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球鞋

Tag: 球鞋

耐克最特別的一雙球鞋,終於要來了 | Feel Good 周報

Feel Good 導讀 耐克極具實驗性的球鞋,要正式開售了 Patagonia 創始人最新的房子,是用稻草建成的 一雙能陪伴孩子成長的鞋子 我們應將城市視作「自然」的一種 Nuw:為購買快時尚的消費欲貼上個「創可貼」 耐克極具實驗性的球鞋,要正式開售了 去年 4 月,耐克的實驗創新團隊「ISPA」發布了 ISPA Link 和 ISPA Link Axis。 ▲ ISPA Link ▲ ISPA Link Axis 這兩款設計相當有未來主義感的鞋子,是耐克在可持續設計上的一大躍進 —— 完全「可拆卸」,不用一滴膠水。 「可拆卸」設計讓兩款鞋子能夠很輕易地被拆解,理論上更利於維護——哪裡損耗了換哪裡;同時也更利於回收 —— 沒有粘合劑,快速拆分後就好分類回收。 與此同時,因為完全不用粘合劑,製作過程也能免除不少高溫加熱的耗能處理。 不過,這還是屬於比較前衛的實驗理念,耐克或其他服務也暫無針對該產品的回收服務,主要是為未來循環產品在設計上進行嘗試。 同年 6 月,ISPA Link...

