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接口

Tag: 接口

12V-2×6供電接口更多細節信息曝光:支持最高675W功率輸出

英偉達在最新一代GeForce RTX 40系列顯卡上,大量應用了12VHPWR接口。不過去年出現了不少12VHPWR連接器過熱熔化的報告,雖然更多地歸咎於「用戶錯誤安裝」,但線纜彎曲容易造成接觸點壓力過大,從而導致更高的潛在風險似乎成為了共識。隨後PCI-SIG准備了名為「12V-2×6 PCIe 6.0」的連接器新設計,出現在CEM 5.1規范里,以取代現有PCIe 5.0標準的12VHPWR。 目前已經看到有GeForce RTX 40系列顯卡和部分新電源採用了這種12V-2×6供電接口,以提供更為穩定的連接和供電。 據TechPowerup報導,隨著12V-2×6連接器的廣泛使用,引起了更多硬體社區的討論,最近有網友帶來了更多的細節信息,顯示12V-2×6連接器上帶有「H++」符號,支持最高675W功率輸出,而大家熟悉的12VHPWR連接器為「H+」符號,支持最高600W功率輸出。 據了解,12V-2×6供電接口最早出現在去年,用於個別的GeForce RTX 40系列顯卡,比如Founders Edition,目前大量出貨主要集中於今年推出的GeForce RTX-40 SUPER卡系列顯卡上,不過部分廠商的新產品其實還在使用12VHPWR供電接口,並沒有很統一的要求。傳聞AMD也在考慮12V-2×6供電接口,但是暫時沒有什麼新進展。 雖然最近有消息稱,英偉達下一代GeForce RTX 50系列要更換新的16Pin供電接口,不過已經有業內人士站出來反駁了這方面的傳言。 ...

DVI接口回來了 上次看到它似乎還是5年前

快科技2月4日消息,RTX 3050 6GB正式發布之後,同德也同步推出了自己的新品,其中RTX 3050 KalmX 6GB不僅採用無風扇靜音設計,還配備了DVI接口。 是的,早已經絕跡的DVI接口,又回來了! DVI即數字視頻接口,是一種高速傳輸數位訊號的技術,常見的有一排3/4/5針的DVI-A模擬式、三排6/8針的DVI-D數字式、3排6/8針的DVI-I混合式三種版本。 DVI傳輸的是數位訊號,因此速度快,而且沒有衰減,色彩更逼真,雙通道格式最高支持2048 x 1563/60Hz、1920×1080/85Hz。 同德RTX 3050 KalmX 6GB的這個DVI接口,就是後期最常見的雙通道DVI-I,同時還有一個HDMI 2.1、一個DisplayPort 1.4a。 但是到了高清時代,DVI接口已經無法適應更高解析度和刷新率,而且本身體積龐大,逐漸被HDMI、DisplayPort所淘汰。 上一次看到有顯卡配備DVI接口,應該還是 來源:快科技
普通人上網也受影響?芯片短缺波及路由器市場

矽速科技推出新款單板電腦:體型小巧、配全尺寸接口

快科技12月31日消息,矽速科技最近推出了一台名為Longan Pi3H的單板電腦,它的尺寸和樹莓派Zero差不多,非常小巧。 據悉,Longan Pi3H搭載了全志H618處理器,CPU是四核的Arm Cortex-A53,頻率可高至1.5GHz,GPU是Arm Mail-G31 MP2,支持OpenGL ES 1.0/2.0/3.2, OpenCL 2.0, Vulkan 1.1。 核心板上的內存有2/4GB LPDDR4可選,存儲則是32GB eMMC快閃記憶體可選,或者像大多數的樹莓派一樣,使用MicroSD卡作存儲設備。 值得注意的是,這款單板電腦在接口方面表現十分出色,它有著兩個USB 2.0 Type-A,一個HDMI 2.0,一個RJ45,都是全尺寸接口。 同時,該單板電腦還提供WiFi 6、藍牙5.4等無線連接,供電方面,它依靠USB Type-C。 價格上,2GB內存的L3MH核心板售價為18美元(約合人民幣128元),而加上擴展板的售價為24美元(約合人民幣170美元)。而最高規格的32GB eMMC快閃記憶體+4GB內存+擴展板的售價為35美元(約合人民幣248元)。 來源:快科技

華為科普2.5GE埠為什麼會流行:千兆不足 萬兆太貴

快科技11月30日消息,近日華為撰文科普了2.5GE埠為啥會流行。 從速率上看,2023年全球終端網速中位數最高達85.31Mbps,10名左右用戶帶寬即可能突破千兆。 以完善的信息化教室為例,講台電腦辦公和35台學生Pad各需30M帶寬、兩路監控視頻各需要20M帶寬,需求已突破千兆。加上各類電子教具、行政上網和未來VR課堂,未來帶寬將突破2000M。 但是,當前市場97%都是千兆埠,並且Wi-Fi 7手機實測網速超過4Gbps,AP上行速率將從2.5GE起步,這麼大的上行速率是千兆埠無法承載的。 未來接入網絡將逐漸由千兆向萬兆過渡,但萬兆多速率交換機非常昂貴,再疊加線纜和終端的替換成本是很多企業吃不消的。 當前千兆網口使用的是CAT5/CAT5E類網線,而從5GE埠開始就需要CAT6類線纜,換萬兆多速率交換機意味著全網線纜的更換。 “千兆不足,萬兆太貴”使得2.5GE成為過渡時期的優良選擇,如聯想、惠普等不少廠家電腦主板埠已經從GE升級到2.5GE以支持辦公帶寬演進。 2.5GE埠向下可以兼容10M,100M老終端,適應客戶現網所有終端設備,不必擔心升級後設備不可用的問題。 同時,2.5GE埠適配GE埠的超5類線纜,利舊線路無需重布線。既適應當前企業現存的千兆網絡,又為用戶帶寬過渡提供“加量不加價”的2.5GE到終端(高性能PC)、到房間(AP無線擴展)能力。 GE埠逐漸向多速率升級 來源:快科技

6個高速10G接口 銘瑄攜MS-Q670M vPro亮相

快科技11月16日消息,最近在珠海由英特爾舉辦的2023英特爾客戶端解決方案論壇上,銘瑄展出了最新的商用企業主板MS-Q670M vPro。 MS-Q670M vPro採用了英特爾的最新vPro技術,為企業用戶提供了確保組織順暢運營和員工高效辦公的產品和技術,其中包括全面多層的安全功能、專業級的性能、全面遠程管理及可靠的穩定性。 同時vPro具有遠程系統修復及BIOS維護等第三方遠程桌面不能實現的高級功能,能在各種工作場所提供高效的業務處理和管理,為企業的數位化轉型提供了支持。 不僅如此,MS-Q670M vPro還搭載了TPM(Trusted Platform Module)2.0安全模塊。 TPM是國際通用的可信任計算技術標准,是一種用於增強計算機系統安全性的技術,主要能提供硬體級別的安全性、實現數據加密、進行身份驗證、提供系統完整性保護、遠程安全管理等大大增強計算機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安全模塊。 相比於TPM1.2,TPM 2.0的三個控制域都支持多密鑰和多算法,從而讓TPM 2.0相比TPM 1.2能生成更長更難破解的密碼,並且引入了全新的認證方式,大幅提高安全性; 而全新的對稱加密密鑰存儲讓TPM2.0擁有更大的存儲容量;而增強模塊內置加密算法的種類意味著與舊版本的TPM 1.2相比,TPM 2.0能兼容更多的軟體和場景。 而作為一款全面的高端企業主板,MS-Q670M vPro擴展性可稱強大:主板搭載多達13個USB接口,其中包括6個高速10G接口、2個5G接口;還有支持10G傳輸速率、15W快速充電的Type-C接口,可支持多個工作設備同時在線,大幅提高效率; 而主板搭載的2*16X PCIe和2*4x PCIe,同時還有雙PCIe x4 Gen4的NVMe接口,則是給工作設備提供了更多的擴容可能性。 另外MS-Q670M vPro的音效卡支持AI降噪,麥克風聲音錄入智能剔除雜音更能進一步提高主板的可靠性,在商業溝通與會議上更顯效率,大幅降低溝通成本。 來源:快科技

新款Simply NUC上市:英特爾N95處理器 支持三屏輸出

快科技10月5日消息,Simply NUC近日推出一款新的主動散熱NUC設備,名為Zircon(鋯石)。 Simply NUC表示Zircon是一款主打高性價比的設備,適合需要搭建智能家居的用戶、尋求低成本邊緣計算設備的企業和需要入門級播放器的零售商。 Simply NUC Zircon所配置的CPU是15W的英特爾N95處理器,4c4t(全是E-Core),最大睿頻為3.40GHz。它預裝了單根8GB DDR4-3200 SODIMM內存,容量最大可擴展至32GB。 而硬碟方面,它帶有一個M.2 2280(PCIe 3.0 x4規格)插槽和一個2.5英寸SATA盤位。無線網卡方面,該設備配備了英特爾AC7265,支持WiFi 5和藍牙5.0。 接口方面,它的正面帶有1個USB 3.0 Type-C(支持DP Alt),2個USB 3.2 Gen 2 Type-A,1個3.5mm音頻接口。在右側則擁有1個MicroSD讀卡器。 背面則分布著DC電源口,2個HDMI 2.0,2個USB 3.2 Gen 2 Type-A和1個2.5Gb網口。算上Type-C接口的DP Alt的話,Simply...

顯示器接口帶寬不夠為何能支持高分高刷?

