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核顯

Tag: 核顯

Core Ultra 7 155H新的核顯跑分顯示:性能已經超越Radeon 780M

上星期Geekbench上出現了Core Ultra 7 155H處理器的核顯跑分成績,現在又有這顆處理器的新核顯成績出現,這次不是Geekbench 5而是Geekbench 6的測試,而且測試成績比上次好不少,現在成績已經超過AMD Radeon 780M核顯了。 這次是華碩Zenbook 14的跑分結果,搭載了Core Ultra 7 155H處理器和32GB內存,這款處理器採用Intel Arc Xe-LPG架構核顯,擁有8組Xe-Core共128個Xe矢量引擎,核顯頻率2250MHz,處理器擁有6個P-Core,8個E-Core和2個LP E-Core,16核22線程,最大睿頻4.8GHz,看上去頻率和上次一樣,但很明顯華碩這台的TDP設置更高,這讓核顯能發揮出更強的性能。 在Geekbench 6的OpenCL測試中Core Ultra 7 155H的核顯得分為33948,而AMD Ryzen 9 7940HS搭載的Radeon 780M核顯在這測試中得分為30585,可見性能已經超越了AMD目前最強核顯,而桌面級的Arc A380在該測試得分為37105,這核顯和它的性能差距還不到10%。 Meteor Lake的核顯性能確實強勁,當然了OpenCL的測試結果並不存在廣泛代表性,實際遊戲性能是怎麼樣還有待觀察。 ...

Meteor Lake核顯跑分泄露:得分略高於Arc A350M,不敵Radeon 760M

Intel將在今年12月14日的發布會上正式發布Meteor Lake處理器,它們將會被命名為Core Ultra,隨著發布日期的臨近,各種跑分泄露信息都會流出來,現在Geekbench上面就有了Core Ultra 7 155H處理器的核顯跑分成績,從測試結果來看它的性能比Arc A350M還要高。 Meteor Lake處理器將配備Xe-LPG架構核顯,和現有Xe-LP核顯架構融合了Arc A系列獨顯的部分技術的產物,支持光線追蹤,有8組Xe-Core共128個Xe矢量引擎和4組Xe-Core共64個Xe矢量引擎兩個版本,這次Geekbench資料庫裡面的是微星Prestige 16 AI Evo筆記本,使用的Core Ultra 7 155H配備8組Xe-Core的滿血版,該處理器擁有6個P-Core,8個E-Core和2個LP E-Core,16核22線程,最大睿頻4.8GHz,核顯最高頻率達到2250MHz,而現在13代酷睿配備的Iris Xe核顯最高頻率也就1.5GHz。 Core Ultra 7 155H在Geekbench的OpenCL測試的得分為27249,得分略高於Arc A350M,比同樣擁有8組Xe核心的Arc A370M獨顯低,同時得分也低於Ryzen 5 7640U的Radeon 760M核顯。需要注意的是Core Ultra 7 155H的TDP只有28W,雖然我們不太清楚微星這款筆記本把CPU的功率設置為多少就是了。 OpenCL的跑分結果並不等於實際遊戲性能,但可以看出Intel的新一代核顯性能確實提升了許多,為低功耗筆記本提供了一個性能不錯的核顯,只不過性能還是比不過AMD就是了,而且AMD在新的處理器上准備了RDNA 3.5架構的新核顯,性能肯定會比現在的更強。 ...

Meteor Lake的核顯有兩個版本:大的有8組Xe-Core,小的減半

Intel在Innovation 2023活動上隆重介紹了他們的新一代Meteor Lake處理器架構,它的最大特色就是採用分離式模塊架構,由四個獨立的模塊組成,並通過Foveros 3D封裝技術連接,這種模塊化設計讓產品更具靈活性與可擴展性。不過活動上只具體介紹了SOC和顯示模塊,其他模塊並沒有展開細說,具體產品的型號、規格還有性能都沒有提及,後續要等到12月14日發布時才會公開。 但Hardwareluxx的編輯Andreas Schilling注意到一些看起來很有趣的Meteor Lake相關商品,從他發出來的照片來看,Meteor Lake的顯示模塊至少有兩種配置,一個是會議上提到的擁有8組Xe-Core的GPU,而另一個則是沒提及的,只有4組Xe-Core的GPU,它們都採用新的Xe-LPG架構。 其實Intel歷代處理器的核顯都有不同規格,Alder Lake與Raptor Lake就有32組EU的GT1和64組EU的GT2兩個版本,只不過以前是CPU採用整體設計,而現在由於採用分離式模塊架構,更換GPU模塊會更加便利,可以衍生出更多的型號。 與Raptor Lake的Xe-LP核顯架構相比,Meteor Lake的Xe-LPG架構核顯預計能帶來兩倍的性能提升,並且支持光線追蹤功能,Intel非常重視該架構在10W時的遊戲表現,可能他們想在掌機領域與AMD採用RDNA 3架構的處理器爭奪市場。 ...

Ryzen 7 7840U性能展示:780M核顯比RTX 2050更快,可與GTX 1650 Ti叫板

AMD在本周發布了Ryzen 7040U系列處理器,它們同樣基於Phoenix晶片,採用Zen 4架構CPU和RDNA3架構GPU,而AOKZEO的A1 Pro是目前為數不多搭載Ryzen 7040U處理器的掌機,頂配的採用Ryzen 7 7840U處理器,近段時間AOKZEO在他們的YouTube頻道上傳了不少A1 Pro掌機的演示視頻,也包含了一些基準測試。 掌機所用的Ryzen 7 7840U處理器是8核16線程,基礎頻率3.3GHz,加速頻率5.1GHz,TDP在15W到30W之間可調,採用Radeon 780M核顯配有12組CU,GPU頻率能到2.7GHz,與上一代RDNA2架構的Radeon 680M擁有相同的CU數量,但頻率高得多,畢竟680M最高只能到2.2GHz。 從3DMark基準測試來看,Radeon 780M核顯的性能比680M快28%到31%左右,比GTX 1650 Ti Max-Q慢3%~7%,可以說兩者的性能相當接近,和RTX 2050比較的話,Fire Strike測試慢了3%,但在Time Spy測試中快了26%。 CPU性能方面,Ryzen 7 7840U已經比上代45W的Ryzen 9 6900HX要高了,多線程領先4.5%,單線程領先12%,和功耗更高的Core i7-12700H相比的話也不會差距太大。 它們還展示了一些遊戲的運行幀率,具體解析度和畫質設置圖上有標明,由於掌機的螢幕是1920*1200的,所以有不少遊戲的解析度是1280*800,在那種小尺寸螢幕上其實也沒太大所謂,許多遊戲都能以45~60fps運行,可見Ryzen 7 7840U對於掌機來說是一款相當強勁的處理器。 ...
Skylake好大一家子:從6代開始大梳理桌面&移動低壓酷睿家族

英特爾Gen 9核顯光榮「退休」,與第六代酷睿iGPU說再見

英特爾從2010年的Clarkdale開始,將集成顯卡放進CPU內部,屬於Gen 5核顯,目前市場上常見的Alder Lake和Raptor Lake,核顯也進化到Gen 12。不過要說最讓玩家記得的,那當屬Skylake使用的Gen 9,以及Kaby Lake、Coffee Lake和Comet Lake使用的Gen 9.5,跨越了第6代至第10代酷睿。 據TechPowerup報導,英特爾正式結束了對Gen 9核顯的常規支持,也就是第六代酷睿Skylake使用的核顯,最後一個常規驅動程序為31.0.101.2115版本。其最多擁有24個EU,提供基本的顯示功能,符合Windows 8/8.1和Windows 10 WHQL要求,並支持Direct3D DDI,最高可達11_0的API級別。 此外,Gen 9核顯還支持HEVC/H.265、AVC、SVC、VP8、MJPG硬體加速,支持攝像頭RAW架構。多媒體方面,Gen9核顯支持單一固定功能單元以降低功耗,Quick Sync轉碼單元也設計了固定功能的編碼器以降低功耗、延遲,視頻解碼、轉碼加速還支持了HEVC/H.265、VP8、MJPEG等標準。 Gen 9核顯的「退休」意味著英特爾不再定期提供驅動程序更新,而是將支持節奏降至最低,只有發現關鍵的安全或穩定性問題需要修復時才會提供更新。目前英特爾還會繼續支持Gen 9.5核顯,為第7至第10代酷睿提供動力。 Gen 9.5核顯在Gen 9基礎上增強了視頻硬解碼能力,使用了更強大的MFX多格式媒體編解碼器硬體模塊,支持10bit HEVC、8/10bit VP9視頻格式的硬體解碼,10bit HEVC、8bit...