買鞋一時爽,一直買一直爽,近期入手的幾雙高端球鞋分享

一、前言618時入手了14䨻和CJ1,最近又被網友種草,入手了WOW10和13䨻,感受頗多,下面簡單分享一下吧。先上合照。 第一次買這麼多高端鞋子,錢包還是有點吃不消的,差點一度賣掉顯卡。 擺在一起還是蠻壯觀的。 二、體驗分享分享之前,先上本人的「硬體」信息。身高:178cm;體重:82Kg;腳型:正常偏瘦,足弓正常,尺碼:US 8.5,即安踏、361度42碼,李寧41.5碼。打法:地板流勾手老大爺式打法,突破少,籃下背身勾手多,有空位也會投;防守強,擅長低位防守,有時也會防守對方的外線尖兵,對鞋子的保護性要求較高。1.馭帥13䨻上腳體驗被網友種草,配合多多的499-100以816元入手,碼數為41.5碼。然而入手這雙鞋讓我有點後悔,下面細細來說。配色確實丑,但本人只考慮實戰,外觀只要不是太離譜都能接受。 LOGO也不怎麼好看。 最讓我詬病的地方,前掌寬似海,我平常穿41.5的鞋,結果一穿這鞋,發現前部又寬又長,腳隨便晃動,包裹性還不如我42的14䨻。所以,這鞋真的不適合窄腳,窄腳請選14䨻。當然,對於大寬腳來說,這雙鞋是好鞋。 外側一覽。 內側一覽。 後跟一覽。 第二個讓我詬病的地方就是這個外露的䨻材料,14䨻那種的,我尚敢穿出去實戰,但13䨻這大半圈䨻都沒有任何保護,很容易踩掉。前幾天我就看到有人被踩掉了腳後跟的一大塊䨻,看了那篇文章後,我都不敢穿出去實戰了。 鞋底是橡膠底,不會有水晶底抓地翻車的問題。不過13䨻的這個碳板跑起來沒14䨻流暢,感覺怪怪的,結合之前的兩大問題,本人覺得13䨻對我這種打法和腳型的人來說,是不如14䨻的。 2.韋德之道10上腳體驗這雙鞋我買的是41.5碼,入手於某東自營,價格比多多貴了300左右吧,不過因為手頭有點E卡,所以優先考慮了某東自營。這鞋被某些自媒體吹上了天(x年內最強實戰鞋),但結合本人的打法,這鞋給我的體驗是不如14䨻的。 韋德的LOGO特寫。 鞋頭部分的材料比較松軟,腳趾能夠上下左右晃動,所以前部包裹性一般。 這個配色的開膠問題也出現了,沒實戰就開膠了,當然,現在只有這個版本容易買到,為了提前體驗到鞋子,只能裝作不介意了。 外側還挺好看,但這鞋存在前高後低的問題,給人的感覺不是那麼好。當然,按照數據,前後有5mm的落差,但實際穿著時,後跟的形變要比前掌的形變大,所以這並不是錯覺,而是真的存在前高後低的問題。 內側一覽。 後跟一覽。 鞋底的抓地很不錯,碳板也沒那麼剛,踩起來感覺還不錯。 當然,以上兩雙鞋只是靜態下的穿著體驗,具體的實戰體驗還得等我長測後再分享給大家。3.馭帥14䨻實戰體驗之前已經曬過單了,感興趣的可以點擊這里​回顧一下。這次經過了10多場的實戰,現在可以分享一下實戰體驗了。對本人的打法來說,14䨻真的是一雙越穿越好穿的鞋,因為這是我的第一雙李寧鞋,當時沒搞懂李寧的碼數,導致買大了半碼(42),但即便如此,14䨻的包裹性依然很強,穿著非常舒服。其實我最初買14䨻是看中了其緩震(打水泥地多),但打得多了,發現這雙鞋其他方面也很不錯,打半場命中率都提高了不少。後來又跑了一次室內全場,發現打全場效果更好,那個推進感真的很帶勁,大家都在說被推為神鞋的CJ1全場推進感很強,而14䨻的推進感更強(CJ1我也有)。想體驗這種推進感的JR們,一定要自己運球過全場試試,空跑是感覺不出來的。這雙鞋外場水泥地和內場木地板都打過,整體水泥地更多一些,我這次拍照,只是拿濕抹布擦了一下,貌似看不出來有多髒。 這個地方粘了一滴樹精(球場旁邊樹上落下來的汁液,比較煩人),擦不下來了。 右腳的外露䨻也被踩掉一些,早知道就應該塗了卡夫特再打。 碳板略微有點割中底,但不明顯。 鞋底耐磨度比不過利刃3,但也還算可以,畢竟我打水泥地多一些。 鞋底磨損特寫。 三、總結最近入手的這兩雙鞋(WOW10和13䨻),受UP主和網友的種草影響還是比較大的,但按照本人的打法和習慣,個人感覺都是不如14䨻的,所以,建議大家不要看到別人種草或有優惠就無腦跟風買鞋,其實適配自己腳型和打法的鞋才是好鞋,買到不合腳的鞋子,哪怕別人吹的再天花亂墜、享受的折扣再多,也只是吃灰占地方。以上就分享到這里了,謝謝欣賞!李寧的鞋子我是真買不起了,買的最後一雙是韋德之道6,當時給我的感覺就是也還行。