大家平常有使用雷電接口的需求嗎? 我們經常可以在筆記本和Mac上看到雷電4接口,不論是用來外接USB4硬碟盒、外接顯示器或者顯卡擴展塢,雷電4都能提供十分強悍的支持,而這顯然與它40Gbps的超高帶寬脫不了關系。 那說到帶寬,自然不得不提到顯示器上的老朋友:HDMI和DP接口。作為顯示器和主機的視頻傳輸接口,帶寬直接關繫到顯示畫面的解析度與刷新率。所以筆者也經常會看到網上有朋友發帖求助關於為什麼自己的顯示器最高刷新率達不到官方標稱水平,其實這有很大可能是因為顯示器接口帶寬不夠導致的。 不過在聊如何解決帶寬不夠的問題前,先和大家過一遍各接口帶寬大小及支持的畫面規格。 先來說說HDMI,目前市面上主要有HDMI1.4、HDMI2.0(又稱HDMI2.1 TMDS)以及HDMI2.1FRL。實際帶寬分別為10.2Gbps、18Gbps以及48Gbps,但實際用來傳輸視頻信號的帶寬僅為8.16Gbps、14.4Gbps。(HDMI2.1 FRL是個特殊的例子,實際帶寬取決於Lane數與每Lane的速率,具體帶寬大家可以看下圖,這個未來有機會再聊) 回到之前的話題,HDMI1.4在8bit色深、4:4:4色度采樣以及0~255全范圍輸出的色彩設定下,最高支持1080P144Hz、2K75Hz、4K30Hz的畫面規格。想要支持1080P240Hz、2K120Hz、2K144Hz、4K60Hz、4K75Hz或者5K30Hz的畫面規格,則需要將色度采樣降低為4:2:2甚至4:2:0。 在同樣的條件下,HDMI2.1 TMDS(HDMI2.0)最高支持1080P240Hz、2K144Hz、4K60Hz的畫面規格。若要支持2K240Hz、4K75Hz、4K120Hz、5K60Hz或者8K30Hz的畫面規格,則需要將色度采樣降低為4:2:2甚至4:2:0。 而HDMI2.1 FRL滿血版理論上在8bit色深4:4:4色度采樣0~255全范圍輸出的色彩設定下,最高支持1080P240Hz、2K240Hz、4K144Hz、8K30Hz的畫面規格。其中,4K240Hz、5K120Hz、8K60Hz與8K120Hz的畫面規格則需使用DSC壓縮技術。 而作為高端顯示器必備的DP接口,則相對來說簡單一點,目前市面上主要配置DP1.2以及DP1.4,更高規格的DP接口目前還未成熟,以後再和大家聊。 DP1.2的帶寬高達21.6Gbps,其中用於傳輸視頻信號的帶寬為17.28Gbps,同樣在8bit色深、4:4:4色度采樣以及0~255全范圍輸出的色彩設定下,最高支持1080P240Hz、2K165Hz、4K75Hz、5K30Hz的畫面規格。若要支持2K240Hz、4K120Hz、5K60Hz或者8K30Hz的畫面規格,則需要將色度采樣降低為4:2:2。 DP1.4最大帶寬32.4Gbps,其中用於傳輸視頻信號的帶寬為25.92Gbps,在8bit色深4:4:4色度采樣0~255全范圍輸出的色彩設定下,最高支持1080P240Hz、2K240Hz、4K240Hz、8K60Hz,其中,4K240Hz與8K60Hz需使用DSC壓縮技術。 可以看到不論是HDMI2.1 FRL還是DP1.4,在面對一些超高規格的畫面需求時都需要採用DSC壓縮技術。那這個DSC壓縮技術又是何方神聖,我們繼續來看。 DSC壓縮技術,全稱為DisplayStreamCompression影像壓縮傳輸,通過算法對圖像數據進行無損壓縮,以便更高效、更快速地傳輸。這一技術使得在低帶寬環境下,能夠輸出高解析度內容。經過壓縮後的圖像數據,從視覺表現上幾乎無法察覺到任何差異,同時,這種技術帶來的延遲極低,使得用戶能夠享受到流暢、快速的視覺體驗。 來源:快科技

這家腦機接口公司,快馬斯克一步

人們通過機械義體獲得各式各樣的能力,這一活躍於影視或遊戲里的概念正在不斷侵入現實。 和影視劇一樣,人類若想「機械飛升」,免不了危險重重的手術。畢竟植入腦機接口手術涉及開顱,很難想像其過程能和植牙一樣簡單。但如果我說,有個公司可以用打針的方式把腦機接口植入腦中,你會願意嘗試嗎? Synchron 創立於 2012 年,是一家醫療系統開發公司,專門開發腦機接口產品。Synchron CEO Tom Oxley 表示, 他受到了心臟支架類型手術的啟發,想研究出一種和植入心臟支架類似的方法植入腦機接口,以此避免開顱手術以及術後的一系列炎症。 從結果看來, Synchron 的研究是成功的,該公司開發了一款名為「Stentrode」的血管內電極陣列產品,這款產品旨在記錄大腦和神經的運動。從名字可以看出該產品的特點——小, Stentrode 只有血管般粗細,且呈網狀,所以即使是通過血管植入,也不會影響血液流通。 目前的侵入式腦機接口植入手術,都是在頭頂開一個洞,然後放入一塊 Apple Watch 大小的裝置。先不說手術過程的風險,即使手術成功了,人類大腦也會對裝置產生排異反應,這是侵入式腦機接口的技術難點之一。 而 Stentrode 則不存在這個痛點,它的手術方式近似於植入心臟支架,產品會通過頸靜脈植入進大腦的運動皮層(表達人類運動意圖的區域)。大腦對 Stentrode 的排異方式是把它推入大腦組織內,所以 Stentrode 在幾周內就會被組織覆蓋並固定在該區域。 Stentrode 與電子設備的連接方式則採用了時下流行的無線連接, Stentrode...

16針供電接口終於完美了:640W功率也沒有燒毀顯卡

12VHPWR 16針供電接口自從用於RTX 40系列以來,已經燒毀了不少RTX 4090,,將會取而代之。 有媒體近日探訪了Linewell,一家為華碩等大品牌製造電源線的企業,後者正在開發12V-2x6接口和相應的數據線。 溝通期間,Linewell對新的接口和數據線進行了各種測試,結果令人欣喜。 一項是50多分鍾的持續壓力測試,接口和電源線的溫度始終未超過46.5℃。 另一項是故意不插緊,模擬疑似容易燒毀RTX 4090的一種場景,結果在55A電流、640W功率的沖擊下,依然非常穩定,電源線溫度也只有41℃。 第三項是故意彎折電源線,各種角度嘗試一遍,仍然沒有出現燒毀。 這足以證明,之前的接口和電源線設計確實有問題,改進後的應該可以放心了。 不過,目前還不清楚什麼顯卡會首先使用新的接口,也不知道現有的RTX 40系列是否會全面升級替換。 12V-2x6接口在外觀造型、物理尺寸上和12VHPWR幾乎完全一致,還是16個針腳,但是從機械結構到電氣結構都都做了改進。 12VHPWR側視圖 12V-2x6側視圖 最顯著的一點就是感應針腳(sense pin)的位置更深了,可以在輸出GPU所需要的高功率電流之前就確保接觸到位。 同時在供電能力方面,感應針腳檢測的檔位除了450W、600W,還增加了150W、300W檔次。 每個針腳的最大供電電流還是9.2A,但是分成了H+、H++兩個級別。 具體區別沒有明確說法,從示意圖上看,H+的頂部多了垂直的兩個開槽,尾部針腳是方形,看起來可能是固定卡扣方式不同。 電源線接頭也有兩種可選,其一在4個信號針腳之外增加了0.7毫米厚的“小尾巴”,應該是為了方便插入後固定得更牢靠。 此外在電源線設計與質量方面,新規范的要求也更加嚴格。 尤其是可靠性方面,要求105℃溫度下的壽命從92個小時延長到168個小時。 好消息是,12V-2x6接口將與12VHPWR保持兼容,意味著現有電源、電源線無需更換。 來源:快科技

你真的需要HDMI 2.1嗎?這篇文章給你答案

電視產品順利從模擬過渡到數字(數位電視),其中HDMI多媒體數字接口扮演者極其關鍵的作用,隨著電視規格的不斷升級,HDMI版本也從最初的1.0版本慢慢升級至2.1版本。然而,為了節約成本,市面上不少標榜高端的萬元級電視產品,依舊採用2.0甚至老邁的1.4版本。 甚至有人認為,現如今像電視這類顯示產品,如果不標配HDMI 2.1標准,那麼就如同買了台殘次品。那麼HDMI 2.1究竟是什麼,我們真的需要它麼?今天就給大家詳細解答一下。 怎樣去理解HDMI? HDMI英文全稱“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翻譯成中文來理解就是“高清晰度多媒體接口”。它能夠高品質地傳輸未經壓縮的高清視頻和多聲道音頻數據,且無需在信號傳送前進行數字/模擬或者模擬/數字間轉換,這種非壓縮式的數字數據傳輸,可以有效降低轉換所造成的信號干擾與衰減。HDMI接口的應用當然也非常廣泛,我們在電視、藍光播放器、顯示器、機頂盒等設備上都能夠看到它的身影。 雖然在2009年推出的HDMI 1.4標准就已經支持4K清晰度,不過僅是支持到30Hz的較低規格,而HDMI 2.0標准又被稱為“HDMI UHD”,帶寬由10.2Gbps增加到了18Gbps,同時還可以支持4K/60Hz的視頻畫面,並且能夠兼容Rec.2020色域范圍,帶來了更加豐富的色彩表現。不過,HDMI 2.1相較於2.0版本又做出了更加令人激動的升級。 視頻帶寬的增加是HDMI 2.1最為顯著的改進,由18Gbps升至令人震撼的48Gbps。帶寬的增加也為解析度更高的畫面帶來了可能。首先對於4K解析度,HDMI 2.1標准能夠支持4K/120Hz的畫面,在4K解析度下120Hz的刷新率不僅能夠帶來更為流暢的4K影片,同時還能夠滿足時下熱門3D/VR等設備的要求,在規格上也要領先競爭對手Display Port 1.4。 HDMI 2.1標准在超大帶寬的提升下,只需一根線就能夠呈現出8K/60Hz的畫面。同時即使是10K解析度的畫面,HDMI 2.1標准也能夠支持。 另外,HDMI 2.1支持最新的Dynamic HDR(動態HDR)技術,比起目前HDMI 2.0的靜態HDR,動態HDR可以確保視頻的每一幕,甚至是每一幀畫面都進行重新調整。這些連續不斷的指令被稱作動態元數據,HDMI 2.1提供了傳輸動態元數據的綜合機制,從而每一幀都能夠顯示出景深、細節、亮度、對比度的理想值以及更寬廣的色域。 對於遊戲玩家來說,HDMI 2.1標准還改善了遊戲畫面的處理。它會加入支持變動更新頻率(VRR)以及快速畫幀傳輸(QFT),能夠減少甚至消除遊戲時的畫面延遲。快速媒體轉換(QMS)則可以減少使用者在轉換訊號輸入源時的黑畫面時間。HDMI 2.1更有包括自動低延遲模式(ALLM),會自動設置理想的畫面延遲,以獲得最流暢的觀賞體驗。 而在音效方面,HDMI 2.1標准同樣做出了全面升級。它支持最新的eARC技術,比起現有的ARC(Audio Return...

