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奧運

Tag: 奧運

義大利老炮——Colnago Master奧運隊版

前言: 疫情這幾年騎行開始大熱,也許是大家都憋的太久了,我也加入到了這股浪潮之中。由於沒有球員的命還得了球員的病(前交叉韌帶撕裂),很長一段時間夜跑總感覺膝蓋不適,後來和主刀醫師聊了聊,建議我可以嘗試游泳、騎車。咱也沒有帶泳池的宅子,而且外面泳池的水大家也都懂,於是我心想,那就騎車吧。 由於常年潛水導致等級不高,無法上傳超過500KB的圖片,大家湊合看下吧 其實自己對於單車領域完全就是一個小白,但是第一次深度接觸公路車又不算晚,20多年前在我上學的時候,由於成績不錯,舅舅斥「巨資」(接近5000)獎勵我一輛Merida公路賽車,那是一輛通體騷黃的鋼架公路車,水平而又纖細美感的外形,完爆身邊同學們傻大蠢粗的山地車,帥的唯一代價就是經常扎胎,那會兒路邊還有修車的師傅,如今早已看不到這番景象了。 實在找不到車的照片了,來個M家初期的廠房湊個數,車也早就送給天津遠方親戚的孩子了,我印象里是飽和度非常濃郁的環法騷黃配色 既然下定決心了那就開始定計劃吧,由於孩子剛滿一歲,日常的使用場景基本就是晚上夜騎,所以這輛車不追求速度,騎帥但不騎快,可以遛遛腿,起到一定鍛鍊的作用,同時自己對Vintage的東西深深著迷,所以首選自然是復古鋼架公路車,碳車的現代幾何和粗壯的麒麟臂管子確實不是我的菜。 更粗、更快、更強,再見! 尋尋覓覓、兜兜轉轉、反反復復,終於還是定了一輛復古鋼架。這是一輛產自義大利的Colnago牌鋼架公路車,Master十冠版。梅花車大家早已司空見慣了,較為特殊的地方在於上管的前側有原廠就焊接好的號牌掛耳,這是一台用於專業比賽的隊版賽車。並且前任車主堅稱它參加過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當然這點我無從考證。 這個小三輪的稅牌可不好找了 車子整體的成色保存還算不錯,有零星部分的一點點掉漆,對於其三十大幾的年齡而言已經非常難能可貴了。前後進行了兩次從頭到尾的保養,同時更換了原本磨損較為嚴重的座墊以及鏈條飛輪,其他一些小細節的更新不再贅述,通體奧運五環標志刻印的套件似乎也在訴說著它不平凡的過往。 靠牆定妝照走一個 這個角度看起來不太好惹 3T彎把必須也要奧林匹克 夾器已經有了歲月痕跡 這個角度可以很明顯的看出梅花拿手的星型管子 這是我定製的漢城奧運會號牌,而「7」是我的幸運數字,Lug雖然沒有 ARABESQUE的精美,不過也不錯啦 這是全新的1988年奧運會限定水壺,一個字:難尋 更換了新的Regina鏈條 原本的大飛輪換成了新的Regina小飛 座杆也必須五環,後上叉的圓棒形狀可以幫助我們斷代 原配的座墊也是小背人,款式略有區別,由於刺繡磨損嚴重我更換了這個稍後期的版本 花鼓上的刻印自然也不能缺席,OZ也一起湊個熱鬧 提及義大利,你會想到什麼?是不勝枚舉的名勝古跡?是聞名世界的「奢侈品王國」?還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教父》、《格莫拉》、超跑…這里誕生了太多太多的美學奇跡,先後去了2次義大利我腦子里裝的都是法拉利和我毛,如今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要好好去這些自行車店朝聖。 看看這滿屏的品牌,大家數數認識幾個 明明對好焦,可感覺還是有點虛了,但是彩虹是意外之喜 車的配置與套件情況就不再一一說明了,老鳥都能看的懂。時至今日,這種梁變的復古鋼架更多的是一種情懷,不管是重量、效率、強度等等,都無法和後輩相提並論了,這也違背了我一開始想要鍛鍊身體的初衷,似乎它真的就只適合——遛遛腿,於是我非常鄭重的把它——掛牆了。 天空被壓縮的太厲害了,500KB傷不起 這圖懂的都懂 而我的終極遛腿神器,必然還是一輛鋼架公路。不同的是,這次選擇的是一輛現代鋼架,我個人非常喜歡Lug車架,所以才會收藏這輛梅花。我希望下一輛車是無Lug的TIG焊接,諷刺的是,雖然沒有Lug,但是我選擇的品牌,曾經的Lug做的比梅花的還夸張,大家感興趣可以猜猜品牌。而由於千禧年後的原因,在套件上我並不排斥碳的加入。 有80th輪組的兄弟可以交流 這款鋼炮座墊由世界著名的義大利博通公司設計,Nuccio Bertone大師親自操刀,與Selle Sanmarco聯合出品。極致而又超前的空氣動力學理念,可讓您的愛駒提升唇上馬力50匹。而其他的一些稀罕配件我將在下次義大利小炮的文章中分享,所以,很期待在十一前看到它的終極組成狀態,到時候再來和大家一起交流。 感謝觀看! 來源:Chiphell

拳頭正在商談《英雄聯盟》加入奧運會事宜

Riot Games表示,他們目前正與奧委會進行談判,希望《英雄聯盟》能夠變成奧運賽事。 此前亞運會官方證實,《英雄聯盟》、《Dota2》等8款遊戲入選杭州亞運會正式項目。這是電競首次成為亞運會正式競賽項目,向全世界展現電競運動的魅力的同時,項目成績也將計入國家獎牌榜。這對於電子競技事業來講是巨大的進步。 如果《英雄聯盟》有機會成為奧運會的競賽項目,它可能會動搖現代對電子競技和常規體育之間鴻溝的理解。 目前該項提議正在早期階段,各項細節尚不明確。所以《英雄聯盟》成為奧運項目的過程可能會很漫長,尤其是它將涉及到國際奧委會對整個電子競技的認可。 來源:3DMGAME