104MB緩對銳龍7 7800X3D核顯無用:雞血提升不存在

日前AMD正式解禁了銳龍7 7800X3D處理器,這是銳龍7000X3D家族中的8核型號,3299元的價格比之前銳龍9 7950X3D、銳龍9 7900X3D便宜不少,遊戲性能反而更高一點點,一躍成為當前最好的遊戲神U。 銳龍7 7800X3D為8核心16線程,8MB二級緩存、32MB三級緩存、64MB 3D緩存組成了104MB,多出來的4MB來自翻倍的二級緩存,熱設計功耗120W。 它的遊戲性能已經有多家網站確認,超過了酷睿i9-13900K,單就遊戲而言是當前最好的選擇,性價比也很高。 不過評測公布之後,有一件事大家就不要期待了,此前傳聞額外的64MB L3緩存對銳龍7000核顯性能很有幫助,甚至是打雞血提升4倍,但是這次又要失望了,銳龍7 7800X3D的核顯依然是亮機卡水平,沒有變化。 實際上之前銳龍9 7950X3D中已經驗證過了,它144MB的緩存容量也沒有影響核顯性能,現在銳龍7 7800X3D的測試結果可以蓋棺論定了。 當然,這對遊戲玩家來說不是事,沒有人買了銳龍7 7800X3D這樣的處理器只用核顯,都是要搭配高端顯卡的,這樣才能發揮出它真正的威力。 來源:快科技

144MB緩存能讓銳龍7000核顯4倍提升?白高興了 真沒有

去年底推出銳龍7000桌面處理器之後,前幾天銳龍7000X3D系列也上市了,有銳龍9 7950X3D、銳龍9 7900X3D及銳龍7 7800X3D三個型號,不過銳龍7 7700X3D要到4月份才能上市。 首發上市的是銳龍9 7950X3D、銳龍9 7900X3D兩款,售價分別是5299、4499,緩存容量分別達到了144MB、140MB,遊戲性能已經反超友商的13代酷睿i9,AMD贏回了一波。 不僅CPU遊戲性能大增,前兩天還有媒體PCMag測出了額外的驚喜,說銳龍7000X3D的核顯性能也大幅提升,甚至比原來多了3-4倍。 銳龍7000的核顯原本只有2個CU單元,性能並不強,也就亮機卡的作用,如果能提升4倍,那很多遊戲都能玩了了。 但是PCMag的測試結果一公布也遭到了大量質疑,CPU緩存提升就算對核顯性能有幫助,也不可能有3-4倍的提升。 之後有多家同行也去驗證了,德國computerbase網站也給出自己的測試數據,稱銳龍9 7950X與銳龍9 7950X3D的核顯性能基本沒有差別,看不出緩存有什麼影響。 事實上PCMag測出來的結果也很不靠譜,即便是從理論上來說,增加的L3緩存也是給CPU用的,iGPU核顯並不能跨CPU去訪問額外的64MB緩存,怎麼也不可能導致核顯性能3-4倍提升的,他們的測試數據很可能有別的錯誤。 如果能有這麼強力的GPU性能提升方式,AMD及NVIDIA的顯卡還會像今天這樣嗎? 來源:快科技

銳龍7000系列桌面處理器核顯超頻至3100MHz:核顯電壓達到1.4V

銳龍7000系列桌面端處理器相比銳龍5000系列桌面端處理器的一個明顯變化就是集成了核顯,雖然規格明顯比不上歷代APU的核顯,但用來亮機、看看視頻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該核顯採用RDNA 2架構,擁有兩個CU,共計128個流處理器,基礎頻率400MHz,加速頻率2200MHz。遊戲性能方面自然不能抱有太大期望,不過也有玩家想折騰一下,近日SkatterBencher對該核顯進行了超頻測試。 圖片來源:SkatterBencher SkatterBencher首先測試了該核顯在默認狀態下的性能表現,3DMark Night Raid成績為11162分,《古墓奇兵:暗影》基準測試中平均幀為12,《絕對武力全球攻勢》FPS Bench平均幀為57.87。核顯運行Furmark顯卡壓力測試時,GPU頻率為2200MHz,電壓為0.997V。 SkatterBencher先是開啟PBO 2與EXPO功能,此時記憶體頻率來到了6400MHz,核顯頻率並沒有變化。記憶體帶寬增長帶來的性能提升有限,測試中大部分項目成績提升不超過5%。 接著SkatterBencher進行了手動超頻,當核顯頻率調整時,主板也會自動調整電壓。SkatterBencher所使用的主板當核顯頻率超過2600Mhz時,電壓將保持在1.25V。經過測試,該核顯可以穩定運行在2975MHz。頻率提升帶來的性能提升也非常明顯,大部分測試項目都有超過25%提升。 最後SkatterBencher通過GFX Curve Optimizer功能將核顯電壓增加到1.4V,頻率也達到3100MHz。相比頻率為2975MHz時,測試成績進一步提升。 雖然以百分比計算,成績提升還是很明顯的,但從遊戲幀數來看,例如《古墓奇兵:暗影》從12幀提升到17幀,依然屬於不可玩的情況。局限於核顯規格,超頻後的性能也十分有限,這樣的情況下,超頻更多是一種樂趣。 ...

Intel 14代酷睿飛躍:能效提升超50%、核顯翻倍

Intel已經確認,將在今年下半年量產發布Meteor Lake,也就是14代酷睿,對於筆記本來說這又是一次飛躍。 Meteor Lake將首次採用新的Intel 4製造工藝(原7nm),首次引入chiplet小晶片設計,CPU架構升級大核Redwood Cove、小核升級Crestmont,GPU架構升級Xe HPG。 根據最新曝料,Meteor Lake的能效相比13代酷睿將提升超過50%,而相比之下,AMD Zen4銳龍7000系列只提升了25%。 Meteor Lake CPU部分的性能可以提升多少還有待觀察,但是在核顯方面,有望達到目前性能的足足2倍,因為除了架構升級,執行單元數量將從96個增加到128個,頻率也會首次突破2GHz,還會首次支持DX12 Ultimate、XeSS技術。 AMD銳龍7000系列移動版首次集成了RDNA3架構核顯,最多12個單元,頻率最高3GHz,性能再上新台階,已經和RTX 2050平起平坐了。 怪不得NVIDIA MX系列獨顯混不下去了。 很可惜,14代酷睿桌面版據說已經被取消了規劃,代之以今年第三季度推出一個13代酷睿的升級版。桌面用戶下一站得明年了。 來源:快科技

