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嵌入式

Tag: 嵌入式

功耗僅50W Intel A380做成單插槽的半高刀卡

快科技4月14日消息,Intel日前正式發布了,共有多達六款型號,並有眾多合作夥伴捧場,產品遠比遊戲卡豐富。 比如凌華科技(ADLink)打造的一款Arc A380E,就非常有特色,厚度僅為單插槽,高度僅有常規的一半,也就是個超薄的刀卡,非常可愛。 因為規格不高,只有8個Xe核心,功耗更是不過50W,甚至低於Intel參考規范的75W,因此不需要外接供電,散熱也只是一個小風扇。 輸出接口是四個mini DisplayPort。 該卡面向邊緣AI應用,比如視頻牆、遊戲機、博彩機等等。 研華科技(Advantech)還設計了一款ITX迷你小卡造型的Arc A380E,同樣單風扇,不過需要雙插槽空間,接口是四個全尺寸DisplayPort。 來源:快科技

Intel Arc顯卡六連發 首次進入嵌入式

快科技4月10日消息,Intel Alchemist架構的第一代Arc銳炫顯卡已經誕生兩年,先後登陸桌面、筆記本、工作站、核顯市場,如今又開拓了新的嵌入式和邊緣計算領域,一口氣發布了Arc AE系列六款產品。 其實就在日前,Intel同樣,同樣命名為酷睿Ultra 100系列,而且首次採用LGA1851獨立封裝接口,二者配合可謂相得益彰。 Intel強調,Arc AE系列顯卡可謂嵌入式領域帶來更低的延遲、更高的帶寬、更好的隱私和安全,支持AI加速、視覺計算、多媒體處理等,尤其是可以藉助OpenVINNO套件開發高性能的AI應用。 作業系統主要支持Windows 10/11、Windows 10 LTSC、Ubuntu 4。 整體參數也和對應的桌面版基本差不多,最高端的是Arc A750E,也是唯一的7系型號——是的,沒有A770的對應版本。 它配備28個Xe核心(448個執行單元),核心頻率2050MHz,功耗225W,但是顯存規格沒有公開,不知道是否仍為256-bit 8GB GDDR6。 Arc A580E則是唯一的5系型號,24個Xe核心(384個執行單元),核心頻率1700MHz,功耗185W,顯存又保密。 3系型號多達四款,畢竟嵌入式領域大多不需要太高性能,又非常在意功耗,都提供長達5年生命周期。 A380E 8個Xe核心(128單元),核心頻率2000MHz,96-bit 6GB GDDR6顯存,功耗75W。 A370E還是8個Xe單元,頻率降至1550MHz,64-bit 4GB GDDR6顯存,功耗35-50W。 A350E減少到6個Xe單元,核心頻率降至1150MHz,功耗25-35W。 A310E看起來最低端,還是6個Xe單元、4GB顯存,但是核心頻率反而高達2000MHz,功耗又來到了75W,雖然和消費級A310保持一致,但整個系列看起來非常的蜜汁設定。 Arc AE系列嵌入式顯卡的硬體合作夥伴是清一色的台系品牌:研揚(Aeeon下)、凌華(ADLink)、研華(Advantech)、安提(Qetina)、華碩IoT、神基(Getac)、邁創(Matrox)、撼與(Sparkle)。 來源:快科技

AMD發布第二代Versal自適應SoC:10倍標量性能、全程AI加速

快科技4月9日消息,AMD今天宣布,旗下的Versal自適應片上系統(SoC)產品升級全新第二代,包括面向AI驅動型嵌入式系統第二代的Versal AI Edge系列、面向經典嵌入式系統的第二代Versal Prime系列。 新一代產品很好地平衡了性能、功耗、面積,以及先進的功能安全與信息安全,可廣泛應用於汽車、工業、視覺、醫療、廣播、專業音視頻等市場領域。 新品在單器件內集成了預處理、AI推理、後處理,可為AI嵌入式系統提供端到端的全程加速。 這也是AMD董事會主席及CEO蘇姿豐此前提出的「AI無處不在」戰略的最新體現。 對於AI驅動的嵌入式系統,核心當然是AI推理,也就是AI算法執行的階段,但是預處理、後處理兩個階段同樣不容忽視。 一般而言,預處理階段主要是攝像頭、雷達、雷射雷達等傳感器的處理、融合,以及數據的交集和調節。 這一階段需要嵌入式系統與環境進行實時交互與處理,決定著整個系統的性能,因此需要可編程邏輯來實現靈活的實時處理,包括連接任意傳感器和接口,保證低時延、確定性,以及現場部署後依然可升級,一般還要加上FPGA、SoC進行優化。 AI推理階段需要實時嵌入式系統解決感知、分析、情境感知問題,一般使用矢量處理器,也就是非自適應性SoC。 後處理階段需要實現決策、控制、反饋,一般使用高性能嵌入式CPU。 這三個階段都必須能夠加速,才可以真正實現全系統的實時。 但是,之前沒有任何一類處理器可以同時針對三個階段進行優化加速,都需要多晶片共同組成解決方案。 比如說用AMD第一代Versal AI Edge系列的可編程邏輯做預處理,然後用矢量處理或者AI引擎做推理,後處理階段再配置外部處理器。 類似方案都存在功耗更高、供電更復雜、占用空間更大、外部內存需求更多、晶片間時延更長等問題,還容易存在更多安全漏洞。 AMD的第二代 Versal 系列自適應SoC以第一代為基礎升級而來。 無論是面向AI驅動型嵌入式系統的AI Edge系列,還是面向經典嵌入式系統的Prime系列,同樣具備強大的全新AI引擎,每瓦TOPS算力(即能效)是第一代AI Edge系列的最多3倍。 處理系統部分(PS)集成了全新的高性能Arm CPU核心,包括Cortex-A78AE應用處理器核心、Cortex-R52實時處理器核心,標量計算性能預計可比第一代提升最多10倍, 全新的AMD可編程邏輯(PL),具備領先的自適應計算能力,可實現靈活的實時預處理。 此外還集成了Arm Mali-G78AE GPU圖形核心、DDR5/LPDDR5X內存控制器、PCIe 5.0控制器、100G乙太網控制器、DPS圖像信號處理器、視頻編解碼器、功能與信息安全模塊、處理器接口、視頻處理單元等等眾多單元,單顆晶片搞定一切。 正因為如此,AMD第二代Versal才是真正的自適應SoC,才能在單個器件中提供端到端的全程加速。 單晶片設計的高級程度,還可以大大降低系統功耗、占用空間、復雜性。 功能安全性增強之後,也不再需要外部安全微控制器,或者外部存儲,不需要在多個處理器之間共享。 第二代Versal AI Edge系列器件通過採用最優處理器組合,能夠為AI驅動型嵌入式系統的全部三個階段進行加速,滿足現實系統的復雜處理需求。 在預處理階段,AMD FPGA可編程邏輯架構用於實時處理,可以密集、靈活地連接各種傳感器,包括各種圖像傳感器、攝像頭、雷射雷達、超聲波、定位系統、IMU慣性測量單元、內窺鏡探頭等等,並進行高吞吐量、低時延的數據處理。 可編程邏輯的引入,能夠擺脫對外部存儲、CPU/GPU處理器的依賴,並針對特定任務進行定製優化,從而直接連接到推理加速卡,大大節省執行時間。 可編程I/O則支持廣泛的不同傳輸速率、電壓和工作模式,相比固定I/O更加靈活。 推理階段,矢量處理器陣列構成了下一代 AI引擎「AIE-ML v2」。 它內置硬化控制處理器,不再需要使用可編程邏輯進行控制,因此可以將可編程邏輯資源釋放用於傳感器、硬圖像和視頻等數據的處理。 新的AI引擎還原生支持更多數據類型,包括全新的FP8、FP16、MX6、MX9,並繼續支持INT8、INT16、BF16。 Dense性能方面,INT16算力最高46TOPS,FP16、BF16算力最高92TOPS,INT8、FP8、FPMX9算力最高184TOPS,MX6算力最高369TOPS。 最高稀疏度算力更高,比如INT8最高可以達到368TOPS。 MX6、MX9屬於共享指數數據類型,可以節省每個元素所占用的字節數,其中MX6對比INT8的能效可提升多達60%,而且精度類似甚至更高。 為了充分釋放AI引擎的算力性能,AMD同時提供了Vitis AI開發環境,提供豐富的量化器、剪枝、模型編譯器與工具、運行時、驅動、固件等全套開發資源,以及培訓、文檔、參考設計等。 它還支持開源生態系統,採用行業標准框架,包括PyTorch、TensorFlow、ONNX、Triton等等,也支持第三方量化器和稀疏工具。 對於各種模型、運算符、數據類型,Vitis AI環境都支持開箱即用,包括卷積神經網絡(CNN)、視覺Transformer等等。 後處理階段,Arm CPU內核可為安全關鍵型應用提供復雜決策與控制所需的能力。 針對復雜決策與繁重工作負載的應用處理單元(APU),基於Arm Cortex-A78AE核心,最高頻率2.2GHz,算力高達200.3K DMIPS,是上代的最多8倍。 針對控制功能的實時處理單元(RPU),則基於Arm...