專業打水漂,一個潛在的奧運項目

「就是一投罷了,兄弟。」這個全世界「最懂」打水漂的人,給出了「最不懂」的回答。 我們可能都打過水漂。在一條小河邊,隨手撿起一塊稍扁的石頭,盡量將它與水面平行地擲出,就能讓它看起來反物理常識地飛出很遠,起起落落間留下幾個漣漪。 對於打水漂這個也許人人都會的休閒遊戲,我們或許不曾想過是否真的懂它。事實上,它除了是河灘邊幾秒鍾的消遣,還可以是古老的賽事、論文的主題、殺傷性武器或者文化的縮影。 這塊隨手被撿起又扔出的小石子,其實並不簡單。 1 提起打水漂,覺得自己擅長的人一定不少,隨手一扔就讓石塊在水面上跳躍一二十次,的確能引來周圍人的注目和歡呼。但對於世界頂尖的打水漂高手來說,這算不了什麼。 他們可以輕易用石子在水面劃出一道白線。 或者同時扔出多個石塊,來一手天女散花。 同時,他們還在追求著這項運動的極限。目前打水漂的金氏世界紀錄是由外號「山人」的Kurt Steiner保持的88跳,最遠距離紀錄則是由Dougie Isaacs保持的121.8米。 打水漂世界最遠紀錄的誕生瞬間 2016年日本冠軍岡坂有矢曾打出過91跳的好成績,但因為只是個人練習不是正規比賽,所以他對吉尼斯紀錄的申請並沒有通過。 是的,你沒看錯,打水漂還有著正規比賽。 岡坂有矢打出的彈跳了91次的水 目前在英國、美國和日本,都已有全國性的打水漂賽事。僅在美國這一個國家,每年就有四大打水漂賽事,分別是7月4日在密西根舉行的麥基諾島錦標賽,8月的賓夕法尼亞錦標賽,9月的佛蒙特州錦標賽和阿肯色州錦標賽。 這些賽事的體系已日趨成熟、基本成型。例如要參加邀請制的麥基諾島錦標賽,就必須在此前的麥基諾島公開賽或賓夕法尼亞錦標賽中獲得優勝,才能拿到參賽資格。 對於打水漂職業選手來說,除了有本土賽事外,也有國際性賽事可供參加。日本高知縣自2004年開始,每年都會舉辦仁淀川國際打水漂大會。在蘇格蘭的伊斯代爾島上,打水漂世界錦標賽同樣會每年如期舉行(最近兩屆已因為疫情取消),從1993年至今已舉辦了24屆。 今年仁淀川國際打水漂大會的海報,現已因疫情推遲 不同的比賽還會有不同的規則,石子的彈跳次數、飛行距離和滯空時間都是常見的評比標準。賽事中會有專業的裁判,輔助無人機攝像機等設備為選手統計成績;有專門的賽場,框定有效投擲范圍;還會邀請解說和直播媒體,知名體育頻道ESPN就曾轉播過北美的打水漂比賽。 日本的一些賽事中,還會額外評比最美投擲姿勢 打水漂賽事的獎牌,多是由舉辦地就地取材的石塊製成 聽上去不太靠譜的打水漂比賽,之所以能做到如今的五髒俱全,背靠的是它悠久的歷史。同樣以美國的麥基諾島錦標賽為例,每年一屆的它至今已舉辦到了第53屆。而1947年在哥本哈根舉辦的丹麥錦標賽,則被認為是最早的打水漂賽事之一。 麥基諾島錦標賽的歷史影像 至於究竟要如何打好水漂,不同的人一定有不同的訣竅。在打水漂賽事不斷發展的這麼多年里,職業選手逐漸總結出了一套通用的公式。 而真正對打水漂這一物理現象的學術研究,不僅從18世紀就已經開始,還有不少成果登上了《Nature》這樣的權威刊物,甚至還在世界大戰中發揮了作用。 2 最早在18世紀,義大利博物學家拉扎羅·斯帕拉捷就曾對打水漂進行過科學解釋。這位極富科學精神的神父雖然提出了水為石塊提供了升力等基本解釋,但礙於當時的技術力所限,並沒能給出完整的解答。 斯帕拉捷最知名的成就,就是靠實驗破解了蝙蝠聲波定位的飛行之謎 在缺乏科學理論幫助的情況下,打水漂選手經年累月靠著經驗與肌肉,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論:選一塊扁平的圓形石塊,投擲速度要快,石塊轉得越快越好,石塊與水面接觸時角度最好保持在15到30度之間,這樣打出的水漂一定不會太差。 實際上,這套秘訣已經相當接近科學實驗的結果了。2004年,《Nature》上刊載了一篇《打出成功水漂的秘密(Secrets of successful stone-skipping)》,用系統的實驗證明了這套打水漂方法的正確性。並且他們還用大量實驗數據,將石塊平面與水面的最佳角度縮小到20度左右。 2005年發行在另一個權威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RL)》上的一篇文章,則靠著建模給出了更直觀的理論數據支持,同樣給出了20度這個「打水漂黃金角度」的答案。 石塊在與水面接觸的過程中,消耗動能讓水面的反作用力將其抬升,20度的角度最大程度地減少了石塊的能量消耗。石塊接近圓形的形狀和高速旋轉使它在空中的形態變得更穩定,剩下的水平速度讓它能夠繼續向前,這才跳出了一連串水漂,直到石塊能量耗盡落入水中。 對打水漂的理論研究既然都能登上Nature和PRL,那就證明它絕不只是一個休閒遊戲這麼簡單。2020年嫦娥五號返航時,就有報導稱它是以「太空打水漂」的方式回歸地球,不過二者只是運動軌跡類似,原理卻相去甚遠。打水漂原理最著名的實例應用,其實是在二戰戰場上。 1943年5月,英國空軍計劃對德國工業區水壩進行了名為「懲戒行動」的襲擊,已達到暫時癱瘓納粹後勤的目的。但飛機在高速飛行中的投彈準度並不高,堤壩附近的水中還有魚雷網等防禦措施。所以進攻機會不多的英軍為了保證命中率,在這次作戰中使用了英國工程師發明的彈跳炸彈。 彈跳炸彈的原理與打水漂類似。它也是圓柱體的形狀,在嚴格計算了飛機速度和投彈高度的情況下,可以讓低空飛行投出的炸彈在水面多次彈跳、繞開魚雷網後擊中水壩。靠著這種炸彈,最終英國空軍成功擊潰了德國魯爾區的三座水壩,完成了這次作戰行動。 打水漂的學問,最終以這樣一種破壞性的姿態,切實影響到了我們的歷史。但科學原理並不是打水漂的全部,吉尼斯紀錄保持者Kurt Steiner,就是以「不科學」的30度入水角創造的世界紀錄。 而這種人畜無害的休閒遊戲本身,其實早已在全球大部分國家的參與中,成為了它們人文的一角縮影。 3 首先最明顯的,就是「打水漂」在不同語言中的表達方式。在大部分國家的語言里,打水漂這個詞的字面意思,都是石頭跳躍、滑行、彈跳等動作。但在另一些語言中,它卻和動物緊緊綁定在了一起。 英語中能用「石頭跳躍(stone skimming/ stone skipping)」表示打水漂,也有「母鴨和公鴨(ducks and drakes)」的說法。在俄羅斯、捷克、希臘等國家,打水漂通常和青蛙有關,青蛙、小青蛙、青蛙跳、製造一次青蛙跳都是這些語言中「打水漂」的字面含義。 一種專門用來打水漂的玩具,就是以青蛙作為品牌標識 在天寒地凍的北歐諸國里,漁業發達的挪威將打水漂稱為「魚彈跳」;水產資源沒有挪威豐富的芬蘭和瑞典,則將打水漂稱為「丟麵包、扔三明治」,難道是因為低溫把食物凍得也適合打水漂了嗎? 在另一些放過了青蛙的國家里,艾沙利亞扔出的動物變成了當地出產的一種淡水鱈魚。在青蛙、魚和麵包都不常見的蒙古語中,則用兔子跳、狗舔水等詞來指代打水漂。 不同語言中「打水漂」的詞匯起源,應該都是人們用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形容飛出去的石塊或水面波紋來指代這個小遊戲,卻都在無形之中記錄了當地風土人情的零星片段。 二戰期間融合了「ducks and drakes」鴨子和打水漂兩種含義繪制的海報 值得一提的是,「打水漂」這個動作在中文和英語中還有著非常相似的引申釋義。中文里它常用來比喻投入的大量金錢或精力付諸東流,英文的語境中也有揮霍大量金錢的意思,不知是巧合還是另有故事。 在全球各地每年舉辦的大大小小打水漂比賽上,金錢同樣是一個密切相關的主題,只不過不是揮霍,而是籌款。這些比賽的舉辦常常選在湖泊、河流等自然水域,於是主辦方就常常會利用自己的人氣和知名度,為這些水域的保護基金籌措善款。 在蘇格蘭的伊斯代爾島上,每年都會舉辦世界打水漂錦標賽。這個風景秀麗的小島,曾經是蘇格蘭板岩工業的中心,0.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最多同時工作著7個採石場。直到1850年,一場大風暴讓海水灌滿了這些礦坑,它的採石歷史才就此戛然而止。 一夜之間失去了支柱產業的伊斯代爾島,逐漸被採石工們拋棄,險些淪為無人島。直到多年後,某位打水漂愛好者來到這里,發現這些灌滿水的巨大廢坑和數不清的板岩廢料,不正是天然的打水漂勝地嗎? 就這樣,這里才逐漸成為了打水漂愛好者的聚集地,擔起了舉辦世界錦標賽的重任。經過多年的規劃和改造,目前已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專門用以打水漂比賽的賽場。 如今每年在這里舉辦的比賽,不僅會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選手趕來參賽,還吸引著大量慕名而來的遊客,讓這場最高規格的比賽同時成為了一個節日。 賽事方除了會把賺到的錢用來改善當地的基礎條件外,還會資助島上社區擺脫私人所有者對小島的土地壟斷。構成了小島根本的板岩,即使不再作為礦藏給本地居民直接提供財富,也依然以一個個水漂石的身份幫助著他們。 蟬聯過多次全英國錦標賽打水漂冠軍的Alex Lewis,也是打水漂世界錦標賽的常客,但他一次冠軍也沒拿過。對此他怨言不少,覺得因場地條件而調整的規則限制了他的發揮。 力主推動打水漂運動正規化的他,希望項目的分級和規則能盡快完善,而不是被鎖死在這個蘇格蘭小島上。因為同樣由丟石子進化而來的冰壺運動,已經靠著這條路成功進入了奧運殿堂,他相信普及度更高的打水漂也可以。 2018年Alex曾向Kurt Steiner請教打水漂的秘訣,詢問為什麼他用30度的入水角也能創下世界紀錄。Steiner卻回答說沒什麼訣竅,他知道自己的方法可能不標準,但他依然勤加練習、沿用至今。88跳的結果很值得慶祝,但當時目送石塊在水面遠去的時刻更讓他記憶深刻。 「就是一投罷了,兄弟。」這個全世界「最懂」打水漂的人,給出了「最不懂」的回答。 須發皆白的世界紀錄保持者Kurt Steiner 懂不懂打水漂對他來說,最後反倒成了最無關緊要的問題。當一場遊戲開始時,懂與不懂其實都已經不重要了。兒時在水邊撿起石子的小孩,可沒機會知道它背後的賽事、理論和故事,但這絲毫不會妨礙他享受那一刻的快樂。他只會擺好架勢丟出石子,看著它飛過水面,留下一串稍縱即逝的漣漪,然後咧嘴大笑。 你如果問他什麼是打水漂,他大概也會給出相同的回答——就是一投罷了。 參考資料: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tone_skipping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427029a#Fig1 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94.174501 https://www.surfertoday.com/skimboarding/the-science-and-art-of-stone-skipping ...

同志單親爸收養有病孤兒! 15年後把他「撫養成奧運選手」回報超暖

奧運賽場上從來不缺少激烈的競技場面,同樣也有無數感人的故事。在東京奧運男子10公尺跳台項目中,美國代表隊的一位選手Jordan Windle引起了大家的關注。Jordan有著一張東南亞面孔,他的父親卻是一位白人大叔。雖然Jordan在決賽中只拿到第9名,但他背後的故事同樣讓人非常感動~ ▼1998年時,Jordan出生於柬埔寨。他的父母都患有重病,只能將他送到孤兒院寄養。後來他被美國的一位退役軍人Jerry Windle收養,人生軌跡也徹底改變。 ▼Jerry是一位單身同性戀者,原本他以為自己永遠不可能成為爸爸。退役後從事醫療相關產業的他,有一次在雜誌上偶然看到了一位父親在柬埔寨收養孩子的故事,頁尾還有孤兒院的電話。Jerry驚喜地聯絡對方,幾個月後,孤兒院的工作人員向他推薦了Jordan。 ▼Jordan當時只有18個月大,他營養不良,身體很多地方受到感染。Jerry一看到他就決定收養他,讓他成為自己的兒子。剛剛來到美國的Jordan,不僅身體虛弱,還不懂英語,只能透過手語跟新爸爸交流。Jerry說:「那時候他已經2歲了,但只有16磅重。我不知道他能不能活下來,但我向他承諾,會盡一切努力讓他不再受苦。作為父親,我會犧牲所有去為他爭取一切機會。」 ▼Jerry並不是Jordan的親生爸爸,但他的父愛和一般的父親一樣偉大。在Jordan七歲的暑假,Jerry為他報名了跳水夏令營。Jordan很有天賦,他跳水時的樣子引起了夏令營教練的注意。而這位教練,是曾執教過四屆奧運金牌選手Greg Louganis的美國跳水名教練Ron O』Brein的兒子,Tim O』Brien。 ▼從此之後Jordan走上了跳水之路。僅僅2年後,他就拿到美國少年跳水錦標賽的冠軍。12歲時,他入選美國奧運跳水資格賽。今年他終於拿到前往東京奧運的門票後,第一件事就是感謝父親,感謝父親的支持和陪伴。 Jerry和Jordan互相扶持,他們還一起寫了一篇屬於他們自己人生的童話故事,取名為《不再是孤兒》。多年以來,這對父子互相愛著彼此,他們膚色不同、長相不同,也沒有血緣關係,但他們對彼此的愛,已經足夠創造出一篇真正屬於他們的人生童話了~ 來源:網路資料 來源:花生時報wwwallother

奧運冠軍朱雪瑩 你們的東奧獎牌也能扣掉一層皮嗎?