最近幾年買了一堆鞋子,現在發現最適合自己的是pro model 2g low這雙老古董,兩百多一雙,平平無奇但對我來說實戰就是挺舒服。169cm,75kg,年紀大了身體沒法連續爆發了,但是摸高試試勁還有90cm的程度。 一、前言618時入手了14䨻和CJ1,最近又被網友種草,入手了WOW10和13䨻,感受頗多,下面簡單分享一下吧。先上合照。 第一次買這麼多高端鞋子,錢包還是有點吃不消的,差點一度賣掉顯卡。 擺在一起還是蠻壯觀的。 二、體驗分享分享之前,先上本人的「硬體」信息。身高:178cm;體重:82Kg;腳型:正常偏瘦,足弓正常,尺碼:US 8.5,即安踏、361度42碼,李寧41.5碼。打法:地板流勾手老大爺式打法,突破少,籃下背身勾手多,有空位也會投;防守強,擅長低位防守,有時也會防守對方的外線尖兵,對鞋子的保護性要求較高。1.馭帥13䨻上腳體驗被網友種草,配合多多的499-100以816元入手,碼數為41.5碼。然而入手這雙鞋讓我有點後悔,下面細細來說。配色確實丑,但本人只考慮實戰,外觀只要不是太離譜都能接受。 LOGO也不怎麼好看。 最讓我詬病的地方,前掌寬似海,我平常穿41.5的鞋,結果一穿這鞋,發現前部又寬又長,腳隨便晃動,包裹性還不如我42的14䨻。所以,這鞋真的不適合窄腳,窄腳請選14䨻。當然,對於大寬腳來說,這雙鞋是好鞋。 外側一覽。 內側一覽。 後跟一覽。 第二個讓我詬病的地方就是這個外露的䨻材料,14䨻那種的,我尚敢穿出去實戰,但13䨻這大半圈䨻都沒有任何保護,很容易踩掉。前幾天我就看到有人被踩掉了腳後跟的一大塊䨻,看了那篇文章後,我都不敢穿出去實戰了。 鞋底是橡膠底,不會有水晶底抓地翻車的問題。不過13䨻的這個碳板跑起來沒14䨻流暢,感覺怪怪的,結合之前的兩大問題,本人覺得13䨻對我這種打法和腳型的人來說,是不如14䨻的。 2.韋德之道10上腳體驗這雙鞋我買的是41.5碼,入手於某東自營,價格比多多貴了300左右吧,不過因為手頭有點E卡,所以優先考慮了某東自營。這鞋被某些自媒體吹上了天(x年內最強實戰鞋),但結合本人的打法,這鞋給我的體驗是不如14䨻的。 韋德的LOGO特寫。 鞋頭部分的材料比較松軟,腳趾能夠上下左右晃動,所以前部包裹性一般。 這個配色的開膠問題也出現了,沒實戰就開膠了,當然,現在只有這個版本容易買到,為了提前體驗到鞋子,只能裝作不介意了。 外側還挺好看,但這鞋存在前高後低的問題,給人的感覺不是那麼好。當然,按照數據,前後有5mm的落差,但實際穿著時,後跟的形變要比前掌的形變大,所以這並不是錯覺,而是真的存在前高後低的問題。 內側一覽。 後跟一覽。 鞋底的抓地很不錯,碳板也沒那麼剛,踩起來感覺還不錯。 當然,以上兩雙鞋只是靜態下的穿著體驗,具體的實戰體驗還得等我長測後再分享給大家。3.馭帥14䨻實戰體驗之前已經曬過單了,感興趣的可以點擊這里​回顧一下。這次經過了10多場的實戰,現在可以分享一下實戰體驗了。對本人的打法來說,14䨻真的是一雙越穿越好穿的鞋,因為這是我的第一雙李寧鞋,當時沒搞懂李寧的碼數,導致買大了半碼(42),但即便如此,14䨻的包裹性依然很強,穿著非常舒服。其實我最初買14䨻是看中了其緩震(打水泥地多),但打得多了,發現這雙鞋其他方面也很不錯,打半場命中率都提高了不少。後來又跑了一次室內全場,發現打全場效果更好,那個推進感真的很帶勁,大家都在說被推為神鞋的CJ1全場推進感很強,而14䨻的推進感更強(CJ1我也有)。想體驗這種推進感的JR們,一定要自己運球過全場試試,空跑是感覺不出來的。這雙鞋外場水泥地和內場木地板都打過,整體水泥地更多一些,我這次拍照,只是拿濕抹布擦了一下,貌似看不出來有多髒。 這個地方粘了一滴樹精(球場旁邊樹上落下來的汁液,比較煩人),擦不下來了。 右腳的外露䨻也被踩掉一些,早知道就應該塗了卡夫特再打。 碳板略微有點割中底,但不明顯。 鞋底耐磨度比不過利刃3,但也還算可以,畢竟我打水泥地多一些。 鞋底磨損特寫。 三、總結最近入手的這兩雙鞋(WOW10和13䨻),受UP主和網友的種草影響還是比較大的,但按照本人的打法和習慣,個人感覺都是不如14䨻的,所以,建議大家不要看到別人種草或有優惠就無腦跟風買鞋,其實適配自己腳型和打法的鞋才是好鞋,買到不合腳的鞋子,哪怕別人吹的再天花亂墜、享受的折扣再多,也只是吃灰占地方。以上就分享到這里了,謝謝欣賞!來源:Chiphell

