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心理學家

Tag: 心理學家

心理學家用《大都會天際》來研究復雜人格障礙

科學家正在使用城市管理遊戲作品《大都會天際》來研究人格特質與復雜問題的解決能力之間的關系。 根據媒體報導,研究人員要求一組242名患有各種人格障礙(如偏執型、情感性和依賴型)的志願者遊玩《大都會天際》,以了解這些特質如何影響他們在管理模擬遊戲中的表現。 在《大都會天際》中,玩家需要將定居點從小城鎮逐漸發展成繁榮的大都市。玩家需要保證城市擁有正確的商業、工業和住宅區組合,並通過路網將其連接起來。玩家需要平衡財務,獲得基本資源和服務,還要滿足城市居民的各種需求。如果玩家能成功管理所有這些方面,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湧向你的城市,玩家就必須要重新適應人口規模並設計新的基礎設施來應對不斷增長的市民需求。而一旦出現問題的話,就會出現一系列連鎖負面反應,導致城市陷入一篇破敗,最終淪為難以挽救的境地。 研究人員就用這樣一款遊戲來研究人格特質與復雜問題解決能力之間的相關性。每位參與者都可以獲得遊戲介紹,並獲得一個擁有2600名居民、50000貨幣和90%滿意度的城市。 參與者需要在120分鍾的時間里將城市人口增加到5000人,並保持滿意度在75%以上,同時要保證銀行余額為正數。如果人口降到1000以下、時間耗盡或城市陷入債務,則表示任務失敗。 研究人員發現,與其他人相比,表現出更高程度的精神分裂、抑鬱和歇斯底里人格特徵的參與者在任務中表現不佳。依賴和妄想症特徵似乎也對任務表現產生了負面影響,但影響程度較小。 然而,這些發現並非鐵板釘釘。該研究還指出,即使表現出「通常較負面的人格特徵」,如果他們具有更高的恢復能力、行動導向和創造動機,仍然可以表現良好。 研究人員指出,盡管這項研究在提供人格特徵與復雜問題解決能力之間的數據聯系方面很有用,但它並非沒有缺陷。首先,它沒有充分考慮管理模擬遊戲的先前玩家經驗。其次,它只能測試單個遊戲的問題解決能力,而不是更廣泛和多樣化的任務。 來源:3DMGAME

《小捨得》夏顏米三家哪個孩子更有機會成功?心理學家說出了答案

《小捨得》里有三個家庭,夏家、顏家和米家。 這三家的孩子在一個班學習,其中夏家的女兒夏歡歡是一個「學渣」,而顏家的兒子顏子悠是「學霸」,剛從外地轉學來的米桃則是「學霸加天賦型」選手。 除去這三家的經濟、父母學歷等一系列不同的因素,三家採用的教養模式正好可以對應發展心理學家黛安娜·鮑姆林德提出的三種主要教養方式:專斷型、放任型、權威型。 一、專斷型教養方式 專斷型的教養方式本義是指父母要求孩子的完全服從,並且對孩子實施嚴格控制。 從嚴格的定義來講,專斷型的父母會用一系列的行為準則塑造、控制並評估孩子的行為和態度,並且有可能會對孩子使用體罰。 劇中的顏子悠媽媽田雨嵐,可算作是一個「次專斷型母親」,她並不是傳統嚴格意義上的專斷母親,但是她在對待兒子的學習方面,表現得卻是十足的「專斷」。 她沒有了解過孩子的喜好,也不支持孩子想當生物學家的理想,只是一門心思逼著孩子學習,不停給孩子加壓,希望孩子能夠取得理想的成績。 因為子悠無法上金牌班,田雨嵐夫妻去求助顏鵬的父母,當爺爺奶奶問子悠想不想上這個培訓班的時候,子悠是猶豫的,可是田雨嵐不斷給他使眼色,子悠只好很不情願地輕聲說:「想上。」 田雨嵐當然愛孩子,她當然想為了孩子好,可是她只是想當然地認為逼著孩子不停學習才符合孩子的利益,她相信自己是為了孩子的長遠人生著想。 她時刻準備為孩子的未來做出巨大的經濟付出,只要子悠能夠考上好大學。 她為了孩子能夠上擇數的金牌班,去找鍾老師,卻被鍾老師反將一軍。當她坐在家里的角落里哭的時候,我們這些做母親的又何嘗不是眼睛一酸呢?