Meteor Lake核顯有GT2和GT3兩個版本,分別有64和128EU

Intel的第14代酷睿處理器Meteor Lake的結構會有重大變化,從以往的單一晶片設計變為多晶片,並且使用Foveros 3D封裝技術把這些晶片封在一起,CPU一共包括四個模塊,包括:CPU模塊、GPU模塊、SOC模塊、IO模塊,其中CPU模塊採用Intel 4工藝,而SOC和IO模塊採用台積電6nm工藝,GPU模塊採用台積電5nm工藝,這些模塊都安裝在一個無源中階層上,這個中階層採用Intel的22FFL工藝。桌面版明年是沒可能的了,但移動版可能會在明年下半年登場。 根據@Kepler_L2提供的信息,Meteor Lake的GPU模塊會有兩個版本,一個是GT2,另一個則是更高級的GT3,其中GT2模塊是用在標準版處理器上的,擁有64個EU共512個ALU,而GT3模塊則用在高端CPU上,共128個EU,共1024個ALU。 GT3型號的EU數量和擁有8個Xe核心的Arc A380顯卡相同,而GT2型號的規格則低於6個Xe內核的Arc A310,如果要把A310變成64組EU的話只能開啟4組Xe核心。當然了由於頻率和功率的限制,這些GPU模塊肯定是不能與獨顯在性能上相提並論的,但依然會比現在的核顯性能有較大的提升,使其可能與AMD的Ryzen 7000移動處理器的RDNA 2核顯相抗衡。 根據此前泄露的PCI ID,證實了大部分Meteor Lake-P處理器都會使用GT2的GPU模塊,更高級的GT3 GPU模塊應該是會用在更高級或者功率更高的的產品上: PCI_DID_INTEL_MTL_M_GT2, "MeteorLake-M GT2PCI_DID_INTEL_MTL_P_GT2_1, "MeteorLake-P GT2PCI_DID_INTEL_MTL_P_GT2_2, "MeteorLake-P GT2PCI_DID_INTEL_MTL_P_GT2_3, "MeteorLake-P GT2PCI_DID_INTEL_MTL_P_GT2_4, "Meteorlake-P GT2 ...

銳龍7000核顯性能弱雞但滿血了:HDMI 2.1、DP 2.0都有

昨晚AMD的銳龍7000處理器正式解禁了,5nm Zen4的性能大家都體驗了,這次還有個不算重大但很重要的升級,那就是銳龍7000全系標配核顯,不需要獨顯也能點亮機器。 當然,銳龍7000的核顯跟移動版的銳龍APU不能比,只有2個CU單元,128個流處理器,唯一優點是頻率能上2.2GHz。 至於性能,,PCMag網站的結果很悲觀,5個遊戲中720p及1080p下幀數最高也不過19幀,大部分是在10以內,玩遊戲是沒可能的,只有Intel核顯的1/4左右性能。 不過也有媒體測出來沒那麼差,說是能達到12900K的七八成左右,部分遊戲還是能玩的,這個巨大差異有可能是跟PCMag所用的平台有關,他們提到核顯的顯存分配最高也只有512MB,有可能是這部分影響了性能。 不論哪種情況,銳龍7000核顯的性能是不會有多好了,這個也不是重點,但是AMD這次在功能上很大方,該給的差不多都有了。 從AMD官方的PPT來看,銳龍7000的核顯規格全面,AV1解碼是支持的,H.264/HEVC編碼、解碼都支持,視頻接口支持HDMI 2.1,還有DP 2.0,不過支持的是UHBR10版,速率最高40Gbps,略顯遺憾。 其他還有USB-C接口的DP視頻支持、4K60輸出及混合顯卡支持等。 其他方面,銳龍7000的IOD核心還優化了IF總線、支持DDR5-5200記憶體,還有28條PCIe 5.0等等,BIOS也支持Falshback(不需要安裝CPU就能刷BIOS之類的功能)等等。 來源:快科技

買CPU 我選帶核顯的

如果不確定CPU買是否帶核顯的版本,說明你對自己的需求和產品定位還不夠明確,對於這些玩家來說,我勸你直接買帶核顯的版本,因為性價比更高。 首先來對比一下CPU帶核顯和不帶核顯的價格,以12代酷睿為例,同一個系列有F尾綴的產品比沒有F尾綴要便宜200元,也就是說這個核顯的價格是200元,但如果你願意蹲守好價,實際上加價100元就可以拿下有核顯的版本。 在性能方面,核顯當然不能和時下主流的顯卡相比,畢竟價格和體積在那擺著,但如果要和百元級別的顯卡對比一下,主流核顯還是有很大勝算的。 目前主流處理器(英特爾11代酷睿,銳龍3000及更新版本)的核顯都可以達到GTX 550Ti的水平,雖然不能玩大型遊戲,但是作為日常娛樂還是可以滿足的。 此外,核顯還有不少便捷性,如果你用的是獨顯的主機,在電腦出現故障需要排查顯卡問題時,核顯就能派上用場,所以有不少玩家在攢機的時候也會配置核顯。 值得購買的帶核顯的CPU只要看兩點:價格合適,比無核顯的版本貴出的價格不多,另外就是核顯性能強勁,可以滿足日常使用甚至娛樂的需求。 AMD銳龍5 5600G定位中端,但是搭載的VEGA顯卡可以說是核顯王者,這款CPU擁有6核心12線程,CPU主頻為3.6GHz,加速頻率為4.4Ghz,整體的性能不俗,價格已經降至1029元,1219元甚至可以買到板U套裝還送散熱器。 AMD銳龍7 5700G擁有8核心16線程,CPU主頻為3.8GHz,加速頻率為4.6Ghz,三級緩存16MB。自帶Radeon Vega Graphics 8顯卡,性能更強,在AMD的APU中算是旗艦產品。 在英特爾這邊,酷睿i5-12400也是一款性能強勢的處理器,6核心12線程,只搭載了性能核大核心,沒有能效核小核心設計,最大睿頻可達4.4Ghz,整體的性能很強,自帶UHD730核顯,1449元的價格對於i5來說也不算貴了。 酷睿i5-12600K擁有10核心16線程,基礎頻率為 3.7GHz,最大睿頻4.9GHz,能效核基礎頻率 2.8GHz,最大睿頻 3.6GHz,擁有 20MB 三級緩存,PBP功耗為 125W,搭載UHD770核顯,也是適合遊戲玩家入手的一款處理器。 來源:快科技

《黑街聖徒:重啟版》核顯測試視頻:優化表現優秀

近日,YouTuber RandomGaminginHD發布了一段《黑街聖徒:重啟版》核顯測試視頻,測試所用CPU為AMD 5700G,可在1080P解析度下流暢運行。他還使用Athlon 3000G和英特爾酷睿i3 12300進行測試,遊戲基本可以維持在30幀以上。 《黑街聖徒:重啟版》核顯測試(1:55開始核顯測試): 當然,只通過核顯玩遊戲需要將遊戲內畫面設置調到很低的狀態,但即便如此遊戲對於核顯的優化也十分不錯,讓人印象深刻。而使用獨立顯卡遊玩,可以體驗更穩定更高的幀數和更精細的畫面。 視頻畫面: 來源:遊俠網

還要什麼自行車 銳龍7000全系標配核顯:亮機卡水平

AMD的桌面版銳龍處理器(非APU系列)多年來都是沒有核顯的,這對遊戲玩家來說是好事,但是對一些偏重辦公的用戶來說不太好,在今天早上發布的銳龍7000系列處理器中,AMD終於全系標配核顯了,不過性能就別期待了。 對於銳龍7000的核顯,AMD這麼久以來都很低調,一直不肯確定具體的規格,這次發布會上都沒有提及,只是在發布會後的新聞稿中確認了基本規格,核顯只有2組CU單元,如下所示: 2組CU單元也就是128個流處理器的配置,AMD目前最弱的獨顯RX 6400都是12組CU,銳龍6000H/U系列的Radeon 680M核顯也是12組CU單元,RX 7000的規格只有移動版APU核顯的1/6,好在頻率2.2GHz還算可以。 之前聯想有個測試,銳龍6000的核顯在DOTA2、LOL的中或者高畫質、2.5K解析度下能達到90-100fps左右的性能,這樣來算的話,銳龍7000的核顯如果放低畫質要求,估計還能體驗下30-40fps的性能。 總體來看,銳龍7000的核顯也就是個真·亮機卡的水平,不用獨顯能輸出就不錯了,還要什麼自行車,而且整體價格比上代的銳龍5000還便宜了,AMD Yes就完事了。 來源:快科技

