擬幣市場迎來慘痛崩盤,比特幣由年初1.7萬美元一路暴跌,年底直接觸底4000美元。 礦難發生導致顯卡市場崩盤,虛擬幣價格下跌,不再高價購入顯卡,使得市面上的顯卡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態,加上二手顯卡流向市場,導致顯卡價格一度崩塌。 第一次礦難落幕,網友在見證過顯卡市場暴跌之後,堅定不移地認為這次礦難也會導致RTX 30系顯卡價格暴跌。事實上確實如此,RTX 30系顯卡在虛擬幣市場萎靡之後迎來過暴跌,但這次的暴跌僅僅是從離譜的售價回歸正常,而不是跌到白菜價。 這樣的結果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認為虛擬幣市場還有一息尚存,但是隨著以太坊宣布升級計劃,將從POW轉POS,簡單來說就是過去純靠算力挖礦的時代終結,礦場主的顯卡瞬間沒了用武之地,所以不少人對於顯卡降價依然持樂觀態度。 但現實是以太坊成功升級當天,RTX 30系顯卡並沒有迎來想像中的跌幅,反正價格仍然堅挺,英偉達也在持續推出改款型號。顯卡價格往往是供需結果的直接體現,那麼堅挺價格背後一定有著很強的需求在支撐這一價格。 自從這次虛擬幣市場崩塌,不少RTX 30系礦卡流入市場,長期鍛鍊使得這批顯卡在體質方面非常差,隨時都可能出現問題。但是奸商並不會關注這些問題,只要有錢賺就能賣,這也是為什麼如今很多遊戲玩家不會購買RTX 30系顯卡的原因。 那麼在我們印象中最龐大的遊戲用戶都拋棄RTX 30系顯卡,拿又是什麼用戶在支撐呢?很簡單,神經網絡、AI、深度學習領域的異軍突起使得顯卡不止在遊戲領域,在專業領域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尤其是英偉達最近發布的RTX 40系顯卡,雖然RTX 4080相比RTX 3080售價幾乎翻了一倍,但是除去遊戲性能,RTX 4080在專業領域的性能方面同樣有著巨大升級。這就意味著英偉達已經開始兼顧專業領域,也就是說,遊戲用戶已經不是RTX 4080唯一的用戶群體。 所以著強大專業性能的RTX 4080即使被所有評測和網友都不看好的前提下,發售當日依然一卡難求。 因為其本身就不是一張純粹的遊戲顯卡,即使在評測和網友眼中它的遊戲性能提升不足以支撐起它如此高昂的售價,但更強大的專業性能提升卻滿足了有這方面需求的用戶,這也給了英偉達如此定價的勇氣。 而遊戲性能更高的RX 7900 XTX售價比RTX 4080更低,在開啟光追前碾壓RTX 4080,可是開啟光追後RTX 4080瞬間化身戰神,這就是技術上的差距。況且RTX 4080並不只有遊戲性能,所以即使有很多遊戲玩家認為其定價過高,但英偉達已經不在乎了。 回到RTX 30系,既然RTX 40系都發布了,老顯卡不降價說不過去吧?但事實上英偉達並沒有這麼做,即使英偉達一度面臨RTX...

RTX 4080測評:4K遊戲幀率完勝30系列 最大槽點:不值

經歷一番波折,還被砍掉一個“弟弟型號”後,現在它終於來了! 英偉達40系列的RTX4080從11月16日起正式發售,顯存只有一種大小:16GB。 至於不少人關心的價格——RTX 4080 16GB海外發售價為1199美元(約合人民幣8476元)。 那麼RTX 4080表現如何? 現在已經有不少顯卡發燒友上手測評了,比如The Verge的高級編輯Tom Warren(姑且稱他“沃倫哥”)。 根據沃倫哥的測評結果,總的來說,RTX 4080優勢很明顯: 在4k顯示的表現上完勝所有RTX 30系,比3080快50%。 在全新架構的加持下,能夠預測場景中幀和幀之間的運動變化,實現AI插幀,從而在保證圖像質量的同時提高幀率。 不過沃倫哥也吐槽,RTX 4080這個發售價也太貴了哇!想當年,RTX 3080的發售價格才699美元(約合人民幣4953元)。 而Digitaltrends則對比了RTX 4080和4090,然後指出RTX 4080在規格方面有相當大的削減,其CUDA核心比4090減少了41%。 但是RTX 4080的發售價約為4090的75%,這麼說,RTX 4090的性價比竟然還更高?? 既然新鮮出爐的RTX 4080價格如此不菲,那麼—— RTX 4080性能到底如何? 首先,沃倫哥對RTX 4080和英偉達其他GPU,在多部3A級遊戲(如《極限競速地平線5》、《賽博朋克2077》)上,進行了1440p解析度基準測試: 將這些GPU依次和酷睿i9-13900K處理器,以及一台支持高達240Hz的刷新率的顯示器搭配在一起。 結果在遊戲畫面顯示上,RTX 4080完勝所有RTX 30系列卡。 平均而言,RTX 4080在1440p下的幀率(fps)比RTX 3080快50%左右,比RTX 4080 Ti快30%-40%。 不過,比起英偉達更高端的RTX 4090,RTX...

顯卡要買公版嗎?公版和非公版應該怎麼選

遊戲玩家都知道顯卡的重要性,不過在選顯卡的時候卻會有兩個選項:公版顯卡和非公版顯卡,這里面既有性能的差異,又有信仰的加成,如果不了解他們的差異,還真的不好選,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公版和非公版顯卡應該怎麼選。 目前的主流遊戲顯卡晶片廠商有英偉達NVIDIA、超威半導體AMD和英特爾intel,不管是什麼型號的顯卡,其顯示晶片都是由晶片廠商提供的。 公版顯卡指的是由顯卡晶片廠商設計製作的顯卡,也就是“官方版本”,每款型號的公版卡只有一種產品,定位是標準性能。 顯卡內部的用料和布局都是顯示晶片廠商官方設計製造的,既為下游顯卡廠商展示了設計方案,又為消費者提供了一個標準性能的產品,在外觀上有較強的一致性,也有很高的辨識度。 而非公版顯卡則是由下游顯卡廠商購買官方晶片製作的,也就是“第三方版本”,沒有數量限制,所以在性能和外觀上做到了百花齊放。 非公版顯卡由顯卡廠商自行設計製造,既有縮水的產品降低價格滿足入門用戶的需求,也有堆料產品為預算更多的發燒友打造更強的性能。 一般來說,同一個型號的顯卡既有公版,也有非公版,也有極少數型號(多為入門款)沒有公版顯卡,只有非公版的顯卡。 公版顯卡因為整體的產量低,可選少,所以很多玩家並不會作為首選,但性能穩定,不會有縮水問題,如果你對顯卡品牌不了解,不願花費精力學習,同時不注重時尚光效,那麼買公版肯定是最穩妥的選擇。 非公版顯卡提供了更加多樣化的選擇,想要追求性價比可以選丐版顯卡,在遊戲性能上幾乎不會有損失;想要追求靜音和更強性能可以選擇頂級卡甚至水冷顯卡,可以體會到更好的表現;喜歡時尚光效則可以關注一下RGB顯卡,還可以享受到光效同步。 注意這是山寨卡,不是公版顯卡! 最後要提醒大家的是,市面上有一些打著“公版顯卡”名號的顯卡或者整機,賣的是山寨的公版顯卡,不管用料還是性能都是縮水錶現,需要大家警惕,在下單前一定要看清楚,以免花錢上當。 來源:快科技

如今價格被打骨折的顯卡 到底能不能買來用?

上個月英偉達的 40 系列顯卡一發布啊,不少准備買顯卡的大家心里恐怕是涼了半截。 只發布了的 4080 和 4090兩款高端顯卡不說,80 系的價格還一下被拉高到了 7000 元檔位上來。 不得不說,老黃真的是年齡越大,刀法也練就的愈發精湛,這波 80 系的官方抬價在托尼看來,是有那麼點清 30 系庫存的意思。 畢竟在 4060、4070 還沒有任何消息的情況下,目前大家能指望的,也只有之前被礦老闆們折磨的死去活來的 3070、3080 了。 而現在網上的說法也是眾說紛紜,什麼“ 只要是 30 系就默認是礦卡”、“如今市場上有上千萬張礦卡”等各種說法。 似乎玩家們在吃了這麼久的悶虧之後,還是沒法甩開膀子,大大方方的買回一張真正屬於自己的顯卡。 不過說真的,托尼也挺好奇,在這顯卡價格勇創新低的節骨眼上,花一半價格去買 3070、3080 這樣八塊腹肌的老礦工,到底是不是冤大頭。為了幫大家試毒啊,托尼我是在閒魚上找了又找,專門找那些鍛鍊兩年以上卡,好幾個賣家被托尼我問的滿頭問號。 不過也有礦老闆賣家大方的表示,自己這里別的可能沒有,但廢棄的機箱電源和礦渣不僅管夠,甚至都已經在後院堆成小山了,你如果想要可以論斤賣。 當然,礦老闆那里最不缺的,還有各式各樣的煙花表演,如果你沒有前 LGD 四號位選手那樣強大的心理素質,那建議還是不要嘗試任何的礦渣產品。礦老闆發來的精彩煙花視頻▼ 普遍找了一圈下來,托尼逐漸也摸到了礦老闆們出卡的規律。像這些單價便宜、服役時間長的礦卡基本不賣單賣,大部分都是幾百幾千張的數量一起賣。他們連最後的壓榨機會都不放過,我哭死。▼ 在挑了幾天之後,托尼終於還是淘到了一張鍛鍊了一年左右的丐版叛客...

大規模顯卡挖礦徹底涼涼 網友開香檳坐等價格崩盤

世界上除了幣圈,第二關注以太坊合並的是誰? 沒錯,就是遊戲玩家。 隨著倒計時結束,全網算力瞬間歸零,顯卡大規模挖礦成為歷史。 另一邊網友們直接宣布開香檳:礦工們終於不再和他們搶顯卡了。 當天,各大電商部分顯卡型號價格也來到歷史最低。 以太坊合並,說的是從工作量證明PoW的共識機制過渡到權益證明PoS。 PoW就是原來的挖礦模式,算力更高就能挖到更多的幣。 PoS更像是抽獎模式,用至少32個幣作為質押,押的越多抽中的可能性越高。 這樣一來,新幣的產生就和顯卡算力沒什麼關系了,以太坊基金會預估合並後電力消耗可減少99.95%,有助於環保。 目前手里持有大量顯卡的礦工會怎麼做? 兩條路,要麼低價拋售礦卡,要麼轉而去挖其他採用PoW機制的幣比如以太坊還留有一個小的分支叫以太坊經典,預計會收留最多無家可歸的礦工。 不過據分析目前這些幣的算力基本接近飽和,新玩家大量進場可能會直接把收益拉低到賠本,也就是挖這些幣的收益還抵不上電費。 於是,“礦難”就要來了…… 30系坐等崩盤,40系在路上了 二手市場上,已有大量礦老闆開始批量拋售。 關鍵詞“鍛鍊”,懂得都懂。 這樣幾十張出售的還算是小意思,幾百張幾百張批發的也大有人在。 大量礦卡流入市場也會對全新品價格帶來沖擊。 要知道,顯卡價格持續攀升這麼多年可不光是礦工造成的,大量囤貨的經銷(j)商(s)亦有不少貢獻。 如今隨著顯卡大規模挖礦落幕,囤積顯卡造成稀缺的邏輯不復存在。 又趕上新一代產品即將上市的檔口,之前囤的貨該怎麼在短時間去庫存,英偉達和AMD官方已經提前起好了帶頭作用。 英偉達德國方面早在一周前就罕見下調官方售價,RTX3090Ti從2249歐元降至1329歐元,降價幅度折合人民幣將近6500元。 AMD除了顯卡調價,就連剛發布的新CPU銳龍7000系列都比上代最高降價700元。CEO蘇姿豐在發布會後解釋到:降價,是為了讓PC裝機玩家感到興奮! 英偉達財務長Colette Kress也在最新一次高盛技術會議上向玩家喊話:要讓玩家明白,顯卡價格已經降到幾乎正常水平。 不過“幾乎正常”可能並不足以讓玩家滿意。 即使價格來到新史低,評論區里的聲音還是以盼望更低為主。 網友們這個信心來源,就是越來越密集的40系新卡消息。 最新傳聞是,下周的Geforce Beyond特別活動中會發布4090、4080 16GB、4080 12GB,而4060很可能在明年一月份的CES 2023上發布。 而且這些型號首批成品已經生產好,在倉庫中等待了。 英偉達Geforce品牌也開始為即將到來的發布會預熱造勢。 △英偉達留下神秘代碼(208)629-7538 40系顯卡具體情況如何,9月20日見分曉。 英偉達留下的這個謎語,你能解開麼? 參考連結: https://tieba.baidu.com/p/8021218923 https://weibo.com/1715001194/M5V9YlMQP https://www.techgoing.com/nvidia-cfo-let-players-know-graphics-card-prices-have-come-down-to-almost-normal-levels/ https://www.tweaktown.com/news/88449/nvidia-geforce-rtx-40-series-gpus-waiting-in-warehouses-since-august/index.html 來源:快科技