AMD發布銳龍嵌入式8000處理器:第一次有了真正的AI

快科技4月3日消息,AMD今天正式發布了銳龍嵌入式8000系列處理器,第一次為嵌入式領域帶來了NPU單元和AIGC功能。 銳龍嵌入式8000其實就是移動版銳龍8040系列的翻版,依然都是Zen4 CPU架構、RNDA3 GPU架構、XDNA NPU架構的組合,4nm製造工藝。 型號編號都一模一樣,分別叫做8845HS、8840U、8645HS、8640U,只是前綴多了嵌入式倆字,而且不分9/7/5系列。 具體參數不再贅述,核心規格大差不差,只是部分型號的頻率略有100MHz左右的微調,比如8645HS降到了5.9GHz,8640U則提高到了5.0GHz,另外都加入了ECC內存支持。 銳龍嵌入式8000也可提供最高39TOPS的算力,其中NPU部分可提供最高16TOPS。 至於說NPU AI能給嵌入式應用帶來什麼變化,其實還是相當廣泛的,諸如計算視覺、機器人、工業自動化等等。 舉例來說,AI可以幫助機器人完成實時路徑規劃,適應動態變化環境。 在工業自動化領域,AI可以讓智能邊緣設備執行復雜分析和決策,無需依賴雲端連接,就能實時監控、預知維護、自動控制,從而大大提升運營效率、減少宕機時間。 來源:快科技

Intel Arc顯卡開辟第五戰場 首次進入嵌入式

快科技3月27日消息,Intel Arc銳炫顯卡自誕生以來,已經先後進入桌面、筆記本、工作站和核顯四大領域,如今它又開辟了新的戰場——嵌入式。 Intel最新提交的Linux圖形內核代碼里,出現了兩款新的Arc產品,一個是0x56BE Arc A750E,另一個是0x56BF Arc A580E。 雖然缺乏具體資料,但是目前可以確認,它們倆都是面向嵌入式市場的,比如工控、商業、標牌、邊緣等等。 規格方面,應該分別是Arc A750、Arc A580的衍生版本,按照慣例核心參數類似,但是頻率和功耗會更低一些。 Arc A750配備28個Xe核心、28個光追核心、256-bit 8GB GDDR6,核心頻率2050MHz,顯存頻率16GHz,整卡功耗225W。 Arc A580配備24個Xe核心、24個光追核心、256-bit 8GB GDDR6,核心頻率1700MHz,顯存頻率16GHz,整卡功耗185W。 當然,更讓我們期待的是第二代Battlemage,從架構到技術都會全面升級,但是很顯然,Intel並不是非常急於更新換代,更多的是打好基礎,做好驅動優化和應用兼容。 來源:快科技

AMD發布嵌入式銳龍7000:12個Zen4核心只要65W

AMD今天正式發布了嵌入式銳龍7000系列處理器,這是Zen4架構、AM5平台第一次出現在高性能嵌入式市場上,可用於工業自動化、機器視覺、機器人、邊緣伺服器等各種領域。 該系列具備和消費級銳龍7000系列基本相同的關鍵規格,比如Zen4 CPU架構、RDNA2 GPU架構、雙通道DDR5-5200內存,28條PCIe 5.0通道等等,不過加入了內存ECC支持,作業系統也額外支持Windows Sever、Linux Ubuntu。 產品分為銳龍7000X、銳龍7045兩個子系列,前者頻率更高,標准熱設計功耗為105W,後者降低了頻率,熱設計功耗也只需65W。 銳龍7945擁有12核心24線程,二/三級緩存12/64MB,主頻3.7-5.4GHz。 銳龍7745、銳龍7700X都是8核心16線程、8/32MB二/三級緩存,主頻分別為3.8-5.3GHz、4.5-5.4GHz。 銳龍7645、銳龍7600X都是6核心12線程、6/32MB二/三級緩存,主頻分別為3.8-5.1GHz、4.7-5.3GHz。 GPU部分倒是完全一致,所有型號都是兩個CU單元,最高頻率2.2GHz。 是的,你沒看錯,嵌入式處理器都有了多達12個核心、5.4GHz高頻率! 按照官方設定,銳龍7945、銳龍7745、銳龍7645的對標競品分別是i9-13900、i7-13700、i5-13500,PCMark 10總分分別領先11%、8%、5%,生產力部分可領先43%、33%、31%。 主板晶片組有三款:X670、B650、X600。 其中,X670並非單顆晶片,而是兩顆B650串聯組成,再通過PCIe 4.0 x4總線與處理器相連,因此留給處理器的可用PCIe 5.0通道為24條,自己提供12條PCIe 4.0、8條PCIe 3.0,以及最多2個USB 3.2 Gen2x2 20Gbps、12個USB 3.2 Gen2 10Gbps、12個USB 2.0。 B650則可提供8條PCIe 4.0、4條PCIe 3.0,以及最多1個USB 3.2 Gen2x2 20Gbps、6個USB...

AMD發布Kira K24 SOM系統模塊:超小超省電、電機控制首選

說起AMD,相信絕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還是CPU處理器、GPU顯卡,但其實經過這幾年的不斷開拓,AMD的產品線不斷延伸、深入,已經覆蓋了很多你可能想像不到的角度,尤其是FPGA領域,在嵌入式、邊緣計算、工業等市場上如魚得水,對開發者也非常友好。 近日,AMD正式推出了Kira K24系統模塊(SOM)、KD240驅動器入門套件,尺寸極小,能效極高,非常適合對成本非常敏感的工業和商業邊緣應用。 所謂系統模塊(SOM),也就是System-on-Module,是指在單塊PCB電路板上提供嵌入式系統所需的各種核心組件,包括CPU、GPU、內存、Wi-Fi、藍牙、可擴展GPIO、外設等等,是嵌入各種終端系統的理想選擇。 AMD Kira系列產品歷史悠久、型號豐富、功能強大,有著豐富的應用,比如為視覺處理、AI與機器學習、驅動與達控制、嵌入式計算、工業物聯網系統集成等等,在中國市場也有廣泛的生態系統,得到了大量中國企業的採納,包括AI邊緣器件。 作為Kria SOM系列的最新成員,Kria K24 SOM更注重尺寸、功耗、成本等方面的設計,並採用了先進的InFO(集成扇出)封裝,尺寸相比Kira K26大大縮小,只有銀行卡的一般。 它的功耗也只有2.5瓦,相當於Kira K260的大約一半,是基於DSP應用的最佳解決方案,比如工業電機控制、醫療設備、傳感器融合、工廠自動化多軸機器人等。 Kira K24和Kira K26彼此兼容,自適應SoC處理器都基於定製的Zynq UltraScale+ MPSoC架構,均集成四核A53、雙核R5F CPU處理器,具備AI推理深度神經網絡處理單元。 區別在於,Kira K24 I/O數量減少為132個,內存支持減半為2GB LPDDR4 ECC,另支持四個USB 3.0/2.0接口,提供硬體信任根、TPM 2.0等安全功能。 Kira K24可提供高水平確定性和低時延,適合為邊緣端計算密集型DSP應用中的電氣傳動、電機控制器供電,包括電機系統、工廠自動化機器人、發電器、電梯與列車等公共運輸、手術機器人和磁共振成像(MRI)床體等醫療設備、電動汽車充電站,等等。 數據顯示,全球工業總用電量中的約70%與電機和電機驅動系統相關。因此,即使驅動系統效率提升1%,也能顯著降低運營成本、節省能耗、保護環境。 在開發方面,Kira K24 SOM 支持豐富的設計流程,包括Matlab Simulink等常見的設計工具,Python等常見的程式語言,支持廣泛的PYNQ框架生態系統,還支持最新的Ubuntu...

AMD發布嵌入式銳龍5000E:7nm Zen3重出江湖 16核心只要105W

AMD今天發布了一條新的產品線,面向嵌入式市場的銳龍5000E系列,適合對性能、能效要求都較高的網絡防火牆、NAS網絡存儲,以及其他網絡、安全應用。 銳龍5000E採用了久經考驗的Zen3 CPU架構,搭配7nm製造工藝,也就是和桌面銳龍5000系列同宗同源。 加上入門的12nm工藝Zen+架構的,低端的6nm工藝Zen3架構的,高端的5nm工藝Zen4架構的,AMD在嵌入式處理器領域有了新的完整產品線。 一共五款型號,銳龍5950E、銳龍5900E、銳龍5800E、銳龍5600E,分別相當於銳龍9 5950X、銳龍9 5900、銳龍7 5800、銳龍5 5600的降頻鎖頻版,分別來到3.05-3.4GHz、3.35-3.7GHz、3.4-3.7GHz、3.3-3.6GHz。 熱設計功耗分別設定在105W、105W、100W(可下調至65W)、65W。 它們均為AM4封裝接口,支持雙通道DDR4-3200記憶體、24條PCIe 4.0總線通道,如果搭配X570晶片組還可以再提供24條PCIe 4.0。 作為嵌入式產品,它們都支持ECC記憶體糾錯、RAS可靠性,並提供5年的生命周期支持。 來源:快科技

AMD Zen4霄龍9004轉戰嵌入式:192框框無敵 秒殺對手80%

AMD今天正式發布了嵌入式版本的霄龍9004系列。 其實,它就是把此前用於伺服器、數據中心的霄龍9004系列的部分型號拿了過來,命名、規格一點都沒改,只是在重點技術、服務上有所區別。 嵌入式霄龍9004系列當然還是Zen4架構,這也是Zen4第一次進入嵌入式領域,熟悉的5nm CCD、6nm IOD的小晶片組合,支持12通道DDR5-4800記憶體、128條PCIe 5.0總線、4個USB 3.1接口、32個SATA接口,SP5封裝。 技術方面,AMD重點強調了NTB非透明橋接、NVDIMM非易失記憶體、雙SPI獨立晶片安全啟動、CXL 1.1一致性互連標準等等。 作為嵌入式產品,AMD為客戶提供長達7年的生命周期支持。 具體型號共有10款,包括6款雙路型、4款單路型,其中頂級的霄龍9654、霄龍9654P均為滿血96核心192線程、三級緩存384MB、基礎頻率2.4GHz、加速頻率3.7GHz、默認TDP 360W,可調范圍320-400W。 其他還有64核心的霄龍9554、霄龍9554P,48核心的霄龍9454、霄龍9454P,32核心的霄龍9354、霄龍9354P,24核心的霄龍9254,16核心的霄龍9124。 上一代嵌入式霄龍7002系列,最多就有64核心128線程,已經讓對手望塵莫及,這次更是一騎絕塵。 AMD的數據稱,96核心的霄龍9654對比60核心的至強鉑金8490H,性能領先多達80%,能效領先多達70%。 即便是64核心的霄龍9554,也可以在性能上領先多達23%。 嵌入式霄龍9004系列目前正在試產,4月份開始正式出貨。 客戶產品方面,AMD目前披露了西門子的新伺服器SIMATIC IPC RS-828A、研華科技(Advantech)新主板ASMB-831,後者有五條PCIe 5.0 x16和兩條PCIe 5.0 x8插槽、六條DDR5-4800 RDIMM記憶體插槽(最大支持384GB)。 來源:快科技

