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波蘭

Tag: 波蘭

《波蘭球編年史》好玩嗎?特色玩法介紹

波蘭球編年史特色玩法介紹 穿越歷史,實現你的探險夢想! 在波蘭球編年史中,(不准確的)歷史就是你的游樂場!維京的嚴寒,冷酷的太空競賽,克拉肯海妖的失落硬幣,各個歷史時期的精彩瞬間都在等待你的到來!豐富的挑戰和珍貴的寶藏,在每個時代都等你來探索!在遊戲的過程中,你不僅可以享受到遊戲的樂趣,還可能學到一些你從未聽說過的歷史知識! 我們將定期更新,帶來新功能,新外觀,新地圖! 接下來我們要去哪裡?日本封建時代?狂野西部牛仔? 兄弟們,咱要啥有啥! 破壞無處不在,激發你的創造力! 在這個世界裡,無窮的可能在每個角落等待著你!無論是堡壘,森林,還是星際飛船,你都可以盡情地施展你的創造力和破壞欲!變大,縮小,扣殺,重擊,世界就是你的破壞游樂場! 打造個性球球,展現你的獨特風格! 在波蘭球編年史中,你可以選擇你自己的國家和外觀,自由地定製你的波蘭球!無論是大量的武器,盾牌,給你帶來特殊能力的強力裝扮,還是裝飾你的角色的物品,這里都應有盡有! 多人合作,共享挑戰的樂趣! 強大的Boss難以擊敗,或者……僅僅是想來一場足球賽?召喚你的夥伴!在這里,你可以邀請你的朋友一起遊戲,在多達4個球友的多人遊戲中閃耀登場,一同完成各種獨特的挑戰! 來源:遊俠網

《波蘭球編年史》成就有哪些?獎杯解鎖條件分享

波蘭球編年史獎杯解鎖條件分享 按住哨子按鈕來…… 解鎖條件:放屁 火辣辣 解鎖條件:在著火時…… 是不是壓力有點大? 解鎖條件:在紋身時…… 熏醒死者 解鎖條件:在維京墓地里…… 惡臭類遭遇 解鎖條件:在外星飛船里…… 是自己人! 解鎖條件:在遊戲開發工作室里…… 雙倍泡泡 解鎖條件:被困在泡泡里時…… 嘗到味道沒? 解鎖條件:在維京大酋長的嘴裡…… 屁聲回盪 解鎖條件:在巨大火炮里…… 張開嘴 解鎖條件:在蛤蜊嘴裡…… 屁造大氣層 解鎖條件:在第二個月球上…… 尾氣 解鎖條件:在加油站里…… 泡泡浴 解鎖條件:在游泳池裡…… 蛋蛋的 解鎖條件:玩蘇聯海灘上的掌上遊戲機時…… 以毒攻毒 解鎖條件:在有毒池塘里…… 接住了嗎? 解鎖條件:在守門員的球門里…… 動作要快! 解鎖條件:在羅馬地牢的比賽中…… 轉起來 解鎖條件:在離心艙里…… 抓准時機 解鎖條件:在沖浪穿越巨大圓環時…… 誰了? 解鎖條件:在海盜派餐廳里…… 不用怯場 解鎖條件:在卡拉OK舞台上…… 有趣的標題 解鎖條件:在賭球機里…… 百掌摑 解鎖條件:在相撲擂台上…… 最後一個 解鎖條件:在製作人員名單滾動時…… 該鏟屎了 解鎖條件:在貓砂盆里…… 安靜點 解鎖條件:在膠囊旅館的膠囊里…… 來源:遊俠網

《波蘭球編年史》中秋促銷開啟:捆綁包低至74元

近日,《波蘭球:編年史(Bang-On Balls: Chronicles)》官方為感謝中國玩家對本作的支持,特地在steam開啟了中秋促銷活動,優惠截止到9月30日。【點擊進入Steam商店】 《波蘭球:編年史》是一款由波蘭的Exit Plan Games開發的多人聯機3D動作遊戲,遊戲中充滿了獨特的歷史元素。玩家將扮演一個波蘭球,穿越各種歷史事件,探索廣闊的場景,進行戰鬥並完成任務。 3個特惠捆綁包: 《波蘭球:編年史》+《護焰者》限時5折售價74元。 《波蘭球:編年史》+《波提:字節國度大冒險》限時7折售價117.6元。 《波蘭球:編年史》+《夢幻谷》限時7折售價128.8元。 來源:遊俠網

球球穿越冒險《波蘭球:編年史》10月5日發售

《波蘭球:編年史(Bang-On Balls: Chronicles)》(原名:《爆炸球:編年史》)即將於10月5日正式離開搶鮮體驗階段!這款操作球球的動作遊戲即將同時登陸PC和主機平台。 《波蘭球:編年史》發售日預告: 《波蘭球:編年史》為玩家們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歷史冒險之旅。在遊戲中,玩家們可以創造自己的波蘭球,身臨其境地探索和戰鬥於各種(不准確的)歷史事件的廣闊場景中。他們將執行任務,收集物品,並揭開隱藏的秘密,成為一位大無畏的英雄! 在搶鮮體驗階段,玩家們已經有機會提前感受到遊戲的樂趣,並為開發商提供了寶貴的反饋。本作的開發商傾聽了玩家們的意見,並在正式發售前進行了優化和改進,以確保遊戲的質量和可玩性達到最佳狀態。 現在,玩家們不用再等待太久,就能夠全面體驗《波蘭球:編年史》帶來的精彩歷史冒險。無論你是追求戰鬥還是探索秘密,這款遊戲都將為你帶來愉快的遊戲時光。 《波蘭球:編年史》將於10月5日發售,登陸PC、Xbox、PS和Switch。 來源:3DMGAME

《爆炸球編年史》更名《波蘭球編年史》宣傳片賞

近日,《爆炸球:編年史》官方宣布,將遊戲名更改為《波蘭球:編年史》,並發布全新宣傳片。同時將更新新地圖,以及在Steam平台上線正式版。 (<<<點擊進入Steam商店) 【游俠網】《波蘭球:編年史》最新宣傳片 波蘭球又被稱作國家球,是將各個國家形象特色與國旗以球形卡通形象展現出來的一種漫畫,自2009年誕生之後便在網際網路上以視頻和漫畫的形式廣泛傳播,並逐漸發展成一種亞文化。 《波蘭球:編年史》是第一款以波蘭球為主題的遊戲,玩家將在遊戲里扮演代表各國形象的波蘭球,與其他玩家在各種歷史場景中冒險。維京的嚴寒,冷酷的太空競賽,克拉肯海妖的失落硬幣,各個歷史時期的精彩瞬間都在等待玩家的到來! 目前,《波蘭球:編年史》在Steam上獲得了「好評如潮」的評價,好評率高達97%。 視頻截圖: 來源:遊俠網

歐洲各國最受歡迎遊戲曝光 波蘭竟不是《巫師3》

歐洲最大獨立電子產品零售商Ebuyer近日發起一項調查,研究26個國家里人氣最高的遊戲作品。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同國家對於不同遊戲作品的偏好。 我們可以看到,英國和愛爾蘭都喜歡COD,但他們喜歡的並不是同一款。 德國喜歡樂高星戰,而比利時喜歡動物森友會。 在盧森堡最流行的遊戲是《FIFA 22》,這個國家雖然很小,但也有在歐洲五大聯賽效力的球星。 義大利與荷蘭最喜歡的遊戲竟然是《精靈寶可夢:紅》。而希臘對《超級瑪利歐兄弟》情有獨鍾。 梵蒂岡雖然沒有出現在這次調查中,但他們其實是《惡魔獵人》系列的鐵粉。摩納哥也未能進入列表,但他們的最愛顯然是《F1 2022》。 詳細列表如下: 《決勝時刻:黑色行動2》 奧地利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 比利時 《俠盜獵車手 5》 保加利亞 《Runescape》 克羅埃西亞 《最終幻想6》 賽普勒斯 《俠盜獵車手 5》 捷克 《決勝時刻:黑色行動2》 丹麥 《決勝時刻:現代戰爭》 愛沙尼亞 《刺客教條2》 芬蘭 《火箭聯盟》 法國 《樂高星球大戰》 德國 《超級瑪利歐兄弟》 希臘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 匈牙利 《決勝時刻:現代戰爭》 愛爾蘭 《精靈寶可夢:紅》 義大利 《刺客教條2》 拉脫維亞 《決勝時刻:黑色行動2》 立陶宛 《FIFA 22》 盧森堡 《樂高星球大戰》...

游研早報:NS系統版本迎來小型更新;波蘭政府官網提供免費遊戲下載

各位社友大家早上好,以下是實習生為大家帶來的游研早報。 1. 索尼中國宣布換帥,被譽為「中國通」的現任董事長 高橋洋 正式退休。原高級執行副總裁 御供俊元 將從7月1日起接任索尼中國董事長。 2. NS系統版本迎來一次小型更新,由於更新體量過小,系統的版本號並未發生變動,依然是14.1.2,版本號過低的「bug」未能在本次更新中修復。本次更新也無需重啟主機。 任天堂並未詳細說明更新的內容。根據玩家搜集的數據,除了修復bug之外,本次更新將一些敏感詞添加到了禁用列表,其中包括帶有咒罵、種族歧視、性別色彩的詞匯。 3. 微軟公布了 Xbox 7月金會員免費遊戲,分別是:《馬拉威拉島的奇禽異獸》《瑞利達》《模擬樂園:驚奇世界》《火炬之光》。 4. 《怪物獵人 崛起》宣布將於今天(6月29日)開放版本更新,遊戲的Steam版本將於明天(6月30日)開放更新。Switch版更新所需空間約為 10.1G,Steam版本為 22G,最新版本號為 Ver.10.0.2 5. 波蘭政府將反戰遊戲《這是我的戰爭》上傳至官網,供免費下載。 此前,《這是我的戰爭》被波蘭政府列入了學生的推薦閱讀目錄,不過由於年齡分級限制,遊戲在當時僅推薦給18歲以上的學生。現在玩家發現,遊戲被上傳至政府官網供大家免費下載。唯一的限制是,遊戲是波蘭版本,對語言能力有一些要求。 來源:遊研社

波蘭獵魔人學校教人手刃妖怪 NPC真情演繹如置身遊戲

相信很多遊戲玩家都知道這款獲獎無數的波蘭佳作——《巫師(The Witcher)》。遊戲中玩家可以扮演狩獵怪物的獵魔人在廣大的古老世界中生活戰鬥,其以豐富的遊戲內容,深厚的文化內涵被譽為波蘭國寶,並在全球坐擁無數粉絲。 而最讓廣大玩家激動的是,波蘭已經開設了一家《巫師》遊戲背景的「獵魔人學校」,目前已經有來自52個國家的數千名玩家在三天三夜的時間內親身體驗了魔法、戰鬥、友誼,以及……犧牲。 這座學校坐落在波蘭的莫斯納城堡,特色鮮明的尖塔與鍾樓讓玩家一到這里就感覺瞬間穿越去了異世界。而城堡內外狹窄的密道,幽暗的密林,整裝待發的NPC等等一切,都等待著你去盡情探索與發現。在遊戲開始的頭天晚上,你會得到一份關於你扮演人物的腳本故事,它能幫助你更好地融入世界觀,也會告知你一些注意事項。 轉天天亮,穿好你粗糙的皮衣,帶上你鋥光瓦亮的寶劍,你會和其他所有的獵魔人學徒集合於廣場接取NPC下達的指令或任務。有些事你也可以從角色扮演遊戲中經典的任務板上知道,終於能體會一下手動揭榜的爽快了。在那之後,每天上午的8點到9點都是你們的早飯時間,一大夥人圍桌兩側而坐,吃完該訓練訓練,該打怪打怪。 對於一個合格的獵魔人來說,優秀的劍術必不可少,並且對其他種類的武器也要有所心得,武器的訓練可謂是重中之重。拿著軟膠劍互相切磋劍術就成了這幾天內玩家們必修的課程,專門的獵魔人劍術大師會全程陪伴耐心指導。不過無論你是貓派熊派,還是拜年劍法,在這,別戳著自己和別人的眼睛就行。 遠程武器方面,你會接受弓術大師的魔鬼訓練,除了教會你怎麼用圓頭箭射中木頭人靶子,怎麼扔飛刀。大師可能還會拿你當靶子射上幾箭,其實能理解,作為弓箭手,要有判斷對手彈道的能力,還得掌握中箭後如何有效的求饒。 學完武器,就到了大家最期待的魔法學習環節。在遊戲里,獵魔人往往會掌握一種叫做法印的能力,一旦做出手勢催動能量,蒙蔽人的心智或者引起爆炸都不在話下。而在獵魔人學院,這種魔幻場景真的可以變為現實,玩家們只要做出相應的姿勢,喊出咒語,遠處就會赫然升起一團火球,威力十足。亦或者變為另一種能量,隔空讓雜物飛出去老遠。做夢都想得到的超能力,在這里你都可以輕松實現,中二病一本滿足。 而城堡內的某個房間,還有專門的鍊金術大師等待玩家們的到來。桌上五顏六色的瓶瓶罐罐皆在還原遊戲中各種給人物上buff的劍油和藥水。玩家們可以在這里學習調配技巧,觀看各種材料碰撞的神奇現象,另外,真到了戰鬥的時候來上一口也是提神醒腦。 當然最刺激的,還是要回歸獵魔人的本職工作——斬妖除魔。在用餐結束後大約晚9點,城堡周圍的森林一片靜謐,緩緩流動的河水散發出勾人魂魄的寒意,時不時你還能聽到不知何方傳來的淒厲尖叫。當你猶豫要不要今早上床睡覺躲過不安時,大師們會挨個進屋把你們的屁股踢到廣場,再幾人發一支火把,緊張又刺激的獵魔行動便即將開始。 黑暗中的森林即便在火光照耀下視野也十分有限,一不小心就會被從視野盲區竄出的食屍鬼抓傷。回過神來,只見後方還可能有隻狼人直奔你而去。退守河邊的你們本以為可以鬆口氣,卻被從水中爬出的水鬼握住了腳踝,試圖溺死冒險者換取新的生命。 倉惶逃到木屋又撞見枉死的怨靈新娘,捕捉村民的她正在進行某種邪惡的死靈儀式……這3個晚上,每晚都有NPC扮演的不同的怪物等著你去解決,有的需要你揮舞銀劍斬殺,而有的,就要運用你剛剛學習的怪獸知識,運用話術,儀式等不同方法來完成任務。 這完成任務方式的多種選擇也恰恰體現了《巫師》系列出名的自由度,同遊戲一樣,在這里NPC們也會根據玩家們的選擇進行不同的演繹,一個故事往往能展開非常多的結局,同時還伴有很多小支線任務。走在街上有時你會看到與人爭吵的小販,勸架或站隊都是你的自由。 有時,你還會和同伴一同觀摩刑場,面對平民遭遇的殘忍絞刑與斬首,大喊一聲刀下留人往往能打開一條全新的故事走向。除此之外,常年旅居野外的獵魔人也要學習必要的野外生存技巧。如何在寒冷的夜晚生火,如何用僅有的材料烹調出一頓美味的餐食,都是你將會在這里學到的。 就連遊戲中讓時間快速流逝的冥想這里也會有大師帶你進行,只不過失去了跳躍時間的功能。城堡里心靈手巧的鐵匠還會教你們製作自己專屬的工藝品,《巫師》系列的標志狼首項鏈是玩家們DIY的熱門選項,畢業後幾乎人手一件。 整個故事在第3天與第4天之間的夜晚走向尾聲,所有玩家都聚在一起,回味這幾天的魔幻經歷。預約常常排到幾個月後,看來愈來愈多玩家迫不及待成為獵魔人了。關於價格,3天下來的伙食、服裝、住宿加在一起一個人大概要4000多元。或許對於一段難得的異世界旅程來說並不算昂貴…… 來源:遊俠網

譯介丨波蘭的女巫:耳語者

前言 我有時候會翻看一點關於女巫的話題。這種關注,並不是因為我浪漫化女巫,認為女巫神秘美麗又強大,或者我覺得女巫很可怕,一定要躲起來觀察它們,好像觀察敵人。不,都不是,甚至連好奇都不是。單純是輕蔑,但並不是沒有來由的輕蔑。 我見過發癲的女人自認為是薩滿家族最後的女巫,每次精神分裂發作就開始胡言亂語,覺得自己在通靈;我見過那些把無端夢境當作鬼神經歷的女人,最後被自己內心的幻覺騙去吞食糞便;我見過為了討好所謂巫術大師而發生在女人中的勾心鬥角,就是這樣狂熱排外而自戀自私的活著;我還見過更多沒有巫術追求,僅僅是出於各種欲望和認同感而迷信,去花一千元點燃一根蠟燭的女人。那存在於她們之中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她們都自稱是女巫。 女巫,巫術,被浪漫化以後變成了一股暗潮,一股小眾的潮流。它存在,並不危險,但卻是一條產業鏈。威卡和西方新異教出現以後,女巫這個詞,即使這是一個中文詞,也在諸多語境下(「神秘學」)被綁定給這種發明出來供小資娛樂的產物。它既不是羅馬尼亞那樣的地方,巫術產業納稅,人們出於貧窮和看病等需要向女巫請教;也不是黑非洲那種地方,女巫是地方傳統習俗的一部分,是社會的支柱。女巫不再是社會需要的產業,於是在現代社會,經過包裝搖身一變,變成性別解放、自我實現、神秘追求、身份認同等諸多標簽的集合體。從尼古拉斯·凱奇版《星之彩》電影里面玩特立獨行的女兒,到各種傳媒作品里面使用魔法隨心所欲的現代女巫,女巫這個身份變成了一個符號,一個代表解放和覺醒還有消費主義的符號,一個欲望和聚光燈打造出來的新的神。 當英美新異教熱潮起來的時候,東歐傳統鄉村的女巫就變成了她們的遠方親戚,但如果這些東歐女巫也出現在歐美潮流人士眼前,她們就變成了英美「同行」眼中同住紐約卻在布魯克林貧民窟討生活的肥胖垃圾袋。她們不會用五十歐元一根的特製巫術蠟燭做愛情占卜,但會用路邊的草木做灰給她們的拜訪者去除邪惡之眼。她們的英美「同行」在大聲嘲笑復活節「偷竊」日耳曼女神的節日,她們卻披著頭巾,進入教堂,參加十字架下的復活節守夜。 我有時候會翻看一點關於女巫的話題。我會看看,在竊據了女巫這個詞的全部話語的英美消費主義復讀機的嘈雜聲音下,在它們製造的五光十色的烏雲下面,那些作為地方傳統仍然活著的,以傳統方式生活的歐洲女巫,在過著怎樣的生活。 我並不相信這些鄉村女巫有什麼超越常人的地方,也不認為她們的巫術中有什麼太多值得保留的東西。我只是覺得,她們這種女巫,是一片土地一個時期的縮影,在她們的巫術倒下的地方,也會有健康的根在泥土中生長。而被聚光燈照亮的昂貴水晶水泥球,對我來說沒有任何價值,它遲早也會被自己的受眾在玩膩了以後拋棄。 本篇翻譯自波蘭網站,作者是 Marek Kępa,文章原標題為「Meet The Whisperers: The Christian Folk Healers of Eastern Poland」,文章收錄在波蘭文化遺產一欄中。本文的民族主義立場令原作者對此有所偏袒,此處全部予以翻譯,但不代表支持這種態度或這種治療方式。 耳語者:波蘭東部的民間基督教治療師 在波蘭與白俄羅斯的邊境附近,一種特殊的民間技藝——用來自東正教的祈禱來「耳語」或治癒——仍在進行。它通常伴隨著奇怪的儀式,如將熱蠟倒入冷水或燃燒亞麻纖維。波蘭文化網將探討這一現象的復雜性、其根源以及它是否與醫學科學有任何共同之處。 不止是夢 一位上了年紀的女士穿著與在19世紀晚期的農家畫中風格相近的衣服。她把她的手放在一個年輕女人的頭上,同時她在唱一種奇怪的聖歌,一種很難理解的聖歌。然而,人們可以看出,她在某個時刻提到了「神之子」,毫無疑問,當人們注意到耶穌的畫像散布在她簡陋的鄉村小屋時,可以明白她指的是誰。 過了一會兒,她把熱蠟倒進一壺冷水里,把凝固的蠟呈現出來,說去掉蠟就能緩解客人的問題。然後,年長的女子把一塊布放在年輕女子的頭上,並在上面燃燒少量的亞麻纖維——這個過程同樣壯觀,因為它沒有風險。不久之後,她說她做完了,並祝客人身體健康。 上面的情節並不是來自某個夢幻故事。它確實發生了,在一個名為「Szeptunka z Podlasia」 (波德拉西耳語者) 的電影片段中記錄了這一點。這部影片是幾年前由 Paweł Kołaczkowski 和 Kaja Palusińska 拍攝的,由現已去世的 Paraskiewa...

譯介丨波蘭的女巫:卡舒比亞,那些知曉的女人們

前言 我有時候會翻看一點關於女巫的話題。這種關注,並不是因為我浪漫化女巫,認為女巫神秘美麗又強大,或者我覺得女巫很可怕,一定要躲起來觀察它們,好像觀察敵人。不,都不是,甚至連好奇都不是。單純是輕蔑,但並不是沒有來由的輕蔑。 我見過發癲的女人自認為是薩滿家族最後的女巫,每次精神分裂發作就開始胡言亂語,覺得自己在通靈;我見過那些把無端夢境當作鬼神經歷的女人,最後被自己內心的幻覺騙去吞食糞便;我見過為了討好所謂巫術大師而發生在女人中的勾心鬥角,就是這樣狂熱排外而自戀自私的活著;我還見過更多沒有巫術追求,僅僅是出於各種欲望和認同感而迷信,去花一千元點燃一根蠟燭的女人。那存在於她們之中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她們都自稱是女巫。 女巫,巫術,被浪漫化以後變成了一股暗潮,一股小眾的潮流。它存在,並不危險,但卻是一條產業鏈。威卡和西方新異教出現以後,女巫這個詞,即使這是一個中文詞,也在諸多語境下(「神秘學」)被綁定給這種發明出來供小資娛樂的產物。它既不是羅馬尼亞那樣的地方,巫術產業納稅,人們出於貧窮和看病等需要向女巫請教;也不是黑非洲那種地方,女巫是地方傳統習俗的一部分,是社會的支柱。女巫不再是社會需要的產業,於是在現代社會,經過包裝搖身一變,變成性別解放、自我實現、神秘追求、身份認同等諸多標簽的集合體。從尼古拉斯·凱奇版《星之彩》電影里面玩特立獨行的女兒,到各種傳媒作品里面使用魔法隨心所欲的現代女巫,女巫這個身份變成了一個符號,一個代表解放和覺醒還有消費主義的符號,一個欲望和聚光燈打造出來的新的神。 當英美新異教熱潮起來的時候,東歐傳統鄉村的女巫就變成了她們的遠方親戚,但如果這些東歐女巫也出現在歐美潮流人士眼前,她們就變成了英美「同行」眼中同住紐約卻在布魯克林貧民窟討生活的「肥胖垃圾袋」。她們不會用五十歐元一根的特製巫術蠟燭做愛情占卜,但會用路邊的草木做灰給她們的拜訪者去除邪惡之眼。她們的英美「同行」在大聲嘲笑復活節「偷竊」日耳曼女神的節日,她們卻披著頭巾,進入教堂,參加十字架下的復活節守夜。 我有時候會翻看一點關於女巫的話題。我會看看,在竊據了女巫這個詞的全部話語的英美消費主義復讀機的嘈雜聲音下,在它們製造的五光十色的烏雲下面,那些作為地方傳統仍然活著的,以傳統方式生活的歐洲女巫,在過著怎樣的生活。 我並不相信這些鄉村女巫有什麼超越常人的地方,也不認為她們的巫術中有什麼太多值得保留的東西。我只是覺得,她們這種女巫,是鄉土而真誠的,是一片土地一個時期的縮影,在她們的巫術倒下的地方,也會有健康的根在泥土中生長。而被聚光燈照亮的昂貴水晶水泥球,對我來說沒有任何價值,它遲早也會被自己的受眾在玩膩了以後拋棄。 本篇翻譯自波蘭網站,作者是Stasia Budzisz,一名卡舒比亞俄國記者,卡舒比亞為波蘭北部一片特別文化區,文章原標題為Women Who Know :The Witches of Kashubia 卡舒比亞的女巫,那些知曉的女人們 據官方統計,最後一位卡舒比亞女巫於 1836 年在查烏皮被淹死。但據我精通「此類事情」的姑姑說,事實上,私刑在 20 世紀之交仍在發生。她知道如何解除咒語、用草藥治療和驅散róża(「玫瑰」,一種神秘的疾病樣病症,通常涉及皮疹或斑點)。這足以讓她被社會貼上女巫的標簽。畢竟,沒有惡魔的幫助,女人怎麼可能擁有這樣的技能?根據傳說,女巫的安息日是在星期四舉行的,但我的姑姑從來沒有提到過。她從來沒有談論過裝飾著卡舒比亞地區冰川景觀後的「禿山」,據說女巫們騎著掃帚或鐵鍬飛到了那里。這些描述都是我在書中讀到的。 她所說的是她對人的恐懼。在她年輕的時候,她害怕他們會讓她接受水驗,就像在查烏比接受審判的最後一個女巫 Krystyna Ceynowa 一樣。水驗是檢驗女人是否與魔鬼有契約最常用的方法。據說女巫輕如鴻毛,不會淹死。所以他們會把女巫的右手綁在左腳上,左手綁在右腳上,然後用繩子把她放到水里。就算奇跡發生,她沒有淹死,他們也會用槳把她打死。獵巫發生在 4 月 30 日的前夜——聖瓦爾普加前夜——但這不是一年中唯一一日。女巫的其他危險時期包括仲夏夜、九月春分、十二月的冬至、和燭光節(也稱為女巫之夜或光誕生的慶祝活動)。或者,當然,只要奶牛停止產奶,雞停止產蛋(就會發生這種活動)。 我的姑姑說人們害怕她,這讓生活變得困難。不過她已經不需要生活了。她有一個正常的天主教葬禮。你可以說她是我們家最後一個女巫——或者說最後一個「知曉的女人」。 或者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 在准備這篇文章時,我踏上了穿越我的家鄉卡舒比亞(波蘭北部)的旅程,尋找今天的卡舒比亞女巫,也許是當地最後的女巫。這些是我找到的人講述的故事。 阿格尼絲,驅魔人/Agnes, the exorcist 不要透露我的姓名或地址。我不想在任何地方做廣告。有一次,奧茨丁(Olsztyn)的一位神父在彌撒期間宣布,如果有人對(驅魔)這些事情有任何疑問,他們應該來我這里。他在彌撒期間告訴了他人我的名字和地址,並說:「不要害羞或害怕。(如果你有這方面困難)你必須去那里,那是唯一能得到幫助的地方。」 我可以告訴你,在這里與這些人打交道並不容易。一個人想要這個,另一個人想要那個。我已經 85 歲了,我在這一天見了很多人。我從 26...