NV挖礦史:聚集最優秀的工程師研究挖虛擬貨幣 用顯卡收割紅利

如果問各大科技公司,英偉達這家公司最讓人羨慕的地方是什麼,“不受周期限制”可能是最多的答案。 作為一個遊戲顯卡發家的公司,英偉達先是乘上AI的東風,成了一家人工智慧公司;然後比特幣帶火了虛擬貨幣市場,它的顯卡被廣泛用於虛擬貨幣“挖礦”;再然後智能汽車產業崛起,它的車機晶片業務也迅速生長。而這些業務都有一個特點,它是一個巨大體量的產業里繞不開的底層核心“零件”。 這讓它可以避開大部分公司都受困於的行業周期:遊戲行業不景氣時,它可以靠AI產業的需求補上;AI虛火退卻時,它可以用汽車業務續上;甚至是疫情來了,它也是居家場景的受益者。 換句話說,它就是那種被所有人羨慕的“收稅”的公司,你永遠離不開它,那麼它就永遠可以增長。 然而,越來越明顯的事實表明,原本有了穿越周期屬性的英偉達,原本有著“多樣性”優勢的英偉達,卻因為和炒幣走得太近,把自己和更糟糕的“幣價周期”綁定在了一起。 在最近這個財報季,英偉達先是罕見的提前發布了業績滑坡預警,警告稱“由於遊戲業務疲軟,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可能大幅下降19%”。而8月25日,英偉達正式公布了這一季度(按英偉達的財年計算方法,為2023財年二季度)的財報:正式坐實公司出現近兩年來首次營收下降,利潤也是連續斷崖式下跌。 這一季度,英偉達營收67.04億美元,環比下降19%;淨利潤為6.56億美元,環比下降59%,降回到兩年前同期水準。英偉達把業績滑坡歸結於遊戲業務,其營收為20.4億美元,環比下降了44%。 盡管英偉達CEO黃仁勛稱此次業績的低於預期主要是因為遊戲業務放緩,但在不少市場觀察者眼中,他顯然在避重就輕,為這場“雪崩”背後的真正推手——加密貨幣市場動盪開脫。 主動陷入“幣價周期”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英偉達第一次被加密貨幣市場的動盪反噬。今天出現的市值狂跌、產品去庫存困難,都如同在像素級復刻英偉達四年前的遭遇。 彼時的英偉達也剛剛在加密貨幣潮中吃足紅利。2017年,數字貨幣幾十甚至上百倍的價格飛漲,引來無數礦工手持GPU加入數字掘金大軍。 為了加快挖礦速度,不少“礦工”同時運轉幾十、數百張顯卡,再加上每天24小時連續超負荷運行導致的電子元件壽命成倍縮減,全球顯卡銷量一時劇增。 據Gartner統計,PC端GPU從2015年的27億美元增加到47億美元,幾乎增長了一倍,GPU總營收也從38.2億美元猛漲至64.5億美元。原本足以售賣一個季度的顯卡,在十幾天、幾天之內被迅速搶光,到處流傳著礦工們飛往全球搶卡的故事,價格自然也越炒越高。 以礦工廣泛使用的英偉達 GTX 1060型號顯卡為例,據媒體公開報導,2017年5月之前的拿貨價約為1650元一張,2017年6月後就漲到了2900元左右。 英偉達就在此時下了場,開始收割紅利。 先是出貨了專門為挖礦准備、取消了輸出接口的GTX 1060 6GB,首批供貨就高達30萬塊。此後數月,GTX 1060 3GB更是以這種無輸出的礦卡為主,停掉了正常帶輸出的顯卡的出貨。 到2017年底,又專門編寫了驅動以優化顯卡性能,並基於此推出了P106、P104系列專業礦卡。它們算力更強,但都沒有IO輸出接口,僅支持OpenGL,這意味著沒法用於遊戲。另外保修期只有90天,遠低於普通顯卡,價格也更低。 此外英偉達還宣布,為了給挖礦市場提供晶片,將與AMD密切合作。然而,與英偉達針對挖礦需求做出的高調調整相比,它卻極少公開談論挖礦相關業務對其營收的貢獻,不論是在財報中,還是在管理者的口中。 在英偉達的財報中,礦工購買顯卡帶來的收入,與普通用戶的一起,被統一歸類為“遊戲”(專業礦卡收入被歸為“其他”類別),因此,挖礦到底給英偉達賺了多少錢,對外界始終是個謎。 曾有人直接拿GPU被礦工搶購一空的傳聞去問黃仁勛,收到的卻只有太極的花式打法: 英偉達實際上對用戶購買GPU的用途有所把控,有些人買GPU做深度學習,有些人玩遊戲,而有些人則買來挖礦,對於後者,“我們必須留意它的存在,並保證充足的庫存來應對”。 在媒體公開報導中,英偉達首次表明“挖礦”業務讓公司賺了錢已經是2018年,2018財年第四季度財報發布之後。 當時的財報顯示,對於本身就在圖形處理器領域領先,且快速增長的英偉達,在礦潮推動下更是收入頗豐:全年收入創下 97.1 億美元新高,較去年同期增長 41%。其中遊戲收入占比超過50%,達到了55.1億美元。 “(加密貨幣帶來的收入)難以量化,但占收入的比例高於上一季度。”英偉達財務長Colette Kress說道。 外界可不這麼認為。財報季後不久,Susquehanna下調了英偉達的預期股價,原因是它認為虛擬貨幣相關收入占到英偉達營收的10%。同時被調低了預期股價的還有AMD,它被認為虛擬貨幣相關收入占到總營收的20%。 AMD對Susquehanna的判定表達不滿,但英偉達保持了沉默。而黃仁勛則開始在公開場合表示看好加密貨幣,並宣揚英偉達GPU的強大挖礦能力。 “我們的GPU支持著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分布式超級計算,這就是它在加密貨幣領域大受歡迎的原因,”黃仁勛說,“我們的處理器可完美適應超級計算能力的需要,使之得以分布。” 從2016年到2018年9月,英偉達的市值一路高歌猛漲,從140億美元增長到1750億美元,造就了一個新的業界神話。 然後,礦難來了。 比特幣從年初的1.7萬美元,一路暴跌至2018年底的4000美元左右。重重資金壓力之下,礦工們紛紛拋售顯卡,且價格遠低於正常售價。GPU生產明顯供過於求,導致顯卡價格的下跌以及庫存積壓。 反饋到英偉達2019財年第四季度財報中,則是收入和利潤的直線下滑,當季總收入環比減少31%,利潤環比減少54%;股價亦低至不足160美元,跌回了礦潮之前。 如果說一些被裹挾進入加密貨幣動盪節奏的公司,隨著幣價周期而沉浮還有些令人唏噓,英偉達其實更像是主動選擇了這樣的節奏。 英偉達對自己從加密貨幣爆發中獲得的營收一直選擇輕描淡寫的帶過。但身體是誠實的,英偉達的一系列舉動說明它自己知道加密貨幣帶來的營收有多重要。 2020年,第二次礦潮來臨,英偉達再次行動,並未汲取上次幣價暴跌的經驗。在缺芯潮中,它頂著遊戲用戶的壓力,為礦工們開了CMP系列專業礦卡: 為了達到最佳挖礦性能和效率,CMP去掉了圖形處理功能,擁有更低的核心峰值電壓和頻率。另外,為了吸引礦工,保修期比上一代礦卡的90天增長到3個月——算是吸取上次礦難中,售出的礦卡被商戶改造成獨立顯卡對外出售結果沖擊了英偉達市場的教訓,對CMP系列的核心進行了專門處理。 然後,以“公司正在盡一切努力將GPU送到遊戲玩家手中”為名,宣布在2021年5月份之後推出的GeForce RTX 30系列皆為限制挖礦性能的LHR(Lite Hash Rate)版,一舉將本就搶不到的 RTX 30系列顯卡價格再推高了一波。 而所謂的LHR版顯卡一經官宣,就招致了不少嘲諷。不少人表示,雖然英偉達聲稱破解哈希鎖的難度很高,但是實際上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然而,事實證明,人們還是低估了英偉達深耕礦工的決心。早在去年3月份,英偉達官方就“不小心”放出了一款開發者驅動,導致第一批鎖算力版RTX3060被全部破解,引起一片嘩然。 見狀,英偉達迅速表示,5月份發布的版本使用的是升級版LHR 鎖 ,以硬體、軟體結合的方式進行限制。之後的一年間,不斷有人聲稱不同程度地破解了LHR鎖,直到今年5月份,迎來了100%破解:QuickMiner 公司團隊 NiceHash 宣布成功將 LHR 顯卡恢復到完整的Hash算力。 英偉達甚至自己還當了一波“官方黃牛”。去年年中,其官微@英偉達GeForce宣布在6月18號當天開售RTX...

顯卡市場變天:「甜品卡」定位定價再次下沉

「甜品顯卡」這個概念可能在近幾年間由於各種預料之外的因素而出現了反復無常的變化,它雖然沒有一個十分具體的標準,但在過去基本與「電競」、「入門3A」等標簽綁定。 在2020年RTX 30系列安培架構顯卡正式亮相後,「甜品級」的稱呼繼續與RTX 3060掛鉤。 本應延續同定位GTX 1060、RTX 2060,成為最受玩家歡迎顯卡的它將「甜品級」帶到了3000-4000元價位的高度,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數字還將持續水漲船高。 在多數顯卡價格都顯得有些不理性的時期,預算有限的原甜品卡目標用戶只能向下尋找替代品,過去一些屬於入門級定位的顯卡與亮機卡都開始成為不得已的選擇,也由此成為了各種「帶定語的甜品卡」。 無論是GTX 1060、RX 580、RTX 2060這種老產品,還是GTX 1650/1660、RX 6650這樣具有應急性質的新品,它們都在勉力維持定價段的同時稍微拉低了一些「甜品卡」的性能和定位。 時間來到當下,30系列的新品價格已經回落至接近首發價位段的水平,考慮到距離發布已經過去兩年,40系即將在下半年推出,維持甚至高於首發價的顯卡值不值得購買,對多數人而言還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定位稍低的入門和中端顯卡仍然在沿用「甜品卡」的稱呼,這使得未來人們提起甜品卡時,首先想到的不是性能更高的RTX 3060,而是「1080p甜品卡」、「網游甜品卡」RTX 1650/1660Ti或類似定位的產品。 Sweet Spot(甜區)這個來自體育運動的概念,可能不再會用於很久以前據傳是英偉達CEO黃仁勛定義的「更強的中端顯卡」上。 我們可以認為這種定義是出於銷售策略的考慮,將性能級與中低端的差距進一步拉大,再插入一種更貼近性能級乃至次旗艦水平的顯卡產品。 以此影響玩家的購買決策,產生一種「如果不至少選擇這種甜品卡,遊戲性能和體驗將會有斷崖式下跌」的印象。 但近五年來由於顯卡算力的各種創意用法,玩家群體越來越難以平價購買到這種性能更好,乃至有些超出它描述定位的顯卡,顯卡廠商出於各種考慮需要推出更符合原本中端卡定位和定價的產品,才有可能挽回一部分這類群體。 於是「甜品卡」與中低端入門級顯卡中間的定位被真正的中端卡填上了,消費者也自然會認為它們才是更符合「甜品卡」特點的產品。 同樣的趨勢也發生在入門級顯卡領域,在相近的性能區間內產品越來越細分,但其間的差異越來越小,同時在千元級價位也有Intel Arc顯卡這樣新的入局者出現。 總體來看,甜品卡定位定價的下滑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消費層次的下滑,顯卡廠商失去了以往精妙策略帶來的紅利。 未來的RTX 4060乃至更多同定位產品可能再也無法重現Steam平台硬體調查數據中,GTX 1060使用占比最高達10%以上且霸榜5年的成就。 在GTX 1060之前這一位置由更高定位的GTX 970占據,而最新數據顯示下一個可能的接任者會是「1080p甜品卡」GTX 1650。 至於這種現狀該如何挽回,我們只能看未來的RTX 40系和RX 7000系列能否再次通過定位和定價策略扭轉「甜品級」定位,以更加高性價比的產品讓消費者欣然接受甜品卡那超越中端級的性能。 來源:快科技

警惕 618大促礦卡來襲 3招避免被坑

一年一度的618大促是不少遊戲玩家的節日,大多數硬體都會在這個時間降至最低價,多個硬體搭配起來就能省不少錢了。不過,今年618有一個需要警惕的硬體,那就是偽裝成新顯卡的礦卡,其中又以30系顯卡為甚。 高端的30系顯卡一直到5月才降回原價,RTX 3060,rtx3060Ti一直到618才降回原價,而對於玩家來說,降到原價甚至破發的顯卡才真正值得購買。 但是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有些無良商家為了增加利潤,將礦卡和新卡混在一起賣,甚至只賣翻新重包裝的礦卡,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利益。 我們不是說賣礦卡就不對,畢竟礦卡也是一種商品,也有使用價值,但作為經歷長時間高負荷使用的產品,礦卡的性能和散熱已經不如新卡,本來應該進入二手市場低價處理,將其翻新放在市場中掛新卡的價就是欺詐行為,應該予以抵制。 礦卡充斥,別花高價購買 那麼如何避免礦卡呢?首先是買品牌顯卡,華碩七彩虹影馳微星索泰映眾等等都是NVIDIA的合作夥伴,而那些你沒聽說過的牌子,他們是沒有正規渠道獲取核心的,只能采購二手卡製作,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礦卡。 其次是從正規渠道購買,首選京東商城自營以及品牌官方旗艦店,你要是貪便宜去二手平台購買,雖然能便宜百餘元,但買到的是什麼卡就拼人品了。 最後還是建議大家購買新發的鎖算力的顯卡,2021年5月之後發布的30系顯卡都鎖算力,在這之前的顯卡基本上都被「鍛鍊」過,要買就按礦卡的價格買,否則就是冤大頭。 最後要提醒大家的是,20系以及之前的顯卡早已停產,所以遇到舊卡一律當做二手卡對待,像GTX 1060,RX580直接當做礦卡對待,別管包裝有多新是否拆封,不要幻想還有新卡。 來源:快科技

顯卡價格暴跌 八九千的遊戲本還香不香

過去兩年多時間,顯卡的價格一直因為眾所周知的挖礦等原因,在高位很久。新的算法讓GPU挖礦沒了效率,現在顯卡是一天一個價,很多顯卡已經接近了官方售價。那麼問題來了,在顯卡價格高企的時候,頗受歡迎的遊戲本還香不香了?遊戲本的優勢 在8000多到萬元左右的價位,根據品牌、配置的些許差異,12700H處理器、16G記憶體、512GB SSD、可顯卡直連的RTX3060處理器,一直是遊戲本的頂流產品,原因很簡單,性價比高。 一塊3060還要5000多的時代,筆記本加一起才八九千,註定了缺貨是常態,渠道也加價。這個時期,可以肯定的說,筆記本的性價比是無敵的,因為你要買桌面的獨顯,就是配個3060加i7,一萬多元是很正常的。 顯卡降價 DIY更便宜了 如果趕上促銷,現在可以說不難買到2600元的桌面版的3060,當然如果您願意等,可能2500以內也不會太遙遠。那麼配上一個B660和DDR4,不超頻用12700,這個配置的整機在京東上,促銷已經賣到了7000元以內,卷的很厲害。 DIY還有個好處就是配置靈活。比如遊戲本普遍都是配一個512G的固態硬碟,現在基本沒有可選的空間,頂天了有的本多帶一個固態的接口,用戶可以自己擴容一根。但DIY的話每個配件都可以自由選擇,僅僅固態,就可以選到2TB的。 自己DIY還是買整機? 這其實不是選擇題。如果有動手能力,肯定是自己DIY,但這樣其實有個弊端,就是很容易超預算,在八九千這個預算里,其實是要精打細算的,一點要卡的很死,否則這里高一點點、那里好一丟丟,成本就飆升到讓自己血壓很高的水平。 直接買整機的好處明顯,自己可選的餘地很小,也就是選選固態和記憶體大小,其它沒有選擇的餘地,但這樣好處也明顯,這種賣成品主機的走貨量大+行業內卷,很多時候拿計算器算算,可能比自己DIY還要便宜一些,區別只是配件的品牌型號未必是自己心儀的。 顯卡越便宜,DIY必然越盛行。因為現在新的遊戲,都要光追效果,對GPU要求高,加上全新12代酷睿架構上的巨大變化,用戶換新的熱情很高。 以前退而求其次選擇遊戲本是預算限制,但遊戲本畢竟釋放的功耗有限總差一口氣,現在真正滿血釋放性能的GPU、CPU正在成為玩家追求的目標。 筆者在倆月以前,買了3060的遊戲本。當然那時候也是電腦實在不行了,太久沒升級導致的卡頓現象嚴重,而當時DIY個3060的主機又超了預算。 現在如果給我機會重新選擇,我或許會選擇DIY的主機,性能要好很多,除了不便攜,我其實也不需要什麼便攜性。 來源:快科技

高端顯卡價格「大跳水」:萬元鬧劇結束了?