6nm Zen3殺個回馬槍 AMD發布嵌入式銳龍V3000:一性能提升338%

AMD已經開始進入Zen4時代,不過Zen3乃至Zen2依然可以“老驥伏櫪”。 近日,AMD發布了第三代銳龍V3000系列嵌入式處理器,仍然採用Zen3架構,不過製造工藝是6nm,這也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組合——銳龍5000家族都是7nm Zen3,銳龍6000H/U系列則是6nm Zen3+。 銳龍V3000系列主要面向網絡設施、雲存儲、NAS、邊緣計算等領域,25 x 35mm FP7r2封裝,提供4/6/8個核心,最大4MB二級緩存(每核心0.5MB)、16MB三級緩存,單核加速頻率統一都是3.8GHz,記憶體支持雙通道DDR5-4800 ECC,熱設計功耗范圍10-54W。 輸入輸出支持最多20條PCIe 4.0(一條x8加三條x4)、兩個SATA 6Gbps或者NVMe SSD、兩個USB4 40Gbps、兩個USB 3.1 10GBps、四個USB 2.0、兩個10GbE萬兆網絡、UART、安全I2C、SMBus、安全SPI/eSPI、GPIO。 安全性方面,支持AMD記憶體防護、AMD安全協處理器、預啟動和後啟動DMAr、雙SPI ROM、ROM1安全固件啟動。 AMD聲稱,銳龍V3000系列整數性能提升最多337%,浮點性能提升最多177%,但對比的不是,而是 型號應該一共五款,旗艦型號是銳龍V3C48,8核心16線程,基準頻率3.3GHz,TDP 45W,可調范圍35-54W。 銳龍V3C44功耗如上,但只有4核心8線程,基準頻率最高為3.5GHz。 銳龍V3C18I、V3C16、V3C14 TDP 15W,可調范圍10-25W,分別為8、6、4核心,基準頻率分別1.9、2.0、2.3GHz,三級緩存分別16MB、16MB、8MB。 銳龍V3C18I的特殊之處在於,可承受溫度范圍為-40℃到105℃,更耐寒,其他則都是0℃到105℃。 一如既往,銳龍V3000系列也承諾10年支持,會一直賣到2032年。 來源:快科技

第一次看到10核心的銳龍 規格很奇特

一般來說,嵌入式平台在架構規格上會很保守,比如AMD此前推出的 現在,嵌入式系統廠商研華科技(Advantech)發布了新款嵌入式主板AIMB-522,超過了支持銳龍5000系列處理器,還支持嵌入式的銳龍5000E系列,搶在官方前邊偷跑了。 銳龍5000E系列自然也是7nm工藝、Zen3架構,但規格有所調整,最高端是銳龍5950E(沒有數字序列),但不同於銳龍5950X 16核心,它只有12個核心,3.4GHz基準頻率、64MB三級緩存、105W熱設計功耗倒是相同。 銳龍5900E精簡到10核心,這也是第一次看到10核心的銳龍,基準頻率3.7GHz、三級緩存64MB、熱設計功耗105W。 銳龍5800E和銳龍7 5800X一樣是8核心,頻率微微降到3.7GHz,熱設計功耗微微降到100W,三級緩存不變32MB。 銳龍5600E 6核心不變,基準頻率降至3.6GHz,緩存、功耗同上。 研華科技宣稱,銳龍5000E系列IPC性能提升19%,能效提升24%,能效比領先競品2.8倍。 搭配晶片組還是原汁原味的X570,支持豐富的PCIe、USB擴展。 再說研華這塊板子,乍一看和消費級主板沒有太大不同,但是充分利用了X570的優勢,擴展連接非常豐富,比如兩個2.5千兆網絡、兩個1萬兆網絡適配器、八個USB 3.1接口、四個USB 3.0接口、三個USB 2.0接口等等。 來源:快科技

AMD 12nm Zen+架構突然復活 嵌入式銳龍R2000發布:還有雙核

,AMD面向嵌入式市場的銳龍R系列處理器終於升級,架構從最早的14nm Zen,來到了第二代的12nm Zen+。 2019年4月發布的銳龍R1000系列,集成兩個Zen CPU核心、三個Vega GPU單元(192SP),1MB二級緩存,4MB三級緩存,記憶體支持DDR4-2400,熱設計功耗12-25W。 最新的銳龍R2000系列,升級為兩個或四個Zen+ CPU核心,最多八個Vega GPU單元(512SP),二級緩存最多2MB,三級緩存還是4MB,記憶體最高DDR4-3200,熱設計功耗15-45W。 多媒體方面支持最多四屏輸出、四台4K顯示器、單路4K60高清解碼,輸出接口支持DP 1.4、HDMI 2.0b、eDP 1.3。 外設連接最高支持16條PCIe 3.0、兩個SATA 6Gbps、六個USB(3.1/2.0)。 作業系統支持Windows 10/11、Linux、Ubuntu LTS、 技術方面,集成AMD安全處理器,支持企業級安全特性,還支持AMD Memory Guard記憶體保護。 具體型號方面,最高端的是銳龍R2544,4核心8線程,主頻3.35-3.7GHz,8個GPU單元,最高頻率1.3GHz,熱設計功耗45W,可調范圍35-54W。 銳龍R2514也是4核心8線程,CPU、GPU頻率分別降低到2.1-3.7GHz、1.2GHz,4K多屏降至三台,記憶體降到DDR4-2667,熱設計功耗15W,可調范圍12-35W 銳龍R2314砍成了4核心4線程,CPU頻率2.1-3.5GHz,GPU削減到6個單元。 銳龍R2312則是2核心4線程、1MB二級緩存、2MB三級緩存,CPU頻率2.7-3.5GHz,GPU只剩下3個單元,僅支持三屏輸出、DDR4-2400記憶體、PCIe 3.0 x8。 銳龍R2544、銳龍R2514將在10月份供貨,銳龍R2314、銳龍R2312已投產,照例都繼續提供10年產品供應周期。 Advantech、DFI、IBASE、藍寶石將首批推出基於銳龍R2000系列的產品。 來源:快科技

JEDEC發布XFM嵌入式與可移動存儲設備標準

微電子行業標準開發的全球領導者 JEDEC 固態技術協會,剛剛宣布了最新的 XFM 嵌入式與可移動存儲設備標準,簡稱 XFMD 。TechPowerUp 指出,XFM 是「Crossover Flash Memory」的縮寫,特指一種新型通用數據存儲介質,能夠以小巧、纖薄的外形,提供 NVMe over PCI Express 接口支持。 網頁截圖(來自:JEDEC 官網) 據悉,XFMD 旨在為通常焊死在物聯網和嵌入式設備上的存儲單元,帶來更高的性能與可更換特性。 而最新頒布的 1.0 版 JESD233 規范,則是由 JEDEC...

鎧俠發布新一代Ver 3.1 UFS嵌入式快閃記憶體:厚度低至0.8毫米

鎧俠(Kioxia)剛剛宣布了面向嵌入式設備的新一代 256 / 512GB UFS 快閃記憶體樣品,特點是採用了 0.8 和 1.0 毫米高度的封裝。除了較上一代產品更薄,得益於鎧俠面向各種移動應用的最新高性能 BiCS FLASH 3D NAND 技術,其隨機讀取 / 寫入速度也分別提升了 30% / 40% 。 使用嵌入式快閃記憶體的大量功耗 / 空間敏感型應用程式,對存儲性能與密度的要求也相當之高,於是...

6nm Zen3加持 AMD嵌入式V3000處理器曝光

由於Zen4要到2022年才能登場,這段空檔期內AMD有沒有新的產品計劃呢? 爆料人Patrick Schur最新曝光了Zen3嵌入式處理器V3000系列的情報,它是Zen2架構V2000系列的疊代型號。 V系列處理器經常在AMD平台迷你機、工業機等產品上出現,並不算特別主流。 不過,V3000的特別之處在於,搭載的是6nm製程Zen3架構,包括6核12線程的V3516、8核16線程的V3718、8核16線程的V3748等。頻率最高4.6GHz,20條PCIe 4.0(8條分配顯卡),集成最多12組CU單元的GPU,4條DDR4-4800 ECC記憶體、兩條萬兆乙太網連接、2個USB 4.0接口支持、最大54瓦等。 看起來,V3000系列嵌入式處理了和所謂Rembrandt(倫勃朗)APU有幾份相似之處。稍稍遺憾的是,到底何時發布上市,還不詳,畢竟V2000系列面世才7個月。 來源:遊民星空

創見發布無DRAM緩存的嵌入式固態硬碟產品線

作為業內領先的嵌入式存儲器製造商之一,創見(Transcend)剛剛刷新了面向工業應用的高性價比固態硬碟產品線。為滿足智能邊緣類應用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其中涵蓋了 PCIe NVMe / SATA III 接口的 2.5 英寸與 M.2 外形的 SSD 新品,特點是採用了無 DRAM 緩存的設計、輔以 96 層 3D NAND 快閃記憶體。 除了注重高性價比,上述 SSD 新品還能夠在相對惡劣的工況下長期穩定工作,很適合幫助客戶保持高度競爭力,並在 AIoT...