可即便是這樣失落的時候,只要子悠說「媽,我餓了」,她還是馬上擦乾眼淚去給孩子準備飯菜。 這樣的田雨嵐,即使「專斷」,也只是在用她的方式愛孩子。 二、放任型教養方式 放任型的父母遵循一種自由放任的方式,讓孩子們自主決策,鼓勵孩子主動去探索自己的人生。 這里的放任不是指「忽視」或者「不參與」,而是說父母秉持著一種更為寬容、開放的態度來對待孩子的成長。 鮑姆林德指出,放任型父母試圖以非懲罰性、接受性和肯定性的態度對待孩子的行為。不會強迫孩子做她不喜歡的事情,會讓孩子去學習自己喜歡的東西。 夏歡歡的父母是這種父母的代表,他們沒有給歡歡報過任何補習班,也對歡歡的成績沒有過高的要求。哪怕歡歡只考了倒數,他們也還是一如既往地鼓勵和開導她。 當歡歡自己表示要上培訓班時,他們反而有點擔心孩子吃不消,一開始並不支持歡歡去上培訓班。 但他們尊重歡歡的選擇,當歡歡堅持去要去的時候,他們還是同意了。 這樣的父母也許現在並不常見,也是很多孩子渴望的父母類型,他們代表了某些新一代父母的育兒方式,但是在現實的情境中卻顯得有些理想化。 三、權威型教養方式 權威型教養方式採取了折中手段,他們雖然也試圖影響孩子的選擇,但不是通過命令和約束,而是通過說理和努力塑造孩子的價值觀來達到目標。 其實米桃的父母不算是嚴格的權威型父母,但是他們確實比田雨嵐要少一些專斷,他們不會強迫米桃學習,但是他們會說:「咱們家跳出農門可就指靠你了。」或者「其他的不重要,成績好就行了。」 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塑造米桃的行為,讓米桃明白學習的重要性。 說他們不是嚴格的權威型父母,是因為他們雖然塑造米桃的行為,但是他們也有很大的局限性,除了米桃的成績,他們不關心其他的,也不會試圖通過其他的價值觀塑造手段來達到他們的育兒目標。 這三種教養方式對孩子的發展影響如何? 在發展心理學領域,很多研究的數據都表明,權威型父母的孩子在學校中比其他教養方式下的孩子表現得更好。 從夏、顏、米三家的孩子來看,米桃確實是成績突出的那一個。 是什麼使得權威型父母的孩子在學校表現更好呢? 《愛、金錢和孩子》這本書里引用了心理學家凱薩·奧諾拉的研究發現:青少年學業成就的一個重要決定因素是他們的成就策略,特別是他們如何應對挑戰的。 這一研究表明,在面對困境時,權威型教養方式下成長的孩子不太可能表現出被動和無助,他們更不畏懼失敗,並不傾向於把失敗歸結為自身能力不足。 此外,他們也更善於集中注意力並專注於任務。這個研究也同時發現,放任型教養方式的孩子和權威型教養方式的孩子表現十分相似。 相比之下,無論是專斷型還是不參與性,都表現得更糟糕。 此外,權威型的父母也更推崇追求卓越和勤奮的重要性,支持但是不強迫孩子學習。 有人研究過很多華裔美國「虎媽」後表明, 儘管大多數華裔父母表現得更為專斷而非權威,但華裔孩子一般在學校表現都很好。原因在於雖然華裔父母會制定很多規則和禁令,但也強調訓練,並時刻準備投入大量時間來激勵和支持孩子的學習乎喲東,這種育兒方式其實是結合了專斷型和權威型。 田雨嵐就和這樣的「虎媽」相似。如果她的專斷程度更深一些,那么子悠有可能會更加不堪重負,到了青春期有可能叛逆或者抑鬱;如果她往權威型靠近一些,說不定會願意支持子悠當生物學家的理想,讓子悠可以有自由選的權利,也許子悠就真的如他所願考上一流大學,而且不至於母子關係出現裂痕。 父母為什麼會採用不同的教養方式? 父母之所以會採取不同的教養方式,是因為他們對孩子的愛被分成兩種不同的驅動力,這就是利他主義和父愛主義。 利他主義是指父母更關心孩子當下的感受和快樂,而父愛主義則是指父母不僅僅關心孩子的福利,還會從成年人的角度來衡量孩子的行為的利弊。 父母總是比孩子自己更關心孩子的未來,父母們隨時準備著做出減少孩子當前的幸福感、但他們判斷符合孩子長期利益的行為。 ——《愛、金錢和孩子》 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父母都會採取「專斷型」或者「權威型」的原因。他們用自己以為好的方式為孩子的長遠考慮,想為孩子博取一個光明的未來。 寫在後面: 對於歡歡來說,她的成長令人羨慕,但同時面對激烈的競爭,她未來的路有可能難走,所以現在她已經開始準備努力,不需要父母的督促,她就主動要求報培訓班。 如果歡歡能夠把成績趕上來,她其實就成為三個孩子中最幸福的那一個,因為她的父母從來沒有把人生的希望寄托在她身上,只要求她做自己就好。 而米桃,雖然他的父母不會強迫她學習,但是她會強迫自己,按照心理學家的說法,她成功的機會比另外兩個孩子大,但是因為父母的希望都在她的身上,她的心里負擔不會小。 子悠,媽媽的高壓如果一直持續,他的情況可能不容樂觀。 這三個孩子後面的人生路到底如何,誰也不能就此下結論。 但是如果田雨嵐能夠聽一聽子悠的心聲,尊重子悠的某些選擇;米桃的爸爸除了關注女兒的學習,能夠多關注女兒的健康等其他方面;南儷和夏君山在歡歡需要幫助時提供適當的助力,那這三個孩子的未來,都不會太差。 我是@喜仔麻麻,二胎寶媽,專注於家庭早教及兒童早期發展,關注我,獲取更多實用育兒知識。 來源:kknews《小捨得》夏顏米三家哪個孩子更有機會成功?心理學家說出了答案

為什麼性格內向的人精神內耗都很嚴重?心理學家教你五種應對方法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學科術語,通常來自自然科學研究發現的規律。 在自然科學規律的指引下,人們往往能獲得更多的自我啟發;而針對日常現象,如果能夠從源頭去理解和拆解的話,那麼我們所獲得的指導將成倍增加,比如本文所說的「內耗」。 它首先來自物理學科的發現,其次才逐漸應用到更為廣泛的領域,並不斷給人們以啟發。 內耗從物理上來說,是指一個振動的物體,即使完全與外界隔絕,其振動也會逐漸自行減弱。這種現象,是因為物體內部微觀結構的「摩擦」,消耗了振動系統的彈性儲能。 所以簡稱內耗,也叫內摩擦。 內耗效應(群體心理學術語) 內耗效應則是指在群體心理學研究中,把社會或部門內部,因不協調、不統一或矛盾激化等原因造成的,人力、物力等方面原本可以避免的,毫無必要的消耗而產生的負效應,稱為內耗效應。它產生的深層次原因是: 1. 認知不協調 2. 情感衝突 3. 不同的行為方式與習慣 4. 個性化 可見,內耗效應的出現,與認知、情感、行為、個性的不同而引發。想要克服內耗效應就必須協調上述的因素,儘可能整齊劃一,從而減少內耗,避免負面效果的產生。 心理內耗(心理學術語) 日常生活中,人人都在進行自我管理。 無論是服從外在管理,還是自我管理,毫無疑問都要消耗資源和精力。而人的自我管理,尤其要消耗內在的心理資源。 如果一個人內心的心理資源與存儲不足,就會出現乾涸無力,毫無頭緒地奔忙或混亂狀態。 假如長期陷在混亂無序中,人就會感覺疲憊不堪,不得不管理卻又無法有效管理,進而陷入拖沓、迴避、自我層級降維等狀態,而這種狀態,就是我們常說的心理內耗。 心理內耗往往有如下特徵: 1. 經常覺得累、壓力大,其實什麼也沒幹; 2.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知道自己最喜歡和希望的方向是什麼; 3. 即使清楚了自己想要什麼,有了方向,什麼都還沒開始就覺得自己很累了; 如果以上三條你都符合,那麼很可能你的心理內耗比較嚴重,也就是說你的精神上比較疲憊勞累。當一個人在心理上的損耗和勞累比較嚴重時,他/她往往做不出有效判斷,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都會比較吃力。 