誰也想不到,時隔一年,高端顯卡再度登上熱搜,竟然是因為「斷崖式」的降價。 自3月以來陸續有媒體報導,由於產能供應提升,再加上虛擬幣「挖礦」遇冷等因素疊加,全球顯卡價格出現「跳水」降價。包括英偉達和AMD等大廠都在加大投資,而部分廠家的高端顯卡疑似跌破指導價,也讓廣大「等等黨」歡呼雀躍。 的確,從1月份開始,RTX30系列供貨量就比2021年底提升了15%,加上部分高端二手顯卡的回流,市場價格確實整體在回落。不過,有不少業內人士分析,現在價格還沒有見底,高端顯卡還會繼續跳水,這又是什麼原因? 消費者呈現兩極分化 近期有華強北的顯卡商家向懂懂筆記表示,RTX3080顯卡一度出現了「破發」現象,短短一周內,高端顯卡的價格下降了10~35%,降幅最大的3080Ti比一周前便宜了2000元。不過,大部分高端顯卡的價格仍高於指導價。 「降價幅度雖然蠻大,但我還是打算再等等。」 家住佛山南海的阿皓,是一名00後遊戲玩家,對於目前的高端顯卡跳水他似乎還想繼續觀望。去年六月,他原本計劃購買一台2K顯示器和一塊RTX 3070Ti顯卡,升級整體遊戲畫質。當時顯示器買到了,但因顯卡價格飛漲他遲遲未能出手。 他告訴懂懂筆記,過去半年來高端顯卡的漲價幅度總是超過自己的預算。不得已之下,他暫時放棄了購卡計劃、轉為持續觀望, 「原價4500元的卡,最高漲到了7000塊錢,怎麼下手嘛?」 上個星期,聽聞高端顯卡價格「跳水」之後,阿皓第一時間向認識的商家詢問 3070Ti的售價,被告知售價最便宜的一款仍要4800元,七彩虹、微星等主流品牌的的3070Ti顯卡,價格也都在5300元以上。 「相比去年中的價錢,降價幅度是很大,但仍比指導價貴了幾百上千呢。」阿皓認為,既然已經在 2K 顯示屏上跑了近一年的1080P遊戲畫質,自然不在乎再等等,看看顯卡是否有進一步降價的可能。 而在某知名遊戲論壇關於高端顯卡降價的文章里,懂懂筆記也發現與阿皓持相同觀點的「等等黨」並不少數。畢竟,高端顯卡價格飛漲的近一年時間,大家都熬過來了,也不在乎多等幾個星期。 「你不買,我不買,明天顯卡降三百」,這句話似乎已經成了堅定的消費者經常掛在嘴邊的「終極信仰」了。只不過,也有人在這一輪價格「大跳水」面前坐不住了。 「我拿了一塊,雖然比發行價(指導價)貴了600元,但我實在不想等了。」上周,家住深圳龍華的李銘(化名)聽聞消息之後,連忙在拼多多、京東、淘寶等電商平台上查詢最新價格。他發現京東3060Ti顯卡的價格沒有太大改變,部分拼多多商家銷售的同型號顯卡,已經比上月降價400元。而華強北顯卡商家的報價,甚至低了600元左右。 「上周五,我趁著福田這邊陸續解除疫情管控,到華強北買了顯卡。」李銘告訴懂懂筆記,他以3520元從認識的商家那里購買了一塊3060Ti,雖然比官方的指導價貴了521元,但他覺得已經很值了。在他加入的幾個網游交流群里,同樣有不少「等等黨」熬不住,趁著最近價格松動購買了心儀已久的顯卡。有的人出手的原因,甚至是擔心未來顯卡價格會再次上浮。 可見,高端顯卡經歷價格「大跳水」之後,消費群體似乎呈現了兩極分化。有人繼續觀望,等待「全面勝利」,有人見好「就收」,享受了遲到近一年的高端畫質體驗。 而對於眾多顯卡商家來說,也因此稍微鬆了一口氣。 天價顯卡並不走量 「普通消費者可以下手了,顯卡價格已經很實在了。」 當聊及高端顯卡價格「大跳水」的話題,在華強北經營顯卡多年的黃哥略顯無奈。他告訴懂懂筆記,從去年年底開始,由於虛擬幣挖礦遇冷導致顯卡需求下降,價格一度小幅走低,但當時仍有一些實力雄厚的代理商,在暗中不斷托價。 進入三月份,由於顯卡產能逐步回升,加上顯卡廠商下了通牒——使得代理商不得不放量。因此,高端顯卡終端價格終於出現明顯回落,也讓做零售的實體商家們都鬆了一口氣,「要知道,大家還沒怎麼賺到30系(顯卡)的錢,今年就要發布40系了。」 黃哥透露,2021年英偉達的30系顯卡、AMD家的6000系顯卡發布後,因挖礦熱、疫情下的產能不足等原因,導致價格大漲。原價顯卡甚至從未在終端出現過,定價2999元的 3060Ti一度上漲超過8000元。 天價顯卡引發了消費者的不滿。大量遊戲玩家宣布「作壁上觀」,成為顯卡「等等黨」直到降價的出現。而最近半年來,盡管顯卡價格有過幾次小幅松動,但仍有越來越多人繼續坐等顯卡降價,這也在無形中壯大了「等等黨」的行列。 「三月份,顯卡大降價之前,我們店里每天已經能賣出四五塊高端顯卡了。而在去年顯卡價格最高的五、六月,店里一個月都賣不出去四五塊,太慘淡了。」至於個中原因,他判定是因為顯卡價格虛高,用戶「賭氣」抵制(觀望)所致。 很顯然,即便天價高端顯卡溢價、利潤可觀,但對於零售商家而言,相比代理商掌握定價權、黃牛黨囤貨居奇,這些賣一塊拿一塊(利潤)的零售商家必須要出貨,不走量很難賺到錢,「上一代 20 系、5000系顯卡,火的時候一天能賣幾十上百個。」 眼看著2022年第一季度已經結束,下半年英偉達、AMD或陸續發布新一代的高端顯卡,很多「等等黨」開始盯上了新一代的產品。 若在售高端顯卡再不大幅降價的話,隨著時間推移,用戶消費需求將陸續減少,最終會導致大量產品爛在代理商手里。所以,才有了這一輪降價潮的出現。 「目前高端顯卡放量降價,對等等黨已經很具吸引力了,我們店里的銷量也在增加。」他坦言,隨著一部分忍不住的消費者紛紛購買高端顯卡,店里的生意目前有了明顯提升,「最近一周幾乎每天都能賣掉六七十塊」。 至於高端顯卡的價格是否還有下降空間,黃哥謹慎思考後表示:「很難了,而且不建議等等黨繼續觀望高端顯卡降價。」畢竟,盡管顯卡產能有所釋放,但虛擬幣挖礦熱不知道什麼時候還會卷土重來,再度推高高端顯卡價格。 按照這些說法,高端顯卡的價格已經跌到底了嗎?「等等黨」距離全面勝利還有多遠? 黃牛拋庫存後還會降 除了淘寶、拼多多和華強北的實體店,閒魚上的新顯卡價格更低呀。」 在某遊戲論壇上,有網友對比了部分渠道全新顯卡目前的價格,發現二手電商平台閒魚上,一些我商家兜售的所謂全新顯卡、庫存顯卡價格最低,甚至比華強北商家的報價還低上100~200元。 根據網友提供的線索,懂懂筆記在閒魚平台上搜索部分顯卡型號+「全新」關鍵詞,的確找到了大量正在出售全新高端顯卡的商家:以RTX1060Ti顯卡為例,同型號華強北的報價3500元,但商家僅報3300元。 仔細查觀察商品的詳情頁,竟赫然寫著「全新顯卡,300張,再不賣就賣不掉了」,讓人很是疑惑。在商品的評論區內,有不少的用戶以調侃方式點出了商家的身份——黃牛。 「讓你囤貨居奇,自作孽不可活」、「繼續高價賣呀,1060Ti一萬一塊」、「300張我800(元)收了」等留言,可以看出網友、玩家對黃牛的氣憤之情。更有買家評論道,堅決不買黃牛貨,讓顯卡爛在黃牛手里。 「最早從大代理手上原價、低價掃貨的黃牛黨,現如今也不敢捂著貨了。」數碼極客、評測博主「大源」告訴懂懂筆記,在30系、5000系顯卡上市之初,有一部分大黃牛以原價、稍稍高於原價的價錢,盤下了大量高端顯卡。 他們的目的是要等市場缺貨、價格上漲之後,高價倒賣給零售商家和普通消費者,賺取更為可觀的利潤。怎奈這半年多來消費者、遊戲玩家「賭氣」抵制天價高端顯卡,導致目前不少大黃牛手上仍有很多存貨。 在高端顯卡價格持續走高的情況下,大黃牛不懼抵制,可以繼續捂盤,高價惜售。可是如今,挖礦遇冷、廠商產能釋放,加上大代理又率先放量,令高端顯卡的價格大跌,黃牛們自然就坐不住了。 「目前大部分高端顯卡的價錢,盡管比原價高幾百、一千,但跌幅不小。」大源表示,黃牛之所以開始拋售顯卡,原因是隨著顯卡供應恢復,高端顯卡價格或將繼續下降,直至跌回到指導價——甚至「破發」。 如此一來,高價購入的大量顯卡勢必爛在黃牛手中。為了避免血虧,黃牛隻能趁顯卡價格尚未跌回指導價時,以低於零售商家的價格,吸引不堅定的「等等黨」撿漏,快速清理手里的庫存。 「在閒魚上低價出售顯卡的,有真的黃牛,也存在有一些『鍛鍊過』的礦卡。」大源強調,自高端顯卡大幅降價後,網上也出現了大量不良商家,打著各種旗號低價兜售包裝成庫存顯卡的礦卡。 因此,他建議打算買高端顯卡的消費者不妨再等一等,等顯卡零售價格回落、回穩之後,從正規的渠道購入心儀的顯卡,避免買到礦卡(賠了夫人又折兵):「現在虛擬幣遇冷,很快又會有一批礦卡退役,很有可能流入翻新市場。」 相比一年前動輒上萬元一塊的高端顯卡,目前顯卡價格「大跳水」的確讓廣大「等等黨」看到了希望,隨著顯卡價格的進一步下降,持續將近一年的天價顯卡鬧劇,也有望告一段落。 未來的高端顯卡市場,會由此回歸理性? 來源:快科技

不花一分錢 老顯卡幀率翻倍 以後所有玩家都欠AMD一句謝謝

不論你現在使用的是什麼品牌的顯卡,玩的是什麼樣的遊戲。 大機率再過一個月,你不用換顯卡,不用超頻,不用刷驅動。 遊戲幀率就能平白翻一番。 到時候不知道那些奸商們會不會哭死。 其實啊,這一切都要歸功於 AMD 即將發布的一項新技術 —— FSR 2.0。 看到這兒,可能就會有大家說了: 我知道,去年 AMD 不就發布過一個 FSR 1.0 技術嘛。 雞肋一個,散了散了~ 欸~且慢!去年的 FSR 1.0 的確是個沒什麼卵用的雞肋技術不假,這我承認。 但是這次的 FSR 2.0 雖然版本號只進了一位數,可它跟它的前輩是完全不同的兩樣東西。 然而就是這麼個王炸級別的 FSR 2.0,我搜遍全網都沒見到幾個人跟大家深入的聊一聊。 那麼,就由我差評君來跟大家拋磚引玉吧~ ( 前搖略長,有熟悉這段故事的大家可以直接跳到下一節 ) >/ 改變幀數玩法的 AI 超采樣  在正式聊 FSR 2.0 是個什麼玩意之前,咱們得先把時間軸往回撥一撥。 看一看 2018-2019...

藍寶石發布RX 6600 XT外置顯卡:自帶雷電3接口

外置獨立顯卡一直不慍不火,但對於高端玩家、專業人士,需求依然是有的。 今天,藍寶石發布了全新的外置顯卡方案GearBox 500,並自帶一塊RX 6600 XT PLUSE,這也是RX 6000系列顯卡第一次走入外置方案。 它採用了重新設計的模具,鋁合金材質加銀灰色拉絲工藝,整體尺寸僅為300×204×138毫米,可輕松攜帶。 顯卡除了自帶的RX 6600 XT,還可以自己選擇,只要尺寸合適、功耗不超過350W即可,AMD、NVIDIA的遊戲卡、專業卡都支持。 內部採用了Dual-X散熱方案,可大大降低顯卡整體溫度、噪音,並集成電源。 自帶接口除了兩個USB 3.0、一個千兆網口,還有一個雷電3,速率40Gbps,支持60W PD快充。 來源:快科技

探訪電腦賣場:顯卡有貨溢價高 12代酷睿無貨

自從黑導購「名聲大振」之後,線下電腦賣場仿佛就被掃進了歷史的垃圾桶,玩家購買電腦和配件也不再關注線下,很多DIY玩家提到線下也會嗤之以鼻,不過線下賣場仍然是很多硬體的集散地,甚至你在網上買到的不少硬體也是在這里發貨的。 由於線下賣場的特殊性,很多硬體可以以更優惠的價格購得,10年前火熱的線下賣場逐漸轉型,更多地服務於線上平台以及各地經銷商,在這里也可以探得一些市場動向。 我們在英特爾酷睿12開售和11.11購物節前夕探訪了位於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的電腦賣場,來看看線下的價格走勢以及DIY市場動向,將不同產品線的信息匯總如下。 顯卡貨源充足溢價仍高 首先自然是大家關注的顯卡。目前線下的30系顯卡供貨充足,且全部為鎖算力版,基本上硬體店鋪和裝機店都有現貨,但是溢價仍然不少。 RTX 3060的價格普遍在4000元左右,包括七彩虹戰斧系列,影馳大將驍將都可以4000元拿下,華碩TUF則需要4200元,相比2499的首發價還有1500元的溢價。 其他30系顯卡的品牌價格類似,這里我們介紹一下不同顯卡的溢價。RTX 3060Ti的價格在4500元左右,溢價仍然達到了1500元。 RTX 3070的價格則在5000元左右,在30系顯卡中算是溢價最少的系列,也有1100元溢價。RTX 3080的價格要高達8000元,溢價超過了2000元。 值得注意的是,個別商鋪可以買到不鎖算力的30系顯卡,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礦卡,但並沒有鎖算力的礦卡,也就是說,目前鎖算力的卡還是比較穩,礦卡的機率很小。 12代酷睿暫時無貨 新發布的12代酷睿性能提升不少,同時價格在11代酷睿的基礎上也有小幅提升,所以也受到很多玩家的關注。 可能是因為只英特爾解鎖了外觀,性能需要11月4日解禁,所以目前線下包括12代酷睿CPU,Z690主板以及DDR5記憶體都沒有現貨。 好消息是,線下預約購買12代酷睿可以享受比線上更低的價格,其中CPU可以優惠的很少,但Z690主板和DDR5記憶體都可以優惠5%-10%不等。 不過要注意的是,DDR5記憶體的首發價多在16G套條999元,32G套條1999元,即使線下渠道可以更低的價格拿到,也要比DDR4貴出一倍之多。 記憶體SSD價格平穩 此前有消息猜測12代酷睿的發布會導致DDR4記憶體的庫存積壓,從而導致DDR4記憶體降價,不過從已經發布的主板來看,及時是高端定位的Z690主板,仍然有兼容DDR4記憶體的,目前DDR4記憶體的價格比較平穩。 在玩家比較關注的SSD方面,整體價格沒有出現大的波動,預計線下11.11價格仍然會保持平穩,線上可能會有新低價,是一個好的入手時機。 和想像中的門可羅雀不同,線下賣場雖然沒有十年前火爆,但整體的人氣還是不少的,我們瀏覽了包括不同品類的硬體店和裝機店,既能看到咨詢和購買的玩家,也有經銷商在商談貨價,還有現場攢機的店主。 總得來說,這次顯卡的探訪還是讓我們收獲頗多。最後我們也提醒各位玩家,雖然線下渠道有價格優勢,但如果不熟悉硬體,建議還是不要輕易前往線下賣場。 來源:快科技

