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老去

Tag: 老去

救救《TF2》:一群老去的遊戲玩家正向V社發起「總攻」

#save TF2 ——#救救 TF2 這條簡短的hashtag在22年5月26日晚間迅速拿下了藍鳥全美第一、全球第三的趨勢排名,大量的玩家在其中表達著自己對《TF2》的感情和這款遊戲對自己人生的影響,企圖讓它的創造者——V社聽到…… 《TF2》,全名《Team Fortress 2》,譯名《軍團要塞2》,作為一款07年發布的遊戲,至今已經走過15個年頭,它是同《半條命2》DLC、《傳送門1》一齊塞在橙盒中售賣的經典之作,也是促成V社遊戲開箱子和飾品交易的先驅網游試驗田,還是傑夫等一眾暴雪開發人員製作《鬥陣特攻》的靈感來源,更是眾多外網模因視頻中的惹眼常客。這款本應該退休的老遊戲,卻未屈從於時代,仍然堅守在STEAM排行榜前列之上... 曾經有人這麼和我說過「tf2有過光榮的歷程,但是遊戲是有壽命的」、「When it die, let it die」、「History will move on」 可在當下,還有很多人和我一樣,從未相信過... 外掛機器人之殤 2020年4月,起源引擎原始碼遭到泄露,雖然V社表示涉及到的只是17至18年的《絕對武力全球攻勢》、《軍團要塞2》代碼,對現有遊戲並無影響,可面對逐漸增多的外掛機器人,這番話是顯得那麼的無力。 果不其然,問題愈發的嚴重,開源的外掛機器人代碼在網上傳播。從剛開始零星的自瞄大陀螺,到後面成群結隊,通過漏洞防止被投票踢出。同年9月,甚至有人開發出以外掛治外掛的奇招,可終究還是收效甚微,成為一時的網絡笑談。 而直至今日,外掛也依舊在更新著,他們隨意地變換成其他玩家的id,在公屏里發表著各類污言穢語,企圖勸退其他玩家,即使V社將發言權限修改為付費玩家專屬也於事無補。這樣,真的對的起玩家嗎? 不為所動 玩家從來不會坐以待斃,這句話放在《TF2》玩家身上不能再合適了。大量的遊戲內容從社區內產生,不論是飾品、武器、地圖甚至還有粒子效果,為了有新的內容可遊玩,玩家們製作插件,開展活動,通關那些官方伺服器沒有的PVE任務,將網頁和遊戲連接通過網頁更換裝備,在社區伺服器中遊玩那些玩家設計的新武器,又或者是開發大型獨立模組,最多時達到五六個。可這些似乎都難以打動V社,在17年的最後一次內容更新的活躍後,《TF2》只剩下了一年兩次的定期季節性飾品更新,枯燥乏味的同時榨取著《TF2》僅剩的價值。 但這樣就結束了嗎?不,並不是。玩家無孔不入,他們在《半條命 艾利克斯》的發布訪談上提問,在G胖於紐西蘭的座談時提問,他們想問個明白。可即使得到的答復都是肯定,最終卻都像是他們員工手冊里說的那樣「如果G胖讓你把他最喜愛的匕首做進《反恐精英》里,那麼不要搭理他」。 最後的沖鋒嗎? 隨著時間逐漸推移,在今年的五月初開始,視頻作者After Breakfast with SquimJim提出模仿以前《刀塔2》騷擾V社開發者的方式來獲得更新,更有甚者希望能夠把整個事件鬧大,讓長期無所作為的V社出出洋相,從而得到更新。 而後在五月中旬,他們的行為得到了IGN的報導,文章將現狀以及玩家的情緒一一列出,這無疑是階段性的成果,但顯然還不夠。 水溫逐漸升高,這下連受到社區尊敬的配音演員也坐不住了。這位參與過DC動畫、《雙城之戰》、《合金裝備》配音工作的Robin Atkin Downes替玩家聯系了V社開發者,硬得了玩家們的認可,但還不足以讓V社重視。 而後,最終的沖鋒到來了,TheWhat Show發布了視頻,提議玩家使用#save TF2 tag,向V社傳達目的,洪流隨之而至,比外掛機器人更加洶涌,但……這真的是最後一次嗎? 我有點矛盾,期望著是又不是。 其實,我是體諒V社的。他們的體量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同時做太多事,兩年前有《半條命 艾利克斯》,今年有Steam...