而如何有效生活,杜絕生活中在精神與心理上的消耗呢?看看下面五個生活日常,自己是否陷入了心理消耗之中,並對症下藥進行自我調節。 【現像一】 每次參加社交活動後,會一直思考自己什麼地方沒做對,別人在如何評價自己,過分緊張他人對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甚至會因為這些臆想中的評價感到難過、焦慮、悲傷。 【有效應對方法】 過於敏感和在意他人意見看法,源自個體自信心不足,這種低自尊狀態,讓你的內心十分不安,進而在無關緊要和並無確鑿證據的事情上產生了強烈的內耗。 請不要輕易低估自己,也不要對他人的評價毫不在意,而要以人無完人的態度,理性面對自己的優缺點,大方認可自己,並在他人評價的基礎上正面完善自己。 【現像二】 日常生活中,總是喜歡與他人進行比較與競爭。尤其是看到別人比自己優秀時,內心會產生強烈的不適感、失落感,甚至是嫉妒感。 【有效應對方法】 嫉妒和被嫉妒,都是人的正常情緒。當發現他人的優秀威脅到自己在資源分配中的優勢地位時,人就會出現懼怕心理和嫉妒心理。 但這種狀態其實於事無補,因為無法改變的現實導致的嫉妒心理對人的內心耗損和傷害極大,一來它們不能讓你變強大,二來只會使你一直把自己處在硬拚和逞能,以壓倒對方的較勁狀態下,進而在毫無意義的比較中心力交瘁。 因此,當嫉妒來襲,你最應該做的就是平復心緒,找到對方的優點並與自己的優點做橫向拆解與比較。 當你對對方的優勢有所瞭解和瓦解之後,再回頭來看自己的獨一無二之處,就能比較坦然地接納對方的優秀,和自己暫時落後的處境。 而這種心態上的緩和,將能使你集中有限的精力,去做大做強自己的優勢。 【現像三】 內心一直希望變優秀,而且思想也很活躍,但卻毫無具體行動。實際上你只是思想勤奮,四肢懶惰而已,在默默跟自己較勁無數次後,因為現實毫無進展,進而感到沮喪而不知道原因。 【有效應對方法】 這是心理內耗最為典型的特徵,身體不動,思想異常活躍。本質上,還是自身惰性在執掌自我的小乾坤,表現出來的就是執行力不足。 所以,沒別的,不要坐在原地等,做起來,幹起來! 【現象四】 不敢做決定,總是優柔寡斷,猶豫不決。甚至在選擇之後,還會不斷去思考自己的決定是否正確,想像當下不存在的失敗和恐懼感。 【有效應對方法】 優柔寡斷是內心割捨不清,沒想清楚自己到底最想要什麼,所以無法做出清晰確鑿的決定和選擇。此外就是壓根沒想去承擔決策失敗所造成的責任和痛苦,這是人格上的缺陷,造成的內心損耗。 怎麼改,得看自己到底是不是敢於捨棄和追求,想明白了,就行動,不要只是心動而行動上等於零。 【現象五】 拖延,最常見的狀況就是:往往不到最後一刻絕不動手,而且經常必須在壓力之下才能做好一件事。並且,一邊做一邊拚命自責,而這種狀態又特別影響正在做的事情,導致做了等於沒做,效果極差。 【有效應對方法】 拖延心理產生的原因很龐雜,但無論是哪種原因,都請立即停止。哪怕是做得不好,也比拖到最後一刻才做要好得多,因為尚有時間補救。 一定要謹記:凡事拖延,就會導致內心產生愧疚感和自我譴責,長期持續人就會產生自我否定的心理。所以,千萬不要拖延! 以上五個方面,大家可以自行對照檢查,發現一個更改一個,儘量讓自己的心理和精神狀態處於健康和有序的氛圍里。 與此同時,要想減輕心理內耗,我們還要特別關注在某一個方面的有效積累,也就是我們在前文所提到的心理資源積累,它是減少內耗的重要因素。 所謂心理資源,並不單指某一個方面,而是包括很多東西,比如健康的體魄、豐富的文化知識、常態化的社會人際交往、個體經濟能力以及人生閱歷等多個層級的內容。 對於個體來說,同時擁有以上所有心理資源是不太現實的,我們只能儘可能地讓其中常見常有的資源保持豐富和飽滿的狀態,而不在稀缺的心理資源上浪費太多時間。因為那樣做,同樣也是讓自己處於心理消耗之中,得不償失。 