不聽信商家描述 4招判斷鎖算力顯卡

你知道RTX 30系顯卡和此前的產品有個很大的不同是什麼嗎? 是性能更強! 我呸!性能不強的話有人買嗎?答案是區分了鎖算力的版本。簡單來說,鎖算力就是挖礦的性能更差了。 有的用戶想要自己挖礦,便想購買無鎖的顯卡;而有的玩家想要避免礦渣,所以會購買鎖算力的版本,顯卡是否鎖算力還真不能依靠外觀判斷,也不能單純聽信商家的描述。 第一招:顯卡名有LHR後綴 首先最簡單的就是看命名。一般來說,鎖算力顯卡會有LHR的後綴,為Lite Hash Rate的縮寫,意為低哈希算力,部分顯卡會使用L或G的後綴,都會在商品頁面及顯卡名稱上體現出來。 另外,NVIDIA也要求所有的AIC廠商在鎖算力顯卡的包裝上標注LHR的字樣,這也是最直觀的判斷方法。 第二招:顯卡設備編號比對 擔心商家偷換包裝?可以通過顯卡的編號進行判斷。 通過英偉達的顯卡控制面板,或是GPU-Z讀取信息,可以看到顯卡的設備編號,通過對比設備編號或部件編號來判斷顯卡是否鎖算力。 需要注意的是,軟體檢測顯卡的編號需要先將軟體升級到最新版本,下載軟體要從官網下載,不要安裝經過修改的版本,避免顯卡識別錯誤。 第三招:顯卡發布日期比對 第三個方法是藉助顯卡序列號比對發布日期進行查詢。我們可以在顯卡包裝,顯卡PCB板的標簽上找到顯卡的序列號,通過在GPU-Z中對比顯卡的發布日期和序列號,進行判斷。 一般來說,2021年5月之前發布的30系顯卡不鎖算力,有很大機率是礦卡,在此時間之後的顯卡則大多增加了算力限制,也是一個比較靠譜的方法。 第四招:顯卡核心代號最穩妥 最後一個方法可以說最穩妥,但卻最不建議,因為拆開顯卡看核心的方法可能會導致顯卡失去質保。 目前只有RTX 3060,RTX 3060Ti,RTX 3070和RTX 3080同時有鎖算力及無鎖版本,而這些版本的核心代號都是不一樣的:200和300後綴的是無鎖版本,而202及302後綴的是鎖算力版本。 具體操作是拆下顯卡的散熱模組,然後擦除顯卡核心上的矽脂,就可以看到核心代號了,但這個方法對動手能力要求高,可能會失去質保,所以非常不建議這麼做。 聰明的你也許會說,用顯卡實際去挖一下礦不就知道是否鎖算力了嗎?你可真是個小機靈鬼兒,不過要說的是,挖礦的算力是受很多因素制約的,再加上很多玩家並沒有操作經驗,實際挖礦並不建議作為判斷依據。 最後,筆者提醒你,用顯卡挖礦會導致顯卡失去質保,雖然我不確定廠商能檢測出來,但是我怕你把握不住自己,走上買卡挖礦的循環,被當做韭菜收割掉來之不易的儲蓄啊! 來源:快科技

30系7款在售顯卡 一文看懂不同參數的差距

隨著比特幣再次突破52000元大關,雖然目前顯卡價格一路水漲船高,大部分用戶都持觀望態度。 但仍有部分用戶是剛需購買顯卡,畢竟都是花自己的錢,如何精挑細選自己想要的配置則成了難題。 畢竟按照目前RTX 30系顯卡來看,共有7款顯卡在售,也是打破了以往同時在售顯卡數量之最。 顯卡作為承擔輸出顯示圖形任務的部件,有眾多性能指標來衡量它,而最讓玩家困擾的要數這些參數之間的關系了,哪個參數最重要?它們之間有什麼關系?店家常常重點宣傳的大顯存就一定好嗎? 首先說一下結論,衡量顯卡性能的唯一標準就是跑分圖,或者天梯圖。 因為它是顯卡各參數指標的綜合體現,即便在不同核心下,Turing架構的旗艦卡也要比最新的Ampere架構的入門卡性能要強。 而如果在同型號的顯卡下,一般看頻率更重要,畢竟大部分情況下只有內部用料和做工都跟得上,頻率才會更高。 但這一情況也有例外,有些產品會在內部素質不夠的情況下,強行拉高Boost標定頻率,雖然GPUZ上的數值上來了,但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有可能出現頻率不穩的情況。這樣一來跑分有可能還不如頻率稍低的顯卡。 目前每一代顯卡,基本都會分為60、70、80型號顯卡(Ti系列算為原型卡中),所以官方其實也給出了清晰定位: RTX 60型號:網游(1080P/2K 144Hz)、3A遊戲(1080P 144Hz)、後期(1080P) RTX 70型號:網游(1080P/2K/4K 144Hz)、3A遊戲(1080P/2K 144Hz;4K 60Hz)、後期(1080P/2K) RTX 80型號:網游(1080P/2K/4K 144Hz)、3A遊戲(1080P/2K/4K 144Hz)、後期(1080P/2K/4K) RTX 90型號:網游(1080P/2K/4K 144Hz;8K 120Hz)、3A遊戲(1080P/2K/4K 144Hz;8K 120Hz)、後期(1080P/2K/4K/8K) 架構 架構其實是影響顯卡性能的最重要指標,新一代架構的出現往往也就意味著產品的疊代升級,比如從Maxwell(麥克斯韋)→Pascal(帕斯卡)→Turing(圖靈)→Ampere(安培)。 在參數表現方面諸如:GP107;TU106;GA102;Vega 10;Navi 10,同時還有一些該型號的衍生代號,如GA102-225-A1。 那作為小白來說,架構這種東西怎麼理解呢,它就好比整塊顯卡的中樞,就和城市的道路規劃一樣,同一座城市,誰的道路規劃得好就沒那麼容易堵車,同時你想去的地方也能更快到達。 不過架構這種東西我們簡單了解代號和發布時間就好,因為更深層次的內部電晶體布局之類的,只有架構工程師才懂。 我們只要大概知道GA102為RTX 3080的核心代號,GA106為RTX 3060的核心代號,你就可以從中推斷出GA102和GA106誰更好。 而顯卡的核心基本所有玩家都能區分開來,因為NVIDIA在售賣的時候就會根據晶片型號來命名顯卡的型號,像RTX 3060、RTX 3070,大家一眼就能了解哪個性能更強。 核心工藝/製程 CPU有製程,顯卡同樣也有,目前N卡最小為8nm(納米),A卡為7nm,更小的製程可以帶來更小的功耗和發熱,所以這個數字越小越好。 但顯卡的整體性能依然不是這一個數值可以決定的,所以看看就好。 就那本代的A/N顯卡來說,AMD方面全部採用7nm製程,而NVIDIA全部採用8nm,但RTX 3090一定要比RX 6600...

顯卡漲價我買整機血賺?其實是血虧

顯卡漲價的事從2020年一直火到了2021年,我們無力改變但是卻能另闢蹊徑。很多人就不由得想到一個辦法,買整機! 整機真的好嗎?我覺得在如今的市場,整機的表現真的不好!不如直接買顯卡: 至於整機為何買不得,請聽我細細道來! 當然有個前提,這里的整機指的並不是某品牌的電腦產品,而是指的DIY售賣主機,也就是說自己只是負責組裝發貨,根本就不需要什麼技術手段。 一般來說整機產品會比自己在家組裝更加便宜,因為很多商家都有自己的渠道,價格肯定會比自己在某東買的劃算的多,可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非也非也,今兒我們就來扒一扒那些電商整機的料。 你可以試想一下,如果他們真的使用了在售的電商產品,還給你組成整機再便宜賣給你,那他怎麼掙錢?難道是靠愛發電嗎?顯然不是,很明顯他們再硬體上動了手腳。 全部洋垃圾 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電商詳情頁沒有標注具體型號,介紹配置時一般都用什麼i7級CPU,什麼6核心12線程來代替型號。 什麼軍工大板,高頻記憶體,極速固態。拜託,你連名字都不敢寫還想讓我信你嗎? 這種商家基本坑的都是電腦小白,很明顯小白對型號完全不知,用國外伺服器淘汰下來的舊CPU充當高端CPU,而這種CPU並不是多核就越好。 打遊戲最關鍵的是什麼?是主頻高!而且目前很多遊戲對多核完全沒有優化,如果你買到了這種洋垃圾加寨板,少則當天,多則半年,你的電腦不是駕鶴西去就是卡到生活不能自理。 售後?別想了!他們基本坑到一個算一個,可能過幾個月連店鋪都沒了,然後改頭換面重新開始,這種洋垃圾的盈利一般在100%-150%之間,也就是說一台4000元的電腦,如果你單獨購買配件可能也就2000元不到,血虧! 時代的眼淚 很多商家對洋垃圾嗤之以鼻,這種垃圾產品根本就不屑使用,不如我們用十年前的配置吧!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電商還在使用6代CPU和7代CPU,即使是當年的旗艦如今也早已跌下神壇,性能方面那是真正的勉強夠用。 至於這些產品到底是哪里來的?不難猜測它們曾經出現在學校的微機室中,公司的電腦上,網咖的主機中,沒日沒夜的不停工作。 至於那些主板甚至經歷過水的洗禮,才讓上面的灰塵悄然離去。 當然這樣的產品你要是給個良心價格我們也不是不能接受,畢竟一分價錢一分貨嘛! 可是動不動就4999、5999這是要鬧哪樣?要知道就算是如今的i3,在遊戲性能上也能甩下過氣產品幾條街。這種老舊二手硬體的盈利一般在50%-80%之間,買了就是血虧! 該縮水就縮水 辨別這種商家的方法非常簡單,配置混寫一定有貓膩!比如他只寫CPU、顯卡和主板的型號,其他的一概不寫,配置不用看,一定是縮水了! 先縮電源,350W夠用就行,完全不考慮實際的硬體功耗情況。 再縮記憶體,所謂的高頻記憶體連2500MHz都上不了。然後機箱散熱器基本也就是那種十幾塊錢一個的水平,後期對溫度的控制讓人根本把持不住。 價格方面你一看,和自己組裝也差不了太多,於是就下單了。其實他們掙你的不光有硬體縮水的錢,可能其中還包含二手硬體的錢。 這種縮水二手硬體的盈利一般在10%-30%之間,看上去掙的不多,但是你的主機會因此出現木桶效應。電源記憶體很可能會成為整機的短板,買了還是虧! 那麼問題來了,整機都這麼不靠譜我買什麼啊?這邊可以給到一些建議: 購買硬體信息公開透明的整機產品(硬體有渠道,顯卡應該是有特供版所以便宜) 購買可以自選硬體的整機DIY產品(價格應該相對較高) 自己咨詢相關人士上網購買硬體在線下組裝(花點兒裝機錢嘛) 如果你們需要推薦配置歡迎在下方留言,顯卡還是選新的好哦! 來源:快科技

顯卡合適就買吧 難道還要等它漲飛?

因為幣圈的火熱,導致顯卡已經大漲了半年多,為了讓裝機用戶能以更接近「原價」購入顯卡,前不久帶「鎖」的顯卡投入到市場中,總算是讓一直觀望的用戶鬆了口氣。 當然,幸福是短暫的…… 只「鎖」了一周後,市面上出現了「顯卡欺騙器」的小插件,並且只賣5塊錢,破解後的RTX 3060的價格大漲,用戶還沒來及反應就直接又被打懵,隨後3070、3080等帶鎖的顯卡逐漸投入市場,但……用戶又開始持幣觀望。 講真,別再等了,買吧。 其實無論是NVIDIA還是AMD,一直在想辦法挽回沒卡可用的平民用戶,年初甚至直接產生了「挖礦顯卡」的垂直分類,但由於價格、算力不足等原因,仍然沒緩解顯卡缺貨的現狀,反而又把消費級顯卡的售價上抬了一波。 而又由於幣圈在此次暴漲的「特殊性」,已經經歷了3次「假崩盤」的幣圈每次都傳達給玩家「顯卡回原價」的假象,最終造成了持幣觀望的用戶越來越多,而每一次幣圈下跌沒多久就又反彈,顯卡也就又彈回高點。 別再指望比特幣崩盤了,不可能啊! 該買就買吧,你指著比特幣崩盤,短時間來看是不可能的,用戶這個時候最該關注的是下一次幣圈下跌的時候顯卡還有沒有貨,如果有,別猶豫。 讓「發售價」見鬼去吧! 忘了什麼「媒體指導價」或是「發售價」吧,顯卡已經不是用來玩遊戲的了,而是成為礦主們手里的「印鈔機」。 用戶們現在該想的事應該是,無論你是不是剛需,忘掉原價,別認為自己虧了,目前雖然價格仍然在上漲,但物盡所用,它在現階段能否給你心里能接受的同等需求,而這種需求恰恰又是和最終所付出的價值所對等,如果可以,那為什麼還要等呢? 別再聽你身邊的兄弟跟你說,「哎呀現在買顯卡多不值」、「顯卡還在漲呢,別買別買」、「幣圈就要崩了,崩了就回發售價了,再等等」。 呵呵……想想2010年想買房的你,身邊的朋友是不是也勸你等價格降下來點了再看?然後呢?你的三室一廳呢?? 「買漲不買跌」,今天就說這麼多,同意的點贊+關注,不同意的評論區見~ 來源:快科技