Intel正式發布雷電5:120Gbps帶寬、240W充電逆天 玩法遠勝USB4 2.0

9月12日,Intel正式發布了全新一代的Thunderbolt 5接口標准,也就是雷電5,無論傳輸速度還是連接能力,都實現了一次巨大的飛躍,更是展示了基於雷電5的新一代筆記本、擴展塢原型。 這里,我們就看看雷電5到底帶來了哪些變化,可以如何改變我們的工作、生活和娛樂方式,以及Intel在背後有怎樣的思考,做出了怎樣的努力。 說到Intel,相信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其CPU處理器產品,但在過去的幾十年時間里,Intel早已從單一的晶片公司轉向了平台化探索和發展,不斷整合硬體、軟體、服務實現一體化,尤其是越來越多、越來越快地推出在底層技術上進行創新。 比如Wi-Fi 6E/7、雷電這樣的無線和有線連接技術,比如Evo、vPro這樣的平台級產品,比如ICPS(連接性能套件)這樣的網絡連接體驗改善軟體,比如Unison這樣的打通PC與手機的跨平台技術,等等。 雷電無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誕生十餘年來不斷提升傳輸性能和效率,擴展連接能力,簡化連接方式,讓設備上的接口越來越少,逐步走向大一統。 回顧歷史,雷電技術誕生於2011年,實現了單一接口同時傳輸視頻和數據,帶寬上來就有10Gbps,2013年的第二代翻番至20Gbps。 2015年的第三代不但再次將帶寬翻番至40Gbps,引入了供電能力,還採用了標準的USB-C接口形態,開啟了新時代。 2019年,Intel 10代酷睿原生集成了雷電3,更方便部署和普及,同時慷慨地將雷電3傳輸技術免費貢獻給USB-IF組織,由此誕生了新的USB4,帶寬同樣有40Gbps,目前正在迅速普及。 2020年,雷電4誕生,這次帶寬沒有變化,但各項體驗都有顯著提升,而且從11代酷睿開始原生集成,廣泛用於眾多筆記本、顯示器、集線器、擴展塢等設備。 目前,雷電技術已經得到極大普及,13代酷睿處理器90%的型號都帶有雷電4,所有Evo、Evo Enterprise認證的筆記本都具備雷電4,Windows、Linux、macOS、ChromeOS四大系統全部支持雷電4。 基於雷電3/4設計的PC電腦產品已經超過1500款,各種配件也超過了1000款。 其實發展到今天,雷電3/4、USB4在很大程度上是相通的,接口形態一樣,帶寬一樣,還都能傳輸HDMI、DP,都能供電,它們又有什麼區別呢?雷電還有啥優勢? 事實上,USB4、雷電4確實可以實現大量相同的技術特性,但對於USB4來說絕大部分都是可選項,支持與否就看設備廠商的選擇,而對於雷電4來說都是強制性的,這就意味著只要使用雷電4接口,就可以享受各種高級連接體驗。 這包括強制性檢測與認證、40Gbps傳輸帶寬、2米長度40Gbps數據線、最多4個接口、至少15W充電功率、雙4K60顯示器連接、至少一個接口支持供電、系統睡眠喚醒、Intel VT-d DMA保護機制,等等。 同時,得益於Intel體系化、平台化的優勢,雷電4接口還有著CPU處理器與作業系統原生集成、平台驗證、雷電認證、Evo/vPro用戶體驗等方面的獨特優勢,這都是USB4所無法享受的。 Intel客戶端計算事業部產品經理藍昕𬀩也強調,雷電、USB兩大技術標准不是競爭關系,不存在誰取代誰,將會持續並存,因為兩者專注的方向不同:Intel聚焦於數據中心、PC領域和相關產品,USB的覆蓋范圍則更加廣泛,包括各種消費電子設備、智能設備。 事實上,Intel正是USB協會的重要成員之一,雙方一直在相互合作推進技術和產品,比如Intel把雷電3技術貢獻給了USB協會,是不收取任何費用的。 接下來,我們就看看雷電5的具體變化。 首先在核心的帶寬方面,雷電5基於PCIe 4.0 x4每個方向可以提供兩條40Gbps通道,因此即便同時傳輸、接收數據,都可以做到單向80Gbps,比雷電4翻了一番,而雙向四個通道合計就是160Gbps。 雷電5的帶寬也不再固定,而是根據使用情況靈活調整,比如需要大量傳輸而接收較少的時候,可以將三個通道都用於傳輸,此時帶寬提升至120Gbps。 這比DP 2.1 80Gbps多了一半,比HDMI 2.1 48Gbps多了1.5倍,比USB4 40Gbps多了2倍。 說到USB4,就不得不吐槽一下USB-IF組織的混亂了,無論是標注規范還是命名規則都十分隨意。 我們一般說USB4的理論帶寬是40Gbps,但它其實也是個可選項,實際上能跑到20Gbps也可以劃歸USB4,哪怕這其實是USB 3.2 Gen2x2對應的帶寬。 整整一年前,也就是2022年9月,USB-IF又搞了個USB4 2.0,聲稱最高帶寬提升至80Gbps,追上了雷電5,而且同樣可選拓展到120Gbps。 但是,USB-IF協會對於這些帶寬規格一直都不是強制性的,支持多少完全看設備廠商的選擇,所以很容易產生混亂,不像雷電那樣明確,必須達到一定的最低標准。 為了保證高速傳輸下的信號穩定性、數據完整性,雷電5引入了PAM-3脈沖振幅調制,每個時鍾周期內可以處理更多數據,從而更穩定地達到更高帶寬。 與此同時,現有的數據線、轉接器、PCB電路板等都保持兼容,可以繼續使用。 USB4 2.0也引入了PAM-3,而下一代PCIe 6.0則升級到了更高級的PAM-4並結合ECC糾錯。 對於雷電5為何不用PAM-4,Intel解釋說主要是PAM-3在技術上足夠使用,成本也可以很好地控制,且兼容部分現有組件,綜合考量下來是最合適的,PAM-4則有更高的技術門檻。 更充裕的帶寬,給了雷電5更多的應用空間,可以支持更高規格的視頻傳輸、數據傳輸、設備連接。 比如視頻方面,雷電4隻能支持兩台4K60顯示器,解析度和刷新率無法兼顧,一個上去了另一個就必須妥協,但雷電5就靈活多了,不但可以支持一套數據線串聯三台4K144或者兩台6K顯示器,遊戲玩家可以實現最高540Hz的刷新率,創作者則可以連接多台8K顯示器。 數據方面,80Gbps乃至是120Gbps的帶寬可以輕松連接更多、更高性能的SSD、外置顯卡等等,而且如前所述,可以靈活配置,使用更加方便。 充電方面,最低功率從100W提高到140W,而最高功率更是從140W大幅提高到240W,如此只需一條數據線,就可以輕松帶動更多設備,讓桌面更加整潔。 顯示連接演示:一條雷電5數據線可以連接多台高解析度、高刷新率顯示器。 存儲連接演示:外接SSD可以跑到更高的速度,比如這里順序讀取超過了6.2GB/,順序寫入也接近5.4GB/,已經達到了高端PCIe 4.0 x4 SSD的原生水平了。 雷電5還有個非常實用的功能“雷電組網”(Thunderbolt Networking),可以在兩台PC之間使用一條雷電數據線進行點對點連接,而且隨著帶寬的翻倍,傳輸速度也有了質的飛躍。 這一功能可以讓不同PC之間的數據與文件傳輸大大簡化、大大提速,再也不需要使用U盤、移動硬碟之類的設備做做中轉了。 說到數據線,雷電5可以繼續使用目前1米長的被動式雷電4數據線,2米或更長的主動式數據線則需要重新開發。 當然,雷電一貫強大的兼容性也必不可少,雷電5不但可以向下兼容雷電4、雷電3,還兼容USB4系列、USB 3.x系列、DP...

顯卡輔助供電接口發展編年史(簡史)

顯卡帶輔助供電,已成為一件理所當然的事,但它第一次出現,可以追溯到AGP接口時代,更早的PCI顯卡基本只能顯示2D圖形,玩遊戲基本都是靠CPU的運算。 而隨著初代《古墓麗影》等遊戲誕生,顯卡才有了一定的3D圖形運算功能,之後顯卡全面向3D加速發展,加上OpenGL和DirectX等圖形API的誕生和發展,顯卡終於獨立承擔了圖形運算的任務,極大減輕了CPU的負擔。 不過AGP初期的顯卡,3D性能並不高,所以AGP接口25w的供電能力沒什麼壓力。雖然這時候GPU性能不怎麼樣,但是可以在數量上做加法啊,所以3dfx公司(已被NVIDIA收購)的Voodoo5 5500顯卡就配備了兩顆VSA-100圖形核心,並採用SLI技術進行連接(你沒看錯),整體功率達到了36W,這下AGP接口的供電就hold不住了,於是第一次在顯卡上配備了輔助供電接口,注意顯卡右上角的白色部分。 就是這個樣子,其實就是早期很常見的IDE硬碟/光碟機的D型4Pin接口。 3dfx顯然是一個技術“瘋子”,它們最瘋狂的產品是20多年前的Voodoo 5 6000,這也是3dfx最後一款消費級顯卡,但沒有正式上市,在eBay的拍賣價超過了1萬美刀。 Voodoo 5 6000最大的特色是配備四顆VSA-100圖形核心,顯卡整體功耗破天荒的達到了60w,不僅AGP接口依然hold不住,連主機的電源也叫苦不迭,於是3dfx還很“貼心”的配備了一個巨大的外接電源。 自從3dfx被收購了以後,3D圖形顯卡市場就形成了NVIDIA和ATi(已經被AMD收購)雙雄爭霸的局面,不過自此以後相當一段時間,顯卡配備輔助供電這事基本再也沒發生過,甚至NVIDIA高性能的GeForce4 Ti系列顯卡都沒有配備輔助供電,直至NVIDIA的GeForce5000系列和ATi的9000系列上市,例如GeForce FX5200 Ultra、GeForce FX5800和FX5900 Ultra就配備了D型的輔助供電,同樣也在右上角。 而ATi直到Radeon 9500才配備了輔助供電,但是卻是4Pin的小型接口,也就是3.5寸軟碟機的供電線,但這個接口顯然牢固性方面有所欠缺,所以之後的Radeon 9700 PRO和Radeon 9800等高端型號也開始配備了D型的輔助供電接口。 下圖是Radeon 9500顯卡,同樣注意右上角的白色4Pin接口。 那麼,如果顯卡性能太強了,1個D型的輔助供電不夠用怎麼辦?答案就是再加一個,例如下圖的這塊NVIDIA GeForce 6800 Ultra顯卡,它的右側就配備了兩個D型接口,自此AGP時代顯卡的輔助供電就告一段落了,因為接下來就進入了PCI-Express時代了。 進入PCI-Express時代,顯卡插槽的供電能力提升到了75W,可以滿足主流顯卡的供電需求。但是對於超高性能的顯卡,輔助供電依然還是要有的,只是新卡新氣象,輔助供電的接口也要變一下。所以就出現了下面的6Pin和8Pin這兩種,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它倆的區別就是供電能力的不同,6pin供電功率是75w,8pin是150w,6+8Pin就是225W,雙8Pin就是300w,三個8Pin就是450W。 如今顯卡的輔助供電已經演化到了ATX3.0時代,顯卡接口也發生了變化,變成了一個12Pin+4Pin的接口,被稱為12VHPWR,並第一次出現在NVIDIA GeForceRTX3090上,其中12Pin負責供電,而較小的4Pin負責和電源通訊,根據顯卡的功率來調整實際輸出功率,最高可輸出高達600w的功率,甚至能應對例如NVIDIA GeForce RTX 4090這樣的“卡皇”的瞬時功率。 目前12VHPWR已經應用在除了RTX 4060、RTX...

腦機接口技術,改變人生的開關

意識清醒,感知清晰,但就是動彈不得。 在看《逃出絕命鎮》時,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故事中描繪陷入「沉陷處(sunken place)」的情景,那是一種「真·身不由己」的無助。 沒想到的是,這種狀態也是一部分人的「常態」。 「閉鎖綜合症(Locked-in syndrome)」,又稱為「LIS」,它就跟這個名字一樣。 你有完整的認知,知覺能力是健全的,五感都有,但你就被鎖在了沒有任何肌肉能動的身體里。 30 歲那年,Ann Johnson 因突然腦干中風而導致嚴重癱瘓,失去了對身體肌肉的控制,甚至連呼吸都無法自主完成。 在接下來這些年裡,Ann 逐漸通過康復訓練,重新學習對肌肉的控制 —— 她學會了自主呼吸,控制自己脖子的肌肉,甚至現在也能笑和哭了。 今年,在腦機接口和 AI 技術的結合下,Ann 更是在癱瘓這 18 年裡,首次重新和丈夫「對話」。 「意念打字」,真的不止一種方式 在去年的 Neuralink 發布會上,該公司展示了獼猴 Sake 在螢幕的軟鍵盤上逐個字母地輸入了「can i please have snacks(來點零食)」。 當然,Sake 不懂英語,更不會拼寫,它所做的只是通過大腦來控制螢幕上的光標,讓它落在色塊指示的按鍵處,並完成了所謂的「打字」。 這個呈現也和腦機接口早期「打字」方式相關。 此前,腦機接口在語言溝通技術領域,多以「一個字母一個字母」的拼寫式輸出為主。 近年來,該領域發展迅速,多個研究團隊開始採用更「自然」的輸出模式。 在 2021...