618購後曬,近期入手的球鞋分享

一、前言熟悉三哥的人都知道本人是一個重度電腦數碼愛好者,基本上每年都要裝數十台機子,也經常分享一些裝機跑分的文章。但其實除了電腦數碼外,本人也比較喜歡打籃球,而且球齡(25年)比機齡(16年)還長。所以三哥平時除了入手一些電腦數碼類的新品外,也會購入一些籃球相關的產品,譬如去年雙十一時就入手了8雙籃球鞋,不過本人極少在網上分享這方面的文章,不被大家所知罷了。今年618前後,三哥又忍不住入手了四雙籃球鞋和一雙跑步鞋,不過這一次三哥不想再讓它們繼續蒙塵了,而是決定將其分享出來,以供同好們參考。二、球鞋分享因為每個人的身體條件和打法不同,所以完全相同的鞋穿在不同的腳上,將會得到完全不同的感受,鑒於此,這里先將本人的一些「參數規格」列出來,以供相近者參考。身高:178cm;體重:82Kg;腳型:正常偏瘦,足弓正常,尺碼:US 8.5,即安踏、361度42碼,李寧41.5碼,至於BCI品牌,自從某事件後再沒買過。打法:年輕時為干拔跳投流,隨著年齡增長逐漸退化為地板流勾手老大爺式打法,突破少,籃下背身勾手多,偶爾也會有中遠距離投射;防守強於進攻,最擅長低位防守,有時也會防守對方的外線尖兵。場地:夏秋以外場油漆水泥地為主,春冬以內場為主。下面開始介紹球鞋,以下順序非產品性能排序,而是以穿著時間長短進行排序,越往後的,穿著時間越長。1.李寧 馭帥14靐 Low 致敬,42碼。6月初入手於某東自營,原價1199元,用了1500-150的券並湊單後,實際到手1125元。去年由於品牌方控價+販子炒作,原價很難買到,沒想到今年618後有些配色直接破發了,最新出的莫吉托配色直接8xx就能入手,感覺虧大發了。該鞋本人尚未進行實戰,只試穿過,所以這里只談點試穿體驗。一上腳,靐的感覺很明顯,確實能很直接的感受到軟彈,無需實戰,原地跳了幾下,就覺得其緩震極限很高;包裹感也很優秀,本人不小心買大了0.5碼都包裹感都很強,如果買41.5碼的話,只會更加貼合;另外,該鞋雖然使用了大碳板,但以我的體重來說,並未覺得板腳。45°照。 外側照。 內側照。 內側處的靐特寫,據說這玩意耐用性一般,容易被踩掉,需要塗卡夫特才行,這一點待本人實戰過後再分享吧。 後跟照。 這個配色是橡膠鞋底,防滑性還行吧,據說水晶鞋底比較滑,打內場木地板的要注意。 2.361度 AG2X 鬥柄回寅,42碼。馭帥14靐 Low的湊單品,本來打算退掉來著,到手後覺得顏值不錯,就留下了,當時標價439元,實際到手439-76=363元,該鞋本人也未來得及實戰,只試穿了兩次。該鞋初上腳還是蠻緊致的,包裹感也不錯;腳感方面因為是新鞋,所以偏硬一點,但也沒有什麼不適感。這雙鞋本人比較吃它的顏值,不得不說,361從AG1開始,確實把配色玩明白了,尤其是國風系列的幾款配色(漢服、良渚、杭羅),顏值確實很高。至於其他方面,待本人實戰過後再進行分享吧。45°照。 外側照。 內側照。 後跟照。 橡膠鞋底,在家里的木地板上簡單試了一下,防滑性非常不錯。 3.李寧 CJ1 黑紅版,41.5碼。6月20購於某東第三方店,原價699元,實際到手575元。近期某夕夕一波特價+券都到3xx了,感覺損失了幾個億。實戰場次:大於5場,每場2小時左右;實戰場地:小區門口油漆水泥地;實戰形式:半場4對4。實戰感受:雖然是前掌填腹式靐,但上腳的腳感比起馭帥14靐完全不明顯,基本踩不出靐感,但也不是那種讓人討厭的板磚感;後掌的Lightfoam倒是比較軟(軟而不彈),不過在未衰減前,個人覺得後掌提供的緩震還算夠用,至於衰減後如何,需要經過更多場次的實戰來檢驗。包裹確實強,從頭到尾都很貼合,但個人覺得這鞋的包裹有點強過頭了,打久了勒得腳面麻,所以在休息的間隙,我只能將鞋脫下來讓腳放鬆放鬆。防側翻、保護性方面沒有任何問題,鞋面的強度也很高,可以放心的做各種動作。關於許多人吐槽的大碳板板腳問題,我這里沒有出現,以個人82Kg的體重,完全踩得開這個大碳板,並不覺得板腳;後跟磨腳踝問題本人這里也沒有出現過,但前掌磨小拇指的問題出現了,而且奇怪的是,前三場居然沒感覺,第四場開始,右腳小拇指直接被磨出了水泡,不是球鞋越磨合越舒服的麼,到我這里怎麼反過來了?