多家遊戲公司捐款幫助救援工作 CDP捐了100萬波蘭幣

在俄烏衝突爆發後,很多遊戲工作室擔心在烏克蘭境內工作室的家人和朋友。為了幫助烏克蘭戰爭救援工作,Bungie,CDP,11 Bit等遊戲公司進行了捐款,其中《巫師3》《賽博朋克2077》發行商CDP捐了100萬波蘭幣。 在烏克蘭有很多遊戲工作室,這包括《潛行者2》開發商GSC Game World,《夏洛克福爾摩斯》《沉沒之城》開發商Frogwares,《恐懼狼群》開發商Vostok Games,PS5遊戲《蛇之守望者》開發商Sengi Games,《Warface》開發商Crytek基輔,以及育碧基輔和育碧Odesa。 一些工作室正在考慮更換辦公地點,此前《戰慄深隧》系列開發商4A Games已經選擇搬到了馬爾他,原因是2014年烏克蘭境內發生的暴力衝突。 GSC發推要求遊戲行業不要袖手旁觀,幫助那些需要的人 Bungie將其Game2Give活動前48小時的收益100%捐獻給烏克蘭人道主義援助活動 波蘭遊戲公司CDP集團給波蘭人道主義組織(目前在烏克蘭)捐了100萬PLN波蘭幣 11Bit工作室將捐贈《這是我的戰爭》和其DLC的所有收入給烏克蘭紅十字會 Raw Fury也會捐錢給烏克蘭紅十字會 《星際戰甲》開發商Digital Extremes已經給加拿大紅十字會捐款10萬美元,以支持他們在烏克蘭人道主義援助工作 來源:3DMGAME

騰訊收購波蘭發行商1C Entertainment

騰訊現已收購了波蘭開發商兼發行商1C Entertainment,交易金額未公開。 這筆去年11月達成的交易,將讓騰訊獲得1C娛樂持有的全部股份。同時,1C娛樂和所有以1C命名的子公司將在交易完成後的6個月內重新命名。 截止到目前1C娛樂發售了超過100款遊戲,最知名的是開發了《國王的恩賜》系列,發行了飛機模擬遊戲《伊爾2》以及《戰爭之人》系列。此外,1C娛樂還是歐洲眾多獨立遊戲的發行商,包括即將發售的第一人稱動作解謎遊戲《GRAVEN》等。 《GRAVEN》 本周早些時候,騰訊還收購了加拿大開發商Inflexion Games。 來源:3DMGAME

Epic Games將在波蘭創立新工作室 打造獨特遊戲體驗

Epic近日在官方網站上宣布,團隊將在波蘭創立一個新的遊戲工作室,這家新工作室將專注於打造原創的獨立遊戲體驗,推進圖形和遊戲開發的界限。這項工作是由一個從Plastic加入Epic的小團隊領導的,Plastic是《Bound》、《Datura》和《Linger In Shadows》等遊戲的幕後工作室。他們將與Epic Games的發行團隊緊密合作,幫助工作室將他們的創造性理念帶給世界各地的玩家。 Epic Games工作室總監Michal Staniszewski表示團隊非常自豪能夠引領Epic在波蘭的發展。波蘭是頂尖引擎人才的成長中心,團隊需要為世界各地的玩家創造令人驚嘆的新遊戲體驗。 Epic Games 出版主管Hector Sanchez表示在過去的20多年里,Plastic團隊一直在開發一些最具雄心和未來前景的項目。他們是一群令人難以置信的天才,他們創造出了定義風格的體驗,站在技術進步的前沿,,以一種至美的藝術方式將硬體推向極限。自己非常高興他們能夠加入團隊,並將會支持他們在Epic的發展。 Epic Games目前該地區發展迅速,正在正在招聘技術工程師,動畫師和製片人等職位。 來源:3DMGAME

在等待他的顯卡一年後 一波蘭男子給商店送去一個周年紀念蛋糕

我們知道因為共贏關系,GPU的訂單通常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完成,但是當你等了一年,它仍然沒有到來,你應該怎麼辦?有沒有嘗試一下賄賂店員?去年9月,波蘭的一名男子在一家商店訂購了RTX 3080。在被他訂購的商店欺騙後,他給商店送了一個一周年紀念蛋糕,以感謝他們一起度過的時光。 不過這只蛋糕似乎非常有效果,幾天後他就收到了他的顯卡。 (蛋糕上用波蘭語寫著"在一起一年了",底部印有他的訂單號) 這個故事和照片是由糕餅店E-Torty分享的。他們稱這是他們最有趣的訂單之一。他們分享了顧客給他們的原始信息,從波蘭語粗略地翻譯過來是這樣的。 你好。 請幫我安排一個特殊的訂單。 我想送一個蛋糕給這家店:██████,一個一周年紀念蛋糕,提醒他們還沒有完成我整整一年前的RTX 3080的訂單。他們之前對我聲稱製造商沒有給他們發送任何東西。 我希望蛋糕上能寫上。"相聚一年600000022222"。 至於蛋糕本身,我想要一個中等的傳統芝士蛋糕。 在他們的Facebook文章中,E-Torty說他們在交付蛋糕後不久就收到了下面這張照片,上面寫著"它成功了!"。 雖然E-Torty將商店的名字打碼,但VideoCardz做了一些調查,確定它可能是波蘭零售商X-kom。他們在延誤和糟糕的客戶服務方面早已名聲在外。 VideoCardz在8月報導,他們的一些客戶在10個月前訂購了RTX 3070和RTX 3080,現在被提供RTX 3060(不允許退款)作為替代品。X-kom還聲稱,RTX 3060與價格較高的型號一樣強大,顯然這是不真實的。 來源:cnBeta

波蘭科幻大師萊姆:從「不可知」出發

寫在前面 2021年是偉大的波蘭科幻小說大師斯坦尼斯瓦夫·萊姆(Stanisław Lem, 1921-2006)的一百周年誕辰。在很長一段時間,中文世界中能夠讀到的萊姆作品僅有《索拉里斯星》《完美的真空》,以及後來引入的《機器人大師》。今年我們很高興地看到萊姆作品有了更完整、成套的譯介。在這里,我們也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對萊姆的科幻宇宙進行一些簡單的介紹和解讀。 相比於阿西莫夫、克拉克、海因萊因這些響當當的名字,可能因為作品的種類在此前相對較少,萊姆在中文世界里相對小眾,或者至少說,除開科幻圈內部一批忠實擁躉之外,這位波蘭大師的名字還沒有紅火到「出圈」的程度。 我們想要主要說說萊姆的不同。萊姆不混美國人的科幻圈子——實際上他也看不起他們——但他的獨特之處不僅僅是人脈、流派、國別這些政治上的區分,他的寫作風格、智識上的野心也和同代人迥然不同。 相比於我們所熟知的20世紀美國科幻里宏大、歌劇式的敘事、奇觀式的技術想像,萊姆的科幻作品有時更像是心智、哲學、思辨層面的小品。雖然是東歐出身,但萊姆並不完全像前蘇聯那一批科幻大師一般,來自於純粹「硬理工科」的技術背景,事實上,他對於詩歌和文學的了解很深,這些也成為了他科幻創作生發的土壤。 如果你此前曾閱讀過卡夫卡、卡爾維諾、博爾赫斯或是當代的科幻作者特德·姜,或許萊姆作品一些特定的地方,會喚起你對於前列科幻/文學/幻想大師的記憶。可以說,這位波蘭大師既詼諧、奇趣,又黑暗、深沉,他的一些近乎去類型化的作品,像是借用科幻外殼的哲學討論或者文學實驗。 從「不可知」出發 我們知道,科幻作品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最終仍然錨固在「人」這個終極母題上。 原因其一是人無法超越自身視野的局限性。科幻創作者向「未知」進行一種投射,這個未知可以是技術上還未達到的,時間上還未來到的,或是空間上還未抵達的,當然,這種未知也可以是對某種還未接觸過的文明的想像。借這種「未知」,創作者建構某種別樣的信仰體系、哲學體系甚至物理規則。但是,即便再具超越性的想像力,這種對所謂「未知」、「不可知」的投射仍然無法超脫人類自身的有限框架——用一句聽起來拗口又多餘的話來講,「人沒有辦法想像真正無法想像的事物」。 半透明的鬼魂、三頭六臂的怪獸、狀如一團粘液的外星生物……這些想像也只是人類已經見過的元素的重新組合,或夸張式的表現。沙丘研究所在講述「反人類中心主義」一文(點擊這里跳轉)中也曾經引述過尼採在《快樂的科學》中的這段話:「人在思考、分析時不得不從自己的立場和視角出發,而不能超越自己的立場和視角。」 原因其二在於創作的出發點和意圖。許多科幻創作者對於「未知」和「他者」的想像,畢竟還是用來反觀自照、反求諸己,不論時間多麼遙遠、設定如何在宇宙的另一端,其故事的本質仍然是對人類文明本身的諷喻,那些講述在星際間的事件,是經過變形處理的人類政治世界的演繹。 對於「第一次接觸」(first contact)這個科幻類型當中恆久的基本母題,萊姆享譽全球的傑作《索拉里斯星》正是展現了一個消極、真實又迷人的態度。如果說同代的科幻大師的創作,在於向「不可知」進發,那麼萊姆則是從「不可知」出發。想要與某個對象聯結與溝通,首先需要我們看到和理解對方,但萊姆提醒我們,這交往的第一步或許都永遠無法完成。地球與外星文明往往存在著超乎想像的不同,以及出乎意料的理解障礙。生命與生命之間也並非往往存在著共性。 「索拉里斯星」上只有一個居民,這個居民就是這顆星球本身——那片星球的重達十七萬億噸的海洋。書中,人類對這個生物最初的認知顯得模糊而粗糙:「它沒有經歷過地球生物所經歷的所有演化階段,也就是說,既沒有經過單細胞和多細胞生物的出現,也沒有經歷動植物的進化,也沒有進化出神經系統及大腦,而是抄近道,直接跳到了『穩態海洋』的階段。」 這個地外生命擁有著與地球上所有物種都不同的生物學基礎。它所表現出的復雜活動與生態反應,與人類認知中的一切毫無相似之處。盡管人類窮盡一切技術手段與分析方式,跨越了數光年的路程,耗費了數十年的時光,記錄了數以億萬計的文字影像資料,到頭來除了蒼白沉默的數據以外仍舊一無所獲。研究索拉里斯星的科學家們對其束手無策,到最後,所有人的研究報告中對於「接觸」一詞更是緘口不提,甚至在潛意識中將這個詞神化。 博爾赫斯在短篇《事猶未了》中也想像過一個「無法想像之物」,他寫下了這樣的句子: 我們能夠看明白一件事物,因為它在我們已有的文明和語言中有一席之地,但如果一樣東西並沒有構成所謂人類世界和人類語言當中任何可讀的意涵,它就仍然處於絕對混沌與不可知的狀態。 當然,科幻所關切的「未知」,還有一項:什麼是宇宙的終極真理和一切的答案?它超越了技術、時間和空間,指向了形而上天國的至高頂點。對於這一點,浪漫和樂觀的創作者會呈現這樣一幅圖景:已經得道解惑的高級文明會像餵食一般將答案遞到我們面前。而謙卑的科幻作家似乎也下意識地認為,答案藏在遠處;人類經歷了無數歷練與曲折蹉跎的險途之後,總能夠最終得到它,或者與之拉近距離。萊姆卻不像他們那樣無畏。在他的長篇小說《慘敗》中,對於「雙縫干涉實驗」有著這樣的描述:「這個世界,當被問到有關它的『終極實質』時,拒絕給出『最終』答案。」 在特德·姜處女作《巴比倫塔》中,巴比倫人建造了一座高聳入雲的通天塔,聯通地與天,想要直接踏往神的領地,但卻發現,人沖破那個最高的天花板以後,又從地下鑽出來了,一切變成了虛妄與徒勞——人永遠被限制在人類世界中循環往復,無法達到那個更高的地方。 蘇聯電影大師塔科夫斯基的名作《潛行者》(改編自斯特魯伽茨基兄弟的科幻小說《路邊野餐》)里,隨著如詩的緩慢鏡頭,我們看見潛行者帶著一名科學家和一名作家,進入被地外文明干涉過的「區」中,不斷徘徊,但終究沒有能進入那個傳說中能夠滿足人內心最深處欲望的「房間」——最後的、最不可知的、最神秘莫測的那個地方,科學進不去,文學進不去,宗教也進不去。 卡夫卡未竟的長篇《城堡》里,土地測量員K眺望著高處那座荒誕而神秘的城堡,用盡所有辦法,卻永遠只能流浪在其腳下,不得其門而入。 相似地,面對這般向「未知」進發但註定徒勞的、無窮的、無限的努力,萊姆寫下這樣的句子: 科幻小說不是學術教材或者理論著作,我們無法直接通過這些閱讀來掌握學術理論。但好的科幻作品卻能引人思辨,提供另一種看世界的眼光。萊姆所描繪的世界同樣是一面鏡子,它要求我們在不可知的境況中反思自身的存在。它使「理所應當」四個字失去了原有的分量。讓人類重新埋下頭,沉思自身文明語境下的邏輯基礎。 萊姆的作品昭示了人類認知的局限,甚至「認知」二字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他隱約地勾勒出思維的邊緣,而讓人模糊地察覺到邊緣外的存在,卻永遠無法一窺真相。萊姆在描述「索拉里斯星」時毫不吝嗇篇幅地去構建這個生命(世界)的虛構生態,各樣細節在他錙銖積累的筆墨下呈現出了繁復豐饒的世界性——而在這樣不可知又不可交流的世界沖擊之下,人類再也不是丈量萬物的標尺,「反人類中心主義」在這里似乎得到了絕佳的印證。然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在去掉「人類」這個單元之後,我們仍舊無法實質性觸及任何准則,我們僅僅感受到了在索拉里斯的沖擊之下,人造秩序的岌岌可危。人類主體經驗,漸漸模糊成了宇宙中一個不起眼的常量。 即便人類接受了索拉里斯這樣的生命形式並賦予它文明之名,即便人類成功擁抱了索拉里斯且得到了它的反饋。二者之間的隔閡似乎仍然難以清除。正如書中寫到: 或者是對它種種欲望、激情、希望和痛苦的描述?而它將這些情感表現在活生生山體誕生的瞬間,表現在將數學轉化為物質存在、將孤獨和無奈轉化為完滿的過程當中?然而這一切都是無法言傳的知識,如果有人試著將其翻譯成地球上的任何一種語言,所有那些人們夢寐以求的價值和意義都將盪然無存,它們仍將遙不可及。 在這一點上,我們似乎無法繞過維根斯坦。這位哲學家在《邏輯哲學論》中寫下這句話:「對於可說的,必須要說清楚;不可說的,必須保持沉默。」並為之劃定了界限「可思的、能夠言說的、有含義的包括世界、語言、邏輯、科學;不可思的、不能言說的(但能顯示)的,無含義的包括邏輯形式、形上學主體、倫理學、美學。」 如果我們接受維根斯坦的觀點,那麼對於「索拉里斯星」這個萊姆筆下的虛構外物,又是否能夠綜上歸類呢?索拉里斯首先是世界的、存在的實體,與宇宙萬物一樣遵循著同樣的物理法則,它本應當是能夠被理解的,但人類還無法做到這一點。同樣的,萊姆在最後也並沒有證明人類在這個問題上是否永遠無解。本質上而言,人類與索拉里斯之間仍舊是主體的碰撞。這里存在的認知局限是人類的局限,而不是邏輯的局限。援引一段社科院哲學研究所陳常燊先生在《[論確實性]中的相對主義之謎》中的一段論述: 作為科幻作品,萊姆畢竟沒有給出我們任何確實的定數,萊姆筆下的人類現在無法理解索拉里斯星,也不知道是否有一天能夠理解它——我們也就沒有辦法確定人類與索拉里斯之間是否存在著不同的世界圖景。而正是如此,作品的懸念帶給我們的思辨能夠朝向深處無休止地進發。 相較於文明歷程而言,科幻小說的歷史並不算長,然而大師與傑作仍舊層出疊見。優秀的科幻作品可以給人帶來難以言表的感受,劉慈欣在談到阿瑟·克拉克時說過:「讀完《2001太空漫遊》的那天深夜,我走出家門仰望星空,那時的中國的天空還沒有太多的污染,能夠看到銀河,在我眼中,星空與過去完全不一樣了,我第一次對宇宙的宏達與神秘產生了敬畏感,這是一種宗教般的感覺。」誠然,無數科幻作家都抱有對星空和未來的炙熱幻想,寫作的訴求與思想的角度也必然不盡相同,但是萊姆的作品給人帶來的震撼,不會比任何科幻史上其他的黃鍾大呂來得輕些。 在群星璀璨的科幻大師之間,萊姆是獨一無二的。換一個角度來看,萊姆作品中略帶悲觀的「不可知」世界觀,某種程度上也是對宇宙浩瀚神秘的贊嘆。正如他在《慘敗》中的所提: /全文完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原創,歡迎關注公眾號「沙丘研究所」。如果你對設計、建築學或城市學感興趣,想要學習更多,歡迎關注公眾號「空地實驗室」。 近期沙丘研究所也原創設計並製作了一些周邊產品,歡迎點擊這里逛逛~ 這些收入能夠幫助我們更可持續地產出優質內容。多謝各位! 來源:機核

正說波蘭史(八十六):萊赫·華勒沙與團結工會

《格但斯克協議》與團結工會 1943年9月29日,華勒沙出生於德占波蘭波美拉尼亞地區的波波沃村,他的父親鮑萊斯瓦夫是一位木匠,但被德軍關到集中營強制勞作,戰爭剛結束就去世了。華勒沙被他的母親一手帶大,塑造了日後堅韌不拔的性格。後來,華勒沙的母親和繼父移居美國,他與1961年在利普諾職業學院以優異的成績畢業。1967年6月,華勒沙作為船舶電工進入格但斯克列寧造船廠。 在當普通工人的時光里,華勒沙便深刻體會到國家出現的問題,他的工友至多選擇發幾句牢騷,而華勒沙卻把所見所聞深深記在腦海中,並開始對政治感興趣。在1968年三月事件中,華勒沙就試圖阻止工友參加針對學生罷工的政府集會,他第一次參與政治事件就表現出了優秀的演講和領導能力,且極富魅力。1970年12月事件中,華勒沙主動組織了格但斯克造船廠的罷工行動,並被選為罷工委員會主席。這次罷工造成了慘重的流血事件,30名工友的罹難讓華勒沙意識到幾次零散的罷工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現有問題的,他必須要團結更多人。 1976年6月,因為多次參與非法公會以及煽動罷工,華勒沙被造船廠辭退。盡管他又找了幾份工作,但那些僱主都不願久留這個與政府作對的人。同時,華勒沙及其家人一直處在秘密警察的監控之下,他的住所被竊聽,他本人亦多次被捕。但華勒沙仍繼續參加政治活動,特別是與KOR進行深度合作。 1980年8月,當格但斯克造船廠舉行罷工時,華勒沙躲過警察,潛行到造船廠的圍牆處翻了過去。當他邁著自信的步伐走向吃驚不已的工友時,波蘭的歷史軌跡走向了新的道路。 8月16日15:00時,華勒沙率領罷工代表與造船廠領導人進行談判,會談過程通過廣播傳達到每一位工人的耳朵里。在華勒沙的壓力下,廠長勉強同意部分滿足工人的訴求,包括為12月事件的遇難工人修建紀念碑。但工人的訴求沒有被全部滿足,而且華勒沙不希望僅僅因為廠長的小規模讓步便解散罷工,他希望進一步增強工人的力量以爭取更多權益。在與21個工廠工人代表團經過多次會議商討後,造船廠罷工委員會決定阻止部分工人離廠,同時在晚上宣布建立廠際罷工委員會(MiędzyzakładowyKomitet Strajkowy簡稱MKS)。這是一個旨在團結和領導所有工廠、所有工人、指揮所有鬥爭運動的組織。MKS的建立是波蘭工人鬥爭歷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充分喚醒了工人階級的政治性與鬥爭意志。 此時,波蘭政局發生了巨大人事變動,蓋萊克在八月工潮中感到心力交瘁,突發心髒病被迫住院,他將權力暫時交給了信任的政治局委員斯坦尼斯瓦夫·卡尼亞(Stanisław Kania)。卡尼亞匆匆上任之後趕忙成立中央反罷工小組,開會商議對策。 17日到18日,已有沿海地區的156家工廠加入MKS。格但斯克教區主教亨里克·楊科夫斯基前往造船廠二號門舉行彌撒,在正門的廣場上豎立了木質十字架,以紀念12月事件的受害者。幾位工人將兩塊寫滿了字的大木板掛在工廠的大門上,上面寫滿了經過反復商議定下的政治訴求,被稱為「MKS的21個要求」。 條文除了要求漲工資、休假和保障罷工者人身安全等要求外,還史無前例地增加了針對性的政治訴求:諸如恢復之前因罷工而被開除的學生和工人、保證言論、新文和出版自由,根據工作資歷而非黨員身份選拔幹部。工人還創造性地提出政府應該公開完整的經濟現狀,這樣可以讓社會各階層都參與到改革中。但是最重要的是第一條,要求「根據國際勞工組織關於成立自由工會權利的第87號公約,接受獨立於統一工人黨和企業的自由工會。」MKS呼籲建立「以人為本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 卡尼亞最初對「21條」嗤之以鼻,試圖與其他工廠單獨交涉來破壞MKS的團結,但此舉收效甚微,MKS的力量正飛速增長。波黨拒絕與MKS談判,繼續用電視播放以偏概全的信息對罷工者施壓。作為反擊,波蘭工人直接在造船廠里修建了印刷廠,大量傳播他們的刊物和海報。在波蘭各大城市,人們踴躍對造船廠的罷工者捐款,來自國外階級兄弟的籌款也不停抵達。由於八月工潮越鬧越大,已經有大量外國記者和人民群眾與造船廠的工人發生接觸,卡尼亞意識到紙已經包不住火了。他被迫同意讓副總理巴爾齊科夫斯基與MKS代表進行會談。 至8月27日,加入MKS的工廠和企業已經高達630個,罷工者收到了幾百萬社會捐款,短短半個月就成長為足以撬動波蘭政治格局的龐大政治勢力。波黨對「持不同意見者」的逮捕和鎮壓從未間斷,知識分子奮筆疾書譴責政府的暴力手段、劇院每天都在組織愛國主義的藝術表演。波蘭正爆發沒有硝煙的戰爭。 卡尼亞無法接受僵持下去對波黨的政治和經濟損害,只能選擇妥協。8月30日,政府代表終於同意了MKS的部分要求,但拒絕釋放政治犯。華勒沙態度強硬,指出政府沒有談判的餘地,21條必須全文通過。8月31日下午4時,MKS終於迫使政府代表團簽署《格但斯克協議》,八月工潮以華勒沙和波蘭工人的全面勝利告終。 1980年9月16日,在波蘭統一工人黨第六次全體會議上,正式將蓋萊克從黨第一書記的位置上撤職,由卡尼亞接任。蓋萊克黯然下野的同時,華勒沙迎來了他政治生涯的第一個巔峰。9月17日,來自波蘭各地的工人代表在格但斯克匯聚一堂,華勒沙正式宣布波蘭有史以來第一個獨立的合法自治工會成立了,它的正式名稱是「獨立的自治公會—團結」,簡稱「團結工會」。(Solidarność)。正巧,在罷工者中剛好有一位格但斯克國立高級美術學院的設計師耶日·雅尼斯澤夫斯基,他直接用波蘭語的團結一詞,「Solidarność」作為新公會的LOGO標志,大紅張揚的字體上飄揚著代表波蘭民族的紅白旗幟。此後,只要有團結工會出現的地方,這個標志都會出現,它已經成了團結工會的靈魂。 1981年9月至10月,團結工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萊赫·華勒沙以55%投票率的巨大優勢當選公會主席。大會發表公開講話,呼籲蘇東政治集團的工人階級為結社自由和他們的權益而鬥爭。團結工會在全波蘭各大行政區都設立了分部,巔峰時期參加公會的總人數超過1000萬,占波蘭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團結工會的創立使PZPR在波蘭看似穩定的領導地位出現了裂痕,團結工會與波黨的明爭暗鬥主宰了之後十年的波蘭政治。 雖然蓋萊克被免職,但波蘭的經濟危機沒有得到解決,反而日益加重。國民總收入逐年下滑,到1981年下滑幅度達到15%-20%。經濟危機加劇了政治動盪。同年12月,卡尼亞在莫斯科與勃列日涅夫和其他華約國家領導人激烈爭辯,他強烈反對蘇聯對波蘭進行軍事干預的提議。卡尼亞指出,波蘭八月工潮和團結工會是工人階級鬥爭的自發產物,純屬波蘭內政,這即不是「反革命」,也不是外國煽動的反社會主義暴動。波蘭領導人解釋道,團結工會是波蘭自下而上的社會運動,旨在改革,而非奪權。再加上美國總統的緊急調解,終於推遲了武裝干涉。 卡尼亞期望與教會和團結工會進行合作,而且對蘇聯表現出了一定的不服從。特別是克格勃通過竊聽器截取到卡尼亞對克里姆林宮的抱怨。在蘇聯的壓力下,卡尼亞於1981年10月18日辭職,被更加強硬的雅魯澤爾斯基將軍替代。波蘭人民共和國波譎雲詭的最後十年開始了。 來源:機核

正說波蘭史(八十三):哥穆爾卡時代——【1956-1970】

哥穆爾卡時代(1956-1970) 國際局勢動盪不安,波蘭改革長路漫漫。哥穆爾卡上台後一定程度兌現了他的諾言,包括結束秘密警察的恐怖統治、學術和宗教界更加自由、提高工資並反對集體化。1957年波蘭下議院成立經濟委員會,試圖給予企業更大的自治權進行深度市場改革,但這項改革與當時被強制執行的計劃經濟體制不兼容,因此失敗。1956-1960年,在哥穆爾卡領導波蘭完成了第一個五年計劃。機器和化學工業產量翻了一番,電視機、洗衣機、冰箱開始大規模生產。肉類產量增加52%,黃油產量增加56%,糖產量增加28%,海魚產量增加90%。由於輕工業和畜牧業得到了國家支持,國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美中不足的是計劃中國民收入增加45%沒有達成,國民收入僅增加37%。而且重工業支出有增無減,大量肥沃的土地被工廠占據,為之後的農業危機埋下了隱患。 然而「波蘭十月」的美夢很快破滅,隨著哥穆爾卡在1957年10月2日關閉自由主義的《Simply》雜誌,「哥穆爾卡解凍」不到一年便結束了。8月的羅茲電車司機罷工和抗議關閉雜誌遭到強力鎮壓,當局對媒體和大學的控制逐漸加強,與宗教界的關系復又緊張。政治上,自由主義傾向的黨員被清除,「歪圓俱樂部」被關停,整個社會風氣開始收緊。1964年11月,年輕的PZPR黨員卡羅爾·莫德澤夫斯基和雅克·庫隆被開除黨籍,因為他們聯名撰寫了《致黨的公開信》,批評當局的政治路線,要求以「真正的社會主義」精神改變國家體制。 獲得最高權力之後的哥穆爾卡與之前判若兩人,曾經堅決反對蘇聯武裝干涉匈牙利的他在對蘇政策上越來越謹慎,防止波蘭發生任何可能危及對蘇關系的事件。這其中,卡廷慘案是無法迴避的問題。哥穆爾卡本人知道蘇聯在卡廷慘案中扮演了何種角色,但他更加清楚如果因此與蘇聯發生衝突將違反波蘭的利益。因此,哥穆爾卡下令PZPR就卡廷慘案的問題要保持沉默,還在《波蘭通用百科全書》中直接刪掉了關於「卡廷」的條目。 1956年12月17日,哥穆爾卡與蘇聯簽訂駐軍協議,協議第一條就是規定蘇軍不能幹涉波蘭內政,也不能侵犯波蘭國家主權。還限制了蘇軍在波蘭只能駐扎40,000陸軍、17,000空軍和7,000海軍。而且,蘇軍在波蘭的一切行動,包括演習都要事先通知波蘭當局,並賠償軍事演習造成的損失。此種駐軍條約為蘇東集團首例。1957年3月,蘇波遣返協議也被簽訂,在蘇224,000波蘭人得以返回祖國。在蘇聯與中國的衝突中,哥穆爾卡也傾向認為蘇聯要付更大責任。1965年,蘇波簽署《友誼,互助和戰後合作協定》,將波蘭與蘇聯利益進一步捆綁,還在談判中成功使蘇聯在奧德河-尼斯河爭議中占到了波蘭一邊。 在對蘇政策中,哥穆爾卡閃轉騰挪,一面通過示好安撫蘇聯,一面為波蘭爭取最大的國際利益,這樣的政治技巧是波共領導人一以貫之的基本國策。哥穆爾卡成功解決了對蘇聯和德國的外交難題,但波蘭內部的社會矛盾和政治動盪卻越來越激烈。 對德和解 哥穆爾卡的另一大政治成就是與西德達成了政治和解,期間的標志性事件就是確定了奧德河-尼斯河的邊境線劃分。這不是單純的領土爭端,而是波蘭與戰後德國整體外交關系的博弈。 最早追溯到皮亞斯特王朝時期,波蘭與德意志民族的傳統分界線就是奧德河。經過德意志移民向東擴張以及古波蘭的三次瓜分,波德民族分界線早已越過了奧德河,波蘭復國後的西部邊境也基本遵循兩民族當時的大體分界線而定。二戰爆發後,波蘭流亡政府曾設想吞並東普魯士與格但斯克,以防止德國利用這些地區威脅波蘭的西北邊境。無獨有偶,西科爾斯基和史達林在二戰爆發初期都不約而同的設想西部邊境應以奧德河為界,史達林強調「要將東普魯士還給斯拉夫人」。在雅爾達會議上,蘇聯方面公開提出新波蘭國家的西部邊境應拓展至奧德河,史達林希望以此達成削弱德國,增強蘇聯集團向西戰略投射的目標。只有邱吉爾表達了反對意見,他比喻為「波蘭鵝的肚子里塞滿了德國美食,引起了消化不良」。而流亡波蘭政府總理米科瓦伊契克卻支持史達林的做法,僅堅持保留利沃夫。 在波茲坦會議中,盟國與蘇聯就波蘭邊境問題展開了一系列交鋒,但最終在史達林的強大壓力下,美國被迫同意奧德河-尼斯河方案,英國也只能追隨美國的態度。史達林毫不妥協的態度為波蘭人贏得了向西擴張的戰略利益,他還決定將所有留在波蘭新領土的德國人驅逐出境。新邊界極大改善了波蘭對德國的地緣態勢,兩國邊境線縮短至472公里,也增強了波共的統治合法性。 起初東西德政府均拒絕承認奧德河-尼斯河邊境線,但東德攝於蘇聯強大的政治與軍事壓力很快讓步。1950年7月6日,東德臨時政府總理奧托·格羅特沃爾與波蘭總理西蘭基維茲在兩國新邊境的茲戈熱萊茨市會面並簽署《茲戈熱萊茨條約》,承認了這個代表「和平與友誼的邊界」。西德總理康拉德·阿登納則無視《茲戈熱萊茨條約》,堅持認為奧德-尼斯河東部處於「波蘭和蘇聯的管理」下,後來改成東部地區處於波蘭和蘇聯的「非法占領」。阿登納強調,如果兩德統一,聯邦共和國的東部領土應恢復1937年1月1日的狀態。這個聯繫到戰前納粹德國的言辭立刻引起了波蘭與蘇聯的強烈抗議,波德關系開始僵硬。事實上,阿登納並非民族主義者,他的態度很大程度上是順應民心爭取選票的結果。因為到1950年,西德16%選民都是從東部逃來的,這是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阿登納很清楚,蘇聯絕不可能放棄奧德-尼斯河以東的領土,西德無法承受因此與蘇聯公開衝突的代價。此外,阿登納也擔心如果不能兌現給東部移民的承諾,會在西德發生「無法承受的經濟和政治動盪」。 1956年5月1日,西德外交大臣布倫塔諾承認聯邦共和國在奧德-尼斯河邊境的立場「有些問題」,並建議聯邦政府承認這條邊境線。該言論引起東部移民政治集團的口誅筆伐,但也僅限於此。私下里布倫塔諾稱這些人為「無法教化的民族主義者」。西德政府繼續推行反對奧德-尼斯河邊境線的態度,這引起了哥穆爾卡的警覺,也間接促使他加固對蘇聯盟。因此,比起被德國再次入侵的危險,多數波蘭人寧願繼續擁護哥穆爾卡。 隨著時間的推移,「收復東部領土」的聲音在西德日漸式微,民眾對「重振德國」等假大空的政治口號感到厭倦,波德緊繃的關系開始松動。1970年,西德總理威利·勃蘭特頂著國內的巨大壓力與西蘭基維茲簽訂《華沙條約》,接受奧德-尼斯河邊界不能被武力改變。在訪問波蘭期間,勃蘭特來到華沙猶太人起義紀念碑之前,他神態肅穆地遞上花圈,隨後突然雙膝下跪,沉默禱告了半分鍾。事後勃蘭特回憶,這並非是預先規劃好的舉動,而是他當時突然覺得「僅僅遞獻花圈是不夠的」。 30年前的沉痛歷史已無法改變,但勃蘭特證明了德國的歉意,以及對和平的不懈追求。西蘭基維茲代表波蘭人接納了德國遲來的懺悔,兩大民族握手言和。盡管西德仍未完全承認邊境線,但這個舉動極大緩解了波德關系,並允許一些東部移民可以回波蘭探親。1973年西德聯邦憲法法院作出判決,承認了《茲戈熱萊茨條約》的法律效力,並廢除了與領土爭議有關的《西德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直到1990年10月3日兩德統一之後,波德代表在《關於德國的最後解決條約》中正式確認了奧德-尼斯河作為兩國邊界。在同年11月14日簽署了《波德邊境條約》,重申《茲戈熱萊茨條約》以及《華沙條約》,宣布兩國邊界神聖不可侵犯,並互相保證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成,條約還承認居住在邊境線附近兩國少數民族的基本政治和文化權力。 對德和解毫無疑問是哥穆爾卡最引人矚目的政治成就,從根本上改善了波蘭的被動外交局勢。此後,隨著波蘭國防壓力減輕,對蘇聯的軍事依賴也開始減輕,為後世波蘭徹底擺脫蘇聯控製做出了貢獻。 三月事件(1968年) 時間進入20世紀60年代,美蘇兩大集團的代理人戰爭給世界平添了無數硝煙,蘇聯和美國社會各自產生了新的思想和政治綱領。美國嬉皮士運動如火如荼,西歐自由主義思想風起雲涌。東歐蘇聯集團,特別是靠近西歐的波蘭、東德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國人心浮動,對社會問題的不滿,以及對改革的渴求成為當局無法抑制社會思潮。十年前波蘭的波茲南事件以哥穆爾卡的改革承諾而結束,但隨著PZPR在波蘭逐步收緊政治口袋,貝魯特時代的專制主義死灰復燃。此外,波蘭領導層內部的政治鬥爭也進入白熱化。 50年代波蘭曾誕生了兩大針鋒相對的政治派系。「普瓦維派」(Puławy)由銳意革新的年輕知識分子組成,他們致力於推動波蘭自由化。由老一輩保守政治家組成的「納托林派」(Natolińczycy)則極力反對普瓦維派的自由化傾向,他們倡導民族主義,具有明顯的反猶傾向。由於普瓦維派有不少猶太裔官員,這也成了納托林派攻擊他們的原因之一。哥穆爾卡則被兩派拉攏,他只能根據時事靈活的在兩派之間遊走。60年代,「游擊隊派」(Partyzanci)崛起,它繼承了納托林派的許多綱領,並在PZPR內部逐漸占據主導地位。游擊派名稱的來源就是當年反抗納粹占領軍的波蘭游擊隊。 游擊派的領導人是波蘭內政部長梅奇斯瓦夫·莫扎爾(Mieczysław Moczar),他是一個強硬的親蘇政客,其核心思想是康米主義、愛國主義、民族主義、反猶主義的混合。莫扎爾及游擊派反對一切非波蘭民族的事物,推崇軍事,反對自由化。莫扎爾的野心很大,他的實際目標是擴大游擊派的政治影響力,反猶主義只是他們攫取權力,製造動盪的工具。就在幾年前,哥穆爾卡和西蘭基維茲曾多次重申國際主義思想,強調黨「譴責根據民族血統將人分成三六九等的觀點」,並將「與各種沙文主義傾向和反猶主義鬥爭到底。」但在游擊派的影響下,波蘭政治癒加保守和專制。莫扎爾煽動發反猶運動取得了成功,他開始尋求將猶太人排除在實權崗位之外以便他的黨徒趁虛而入,而且還暗示對「非猶太領導人」(指哥穆爾卡)需要採取某種措施,因為他們沒有堅決的反對所謂的「猶太復國主義」的滲透。「反猶太復國主義」是莫扎爾集團的政治鬥爭遮羞布,方便他們將政見不合者扣上「猶太復國主義」的帽子。一言以蔽之,莫扎爾和游擊派是假反猶之名,行奪權之實。 1967年6月5日7時45分,以色列空軍近200架戰鬥機在防空警報聲中直入雲霄,對埃及機場的大批飛機進行突襲,埃及空軍338架蘇援飛機在一個早晨全軍覆沒。這場空襲拉開了「六日戰爭」序幕。這是繼中國抗美援朝戰爭、越南戰爭之後的第三個美蘇爭奪地區影響力的較量——以色列獨立戰爭,又稱阿以衝突。起初,蘇聯為削弱英美在中東的勢力而支持以色列建國,但由於兩國意識形態和根本利益相去甚遠,蘇以關系逐漸破裂。在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爆發戰爭後,蘇聯轉而支持以色列的對手,這是冷戰意識形態對抗的結果。「六日戰爭」爆發後,蘇聯譴責「以色列的侵略」,並全力支持「阿拉伯國家的正義鬥爭」。哥穆爾卡與西蘭基維茲也被召集至莫斯科,波蘭在6月12被迫與以色列斷絕外交關系。 6月19日,哥穆爾卡在科學文化宮發表演講,指責猶太人在波蘭損害了國家的利益,還指責猶太人是「第五縱隊」,但該言論在廣播之前被奧查布刪除。所謂「第五縱隊」是指在納粹入侵波蘭期間,與德國軍隊狼狽為奸的部分波蘭德裔。哥穆爾卡一反常態宣傳反猶主義主要是因為莫斯科方面對他的壓力,在之前的會面中,勃列日涅夫對他發出了警告。隨後,波蘭各地政府開始緊鑼密鼓的准備「反對以色列帝國主義」宣傳。但令當局尷尬的是,波蘭民眾對以色列抱有深切同情和支持,多數波蘭人並不理解復雜的國際鬥爭形勢,認為以色列人為生存而進行的鬥爭與波蘭過去為獨立進行的鬥爭如出一轍,甚至很多人以波蘭猶太人在以色列軍隊服役而感到自豪。波蘭年輕學生和新銳知識分子渴求討論政治,他們自發的組織社論團體對時政表達意見,提出批評。一句當時流行的俏皮話反應了這種情緒:「我們波蘭的猶太人打敗了蘇聯支持的阿拉伯人。」 莫扎爾樂見這一點,他得以更方便的在政黨與軍隊散步反猶思想,以「支持猶太復國主義」的罪名大搞政治清洗。除了趕走猶太人官兵之外,任何人顯露出些許的同情猶太人傾向,或是僅僅被懷疑同情猶太人,都會被扣上帽子丟職罷官。在這一過程中又發生了無數栽贓陷害、公報私仇,整個社會籠罩在高壓環境中人人自危。莫扎爾還在演說中將以色列軍隊比作曾經的德軍,這實際上又加深了民眾與政府的對立。一時間,在波蘭蓬勃發展的猶太人社區、教育和文化組織受到排擠,嚴重的被取締。波蘭最後40,000名猶太人悲哀地發現,他們在納粹的屠刀下倖存之後,再一次成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來源:機核

