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筷:怪談競演奇物語

Tag: 筷:怪談競演奇物語

我的2021推理小說Top 5(半年評)

這半年生活節奏加快,閒暇時間變少。再加上年紀逐漸趕上來了,愈發變得沒那麼有耐心看書,閱讀量和閱讀快感劇減。但讀書作為人生重要組成部分還是不能輕易割棄。下面是這半年個人推理小說Top 5。 《筷:怪談競演奇物語》 三津田信三 / 薛西斯 / 夜透紫 / 瀟湘神 / 陳浩基 三津田信三、薛西斯、夜透紫、瀟湘神、陳浩基,跨國合譜出獻給當代讀者的怪談組曲。 這個大膽的跨國接力企劃發軔於2017年,獨步文化的編輯找到了一批華文推理作家。其中陳浩基老師提出應該邀請日本作家,畢竟日本推理是現代推理文學的黃金之地。於是,三津田信三老師也受邀參加這個企劃。日本作家的加入讓這個接力企劃的主題需要更具普適性,最終主題定為「筷子」這個東亞文化圈都通用的意向。 由於語言上的障礙,三津田信三理所當然成了首棒作家。從創作空間來看,三津田信三應該是最寬裕的了。遺憾的是,獨步文化編輯給接力作家們不光提出了主題要求,還提出了兩萬字的限定要求;更遺憾的是,三津田老師竟然真的老老實實恪守了兩萬字限定!(其他四位作家統統無視了兩萬字限定,幾乎都寫成中篇小說了)上述兩個因素導致三津田信三的這一篇講述日本小學生之間霸凌與都市傳說的故事——《筷子大人》成為了這個短篇集中最平庸的一作,稱為行活也好、稱為劃水也好,總之三三老師這次著實令人失望,沒有起到開個好頭的作用。或許這個企劃不該拉日本作家進來…… 萬幸的是,出師不利的糟糕餘味很快就被薛西斯的《珊瑚之骨》給驅散得一干二淨。《珊瑚之骨》是個類似《英雄》的「戲中戲」套層結構,故事從一位女性拜訪道士為開端,讀者視角將會隨著這名女性的講述在過去和現實之間來回交叉,最後幾乎形成了閉環。而這名女性所講述故事的中心就是一雙神秘的珊瑚筷子。《珊瑚之骨》中最大的謎團就在於珊瑚筷子的失竊案,犯人如何在不可能的情況下盜取筷子呢?這雙筷子暫時看來好像與三津田信三的前作里那雙骨筷搭不上線。這當然就是接力創作的特點之一,第二棒的作家不能把第一棒留下的空白全部塗上,否則第三棒、第四棒、第五棒的作家就無從下手了。 第三棒是香港作家夜透紫的《咒網之魚》。背景一改前兩篇的鄉土民俗氣質,來到了現代都市香港,而本篇故事亦是個非常典型的港味都市傳說。我在閱讀時腦海中幾乎浮現出了《刑事偵緝檔案》里陶大宇的口吻。故事主體是以詭計為核心的「howdunit」毒殺案,在探究投毒手法的過程中,夾雜著一些恐怖都市傳說與港式怪力亂神,可讀性不可謂不強。但從小說賞析角度看,這一篇文筆在整個企劃里略顯粗糙,篇幅亦較短小,質量只能說和三津田信三堪堪不相上下。 第四棒是瀟湘神的《鱷魚之夢》。本篇是我個人認為這個企劃里的最佳作品。在這一篇里有封建舊時代殘存於現代社會的陰影、有城鄉貧富差距帶來的身份認同錯位、有陳年舊案帶來的縈繞不去之傷感、有沉入水庫底部的廢棄小學帶來的宿命感……尤其是本作核心案件里那所沉入水底的學校,這個壯闊又浪漫的意象不禁令我想到法國印象主義作曲家德彪西那首《被淹沒的教堂》,在推理的過程中不由得讓人心生敬畏。瀟湘神這一篇的強大還在於他幾乎將前三篇故事串聯為整體,構建了一個以古老筷仙為中心的奇幻宇宙。可以說這個接力企劃到第四棒似乎已經到了終點,寫無可寫了。 第五棒的陳浩基恐怕在看了前四位作家的作品後和我有同樣的想法,因他本人在後記中寫道: 陳浩基顯然過謙了,因為第五篇《亥豕魯魚》完全逃脫出瀟湘神營造的天羅地網,以一個我完全意料不到的角度重新解構了這個世界觀,並且絲毫沒有損傷前四作故事與角色的價值。