聯想新款ThinkCentre Q500迷你PC開啟預售:約1L,配可自定義接口,2999元起

近年來,一些有著較強性能且接口齊全的迷你PC引起了玩家的關注。整機大廠聯想就有這類的產品,由於配備了BTB可自定義接口,提供了更多的可玩性,比如配置雙網口做軟路由兼NAS,靈活的設計受到了不少玩家的追捧。近日聯想新款ThinkCentre Q500迷你PC就登陸了電商平台,並開啟了預售,定金100元。 ThinkCentre Q500,i3-1215U+16GB內存+512GB存儲,價格為2999元,京東地址:點此前往>>>ThinkCentre Q500,i5-13420H+16GB內存+512GB存儲,價格為3499元,京東地址:點此前往>>> 聯想新款ThinkCentre Q500迷你PC整體尺寸為182.9 x 179 x 36.5 mm,僅為1L,重量約為1.113kg,非常地小巧,採用了金屬質感和星空美學的設計,機身運用了35%的PCC環保材質。其搭載了英特爾酷睿i5-13420H或酷睿i3-1215U處理器,分別為4P+4E和2P+4E,最高睿頻為4.6 GHz和4.4 GHz;內置Xe核顯;配備16GB的DDR4內存,以及512GB的SSD存儲;支持Wi-Fi 6;標配高效能ES綠色電源,轉換效率高達89%,支持微軟Modern Standby功能,待機時功耗小於2W,具有國家一級能效認證。 該款迷你PC在後置I/O方面,配備了兩個USB 3.2 Gen2接口、兩個USB 2.0接口、一個RJ45網口、一個DP1.4接口、一個HDMI 2.1接口、一級一個BTB可自定義接口,前者I/O則有一個USB 3.2 Gen2接口、一個USB 3.2 Gen2 Type-C接口、一個一個音頻接口。聯想還提供了豐富的配件,包括直立座架、顯示器壁掛架和電源適配架等。 ...

VGA、HDMI、DP你都懂嗎?顯示接口大盤點

電腦顯示器,就像我們人類的眼睛一樣,是我們和電腦之間進行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電腦顯示器接口,則好比是我們人類的視神經,承載著傳遞信息的重要任務。 隨著科技與硬體的不斷發展,這個“視神經”也在不斷地更新,從最初的EGA接口,到現在的HDMI、DisplayPort等多種接口,每一種接口都在屬於他們的時代中讓我們看到豐富多彩的信息世界。 圖片來源-Ai繪畫 接下來,我們將對曾經與當下市面上常見的顯示接口進行梳理盤點,首先就穿越回電腦發明之初,讓我們看看那時候的電腦是怎麼顯示內容的吧。 模擬信號時代 最早的電腦並沒有像現代電腦一樣配備顯示器,因為它們主要用於執行數學計算和科學研究等任務。然而,在20世紀50年代,出現了一批早期的計算機,例如IBM1620和DECPDP-1等,它們採用了一種叫做"CathodeRayTube"(陰極射線管)的技術來顯示內容。 圖片來源-網絡 PDP-1是數字設備公司PDP系列的第一台計算機,於1959年首次生產。其開辟了電腦遊戲的世界,運行了第一款電腦遊戲《空間大戰!》 陰極射線管是一種通過電子束在螢光屏上形成圖像的裝置。當電子束擊中螢光屏時,就會產生一個點或一組點,從而形成一個像素。通過控制電子束的位置和強度,計算機可以在螢光屏上顯示各種不同的字符、圖形和圖像。 圖片來源-網絡DECPDP-1運行電腦遊戲《空間大戰!》的效果,拍攝於1962年。 1984年 — EGA 在經過20多年的專業領域使用後,個人電腦時代開始到來,隨之而來的還是更加高清、色彩更加豐富的顯示設備。其中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視頻接口便是EGA(EnhancedGraphicsAdapter),其是由IBM於1984年推出的視頻接口標準,EGA支持640x350解析度和16位的色彩顯示,或者320x200解析度和256位色彩的顯示。 圖片來源-網絡 EGA採用的信號傳輸協議是模擬信號,接口使用的是D-sub9針接口,它包含了五個模擬信號線和四個數位訊號線,分別用於傳輸圖像數據、同步信號、控制信號和其他信號。這些信號被發送到顯示器中,經過處理和放大後被顯示出來。 圖片來源-網絡 EGA標準在推出後得到了廣泛應用和認可,成為了早期計算機顯示器領域的主流標準之一。許多軟體開發商開始開發適用於EGA的應用程式。其中就包括了windows3.0 Windows3.1在EGA顯示接口協議下顯示效果 1987年 — VGA 在IBM推出EGA顯示接口的3年後,1987年,VGA橫空出世,其作為CGA、EGA接口的改良升級款推出,其擁有更高解析度、真彩顯示(256位)、在當時較高的刷新率(60Hz)、與更加自由的解析度調整、螢幕位置平移等功能。 VGA接口經典接口形態 通常搭配CRT顯示器使用 VGA的推出同時也標志著電腦顯示器標準的成熟,也標志著計算機圖形和文本顯示技術的進一步發展。VGA接口在當時的計算機界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成為了計算機顯示器的主流標準之一,是曾經最流行的顯示器接口,如今也能在一些低端顯示器、顯卡、投影儀、監控設備上見到它的身影。 圖片來源-網絡 VGA接口採用的是模擬信號傳輸協議,信號線數量為15條。這些信號包括紅、綠、藍三色的模擬信號、垂直同步信號、水平同步信號和其他控制信號。其實現原理如下: 電腦將圖片數據按照像素點的順序發送到VGA接口中。VGA接口通過紅、綠、藍三種顏色的模擬信號,將每個像素點的顏色值傳輸到顯示器。同時,VGA接口還發送垂直同步信號和水平同步信號,告訴顯示器何時需要開始新的一行或新的一幀。 顯示器接收到這些信號後,將其轉化為電子束信號,然後通過陰極射線掃描螢幕,將每個像素點的顏色值顯示在螢幕上。 在數位訊號時代出來之前,VGA接口曾是家用電腦、顯示器的主宰,但由於其插拔需要擰上螺絲,支持的解析度低、刷新率低(最高支持2048 x 1536解析度,但容易受干擾而花屏,主流的VGA接口僅支持1080P60Hz),隨著顯示設備的不斷更新,VGA最終也沒落在時代的海洋里。 HDMI轉VGA接口;圖片來源-網絡 數位訊號時代 1999年 — DVI 在數位訊號技術的不斷完善下,顯示接口也終於迎來了數位訊號時代,首先登場的便是英特爾聯合IBM、惠普、富士康等老牌電腦公司於1999年推出的DVI接口,DVI接口的優勢在於可以傳輸更高質量的數字顯示信號,支持更高解析度的顯示,同時也可以支持模擬信號。 DVI接口還支持加密,以防止數字內容的盜版和傳播。此外,DVI接口的結構簡單,易於使用和安裝。 Nvdia1000系顯卡上的DVI接口;圖片來源-網絡 圖片來源-網絡 以下是DVI各種規格接口的具體參數,可以看出,雖然在解析度和刷新率上都較VGA等模擬信號接口有了較大的提升,但仍然存在接口規格混亂、復雜且幾乎不支持音頻傳輸的情況,進而也被後來者而取代,而這個後來者就是大家熟悉的HDMI。 圖片來源 — 太平洋電腦網 MiniDVI接口;圖片來源-網絡 2002年 — HDMI HDMI接口最初是由日立、松下、飛利浦、東芝、索尼等電視廠家於2002年聯合推出,是當下普及最廣的視頻接口,廣泛應用在電視、電腦、影音設備、遊戲機等領域,HDMI相較於DVI接口的優勢在於可同時傳輸視頻和音頻信號,簡化線路結構;有較好的兼容性和易用性,僅需一根線纜即可連接設備;同時兼容DVI接口。 MiniDVI接口;圖片來源-網絡 在經過20餘年的發展,HDMI已經經過了多次的疊代,通過以下表格可以看出,如今流行的HDMI2.0和HDMI2.1都已經完善了對2K/4K高刷顯示器的支持。 MiniDVI接口;圖片來源-網絡 HDMI接口形態也比較豐富,除了常見的傳統HDMI接口,還有MiniHDMI和MicroHDMI來滿足不同類型設備的顯示輸出需求。 MiniDVI接口;圖片來源-網絡 但HDMI畢竟是由電視廠家聯合推出的接口,在電腦顯示器上的應用就沒有那麼“出彩”,除了被詬病的亮度降低、色彩不飽和、N卡會出現“灰屏”的情況外,同時被收取的使用費也是許多廠家頭疼的地方。 某電商平台上HDMI2.1高規格線纜的價格;圖片來源-網絡 2006年 — DP 於是,在2006年,幾家電腦硬體巨頭,包括intel、AMD、Nvida、蘋果、聯想、惠普、戴爾等就與美國VESA一起推出了DP(DisplayPort)接口,旨在代替傳統的VGA、DVI接口的同時,與HDMI進行市場競爭與抗衡,值得一提的是DP接口使用是完全免費的,這促使了DP接口在這些年的快速擴張,現在幾乎是在PC領域對HDMI接口壓倒性的優勢。 圖片來源-網絡 適用於蘋果設備的MiniDP接口;圖片來源-網絡 雖然DP接口推出時間沒有那麼長,但也經過了幾個版本的疊代,目前主流的DP接口規格為DP1.4和DP2.0,其中DP1.4可提供4K120Hz8bit輸出,若搭配DSC技術,可提供4K144Hz10bit輸出。 而DP2.0則相較於DP1.4a提升了3倍的帶寬,這也讓DP2.0可以第一個以60Hz刷新率支持8K解析度(7680x4320)的標準,全彩色4:4:4顯示,並支持HDR-10。 戴爾UP3218K32英寸8K顯示器,其在連接方式上已經沒有對HDMI的支持;圖片來源-網絡 圖片來源-網絡 在2022年的10月,DP2.1也成功問世,其相較於DP2.0最大的變動就是確認使用與USB4相同的物理層(PHY)規范,從而實現了與USB4接口的完全兼容。 也就是說,在未來配備USB480Gbps接口的電腦都可以直接從USB埠實現8K120Hz的DP2.1視頻信號。同時DP2.1將DSC(顯示流壓縮技術)列為必選項,降低了在高解析度、高刷新率下對於線材規格的需求,為將DP2.1廣泛推廣到市場鋪路。 圖片來源-網絡 來源:快科技

微星推出PRO DP10 13M迷你PC:配備雷電4接口,最多可實現四顯示輸出

近日微星推出面向商務市場的PRO DP10 13M迷你PC,配備雷電4接口,最多可同時支持四台顯示器。微星表示迷你主機小巧的設計有利於節省桌面空間,強大的硬體也能讓用戶在進行多任務處理時更加流暢。 微星PRO DP10 13M擁有黑白兩色,支持橫放與豎放,頂部有鏤空設計,機器尺寸為178.82x34.48x179mm,體積約為1.1L。該迷你PC可選三款處理器:酷睿i7-1360P、酷睿i5-1340P、酷睿i3-1315U。微星PRO DP10 13M配備兩條SO-DIMM DDR4記憶體插槽,最大支持容量為64GB,兩個M.2插槽,一個2.5英寸硬碟位。 接口方面,該迷你PC前置一個USB 3.2 Gen 2 Type-C接口,三個USB 3.2 Gen 1 Type-A接口,一個3.5mm耳機耳麥接口;後置一個雷電4接口,兩個USB 3.2 Gen 1 Type-A接口,一個2.5G網口(RTL8125BG-CG),一個HDMI接口,一個DP 1.4接口,一個VGA接口及一個WiFi天線接口。無線網卡可選英特爾AC3168或AX211。 該迷你PC配備dTPM(discrete TPM)技術,可加密儲存敏感數據與密碼,提高安全防護性。微星PRO DP10 13M還支持75x75mm規格的VESA孔位安裝,可安裝在顯示器背面,更加節省桌面空間。電源適配器為外置設計,功率為120W。 目前部分電商網站已有微星PRO...