另外,該鞋個人不建議用於出街,因為包裹太強,加之大碳板剛性太強,長時間穿著並不舒服。45°照,黑紅版的顏值個人覺得還是很不錯的。 外側照。 LOGO特寫。另外網上有人反應這個版本的鞋帶扣容易斷,本人經過這些天的實戰,鞋帶扣還沒有斷。 內側照。 後跟照。 鞋底照,這鞋在油漆水泥地上的防滑性還可以,但並不極致,有時候猛然蹬地的那一下還是會略微打滑。 耐磨性倒是不錯,水泥地經過大於5場的實戰後,紋路依然清晰。 4.安踏 狂潮3 Pro 黑色版,42碼。之前入手過非Pro版,實戰性能還可以,不過後來送人了。Pro版出來後,網上好多人說不如普通版,所以本人不打算買它了,結果架不住這次618降價太狠(標價699,實際到手328),就決定入手試試,這一試,還真有點驚喜。實戰場次:大於5場,每場2小時左右;實戰場地:小區門口油漆水泥地;實戰形式:半場4對4。實戰感受:這鞋的碳板強度比CJ1還要高,所以體重不足或下肢力量不足的人會覺得板腳、掉後跟,在本人這里,確實也能明顯感受到這一點,但我依然能駕馭住這個大碳板。腳感方面,比CJ1軟彈一些,全掌氮氣材料提供的緩震性也沒什麼問題;包裹性不如CJ1極致,但很舒服,不會有壓迫腳的情況發生;我這個版本是皮質材料,鞋面強度也足夠,即便是對抗較強的局也能撐住。本人覺得這鞋整體性能要強於CJ1,唯二不如CJ1的是顏值和鞋底耐磨性。45°照,外觀顏值確實有點平平無奇,沒什麼亮點。 外側照。 內側照。 後跟照。 鞋底照,這鞋抓地性非常出色,但耐磨性一般。 5、6場後,已經磨成這樣了。目前狂潮3 Pro貌似只有水晶底,沒有橡膠底,所以個人建議還是用於內場吧,水泥場長期打根本扛不住。 5.李寧 超輕19,41.5碼。這是一雙跑步鞋,本來不想放上來,不過想到也是同一時期入手的,就順手分享給大家吧。該鞋6月18日入手於本地商場專櫃,之所以買它,就是因為偶爾試穿時被它的「靐」感給吸引了,軟彈軟彈的,比馭帥14靐的腳感還要軟彈,於是就入手了,該鞋專櫃標價599,打9折後540元。該鞋自入手後,只要不下雨,本人基本上一直在穿,到現在也接近一個月了,優點方面,腳感好,緩震性不錯,鞋子也很輕質,鞋面薄,透氣性很不錯,夏天穿非常清爽;缺點方面,重心不穩,穿上會左右晃動,總擔心會崴腳,所以個人只用於日常通勤和慢跑,至於專業跑者,不建議入手此鞋。45°照。 外側照。 內側照。 後跟照。 鞋底照,這個鞋底防滑性很優秀,在光滑的瓷磚上,都能發出吱吱聲。耐用性也還行,接近一個月的穿著後,大底紋路還在,至於網上說的靐材料老化後掉渣問題,目前尚未出現。 三、總結其實關於買鞋方面,本人也走過不少彎路,之前就被一些球鞋自媒體忽悠的買了幾雙不適合自己的球鞋,譬如安踏 水花3,對本人來說其緩震根本不夠用,水泥地震的腳麻,木地板也硬如板磚,體驗非常不好;也有被自媒體狂噴的鞋子,而本人覺得不錯的,譬如安踏 KT6 Low,本人覺得這鞋除了鞋頭部分有點寬之外,其他都很完美,尤其在木地板上,一體性非常好,另外,湯普森自己也經常穿這鞋打比賽,就是很好的證明,一款簽名鞋,如果球星經常穿,個人覺得還是可以作為購買參考指標的,畢竟如果連球星本人都不穿,那肯定是不太行的。所以,買鞋不能光看球鞋博主的評測,尤其是新品,剛出來時吹得人太多,如果跟風去買,容易當小白鼠,個人建議不急的可以再等等,等新品宣(qia)發(fan)的熱度過了,網上的評價就慢慢回歸客觀理性了;急著嘗鮮的,也可以去實體店試試,試好了再買,這樣就能少交點智商稅。當然,本人對球鞋博主的評測也不是一棍子打死,對於身高、體重、腳型、打發比較接近的,他們的評測還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的,當然,前提是博主說的是實話。以上就是本人關於球鞋方面的一些心得體會,如有同好者,也以跟帖交流,謝謝欣賞!來源:Chiphell

