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聯華電子

Tag: 聯華電子

英特爾宣布與聯電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開發針對高增長市場的12nm工藝平台

英特爾宣布,將與聯華電子(UMC)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雙方將合作開發12nm工藝平台,以應對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和網絡等高增長市場的需求。雙方將致力於滿足客戶需求,並在設計支持方面進行合作,通過實現生態系統合作夥伴的電子設計自動化和智慧財產權解決方案來支持12nm工藝平台。 英特爾高級副總裁兼英特爾代工服務(IFS)總經理Stuart Pann稱,台灣一直是亞洲和全球半導體以及更廣泛的技術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英特爾也致力於與聯華電子等當地創新企業合作,以幫助更好地服務全球客戶。雙方的戰略合作進一步表明了英特爾致力於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提供技術和製造創新的承諾,也朝著2030年成為世界第二大晶圓代工廠的目標邁出了重要一步。 英特爾表示,這項長期協議將英特爾在美國的大規模製造能力和FinFET電晶體設計經驗,與聯華電子在成熟製程節點上豐富的晶圓代工經驗結合在一起,比如為客戶提供工藝設計套件(PDK),以實現擴展的工藝組合。同時新平台還為全球客戶在采購決策方面提供了更多選擇,包括更加多樣化和有彈性的供應鏈。 預計12nm工藝平台將與2027年開始投產,將使用英特爾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Octillo園區的Fab 12、Fab 22和Fab 32晶圓廠進行開發和製造,可利用現有設備降低前期投資並優化利用率。 ...

晶圓代工首季毛利率大跌,將退回到2021年水平

疫情爆發以後,半導體產業供需改變等相關因素帶動下,晶圓代工廠的毛利率有明顯的拉升,扭轉了以往低於IC設計產業的不合理情況。要知道過往不少晶圓代工廠,毛利率也就在20%到30%的水平。隨著過去幾個月經濟增長放緩、市場需求下降、通貨膨脹和庫存較多等各方面原因,晶圓代工廠的毛利率難以維持高位,紛紛開始下滑。 據DigiTimes報導,台積電2023年第一季度毛利率預計會下降到53%到55%,聯華電子和世界先進的毛利率低於預期,突破不了50%大關。從2022年中旬開始,供應鏈陷入了砍單、延遲出貨、殺價和取消長約的混亂局面,連鎖效應使得產業陷入了跌勢,估計要到2023年第二季度才可能止跌。 台積電在2022年的毛利率達到了59.6%,其中第四季度更是達到了驚人的62.2%,不過進入2023年以後就出現了反轉;聯華電子在2022年第三季度業績創下新高後,第四季度產能利用率和業績開始下滑,毛利率從47.4%降至42.9%,今年第一季度估計還會大跌至34%至36%之間;世界先進的最高點是在2022年第二季度,毛利率沖至49.97%,下半年就進入了跌勢;力積電的毛利率在去年上半年曾突破50%,2022年第二季度達到了51.15%,同樣下半年轉跌,預計今年第一季度僅為34.8%。 台灣作為晶圓代工的重鎮,很大程度反映了行業的情況。此外,像中芯國際和GlobalFoundries(格羅方德)等業界頗有分量的晶圓代工廠,2023年第一季度的毛利率預計都有顯著回落。反觀各個IC設計公司,可以選擇以小博大,小本錢也可能有豐厚的經營成果。比如近期備受打擊的IC設計公司聯發科,在庫存水平較高的情況下仍充滿信心,預計2023年第一季度毛利率仍控制在47.5%左右。 目前台積電已將長期毛利率的目標調整至53%,這已經是很高的水平了,預計部分晶圓代工廠在2023年的毛利率會回到新冠疫情前的水平,也就是20%到30%左右。 ...