朱雪瑩在東京奧運會女子蹦床決賽中,以56.635分獲得女子蹦床冠軍,這也是她首次拿到奧運冠軍。 8月23日晚,朱雪瑩在個人微博曬出了自己的金牌,不過並不是炫耀,而是茫然發問。「你們的獎牌…也能扣掉一層皮嗎?」 她發了三張金牌的照片,在金牌的左上角,第一張圖有一個深色的斑點,第二張是她在扣斑點,第三張斑點大了足足兩倍。 她還在評論中補充道:「我來澄清一下…這個一開始真的不是我故意扣的,發現缺了一小塊(就圖一那樣),我以為髒了,就拿手蹭了蹭發現沒變化,就扣了一下…就…」 奧運會結束沒多久,金牌都能給扣掉漆了,這質量也沒誰了。 網友調侃: 里面是巧克力嗎? 這就是日本的匠心精神嗎 這質量還不如我從義烏買的 不過對於「我讓華銳出資給你造個純金的哈哈哈哈哈。」這一評論,朱雪瑩回答道:「那你搞快點。」 奧運金牌並非採用純金製作,在金牌製作過程中加入大量的其他金屬,只有表面鍍有寥寥無幾的一層金子,所以用牙齒咬不會變形。 但是,東京奧運會的金牌重達556克,「含金量」只有6克,其餘550克都是銀。而且本次奧運會的所有獎牌都是用回收的電子垃圾製造的,包括近79000噸小家電和621萬部舊手機。 從中提煉出純金約32公斤,純銀約3500公斤以及銅約2200公斤,最後用這些回收提煉的金屬製造了所有東京奧運會獎牌。 來源:遊民星空

譯介丨這個在奧運失利的男人,是全世界滑板仔心中的無冕之王

原文出處:薩克拉門托蜜蜂報 快速、狂暴、令人振奮——滑板運動過去還只是《Thrasher》雜誌推崇的亞文化,如今卻已進入主流。作為美國最受歡迎的極限運動,滑板運動終於在今年東京奧運會上首次亮相奧運賽事。 奈賈-休斯頓(Nyjah Huston)有幸參加奧運歷史上的第一次男子街式滑板比賽,這不僅是一個前排座位那麼簡單。休斯頓是世界上收入最高的滑板運動員。他在Instagram上有足足490萬名粉絲,超過了泳壇健將菲爾普斯等知名運動員。 他被美國人認為是一位體壇偉人,與托尼-霍克等傳奇人物並駕齊驅。這就是為什麼觀眾和裁判都對休斯頓在本屆奧運會上的表現感到震驚。人們普遍認定,他將獲得滑板運動歷史上的第一塊奧運金牌,但這位26歲的選手在街式滑板項目中只得了第七名。在此前的十幾年里,奈賈-休斯頓一直是男子街式滑板賽場的主宰者。 在奧運會的第一屆街式滑板比賽的賽場上,奈賈多次摔倒。他試圖在奧運賽場上使出一種超難動作,名為"Caballero kickflip backside lipslide with a fakie 360 flip ",然而失敗了——奈賈試圖在起跳時,把滑板彈到空中,使滑板在腳下翻轉360度,並保持動勢,然後雙腳踩在滑板上,讓滑板擦著台階扶手滑下。然而,大多數嘗試都以奈賈摔在水泥地上而告終。 休斯頓在賽後向他的粉絲們表示了歉意。 「我很抱歉,」他說。「我知道我肯定讓一些人失望了,我承認這一點沒有問題。」 「但我是人,你知道,」他繼續說。「我們是滑手。我們不可能每次都用自己習得的技藝取得勝利。只有機器人才能做到。」 休斯頓之所以有緣體驗「奧運賽場上的失望」,是相關組織多年來努力公關國際奧委會的結果。 「這是一條漫長而曲折的道路,我們工作的主要內容就是游說和等待,等到國際奧委會充分了解滑板運動的內涵,以確保滑板自身的文化源泉能在奧林匹克運動中得到公平的體現。"美國滑板協會執行長Josh Friedberg在接受《今日美國》采訪時說。 「國際奧委會和東京奧組委已經認識到,滑板是一項具有全球青年吸引力的文化型運動,接納滑板意味著接納一座潛在的金礦。」 「而且它是最具有身體挑戰性的運動之一——滑板圈的賽事健將必然能勝任奧運級別的賽事。」 今年的奧運會將這項運動分為兩個項目:公園賽和街式賽,兩者都安排了男子和女子賽事。 公園賽的選手在一個碗狀或倒圓頂的賽道上滑行。球冠從平面無縫過渡到拱形的牆壁。公園賽滑手從坡頂開始蓄勢,斜著滑過坡道中段,以令人眩目的速度將自己推到坡的另一端並飛上半空。評委們為滑手們在半空中的精彩表演打分。 「街式賽」顧名思義,線路模仿自街頭環境。「街式賽」分成兩個環節——「走線賽」和「大絕招」。在」走線「環節,滑手們在扶手、路邊、長椅、牆壁和斜坡上表演自行編排的動作組合。每個滑手有45秒的時間來打動評委。「大絕招」環節,是滑手任選一段路線(一般是第一段大下坡的欄杆),表演自己的殺手鐧絕活。裁判員根據街式滑手動作的難度、質量和構成,對滑手進行打分。 主流社會的「競爭就是你死我亡「觀念,在頂級滑手圈子根本不受推崇,休斯頓也不感冒。在休斯頓看來,競爭與自我成長和自我完善有關,當休斯頓在賽場上摔倒時,他身邊的諸位奧運滑板選手忘記了自己的摔倒,給了休斯頓熱情的擁抱,此時,這一點更加明顯了。 沒有人比休斯頓更懂得成長的意義,休斯頓這小子在童年就開始了他的職業滑板首秀。 休斯頓於1994年11月30日出生在加州戴維斯城。和他的兄弟姐妹一樣,他出生在一個客廳里,躺在鋪著塑料浴簾的地板上。 「我徒手接住嬰兒,清洗了母子倆的身體,夾住並切斷了臍帶,並進行了典型的助產士治療。」他父親阿德耶米-休斯頓告訴《紐約時報》。阿德耶米也是職業滑板運動員。(譯者註:阿德耶米是一名新興宗教信徒)。 在父親的提示下,休斯頓在6歲時開始滑板,與他的兄弟姐妹們一起參加加州的業余比賽。7歲時,他與Element滑板公司簽訂了他的第一份滑板合同。三年後,他贏得了在佛羅里達州舉行的備受贊譽的坦帕滑板大賽。 11歲時,他成為職業滑板選手。他流著長長的髒辮,在XGAMES上首次亮相,不僅獲得了《紐約時報》的報導,還被譽為滑板神童。從他第一次出戰XGAMES,到登上奧運會賽場,中間隔了15年時間,這15年里,休斯頓贏得了17枚金牌、7枚銀牌和2枚銅牌。 但成長並不會一帆風順。就像休斯頓無緣奧運領獎台一樣,生活中充滿了不圓滿的事情--在他動盪不安的家庭生活中最為明顯。 休斯頓的父親要求他的五個孩子都要有卓越的表現。隨著奈賈的成功,阿德耶米將注意力轉移到奈賈一個人身上,他認定奈賈是自己最有才華的孩子。在兒子成名之前,這個家庭靠出售自產的大麻維持生計。(譯者註:在父親的擺布下,奈賈在小學階段不能上學,只能在家自學文化課,賺來的大筆獎金全部被父親私吞,以至於奈賈15歲獨立之後沒錢參加正式國際聯賽。) 《泰晤士報》報導說,休斯頓的姐姐伊莎-休斯頓回憶說,她8歲時就因吃到摻了大麻的布朗尼蛋糕而感到興奮。 當奈賈完成比賽,阿德耶米帶著他,把全家搬到了波多黎各,使他們進一步與潛在的幫助隔絕。 在多次采訪中,母親凱爾-休斯頓(Kelle Huston)描述了做出的艱難決定:帶著四個孩子逃回加利福尼亞,把當時13歲的奈賈留下。趁奈賈和阿德耶米在玩滑板時,他母親帶著另外四個孩子開始逃跑。 為了正式離婚,奈賈的母親在逃出火坑後走上了法庭,她的證詞生動地說明了出逃的理由:「身為父親,他對孩子施展各種身體虐待,包括抓撓、擠壓、踢打和推搡。兒子們都被他們的父親嚇住了。」 阿德耶米簡單地回答道:「我不會浪費法庭的時間來美化這些指控。」 在NBC電視台為休斯頓拍攝的奧運傳記片中,休斯頓講這樣說:「他覺得自己是父親眼中的頂樑柱,是最有天賦的孩子,是負責維系家庭的人。」 他說,那時他覺得自己「別無選擇,只能留下來」。 休斯頓直到兩年後才趕到加州與母親和兄弟姐妹團聚,當時他15歲。他回憶說,熬過這段時期是「他最自豪的事情」。 休斯頓脫離了他的第一家經紀公司,也脫離了他父親的擺布,在第二年與一家新企業簽約。 休斯頓迎來了全新的人生。就像滑板運動的奧運首秀一樣,他正在穩步建立自己的身份。 他曾經因為名利而浮躁過、有過一些不檢點的言行,但是,如今他正在努力調整自己,使自己適應滑板運動的不斷變化。(譯者註:2018年-2019年的奈賈簡直就是時間管理大師……) 1月,休斯頓與Element Skateboards公司分手。6月,他成立了一個新公司,"Disorder"。 如今的奈賈沒有髒辮——他從腳踝到下巴都是刺青。他戴著帽子和AirPods耳機玩滑板。他滑行時風度翩翩,看上去毫不費力。 「在經歷了那麼多困難和挫折之後,我依然還想從事滑板,我為此而感到驕傲,」休斯頓在他的傳記片中說,「我對滑板的激情與熱愛一如往昔,這才使我走到今天的位置。」 (全文完) 人物資料:姓名:奈賈休斯頓(Nyjah Huston)生日:1994.11.30住處:加州橘子郡拉古納海灘 血統:25%非裔(爺爺)+25%日本血統(奶奶)+50%歐洲族裔血統(老媽)飲食習慣:素食,喜歡壽司身高:1.78米體重:68公斤世錦賽冠軍次數:4次旗鼓相當的對手:堀米雄鬥(如果說休斯頓是諸葛孔明,後者大致是龐統或周瑜的位置) 譯者按:我給堀米雄鬥也寫了一篇小傳,你們要看嗎? 來源:機核