《無人深空》PC配置需求更新 最低核顯也能玩了

Hello Games更新了《無人深空》的PC配置需求,現在即使玩家沒有獨立顯卡,也可以使用英特爾UHD核顯進入遊戲了。 根據《無人深空》的新配置需求,玩家以最低標準運行遊戲只需要英特爾UHD 630核顯,這類核顯普遍搭載在第8代第9代英特爾CPU上。《無人深空》的其他最低配置也很寬松,只需要英特爾i3處理器以及8GB記憶體即可。 另外,Hello Games並沒有列出推薦配置,所以如果你想提高幀率或畫質,則顯卡需升級到GTX 1060。 在核顯上玩《無人深空》可能聽起來很荒謬,但這款遊戲在沒有獨顯的情況下也可以很好地運行。根據YouTuber RandomGaminginHD的說法,你可以通過調整設置和使用縮放選項來實現可玩的幀率。通過將所有設置調至較低,並在1080p下選擇50%縮放,PC玩家能在使用英特爾UHD 730核顯時實現30fps以上的幀率。 來源:3DMGAME

對比了一圈 我發現CPU有核顯更劃算

很多萌新在選擇CPU的時候會遇到問題,CPU要不要選帶核顯的呢? CPU的核顯其實也算顯卡,只不過是集成在CPU上的,如果你糾結於要不要選核顯,那我的建議是購買帶核顯的CPU。 首先,核顯的性能已經比此前的性能強了很多,目前主流處理器(11代酷睿,銳龍3000及更新版本)的核顯都可以達到GTX 550Ti的水平,雖然不能玩大型遊戲,但是作為日常娛樂還是可以滿足的。 其次,在獨顯主機中,核顯有時候也能滿足一些需求,比如在出現故障的時候起到排除顯卡問題的作用,也是很多遊戲主機保留核顯的原因。 還有一個重要的點是核顯並不貴,一般英特爾平台帶核顯的CPU比不帶核顯貴200元,活動的時候價格差甚至只有100元,省下這部分預算並不能在其他方面產生較大的收益,所以帶核顯的CPU受歡迎度還是很高的。下面我們就推薦幾款值得入手的核顯CPU。 酷睿i5-12400擁有6核心12線程,只搭載了性能核大核心,沒有能效核小核心設計,最大睿頻可達4.4Ghz,TDP功耗65W對散熱要求不高,但整體的性能很強,自帶UHD730核顯,1449元的價格對於i5來說也不算貴了。 酷睿i5-12600K擁有10核心16線程,基礎頻率為 3.7GHz,最大睿頻4.9GHz,能效核基礎頻率 2.8GHz,最大睿頻 3.6GHz,擁有 20MB 三級緩存,PBP功耗為 125W,搭載UHD770核顯,整體性能非常強悍。 AMD 銳龍5 5600G定位中端,擁有6核心12線程,CPU主頻為3.6GHz,加速頻率為4.4Ghz,自帶Radeon Vega Graphics顯卡可以滿足輕度娛樂需求,整體的性能不俗,價格也非常合適,1499元甚至可以買到板U套裝。 AMD銳龍7 5700G擁有8核心16線程,CPU主頻為3.8GHz,加速頻率為4.6Ghz,三級緩存16MB。自帶Radeon Vega Graphics 8顯卡,性能更強,在AMD的APU中算是旗艦產品。 最後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使用核顯作為顯示主力,不搭配獨顯,那麼建議使用雙通道記憶體來達到更好的效果,經常執行多任務的玩家選擇記憶體的容量也盡量選更大的版本,避免顯存不足造成的卡頓。 來源:快科技

HD530核顯即可暢玩 《暗黑破壞神:不朽》公布配置需求

《暗黑破壞神:不朽》近日公布PC版配置需求。作為一款同時登陸PC端與手遊端的遊戲產品,本作對PC配置的要求非常低,市面上大多數PC均可流暢運行本作。 以下是《暗黑破壞神:不朽》的PC版配置需求: 最低配置 CPU:英特爾酷睿i3 或AMD FX-8100 記憶體:4GB 作業系統:Windows7/Windows8/Windows10/Windows11(64位) 顯卡:NVIDIA GeForce GTX 460、ATI Radeon HD 6850或Intel HD Graphics 530 推薦配置 CPU:英特爾酷睿i5 或AMD 銳龍5 記憶體:8GB 作業系統:Windows10/ Windows11(64位) 顯卡:NVIDIA GeForce GTX 770或AMD Radeon RX 470 專用顯存要求:2048MB以上 來源:3DMGAME
AMD推遲發布Zen3隻因上馬5nm?別想了 7nm跑不了

Zen4架構銳龍7000將首次集成核顯GPU:不求性能 亮機就行

相比酷睿,AMD的銳龍處理器桌面版一直沒有集成核顯,只有銳龍APU才有核顯,這是AMD處理器的一個優勢,但某方面也是個缺點,今年的5nm Zen4架構銳龍7000上會改變,桌面版銳龍也要集成核顯GPU了。 不過對它的性能不要期待太多,德國computerbase網站援引爆料玩家遠坂小町的消息稱,銳龍7000的核顯GPU只有2個WGP,也就是4個CU單元,頻率約為1.1GHz,算下來浮點性能約為0.5TFLOPS。 這性能是什麼水平呢?原文以steam deck做了對比,後者是8個RDNA2架構的CU單元,頻率可達1.6GHz,銳龍7000的核顯性能約為後者1/3。 這個可能還不好理解,如果以AMD最新的RX 6500 XT顯卡為例,其功耗為107W,浮點性能約為5.8flops,銳龍7000的核顯不到後者的1/10。 現在還無法確定銳龍7000處理器的核顯GPU最終是否只有這一款,不過總體來看Zen4這一代就算桌面版給了核顯,其性能也很一般,AMD做到亮機就行,畢竟銳龍7000定位不低,玩家基本上都要搭配高性能獨顯的,沒必要在核顯上下功夫。 來源:快科技

Intel 15代酷睿核顯爆發:台積電3nm+320單元、目標直指蘋果

,包括Raptor Lake 13代、Meteor Lake 14代、Arrow Lake 15代、Lunar Lake 16代,據說後邊是Nova Lake 17代。 Intel同時也披露了一些初步細節,比如說Arrow Lake 15代酷睿,會繼續使用非單一晶片整合封裝、Intel 4工藝,首次加入Intel 20A工藝(大致等於2nm),首次加入外部代工,來自台積電3nm(可能對應GPU部分),號稱擁有媲美獨立顯卡級性能的核顯。 ,就有傳聞稱,Alder Lake-P移動版會採用最多6個Lion Cove架構大核心、8個Skymont架構小核心的組合(桌面版8+32),而最高級別的GT3核顯則有320個單元(2560個核心),目前的12代也不過96個。 最新泄露的一份內部路線圖,詳細展示了Arrow Lake-P的時間進程,並確認了一些關鍵規格。 按照這份規劃,Arrow Lake-P會在今年第48周(11月21-25日)完成ES1第一版工程樣品,明年第5周(1月23-27日)完成ES2第二版工程樣品,第27周(6月26-30日)完成QS質量樣品,33周(8月7-11日)完成投產准備,第四季度上市。 這個時間進度有點太緊了,畢竟12代剛剛布局完畢,官方也說了今年下半年推出13代,明年上14代,2024年才會有15代。 不過路線圖上也承認,台積電3nm工藝存在不確定性,而且是第一次使用,時間規劃上可能會有幾個星期的延遲變動,而且Arrow Lake-P系列的優先級高於桌面版Arrow Lake-S系列,自然會先行上市(現在是先出桌面版)。 回到規格上,Arrow Lake-P(代號Halo)確實會有Lion Cove(LNC)、Skymont(SKT)大小核架構,分別最多6個、8個。 GT3核顯採用台積電N3 3nm工藝,集成320個EU單元,面積初步估計80平方毫米左右,但根據台積電晶圓工藝可能會更大一些。 有趣的是,路線圖上明確地寫著,Arrow...