研究機構對台灣半導體及面板行業做震後評估:影響有限,庫存充足

此前台灣連續發生地震,作為半導體行業的重鎮,這類型自然生態災難或多或少會影響世界半導體的供應。繼近期的強震後,TrendForce對台灣半導體及面板產業做了相關的評估。 對於晶圓代工廠而言,由於採用了減震設計,工廠內部的震動會比外部小一級,暫時也沒有廠商報告生產設施出現損壞。現階段最壞的情況是,廠商需要在設備系統崩潰後進行初始化操作。 南亞科技稱已經關機檢查,即便出現有晶圓損毀,也會有充足的庫存保證供應;美光則找了工程師仔細檢查了設備和庫存,暫時沒有損失;台積電(TSMC)按照既定流程,無塵車間進行了人員疏散以確保安全,目前系統正常運作;聯華電子(UMC)表示依照標準程序作業,少量設備啟動了自我保護機制,需要重新開機。 面板廠商方面,由於行業處於下行周期,嚴重的供過於求問題使得各大工廠近期紛紛減產,產能利用率相對較低,所以受到的影響有限。根據調查,最近幾天不少設備也減慢生產速度或停機檢查,確認沒有問題就會恢復正常運轉。部分面板廠商利用這個機會,延長了設備的檢修期限,以應對市場需求減弱的問題。 被動元器件方面,同樣由於終端市場需求放緩,近期產能利用率出現了下降,從7月開始維持在70%左右。目前廠商有充足的庫存,據稱庫存天數超過了90天,即便生產上受到些許影響,也能保證穩定的供應。 ...

聯電公布2022Q2財報:業績符合預期,認為半導體行業正進入庫存調整期

聯華電子(UMC)公布了2022年第二季度業績,財報顯示合並營收為新台幣720.6億元(約合人民幣162.5億元),環比增長13.6%,同比增長41.5%;綜合毛利率達到了46.5%;淨利潤為新台幣213.3億元(約合人民幣48.1億元);每股普通股收益為新台幣1.74元(約合人民幣0.39元)。 聯華電子總經理王石表示,第二季財務數字與預期相符,晶圓出貨量按季度增加了4.3%,平均銷售價格(ASP)上漲加上利率因素,使得第二季度的毛利率拉升。受惠於聯華電子新建產能開始量產,以及OLED顯示驅動、圖像處理、Wi-Fi和車用等應用需求的驅動,22/28nm產品組合的營收按季度增長了29%,占整體收入約22%。隨著結構性趨勢推動,28nm對於現有及未來產品都將是一個具有長期性和穩定性需求的製程節點。 從聯華電子公布的財報來看,產能依然處於滿載。聯華電子預期進入2022年第三季度後,業務依然堅挺,雖然智慧型手機、個人電腦和消費類電子產品降溫使得需求在短期內帶來一些波動,但會積極與客戶聯系,一起進行調整。聯華電子坦言,經歷了兩年的「超級周期」後,目前半導體行業正進入「庫存調整期」。 展望2022年第三季度,聯華電子預計晶圓出貨量、平均銷售價格將環比持平,毛利率大概在45%,產能利用率為100%,2022年資本支出將達到36億美元。 ...

聯電2022到2023年產能持續滿載,客戶要求其加快重啟14nm生產線

聯華電子(UMC)在2017年的時候宣布,推出10nm及以下製程的研發,其技術止步於14nm製程節點。直到2022年第一季度,聯華電子在14nm製程節點的營收仍然為零。不過隨著全球半導體產能吃緊,專注於成熟製程的聯華電子也收益頗豐,不少晶片設計公司瘋狂地在22nm/28nm製程工藝下單,甚至採用產能保證金模式,支付一定比例的預付款,以保證未來數年內的產能供應。 聯華電子2022年到2023年的產能已經持續滿載,甚至可以預見2024年和2025年的產能仍會供不應求。聯華電子不僅大舉擴充22nm/28nm製程工藝的產能,有相關報導指出,不少大客戶要求聯華電子加快14nm製程節點的生產步伐,以便生產12nm/14nm晶片,應對下一代汽車、網絡、伺服器等領域晶片的生產需要。 過去由於10nm及以下製程的研發需要龐大的資本支出,技術開發與量產的風險大幅度拉升,使得聯華電子在評估之後做出了放棄的決定。此次有晶片設計公司願意與聯華電子攜手共進,推進半導體工藝的研發,對聯華電子來說可能是一次很好的機遇。未來還能進一步擴大客戶群,為營收增長提供動力。 聯華電子在2022年第一季度的毛利率為43.4%,不但低於業界龍頭台積電(TSMC),也低於規模小於自己的力積電(51%)和世界先進(49%)。一向專攻8英寸晶圓的力積電和世界先進均決定進軍12英寸晶圓市場,以求獲得更好的發展,或許聯華電子也會選擇新的道路,提高自己晶圓代工的收益。 ...