侃爺要和馬斯克造車?還是「老爹鞋教父」設計的

侃爺又再為自己添一枚斜槓了。 這位擁有 21 座葛萊美獎杯,同時坐擁 Yeezy 這個價值數十億美元品牌的「跨界王」,正在謀劃著製造汽車。 他剛又雙叒叕刪光了自己所有的 Instagram 文章,通過自己的創意製作公司 DONDA 官宣了這輛名叫 Donda Foam Vehicle 的概念車。 從泡沫鞋到泡沫車 從 DONDA 發布的模擬圖來看,這款車的側面線條與造型相當前衛。 全車採用純黑色坦克式設計,帶有飛行員式車窗和超大車輪。 看起來像是蝙蝠俠的暗黑裝備,或是來自未來的超級戰車。 前後的巨大輪胎讓整輛車充滿未來感,環繞式擋風玻璃非常神秘,有侃爺的黑頭套內味兒。 侃爺與阿迪合作的 Adidas Yeezy Foam Runner 泡沫鞋是市場上最熱門的涼鞋沒有之一,而這次的概念車取名 Foam Vehicle 泡沫車,因此大家猜測他正在用類似的泡沫材質,打造自己的第一輛概念車。 同時官宣圖片上還寫著:在美國概念化、設計和製造,阿門。 也因此有人猜測侃爺這次會跟自己的老朋友特斯拉掌門馬斯克合作。 還是那個一貫抓馬的侃爺,由於給出的信息非常有限,具體造不造,跟誰造,怎麼造,全靠猜。 盡管只是全民 YY,但這對於汽車愛好者、球鞋鞋愛好者、街頭時尚愛好者,音樂愛好者和侃爺愛好者來說,已經足夠快樂了。 甚至有人開始腦補,阿迪可能很快就要失去侃爺這個大寶貝了。 侃爺愛醬...

不用一滴膠水!耐克最新球鞋玩的是「可拆卸」| Feel Good 周報

Feel Good 導讀 不用一滴膠水!耐克最新球鞋玩的是「可拆卸」 紐約的中央公園現在也是實驗室了 更低成本的義肢,來解決洗澡問題 走走走,去打洗頭水 Natusan:我們來收貓砂啦,用過那種 🏃‍♀️ 不用一滴膠水!耐克最新球鞋玩的是「可拆卸」 設計幫你重新想像日常 帶著「即興(Improvise)、尋寶(Scavenge)、保護(Protect)和適應(Adapt)」精神的「ISPA」團隊向來是耐克里創新先鋒。 這次,瞄準「可拆解」主題, ISPA 團隊帶來兩款新產品 —— ISPA Link 和 ISPA Link Axis。 ISPA Link 是一款全然沒用膠水組裝的鞋子,一共由鞋帶、鞋面和鞋底三個模塊組成。 生產過程中,這雙鞋子的組裝時間只需要 8 分鍾,遠少於傳統製作過程。 據官方介紹,Link 採用一種全新的模塊鎖定方式,中底的凹槽和鞋面上的開口恰好扣牢。 在 40 名運動員 200 小時的穿著測試下,耐克稱這種設計在貼合穩定以及透氣上表現都很好。 ISPA Link Axis 則是在...

球鞋之後鞋盒也「炒」起來了 二手鞋盒賣幾千上萬元

所謂炒球鞋,指的是一種資本遊戲,轉手買賣球鞋,炒作、操控鞋價漲跌。而球鞋之後,鞋盒也「炒」起來了。 10月14日消息,據媒體報導,在潮文化驅使下,鞋盒也擁有了和球鞋一樣的地位,引得各路潮人廣泛關注。 在二手平台上,阿迪達斯Yeezy 100多元的原裝鞋盒賣到280元。電商平台上原創鞋盒價格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部分品牌商家已實現月銷鞋盒上千個。LV一款鞋盒更是以24萬元人民幣的價格,刷新了鞋盒價格的「天花板」。 幾百元、上千元甚至上萬元的鞋盒,你會買嗎? 對此,一位粉絲稱那是肯定的。他覺得,球鞋和鞋盒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就像收藏家眼中的櫝和珠,買櫝還珠或買珠還櫝都不是真愛。 一位賣家向記者透露,「這款聯名鞋盒是展會發售,目前在市面上很難買到,我現在也只有兩個。」經過溝通,記者得知,其中有一個鞋盒是有瑕疵的。但賣家說,這並沒有影響到顧客的熱情,仍然不斷有人來問價,有高價購買存在瑕疵鞋盒的意願。 鞋友Bugles認為:「『炒』這個點,目前來看,不成熟也不成立。」 他告訴記者,「炒」的基礎是有人希望買到鞋盒並再以高價轉手。但現實情況是,很多鞋盒買家購買的目的純粹是為了自己使用或者收藏。 二手商販表示,鞋盒等炒作類似於一種擊鼓傳花的遊戲,置身於遊戲中的人必須要清楚這個遊戲所蘊含的風險,因為這本身就是一場博弈,對於意圖通過炒鞋盒而獲利的普通玩家而言,盲目囤貨投機的風險極大,很容易成為「擊鼓傳花」中的最後一棒被「套牢」。 來源:遊民星空