《世嘉人類》近代時代波蘭特點介紹

《世嘉人類》中的波蘭文明是遊戲近代早期時代非常強勢的一個文明,但是很多玩家都不太清楚近代時代波蘭有什麼特點,其實波蘭文明的本性特質是軍國主義者,傳承特質是致命壁壘,象徵單位是翼騎兵,更多如下。 近代時代波蘭特點介紹 一個對其大陸上的原始森林了如指掌的民族,波蘭人知道蔭庇之下,既可能是種庇護也可能是種威脅,能夠確保安全的唯有軍事力量。 學界普遍認為,「波蘭黃金時代」與14世紀末的雅蓋隆王朝崛起時間一致;該王朝的統治者讓波蘭一躍成為中歐的一個主要強國,並在近兩百年的時間里統轄著波羅的海、亞得里亞海到黑海之間的廣袤領土。 了解更多: 卡齊米日三世開啟了一個改革和鞏固君權的時期,而當他身無子嗣地離世後,這些成果亦推動了新雅蓋隆王朝的發展。立陶宛格迪米尼茲王朝的瓦迪斯瓦夫二世·雅蓋沃也由此在1386年至1434年成為了波蘭的國王。波蘭與立陶宛的關系在一個世紀中日漸加強,最終使其可在格林瓦爾德戰役(1410年)中阻止條頓騎士的猛攻,並由此鞏固了波蘭在此地區的地位。 瓦迪斯瓦夫的繼任者,小瓦迪斯瓦夫三世(1440年也加冕為匈牙利國王)在十字軍對抗奧斯曼帝國的災難性最後一役——瓦爾納戰役(1444年)中悲慘陣亡。卡齊米日四世之後與條頓騎士團對戰,在十三年戰爭(1454年-1466年)中奏凱而歸,並將西普魯士和波美拉尼亞的領土納入版圖中。之後的君主繼續擴大波蘭的邊界,並占領了諸如利沃尼亞和庫爾蘭一類的地區。盧布林聯合(1569年)為波蘭和立陶宛王國的永久融合罩上了神聖光環。三年後,隨著齊格蒙特二世·奧古斯特的離世,雅蓋隆王朝宣告終結。 波蘭在中歐的勢力鞏固,使其進入了一段經濟和文化空前繁榮的階段,史稱「波蘭黃金時代」。科學、藝術、建築和繪畫都在這個時期獲得了長足的進步,再加上宗教上的包容,造就了包括尼古拉·哥白尼在內的偉大思想家。 另外: 在歐洲因為宗教戰爭而四分五裂之時,波蘭君主的宗教包容促進了王國的繁榮。庇護了大量宗教流亡人士的波蘭向法蘭西國王查理九世送上了《波蘭建言》,呼籲後者更寬容地對待胡格諾派。 來源:3DMGAME

波蘭遊戲工作室 11Bit製作《冰汽時代2》正式公布

2021年8月12日,11bit工作室非常榮幸向全世界宣布將推出《冰汽時代2》———這一享譽全球且榮獲BAFTA提名的社會生存遊戲《冰汽時代》的最新續作。《冰汽時代2》是位於波蘭華沙的11位工作室目前正在開發的三款神秘遊戲中的其中一款。為了慶祝「冰2」的宣布,玩家可以在8月12日至16日在Steam平台免費體驗《冰汽時代》,注意時間別錯過喔! 《冰汽時代2》官宣預告片: 【游俠網】《冰汽時代2》官方首支預告片 世界末日暴風雪發生30年後,地球仍被無休止的霜凍和嚴酷的冰雪氣候所籠罩,在《冰汽時代》的續作中,玩家將再次扮演迫切尋求資源的大都會領袖。在這里,擴張和尋找新的能量來源是不可避免的現實。然而,這世界已然該改變。經歷了煤炭時代後,在霜凍之地發展石油開采工業將成為殘存人類的全新救贖。不過,改變往往並非一帆風順,在全新的復雜社會中,也並非每個人都會熱情歡迎這種全新的展望。 期待你將《冰汽時代2》添加到願望單: 點擊前往Steam頁面>> 點擊前往GOG頁面>>  點擊前往Epic商城頁面>> 《冰汽時代2》主視覺圖 我們日漸壯大的開發團隊目前已有近70人的規模,續作的范圍也將隨之擴大!「充足的人力確保了我們能夠細致打磨從整體規模、產品價值以及用戶體驗在內的各個方面,不過我們這次可不僅僅是推出系列續作這麼簡單。我們的目標是向玩家提供一個大大超越前作《冰汽時代》的體驗。」《冰汽時代2》聯合總監雅庫布·斯托卡爾斯基(Jakub Stokalski)談到。 雅庫布還分享了他對《冰汽時代2》的宏偉願景:「玩家們將能體驗浩如煙海般的豐富選擇,按照自己的願景塑造社會與城市…以及承擔相對應的後果。建立在前作的衝突之上,《冰汽時代2》將繼續深入探究生存與道德、人性與極端霜凍之間的博弈。但是最重要的是,續作將在包括政策、社會或是科技發展等系列既有的元素中融入人類與人性之間的矛盾衝突。」 《冰汽時代》2018年首發時,旋即成為PC熱門遊戲。2019年,主機版的發售也受得到了強烈反響。遊戲發布後的幾年里,該遊戲衍生出大量免費的附加內容和三個付費DLC,並於2021年4月,也就是接近遊戲首發的3周年時,一舉突破300萬套銷售大關。 《冰汽時代》將從今天(8月12日)晚11時,到8月17日午夜1時在Steam上免費開放。如希望免費開放時段後繼續遊戲,需選擇另行購買。 更多關於《冰汽時代2》和11位工作室的信息:(大部分需要梯子) 點擊前往《冰汽時代2》官方頁面>> 點擊前往《冰汽時代》推特>> 點擊前往《冰汽時代》臉書>> 點擊前往11Bit工作室官方推特>> 點擊前往11Bit工作室官方ins>> 點擊前往11Bit工作室官方YouTube頻道>> 來源:遊俠網

誰設計了《獵魔人:舊世界》?且看波蘭小伙如何創造這個「白狼」誕生之前的神秘世界

這不是我第一次寫關於《獵魔人》的文章了,只不過每次要介紹的產品都有所不同,每一次都有全新的激動心情。從《巫師》到《獵魔人》稱呼的變遷其實就已經是很多粉絲這些年追尋這個經典作品的輾轉歷程,在那個資訊還非常匱乏的年代,真的就是憑著熱愛和執著在玩遊戲,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時代記憶。如今多少年過去,《巫師》這個名字也被《獵魔人》正式取代,各種官方的正版產品開始陸陸續續出現在國內玩家面前: 現在,全新的桌遊來了。 安傑伊·薩普科夫斯基的《獵魔人》系列小說誕生於1986年,創作靈感來自於斯拉夫神話和各種古代的傳奇故事。但當年安傑伊·薩普科夫斯基一定想不到他創造了一個怎樣的神奇世界。三十多年後的今天,這款誕生於《獵魔人》IP的桌遊產品再次給玩家們帶來了新的感受。 《獵魔人:舊世界》(The Witcher: Old World)是在今年5月登錄KS平台的,立刻引發了轟動,最後45162名玩家為這個項目籌集了超過680萬歐元的金額令人乍舌。 到底這是一個怎樣的遊戲能有如此巨大的吸金魅力呢?咱們現在就一起來看看: 作為IP誕生地的波蘭這些年在遊戲領域的地位可謂突飛猛進,無論是電子遊戲還是桌面遊戲都是如此,遊戲產業也成了波蘭對外文化交流和輸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我以前的文章里就提及過,波蘭大使館也會通過遊戲為媒介對外宣傳波蘭,更會為各種大型遊戲展會的波蘭展商站台。《獵魔人》毫無疑問是其中一張「王炸」,而這次推出其桌遊版本的 Go on Board 正是一家波蘭公司,其之前的產品中也有《泰坦國度》這樣國內玩家所熟悉的代表。 而遊戲設計師 Łukasz Woźniak 也是土生土長的波蘭小伙,別問我這名怎麼讀,我是真不知道。不過這個身高將近2米的小哥外號叫「伍基」,所以我就用這個外號稱呼他吧。「伍基」出生於1989年,從初中時代開始接觸桌遊而且一發不可收拾,玩了沒幾年他自己就動手做了一個桌遊網站,而且還錄制各種桌遊視頻節目頗受歡迎。生活中除了設計桌遊之外,「伍基」還經常為當地教會活動和學生社團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而這次能操刀桌遊版《獵魔人》正和「伍基」的桌遊視頻節目有關,由於之前拍攝節目的機緣「伍基」和《獵魔人》的電子遊戲出版方 CD Projekt Red 熟識了起來,他了解到 CD Projekt Red 早就有《獵魔人》這個IP改編成桌遊的想法,之前也曾經作過嘗試,例如數字遊戲《昆特牌》和許多年前推出過的一款桌遊產品。 「我在幾年前與他們(CDPR)取得聯系,討論改編他們遊戲的可能性,」「伍基」 在一次接受采訪時這樣說到,「因為我多年來一直在做桌遊,所以當時就開門見山地問他們『再做一款桌遊產品行嗎?』幸運的是CDPR並沒有立刻否定這個提議,所以我開始積極考慮如何說服他們啟動項目。」 之後的每一年,「伍基」都會詢問CDPR是否有意願改編桌遊,而在這段時間里「伍基」也在腦海里勾畫著一個又一個配得上《獵魔人》的設計,他要打造一個能讓遊戲粉絲們認同的桌遊世界。 在否定了自己無數個構思之後,最後留下來的是「動作冒險遊戲」這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對此「伍基」有自己的理解,他將用《獵魔人》電子遊戲中的元素來詮釋設計成果。 「獵魔人無時無刻不在戰鬥,他們追捕那些怪物並殺死它們」,「伍基」這樣介紹到,最終這個遊戲由卡牌構築系統(DBG)來驅動,玩家們可以將各種攻擊組合在一起,以一串狂放暴雨般的攻擊給對手造成更多傷害。玩家的角色也可以通過戰鬥和冒險獲得成長,從而變得更強。 不過,「伍基」多次強調自己的這款作品絕不是簡單的電子遊戲翻版,事實上他在盡力避免這種情況,因為桌遊必須符合其遊戲特性才能被玩家接受。「伍基」在收聽《獵魔人》有聲書的過程里得到了靈感,他認為《獵魔人:舊世界》要圍繞卡牌展開,在某種程度上去重現獵魔人強大的戰鬥技巧。玩家要能感受到發動攻擊、格擋招架、斬殺對手,使用法印等各種戰鬥元素,並能以一個爽快的打擊最終消滅敵人。因為桌遊不具備電子遊戲那樣展現過程的能力,因此這些卡牌的使用就必須能盡可能幫助玩家能夠想像出一場精彩的戰鬥,而不僅僅是生搬硬套地加上一個外皮。 讓玩家在一個通過桌面上的配件構建的虛擬世界里體驗那種迷人的沉浸感,這是「伍基」眼中遊戲設計的關鍵。 「你可以打出一張牌A,然後用B來達成一個組合效果,再用C跟進,最後了結敵人。但這樣實在太無趣了,我會盡量通過遊戲讓玩家能夠產生這樣一種感受:怪物正撲過來,於是你先扔出一個法印,然後看準掩護避開鋒芒反手揮劍猛擊,將其一擊斃命!這些不一定是玩家會說出來的行動,但一定會在他的腦海里被想像出來。」 《獵魔人:舊世界》中玩家會看到很多電子遊戲里熟悉的標志和元素,但對「伍基」來說,改編桌遊不是直接拷貝電子遊戲,盲目地模仿只會讓結果一團糟:「設計這款桌遊不但要盡可能地反應出《獵魔人》的世界觀,而且必須考慮到物理配件和規則所能容納的體量和形式。電子遊戲和桌遊有相似之處,但不可能完全相同,如果只是把電子遊戲的元素硬放進桌遊里來則有百害而無一利。」 在桌遊的世界里,「伍基」也盡可能為玩家設計了豐富的體驗內容。其中戰鬥固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但也絕非全部。 由於遊戲的背景設定在電子遊戲《獵魔人》之前(可以理解為前傳),所以當時還是一個獵魔人最為鼎盛的時代,傑洛特等人尚未登上歷史舞台。玩家們扮演在五所不同學院里訓練的獵魔人,為了贏得榮譽、完成使命奔走於各地,探索這個世界。在這個過程里可能會遇到各種突發情況,這也許是幫助遇到險情的路人,也許會落入險境。但無論如何,這些事件都是構成這個世界運轉的一部分,玩家會體驗到作為一名「獵魔人」的生活到底是怎樣的。 「我在聽有聲小說的時候得到了戰鬥的靈感,獵魔人要面對的錯綜復雜的局面、瞬息萬變的情況都要求戰鬥情景本身具有相當的復雜性。」在介紹到戰鬥部分的時候「伍基」這樣說到,「卡牌是這個戰鬥系統的重點,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復制出傑洛特這樣優秀的獵魔人的強大戰鬥技巧。發動攻擊、進行招架、快速斬殺、使用法印、致命一擊……我希望能通過這個遊戲喚起粉絲們的熟悉感,體驗那種冷酷無情的近戰決鬥。不過,桌遊無法像電子遊戲那樣展現出一個動態的戰鬥過程,這就是為什麼我決定選擇卡牌作為驅動基礎,因為卡牌承載的畫面和使用方式可以最好地幫助玩家腦補出戰鬥的全過程,而不是僅僅模擬了一個操作或結算。和其他強調體驗感的桌遊一樣,《獵魔人:舊世界》在遊戲過程中要做到一個關鍵就是幫玩家們搭建出自己的『腦內小劇場』。」 五個學院為獵魔人們提供了五種不同的戰鬥流派,每個學院自然也都有其看家的本領,有的擅長進攻,有的偏重防禦,有的則身形靈巧……這些都會通過卡牌等形式反映出來。再配合上RPG遊戲中必不可少的技能成長等系統之後,各位獵魔人就可以開始自己的冒險了。前面提到的各種遭遇事件,會讓遊戲的走向變得充滿變化。在一些事件中玩家們做出的決定不同,未來遊戲的發展脈絡也會隨之改變。 總而言之,在這個魔法橫飛、怪物肆虐的世界里,當五個不同學院的獵魔人在酒館里碰到的時候他們會做什麼呢?當然是誰也不服誰了,這個場景是「伍基」設計遊戲的一個靈感來源:獵魔人們會把酒館吵得天翻地覆,到底誰才是最牛叉的獵魔人!?把你的戰果都擺出來吧!如果你的經歷根本擺上不台面……那不好意思,今天酒館里最顯眼的地方恐怕沒有你的位置。 《獵魔人:舊世界》中文版由米寶海豚引進並出版,並將在8月16日12點於新物集APP進行預售 。 更多有趣內容請關注公眾號:瞬間思路(BG_CON) 來源:機核

正說波蘭史(八十二):蘇聯與波蘭的擦槍走火——十月事件

奧查布時期(1956.3.20-1956.10.21) 波茲南事件如春日驚雷,喚醒了一潭死水的波蘭社會。人們打破了史達林主義下的沉默,開始踴躍發聲,表達觀點。口號和傳單出現在大街小巷的牆壁上,大多是反蘇或要求改善物質條件的。波蘭社會對波茲南事件是由「帝國主義特工」引發的說法嗤之以鼻,他們聲援工人鬥爭,將PRPZ和PSL當局定為謀害波茲南工人的劊子手。至於波蘭安全部也因特工約瑟夫·維特沃中校叛逃而聲名狼藉。維特沃擔心受到貝魯特的迫害而在1953年逃離波蘭,他將PZPR和UB的處決行動以及對犯人的各種酷刑和盤托出。美國將這些內容在歐洲廣泛傳播,還利用「自由歐洲電台」和其他手段傳遍波蘭。 維特沃的叛逃令華沙當局非常難堪,加劇了波蘭社會的動盪,並直接引發了UB的清洗和重組。 動盪也帶來了機遇。貝魯特去世後,愛德華·奧查布(Edward Ochab)在3月20日當選波蘭第一書記,波蘭加速推進去史達林化運動。新聞界放鬆管制,瑟姆宣布大赦,頑固的「史達林派」官員紛紛落馬。波蘭的政治氛圍開始發生明顯變化,社會各階層的知識分子、青年學生,甚至工人都開始討論從前的禁忌話題,如PZPR的合法性,史達林主義的罪行等,還有要求釋放被關押的維申斯基大主教。 波茲南暴動並不是這一時期的唯一抗議事件,比得哥什、什切青等地都爆發了騷亂。人們尤其痛恨UB,經常將本地UB機關團團包圍,高呼抗議並投擲石塊,示威遊行經常與軍警在街上產生暴力衝突。示威群眾拉起橫幅高唱愛國歌曲,要求蘇聯解釋卡廷慘案和《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要求蘇軍撤出波蘭。一些激進派甚至還把紅星從建築上扯下,破壞蘇軍在波蘭的紀念碑。 在1954年12月13日,哥穆爾卡就已走出了被囚禁三年的別墅。1956年7月,PZPR舉行二屆七中全會,為犯有「右傾民族主義」錯誤、先後被撤職、開除、監禁的前任總書記哥穆爾卡恢復名譽,並在8月1日歸還他的黨證。新改組的黨中央便為波茲南事件平凡,釋放被捕者。奧查布是1948年政治風波中促使哥穆爾卡下台的主要推手之一,但現在他也不得不順應大勢接納他。9月,西蘭基維茲邀請哥穆爾卡擔任波蘭總理,但被他拒絕了,黨第一書記的職位才是他的目標。 哥穆爾卡否定了波茲南事件是由帝國主義特務挑起的論調,並表示:「波茲南工人抗議的是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歪曲。」1956年10月,哥穆爾卡受邀參加了12日、15日和17日的政治局會議。會議決定在10月19日舉行八中全會,選舉新的波蘭聯合工人黨第一書記以及新的國防部長。哥穆爾卡毫無疑問是下任總書記的熱門人選,除了他的經驗和威望之外,改革派希望通過哥穆爾卡推進自由化體制,強硬派也需要進行一定的妥協。哥穆爾卡給出的條件是必須將指揮軍隊鎮壓波茲南工人的羅科索夫斯基從國防部撤職,奧查布同意了這個要求。 波蘭的政治動向自然不可能逃脫蘇聯的監控。哥穆爾卡的復出以及波蘭當局對波茲南事件的態度引起了克里姆林宮的強烈不滿。因為任何一個華約集團國的自由化都可能導致康米主義和蘇聯對東歐影響力的巨大破壞,這樣的破壞不僅是政治上的,也是經濟上的。蘇聯對東部集團國家進行了巨額投資建設,並制定了一整套圍繞莫斯科的經濟一體化機制。波蘭製作什麼,購買什麼,出口什麼都是安排好的。波蘭經濟已經被高度捆綁,一旦脫離蘇聯體制,對蘇波都會產生不可控的重大影響。另一方面,波蘭是蘇聯的最大加盟國,是蘇聯歐洲政策的重要橋頭堡。雖然處於從屬地位,但波蘭的態度直接關繫到蘇聯在東歐的總體實力,兩國在各方面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雙方都必須維持某種默契的政治均勢。一場從莫斯科颳起的政治風暴將吹往華沙,PZPR將面對一次嚴峻的考驗,這也是雙方的首次政治博弈。 波蘭十月事件(1956) 1956年10月17日,蘇聯大使通報奧查布,赫魯雪夫「邀請」(實際上是命令)波蘭領導人立刻訪問莫斯科,奧查布以准備19日的波蘭八中全會為由拒絕訪問蘇聯。波蘭政治風向的轉變,已經突破了蘇共中央可以容忍的底線。為防止波蘭變成下一個匈牙利,10月18日當晚,也就是波蘭八中全會前一天,蘇聯最高統帥部突然命令駐扎在下西里西亞和波美拉尼亞的蘇軍北方集團軍向華沙開進。東德蘇軍處於戰備狀態,許多蘇聯軍艦駛入格但斯克灣。波方瓦茨拉夫·柯馬爾與瓦茲米澤·穆希准將下令華沙城防軍進入戒備狀態,指揮布置防禦設施和組織民兵,以防備可能的軍事衝突。 10月19日清晨,赫魯雪夫親率陣容強大的蘇聯代表團飛臨華沙上空,這次訪問沒有事先通知,波共領導層大吃一驚。哥穆爾卡、西蘭基維茲、扎瓦茲基和奧查布趕忙前往機場迎接不速之客。波共領導人在深秋華沙清晨的寒風中裹緊大衣站立恭候赫魯雪夫,後者故意無視波方,先在機場寒暄了同批趕來的蘇聯將領。哥穆爾卡看著赫魯雪夫氣勢洶洶的逼近,他揮舞著拳頭,口中不停呵斥,身後跟著米高揚、莫洛托夫、科涅夫等人。哥穆爾卡和奧查布面面相覷,只能硬著頭皮迎接,賓主氣氛非常尷尬且僵硬。赫魯雪夫出席八中全會以及延遲會議的要求均遭波方拒絕,八中全會如期進行。但會議臨時增加議程,增選哥穆爾卡等人為中央委員,與蘇共代表團會談。當天上午,雙方在貝爾維德宮落座,談判非常困難,雙方互相指責,會議一直持續到凌晨1點。 哥穆爾卡明確表示必須要走「波蘭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能再生搬硬套蘇聯模式。赫魯雪夫則認為波蘭的改革缺乏「兄弟協商」,國內反蘇活動沒有被遏制,尤其是撤除羅科索夫斯基元帥令他不可接受。會中,赫魯雪夫不止一次威脅要進行軍事干預,還怪罪波蘭新政治局里沒有更忠於蘇聯的同志,以及近期威特沃叛逃的丑聞。奧查布不卑不亢,對答如流。他認為赫魯雪夫在演講中大肆批判史達林之後,波蘭已經無法返回史達林時代。波方再次適時退步,表示也會進行社會整頓,不能將小規模騷亂上升到威脅整個蘇維埃聯盟的程度。波方的退步,以及赫魯雪夫的中途休息令會議氣氛有所緩和。赫魯雪夫表達了他實質性的擔心,即哥穆爾卡是否有太多的社會民主主義思想,是否會背叛康米主義事業。西蘭基維茲堅定的回答說,哥穆爾卡將對波蘭的愛國主義和對蘇聯的忠誠結合在一起,他是波蘭領導人的不二選擇。這句話實際上給赫魯雪夫吃了一顆定心丸,同時又暗示他哥穆爾卡已經成為PZPR領導人的既成事實。奧查布並非完全支持哥穆爾卡的政治主張,也沒有在政治鬥爭中落敗,而是他知道一個分裂的PZPR回給蘇聯製造完美的干涉藉口。奧查布不願借蘇聯之手鞏固自己的政治利益,他將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放在了個人利益之前,通過有限的改革,讓波蘭避免經受「匈牙利十月事件」的悲慘教訓,這就是他的政治智慧。 l (社會民主主義Social democracy 社民黨,又被成為「第三條道路」。是一種在已有政治框架下,通過對資本主義進行溫和改良而非暴力革命進入理想社會的意識形態。) · 得到奧查布的支持,哥穆爾卡得以信心十足地與赫魯雪夫談判。他侃侃而談,希望蘇聯允許波蘭增加自治權與溫和改革,同時又保證改革是波蘭內部事務,會繼續維持與蘇聯的所有同盟條約。此時,波蘭的工人、學生展開遊行示威支持波共中央,多數波蘭軍隊也不再聽從羅科索夫斯基的指揮。赫魯雪夫確定哥穆爾卡的立場可以信任之後,便同意撤銷武裝干涉波蘭的威脅,將羅科索夫斯基撤回蘇聯,也認可了哥穆爾卡在波蘭的地位。波蘭10月份的社會抗議活動相比波茲南事件時期更加溫和,穩定下來的社會氛圍不會爆發動亂。此外匈牙利愈演愈烈的革命鬥爭也分散了蘇聯的注意力。確認赫魯雪夫讓步之後,哥穆爾卡也同意在11月赴莫斯科訪問。10月20日上午,在和熙的陽光下,波方領導人將蘇聯代表團送上飛機回到莫斯科。在波蘭社會各界上下一心的努力下化解了一次潛在的災難,波共領導層有驚無險的通過了「十月事件」的考驗。 10月21日,波蘭八中全會圓滿落幕,哥穆爾卡當選為PZPR第一書記。10月24日,哥穆爾卡站在嶄新的迪菲拉德廣場上,面對成千上萬華沙市民,高呼「同志們!市民們!首都的工人們!」發表了一番激動人心的,長達40分鍾的演講。哥穆爾卡強調「波蘭統一工人黨將領導波蘭社會走向社會主義的新道路。」群眾人聲鼎沸,愛國熱情空前高漲。維申斯基大主教在10月28日獲釋,PZPR與波蘭宗教界正式和解。僅在四個月之前,波共當局在波蘭的形象仍是蘇聯鷹犬,而現在PSL已經相當程度贏得了民心。哥穆爾卡的威望和政治地位達到巔峰,他身上康米主義的意識形態屬性被淡化,更多展現出的是在俄國人的刺刀前勇敢保衛國家利益的波蘭領袖。 關於波蘭十月事件,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插曲。 盡管赫魯雪夫返回莫斯科並下令蘇軍停止調動,但蘇波之間的矛盾仍未徹底解決,蘇軍坦克仍在華沙不遠的地方徘徊。在10月21日蘇共中央主席團的會議中,赫魯雪夫的態度仍然猶豫。這時,波蘭得到了來自新中國的強有力支持。中國駐波蘭大使館總結了十月事件的兩個性質,分別是「波蘭反蘇、反社會主義的右派翻天」以及「波蘭反對蘇聯奉行大國沙文主義」,前者是多數人的看法,後者是少數人的看法。大使館將兩種看法上報中央,毛澤東主席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分析了波蘭十月事件的性質,最終支持少數人的意見,做出了「蘇波關系搞得這樣緊張,是蘇聯大國沙文主義造成的。」這一正確判斷。10月20日當天,毛主席會見蘇聯駐華大使帕維爾·尤金,將中國堅決反對蘇聯武裝干涉波蘭的立場傳達給了赫魯雪夫。 10月24日,後來中國駐波大使,當時還在華沙外交學院留學的劉彥順剛走進教室,他的波蘭同學尤萊克就欣喜若狂地呼喚他,並趕來激動的握手說:「謝謝中國!毛澤東主席支持我們!中國康米黨和我們在一起!」一頭霧水的劉彥順後來才知道中國的態度有多重要。當天,赫魯雪夫終於打電話給哥穆爾卡,下令蘇軍全面撤軍,「十月事件」徹底結束了。 11月16,哥穆爾卡踏上前往莫斯科的火車,波蘭代表團獲得了蘇聯方面的重大政治讓步。波蘭城市卡托維茨取消了「史達林格勒」的名稱,史達林的名字也從華沙科學文化宮的正式名稱中刪除,波蘭各地紛紛建立了紀念華沙起義、國家軍和波蘭人民軍的紀念碑。社會層面,允許公民擁有貴重金屬和國外貨幣、允許重啟波蘭童子軍協會、允許重開學校的宗教課程。政治上,集體農莊制度被廢除、1500名政治犯和35,000名在高壓時代被送進監獄的人被釋放,包括許多前國家軍老兵,在蘇聯的29,000名波蘭人也被允許回到祖國。同時,包括羅科索夫斯基在內的32名蘇聯軍官從波蘭軍隊中撤離。文化方面,繪畫、音樂、攝影和電影也被允許創作非主旋律的題材。波蘭無疑在「十月事件」中受益匪淺,其地位從蘇聯的傀儡國或「殖民地」,變成了衛星國或「自治領」。 隨著西德總理康拉德·阿登納簽署「歐洲國防共同體」條約,西德在50年代初被允許重新武裝,得到了聯邦國防軍的完全控制權。理所當然的,這引起了東歐諸國的強烈抗議。因為對德國法西斯軍國主義崛起產生的後果,東歐人民是世界上體會最深的,尤其是波蘭和蘇聯。起初,蘇聯提出了加入北約的要求,並給出了從德國撤軍並讓兩德統一的條件。但北約的意識形態對抗逐漸升溫,拒絕了蘇聯的提議。1954年10月23日,在二戰結束僅9年之時,全副武裝的西德加入北約。11月,蘇聯要求建立新的《歐洲安全條約》以卸除西德武裝,仍被北約拒絕。作為應對,東德也重新武裝,以國民人民軍作為國防部隊。 1955年5月14日,七個東歐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首腦齊聚華沙,正式簽訂《友好合作互助條約》,這便是「華沙條約組織」(Warsaw Treaty Organization 簡稱WTO)。七個成員國分別是蘇聯、東德、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阿爾巴尼亞。華約的意義就是應對北約咄咄逼人的戰略威脅,華約的建立標志著冷戰對抗的升級。 來源:機核