顯卡免費換新有坑不良商家又玩套路

很多買過電商整機的玩家在近期收到了顯卡免費換新的消息,難道是我們一直吐槽的電商整機商家突然良心發現了?但直覺告訴我事情沒有這麼簡單,我們就來還原一下事情的經過。 首先是你的手機收到了簡訊,商家通過簡訊通知你,之前購買的整機顯卡會出現黑屏/花屏/藍屏,需要召回,商家將免費更換新顯卡,而且商家承擔往返運費。 如果信了話術去找客服,你就會收到諸如勸說,威嚇,利誘等等說服手段,唯一目的就是讓你寄回手里的顯卡,以RX570、RX580和RX590居多,並承諾換一塊新的N卡回來。 聰明的你知道不能單純依靠N卡判斷性能,於是就問商家具體型號,得到的回復是RX 590換成GTX 1050,商家的嘴臉是不是一下就露出來了? 別急,如果不願意,商家還會貼心提供升級服務,從GTX 1050升級到GTX 1050Ti,再到GTX 1060 3G,總而言之就是為了讓你寄回顯卡。 看到這里,相信熟悉行情的玩家都知道貓膩了。 在顯卡價格暴漲的環境下,已經賣出的整機看似不劃算了,商家想要反悔,於是就想出了這麼一招,雖然可以招致投訴,但是畢竟買整機的還是小白多,能收回不少顯卡賺差價呢。 對於熟悉硬體性能的玩家來說,這些雕蟲小技完全不夠看的,但是萌新卻很容易被藍屏死機什麼的嚇到,再加上賣家聲稱的三年質保,被騙的不在少數。 如果沒有被騙,你也別高興的太早。電商整機有很多貓膩,不熟悉硬體的萌新很容易就進入圈套了。 需要注意的是,當出現顯卡升級或者CPU升級這樣的字樣時,多半是商家要清庫存了,對比一下天梯圖的性能再做決定不遲。 另外,很多電商主機中的坑也是數不勝數,ES版CPU,山寨主板,二手顆粒組裝記憶體,黑片SSD,為什麼買個電腦這麼難呢?我勸你還是學學DIY的知識吧。 來源:快科技
技嘉首發RTX 3090/3080外置顯卡 還是水冷

技嘉首發RTX 3090/3080外置顯卡 還是水冷

技嘉今天升級了其AORUS GAMING BOX外置顯卡產品,首次引入RTX 3090、RTX 3080,而且還是水冷! 新品在整體設計上與上代基本一致,尺寸維持在300×173×140毫米,含顯卡重量超過3.8公斤,繼續通過雷電3連接顯卡,側面密集開孔輔助散熱。 同時提供兩個HDMI(比上代多了一個)、三個DisplayPort、三個USB 3.0、一個千兆RJ-45。 自帶電源則從450W升級為550W,轉換效率大於90%,等效80PLUS金牌級別,8+8針輔助供電。 內置的RTX 3090/380顯卡都是技嘉旗下頂級的WaterForce一體式水冷版本,核心頻率均為公版標準1695MHz、1710MHz,超頻空間留給玩家自行挖掘。 價格依然沒公布,但註定僅限足衣足食的高端玩家。 ]  作者:上方文Q來源:快科技
M1處理器仍有可能支持eGPU顯卡擴展 就看蘋果態度了

M1處理器仍有可能支持eGPU顯卡擴展 就看蘋果態度了

最近一段時間,M1處理器的Mac電腦瘋狂刷屏,蘋果第一次做桌面級處理器足夠讓業界驚訝,M1在視頻編輯等方面強大,但在遊戲上顯然還欠點,而且不支持eGPU擴展顯卡了。 在原來的Intel處理器的Mac電腦上,eGPU是很多人提升遊戲甚至生產力的可選手段,這些擴展塢多數基於Thunderbolt 3(蘋果版的叫做雷靂),40Gbps的速度足夠保證多數顯卡的性能不受影響,方便MacBook這樣的筆記本擴展。 在M1版的Mac電腦中,蘋果依然支持了雷靂接口,但是eGPU擴展顯卡現在是不能用的,這讓不少人覺得遺憾。 准確來說,也不是完全不支持了,外媒驗證了下,M1處理器的Mac筆記本實際可以檢測到Blackmagic和Razer CoreX這樣的eGPU擴展塢,連接TB3顯示器的話可以正常使用,連接顯卡的才會停止工作。 從這一點來看,外媒認為蘋果M1版Mac不支持eGPU只是暫時的,主要是缺少驅動,而這是因為蘋果現在精力不夠,優先解決的問題還沒輪到eGPU支持上。 最終M1版Mac是否會如願重新支持eGPU擴展,還得看蘋果的心情,如果需求高了,蘋果應該會加入支持,不過蘋果的重點依然是提升M1處理器自己的GPU性能,這樣用戶以後就不需要考慮eGPU擴展了。 作者:憲瑞來源:快科技
獨立顯卡市場要洗牌英特爾發力獨顯 性能大增

獨立顯卡市場要洗牌英特爾發力獨顯 性能大增

沒錯,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對於英特爾的了解只局限於處理器層面。 但如果我跟你說英特爾也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GPU廠商,你肯定會覺得我在做夢。 GPU廠商不是AMD和NVIDIA嗎?什麼時候英特爾也參與其中了? 我們所說的GPU,其實並非大家所廣泛認知的獨立顯卡,因為GPU是一個廣義的概念,而獨立顯卡只是GPU的一部分。 英特爾「短暫「的顯卡史 誠然在做獨立顯卡方面,英特爾此前並未取得顯著成就。 1998年與Real3D公司合作的i740曇花一現,再無後續;十年之後雄心勃勃的Larrabee GPU也因達不到既定的技術指標而被取消上市計劃。 核顯改變了英特爾,也改變了PC發展趨勢 不過,之所以說英特爾是當今數一數二的GPU大廠,自然是因為廣泛集成在處理器中的英特爾核芯顯卡了。 一提到「集成顯卡」,人們往往會投來鄙視的目光。曾幾何時,集成顯卡的性能確實拉胯,即便是硬解1080P都費勁,更不要說去做渲染、去玩遊戲。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人們對於輕薄型筆記本電腦的不認可,一部分來自於處理器性能的羸弱,更大一部分原因則是來自於貧瘠的圖形性能,這讓輕薄本在不少用戶眼中成為「雞肋「的代名詞。 契機出現在2010年前後,當時的英特爾正在大力推廣「真融合」概念。 也就是取消以往主要承載GPU芯片的北橋,將CPU與GPU融合到整個處理器的封裝之中。 這種設計直接將北橋這種發熱量大,占用一定主板面積,且需要額外通信通道的芯片徹底抹除,從而有利於筆記本電腦主板做的更小、散熱壓力更小,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性能。 CPU與GPU融合之後,英特爾為整合在處理器中的GPU芯片取名為核芯顯卡。 核芯顯卡大放異彩是從人盡皆知的Sandy Bridge平台開始,也就是第二代酷睿處理器。 同年(2011年),英特爾超極本項目也正式啟動。而後來的事情,我們中的很多人都成為了親歷者和見證者。 伴隨着超極本逐步成功、廣為人知,核芯顯卡也在近十年時間里不斷提升,並且英特爾還推出了性能媲美入門級獨立顯卡的Iris、Iris Plus銳炬核顯。 其驚人的圖形性能徹底扭轉了用戶對於「集成顯卡「四個字的認知。 現在,你知道為什麼說英特爾是數一數二的GPU大廠了吧? 在世界范圍內,基於英特爾酷睿平台的各類PC市占率極高,而每一台酷睿平台PC,都有一顆Intel HD(Iris/Iris Plus) Graphics芯片,雖然在性能方面不如強大的獨立顯卡,但在覆蓋面、市占率上,英特爾核顯優勢明顯。 看到這里,我想大家也明白了,英特爾顯卡量大,但性能不夠好。 因此,彌補性能這塊短板,一直以來都是英特爾想要去做的事。這一點,Iris銳炬核顯就很能說明問題。 英特爾為何要着力發展GPU技術? 那麼有的大家可能要問了,核顯性能提升有什麼意義呢?玩遊戲直接選獨顯,不玩遊戲的話顯卡性能也無所謂了。 其實這個問題就是我們前面所提到的「輕薄本發展之殤」。 對於筆記本電腦來說,輕量化、纖薄化是發展的大方向。 但是在做輕量化、纖薄化的同時,又需要筆記本電腦擁有足以讓用戶信賴的性能。 試想,如果一台15或17英寸筆記本電腦,重量只有1kg、厚度不到1.5cm、而且還能夠順暢遊玩大型3A遊戲,這對於很多用戶來說,其實就是筆記本的終極形態——輕便易於攜帶的同時,有着大屏和更加全面的功能,何樂而不為? 英特爾着力提升核顯性能的目的就在於此。 現如今,一款搭載Iris Plus核顯的輕薄本,可以在4K分辨率下,以高於40fps的流暢度在最高畫質下運行《英雄聯盟》。 這放在數年以前是非常難以想象的事情。因為當時的獨立顯卡都無法在4K分辨率下流暢帶動PC系統運行,更別說打開遊戲還要流暢的玩耍了。 4K最高畫質運行《英雄聯盟》 Iris Plus核顯4K分辨率流暢度平均高於40fps 不過,核顯技術再如何發展,目前來看,也只能是做到與入門級獨顯相抗爭的地步,這對於英特爾來說還遠遠不夠。 加入高性能GPU競爭 沖擊傳統格局 於是,英特爾請來了大神Raja Koduri,並在他的帶領下,開發出了頗為讓人期待的Xe GPU架構。 Xe架構厲害的地方在於一個架構適應多種應用。它覆蓋了最高端的HPC到低功耗的筆記本電腦,針對不同定位的產品分為三個級別——Xe HPC、Xe HP及Xe LP。 其中,Xe HPC架構中,EU單元對外通過XEMF(Xe Memory Fabric)總線連接HBM高帶寬顯存。 同時集成大容量的一致性緩存「Rambo「,CPU和GPU均可訪問,並藉此將多個GPU連接在一起,提供更大的顯存帶寬和FP64浮點性能。 且支持顯存/緩存ECC糾錯、至強級RAS。其與Xe HP架構一樣,都是面向數據中心、服務器、工作站級別的超高性能GPU架構。 此前,英特爾也披露了Xe HPC架構的三個特徵: 其一,擁有針對AI領域的彈性數據並行向量矩陣引擎,它可以有效加速AI訓練; 其二,支持雙精度浮點單元。雖然目前普通遊戲圖形對於雙精度計算的需求並不高,不過在傳統高性能計算市場中的需求卻頗為旺盛,因此雙精度計算單元仍然是高性能通用GPU架構中一個不可或缺的要素; 其三,擁有超高的緩存和記憶體帶寬,對於通用GPU來說這是幫助它實現高計算吞吐量的助推器。 Xe LP架構的優勢在於低功耗、高性能,主要應用在遊戲顯卡、筆記本電腦等設備之上。 目前英特爾已經公布了代號為DG1的首款Xe架構顯卡,其性能結語GTX 950和GTX 1050之間,但功耗不超過75W,非常適合作為下一代筆記本電腦的核芯顯卡來使用。 此外,Xe架構的GPU芯片還將全面採用7nm製程工藝打造。 對於普通用戶來說,我們最早能夠與Xe架構顯卡接觸的時間點應該會在今年的9月或10月份。 因為按照慣例,英特爾將在這一時間點發布全新的酷睿平台低功耗處理器,也就是第十一代Tiger Lake處理器。 此前,英特爾官方已經放出了Tiger...
從模擬接口到8K傳輸 顯卡接口這些年變得太快

