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育兒

Tag: 育兒

《美國式家長》試玩版上線 體驗一把美國的育兒成長故事

前有《中國式家長》引爆成長和育兒話題,現在,由《中國式家長》團隊正版授權《美國式家長》也要跟玩家見面了——想不想立刻試一下在美國的成長體驗和故事?好消息是,遊戲現已參加 Steam 遊戲節,中文試玩版免費體驗中! 遊戲將於2021年上線,現在就加入願望單,第一時間獲得上線和折扣消息>>> 遊戲設定在90年代的美國,原汁原味的千禧年風格,豐富的流行文化元素,極富時代特色的場景,引發玩家的懷舊情緒和代入感。娛樂無國界,不只西方玩家,全球各個地方的玩家都能從中感受到樂趣和想起童年回憶,會心一笑。 《美國式家長》由波蘭獨立遊戲開發團隊 Vile Monarch 開發,明星團隊打造,故事方面由《奇異人生》系列主筆 Christian Divine、《奇異人生》漫畫編劇 Emma Vieceli 和《無主之地:傳奇》編劇 Matthew Ritter 執筆。 生長在典型中產階級家庭的你,或在班上努力學習,或在同學間叱吒風雲,或踴躍參與課後活動,磨練技能,但是不要忘了你的終極目標——SAT考試。也許SAT沒高考那麼重要,不過它亦是你人生的分水嶺。 從你睜開眼睛的剎那,到你完成高中學業,你的生活越來越充盈:新技能、新課程任你選擇,你可以在學校里交朋友,與他們一起成長。課餘生活也豐富多彩,你可以上選修課,或者邊打零工邊學習新技能。在你享受成長的快樂時,也別忘了父母對你的期望。作為回合製成長模擬遊戲,《美國式家長》不僅有出色的成長系統,而且還有各式各樣有趣的小遊戲、多分枝多結局的故事線。這是一段由你書寫的故事,是你所希望的人生。 在本次遊戲節試玩版中,玩家可以獲得從出生到小學階段的完整遊戲體驗。玩腦洞小遊戲獲得屬性點,學習各種課程,參與課外活動,解鎖新技能和新地點!在學校結交朋友,與他們一起成長。請記住,你的一個選擇,可能改變他們的一生。生活就是這樣,充滿機遇與巧合。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在試玩版中,玩家可以隨機解鎖的故事角色和地點,因此多次遊玩的過程中你或許會發現遇到了不同的夥伴!還有各式各樣的地點可逛,多種遊戲體驗,歡迎多次嘗試! 在上線版本中,更多角色故事等你解鎖,更多技能等待你挖掘。你的目標是成為理想型大人,同時別忘了在SAT考試中取得高分!另外,遊戲還加入了多周目系統。長大成人後,你將成為父母,陪伴你的孩子開始全新校園生活,為他們打造獨特的成長路線,結交更多朋友。《美國式家長》是輕松校園劇,同時也是你的人生。 來源:遊民星空

《美國式家長》試玩版上線,體驗一把美國的育兒成長故事

前有《中國式家長》引爆成長和育兒話題,現在,由《中國式家長》團隊正版授權《美國式家長》也要跟玩家見面了——想不想立刻試一下在美國的成長體驗和故事?好消息是,遊戲現已參加 Steam 遊戲節,中文試玩版免費體驗中! 遊戲將於2021年上線,現在就加入願望單,第一時間獲得上線和折扣消息。 遊戲設定在90年代的美國,原汁原味的千禧年風格,豐富的流行文化元素,極富時代特色的場景,引發玩家的懷舊情緒和代入感。娛樂無國界,不只西方玩家,全球各個地方的玩家都能從中感受到樂趣和想起童年回憶,會心一笑。 《美國式家長》由波蘭獨立遊戲開發團隊 Vile Monarch 開發,明星團隊打造,故事方面由《奇異人生》系列主筆 Christian Divine、《奇異人生》漫畫編劇 Emma Vieceli 和《無主之地:傳奇》編劇 Matthew Ritter 執筆。 生長在典型中產階級家庭的你,或在班上努力學習,或在同學間叱吒風雲,或踴躍參與課後活動,磨練技能,但是不要忘了你的終極目標——SAT考試。也許SAT沒高考那麼重要,不過它亦是你人生的分水嶺。 從你睜開眼睛的剎那,到你完成高中學業,你的生活越來越充盈:新技能、新課程任你選擇,你可以在學校里交朋友,與他們一起成長。課餘生活也豐富多彩,你可以上選修課,或者邊打零工邊學習新技能。在你享受成長的快樂時,也別忘了父母對你的期望。作為回合製成長模擬遊戲,《美國式家長》不僅有出色的成長系統,而且還有各式各樣有趣的小遊戲、多分枝多結局的故事線。這是一段由你書寫的故事,是你所希望的人生。 在本次遊戲節試玩版中,玩家可以獲得從出生到小學階段的完整遊戲體驗。玩腦洞小遊戲獲得屬性點,學習各種課程,參與課外活動,解鎖新技能和新地點!在學校結交朋友,與他們一起成長。請記住,你的一個選擇,可能改變他們的一生。生活就是這樣,充滿機遇與巧合。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在試玩版中,玩家可以隨機解鎖的故事角色和地點,因此多次遊玩的過程中你或許會發現遇到了不同的夥伴!還有各式各樣的地點可逛,多種遊戲體驗,歡迎多次嘗試! 在上線版本中,更多角色故事等你解鎖,更多技能等待你挖掘。你的目標是成為理想型大人,同時別忘了在SAT考試中取得高分!另外,遊戲還加入了多周目系統。長大成人後,你將成為父母,陪伴你的孩子開始全新校園生活,為他們打造獨特的成長路線,結交更多朋友。《美國式家長》是輕松校園劇,同時也是你的人生。 來源:3DMGAME

體驗美國育兒成長故事:《美國式家長》試玩版現已在Steam上線

《美國式家長》是一款由《中國式家長》團隊正版授權、波蘭獨立遊戲開發團隊 Vile Monarch 開發的模擬養成遊戲,此前也曾在核聚變上提供試玩。故事方面,本作由《奇異人生》系列主筆 Christian Divine、《奇異人生》漫畫編劇 Emma Vieceli 和《無主之地:傳奇》編劇 Matthew Ritter 執筆。隨著遊戲參加 Steam 遊戲節,玩家現可免費體驗中文試玩版。 生長在典型中產階級家庭的你,或在班上努力學習,或在同學間叱吒風雲,或踴躍參與課後活動,磨練技能,但是不要忘了你的終極目標——SAT考試。也許SAT沒高考那麼重要,不過它亦是你人生的分水嶺。 從你睜開眼睛的剎那,到你完成高中學業,你的生活越來越充盈:新技能、新課程任你選擇,你可以在學校里交朋友,與他們一起成長。課餘生活也豐富多彩,你可以上選修課,或者邊打零工邊學習新技能。在你享受成長的快樂時,也別忘了父母對你的期望。 作為回合製成長模擬遊戲,《美國式家長》不僅有出色的成長系統,而且還有各式各樣有趣的小遊戲、多分枝多結局的故事線。這是一段由你書寫的故事,是你所希望的人生。 在本次遊戲節試玩版中,玩家可以獲得從出生到小學階段的完整遊戲體驗。玩腦洞小遊戲獲得屬性點,學習各種課程,參與課外活動,解鎖新技能和新地點!在學校結交朋友,與他們一起成長。請記住,你的一個選擇,可能改變他們的一生。生活就是這樣,充滿機遇與巧合。還有一點值得一提:在試玩版中,玩家可以隨機解鎖的故事角色和地點,因此多次遊玩的過程中你或許會發現遇到了不同的夥伴,因此玩家也不妨多次遊玩本作。 來源:機核