一雙虛擬球鞋賣到5000美元,「真香」還是智商稅?

花5000美元購買一雙「不存在的球鞋」,這雙球鞋不僅能在網上售賣交易,還具備不俗的炒作價值,你敢不敢買?反正在數字時尚潮牌RTFKT Studios(下稱RTFKT)平台上,人們已經買瘋了。 今年3月,RTFKT Studios與18歲加密藝術家Fewocious推出聯名鞋款,僅開賣七分鍾便售出600餘雙,總價值超過310萬美元,平均計算每雙球鞋價值達到了4992美元。 圖片來源@RTFKT Studios官網 RTFKT工作室與FEWOCiOUS合作推出的「虛擬球鞋」 如今RTFKT是「虛擬球鞋」市場最火的玩家之一,5月4日完成了800萬美元的種子輪融資。公開資料顯示,這家公司由Chris Le、Benoit Pagotto和Wissam AI-Madhon於2020年在英國倫敦創立,主營業務包括運動鞋、皮膚設計、AR、區塊鏈、NFT、數字時尚和創新遊戲設計等,所推出的產品會定期在網上拍賣,用戶使用數字貨幣進行購買。 目前RTFKT官網在售的部分「虛擬球鞋」 鈦媒體App注意到,為了讓消費者真實感知到「虛擬鞋」的存在,RTFKT還會製作一些與「虛擬鞋」同樣規格及工藝的實體版,送到消費者手中,俘獲了一批又一批死忠粉。 RTFKT的投資方Andreessen Horowitz 合夥人 Jonathan Lai對這一市場表達了充足的信心:「隨著人們花費更多時間在虛擬世界中,相信未來我們對虛擬運動鞋和手袋的關注度,將與我們對實體運動鞋和手袋的關注度一樣。在過去十年中,遊戲已從娛樂演變為社交網絡——對於當今的許多人而言,遊戲就是新的購物中心和體育酒吧。」 那麼,「虛擬球鞋」是怎樣火起來的,背後又代表了怎樣的技術和消費潮流? 火爆的「虛擬球鞋」 早在2019年,美國運動服飾巨頭Nike就公布了一項名為「CryptoKicks」的專利技術,可以將鞋子虛擬化,消費者在買到一雙正品的Nike球鞋,就會獲得相應數位化的球鞋,並分配一個虛擬代幣。 運動鞋出售之後,其關聯的數字資產也將轉移到購買者手中,這些數字資產都存儲在Digital Locker中(一個加密貨幣錢包類型的應用程式),擁有絕對的安全性。 不過,當時Nike的這項技術更多地被應用在運動鞋確權及真偽性鑒別上,「虛擬球鞋」的市場價值尚待挖掘。 到了2020年初,RTFKT研發的「虛擬球鞋」流行開來,在時尚圈颳起了一陣旋風。 當時,RTFKT工作室在Instagram上發布了一張埃隆·馬斯克參加2018年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慈善舞會的加工圖片,顯示馬斯克「穿著」一雙酷似電動皮卡Cybertruck造型的鞋子,這款鞋由RTFKT所打造,極具賽博朋克的氣質吸引了不少粉絲詢價,並最終以15000美元的高價售出,這讓RTFKT一炮而紅。 圖片來源@LADYMAX.cn 到了今年3月,RTFKT與加密藝術家Fewocious推出的聯名鞋款,被消費者在七分鍾內一搶而空,銷售總額達到了310萬美元,創造了一個新紀錄。RTFKT聯合創始人Benoit Pagotto表示,他們會把Fewocious的設計轉化為真正的球鞋,於4月發貨給購買了虛擬版的消費者。 據鈦媒體App了解,RTFKT「生產」的虛擬球鞋,均採用區塊鏈去中心化的方式運行,鞋上帶有獨立編號,可以跟普通球鞋一樣交易售賣,整個在線交易過程有跡可循且不可偽造。 從本質上來說,「虛擬球鞋」其實是一種NFT產品。 公開資料顯示,NFT全稱為Non-Fungible Token,翻譯為非同質化代幣,是由區塊鏈技術加密的數字資產,具有獨一無二、不可分割的特性。這意味著,不管「附著其上」的是一幅畫、一首歌,亦或是一雙虛擬球鞋,人們都能夠進行資產交易。 