HDMI 2.1接口名不副實?那可能是你買的不對

很長一段時間,4K 144Hz顯示器始終擺脫不了性能過剩的標簽。畢竟顯示器性能再強,想要發揮出來還得看顯卡。 隨著NVIDIA RTX40系顯卡的陸續發布,更好的性能表現和DLSS 3的加持,終於能夠實現4K畫質下的高幀數輸出,這也讓4K 144Hz顯示器迎來了新的發展機會。而想要讓顯示器和顯卡性能充分發揮,選對接口規格就非常重要。 目前顯示器上搭載的視頻接口主要是DP和HDMI接口,兩種接口根據版本區別所具備的性能也不同。通常情況下4K 144Hz顯示器都會配備有DP 1.4和HDMI 2.1版本的接口。 從傳輸帶寬來看,DP 1.4的帶寬為32.4Gbps,HDMI 2.1的帶寬為48Gbps,帶寬傳輸能力越強就說明顯示器能支持的解析度和刷新率就越高。因此,可以看出HDMI 2.1接口是相對更好的解決方案,但事實卻沒有這麼簡單。 隨著前幾年HDMI組織取消了原本的HDMI 2.0標準,而是將HDMI 2.1分成了FRL和TMDS兩種協議。其中HDMI 2.1 FRL就是原來的HDMI 2.1,帶寬為48Gbps。而HDMI 2.0則搖身一變成為了HDMI 2.1 TMDS,雖然名字變了,但是帶寬仍舊是18Gbps。 這就讓很多的商家將原本採用HDMI 2.0的產品宣傳改成HDMI 2.1,雖然這種說法算不上“虛假宣傳”,但是消費者如果不注意識別的話,就很有可能買到“名不副實”的HDMI 2.1顯示器。 正如前文所說,由於傳輸帶寬的巨大差異,即使是擁有滿血HDMI 2.1接口的RTX40系顯卡,連接到搭載HDMI 2.1...

別貪速度快 SSD選什麼接口更適合你?

不管是遊戲玩家還是辦公用戶,為自己的電腦配一塊SSD都是明智的選擇,不過在挑產品的時候可別看花眼,也不能一味追求高速度,因為不同的接口也是有講究的。 目前主流的SSD有4種形態,分別是2.5英寸SATA協議,M.2接口NVMe協議,M.2接口SATA協議以及mSATA固態,對於絕大多數用戶來說,只要考慮前兩種就行。 2.5英寸固態硬碟的優勢在於兼容性極強,老到10多年前的電腦,新到13代酷睿和銳龍7000平台,都有充足的SATA接口,很多老舊筆記本也使用的是SATA接口,所以幾乎不用擔心兼容性的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早期SATA硬碟更便宜的優勢已經不復存在了,其速度也因為接口被限制在550MB/左右,不過這個速度基本上也能滿足大多數用戶的使用需求,只有少數遊戲玩家和專業用戶需要更快的速度。 M.2接口NVMe協議則是後起之秀,通過更小巧的身形和更快的速度收獲了遊戲玩家的歡迎,起步速度就可以達到2000MB/,旗艦級固態甚至可以達到7000MB/的讀速。 而且M.2的固態已經可以支持PCle 4.0協議,目前PCIe 5.0的固態也在開發中,速度破萬不是夢,如果你的主板有M.2接口,那麼我建議你直接買NVMe協議的M.2固態。 當然,速度越快意味著價格也就越貴,對於多數用戶來說,其實購買入門級的M.2固態就完全夠用,其價格也基本上看齊SATA固態,可以說是極具性價比的產品了。 你也別追著速度不放,只要是SSD都能將開機速度壓縮到10秒,在遊戲加載和應用讀取時的差別並不明顯,如果有更多的預算,不如放在原廠顆粒和更大的容量方面,來讓後續的使用體驗更佳。 來源:快科技

梅捷B760主板發布:8+1+1相供電 前後雙Type-C接口

1月3日晚,英特爾正式發布面向主流消費者的晶片組B760,之前700系主板只有Z790,對於主流消費者來說,B760晶片組主板的到來,才是大家更期待的產品。 相對於Z790晶片組的主板,B760取消了CPU超頻功能,PCIe通道數也減少了。 作為一個專注品質38年的品牌,梅捷同步發布了B760系列主板。本次發布兩個型號,分別為傳承B760M D4和經典B760M 2.5G。 我們先來看傳承B760M D4,從外觀上它擁有與上代一樣的高顏值設計,245*245mm的明星MATX版型。 供電為8+1+1相,核心供電採用單顆50A的高規格DrMos,比傳統上下橋的穩定性會大幅增強,對於CPU長期穩定的性能發揮提供了堅實的動力基礎。同時供電上方覆蓋風道優化型的散熱裝甲。在實際工況環境中,都能夠發揮足夠的效能,讓主板運行更穩定。 3個PCIe4.0 x4 M.2硬碟接口能夠讓用戶在升級硬碟時也有足夠的位置,避免硬碟位不夠的尷尬。另外,主板還預留一個M.2無線網卡接口,支持CNVi協議。 針對現在Type-C接口越來越普及的情況,主板提供了兩個非常實用的Type-C接口,後置為全功能的接口,5G速率;前置為20G速率。前置的高速Type-C接口,在未來接入C口設備時也更加方便了! I/O處更是升級為8個USB接口,2個5G速率的USB3.2,2個10G速率的USB3.2,4個USB2.0,更大化滿足了外置設備擴展的需求。 當然人性化設計少不了,分布式Debug燈、CLR_CMOS功能按鍵同樣是標配。顯示輸出接口方面,提供DP+HDMI+VGA,支持核顯三屏輸出。雙通道的四槽DDR4設計,為性能提供了進一步的支持。 接著再來看看經典B760M 2.5G,6+1+1相核心50A Dr.Mos的供電設計,不止於僅能應對入門級處理器。 滿速的PCIe4.0 x4 M.2接口,支持NVMe硬碟;人性化設計的Debug燈、CLR_CMOS功能按鍵等都均有配備。 最亮眼的還是其2.5G的有線網卡,在入門級主板定位上,這個配備算是超過了大部分的入門主板。 來源:快科技

機箱接口套路多 這些小知識你都知道嗎?

作為整個主機的臉面,你的機箱在選的時候肯定也花了一番功夫。機箱的重要性可不只是顏值和兼容性,面板上的I/O區布局也值得關注,雖然看起來小,但里面的套路可一點也不少。 絕大多數機箱的I/O區都布局在前面板的頂部,或是頂板的前部,這樣可以同時滿足機箱放置在桌面或者位於桌下的使用,有些接口偏下或者偏後的就不用考慮了,除非你的機箱固定位置肯定不會挪動。 在功能方面,機箱I/O區標配電源鍵,電源指示燈,USB接口和一組音頻接口。雖然這些都是標配,但也有產品能縮水。 USB 3.0接口基本上已經普及了,不過大多數機箱採用的仍然是USB 3.0+USB 2.0的設計,如果經常使用優盤等外設,那就選一個前置接口夠多且標配USB 3.0的機箱。 另一個常用功能是重啟/光效鍵,之所以把這兩個功能放在一起,是因為很多機箱只設計了其中一個按鈕,不過兩者的功能都是短接,如果需要手動調節光效,將重啟鍵連接到控制器上也可以實現光效鍵相同的功能,反之亦然。 很多新的機箱前置自帶了TYPE-C接口,那就需要主板自帶TYPE-E接口,否則就要從主板的USB 3.0進行轉接,損失功能或速度。 有些機箱在I/O區標配了SD卡和TF卡的插槽,對於經常使用存儲卡的用戶來說非常實用,不過要注意很多並不是自帶的需要加錢,而且要占用一個額外的主板USB 2.0插口,如果是小主板一定要看接口是否夠用。 來源:快科技

馬斯克的腦機接口公司黑幕曝光,人體實驗別再重演悲劇

上周,Elon Musk(埃隆·馬斯克)向外界展示了 Neuralink 腦機接口的最新進展。 相對於其他同行的產品來說,植入 Sake(測試獼猴的名字)頭上的 Neuralink 腦機,在功能性上並沒有突破多少。 但卻是小巧、可升級、可更換的無限接近量產上市的產品,甚至在溝通會上打趣(或者認真)道,「小型化的優勢就在於,仿佛我現在就植入了一個 Neuralink,而你們根本不知道。」 馬斯克並沒有對 Neuralink 報以過高的期待,像是電影里那般,催生出一個個超能戰士。 而是頗為實際的認定 Neuralink 的產品先要解決眼疾和全身癱瘓,並且也向 FDA 提交了手續,順利的話半年後就能開展人體試驗。 高調而務實的風格,讓許多人都認為腦機接口這種賽博時代才會有的設備,很快就會出現在購物網站的醫療設備一欄當中。 憧憬沒多久,現實的冷水就潑了過來。這次不是針對 Neuralink 產品,而是對於 Neuralink 公司。 Neuralink 正接受聯邦調查 Neuralink 此前一直在用動物進行腦機的測試,涉及到了豬、羊與猴子這些哺乳類動物,也包括早先的小白鼠測試。 早在 2021 年 2 月份,美國動物保護組織就向美國農業部提出申訴,表示有材料證明...