因此,如果想要減少心理消耗,不僅需要持續積累豐富而有效的心理資源,以支撐日常心理消耗,更要形成一整套積累心理資源的規律,從而讓自己持續不斷地得到供養和補充。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試著這樣做: 1、無論何時都相信自己。建立自信心理機制,喜歡自己,接納不完美的自己,這是改變心理內耗的重要前提。 2、學會從簡單,或不想做的事情開始行動。萬丈高樓平地起,慢慢地,當你連不想做的事情也能應對如流時,其他事情也就難不倒你了。 我們經常說萬事開頭難,但其實並非事情本身有難度,而是因為自己陷入了毫無意義的心理消耗。 3、有規律的作息,加強身體機能訓練。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意義之重大無需贅言。 4、遇到的問題或焦慮,往往不是能力方面的問題,而是沒經歷過,沒找到訣竅。因此要快速向外學習請教。而在此過程中,那些你認為很難的事情,在別人看來很簡單有套路。 5、自己定的計畫就要堅持下去,計畫再爛,也好過沒計畫。提前制定好事情的底線完成日期,並時刻督促自己去完成。 6、勞逸結合,張弛有度。這個意義也不言自明,累垮自己也是一種不合理不明智的內耗。 最後,祝大家效率越來越高,越來越有行動力。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編輯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Alfred Adler, translated by Zhou lang....

沒有邊界的心善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心理學家教你如何科學變強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強者的陽謀與弱者的妥協 沒有邊界的心善,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這話雖不是絕對真理,卻能解釋90%的人際困擾。 見過的人越多,越能總結出人際交往中的一條規律:強者從不示弱,總是在各個方面牢牢掌控主動權,而弱者總是妥協,一而再再而三地退讓,讓自己越來越深地陷入被動之中。 強者天生要強,雄性激素的旺盛分泌,總是讓他/她們充滿戰鬥力。這種戰鬥力並非武斷魯莽的橫衝直撞,而是建立在事事均未雨綢繆的計畫和謀劃基礎上。 弱者性格細膩而格局稍顯文雅,有時候太過講究禮節,而往往忽略了自己面對的是豺狼虎豹,而非與自己同等類型的生物。 所以,容易選擇錯誤的策略,從而導致自己在競爭格局中一直處於退讓地位。 對於強者而言,始終崇尚陽謀。 我們日常中所說的陰謀,是指在暗中做壞事。雖然陰謀和陽謀都是要達到一定目的,但它們卻有著巨大區別:陰謀是暗中謀劃,動機不純且有破綻。 而陽謀則是隨勢而動,隨勢而發,且就起伏於日常規劃中,比起陰謀來講,既是常規推進,又是技高一籌的統籌。不僅高明多了,也更難以實施。 漢武帝時期,大一統帝國的國勢,相對於匈奴等少數民族而言,已經相當強大了,然而卻仍存在三大隱患: 第一、諸侯各自保存了一定的政治、軍事勢力,對國家政權而言是一個不穩定的因素; 第二、當時的土地兼併仍然嚴重,社會也仍處於動盪不安之中,階級矛盾不斷發展; 第三、匈奴不斷入侵,不停在邊境製造事端,使得西漢王朝疲於奔命。 在內憂外患之下,漢武帝希望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既避免外敵進攻,又能鞏固王朝內部。於是,朝臣中有一個叫主父偃的大臣,針對當時情況,為漢武帝提出了歷史上著名的「推恩令」。 