聯電宣布在新加坡新建晶圓廠,將配備22/28nm工藝生產線

聯華電子(UMC)宣布,其董事會已批准了一項新計劃,將目前位於新加坡的300mm晶圓廠(Fab 12i)旁邊建造一座新的製造工廠。新工廠每一階段將擁有每月30000片晶圓的產能,預計將於2024年底開始投入生產。 聯華電子在新加坡經營晶圓代工廠已經有20多年了,同時還配有先進的專業技術研發中心,這次新建造的晶圓廠稱為Fab12i P3,將成為新加坡最先進的半導體設施之一。其配備了22/28nm工藝的生產線,整個項目計劃投資50億美元。由於需要建造Fab12i P3,聯華電子2022年的資本支出預算將上調至36億美元。 聯華電子的新晶圓廠得到了諸多簽署了長期供應協議的客戶支持,以確保2024年及以後的產能,這反映了5G、物聯網和汽車領域的趨勢。新晶圓廠將引入生產所需的特殊技術,比如嵌入式高壓、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儲器、RF-SOI和混合信號CMOS等,對於智慧型手機、智能家居設備和新興電子設備等廣泛應用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聯華電子認為,新晶圓廠將滿足這些市場不斷增長的需求,有助於緩解22/28nm工藝產能的結構性短缺。 聯電董事長洪嘉聰表示,非常高興擴大了聯華電子在新加坡300mm晶圓廠的運營,這將使聯華電子的製造能力進一步朝多元化邁進,在過去的20多年里,新加坡完善的基礎設施、產業鏈和人才資源都讓聯華電子受益。新加坡經濟發展局主席馬宣仁博士指出,聯華電子在新加坡半導體製造業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對此次聯華電子持續擴展生產能力和研發投資表示歡迎和支持。 ...

2021年晶圓代工行業前五名占據近9成市場份額,台積電一家獨占約6成

晶圓代工是一個營收高度集中的行業,排名前十的從業者占據了98.4%的市場份額,如果進一步縮小到前五名,也占據了將近9成的比例。作為一個資本密集、技術密集、以及與客戶高度互動的產業,各方面的要求都非常高,僅僅依靠一兩個項目上做得稍微好一些,也很難在這個市場占穩腳跟。 根據DigiTimes的統計,2021年的晶圓代工行業里,台積電(TSMC)營收為568.2億美元,市場占有率達到了驚人的59.5%,在7nm和5nm製程節點這樣的先進工藝市場上幾乎沒有對手。排名第二的是三星,System LSI部門營收約為180億美元,來自外部的晶圓代工訂單貢獻了約82億美元。台積電和三星之間的差距並不小,營收總量上後者只有前者不到三分之一,若排除自家的訂單,純粹的晶圓代工業務更是只有前者的七分之一。 據推算,台積電的資本支出是其營收的54%,2022年將超過400億美元,通常研發預算占營收的8%左右。如果三星決心要追趕台積電,無論資本支出還是研發費用,都不是三星晶圓代工事業部自己可以承擔的,所以三星大機率不會將其獨立。即便偶爾搶到一兩個大客戶,也很難短時間內撼動台積電。 DigiTimes認為晶圓代工市場未來可能會出現合縱連橫的運作模式,三星或英特爾會找排名第三的聯華電子(UMC)合作,讓後者分擔成熟製程工藝的產能,自己則集中火力攻占先進工藝。目前三星已經是聯華電子前五大客戶,很快還會變成前三大客戶。由於聯華電子已宣布不會進入7nm之後的製程節點,對於三星和未來參與晶圓代工業務的英特爾來說,沒有技術上的威脅,大家可以各取所需。 排名第四到第六的GlobalFoundries(格羅方德)、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這些二線晶圓代工廠基本上不會威脅到前三名的位置,加上其他因素的疊加,更多是鞏固自己的市場。而排名更靠後的廠商,則會尋找適合自己的道路。 ...