M·奈特·沙馬蘭執導驚悚片《老去》發布首支正式預告

由 M·奈特·沙馬蘭編劇並執導最新驚悚力作《老去》發布首支正式預告,本片將於7月23日在北美上映。 《老去》改編自皮埃爾·奧斯卡·利維、弗雷德里克·彼得斯共同創作的圖像小說《沙堡》,主演包括蓋爾·賈西亞·貝納、維琪·克雷普、盧夫斯·塞維爾、梁肯、艾比·麗·科肖、亞倫·皮埃爾等人。 電影講述主角一家人來到海灘度假,但他們發現在這片海灘,每隔半個小時人們就會迅速長大、衰老、甚至死去。如果不走出去,他們或將在24小時內走完自己的一生。更可怕的是當他們想逃離這片沙灘時,卻發現自己怎麼也走不出去。 《老去》將於7月23日在北美上映,希望這一次沙馬蘭不會辜負大家的期待。 來源:機核

面對日益老去的父親,看吉田羊如何詮釋對其的「愛與恨」

結婚,到底意味著什麼? ---蒲原時子. 本期推薦一部家庭短劇,主人公蒲原時子(蒲原トキコ)是以原作作者 Jane Su(ジェーン・スー)為原型的角色,通過不同片段的故事場景,慢慢釋放出女主對於自己父親的情感波瀾,並通過父親和母親的相遇、父親為何會散盡財產、以及出現在父親身邊的其他女性身影等等的回憶,來自我叩問「父親與母親之間婚姻」,以及「自己與父親的情感隔閡」。 01 結婚&單身 單身,其實是涉及到快樂與孤獨的天枰。 聽著已婚的朋友分享婚後生活,開始思考,婚後是不是就會捨棄掉單身時的自由和快樂。這是一位「害怕饅頭」聽眾的煩惱。 恐婚或不婚族,都會或多或少因為這一點擊中軟肋。單身人群會認為,結婚便會涉及到彼此,以及組建的家庭,而從這一開始,便不可迴避的出現「遷就」二字。 當然,幸福指數高的婚姻,「遷就」會低機率的出現「婚姻一方單方面的遷就」。畢竟既然能呈現彼此認為的幸福,那婚姻生活必然會是雙方的彼此付出、遷就,以及扶持,才可能實現的。 但是,每一種轉變都會存在「得」與「失」。 就如,在婚姻面前,絕對會捨棄掉單身時所擁有的自由和快樂,但是或許婚姻也可能帶來與單身時截然不同的滿足感。 結婚,到底意味著什麼? 喜歡上了45歲已婚男性,這是另一位23歲「貓羊羹」單身聽眾的煩惱。 情感,在既定婚姻面前,最重要的是「重要位置的選擇排序」,也就是彼此在對方心中的位置是否都是默許的「第一位」。 可在現代世俗倫理中,涉及到第三者插入的感情,不管自己的對與錯,作為第三者往往從一開始,就已經輸了一半。 那對於蒲原時子來說,又該怎樣面對? 蒲原時子曾問過生前的母親,「結婚,到底意味著什麼?」母親認為是,「為了不想捨棄曾經深愛過的記憶。」 時子認為,「……母親當時能說出這樣的話,想必父母在年輕的時候也曾彼此深愛過對方吧……儘管從自己記事起,從未感受過他們對彼此的愛……作為一家人的感情還是有的,但如果問那份感情是不是男女之愛,那就不好說了……父親內心的空虛,可以在外面尋求填補。但是母親不知所措的心緒,又是如何平復的呢?她又是如何接受,隨著歲月的變遷而一起變樣的夫妻關係呢……」 以至於當電台聽眾來信,聽到23歲的年輕女性喜歡上45歲已婚男性之困擾時,身為專業主播的時子,不禁說出了埋藏在自己心里的想法,事後驚醒的她才意識到至此「因為母親,自己都還沒有真正地原諒過父親」。 