正說波蘭史(八十一):貝魯特時代【1948-1956】

貝魯特時代(1948-1956) 1947年2月5日,為了營造更加傳統的政治形象,貝魯特在他的總統就職儀式上以「請上帝幫助我」作為結束語,開始了他的八年執政生涯。貝魯特是一位堅定的史達林主義者,他經常在電話里接收領袖的最高指示,或前往莫斯科面見史達林。貝魯特也適時地利用這層關系盡力尋找在「大清洗」時期失蹤的前波共成員和他們的家人,他也確實從蘇聯接回了不少國家軍士兵和波共親眷。在貝魯特的要求下,蘇聯同意將波蘭裔的羅科索夫斯基元帥調往波蘭擔任國防部長。 哥穆爾卡在1948年被撤職後淡出了政治舞台,但貝魯特在史達林的指示下對其窮追猛打。1949年1月,哥穆爾卡被剝奪了剩餘的政府職位。11月,貝魯特又在PZPR第三次全體會議上公開指控哥穆爾卡在戰爭期間的「通敵」罪狀。結果,哥穆爾卡被一貶到底,只能擔任華沙社會保險辦事處主任。但掌權後的貝魯特仍不打算放過這位失勢的政敵,1951年8月直接命令安全部逮捕了正在休假的哥穆爾卡夫妻,隨後將他開除黨籍並關押在一所別墅中。貝魯特為哥穆爾卡羅織了許多罪名,包括叛國罪、間諜罪、與國外情報機構合作等。但經歷過大風大浪的哥穆爾卡不卑不亢,一一反駁對他的不實指控,導致審判被拖延下去。但另一種說法是貝魯特必須服從蘇聯的命令,但也有意保護哥穆爾卡。無論如何,對哥穆爾卡的審判被持續拖延,直到1953年史達林去世。 1952年7月22日,由貝魯特領導的憲法委員會編撰的《波蘭人民共和國憲法》得以通過,它對照了1936年的《史達林主義憲法》,旨在徹底消除波蘭的「民主痕跡」。貝魯特還提議更改波蘭國歌與紋章,但史達林還是決定保留這兩個波蘭民族的符號。 新憲法確定了「波蘭人民共和國」的國名,代表「城鎮和鄉村勞動人民」的眾議院是國家的最高權力機構。總統職位被取消,由眾議院選舉產生的國務委員會取代。1952年11月,貝魯特接任西蘭基維奇擔任波蘭總理。這套憲法經過多次修改,直到1997年才被《波蘭共和國憲法》取代。 貝魯特領導了「三年計劃」和「六年計劃」,在蘇聯的框架和幫助下完成了波蘭的經濟、工業、基礎民生的建設任務。另一方面,他也是全盤蘇化的鐵腕執行者。依靠波蘭安全部和秘密警察,無情的打擊所有「針對康米主義制度的犯罪行為」,並對前國家軍士兵和其他可能的危險分子進行嚴格的政治審查。到1954年,UB(安全部)的蘇聯式秘密警察數量已經達到32,000人,鼎盛時期每800名波蘭公民中就有一個特工。在1944至1956年間,約350,000至400,000人被逮捕和關押,2500人被處決。因不遵守「社會主義工人紀律」而被罰款的工人約有100萬,因沒能按時繳付農作物而被罰款的農民每年高達150萬人。 至於傳統波蘭社會不可分割的宗教界也是當局的改造對象,特別是梵蒂岡根本不承認波蘭的西部和北部邊界。早在1945年12月,波蘭學校的宗教義務教育就被強製取消,離婚結婚等民事也得到了法律而非宗教的承認。但當局與宗教界仍維持著一種微妙的合作關系,貝魯特不僅在就職儀式上稱頌天主,也允許宗教團體和教會獨立出版刊物,甚至允許波蘭士兵在早晨歌唱宗教歌曲,教會在戰爭期間丟失的財產也被盡數歸還。但好景不長,隨著PZPR在波蘭取得統治地位,教會的壓力越來越大。1950年,波蘭大主教斯特凡·維申斯基與當局達成協議恢復學校的宗教課程,並承認波蘭的所有邊界,劍拔弩張的氣氛有所緩解。1951年1月20日,凱爾采主教卡茲瑪瑞克被逮捕,這件事情的導火索是凱爾采反猶暴動。至年底,已有約900名牧師被逮捕。 凱爾采反猶暴動 在德占期間,凱爾采的大部分猶太人都遭到殺戮,戰後僅有約200名猶太人返回故鄉,但迎接他們的只有比戰前更冷漠和敵對的目光。究其原因,德國當局長達數年的反猶宣傳起到了一定效果,再加上此時波蘭被納入蘇聯控制范圍,人們的思想愈加保守和極端。教會在反猶宣傳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以及從蘇波戰爭時期就在波蘭根深蒂固的「猶太康米主義」刻板印象,這一切都使戰後波猶關系降到歷史冰點。 導火索發生在1946年7月1日,一位名叫瓦倫蒂·布瓦什契克的波蘭男人向警局報案,他八歲的兒子亨里克突然失蹤了。兩天後男孩突然出現,並支支吾吾的表示他被猶太人或羅姆人綁架了。當瓦倫蒂帶著男孩去民兵站時,男孩指著街上猶太人居住的房屋,聲稱自己被綁架在了此處。當警察前往男孩指認的房屋搜尋證據時,自然一無所獲。盡管不能確定是猶太人所為,但民兵已經將綁架事件散播開來,並添油加醋的表示猶太人正准備在邪惡的血祭儀式上謀殺波蘭兒童。 這則謠言的威力如同重磅炸彈,凱爾采的民眾聞訊立刻包圍了涉事大樓,此時波蘭人民軍和秘密警察已經在樓外戒備森嚴。臨近中午,在緊張的對峙時,不知誰的武器突然走火,民兵立刻向樓內的猶太人還擊。數名猶太人中彈倒下,剩下的人立刻還擊射殺了三名波蘭民兵。盡管雙方很快停火,但圍觀群眾已經空前憤怒,波蘭民兵逐漸無法控制局勢。樓內猶太人被繳械後帶到了室外,然後立刻遭到平民木棍和石頭的襲擊,20名猶太人被毒打致死。而詭異的是,當時波蘭和蘇聯方面的民兵和其他武裝部隊都沒有主動制止暴行。至下午3點,隨著大規模安全部隊抵達,騷亂終於結束。 然而種種跡象表明,凱爾采反猶暴亂並非是一次單純的反猶暴行。1998年,亨里克在接受采訪時承認,他從來沒有遭到綁架,而是去附近的村子里呆了兩天。他的父親不僅知曉此事,還得到了秘密警察的幫助。回家後,瓦倫蒂警告他只能說自己是被猶太人綁架的。當時波蘭政府的直接態度就是將騷亂歸咎於波蘭民族主義者和「反動分子」,貝魯特下令處決9名主犯,其餘三人判處有期徒刑,而在場的民兵卻沒有遭受任何進一步的懲處。對凱爾采暴動的進一步調查被強硬制止了。等到團結工會時期,波蘭重新開始調查此事才發現當年的相關文件已被燒毀,許多目擊者也已去世,凱爾采暴動成了一樁懸案。另一種說法是這個事件完全是蘇聯人導演的,目的是通過激化反猶情緒來減輕波蘭人的反蘇心態。凱爾采主教卡茲瑪瑞克被捕的直接原因就是將調查後的凱爾采暴動報告交給了美國大使。 無論如何,凱爾采暴動在當時造成了空前的惡劣國際影響,再加上猶太人試圖追回財產引發的惡行民事糾紛,直接催發了猶太人大規模離開波蘭的浪潮。截止1947年春,波蘭的猶太人口從24萬減到9萬人。1957年至1967年爆發了第二、三波猶太移民浪潮,在波蘭土地上繁衍生息了一千年的猶太人就此永遠告別了波蘭。他們懷著極度復雜的心態,最後看了一眼祖輩生活過的土地,便提起行李前往聖經中記載「流淌奶與蜜」的新月沃地以色列。猶太人在歷經半個世紀的深重苦難後,終於在中東得到了寶貴的立錐之地。至1989年,波蘭全國僅剩下5000-10000名猶太人,還有許多人隱藏了猶太血統。到2010年,波蘭官方統計的猶太人數量只剩下3,200人,但此時波蘭已經沒有反猶思想,對上個世紀災難歷史的反思成了主流。 1953年3月1日,史達林倒在地板上陷入半昏迷狀態,四天後,蘇聯的鋼鐵領袖撒手人寰。同月,貝魯特率領波蘭代表團趕赴莫斯科參加了最高領袖的葬禮。史達林的去世是蘇東局勢裂開的第一道縫隙,盡管在當時無人能見到。1956年2月14日至25日,蘇聯康米黨第二十次代表大會召開,這是蘇聯、蘇共乃至國際共運史上的重要轉折點。在蘇共二十大的正式議程中,蘇共中央第一書記尼基塔·赫魯雪夫的言辭較為委婉,僅指出應反對個人崇拜。但在大會的最後一天,也就是2月25日凌晨,赫魯雪夫突然拋出一份所謂的「秘密報告」。貝魯特一行人被緊急召集到會議大廳中,隨後他聽到了令人震驚的內容。 赫魯雪夫站在列寧的雕像下,嚴厲的批判、斥責了史達林的七大錯誤和個人崇拜現象,在與會各國代表的驚愕中全盤否定了史達林本人和他的貢獻。「秘密報告」在社會主義陣營內部引發了山崩海嘯,間接引燃了喬治亞大規模示威遊行和「匈牙利十月事件」。「秘密報告」使原本鐵板一塊的蘇聯陣營出現了巨大的裂痕,大批黨員宣布退黨。波蘭第一書記貝魯特無疑受到了嚴重刺激,其信仰與精神支柱幾乎崩塌。貝魯特的身體突然垮掉,病倒在莫斯科。結果就在蘇共二十大結束兩個星期後,貝魯特因心肌梗塞而去世。 1956年3月13日至16日,波蘭進入全國哀悼。當貝魯特的棺槨在華沙上遊行時,有10萬民眾為其夾道送行。對貝魯特的評價,就如所有新波蘭的領導人一樣兩極分化。有人說他是蘇聯的鷹犬,殘忍的劊子手和史達林忠誠的奴僕。也有人說他打擊民族主義,在深層的社會、經濟和文明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無論如何,貝魯特領導戰後波蘭,通過依附於蘇聯完成了國家重建的歷史使命。貝魯特領導的波蘭即全面的擁抱了蘇聯模式,又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波蘭自主權。但是,貝魯特不顧波蘭國情執行全盤蘇化的「史達林模式」的隱患也在不斷累積。赫魯雪夫「秘密報告」在蘇聯引發的政治地震很快蔓延到新舊權力交接時的波蘭,對意識形態的質疑以及對當局的不滿,直接引發了「波茲南六月事件」。 波茲南事件(1956) 發生在1956年波蘭波茲南市的抗議活動,又稱為「波茲南1956年起義」。這場政治風波是波蘭社會對波共當局在1948至1953年強硬執行「史達林模式」的必然反彈,而非偶然事件。龐大的官僚機構在波蘭的一元化領導,催生了對史達林和貝魯特的個人崇拜和政治高壓。經濟上為追求紙面指標,片面強調集體化、不顧國計民生加速重工業化、忽視農業和輕工業、擴大累計比重。在國民收入方面高累積、低消費,造成經濟發展遲緩,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還造成了市場商品緊缺,糧食短缺等問題。波蘭體制內的官僚得到了巨大利益,但國計民生並沒有切實提高,社會問題也沒有得到解決。人民群眾認為官僚根本不關心他們的死活,生活水平停滯不前,政治高壓仍在持續,民怨開始沸騰。史達林和貝魯特相繼去世令波蘭暫時擺脫高壓政治,開始尋求改革與「解凍」。 赫魯雪夫的「秘密報告」在波蘭社會一石激起千層浪,尤其助長了「歪圓俱樂部」(Klub Krzywego Koła)在波蘭的影響力,這是一個成立於1955年,總部設在華沙的知識分子政論集會。「歪圓俱樂部」匯集了華沙的波蘭社會精英,討論內容無所不有,與會者包括保守派、自由派、社民派,甚至還有托派。在波蘭風雲突變的時刻,俱樂部議題包括波蘭獨立問題、對計劃經濟的質疑、對政府和個人崇拜的不滿等,這是當時波蘭民間精英階層態度的縮影。媒體則在討論國際工人運動,國家軍在解放波蘭時的作用,以及經濟浪費和官僚主義。 而廣大工人階級與無產階級更關注眼前的事務,因為這年他們的生活條件不僅沒有改善,反而在持續惡化。波茲南是PSL最大的工業中心之一,其中采蓋爾斯基機車車輛製造廠的工人待遇日趨惡化,他們的工資長期沒有增加,稅收反而越來越高。工人雖然怨聲載道,但還是試圖以合法的方式解決問題,他們向波蘭工業部和PZPR中央委員會派送了無數請願書、信件和工人代表,均石沉大海。6月23日,采蓋爾斯基工廠又派遣了27名工人代表趕赴華沙,三天之後代表團返回,帶來了華沙同意工人請求的好消息。但是6月27日早晨,工人得知工業部居然撤回了他們在華沙做出的承諾。和平解決問題的希望破滅了,工人階層的怒火被徹底點燃。 與知識分子把一腔憤懣付諸筆墨不同,工人更習慣以遊行示威和罷工表達他們的訴求。於是在1956年6月28日凌晨6點,采蓋爾斯基工廠的80%工人宣布罷工。他們製作標語走上街頭,其他工廠、機構和學校紛紛響應,遊行隊伍不斷擴大,並向市中心進發。上午9點,約10萬人的遊行隊伍雲集密茨凱維奇廣場,向黨政機關辦公樓喊話示威,要求降低食品價格,提高工資並撤銷一些高壓法規。 示威隊伍一開始的口號僅是「我們想要麵包」、「我們要求增加工資」。隨著更多反政府人員加入,口號變成了「布爾什維克主義下台」、「我們要求自由選舉」。最後出現了明顯的反蘇內容「俄國佬滾出去」「我們要求一個真正自由的波蘭」等。當地政府把責任全推給了華沙,於是工人紛紛要求波蘭總理西蘭基維茲前來談判。10點,風傳派往華沙的工人代表被逮捕,局勢瞬間惡化,遊行變成了暴動。工人沖進監獄釋放囚犯,沒收監獄大樓的武器,還洗劫了PZPR的地方分部。這期間發生了槍擊事件,數名工人或死或傷,局勢已經無法挽回。 中午11時,波茲南駐軍派遣16輛坦克,2輛裝甲運兵車和其他車輛保護關鍵建築,但軍隊沒有與工人爆發衝突,部分部隊還被解除了武裝。波蘭國防部長羅科索夫斯基聽聞波茲南事變,立刻決定以蘇聯的軍事標準鎮壓抗議活動。他命令斯坦尼斯拉夫·波普拉斯基將軍指揮波蘭第10、19裝甲師和第4、5步兵師,再加上其他安全部隊,共派出9983名士兵,359輛坦克,31輛裝甲車,36輛裝甲運兵車,880輛軍用汽車等部隊開進波茲南市區鎮壓起義。起義者擁有250支輕武器和自製的燃燒瓶,他們高唱國際歌,與軍隊進行勇敢但無望的戰鬥。到6月29日晚上,戰鬥基本結束。截止8月8日,有746人被逮捕,57人死亡,600人受傷,直接物質損失高達350億茲羅提。 西蘭基維茲在29日抵達波茲南,在對外廣播中,他強調波茲南事件是「帝國主義代理人」和「國內地下分子」精心策劃的挑釁活動。但工人的鮮血沒有白流,PZPR被迫做出讓步,將原廠長降職,並把稅款分期還給工人,為受難者舉行葬禮等,但PZL對波茲南事件的調查結果未曾公布。由於事件發生在波茲南國際博覽會期間,許多駐波外國公使目睹了全過程,對波蘭政府造成了極壞的國際影響。但波茲南事件在波蘭歷史上意義重大,它是PSL時代第一次大規模工人運動,也開啟了波蘭改革的浪潮。而波蘭改革的具體執行者,就是哥穆爾卡。 史達林去世後,「赫魯雪夫解凍」和「去史達林化」運動席捲東歐。在這個質疑和叛逆的時代,1955年夏天在華沙舉行的第五屆世界青年學生節無疑又給躁動的社會加了一把火。這個證明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優越性的節日,西歐、亞洲、非洲和南美的年輕人和遊客齊聚華沙,參加當局精心安排的舞蹈、戲劇和其他活動。波蘭人驚訝的發現,他們那些「吃著資本主義毒草」長大的同齡人更加富有和開放。這次節日不僅沒起到展示蘇聯模式優越性的目的,還讓東道主的波蘭人深受打擊,進一步加深了對意識形態的懷疑。客觀來說,此時所謂「資本主義的優越性」是建立在借鑒社會主義對自身加以改良的基礎上產生的,這種改良當然不是資本家良心發現,恰恰是對蘇聯的忌憚和冷戰對抗的大環境下被迫做出的讓步。蘇聯解體後,以美國為首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繁榮也是建立在對第三世界剝削上的,這是後話了。 來源:機核

波蘭遊戲廠商11 bit studios新作將於8月12日公布 預告影像公開

今日(6月10日),《冰汽時代》開發商11 bit studios官方公布了一段新影像,預計將於2021年8月12日正式公布新作,目前該作的對應平台、遊戲名稱、遊戲類型等信息均未透露。 預告影像: 一片片荒原被大雪覆蓋,一個個足跡在大雪之下,我們依然抱著一線希望。來和我們一起直視命運,看看機遇是否仍然眷顧我們這些勇敢的人。 11 bit studios是《冰汽時代》、《這是我的戰爭》遊戲開發商,是一家波蘭遊戲廠商,至於8月12日官方會公布何種新消息,還請玩家們繼續保持關注。 來源:3DMGAME

全球首創!波蘭、立陶宛設立「傳送門」 實時跨越600公里的距離

新冠疫情來勢洶洶,很多國家實施封鎖令。為了讓民眾在封鎖期間有一點生活樂趣,歐洲國家立陶宛的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想出了一個有趣的解決方法,那就是打造一個通往另一座城市的「傳送門」。維爾紐斯火車站附近的這座傳送,另一端連接到大約600公里以外的波蘭盧布林(Lublin)~ 來源:網路資料 來源:Pagecupwwwallother