喜加一:《默途》為奧運健兒慶功,將開啟38%限時折扣

由夢匠工作室製作、3DMGAME發行的遊戲《默途》將於8月10日上午8點開啟38%的限時折扣來為本次參加東京奧運會的中國健兒慶功,折後價預計人民幣30元左右,應該是一年內入手的最佳時機。 關於《默途》 本作於6月18日在steam平台正式上線開售,因其精良的製作、到位的科幻氛圍和優秀的謎題設置,收獲了97%絕大多數好評,奈何總體銷量不佳,讓這款曾入圍TGS獨游大賞的遊戲一直未被人發掘。 目前遊戲開啟38%限時折扣,相信會是一年內入手的最佳時機 我站編輯曾給遊戲打出8分的綜合評價,以下是部分評測節選: 「解謎冒險一直是獨立遊戲廠商們最為熱衷的創作形式,因為這類遊戲有著極強的吸收能力,很容易將一些生澀又具有實驗性質的設定,納入其中。同時,這類遊戲還具備著較強的敘事能力,往往能在不擴大遊戲體量的前提下,插入各類段落敘述,在不改變遊戲玩法的前提下,將一個故事圓潤拋出。 這種極其適合講述科幻故事、極限逃生的題材,也難怪會被獨立製作人所偏愛。兼顧小成本與大創意的它,是最能在有限的條件下,盡可能發揮開發者天馬行空般想像力的載體。 而《默途》的遊戲舞台,就是發生在這樣一個科幻末世,只有機器人存在的世界里。它講述了一個小機器人絕地求生,逃出生天的冒險故事。」 喜歡本作或是喜歡解謎類遊戲的玩家千萬不要錯過此次的限時促銷活動。 購買連結: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1212850/Monobot/ 來源:3DMGAME

出現在奧運會上的機器人,比我們想像的更重要

絕對公正的裁判機器人,我們都很想念他。 奧運賽事的鏡頭里,東京御台場那座20米的獨角獸高達立像分外搶鏡。 先是在鐵人三項的比賽中,分走了參賽選手長達8秒的鏡頭,被網友吐槽為「真·『鐵人』三項」。而後又在攀岩比賽中,貢獻了一張人機同框的「世界名畫」。 照片中這位被注視著的選手,正是本次攀岩男子全能項目的冠軍阿爾貝托·吉內斯·洛佩斯 事實上,除了這台高達外,奧運賽場上真正出現的機器人其實非常多。並且他們還在我們不怎麼留意的地方,發揮著比我們想像中更重要的作用。 早在本屆奧運會開幕前,就有消息稱東京奧組委計劃在場館內,用機器人應援的方式來補上本應來自觀眾的熱鬧氛圍。當時日本網友想到的,是軟銀旗下的AI機器人pepper和波士頓動力的機器狗spot。因為去年的日本棒球比賽上,在觀眾席給球員應援的,就是這套有些詭異的陣容。 現在,官方用播放往屆現場歡呼聲的方案,基本解決了現場氣氛的問題,不過也依然實裝了觀眾機器人。 這種觀眾機器人採用了奧運會兩位吉祥物的造型,可以根據指令或周圍人的反應,做出多種動作和表情。但因為賽場上已不再需要機器人的加油助威,它們在場館中的普及率並不高,更多地起到了象徵性作用。 除了場邊的觀眾席,奧運賽場上的機器人也不少。 在美國對陣法國的籃球小組賽中,中場休息時就有一名籃球機器人站到了罰球線上。這台身著95號球衣的AI機器人CUE5,模擬著人體的投籃動作,在罰球線、三分線和半場處都能精確計算出動作幅度,准確完成投籃動作。 它的上一代機體CUE3在2019年時,就拿下了「連續罰球最多的人形輔助機器人」的世界吉尼斯紀錄,如今新型號CUE5仍在為成為更好的陪練進化著。 機器人CUE3完全擬人化的手部外形 田徑賽場的草地上,也有一種小型機器人FSR活躍著。這種機器人是專為標槍、鉛球等投擲類比賽設計的,能夠在投擲物擲出後馬上開始計算飛行軌跡,迅速判斷落點並輔助回收投擲物,以有效地減少裁判員的工作量和比賽間隔時間。 這個呆萌的造型讓我想起了羊毛氈動畫《天竺鼠車車》 東京疫情當下,原本不是為疫情設計的FSR機器人,還能最大限度地減少運動員和工作人員的直接接觸,收獲了意料之外的防疫效果。 根據帶來了這款機器人的豐田公司介紹,他們原本還給奧運場館設計了多款機器人。有讓場館外觀眾也能感受館內范圍的T-TR1虛擬移動機器人,有與觀眾互動的T-HR3機器人,還有能引導觀眾入座和運送飲料的HSRs、DSRs機器人。但最後都因為現場觀眾的缺席,全部未能廣泛推行。 虛擬移動機器人T-TR1(左1)、互動機器人T-HR3(左2)和投遞服務機器人DSRs(左3) 這場追求人體極限的人類盛會上,各種機器人也在奧運場館里里外外產出著光熱。而我們這些賽場外的普通觀眾,可能更期待另一種特殊機器人的出現:裁判機器人。裁判需要拋開立場和利益衝突、獨立公正地對項目進行判罰,本來是非常適合機器人的。無奈礙於技術原因,現在的AI還無法勝任這麼復雜的評判。 在1997年的日本科幻特攝劇《鐵甲小寶》中,曾出現過一位裁判機器人「蜻蜓隊長」。可惜24年後的今天,這位特殊的裁判並沒有出現。相信全程關注本屆奧運的朋友,對於他和他的那句口頭禪:「絕對裁判得公正漂亮」,一定都很想念。 來源:遊研社

奧運冠軍沖刺速度僅相當於家貓?四條腿為什麼跑得更快?

頂級短跑運動員的跑步速度往往可以達到約45公里/小時,然而這些人類中的「飛人」們與動物王國的四腿哺乳動物相比,只跑出了相當於家貓的最高速度。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更不用提其他動物短跑健將們,獵豹的短跑速度最高能達到超過100公里/小時,約為人類奧運冠軍的2倍,羚羊可達到90公里/小時,甚至連疣豬和野兔都能跑出約60公里/小時的速度,遠遠超過人類的百米飛人們。 為什麼這些四條腿的哺乳動物可以跑得比人類快這麼多?僅僅因為它們比我們多了兩條腿嗎? 近日,德國科隆大學(University of Cologne)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款生物力學模型,可以計算出任何有腿動物的最大奔跑速度,從而揭開了這些動物「飛人」能夠高速奔跑的秘密。 研究人員通過嚴格的數學函數,納入空氣阻力(與地面水平反作用力達到平衡)與腿部幾何解剖結構等物理學與生物學因素,考慮了體型、腿長、脊柱活動等多種身體結構特徵,開發了這款生物力學模型。 首先,研究人員發現,多兩條腿的確有助於提高奔跑速度。從物理角度看,動物的任何一條腿在著地時都會不可避免地經歷機械能損耗。而如果多條腿與地面接觸,一條腿的能量損失可以通過另一條腿的功來補償,並且可以通過不同腿的合作,連續與地面接觸以維持速度穩定。 其次,動物的體重會影響它們的奔跑速度。隨著體重增加,動物奔跑時所受到的空氣阻力就越高,並且肌肉加速到高向心收縮率所需的時間隨其質量急劇增加。向心性肌肉收縮力學(concentric muscle contraction mechanics)是影響動物奔跑的重要因素,跑步速度一般隨收縮肌纖維的長度變化率而增加。 此外,動物奔跑的最高速度還取決脊柱的靈活性、腿長等因素。例如,許多四足哺乳動物能夠利用它們的軀干肌肉進行快速收縮推進,得以「飛馳(gallop)」。然而,如果動物變得太重,即使是更強大的肌肉也無濟於事,因為更大的肌肉需要更多的時間以高速收縮。 經典的例子是老鼠和大象。一隻大象大小的老鼠根本不可能存活,因為它的骨頭會在自身重量下斷裂。相對於它們的體重來說,大象的骨骼更厚更重,腿也更長更直,這些生物特徵使大象能夠擁有巨大的體型。但是沉重的骨頭和難以彎曲的腿同時也限制了大象的奔跑速度,盡管它們的腿比獵豹長得多,在步幅上擁有優勢。 在人體幾何學方面,該模型表明,頂級短跑運動員們已經非常接近他們身體結構所能達到的最佳速度。除了外骨骼裝備或特殊跑鞋等外用技術,以延長有效彈簧或提供額外的彈性,只有更長的腿或更有彈性的肌腱才能讓運動員擁有更高的速度。 換而言之,我們的健兒們已經在人體力學范圍內通過不懈的訓練,達到了他們的速度極限,值得我們欽佩並為之喝彩! 參考資料: Günther, M。, et, al。 (2021)。 Rules of nature』s Formula Run: Muscle mechanics during late stance is the key...

14歲奧運冠軍全紅嬋也玩王者榮耀 但只能玩1個小時

今日(8月5日),年僅14歲的中國小將全紅嬋奪得了2020東京奧運會的女子跳水三米台的冠軍,總分466.2打破世界紀錄,五次中有三跳滿分。而據全紅嬋的教練稱,全紅嬋訓練之餘,也會玩遊戲,而且能嚴格控制玩遊戲時間。 據全紅嬋的室友&師姐陳藝文爆料:全紅嬋平時喜歡打遊戲,打王者水平還湊合。但因為全紅嬋只有14歲,由於年齡受到手遊王者榮耀的防沉迷限制,全紅嬋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自己「只能玩一個小時」。 8月3日,騰訊發文稱為進一步加大未成年保護力度,將從王者榮耀試點,逐步面向全線遊戲推出「雙減、雙打、三提倡」新舉措。包括將未成年用戶在線時長限制,從非節假日1.5小時降至1小時,節假日從3小時減到2小時;未滿12周歲未成年人禁止在遊戲內消費等。 來源:cnBeta

蘇炳添奧運決賽被科幻小說神預言 作者回應:確實很巧合

蘇炳添絕對也想不到,奧運決賽一幕竟然會在23年前就已經被寫進了一部科幻小說。8月1日,蘇炳添在東京奧運會男子百米半決賽中,以9秒83的成績排名第一,打破亞洲紀錄,成為了中國首位闖入奧運會男子百米決賽的運動員,決賽中又以9秒98的成績排名第六,創造歷史! 有趣的是,有心的讀者發現,唯一的黃種人站在男子百米決賽賽場的場景,有點似曾相識的感覺,於是,他們翻出科幻作家王晉康的小說《豹人》。 其中有這麼一段文字:起跑線上的8個運動員,7名是黑人,只有一名黃種人,是中國的田延豹。這也是多少年來第一個殺入決賽的黃種人選手。田延豹是個老選手,已經32歲,他只是在近年來才突破10秒大關,最好成績是9.90秒……發令槍響後,牙買加的奧利加搶跑,裁判鳴槍停止…… 「老選手32歲」、「黃種人」、「選手搶跑」,這些情節與蘇炳添的比賽經歷竟然驚人的相似。網友們紛紛表示「神預言」。 有媒體對小說作者王晉康進行了采訪,他回應稱:「這就是巧合而已。」他說,因為科幻小說本來就是預言未來的,肯定要寫未來的事,寫得多了,難免有時候與現實「撞上」。 王晉康還提到自己很早前寫過的一個劇本,當時寫到了人工智慧戰勝人類圍棋棋王,後來現實發生了,這也是一個撞情節。 來源:cnBeta

奧運賽場上,哪種球速度最快?