聯電將會單季度內兩次漲價,28nm產能報價高於台積電

如果一直有關注晶片供應短缺的新聞就會留意到,目前出現短缺的晶片,很大部分並非採用14nm或以下的先進工藝,而是更為舊的製程節點。比如汽車晶片,很多都仍在28nm或以上。聯華電子(UMC)作為汽車晶片的主要晶圓代工廠之一,特別在涉及電源調節的關鍵部件,占據了相當大的細分市場份額。聯電也是世界第三大晶圓代工廠,僅次於台積電(TSMC)和三星。 隨著半導體行業供應短缺、產能吃緊,各大晶圓代工廠都相繼提高了報價。有點讓人感到意外的是,聯電是所有晶圓代工廠中漲價最厲害的一家,過去一年的時間里已多次漲價了。此外,聯電一方面大規模投資,務求提高產能,另外一方面與各大晶片公司達成未來6年的產能協議,採用產能保證金模式,為未來計劃內的晶片生產支付一定比例的預付款,在數年內保證基本產能供應。 據DigiTimes報導,聯電近期的漲價趨勢並沒有改變,目前已計劃在2022年1月和3月漲價,這意味著會出現單季度兩次漲價的情況。此前聯電已宣布在2022年1月將漲價10%,不過出乎意料的是,隨後再次向客戶發出通知,宣布2022年3月1日起再次漲價,其中8英寸晶圓漲價5%,12英寸晶圓漲價5%到10%。據推算,聯電這次漲價以後,28nm產能的報價將超過3200美元,也將首次超過相同製程節點的台積電,後者為3000至3100美元。 有市場人士預計,聯電接下來會繼續漲價,預計到2023年,28nm產能的報價將達到3200至3400美元。台積電有可能會跟隨聯電,在2022年上調報價。據稱,GlobalFoundries(格羅方德)在2022年上半年的28nm產能報價也上漲至接近3000美元。 ...

因晶圓代工市場競爭加劇,聯電或加大先進工藝研發投入

在過去一年里,有關晶片供應短缺,人們總是將焦點集中在台積電(TSMC)和三星身上,兩者作為世界排名前兩位的晶圓代工廠,占據了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同時領先的工藝技術也容易引起大家的關注。 如果一直有關注晶片供應短缺的新聞就會留意到,目前出現短缺的晶片,很大部分並非採用14nm或以下的先進工藝,而是更為舊的製程節點。比如汽車晶片,很多都仍在28nm或以上。聯華電子(UMC)是世界第三大晶圓代工廠,直到2018年,仍在研發上與台積電有正面的競爭,一般情況下會落後台積電大概一個製程節點的距離。聯華電子也是汽車晶片的主要晶圓代工廠之一,特別在涉及電源調節的關鍵部件,占據了相當大的細分市場份額。 與GlobalFoundries類似,鑒於研發先進工藝的巨大成本和風險,聯華電子管理團隊決定放緩工藝開發上的投入(停留在14nm製程節點),專注於特殊工藝技術。這個決策也讓聯華電子獲得了不錯的收益,2020年的營收大概在62億美元左右。 有媒體報導,隨著台積電和三星繼續推進工藝的研發、英特爾加入晶圓代工市場、GlobalFoundries(格羅方德)上市並擴充產能、以及中芯國際的投入的規模日漸增長,聯華電子開始感受到了壓力。盡管聯華電子可以為客戶提供一些獨特的產品,比如混合模式的射頻和SOI上的射頻、各種MEMS和CMOS圖像傳感器解決方案、以及高電壓解決方案,但是不得不為長遠發展制定新的計劃。 目前聯華電子和70%的客戶簽訂了三到六年的長期合同,隨著競爭加劇,不得不重新投入更先進位程節點的研發中。與聯華電子狀況類似的是GlobalFoundries,兩者未來幾年或許都會加大投資,通過更先進的工藝技術,以保證自己的競爭力。 ...