所以,作為「單身就是興奮劑」、「單身就是快樂」的蒲原時子來說,這或許便是堅持「單身」的問題根源吧。 02 老去&回憶&緬懷 人活在世上,總有些無法割捨的回憶。 寄住在外婆家里,煩惱著如何勸說外公對逝去十年的姨媽留下的東西做出斷舍離。這便是另一位19歲「沒用的茄子」聽眾的煩惱。 可是,世界上就是有這些,雖然已經沒用了,但是絕對不是垃圾的物品。在外人看來像是垃圾的東西,對逝者家屬、摯愛的人來說,那些都是珍貴的回憶。 更何況身為父母,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不是誰都能體會到的。 就如時子小姨媽的去世,葬禮上,蒲原時子想將小姨媽生前最喜歡的口紅、指甲油一起隨遺體火化。父親與殯儀館工作人員的爭執,表面看起來是那麼的無理、為難別人,但是反過來看逝者家屬,也許那便是一種僅有的情感寄託。 03 劇情的主暗線交織 反觀蒲原時子的《與時子的片刻漫聊》電台節日,我們不難發現劇中的主線是遵循於時子對父親的回憶錄來展開的,其中會涉及父親和母親的相遇、父親為何會散盡財產、以及出現在父親身邊的其他女性身影等等。 但是,當劇中夾雜著蒲原時子的情感代入,以及與父親的情感衝突高低起伏時,我們便能看到,劇中的回憶,都是在為時子緩和與父親的關係做鋪墊,為她那句「不想再錯過父親」做詮釋。 畢竟母親去世後,時子試過兩次和父親同住在一起,卻每次都會因為衝突而沒能繼續下去。 首先是父親蒲原哲也搬家,本來想著父親會對自己提出協助請求,自己也以此試著拉近與父親的關係,去真正了解他。但是父親卻沒有留給自己機會。 時子,頓時失落的神情在導演的特寫鏡頭下被無限放大。 其次是在父親的新家,站在母親的靈牌前,看著父親一直擺在桌前的那一束鮮紅的花朵,時子對父親的情感衝突開始變得尖銳起來。時子知道自己母親不喜歡紅色的花,喜歡海芊花,但是身為父親的蒲原哲也卻不知道。尤其是當她想起記憶中,用紅色鮮花換掉父親住院床前海芊花插花的紅衣女子之時,心情就無比的憤怒。 再次是當電台聽眾來信,聽到23歲的年輕女性喜歡上45歲已婚男性之困擾時,時子那句「因為母親,自己都還沒有真正地原諒過父親」,將她與父親的情感衝突推上了高潮。 接著是陪父親一起去看望住在養老院的小姨媽,無意間發現她開始有點痴呆。並無意中再次看到了自己兒時記憶中的那個紅衣女子。無措的時子也許會在小姨媽和父親各自對兒時的回憶中有些釋懷吧。 最後便是小姨媽的葬禮上,父親與殯儀館工作人員的爭執,讓時子意識到父親也已漸漸老去,自己心中放不下去東西,對於現在的她來說,是不是還有比它更重要的事情。 ©Mark電影范供稿。 (文中部分資料、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 End.--- 來源:kknews面對日益老去的父親,看吉田羊如何詮釋對其的「愛與恨」