桌球桌球,你來我往之間,較量升級;跳起、揮拍,球在力量與智慧的擊打中穿梭;追逐、超越,球跟著腳,在球場奔跑……球類運動是奧運會不可或缺的部分,更是奧運賽場上不可忽視的精彩。 視頻 丨 奧運會各種球類大小對比,男女用球大小不同 中國選手陳雨菲 (圖片來源: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 2020年東京奧運會共設33個大項,339個小項比賽,其中有13種球類運動,包括足球、籃球、排球、桌球球、羽毛球、網球、橄欖球、水球、棒球、壘球、高爾夫球、曲棍球和手球。在冬季奧運會中,冰球也是常規項目。 所有球類運動無非是用手、腳、球棒或球拍擊打球。球的尺寸、形狀和重量差異使得它們具有不同的速度以及運動軌跡。 那麼問題來了,在這些球類運動中,速度最快的是哪種球?是令人熱血沸騰的足球,是揮汗如雨的網球,還是快得看不清軌跡的桌球球? 戳空白處獲取答案 答案其實是, 外形一點也不像球的羽毛球。 答案其實是, 外形一點也不像球的羽毛球。 Part.1 奧運場上速度最快的球,為什麼是羽毛球? 事實上,這早已不是運動場上的秘密。2013年7月,馬來西亞運動員陳文宏與隊友李宗偉受邀參加某公司的新球拍速度測試賽,陳文宏以493公里/小時(將近137米/秒)的速度創造了世界記錄。不過由於這是在實驗室測試時的球速,不是在真實的比賽中,因此該記錄並未得到金氏世界紀錄官方的認可。 雖然沒有得到金氏世界紀錄官方的認可,很多人還是認為陳文宏創造了吉尼斯記錄(圖片來源:http://www.karizmasport.si) 目前吉尼斯官方認可的最快的羽毛球記錄來自丹麥選手科丁,2017年1月10日,在印度羽毛球超級聯賽上,科丁在正式比賽中殺出一記速度高達426 公里/小時(約118 m/s)的殺球。而這兩個記錄中,羽毛球的最高速度比「復興號」動車組列車的最高運行時速(400公里/小時)要快。 各種球類運動的最高運動速度(圖片來源:Physics of ball sports) 羽毛球真的有那麼快嗎?羽毛球場地長13.4米,若以400公里/時的球速計算,那它穿過全場僅需約0.12秒,而我們眨一次眼睛約需0.2秒,按道理我們根本看不清球的軌跡。為什麼觀看球賽的時候,我們看到的羽毛球並沒有那麼快? 這是因為羽毛球的最快速度只是在球離開球拍的一瞬間,而它的氣動阻力非常大,這使它迅速減速。 羽毛球為什麼能飛得那麼快?是因為它的「屁股」上插了16支鵝毛麼? 原因其實並不復雜,主要是因為羽毛球比較輕(重量只有5克),並且球拍足夠長(不超過680mm)。 各種球的尺寸、重量及速度等基本參數 (圖源:Annu。 Rev。 Fluid Mech,作者翻譯) 球體在空中的運動往往只受到空氣阻力和重力的作用,它的速度一般只會逐漸減小(籃球等例外)。想要獲得最快的運動速度,球體需要在離開運動員接觸的瞬間獲得最大的加速度。相對於網球、足球和其它球體,羽毛球非常輕,因此同等大小的力在它身上則會產生更大的加速度。 (圖片來源:Physics of ball sports) 桌球球的重量更小(2.5g),只有羽毛球的一半,它為什麼不是最快的球? 雖然桌球球和羽毛球的擊球方式相似,運動員在手臂、手腕以及球拍的共同作用下進行發力,揮拍產生極大的角速度,但桌球球球拍的長度過短,它產生的線速度較小,桌球球球拍提供的力遠沒有羽毛球球拍大,並且羽毛球拍更容易發力,因此羽毛球往往比桌球球的速度更高。 羽毛球的英文名叫「badminton」,這是因為現代羽毛球運動的發祥地是英國的伯明頓。此外,它還有一個別名,「shuttle」,意為太空梭、梭子等,這是因為羽毛球和太空梭之間存在關聯。 太空船一號飛行器(圖源:airandspace) 羽毛球開始的速度非常快,但插滿羽毛的形狀可以使它在空中飛行時保持穩定。羽毛球涉及的空氣動力學規律也為太空飛行器「太空船一號」(SpaceShipOne)的研發工程師提供了靈感。 「太空船一號」是一架裝有火箭發動機的有翼飛行器(名為「飛船」,實為飛機),它是第一個進入太空的私人投資建造的亞軌道飛行器。這架飛機上設有三個座位並且可以重復使用,價格相對低廉,為普通人實現太空旅行提供了一種潛在的選擇。當飛機下降時,兩段尾翼可以從水平位置旋轉90°,「垂直」地立站在飛機的後方,此時氣流會在尾翼上產生較大的阻力,同時保證飛機降落時的穩定性,這和羽毛球上羽毛發揮的作用十分相似。 Part.2 飛得最遠的球——高爾夫球 羽毛球的快僅僅體現在一瞬間,在很多人看來,這似乎有一點「勝之不武」的成分。嚴格意義上,一次擊球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往往更符合「最快」的標準。由於阻力過大,羽毛球只得名落孫山,而此時拔得頭籌的又會是誰呢? 戳空白處獲取答案 答案是高爾夫球, 你是不是又沒猜對? 答案是高爾夫球,你是不是又沒猜對? 正在打高爾夫球的愛好者(圖源:selectbox.hr) 高爾夫球一騎絕塵,單次擊球可以移動200米以上,毫無疑問,打高爾夫需要非常大的場地。 標準高爾夫球場,一般布置18個球洞,總長度要控制在6002~6400米,球場面積50~75公頃(1公頃=10000平方米),實際大小要根據球場的地形來確定。1868年,「高爾夫之父」湯姆·莫里斯(Tom Morris)打出了第一個一桿進洞,震驚世人。 不僅如此,高爾夫還走出了地球,成為了首個星際間的球類運動項目。1971年2月6日,執行阿波羅14號任務的太空人艾倫·謝帕德(Alan Shepard)揮動球桿在月球上打起了高爾夫球,從而使他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在月亮上打過高爾夫球的人。 艾倫在登月前偷偷將球桿頭藏在襪子里,登月後,他將球桿頭和改造過的鐵桿連接起來,組成了一支球桿。由於太空衣十分笨重,艾倫在月球上只能以單手擊球,第一顆球打偏後落入了一個小型撞擊坑,接著他直接揮桿擊打第二顆球,第二顆球飛出了大約183米,由於月球上的重力只有地球上的六分之一,因此在月球上能輕松地打出更遠的距離。至今,這兩顆高爾夫球仍散落在月球表面。 正在月球打高爾夫球的太空人艾倫(圖源:NASA) Part.3 同是球類,贏的標準為什麼差別這麼大? 不知道你有沒有考慮過一個問題,為什麼桌球球出界了要計分,而足球出界了卻要罰球呢? 球的尺寸、形狀和重量差異使得它們具有不同的速度以及運動軌跡,這也導致這些運動的場地尺寸和同台參與的人數不盡相同。 球類單次運動的距離和場地的關系(圖源:Physics of ball sports,作者翻譯) 在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在斜線以下的網球、排球和桌球球等球類運動,它們的場地相對於球的運動距離偏小,球往往會出界,出界計分就變得合情合理。對於斜線上方的足球、籃球和高爾夫運動,球則不容易出界,單純依靠出界不能在短期內決出勝負,因此還需要制定一個進球的規則。 所以,球類運動項目的比賽場地和規則並不是隨意制定的,而是根據各種球體的運動規律,並通過嚴謹的數學計算才最終確定的。 無論球飛得快或慢、遠或近,奧運賽場上,球類運動考驗的是運動員們的力量、速度和技巧,而這過程中展現的拼搏精神始終感染著我們這些賽場外的觀眾。 來源:cnBeta

「林克」驚現奧運會選手奪金、教練拿出林克玩偶

據比利時媒體《nieuwsblad》報導,本屆奧運會的女子高低槓冠軍比利時選手Nina Derwael的教練Marjorie Heuls在她奪冠後,拿出了自己的林克Amiibo。 Nina Derwael的教練Marjorie Heuls稱林克的Amiibo是她從自己兒子那里得到的幸運符,從2017年就一直隨身攜帶,那一年Nina Derwael在蒙特婁獲得了她的第一個銅牌。 沒想到林克居然以這樣的方式登上了奧運會的賽場… 來源:遊民星空