i7-1280P核顯成績曝光:接近GTX 1050水準

日前Intel 12代酷睿處理器i7-1280P悄然登陸Geekbench 5平台,從跑分數據來看i7-1280P的核顯水平已經接近獨立顯卡GTX 1050。 數據方面,i7-1280P在Geekbench 5的成績為19500分,與上代旗艦i7-1195G7的成績差不多。 此次參與測試的筆記本電腦使用的記憶體為32GB LPDDR5-5200,核顯則為96EU,不過為了避免違反Intel的NDA,設備名稱已被修改。 根據Intel之前的消息來看,12代酷睿P系列處理器首發共有6款,其中10核i3處理器、12核i5處理器和14核的i7處理器均在此列。 需要注意的是,12代酷睿P系列就是上代11XXGX改名而來的,比如之前的i7-1165G7疊代版名稱為i7-1260P,其餘型號也一一對應,而這個系列的處理器主打的就是超強性能核顯。 來源:快科技

標價450元 5年前架構的GT 1010顯卡性能實測:連核顯都打不過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現在的顯卡市場非常畸形,價格都亂套了,不僅新卡的價格飛上天,前幾年的舊卡也水漲船高,現在還非常入門級的GT 1010顯卡都被人炒到了450元,實際性能連Intel上代核顯都打不過,毫無價值。 GT 1010顯卡是NVIDIA一年多前發布的入門級獨顯了,官方連詳細規格都沒公布,據悉是GP108核心的,該核心發布於2017年,迄今已有5年時間,架構還是16nm Pascal時代的,僅有256個CUDA核心,顯存可選1-2GB。 GT 1010顯卡發布一年都沒見到有真卡上市,不過最近幾天有人在2手海鮮市場上開賣了,型號寫的是聯想GT 1010,不過產品上標記的是麗台,半高設計,顯存容量2GB,標價450元。 GT 1010顯卡的性能如何呢?推上有人公布了一些性能測試結果,3DMark的Time Spy Extreme測試中得分153分,要知道RTX 2060顯卡的通常都要3000分以上。 153分的性能甚至連核顯都打不過,Intel之前集成的UHD 630核顯都可以跑到258分,GT 1010作為一款獨顯,性能只有核顯的一半多,而且還是上代核顯,11/12代酷睿中的Xe架構UHD 730核顯性能還會更高。 總之,GT 1010這樣的入門級獨顯性能實在沒法看,遊戲性能完全沒有期待,現在有人竟然450元價格出售這種顯卡,用網友的話說就是搶錢,大家看看就好,實在找不到什麼理由說服玩家去買這種顯卡。 來源:快科技

馳為推出採用挖孔屏筆記本電腦MiniBook X:支持翻轉,採用核顯

說起挖孔屏,大家可能想到的就是安卓手機的螢幕,如今的手機市場,無論是中低端機型,還是高端旗艦,大部分手機都採用了挖孔屏設計,在屏下攝像頭技術還未完全成熟之前,挖孔屏還將繼續陪伴我們一段時間。但你有見過採用挖孔屏的筆記本嗎?絕大多數筆記本的顯示器基本都是常規設計,當然也有例外,比如蘋果今年的MacBook Pro就用上了劉海屏設計。然而在近期,採用挖孔屏設計的筆記本新品也在市場亮相了。 根據媒體報導,這款新品是馳為發布的MiniBook X,是業界首款挖孔屏筆記本,從宣傳預熱海報可以看出,挖坑的位置處於螢幕左上角,是一塊10.8英寸、16:10比例的2K解析度螢幕,擁有90%的屏占比,左右兩邊的邊框很窄,而且採用翻轉屏設計,也指出觸控和手寫筆。 雖然機身設計有特點,但馳為MiniBook X的配置就有些低了,搭載的是賽揚N5100處理器,採用英特爾10nm工藝,基準頻率 1.1 GHz,最大睿頻頻率 2.8GHz,功耗低,擁有4MB三級緩存。MiniBook X沒有獨立顯卡,配備了12GB LPDDR4X記憶體以及512GB的SSD硬碟,市面上搭載這款處理器的筆記本有不少,但價格都在兩三千元左右。 其他方面,馳為MiniBook X支持45W充電,配有一個全功能Type-C接口以及一個耳機插口,價格方面,媒體預測該筆記本售價599美元(3814元),但還沒正式上市。 ...

Intel 12代酷睿新品輕裝上陣:沒有小核、沒有核顯

Intel 12代酷睿的混合架構威力著實不小,但很多人並不喜歡那個小核心,尤其是在桌面上,認為太雞肋。 別急,沒有小核的型號馬上就來,而且還不少呢。 此前我們已經知道,i5-12600開始往下,12代酷睿都只有大核心,不再有小核心,i5、i3、奔騰系列全部如此。 根據最新曝料,Intel還准備了i7-12700F、i5-12400F、i3-12100F三款型號,相關宣傳材料、包裝盒設計,甚至是部分規格參數,都曝光了。 它們自然都沒有不少人不喜歡的核顯,後兩款也沒有小核,分別是6個、4個大核心。 i7-12700F大核頻率2.1-4.9GHz,小核基準頻率1.6GHz,加速頻率不詳,二級緩存12MB,三級緩存25MB。 i5-12400F頻率為2.5-4.4GHz,二級緩存7.5MB,三級緩存18MB。 i3-12100F頻率為3.3-4.3GHz,二級緩存5MB,三級緩存12MB。 三款型號的熱設計功耗均為65W, 另外特別提醒,i5-12600K/KF、i5-12600/T雖然編號相同,但規格差異非常大,前兩款都是6大4小10核心,後兩款只有6個大核心。 來源:快科技

2560個核顯核心幹掉入門獨顯?英特爾15代Arrow Lake曝光

按照英特爾的產品節奏,2021年年底將帶來第12代AlderLake酷睿桌面級處理器,2022年升級版第13代的RaptorLake,再往後是首次使用Intel4(原7nm)製程工藝14代MeteorLake14代,這幾代產品都採用與12代酷睿相同的核顯。 再往後的內部代號還有LunarLake、NovaLake等,但這兩個代號分別屬於16代和17代酷睿,在它們之前還有代號ArrowLake的15代產品。 從第12代酷睿開始,英特爾引入大小核的混合架構,15代的ArrowLake將延續大小核的混合架構,其大核代號LionCove,小核代號Skymont。 傳聞桌面版ArrowLake-S最多8個大核心、32個小核心,最多可達40個核心;移動版則是ArrowLake-P系列最多6個大核和8個小核。 作為對比,12代AlderLake移動和桌面最多提供8大8小混合核心,但移動端僅AlderLake-SH55系列擁有8達8小的組合,常規的AlderLake-PH45/U28系列都是6大8小。 ArrowLake系列最大的進步就是核顯部分,P系列移動版的GT3核顯最多達320個執行單元、合2560個核心(流處理器),比12代核顯的96單元、768核心強不止3倍。 編輯點評:英特爾產品更新節奏明顯加快了,11代RocketLake到12代AlderLake相差三個季度。隨著10nm工藝的成熟,英特爾12代、13代的疊代速度會相當快。 目前曝料的消息顯示,ArrowLake會在MeteorLake之後半年迅速登場,最快可能在2025年上市,解釋是否會用上DDR6、PCIe6.0也非常值得期待。 來源:快科技