從養豬到影帝,63歲葛優瘦到脫相,詮釋體面老去是對自己最大尊重

4月15日,網絡上出現了一段葛優與馮小剛一起參加活動的視頻,一時間引起了不少網友的注意。 從相關的視頻畫面中可以看到,63歲的葛優身穿黑色西裝西褲,搭配白色襯衫,依舊精氣神十足,只不過臉上的皺紋盡顯老態。 不僅如此,葛優的身材看上去也比之前瘦弱了很多,也正是因為瘦的原因,所以他的滿是皺紋的臉才顯得有些脫相。眾所周知,人在瘦的時候皮膚會更加鬆弛,皺紋自然也會顯得越來越多。 葛優的身材本身就偏瘦,現在突然間又瘦這麼多,不免讓人有些心疼,甚至有網友懷疑葛優是不是身體出現了什麼問題,不然怎麼會瘦的這麼厲害呢? 和葛優走在一起的馮小剛狀態就好很多,馮小剛頭戴一頂黑色帽子,身穿藍色外套,和葛優走在一起有說有笑,這對長時間沒見面的老朋友肯定有著聊不完的話題。 不對比不知道,葛優和馮小剛的膚色差距也有些大,單獨看葛優的話可能沒什麼問題,但站在馮小剛身邊,葛優明顯要黑兩三個度。 眾所周知,葛優和馮小剛是一對老搭檔了,兩人的關係也一直都很不錯,從《甲方乙方》到《私人定製》,這兩人前後一共合作了15部電影,幾十年的友情也隨著一次又一次的合作漸漸加深。 大家應該也都有發現,葛優近幾年遠不如早前那麼高產,而且也很少出席活動,畢竟葛優都已經60多歲了,身體狀態大不如從前,減少工作量也情有可原。 從養豬到影帝 葛優的父親葛存壯也曾是一位表演藝術家,而葛優也算得上是星二代了。葛優從小對演員這一職業就有強烈的好奇與憧憬心,深知做演員不易的父親,卻不太想讓兒子吃苦受罪。 後來葛優跟著一批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干起了養豬的活,每天要按時給豬餵食,還擔任起了給豬接生的工作,每天和豬打交道的生活簡單又隨意,但葛優並不想一直這樣下去,所以又撿起了被擱置的演員夢。 只要聽到有藝術學校招生的消息,葛優立馬就去參加考試,但成績都不太理想,而父親也被葛優的堅持所打動,終於同意讓他學表演,甚至還親自指導,葛優這才順利進入了文工團。 經歷過幾年的磨難和坎坷,葛優憑藉一部《盛夏和她的未婚夫》正式踏上了演藝之路,《編輯部的故事》、《活著》、《甲方乙方》,葛優像是開掛了一般,事業越來越順利。 與此同時,葛優也靠著這些優秀的作品拿到了很多獎項,一部《大撒把》讓他拿到了第十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影帝,憑藉《活著》拿到了坎城國際電影節影帝,而且還是中國內地第一位坎城影帝。 儘管近幾年葛優並沒有太多的作品輸出,但他曾經的榮譽是不可磨滅的。誰能想像到,當初那個養豬的青年竟然成為了影帝,如果他當時安於現狀放棄演員夢想的話,娛樂圈就少了一位好演員。 體面老去是對自己最大的尊重 從1985年出演第一部影片至今,葛優的演藝界發展了36年,這36年來,他兢兢業業,不耍大牌不炒作,甚至連負面新聞都沒有。 之前葛優在參加一次活動時,有位迎接他的工作人員在旁邊擺出了攔截人的動作,誰知葛優說了一句「不用這麼攔著,沒有人」,眾網友直呼葛大爺還是那麼耿直。 演員和明星之間還是有一些差距的,作為國家一級演員,憑實力吃飯,葛優不需要為了所謂的人氣熱度故意炒作,有好的作品、演技好,自然受歡迎。 如今娛樂圈的很多演員都非常注重保養,無論是男女藝人,都希望自己在鏡頭前能夠呈現出更加完美精緻的狀態,甚至有人不惜去做微調整容,所以才出現了那麼多的「凍齡女神」和「不老男神」。 而葛優就不太在意外表上的東西,隨著年齡的增長,他臉上的皺紋逐漸增多,儘管臉上多了一些歲月的痕跡,但葛優也並沒有因此選擇退出演藝界,更沒有用科技的手段「重返年輕」,完美的詮釋了體面老去才是對自己最大的尊重。 最後,有機會的話也希望葛優老師在保障身體健康的情況下,能夠繼續給觀眾們帶來更多好的作品。 來源:kknews從養豬到影帝,63歲葛優瘦到脫相,詮釋體面老去是對自己最大尊重

過去的半年里,都有哪些值得一看的恐怖片?