從模擬接口到8K傳輸 顯卡接口這些年變得太快

在英偉達RTX30系列顯卡發售前夕,我們將和跟大家一起回顧一下顯卡史上的一些有趣內容,這一期我們首先來聊聊顯卡視頻輸出接口的發展。 顯卡上的視頻輸出接口的發展主要就是為了匹配顯卡輸出性能的提升,從最開始的240P和灰度輸出到如今的8K和HDR,視頻輸出接口也見證着顯示技術的發展。 模擬時代:DB13WVGA和S端子 DB13W3(13W3)可以算是VGA接口的前輩,出現時間比獨立顯卡還早,是用作模擬視頻接口的特殊D-sub端子。 在獨立顯卡出現前主要使用在Sun微系統、硅圖(SGI)和IBM RISC 的工作站上,由於沒有遵循具體的技術規范,該接口在不同設備上擁有不同的運作模式, 這個接口包含10個標準信號插針和3個較大的插口,可以與帶有兩個同心觸點(同軸電纜)的特殊插針或特殊大電流插針配合使用(這接口也曾用於供電)。 三個大插口的同軸連接器分別承載紅(A1)、綠(A2)和藍(A3)三種視頻信號,其他針腳還承擔垂直同步,水平同步和復合同步信號,運作原理跟VGA基本一致。 DB13W3跟VGA接口最大的不同是,該接口並沒有一套行業的標準規范,每個廠商在使用該接口時都有一套自己的定義標準。 三個顏色信號外的針腳在不同設備上會有不同的功能,導致該接口缺乏通用性。 在NVDIA早期的獨立顯卡上只能搭配蘋果、NEXT(喬布斯創立的那個)和鷹圖(Intergraph Corporation)等指定的顯示器使用,並逐漸被通用性更強的VGA接口所替代。 VGA接口也被稱為D-Sub接口,是顯卡模擬輸出時代最具代表性的接口。 最早出現在IBM於1987年推出的PS/2(Personal System 2)電腦上,採用的VGA(Video Graphics Array視頻圖形陣列)標準也被同時推出,跟我們熟知的PS/2接口(老式鼠標鍵盤接口)同屬IBM在當時提出的PC新標準。 VGA標準的提出同時也是顯卡從主板上獨立出來的重要基礎,該接口自然也成為獨立顯卡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的標配。往後的十多年里這個接口幾乎成為電腦視頻接口的代名詞。 NVIDIA這邊直到GTX1000系列顯卡才徹底取消了對這種接口的支持(GTX1000系列完全取消對模擬信號的支持,之前會有不少非公版顯卡保留該接口或附送DVI轉VGA線)。 該接口共有15針,分成3排,每排5個孔,分別傳輸傳輸紅、綠、藍的模擬顏色信號和同步信號(水平和垂直信號)。 最大支持的分辨率達到2048*1536(60Hz),能在較低分辨率下最高提供100Hz的刷新率(1600*1200),這個參數放到現在也足以滿足90%用戶的日常使用需求。 不過受限於線材和使用採用模擬信號進行傳輸,這種接口除了容易受到干擾,物理上限已經不能滿足當前市場的需求。 由於使用模擬輸出,VGA接口在分辨率高於1280x1024時的顯示精度就會受到影響。 同一顯示器下,使用VGA接口的顯示效果遠不如「點對點「的數字接口(當時以DVI為主)。 這個問題在顯示器全面進入1080P時代後被進一步擴大,當時很多用戶出現的顯示內容邊緣模糊、字體發虛和顏色偏移就是受VGA接口的限制所致。 NVIDIA也早在2005年的GeForce 7800系列(G70架構)時即開始在公版顯卡上取消這一接口,現在該接口主要是入門平台搭配一些低分辨率顯示設備一起使用。 S端子接口也稱二分量視頻接口,英文全稱為SeparateVideo,簡稱為S-Video。 在獨立顯卡上出現的時間略晚於VGA,該接口的連接規格由日本在AV端子接口的基礎上改進而來。 最大的特點就是將模擬視頻的亮度和色度進行分離傳輸,擁有比AV端子接口更出色的顯示效果,最大分辨率達到 1024*768,在進入1080P時代後基本被淘汰。 S端子接口擁有多個不同版本,最常見的是7PIN和4PIN版本。4PIN是S端子接口最原始的版本,廣泛兼容各類顯示設備,作為獨立顯卡的輸出接口只出現在早期的幾款產品上。 而7PIN版本在獨立顯卡上則更加常見,它是在4PIN版本的基礎上多出了一路復合信號(但仍兼容4PIN線材)。 該信號還可以單獨分離輸出一路RCA信號(分離出一路AV端子視頻線),意味着獨立顯卡可以通過該接口直接跟絕大部分電視機進行連接,因此該接口也被許多顯卡廠商和用戶列為TV輸出口。 該接口的傳輸性能雖然比VGA接口弱,但是憑借更簡單的結構和更出色的兼容性,它在公版獨立顯卡(包括NVIDIA和AMD/ATI)上的使用周期甚至比VGA還長。 它跟DVI接口一起完成了顯卡輸出從模擬輸出向數字輸出的過渡,因為兼顧着跟電視進行連接的任務,直到HDMI接口出現後才被完全取代。 過渡時期:DVI DVI接口遵循的是DVI(數字視頻接口Digital Visual Interface)標準。 該標準由Silicon Image、intel(英特爾)、Compaq(康柏)、IBM、HP(惠普)、NEC、Fujitsu(富士通)等公司於1999年共同推出的,目的是推動個人電腦的視頻輸出從模擬轉向數字。 作為從模擬輸出過渡到數字輸出時代的接口,DVI擁有5種不同規范。 最早的是DVI-A(A後綴意為Analog模擬信號),該接口實際上是一種DVI形態的VGA規范接口,只支持模擬信號輸出。 性能表現跟普通VGA接口沒有本質區別,出現時間較短,很快被更新DVI-D和DVI-I接口所取代。 其他的規格中,DVI-D(D後綴為Digital數字信號)只支持數字信號,是最純粹的數字接口。 而DVI-I(I後綴為Integrated混合式)則是在DVI-D的基礎上演化而來,兼容數字和模擬信號,而DVI-I和DVI-D又分為「雙通道」和「單通道」兩種類型。 性能表現方面,DVI-A跟VGA接口完全一致外,單通道DVI接口(18+5) 支持的最大分辨率為1920*1200@60Hz。 雙通道DVI接口(24+5) 支持的最大分辨率為2560*1600@60Hz或1920*1200@120Hz,能充分滿足1080P時代的使用需求; 由於使用數字模式進行傳輸,該接口在高分辨率下的畫面比使用VGA接口更加細膩。 不過DVI接口作為初代數字接口,它身上還存在不少問題。 首先就是接口兼容性,DVI接口跟VGA接口一樣都是專門為電腦設計的,對於電視的兼容性較差(也給S端子接口留足了使用空間)。 本身的標準較多,又導致了對線材的兼容性遠不如VGA。 此外它還有體積較大、不支持數字音頻和不支持熱插拔等問題,註定了它只能作為一種過渡性的接口,它的影響力遠不如VGA或後來的HDMI和DP。 數字時代:DP、HDMI HDMI(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是由日立、松下、飛利浦、Silicon Image、索尼、湯姆遜、東芝七家公司共同制定一種符合高清時代標準的全新數字化音視頻接口技術。 隨着HDMI 1.0版標準在2002年12月9日被正式發布,HDMI技術也正式進入歷史舞台。 跟DVI接口相比,HDMI在初期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同時支持音視頻同時傳輸。 不過初代接口最高只支持1920*1080@60Hz,跟DVI接口相比也不算突出,因此該接口前期主要應用在藍光播放機和高端平板電視上,並沒有在PC市場上開展大規模應用。 該標準的技術規格也隨着硬件性能的發展不斷提高,目前最新的HDMI 2.1標準已經能夠支持4K@120Hz及8K@60Hz,並且支持高動態范圍成像(HDR),可以針對場景或幀數進行優化,並且向下兼容HDMI 2.0、HDMI 1.4技術。 HDMI在物理接口上,有幾種類型。除了標準的HDMI接口,還有mini HDMI和Micro HDMI兩種規格的接口,可以分別適應不同形態的設備,隨着技術規格的升級完善和應用實踐,HDMI已經成為目前最應用范圍最廣的視頻輸出接口。 DP接口即DisplayPort...
為什麼同型號顯卡價格差那麼多 一文秒懂

為什麼同型號顯卡價格差那麼多 一文秒懂

很多玩家在選購顯卡的時候都會比較好奇,為什麼同型號同芯片的顯卡價格會相差那麼多,少則三五百,多則兩三千。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其中的「貓膩「。 因為顯卡內部的做工用料,玩家通常是不可見的,我們只能通過拿到手的質感和重量來判斷,雖然有些草率,但並不是毫無依據,首先我們來說一下顯卡價格的差距都體現在哪。 外觀設計:越貴的顯卡外觀自然也越酷炫,很多時候看似一個無用的裝飾,價格也是增加到顯卡里的。 散熱設計:散熱可以說是顯卡拉開價格的地方,拿在手里的分量區別也多是來自於散熱設計,同時不同的散熱對於顯卡性能也有着比較大的影響。 PCB用料:在非公顯卡中,NVIDIA只提供芯片,而PCB板上的東西幾乎每家都不同,供電設計、電容類型數量都會導致最終的成本不同。 做工:做工是玩家拿到手中,最能直觀感受到的,往往越貴的顯卡拿在手中感覺越扎實,不會出現鬆散的感覺。 品牌溢價:信仰這個就是最玄學的東西了,拋開上面所有點,就算其他方案都相同,不同品牌之間的基礎價格也會不同。 外觀設計 下面逐一給大家詳細解讀一下,首先是外觀設計,其實近幾年除了顯卡的外形,在燈光和外包裝上也是成本提高的原因之一。 相信這樣的外包裝,不管誰拿着都會覺得有排面,但只是箱子的成本估計都能趕上三線廠商一個顯卡的價格了。 不過這種包裝並不會很常見,往往在旗艦級或限定產品中才會出現,也是作為收藏品的象徵。 外觀設計同樣也是增加的成本,我們常常會看到一個品牌一個系列的外觀樣式會沿用很多型號,因為重新設計和開模的成本巨大,如果一個顯卡一個外觀恐怕即使是ROG也無法承擔。 另外還有背光、顯示屏等,隨着玩家越來越要求個性化,廠商推出了可自定義的背光系統以及多功能屏幕。 散熱設計 顯卡在工作時幾乎是常年高溫,機箱內的大部分熱量都來自於它。 而越高端的顯卡往往重量也會越大,這是因為在同型號顯卡中,高端卡通常頻率更高,而頻率高自然就意味着發熱量大,這就需要更強的散熱來壓制住它。 其實顯卡三分之二的體積和重量都來自於散熱器,不同廠商不同系列不同型號的散熱器效果都是不一樣的。 同時在散熱方式上,有的是熱管直觸、有純銅底座,同時熱管數量也不盡相同,有3熱管也有5熱管的。 盡管散熱設計千變萬化,但其原理卻是相同的,首先與芯片接觸的銅底將GPU熱量傳到熱管,再由熱管分給散熱鰭片,然後鰭片將熱量均勻分布出去,最後通過風扇的轉動將熱量導出,達到散熱目的。 材質方面一般用銅或者鋁這種導熱系數比較高的金屬,當然銀要更優於這兩種金屬,但其柔軟的特質和昂貴的價格,決定了散熱器中幾乎沒有使用銀的。 另外在主動散熱中,風扇也是關鍵的一環,目前很多AIC廠商將2風扇增至3風扇,也會更加利於散熱。 PCB用料 如果說散熱的用料和做工都是在邊緣「小打小鬧」,那麼PCB板上的設計則更能看出該顯卡的做工用料。 同一個型號不同廠商的顯卡PCB上元件也會有不同,日系電容還是台系電容,鉭電容還是陶瓷電容,10顆電容能亮,15顆電容也能亮; 顯存顆粒是什麼牌子;供電的MOS管、電感、電容數量、型號、排列設計等等。 不過PCB上的做工用料還是要在同一型號的情況下,另外打個比方,我們都知道同一型號下的顯卡往往有很多不同的後綴,像Ti、OC、SUPER之類的。 即便他們前面的型號都是2070,但在性能上也不能相提並論,大體上來說 無標識<OC<SUPER<Ti。 做工 做工比較好理解,就是我們明面上能看到的東西,比如顯卡背板的工藝,上面有沒有鏤空,板材的厚度等等。另外導流罩的材質、工藝,嚴謹程度等等。 好的顯卡或者說貴的,我們拿在手里的第一感覺就是扎實,瓷實。 而越便宜的顯卡往往入手的感覺就比較粗糙,雖然表面上的做工並不會影響顯卡本身的性能,但誰也不希望自己花幾千元買到的顯卡看起來很廉價吧。 品牌溢價 品牌溢價最常見的是在奢侈品中,同樣一個麻袋,路邊攤5塊錢,LV就能賣到5000,這是最明顯的品牌溢價行為,而這種溢價在顯卡中也同樣存在。 每個顯卡品牌基本都有自己的高端子品牌,比如華碩的ROG、七彩虹的iGame,而在這些子品牌中又有旗艦級的存在。 雖然都是高端旗艦,做工用料也相差無幾,但差價卻在百元甚至千元之間,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信仰無價了。 對於品牌溢價的范圍,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接受區間,如果是我可能會接受500元以內的溢價,高於500就有點超出自己的心理范圍。 當然每個人的承受范圍不同,就像一個麻袋,1000倍的差價同樣有人選擇後者。 上面洋洋灑灑寫了一堆,相信大家也已經知道自己手中的顯卡價格究竟差在哪或者高在哪了。 然而不管是散熱設計還是做工用料,最終導致的性能差距最高基本都不會超過10%,但料足且做工好的顯卡一定會更穩定。 所以如果你對於顯卡的要求平時只是玩一玩小遊戲,並不會讓它每天滿負荷運轉,其實便宜和貴的沒什麼區別。 顯卡並不會因為便宜一點而三天兩頭的壞,畢竟溫度高了還會有降頻來保護。 有很多朋友也會來問我,這個卡比那個便宜1000元,會不會過幾天就壞了。 我只想說你多慮了,如果真的那麼容易壞,上游芯片供應廠商也得好好想想,這個廠家還能不能合作了,這不等於變向來砸我名聲嗎? 所以對於顯卡的購買,還是取決於玩家自己的購買力,有錢就上好的;差錢就選擇性價比高的。來源:快科技
訊景RX 5700 XT海外三風扇版上手 比公版價格更低的頂級非公顯卡

訊景RX 5700 XT海外三風扇版上手 比公版價格更低的頂級非公顯卡

AMD顯卡一直是性價比的代名詞,在同價位中A卡往往能比N卡提供更強勁的性能,而同樣性能的兩張顯卡也往往A卡能更加便宜,也因此AMD顯卡俘獲了不少DIY玩家的芳心。 但其實在以性價比著稱的A卡里面,還有一個同樣以性價比著稱的品牌,那就是訊景。 訊景出品的顯卡價格在A卡里面基本是最劃算的了,作為AMD核心合作夥伴的訊景其顯卡也是質量過硬,堪稱性價比顯卡中的戰鬥機。 今天我們就來開箱本代訊景A卡中的最強非公型號訊RX 5700 XT海外三風扇版,看看它又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驚喜。 打開顯卡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霸氣十足,整體為黑銀配色,散熱器表面位類膚磨砂材質,質感非常好。 再加上顯卡採用三風扇設計長度達到30cm,又使用大規模的散熱鰭片造成顯卡厚度達到2.7槽,因此整張顯卡看起來十分厚重,用料十分扎實。 訊景RX 5700 XT海外三風扇版的細節設計也令人驚喜,顯卡尾部為仿超跑設計十分酷炫; 大面積的金屬背部也讓顯卡更具一體感;外接供電指示燈設計也能優化使用體驗。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頂級非公的的RX 5700 XT海外三風扇版並沒有採用主流的RGB燈外觀設計,除了外接供電口指示燈外就沒有其他燈光了,顯得更加神秘霸氣。 上面也說到了顯卡是訊景的頂級非公,那麼顯卡的性能有多強呢? 顯卡的有兩個BIOS,一個為性能模,性能至上,一個為舒適模式,性能、噪音和功耗都有所降低。 而在性能模式下顯卡頻率會比公版足足高了120~205MHz,下面我們就用實測看看顯卡會比公版強多少。 為了讓大家更直觀看到顯卡的性能,我們還加入了RTX 2070 SUPER公版作為對比。 在3DMakr理論行測試中,訊景RX 5700 XT海外三風扇版基本都能比公版強4~12%。 對比RTX 2070 SUPER也不遑多讓,綜合領先了3%,特別是經常拿來對比顯卡性能的FSE跑分中獲得了1.3W以上的高分,這可是上代N卡旗艦GTX 1080 Ti才能獲得的分數,非常高。 因為顯卡的性能已經足以支撐玩家在4K分辨率下玩部分遊戲了,因此本次遊戲實測就測試了1080P/2K/4K 三個分辨率,畫質都調整為全最高。 測試遊戲為《刺客信條:奧德賽》、《生化危機2:重製版》《巫師3》和《全面戰爭:三國》,在測試中我們都能看到訊景RX 5700 XT海外三風扇版會比公版要強上一大截。 綜合上面4個遊戲,三個分辨率,共12項測試,再加上三個理論性能測試綜合對比,以RX 5700 XT公版的性能為100%基準,可以得到這個綜合性能圖表。 在實測中RX 5700 XT海外三風扇版會比公版強了足足6%,一個不小的領先優勢了,對比NVIDIA高端顯卡RTX 2070 SUPER也只是弱了5%。 綜合價格來看顯卡的優點會更為突出,訊景RX 5700 XT海外三風扇版目前電商平台售價為2899元,曬單還能反購物卡。 而公版則要2999元,這訊景的頂級非公反而比公版便宜了一兩百塊,更是比目前主流的RTX 2070 SUPER便宜了近千元。 以比公版更便宜的價格就能入手一張頂級非公,要知道頂級非公的做工,散熱,核心體質都不是乞丐版顯卡能夠比擬的,不愧是性價比顯卡中的戰鬥機,這顯卡的優點其實也不用我多說了,值得有需求的玩家關注一波。來源:快科技
RTX20系列這兩年生產力被嚴重低估 其實TA不僅僅是一張游戲顯卡