積木育兒榮獲頭條圖文內容營銷價值排行榜第七名

2021年3月,積木育兒帳號在頭條推出的「頭條號圖文內容營銷價值排行榜」摘得第七名的優異成績。該榜單依據帳號傳播指數、粉絲指數和活躍指數3個數據維度進行計算,覆蓋財經、房產、情感心理、科技數碼、攝影、汽車、三農、生活、時尚、體育、文史、娛樂、育兒、職場教育、健康、科學16個垂直領域 800 個頭條號,其中222個頭條號本月首次登榜。 積木育兒喚起父母的陪伴意識 「積木育兒」通過「用戶迴環」不斷進行用戶的「獲得-激活-留存-再獲得」,形成自己的用戶池。以不同形式的創意內容,活動策劃獲取用戶流量,目前,在「積木育兒」頭條平台上出現的創意爆款內容,正是符合平台用戶胃口的,也是符合平台內容需求的,所以它能獲得更多的流量曝光,這也意味著這些爆款內容在幫助平台」留住」用戶。面對80後90後的新生代父母,積木育兒在創立之初就嘗試用此種方式去傳遞科學的早教觀向父母們推廣簡單易學的育兒內容,喚起父母的陪伴意識。 微視文化傳媒,緊盯垂直PGC內容變現探索知識「軟」營銷 據了解,微視傳媒從2014年先後創立了積木育兒、父母在線、繪本奧斯卡等IP。好的IP必須要有好的內容,其次要有有效的傳播,最後要在市面上呈現出優質的產品,這也是微視文化傳媒業務布局核心能力:內容創作能力、品牌傳播能力、以及商業變現能力。 微視文化傳媒通過不斷輸出高質量視頻內容、音頻內容、圖文內容以及圖書內容等,並針對0-6歲兒童的發育特點和心理特點,建立了該指定年齡階段的父母教育內容IP和兒童內容IP兩大矩陣體系,從而構建全新的傳播影響力。 微視文化傳媒從內容精耕科學早教理念細分領域到突破橫屏重新定義豎屏內容,從率先挑戰科學早教內容家庭維度到科學早教育兒教育維度,與中國家庭站在一起,並通過用戶完成自己的進化與價值打造。通過一系列的學習過程讓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 來源:kknews積木育兒榮獲頭條圖文內容營銷價值排行榜第七名

0到3歲的孩子,我們適當放手#小捨得徵文大賽##育兒事務所#

最近有部新劇挺火的,名字叫小捨得。 看完了之後,我就有點焦慮了。 以前我們讀書起早貪黑的時候,就是在高考上,現在的家庭觀念已經提前到了幼兒園的時期了。我生怕我的孩子跟不上別人。 現在我們每天都忙碌著工作掙多點生活費給孩子買奶粉,每天早出晚歸的根本就沒時間陪在孩子身邊,更別說早教了,更加是不可能的事情。和我一起讀書的同學的孩子,都已經開始上幼兒園了。她們就過得比較好,老公有錢,她就只照顧孩子就行。如此生活,甚是羨慕。 我的小孩出生後的第二個月我就開始忙碌著工作,捨去了陪伴他們的日子,這也是挺好的,早點教育他們,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社交,孩子也該有孩子的朋友圈,我們就負責做好榜樣,告訴他們無論在什麼時候,都記得努力過自己想要過的生活。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說:「不、不能這樣」,其實我們何妨不跟他們說,你覺得這樣做好不好,我認為應該那樣子做。例如:晚上11點了,這個時候我們應該要睡覺的了,而你的孩子他孩子看電視,很多家長都會噼里啪啦的道上幾句。都幾點了,還不上床睡覺?明天還要不要上課了!我有時候覺得,你越是這樣,孩子越慢,不知道你有沒有發覺呢?其實我們不如換個說法,你可以這樣問他:現在幾點了,明天是不是要上課呢?你是睡覺呢還是繼續看呢?答案如果是繼續看的話,那你可以再和他說,你喜歡看,可以看。但是明天上課可能會遲到哦,再說我覺得吧,你更應該回去睡覺了。 我們有時候可以轉變一下思維,把孩子當成好朋友,不要當控制型的家長,適當的讓他們去選擇怎樣做,我們指引他怎樣去做。 好了,我今天就分享到這里了,我們下期見吧。 來源:kknews0到3歲的孩子,我們適當放手#小捨得徵文大賽##育兒事務所#

幼有善育民心工程持續升級!打通科學育兒指導服務「最後一公里」

幼兒時期是孩子一生髮展的關鍵期,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最主要的場所。新手爸媽如何和孩子一起度過快樂的親子時光?職場父母怎樣呵護「小神獸」健康成長?從4月20日舉行的媒體座談會上了解到,市教委、市衛健委、市婦聯將合力打通科學育兒資源的「最後一公里」,把最專業、貼心的服務送到家長手中,「學齡前兒童善育工程」這一牽動千家萬戶的民心工程持續升級。 線上線下相結合 育兒指導公益活動365天不落幕 上海常年開展公益科學育兒指導活動,每年為有需求的適齡幼兒家長提供6次以上的免費服務。科學育兒指導服務納入民心工程以來,承載市教委、市衛健委、市婦聯科學育兒指導項目的「育之有道」APP進行了多次改版,「育兒周周看」「季度自檢指標」「微視頻指導方案」「專家講堂直播」等板塊著重內容分享,「在線專家問答」「家長心得分享」著重體驗互動,所有線下活動均向全市家庭開放,所有線上講座均可無限回聽。「育之有道」受到家長們的歡迎和喜愛,用戶數已近40萬。 下一階段,「育之有道」APP將陸續推出備孕家庭、孕寶寶家庭關心的孕期母子健康專題,還將向上延伸到6-8歲的兒童家庭,關注親子有效互動和幼小銜接階段良好習慣的培養,使更多家庭受益。有需求的家長通過各大應用平台可下載使用「育之有道」,零距離、無障礙地獲取專業的海量資源,成為365天隨身攜帶的育兒加油站。目前徐匯、奉賢、浦東等區的線上育兒指導特色資源已接入「育之有道」,未來將有更多的區加入資源共享,為幼兒家庭提供更加精準、豐富的服務。 4月20日下午,在上海市徐匯區斜土社區文化中心「育兒指導站」,幼兒和家長一起參加親子集體音樂小遊戲「騎轉馬」 教養醫資源相整合 360度全方位對接家庭育兒需求 上海家庭育兒指導服務集合了教育、醫學、心理等領域的知名專家和優質資源,確保服務的專業性和科學性。在推進實施民心工程的過程中,各部門資源高度整合,形成了穩定的專家團隊和高質量的服務標準。科學育兒指導項目組在實踐中結合家長的需求和反饋,不斷探索新模式、新途徑,全方位支持家庭養育。市教委建立市區兩級早教中心,鼓勵幼兒園積極承擔科學育兒指導任務,900多個科學育兒指導站覆蓋全市所有街鎮。市衛健委推廣使用《上海市母子健康手冊》和《上海市0-3歲嬰幼兒家庭科學育兒指導手冊》,兒童健康管理率達99%以上。市婦聯藉助215個社區家庭文明建設指導中心,提供長效化、項目化的家門口的科學育兒指導服務。 4月20日下午,在上海市徐匯區斜土社區文化中心「育兒指導站」親子活動現場,家長與孩子互動 「五進」模式齊發力 對有需求的幼兒家庭100%全覆蓋 科學育兒指導服務有效地支持了家庭養育,提高了廣大市民對公益免費的科學育兒指導資源知曉度,加強了科學育兒指導的內容個性化和精準化。下一步,科學育兒指導服務將通過「進樓宇、進園區、進場館、進社區、進家庭」的「五進」方式,把資源送到更多的家長身邊。 進樓宇指在辦公樓宇、商業中心等場所面向家長開展專家諮詢面對面、科學育兒微講座等活動,主要在工作日的中午休息時段進行,讓繁忙的職場家長起身下樓即可享受服務。進園區指在年輕父母集中的大學園區、科教園區、產業園區、工業園區等場所開展活動,結合園區條件因地制宜進行服務。進場館指在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科技館等場館開展的各類指導服務活動。進社區指進入各類居住型社區,藉助社區家庭文明建設指導中心、兒童之家、睦鄰友好中心等場地,開展親子遊戲、講座、諮詢等活動。進家庭一是指資源進家庭,借發放母嬰手冊、建卡產檢、預防接種的時機,將科學育兒資源獲取的途徑告知適齡幼兒家庭,早知道、早受益;二是指服務進家庭,上門為有需求的特殊幼兒進行指導、為參與玩具材料包試點的家庭進行使用指導,精細化支持家庭養育。 目前,徐匯、楊浦、黃浦、靜安、普陀等區已在「進社區」模式上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經驗,下一步各區、各部門將充分因地制宜發揮積極性,開展更多的「五進」服務,讓更多的幼兒家庭受益。 4月20日下午,在上海市徐匯區斜土社區文化中心「育兒指導站」親子活動現場,家長與孩子一起做遊戲 攝影:談樂達 編輯:馬曉敏 季昕 來源:kknews幼有善育民心工程持續升級!打通科學育兒指導服務「最後一公里」