所謂推恩令,就是通過改良秦朝的郡縣制,將以前各諸侯所管轄的區域只由其長子繼承的制度,改為由諸侯王的長子,次子,三子共同繼承。 推恩令還規定,諸侯王死後,可以由嫡長子繼承王位,而與此同時,漢武帝又允許諸侯王廣推「私恩」,即把王國土地的一部分,分給子弟為列侯,但是這些列侯,則統一歸國家治下的郡縣來進行管轄,並且是由皇帝親自來制定這些侯國的名號。 表面看,是漢武帝下放了權力,諸侯王可以將自己的封地,一一分封給自己的後代,由此使得諸侯王的勢力進一步得到擴張。 實際上,隨著逐一分封和國家對列侯國的管轄權逐漸加大,原本強盛的諸侯國,其本身權勢就被越分越小。 並且,漢武帝又借國家管轄之名,趁機逐漸收編各諸侯子嗣的封地管理權限,並順帶以封賞、爵位等方式,讓這些諸侯國子嗣們為了權力、封地、朝廷的賞賜相互爭奪,進一步激化諸王內部嫡系之間的矛盾。 原本鐵板一塊的各諸侯王實力嚴重被削弱,但是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權,從此以後卻越來越集中,最終解決了諸侯問題,建立了強盛的中央集權制度。 「推恩令」實施後,在收編諸侯國過程中,漢武帝不僅沒有動用過任何兵馬,反而還贏得了仁政恩重的稱讚,堪稱政治治理過程中最為成功的陽謀。 回到主題,從這個過程中就可以看出,強者在處世時,會非常注意謀略,面對跟自己一樣強勢的對手,既要巧妙借用對方的求利心理,巧施策略並全程實施,同時又加以恩賞軟化和迷惑對手。 所以,所謂強者總能成功,並非天生蠻力要強,而是強力收攏又心思縝密,每一個環節都不會拖泥帶水,幾乎是環環相扣,絕不讓對手有機會反擊。 如果說漢武帝的「推恩令」,是目標明確而有邊界底線的政治謀略的話,那麼普通人在日常人際交往中是否有明確邊界感和謀略,就直接決定了他/她的工作生活能否順利。 比如,從老闆角度看,最希望看到的,是公司里的員工既能高效率解決問題,又能安分守己聽指揮。而職場中大部分社畜,也都是如此作為的。 但是,大家也能注意到一個看似奇怪的現象,那就是一些工作能力根本比不過自己的人,卻能靠著對老闆的跪舔、阿諛奉承而平步青雲,升任高位。 客觀地說,你還真不要一廂情願地義憤填膺,認為這個世道太黑自己太白。事實上,如果你從老闆角度看問題,立刻就能得到答案。 在老闆看來,這些跪舔者雖然工作能力不強,但是他們敢率先滅掉自己的尊嚴人格,以鷹犬姿態匍匐哈巴兒在自己身邊,供自己驅遣玩樂,鞍前馬後的侍奉自己,只為得到自己的適當放權,僅此心態,就比只會依靠工作專業能力上的普通員工,陰狠許多。 而正是因為看到了這種陰狠,老闆才會大膽任用他們。因為居高位者需要的,往往是能夠為他們驅遣其他勞動者的所謂「管理者」。 既然只要給予鷹犬以肉食(高職、俸祿),他們就能用盡辦法,驅動公司里一群人心甘情願地勞作,這樣省事的操作,如何不做? 因為高位者深知的是:一些人越是得寸進尺,毫無邊界地驅使普通員工,公司內的普通員工越是不敢有任何越界之舉,而為了保住工作而老老實實做事。 如此一來就會形成「穩固」的管理氛圍。所以,管理上「沒有邊界」的趨進,就是對團隊最有效的治理。 當然,爪牙是職業經理人,老闆會從旁觀察並適時對其進行箝制。只要他們的行為不太過分影響到公司業績,那麼他們的種種得寸進尺,就會被默許。 所以,雖然比起漢武帝分封制來講,這些算是小兒科。 但是每一個普通人,無一不是生活在這種職場氛圍中的,也無一不是順從服帖於此的。 漸漸地,社會中的多數人,逐漸變得毫無邊界感,變得越忍讓越服帖,越服帖越覺得心安理得且安之若素。 你若讓他/她在職場中「學會向不合理之處生氣」,那反倒會招致對方狐疑與鄙夷的 眼神:我是瘋了嗎要這樣做?大家都這樣做,這個社會就是這麼運轉的,你是不是腦子有問題才會想到要反駁? 所以,「強者」恆強,「弱者」恆弱,就是這麼來的。 而所謂弱者,其實並不是真正能力上的弱,而是失去了邊界感,一再允許不合理髮生在自己身上的,愚蠢的,善良。 - The End - 作者 | 湯靡達 編輯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Tartakovsky, M. (2018, October 08). What to Do When You Feel Guilty About Setting...