RTX20系列這兩年生產力被嚴重低估 其實TA不僅僅是一張遊戲顯卡

在之前的RTX顯卡兩年服役生涯的回顧中,我們談到了RTX顯卡誕生的初衷,遇到的困難以及如今光線追蹤遊戲生態的發展。 不過這些都是評價RTX系列顯卡在遊戲領域的建樹,當然了這也本來就是作為遊戲顯卡的RTX系列最大的市場與用途。 但其實這一代的RTX顯卡在專業領域等其他「副業「上也得到很好的發展,在各行各業發光發熱,下面就聽我娓娓道來。 其實老黃消費級顯卡一直有遊戲顯卡GeForce和專業顯卡Qudaro區分,這兩者有NV分別針對的優化,因此也算術業有專攻,井水不犯河水。 但是Qudaro面向的創作者,一般更有錢,對設備的要求也更為嚴苛,因此即使使用同一顆核心,Qudaro顯卡的價格會貴上許多。 令人詫異的是這一代RTX GeForce顯卡老黃下放了許多技術,讓許多創作者都能選擇更便宜,性價比更高的RTX GeForce完成創作工作。 支持30位色 以前NVIDIA遊戲顯卡只支持24bit輸出,每個通道為8bit,那麼顯卡每個三原色支持的色階只有2的8次方,256個層級,RGB三原色相乘,就是供1670萬種色彩的輸出。 但是現在NVIDIA遊戲顯卡在新驅動下能和專業顯卡一樣支持30bit輸出,每個原色支持的色階達到了1024個層級,最終的顯示色彩可以達到10億種,色彩顯示超級豐富。 而可顯示色彩變多的最直接感受是色彩的變化會更加均勻舒服,色彩也更准,色彩顯示超級豐富,讓圖像顯示不會出現因色彩深度低導致的色彩斷層,使得圖像色彩顯示更加平滑。 更貼合專業用戶的需求,使得眾多內容創作者都會從中受益,大大降低了製作專業內容的成本。 為創作者而生的NVIDIA STUDIO NVIDIA STUDIO是NVIDIA針對上百款生產力軟件進行了額外的性能優化和測試開發的專業驅動,確保軟件能在工作時更好地調度到GPU,而且為了讓平台更穩定。 NVIDIA STUDIO更新的頻次不會像一般驅動那麼高,都是針對創作軟件發布而進行更新,而且更重要的是這款驅動能加裝在GeForce遊戲顯卡身上,讓遊戲顯卡「專業化」。 NVIDIA Studio驅動為Adobe系列軟件提供更有力支持,有效提升在創意設計軟件中的渲染輸出、視頻編碼、圖像處理的工作效率,對於創作者來說也是更具性價比的選擇。 專門用於光線追蹤運算的RT Cores 圖靈架構還加入了專門用於實時光線追蹤運算的特殊單元RT Cores。 實時光線追蹤是一個運算量極大的工作,顯卡要計算一條光線的完整反射路徑,進而描繪出整個畫面,這樣的工作常見於影視、動畫、遊戲創作者中,而這樣的工作量在以前往往需要數張旗艦萬元顯卡一起運算才能完成。 通過將虛幻引擎4(UE4)的技術與 實時光線追蹤(RTRT)相結合,就可以創作出在細微光照效果上能夠與許多脫機渲染器相媲美的交互式體驗。 實時光線追蹤可以讓影像看起來更自然,製作出面積光源下的柔和陰影、准確的環境光遮蔽、交互式的全局光照等效果。  現在圖靈架構中的RT Cores專為光線計算設計,計算效率對比使用通用架構計算要翻了好幾倍,以往需要數萬元顯卡才能完成的工作現在只需要幾千塊的顯卡就可完成,大幅減少了花費,提升效率。 更「聰明「的顯卡 圖靈架構另外一個特別之處就是擁有用於深度學習AI運算的計算單元Tensor Cores,擁有Tensor Cores後圖靈顯卡的AI性能大幅提升。 FP32浮點性能達到13.4TFLOPS.FP16浮點性能更是達到了26.89TFLOPS,INT8、INT4性能更是可以達到215.2TFLOPS、430.4TFLOPS。Tensor Core AI加速技術覆蓋十分廣泛。 包括一系列模糊選項以及高質量放大圖像進行采樣等30項功能,在處理高質量圖像的時候,相較使用i9-9900K的UHD 630集成顯卡領先近1.4倍的效率,大幅降低等待時間,有效提高創作者工作效率。 也就是說這是一張具有「智慧」的顯卡,能用AI幫你完成工作。 除此以外NVIDIA深耕許久的CUDA生態也讓RTX GeForce顯卡在生產力軟件上的獲得優異的表現,這些新的特性都讓RTX系列顯卡成為了生產創作者的寵兒,在具體工作上可以反映到以下幾個軟件的使用上。 Adobe全家桶的好幫手 Adobe全家桶是目前大部分內容創作者都會涉及到的軟件,攝影師需要用LR修圖,平面設計師需要用PS制圖,視頻創作者需要用PR剪輯視頻,用AE增加特效。 而AI性能的加入讓圖靈顯卡在Adobe專業軟件上的表現如虎添翼,現在創作者的工作其實80%左右都是重復的繁瑣勞動,比如搜尋最佳照片、修飾與背景消除、綁定和動畫製作等等。 而這些工作都能交給AI,讓AI輔助增加圖片分辨率、增強照片細節、輔助繪圖,能大幅提高創作者的工作效率,而這些也只能是擁有Tensor Cores的圖靈架構顯卡才能完成。 除此以外NVIDIA在PR上水銀(CUDA)加速的優化也做的非常出色,以往軟件進行計算的工作都是交給CPU執行的。 但由於CPU的運算能力有限,尤其是並行計算效率很低,所以處理圖形圖像這類工作的效率不如GPU也就是顯卡計算的快。 最近幾年顯卡都在「不務正業」的往通用計算領域發展,也就是讓原本設計為用來顯示內容的顯卡來做計算工作。 水銀加速就是Adobe順應這個變化做出的改變,把原本由CPU計算的工作交給顯卡做。 水銀加速帶來最直觀的好處就是速度更快,不再卡頓了;原本2小時渲染的視頻,現在可以實時觀看了。 原本需要按回車鍵預渲染的地方,現在可以實時計算了; 這個變化對於剪輯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變化,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讓設計師能把注意力更集中在視頻上,也能有更多次的嘗試機會,做出更好的作品。 同時渲染時間的縮短也提高的工作效率。 畢竟是實時跟預渲染的差別。使用NVIDIA顯卡在PR導出視頻時可以用顯卡分擔大量的計算工作,讓視頻預覽和渲染導出變得更加流暢高效。 那麼實測表現會怎麼樣呢? 這里我們就簡單使用技嘉RTX 2060 SUPER GAMING OC 3X導出一個11分鍾的長視頻,對比僅僅使用i5-10600K自己導出視頻要快了7倍,效率提升非常明顯。 毫無疑問RTX顯卡就是Adobe全家桶的好幫手。 直播 直播也是近幾年比較紅火的行業,隨着電競的興起,PC行業和直播行業也受到輻射,越來越多人開始嘗試做直播。 但是直播這件事本身就會占用極多的電腦性能資源與帶寬資源,對於很多遊戲主播來說,簡直是一個繞不開的檻,直播的過程就是一邊採集錄制自己的屏幕畫面,一邊上傳畫面到直播平台的服務器。 錄制畫面的過程目前大多使用基於CPU運算的X264編碼器,而正是這個過程會占用大量的CPU資源,同時遊戲主播他們運行大型遊戲或者模型眾多的刷副本類RPG網絡遊戲。 這些事本身也是非常耗CPU資源的,導致兩者會互相爭奪CPU資源,這就很容易造成卡頓的情況出現。 而NVIDIA也是針對這個需求,聯合開源的直播串流軟件OBS的廠商一同開發了一個基於NVIDIA顯卡的編碼器NVENC,這個編碼器能直接調用N卡中的CUDA去串流,直接解放CPU與記憶體的負載壓力,提高遊戲過程中的遊戲體驗。 視頻編碼加入了由 NVIDIA GPU 增強且不斷拓展的...
打開光追游戲幀數太低?那是你打開的姿勢不對

打開光追遊戲幀數太低?那是你打開的姿勢不對

NVIDIA的RTX系列顯卡不知不覺已經發布一年多了,這代顯卡可謂是褒貶不一,非常具有爭議性。 喜歡這代顯卡的人認為RTX系列顯卡首次把實時光追引入消費市場,促進了遊戲畫面進步,具有里程碑意義; 而反對者認為這代顯卡性能對比上代提升的幅度不大,但價格飛漲,沒有GTX 10系那麼驚艷。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N卡依然是目前消費者的主流選擇,RTX系列顯卡也早已走進千家萬戶。 這時候應該已經有很多玩家體驗到了更加逼真的光追畫面,這幾天小編就在遊玩《Control》時就感到非常驚艷。 可以看得出開了光追後遊戲的地板像打了蠟一樣,稍微逼真了一些。 玻璃也能反射出人物和房間物體的倒影,更加真實。 開了光追後,人物衣服的質感也好了不少,確實有點神奇。 但是很多網友又發現了,光追畫面好看是好看,但是打開後幀數也跌得太猛了吧?卡皇RTX 2080 Ti在4K分辨率下竟然30幀不到。這麼低的幀數,怎麼玩? 其實這只是你打開遊戲的方式不對罷了,現在很多支持光追的遊戲同時也是支持DLSS的,DLSS則是NVIDIA為了解決打開光追幀數暴跌而推出的黑科技。 其實讓幀數翻倍的黑科技DLSS已經進化到2.0版本 簡單地說,DLSS就是利用AI去學習超高分辨率的遊戲圖像,使用Tensor Core將低分辨率圖像不斷還原補全細節,解放了原來用於處理抗鋸齒工作的流處理器,遊戲幀數就驟然提升了。 打開DLSS;關閉DLSS  剛剛推出時DLSS還不成熟,有一個比較爭議的點是開啟DLSS後畫面細節丟失嚴重,就像籠罩上了一層迷霧一樣。 不過最近DLSS終於更新到了2.0版本,新版的DLSS 2.0不僅要提高遊戲幀數,還要提高畫質,聽上去非常不可思議,那麼NVIDIA是怎麼做到的呢? 提高畫質: 新版DLSS技術同樣是基於AI和深度學習的一種優化圖像的功能,通過英偉達的超算,不斷通過AI去學習超高分辨率的遊戲圖像,將低分辨率圖像不斷還原補全細節。 因為超算算力巨大(試想下老黃的總部有一台並連着一萬張Tesla V100顯卡的超算),且沒有實時輸出圖像的需求。 所以它可以慢慢去補全細節,提高分辨率,最終輸出各種細節接近完美且分辨率極高的圖像,構造成模型。 如果算法優化得好,AI學習的時間足夠長,是可以比傳統抗鋸齒技術呈現的畫質要好得多。 提高幀數: 遊戲並不可能包含所有的超高清圖像,開啟DLSS,實際上是啟用了驅動程序內置的超算預先計算好的模型,你玩遊戲打開DLSS功能就會調用。 好比你做高數題,第一次做要用上學過的所有知識,解題要試幾種方法才解出來,耗時就長; 而第二次解題因為已經知道方法,所以很快就能解出。比起傳統抗鋸齒技術,少了冗長的計算幾何邊緣着色過程,帶來的就是幀數的提升。 新版DLSS比舊版DLSS的技術原理其實差不多,至於為什麼表現會更好? 一是因為算法改進了,算「高數題「的步驟變少了,「答案」也更加准確。 而另外的可能只是因為在超算里呆的時間長了,所以AI深度學習的內容更多,做的題多了,也就更加熟練上手。 測試平台 話說這麼多還是實測一波更為直觀,在這里先展示一下我們的測試平台。 在平台搭建上我們選擇了高端配件盡可能保證沒有瓶頸,9900K搭配兩條高頻8GB記憶體。 顯卡方面,需要開啟DLSS必須是RTX系列顯卡,這里就採用入門的光追顯卡,來自耕升的RTX 2060 G魂,現在只要2199元,性價比頗高。 其次就是選用了目前比較熱門的高端型號RTX 2070 SUPER,這里採用同樣是耕升出品的RTX 2070 Super 炫光OC。 這兩張顯卡都非常具有代表性,下面就來看實測吧~ 畫面對比:竟有提升 我們測試了有Control和《德軍總部:新血脈》兩款遊戲,畫面對比方面個人認為是在《德軍總部:新血脈》區別最大,大家不妨看看下面的組圖。 1080P DLSS+光線追蹤 左:開啟DLSS 右:關閉DLSS 1080P的分辨率說實話經不起放大,細節本來就糊成一坨,但兩張放大圖對比一下還是可以看出端倪:左邊的紅色廣告牌比右邊的要圓潤一點,沒那麼多毛糙,左邊的藍色廣告牌也比右邊要清晰一點。 2K DLSS+光線追蹤 左:開啟DLSS 右:關閉DLSS 2K分辨率下我認為差別最為明顯:右邊藍色廣告牌的位置處,關閉DLSS的廣告牌明顯有邊緣鋸齒,而開了DLSS這邊邊緣會更加平整順滑。 總體來說打開和關閉DLSS後,兩者畫面區別真的很小,屬於感知不強,假如沒有標注可能50%的用戶都會猜錯,而且在部分細節上打開DLSS甚至更為清晰,這就比較神奇了。 那麼DLLS能給遊戲幀數帶來多大的提升呢? 幀數巨幅提升 性能白給真爽 遊戲測試方面我們使用了兩款遊戲,第一款是被稱為真正光追遊戲的《Control》。 之前我們也測過這款遊戲,在不開DLSS又打開光追的時候2080 Ti都玩得很吃力。 好在《Control》在3月份更新了新的DLC後就支持DLSS 2.0了。 DLSS 2.0的效果還是非常生猛的,以自己對比的話打開DLSS後RTX 2060遊戲幀數提升最高可以達到5倍! 而且還超過了RTX 2070...
2千塊顯卡能戰4千塊卡這其中有什麼秘密?

2千塊顯卡能戰4千塊卡這其中有什麼秘密?