正說波蘭史(八十):波蘭人民共和國的建立與國家重建

貝魯特搶先一步聯系康米國際的格奧爾基·迪米特洛夫,指控哥穆爾卡的溫和政治主張,暗示他與倫敦流亡政府有聯系。1944年8月,史達林任命貝魯特為PPR中央秘密政治局成員,監視黨和哥穆爾卡的動向。哥穆爾卡與PPR失去了蘇聯的信任,從莫斯科匯來的資金也中斷了,哥穆爾卡領導的游擊隊和反抗組織一度彈盡糧絕。華沙起義爆發後,史達林將貝魯特召至莫斯科,負責與流亡政府總理米科瓦伊契克談判。雙方在東部領土歸屬權上產生了較大爭議,流亡政府堅決反對寇松線以東的領土被蘇聯吞並,談判以失敗告終。 後來,貝魯特向史達林表達了他關於嚴厲鎮壓其他的「反動地下組織」和土地改革的建議。得到批准後,貝魯特返回波蘭,在1944年10月30日頒布嚴厲的《保護國家法令》,開始配合紅軍鎮壓並消滅其他地下組織,主要針對波蘭地下政府和國家軍。哥穆爾卡對粗暴的鎮壓行動表達了反對意見。在1945年與史達林的談話中,他認為蘇聯方面不顧信義逮捕了波蘭國家軍領導層,是對波蘭主權的侵犯,對波蘭工人黨,臨時政府和蘇聯都是不利的。史達林立刻提醒了他這番言論的危險性,但還是部分認可了哥穆爾卡的意見。 1945年2月4日,隨著戰爭即將結束,「三巨頭」齊聚克里米亞利瓦迪亞宮商討戰後歐洲格局的變化,決定波蘭命運的「雅爾達會議」開始了。在會議中,只有邱吉爾勉強考慮到流亡政府的利益,但他也是話語權最小的。羅斯福則不願為波蘭影響對蘇關系,很快做出了讓步。最終,三國同意建立一個「獨立、強大、民主」的新波蘭國家,還要成立一個國際委員會重組現有的臨時政府。新的「民族團結臨時政府」應以不記名投票的方式自由選舉,所有民主黨派的候選人都可以參加。當然,這將是一次典型的蘇聯式選舉。 新政府建立後,將與其他國家建立外交關系,並互派大使。新波蘭的東部邊境將撤到「寇松線」,蘇聯占領區的所有波蘭人都被驅逐回國。作為補償,將格但斯克自由市、西波美拉尼亞、東普魯士、盧布斯和西里西亞等前德國領土授予波蘭,這些地區都是古波蘭滅亡前的核心領土。同時,將重新安置波蘭新舊領土上的德國人,實際就是驅逐回德國。邱吉爾和羅斯福還承認NKVD在波蘭的行動符合《陸戰公約》的規定,史達林將徹底消滅波蘭殘余的其他地下組織和政黨。波蘭的命運塵埃落定。 盟軍將與他們並肩作戰6年的波蘭人賣了個好價錢,與出賣捷克斯洛伐克如出一轍。雅爾達會議的決定甚至連民族團結委員會都毫不知情,但他們也沒有討價還價的權力。得知家鄉被蘇聯吞並後,波蘭第2軍團的三十名官兵絕望之下集體自殺。英國議會中的25名議員抗議英國出賣波蘭,但他們遞交的修正案也以失敗告終。超過五十萬名服役的波蘭官兵拒絕返回波蘭,迫使英國政府出台《1947年波蘭移民安置法》解決他們的生活問題。從《慕尼黑協定》到「雅爾達會議」,以英美法為主的西方列強為維護自身利益而出賣東歐國家一系列行動,被統稱為「西方的背叛」(Western betrayal)。 1945年4月19日,波蘭代表團團長貝魯特在莫斯科與史達林和愛德華·莫拉夫斯基簽署了《友誼、互助和戰後波蘭-蘇維埃合作條約》,為蘇聯廣泛干涉波蘭內政鋪平了道路。同年6月28日,史達林兌現他在雅爾達會議上的承諾,同意在波蘭共和國臨時政府的基礎上建立民族團結臨時政府(Tymczasowy Rząd Jedności Narodowej,簡稱TRJN)。流亡政府總理米科瓦伊契克返回波蘭擔任新政府的副總理,同時建立波蘭人民黨(POLSKIE Stronnictwo Ludowe 簡稱PSL),仍然以溫森蒂·維托斯為黨魁。PSL的前身是波蘭農民黨,現在是個中立政黨。米科瓦伊契克做出了妥協,他希望該黨在波蘭建立具有市場經濟的議會體制和自由選舉權,同時防止PPR壟斷波蘭最高權力。 1945年7月,TRJN陸續被美、英、法等國承認主權,只有梵蒂岡拒絕承認。同時,美英等國撤回了對流亡政府的承認。TRJN代表團參加了7月至8月的波茲坦會議,確定了雅爾達會議對波蘭邊界和政治現狀的落實。8月16日,蘇波代表在莫斯科簽署兩國邊界協定,波蘭將東部省份割予蘇聯,在稍微修改的寇松線的基礎上承認了新的邊界。10月16日,TRJN代表簽署《聯合國憲章》,正式加入聯合國。 但是,史達林無意給予非康米主義者任何實質性的權力,也無意進行真正的自由選舉。1947年1月17日的波蘭立法選舉是一次典型的蘇聯式內定選舉。在此之前波蘭的所有右翼政黨均被禁止選舉,只剩波蘭人民黨的米科瓦伊契克與「民族團結陣線」的貝魯特展開較量。這次所謂的「選舉」不如說是蘇聯霸權意志的體現,因為所有潛在的威脅和反對者都已被PPR扼殺。409,326位被認為不利於當局統治的選民被禁止參選,80,000多人民黨成員被指控「親反動匪幫政府」或「右翼分子」被逮捕,100人下落不明。在某些地區,特別是明顯支持人民黨的地區,PPR乾脆取消了當地的選舉資格。到了選舉日,當局的確兌現了「自由選舉」的承諾,不過這份自由只屬於PPR及其盟友。實際票數無人關心,選舉的結果早已被內定。一些地區的投票箱被摧毀,或是與准備好的投票箱互換,當地官員只需按照蘇聯和PPR指示的數字填寫投票數據。 「投票」結果公布,「民族團結陣線」擁有9,003,682張選票,占總數的80.1%,獲得394張議會席位。排名第二的波蘭人民黨獲得1,154,847張選票,占總數10.3%,得到28個議會席位。而波蘭人民黨實際的投票率至少高達50%,人民黨聲稱如果是公正的選舉,他們可以獲得80%的選票。在唯一已知的真實選舉文件中顯示,PSL在凱爾采省得到了54%的選票,而民族團結陣線則占44%。值得注意的是,同年8月的匈牙利大選中,非康米主義黨派也取得了超過40%以上的選票。 米科瓦伊契克見無法通過合法手段打敗或壓制蘇聯對波蘭的控制,最終離開了這個國家。西方政府僅發表了象徵性抗議。選舉結束後,議會通過了「1947年小憲法」,貝魯特以蘇聯和波蘭雙重公民的身份當選國會議員。波蘭人民共和國眾議院取代了國民議會,在波蘭作為中樞權力機關一直運行到1989年。 大選的另一個結果是結束了近期波蘭的政治鬥爭,PPR掃除一切反對派,確定了在波蘭的統治地位。當局隨即任命PPS的約瑟夫·西蘭基維茲(Józef Cyrankiewicz)為首任波蘭總理,貝魯特為總統。在西蘭基維茲執政時期主導了對維托爾德·皮萊茨基的逮捕和審判,諷刺的是,他曾和皮萊茨基一同關在集中營。西蘭基維茲宣稱:「如果被告試圖提及我們在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相識,這也絲毫不會減輕他的罪惡,也不會寬大處理。被告是波蘭人民共和國的敵人,他是一個非常有害的人,因此他應面臨最高刑罰。」皮萊茨基在奧斯維辛的朋友曾向貝魯特請求特赦皮萊茨基,前者並未理會。 最後,當局以「帝國主義的間諜」罪名將這位做出傑出貢獻的反法西斯英雄謀害在莫科托夫監獄中。1990年,波蘭司法部長亞歷山大·本特科夫斯基廢除了1948年對「皮萊茨基集團」的判決,為所有受害者平反。2003年,波蘭司法部宣布逮捕所有參與皮萊茨基謀殺案的人,當然這一舉動也是象徵性的。 當TRJN利用蘇聯軍隊和其他手段開始治理新的波蘭時,波蘭「舊社會」的政黨和組織發動了堅決的抵抗運動,抵制政府的一切決定,特別是阻止當局建立行政和軍事機關。於是,波蘭公共安全部(Ministerstwo Bezpieczeństwa Publicznego 簡稱MBP)很快建立,下轄「安全部門」(Urząd Bezpieczeństwa 簡稱UB)和內政部安全局(Służba Bezpieczeństwa 簡稱SB)。他們的作用等同於蘇聯克格勃與東德史塔西,即不擇手段打擊和消滅「反革命分子」。至1948年,活躍的反對派組織已經全部消失。 此時,哥穆爾卡與貝魯特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發展成兩個政治集團的鬥爭。哥穆爾卡認為單靠鎮壓和逮捕無法讓民眾真正支持新政府,只會適得其反。他強調波蘭與俄羅斯的革命背景是不同的,不能把俄國的經驗和方法粗暴套用在波蘭。哥穆爾卡也反對NVKD在波蘭肆無忌憚的逮捕行動,並認為這樣侵犯了波蘭的主權。盡管PPR在波蘭已經取得統治地位,但哥穆爾卡仍努力推動PPS與PPR合並,他希望通過統一波蘭左翼來建立一個真正擁有群眾支持的新政黨。當「南斯拉夫危機」爆發後,PPR是蘇東政治集團唯一沒有譴責狄托和南斯拉夫康米黨的組織。哥穆爾卡尋求建立「波蘭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傾向是符合波蘭國情的正確選擇,但這種公然「唱反調」的行為在當時是非常危險的。 1948年7月,由蘇聯政治局委員組成的外交團氣勢洶洶的抵達華沙,為首之人正是外交部長維亞切斯拉夫·莫洛托夫。7月6日,蘇聯代表在會議上明確宣布加強「內部路線」,又點名批評了哥穆爾卡。在8月14日的政治局會議上,哥穆爾卡被免職。8月21日,貝魯特向哥穆爾卡通告了史達林的決定,他被免職,由貝魯特接任黨第一書記的職務。9月,貝魯特在PPR中央委員會會議上公開指責哥穆爾卡的種種「罪狀」,包括「右翼民族主義傾向」、反對農業集體化、反對制裁南斯拉夫康米黨、猶豫建立波蘭情報局以及對全盤蘇化的否定。哥穆爾卡盡可能解釋了他的看法並進行了深刻的自我批評,這為他挽回了幾分敗局,中央委員會保留了他的其他職務。 1948年12月15日至21日,在華沙理工大學主樓禮堂展開統一會議,PPR與PPS決定合並,波蘭統一工人黨(Polska Zjednoczona Partia Robotnicza 簡稱PZPR)建立,至1949年4月,兩黨完成徹底合並。波蘭人民黨在同年與其他反對派合並,組成了統一人民黨(Zjednoczone Stronnictwo Ludowe簡稱ZSL)。這一年,統一工人黨已有超過100萬黨員。 「1947年小憲法」、統一工人黨的成立和西蘭基維茲政府的上台標志著波蘭人民共和國(Polska Rzeczpospolita Ludowa...

索尼在波蘭推出新測試服務 允許PS+用戶訪問流媒體

索尼互動娛樂公司證實,PlayStation Plus Video Pass是今天在推出的一項「測試服務」。這項測試服務目前在波蘭進行測試,波蘭的PS4和PS5用戶可以通過PS+訪問索尼影業的20多個電影和電視節目,且每三個月都會進行添加。 SIE的全球服務副總裁Nick Maguire在采訪中表示,這項測試將在波蘭進行一年,以監測這項服務受歡迎的程度來確定是否全面推廣,所以現階段還無法預測在其他國家的情況。當被問及是否在波蘭進行測試時,Maguire表示「波蘭有一大批的熱愛流媒體的玩家,對他們來說,這是一個完美的組合。波蘭符合我們的選擇標準。」 索尼之所以推出這項服務可能與XGP有關,為了推廣PS+。目前PS4和PS5提供了大量的流媒體服務,包括Netflix、Disney+、Apple TV等。 來源:cnBeta

波蘭「神仙博主」的穿搭真火,優雅慵懶又有女人味,太令人驚艷了

對於女性來說,學會穿衣是很重要的事情,不會打扮自己,顏值再高也難以令人眼前一亮,而學會穿衣,哪怕顏值不夠也可以穿出女神范,當然前提你要找到適合自己且時尚的風格。 而提到比較受歡迎的穿衣風格,復古法式風絕對不能不提,除了能將女性魅力詮釋到極致外,這種風格還能提升品位,很適合本身氣質不錯的女生。這次來為大家分享一位波蘭神仙博主的穿搭,優雅慵懶又有女人味,每一套都令人驚艷,一起來看看吧! 又到了穿裙裝的時候,無論是二三十歲,還是四五十歲女人,衣櫥里都不能缺少一條裙裝,如法式風連衣裙就是很不錯的選擇,收腰修身的裁剪輕鬆凸顯成熟女人的身材線條,結合v領或者泡泡袖等小心機設計,既俏皮減齡又優雅文藝。 這款碎花茶歇裙採用v領設計,v領輕鬆露出精緻鎖骨與修飾臉型,結合收腰設計,風情萬種又不失優雅女人的矜持,白色包包提升亮度且與白色鞋子做出呼應,精緻感滿分。 穿裙裝或者其他單品時,除了選純色款或者碎花款,熱愛復古法式風的女性,還可以多試試波點款。 波點元素既俏皮減齡,又有著法式風的浪漫氣息,無論是一款波點上衣、波點半裙,還是波點連衣裙,都可以營造出優雅復古的法式風情。 波點單品根據色系與波點大小不同,可以分為黑底白波、白底黑波、白底藍波或者白底紅波等等,亦或者大波點或者小波點。如果不想穿得太張揚熱烈,建議採用黑底白波、白底黑波亦或者其他素色款,視覺上非常文藝含蓄。 小波點襯衫連衣長裙搭膝下靴,襯衫領口隨意解開兩粒扣子,慵懶又隨意,收腰設計點明腰線,女人味十足。 裙裝上身效果如何,除了與款式有關外,材質也是關鍵因素。 由於裙裝多貼身穿搭,建議女性多採用細膩流暢或者順滑的面料,如真絲、三醋酸或者雪紡,尤其是富含光澤感的真絲,既顯貴,又能體現出女性的優雅韻味。 這款咖啡色弔帶長裙材質絲滑細膩,開衩設計凸顯出小腿線條,金色項鍊修飾脖頸區域,整體look看似漫不經心卻慵懶撩人。 而在色繫上,這位波蘭博主多採用偏低調溫柔的米色、本白色、黑色、淺咖色或者溫柔的大地色系,這類顏色有效提升了造型的復古質感,卻又不會讓人覺得老氣,反而典雅文藝。 大地色系印花連衣長裙色調深沉雅致,泡泡袖設計增添甜美氣息,黑色包包與黑色奶奶鞋做出呼應,金色項鍊增添光澤感,更添復古格調。 除了茶歇裙外,弔帶裙也是這位波蘭博主經常會用到的裙裝款式,相比較茶歇裙的浪漫甜美,弔帶裙則多了幾分性感與撩人氣息。 如果女性胳膊線條優美流暢,那麼弔帶裙絕對是提升女人味的首選,尤其是純色真絲弔帶長裙。 在法式風中,腰被認為是女人最美的部分,穿衣凸顯出腰線,能夠更好地展現出浪漫女人味。因此喜歡法式風的女性,穿裙裝時除了可以試試收腰款,還可以藉助腰帶來勾勒出纖細腰肢曲線。 本白色短款弔帶色系純粹溫暖,搭條大地色系高腰半裙,黑色腰帶進一步點明腰線,唯美且高貴。 穿衣之道在於細節,這位波蘭博主對配飾的運用值得參考,如金色項鍊、金色耳飾、腰帶、絲巾或者包包,在她的穿搭中都很常見。 通常來看,金色配飾可以通過增添光澤感來提升造型的復古格調,而藤籃在營造法式風上極具優勢。 造型優雅與否,鞋子選擇起到關鍵作用,如奶奶鞋、踝靴或者細帶涼鞋,都可以營造出法式風情,尤其是中粗跟奶奶鞋,好駕馭又優雅。 以上就是這次為大家分享的復古法式風穿搭,如果你喜歡這位波蘭博主的搭配示範,不妨參考一下吧,輕鬆打造出優雅慵懶的女人味! 本文由虎哥說衣不二原創,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抄襲必究!#品牌好物# 來源:kknews波蘭「神仙博主」的穿搭真火,優雅慵懶又有女人味,太令人驚艷了

輝瑞公司在波蘭和墨西哥發現假冒的COVID-19疫苗

據外媒CNET報導,新冠大流行可能給騙子提供了很多新的機會。最新的情況可能使人們無法正確接種疫苗。輝瑞公司稱其在波蘭和墨西哥都發現了假冒的COVID-19疫苗。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在墨西哥約有80人接種這種假疫苗,每劑疫苗的售價約為1000美元。在波蘭發現的假疫苗在分發之前還沒有使用過。幸運的是,那些接種了假疫苗的人似乎沒有受到傷害。 輝瑞公司證實了這一報導,並告訴CNET,發現假疫苗並不完全出乎意料。「我們認識到,在這種環境下,」該公司說,"在電子商務的便捷性以及網際網路提供的匿名性的推動下 -- 欺詐、假冒和其他非法活動的盛行,因為它涉及到COVID-19的疫苗和治療。" 輝瑞公司表示,該公司有一個由前執法和法醫專家組成的團隊,致力於幫助防止偽造或非法銷售疫苗等威脅。該公司還警告公眾不要在網上購物購買疫苗。「沒有合法的疫苗是在網上銷售的。」該公司表示:「只在官方的疫苗接種中心或由經過認證的醫療機構接種疫苗。」 來源:cnBeta

傳聞:波蘭官網顯示索尼或為PS+會員提供更多影音內容

索尼波蘭官網上泄露了PlayStation Plus Video Pass的信息,介紹中顯示該服務會在2021年4月22日至2022年4月22日向當地PS+會員提供。目前尚不清楚涵蓋了哪些具體內容,以及推出的時間和地區。但媒體VGC猜測,該服務可能會為PS+會員提供更多的影音內容。 來源:電玩部落

索尼確認「PS+ Video Pass」存在,僅在波蘭展開測試

近日,SIE 正式確認通過其波蘭官網泄露的 PlayStation Plus Video Pass 存在,而且波蘭地區的用戶已經可以使用該服務。該服務包含在 PS+ 訂閱中,可以直接瀏覽20多個來自索尼的電影電視節目,而且每三個月還會往影視庫中添加更多內容。SIE 全球服務副總裁 Nick Maguire 表示,該服務將在波蘭進行為其一年的測試,先看看它的普及程度,用戶關注的內容與使用頻率等數據。 此外 Maguire 表示,目前 PS+ Video Pass 僅專注於波蘭市場和用戶的反饋,暫時無法推測該服務在其他市場上的情況,也不能確定在測試期結束後 PS+ Video Pass 將何去何從。 來源:機核

正說波蘭史(七十九):波蘭統一工人黨的建立

波蘭康米派對 波蘭工人運動源於19世紀下半葉的工業化進程,波蘭工業依附於沙俄市場,新生的波蘭工人階級與俄國工人一樣忍受著沉重的階級壓迫。為改善工人的處境,在19世紀末建立了一系列左翼政黨。波蘭1905年革命失敗後,PPS左派與更加激進的SDKPiL逐漸走到一起。 1918年12月16日,在波蘭恢復民族國家獨立的第6周,波蘭王國和立陶宛社會民主黨與波蘭社會黨左派聯合開會,建立了波蘭康米工人黨(Komunistyczna Partia Robotnicza Polski),這次會議的口號是「所有權力都必須交給工人代表委員會」。建黨的初衷是統一波蘭左翼力量,推動工人運動發展。此外,這次會議拒絕承認波蘭獨立,這種過於激進的觀點源於羅莎·盧森堡,後來被黨內稱為「盧森堡主義的錯誤」。因此,以波蘭民族獨立為目標的其他政黨自然與康米工人黨逐漸疏遠,後者在波蘭政壇影響力非常有限。該黨的政治藍圖包括: 消滅資本主義,工業和農業國有化;引進以布爾什維克為原型的波蘭無產階級專政和康米主義國家建設;擁抱國際主義;將上西里西亞和維斯瓦-波美拉尼亞地區割予德國,放棄寇松線以東的波烏民族混居區;在國會波蘭和西加利西亞之內建立波蘭蘇維埃共和國,納入蘇維埃聯盟之內; 波蘭康米工人黨相比波蘭政府,更加親近康米國際。相比波蘭國內政務,更支持布爾什維克和德國革命運動。他們比其他波蘭黨派更國際化,許多成員還具有俄國社會民主工人黨的雙重黨籍。波蘭康米工人黨樂觀的認為,世界革命勝利之後,波蘭的獨立、邊界、政府和武裝等具體問題將迎刃而解。1919年初,波蘭康米工人黨公開抵制畢蘇斯基的第一次下議院選舉,其目的是破壞波蘭的政治重建,以及削弱獨立波蘭國家的合法性。但他們的努力以失敗告終,而且由於康米工人黨不承認波蘭國家的合法性,也沒有完成波蘭合法政黨組織的注冊手續,所以在法律上屬於非法政黨。 波蘭康米工人黨鼎力支持布爾什維克革命,加入列寧的康米國際之後,自然就成了後者在波蘭的堅定盟友。蘇波戰爭時期,波蘭康米工人黨公開支持紅軍入侵波蘭。1920年7月23日,波蘭康米工人黨在蘇聯的幫助下組建波蘭臨時革命委員會,由著名左翼革命家朱利安·馬爾凱夫斯基擔任會長,但委員會的實際領導者是菲利克斯·捷爾任斯基。委員會隨著紅軍一路向西進攻,沿途廣泛宣傳政治綱領。7月30日,委員會在比亞韋斯托克宣布建立波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並開始實施土改和宗教改革。波蘭康米工人黨宣稱: 8月中旬,波蘭臨時革命委員會經過努力宣傳,終於建立了一支由176名志願者組成的波蘭紅軍。9月底,華沙保衛戰和涅曼河戰役結束,波蘭蘇維埃共和國建立3個星期後,就在紅軍敗退的洪流中煙消雲散。在支持獨立的波蘭人看來,波蘭康米工人黨的作為與叛國無異。再加上《3月憲法》禁止波蘭政黨將總部設在國外,康米工人黨在波蘭的行動只得轉入地下,但他們仍然獲得莫斯科的財政支持和行動指示。 1921至1922年,康米工人黨整合許多波蘭左翼政黨,又吸納了「崩德」的部分人士,組織日益壯大。第一次派系鬥爭很快降臨,該黨分裂為多數派和少數派。多數派試圖做出政治讓步,尋求與農民黨和其他左翼黨派達成協議,並且支持波蘭的國家獨立。少數派更加激進,他們拒絕所有妥協,並宣布無條件服從康米國際和布爾什維克的指示。列寧去世後,史達林在與托洛茨基的爭鬥中獲得勝利,他開始通過波蘭康米工人黨的少數派插手黨內事務,打擊多數派。1925年,經過政治鬥爭,反對史達林干涉黨內事物的多數派被打敗,少數派的朱利安·萊什琴斯基成為康米工人黨的領袖。 1925年的第三次黨代表大會上,波蘭康米工人黨更名為波蘭康米黨(Komunistyczna Partia Polski,簡稱KPP)。1928年,波共爆發政治清洗運動,所有不服從史達林及康米國際的人都被驅逐,萊什琴斯基擔任中央委員會秘書長,波共完全被史達林控制。1918至1935年,波共活躍在波蘭一直從事密謀顛覆活動、間諜和宣傳行動。例如1922年的「聖喬治審判」針對39名被指控的波共中有10人定罪,被告判處最高三年有期徒刑。無論是多黨議會制時代還是薩納齊時代,均對激進波共採取鎮壓逮捕政策,但該組織理論上仍享有政治自由,他們參加了1928年波蘭立法選舉。1918至1926年,波共及其支持者被逮捕超過23,000人。貝雷扎·卡圖斯卡集中營的一半囚犯1500人都是波共成員。 波共與波蘭當局進行著不屈不撓的鬥爭,後者難以徹底消除波共的影響力。但是,隨著蘇聯內部政治鬥爭的愈演愈烈,波共也被捲入其中。早在1926年波蘭「五月政變」時期,波共就因支持畢蘇斯基政變而受到史達林的強烈譴責。而且,波共內部許多人員都參與過俄國社會民主黨的政治運動,與非史達林派系的活動家交往甚密。因此,當「大清洗」來臨時,在蘇聯境內的波共首腦立刻遭到逮捕和審訊。 1937年8月11日,蘇聯內務人民委員會主席尼古拉·葉若夫簽署了臭名昭著的「00485號命令」(又稱「波蘭行動」),這位殘酷嗜殺的「血腥侏儒」是大清洗運動的主要執行者。葉若夫在給史達林的秘密報告中將這次行動描述為「關於波蘭法西斯情報機構在蘇聯的的間諜和恐怖活動」,史達林隨後命令NVKD「徹查並清理這些波蘭垃圾」。 「00485號命令」是NVKD一系列種族清洗行動中的第一個,後續還有針對德國人、希臘人、拉脫維亞人、羅馬尼亞人、愛沙尼亞人、芬蘭人和朝鮮人的相同計劃。「00485號命令」明確規定了逮捕人員的類別,包括蘇波戰爭時期倖存的所有波蘭戰俘,在蘇聯境內的所有波蘭難民和移民,波蘭所有政黨的全部成員,包括波共。蘇聯的國家機器冷酷高效地運轉,所有在蘇聯說波蘭語的人,甚至僅僅懷疑某人是波蘭人,或表現出對波蘭人同情的人皆為「反蘇分子」,都在清理的范圍之內。 1937年8月28日至1938年11月15日之間,各行各業的波蘭人,不論階級出身,共有139,835人被逮捕。多數人遭受了可怕的酷刑和逼供,導致更多人被牽連進來。最後有111,091名波蘭人和所謂的波蘭同謀被遭到處決,28,744人被關進集中營。在列寧格勒,NVKD直接審查了當地的電話簿,將7,000名波蘭語名字的蘇聯公民盡數逮捕。然後在10天之內將大多數人作為「嫌疑犯」處決。西伯利亞的貝洛斯托克村是在19世紀末由波蘭移民建立的,多數村民都是波蘭人。當「00485號命令」發動後,NVKD連夜逮捕了100多村民,在審判作秀之後槍決,屍體全部扔進鄂畢河。受害者的家人甚至還不知道這些父親和孩子被殺的事實。 大多數受害者都是男人,但葉若夫仍未放過他們的家眷。他專門制定了「00486號命令」,將「反革命分子」的家人視為「祖國叛徒的家庭成員」,妻子被關進勞教所5-8年,或流放到中亞自生自滅。「對社會有危險」的兒童也被關在勞教所,其他被視為沒有威脅的孩子送進孤兒院,並要接受蘇聯人的「矯正」。一時間,蘇聯的孤兒院變得人滿為患,住滿了被國家剝奪父母的孩子。現在,「00485號命令」被視為20世紀最大的種族屠殺事件之一,亦是僅次於納粹德國的針對波蘭民族的種族滅絕罪行。 波蘭康米黨在大清洗中遭到毀滅性打擊,骨幹成員和領導幹部大部分被處決。波蘭國會議員兼波共成員西爾維斯特·沃耶伍德茨基此前因擔心在波蘭被捕,而決定移民蘇聯。1931年6月,他剛在列寧格勒下船便遭到NVKD逮捕,在1933年以間諜罪判處十年徒刑。1938年被指控參與反蘇行動而被處決。 同樣的例子是資深波蘭康米黨員耶日·索哈奇也被NVKD逮捕,1933年從盧比揚卡跳樓自殺。波共在蘇聯的3,817名主要成員,在大清洗結束之後僅留下不超過100人。1938年初,蘇聯代表康米國際下令停止剩餘波蘭康米黨的所有政治工作。波蘭薩納齊政府花了18年沒有解決的波共組織,在1年內就被蘇聯徹底摧毀。諷刺的是,薩納齊政府對波共成員的監禁反而變相的保護了他們沒有死於「大清洗」,許多在波蘭和蘇聯倖存的波共成員,之後都成為新生波蘭國家的領導階層。 波蘭工人黨——統一工人黨 1939年5月26日,「大清洗」運動結束之後,康米國際開始考慮重建波蘭康米黨。1940年瓜分波蘭之後,隨著蘇德關系迅速惡化,在波蘭推廣康米主義思想以及擴大蘇聯的影響力提上了日程。此時由於時局動盪,波蘭本土也誕生了許多左翼親蘇組織,其中影響力最大的是一位女性政治家萬婉達·瓦西盧斯卡(Wanda Wasilewska),他的父親是畢蘇斯基的好友,前任波蘭外交部長萊昂·瓦西列夫斯基。婉達早期加入PPS,後來思想逐漸激進,即便波蘭康米黨被蘇聯毀滅,她仍是堅定的親蘇派。戰爭爆發後,婉達逃到利沃夫成了蘇聯公民,與大多數波蘭人不同,她不僅加入俄共(布),還認為蘇聯吞並波蘭可以促進後者的社會解放。 1940年6月28日,史達林在克里姆林宮正式接待了波蘭康米黨代表婉達,正是從這次會面開始,蘇聯制定了一系列針對波蘭的新統治政策,波蘭康米黨迎來復興。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聯與波蘭康米黨人合作進行反德宣傳,並立刻著手重建波蘭康米黨組織。史達林在康米國際秘書長格奧爾基·迪米特洛夫的建議下,沒有使用「波蘭康米黨」一詞,這個詞因為歷史原因在波蘭相當不受歡迎。最後決定將波蘭康米黨更名為「波蘭工人黨」(Polska Partia Robotnicza 簡稱PPR),該黨是戰前波蘭康米黨的政治延續。 1942年1月5日,波蘭左翼抵抗組織「解放鬥爭聯盟」經過討論,決定以波蘭工人黨之名重建波蘭康米黨。其餘參加會議的組織直接解散,將全部人力資源和技術資源貢獻給黨組織。波蘭工人黨表面上是獨立行動的,但實際上深受康米國際的影響,而且直接聽命於莫斯科的最高指示。波蘭工人黨站在波蘭民族和愛國主義的立場上堅決反對納粹侵略,呼籲與侵略者進行毫不妥協的鬥爭。到1942年夏,PPR已經發展到約6,000名成員,還建立了「人民警衛隊」等武裝力量,在農村組織左翼游擊隊,是僅次於波蘭國家軍的地下抵抗力。PPR多次與波蘭地下政府就可能的合作進行談判,但難以達成一致。卡廷慘案曝光後,蘇聯對波蘭斷交,PPR和波蘭國家軍的聯系也中斷了,並逐漸轉為敵對狀態。 PPR的意識形態定位和組織綱領在1942年1月10日公布,目標是「波蘭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以及所有波蘭愛國者」。這就是團結波蘭社會各階層的反納粹「民族陣線」計劃,「叛國者和投降者」不被允許加入民族陣線。PPR宣傳捍衛勞動人民的的利益,並把人民群眾「從資本主義的枷鎖中解放出來」。新的波蘭將成為一個民主國家,消滅失業、貧困和對少數民族的壓迫,還要推行全國范圍的土地改革。但PPR激進的、理想主義的社會主義宣言在波蘭眾多地下組織中應者寥寥。 1943年11月,PPR發表了更新的《我們在爭取什麼?波蘭工人黨綱領宣言》。該宣言強調了PPR在波蘭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宣稱波蘭國家軍試圖「引發內戰」。關於東部領土,宣言指出「不能剝奪烏克蘭和白俄羅斯民族根據人民意願確定其國籍的權利。它將確保東部的和平,並加強我們在西部和波羅的海的地位。」。關於西部領土,宣言強調要奪回那些被德國人強占的古波蘭土地。這份宣言在很多方面預言了之後波蘭國家的領土變遷,而起草這份文件的人就是PPR的新任領導者哥穆爾卡。這兩位人物都是未來新波蘭國家的最高領導者。 瓦迪斯瓦夫·哥穆爾卡(Władysław Gomułka)於1905年出生於加利西亞克羅斯諾,當時屬於奧地利占領區。他的父親是當地煉油廠的勞工,哥穆爾卡和他的姐姐擠在貧民窟的破敗漏室中靠吃土豆長大成人。由於上不起學,哥穆爾卡養成了閱讀自學的習慣,並堅持了一生。青年時期,他與那個時代大多數年輕人一樣對舊社會形態深惡痛絕,渴望影響和改變這個社會和世界。由於出身貧苦,哥穆爾卡理所當然的偏向更激進的左派思想。 1926年,哥穆爾卡參加波共,成為波共西烏克蘭分部的一員。1927-1936年,哥穆爾卡在波蘭廣泛參加政治活動並組織工人罷工。也是這段時間的經歷,讓他真正了解波蘭社會各階層的現狀,有別於其他高談闊論的理想主義者,更加務實。1936年4月,哥穆爾卡在霍茹夫被捕,而後被判處7年有期徒刑。獄中的哥穆爾卡堅定了他的信念,即一定要推翻「法西斯」的波蘭薩納齊政府,盡管他的大部分同僚已經在蘇聯被集體處決。 1941年,哥穆爾卡在利沃夫得到了蘇共黨證,隨後加入波蘭工人黨。1942年12月,黨第一書記馬切利·諾沃特科被蓋世太保謀害,接替職務的鮑萊斯瓦夫·莫沃耶茨被懷疑是參與謀殺諾沃特科的幫凶,隨後被黨內其他成員下令槍決。1943年底,黨第一書記帕維爾·芬德爾被捕,哥穆爾卡被選為第一書記,成為波蘭工人黨的實際領導者。哥穆爾卡隨即與倫敦流亡政府的代表在華沙展開談判,由於雙方理念多有不合,再加上蘇聯與波蘭斷交,談判無果而終。哥穆爾卡還致力於團結波蘭地下的其他政治力量,但以失敗告終。 另一位主要成員貝魯特對此無動於衷,他只是等待蘇軍反攻時用武力消滅其他勢力。在芬德爾被捕之前,哥穆爾卡就提出了建立由波共領導准議會機構的想法,為之後全面接管波蘭做准備。1943年12月31日,PPR決定建立波蘭國家委員會(Krajowa Rada Narodowa 簡稱KRN),由貝魯特擔任主席。1944年3月,PPR派出代表團前往莫斯科,KRN得到了史達林的認可。7月26日,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Polski Komitet Wyzwolenia Narodowego 簡稱PKWN)在盧布林建立,這是一個頂替流亡政府和地下政府的隸屬於波蘭國家委員會和蘇聯的臨時政府,PKWN由親蘇的左翼活動家愛德華·莫拉夫斯基領導。 來源:機核
正說波蘭史(七十八):猶太人的救贖