美國心理學家:性吸引力評測方法|對伴侶的性動機是慾望還是喜愛

獨家原創系列課程《性心理解析》第十一課 導讀:慾望和喜愛不一樣 在本節課程中,我們將主要參考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的心理學研究人員Tamar Krishnamurti和George Loewenstein在2012年設計的一份性心理動機的專用心理測試,評測伴侶對你的性吸引力強弱,用於區分這種吸引力到底是出於慾望還是喜愛。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把對「性」的慾望和喜愛混淆,將這兩種心理統稱為性吸引力。但Krishnamurti和Loewenstein教授指出,對伴侶的慾望(wanting)和喜愛(liking)實際上是兩種在本質上完全不同的性心理: 慾望(wanting)是指:參與到與「性」相關活動中的動機(motivation); 喜愛(liking)是指:參與到與「性」相關的活動中所獲得的樂趣(enjoyment)。 所以,如何區分慾望和喜愛?Krishnamurti和Loewenstein教授為此設計了15道專業心理學測試題,專門用於區分對性的慾望和喜愛。由於這份心理學測試在實踐中能夠準確地反映人們的性心理,因此這份心理學測試題廣泛用於性心理學的研究中,用於評估人們的性心理動機以及對性吸引力的認識。 Krishnamurti和Loewenstein教授發表文獻題目和摘要截圖。 該心理學測試於2012年首次發表在期刊Arch Sex Behav(文獻題目、摘要截圖如上所示)。 卡內基梅隆大學心理學家:設計性心理動機的心理學測試 為了能設計出準確區分性心理動機的心理測試,卡內基梅隆大學的Krishnamurti和Loewenstein教授招募了1145名年齡在18-98歲之間的志願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63%為女性。 在Krishnamurti和Loewenstein教授預先設計好的備選測試題中,通過對研究對象的測試,根據準確度和重要性,研究人員最終確定了其中10道心理測試題用於評測人們對伴侶性吸引力的喜愛,5道心理測試用於評估對伴侶的慾望。 為了使讀者們更好地理解這15道心理學測試題,我們將其一一翻譯成了中文,並總結了評估方法,方便讀者們自測。接下來,我們就將分別對「喜愛」和「慾望」的性吸引力心理學測試題進行分析。 對伴侶性吸引力的喜愛程度評估(Partner-specific sexual liking) Krishnamurti和Loewenstein教授最終確定了10道心理測試題評估人們對伴侶性吸引力的喜愛程度(Partner-specific sexual liking,簡稱為PSSL)。具體心理測試題的內容如下圖所示: 性吸引力的喜愛程度(Partner-specific sexual liking)。 對伴侶性吸引力的喜愛程度測試內容(翻譯): 根據Krishnamurti和Loewenstein教授的文獻,我們將10道心理測試題翻譯如下圖所示: 性吸引力的喜愛程度心理測試題翻譯(Partner-specific sexual liking)。 