超能課堂(278):Intel核顯是怎樣逐步進化成Xe的

每次看顯卡市場占有率的圖表,最大的那家不是NVIDIA也不是AMD,而是Intel,它占據了整個顯卡市場的大半壁江山,原因當然是因為他們家的主流處理器基本上里面都會帶一個核顯,而他們家的處理器也占市場大頭,占有率當然高。 其實早在1998年,Intel就進入了顯卡市場,推出了Intel i740獨立顯卡,隨後它被整合進了810/815晶片組,從此就誕生了Intel的集成顯卡家族,在那個時代核顯還是整合在北橋內的,直到2010年的Clarkdale處理器開始這個集顯才進入CPU內部。現在最新的Xe架構核顯已經是Intel的第12代顯示架構。 曾幾何時Intel的核顯每年都會隨酷睿系列處理器一同升級一次,直到第八代的Cannon Lake卡殼,讓Gen 9.5核顯伴隨了我們很久,移動平台直到2019年推出的Ice Lake處理器才開始恢復核顯的升級,桌面平台是到今年的Rocket Lake直接跳到最新的Xe架構。 早期Intel核顯的時間軸 不過呢,與CPU的性能方面被罵擠牙膏不同,核顯的性能每代提升都挺大的,下面我們就來回顧一下Intel的核顯進化歷程。 Gen5:Clarkdale 2010年推出的Clarkdale處理器確實首款整合GPU的CPU,這款處理器由32nm製程CPU Die和45nm的GPU Die共同封裝在一塊PCB上組成,兩顆晶片使用QPI總線相連,其實當年看Clarkdale感覺是坑爹的Intel又在玩膠水,但現在看慣了AMD的Zen 2/3處理器之後再看它,感覺Intel當年的做法其實也沒什麼。 Clarkdale內核結構圖,GPU Die上包含了PCI-E控制器和記憶體控制器,其實就是一個北橋晶片 Clarkdale系列處理器只有雙核的型號,有Core i5-600和Core i3-500兩個型號,在LGA 1156時代四核處理器是沒有整合GPU的。 當時的Intel把Clarkdale上的GPU統稱為「Intel HD Graphics」,這名字一直用到現在。而這個GPU其實就是G45上的X4500 HD的升級版,EU增加了兩個達到了12個,核心頻率最高可以到900MHz,支持Hierarchical Z(層次Z緩存算法)與Fast Z Clear(快速Z清除)技術,支持DX10、SM4.0,支持OpenGL 2.1,移動版處理器的GPU可以通過Turbo Boost動態調整頻率,而桌面版不行。 Gen6:Sandy Bridge Sandy Bridge核心圖 正在把CPU和GPU做到同一塊晶片上的是在2011年上推出的Sandy Bridge架構處理器,CPU、GPU、記憶體控制器、PCI-E控制器全部整合到一個核心裏面,它的最大改進在於三級緩存改用了環形總線設計,並且其核心、GFX以及顯示/媒體控制器可共享L3高速緩存。 Sandy Bridge的GPU主要包含了指令流處理器、媒體處理器、多格式媒體解碼器、執行單元、統一執行單元陣列、媒體取樣器、紋理采樣器以及指令緩沖等等,架構與上一代相比有了較大修改。 Sandy Bridge按照型號劃分了標準版以及「K」系倍頻解鎖版本,標準版本GFX命名為HD Graphics 2000,而唯獨K系列所擁有的GFX為等級更高的HD Graphics 3000,兩者的區別是前者擁有6個EU,而後者則達到了12個,全面支持Turbo Boost動態調整頻率,最高頻率可達1350MHz,支持DX10.1、SM4.1,支持OpenGL 3.0,性能上HD Graphics 3000比上一代有了翻倍的增長。 此外這一代核顯還增加了Quick Sync轉碼加速技術,利用內置的編碼器可以支持MPEG2、VC1和H.264視頻各種的硬體編碼,Sandy Bridge所整合的圖形核心已實現了視頻解碼和編碼兩部分的硬體加速功能,可為用戶在視頻轉碼時節省更多的時間。 Gen7:Ivy Bridge Ivy Bridge架構圖 在Ivy Bridge上Intel針對核顯的改進還是兩個方向,首先是進一步提高GPU的性能,並且讓其支持DX11,第二點則是繼續提高核顯的功能,多屏輸出、高解析度支持等。 Ivy Bridge的GPU增強了幾何前端、光柵化、像素後端處理、采樣器、尋址單元的並行運算能力,每周期可以執行2個MAC操作,GPU可以直接讀取L3緩存中的數據,圖形單元新增兩個可編程操作以及一個固定功能單元以支持曲面細分計算,並在解碼與顯示功能上做了升級。 同樣的核顯也分為兩種,分別是有16個EU單元的HD 4000和6個EU單元的的HD...

Intel DG1獨顯測試曝光 性能略勝AMD 5700G的核顯

Intel在今年初發布了其進軍獨顯領域的第一款產品——Intel DG1,這款顯卡由華碩首發,中國藍戟緊隨其後。目前來說,顯卡僅限OEM市場,暫不支持零售。 媒體消息稱,近日YouTuber ETA Prime用750美元購買了一台包含Intel DG1獨顯的主機CyberpowerPC,對Intel的DG1獨顯進行了一次性能測試。該主機除了DG1獨顯外,還配備了i5-11400F處理器、8GB記憶體,以及500GB nvme SSD。 ETA Prime首先進行了3DMark基準測試。DG1 GPU在Time Spy中獲得1,853分,在Night Raid中獲得19,539分,在Fire Strike中獲得5,409分。根據 YouTuber 的說法,該性能與Ryzen 7 5700G的集成GPU的性能差不多,在桌面獨顯方面,與多年以前的Radeon HD 7870或GeForce GTX 760的性能差不多。 除基礎測試外,ETX Prime還進行了一些包括《火箭聯盟》、《賽博朋克2077》等遊戲在內的遊戲測試。在實際遊戲中,低畫質1080P下可以流暢運行多款3A大作,當然如果想要運行《賽博朋克2077》等對配置要求較高遊戲的話,壓力還是比較大的。 來源:遊民星空

「戰術核顯卡」時代落幕:英偉達將放棄對Kepler架構顯卡的支持

談到英偉達的傳奇架構,已經有近十年歷史Kepler(克卜勒)架構自然是榜上有名。 當時該架構的顯卡還在蘋果Mac Pro專業工作站上使用,不過最讓這個架構聲名大噪的顯卡,那還屬當代卡皇,人稱「戰術核顯卡」的GeForce GTX 690。 當年來自網友們的惡搞,讓這個雙芯卡皇的梗廣為流傳,成為許多DIY迷們津津樂道的笑談。 不過這顆顯卡的規格放在當時也屬實強悍:擁有兩顆完整規格的GK104圖形核心,相當於把兩顆GTX680旗艦顯卡的核心合二為一,顯存規格直接翻倍,TDP達到了當時驚為天人的300W,需要雙8Pin接口來進行供電。 不知不覺,Kepler架構的顯卡從2012年推出至今,已經快將近10年,是目前維護壽命最長的一代顯卡。 不過孱弱的性能以及過於落後的架構,也讓這代顯卡已經開始跟不上時代的節奏,是時候「壽終正寢」了。 近日,根據英偉達數據中心GPU的驅動支持路線文檔顯示。 今年年內發布的R470驅動程序是對Kepler架構顯卡的最後一版驅動程序更新,這個版本的發布將是大部分GeForce 600/700系列顯卡的絕唱,包括使用相同架構的Quadro和Tesla系列產品。 不過在Linux系統上,R470分支被列為LTSB(長期支持分支),在未來三年里仍會提供長期支持。 當然,即便是數據中心放棄驅動維護不代表英偉達的遊戲驅動會停止對Kepler架構顯卡的支持,不過這個跡象也表露出Kepler架構退役已經板上釘釘了。 在如今顯卡普遍短缺的市場環境下,採用Kepler架構的GTX 600、700系甜品卡,至今還能充當玩家們的亮機卡,發揮其最後的余熱。 各位大家的手上還留存著Kepler架構的顯卡嗎?不妨在評論區分享一下你與這塊老卡之間的有趣回憶吧。 來源:快科技

RHEL 8.4發布 支持Tiger Lake核顯 擴展eBPF支持

紅帽企業Linux 8.4作為RHEL8的最新疊代,已經達到普遍可用(GA)狀態。紅帽企業Linux 8.4帶來了英特爾Tiger Lake圖形支持、擴展的eBPF內核功能,RHEL8內核現在可以主動壓縮記憶體、時間命名空間和其他內核功能回傳、各種軟體包更新、Python 3.9可用性,以及這個企業Linux作業系統的其他常規更新。 其他AppStreams的更新包括Redis 6、PostgreSQL 13、MariaDB 10.4、GCC 10、LLVM 11和Rust 1.49的常規升級。 關於紅帽企業Linux 8.4變化的一些更多細節可以在我們早期的RHEL 8.4測試版報導中找到。 此外,關於紅帽企業Linux 8.4的更多細節可從本周的RedHat.com公告中獲得: https://www.redhat.com/en/blog/stability-plus-innovation-red-hat-enterprise-linux-84-now-ga 來源:cnBeta