但凡嘗試過續寫他人作品的人都知道,這是個多麼難以完成的任務。但陳浩基做到了,值得為他喊一聲「Bravo」! 《晚安人面瘡》 白井智之 新生代變態文豪白井智之截至目前最令我心折的作品。熟悉白井的讀者對他的優勢和劣勢早就門兒清得很。白井擅長埋伏筆和挖伏筆,也擅長構築貫穿全局的巨型邏輯鏈,最為擅長用極為變態鬼畜的設定把較為古典或基礎的詭計包裝成新鮮貨色。 他的劣勢也很明顯,那就是不會寫小說。這個「不會寫」是指他的筆下看不到人物,只有推理工具、被殺工具和線索工具,一切都是棋子。同時白井流伏筆構建在「不寫等於不存在」這個流氓邏輯上,閱讀過程中大多數讀者都會默認存在的普遍事實,白井老師則告訴你只要小說沒描述就等於沒發生……如此設置伏筆自然方便,同時也剝奪了一部分合理性。無處不在的伏筆同時代表著讀起來前後不靠的描寫也無處不在。久而久之,讀者就脫敏了,伏筆成了敘述上的冗餘累贅,反轉帶來的疲勞感開始大於爽快感。如果編成數學應用題,那就萬事大吉了。可文學不是這麼簡單能糊弄的東西。 他的這個缺點在《晚安人面瘡》有了長足進步,文中竟有令我會聯想到湊佳苗《告白》的少男少女殘酷青春情節。這一點人性就讓這本書在白井智之作品里脫穎而出,開篇之殘酷與結尾之命定遙相呼應,使這充斥著嘔吐物與掏心窩的整本書飄飄乎得仿佛都不像白井智之這個大變態能寫的故事了。真好似「竦輕軀以鶴立,若將飛而未翔」,長了翅膀的《晚安人面瘡》或許已經飛到了白井其他作品無法匹配的高度也說不定。 《むかしむかしあるところに、死體がありました》(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具屍體) 青柳碧人 本書獲得2020年日本書店大賞提名,青柳碧人的匠心和童心在這部短篇集里迸發得淋漓盡致。童話推理或歷史推理自推理文學誕生以來一直是個不甚流行但始終有人在創作的領域。本書花了青柳碧人接近兩年時間,五篇故事的創作時間相隔不算短,讀者亦可以從這五篇的完成度看到一些作者的煎熬。本質還是設定系推理,借用著名童話背景,讓推理更具新鮮感和沖擊力。詭計和故事沒有脫離新本格窠臼,熟悉新本格的讀者可以看到不少經典之作的影子。個人體驗而言,浦島太郎這篇最好,巧妙改動了手玉箱加速衰老的設定,打造出了個極具奇幻氤氳的密室詭計。桃太郎和白鶴報恩這兩篇有點ややこしい(糾纏不清),邏輯鏈不夠清晰從而有損真相揭曉時的沖擊力,尤其是後者。開花爺爺這一篇似乎和童話結合程度不夠有機,看到最後個人觀感變成了個普通故事。一寸法師這篇看謎面本來我最是期待,結果質量是最差的一個。 《六之宮公主》 北村薰 上文提到了歷史推理,那麼北村薰這本堪稱初心之作就是歷史文學推理。北村薰的「落語師」系列是日常推理這個類型中的扛鼎之作,充滿物哀風格的文風影響了包括《冰菓》作者米澤穗信在內的一大批作家。《六之宮公主》則是北村薰大幅割棄推理小說這一類型文學的慣用套路,真正回歸文學道路初心的作品。要問為什麼?因為這本書就是根據北村薰大學畢業論文改編而成,還有什麼能比這更加初心了呢? 大正民主時期是日本文學徹底形成獨特現代道路的時期,整個文學脈絡大多來自於那充滿幻想和未來的歲月。而身處那段「覺醒年代」的年輕作家們還遠遠不知道自己將會在整個歷史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六之宮公主》最後一章寫到尚未成為文學大家的芥川龍之介和菊池寬互通款曲,那時這兩位年輕人遠料不到未來一個人會在文學道路上走向滅亡,而另一個只能無限憑吊。