【育兒有方】如何有效地陪伴孩子 (第106期預告)

陪伴孩子聽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有具體的方法。很多父母以為,24小時不上班,辭掉工作關掉朋友圈,就是陪伴孩子了。其實不然。無效的陪伴,家長累,孩子也辛苦,還直接影響親子關係。 本期微課,我們特別邀請省「巾幗建功」先進個人付廣娟老師,為育兒有方的家長朋友們帶來《如何有效地陪伴孩子》線上課堂,讓父母更懂孩子更懂教!歡迎屆時收聽。 ● 微課時間 ● 2021年4月26日(星期一) 20:00-21:00 ● 主講嘉賓 ● 付廣娟 ● 嘉賓簡介 ● 2019年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 吉林省「巾幗建功」先進個人 文化部特邀家庭教育專家 吉林省婦女兒童工作智庫專家 吉林省家庭教育促進會特聘專家 長春市家庭教育講師團成員 國家級二級心理諮詢師 國家級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 國家級養成教育指導師 國家級生涯規劃指導師 正面管教課程講師 ● 課程大綱 ● 1.找准自己的定位:不當保姆; 2.認清陪伴的實質:孩子是主體; 3.理解陪伴的意義:助力精神; 4.選擇陪伴的方式:共同成長。 ● 參與方式 ● 長按二維碼添加ccfljj為微信好友,轉發此圖片至朋友圈,並附言「我要參加育兒有方微課堂」,截圖給ccfljj,並告知孩子年齡。 ● 本期福利 ● 課程結束後,發本期微課筆記照片及學習心得至朋友圈,截圖給ccfljj可獲取價值260元兒童親子課(長春市早教實訓基地感統、藝術、音樂、蒙特梭利任選2個課時)。 來源:kknews【育兒有方】如何有效地陪伴孩子 (第106期預告)

育兒篇:與我嫂子促膝詳談2小時(五)剝洋蔥式的輔導才有效

大家好,我是@萍水落花此相逢,今天為大家帶來我跟我嫂子談話的第五個內容,就是給孩子剝洋蔥式的輔導。 我們先來說說洋蔥的組成,它是一層一層的,那我們剝開了就是一片片的,這個輔導方法是從我婆婆給孩子講事情的時候發現的,這里我先謝謝我的好婆婆。 因為大侄子學習很一般,我嫂子和哥哥經常為他學習操心,我看到他們的輔導方式,我想啊,我要是侄子,我也不愛學習。 這一次談話內容之一就是我嫂子問我關於孩子學習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如果孩子這個題做會了,但同一個知識點,換一道題不會,這是什麼原因? 我說:首先,他能做會這個題目,證明他對這個題目是理解的,但是如果換一個題目,他就不會了,這說明他對這個知識點理解得不夠透徹。這時候要把這個知識點拎出來,像洋蔥一樣一點點剝開來問他,看看他哪一句話不理解。 等所有的知識點理解完以後再讓他做這道題目。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問他:為什麼這個題會做,那道題就不會做呢?其實這樣的問題沒有任何意義,只會增添他的挫敗感。 這時候我嫂子陷入了思考,我想她是因為每天都輔導作業,導致她也對這件事比較煩,所以聽到我這樣說,並沒有回話。而是提出了第二個問題。 她說:那孩子經常看錯題,怎麼辦呢? 我說,看錯題是正常的,這是一件正常的事,即使是我也會看錯題,但是要找到解決方法。 這里要分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他在腦海里把以前的題帶進來了,所以就看錯了。 對於這種情況,需要多讀2遍題目,一個一個字默讀,就可以解決,多重複這種方法,讀題的速度就會慢慢加快,也不容易被腦海里的各種題目擾亂。 第二種情況就是把上面的題目看成下面的,所以做錯了。 對於這種情況,可以提議讓他把已經做過的題目用手或者紙遮擋一下,然後再看題目,這樣能解決。 說到這里,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學會包容孩子的犯錯,並且幫助他們來找到解決的方案,不能發現他犯錯了,就直接責備他。 如果你在他犯錯的時候責備他,這時候給他傳達的就是一種父母不允許孩子犯錯,一定要做對,那麼他就很容易掉進越不想錯越錯的循環,他會更加無助,沒辦法改正自己的問題。 其實我們更應該珍惜孩子每一次犯錯的機會,因為錯了才有可學習的知識,才能知道孩子哪里還沒掌握,如果孩子都做對了,你應該要惶恐了,因為孩子在這些學習的過程中並沒有學到新知識或者值得讓他深究的知識。 By:@萍水落花此相逢 如果你覺得還不錯,就給我點讚+關注吧~ 歡迎評論交流孩子的輔導方法~ 來源:kknews育兒篇:與我嫂子促膝詳談2小時(五)剝洋蔥式的輔導才有效