脫臼也要跑!奧運選手強忍劇痛「跑完馬拉松」 「從早跑到天黑」千人感動見證

東京奧運賽事正如火如荼進行中,來自世界各地的選手們帶給我們一場又一場精彩的比賽。比賽的結果固然重要,但選手們在賽場上展現的運動家精神,同樣令人欽佩。大約50年前,一位非洲的馬拉松選手參加奧運比賽時,就感動了全場觀眾。 那是1968年的墨西哥奧運,非洲國家坦尚尼亞的馬拉松選手約翰史蒂芬阿克瓦里(John stephen akhwari)從比賽一開始就不順利。他不適應墨西哥的高海拔,因為腿部抽筋不得不減緩速度。比賽進行不到一半,選手們還因為爭取賽道而發生嚴重推擠,阿克瓦里就在其中。他整個人跌倒在跑道上,膝蓋、肩膀受傷嚴重,連關節都脫臼了。 ▼阿克瓦里傷勢如此嚴重,所有人都以為他要退賽醫治,但他只是請醫護人員幫忙包紮,然後就回到了跑道上。這次推擠導致18名選手因傷退賽,阿克瓦里不願意辜負這場比賽,沒有加入退賽名單。 因為身體原因,阿克瓦里的速度非常慢,但他始終堅持奔跑。天色漸晚,其他選手早就到達終點,很多觀眾都離場了,但他還是不願意放棄。幾千名觀眾被他感動,留下來陪他跑完剩下的20多公里。那場比賽的第一名花2小時20分26秒跑完全程,阿克瓦里是最後一名,慢了1個多小時,但他卻是那場比賽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選手。 ▼阿克瓦里抵達終點時,觀眾們忍不住為他歡呼。媒體採訪他:「是什麼讓你忍著劇痛堅持完成比賽?」他回答說:「我的國家送我跨越6千公里來到這里,不是為了讓我來參加比賽的,而是讓我來完成比賽的。」他的這句話至今都讓人印象深刻。 https://youtu.be/lzn_mAsNaU4 馬拉松是一項挑戰體力和毅力的運動,阿克瓦里一開始就沒有把拿到獎牌當成自己的目標,他只想完成比賽、只想盡力奔跑,不辜負此行。奧運史上的很多冠軍已經被遺忘,但阿克瓦里作為那場馬拉松比賽的最後一名,卻青史留名,他是奧運歷史上最偉大的英雄之一! 來源:YouTube 來源:花生時報wwwallother

平手怎麼辦?奧運100年來首次 男子跳高頒出「2面金牌」

東京奧運的田徑項目上出現不少驚喜賽果。在1日舉辦的男子跳高決賽上,義大利選手坦貝里(Gianmarco Tamberi)和卡達選手巴爾希姆(Mutaz Essa Barshim)的最終成績都是2.37公尺。兩人不分高下,齊齊奪金。這是自1912年以來,奧運田徑賽事首次出現雙金牌得主~ ▼在決賽中,坦貝里和巴爾希姆都是於2.19公尺起跳,慢慢將高度增加到2.37公尺。兩人都是一次跳過,當高度提高到奧運紀錄的2.39公尺後,兩人3次試跳都失敗了。所以坦貝里和巴爾希姆的試跳紀錄全都一樣,兩人不分高下。 ▼裁判跟兩人談話,提出「加時再戰」,以一跳定勝負的建議。此時巴爾希姆問:「我們可不可以各自拿金牌?」裁判回答說:「只要你們兩個都同意,就可以。」坦貝里和巴爾希姆都同意這一結果,兩人互相擊掌、擁抱,場面非常感人。 https://twitter.com/gavreilly/status/1421824194174767105 最後站在頒獎台上的3位選手成績都是2.37公尺。白俄羅斯選手涅達謝考(Maksim Nedasekau)因為之前有2次失敗,所以拿到銅牌。巴爾希姆激動說,奧運是他唯一的遺憾,奪金就像一場他不願醒來的美夢:「我已經等了5年,經歷了傷勢、挫敗,但現在我們可以分享這個瞬間,過去的付出都值得了。」坦貝里在2016年里約奧運因傷無法參賽,當時他傷勢很重,一度面臨不能再跳高的情況。現在他重新回到場上,還奪得奧運金牌,對他來說這也是很寶貴的經歷~ 來源:Twitter 來源:新聞館wwwallother

場下都是好朋友! 網看「戴資穎大合照」驚見奧運8強:全都超可愛

在8月1日晚間舉行的東京奧運羽球金牌戰中,羽球天後戴資穎以3分之差敗給中國選手陳雨菲,拿下羽球女單銀牌。賽後戴資穎透露,印度選手辛度的一個溫暖擁抱,讓她忍不住感動落淚,網友們也被她們的運動家精神感動。有網友在臉書po出賽場下選手們的大合照,稱讚運動員們雖然在場上廝殺,但場下都是互相欣賞的朋友~ ▼戴資穎賽後在臉書和IG上發文說:「分享一個小故事,比完賽下來後,我本對自己表現算滿意,後來辛度跑過來抱著我,捧著我的臉告訴我:『我知道妳很難受,妳已表現很好,只是今天不是妳的局!』然後她把我擁在懷里說『她都知道。』那種真誠的鼓勵,害我直接爆哭,真的太難過,因為真的很努力了,再次感謝大家支持與鼓勵,謝謝你們一起陪我走到現在。」 ▼有網友在臉書社團「爆怨2公社」表示:「晚上的比賽,小戴和陳雨菲都是世界球後,水準相當,陳雨菲實力也是無話可說,恭喜陳雨菲拿到金牌,小戴2024巴黎奧運一定也可以順利拿下的!」還有網友po出選手們在2019年世界羽聯年終晚宴用餐的大合照,從照片中可以看到,中國選手陳雨菲、日本選手奧原希望、山口茜、泰國選手拉差諾·依瑟儂和印度選手普薩拉·文卡達·辛度等人同桌用餐,還一起開心自拍合照,看起來感情非常要好。 網友們紛紛留言說:「比賽時對手,吃飯時飯友,人生就是這麼美好」、「世界頂尖的都在這里,但我們的小戴最可愛」、「運動家精神,英雄惜英雄」、「辛度太美了吧」、「依瑟儂好美」。女子羽球這些名列前茅的選手,私下都有不錯的情誼啊~ 來源:Facebook   來源:花生時報wwwallother

奧運會最難的運動是哪項?

據媒體報導,最近東京奧運會正在如火如荼地舉辦。奧運會自然沒有簡單的項目,都對敏捷度和專注度有著極高的要求,這些都是常人不具備的素質。但在這些項目之間,仍有相對的難易之分,有些運動項目確實比其它項目要難。不過,究竟哪個項目才是最困難的呢?讓我們來看看幾位專家的看法吧。 馬特·鮑爾斯 德克薩斯管理大學體育訓練副教授 既然這個問題是在東京夏季奧運會期間提出的,我就直接把冬奧會項目排除在外了,東京奧運會不包含的項目在此也不做討論(比如美式橄欖球、馬球、板球和壁球)。這樣一來就留下了 33 個選項,有些一直是現代奧運會的標志性項目(田徑、水上運動、自行車、擊劍和體操),有些則最近剛剛登上奧運舞台(如空手道、滑板、攀岩、沖浪)。 用韋恩圖來描述,假設畫兩個圓圈,代表決定體育項目難度的兩大基本因素(耗力程度和技巧/運動復雜度,落在兩個圓圈重疊處的就是最難的運動了。換句話說,如果一項運動既耗力、又對技巧有著很高的要求,難度自然非比尋常。那麼,在剛才所說的 33 項運動中,有沒有哪項運動只屬於其中一類、和另一類完全不沾邊呢?既然奧林匹克賽場上幾乎每一項運動都對相應的技巧要求極高,也許我們最好只看對體力的要求。有沒有哪項運動對體力要求不高呢?有,比如射箭和馬術運動。 接下來要討論的是,從心理角度來看,獨自競賽是否比團體競賽困難呢?如果是這樣的話,團體競賽在此是否可以不做討論?另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是,究竟是與大自然對抗更困難(比如皮劃艇或帆船)、還是與奧運會級別的選手競爭更困難? 假設後者更困難,我們就只需要考慮對體力要求很高、只需與對手競爭的單人運動了。這樣一來,選項就只剩下拳擊、擊劍、柔道、空手道、桌球球(單人)、跆拳道、網球(單人)和摔跤。其中桌球球和網球缺乏直接的肢體對抗,所以也不予討論。現在就只剩下最傳統的「肉搏」了。再把擊劍去掉,因為擊劍運動員穿戴的防護用具太多了。到了這一步,選項基本只剩下拳擊、武術或摔跤了。要在這幾項中決出勝負,可以從比賽的時長來判定。計算結果顯示,每場比賽三回合、每回合三分鍾的拳擊是這幾項運動中耗時最長的。 這是否意味著拳擊就是最難的運動呢?從上文來看,答案自然是肯定的。但我們在分析過程中也許有所疏忽,結果誤打誤撞地套進了這個模型。究竟是被一個體型相當的人拳腳相向九分鍾更難,還是在水里連續游上 10 公里更難,還是鐵人三項更難呢?如果沒有在受控條件下進行的實驗數據,所謂難易終究難下定論。我們還是把這些問題拋到腦後,盡情享受這場體育盛會吧。 提摩西·巴格斯特 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教育學院教授 這個問題沒有定論,因為各項運動都在各自的領域有著極高的要求。以射箭為例,這項運動需要卓越的手眼協調能力,更別提考慮風速和風向等環境變量的能力了。事實上,射箭運動員甚至可以控制自己的心率,以便在兩次心跳之間射箭離弓。花式滑冰則需要強大的力量、平衡能力、以及對身體動作的精確感知能力。每項運動所需的專業特長可謂各有千秋。 我個人認為奧運會中最具挑戰性的項目當屬綜合性賽事,這其中最難的要數男子十項全能和女子七項全能,需要運動員擁有極其出色、甚至違背直覺的生理系統。例如,標槍 、100 米賽跑和鉛球雖然對技巧也有一定要求,但主要還是依靠身體的絕對爆發力。而 1500 米跑則恰恰相反,需要有中等距離耐力。因此運動員必須同時接受力量和耐力兩方面的訓練。要想增強耐力,就要多長肌肉,但這些肌肉同時又會對耐力造成負面影響。 另一大挑戰在於,這些項目賽程長達兩天,因此運動員不能一賽了之,還需要考慮吃飯、休息、精神激活、以及休息的時間,才能屢屢做出最佳表現。這是對精神和生理的雙重挑戰,因此在我看來是最困難的。 麗薩·德爾佩·內羅蒂 喬治華盛頓大學體育管理副教授 我的答案是體操。要想入選體操隊,你必須精通四種不同的項目:平衡木、高低槓、自由體操、以及跳馬。每個項目都有不同的技能要求。例如,自由體操需要藝術/舞蹈技能;平衡木需要極強的精神注意力,哪怕你在平衡木上的重心僅有毫釐之差,也將導致比賽失敗,畢竟平衡木只有 10 厘米寬。與團隊運動相比,體操的容錯率非常低。體操各個項目的日常練習和所需肌群也都有所不同。 話雖如此,花樣游泳的難度也不容小覷,運動員要一邊屏住呼吸,一邊在水下完成五花八門的動作……絕對不止看上去那樣簡單。 梅根·馬修斯·布寧 佛羅里達州立大學跨學科體育教練中心教學專員 首先我想說,對於任何一項奧運會項目,你都可以從不同角度證明它是最難的項目。但如果讓我來選,首先我只會考慮本屆夏季奧運會的項目,還會考慮運動員年齡、以及運動造成的身體或精神/情緒壓力。將這些因素都考慮在內,我認為最困難的當屬體操。 體操運動員一般比其它奧運會項目運動員年輕很多。而運動員越是年輕,備戰難度就越大,無論是精神上還是身體上都壓力重重。並且,體操其實是一項沖擊性運動,會對身體造成持續性沖擊。此外,其它運動的容錯率可能為幾英寸,在體操界則僅有幾毫米。如果降落位置稍有偏差、或不慎掉槓,就很可能嚴重受傷,終身無緣賽場。體操運動員的柔韌性、運動能力、以及力量必須出類拔萃,還需要強大的身體控制能力。為此,他們需要接受大量訓練。 從心理來看,他們要面臨對失敗的恐懼,這足以毀掉一名體操運動員。如果你害怕失敗,你就可能遲疑;而考慮到體操動作的復雜性,稍有遲疑都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後果。 雖然體操運動員不需要考慮周邊環境,看上去比團體運動「容易」一點,但這樣一來,壓力就完全放在個人表現之上了。所以我認為體操是最難的奧運會項目。 吉姆·詹森 史密斯學院運動與體育研究榮譽教授 我能想到的有兩個 :2 千米賽艇,以及十項全能賽的 1500 米賽跑。 為什麼呢?任何困難的體育項目都會涉及高強度的無氧運動,導致運動員體內累積大量乳酸,引起不適感。 而十項全能賽中 1500 米跑的難度主要在於,運動員在這方面接受的訓練並不多。他們平時訓練的項目一般只會持續數秒,比如 100 米沖刺跑、跨欄賽跑、扔鉛球、擲鐵餅、投標槍等等。因此十項全能賽選手接受的訓練並不是針對長距離賽事的,他們在比賽結束時也往往會累得精疲力竭。 艾米·巴斯 曼哈頓維爾學院運動研究學教授 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因為這要取決於你對困難的定義是什麼。需要掌握的項目多?那可能就是十項全能、七項全能、體操、以及現代的五項全能。需要掌握極高的精確度?我能想到的就是射箭,畢竟那些靶子離得那麼遠,每次運動員能中靶,我都驚訝得要命,更別提正中靶心了。還是說觀看時最令人驚嘆的項目?我認為是撐杆跳和 400 米跨欄賽,特別是後者,因為運動員等於需要用沖刺跑的速度完成長跑,簡直太可怕了。 但我認為,最最困難的還要數水球。我在第一次參與奧運會(亞特蘭大奧運會)之前從未看過水球比賽,但我一分到這個任務,就完全被它迷住了。水球隊就像把冰球、曲棍球、足球和橄欖球結合在了一起一樣(建議你看看水下攝像機拍攝的情景),每場比賽的游泳距離長達數英里。我連站在草坪上都無法模仿水球運動員的動作,更別提在水里了。這真是一項極其精彩的運動。 來源:cnBeta