玩家買到詭異的GTX Titan X卡皇:五個接口 少了仨

Titan,NVIDIA旗下的頂級桌面顯卡,更適合生產力內容創作,當然也是頂級遊戲玩家的玩物。 Titan系列起於2013年,先後誕生了克卜勒家族的Titan Z、Titan Black,麥克斯韋家族的GTX Titan X,帕斯卡家族的Titan X、Titan Xp,伏特家族的Titan V,圖靈家族的Titan RTX。 安培時代,Titan序列消失了,同時兼顧遊戲、生產力的GTX 3090 Ti。 近日,Reddit上的一位網友“puzzlew”發帖稱,自己買了一塊GTX Titan X,但詭異的是輸出接口只有一個DisplayPort、一個HDMI,少了一個DVI、兩個DisplayPort。 仔細對比後證實,這塊卡的PCB編號是沒問題的,但是產品編號略有不同,本應該是699-1G600-0000-500E,但顯示為699-1G600-0000-501C。 NVIDIA Reddit社區管理員很快做出了回應,確認這是一塊工程樣卡,僅供合作夥伴驗證、測試之用,不知道怎麼流出到了零售市場上。 除了可能存在輕微的穩定性問題,輸出受到一定限制,能淘到這樣的特殊產品,其實還是挺有紀念意義的。 GTX Titan X基於GM200 GPU核心,28nm工藝製造,集成3072個CUDA核心,核心頻率1000-1075MHz,搭配384-bit 12GB GDDR6顯存,等效頻率7010MHz,整卡功耗250W。 來源:快科技

iPhone 15 四大新設計曝光! 可能是近年來變化最大的一代

雙十一臨近,到底是買 iPhone 13 還是 iPhone 14,還是一步到位選 iPhone 14 Pro 呢? 相信最近想換新 iPhone 的朋友大多都糾結過這個問題。 每年在新 iPhone 發布後,消費者總會在新舊 iPhone 之間糾結,但到了 iPhone 14 上,這種「糾結」似乎放大數倍,因為 13 和 14 兩代 iPhone...

RTX 4090 16針供電接口連續燒毀 AMD:不跟

經過RTX 3090 Ti上的試驗之後,RTX 40系列顯卡全面引入PCIe 5.0 12VHRWR供電接口,最大供電能力達600W。 但是新的接口、電源線,不管是直連還是轉接,都不是十分靠譜,之前甚至有廠商明確警告其壽命有限,不要頻繁插拔。 最近,,玩家在玩遊戲的時候就直接燒了。 根據多個消息源,AMD即將發布的RDNA3 RX 7000系列顯卡,並不會使用這種新的16針接口,而是繼續使用傳統可靠的PCIe 8/6針。 事實上,不僅是AMD的公版不會使用,AIB廠商的非公版也沒聽說過誰會用。 AMD此前已經披露了Navi 31新卡的局部渲染圖,可以看到升級的三風扇,還有三條紅色燈帶,但看不到供電接口,消息稱是兩個8針。 有趣的是,RTX 30系列公版和部分非公版使用了12針供電接口,可以視為如今這個16針接口的先行版,AMD同樣沒有跟進。 PS1:基本可以確定,AMD RX 7000系列將首發支持 PS2:AMD RX 7000系列的旗艦型號,到底是RX 7950 XT,還是RX 7900 XTX,目前尚不確定。 來源:快科技

19年來最大革命:Rambus全球首發PCIe 6.0接口子系統

10月25日,大名鼎鼎的Rambus宣布,推出全球首個PCIe 6.0接口子系統,主要面向高性能數據中心、AI SoC等領域。 Rambus的這套方案包括完整的PHY物理層、控制器IP,完整符合PCIe 6.0規范,針對異構計算架構全面優化,同時也支持最新的CXL 3.0規范,可優化記憶體資源。 ,也是全球第一個同類方案。 PCIe 6.0被認為該標準誕生19年來最具革命性的一次飛躍,不僅數據傳輸率再次翻番最高可達64GT/,x16單向帶寬128GB/、雙向帶寬256GB/,更是升級為1b/1b編碼的PAM4脈沖調制、提升信號完整性和信號穩定性的ECC前向糾錯機制、提升高帶寬效率的FLIT流量控制單元、更高安全級別的IDE引擎。 當然,它依然保持了對PCIe 5.0、PCIe 4.0、PCIe 3.1/3.0的向下兼容。 現階段,PCIe 5.0才剛剛開始進入市場,PCIe 6.0為時尚早,首批支持的平台之一將是,代號Diamond Rapids。 來源:快科技

把連線接口全放在主板背面 百萬粉UP主為什麼這麼干?

如果差友們有喜歡裝機或者相關愛好的話,應該都對一位叫做@遠古時代裝機猿的 UP 主不陌生。 不過今天要講的並不是他,而是他親自參與開發的一款DIY 定製主板 DIY-APE B660 Revolution 。 眾所周知,主板是一台電腦的核心部件之一,因為 CPU 、顯卡和記憶體條等等都要插在這上面。同時,顯卡和風扇等也都需要通過線纜來連接到主板才能正常使用。 如果你是一個組裝過台式機的用戶,那麼你應該就開始頭疼了,裝機雖然充滿了動手的樂趣,但是整理和安裝線纜是一個很麻煩的過程。。。 尤其是遇到復雜或者緊湊一點的機箱,對於普通用戶來講,別說整理線纜了,能把每一根線都接到對應的接口上就已經不錯了。。。而裝機猿這款主板和市面上主板的最大不同之處就是,它所有的連線接口都設計在了主板背面。 托尼雖然不是什麼裝機大佬,但對於這些配件還是略知一二的,可是連線接口都放在背面的主板,托尼基本沒見過。雖然背面乍一看有點奇怪,但正面就沒有亂七八糟的線纜了,顏值直線上升,因為接口都在背面。 但托尼覺得好看是其次的,更重要的是它能降低裝機時的難度,不用和別的配件搶地方。然而乍一看把接口都放在背面是一個簡單的改動,裝機猿表示這比大家想像得要難得多。。。 因為主板這玩意兒不是說我可以手搓一個就能直接用,要和咱們熟悉的華碩等品牌商談,人家才有可能生產出一款新的型號。一個和主流設計 “ 背道而馳 ” 的主板,就意味著目前的生產線是完全沒法用的,而改生產線這事,是個廠商就得掂量掂量。 也就是說,一個高顏值又方便使用的主板,和現在主流廠商的產品是反著來的。 這也正是裝機猿這款 DIY 主板有點意思的原因,所以托尼打算簡單和大家聊聊這事。其實在我個人眼里看來,這塊主板的優缺點其實還挺明顯的。。。首先最重要的就是省事,托尼自己在裝機和更換一些配件的時候深有體會,比如令人頭疼的走線。 尤其是托尼這種空間布局比較陰間的機箱,一張顯卡放進去就基本沒有施展的空間了。。。 到時候別說布線,能把對應的線都插上就不錯了。接口都在背面,就意味著連接線纜和走線的難度都會降低,這對於托尼這樣的懶人和小白來講是非常友好的。 而對於裝機老司機和 DIY 發燒友來講,背部接口則意味著攢出來的機箱顏值會更高。 這對於 DIY 愛好者來說絕對是一件好事,曾經困擾大家好幾年的理線問題,終於被這麼一款主板給解決了。。。而且它的價格並不貴,1199 元和正常的 B660 主板價格相比幾乎沒什麼區別,甚至給了托尼一種賠錢買賣的感覺。 價格合理,使用方便,老少皆宜,不過 DIY-APE...

蘋果剛發布的 67 元轉換頭,拖了 iPad 的後腿

沒有一點點防備,蘋果在昨晚突然更新了一波 iPad 系列產品。 如果你昨晚因為早睡錯過這場「迷你發布會」,可以點擊這里收看愛范兒為你整理的內容總結。 簡單來說,蘋果一共更新了兩款 iPad,分別是定位入門的 iPad 10 和定位旗艦的 iPad Pro。 其中 iPad 10 一改過去圓潤的機身造型,換上了和其他家族成員一致的方邊框加全面屏的設計,而新的 iPad Pro 則換上了更強勁的 M2 核心,在挑戰 MacBook 的路上越走越遠。 值得注意的是,iPad 10 除了造型大變樣,其接口也從萬年 Lightning 換上了 USB-C...

又改名了 USB 80Gbps接口標準正式發布:USB 3.0/USB4消失

10月18日,USB-IF組織正式發布了全新的USB4 v2.0標準規范,帶來了新一代USB 80Gbps接口,還有全新的命名體系。 說到命名騷操作,除了大名鼎鼎的微軟“改名部”,最會玩的就是USB-IF組織了,從早期的Full Speed、High Speed,到後來的USB 3.2 Gen1/Gen2/Gen2x2,能讓你分清楚算我輸。 到了USB4,不但再次改變命名方式,技術上也變懶了,幾乎直接承襲了Intel捐獻的雷電3標準,從物理底層到技術規格都如出一轍。 新鮮出爐的USB4 v2.0,也不是接口名字,而只是規范命名。 從此以後(到下次再改名),USB接口將統一以傳輸帶寬命名,USB4 v2.0對應USB 80Gbps,USB4對應USB 40Gbps,USB 3.2 Gen2x2對應20Gbps,USB 3.2 Gen2對應USB 10Gbps,USB 3.2 Gen1對應USB 5Gbps…… 更古老的USB 2.0、USB 1.0保持不變,因為它們的速度太慢了,還停留在Mbps數量級。如果改叫USB 480Mbps,不但麻煩還容易引起誤會(你也知道容易誤會啊)。 所以請注意新接口下的包裝標識、接口標識、數據線標識: 回到UBS4 2.0或者說USB 80Gbps,它的首要變化自然是帶寬再次翻番來到了80Gbps,這得益於新的基於PAM3信號編碼機制的物理層架構,同時還有新定義的80Gbps有源數據線。 在特定應用場景中,比如8K超高清顯示,USB...

與USB4完全合體 DisplayPort 2.1標準正式發布:AMD有望首發

DisplayPort 2.0標準誕生超過三年之後,VESA組織今天正式發布了DisplayPort 2.1標準規范(以下簡稱DP 2.1)。 這次沒有在帶寬上大做文章,而是和USB4牢牢結合在了一起。再加上雷電接口也是同樣的形態,越來越有大一統的架勢了。 DP 2.1已經和USB Type-C規范、USB4 PHY規范在底層打通,從而讓DP、USB4接口共享通用的PHY物理層服務。 同時,DP 2.1增加了新的DP帶寬管理機制,再加上VESA的DSC(顯示流壓縮)編碼、面板回放(Panel Replay)功能,可以實現在USB4連接上,DP隧道與其他I/O數據傳輸的高效共存。 其中,DSC編碼可以將DP傳輸帶寬降低67%以上,且不會影響畫質,面板回放功能則可以將DP隧道封包傳輸帶寬減少99%以上。 ROG X670E主板已經把DP、USB4做到了一起 DP 2.1還同步升級了數據線規范。首先是延長了長度,DP40數據線可以超過2米,DP80數據線也能超過1米,而且都不影響UHBR性能。 其次,通過認證的DP40數據線通過,可以支持最高UHBR10 10Gbps,四條通道合並就是40Gbps;DP80認證數據線則支持UHBR20 20Gbps,四條通道合並最大80Gbps。 在數據線的兩端,都會有DP40或者DP80的標記,方便用戶區分。 產品認證與兼容性方面,VESA表示,DP 2.1保持向下兼容,而且此前所有通過認證的DP 2.0產品,都符合DP 2.1規范。 產品支持方面,AMD將在下個月發布的RX 7000系列顯卡,有望首發帶來DP 2.1。 目前,Intel Arc A系列顯卡、AMD銳龍7000系列集成GPU,都已支持DP 2.0,NVIDIA RTX 40系列繼續支持DP 1.4。 Arc...

筆記本是要接口全,還是要接口先進?