四川廣安偉人教育:父母育兒經驗分享之陪伴是最好的愛

偉人故里育偉人,育好偉人為人民。歡迎家長朋友們齊聚偉人教育。今天偉人教育帶家長朋友們一起看看廣安實驗幼兒園家長分享的育兒經驗,希望家長朋友們喜歡、點讚、收藏、留言。 廣安實驗幼兒園小五班陳栩藝媽媽,家有小女,名叫小藝,今年四歲了現就自己粗淺的育兒方法與大家分享。 NO.1與孩子一起制定規則 與孩子一起制定規則,並堅持執行規則。一定要與孩子溝通,制定大家都同意的規則。在執行過程中,家長一定要嚴格遵守,不能因為哭鬧而妥協。比如:知道出去逛街一定會吵著坐搖搖車,那在每次出門前,就跟寶貝商量好,今天我們出去只能坐一次搖搖車哦,當搖搖車停下來了就不能再坐啦。當她同意後,我們就出門,這樣出去我們就讓她坐一次搖搖車,如果出現吵著還要再坐的情況,我們可以說「媽媽知道你還想玩,但是之前我們說好了只能玩一次,如果你不願意下車,我們可以在車上呆一會,但是不會再投幣玩啦,明天我們再來吧。」慢慢的孩子也會明白約定好的事情,哭鬧是沒有用的,答應了就必須做到。生活中這種類似的情形,都很有效果,比如逛超市買吃的、買玩具等。 NO.2讓孩子做選擇 孩子並不是不聽父母的話,而是我們的方法不對。給出選擇,讓孩子來選,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比如,寶貝正在外面玩,叫寶貝回家,寶貝不願意,就可以試著說:「寶貝,時間很晚了,你是想現在回家休息呢還是再玩五分鐘回家呢。」讓孩子選擇,如果孩子說再玩五分鐘回家。那我們在等待時,要多提醒他幾次,我們還有四分鐘、我們還有兩分鐘,讓他心理有個預期準備。如果時間到了後出現哭鬧的情況,那就要按上面第一條來,約定的規則必須遵守。 NO.3與孩子產生共情 當孩子哭鬧、傷心的時候,我們要第一時間抱起孩子,對他說,「媽媽知道你現在很想要那個玩具,如果現在就能擁有就好了……」或者「寶貝一定是摔疼了,現在很傷心。」等孩子情緒平復下來後,再與孩子交談,讓孩子知道父母了解他,理解他的感受,願意認真傾聽他,願意和他一起解決辦法,而不是事事都要贊同孩子的想法。 NO.4與孩子一起閱讀 親子閱讀是我們家做得最好的,也是小藝每天睡前必須要做的一件事。親子閱讀不僅能增長孩子的見識、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也是培養良好親子關係的有效方法。通過繪本,寶貝能了解到良好的生活習慣、安全常識,我們家長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也能通過書上的故事來提醒寶貝,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通過一些親情方面的繪本,小藝現在特別喜歡小寶貝,想要弟弟妹妹,避免了許多家長生二胎,擔心第一個孩子不同意的顧慮,同時也學會了照顧其他比自己小的寶貝。 NO.5以身作則 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父母自己就先成為什麼樣。想讓孩子成為誠實守信的孩子,那家長就要做到答應孩子的事,一定要兌現。不能輕易承諾,一旦答應,就必須實現諾言。想讓孩子喜歡讀書,那就自己先做榜樣,不能在催促孩子讀書的同時,自己卻在打遊戲、玩手機。想讓孩子待人友好,那就溫柔地對待寶貝。 NO.6表揚比批評更有效 孩子是需要鼓勵的,鼓勵就是動力。每當孩子有一些進步時,我們要主動表揚鼓勵他,這樣孩子的自信心就會大增。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要了解事情的緣由,現在孩子還小,做錯事或許並不是他的本意,我們不能擴大錯誤,要及時引導,告訴他怎麼做才是正確的。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閒暇之餘,多帶孩子出去走走,陪孩子看看更廣闊的天地。 偉人故里育偉人,育好偉人為人民。感謝家長朋友們欣賞偉人教育。偉人教育致力推廣父母育兒經、傳播校園育人經、探析政府育才經,關注偉人教育、培育時代偉人、享受偉大人生。 來源:kknews四川廣安偉人教育:父母育兒經驗分享之陪伴是最好的愛

傅首爾:比「喪偶式育兒」更不能接受的是「詐屍式育兒」驚爆眼球

「喪偶式育兒」是近幾年出現的詞彙,說的是爸爸在孩子成長中的缺失,將照顧、教育孩子的責任一股腦地推在媽媽的身上,似乎爸爸只是家中的「工具人」,完全沒有存在的意義。 相信這是大多數媽媽心中的痛,不僅家庭關係被影響,甚至孩子對爸爸也非常親近。 當爸爸們意識到了自己身上肩負的責任後,逐漸有意識地回歸家庭,並不是身心全部回歸,只是偶爾的出現在孩子面前,成為了指手畫腳的「指揮官」,面對爸爸的縱容,孩子對爸爸的態度一邊倒,依偎在爸爸的懷疑,指責著「媽媽的罪行」。 前段時間,傅首爾參加辯論活動時,瞬間開啟了「吐槽模式」,稱:爸爸就是最強的「豬隊友」。 傅首爾說:爸爸回家,只會做一件事情,就是「摘桃子」。傅首爾在兒子的日記中看到:我媽很煩人,不管每天多忙,回到家的她只會「逼著我」學習,辛苦工作一天的爸爸回到家,從來也不會罵我。 當傅首爾看到了兒子的日記後,內心酸澀不已,表示:你爸都不怎麼回家,怎麼罵你。 傅首爾說:丈夫偶爾回家看到孩子還在寫作業,看到我態度不好,就會哄兒子,不僅問東問西,甚至還會噓寒問暖,第一時間就可以將孩子收服,成功的站在媽媽的對立面,簡直就是喪心病狂的「詐屍式育兒」。 【「詐屍式育兒」的危害】 1、給孩子留後路 很多父親,相信和傅首爾描述的爸爸形象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然而,爸爸這種「詐屍式育兒」的方法,只會在孩子的內心中種下一顆種子,這顆種子就是處處給孩子留後路,遇到什麼事情,孩子都會向爸爸尋求幫助。 經常性出現「詐屍式育兒」的情況,一定會讓孩子的身上缺乏責任心,這是「詐屍式育兒」不能忽視的最強大的危害。 2、顛覆孩子的認知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面對怎麼也教不會的孩子,很多媽媽情緒都是非常急躁的,如果此時爸爸以「詐屍式育兒」的形象出現,只會顛覆孩子的認知,他們甚至會懷疑:媽媽教授的知識是錯誤的,而且媽媽事事都不如爸爸。 這種顛覆孩子認知的行為,會對孩子的三觀產生致命的影響和威脅,這也是「詐屍式育兒」最不能被接受的原因。 3、家庭容易產生矛盾 當媽媽辛辛苦苦教孩子作業和其他事情時,而爸爸以討好的姿態出現在孩子面前,自然會受歡迎,同時也會讓孩子的注意力被分散,不僅桃子被摘走,同時媽媽的內心也是非常氣憤的。 一旦家庭中有個「詐屍式育兒」的爸爸,也會為整個家庭埋下一枚隱患,隨時都可能會產生各種矛盾,事實上,這些主要的矛盾都集中在孩子的教育上。 4、耽誤孩子的學習 大家眼中的「詐屍式育兒」之所以備受斥責,無法被大家接受,主要是因為父母兩個人的教育理念不同,在爭吵和不斷磨合過程中,消耗的是孩子的時光,耽誤的是孩子的學習,而孩子的成長和學習道路又是不可逆的,這也是大多數人無法忍受的原因。 【教育中,父母應該注意這些】 1、教育理念達成一致 「詐屍式育兒」的出現,在現如今的社會中並不在少數,這完全是因為父母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的理念出現了碰撞和摩擦,因此,在對孩子教育之前,父母一定要達成共識,只有這樣,後期才能減少摩擦,才能讓孩子學習更順暢。 2、核定標準達成一致 學習是有一定審核標準的,就像是成績,而孩子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針對某件事情的完成度,需要有一定的審核標準,這需要父母達成共識的。 只有完成了,孩子才能獲得一定的獎勵,否則不管他們對父母再怎麼撒嬌,依然沒有任何作用。 忒壬斯說過:我們是驕傲還是謙卑,全取決於事業的成就。 父親,是在孩子學習和成長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一旦當父母教育孩子的理念發生衝突和碰撞時,對孩子的價值觀也會造成強大的衝擊。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最重要的,就是父母能站在統一戰線,千萬要擺脫所謂的「紅臉」和「白臉」,這對孩子的成長真的沒有任何益處,不妨從以上兩個方面入手,相信在孩子的教育上,一定能給你更多的啟發。 今日話題:你家中是否也存在一個「詐屍式育兒」的父親,你又是如何應對的?歡迎在下方點讚留言。 來源:kknews傅首爾:比「喪偶式育兒」更不能接受的是「詐屍式育兒」驚爆眼球