Intel 11代酷睿核顯遊戲實測:進步神速、一對比露餡了

Intel Rocket Lake 11代酷睿首次在桌面集成了全新Xe LP架構的核芯顯卡,是自六代酷睿以來的第一次變革,性能有了極大的飛躍,不過相關測試數據並不多。 近日,AnandTech集中對i9-11900K、i7-11700K、i5-11600K的核顯遊戲性能進行了考察,一起來看看。 11代酷睿核顯具備32個執行單元,比上代增加了1/4,而且在高低端不同型號上,核顯規格完全一致,都是32個單元、350-1300MHz頻率。 11代酷睿處理器中,核顯部分的核心面積占比為21%,是自從Ivy Bridge三代酷睿以來的新低(Sandy Bridge二代酷睿僅為11%),但為了容納核顯,CPU核心數不得不從10個退回到8個。 本次測試項目全部為遊戲,根據硬體要求不同解析度360p到1080p不等,畫質普遍為低檔,也有1080p高畫質這樣的「極限」考驗。 綜合而言,720p解析度下,i9-11900K核顯性能相比於i9-10900K提升了39%,最好的《最終幻想15》達到了66%,只有《無主之地3》略微退步了2%。 換到1080p解析度和最高畫質下,平均提升幅度高達53%,最好達到了73%,最差也有26%。 不過和競品對比,依然差距非常大,也就能欺負Vega 3(192SP)的速龍Pro 300GE這樣的低端低功耗型號,面對Vega 6的銳龍3 Pro 4350G(等同銳龍3 4300G)、Vega 7的銳龍5 Pro 4650G(等同銳龍5 4600G)、Vega 11的銳龍5 3400G,根本沒有招架之力。 至於獨立顯卡,MX150搭檔八代酷睿i7-8850U都可以欺負一下核顯,更別說GT 1030這樣的桌面級產品了。 詳細結果: 來源:快科技

日本網友秀操作:雖有1080Ti 但錯用3年核顯

有過裝機經驗朋友應該不難發現,由於不少Intel、AMD處理器都集成了顯示單元,所以通常主板上默認有一組顯示輸出接口,使用它可默認或者通過BIOS開啟集顯。 不過,一旦裝上獨顯的話,就再次多出幾組顯示輸出接口,這里就要注意了,可千萬別插錯了。 日前,有日本網友曬出糗事,他爆料自己至少發現6名購買電競獨顯主機的玩家,顯示接口誤插在了核顯上,也就是沒有啟用獨顯。 更慘的是一位朋友,GTX 1080 Ti主機用了3年,到頭發現自己用的一直是核顯,發現真相後真是又好氣又好笑。 網友們也是議論紛紛,有的表示提醒及時「我接錯半年了,謝謝你」,有的則驚呼「哪會有這種人啊」「就算不打遊戲的50歲大叔也不會幹出這種事好不好」。 其實,除了檢查背部接口,通過設備管理、硬體查看工具甚至驅動等也能很方便地斷定自己是否沒開啟獨顯 來源:遊民星空

日本網友曬糗事:入手GTX 1080 Ti台機卻錯接了3年核顯

有過裝機經驗朋友應該不難發現,由於不少Intel、AMD處理器都集成了顯示單元,所以通常主板上默認有一組顯示輸出接口,使用它可默認或者通過BIOS開啟集顯。不過,一旦裝上獨顯的話,就再次多出機組顯示輸出接口,這里就要注意了,可千萬別插錯了。 日前,有日本網友曬出糗事,他爆料自己至少發現6名購買電競獨顯主機的玩家,顯示接口誤插在了核顯上,也就是沒有啟用獨顯。 更慘的是一位朋友,GTX 1080 Ti主機用了3年,到頭發現自己用的一直是核顯,發現真相後真是又好氣又好笑。 網友們也是議論紛紛,有的表示提醒及時「我接錯半年了,謝謝你」,有的則驚呼「哪會有這種人啊」「就算不打遊戲的50歲大叔也不會干出這種事好不好」。 其實,除了檢查背部接口,通過設備管理、硬體查看工具甚至驅動等也能很方便地斷定自己是否沒開啟獨顯。 來源:cnBeta
英特爾:11代酷睿桌面CPU UHD750核顯驅動下周一發布

英特爾:11代酷睿桌面CPU UHD750核顯驅動下周一發布

<p 上月底,英特爾發布了 11 代酷睿 Rocket Lake 桌面處理器,但是卻沒有發布了正式版的核顯驅動。現在,英特爾圖形軟件工程總監 Lisa Pearce 在推特上證實,官方驅動程序將在下周一發布。 <p英特爾表示,第 11 代智能英特爾酷睿 S 系列台式機處理器採用全新的 Cypress Cove 架構,旨在重塑硬件和軟件效率,提升遊戲的原始性能。新架構能夠實現高達 19% 的 IPC(每時鍾指令數)越代性能提升和超高頻率的核心,同時它採用搭載英特爾 Xe 圖形架構的增強英特爾超核芯顯卡,能夠實現富媒體和智能顯卡功能。 <pXe 架構、32EU 的...
核顯過渡:缺貨漲價亂象促使Fierce推出不帶獨顯的准系統

核顯過渡:缺貨漲價亂象促使Fierce推出不帶獨顯的准系統

受 COVID-19 大流行對 IT 行業造成的持續影響,當前的顯卡生產、供應和定價都是一團亂麻。與此同時,許多預建 PC 銷售商也被迫推出了僅採用核顯或「亮機卡」的選項。比如本文要為大家介紹的 Fierce,也無奈地提供了不帶獨立顯卡的預裝 PC 產品線。 Fierce 將這批主機劃入了「無 GPU 產品線」,目前可選 Nexus Pro、Nexus、以及 Nexus Elite 三款。 首先,Nexus Pro 採用了英特爾酷睿 i5-9400F 處理器、8GB @...

11代酷睿桌面處理器正式發布:核顯性能暴漲50%

2021年3月16日23時,Intel 11代酷睿桌面處理器正式發布。旗艦級的Intel酷睿i9-11900K藉助Intel Thermal Velocity Boost技術,擁有最高5.3GHz的頻率,為遊戲玩家和PC發燒友提供了更強的性能。 第11代Intel Core S系列台式機處理器採用全新Cypress架構,旨在改變硬件和軟件效率並提高遊戲性能。該架構採用14nm工藝,IPC最多提升19%;採用具有Intel Xe LP架構的GPU核顯,核顯性能照比上代提升50%。 旗艦顯卡為第11代Intel Core i9-11900K處理器,8核16線程,最高頻率5.3 GHz,擁有16MB的Intel Smart Cache。第11代Intel Core台式機處理器支持DDR4-3200的記憶體。 11代酷睿桌面處理器採用英特爾深度學習Boost和矢量神經網絡指令支持加速人工智能(AI)推理,大大提高了深度學習工作負載的性能。增強的超頻工具和功能,可實現靈活超頻與調整性能。 在SKU方面,11代酷睿桌面處理器包括5款i9、5款i7、9款i5,與6款i3。 Intel第11代酷睿桌面處理器將於3月30日正式上架,最後附上三張詳細的CPU參數與價格圖。 來源:遊民星空
Intel核顯現可開啟NVIDIA CUDA加速 跑分高了52%

Intel核顯現可開啟NVIDIA CUDA加速 跑分高了52%

NVIDIA CUDA鼎鼎大名,不過,從一開始,該技術就為N卡獨享。盡管已經有一些工具能讓CUDA為OpenCL環境所用,但即便先進如HIPCL也還是一款半自動化工具,需要開發者手動干預。 ...