過去的幾年時間里,我在做筆記本體驗的時候,一直很在乎一個點:那就是接口全不全。 之所以有這麼一個小執念,大概還是多年前遇到的一件小事:某次出差,拍完照片想導到電腦,卻發現電腦沒有 SD 卡槽,我也沒帶讀卡器,好在附近有小米之家,於是在一台小米遊戲本上插卡上傳雲盤,再在自己電腦上下載。 許久之前這次照片的奇幻漂流讓我充分認識到,接口不全帶來的不便。 但時移世易,見的機器多了,對技術和設計了解多了之後,又在反思,對接口的執念是否可以放寬點兒。 之所以產生這樣的想法,是由於 ThinkPad X1 Nano 這款筆記本,為了極致輕薄,它採用了碳纖材料,也只保留兩個雷電 4 接口。看到這款設備的時候,我也產生了一種,其實接口少也可以接受的想法。 進一步地,我也開始考慮,如果我可以接受接口少接口種類單一,是否可以考慮以接口為線索,升級工作設備? 還沒想明白這事,然後啪的一聲,蘋果更新了 MacBook Pro,把 MagSafe 和 HDMI 接口還有 SDXC 卡插槽給加回來了。此所謂,編輯思考未半而中道崩殂。 於是乎,這份思考也出了岔路:為什麼接口先進和接口全,不能兼而得之呢? 當然,岔路也有交匯口,那就還是雷電 4 接口。 現在售價在 5000 元以上的電腦當中,90% 的都至少有一個雷電接口(雷電 3 或者雷電...

UEFI 2.10和ACPI 6.5規范發布:支持新處理器、記憶體接口和平台類型

UEFI是Unified 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統一可擴展固件接口),其基於EFI 1.10標準發展起來的,所有者是名為UEFI論壇的國際組織。UEFI是一種詳細描述類型接口的標準,可以讓PC從預啟動的操作環境,加載到作業系統上。ACPI則是Advanced Configuration and Power Management Interface(高級配置和電源管理接口),是允許作業系統控制電源管理和設備配置的機制。 UEFI論壇今天宣布,推出UEFI 2.10規范和ACPI 6.5規范。新規范版本擴展了對新處理器類型、記憶體接口和平台類型的支持,同時實現了後量子系統安全性中的加密敏捷性。UEFI論壇主席Mark Doran表示: 「我們很高興能夠分享新的一致性配置文件功能,回應了社區對UEFI論壇工作的要求。一致性配置文件功能把UEFI可以支持的平台擴展到更廣泛的類型,如物聯網、嵌入式和汽車領域,超越了通用計算機的范疇。」 UEFI 2.10規范亮點,包括: 引入UEFI一致性配置文件,允許支持更多類型的平台和實現代碼庫。 加密敏捷性,包括SHA-384/SHA-512簽名方案,支持驗證變量。 對LoongArch和RISC-V處理器架構提供支持。 添加機密計算擴展。 ACPI 6.5規范亮點,包括: 支持CXL。 對LoongArch處理器架構提供支持。 機密計算事件日誌支持。 支持USB-C USB4。 ...

退貨無門 別再為坑人主板買單了

現在的電子產品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一旦拆封就無法享受7天無理由退貨了,再加上開箱價值大跌的特性,意味著如果拆封才發現硬體“坑爹”,那你花的錢可就交學費了。 主板作為連接各個硬體的核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主板的合理設計就更加重要了,玩家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晶片組的性能非常重要之外,主板的接口數量和布局也需要重視,避免碰上“坑爹”設計被騙錢。 主板上的一個重要接口是USB接口,很多小主板只有4個USB多半不夠用,首先鍵鼠就要占據2個,再加個讀卡器無線網卡優盤之類的就滿員了,你總不能為了省下接口而去用P/2的鍵鼠吧。 如果使用的硬碟較多,那麼SATA接口和M.2接口也要充足,畢竟每個硬碟要專享一個接口,老硬碟要利用起來都得靠SATA接口給力呢。 這里還要注意,SATA接口的位置要合理,如果垂直於主板同時又在PCI-E插槽的延長線上,那就意味著SATA線會和顯卡衝突,顯卡和硬碟二選一肯定是你不想遇到的情況。 大多數玩家不會搭配很多風扇,但如果追求炫酷光效,或者使用大尺寸的水冷散熱器,就需要主板提供充足且合理的風扇接口。 一般來說,水泵和風扇應該都有各自的接口,比如CPU_FAN就是專門的散熱器風扇供電,而AIO_PUMP則是一體式水冷的水泵供電,混用接口會導致散熱器的轉速或功能受限,所以主板也要有合適的接口。 風扇供電充足就夠了?錯!風扇供電的位置也很重要,尤其是很多散熱風扇及水冷排風扇位於機箱頂部,而接口卻在主板底部,你的風扇就需要不遠萬里接上延長線去找主板了。 所以說,我們在選購主板的時候還是需要注意不少細節的,考慮到一塊主板可以用很長時間,所以未來硬體升級也建議放到考量的范圍內,多關注產品評測和玩家的實際體驗,太小眾的產品和新發布的產品可以觀望一段時間再入手。 來源:快科技
HDMI和DP 誰才是未來主流?

HDMI/DP接口默默地成了畫質殺手

當興致勃勃地把新買的電競顯示器接上RTX 3080主機時,卻發現遊戲畫面仍然停留在1080P@60Hz?你可能想不到的是,這背後的畫質殺手可能是接口。 我們都知道主流顯卡的輸出接口為HDMI和DP,而電競顯示器的接口也是HDMI和DP,看似隨便用哪個接口都能暢聯無阻,但實際上HDMI和DP接口不僅協議不同,而且支持的速率也不一樣,所以需要分開來講一下。 HDMI指的是高清多媒體接口(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是由很多消費電子製造商創立的,除了顯示器和顯卡之外,在電視、投影機、遊戲主機等設備上也有廣泛應用。HDMI接口需要認證和授權費,所以成本更高。 DP指的是顯示接口(DisplayPort),主要用於視頻源與顯示器等設備的連接,並也支持攜帶音頻、USB和其他形式的數據。而DP接口是免費使用的,所以成本比HDMI要低 其實HDMI和DP接口都有很多不同的版本,意味著其傳輸速率不同,而且你的畫質只能按照版本最低的設備實現,比如說顯卡和顯示器使用的都是HDMI 2.0接口,但傳輸線材仍然是HDMI 1.0,那麼就不能實現2K解析度的高刷了。 目前HDMI一共有5個版本,而DP有4個版本,每種版本的帶寬又都不一樣,遊戲玩家應該怎麼選呢?其實很簡單,根據你的需求搭配接口即可。 如果你的顯示器是1080P的,那直接選DP接口和線材即可,除了240Hz需要DP 1.2之外,其他刷新率用DP接口都可以滿足,不需要考慮版本。 如果使用的是2K解析度(2560 x 1440),就需要HDMI 2.0以上的版本,不需要高刷的話同樣不用考慮DP版本,全版本通吃,120Hz以上高刷只要滿足DP 1.2以上版本即可。 對於使用4K解析度(3840×2160)的玩家來說,HDMI需要2.0以上的版本,高刷需要HDMI 2.1,而DP 1.2即可滿足120Hz的要求,更高的刷新率就上DP 1.3及更高版本吧。 另外需要玩家注意的是,在選擇硬體時也要注意,如果只考慮接駁顯示器,那麼DP接口尤其是DP 1.4應該是首選,對於未來的硬體和畫質升級也有很好的兼容性,同時價格更加親民,而對HDMI有需求的玩家則需要優先選擇DP 1.4版本的設備。 來源:快科技

史上最干淨的主板:所有接口都「消失」了

如今很多高端主板,都覆蓋了大面積的「裝甲」,將各種元器件、電路隱藏起來。 微星更是做到極致,打造了一個「Project Zero」(歸零工程)的項目,將主板上的所有接口都隱藏了起來。 MEG Z690 UNIFY 這是一塊概念主板,基於Intel Z690平台,應該是來自MEG Z690 UNIFY,除了處理器插座、四條記憶體插槽、三條PCIe插槽之外,全部覆蓋起來,一個接口、元件都沒有。 24針主板供電接口、SATA接口、各種插針,都被放到了邊緣,一律橫置朝外。 DEBUG指示燈、開機重啟快捷鍵暫時沒看到,應該是真的沒了。 如此一來,主板看起來是極為干淨,只是使用起來會相當不方便,電源線、數據線怎麼連接和走線都是麻煩。 當然,它畢竟只是個概念。 來源:快科技

筆記本接口被香蕉塞滿 網友各種支招神回復

近日一位國外網友曬出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引發吃瓜群眾熱議,原來是將筆記本與香蕉一起放在包里,幾經顛簸後,筆記本的側面接口喜聞樂見的被香蕉給糊滿了,網友們紛紛呼籲,帶香蕉出門一定附帶專用收納盒為上。 香蕉和筆記本電腦有什麼關系?真的有關系!當你把它們一起塞進背包里就知道了,國外一位網友圖省事就這麼幹了,結果很喜人,筆記本的側面接口喜聞樂見的被香蕉給糊滿了,因此網友爆笑之於紛紛支招,百元店的香蕉收納盒子豈是白給的? 還有網友支招怎麼把香蕉清理干淨,周圍用防熱材料包好燒烤即可,既可以干淨清理不留隱患還能享受「烤香蕉。」 當然也有網友直接建議電腦廠商在設計之初就該考慮防香蕉款。 也有其他昏招好像同樣也實用。 來源:快科技

用腦機接口「治癒」耳鳴,馬斯克對 Neuralink 的設想真能行?

復雜精妙的大腦,讓人類能夠感知喜怒哀樂各種情緒, 有了思考的能力……雖然我們每天都在用腦,但時至今日還是沒能完全了解這個復雜的器官。 ▲圖片來自:Unsplash 雖然我們對大腦還有許多需要探索的地方,但也不妨礙人們「摸著石頭過河」,一面了解一面想方設法利用它。Elon Musk(埃隆·馬斯克)作為創辦人之一的美國神經科技和腦機接口公司 Neuralink,打的就是「腦機接口」的主意。 ▲圖片來自:Neuralink 不久前,面對推特網友關於「Neuralink 有希望治療耳鳴(tinnitus)嗎?」的提問時,馬斯克的回復是:這可能在不到 5 年的時間里會實現。因為當前版本的 Neuralinks 是具有約 1000 個電極的半通用神經讀/寫設備,而未來一代的 Neuralinks 將使電極數量會呈數量級增加。 ▲ 圖片來自:Twitter 耳鳴是患者在缺乏外部聲源的情況下,耳內或顱內產生嗡嗡、嘶鳴等不成形的異常聲幻覺。它本身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某些疾病的症狀。目前可以通過治療根本原因或通過其他減少或掩蓋噪音的治療來改善,讓耳鳴不那麼明顯。 ▲圖片來自:AARP 人的大腦中有 860 億個負責發送和接收信息的神經元,神經元又是通過電信號進行交流的。Neuralink 公司開發的神經植入物和電極陣列設備「Link」,需要直接連接至大腦,將電極放置在神經元附近檢測動作電位,再通過電極傳遞電流進行刺激。 ▲圖片來自:Neuralink 當連接內耳和大腦的神經(稱為前庭耳蝸神經)由於長時間的巨響、受傷或血液供應不足而受損時會引起耳鳴,Neuralink 的設備連接到大腦皮層,正好可以彌補大腦處理運動感覺輸入或輸出能力受損的地方。 其實用類似的方式對耳朵進行治療早已有實踐,比如植入人工耳蝸。結合理論設想和 Neuralink 的設備的後續開發方案,用腦機接口技術來治療耳鳴似乎行得通,但這真的能行嗎? ▲ 圖片來自:Neuralink Neuralink 的這些技術,最初是想幫助癱瘓患者通過控制計算機和移動設備重新獲得獨立,藉助設備讓人們能夠通過文本或語音合成更輕松地進行交流,未來也有可能應用到治療廣泛的神經系統疾病,恢復感覺和運動功能中(比如減少帕金森造成的運動障礙)。 從目前的設備和技術發展情況來看,Neuralink 的諸多設想似乎還只是紙上的藍圖,縹緲無期。 ▲圖片來自:Neuralink 另外,說到 Neuralink 的腦機接口技術,也不能不提它的風險。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將...