RTX顯卡發布也過了一年多的時間了,本代顯卡最大的賣點就是支持實時光線追蹤,但是實時光線追蹤實在太消耗顯卡資源了,會造成幀數暴跌。為了彌補這種尷尬的局面,老黃弄出來了一個黑科技,DLSS。 DLSS就是利用AI去學習超高分辨率的遊戲圖像,使用Tensor Core將低分辨率圖像不斷還原補全細節,解放了原來用於處理抗鋸齒工作的流處理器,遊戲幀數就驟然提升了。 不過當時DLSS還不成熟,有一個比較爭議的點是開啟DLSS後畫面細節丟失嚴重,就像籠罩上了一層迷霧一樣。 最近DLSS終於更新到了2.0版本,讓我們看看老黃的葫蘆里賣的是什麼藥。 DLSS 2.0全面解析-進化在何處? 新版的DLSS 2.0不僅要提高遊戲幀數,還要提高畫質,聽上去非常不可思議,那麼NVIDIA是怎麼做到的呢? 提高畫質: 新版DLSS技術同樣是基於AI和深度學習的一種優化圖像的功能,通過英偉達的超算,不斷通過AI去學習超高分辨率的遊戲圖像,將低分辨率圖像不斷還原補全細節。 因為超算算力巨大(試想下老黃的總部有一台並連着一萬張Tesla V100顯卡的超算),且沒有實時輸出圖像的需求,所以它可以慢慢去補全細節,提高分辨率,最終輸出各種細節接近完美且分辨率極高的圖像,構造成模型。 如果算法優化得好,AI學習的時間足夠長,是可以比傳統抗鋸齒技術呈現的畫質要好得多。 提高幀數: 遊戲並不可能包含所有的超高清圖像,開啟DLSS,實際上是啟用了驅動程序內置的超算預先計算好的模型,你玩遊戲打開DLSS功能就會調用。 好比你做高數題,第一次做要用上學過的所有知識,解題要試幾種方法才解出來,耗時就長; 而第二次解題因為已經知道方法,所以很快就能解出。比起傳統抗鋸齒技術,少了冗長的計算幾何邊緣着色過程,帶來的就是幀數的提升。 新版DLSS比舊版DLSS的技術原理其實差不多,至於為什麼表現會更好? 一是因為算法改進了,算「高數題「的步驟變少了,「答案」也更加准確。 而另外的可能只是因為在超算里呆的時間長了,所以AI深度學習的內容更多,做的題多了,也就更加熟練上手。 測試平台 話說這麼多還是實測一波更為直觀,在這里先展示一下我們的測試平台。 在平台搭建上我們選擇了高端配件盡可能保證沒有瓶頸,9900K搭配兩條高頻8GB記憶體。 顯卡方面,需要開啟DLSS必須是RTX系列顯卡,這里就採用入門的光追顯卡,來自微星的RTX 2060 VENTUS XS C,現在只要2299元,性價比頗高。 其次就是選用了目前比較熱門的高端型號RTX 2070 SUPER,這里採用同樣是微星出品,旗艦魔龍RTX 2070 SUPER GAMING X。 這兩張顯卡都非常具有代表性,下面就來看實測吧~ 畫面對比-竟有提升 我們測試了有Control和《德軍總部:新血脈》兩款遊戲,畫面對比方面個人認為是在《德軍總部:新血脈》區別最大,大家不妨看看下面的組圖。 1080P DLSS+光線追蹤 左:開啟DLSS 右:關閉DLSS 1080P的分辨率說實話經不起放大,細節本來就糊成一坨,但兩張放大圖對比一下還是可以看出端倪:左邊的紅色廣告牌比右邊的要圓潤一點,沒那麼多毛糙,左邊的藍色廣告牌也比右邊要清晰一點。 2K DLSS+光線追蹤 左:開啟DLSS 右:關閉DLSS 2K分辨率下我認為差別最為明顯:右邊藍色廣告牌的位置處,關閉DLSS的廣告牌明顯有邊緣鋸齒,而開了DLSS這邊邊緣會更加平整順滑。 總體來說打開和關閉DLSS後,兩者畫面區別真的很小,屬於感知不強,假如沒有標注可能50%的用戶都會猜錯,而且在部分細節上打開DLSS甚至更為清晰,這就比較神奇了。 那麼DLLS能給遊戲幀數帶來多大的提升呢? 幀數巨幅提升 性能白給真爽 遊戲測試方面我們使用了兩款遊戲,第一款是被稱為真正光追遊戲的《Control》,之前我們也測過這款遊戲,在不開DLSS又打開光追的時候2080 Ti都玩得很吃力。好在《Control》在3月份更新了新的DLC後就支持DLSS 2.0了。 DLSS 2.0的效果還是非常生猛的,以自己對比的話打開DLSS後RTX 2060遊戲幀數提升最高可以達到5倍! 而且還超過了RTX...
芯片一樣卻便宜一大截 「丐版」顯卡值得買嗎?

芯片一樣卻便宜一大截 「丐版」顯卡值得買嗎?

顯卡和是大部分朋友DIY主機時最關注的硬件之一,特別對於遊戲玩家來說,顯卡性能跟CPU性能一起決定了整套主機能玩到怎樣的遊戲和以怎樣的畫質和流暢度玩遊戲,一張好的獨立顯卡最能提高整機的遊戲能力。 但與CPU主要只有Intel和AMD兩家的產品不同,雖然顯卡的GPU主要也只有英偉達(NVIDIA)和AMD兩家。 但在同一個GPU的顯卡產品中會有許多不同品牌的顯卡可供選擇,即使是同一品牌和同一款GPU芯片,也有被廠商們劃分為不同子型號的產品,售價自然也有很大的不同。 以GTX 1660為例,最便宜的產品只要1399元,甚至比部分GTX 1650 Super顯卡還便宜,而最貴的產品可能高達1999元,價格已經超過大部分GTX 1660 Ti產品。 而同一GPU芯片型號的眾多顯卡中最便宜的那一部分產品,通常被玩家戲稱為「丐版」顯卡,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丐版「顯卡和旗艦顯卡可能只是在外觀上有明顯的不同,放到娛樂大師上一測大家型號都一樣。 但是實際上「丐版」顯卡和「非丐版「顯卡還是有不少區別的,本文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這些「丐版」顯卡和同一芯片的「旗艦「型號差異在哪里,以及這些便宜的「丐版」顯卡到底值不值得買。 什麼是丐版顯卡? 上文已經提到,「丐版」顯卡主要的特徵就是便宜,如果要准確定義的話,是同一品牌里最便宜的系列都可以定義為該品牌的「丐版「顯卡,例如微星的萬圖師系列、華碩的雪豹系列、七彩虹的戰斧、銘瑄的終結者系列、索泰的毀滅者系列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定義的「丐版」顯卡是在同一品牌的范圍下定義的,而在這一眾「丐版「中最便宜的幾款產品一般會被稱為「丐中丐」,這些顯卡一般比公版顯卡和主流系列的產品便宜10%~30%不等,價格差異在RTX 2080 Ti等高端芯片型號顯卡中會比GTX 1650等入門級芯片顯卡更加明顯。 丐版顯卡和非丐顯卡的區別是什麼? 丐版顯卡和非丐顯卡最明顯的的差距就是外觀設計,丐版顯卡一般會長得比較「低調」,基本上不會有什麼信仰燈、炫酷配色、電競設計等外觀配置。 除此之外,在供電設計、散熱設計、核心頻率、PCB板材質、顯示接口、用料材質等相對不被普通消費者關注的地方存在不少區別。 需要注意的是,同一品牌的「丐版「顯卡會比自家更高定位系列的產品用料好,但並不意味着該品牌丐版顯卡的用料就肯定比其他品牌更高定位系列的產品差,部分一線品牌的「丐版」顯卡在用料上甚至比三四線品牌的「旗艦「還好。 實際對比:外觀領先一大截但性能差距不明顯 我們以七彩虹旗下兩款GTX1660Ti產品「戰斧 GeForce GTX 1660 SUPER 6G」和「iGame GeForce GTX 1660 SUPER Advanced OC 6G作為例子進行比較。 這兩款產品中,戰斧系列是七彩虹的「丐版「產品,而iGame系列是七彩虹的旗艦產品,我們先從兩者的基本參數看看這兩個同門師兄弟有什麼區別: 在性能表現方面,同樣是七彩虹的GTX 1660 SUPER顯卡,作為2000元內的產品差價已經有200元(10%)。 從上述表格可以看出,由於採用統一型號的GPU(TU116-300),兩款顯卡的硬件規格基本一致。 兩者顯卡在性能參數上唯一區別的在核心頻率上,iGame系列相較戰斧系列的GTX 1660...
4G、6G、8G顯卡的顯存容量有什麼用?來看科普

4G、6G、8G顯卡的顯存容量有什麼用?來看科普

在購買顯卡的時候,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顯卡的名稱面會標注一個容量,有的是4G,有的是6G,還有的是8G,而這些容量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顯存容量。 在選購顯卡的時候,我們要先考慮核心類型,接下來是頻率,然後是顯示位寬,最後才是顯存容量。 接下來筆者就帶你們看看顯存容量到底有什麼用。 顯存容量也是顯卡的重要參數指標,概念上,顯存容量是顯卡上本地顯存的容量數,決定着顯存臨時存儲數據的能力。 顯存也叫幀緩存,簡單理解你在玩遊戲的時候,會先將畫面和場景存放在顯存空間里。 實際應用下,如果有應用需求的數據占滿了整個顯存空間,那麼就會調用記憶體的容量。 這時候電腦畫面會出現明顯的卡頓,遊戲畫面還會出現掉幀的問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顯存爆了。 如果你玩遊戲顯存爆了的話,說明你的顯卡性能已經跟不上了,目前主流顯卡都是6G和8G,能滿足大部分遊戲的需求,除了個別遊戲是因為優化的問題。 在顯存爆了之後我們能做的就是調低畫面質量,降低場景細節的精度。當然更簡單的方法是直接換更高端的顯卡。 那這這麼說,顯存容量是越大越好了唄?這句話其實沒錯,但要加一個限制詞,那就是同核心下顯存越大性能才越好。 因為顯存的容量是與核心架構所匹配的,每一個顯卡的顯存容量取決於這塊顯卡的GPU的架構設計,脫離了架構講性能都是瞎扯。 大部分情況下顯存容量的大小同核心代號下是一樣的,非公版也是如此。 極少數會出現同核心下不同顯存的情況,就像前兩年火爆的GTX 1060就有3G版本和6G版本,買的時候注意一下區別,別被以次充好的奸商糊弄了。 來源:快科技
顯卡迎來新玩家Intel 從兩強爭霸到三國鼎立 今年還有什麼驚喜

顯卡迎來新玩家Intel 從兩強爭霸到三國鼎立 今年還有什麼驚喜

今天破五了,不知道朋友們都吃餃子了嘛?話說最近着急升級顯卡的朋友們可要緩一緩了。 因為2020年可以說是顯卡大年了,不論是AMD後面可能發布的大核心Navi顯卡,還是NVIDIA Ampere架構的GeForce顯卡都肯定是看點十足的產品。 而Intel的正式入局也讓顯卡市場將從兩強爭霸的局面變成三國鼎立,那麼今天就和大家聊聊2020年的顯卡市場會有什麼驚喜吧! AMD AMD在去年推出了首款7nm製程工藝的Radeon 7顯卡,不過由於老舊的架構和高成本的HBM2顯存,這款顯卡並不算成功。 不過7nm製程工藝帶來的性能提升卻是顯而易見的。隨着全新的7nm工藝製程的RDNA架構發布,玩家們終於在AMD顯卡上看到了希望。 首發的RX 5700系列在能耗比上大幅提升,隨後的RX 5500系列則為移動端和千元入門級顯卡上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而在今年,除去剛剛發布的RX 5600 XT,目前在EEC(歐亞經濟委員會)網站上發現了新的型號,包括Radeon RX 5800 XT、Radeon RX 5900、Radeon RX 5950、Radeon RX 5950XT這四個代號。 雖然不能保證這就是之前謠傳的「Big Navi「,但至少也證明了這是未來一年內我們會見到的高端甚至旗艦級的Radeon顯卡。 再結合PS 5和新的XBOX上的AMD顯卡都會帶有硬件光追單元來看,這些曝光的型號中很有可能就是傳說中代號「NVIDIA KILLER」的產品,目標直指NVIDIA的高端以及旗艦級顯卡產品。 而有消息稱最高級別的Radeon RX 5950XT規格將是RX 5700 XT的兩倍,也就是說今年我們終於能看到AMD真正的旗艦級顯卡了! Intel Intel是全球最大的顯卡廠商,不過Intel一直以來做的都是核顯。 當然Intel也曾推出過獨立顯卡,不過由於多種原因最終夭折。 在剛剛結束不久的CES 2020上,Intel終於公布了首款Intel DG1顯卡。 不過Intel並未具體說明這款顯卡的規格信息,僅僅宣稱這款採用Xe架構的顯卡的性能大約是Ice Lake中當前使用的Iris...
世界第一!技嘉外置顯卡用上RTX 2080 Ti 還是水冷

世界第一技嘉外置顯卡用上RTX 2080 Ti 還是水冷

外置顯卡產品越來越豐富,也越來越強大。技嘉剛剛發布了最新款「Aorus RTX 2080 Ti Gaming Box「,第一次用上了頂級旗艦卡RTX 2080 Ti,還第一次用上了水冷! 而在此之前,外置顯卡最多也就到RTX 2070、RX 580這樣的高性能級別。 技嘉這款新品的尺寸為300×173×140毫米,比之前的212×162×96毫米大了一倍還多,重量也從2.3公斤增加到了3.79公斤,而其中的那塊RTX 2080 Ti是技嘉自己的WaterForce一體式水冷版本,純銅底座,兩個12厘米風扇。 顯卡規格保持公版標準:4352個流處理器,核心頻率最高1545MHz,搭配352-bit 11GB GDDR6顯存,等效頻率14GHz,帶寬616GB/s,而輸入輸出接口提供一個HDMI、三個DisplayPort、一個雷電3/USB-C(VirtualLink)、三個USB 3.0、一個RJ-45。 同時內置450W電源,8+8針供電輸出。 價格暫未公布,但可定會很貴很貴! 作者:上方文Q來源:快科技
科普:台式機顯卡和筆記本顯卡有啥不同?

科普 台式機顯卡和筆記本顯卡有什麼不同?

顯卡是電腦中頗為重要的硬件,強弱影響整機的性能,而萌新們知道麼?即使同RTX 2060顯卡,筆記本的RTX 2060和台式機的RTX 2060其實是兩個概念。 先說一下外在的區別: 相較於台式電腦的顯卡配置,筆記本顯卡顯得「可憐「,其GPU芯片一般都會集成在主板上,沒有獨立的接口和供電,性能發揮與整個筆記本的散熱有極大的關系。 而台式機上的獨立顯卡則不同,擁有獨立的供電模組和接口。同時中高端型號都是雙風扇起步,加上內置3熱管起步,在體積上就比筆記本顯卡大很多。 而這一切都是為了單個獨立顯卡的散熱服務,因此台式機顯卡散熱要比筆記本顯卡好很多,而且外觀也能玩出花,就像下面的名人堂顯卡。 接下來說一下重要的內在,也是為什麼台式機顯卡和筆記本顯卡有性能差距的根本。 在筆記本顯卡與台式機顯卡相同型號的情況下,台式機和筆記本的顯卡硬件參數是一樣的,如顯存容量和CUDA核心數。 而唯一區別的就是顯卡的核心頻率,筆記本的顯卡的頻率會比台式機顯卡低很多,這是因為兩者功耗相差甚遠,可能整個筆記本的功耗都不過百W,台式機光一個顯卡就輕松破百。 所以,為什麼在選購電腦時你會聽到注重性能就選台式機,而不是筆記本,就是因為筆記本的顯卡性能不如台式機。 在性能上,同型號台式機的顯卡的性能通常會強於筆記本顯卡10%以上。 命名上,筆記本顯卡也不是常規的命名,而是在後面會加一個MAX-Q,如GEFORCE RTX 2060 MAX-Q,所以命名也是有學問的。 曾經身為萌新的筆者在還沒加入DIY行業之前,對於顯卡了解不深,僅僅能夠簡單的認識型號,以為台式和筆記本性能一樣。 在前兩年那個GTX 1060縱橫的時代,選擇了GTX 1060的筆記本,後來發現居然與台式機GTX 1060顯卡性能有很大差距,所以萌新朋友們要注意一下。 來源:快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