只因這個動作,八個月寶寶被哄成了腦癱,這些育兒陋習還有家長犯

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對於任何一個家庭來說都是一件大事,尤其是現如今多數家庭都只有一兩個孩子,當然是個個都當成了寶,對於家里的老人們來說,更是如此,隔輩親的感情無人能抵擋。 小琳自從生了寶寶之後,自己需要坐月子,老公又要忙著賺錢養家,因此偶爾忙不過來的時候就會請婆婆來家里幫忙帶寶寶。而能每天見到小寶寶,婆婆自然也是心中欣喜,家里有了婆婆的幫助也確實讓小琳輕鬆不少。 但有件事一直讓小琳感到有些奇怪,只要自己一抱寶寶,沒一會兒寶寶保準大哭大鬧,但是只要是婆婆來抱,小寶寶立馬就消停了,這讓小琳大感驚奇,暗暗讚嘆姜還是老的辣,婆婆畢竟是過來人,帶娃有一手。 不過漸漸地,小琳卻是發現了蹊蹺,原來每次只要寶寶哭鬧,婆婆就會抱起寶寶輕拍幾下寶寶的後背,然後輕輕地搖晃起來,在這種有節奏的搖晃之下,小寶寶很快就安靜了下來,甚至進入夢鄉。 而且小琳發現搖晃寶寶的頻率越快,小寶寶就會越開心,這讓小琳覺得自己好像掌握了抱娃的「訣竅」,婆婆也是在一旁傳授「經驗」說:搖晃著寶寶睡,寶寶才會睡得更香。 於是,初為人母的小琳便十分認真地吸取著前輩的「經驗」,卻沒想到自己的這一行為正在將寶寶一步步地推向深淵。 就這麼過了些日子,小琳卻突然發現,不知從何時開始,寶寶開始哭鬧不止,不僅精神萎靡,還伴有高燒不退的症狀,這令小琳心里十分焦急,就想要送寶寶去醫院看看。 但婆婆卻認為這只是寶寶感冒了,在家里多護理多給寶寶喝點水出出汗就好了,沒必要去醫院浪費錢,寶寶老吃藥也不好。 就這樣,寶寶在家里又給耽誤了幾天,但幾天之後小琳見寶寶依舊不見好轉,意識到事情可能沒這麼簡單,才急急忙忙地帶寶寶去了醫院。 經過醫生的仔細檢查和問診後,寶寶被確診為「腦癱兒」,而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正是奶奶的「搖晃式」帶娃。 為什麼這看似平常的舉動,卻給寶寶造成如此巨大的傷害? 這是因為小寶寶的身體發育尚未成熟,而嬰幼兒期的腦部發育又較快,整個頭部的長度和重量大概占了身長和全身重量的1/4,加上小寶寶的顱底較為平坦,腦部不好固定,支撐頭部的頸部也較為柔軟、脆弱,欠缺支撐力。 如此情況下,如果家長們劇烈搖晃寶寶或是長期高頻率的搖晃,都可能導致寶寶的顱腦組織結構受到擠壓,腦組織和頭骨來回碰撞,進而引發大腦方面的疾病,如「嬰兒搖晃症候群」,對寶寶的腦部造成傷害,甚至是死亡。 因此,雖然「搖晃」能讓小寶寶安靜下來,但這種方式卻是不太妥。 其實老人們和新手父母的目的一樣,都是希望孩子能夠平安健康地成長,老人們作為「過來人」也確實有不少育兒經驗,但畢竟受時代和知識水平所限,一些「祖傳」的陋習還是應注意鑑別,避免在不知不覺中傷害了寶寶。 1、給小寶寶綁腿能讓腿長直 「大長腿」誰都喜歡,但不科學但干預卻可能給寶寶帶來傷害。一些家長會給小寶寶「綁腿」,覺得小寶寶身體還在發育期,柔韌性也好,這樣從小「綁腿」能預防寶寶出現O型或X型腿,讓腿長得更直。 殊不知,這很可能會導致寶寶出現發育性髖關節脫位,腿部受到壓迫還可能導致皮膚損傷、肢體缺血等,甚至影響身體發育進程。其實8歲以前的孩子,出現輕微的O型腿或X型腿多數都屬正常生理現象。 2、給孩子把屎把尿 一片紙尿褲就要好幾塊,這對於節儉慣了的老人們來說,自然是能省則省。因為常會通過定時給孩子把屎把尿的方式,讓孩子習慣了定時定點排便,也能少用些紙尿褲。 但其實,給孩子把屎把尿非但不利於孩子養成自主排尿排便的習慣,甚至習慣之後演變成「不把就憋」,而且還很容易會導致痔瘡、脫肛,甚至影響寶寶的脊椎發育。 3、給孩子餵飯先嚼碎了再餵 孩子的抵抗力不如大人,成人口腔內的很多細菌對自己造不成什麼影響,但傳播到寶寶身上,卻可能導致寶寶腹瀉、口腔潰瘍等,甚至可能傳播B肝等傳染性疾病。 其次,寶寶長期吃家長嚼碎了的食物,寶寶吃飯時便少了咬和嚼的過程,既影響消化系統發育,還可能影響到咬合和口腔肌肉的訓練,導致寶寶的發音不清晰、學說話速度慢等等。 我是你的藥師朋友洪姨,寫文不易,如果您覺得有用,麻煩點個讚再走唄!如果還有不清楚的可以關注後留言,我們一起討論!(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雨滴醫生說育兒##聰明孩子養成記##0-6歲育兒經# 來源:kknews只因這個動作,八個月寶寶被哄成了腦癱,這些育兒陋習還有家長犯