大神把計算機塞入一盤磁帶中:接口齊全 16秒即可啟動

得益於高度集成化,如今的計算機體積可以做到越來越小了。 近日,硬體黑客Stuart Brand將功能齊全的PC塞進了一盤磁帶中,看起來非常復古。 據報導,這名黑客對1982年生產的一款8位的鍵盤式個人電腦ZX Spectrum非常感興趣,為了慶祝電腦40歲生日,便動手打造了這台磁帶電腦。 Sinclair ZX Spectrum於1982年發布,當時售價125英鎊(相當於今天的4700元人民幣),首次推出時,是一款緊湊且價格合理的個人電腦。而且設計的是使用磁帶進行存儲,這也是其做出磁帶電腦的初衷。 因為內部體積很小,Stuart Brand使用了樹莓派的Raspberry Pi Zero W晶片,然後焊接了USB接口和A/V埠,可以連接到老式CRT顯示器上。 他還用金屬片構建了一個定製的散熱器,方便樹莓派安全的超頻。Brand 表示,系統只需16秒即可啟動到ZX Spectrum Emulator。 來源:快科技

一個筆記本接口用了32年一直沒淘汰:至今還在發光發熱

今天收到了一個大家的問題,說為什麼筆記本電腦發展了這麼多年,電腦上面的RJ45網線接口一直保持不變。 而我們使用的USB接口卻換了好幾代,之所以現在筆記本重量不能減輕的主要原因,就是RJ45接口不能再繼續縮小。所以網友結論是RJ45阻擋了筆記本輕薄化的發展,真的是這樣嗎? USB接口替代不了RJ45網線接口 網上有不少人對這個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這些人普遍認為,今後電腦在解決輕量化的同時,會使用USB接口最終替代RJ45網線接口。 其實筆者並不認同這種說法,首先USB接口是數據傳輸接口,RJ45網線接口是工程接口,工程接口是用來分配MAC地址的用途,而MAC地址會綁定電腦的應用,這在企業級領域當中非常重要。 其次,有線網絡接口雖然應用頻次較低,但效率很高,在一些特定場合依然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使用雙絞線的有線網絡,可以實現百米以上的傳輸距離,雖然在網速方面有一定的下降,但依然可以滿足網絡通暢性要求,但如果換成USB傳輸線,超過10米以上,基本上數據就跑不起來了。 這也是從1990年RJ45網線接口誕生以來,一直沒變過的主要原因。而反觀USB接口,幾乎每隔幾年就升級換代一次。 RJ45網線接口 是輕薄本發展的最大阻力嗎? 首先筆者先闡述自己的觀點,RJ45並非是筆記本輕薄化的主要阻力,目前已經有很多廠商切入Mini RJ45接口的產品了,包括今年新發布的ThinkPad X1筆記本就是採用Mini網線接口的設計。 同時也有一些筆記本採用了彈簧式RJ45網線接,也一定程度上讓筆記本機身變得更加輕薄。 RJ45網線接口會不會從輕薄筆記本當中消失?筆者認為,目前一段時間是不太可能的,因為用戶的使用場景下,WiFi使用頻率固然重要。 但如果廠家只給用戶一種使用方案的話,那會極大的提升用戶使用筆記本的風險,如筆記本重置之後,缺少WiFi驅動的情況下,無法進行系統以及聯網更新。 其實此前也有廠商嘗試過完全放棄RJ45網線接口,但提供了外接網口單元,用戶普遍反饋體驗效果不佳。 所以筆者認為最終的解決方案還是筆記本需要RJ45網線接口,且很長一段時間這個接口不會產生重大的突破與改變。 編輯點評: RJ45網線接口發展到今天足足三十多年的歷史了,這個接口本質上屬於工程接口,是主要生產力接入平台,包括NAS伺服器,企業級網絡設備等。 商用領域需要以穩定為基礎,並且RJ45網線接口也足以保證網絡數據運行的穩定性。 換句話說RJ45網線接口跟USB接口不是一碼事。哪怕有一天USB接口取消了,被NFC或藍牙替代了,RJ45網線接口都不會消失。 來源:快科技
PC顯示器哪家強?出貨量戴爾居首、三星僅第五

HDMI 2.0接口被取消?我凌亂了

如果您最近關注顯示器、顯卡或遊戲機市場,您一定聽說過 HDMI 2.1。它是新的顯卡、顯示器、遊戲機等設備上廣泛採用的新連接接口標準;允許支持改進的帶寬、解析度、刷新率和功能。這是目前購買新設備的熱門話題之一,製造商大力推廣的標準之一,通常也是作為其規格中的主要項目之一。 在本文中,我們想了解「HDMI 2.1」一詞的真正含義,我們深入研究了此認證的要求,並探究了如果您想購買標有 HDMI 2.1 的產品,對消費者意味著什麼。不要對這會給你帶來什麼做任何假設,遺憾的是它似乎並沒有那麼簡單。 當您聽到 HDMI 2.1 時,您會想到什麼? 撇開技術方面和規格不談,在顯示器(顯示器和電視)市場中,HDMI 2.1術語在大多數人的腦海中已與幾個關鍵功能和特性相關聯。 這主要是由遊戲機市場推動的,其中索尼 PS5 和微軟 Xbox Series X|S 採用 HDMI 2.1 以支持其最新功能。HDMI 2.1 也在 PC 顯卡領域中作為...

用腦電波提高魔法傷害 玩家改造《上古卷軸V》腦機接口釋放魔法

還記得馬斯克讓猴子用腦機接口玩遊戲嗎?現在你也可以了,而且還是3A角色扮演大作。 放心,並不用去做手術在腦袋里植入電極,只需要買一個戴在頭上檢測腦電信號的那種頭帶。一位民間高手給經典遊戲《上古卷軸5天際》的VR版增加了一個小功能: 現在你的魔法殺傷力由你真實的精神狀態決定。 在VR遊戲里揮動雙手釋放魔本來就挺炫酷了,有了腦機接口加持更是詮釋出角色扮演的精髓。 △成為真正的抓根寶 Mod會接管原版遊戲中的魔法系統,你的魔法值現在根據腦電波數據決定。 抬起手來看一下藍條,如果注意力不集中,魔法值會下降,法術打出去的傷害也隨之下降。 需要用深呼吸等手段平靜下來,讓魔法值上升,如果升滿的話法術傷害直接翻倍。 是不是有種真正當法師的感覺? 雖然Mod功能還很簡單,不過更大的意義是展示了全新的可能性。 有玩家評價這個作品是改變電子遊戲操控的先驅,而它的作者們將會成為傳奇。 因為是VR遊戲,玩家需要同時戴上VR頭顯和腦電波頭帶,看起來是這樣的: 耳朵上掛著的那個淺灰色的是Muse頭帶,最便宜的版本售價199美元,摘下來的話是這樣。 他開發的這套程序以遊戲Mod的形式免費發布。(Mod是玩家自己對遊戲的改造程序) 現在Mod剛發布測試版,而且需要額外購買設備,不過也擋不住玩家的熱情。 我知道聖誕節該送給自己什麼禮物了,我控記不住我寄幾,非得試一試。 沒有VR設備玩不了這個的玩家也花時間下載了Mod,只為給作者點贊。 因為遊戲Mod發布網站Nexus有個規則,必須下載過後一段時間才能點贊以防止刷好評。 這樣玩遊戲太有沉浸感 作者隨後演示了在遊戲里跑跑跳跳,注意在VR遊戲里移動不是靠按鍵,而是真的身體在動。 劇烈運動之後抬手一看,魔法值果然歸零了。按他的設計,此時依舊可以釋放魔法,只不過傷害也是0。 如果此時遇到敵人必須想辦法集中注意力,作者自己描述這感覺就像冥想一樣。 輔助冥想其實是頭帶設備開發商的本意,如果不太會的話可以先到官方App里練習一下。 如果敵人就在眼前,情況緊急來不及回復魔法值了怎麼辦? 那就拔出菜刀上去砍吧,也算還原出一種遊戲里法師害怕被敵人近身的設定吧。 為了輔助校準,最新版Mod中增加了一項頭部運動檢測,如果來回轉頭到處看魔法值也會下降,影響力度占比20%。 因為作者自己也是遊戲玩家,所以最關心的是遊戲沉浸感,而不僅僅是腦電波檢測這項技術。 心率檢測、眼球跟蹤等各種手段他未來都有計劃加入,只為讓遊戲更好玩。 還有一款全新腦機接口遊戲 作者Marius Klug是個狂熱遊戲愛好者,直到他膝蓋中了一箭玩到上古卷軸5這款能自己製作Mod的遊戲,又成了Mod社區的活躍人物。 他的真實身份其實是柏林工業大學的一名神經科學博士生。 學校的實驗室里有一位教授Thorsten Zander,研究方向是用腦機接口檢測大腦的工作負載和注意力。 2016年他剛讀博時就曾設想能不能把這項技術用於他熱愛的遊戲,但當時腦機接口設備還不成熟。 德國的大學果然是嚴格,博士讀到第五年了他也沒畢業。 不過經過幾年的勤學苦練,Klug終於掌握了足夠的知識,市面上也有了可用的腦機接口設備。 從去年開始,他著手自己開發一款腦機接口+VR的遊戲。 因為學業太忙進展一直緩慢,今年他開始轉變思路,利用現成的遊戲做個Mod。 先讓更多玩家能夠參與測試,收集更多數據,幫他改善腦機接口算法。 現在他找人合作成立了遊戲工作室Real Virtual Magic Labs,打算做出真正有趣的腦機接口遊戲。 他認為市面上現有的帶神經反饋的遊戲主要面向科研和醫療場景,普遍枯燥無趣,遊戲玩家根本不會想要去玩。 比如留言中一位玩家患有自閉症、躁鬱症和多動症,他很想知道自己能不能玩這樣的腦機接口遊戲。 Klug回答這正是他想要探索的。 市面上用於治療的神經反饋遊戲太無聊了,很多人玩一下就放棄了。也許像《上古卷軸》這樣的優秀遊戲能讓更多人堅持下去。技術已經准備萬全,只缺一款殺手級應用。 完整視頻: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WlQyKKgxxIMod下載地址:https://www.nexusmods.com/skyrimspecialedition/mods/58489 參考連結:https://rvm-labs.comhttps://www.nme.com/news/gaming-news/skyrim-mod-uses-literal-brain-power-to-buff-magic-3096809 來源: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