美光宣布與聯電達成全球和解協議,後者將向前者一次性支付一筆賠款

美光(Micron)宣布,已經與聯華電子(UMC)達成全球范圍內的和解協議。根據這份協議,雙方將在全球范圍內撤回向對方提起的訴訟,同時聯華電子將向美光一次性支付一筆款項。這筆款項將解決涉及美光DRAM工藝技術相關的索賠,金額不詳。美光表示,雙方未來仍會有合作的機會。 雖然美光和聯華電子都沒有透露這筆款項的具體金額,但美光最終不得不在其財務報告中披露,結果仍然是無法隱瞞。美國司法部在2018年11月對聯華電子提起訴訟,內容為非法獲取了生產DRAM所需的關鍵智慧財產權和商業機密(具體指的就是工藝技術),不過在2020年10月雙方達成了一項6000萬美元的和解協議。 早在2017年,美光就因相關問題對聯電提起訴訟,表示對方從其台灣的子公司挖走工程師,並要求提供美光製造技術的規格和其他特性。隨後聯華電子也做出了反擊,指控美光侵犯了其授權的專利。隨著美國司法部和聯華電子達成和解,美光和聯華電子之間持續四年的智慧財產權糾紛也得到了解決的機會。 聯華電子是目前世界第三大晶圓代工廠,僅次於台積電(TSMC)和三星,擁有十二座晶圓廠,其中四座為12英寸晶圓廠、七座為8英寸晶圓廠、以及一座6英寸晶圓廠。美光則是世界主要半導體儲存及影像產品製造商之一,存儲技術也處於領先位置,其主要產品包括DRAM、NAND快閃記憶體和CMOS影像傳感器等。 ...

聯電受益於半導體產能緊張,與高通達成未來6年晶片代工協議

作為台灣第二大晶圓代工廠,聯華電子(UMC)這些年與台積電(TSMC)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不過近一年多來,隨著新冠病毒在全球擴散,半導體產業需求旺盛,聯電近期的議價與供貨能力也變強了,過去一段時間里已多次漲價。 此前,聯電已開始大規模投資,務求提高產能。與其他晶圓廠有點不一樣,聯電主要將注意力集中在成熟的工藝節點上,同時保留升級先進工藝節點的能力。另外,聯電與各大晶片公司達成未來6年的產能協議,採用產能保證金模式,為未來計劃內的晶片生產支付一定比例的預付款,在數年內保證基本產能供應。通過雙方的利益綁定,聯電已投資36億美元為台灣台南的Fab 12A晶圓廠擴大產能,其採用的是28nm工藝節點。 傳聞與聯電達成協議的晶片設計公司有8家,據DigiTimes報導,這份名單中除了之前已曝光的聯發科和瑞昱,還包括了高通和三星等企業。其中比較特別的是高通,因為過往與聯電的合作並不多,關系也比較一般。同時這種長期協議與高通定期更換晶圓代工廠,以降低成本,並提高議價能力的一貫做法不同。 高通在過去一年多里,由於各個不同製程晶片的供貨問題,對財報已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業界傳聞高通在三星的訂單因良品率低於預期,所以回歸台積電尋求產能,無奈台積電產能滿載,需要加價和等待。何況三星在美國的晶圓廠前段時間因惡劣天氣停工,無論自身的晶片生產還是為高通代工的5G射頻(RF)晶片都受到了影響。反而聯發科因出貨穩定,受到了眾多設備廠商的青睞,對高通造成了一定的壓力。 ...