正說波蘭史(七十八):猶太人的救贖

二戰期間,有許多波蘭人因為各種原因參與了對猶太人的謀殺和迫害行動,但卻有更多波蘭人致力於從納粹的屠刀下拯救猶太人,而且與納粹合作的波蘭人數量也遠小於西歐。迄今為止,共有6992位波蘭人被以色列政府授予「國際義人」獎章,這個數字位列世界第一。納粹政權禁止非猶太人口對猶太人提供庇護所、提供食物或出售食物,否則他和他的家人會處以死刑,二戰中約有50,000位波蘭人因此獻出了生命。 保護和幫助猶太人的波蘭人數量難以計算,少則約有160,000至300,000人,多則有500,000到1,000,000人。部分波蘭人冒著生命危險提供了拯救生命的庇護,而提供物資幫助的人可能是兩倍到三倍。在最危險的關頭,一塊麵包,一瓶藥品,一次庇護,都可以挽救猶太人的生命。在德國納粹分子的嚴密監控下,平均拯救一個猶太人,都需要多個甚至數十人的共同努力方可完成。因為一個猶太人不能只藏在一個地方,許多經常轉移而且必須足夠隱蔽。波蘭猶太作家漢娜·克勞作證有45個波蘭人為她提供了幫助,電影《鋼琴家》的原型瓦迪斯瓦夫·斯皮爾曼在回憶錄中記載有至少30個波蘭人幫助他倖免於難。 在整場戰爭中被波蘭家庭庇護的猶太人數量難以統計,據估計人數可能高達45萬。在這特殊時期,波蘭教會也摒棄信仰衝突,盡全力幫助猶太人。幾乎每個天主教堂或相關機構都不同程度的幫助或庇護猶太人。方濟各修女會的修女瑪蒂爾達·格特在納粹占領期間從猶太人區救出了250-550名猶太兒童,她偽造了孩子的洗禮證明,為他們提供了虛假的安全身份,成功將他們隱藏在修道院、波蘭家庭或華沙的孤兒院中。另一位天主教神父馬切利·戈德列夫斯基也參與了拯救猶太人,特別是救出了著名建築師路易斯·柴門霍夫,他是路德維克·柴門霍夫的孫子。 另一位做出重大貢獻的人是波蘭生物學家魯道夫·韋格,他在利沃夫的實驗室中發明了史上第一種有效對抗虱子引起的斑疹傷寒疫苗。韋格在納粹的監控下偷偷雇傭和保護波蘭知識分子、猶太人和波蘭抵抗戰士,他的疫苗被偷運到華沙的猶太人聚居區,挽救了無數生命。而且韋格的斑疹傷寒疫苗還被比利時傳教士送到了中國,間接幫助了中國的抗日戰爭。 在官方層面,波蘭流亡政府內部雖然還保有反猶思想,但也堅決反對德國納粹泯滅人性的種族滅絕政策。1942年,波蘭地下政府就已發現屠猶罪行並發表了公開聲明: 波蘭流亡政府是二戰期間第一個向世界曝光大屠殺慘劇的組織。由於納粹的暴行過於殘忍,一度不被人們所相信,甚至其他地區的猶太人都難以置信。直到維托爾德·皮萊茨基和楊·卡爾斯基親眼目睹,並把納粹的反人類罪行詳細記錄之後,猶太人的悲慘命運才逐漸被西方世界知曉。但由於波蘭流亡政府在盟軍地位式微,而且因為蘇聯處境越來越尷尬,他們為拯救猶太人的呼籲被盟軍刻意忽視了。盡管如此,流亡政府仍竭盡所能拯救猶太人。 在匈牙利的波蘭聯絡官亨里克·斯拉維克利用他的政治資源在瓦茨建立了猶太孤兒院,並通過製作假的基督徒波蘭護照盡可能引渡猶太人前往匈牙利避難。戰爭中斯拉維克拯救了30,000名波蘭難民,包括5,000名猶太人。1944年3月,斯拉維克被德國人逮捕並送往毛特豪森集中營,他受盡酷刑折磨,寧死不出賣戰友和猶太人,最後英勇就義。 與波蘭相比,其他部分盟國表現出了殘酷的冷漠,由於政治算計而刻意放縱納粹的種族滅絕罪行。1943年,波蘭流亡政府的猶太政治家茲姆爾·齊吉爾博伊姆在得知妻兒遇難後寫下了遺書,他控訴了西方盟軍對猶太人慘狀的視而不見,在絕望中自殺明志。1943年5月,西科爾斯基簽署了一項法令,呼籲波蘭平民盡可能救助猶太人,而且還下達了嚴厲警告:「與德國人直接或間接進行合作是波蘭最嚴重的罪行。任何波蘭人利用對猶太人的困境對其進行的勒索、搶劫或謀殺行為,均構成違反波蘭共和國法律的重大罪行。」波蘭國家軍對「波奸」和告密者的懲罰毫不手軟,一旦確認就會執行死刑。 二戰期間,各個國家都有不同程度的保護猶太人行動,但成果最佳的,莫過於波蘭「熱戈塔」組織,這也是歐洲唯一政府層級的保護猶太人團體。1942年9月27日,由於屠猶罪行愈演愈烈,波蘭地下反抗組織成員,女性活動家萬達·菲利波維奇和著名女作家索菲亞·科薩克一起創建了「援助猶太人臨時委員會」。該委員會隸屬於波蘭流亡政府的社會服務部和內政事務部,創建之初就拯救了180位猶太人。同年12月4日重組為「援助猶太人理事會」,代號為「康拉德·熱戈塔」(Konrad Żegota),簡稱熱戈塔。這個名稱的來源是亞當·密茨凱維奇的愛國名篇《即興創作》中的兩位角色。 熱戈塔的唯一目的就是盡可能多的將波蘭猶太人從納粹種族滅絕的滔天罪行中拯救出來,除此之外,它還是一個慈善機構和抵抗組織。在華沙起義之前,熱戈塔在已經為40,000到50,000名猶太人秘密提供食物、醫療、錢和虛假身份證明等幫助,一共製作了約50,000個假證件,都是免費發放的。 在戰爭期間,熱戈塔與國家軍等其他抵抗組織合作,救助了約2,500名猶太兒童。熱戈塔的經費90%由波蘭地下政府提供,10%由猶太國際組織補貼,這些錢很多都依靠國家軍秘密運輸。波蘭流亡政府的經濟一直都很緊張,但還是不停增加對熱戈塔的支持,從最初的30,000茲羅提到1944年5月的338,000茲羅提,戰爭結束時增加到一百萬茲羅提。據估計,挽救一名猶太人生命的成本約為6,000-15,000茲羅提。 另一位熱戈塔的重要成員是女護士艾琳娜·森德勒,戰爭期間她在華沙社會福利院和公共衛生部工作,也參與了拯救猶太人的行動。她想方設法混入華沙猶太聚居區,以檢查斑疹傷寒為理由,將藥品、食物和其他必備物資送給猶太人。同時運用各種手段幫助猶太人逃脫,特別是幫助大批猶太孤兒轉移到外界的孤兒院。 1943年10月18日,森德勒被納粹蓋世太保逮捕,當德國人搜索她的房子時,森德勒將孩子的名單扔給了她的朋友雅妮娜,後者將名單隱藏在衣袖中。幸運的是,蓋世太保沒有懷疑雅妮娜。但森德勒被帶到蓋世太保的老巢,受盡刑訊和毆打,她被打得奄奄一息,但仍然拒絕透露孩子的信息。11月13日,森德勒被下令執行死刑,但行刑者收到熱戈塔的賄賂,將她偷偷放掉了。 森德勒從未透露她拯救兒童的具體人數,當談及相關話題時,她只是淡淡地表示太少了,本可以拯救更多人。森德勒將所拯救的兒童信息寫到紙條,並保存在罐子中埋入地下,有75%的猶太兒童活到了戰後。戰爭結束後,波蘭猶太人委員會盡力聯繫了孩子的父母,但多數人已經在集中營里遇難。許多孩子長大後加入了以色列國籍,1965年,以色列政府授予她「國際義人」稱號,1991年,森德勒成為以色列榮譽公民。21世紀初,森德勒的事跡得到挖掘和傳播,她的勇敢和善良傳遍了世界,2003年,波蘭政府授予她白鷹勛章。2008年,森德勒以98歲高齡去世,她曾說過:「每個在我的幫助下得救的孩子都是我在地球上存在的理由,而不是榮耀的稱號。」 當文明墮入黑暗,你就是唯一的光。 來源:機核
波蘭男子駕考192次未通過:一直從33歲考到50歲

波蘭男子駕考192次未通過:一直從33歲考到50歲

對於有些人來說,駕考可能是簡單的,不過對於有些人來說難度極高。據外媒報道稱,波蘭一名男子為獲得駕照,已經考了192次理論考試,但仍未通過。他也因此打破一名英國人創下的158次理論考試不過的紀錄,成為歐洲理論考試次數最多的駕照學員。 資料圖 報道稱,這名男子來自波蘭中部城市彼得庫夫-特雷布納爾斯基。他從33歲就開始參加理論考試,到目前50歲仍未通過。為此,他不得不支付約1300歐元(約合1萬元人民幣)的考試費用。由於他屢考屢敗,又屢敗屢戰,反而成為當地家喻戶曉的名人。 許多波蘭人認為,這名男子不能通過考試,可能與他學習能力較弱有關。但也有不少波蘭人為他打抱不平,認為波蘭駕照理論考試本身就比其他歐洲國家難。 在波蘭,約有一半學員不能通過第一次理論考試,而在德國,這一比例約為1/3,其他歐洲國家更為容易。有人勸他去歐洲其他國家考試,還有人勸他放棄考駕照,但這名汽車迷仍准備向193次理論考試「發起進攻」。 來源:cnBeta
二戰波蘭戰場FPS新作《戰爭之地-開始》新影像公布

二戰波蘭戰場FPS新作《戰爭之地-開始》新影像公布

<p開發商MS GAMES公布了第二次世界大戰FPS新作《戰爭之地-開始(Land of War - The Beginning)》的新影像,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游俠網】《戰爭之地-開始》新影像 <p本作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的波蘭進攻為焦點的一款第一人稱射擊遊戲。遊戲背景設定在1939年德國「閃電戰」入侵波蘭時,描繪了波蘭人在德國入侵期間的開場片段和戰鬥。玩家將使用「ur」反裝甲炮和裝甲列車與德國裝甲師作戰。 <p這次的影像中除了再現當時士兵的真人版影像外,還展示了步兵、戰鬥機和坦克等登場的遊戲場景。本作中玩家除了可以投身於莫卡拉之戰、華沙保衛戰、許特根森林之戰、赫爾防衛等9月作戰的戰場之外,還可以體驗基於歷史計劃和文件的架空劇本(原型兵器也可以再現)。 <p《戰爭之地-開始》將於2021年第二季度在Steam發售,Xbox Series X版也預計將於年內推出,感興趣的玩家敬請期待。 視頻截圖: 來源:遊俠網
波蘭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貢獻(上)——正說波蘭史(七十四)

波蘭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貢獻(上)——正說波蘭史(七十四)

西方波蘭軍團 波蘭軍隊離開本土參與的第一次重大軍事行動是1940年4月至6月的納爾維克戰役。盟軍為消滅駐扎在挪威北部重要資源樞紐納爾維克的6,000德軍,集結近25,000聯軍進攻此地。波軍波德霍爾步槍(Podhale 字面意思為山地)獨立旅4,778名官兵參加戰鬥,在5月27日參與首戰。波軍地面部隊在三艘驅逐艦的掩護下對德軍陣地發動進攻,經過一天激戰,在28日成功掃清城市外圍德軍防禦。在這場戰鬥中,擁有山地作戰經驗的波蘭步兵發揮了巨大作用,協助盟軍打出了二戰爆發以來第一個艱難勝利。但因為法國戰場的節節潰敗,盟軍在6月初被迫放棄納爾維克,波德霍爾旅完成了掩護撤退的任務。 盡管在九月戰役期間法國實質上背棄了對波蘭的盟約,但他們還是對波蘭軍隊和流亡政府敞開了懷抱。1939年12月初,流亡政府轉移到法國昂熱,並在西科爾斯基將軍的努力下重建波蘭軍隊。到1940年5月,在法波軍已經達到85,000人,共四個步兵師,兩個獨立旅,一個裝甲旅和一個空軍中隊。波蘭最高統帥部准備建立裝甲部隊和更多空軍與陸軍,還撰寫了《九月戰役最重要的結論和經驗》分析成敗得失,特別是針對德軍快速機動作戰的策略給出了一些可行對策,但這些波軍將士的生命換來的寶貴經驗被法國軍隊高層忽視了。法國戰役爆發後,尚未齊裝滿員的波軍開赴前線,但百萬法軍都無法阻擋德軍的攻勢,數量稀少的波軍對全局的影響更是微乎其微。盡管如此波軍仍竭力奮戰,在多次戰鬥中為掩護法軍撤離付出了慘重傷亡。在法國戰場上有1,400人犧牲,4,000人受傷,16,000人被俘。貝當投降後,剩餘波軍大部撤往英國、一部分撤到北非,殘留的就地加入法國抵抗軍。波蘭空軍擊落了34架德軍戰機,大部分機組人員和飛行員也都撤到了英國。 1940年8月5日,《波蘭與英國軍事協定》簽署,西科爾斯基著手建立西方波蘭軍團(Polish Armed Forces in the West),特別是波蘭空軍的訓練。他在蘇格蘭建立了波蘭第一軍團,下轄若干步兵旅、第1裝甲師和第1獨立空降旅。英國人起初對波蘭飛行員的作戰能力有所懷疑,而且由於語言障礙,一度將他們安置在後勤部隊中。 但隨著波英軍事協定的簽署,英國皇家空軍承諾建立兩個裝備英國新式「颶風」戰鬥機的飛行單位。分別是300、301轟炸機中隊,第302「波茲南斯基」中隊和第303「科希什丘科」戰鬥機中隊。很快,波蘭飛行員以其經驗豐富的飛行技巧贏得了英軍的認可,而且馬上迎來了實戰檢驗。1940年7月10日,希特勒發動雄心勃勃的「海獅計劃」,第三帝國空軍2,500多架戰機越過英吉利海峽,目標直指倫敦。 303中隊迅速起飛攔截,憑借在本土和法國的作戰經驗和對納粹侵略者的刻骨仇恨,波蘭人每每沖鋒在前,與對手展開激烈的搏鬥。在不列顛戰役中,303中隊的數量只有盟軍飛行員的5%,卻貢獻了12%的戰績。他們擊落126架德軍戰機,是所有盟軍中隊中殺敵數最多的。這主要是因為英軍飛行員習慣在遠距離掃射德軍飛機,而波蘭飛行員喜歡極限拉近距離後再抵近開火。這讓他們的射擊效率大幅提升也更加危險,但因為高超的飛行技術,303中隊的戰損率並不高。維托爾德·烏爾班諾維茨(Witold Urbanowicz)是303中隊的A小隊指揮官,在不列顛戰役中他一個人確認擊落15架德機,是波蘭的王牌飛行員。後來暫時加入美國駐華陸軍航空軍,在中國戰場的常德會戰中擊落2架日本戰機,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做出了貢獻。斯坦尼斯瓦夫·斯卡爾斯基是波蘭頭號王牌飛行員,二戰期間確認擊落22架德軍戰機。英國空軍軍官休·道丁高度評價道:「如果不是波蘭中隊的出色表現及其無與倫比的勇氣,我不能保證戰鬥的結果會是相同的。」 在東方,隨著《西科爾斯基-邁斯基協定》的簽署,蘇波關系短暫升溫,蘇聯政府宣布對流放到東部的波蘭平民和俘虜實施「大赦」。根據協議,一支由波蘭人組成的軍隊在蘇聯的幫助下被建立,他們的指揮官就是剛離開盧比揚卡監獄的安德斯將軍。到1941年底,由第5、6、7步兵師組成的波蘭軍團成立,又被稱作「安德斯軍」。1941年8月至9月,英蘇聯軍成功擊敗親德的伊朗政府,史達林同意安德斯軍進入伊朗,受英國指揮。在英國人的幫助下,改組為波蘭第二軍團,並在義大利戰役中為盟軍做出了傑出貢獻。特別是1944年蒙特卡西諾修道院攻堅戰中,波蘭部隊協同美英軍冒著德軍的猛烈轟炸向上進攻,最後把波蘭國旗插在修道院的廢墟之上。在西線,德軍最不願投降的就是波蘭軍隊,因為他們是私自處決俘虜最多的盟軍部隊之一。二戰波蘭軍團因其數量稀少,所以大部分時間都是作為盟軍的輔助部隊協同作戰的,但還是有幾場與德軍單打獨鬥的戰例。其中最值得稱道的,就是1944年反攻法國中的奧美爾山脊阻擊戰,又稱262高地戰役(Hill 262)。 「波蘭人的戰場」 1944年8月,在法萊茲口袋包圍戰的最後階段,波軍第一裝甲師所部80輛坦克和1500名官兵奉命死守的262號高地,目的是阻擋被包圍的德軍B集團軍群的第7軍團和第五裝甲軍向東突圍。波軍指揮官是斯坦尼斯瓦夫·毛采克,在九月戰役中他指揮波第10裝甲師作戰,撤到英國後,這支部隊全面換裝「謝爾曼」和「邱吉爾」坦克,改組為波蘭第一裝甲師。戰前波軍的原定目標是攻占尚布瓦,阻截德軍退路。但在8月19日誤打誤撞之下來到了奧美爾山脊,這里是德軍撤退的唯一路徑,波軍第一裝甲團中校亞歷山大·斯特凡諾維奇在早晨下令殲滅上面的德軍,並讓所部2個裝甲團和3個步兵營共80餘輛坦克和1500多位官兵迅速在山上布防。午後,當隊形又擠又亂的德軍向山脊撤退時,突然遭到波軍猛烈的火力打擊,德軍坦克與裝甲車被擊毀,步兵被波軍機槍射殺殆盡。 雖然波軍初戰告捷,但北面的加拿大軍團和南邊的美軍都被德軍拖住,262高地的波軍在戰略上已經被德軍包圍。德軍B集團軍司令沃爾特·莫德爾元帥是二戰最頂尖的將領之一,他深知262高地的重要性,迅速命令已經逃出包圍圈的第2、第9裝甲師回頭協助被圍的友軍在20日進攻262高地。波蘭守軍連夜加固工事,步兵進入戰壕,坦克隱入樹林,所有槍口都瞄在德軍可能出現的地平線上。結果當晚就有大股德軍試圖突圍,波軍與其激戰到天亮,雖然無法消滅對手,但德軍突圍之後兀自損失慘重。 20日清晨,不待波軍修整,德第2黨衛軍「帝國」裝甲師和第9黨衛軍「霍亨斯陶芬」裝甲師已經抵達262高地北側。斯特凡諾維奇中校下令12輛「謝爾曼」坦克主動向德軍16輛「虎式」坦克發起自殺式進攻,瞬間被擊毀6輛。波軍坦克的犧牲為炮兵抵近射擊創造了機會,隱蔽的波軍炮兵在100米的極限距離內向德軍坦克開火,5輛「虎式」被擊毀,其餘德軍被擊退。德軍沒有給對手喘息的機會,第3傘兵師的一個營和第1黨衛軍「阿道夫·希特勒」裝甲師的一個團向波軍發起潮水般的進攻,悍不畏死的德軍終於沖到高地上。陣地里的波軍拔出刺刀和工兵鏟與敵肉搏,死戰不退,最終將德軍擊潰,還俘獲大批戰俘。波軍在戰鬥間隙調查被俘德軍的身份,凡是黨衛軍或曾入侵波蘭的,全部被當場擊斃。波軍盡最大努力攔截德軍,但奈何數量有限,德軍不顧傷亡地硬沖還是讓他們在中午逃出1萬人。 15時,德軍重整旗鼓,集結第352步兵師和第2裝甲師殘部,向波軍再次發動進攻。重型迫擊炮、坦克平射、榴彈炮和空襲對山上的波蘭人狂轟濫炸。那杆波蘭軍旗被打成了馬蜂窩,旗杆也折斷了,但仍然挺立在山上的制高點。德軍幾乎占領了波蘭陣地,結果又被波軍反推回去。雙方的坦克在幾米的距離互相開火,鋼鐵在碰撞,肉體在消亡。激烈的戰鬥一直持續到19時。雙方傷亡極為慘重,約定停火20分鍾搶救傷員。但波軍醫護藥品已被摧毀,飲用水和食品也消耗殆盡,最要緊的是彈藥幾乎告罄。高地上的波蘭人對北方望眼欲穿,因為那里是預定的加拿大軍隊支援的方向,結果沒有一個援兵抵達。盡管如此,波軍還是對突圍的德軍實施不間斷炮擊,盡最大可能予敵殺傷。 入夜時分,波軍已經擊潰德軍8次大規模進攻,但己方也被壓縮到262高地頂端一處長600米,寬300米的陣地里。受傷的斯特凡諾維奇中校把僅剩的4名軍官叫到跟前說道: 當晚出奇的安靜,激戰一天的士兵精疲力盡,躺在戰友的屍體旁沉沉睡去。8月21日凌晨4時,德國人的炮火再一次覆蓋波軍陣地,剩下的波蘭人開始最後的戰鬥。盡管天氣惡劣,但盟軍飛行員還是努力向絕境中的波蘭人投送彈藥。同樣精疲力盡的德軍在11時發動了最後一次猛烈進攻,波蘭人無路可退,再次爆發了慘烈的肉搏戰。天無絕人之路,波蘭第1裝甲師偵查團成功突破德軍封鎖,在西北方靠近幾乎全軍覆沒的友軍。262高地的波軍殺紅了眼,見到坦克駛來以為是敵人,反手開炮就誤傷了兩輛「克倫威爾」坦克。 12時,加拿大擲彈兵衛隊終於出現在北麓,與偵察排匯合,一同向山下的德軍發起進攻,解除了N點友軍的壓力。下午14時,加拿大第4裝甲師終於抵達262高地。這里已經被打成了月球表面,到處都是波軍與德軍的屍體。山坡周圍布滿了擊毀的戰爭機器,包括6輛「虎式」、14輛「豹式」、44門火炮,152輛裝甲車、359台各式車輛以及難以計數的德軍軍械。波軍所部陣亡325人、1002人受傷、114人失蹤,戰損率高達75%。德軍確切損失難以估計,黨衛軍第2裝甲師在北部建立了逃生通道,令法萊茲口袋內十餘萬德軍的半數都逃出生天。盡管波軍礙於數量稀少沒能徹底封死包圍圈,但在他們和其他盟軍的阻擊下,還有半數德軍被圍殲,許多武器裝備也被丟棄。軍事歷史學家格雷戈爾·達拉斯評價道:「波蘭人關閉了法萊茲口袋,波蘭人打開了通往巴黎的大門。」 前來打掃戰場的加拿大工兵滿懷崇敬之情,在262N的山頂上豎起了一塊紀念碑,上書:「波蘭人的戰場(A Polish Battlefield)」。隨後波蘭第1裝甲師在毛采克將軍的率領下一路向西掃盪德寇,沿途解放了許多法國、比利時與荷蘭城鎮,特別是在1944年10月29日和平解放了布雷達市。市內每個櫥窗上都用波蘭語寫著「謝謝你,波蘭人!」。1945年5月4日,第1裝甲師抵達德國威廉港海軍基地,毛采克將軍接受了德國殘余艦隊和十餘個步兵師的投降。 但是戰爭結束後,毛采克和他的官兵拒絕回到「淪陷」的祖國,而後被蘇聯控制的華沙臨時政府剝奪了波蘭國籍。1947年,第1裝甲師被解散,許多官兵被迫留在英國,落井下石的英國政府拒絕保障波蘭士兵的權益與支付服役津貼。毛采克將軍脫下戰袍回歸普通人,為了給重病的女兒治病,他長期在愛丁堡的一個酒店擔任默默無聞的調酒師。被他解放的布雷達市市長克勞迪烏斯得知將軍的境遇後,為他每年秘密提供一筆退休金。荷蘭民眾知情後,自發為他籌措大量資金,以報答昔日的恩情。1989年,時任波蘭總理拉科夫斯基向毛采克將軍發表公開道歉,在1994年為他頒發波蘭至高榮譽白鷹勛章。同年,102歲高齡的老將軍去世,根據他的遺願安葬在荷蘭布雷達的波蘭軍人公墓中,與戰友長眠在一起。在紀念碑上銘刻著毛采克將軍對其麾下將士的名言:「波蘭士兵為所有國家的自由而戰,但只為波蘭而死。」 此外,波蘭第二軍還在哥特防線戰役,阿拉曼戰役,托布魯克戰役等重要戰役中發揮了重要的輔助作用。波蘭第一空降旅原本准備協助波蘭國家軍解放波蘭本土,尤其是支援華沙起義,但他們的座機沒有足夠的油料飛到華沙,而且蘇聯人也拒絕他們使用機場。第1旅官兵士氣大受打擊,幾乎爆發兵變。最終空降旅參加了1944年9月的「市場花園行動」,在9月21日空降阿納姆鎮支援孤立無援的英國空降兵。由於天氣惡劣再加上英軍提前放棄了機場,波蘭空降兵蒙受了德軍地面火力的巨大殺傷。盡管如此,波軍還是竭盡全力支援英軍,付出減員25%的巨大代價,遲滯了2,500德軍的圍攻。戰爭結束後,該旅多數官兵拒絕回到波蘭人民共和國,只能在西歐留下生活。荷蘭女王威廉·明娜要授予波蘭第1空降旅勛章,但因擔憂蘇聯會為此不滿而被迫擱置。直到2006年,荷蘭政府才授予波軍威廉軍事勛章,這是荷蘭的最高軍事榮譽。 來源:機核
《賽博朋克2077》更新後 PS4和PS5版游戲仍然崩潰

《賽博朋克2077》遇到更大麻煩 被波蘭監管部門盯上

《賽博朋克2077》自發售後便麻煩不斷,先是Bug過多遭眾人批評,之後又有CDPR投資者發起針對公司的集體訴訟。現在CDPR又面臨更大壓力,因為波蘭監管部門也盯上了《賽博朋克2077》。 近日據波蘭網站Benchmark報道,波蘭反壟斷機構競爭與消費者保護署(UOKIK)盯上了《賽博朋克2077》的遊戲問題。這個組織致力於保護消費者權益,雖然目前UOKIK還沒有採取任何行動,但在未來或將對CDPR有懲治措施。 UOKIK會確保CDPR兌現對《賽博朋克2077》的相關承諾,比如在未來2個月內發布更新、完善主機版等。如果CDPR沒有實現諾言,UOKIK認為CDPR沒能滿足消費者權益,就會對CDPR進行罰款,最高處以年收入10%的罰金。所以CDPR要努力了,繼續完善更新遊戲。 UOKIK的介入也將給CDPR開發人員帶來更大壓力,遊戲發售前他們就被要求加班,遊戲發售後還不能放鬆。辛苦他們了,也希望《賽博朋克2077》遊戲品質能不斷提升。不知道《賽博朋克2077》能否像《無人深空》那樣,通過努力更新,最終扭轉玩家評價。 來源:3DMGAME

卡廷森林——正說波蘭史(七十三)