每年筆者都會在年中、年末的時候,選出這半年內自己心中值得一看、值得一說的恐怖電影進行總結,今年也不例外。 這次在進行2020下半年總結時總不免感慨流媒體時代的影響,也惋惜大環境限制下始終無法如期面世的作品。還有一些原本作為「恐怖片」的作品隨後又被摘去了「恐怖」的類型標簽,也令人產生了「如何定義恐怖片」的思考。最大的焦慮依舊是片子多到看不過來,更別提要把對一部電影的想法轉換為文字;但也越來越不去糾結所謂的大年或小年,只需要還原每年恐怖片的真實狀況,再盡可能地多挖掘一些會被忽視的作品,我想這就足夠了。 下文將分三個部分介紹2019年下半年的恐怖片,「Highlight「是熱門且好看的,「Oops」是原本抱有期待但成片令人失望的,「In Case You Missed It」則是在方方面面給我們驚喜、但或許少有人關注的電影。 從《忌日快樂》的「時空循環」,到這次《砍人快樂》的「女男變錯身」,導演克里斯多福·蘭登把傳統的 Teenager Slasher 和《辣媽辣妹》(Freaky Friday) 性別氣質與身份的調換設定結合來製造笑料,少女心的夢幻與不遺餘力的血腥殺戮相伴而行。片子有著諸如「殺人狂形象仿似Michael Myers」,「十三號星期五同時也是 Freaky Friday」 這樣的恐怖片梗,還有欺詐性的嚇人鏡頭,以及對恐怖片定式的揶揄與「修正」等,娛樂性大體上還是不錯的。影片總地來說多少有些不及預期,但也算是片荒的2020年里可以一看的恐怖喜劇。 可能是這樣一個跨時空鬥智鬥勇、不乏反轉的故事比較容易吸引人,再加上朴信惠和金鍾瑞兩位優秀當紅演員的加成,《電話》成為了2020年的一大爆款。其實本片的「既有作品痕跡」非常明顯,如《蝴蝶效應》、《超時空來電》等等,但又可以看出韓國對歐美類型片「從學習/翻拍到本土化」的日趨成熟。雖然概念設定不太嚴謹,但有賴於導演功底以及不同於以往時空科幻片的驚悚暗黑風格,影片保證了足夠抓人的緊湊節奏、懸念設置和驚險氛圍,精彩程度還是較高的。 下半年同樣拿下7分豆瓣評分的還有分段式恐怖片《停屍房收藏》。影片風格古典老派,有著成人黑暗童話般的殘酷「說教」意味和上世紀《魔界奇譚》式的因果報應價值觀。新奇各異的恐怖元素與情節設計賦予了豐富的觀感,比如80年代實體特效風格的怪物造型、男人生子、殺妻拋屍以及對傳統 Slasher Film 的反向演繹等。敘事節奏把控到位,美術設計出色。整體口味還是比較能滿足大多數恐怖片觀眾的。 《網絡謎蹤》導演阿尼什·查甘蒂的新作《逃跑》保持著其執導驚悚片的水準,一反前作之新穎,回歸傳統的驚悚題材上。即使片子在《惡行》、《利器》等各種「代理型孟喬森綜合征」題材後顯得有些「新意欠奉」,但也算合格、工整的達成了這項「任務」,藉由病態角色關系的題材本身所帶來的緊張感以及整體的完成度還是相當高的。 另外,就像桑德拉·布洛克之於Netflix的《蒙上你的眼》,莎拉·保羅森的高人氣與出彩表演也為本片帶來了不錯的效應——成為Hulu有史以來首週末觀看量最高的作品,也是Hulu作品在推特上討論度最高的一部。 說起「A24式」的恐怖片或許你會有一種大致的感覺——質感十足,遊走於藝術片和類型片之間,《聖人莫德》顯然更靠近前者:格調時髦、影像精緻,像是法國畫家拉·圖爾筆下的作品,有近乎於強迫症一般考究的構圖和光影。 本片用不到一個半小時的片長、有限的場景與簡單的故事,駕馭起了如此有挑戰性的宗教主題,克制地使用特效與超自然效果展現出掙扎與解脫之間最大的心理張力。但也因為用大幅度的筆墨來展現人物心理與感受,缺失了類型元素,讓期待恐怖體驗的觀眾難以共情,失望而歸。不過風格和題材上的喜好只是個人口味上的判斷,很難想像這是一位年輕女導演自編自導的長片處女作。《聖人莫德》在評論界拿下的口碑和獎項,又一次證明了A24的眼光。 另一部低成本獨立之作《血腥地獄》的「走紅」讓人有些意外,目前仍在豆瓣穩定7.1分。