台灣高雄興達電廠發生事故造成大停電,半導體企業暫時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今天下午15時左右,位於台灣高雄的興達電廠發生事故造成全廠停機,由於系統供電能力不足,開始執行緊急分區輪流停電。隨後,整個台灣大部分地區出現停電。其中新竹科技園和台南科技園備受關注,因為這里聚集了許多半導體生產企業。近期業界的各種供應短缺,加上該地區已長時間遭受乾旱缺水的影響,都足夠讓人揪心了。 據Digitimes報導,台南科技園主管機構表示,使用22.8kV實際受影響的企業有七家,主要是電子和生物科技為主的中小型企業。而園區內使用161KV的台積電(TSMC)、聯華電子(UMC)和群創等企業並沒有停電,僅受到輕微的降壓影響。目前園區的公共設施仍然正常供電,沒有受到影響。 台積電表示,雖然受到降壓影響,但是已採取緊急措施,已將影響降到最低,後續分區供電情況需要進一步了解。台灣最大的PCB工廠「世界先進」則表示,位於新竹和桃園的三座廠房目前供電正常。聯電表示,台南地區的短暫降壓現象沒有影響生產,新竹地區的廠房則正常運營。 封裝與測試龍頭企業日月光表示,其高雄地區廠房運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目前正在核實相關情況。面板廠商友達和群創均表示沒有問題,不過竹北台元科技園出現停電,下午16時起陸續有企業提早下班。 ...

消息稱聯華電子計劃從7月起將12英寸晶圓代工報價提高約13%

由於產能緊張,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多家晶片代工商已經或者計劃提高代工報價,其中就包括聯華電子(UMC)。今年1月初,媒體曾報導稱,由於產能緊張,晶片代工商聯華電子已經提高了12英寸晶圓的代工報價,但該公司並未透露提高的幅度。 如今,據業內消息人士透露,聯華電子計劃從7月份起將12英寸晶圓的代工報價提高約13%。 聯華電子成立於1980年,提供先進位程技術與晶圓製造服務,為IC產業各項主要應用產品生產晶片。目前,該公司旗下有12座晶圓代工廠,其中4座為12英寸晶圓代工廠、7座為8英寸晶圓代工商,還有一座是6英寸晶圓代工廠。 去年8月份,產業鏈人士透露,包括台積電、聯華電子在內的晶片代工商將8英寸晶圓代工報價提高了10%-20%。 今年1月中旬,媒體援引產業鏈人士透露的消息報導稱,聯華電子正在提高12英寸晶圓代工廠的產能,以滿足相關製程工藝的需求,主要是滿足28nm工藝的產能需求。 該公司在今年4月底發布的財報顯示,第一季度,該公司的晶圓出貨量和平均價格都有所提高。(小狐狸) 來源:cnBeta

聯電將投資36億美元以提高28nm工藝產能,並與客戶達成協議收取預付款

在全球半導體供應短缺的背景下,晶圓製造廠會「淘汰」一些過時或不合適的工藝,將產能集中在先進或需求量大的工藝上。除了14nm或更先進的工藝外,一些成熟的工藝節點也會受到青睞,比如28nm工藝。 據TechSpot報導,聯華電子(UMC)已經與聯發科和瑞昱等晶片設計公司達成協議,採用產能保證金模式,為未來計劃內的晶片生產支付一定比例的預付款,在數年內保證基本產能供應。據了解,這筆款項大概在五千萬美元左右。這種方式避免了因需求增長或市場價格波動而造成供應的混亂,聯電也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通過雙方的利益綁定,聯電將投資36億美元為台灣台南的Fab 12A晶圓廠擴大產能,採用28nm工藝節點。 目前Fab 12A晶圓廠的每月可生產9萬片300mm晶圓(WPM),今年會將產能提高到每月10萬片晶圓,下一階段將再增加27500 WPM。同時這些28nm工藝節點的生產設備可支持未來進一步升級,有必要時可升級到14nm工藝。聯電預計將增加約1000名員工,作為這項擴展計劃的一部分。 日前,台積電(TSMC)也宣布投資約29億美元,提高位於南京的晶圓廠的產能,將擴建28nm工藝的生產線。按照計劃,新擴建的生產線將會在2022年下半年正式投入使用,到2023年年中,南京的晶圓廠每月可生產4萬片晶圓。 ...