媽寶養成班!12個育兒「無形影響人格」的錯誤教法 「總誇別人家孩子」是大忌

原生家庭會在孩子身上留下抹不去的印記。很多家長無法用孩子的角度看待世界,總是用自以為好的方式去對待小孩,但一些行為會對孩子造成傷害。下面是一些父母奉為金科玉律的育兒方法,但會在無意中傷害孩子,快來看看吧! ▼1.全年無休的陪伴:很多父母認為,給孩子的陪伴越多越好,但獨立性也很重要。對於孩子來說,獨自玩耍也是成長過程中重要的一部分。他們要學會娛樂自己,學會享受一個人的生活,而不是有人陪伴才能感覺到快樂。 ▼2.「直升機」父母:這一類型的父母以保護孩子為由,從各方面控制孩子的生活。這雖然能避免孩子受傷,但也大大限制了他們的發展。從孩子的角度來看,他們會覺得外面的世界很不安全,這對他們以後的生活很不利。 ▼3.壓抑孩子的需求:很多父母會要求孩子去做自己認為好的事,比如幫他們選擇運動、幫他們規劃事業。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可能很叛逆,也可能徹底失去自主性,變得過度依賴別人。 ▼4.跟孩子分享私密生活:孩子無法離開父母生活,所以父母把孩子當成最安全、最忠誠的傾訴對象。但父母將生活細節都跟孩子分享時,會打破界線,失去權威感。這對於教育孩子很不利。父母當然可以跟孩子分享生活經驗,但要注意界線。 ▼5.讓孩子對父母的情緒負責:這會導致孩子對別人的情緒變化非常敏感,無法處理好跟伴侶、朋友的關係。他們覺得自己有責任使身邊的人感到幸福,甚至會為了達到這一目的犧牲自己的感受。 ▼6.強迫孩子跟自己親近:這種行為會讓孩子感覺失去自主權,他們感到自己活著的主要目的就是取悅他人,而自己的需求是次要的。等他們長大,當他們不需要取悅別人時,會失去價值感。這往往會形成不安全感和較低的自我價值。 ▼7.將個人經驗投射到孩子身上:每個人都應該學會跟自己的焦慮、恐懼和解,家長可能把自己的恐懼和期望投射到孩子身上。從孩子的角度來看,他們會把家長的反應誤解為失望,這會讓他們感覺很無助。 ▼8.無法信任孩子:很多家長發自內心相信別人家的孩子什麽都能做到,自己家的小孩什麽都做不到。這會破壞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信任感。孩子可能會變得很叛逆,去做一些他們本不應該做的事。家長的信任能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更有力量。 ▼9.經常更換保母或托兒機構:對孩子來說,不穩定意味著沒有安全感。孩子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身邊的人、自己周圍的環境一直在變。他們剛剛跟別人形成紐帶,這個人就消失了。就會讓孩子在以後的生活中很難與他人保持良好、健康的依戀關係。 ▼10.與其他小孩比較:一味誇讚別人家的小孩,貶低自家的小孩,會讓孩子感到內疚,也會讓孩子產生競爭和嫉妒的心態。這可能導致孩子之間的友誼出現問題,還會讓孩子變得缺乏自尊心,因為他們感覺自己在別人眼里永遠是不好的。 ▼11.強迫孩子交朋友:鼓勵孩子交朋友是很有必要的,這並不意味著家長要為孩子指定朋友人選。這會讓孩子感覺不被尊重,他們也會漸漸不再信任父母,變得越來越焦慮不安,在以後的生活中很難信任別人。 ▼12.忽視重要對話:不跟孩子聊天、刻意避開嚴肅的話題,都會錯過教育和影響孩子的重要機會。當孩子詢問社會話題或跟性有關的問題時,家長一定要給予重視,認真解答,並讓他們感受到開放和中立的態度。 ▼加碼:覺得自己是失敗的父母。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也會遇到很多問題。沒有人是完美的父母,父母也是跟孩子一起成長的。希望所有的父母和小孩都能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吧! 來源:網路資料 來源:花生時報wwwallother

孫儷育兒觀曝光:光講道理,不管孩子的情緒是種「家暴」

孫儷是著名的女演員,但不僅她的演技得到大家的認可,就連她的育兒觀也倍受大家的認可。孫儷認為,光講道理,不管孩子的情緒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家暴。 因此父母應該顧及孩子的感受,並且與孩子之間應該要建立一種情感連接。 因為好的情感連接具有三大好處: 幫助構建大腦 人的大腦既有感性也有理性的部分,所以當孩子的情緒氾濫時就是感性在起作用,這時候父母應該及時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情感連接。 不僅要讓孩子的感性部分能夠起作用,同時還應該讓孩子的理性部分也能夠全面發展,這樣有助於構建孩子的大腦。 幫助孩子從叛逆轉向接納 當孩子內心有情緒時,父母要是不管孩子的情緒,那麼就會導致孩子的內心出現叛逆心理。 因此父母應該要及時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情感連接,撫慰孩子的情緒並且對孩子進行引導,這樣孩子才能慢慢轉向接受父母的建議,父母也能比較好地與孩子相處。 促進親子關係 良好的情感連接還有助於促進彼此的親子關係,很多時候親子關係之所以不和諧,其原因是因為父母與孩子之間沒有很好地進行溝通交流,父母與孩子沒有同處一個頻道上對話,往往是一人說一句話,所以導致親子關係的破裂。 所以父母應該要引導孩子,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情感聯繫,這樣孩子才能更好地接近父母。 正是因為好的情感連接能夠帶來很多好處,所以父母應該要採用較好的辦法,讓孩子和自己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 父母可以這樣做: 表達安慰 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父母不要急著說教,反而應該對孩子表示安慰。只有安撫好孩子的情緒之後才能讓孩子冷靜下來,那麼孩子才能更好地與自己溝通交流,孩子才能將自己的問題與需求告訴父母,從而父母才能解決好孩子的問題。 所以父母在看到孩子有情緒的時候第一時間應該表示自己的關心,讓孩子感覺到愛。 認同孩子 孩子內心有情緒時,他們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夠理解自己,而不是質疑自己,覺得自己小題大做。所以父母應該先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從內心認同孩子的情緒,並且幫助孩子處理好這份情緒。 孩子的需求得到滿足之後,他們對父母的依賴性更強,他們也更願意聽父母的建議。 傾聽孩子的心聲 很多父母在幫助解決孩子問題的時候都忘記了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他們本能會採用成年人的觀點看待問題,採用成年人的方式解決問題。 但孩子始終是孩子,他們的心聲也需要有人傾聽,他們也希望別人可以認可自己,贊同自己的意見。 所以父母在解決孩子情緒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了抽出時間來傾聽孩子。 反射 父母在知道孩子情緒之後所做出的反應應該讓孩子知道,這樣孩子才能感覺到父母在認同自己的情緒,孩子才能明白父母是在理解自己,從而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才能更進一步。 作為孩子他們希望父母能夠認同自己的心情,於是他們希望自己能夠無時不刻在父母面前撒嬌,也正因如此,他們就會更希望看到父母的反應。 孩子最希望能夠獲得父母的關注,他們希望父母能夠認同自己關心自己,因此當父母發現孩子有情緒的時候,應該用對方法解決孩子的情緒問題,讓孩子能夠更好。 來源:kknews孫儷育兒觀曝光:光講道理,不管孩子的情緒是種「家暴」