安全公司Flexxon推出帶有嵌入式AI安全功能的X-Phy固態硬碟

總部位於新加坡的安全公司Flexxon推出了一款具有嵌入式人工智慧安全功能的固態硬碟,該公司表示,該產品有望自主防止傳統威脅,如惡意軟體和病毒,或對硬碟的物理篡改。 這款先進的固態硬碟控制器依靠數個內置的Arm Cortex R內核實現了相當復雜的用於安全判斷的計算能力。 該平台依賴於一種技術,Flexxon稱之為AI One Core Quantum Engine和一種特殊的安全固件。不過,公司對其技術的描述依然是模糊的,因此不清楚其引擎是一個完全自給自足/隔離的平台,還是一個軟體、硬體和固件的組合。 這個引擎大概可以在符合NVMe 1.3標準的SSD控制器上運行,並監控所有的進出數據。一旦它的算法檢測到威脅(病毒、惡意軟體、入侵)後可以阻止它,以保護固件和數據完整性。此外,該公司表示,自我學習算法可以檢測到異常情況並將其識別為威脅,當然,該公司依然沒有詳細說明細節。同時,該驅動器配有一個特殊的應用程式用來讓主人控制它的安全特性。 根據該公司網站上公布的一張圖片,X-Phy驅動器看起來與所有主要的作業系統兼容。這款固態硬碟還配備了 "一系列功能,包括溫度傳感器,以檢測發生的異常移動",以防止物理入侵。如果該設備檢測到篡改,它將自我鎖定,並通過電子郵件提醒所有者。目前還不清楚如果有人從被關閉的個人電腦中偷竊設備時該設備如何通過電子郵件提醒其主人。但是,如果作業系統沒有運行,就沒有辦法發出關於物理入侵的通知(設備沒聯網自然也會這樣)。 Flexxon強調,X-Phy固態硬碟並不能取代傳統的安全措施,並稱其為 "最後一道防線"。 Flexxon的X-Phy固態硬碟目前正在與 "政府機構、醫療和工業客戶"進行試驗,製造商預計它將在2021年第四季度或2022年初上市。該硬碟將配備512GB和1TB的3D NAND快閃記憶體,支持M.2-2280和U.2兩種外形尺寸,PCIe 3.0 x4接口,支持LDPC ECC以及動態和靜態磨損均衡,價格情況目前未知。 來源:cnBeta

只有ITX的一半和硬碟一樣大的主板見過嗎?

嵌入式企業研揚科技(Aaeon)今天發布了一款特殊的主板「GENE-CML5」,146×101.7毫米的尺寸正好和一塊3.5英寸硬碟相當,比起170×170毫米的ITX規格還小了幾乎一半。 由於空間狹小,主板的布局異常緊湊,CPU插座就占了幾乎一半的位置,一側是供電電路和晶片組,另一側是兩條記憶體插槽,正反面各一條。 它採用Intel 10代酷睿嵌入式低功耗版本,可選i7-10700TE、i5-10500TE、i3-10100TE、奔騰G6400TE、賽揚G5900TE,熱設計功耗都只有35W,而晶片組可選Q470E、H420E、Q470,標準的ATX+12V供電。 記憶體支持兩條DDR4-2933 SO-DIMM,最大容量64GB,硬碟支持兩個SATA 6Gbps、一個M.2 2280,後者的帶寬可以是SATA,也可以是PCIe 4.0 x1(僅限Q470/Q470E)。 網卡兩個千兆型,一個Intel i210/i211,另一個Intel i219,音效卡型號沒說,背部接口還有一個VGA、一個DisplayPort、兩個USB 3.2 Gen2x2,插針可擴展四個USB 2.0。 這種嵌入式產品,就不要問公開價格了。 來源:快科技

藍寶石發布全新主板系列,基於AMD Ryzen Embedded V2000系列SoC

藍寶石宣布推出一系列全新的嵌入式主板,採用最新的AMD Ryzen V2000嵌入式SoC。藍寶石V2000 BP-FP6和FS-FP6嵌入式主板支持多個4K解析度輸出,為嵌入式市場提供了具有性能又具備低功耗特性的產品。 有關AMD Ryzen V2000嵌入式SoC的特性,可以瀏覽我們以往的報導。有些朋友可能會覺得前一段時間華擎推出iBox-V2000系列迷你PC會缺乏DIY的可能,那麼藍寶石的這款主板可能是一個合適的選擇。 藍寶石V2000 FS-FP6是一款5"x5"(mini-STX)規格主板,最多支持4台4K顯示器,採用AMD Ryzen V2000系列處理器,具有7nm工藝製造的6/8核高性能Zen2架構核心,Vega GPU圖形單元,與上一代產品相比,每瓦的多線程性能提高了2倍,單線程處理器性能提高了30%,圖形性能提高了40%。同時支持高達64 GB的雙通道DDR4-3200記憶體、雙乙太網控制器、用於WiFi和SSD擴展的M.2。外部I/O連接包括4個DisplayPort 1.4、1個USB 3.1 Type-C埠、1個USB 3.1 Gen 2埠和4個USB 2.0埠。 藍寶石V2000 BP-FP6則是一款4"x4"(NUC)規格的主板,非常適合小規格、高解析度的輸出嵌入式應用領域,如mini-PC、信息亭、醫療成像和互動數字標牌等。V2000 BP-FP6除了支持64GB雙通道DDR4-3200記憶體、1個千兆乙太網埠和用於WiFi和SSD擴展的M.2外,還支持最多兩個4K顯示器。具有兩個HDMI 2.1埠與四個USB 3.1埠,提供了豐富的I/O連接。 "AMD Ryzen Embedded系列產品一直是我們構建具有領先性能和功能平台的絕佳選擇。V2000系列為嵌入式設計樹立了新的標準,讓我們能夠提供支持四個4K解析度的顯示輸出,同時保持主機安全地連接」,藍寶石嵌入式產品業務開發高級總監Paul...
AMD發布嵌入式銳龍V2000 Zen2架構、8核心低至10W

AMD發布嵌入式銳龍V2000 Zen2架構、8核心低至10W

Zen3架構的銳龍5000系列已經誕生了,但這並不意味着Zen2架構就沒有用武之地了。今天,AMD發布了全新的銳龍V2000嵌入式處理器,採用的正是Zen2架構,規格相當搶眼。 2018年2月,AMD發布了,14nm工藝、Zen+Vega架構,SoC單芯片設計,最高4核心8線程、704個流處理器,熱設計功耗35-54W或者12-25W。 2019年4月,AMD又發布了,同樣是14nm Zen+Vega的組合,同樣的SoC單芯片,最多2核心4線程、192個流處理器,熱設計功耗12-25W。 最新的銳龍V2000系列升級到7nm製造工藝,集成最多8個Zen2架構的CPU核心(16線程)、7個Vega架構的GPU計算單元(448個流處理器),熱設計功耗范圍擴大到10-54W,工作溫度范圍0-105℃,封裝方式從FP5升級為FP6。 銳龍V2000升級支持四台4K顯示器同步輸出,可以支持4K60fps 10-bit視頻編碼解碼,記憶體統一支持雙通道DDR4-3200 ECC,同時提供20條PCIe 3.0通道(增加了4條)。 安全方面支持Memory Guard,包含一整套安全功能,諸如Secure Boot安全啟動、Secure Memory Encryption安全記憶體加密等等。 具體有四款型號,最頂級的是「銳龍V2748「,8核心16線程,主頻2.9-4.25GHz,二級緩存4MB,三級緩存8MB,集成Vega 7 GPU,448個流處理器,頻率1.6GHz,熱設計功耗35-54W。 「銳龍V2718」的CPU頻率降至1.7-4.15GHz,其他同上,熱設計功耗來到10-25W。 「銳龍V2546「為6核心12線程,主頻3.0-3.95GHz,二級緩存3MB,三級緩存8MB,集成Vega 6 GPU,384個流處理器,頻率1.5GHz,熱設計功耗35-54W。 「銳龍V2516」的CPU頻率降至2.1-3.95GHz,其他不變,熱設計功耗10-25W。 性能方面,對比的上代型號不是頂級的V1807B,而是應用最多的主流型號V1605B,4核心8線程,2MB二級緩存,主頻2.0-3.6GHz,GPU 8個單元、1.1GHz,熱設計功耗12-25W。 AMD宣稱,在熱設計功耗范圍基本相同的情況下,V2516、V2718比之單線程性能分別提升約25%、30%,多線程性能則暴漲約97%、140%,圖形性能則提升約27%、40%——注意這是在少了2個單元的情況下。 對比競品的十代i7-10710U、i5-10510U,單線程性能基本差不多,多線程、圖形性能自然是直接碾壓。 銳龍V2000系列主要面向瘦客戶端、迷你機、邊緣計算等嵌入式領域,提供長達10年的供貨支持,合作夥伴也是相當豐富,包括大家很熟悉的華擎、DFI、精英、技嘉、藍寶石等等。 作者:上方文Q來源:快科技