拿銅牌比銀牌更快樂?數百名奧運獎牌得主的表情說明了一切……

如果拿不到第一名,大部分人都想爭第二名。按這種邏輯,拿金牌應該比拿銀牌快樂,拿銀牌應該比拿銅牌快樂。然而,在1995年,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著名心理學家Thomas Gilovich教授領導的一項研究表明,銅牌得主的心情似乎比銀牌得主更好!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那麼,拿銅牌是不是真的比拿銀牌更開心呢? 前陣子,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的研究人員通過對數百名獲獎運動員的面部表情進行數字分析,為這項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科學數據支持,再次驗證了銅牌得主比銀牌得主更快樂的結論,並且進一步支持了背後的潛在心理原因。 據報導,研究團隊建立了一個有史以來用於研究這種現象的最大的資料庫。他們分析了在2000年至2016年間,一共5屆夏季奧運會上,來自67個國家的413名運動員,在142項體育賽事中的領獎台照片。 分析結果表明,金牌得主露出的笑容最多,但銅牌得主比銀牌得主露出的微笑更多,露出了更多表示愉悅的表情。 另一個問題來了,這種現象背後的心理學理論機制是什麼呢?  原來,這是由於「反事實思維(counterfactual thinking)」現象。反事實思維是種常見的心理現象,意思是說當人們在思考一些已經發生的事時,趨向於反駁已形成的事實,可能通過心理模擬,建立虛假的前提與情境,得出虛假的結論。 而事實離期望的接近程度、前提改變的難易程度、對事實的期望程度、事情的重要性等都會影響反事實思維的發生。  因此,無論獲得名次如何,運動員的心情受他們如何看待獲獎結果影響,並根據他們參加比賽的期望形成相關想法。銀牌得主相對更容易沮喪或失望,因為他們之前對表現的期望要高於銅牌得主,而且他們的名次也更接近期望結果。 具體而言,對於銀牌獲得者來說,他們會向上與金牌得主對比,進行上行反事實思維(upward counterfactual),「差一點點!就差一點點我就是金牌了!」,容易導致遺憾、懊惱或沮喪的心情。 而對於銅牌得主來說,他們傾向與第四名進行下行反事實思維(downward counterfactual)對比,形成「太好了!我至少拿到了一枚獎牌!比起沒拿獎牌的人真是太幸運了!」的想法,也更容易擁有幸福、滿足、高興等正面情緒。 該論文第一作者William Hedgcock教授解釋道:「本研究獲得的數據再次支持了這一心理現象,即為什麼客觀上做得更好的運動員,比如銀牌得主相比銅牌得主,反而看起來不那麼開心。上下行反事實思維比較的概念不僅適用於奧運獎牌獲得者,也適用於日常生活的多個方面。」 比如,當我們拿到了2000元的工作獎金、並得知同事A拿到了2500元的獎金時,相比拿到500元獎金的同事C,由於「一步之遙」導致的上行反事實思維,心情會更不好。 因此,這項研究也對經常不知不覺陷入「反事實思維」中的我們有所啟發。相比關注「我差一點就得到」的,轉而關注現在所擁有的,會更容易擁有幸福與平靜的心情。 來源:cnBeta

媒體:奧運會運動員正在「城市熱島」上角逐

據媒體The Verge報導,高溫和潮濕使東京奧運會的競爭變得艱難--但該城市的城市擴張使情況變得更糟。一種被稱為「城市熱島效應 」的現象出現在美國宇航局(NASA)繪制的該地區的嚴酷溫度圖中。因為東京是一個「城市熱島」,它捕獲熱量,使運動員和居民的情況變得更糟。 研究人員稱,這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熱」的一次奧運會。自奧運會開始以來,空氣溫度已經達到34攝氏度。周二,隨著一場熱帶風暴的到來,氣溫將有所下降--但一旦風暴過後,預計在本周剩下的時間里,將重新攀升至悶熱的溫度。 使問題更加復雜的是,東京的瀝青和大型建築會捕獲熱量。這可以使該城市比附近發展較少、綠化較多的地區溫暖幾度。(植物可以通過蒸騰作用使社區降溫,這一過程類似於汗水幫助人降溫)。因此,像東京這樣的大城市基本上被涼爽的地區包圍的「熱島」。 科學家們可以從太空中看到這一點。NASA的衛星專門跟蹤了地表溫度,這可以顯示出城市中黑暗的、不透光的表面是如何保持熱量的。它們也重新釋放熱量,而這種溫暖實際上可以影響天氣。 下面的圖片顯示,與森林地區相比,東京的溫度要高得多。NASA在2019年8月拍攝了這些圖片,這一天的天氣與運動員在奧運會期間所承受的天氣相似。由於今年夏天的雲層覆蓋,該機構無法獲得更多最新的圖像(地表溫度地圖上的深藍色斑塊是雲層),但NASA表示,今年從較涼爽的農村地區到地圖上描繪的較熱城市的變化應該是一樣的。 運動員們甚至可以在更微觀的層面上感受到「城市熱島效應 」。「這里非常熱,但也很潮濕。」據路透社報導,網球運動員諾瓦克·德約科維奇(Novak Djokovic)在7月24日說。而俄羅斯射箭運動員Svetlana Gomboeva在前一天因中暑接受了治療。 NASA在其博文中指出,氣候變化使「城市熱島效應 」變得更糟。自1900年以來,東京的溫度已經上升了大約2.86攝氏度。NASA表示,這幾乎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倍。 來源:cnBeta

水谷隼戴「神秘墨鏡」背後有洋蔥! 原本想退休…為她「16年羈絆」征戰奧運

在東京奧運桌球混雙賽上,日本隊年齡相差12歲的選手,水谷隼與伊藤美誠,以4:3擊敗中國強敵許昕與劉詩雯,首次為日本奪下奧運桌球金牌。賽後知名球評石明謹po出水谷隼與伊藤美誠的兒時合照,也揭露水谷隼上場時戴著「奇怪的墨鏡」的原因,原來都是為了伊藤美誠! ▼在奧運賽場上,32歲的水谷隼一直戴著奇怪的墨鏡。很多人好奇他為什麼要戴墨鏡打球?石明謹解釋說,幾年前水谷隼罹患眼疾,眼睛會畏光,在光線下很難看清楚球的動向,戴上墨鏡是為了改善視力。 ▼其實水谷隼在2016年里約奧運拿下男單銅牌、男團銀牌後,感覺自身狀態下滑,有退休的打算。他這次又參加東京奧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想帶著從小相識的伊藤美誠打混雙賽事。石明謹說:「他(水谷隼)曾經說,伊藤美誠一定會為日本拿下奧運金牌,以她的年紀有三次挑戰的機會,沒想到今年就拿到第一面金牌了。」 ▼網友們看到水谷隼與伊藤美誠的故事,都覺得非常感動,還有人直呼「真的不拍成電影嗎?」其實他們真的一起拍過電影!在新垣結衣2017年主演的電影《兵乓少女大逆襲》中,水谷隼與伊藤美誠就曾前往客串,以本人的身份演出,同時另外兩位日本桌球選手木造勇人、石川佳純也有出演。不過在電影中,伊藤美誠是與木造勇人搭配的,水谷隼則與石川佳純拍檔。 ▼水谷隼與伊藤美誠都是在靜岡縣磐田市出生的,兩人的雙親也都是桌球選手。兩人自小相識,感情非常深厚。伊藤美誠經常說:「水谷隼就像是哥哥一樣!」 網友們看到他們的故事紛紛留言說:「真的超熱血,絕對要拍成電影」、「伊藤都會先幫他拿毛巾才拿自己的~可愛」、「今年的東京奧運,有許多動人的故事」、「好感人又好勵志」、「水谷隼很優秀,相當沉穩,彷彿是伊藤的安定力量的來源般」、「伊藤也很優秀,年輕努力有企圖心,來日大有可為」、「學長不能退休啊」。這兩位選手太有愛了! 來源:網路資料   來源:花生時報wwwallother