白岩松分享培養學霸育兒觀,讓孩子吃三種苦,很多家長卻做不到

引言: 教育孩子是多數家庭的一道難題,很多家長「不敢」教育孩子,因為現在的孩子太「脆弱」了,說不得也罵不得,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卻說,狠下心來讓孩子吃苦,他才能真正成長起來。 白岩松式育兒:孩子從小到大孩子都是學霸,上初中就出版小說 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一直都是大眾的「紅人」,論新聞播報,他以自己獨特的風格圈了一大批粉,同時他的育兒理念也被很多人推崇。 白岩松的孩子白清揚,就是白岩松教育成功的最佳典範。白清揚從小到大都是學霸,並且在上初中的時候成功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說。 並且白岩松並不會如同其他名人一般,讓自己的孩子長時間暴露在公眾視野之中,他也很少在各種節目上提到自己的孩子, 白清揚所獲得的一切成績,都是他自己努力來的,並沒有白岩松光環的加成。 不讓孩子暴露在公眾視野之中,並不意味著白岩松會不用心教育孩子,相反,他的教育方式還很「獨特」,在白岩松看來,教育孩子,就必須讓孩子「吃苦」,吃不了苦的孩子,不成氣! 讓孩子吃「缺錢」的苦 所謂「缺錢」的苦,類似「窮養」,這種教育方式意在提早培養孩子的金錢觀念,讓他們不至於鋪張浪費,大手大腳。 大多獨生子女家庭都不會限制孩子的花銷,畢竟家里就這麼一根獨苗苗,不寵著還能怎麼辦?這就給孩子留下了「賺錢容易花錢也容易」的印象,養成攀比、虛榮消費的惡習。 讓孩子吃「自律」的苦 同事小王總是抱怨,上初中的孩子一回家就鑽進房間玩手機玩電腦,作業也不寫,放假的時候更是整天整夜的打遊戲,怎麼都勸不住,也不知道怎麼管,還不能說,一說孩子就急。其實這都是因為孩子不夠自律的原因。 只有那些自行做出正確選擇的孩子,才能走向成功,而這,正是自律的表現。人是一種惰性生物,不能約束自己的人,最後會變得越來越「懶」,今日事日日拖拖到最後不了了之。 讓孩子吃「讀書」的苦 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即便是家庭條件極差,很多孩子也能通過學習為自己謀求一條成功之路,因為在中國,高考是最公平的考試方式。它不看家境不看天賦,只看你的努力和含汗水,只要你願意吃讀書的苦,通過高考這道獨木橋,未來就會是光明的。 如何讓孩子養成「吃苦」的好習慣? 科學研究證明,3-6歲是孩子行為習慣養成的最關鍵時期。 在三到六歲時,有意識的引導孩子習慣於「吃苦」,養成好習慣,將會給他們一生都帶來良好的影響。 培養孩子的自律意識給孩子立規矩,從日常生活習慣開始,比如:飯前必須洗手,吃飯的時候不可以吵鬧,不能玩手機看電視,要自己動手穿衣等等,讓孩子習慣「規矩」的存在,並下意識的遵守「規矩」。 給孩子制定計畫,每天要學習什麼,為什麼要學習,學習目標達成之後可以獲得什麼。這個學習指的不是課本知識的學習,替換成生活常識也可行。 鼓勵孩子已經出現的自律意識,並給予一定的獎勵和幫助,讓孩子堅持下去。 幫助孩子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不管是學習還是讀書,都要先從培養孩子的興趣開始。為什麼不建議大家提前送孩子去補課班?書本上的知識提前學會了,老師上課講課的時候孩子就會覺得: 這些東西我都學到了,那我為什麼還要上課? 長此以往就會導致孩子失去對課堂的興趣,注意力越來越不集中,對新知識的接納程度越來越低,形成惡性循環。 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念 3-6歲的孩子,已經具備了初步的表達能力和辨別能力,這個時候,家長不應該任他所求,要什麼給什麼,適當的拒絕孩子,讓孩子知道有些東西是「不可得」的,逐步給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念,培養他們的理財意識,避免孩子養成鋪張浪費的壞習慣。 結語: 正如白岩松所說,只有孩子學會吃這三種「苦」,才能在離開父母懷抱之後更快的走向獨立,也讓父母更加放心。因此各位爸媽千萬不要太過心疼自己的孩子,幫孩子培養出好習慣,才是對他們最大的「愛」。 今日話題 :你捨得讓孩子吃這三種「苦」嗎?對白岩松的育兒觀又是怎麼看的? 更多您想知道的育兒母嬰知識、心理健康、成長發育都在這里。關注@群美育兒,讓我們用最好的方式陪孩子長大!#育兒##家庭教育# 來源:kknews白岩松分享培養學霸育兒觀,讓孩子吃三種苦,很多家長卻做不到

父母育兒道理懂得再多,不如賦予孩子內在價值感來得管用

賦予孩子內在價值,才能讓他們更好成長 很多時候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成龍成鳳,但現實情況卻是各種打臉,孩子不聽管教,家長不會教育,從而導致了孩子並沒有按照父母期望的路線走。 其實想要讓孩子能夠成才,最重要的是要賦予他們內在價值,有句話說得好「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有什麼樣的家長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 很多時候即使家長懂得再多的育兒道理,但教育出來的孩子卻還是各種缺陷,主要還是因為自己沒有很好的以身作則。 大部分時候並不是孩子出了問題,而是父母沒有做好正確的榜樣。教育最根本的機制就是上行下效,擺脫固有的思維慣性,透過表面看本質,去反思自己和孩子之間的相處模式,清楚認識如何處理和孩子之間的關係。 親子關係的真諦之一在於教育和智慧。 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能夠找到和孩子相處的竅門,那麼就能夠激發孩子生命的美好,從而讓他們更好地成長。 在人成長的過程中,對其影響最大的莫過於父母的態度和處事方式。當孩子長大之後他所經歷的事情和所受到的傷害,大部分都是由於自己的性格造成的。 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和方式,會直接影響孩子今後的性格信念和價值取向。 孩子生來就對父母有全然的信任,他們會對家長說過的話全部都相信,如果這個時候家長的話和行為前後不一致,會讓孩子覺得矛盾。 這種矛盾不會直接表現出來,而是在潛意識中進行,他們不會覺得是家長的不對,而是覺得自己錯了。所以這個過程中孩子可能會產生很嚴重的錯誤價值觀,認為自己沒有價值,自己不值得被愛。 作為父母自然希望孩子能夠成才,但對於任何人來說獲取成功最重要的前提,或許就是擁有自信和內在的價值感。 在孩子與家長相處的過程中,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在直接影響著孩子,對他們內在價值觀的形成有著異常重要的作用。直接決定著孩子將來的生活習慣,性格,人格和情感等。 因此為人父母者一定要在孩子生活的初期就要意識到尊重孩子,對於他們成長的重要意義。 密切關注孩子的內在需求,從自己做起,通過正確的言行給予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 尊重孩子的內在需求並不等於無條件地滿足他們,而是家長自己要言行一致,在約束孩子的同時也要以身作則,做好榜樣。 當孩子向父母要一件東西的時候,家長不應該只看物質的外在價值,而是應該靜下心來去透視孩子內在的感情和需求。 現在的很多電子產品因為提供了過多的外在刺激反而限制了孩子創造力的發展。當孩子因為無聊而想要一個新的玩具時,家長不妨鼓勵他們用其他的方式去展現自己的想像力。 有創意的活動往往能夠賦予孩子更大的創造需求和成就感,在他們內心滿足的同時,提升孩子的能力。 由於社會壓力的不斷增加,很多為人父母者往往因為工作增多把孩子交給老人去照顧,結果就是會讓孩子產生一種被遺棄的感覺。 他們會覺得是因為自己不夠好,所以父母才會放棄自己。凡是由被人帶大的孩子,會缺少和父母之間的親切感,將來在教育的時候自然就不會聽話。 當一個人自我價值低的時候,他自然就會感覺別人同樣也沒有價值。而自我價值感高的人,通常會覺得別人和自己一樣有價值。 行為決定結果,自我價值感低的人,限制性的信念就會比較多,同樣也會間接決定著一個人的前途。對於人的成長來說,這樣無異於毀了自己的未來。 父母如果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立場不一致,也會造成孩子的自我價值感低,這樣對他們一生都會產生不好的影響。 人格教育能夠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建立積極的價值觀,那麼家長要如何做才能讓價值感更好的植入孩子的潛意識中呢? 1. 給孩子應有的尊重 不管孩子多大的年紀,都要給他們應有的尊重,家長要適當地拋棄權威,尊重孩子的內在需求,最好在六歲之間孩子都是由家長親自養育的。 根據父母生活的孩子,在身體和心理方面通常都能夠獲得健康的成長。 2. 樹立良好的榜樣 家長要注重自己的言行,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孩子最善於模仿,他們價值觀的形成,往往會受到父母價值觀的影響和作用。 因此從童年開始就要給孩子正確的引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的教育者,言行都會對孩子價值觀的形成起到引導作用。 當孩子對於某事耿耿於懷的時候,要告訴孩子事情表面背後的真相。讓他們明白父母的苦衷。 3. 關注孩子的言行舉止 一旦發現孩子有不正當的價值觀的時候,要給他們及時地更正,這是每一位父母不可推卸的責任。 父母對孩子價值觀的教育會讓他們形成不可磨滅的影響,對成長來說異常重要。價值觀不僅能夠反映出一個人的行為取向,甚至能夠決定孩子將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給予孩子外在的財富,不如幫助他們建立起正確的內在價值觀。只有具備了積極的內在價值觀,孩子才能擁有更強大更持久的成就感,從而更加積極健康地成長。 來源:kknews父母育兒道理懂得再多,不如賦予孩子內在價值感來得管用