嵌入式管理程序

在功能強大的計算機中使用虛擬機管理程序的想法是眾所周知的。它有利於同時使用多個作業系統,並提供了可以在其中部署未修改的舊版軟體的虛擬化環境。虛擬機管理程序在現代嵌入式系統中也占有一席之地。本文考慮了嵌入式管理程序的特性,它可以提供的功能以及一些典型的應用程式。 有些技術不應該真正存在。但是,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它們滿足特定的需求。通常,此類技術會拉伸某些東西以使其以最初未預期的方式執行。傳真機就是一個例子。在紙質辦公環境中,經常需要將文檔從A移到B。最初,這導致了郵件的產生。但是傳真是使用電話線產生類似結果的一種巧妙方法。電子郵件普及後,傳真幾乎在一夜之間消失了。國內寬頻是另一個例子–古老的銅線用於以幾年前被認為是完全不可能的速度提供數字連接。虛擬機管理程序是在世界上已經占有一席之地的另一項「不應存在」的技術。 什麼是管理程序? 廣義上講,管理程序是一個軟體層,它使多個作業系統可以在單個硬體平台上同時運行。它們已經在大型機上使用了數十年,最近在台式機上也得到了使用,但是現在開始與嵌入式開發人員非常相關。 虛擬機管理程序並不是真正的新技術–大約50年前,大型計算機上就推出了第一批可識別的產品。當時的動機是最好地利用昂貴的資源。需要高效使用昂貴的硬體才能完全經濟,而且停機時間也很昂貴。需要保護軟體投資,因此促進在新硬體上無縫執行很有吸引力。具有諷刺意味的是,IBM的早期虛擬化軟體以原始碼形式分發(最初不提供支持),並由用戶修改/增強。在構思開放原始碼概念之前已有很多年了。 在現代嵌入式系統的背景下,要記住在一個硬體上運行多個OS有何好處?最重要的答案是安全性。系統管理程序在來賓作業系統之間提供了非常強大的隔離和保護層,從而確保了一個多線程應用程式不會干擾另一個應用程式。IP重用是運行多個作業系統的次要但仍然非常重要的動機。想像一下,您想在設計中使用一些重要的Linux軟體IP。但是,您的設備是實時的,因此RTOS更有意義。如果不選擇多核(因為這是在一個設備上運行多個作業系統的另一種方式),則使用虛擬機管理程序是前進的方式,以便您可以運行Linux和RTOS。 虛擬 機管理程序的類型虛擬機管理程序本質上有兩種類型,它們被想像地命名為1型和2型。類型2需要基礎主機作業系統。對於嵌入式應用程式,類型1對於大多數應用程式最有意義。 多核– SMP和AMP 有關管理程序在單個硬體平台上啟用多個OS的說法意味著這意味著一個處理器。實際上,許多產品都支持使用多個CPU,並通過虛擬機管理程序分配資源。要進一步探索這一點,需要稍微考慮多核基礎知識。 從軟體的角度來看,本質上有兩種類型的多核體系結構:對稱多處理(SMP)和非對稱多處理(AMP)。使用SMP,可以在所有CPU核上運行單個作業系統,該核必須具有相同的體系結構。作業系統需要專門設計為在SMP系統中運行。在AMP系統中,每個CPU都運行自己的OS(或完全不運行)。CPU不必具有相同的體系結構。 虛擬機管理程序和多核 所有嵌入式系統都具有有限的資源,需要對其進行管理。可以說這是嵌入式軟體開發的關鍵所在。為了便於討論,我們將考慮一個具有單個串行埠的假設示例系統。根據軟體和CPU硬體的配置,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管理此埠。 在單核系統上,作業系統可以管理對串行埠的訪問,並可以在可能希望使用它的多個任務之間進行仲裁。有很多方法可以實現這一點,這是一條通俗易懂的道路。 如果系統具有多個相同的核心,則將其配置為SMP(在所有核心上運行的單個作業系統實例)可能會很有用。提供了許多RTOS產品的SMP版本(例如Nucleus),並且具有SMP支持的Linux也可以選擇。如果應用程式受益於OS能夠根據需要分配CPU電源,則此方法是理想的。作業系統可以通過與在單個核心繫統上幾乎相同的方式來管理對串行埠的訪問。 在許多系統上,SMP並沒有吸引力,因為需要更精確的控制,或者係統具有如此多的內核,因此性能可能會下降。在其他方面,由於內核不相同,所以SMP是不可能的。在這些情況下,在每個內核上都有單獨的OS實例的AMP配置是有意義的。這就提出了一個挑戰:如何管理單個串行埠? 如果系統中的所有內核都適合運行虛擬機監控程序,則可以在所有內核上運行它,每個內核的作業系統都被視為「來賓」。然後可以由管理程序管理對串行埠的訪問。 如果一個或多個內核不能運行虛擬機監控程序(因為它們是性能較低的處理器),則可以使用另一種選擇(例如,Mentor Embedded的異構多核框架HMF)。這便於在其他地方(在同一晶片上功能更強大的CPU上)運行的管理程序對較小內核的管理。因此,系統管理程序可以管理系統中所有核心(無論運行系統管理程序還是HMF)對串行埠的訪問。 嵌入式管理程序應用程式嵌入式管理程序可以 在三個應用程式領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汽車行業 產業 醫療 汽車 在這種情況下,信息娛樂軟體,儀錶板控制和遠程信息處理可能全部運行在單個多核晶片上。由於可能需要混合使用多種作業系統,例如用於儀器的RTOS和用於音頻的GPS和Linux,因此管理程序非常有意義。 工業 對於工業應用(工廠,礦山,發電廠等),通常需要實時控制(RTOS)和複雜的網絡(Linux)。另外,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關注網絡攻擊或將惡意軟體引入控制系統。管理程序是分離系統和維護安全性的理想方法。 醫療 醫療系統帶來了一些新的挑戰。通常,實時(患者監視和治療控制)和非實時(數據存儲,網絡和用戶介面)功能混合在一起,因此虛擬機管理程序最初看起來很有吸引力。患者數據的機密性至關重要,因此管理程序的安全性變得很重要。最後,完全分離需要認證的系統部分(通常是實時部分)的能力使虛擬機監控程序具有吸引力。 來源:kknews嵌入式管理程序
AMD嵌入式銳龍V2000首曝 終於升級7nm Zen2

AMD嵌入式銳龍V2000首曝 終於升級7nm Zen2

AMD處理器從數據中心的霄龍到消費級的銳龍已經全線升級到7nm Zen2,而全新的Zen 3架構也即將到來,但是,畢竟它們的生命周期都太長了,動輒10年。 今天,銳龍嵌入式V2000系列首次曝光,將取代兩年半前發布的銳龍嵌入式V100系列,14nm Zen直接跨越到7nm Zen2,相信同樣嵌入式的銳龍R1000、霄龍3000系列後續也會有類似升級。 銳龍V2000系列本質上和筆記本上的銳龍4000H系列同宗同源,7nm工藝製造,集成Zen 2 CPU核心、Vega GPU核心,採用FP6整合封裝,最多8核心16線程,比上代翻番,而且最低也有6核心12核心,直接取消了4核心及更低規格,同時集成最多4MB二級緩存、8MB三級緩存。 GPU方面最多7個計算單元,比上代反而少了4個,和銳龍4000系列如出一轍,另支持雙通道DDR4、LPDDR4X記憶體。 熱設計功耗范圍10-54W,比上代的15-45W有所拓展,但不同型號的分布也不再一樣,包括兩個高性能版、兩個低功耗版。 新系列已知至少四款型號: 銳龍V2748:8核心16線程,主頻2.9-4.15GHz,Vega 7 GPU,頻率1.6GHz,熱設計功耗35-54W。 銳龍V2718:8核心16線程,主頻1.7-4.15GHz,Vega 7 GPU,頻率1.6GHz,熱設計功耗10-25W。 銳龍V2546:6核心12線程,主頻3.0-3.95GHz,Vega 6 GPU,頻率1.5GHz,熱設計功耗35-54W。 銳龍V2516:6核心12變成,主頻2.1-3.95GHz,Vega 6 GPU,頻率1.5GHz,熱設計功耗10-25W。 發布時間方面,銳龍嵌入式V2000系列有望在今年第四季度面世,但部分型號會拖到2021年第一季度,不過眼下新冠疫情仍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不排除全部推遲到2021年第一季度的可能。 作者:上方文Q來源:快科技
DFI發布AMD銳龍嵌入式平台 主板僅身份證大小

DFI發布AMD銳龍嵌入式平台 主板僅身份證大小

銳龍芯片的主板也能做到樹莓派那樣的大小? 沒錯,DFI(友通)新近推出了搭載銳龍嵌入式R1000系列APU的迷你板GHF51,尺寸84mm x 55mm,也就是一張身份證大小,處理器功耗僅12W。 不過,麻雀雖小,五髒俱全。 具體來說,可選APU型號分別是AMD上月才發布的銳龍R1606G、銳龍R1505G,均為雙核心四線程,CPU頻率分別為2.6-3.5GHz、2.4-3.3GHz,二級緩存1MB,三級緩存4MB,集成Vega 3 GPU核心,頻率分別為1.2GHz、1.0GHz。 記憶體最大8GB DDR4-3200,最大64GB eMMC閃存,還提供了千兆網口、USB 3.1 Gen 2 Type-C接口、兩個micro-HDMI 1.4、mini PCIe插槽、8bit數字I/O、SPI、TPM 2.0芯片等。 據悉,GHF51支持Linux或Windows 10 IoT系統,今年三季度出貨交付,價格未公布。 作者:萬南來源:快科技
AMD新發兩款嵌入式銳龍 6W功耗創新低、供到2030年

AMD新發兩款嵌入式銳龍 6W功耗創新低、供到2030年

AMD今天宣布,銳龍R1000系列嵌入式處理器增加兩款新品,主打超低功耗,TDP(熱設計功耗)最低只有6W,最高也不過10W。 銳龍R1000系列是去年4月份發布的,基於14nm工藝、Zen+Vega雙架構,可支持無風扇設計方案,首批就有20多家廠商的30多款方案,已廣泛用於數字標牌、游藝機、工控、邊緣計算、瘦客戶端、網絡設備等各種嵌入式領域。 該系列首批兩款型號是銳龍R1606G、銳龍R1505G,均為雙核心四線程,CPU頻率分別為2.6-3.5GHz、2.4-3.3GHz,二級緩存1MB,三級緩存4MB,集成Vega 3 GPU核心,頻率分別為1.2GHz、1.0GHz,熱設計功耗12-25W。 今天的新品,一個是「銳龍R1305G「,雙核心四線程,主頻1.5-2.8GHz,集成Vega 3 GPU,頻率1.0GHz,熱設計功耗標準8W,可調至10W。 另一個是「銳龍1102G」,雙核心雙線程,該家族中唯一不支持多線程技術的,主頻進一步降至1.2-2.6GHz,但依然集成Vega 3 1.0GHz,熱設計功耗來到了區區6W,也支持在BIOS中自行配置。 其他技術方面,DDR4-2400雙通道記憶體、雙萬兆網卡端口、三屏4K/60fps輸出、H.265/VP6視頻編解碼、安全可信根/安全運行、兩個USB 2.0和四個USB 3.1接口、最高耐溫105℃等一系列技術特性,都原封不動地保留了下來。 作為嵌入式產品,二者依然提供長達10年的生命支持周期,一直到2030年都可以買到。 與此同時,AMD也聯合夥伴宣布了幾款基於嵌入式銳龍R1000、銳龍V1000的迷你機新品,包括藍寶石的BP-FP、NP-FP5,Simply NUC的Post Oak、Red Oak,SECO的UDOO BOLT GEAR,後者甚至支持同時輸出四屏4K60fps。 作者:上方文Q來源:快科技
鎧俠宣布已經開始出樣嵌入式UFS 3.1快閃記憶體