譬如說,當買家在RTFKT平台上購買到「虛擬球鞋」之後,不僅能通過定製的AR濾鏡在Instagram等社交平台上「穿著」,想要賣掉時也可以通過區塊鏈跟買家進行交易,由於一些稀缺球鞋具備收藏價值,也就有了炒作的空間。 截至發稿之時,馬斯克穿的同款CYBER SNEAKER虛擬球鞋的官網售價,已飆升至113996美元,並顯示已售罄狀態。 馬斯克同款CYBER SNEAKER虛擬球鞋 鈦媒體App注意到,隨著「虛擬球鞋」市場的火爆,一些大品牌也嗅到了商機,推出了自己的「虛擬鞋」,為品牌增添了一絲科技色彩。 2021年3月,奢侈品牌Gucci與科技公司Wanna Fashion合作推出首款「Gucci Virtual 25」虛擬鞋,用戶只需花費12.99美元(約85人民幣),就可以在Gucci App或遊戲平台Roblox上利用VR技術虛擬試穿,並將相關圖片、視頻發表在社交平台上。 「Gucci Virtual 25」數字運動鞋 值得注意的是,兩家公司都不約而同地加注NFT市場:RTFKT待辦事項列表中,下一步的發展目標是遊戲和虛擬空間中的NFT產品;Gucci 也表示今後將大力投資這種虛擬時尚,並發布NFT產品。 一定程度上,RTFKT「虛擬球鞋」的突然爆火,以一種更為具象的形式,將NFT這扇大門撬開了,留給數字原住民的是一個更為廣闊的數字消費世界。 萬物皆可NFT? NFT的出現其實比「虛擬球鞋」要早。2017年,一款加密貨幣雲養貓的遊戲「加密貓」火遍全球,在這款遊戲當中,玩家可以購買、出售和馴養虛擬貓咪,可算作是NFT最早雛形之一。 加密貓遊戲曾風靡一時 在這款遊戲中,每隻新出生的小貓會攜帶父母貓的256個元基因組,因此小貓的外觀、個性與特徵將會有40億種可能性,其中「誕生」的稀有貓品種,售價更是高達十幾萬美元,網友們趨之若鶩購買收藏。 雖然加密貓只火爆了幾個月,但對於NFT概念的普及仍然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此後,NFT也在體育領域綻放光芒。 2019年,一款去中心化的遊戲NBA TopShot一經推出便熱度爆表,官方發布的卡包9美元起步,分分鍾便告售罄。這款遊戲能將賽場上的巔峰時刻,通過一個流暢的小視頻包的形式呈現。用戶能在該遊戲中兌換、收集和交易自己喜愛球星的NFT卡。 據鈦媒體App了解,NFT卡同樣具有升值價值,此前一張錫安·威廉姆森(Zion...

一雙賣到 10 多萬的耐克網紅鞋,是怎麼被「人工」打造的?

今年最火的運動鞋是哪款? 這個問題在很多年份是沒辦法得到確切答案的。畢竟發售的運動鞋足夠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頭摯愛,要得到一個眾人都信服的答案,很難。 但 2021 年都還沒過一半的時候,我們似乎已經知道了這個答案——Nike Dunk。 當紅炸子雞 Dunk,二手市場熱度超高 看一雙鞋有多少人喜歡,不要去看它的發售價格,要去看它在二手市場的價格。隨著球鞋的二手市場越發完善,這似乎成了一個定律。當有足夠多的愛好者揮舞著大筆鈔票為一雙鞋買單,說明這雙鞋值得,而且有很高的升值空間。 「鞋圈大佬」Travis Scott 和 Nike 合作的聯名鞋 Nike SB Dunk Low 就被炒上了高價。剛發售時,二級市場的熱情就已經給它定價 7000 了,結果市場熱情有增無減,現在還保持在 11000-15000 區間。 ▲ Travis Scott 和 Nike 的合作鞋款 Off-White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