聯電將啟動新一輪漲價,其他晶圓代工廠可能會跟進

據《聯合早報》報導,本月初,台積電已取消了客戶折扣優惠,聯華電子(UMC)作為台灣僅次於台積電(TSMC)的第二大晶圓代工廠,也是世界第三大晶圓代工廠,可能會有新一輪漲價。 聯華電子目前每月可生產60萬片8英寸和12英寸晶圓,最先進的製程是14nm工藝,其大部分晶圓廠位於台灣的新竹。這次漲價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整個台灣面臨嚴重的乾旱,即使是台積電用盡所有辦法也沒有避免受到影響,聯電也是如此。另一方面,新冠疫情爆發後,對半導體的製造需求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世界各國和地區的各種隔離政策,使得需求增加,供應也變得困難。長時間的疫情使得晶圓製造廠沒有喘息的機會,設備長期的超負荷運轉,需要額外的成本維持。 事實上,此前聯電就已經有多次漲價了,傳聞力晶半導體也可能會緊跟其後,提高代工的價格,同時各大晶圓代工廠也開始為明年產能做分配。有業內人士認為,今年下半年開始,各方面因素促成的漲價會轉嫁到晶圓廠的客戶身上,最終產生連鎖反應,並持續要明年。也有人擔心,持續的短缺與漲價可能會錯誤預估形勢,導致過度訂單和庫存,一旦高需求出現了動搖,屆時可能又是一場災難。 與台積電類似,聯電拒絕對漲價的報導發表評論。不過在本月28日,聯電將召開2021年第一季度的財報電話會議,屆時可能會有回應。 來源:超能網

整個市場對於晶片的強勁需求,將使台灣前三晶圓代工廠的總收入在第四季度再創新高

受到需求強勁的影響,2019年第三季度,台積電的銷售收入達到了2930.45億新台幣,約合95.69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高出12.6%,相比上個季度增長了21.6%,而淨收入也出現了非常可觀的上升,相比去年同期提升13.5%,相較上季度提升51.4%,達到了1010.7億新台幣,約合33億美元。整個市場對於晶片的強勁需求,不僅台積電嘗到甜頭,整個晶圓代工廠行業都表現出不錯的銷售勢態。 Digitimes調查估計,目前台灣前三大晶圓代工廠——台積電(TSMC),聯華電子(UMC)和世界先進半導體(VIS)的合並收入預計將在2019年第四季度再創歷史新高。其銷售額相對2019年第三季度將環比增長18.8%,達歷史新高的108.4億美元。 目前,專用IC代工廠VIS已對其2019年剩餘時間的銷售表現持謹慎態度,而台積電和聯華電子均預計其銷售表現將受到對5G相關應用需求增長的推動。尤其是台積電,得益於對7納米晶片的需求強勁,其表示今年的表現將繼續超過其在台灣的代工廠競爭對手。 Digitimes調查發現,與智慧型手機和高性能計算相關的晶片解決方案的訂單,使台積電從28納米及更先進的工藝技術獲得的銷售額占該公司第三季度總晶圓收入的比例增長至將近70%。28納米及更先進的工藝技術相關的收入,作為本季度台灣前三大晶圓代工廠總收入的一部分,首次占比超過60%。 此台灣排名前三的晶圓代工廠商在第三季度的晶圓平均銷售價格也連續出現增長,這同樣得益於28納米及更先進的工藝技術帶來的銷售增長。但是由於今年上半年業績令人失望,台積電,聯華電子和VIS在2019年的總收入將同比略有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