鎧俠宣布已經開始出樣嵌入式UFS 3.1快閃記憶體

在本月初JEDEC公布UFS 3.1規范之後,快閃記憶體廠商紛紛跟進,上個星期西部數據宣布推出UFS 3.1快閃記憶體,而與西部數據有一定合作的鎧俠在今天宣布他們已經開始出樣UFS 3.1快閃記憶體。 鎧俠的UFS 3.1將會有四種容量版本,起步為128GB,最大為1TB,它們都將會使用鎧俠的BiCS快閃記憶體,不過沒有透露具體是哪一代。 UFS 3.1主要在UFS 3.0的基礎上加入了三個特性:寫入加速、深度睡眠和性能限制通知。鎧俠這一新推出的系列自然是支持上述的三大新特徵,並且還支持了UFS 3.1規范中為可選項的Host Performance Booster功能,它可以提升隨機讀取性能。 根據官方給出的腳注,本月出樣的UFS 3.1存儲晶片為256GB容量的,其他幾種容量的產品將會在3月份之後逐步推出。鎧俠對UFS標準的支持一直是走在前面的,在2013年他們是第一家宣布推出UFS產品的公司,而在去年又是第一家宣布推出UFS 3.0產品的,雖然比西部數據慢了一步,但還是走在前沿。 鎧俠的嵌入式記憶體產品總監Scott Beekman表示他們的最新產品將會讓移動設備完整享受到5G帶來的益處,幫助實現更快的下載速度,並且可以減少延遲,最終提升用戶體驗。 ...
藍寶石連發三款AMD迷你機 14nm銳龍+28nm美洲獅

藍寶石連發三款AMD迷你機 14nm銳龍+28nm美洲獅

Intel NUC赫然已經成為迷你機的代名詞,AMD也在去年底吹響了全面進軍迷你機領域的號角,攜華擎工業、EEPD、OnLogic、Simply NUC、Tranquil PC等一大批廠商組成開放生態聯盟,基於嵌入式銳龍R1000、銳龍V1000系列處理器,打造高性能迷你機。 今天,藍寶石發布了自己的三款AMD平台迷你機,不但有14nm工藝的新銳龍,還有28nm工藝的老一代產品,真是老當益壯。 藍寶石的迷你機長寬尺寸都只有4×4英寸(10.1×10.1厘米),其中「BP-FP5V「主動散熱,搭載的是AMD銳龍V1605B、銳龍R1606G,均為14nm Zen架構。 其中,銳龍V1605B 4核心8線程,主頻2.0-3.6GHz,集成Vega 8 512SP/1.1GHz,熱設計功耗15W,可調范圍12-25W;銳龍R1606G 2核心4線程,主頻2.6-3.5GHz,集成Vega 3 192SP/1.2GHz,熱設計功耗12-25W。 其他方面有兩條DDR4-2400 SO-DIMM記憶體插槽(最大32GB)、一個SATA 6Gbps接口、一個M.2 2260插槽(PCIe x4/SATA)、一個M.2 2230插槽(PCIe x1)、英飛凌SLB9670 TPM 2.0安全芯片,輸入輸出提供兩個DisplayPort 1.4、一個HDMI 2.0、三個USB 3.1、兩個千兆RJ-45、一個3.5mm耳麥接口,12-19V供電。 「NP-FP5V」也是主動散熱,搭載的則是銳龍R1505G、銳龍R1305G,其中前者是銳龍1606G的降頻版,CPU 2.4-3.3GHz,GPU 1.0GHz,而後一款型號此前從未見過,顯然規格會進一步降低。 相比BP-FP5V,它取消了SATA接口、TPM安全芯片,接口改為兩個miniDP...