波蘭流亡政府(1940-1990) 1939年9月17日夜,波蘭第二共和國總統、總司令等核心政府人員根據《海牙第五公約》,准備在盟國羅馬尼亞的幫助下穿過邊界前往法國。但在德國的壓力下,羅馬尼亞不得不將他們扣押。為保證波蘭領導集團不被一網打盡,莫希齊茨基在9月30日宣布辭職,並迅速任命在巴黎的政治家瓦迪斯瓦夫·拉奇凱維奇(Władysław Raczkiewicz)為下一任波蘭總統。拉奇凱維奇深知責任重大,立刻團結在法國的波蘭政治家建立聯合內閣,波蘭流亡政府建立。 11月2日,拉奇凱維奇下令解散兩院議會。11月7日,被軟禁在羅馬尼亞的希米格維辭職,由瓦迪斯瓦夫·西科爾斯基(Władysław Sikorski)接任波蘭武裝部隊總司令。希米格維知道自己必須為波蘭戰敗承擔責任,他沒有遠走他鄉,而是在匈牙利和羅馬尼亞逗留,在決定秘密返回波蘭建立抵抗組織。但因為被軟禁的經歷導致他健康狀況惡化,希米格維最後在1941年12月1日病逝,葬於華沙。 波蘭流亡政府是根據國家憲法建立的,具有無可置疑的法統地位。流亡政府的意義重大,它證明了波蘭政府沒有被消滅,也沒有投降,而是堅持抵抗的現實。在西科爾斯基的努力下,英、法承認了流亡政府的政治地位,但並不視其為主要盟友,也拒絕承認蘇聯為入侵者。在丹麥、挪威相繼淪陷之後。5月10日,希特勒發動「黃色方案」入侵低地國家,對法全面開戰。6月14日,德軍進入巴黎。6月22日,亨利·菲利普·貝當(Henri Philippe Pétain)元帥在貢比涅森林簽署投降條約。遠強於波蘭的法國,只比波蘭多抵抗了一星期。 6月17日,波蘭流亡政府決定應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之邀遷往倫敦。西科爾斯基也命令在法波軍向英國撤退,但只有三分之一波軍成功撤退。6月19日,西科爾斯基與邱吉爾會晤,承諾波蘭軍隊會與英軍並肩作戰,直到戰爭勝利。 抵達英國後,波蘭流亡政府與捷克斯洛伐克流亡政府比鄰而居,很快捐棄前嫌,達成了政治和解。在英國保守黨的推動下,捷流亡政府總統愛德華·貝內斯(Edvard Beneš)與西科爾斯基在1940年9月10日舉行會議,商討在未來可能達成的波捷聯邦設想。11月11日,兩國代表宣布將過去的爭端化干戈為玉帛,在戰後作為獨立的主權國家建立更緊密的政治和經濟關系。1941年1月,致力於推動波捷聯邦的協調委員會建立。但貝內斯對波捷聯邦並不熱心,只是將其視為權宜之計,因為他在外交上更加親蘇,而波蘭卻將蘇聯也視為主要威脅。1943年,隨著蘇軍節節勝利和波蘇斷交,貝內斯的立場開始更加靠近蘇聯,波捷聯邦的談判被有意拖延。當西科爾斯基意外身亡後,波捷聯盟就徹底被放棄了,貝內斯徹底倒向蘇聯。1948年,捷共在蘇聯的支持下發動政變,以內戰和蘇聯干涉為由逼迫貝內斯在6月下台,這就是後話了。 蘇德戰爭爆發後,盡管蘇聯也在九月戰役中入侵波蘭,但西科爾斯基還是認為當前最主要的敵人是納粹德國,並頂著反對派的巨大壓力積極推動對蘇和解。邱吉爾也是蘇波和解的支持者,他正在籌劃一個巨大的反德聯盟,因此也在國際外交舞台為蘇波重啟談判牽橋搭線。在邱吉爾的斡旋下,雙方於1941年7月30日在倫敦舉行談判,並成功簽署協議。蘇聯和波蘭流亡政府確定重新建立外交關系,蘇聯廢除1939年《蘇德互不侵犯協定》,波蘭也廢除一切針對蘇聯的協議,兩國約定共同對抗納粹德國。同時還要在蘇聯建立一支波蘭軍隊,這就是《西科爾斯基·邁斯基協定》(Sikorski–Mayski agreement)。 但是協議中對雙方邊界的闡述含糊不清,再加上這本來就是親蘇政治的產物,波蘭流亡政府為此還爆發了內閣危機。然而這個可貴又脆弱的蘇波戰時同盟,很快就要分崩離析。西科爾斯基在1941年底訪問莫斯科期間就對在蘇波蘭戰俘與波方名單不符的問題提出疑問,蘇方沒有解釋。後來,負責在蘇聯組建波蘭軍團的瓦迪斯瓦夫·安德斯將軍(Władysław Anders)與史達林談話時對他當面詢問波蘭戰俘問題,史達林表示戰俘均已逃脫。安德斯追問逃到哪里?史達林勉強回答逃到了滿洲,又急切地重申波蘭戰俘已經釋放。波蘭流亡政府有所察覺,對蘇聯持續追問,蘇聯的含糊其辭引向了一個驚天秘密。 卡廷森林大屠殺 相比由平民構成的「反革命分子」,被俘的波蘭軍人對蘇聯當局明顯更具威脅,因此他們也遭到了最殘酷的對待。由於兩國政府尚未在外交層面上正式宣戰,因此蘇聯方面沒有將抓獲的波蘭官兵歸為受到國際法保護的戰俘,而是作為蘇聯認定的「叛亂分子」遭到了血腥屠殺。在九月戰役期間就發生了多起蘇軍針對戰俘的集體處決,共造成約2500名官兵和數百名平民喪。更多私自處決無法計算,最典型的例子就是9月22日蘇軍未經審判直接槍殺了約瑟夫·維爾欽斯基準將和他的副官。九月戰役結束時,蘇軍大約管理著24萬名波蘭戰俘,其中有125,000人被轉移到環境更惡劣的NKVD勞改營與集中營,因為他們展現出更高的受教育程度和愛國情操。 以舊別利斯克戰俘營為例,這里關押著九位將軍、55名上校,127名中校,230名少校,約1,000名上尉,約2,450名中尉和中尉以及約50名平民。幾乎一半的囚犯是預備役軍官:20多位大學教授,毫無例外地都是波蘭天然氣研究所的科學人員以及波蘭軍備研究所的幾乎所有人員,大約400名醫生,幾百名律師,幾百名工程師,大約100名教師,大約600名飛行員,許多社會活動家,數十位作家和記者。但在NKVD的內部文件中,對他們統統概括為前軍官、官僚、警察、憲兵、獄卒、罪犯甚至是地主。並認為他們都是蘇聯政權的敵人,是確鑿無疑的「反革命分子」。起初戰俘是樂觀的,他們認為可能會被轉移到一個中立的國家,最壞的情況是轉移到德國,但實際上他們大多數人的歸宿都是西伯利亞或中亞的集中營。 蘇聯在東歐製造的屠殺與同化事件並不只針對波蘭,波羅的海三國與烏克蘭也經受了同樣的命運,只是相比波蘭規模較小一些。在蘇聯所有的屠殺事件中,性質最惡劣,影響最深遠的,莫過於卡廷森林慘案。從1939年10月到1940年2月期間,波蘭戰俘接受了漫長的審訊和政治煽動,蘇聯當局藉此評估哪些人可以活下去,哪些人必須死。即便在這樣的條件下,波蘭戰俘中的絕大多數都表現出了對祖國的絕對忠誠,這些人隨後被記錄在「蘇維埃政權的死硬敵人」名冊下。1940年3月5日,蘇聯總書記約瑟夫·史達林、總理維雅切斯拉夫·莫洛托夫、國防部長克里門特·伏羅希洛夫、阿納斯塔斯·米高揚共同簽署命令,決定處決關押在西烏克蘭與西白俄羅斯戰俘營里大約25,700名波蘭「民族主義者和反革命分子」。屠殺的動機不難理解,不論是針對未來復國的波蘭或是蘇聯領土的波蘭人,都有必要屠滅其軍事和技術精英,以達到削弱未來波蘭抵抗力量的目的。 1940年4月3日到5月19日期間,兩萬多位波蘭戰俘被分批次送達斯摩棱斯克郊外的卡廷森林附近,在此之前蘇聯對屠殺命令嚴格保密,以防止可能的反抗。在屠殺無法反抗者一事上,蘇聯展現出了不亞於納粹德國的高效和冷酷。第一個步驟是檢查受害者的個人信息,確認其身份後會綁住他的雙手,帶入一個隔音效果良好的密閉小室內。受害者被命令在小室中央跪下,而後劊子手會舉起特製的德式瓦爾特手槍(作為嫁禍德國的證據)對准其後腦射擊。而後將屍體搬到卡車上,清洗血跡,重復這一步驟。極具諷刺意味的是,屠殺在五一勞動節那天被暫停,可能劊子手也是某種意義上的「工人」。 遇難者被卡車運到森林里挖好的八個萬人坑中集體填埋,在半個多月的大屠殺中,共有21,857位波蘭官兵遇難。據不完全統計,卡廷屠殺的遇難者包括一位海軍上將、兩名陸軍上將、24名上校、79名陸軍中校、258名陸軍少校、654名陸軍上尉、17名海軍上尉、3,420名士官、7名隨軍牧師、3名地主、1名親王、43名官員、85名士兵、131名難民。此外,遇害者中還包括20名大學教授、300名醫生、幾百名律師、工程師、教師、100多名作家和記者以及200名飛行員。波蘭數學家斯特凡·卡茲瑪爾孜(Stefan Kaczmarz)也可能是卡廷慘案的受害者,他生前發明的卡茲瑪爾孜算法奠定了現代圖像科技的基礎,廣泛應用於計算機斷層掃描和數位訊號處理領域。卡廷森林慘案的遇難者不僅有波蘭人,還包括白俄羅斯人、猶太人和烏克蘭人,甚至還有不願意屠殺波蘭人的俄國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人類犯下的無數罪孽中,卡廷慘案毫無疑問是最可怕的悲劇之一。卡廷慘案的罪惡之處不僅僅是蘇聯犯下了與納粹別無二致的屠殺戰俘罪行,而且這還是一樁未經審判和公開的秘密屠殺。考慮到受害者許多都是蘇聯精挑細選出的波蘭民族精英,戰前完全都是平民,這又與蘇聯長期宣傳的階級鬥爭理念背道而馳。總的來說,卡廷慘案是一樁確鑿無疑的法西斯帝國主義行動,是極度漠視生命下,對東歐國家的種族清洗行動。卡廷慘案,成了蘇聯歷史中最黑暗的部分之一。卡廷森林的槍聲在當時被德國坦克進攻法國的隆隆轟響完美掩蓋了,蘇聯政府以為可以瞞天過海,但大屠殺從一開始就沒有被徹底隱瞞,一直以來都有證人和證物表明了卡廷森林附近有過集體屠殺事件。直到1943年2月,德軍在卡廷森林發現並挖出了幾座萬人坑。4月13日,柏林廣播電台向全世界宣布了他們的發現:「一個深溝……28米長,16米寬,里面有3,000多具波蘭軍官的屍體,被堆積成12層。」這當然不是德國政府的正義感,而是一個完美的離間蘇、波和西方盟友關系的手段。 被蘇聯當局隱瞞兩年的卡廷慘案大白於天下。 4月15日,蘇聯當局利用報紙和廣播迅速做出反應,堅決否認德國的指控,並義正言辭地反駁道:「......1941年在西斯摩棱斯克從事國家建設工作的波蘭戰俘們......落入了德國法西斯劊子手的魔爪之中......」。德國方面很快組織國際專家調查委員會,屍檢的結果證明了波蘭官兵死於1940年初,當時這里是無可置疑的蘇聯控制區。卡廷慘案的消息如平地驚雷炸響在波蘭流亡政府內部,僅維持一年半的波蘇合作關系驟然陷入緊張狀態。西科爾斯基要求蘇聯方面必須做出解釋,並堅持國際紅十字會展開全面調查。蘇聯方面激烈地否認,並堅持聲明這是德國人的嫁禍。16日,西科爾斯基拒絕接受蘇聯的解釋,並要求國際紅十字進行調查。蘇聯人的反應異常激烈,他們倒打一耙,指控波蘭流亡政府與納粹德國秘密合作污衊蘇聯,並在4月26日與波蘭斷交,單方面撕毀了《西科爾斯基·邁斯基協定》。隨後,蘇聯開始宣傳他們所控制的「波蘭愛國者聯盟」,而後開始不停攻擊波蘭流亡政府,試圖將「合法」波蘭政府的頭銜奪走。 蘇聯的反應從一開始就很難令人信服,邱吉爾根據英國情報系統的調查,基本可以斷定卡廷慘案系蘇聯所為,他在4月15日與西科爾斯基的談話中也肯定了波蘭人的猜想。但此時國際反法西斯戰爭如火如荼,英國為了消滅納粹德國的最高目標,必然不會做出任何激怒蘇聯的行動。在維持盟軍關系穩定的基礎上,邱吉爾在4月24日向蘇聯表達了順從的態度。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通過私下調查,確定了蘇聯的主謀身份,但他也決定效法邱吉爾的做法支持蘇聯的結論。不僅如此,兩國在幾年內都不約而同地壓制國內企圖公開真相的人,在消滅納粹的主要事業上一切皆可讓步,當然包括波蘭人的利益。 德國的宣傳機器無法在卡廷慘案上持續太久,因為此時紅軍的反攻已經逼近波蘭,嚴重威脅德國本土。1943年9月,蘇軍成功解放斯摩棱斯克。士兵坐在坦克上受到平民的夾道歡迎,與此同時,NKVD迅速將卡廷森林劃為禁區,以便開展偽造證據的行動。附近的證人受到威脅,波蘭紅十字會建造的墓地和其他證據被夷平,埋骨於此的波蘭官兵在蘇聯的努力下,又被納粹殺了一遍。1944年1月,蘇聯煞有介事地成立了「波蘭戰俘被德國法西斯侵略者於卡廷森林所槍殺事件認定和調查特別委員會」,但該委員會不允許外國人加入。整個「調查」就像一個自欺欺人,自導自演的鬧劇,每個參與者都知曉真相,卻吐露謊言。為證明蘇聯的無辜和坦盪,十多位美國和英國記者被邀請報導,由所謂的證人向他們告知NVKD精心撰寫的真相。1945年12月,蘇聯又導演了第二論鬧劇,在列寧格勒的軍事法庭上脅迫德軍戰俘承認屠殺波蘭官兵的「事實」。為了獎勵德國人的「誠實」,僅判罰他們15年的勞役。在波蘭人民共和國時代,當局在蘇聯的壓力下施行嚴格的審查制度,卡廷這兩個字成為禁忌。80年代,隨著蘇聯政治氛圍的解凍,越來越多的人期望當局對卡廷慘案供述真相,波蘭當局也就卡廷問題越來越密切地對蘇交涉。1990年,蘇聯官方終於承認卡廷慘案是史達林時期的「可怕罪行」,並逐漸將相關密檔交予波方。綿延半個世紀的卡廷慘案謎團走向尾聲。讓我們把視線拉回1943年。 即便蘇聯宣布對波蘭流亡政府斷交後,西科爾斯基仍致力於雙邊關系正常化。由於波蘭士兵普遍士氣低迷,他開始巡視駐扎在中東的波蘭軍隊,以期鼓舞士氣。1943年7月4日夜23時05分,西科爾斯基乘坐英國B-24解放者運輸機從直布羅陀機場起飛。結果飛機升空16秒後發生了機械故障,整架飛機從半空中一頭栽進海里。英軍救援隊在10分鍾以內趕到現場,非常不幸的是,包括西科爾斯基、他的參謀長和女兒在內的所有乘客全部遇難,只有飛行員一人存活。在飛機跑道上目睹整場悲劇的波蘭軍官陷入哀怮,他們抽泣道:「波蘭已經完了。」 史達林的斷交與西科爾斯基的猝然去世標志著波蘭流亡政府在盟軍內部影響力的大幅衰退,因為西科爾斯基是唯一一位與其他盟國首腦有密切交際的領導者。西科爾斯基的繼任者斯坦尼斯瓦夫·米科瓦伊契克的地位被淡化,他沒有被邀請參加至關重要的德黑蘭會議或雅爾達會議,這意味著波蘭的命運已經不被流亡政府所掌控了。1943年11月,西科爾斯基屍骨未寒,邱吉爾和羅斯福就同意將寇松線以東的波蘭割讓給蘇聯,流亡政府的反對無人理睬。 史達林在1944年下令建立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Polish Committee of National Liberation),並開始清繳活躍在波蘭國家軍和採取抵抗態度的游擊隊。盡管當時沒有波蘭人願意承認這個政權,但隨著蘇軍占領區的擴大和土改運動的深入,人們才意識到改朝換代的時刻到了。委員會是蘇聯唯一承認的波蘭合法政府,倫敦的流亡政府被蘇聯認定為「非法的、自封的政府」。1945年1月,委員會改組為波蘭共和國臨時政府,6月改組為民族團結臨時政府。雖然建立初期僅得到蘇聯的承認,但在蘇軍已經占領波蘭全境的事實面前,所謂的「波蘭正統」已經沒什麼意義了。1945年7月,倫敦流亡政府徹底被列強拋棄,美、英、法等國家宣布承認臨時政府。波茲坦會議之後,蘇波邊界協定簽署,作為東部省份割讓蘇聯的補償,北部波美拉尼亞與西部西里西亞被劃給臨時政府,波蘭領土整體西移。 1952年,新的政權被命名為波蘭人民共和國。 來源:機核
CDPR開發《賽博朋克2077》 波蘭政府資助了5000萬元

CDPR開發《賽博朋克2077》 波蘭政府資助了5000萬元

《賽博朋克2077》正式發售後引發熱議,該作優點多但缺點更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尤其是主機版)還很多。據外媒gamepressure報道,CDPR開發《賽博朋克2077》時,波蘭政府投入了大量資金資助。從2016年開始,CDPR在「2014-2020智能增長運營方案」下獲得了2800萬茲羅提(約合人民幣5030萬)的公共資金。 「2014-2020智能增長運營方案(Smart Growth Operational Programme 2014-2020)」是波蘭執行歐盟凝聚力政策的項目,目的是加強企業與科技之間關系,主要是通過提高研究和服務創新的質量,還通過支持小企業來提高其競爭力。整個項目的資金來源有兩個——歐洲區域發展基金和國家基金。 2016年,作為上述項目的一部分,波蘭國家研究與發展中心資助了波蘭遊戲開發者38個項目,撥款共計1.16億茲羅提(約合人民幣2.08億)。CDPR分走了「蛋糕」中最大一塊,幾乎占到90%,並藉此實施了4個項目。 城市創造:此技術是為了讓人們能在人工智能技術基礎上創造出「鮮活可玩的世界」。在該項目范圍內,還將開發「支持創建高質量開放世界遊戲的創新流程和工具」,為此CDPR獲得了近27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800萬)的撥款,這也是資助最高的項目。 無縫多人遊戲:作為項目的一部分,要創建一種多人遊戲技術,該項目讓CDPR獲得了近200萬美元。 電影級觀感:藉助這項技術的開發,玩家將體驗到「電影級質量的RPG遊戲」,CDPR獲得了近120萬美元的資助。 卓越動畫效果:這項技術是為了提高遊戲中人體和面部動畫的質量,CDPR為此獲得了150多萬美元的資助。 雖然目前無法評估無縫多人遊戲的應用,但還是可以看看其他三個項目。在《賽博朋克2077》中,可以看到「電影般的觀感」和「卓越的動畫效果」。玩家可以對着鏡子看遊戲角色,讓他們做出不同的表情,這樣就能測試角色的面部表情。 但是「城市創造」這個項目就難說了,許多玩家認為《賽博朋克2077》目前還未實現該項目的要求。最大問題之一就是NPC的AI問題,在網上有很多視頻已經展示了這方面問題。或許這項技術的開發比最初預想更耗時費力,我們只能等待CDPR慢慢完善了。 來源:3DMGAME

長夜漫漫——正說波蘭史(七十一)

蘇聯入侵 《里加條約》極大改變了蘇聯的對外政策,從「國際革命」路線變成了「一國社會主義」理論。《慕尼黑協定》讓史達林放棄了與英法構建歐洲安全秩序的想法,蘇聯從此轉向更務實、更符合本國利益的外交手段。在《莫洛托夫·里賓特洛甫條約》的秘密條款中提到,如果波蘭發生重大領土動盪,蘇德將大致以納雷夫河、桑河與維斯瓦河為界,具體如何切割波蘭未定。 同日,莫洛托夫在電台宣佈,蘇聯與波蘭的所有條約不再有效,因為「波蘭政府放棄了它的人民」,而且「波蘭已經不復存在」。這實際上就是撕毀了《里加和約》,當然這也不是俄國人第一次撕毀合約了。斯 大林當然不是甫一開始就作出決定的,10月瓜分波蘭也不是在之前就商量好的,都是時勢使然。史達林原以為波蘭可以抵抗更久,沒料到波軍失敗地如此迅速,不到一個月就要全境淪陷。蘇共高層必須做出決斷,在德國吞並整個波蘭只是時間問題時,要不要在納粹豺狼的嘴里撕下一塊肉來。史達林作出決定的最後因素取決於法國,如果法國對德全面開戰,蘇聯將繼續保持中立。但看到英、法將波蘭棄之如敝履之後,史達林不再猶豫,這才下達了入侵波蘭的命令。關於蘇德瓜分波蘭的道義討論是不必要的,波蘭的命運在英、法將其放棄時就註定了。 9月17日的波蘭領導層對史達林的圖謀一無所知,認為蘇聯將恪守合約保持中立,但也在東部邊境留下重兵把守。希米格維一方面在准備華沙保衛戰,一方面准備撤向「羅馬尼亞橋頭堡」,以期依靠剩餘的半數軍隊和東部農村崎嶇復雜的地形繼續拖延戰爭,撐到英、法干涉。此時波蘭距離徹底失敗尚有一段距離,東部六個省份尚未被波及,中部幾個省份也沒有完全丟失。在波蘭中部還有約250,000士兵,在「羅馬尼亞橋頭堡」還有約350,000士兵,包括華沙在內的許多大城市仍在抵抗,波蘭還有一戰之力。 既然撕破臉也就無所顧忌了,蘇方乾脆繼續違反《日內瓦外交公約》逮捕波蘭駐莫斯科大使,又秘密處決了波蘭駐基輔總領事。蘇聯派遣白俄羅斯方面軍與烏克蘭方面軍入侵波蘭,包括近5000輛坦克與大炮,3,300架飛機在內的60-80萬軍隊。擋在他們前面的只有約2萬波蘭邊防軍。 希米格維起初打算集結軍隊對蘇決戰,但被莫希齊茨基勸阻,因為波蘭不可能在歐洲最強大兩國的夾擊下存活,指望英、法更是痴人說夢。與其將士兵白白犧牲,不如保留有生力量,為將來的反攻做准備。於是希米格維下令剩餘波軍自羅馬尼亞與匈牙利撤往法國,而且儘量避免與蘇軍衝突引起不必要的損失。但是由於波蘭通訊系統受損嚴重,這份命令無法得到貫徹,還造成了更大的混亂。 9月17日上午,蘇軍就按照計畫展開了對波蘭邊境薩爾尼要塞群的圍攻,要塞大部分守軍已經撤走,僅有四個營的兵力留守。波軍拖延了三天時間,到20日也完成了大部分撤離。但還有一些波軍沒有撤離,如楊·波爾伯特中尉,他率領約50人拚死抵抗蘇軍進攻。蘇軍隨後點燃了整個建築,波爾伯特和他的士兵壯烈犧牲。 9月19日,蘇軍攻占維爾紐斯,隨後根據《蘇維埃-立陶宛互助條約》將這里還給了立陶宛,准確的說是蘇聯控制下的立陶宛。立陶宛軍隊在10月28日進駐維爾紐斯,但他們發現蘇軍已經把所有工廠、車站、醫院上的設備和物資打包運回了國內,甚至沒放過博物館和圖書館里的文物。1940年6月14日,蘇聯對立陶宛發起最後通牒,理由是立陶宛人違反條約,還綁架了一位蘇軍士兵。隨後蘇軍(早已在立陶宛駐扎)迅速控制該國,然後在蘇聯人的「要求」下,立陶宛人「同意」建立新政府,也就是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立陶宛名義上成了蘇聯的衛星國,實質上被吞並。 蘇聯充分利用波蘭的通訊混亂,向多地波蘭駐軍表示己方是波蘭的援軍,成功令許多波蘭人信以為真。等蘇軍通過波軍防區後,迅速包圍後者,逼迫其投降。但還是許諾放下武器後將給予波軍自由,等波軍放下武器後,蘇軍將他們全部俘虜送往戰俘營。通過這種半哄騙、半脅迫的手段,蘇軍兵不血刃占領大片地區,俘虜了許多波軍。9月24日,波蘭東部重鎮格羅德諾被蘇軍攻陷,介於波軍的抵抗,蘇聯處決了許多波蘭軍官。蘇軍還成立了軍事法庭,判處數百位武裝平民死刑,其中有20位學生,年齡最小的僅有十幾歲。之後幾天,蘇軍裝甲機動部隊試圖攔截向南撤退的波軍,雙方爆發了數場遭遇戰。波軍無心戀戰,後衛部隊勇敢與蘇軍纏鬥,以確保主力成功南下。波軍成功贏得了幾次小規模戰術勝利,也有後衛部隊被包圍俘虜的情況,雙方傷亡均較為輕微。10月1日的維蒂奇諾戰役是蘇波軍隊的最後一戰,疲憊不堪、彈藥耗盡的波軍成功通過樹林突圍,准備前往英國。 另一邊,蘇軍雷厲風行的手段,令德軍有些吃驚。但隨著蘇軍深入波蘭內地,德國政府也接受了蘇聯要強行分半杯羹的意圖,希特勒暫時無意對蘇動手。蘇軍通知德軍按照秘密協定撤到維斯瓦河-桑河一帶,9月20日,希特勒下令德軍後撤,並快速結束波蘭戰事。蘇維埃與納粹德國,這兩個意識形態完全對立的國家,在攫取土地利益上展現出了共同的貪婪。9月23日兩軍還在布列斯特舉行了聯合閱兵,軍官友好握手,氣氛相當融洽。蘇軍在入侵波蘭期間也進行了多次屠殺行動,共計死於個別蘇軍士兵以及有組織屠殺的波蘭軍民約有2500人。其中大部分是被俘後處決的軍官和士兵,部分武裝平民也被槍決。此外,蘇軍所過之處搶走了所有有價值的物品,包括藝術品、文物、圖書、工業設備、機車、貨車、汽車製造設備等等。 艱苦的華沙保衛戰已經打了半個月,從9月1日開始這座城市就已經被德國轟炸機群重點「照顧」,納粹的炸彈不僅投向軍用設施,還針對學校、水廠、醫院等民用設施狂轟濫炸。最初華沙在防空火力和「追擊旅」的幫助下對德寇戰機造成了有效打擊,但在9月7日追擊旅損失殆盡後,華沙對空襲的防禦能力急轉直下。德軍調集了更多飛機對華沙展開無差別轟炸,除軍、民用設施外,還刻意破壞老城區毫無防衛能力的名勝古跡。僅9月10日一天,德軍就派遣70餘架轟炸機,在當天往返轟炸17次。但德軍的陸地進攻並不順利,波軍依靠堅固的野戰工事,在平民的幫助下頑強抵抗,至布祖拉河戰役前夕,德軍已經損失幾百輛坦克。 9月15日,增援的德軍已經完全包圍華沙,近18萬德軍對13萬波蘭守軍展開更猛烈進攻。德軍幾百門火炮無差別射擊華沙城的每一個角落,造成大量平民死傷。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於孤立無援,以及糧食、彈藥和醫療用品的稀缺,華沙已經搖搖欲墜。蘇軍入侵的消息對華沙守軍造成了沉重的士氣打擊,他們知道失敗只是時間問題,抵抗幾乎毫無意義。 9月26日,守軍指揮官朱利烏斯·羅梅爾與德軍進行投降會談,第二天簽訂停火協議。華沙戰役結束時,這座東歐最繁華的都市之一已經千瘡百孔,10%的建築被徹底摧毀,40%嚴重受損。德軍傷亡近7,000人,波軍傷亡2萬人,10萬士兵被俘。隨著殘存波軍撤出波蘭,蘇軍和德軍逐漸盪平各地零星的抵抗,10月6日結束的科克戰役是蘇德瓜分波蘭的最後一次大規模戰鬥,也標志著整個九月戰役的結束。1939年10月蘇德瓜分波蘭事件,意味著波蘭第二共和國政權在波蘭本土主要歷史的結束。波蘭民族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加入盟軍的反法西斯鬥爭歷史階段就此開啟。 九月戰役之後,波蘭軍隊不復存在。現今對雙方的准確傷亡數字已經難以考證,只能估算出波軍6.6萬人陣亡,133,700人受傷,694,000人被俘,其中有20萬人被蘇軍俘虜。德軍17,106人陣亡,36,995人受傷,486人失蹤。蘇軍有1173人陣亡,2000人受傷。斯洛伐克還俘虜了約1300名士兵。作為撤離行動的一部分,約有80,000名士兵逃到了波蘭鄰近的中立國家- 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羅馬尼亞和匈牙利。薩那奇政府的工業和基建成就也被兩個占領國摧毀或掠奪。 在德國法西斯「總體戰」的影響下,波蘭承受了巨大的平民傷亡。除無法避免的戰爭破壞外,納粹德國國防軍和黨衛軍犯下了無數血案,他們肆意摧毀村莊,屠戮無辜。特別是貫徹納粹種族滅絕理念的「坦能堡行動」,這是刻意針對波蘭精英階層制訂的有組織屠殺行為,至少4萬平民被黨衛隊屠殺,兒童也沒有倖免。黨衛軍尤其擅長製造醫院屠殺,他們闖入病房,用手槍頂著病人的後頸開火,並以此為樂。 在波蘭歷史,甚至歐洲歷史上,如此明目張膽的大規模有組織屠殺事件已經不是單純的戰爭損失可以概括。與古代蒙古人以屠城作為震懾手段不同,這是一次徹頭徹尾的反人類、反文明、泯滅人性的種族滅絕罪行。不幸的是,在之後的歷史中,更加慘痛的悲劇還會持續出現。命途多舛的波蘭民族在經歷21年的短暫重建和復興後,即將面臨有史以來最殘酷、黑暗的六年。前所未有的巨大苦難和災厄命運會降臨到每一個人頭上。但他們會像祖先那樣頑強堅韌的活著,與殘酷的命運做持久的鬥爭,蹣跚前行,直到恢復自由與獨立的那天。 前路長夜漫漫,唯心中常懷希望。 波蘭總督府 波蘭被再次瓜分,納粹德國占領了西部18.8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和2200萬人口,占波蘭總面積的48.4%。蘇聯占領了總面積20.1萬平凡公里領土和超過1320萬居民,占波蘭總面積的51.6%。德國直接吞並了約92,500平方公里最發達的地區和上面大約1050萬居民。德占區的其他部分被稱為「波蘭被占領區總督府」(Generalgouvernement für die besetzten polnischen Gebiete)。 波蘭總督府被分為華沙大區、盧布林大區、拉多姆大區和克拉科夫大區,後來又納入了加利西亞大區。臭名昭著的納粹分子漢斯·弗蘭克任總督,此人罪惡滔天,毫無底線。他參與執行了種族滅絕政策,是希特勒最殘忍的劊子手之一。「東方總計畫」或「總體規劃」是納粹德國政府對東歐各民族實施流放遷徙、強制殖民、種族滅絕等政策的總稱。該計畫試圖通過飢荒、處決、勞役等手段直接或間接消滅整個東、西斯拉夫民族和其他少數民族,重點針對波蘭人、烏克蘭人和蘇聯人。這項人類歷史上最殘暴的屠殺計畫由黨衛軍頭子海因里希·希姆萊與漢斯·艾里希初步制訂,後得到希特勒的大加贊賞。 1941年3月,希特勒決定「將波蘭總督府在15~20年內變成純粹的德國人地區」。要將波蘭民族精英殺戮殆盡,將底層波蘭人變成奴隸,讓「至高無上」的德國人永遠居住在這里。以此為綱領,納粹政府開始推行一系列殘酷的殖民政策。波蘭人口被強制遷移,被施以極高稅收,波蘭人的家產和資產被公然掠奪。在這一過程中大量波蘭平民被隨意屠戮,這一切都是要為「更加文明的優等種族」騰出地方。同時,所有波蘭學校被關閉,多數波蘭人甚至沒有被同化的資格,只有少數被選出的「有提升空間」的波蘭人才被允許學習德語。 但諷刺的是,納粹當局極力宣揚金發碧眼的外貌特徵最符合「高貴的」雅利安人形象,而波蘭人金發碧眼的比例卻高於德國人。因此,德國人還指定了一個涵蓋約200,000名波蘭兒童的同化方案,如果孩子通過了種族、心理和身體測驗,就會被綁架到德國進行同化。而那些「不夠雅利安」的孩子就會被送到奧斯維辛集中營注射苯酚屠殺,就算僥幸送到孤兒院,也會活活餓死。戰後只有15%~20%的兒童返回波蘭。 弗蘭克制訂的法律體系完全站在德國人一方,死刑非常普遍,哪怕表現出對當局輕微的不滿也會被處以極刑。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如果一個德國人被殺,德國警察就會槍斃50~100個波蘭人。同時當局採用綁架人質的手段脅迫波蘭人不敢藏匿被迫害的其他民族和游擊隊員。如果波蘭人的處境用九死一生來形容,那猶太人和其他少數民族,恐怕是「十死無生」。 在德占區,社會上按照人種劃分為八個階級。前三層分別是「來自德國的德國人」、「外國德裔」和「德國人的家庭成員」。中間兩層是烏克蘭人和被發明出來的「格拉爾人」(Goralenvolk ),這是一個居住在波捷交界山區的西斯拉夫族裔,受波蘭和捷克文化影響很深。第六階層波蘭人的命運已經極其悲慘,但如果老老實實還能勉強活著。第七層的羅姆人(Romani 歐洲人早期誤以為他們是從埃及來的,所以叫他們吉普賽人。其實羅姆人是來自印度的雅利安人。)和第八層的猶太人(Jews)在納粹的社會中甚至不配為人,他們遭受到人類歷史上最殘酷血腥的種族清洗。截止1941年12月,德國人和德裔平均每日食物能量攝入在1790~2300卡路里,波蘭人在654卡路里,猶太人僅為184卡路里。 波蘭文化也是總督府當局的重點摧毀對象。從小學到大學、從紀念碑到圖書館,再到科學實驗室和博物館,無數的文化和教育機構被摧毀或關閉。惡貫滿盈的黨衛軍頭子希姆萊曾表示只允許波蘭兒童接受幾年的基礎教育:「這種教育的唯一目的是教他們簡單的算術,不超過500的換算;寫一個人的名字;以及服從德國人是神聖的法律......我認為閱讀是不可取的。」同時,電影院只准上映種族主義的洗腦電影,波蘭人甚至不允許使用收音機。德國總督府廣泛推行強制勞動政策,主要針對波蘭人、猶太人和其他少數民族,超過100萬人在德國本土充當奴工。 這也是滅絕政策的一部分,因為他們每天要在皮鞭下從事極為繁重的勞役,卻食不果腹。只要有人倒下或體力不支,就會被毆打至死。波蘭是傳統的農業國,農民卻要把所有收獲送到德國,如果不從就會被視為「叛國罪」處死,許多農民餓死在豐收的田地里。就這樣,德國納粹依靠在其他國家的掠奪和破壞,繼續維持本國紙醉金迷的奢靡生活。這是對德國人的另類賄賂,把所有德意志民族綁為了利益共同體,讓他們默許納粹繼續為禍人間。1945年初,納粹兵敗如山倒,在蘇聯服役的波蘭人民軍參加了維斯杜拉·奧德河攻勢,與蘇軍一同鏟除了荼毒六年的華沙總督府。 「最終解決方案」 所謂「最終解決方案」是「滅絕所有猶太人」的委婉稱呼和行動代號,理論上,該計畫的實施地點不侷限於波蘭或歐洲,而是全世界。這項駭人聽聞的計畫並不是某個特定時間點做出的獨立決定,其雛形誕生在法國淪陷後,由負責處理猶太人問題的黨衛軍阿道夫·艾希曼制定的「馬達加斯加計畫」。即將所有歐洲猶太人流放到馬達加斯加島的驅逐計畫,但因為英國的海軍封鎖而作罷。戰爭爆發前,納粹政府針對猶太人和羅姆人的政策主要還是以恐嚇、掠奪和鼓勵移民為主。但達豪、布痕瓦爾德、毛特豪森、奧斯維辛等集中營的規劃已經完成,只是當時還沒想到進行大規模屠殺,後來發生了兩件事推動了「最終解決方案」的誕生。 不列顛戰役的失敗迫使納粹當局徹底放棄了驅逐猶太人的計畫,而當擁有350萬猶太人口的波蘭淪陷後,如何處理數量如此之多的猶太人就成了棘手的問題。顯而易見,此時納粹的最佳選擇就是對猶太民族進行肉體消滅。1941年「巴巴羅薩行動」開始之後,希特勒充分授權國防軍、黨衛軍和蓋世太保進行針對東歐猶太人的秘密屠殺行動。1942年1月20日,納粹高層在萬湖會議上正式確立了滅絕歐洲約1100萬猶太人的計畫,除了在前線的槍殺之外,還要使用集中營與滅絕營進行更高效率的屠殺。 希特勒聲稱「布爾什維克主義是猶太人威脅最新和最邪惡的表現」,同時將反蘇與反猶強行劃上等號,強調「必須消滅猶太-布爾什維克知識分子」。兩年之內,東線的猶太人受害者約為60~80萬人。德軍進入比亞韋斯托克之後闖入受害者的家中,在公園內,在城市的每一處角落進行慘無人道的血腥殺戮,大到耄耋老人,小到襁褓嬰兒,都逃不過德軍的槍口。 然而這只是猶太人悲劇命運的開端。德國納粹在二戰期間修建了約1200座集中營,它們負責關押各類罪犯、戰俘和種族清洗的目標人群。其中有六座營地被納粹稱為「滅絕營」,囚犯在其他營地通過生產各類工業品尚有一線生存希望,但滅絕營只生產死亡。它們分別是奧斯維辛-比克瑙集中營滅絕營(Auschwitz-Birkenau)、特雷布林卡滅絕營(Treblinka)、貝魯克滅絕營(Bełżec)、切姆諾滅絕營(Chełmno)、索比布爾滅絕營(Sobibor)和馬捷丹克滅絕營(Majdanek)。這六個滅絕營在遠處觀看並不起眼,但它們確是人類文明史上無法用語言形容的至邪至惡之地,這些人造煉獄是德國法西斯反人類、反文明罪行的鐵證。 奧斯維辛是波蘭西南部一座始建於12世紀的小鎮,在千百年的歲月里,它和其他的歐洲城市並無二致。一戰時,奧斯維辛是一處臨時營地,後來成了波蘭第二共和國的一處軍營。二戰爆發前,奧斯維辛軍營長越1公里,寬約400米,主要由22座磚房構成。納粹當局很快利用現成的資源將這里改造成了一個集中營,並在1940年6月14日將第一批728名波蘭政治犯運往此處。 第一次大規模屠殺行動發生在1941年8月左右,納粹分子使用齊克隆B(Zyklon B)處決了一批蘇軍戰俘。又建成了容納700~800人的「浴室」,在納粹分子的威逼誘騙之下,受害者進入其中,隨後被集體毒殺。 波蘭騎兵上尉維托爾德·皮萊茨基(Witold Pilecki)在1940年向波蘭流亡政府遞交了他的計畫,他准備主動進入奧斯維辛集中營,在內部收集情報,並組織受害者起義。在納粹當局的掩護下,無人知道奧斯維辛的罪惡。獲得批准之後,皮萊茨基以「托馬斯·薩拉芬斯基」的假身份做偽裝,在1940年9月19混入被納粹逮捕的人群成功入獄。在集中營里,他的編號是4859。皮萊茨基上尉幾乎在執行自殺式任務,集中營的惡劣環境大大超出他的預期,但他還是憑著軍人的身體素質和隨機應變的智慧,以及對祖國的無上忠誠堅持了下來。皮萊茨基能活著已經是奇跡般的勝利,但他還要固執地執行更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集中營內部建立抵抗組織、提高戰友的士氣、提供外界的新聞、向外界送達情報、建立間諜網絡,以及訓練一支在起義時可以發揮作用的部隊。 皮萊茨基在奧斯維辛的行動只能用奇跡形容,他完成了所有任務,還利用走私的零件拼裝了一個無線電台直接與波蘭國家軍取得聯系。1942年至1943年,皮萊茨基已經是奧斯維辛抵抗組織的領袖,發展了一大批忠誠可靠的囚犯作為隊員。皮萊茨基迫切期望波蘭國家軍及盟軍可以轟炸或派兵進攻集中營,他有把握可以發動成功的起義。但是,回應他的只有沉默。皮萊茨基痛苦的發現,他和戰友冒著生命危險送出去的關於納粹黨屠殺猶太人的資料和情報,沒有在外界掀起一絲波瀾。實際上,盟軍高層不僅知曉奧斯維辛的真相,甚至在戰前就獲悉了希特勒的種族清洗計畫,只是這一切都被盟軍刻意掩蓋了。至於為什麼沒有轟炸奧斯維辛集中營,主要是當時轟炸機的命中精度太差,高空投射難以命中,低空投彈也不能確保沒有誤傷。外界支援已經不能指望,再加上集中營的納粹分子有所警覺,皮萊茨基在1943年4月26日晚上和幾名獄友選擇越獄,並成功逃出生天。 皮萊茨基親筆撰寫的調查報告為全世界揭開了奧斯維辛丑惡內幕的真相,是所有學者研究奧斯維辛的第一手資料。後來他參加華沙起義,失敗後被俘,但還是活到了德國投降。戰後,皮萊茨基奉命在人民波蘭共和國收集情報,但在1947年被捕。皮萊茨基受到嚴刑拷打,但寧死不肯吐露其他同伴的情報。1948年5月25日,47歲皮萊茨基被當局槍殺,至今也沒有找到他的埋骨地。蘇聯解體後,皮萊茨基的罪名被洗清,在2006年被授予波蘭至高榮耀「白鷹勛章」,並被認為是二戰中最偉大的英雄之一。 1945年1月27日上午9點,奧斯維辛集中營被蘇軍解放。4月,達豪滅絕營和其他集中營被盟軍解放。納粹分子知道他們犯下了何種罪孽,所以盡全力銷毀證據,但真相終究還是大白於天下。最諷刺的一幕發生在紐倫堡審判,只有約789名奧斯維辛的劊子手被審判,僅占總人數的15%。最後,僅23名納粹分子被判死刑,7人無期徒刑,9人有期徒刑。 來源:機核