賽前其實有傷! 郭婞淳喊「不想辜負大家期望」:再戰2024巴黎奧運

在東京奧運女子舉重59公斤級項目中,「舉重女神」郭婞淳以抓舉103公斤、挺舉133公斤、總和236公斤的好成績奪得金牌。其實她賽前左腳有傷,所以首要目標就是穩住金牌,然後再去締造新世界紀錄。挑戰141公斤失敗後,郭婞淳非常懊惱,她希望能夠參加2024年巴黎奧運,到時繼續挑戰世界紀錄。 賽前郭婞淳的左腿就有受傷,身體也有些不舒服。她每天都在跟自己的左腿對話,希望可以再撐一下。郭婞淳先後橫掃世大運、亞錦賽、世錦賽、亞運等重要賽事金牌,現在如願拿下奧運金牌,終於完成舉重「金滿貫」。 ▼郭婞淳說:「差1面奧運金牌,完成運動生涯拼圖,雖然成績沒有很好,但賽前看到很多人幫我加油,希望不要讓他們失望,並帶給台灣很多力量、振奮人心,多關心選手身上、幫我們加油。」、「但其實左腿有點傷,而且這次來的時候可能太興奮,感覺有點不舒服,所以一直告訴它『要忍耐』,一起撐完這場就好,不斷跟自己對話。」「加上不想辜負大家期望,因為只缺這塊獎牌,心情上比較凝重,會特別想要小心翼翼。」 郭婞淳這一路走來並非一帆風順,她撐過所有困難後,終於順利完成舉重生涯「金滿貫」。但她對自己的成績並不滿意,沒能挺起141公斤讓她有些遺憾,因此她希望再拚一屆奧運。 來源:網路資料 來源:花生時報wwwallother

為治病兒8代表國家! 烏茲別克體操老將淚別「人生最後一屆奧運」

今年46歲的烏茲別克體操選手丘索維金娜(Oksana Chusovitina),已經是第8度參加奧運,也是史上唯一一位連續8次參加奧運的體操選手。不過在本屆東京奧運跳馬項目中,她未能進入決賽。得知自己的得分不足以進入決賽後,丘索維金娜忍不住露出失望的表情。但現場的選手仍起立向她鼓掌致敬! ▼丘索維金娜自1987年開始運動員生涯,她在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上奪得團體金牌,後來又在2008年北京奧運拿下個人跳馬銀牌。今年的東京奧運,丘索維金娜原本鎖定挺進跳馬決賽,沒想到得分不足,抱憾提前結束奧運之旅。賽後她感性高舉雙手向大家說再見,並說:「有這麼多人如此長久支持我,我滿懷感激。」 https://twitter.com/gymnastics/status/1419236125634437122 ▼丘索維金娜一度離開體壇,但2002年時她3歲的兒子被診斷出白血病,於是舉家搬到德國給兒子治療。當時丘索維金娜哭求烏茲別克解除禁令,讓她代表德國出賽,來支付龐大的醫藥費。她為兒子的付出令人感動,尤其是那句「兒子未痊癒,我不敢老」,更是令人動容。 https://youtu.be/XNNmjH0nxWM 2016年時丘索維金娜的兒子終於痊癒,她也放下心來,並重披烏茲別克戰袍出賽里約奧運。今年丘索維金娜的兒子已經24歲了,她決定將東京奧運當成生涯中最後一屆奧運,未來她將回歸母親和妻子的角色,多多陪伴家人! 來源:Twitter   來源:花生時報wwwallother

5萬人湧入B站重溫2008年北京奧運開幕式

因為疫情原因,本屆東京奧運會開幕式空場,不僅環節精簡,時長也大幅縮短,幾個節目過後,各國運動員代表團就紛紛入場。廣大網友顯然意猶未盡,看完東京奧運會開幕式節目後,紛紛湧入B站重溫2008北京奧運開幕式。 東京奧運會開幕式 據了解,有超過5萬名觀眾重溫2008北京奧運開幕式,眾多網友還在彈幕上打出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yyds」「東京奧運會打卡」「2021打卡」等字樣。 在油管上,不少外國網友也紛紛跑來留言,「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至今仍是經典。」「這才是最棒的(開幕式)。」 來源:cnBeta

B社派出自家奧運代表團 《輻射》《老滾5》等齊上陣

Bethesda官方推特剛剛了一條有趣的推文,推文寫道:Time for some summer games!(是時候來些夏季比賽了!) 並配上了《死亡循環》《上古卷軸5》《上古卷軸OL》《輻射4》等招牌遊戲的入場照。 B社的新作《死亡循環》即將於9月14日登陸PS5/PC平台,並且確定主機版將在PS5平台獨占12個月。 來源:遊民星空

木製奧運五環亮相:取自57年前樹種長成的大樹

7月23日晚,延遲了一年的2020東京奧運會開幕。毫無疑問,東京奧運會將會成為近年來最為特殊的一屆。從5年的備戰周期,到疫情防控下的諸多新規誕生,無不證明著這一點。開幕式上,木製奧運五環亮相。1964年東京舉行第18屆夏季奧運會時,運動員從全世界帶來樹種。 57年後的今天,這些種子長出的大樹,被用來建造多個本屆東京奧運會的比賽場館,還有我們現在看到的奧運五環(視頻)。據悉,東京奧運會將於7月23日至8月8日舉行,歷時17天。在滑板、沖浪、空手道等5個新項加入後,東京奧運共有33個大項,最終產生339枚金牌。由於比賽進程相對漫長,包括足球、壘球等項目已經先於開幕式開賽。 今晚19時,開幕式將在東京新國立競技場舉行。根據最新版奧運防疫手冊,代表團入場隊列要保持2米間距,因此整體時間預計將延長30分鍾。 由於疫情原因,開幕式將沒有觀眾入場。對此奧組委表示,雖然會空場開幕,但是煙花秀以及運動員入場依舊可以看到,同時在現場也將聽到觀眾的歡呼聲。 來源:cnBeta

喜迎奧運 GoogleLOGO變小遊戲 瀏覽器爽玩奧運項目

為了慶祝東京奧運會開幕,Google官方在搜尋引擎首頁加上了一整組奧運會小遊戲,玩家們可以扮演一位可愛的貓貓忍者,參加多個奧運會項目競爭。一起來了解一下。 開場動畫: 遊戲演示: 本次Google設計了桌球、花樣游泳、馬拉松等多個項目,融入的玩法也是五花八門,從經典音游到越障競速,玩家們可以在其中體驗到不少經典的「4399小遊戲」的樂趣。除此之外,Google也為每個遊戲都製作了可愛的開場動畫,感興趣的朋友不妨前去嘗試一番。 遊戲截圖: 來源:遊民星空

奧運結束之後… 盤點各國「不再使用」的奧運場地:成為恐怖廢墟

舉辦奧運會,對於主辦國來說可能是虧本的買賣。主辦國需要為賽事建造新的體育場館、為奧運選手建造暫時居住的選手村,還要為前來觀賽的觀眾們搭建新的基礎設施。但奧運結束、大家離開後,奧運場館可能會被遺棄,逐漸變成廢墟。下面是一些荒廢的場館,讓人看了覺得很可惜~ ▼希臘,雅典,200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法國,格勒諾布爾,1968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俄羅斯,索契,2014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希臘,雅典,200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南斯拉夫,塞拉耶佛,1984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南斯拉夫,塞拉耶佛,1984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中國,北京,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希臘,雅典,200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德國,柏林,193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南斯拉夫,塞拉耶佛,1984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巴西,里約熱內爐,201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義大利,科爾蒂納丹佩佐,1956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南斯拉夫,塞拉耶佛,1984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希臘,雅典,200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南斯拉夫,塞拉耶佛,1984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奧運會結束後,這些體育館沒有再次利用起來,而是被廢棄成為廢墟。如果將它們拆除,還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對主辦國來說更加不劃算。這些廢棄場館只能被忽略、慢慢被時間遺忘了… 來源:網路資料   來源:花生時報wwwallother

日官員就奧運空場舉辦含淚道歉 已售363萬張門票基本可退

當地時間7月8日報導,日本政府宣布東京即將進入第四次新冠疫情緊急狀態,日本政府、東京都、東京奧組委、國際奧委會、國際殘奧委會五方磋商後敲定東京奧運會在東京都、神奈川縣、千葉縣、埼玉縣的賽事原則上以無觀眾的空場形式舉辦。   對此,東京奧組委在7月9日就奧運門票問題召開記者發布會,就空場辦賽向民眾作出道歉。並表示目前已售出363萬張門票,絕大多數門票都將進行退票處理。無觀眾場館的門票將於奧運會閉幕後按順序退款,使用Visa卡購票的票款將返還到原卡中。對於現金支付的,將匯款到購票人登記的金融機構帳戶。 東京奧組委向觀眾道歉,稱「對於期待已久的觀眾們,未能提供觀眾所期待的觀賽機會,我感到非常抱歉。」 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表示,今次決定令人痛心,但從疫情角度出發,希望公眾安心在家中觀看賽事。 關於在札幌市舉辦的馬拉松和競走、途經山梨縣的自行車公路賽等使用公路的戶外比賽,將要求民眾不要沿路觀賽。 據日本經濟學家、關西大學名譽教授宮本勝浩此前的估算,受新型疫情擴大影響,如果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空場舉辦,經濟損失將達約2.4133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507億元)。該估算基於東京都奧運會和殘奧會籌備局預期的經濟效果,計入各種損失。 日本當初預計奧運會帶來800萬遊客,算上遊客的消費和後續帶動製造業等帶來的波及效果,最後的金額會達到兩百多億美元。 日媒指出,由於門票收入減少,東京奧組委下一步計劃收縮志願者和醫療人員的規模,以節省成本。 來源:遊民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