嵌入式魚缸的曲折開缸記

17年曾發過一個帖,求助怎麼做嵌入式的草缸。經過不斷的研究,終於在19年做出來了,趁著假期把照片整理一下。最終成品———————————————— 小嘗試————————————————看了好多草缸的文章,但一直養不活。這次裝修開大缸之前,我提前一年先開了個小缸,把養草中涉及的坑先經歷一遍。 在辦公桌開了個20*20*20的小缸,期間翻了好幾次缸,了解了什麼草好養,各種工具魚的搭配。 前期規劃————————————————要在餐廳和走廊欣賞到魚缸的2個面,燈光與過濾都隱藏起來經過修改,規劃了下面的草圖,魚缸的背面是廁所,從洗手台引入了一路上水,一路給魚缸添水,一路連接淨水器,給魚缸左側的水吧供水。魚缸過濾的水路隱藏在羅馬柱里。安裝時為了避免櫃體的誤差。先裝了下櫃,再定製魚缸,安裝好魚缸,最後安裝吊櫃。------魚缸上方必須有櫃體,防止有些魚跳缸。之前害怕水被捂在櫃體里,潮氣把櫃子熏壞。實際用了大半年,上方櫃體表面並沒有水汽。安裝合頁時,師傅把櫃門往外調了一些,櫃門和櫃體間留了一個非常小的縫,就這一個縫,幾乎每周都要給缸補一桶水的量,可見水汽是可以從縫隙跑出來的。並且魚缸背後我在牆面貼了一個仿木紋的生態木(大概像塑料板),防止牆面受潮。 羅馬柱里面裝了合頁,可以隨時打開維修管路 上水管一路給魚缸添水(魚缸進水接的4分pvc軟管,軟管末端加了一個閥門)雙保險更安心。 在分水器出口裝了簡易的過濾器。魚缸不能用軟水機,但又擔心有水垢,所以買了個很簡易的過濾,比沒有強吧。另一路連接淨水器,給魚缸左側的水吧供水。 水吧的淨水器剛好從放在魚缸底櫃中,用水盒子擴展一個直飲機 擔心魚缸太重,畢竟有180升水和一麻袋石頭,4個角裝了4個柱子支撐 開缸清單———————————————— 魚缸:10mm厚超白玻璃,尺寸880*422*490  --大約180升 過濾桶:小朵朵前置過濾桶+10L主過濾桶+後置擴散桶(桶集成了CO2擴散+加熱棒+UV殺菌),前置和後置都沒有容量要求,我買了最小的尺寸。 水泵:酷魚2500流量2500升/h, 最高25w(實際使用時只開到了50%的檔位),泵的出水口是塑料的,我勁稍微使大,差點擰滑絲。 過濾環:尼特利環,買了9升濾環1升濾球,沒有用完,還剩了小半袋濾環。 水草泥:蘭保水草泥,買了5袋,這個泥說比尼特利的吸顏色,水更清。我的實驗小缸是尼特利泥,對比起來沒特別的感覺,兩個缸都挺清澈。因為下面墊了很厚的火山石,最後水草泥只用了3袋。 開缸五寶:1袋 硝化細菌:尼特利膠囊粉和科迪液體菌,搭配使用。· 水草燈:陽光幾何S50雙燈泡 ,2組,選這個燈是因為有配套的鋼絲固定在吊櫃的金屬杆上,並且2組雙燈泡一共4個點位,燈光分布的更開。燈光可以控制3種亮度,我開到最弱,還是感覺過於亮,不經常打理就長藻。 沒有買RGB版是因為不喜歡那個遙控器,我要接在小米智能插座來控制燈光,不需要遙控。 智能系統:底櫃中放了小米浸水傳感器,一旦過濾漏水就報警。後置過濾桶內接入了小米藍牙溫度計,配合智能插座聯動加熱棒。 魚缸燈、UV燈接入智能插座。自動餵食器。 櫃門裝了兩個工具架,實際不好用,每次開門 工具都會掉下來。後來用了個皮筋繃緊,結果皮筋把架子兩側崩斷了 上櫃中裝了一個掛衣杆,用來固定水草燈,左側開了方孔走上下水管。 ------------------ 先試著擺放一下位置 濾材裝入網袋中,再放進濾筒,方便以後清洗濾筒時拿出來。 清洗火山石和碎石子 水草泥不用洗,直接倒進缸再噴濕潤 組裝了一下午的濾筒 從左到右分別是:左側水吧的淨水器>上水軟管 >前置過濾(高)>後置擴散桶(矮)>主濾筒>二氧化碳鋼瓶 因為提前好久買的配件,到組裝時候發現水管之間的快拆閥丟了……只好先組裝上用著。後來重買了快拆閥,又把過濾桶重新連了一遍,並且重換了白蘭的水管,更硬不容易折扁。因為過硬特別難組裝,得拿開水燙軟了趁熱拼接,一旦涼了就根本拔不下來。慘痛的教訓。一定要買好快接閥再安裝,一步到位。 最後用扎帶整理齊 造景———————————————— 到花鳥市場選了一下午,買了一些紋理順眼的青龍石和沉木。沉木買泡好的比較省事,不要買杜鵑木,開缸後會長白毛很麻煩 找了幾個有意思的木頭,左側是一匹狼趴在獅子身上,右邊是一個蜥蜴。然而種上草之後並不能看見……不知道前期幹嘛這麼費勁凹造型 魚缸下面要墊一層軟墊,給櫃子有個緩沖。魚缸內部又鋪了一層塑料網格,防止石頭劃傷玻璃 仔細刷一遍 小石子洗干淨,這個花石子是石頭老闆強烈推薦的,本來要買純白色,老闆說後期白色會特別髒,青苔和魚屎很明顯,買這個耐髒。又一場悲劇的開始…… 撒開缸五寶,後景用大火山石墊高,在鋪一層小火山石,火山石有小孔,可以培養硝化細菌 擺石頭,木頭用發泡膠固定 鋪水草泥,周圍用小石頭堵上 撒上石子,丑哭了! 像一地的玉米粒…… 第二天火速沖到市場買了化妝沙。順眼多了 種草————————————————經過小缸的實驗,選了一些特別好養的懶人水草。 其實特別喜歡紅蝴蝶,養了幾次都爛葉,沒緣分 水榕和椒草屬於有水就能活的品種,特別好養 水草買的時候只嫌不夠,沒hold住,椒草買太多了,根本用不完,最後只種了五分之一 先固定水榕,因為我的木頭有很多凹陷,可以卡水榕,不需要粘。水榕只要隨意卡住不飄走,它自己慢慢會長根扒住宿主。這一步開始已經看不到起初構圖里的獅子、狼、蜥蜴了…… 再粘莫斯。我的小缸莫斯瘋長,這個大缸種了三次莫斯都消失了,不知道哪個魚吃的? 種草,用鑷子一根根埋進去 過程中不斷地朝水草噴水,最少一分鍾噴一次,否則會很快幹掉 加水,我直接從羅馬柱那藏了上水軟管。本來想用刷馬桶的噴槍,試了一下沖勁太大,就直接用水管了。加水時表面放一個塑膠袋,水沖在塑膠袋上,避免把草沖飛走。 用手擋著點水流,打開水水流先沖在手上,再流入塑膠袋,兩次緩沖。剛開缸水是渾濁的,之後會更渾濁。加入硝化細菌,慢慢消化系統平衡了就清澈了(我沒有氧氣泵,沒有給硝化細菌打氧) 整個過程中,組裝過濾桶一天,洗刷石頭和初步構圖一天,種草一天。過濾桶老闆提前叮囑我,把濾筒連接到位,放進櫃子再通電,這又是一個悲劇的開始……組裝完通上電,大漏水!水漫了一地。檢查之後發現我在水泵口少裝了一個軟膠墊片。所以,一定要先通電測試,不漏水再放進櫃子!幾天後 差不多一周後放闖缸魚,我放了一些工具魚,防止長藻。金苔鼠、藍眼鬍子、飛狐、小精靈、蛇仔、黑殼蝦一套工具魚組合拳,放心開燈不長藻 整個缸最皮實的就是蛇仔(此處有伏筆),平時躲起來,只有餵食才閃現幾秒 水清了後消化系統已經建立,闖缸魚基本全活我自信的裝了餵食器,每天定點餵食。萬萬沒想到,我忘記換電池了,試用時隨便找了個快沒電的電池,就把這事忘了直到一個月後發現魚莫名其妙的減少,才發現餵食器沒電…… 慢慢地成景 兩個插曲————————————————有一天把二氧化碳開大了一點。出門幾小時回來,整缸的魚全部翻肚了……只剩下蛇仔安然無恙 趕緊買了打氧機,連打兩天氧氣,重新加硝化細菌。24小時不關燈,讓水草釋放點氧氣……結果,暴藻了 幾天後買了一批鬍子、小精靈、小猴飛狐闖缸 闖缸成功,放入新魚 再次進入穩定期,然後疏於管理,水草瘋長,2個月後,崩盤了! 遮天蔽日,草已經把魚逼得貼著玻璃遊了趕緊修剪一下。可是水草修剪了上面,下面剩下的是禿杆,連根拔起又會帶起水草泥慌忙之下全部給拔光了… 鋪了滿滿一餐桌的草 因禍得福,水草把燈光遮擋後,缸里的藻全部消失,之前水榕葉片上的藻很頭疼不好擦,這下全乾淨了看來除藻的最好方法就是減少光照!立刻把燈光定時,從每天8小時改成了6小時,光照和二氧化碳聯動----------------------新水草安排上 回答疑問————————————————看到好多朋友在文章里留言說,上櫃中太潮濕,櫃子受不了,必須加頂蓋其實在做櫃子之前,我是考慮過太潮濕的。還准備在櫃內貼個膜來防潮,最後沒貼成找了貼膜師傅來,說豎著的板子無法貼靜電膜。並且貼膜過程中噴洗潔精會落入魚缸的水中,所以放棄又買了帶背膠的膜,但是氣味刺鼻,最終也沒有貼。今天實測了一下(室內有暖氣):  魚缸的水溫是28.8度。魚缸上面吊櫃內溫度32.9度,濕度54。 相同位置的櫃子外31.5度,濕度39。 冬天有暖氣,家里在26度--32度間浮動,夏天室內開空調保持在27度,不開空調室內在35度之內。查了一下在濕度60%以內都是室內舒適濕度。 所以魚缸上面吊櫃濕度54是正常范圍,不會太潮濕。 目前使用半年多,櫃子正常,魚缸的水還是會自然蒸發,水位下降。差不多每周加一大桶水,每天至少補1升。那這些水是怎麼消失的呢安裝師傅在裝櫃門的時候,故意調節了合頁,櫃門間留了很寬的縫,讓水汽自然散出去。可能是這個細節,保持了櫃內的乾燥吧。 狗爺 發表於 2020-2-23 00:45 樓主你應該賣一波水草,可以挽回點損失啊 挑選了一些形態好的打頭的水草,分發給了親朋好友,這個缸修剪下來的草來供養了好幾個缸 17年曾發過一個帖,求助怎麼做嵌入式的草缸。經過不斷的研究,終於在19年做出來了,趁著假期把照片整理一下。最終成品———————————————— 小嘗試————————————————看了好多草缸的文章,但一直養不活。這次裝修開大缸之前,我提前一年先開了個小缸,把養草中涉及的坑先經歷一遍。 在辦公桌開了個20*20*20的小缸,期間翻了好幾次缸,了解了什麼草好養,各種工具魚的搭配。 前期規劃————————————————要在餐廳和走廊欣賞到魚缸的2個面,燈光與過濾都隱藏起來經過修改,規劃了下面的草圖,魚缸的背面是廁所,從洗手台引入了一路上水,一路給魚缸添水,一路連接淨水器,給魚缸左側的水吧供水。魚缸過濾的水路隱藏在羅馬柱里。安裝時為了避免櫃體的誤差。先裝了下櫃,再定製魚缸,安裝好魚缸,最後安裝吊櫃。------魚缸上方必須有櫃體,防止有些魚跳缸。之前害怕水被捂在櫃體里,潮氣把櫃子熏壞。實際用了大半年,上方櫃體表面並沒有水汽。安裝合頁時,師傅把櫃門往外調了一些,櫃門和櫃體間留了一個非常小的縫,就這一個縫,幾乎每周都要給缸補一桶水的量,可見水汽是可以從縫隙跑出來的。並且魚缸背後我在牆面貼了一個仿木紋的生態木(大概像塑料板),防止牆面受潮。 羅馬柱里面裝了合頁,可以隨時打開維修管路 上水管一路給魚缸添水(魚缸進水接的4分pvc軟管,軟管末端加了一個閥門)雙保險更安心。 在分水器出口裝了簡易的過濾器。魚缸不能用軟水機,但又擔心有水垢,所以買了個很簡易的過濾,比沒有強吧。另一路連接淨水器,給魚缸左側的水吧供水。 水吧的淨水器剛好從放在魚缸底櫃中,用水盒子擴展一個直飲機 擔心魚缸太重,畢竟有180升水和一麻袋石頭,4個角裝了4個柱子支撐 開缸清單———————————————— 魚缸:10mm厚超白玻璃,尺寸880*422*490  --大約180升 過濾桶:小朵朵前置過濾桶+10L主過濾桶+後置擴散桶(桶集成了CO2擴散+加熱棒+UV殺菌),前置和後置都沒有容量要求,我買了最小的尺寸。 水泵:酷魚2500流量2500升/h, 最高25w(實際使用時只開到了50%的檔位),泵的出水口是塑料的,我勁稍微使大,差點擰滑絲。 過濾環:尼特利環,買了9升濾環1升濾球,沒有用完,還剩了小半袋濾環。 水草泥:蘭保水草泥,買了5袋,這個泥說比尼特利的吸顏色,水更清。我的實驗小缸是尼特利泥,對比起來沒特別的感覺,兩個缸都挺清澈。因為下面墊了很厚的火山石,最後水草泥只用了3袋。 開缸五寶:1袋 硝化細菌:尼特利膠囊粉和科迪液體菌,搭配使用。· 水草燈:陽光幾何S50雙燈泡 ,2組,選這個燈是因為有配套的鋼絲固定在吊櫃的金屬杆上,並且2組雙燈泡一共4個點位,燈光分布的更開。燈光可以控制3種亮度,我開到最弱,還是感覺過於亮,不經常打理就長藻。 沒有買RGB版是因為不喜歡那個遙控器,我要接在小米智能插座來控制燈光,不需要遙控。 智能系統:底櫃中放了小米浸水傳感器,一旦過濾漏水就報警。後置過濾桶內接入了小米藍牙溫度計,配合智能插座聯動加熱棒。 魚缸燈、UV燈接入智能插座。自動餵食器。 櫃門裝了兩個工具架,實際不好用,每次開門 工具都會掉下來。後來用了個皮筋繃緊,結果皮筋把架子兩側崩斷了 上櫃中裝了一個掛衣杆,用來固定水草燈,左側開了方孔走上下水管。 ------------------ 先試著擺放一下位置 濾材裝入網袋中,再放進濾筒,方便以後清洗濾筒時拿出來。 清洗火山石和碎石子 水草泥不用洗,直接倒進缸再噴濕潤 組裝了一下午的濾筒 從左到右分別是:左側水吧的淨水器>上水軟管 >前置過濾(高)>後置擴散桶(矮)>主濾筒>二氧化碳鋼瓶 因為提前好久買的配件,到組裝時候發現水管之間的快拆閥丟了……只好先組裝上用著。後來重買了快拆閥,又把過濾桶重新連了一遍,並且重換了白蘭的水管,更硬不容易折扁。因為過硬特別難組裝,得拿開水燙軟了趁熱拼接,一旦涼了就根本拔不下來。慘痛的教訓。一定要買好快接閥再安裝,一步到位。 最後用扎帶整理齊 造景———————————————— 到花鳥市場選了一下午,買了一些紋理順眼的青龍石和沉木。沉木買泡好的比較省事,不要買杜鵑木,開缸後會長白毛很麻煩 找了幾個有意思的木頭,左側是一匹狼趴在獅子身上,右邊是一個蜥蜴。然而種上草之後並不能看見……不知道前期幹嘛這麼費勁凹造型 魚缸下面要墊一層軟墊,給櫃子有個緩沖。魚缸內部又鋪了一層塑料網格,防止石頭劃傷玻璃 仔細刷一遍 小石子洗干淨,這個花石子是石頭老闆強烈推薦的,本來要買純白色,老闆說後期白色會特別髒,青苔和魚屎很明顯,買這個耐髒。又一場悲劇的開始…… 撒開缸五寶,後景用大火山石墊高,在鋪一層小火山石,火山石有小孔,可以培養硝化細菌 擺石頭,木頭用發泡膠固定 鋪水草泥,周圍用小石頭堵上 撒上石子,丑哭了! 像一地的玉米粒…… 第二天火速沖到市場買了化妝沙。順眼多了 種草————————————————經過小缸的實驗,選了一些特別好養的懶人水草。 其實特別喜歡紅蝴蝶,養了幾次都爛葉,沒緣分 水榕和椒草屬於有水就能活的品種,特別好養 水草買的時候只嫌不夠,沒hold住,椒草買太多了,根本用不完,最後只種了五分之一 先固定水榕,因為我的木頭有很多凹陷,可以卡水榕,不需要粘。水榕只要隨意卡住不飄走,它自己慢慢會長根扒住宿主。這一步開始已經看不到起初構圖里的獅子、狼、蜥蜴了…… 再粘莫斯。我的小缸莫斯瘋長,這個大缸種了三次莫斯都消失了,不知道哪個魚吃的? 種草,用鑷子一根根埋進去 過程中不斷地朝水草噴水,最少一分鍾噴一次,否則會很快幹掉 加水,我直接從羅馬柱那藏了上水軟管。本來想用刷馬桶的噴槍,試了一下沖勁太大,就直接用水管了。加水時表面放一個塑膠袋,水沖在塑膠袋上,避免把草沖飛走。 用手擋著點水流,打開水水流先沖在手上,再流入塑膠袋,兩次緩沖。剛開缸水是渾濁的,之後會更渾濁。加入硝化細菌,慢慢消化系統平衡了就清澈了(我沒有氧氣泵,沒有給硝化細菌打氧) 整個過程中,組裝過濾桶一天,洗刷石頭和初步構圖一天,種草一天。過濾桶老闆提前叮囑我,把濾筒連接到位,放進櫃子再通電,這又是一個悲劇的開始……組裝完通上電,大漏水!水漫了一地。檢查之後發現我在水泵口少裝了一個軟膠墊片。所以,一定要先通電測試,不漏水再放進櫃子!幾天後 差不多一周後放闖缸魚,我放了一些工具魚,防止長藻。金苔鼠、藍眼鬍子、飛狐、小精靈、蛇仔、黑殼蝦一套工具魚組合拳,放心開燈不長藻 整個缸最皮實的就是蛇仔(此處有伏筆),平時躲起來,只有餵食才閃現幾秒 水清了後消化系統已經建立,闖缸魚基本全活我自信的裝了餵食器,每天定點餵食。萬萬沒想到,我忘記換電池了,試用時隨便找了個快沒電的電池,就把這事忘了直到一個月後發現魚莫名其妙的減少,才發現餵食器沒電…… 慢慢地成景 兩個插曲————————————————有一天把二氧化碳開大了一點。出門幾小時回來,整缸的魚全部翻肚了……只剩下蛇仔安然無恙 趕緊買了打氧機,連打兩天氧氣,重新加硝化細菌。24小時不關燈,讓水草釋放點氧氣……結果,暴藻了 幾天後買了一批鬍子、小精靈、小猴飛狐闖缸 闖缸成功,放入新魚 再次進入穩定期,然後疏於管理,水草瘋長,2個月後,崩盤了! 遮天蔽日,草已經把魚逼得貼著玻璃遊了趕緊修剪一下。可是水草修剪了上面,下面剩下的是禿杆,連根拔起又會帶起水草泥慌忙之下全部給拔光了… 鋪了滿滿一餐桌的草 因禍得福,水草把燈光遮擋後,缸里的藻全部消失,之前水榕葉片上的藻很頭疼不好擦,這下全乾淨了看來除藻的最好方法就是減少光照!立刻把燈光定時,從每天8小時改成了6小時,光照和二氧化碳聯動----------------------新水草安排上 回答疑問————————————————看到好多朋友在文章里留言說,上櫃中太潮濕,櫃子受不了,必須加頂蓋其實在做櫃子之前,我是考慮過太潮濕的。還准備在櫃內貼個膜來防潮,最後沒貼成找了貼膜師傅來,說豎著的板子無法貼靜電膜。並且貼膜過程中噴洗潔精會落入魚缸的水中,所以放棄又買了帶背膠的膜,但是氣味刺鼻,最終也沒有貼。今天實測了一下(室內有暖氣):  魚缸的水溫是28.8度。魚缸上面吊櫃內溫度32.9度,濕度54。...
挑戰Intel NUCAMD嵌入式銳龍打造高性能迷你機