其實像「旅遊遇到殺人狂」的故事,或是變態家族、食人、畸形反派等各種《德州電鋸殺人狂》式的元素都不算新鮮。但有趣之處在於對男主角的塑造方式:讓他「含冤」入獄,讓他半裸斷腿求生,讓他「偽人格分裂」式自說自話,再讓他殺出重圍抱得美人歸。過程曲折抓馬又不失詼諧歡樂,還有一種別樣的可愛。 雖然亮點選不出來幾部,但今年的撲街片卻一點都沒有變少。經歷了東家被收購、從R級降為PG13、改檔、補拍等一系列折騰後,《新變種人》就首當其沖地「撲」到了大家面前。除了這些風波,從故事到角色塑造的全方面平庸無趣、亂七八糟的元素雜糅、定位不明晰等缺點,都使得本片無論是作為恐怖片、青春片還是超英片都是失敗的。全片下來可能就安雅·泰勒-喬伊值得一看。 《辣手保姆2:女王蜂》精準詮釋了「第一部有多好,第二部就有多糟」。前作里對傳統 Slasher Film 有趣的反類型處理已經盪然無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強行續」、一堆敷衍的套路重復以及停留在耍嘴皮和裝瘋賣傻層面的干癟笑料。就算這次請回了靈魂人物薩瑪拉·維文客串救場也無力回天。 根據克里夫·巴克小說改編的《血書》血腥程度還可以,但無論是在劇本還是美學風格上,顯然未能很好營造出巴克特有的那種極致的黑暗、扭曲與邪惡,只能算是一部不算特別差但也乏善可陳的分段式恐怖片罷了。不同故事之間的關聯也十分生硬。 《極限網紅》屬於每年固定幾部「傻X青少年作死」恐怖片,憑著薄弱的邏輯、俗氣的情節、不討喜的角色和尷尬的反轉上演了一出「低配版《密室逃生》+《人皮客棧》+《電鋸驚魂》+某部不方便劇透的大衛·芬奇」,大概適合營銷號用來做成五分鍾短視頻解說。 本以為《軀殼》(The Empty Man,又譯《空軀人/空心人》)只是一部簡單純粹的都市傳說恐怖片,實際上卻在某種程度上相當「燒腦」。影片在個人看來其實不算太差,結合了洛氏恐怖與東方秘術烘托出不賴的神秘和懸疑氛圍,個別恐怖橋段也很詭異。然而緩慢冗長的敘事節奏和越發展越玄乎的故事,再加上兩個多小時的片長,估計勸退了不少觀眾。 種族題材的《內戰前》是有爭議的。一方面它在視聽與製作層面稱得上精緻,比如巧妙的時空轉場等;加奈兒·夢奈的表演十分奪目;概念也不失創新,眼前一亮。但另一方面,被簡化與娛樂化的黑人奴隸史、有消費剝削之嫌的創作動機、淺薄粗暴的政治訴求、難以自圓其說的轉折等都成了本片被觀眾詬病的原因。 《護身符》是演員蘿瑪拉·嘉瑞轉型導演的第一部作品。平心而論,本片在設定和敘事方式上還是有一些亮點的,但致命傷在於嘉瑞的實力還無法駕馭緩慢的"art-house horror"調性,前半段過於散漫,導致結尾的高潮顯得突兀,也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把賈斯汀·本森和艾倫·穆爾黑德倆導演的作品放到 Oops 部分,是我個人不希望發生的事,可惜新作《同步》確實令人失望了。這次依舊在「時間」上大做文章,一如既往借科幻/恐怖的引子來描繪buddy關系及情感。但不及前作的是概念設計越來越走向粗淺,甚至少了像「夜空拉繩子」這種的奇觀,總體來說比起獨立低成本製作時期要顯得枯燥,缺乏驚喜。 占據媒體各大年度榜單、MTC拿下80分的《明日赴死》是我的年度困惑之作。全片無非是換著不同的角色重復強調「啊我明天就要死了」,但卻毫無情緒鋪墊,說服力接近於零。一遍遍的無病呻吟難以喚起觀眾同樣的焦慮。而一個誰都會有過的想法被簡單運用到一部在形式或劇本等方面都極其缺乏想像力的電影中,也顯得片子沒有什麼拍出來的意義。 其實從類型片角度來看,《明日赴死》不太算是一部「恐怖片」。只能說影片所要表現的「恐怖」,恰好在當下十分應景。 Blumh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