《堡壘之夜》將加入性能模式,低配核顯PC也能60fps流暢玩

最近某個跳票了N久然後上線,便摧毀了各位的電腦硬體配置,就差沒說出「沒張高端顯卡,就別想玩了」,一些玩家更是直呼某驢口碑崩壞啊,但現在Epic Games才是真正做了件業界良心的事,他們最近為了照顧低配置玩家也能享受《堡壘之夜》帶來的樂趣,將會在遊戲里面新增了「性能」模式來降低硬體配置要求,並降低了一半的遊戲文件容量占用。 據Epic Games最新公布,《堡壘之夜》在12月15日的最新版更新後,將會在遊戲設置里面提供一個測試版的performance渲染模式,在切換後,會大幅降低遊戲對CPU和GPU的性能要求,這讓一些只有核顯的輕薄本,或者一些老舊的平台也能流暢玩《堡壘之夜》吃雞模式,這時候畫質當然會大幅下降,但對於低配玩家,相信他們是願意接受這樣的取捨。 在Epic Games自家提供的兩套測試配置中,其中一台搭載Intel第八代Core i5-8265U的設備,只有UHD Graphics 620核顯,這個配置在輕薄本上非常常見,在此前的渲染模式,它只能跑到24fps,而切換到性能模式後,可以跑到61fps的PC玩家公認流暢線。 另外新版《堡壘之夜》還可以設置不採用高清材質包,這可以剩下14.48GB的容量,而遊戲核心以及吃雞模式只需要17GB,所以現在這個全球最火的吃雞遊戲,對於硬體配置的要求可謂是很低了,但Epic Games還是建議設備最好有SSD或者至少有6GB記憶體,來避免一些跳幀或卡頓。 《堡壘之夜》還是很好玩的,最近還出了The Mandalorian的皮膚,所以感興趣的可以點這里。 ...
《堡壘之夜》新增性能模式 核顯穩60還節省大量存儲

《堡壘之夜》新增性能模式 核顯穩60還節省大量存儲

顯然,《堡壘之夜》是目前世界上在線人數最多的遊戲之一,為了照顧電腦配置不高的玩家,Epic Games宣布《堡壘之夜》將於今日(12.15)追加「性能模式」,幫助那些配置較低的電腦能夠流暢運行遊戲。 在遊戲的高級圖形選項的渲染模式中,玩家將能夠找到一個新的選項——「性能模式」。此外,如果玩家的硬件性能較低,系統也會自動提示您測試該選項。 性能模式目前仍處於Alpha階段,但是Epic的官方實例向我們展示了性能模式為遊戲幀數帶來的巨幅上漲。使用性能模式能夠使I5 8265U與其集成的核顯UHD 620從原先的平均24幀提升到平均61幀。換句話說,這是從「基本不能玩到完全可玩」的質變。 最重要的是,啟動性能模式還將使《堡壘之夜》提供一個新的安裝選項,您將能夠刪除高分辨率紋理從而節省14GB的硬盤空間。只要您不介意放棄高畫質效果,這可以使總安裝大小降低17GB。 來源:3DMGAME

7代旗艦N卡橫評 十年前旗艦現竟不如核顯?回顧N卡的稱王之路

十年前,是屬於GTX480和HD5870的時代,也是DX11的開篇,在這十年之間,NVIDIA從GTX 480、GTX 580、GTX 680、GTX 780、GTX 980 Ti、GTX 1080、到RTX 2080 Ti,再到昨天剛發佈的RTX 3090,共8代旗艦顯卡,每一代都給是許多DIYer的回憶,那麼這十年間,NVIDIA顯卡性能提升了多少呢? 今天在這里我們就做了一個橫評,因為3090暫時沒有解禁只測了7代旗艦,讓我們看看這7代旗艦老黃的顯卡提升了多少,有沒有擠牙膏,而關於3090的性能屆時當3090解禁時也會加入進去。 評測視頻 結語 十年,說長不長,但說短也不短,他能讓老黃的顯卡性能翻13倍,能讓英特爾擠了十年牙膏,也能讓AMD的CPU咸龍翻身。 回顧過去,才能更好地展望未來,這也是我們做這期節目的初衷。十年前沒人想到高功耗高發熱今天竟成為了A卡的標籤;十年前沒人會想到現在玩手游的人數能遠超玩電腦遊戲的人數;十年前也沒人會猜到今天的後浪能在B站分享如此精彩的創意與感想。 因此對於未來我們也可以大膽去想像,或許在未來給晶片加了這麼多電熱絲的N卡會在能耗比上會被又用小核心策略的AMD反超;又或許隨著顯卡性能的發展,電影中VR遊戲將會成為現實,玩電腦遊戲的人數又會反超玩手游的人數;又或許十年後成為前浪的我們依然能懷揣夢想前行。 也希望十年後的DIY市場依舊精彩,能讓我們笑著繼續談那些讓人驚喜的DIY硬體。 來源:kknews7代旗艦N卡橫評 十年前旗艦現竟不如核顯?回顧N卡的稱王之路

Intel下一代Iris核顯部分參數曝光,或擁有768個流處理器1.3GHz頻率

自從Intel開始自己研發獨顯並且有成品展示以來,有不少人都在想,既然都開發了獨顯,那麼其移動端CPU內核顯的性能又可以達到怎樣的高度呢? 畢竟此前的Intel核顯都只是「能用,能亮機」的程度而已,用來打遊戲那是,嗯,有點難度的。 而最近在SiSoftware上就出現了一個Intel Gen12 Xe顯卡的測試結果,顯示下一代的Iris顯卡或許可以達到1.3GHz的頻率。 這個測試結果是由推特用戶@TUM_APISAK發現的,顯示這張Intel Iris Xe顯卡擁有96個EU以及768個流處理器,頻率則是為1.3GHz。 與目前的Gen11 Iris顯卡相比這是一很大的進步,要知道Gen11 Iris只有64個SU以及512個流處理器,頻率為1.1GHz。另外這也表示Intel Iris Xe顯卡的GPU核心其實是和Xe DG1獨顯是一樣的,只不過有些用不了而已。 測試結果也顯示了這個核顯將會是Intel 11代Tiger Lake平台的一部分。這些基於10nm+製程,並且用上新的Willow Core架構的CPU將會用在超薄本以及入門級遊戲本上。根據之前的爆料,它們在遊戲方面的性能比Comet Lake的要好,4核的Tiger Lake可以打贏6核的Comet Lake。 回到核顯上,下一代的Iris核顯在之前的爆料測試結果中得分比AMD的Vega iGPU要高,Cre i7-1165G7在3D Mark 11中以6217的圖形得分稍微勝過過了銳龍7 4800U的6104分。 如果最終版本的Iris核卡性能表現是如跑分這樣的話,那麼起碼在移動端上面以Intel核顯打遊戲將不再是夢 。 ...

10代桌面版酷睿仍將可能有無核顯版本:另有i7-10700F測試成績泄漏

還是那家西班牙硬體媒體Informatica Cero,他們最近又放出了一張疑似十代桌面酷睿的規格表,這是更像是對上次放出的規格表的補充,全部六款型號都是無核顯版本,也就是F後綴的。 圖片來自於Informatica Cero 新聞要連起來看,我將此前他們放出的兩張規格表放在下面做參照: 可以看到這次幾款新的F後綴處理器基本都是對應型號的無核顯版本,在規格上面沒有變化,因此我們也可以更新Comet Lake-S家族的推測規格表了: 最近還有一張人為泄漏的測試截圖驗證了Core i7-10700F的存在: 圖片來自於Tom's Hardware 這顆Core i7-10700F的Cinebench R20多核分數能夠達到4781,已經接近4900分的Core i9-9900K水平了,是一枚8核16線程處理器無誤了,而且頻率信息也跟上面泄漏的規格一致。 目前我們仍然不清楚Intel到底會在何時發布Comet Lake-S家族,至於不帶核心的F系列會不會第一時間發布也是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