最後一章令人想到朴贊郁《共同警備區》結尾的黑白定格畫面,那是奪目的愴然,同時也很美。 話說能把自己的畢業論文改編成小說進而順利出版,不管怎樣都是種令人艷羨的奢侈。 《克萊因壺》 岡島二人 雙人組合岡島二人「裂穴」前最後一部作品。岡島二人這個組合里德山淳一擅長體育和賭博題材,井上泉擅長科幻題材。《克萊因壺》這個以未來科技和電子遊戲為背景的故事由誰主筆更多也就不消分說了。 岡島二人的分裂或許也和井上泉越來越壓抑不住對科幻的偏好有關。本書寫於1989年,許多讀者對其超前性和實驗性大加贊賞,甚至說這它是提前三十年了的《盜夢空間》!這當然有些夸張,因我早在80年代的美國偵探劇《女作家與謀殺》里就看到了有些許類似的詭計,更別說那些歐美科幻作家了。 可本書依舊值得一看,它的立意、手法、結構成熟且完整,翻譯也很妥帖恰當,是日本科幻小說里難得一見的本格推理。或許可以這麼夸它:日本科幻里沒有比它更本格推理的,日本推理里沒有它更硬科幻的。不過日本文壇向來把科幻和推理攪和在一起評價,所以我這句話其實也沒什麼意義(笑) 其他榮譽提名: 《氣球人》,陳浩基。陳浩基在2010年甫出道時創作的反英雄偵探小說。主角雖為殺手,但陳浩基沒有花費過多筆墨去描寫主角的反社會行為,至多隻是讓他在心里反社會。這很討巧,正如他在序中所言,「代入和認同是有差異的」。讀者可以代入壞人,卻不需認同壞人。由於九個短篇創作時間相隔很久,最早的幾篇「謀情害命」「這樣一個麻煩」「十面埋伏」不免看起來頗顯稚嫩,而追加創作的幾篇「Shall we talk」「傅科擺」就成熟許多。陳浩基的文筆帶著很濃的理工科出身作家特質,平實的文字,當轉折處即轉折,絕不會出現超過兩段話以上的離題文字。從這個角度看,這本書是非常易讀的,不會讓任何讀者心生倦怠。 《敲響密室之門2》,青崎有吾。「密室之門」系列續作。詭計較平庸,唯有「消失的少女」這一篇動機有趣。邏輯推演限於篇幅原因沒法擴展,大多止步於A➡️B➡️C這種直鏈,缺少立體結合。人物刻畫實在爛,兩位偵探之間對話感覺就像我高中時所幻想有趣和Cool的方式,尷尬極了。這個系列有必要樹立一個類似高遠遙一、莫里亞蒂這種反派嗎? 《少女を殺す100の方法》,白井智之。坂本龍一有一句話「如果電影不用配樂也很好,那就不要配樂」,我想對白井智之說同樣的話:「如果詭計不用獵奇元素也成立,那就不要用獵奇元素」。五篇故事按個人品味:「少女」殺人事件>少女教室>少女「ビデオ」>少女が町に降ってくる>少女ミキサー。第二篇《少女攪拌器》上來就超展開。靈感可能來自《陰陽魔界》最著名的「五個人在高牆內尋找出口」這一集,但邏輯過於繁瑣了,最好的詭計一定是能用一句話說清的,否則就是差詭計。白井老師得虧當作家了,否則不管幹什麼職業對社會可能都是個禍害。 《Q.E.D.iff》,加藤元朗。沒想到加藤元朗老師也跟隨潮流開始畫VR詭計了,虛擬現實說不定會是下一個被用濫的題材,或許已經被用爛了也說不定…… 《犯人IA》,早坂吝。《偵探AI》的續作,不再是短篇集,而是完整的中篇小說。謎面裸體屍體漂流日本海以及謎底詭計都不錯,但除此之外乏善可陳。世界觀、角色、立意都很頗為淺薄,沒有一項能立得住。憑借很膚淺的AI邏輯話題水了不少內容,既不有趣也不深刻,遠遠不如同樣靠題外話來灌水的笠井潔、京極夏彥等正經知識分子。更糟糕的是即便這麼水了,這本書的篇幅還是這麼短,早坂吝老師應該適時沉澱一下了。 來源: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