挑戰Intel NUCAMD嵌入式銳龍打造高性能迷你機

體積小巧、性能強大的迷你機總是備受青睞,Intel NUC則憑借技術和市場上的雙重優勢,幾乎成了迷你機的代名詞,產品眾多,不過現在,AMD發起了挑戰。 AMD宣布,基於嵌入式銳龍R1000、銳龍V1000系列處理器,AMD已經促成了一個開放的生態系統,可以讓OEM廠商設計、定製高性能的迷你機。 華擎工業(ASRock Industrial)、EEPD、OnLogic、Simply NUC、Tranquil PC作為第一波廠商,正在陸續推出基於AMD嵌入式銳龍的新款迷你機,面向工業、多媒體、通信、企業等市場,提供高性能CPU/GPU處理器、豐富外設擴展、深度安全防護,以及長達10年的處理器生命周期。 軟件方面,AlphaInfo、Beechwoods Software、ClearBlade等都會提供大力支持。 AMD嵌入式銳龍R1000、銳龍V1000系列處理器基於14nm工藝、Zen CPU架構、Vega GPU架構,都是SoC單芯片設計,最多4核心8線程、704個流處理器,支持4K顯示輸出,支持USB-C、USB 3.1、NVMe等等,熱設計功耗6-54W不等。 AMD嵌入式銳龍迷你機、主板產品: 華擎4X4 BOX-R1000V 華擎4X4 BOX-V1000M 華擎iBOX-R1000 華擎iBOX-V1000 EEPD SBC PROFIVE NUCV/NUCR  OnLogic ML100G-40 OnLogic MC510-40 Simply NUC Sequoia V8 Simply NUC Sequoia V6 Tranquil PC Mini...
時隔3年 AMD升級嵌入式顯卡:北極星架構再戰3年

時隔3年 AMD升級嵌入式顯卡 北極星架構再戰3年

AMD今天發布了新款嵌入式顯卡Radeon E9560、Radeon E9390,是整整三年前的Radeon E9550/9260的升級版本,仍然採用經典的Polaris北極星架構。 Radeon E9560繼續採用Polaris 10核心,維持36個計算單元、2304個流處理器,只是核心頻率從1.12GHz略微拔高到1.24GHz,繼續搭配256-bit 8GB GDDR5顯存,輸出接口為四個DisplayPort 1.4,支持最多六路輸出,支持4K H.265編解碼。 顯卡樣式從MXM變成了24.1厘米長的全高單插槽PCIe擴展卡,尾部單個風扇散熱,對功耗的限制大大解放,因此熱設計功耗從95W猛增到130W。 性能方面,單精度浮點5.7TFlops,3DMark跑分13998,提升11%。 Radeon E9390的核心從Polaris 11升級為Polaris 10,核心規模從14個計算單元、896個流處理器擴大到36個計算單元、2304個流處理器,核心頻率1.09GHz,顯存也是256-bit 8GB GDDR5,接口同樣四個DP 1.4。 外觀也是17.3厘米長的全高單插槽PCIe擴展卡,單風扇,熱設計功耗75W,單精度浮點性能3.9TFlops,3DMark跑分8786,提升20%。 一如既往,Radeon E9560/E9390的生命周期也保證至少3年,一直持續到2022年底——「北極星「就是這麼長壽。 作者:上方文Q來源:快科技
AMD銳龍嵌入式系統小如3.5寸硬盤:四路獨立4K輸出

AMD銳龍嵌入式系統小如3.5寸硬盤 四路獨立4K輸出

作為著名工業和嵌入式計算系統廠商,廣積科技(iBASE)今天發布了一款基於AMD銳龍嵌入式處理器的迷你系統「IB918「,體積基本和一塊3.5寸硬盤相當,長度和寬度僅為102×147毫米,但是性能卻相當強大。 該系統支持AMD銳龍V1000、R1000 SoC處理器,均基於14nm工藝和Zen架構,前者最高4核心8線程,集成Vega 3-11 GPU,熱設計功耗12-54W,後者最高雙核心四線程,集成Vega 3 GPU,熱設計功耗12-25W,二者針腳兼容。 廣積的這套迷你系統可選四核心的銳龍V1605B,雙核心的銳龍V1202B/1202/R1606G/R1505G,分別集成Vega 8、Vega 3,熱設計功耗均為12-25W,可選主動風扇或被動靜音散熱,系統溫度范圍0-60℃。 提供兩條DDR4 SO-DIMM記憶體插槽,最大容量32GB,支持ECC,一個SATA 6Gbps接口,兩個M.2 M/E Key插槽,雙千兆網卡,集成TPM 2.0安全芯片和高級硬件加密。 輸入輸出接口有兩個HDMI 2.0a、一個eDP、一個24-bit LVDS、一個USB 2.0、四個USB 3.1、四個COM,可以支持四路獨立的4K超高清輸出。 作者:上方文Q來源:快科技
西部數據發布首款嵌入式eMMC SSD:至少能用7.6年

西部數據發布首款嵌入式eMMC SSD TLC也很長壽

西部數據近日發布了旗下第一款嵌入式的eMMC SSD,具備高耐用、長壽命等特性,主要面向AI、ML、IoT等工業級應用,號稱可驅動向工業4.0的轉換。 該硬盤型號iNAND IX EM132,基於西數自主主控、64層堆疊BiCS3 3D TLC閃存顆粒,支持eMMC 5.1 HS400系統接口,並支持高級ECC錯誤校驗、損耗均衡、壞塊管理、RPMB(回環保護分區)、智能分區、自動/手動數據刷新等特性,工作溫度范圍最低-40℃、最高85℃。 業界標準153-ball FBGA整合單芯片封裝,尺寸僅為11.5×13×1毫米,容量16GB、32GB、64GB、128GB、256GB,最大數據寫入量693TB,沒說具體對應哪個容量,但是即便按照最大的256GB來計算,這個壽命也是相當長的了。 性能方面也相當不俗,持續讀寫最高310MB/s、150MB/s,隨機讀寫最高20000 IOPS、12500 IOPS。 作者:上方文Q來源:快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