對伴侶性吸引力的喜愛程度測試方法: 根據上圖中的翻譯,分別對每道題目所描述感受的認可強弱程度進行量化打分; 分數範圍為1-5分(整數):1分表示「非常不認可」,5分表示「非常認可」(第3題和第7題除外); 對10道題目分別進行打分後,進行累加,最終的加和分數為對伴侶性吸引力喜愛程度的總分數。 對伴侶性吸引力的慾望程度評估(Partner-specific sexual wanting) Krishnamurti和Loewenstein教授設計了如下5道心理測試題來評測人們對伴侶性吸引力的慾望程度(Partner-specific sexual wanting,簡稱PSSW): 對伴侶性吸引力的慾望程度(Partner-specific sexual wanting)。 對伴侶性吸引力的慾望程度測試內容(翻譯): 根據Krishnamurti和Loewenstein教授的文獻,我們將5道心理測試題翻譯如下圖所示: 對伴侶性吸引力的慾望程度心理測試翻譯(Partner-specific sexual wanting)。 對伴侶性吸引力的慾望程度測試方法: 根據上圖中的翻譯,分別對每道題目所描述事件的頻率或感受強度進行量化打分; 分數範圍為1-9分(整數):1分表示「完全沒有」或者「完全不強烈」,9分表示「非常頻繁」或者「非常強烈」; 對5道題目分別進行打分後,進行累加,最終的加和分數為對伴侶性吸引力慾望程度的總分數。 測試結果分析:動機是慾望還是喜愛? 從以上的兩個心理測試中,我們可以分別得到「喜愛」和「慾望」的分數。為了方便比較,我們將兩個測試的平均分數進行了標準化計算處理,方法如下: 對伴侶性吸引力的喜愛程度的平均分:10道題的總分除以10,再乘以9/5(五分之九); 對伴侶性吸引力的慾望程度的平均分:5道題的總分除以5; 對比「喜愛」和「慾望」的平均分,分值較大者表明你對伴侶性吸引力的傾向。 如:對伴侶性吸引力的喜愛程度平均分為7.2分,慾望程度平均分為5分,則表示你對伴侶的性吸引力傾向為喜愛而不是慾望。 心理學分析:男人對性吸引力的慾望比女人更強 在對1145名研究對象的測試中,Krishnamurti和Loewenstein教授分別計算了男人和女人對性吸引力「慾望」和「喜愛」的測試結果,最終的統計結果發現,男人比女人對性吸引力的慾望更強,喜愛程度基本持平(結果如下表所示)。 男女測試結果對比。 (備註:表格來自原始文獻截圖,中文為本文作者額外加注以方便讀者理解) Krishnamurti和Loewenstein教授指出,男女存在這樣的差異其實已經在之前的很多心理學研究中被證實,男性比女性對性的慾望更強烈也更主動。 在1996年的研究中,英國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MRC...

V社再招心理學家 開發更加吸引人的硬件技術

Valve曾招聘過一次包含心理學家、經濟學家在內的非遊戲直接相關行業的專業人才。 近日,V社再次招聘心理學家,並且希望能讓心理學家參與到遊戲、硬件和平台用戶體驗設計中去。 V社希望心理學家能夠幫助未來的Valve遊戲打造出更加引人入勝的遊戲體驗;研究出更加適合玩家的硬件技術;還有對用戶和公司進行分析,給用戶提供更好的全方位體驗。 不同於前一次招聘的是,這次V社特別強調了參與硬件技術開發,或許V社在規劃更多像《半條命:Alxy》那樣的基於新硬件的高級遊戲體驗。 招聘要求為: 心理學或相關領域的研究生學位 有相當的高級統計學知識 有實際的關於消費品和服務開發的經驗 有在認知、社會、行為因素和心理學相關領域的研究經驗 首選項: 精通編程語言 玩家朋友們有恰好符合要求的,可以去聯系V社試一試。 官方招聘頁面>>> 來源:遊民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