1918-1939波蘭的外交關系變遷——正說波蘭史(六十九)

波蘭的外交關系 1932年,畢蘇斯基的支持者約瑟夫·貝克(Józef Beck)擔任外交部長,他是波蘭「等距外交」政策的執行者。 等距外交就是在蘇德之間保持中立,鞏固對英法同盟的外交准則。宏觀來看,波蘭對東西兩個強大的鄰居態度冷淡,因為歷史遺留問題與捷克斯洛伐克、立陶宛、烏克蘭關系僵硬,與拉脫維亞、羅馬尼亞和匈牙利關系緊密。羅馬尼亞與波蘭都在一戰後獲得獨立,而且在反蘇立場上頗為一致,因為兩國都要直面蘇聯的軍事威脅。波羅兩國在1921年3月3日與布加勒斯特簽訂了《共同防禦條約》(Polish–Romanian Alliance),但波蘭因為與捷克斯洛伐克的矛盾,沒有加入「小協約國集團」。1938年《慕尼黑協定》之後,歐洲局勢陡然生變,戰爭的陰雲開始浮現。波蘭的地緣態勢較為惡劣,但與羅馬尼亞、法國、匈牙利和英國的良好關系在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同年,波蘭通過強硬手段恢復了和立陶宛的正常關系。 從中世紀開始,波蘭與匈牙利就維持了長期的友好關系,在革命期間亦是堅定的國際戰友。蘇波戰爭期間,因為唇亡齒寒的關系,匈牙利王國為波蘭提供了約30,000人的軍事援助和大量武器彈藥。二戰前後,兩國亦長期維持友好關系。匈牙利和羅馬尼亞雖然都被納入軸心國陣營,但均未協助納粹德國入侵波蘭,波蘭淪陷後,兩國同時敞開邊境,為波蘭軍民提供庇護和撤離路線。 對捷克關系:波捷切欣衝突全史 對法、英關系 幾個世紀以來,出於對中歐地帶的制衡,波蘭是法國在東方的傳統盟友。1920年蘇波戰爭期間,法國是波蘭最堅定的支持者之一。戰後,畢蘇斯基親赴巴黎與法國總統確定了經濟、政治合作條款與防禦同盟關系.條文規定某一方被侵略時,另一方必須進行無條件軍事援助,條約於1921年簽署,1923年生效。這就是波蘭的第一個正式外交同盟關系,法波同盟(Franco-Polish alliance 1921)。 僅2年後,歐洲外交局勢陡然生變。德國迫切期望回歸歐洲正常的政治格局中,確定西部邊境線,以及與其他國家恢復正常關系。英國與法國也想重建一個更穩定的國際秩序,避免大戰再次發生。在這個背景下,法、英、德、比、意等國代表於1925年10月5日在瑞士簽訂洛迦諾公約。法軍撤出萊茵蘭地區,並允許德國在1926年成為國聯的第六個常任會員國。但洛迦諾公約把蘇聯排斥在外,波德邊境也沒有得到所有主要國家的承認,實際上是犧牲了東歐國家的安全換取西歐的穩定。《洛迦諾公約》是法波同盟關系的第一道裂痕,因為法國雖然重申了對波同盟,但在戰略上卻轉為了守勢,國聯在波蘭的公信力盪然無存。 法國對波政策雖然開始保守,但仍然積極設法調停波捷矛盾,期望形成法、波、捷同盟壓制德國。但波捷兩國都在切欣問題上態度強硬,任何一方都不願做出讓步。法國看不到對波保持政治投資的收益,不願在經濟和軍事上繼續與之合作,波蘭對法態度也逐漸冷淡。1934年,隨著納粹德國的蠢蠢欲動,法國再次提出了一個反對德國的軍事聯盟計畫,史稱《東方公約》(Eastern Pact)。 《東方公約》是《洛迦諾公約》的延伸,旨在將反德包圍網擴散到東歐,將波、捷以及波羅的海國家,特別是將蘇聯納入共同防衛體系中。但國際的復雜形勢讓這項原本可以有效制約德國的條約失敗了,德國在9月1日首先拒絕締約,貝克認為《東方公約》再一次稀釋了法波同盟,而且由蘇聯主導的東部軍盟也是波蘭東部邊境的不安定因素。特別是蘇方要求波蘭廢除與羅馬尼亞的軍事盟約,波蘭絕不接受。法國外長路易斯·巴爾圖成功主導對蘇和解,在5月2日與蘇聯簽訂了《法蘇互助協定》。10月9日,南斯拉夫國王亞歷山大一世與巴爾圖在馬賽一同被刺,《東方公約》胎死腹中。 《慕尼黑協定》之後,法波同盟再次升溫。1939年5月19日,法國迫於形勢,再次與波蘭簽訂防禦同盟條款。但這個條約更像是一次政治作秀,因為它沒有被法國議會通過,而且在發動支援的條款上含糊其辭。法國陸軍總司令甘末林僅承諾會在德國入侵波蘭的三週之內發動「大膽的進攻」。法波戰爭爆發後,大批波軍通過匈牙利、羅馬尼亞來到法國和英國支援作戰。戰間期波英關系較為冷淡,蓋因英國不滿波蘭與鄰國的衝突。但同樣是《慕尼黑協定》之後,英國與法國一起為波蘭提供針對德國的軍事盟約。1939年3月31日,英國發表保證波蘭獨立的聲明,4月6日,雙方正式在倫敦簽署《波英軍事同盟》(Anglo-Polish military alliance)。但是會談並不順利,經過長期討論,英國才勉強保證如果德國進攻波蘭,英軍會轟炸德國的軍用設施,除此之外波蘭人沒有得到更多承諾。 但波羅的海國家和波蘭都拒絕讓蘇軍在本國國土駐扎, 《波英同盟》與《波法同盟》一樣,只是英法對德國的政治施壓,而非真正的盟約。兩國從一開始就沒打算捲入波德戰爭,波蘭註定要遭受與捷克斯洛伐克同樣的命運,即被英法當作安撫希特勒這頭餓狼的餌食。 對德關系 自波蘭獲得獨立後,波德關系較為緊張,兩國的矛盾點就是格但斯克城的歸屬問題。按照民族自決原則,格但斯克應該以但澤的身份並入德國,因為該市90%人口都是德國人。但這座城市是由波蘭人在10世紀末建立的,在近800年的歷史中大部分都歸波蘭王室統治,只是波蘭被瓜分後才被普魯士攫取,後者將城市的名字改成德語的但澤(Danzig)。在波蘭不復存在的時間里,德國人逐漸成了主要市民,但周邊農村仍然以波蘭人居多。而且,「十四點原則」也承諾給波蘭一個安全自由的出海口。 後來,英國人提出了折中的辦法,將格但斯克及其周邊村鎮定為半獨立的「但澤自由市」(Free City of DanzigGdański),歸國聯監管。城內的德國人和農村的波蘭人都很不滿意這個方案,他們都想回到各自的母國。但澤自由市不僅僅是一個城市,而是包含索波特、奧利瓦、新莊園、諾伊·斯托鎮,以及300多個大小村莊在內的,約1966平方公里的區域。國聯在但澤自由市設立了管理者,但澤也給波德兩國提供了不同的特權,城市還與波蘭結成了關稅同盟。但這樣的處置在民族主義盛行的戰間期註定埋下了隱患。 盡管但澤法律上是中立的,但德國與波蘭當局都試圖在城內擴散各自的影響力。特別是在波德民族爭端中,兩國都不同程度地插手自由市內政,暗中進行政治較量。最早的衝突發生在蘇波戰爭期間,當地德國碼頭工人舉行罷工,拒絕為波蘭軍隊卸下國際援助的武器彈藥。波蘭方面被迫在格丁尼亞(Gdynia)修建臨時港口,後來格丁尼亞成為僅次於格但斯克的波蘭第二大海港城市。但澤城內,作為少數民族的波蘭人遭到德國人的歧視和基於種族主義的排斥,甚至發生多起打砸波蘭領事館的事件,自由市當局默許這一切發生。矛盾愈演愈烈,在1932年爆發了格但斯克危機(Kryzys gdański 1932)。 事情的起因是波蘭與自由市議會在1921年10月8日簽訂了波方船隻在但澤市自由停泊的權利,但在1931年3月,自由市議會單方面終止了協議,波蘭對國聯提出抗議,但沒有得到實際的仲裁,梁子就此結下。1932年6月,英國海軍准備訪問但澤自由市。畢蘇斯基決定將計就計,命令波海軍維切號(ORP Wicher)驅逐艦在6月15日代表波蘭政府迎接英方艦只。此舉意在用武力威懾自由市當局,成功迫使後者在8月13日重新簽署之前單方面終止的停泊條約。 《洛迦諾公約》讓畢蘇斯基對法國的盟約產生了懷疑,馬奇諾防線的修築則在某種程度上印證了他的擔憂。既然法國不再值得依靠,那麼波蘭必須尋求其他辦法安撫陰晴不定的西方鄰居。希特勒掌權初期在國際態勢上表現出了溫順的假象,再加上畢蘇斯基更加不放心蘇聯,所以與德國修好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1934年1月26日,《德波互不侵犯條約》簽訂,德國正式承認兩國邊境線,雙方關系有所緩和。希特勒趁熱打鐵,希望與波蘭組成反蘇同盟,但畢蘇斯基堅持「等距外交」政策,拒絕了這項提議。 波德正常關系僅維持了五年。《慕尼黑會議》後,被英法餵飽的希特勒對波蘭圖窮匕現,但澤危機爆發。德國外長約阿希姆·馮·里賓特洛甫在希特勒的授意下一反常態,突然又對但澤提出領土要求。波蘭方面態度強硬,稱如果德國強占但澤就是開戰的信號,東歐局勢驟然緊張。 1939年3月,英國首相張伯倫宣佈將保證波蘭的獨立,並威脅對德開戰。但貝克卻另有打算,他拒絕了英國提出的邀請蘇聯加入「和平陣營」的計畫,因為波蘭還沒有放棄對德談判解決問題的道路。與那個時代大多數政客一樣,貝克高估了本國的軍事力量,低估了德國的戰爭潛力。 希特勒在德國開始進行他的拿手好戲,即通過媒體向德國民眾進行洗腦式宣傳,通過揮舞種族主義和「愛國主義」兩面大旗為德國吞並但澤獲得輿論支持。然而但澤只是一個幌子,希特勒真正的目標是以此為藉口對波開戰,因為納粹黨的政策就是通過掠奪猶太人和其他國家的財富來填補國內的財政黑洞,一旦停止擴張,納粹黨就會被推翻。 1939年夏天,緊張局勢持續升級,德國在但澤的密謀已經不加掩飾。8月,自由市議會宣佈但澤不再承認波蘭海關的權力,華沙方面表示如果但澤繼續破壞《凡爾賽條約》,波蘭將付諸武力。英國對波蘭的強硬態度非常不滿,因為張伯倫仍在竭力維持歐洲均勢與總體和平的方針,不希望戰爭爆發。8月,貝克終於讓步,但希特勒不想看到波蘭真的交出但澤,這樣德國就失去了戰爭藉口。所以德國不停對波施壓,接連提出波蘭無法同意的要求,但又要拖延談判時間,為戰爭動員做准備。希特勒接連打出煙霧彈,成功迷惑波蘭和英法,讓他們誤以為還有和平的機會。另一方面派遣軍隊事實進駐但澤,「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號戰列艦在8月15日抵達但澤港,炮口瞄準了西盤半島的波軍駐地。8月25日,英波軍事同盟被確立,8月30日,在推遲一天後,波蘭宣佈全國動員。當波德戰爭全面爆發後,英法才看清楚希特勒隱藏的真實面目,但為時已晚。 對蘇關系 宏觀來說,史達林對波蘭的外交策略是對歐洲的整體策略的一部分,也是重要組成部分。蘇波戰爭之後,兩國關系仍然十分緊張,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蘇波都希望將外交關系正常化。蘇聯最早發覺德國納粹的危害並致力於與西歐和波蘭建立反德陣線,所以有意與波蘭修好。波蘭奉行「等距外交」,也無意繼續與蘇聯交惡。雙方在1932年7月25日簽訂《蘇波互不侵犯條約》(Soviet–Polish Non-Aggression Pact),均承諾放棄針對對方的戰爭行為或軍事聯盟。史達林組建反德同盟的企圖在與英、法、波的外交鬥爭和勾心鬥角中宣告失敗,從此之後蘇聯傾向更加務實的防禦政策。蘇聯非常反對波蘭侵占切欣縣,一度以毀約相威脅,但還是與波蘭維持了現有狀態。 英法為東歐安全做的最後努力是1939年中旬的莫斯科談判(Anglo-Franco-Soviet Moscow Negotiation ),張伯倫政府希望組成一個更廣闊的反德同盟。這不是一次簡單的尋求盟約的談判,更是一次政治博弈,是英國「禍水東引」政策的一次嘗試。英法期望蘇聯擔任東歐防務領導者,但不准備與蘇聯締結身份平等的盟約,而且要求蘇聯單方面承擔更多義務,談判一度陷入僵局。 對英國首相內維爾·張伯倫(Neville Chamberlain)來說,對蘇談判不過是對德施壓的手段,在希特勒踐踏《洛迦諾公約》吞並捷克斯洛伐克之後,他仍然抱有一絲安撫德國的幻想。希特勒當然看出了這一點,他也適時地向張伯倫拋出「橄欖枝」,在莫斯科會議期間,英德秘密談判也在進行。蘇聯在會談初期表現出了合作的誠意,但面對拖延推諉,毫無誠意的英法代表,蘇聯逐漸對同盟的前景失去信心。7月8日,英法終於與蘇聯達成初步協議,但蘇聯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所謂的「間接侵略」條款。蘇聯期望可以在戰爭爆發時或開戰之前向被侵略國派出軍隊協助防禦,也就是在他國領土駐扎蘇聯軍隊。「間接侵略」遭到英法的拒絕,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更是表示絕無可能接受此種條款。 史達林知道張伯倫沒有談判誠意,所以他也只是將談判的目標定為避免蘇聯過早捲入歐洲戰爭。蘇聯咬死「間接侵略」作為談判底線,談判趨於破裂。8月14日,蘇聯提出讓紅軍從維爾紐斯和加利西亞進駐波蘭的提議,以應對德國可能的侵略。但是法國對波蘭的施壓以失敗告終,貝克斬釘截鐵地拒絕這一提議,他對法國大使說:「德國人讓我們丟掉自由,俄國人讓我們喪失靈魂。」 1939年8月17日,莫斯科談判破裂,最後一次可以制約德國法西斯的機會就在爭吵中消失了。 這場談判是戰間歐洲外交政治的濃縮。英、法從一開始就不信任蘇聯,只是迫於形勢對蘇示好,在談判過程中各懷鬼胎,在冷酷自私的民族利己主義思想下,不以宏觀歐洲安全為首要目標,而是優先維護自身的利益。英法眼見戰爭不可避免,就指望蘇德開戰,他們坐收漁翁之利。但史達林看破了他們的手段,希特勒則直接掀了棋盤。貝克也同樣被意識形態偏見和民族歷史矛盾裹挾,錯失良機。蘇聯是最早看出德國法西斯政府危險性的國家,史達林在30年代也在致力建設反法西斯統一戰線,但在英法的阻撓下屢屢受挫。蘇聯為反法西斯鬥爭表現出了無私的一面,但在具體執行上也表現出了大國沙文主義的一面。比如「間接侵略」條款,以及在波蘭駐軍的堅決要求,因為在波蘭本土駐軍並不是唯一的抗德戰略。而且歷史沒有告訴我們,如果波蘭同意,蘇軍是否真的會秋毫無犯,秉持國際主義精神無私為波蘭抗擊德國,還是提前建立波蘭人民共和國。 無論如何,當史達林發現沒有任何辦法可以遏制德國入侵波蘭之後,他必須重新考慮新的方案以維護蘇聯的國家利益。希特勒從1939年4月開始向蘇聯發起了強大的外交攻勢,多次向史達林保證德軍的目標是波蘭和西歐,不會威脅蘇聯在東歐的利益,史達林最終同意與納粹談判。8月23日,經過長期准備,納粹德國外交部長約阿希姆·馮·里賓特洛甫率領外交團隊抵達莫斯科,迎接他的是蘇聯軍樂隊和蘇聯外長維亞切斯拉夫·莫洛托夫,以及插在納粹萬字旗旁邊的紅色錘鐮旗。於是,歐洲政壇同時進行三場重要的談判,即莫斯科談判,英德談判與蘇德談判,其中只有前者是公開的。 蘇德簽訂的第一個有效條約是1939年8月19日的《蘇德信貸協定》(German–Soviet Credit Agreement),蘇聯可以在7年內獲得2億德國馬克的貸款,用於在德國購買各種軍工業產品。英法蘇的莫斯科談判已經破裂,蘇德的秘密談判倒是進展順利。8月21日,史達林終止莫斯科談判,然後同意了德國人提出的價碼,也就是「東歐勢力劃分計畫」。將波蘭維斯瓦河以東、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立陶宛、芬蘭、烏克蘭和羅馬尼亞東北部的比薩拉比亞地帶劃歸蘇聯,剩餘的波蘭劃歸德國納粹。 事實上蘇德談判很快被泄露,但勢力劃分計畫卻得到了隱藏。8月23日,蘇德又簽訂了為期10年的互不侵犯協定。談判結束後,史達林與里賓特洛甫在奢華高雅的辦公室內推杯換盞,慶祝反對資本主義的重大勝利,這就是《莫洛托夫-里賓特洛甫協議》(Molotov–Ribbentrop Pact)。 面對不可避免的戰爭,蘇聯選擇與納粹法西斯同流合污。這是一條極不光彩,但卻可以最大限度攫取國家利益的辦法,既然與西歐的戰爭不可避免,那就乾脆提前建立戰備緩沖帶,而且還可以「禍水西引」。該條約是蘇聯在集體安全政策難以實施的前提下,「高度現實主義」的做法。史達林在意識形態和道義上的原則性是可以根據時局的變化而變化的,即維護蘇聯的一國利益高於解放全人類的革命理想。這一點在對波政策上體現的較為明顯,擊垮、削弱波蘭政府的優先級要高於解放波蘭的無產階級,後者成了蘇聯大國沙文主義下的犧牲品。 我們當然可以批評,就像愛德華·卡爾或者摩根索一樣,認為「洛迦諾精神」的烏托邦主義本身就難以在權力主導的國際社會之中存活。但是凡爾賽體系的失敗向我們證明的是,完全的均勢、赤裸的權力政治並不能給和平帶來更多的機會。歐洲為了一戰的和平付出了巨大代價,為此他們謹小慎微而處處設防。但結果證明,他們的謹小慎微摧毀了處處設防,並且讓他們付出了比綏靖主義出賣盟國利益更慘重的代價。 福熙元帥有一點是正確的——這恐怕也是巴黎和會各國心照不宣的共識——對德國的戰後處置,對世界經濟的安排,對歐洲安全機制的設計,本身是兩套互不相容理念奇詭的折中產物。它既沒有做到真正尊重德國,接納德國,也沒有做到徹底摧毀德國,瓦解德國。道德主義者如威爾遜,現實主義者如克里蒙梭,都不得不承認,《凡爾賽和約》提供的並非是和平計畫,而是一套優先考慮戰勝國利益劃分,其次才盡可能維系和平的方案。在和會上各國的爭論沒有被「洛迦諾精神」所消弭,反而在經濟危機與法西斯主義的襯托下在之後的二十年中被進一步放大了。 從歷史大勢上看,英、法、蘇、波都做出了在他們的歷史侷限性里最佳的選擇。站在他們的角度,我們會發現這些決策在當時來看都是遵照邏輯的合理決定,這就是二戰爆發的歷史必然性。在部分嘗到甜頭德國民眾的默許下,希特勒將他們牢牢綁在了德意志戰車上,將他個人的戰爭野心凌駕於德意志民族的命運上。歐洲,這個現代人類文明的奠基之地,即將爆發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戰爭。 來源: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