育兒攻略 | 寶寶的首個逆反期,父母如何應對?

​「主任,我家孩子3歲,特別不聽話,我該怎麼辦?」 我聽過很多家長問這個問題,其實這是在經歷孩子的第一個逆反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又不完全明白大人說的話是什麼意思,更無法用語言來與大人溝通。 當寶寶想要表達卻無法很好地用語言表達自己時,第一反應是用自己更熟悉的方式——行為來表達,於是就會出現我們大人眼中的暴力舉動,比如打、踢、咬等。 從孩子心智發展的過程來看,3歲寶寶出現打人行為是非常正常的,關鍵在於作為家長的我們該如何引導。 那麼孩子進入逆反期,父母應該如何應對? 01 調整心態,理智看待 幼兒逆反期是孩子成長發育過程中必經的階段,我們要理解孩子這些看似執拗的行為及情緒。 3歲孩子不太會正確表達情緒,我們需要正面教育,而不是對孩子說「不行!不對!」,甚至是打罵孩子,威脅孩子「你再這樣做,就把你扔出去!」等。 我們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孩子所做的行為,然後進行正面教育,告訴寶寶應該怎麼做。 比如當寶寶打人,不管是打家庭成員還是其他寶寶,最關鍵的是,父母需要及時干預,千萬不能一笑了之。父母的干預行為本身就是在告訴寶寶,這種行為是不對的,不能這樣做。如果我們不及時干預,就是在默許寶寶這樣的行為。 02 理解、尊重、儘量滿足孩子 順從孩子合理的、非原則性的需求,能做到的都儘量滿足。 03 相信孩子,儘量放手,適時保護 這個年紀的孩子什麼事都想嘗試自己做,在環境足夠安全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相信孩子,讓他去做。這樣既給了孩子充分探索的機會,同時又讓他感受到了父母的關愛,也會減少孩子逆反的情況。 04 調整情緒,耐心傾聽 當孩子做出了讓父母抓狂的行為時,我們要先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告訴孩子,爸爸媽媽需要先平復一下自己的情緒,等大家的情緒都平復一些後再來溝通。 溝通的時候,需要耐心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瞭解孩子的需要。詢問孩子是怎麼想的,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這樣可以有效降低寶寶對父母的逆反心理和排斥心理。 05 觸犯原則問題要耐心糾正 當孩子觸犯了原則性問題,比如破壞家中物品、打罵家人時,我們千萬要穩住,不要立刻大吼大叫批評孩子。這種大聲的話語只會嚇到孩子,並且你越喊,孩子越要加強這個不良行為。 我們要心平氣和地與寶寶溝通,描述這個行為的不良後果,引導孩子換位思考,並提出替代方案。比如當寶寶要在家長的重要資料上畫畫時,我們可以說:「寶寶,這是媽媽很重要的東西,你自己的寶貝被弄花了你會不會很難過呀?你把這個畫花了媽媽也會很難過的。媽媽給你找一個更好看的本子,你在那個上面畫畫好不好?」 總的來說,如果孩子處在逆反期,作為家長,父母永遠要起表率作用,合理的要求能滿足儘量滿足,不合理的要求則要採用適當方式加以引導,避免採用強硬手段。 孩子最容易模仿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如果我們平時遇到情況,也是出現情緒失控,會大叫,會動手,那這其實就是在告訴孩子,過激反應其實是可以接受的。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做到控制情緒,孩子自然也會向你學習。​​​​ 來源:kknews育兒攻略 | 寶寶的首個逆反期,父母如何應對?

北上廣海歸高淨值家庭的家庭教育有什麼特點?

DrBing |家庭教育 中國式「精英教育」至今一直飽受詬病,有週一到週日安排得滿滿當當毀娃童年式的密集培訓教育;有幼兒園獎狀證書就掛滿一面牆的考證教育;有咋貴咋整山寨歐洲貴族教育;有琴棋書畫直奔青樓頭牌的高價「賣女」教育。 實際上,大城市不僅有財力還有知識的真正的精英家庭——父母高學歷,年收入百萬以上,高社會地位(暴發戶不算),全家至少洗腳上田三代——已經悄悄地進行起了真正的「精英教育」。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一線海歸精英家庭家庭教育風格是怎樣的?」引來了很多回答,有的在這些家庭做高端私教,有的是頂級國際學校老師,有的自己就出生在這些家庭。得以讓我們看到精英家庭教育真實的一面。 當然有一些部分的確是需要燒錢屬性的,例如這個: 我在一個國際學校做老師,一學期是14萬學費,staff ratio基本上是1:4——4個學生一個老師,外國老師都是英美加澳名校相應資質的老師,中國老師也必須是名校海歸。這些孩子的父母,有的是醫院院長,有的是上海985大學的教授,有的是企業家,金融界大佬。這些人的家庭有什麼特點呢? 第一:孩子長得都比較好看。這些孩子從小含着金鑰匙出生,談吐,服飾,審美都受到了薰陶。 第二,每個娃都有一技之長:這個是錢砸出來的,每個人持之以恆的練習音樂,樂器,繪畫,舞蹈,或者某個體育技能,這都是如喝水一樣平常的,老師都是頂級的。一個男孩子學習打乒乓球,他父親就找個退役世界冠軍,學校也是全英的。 第三,即使年齡很小,目標也非常明確,比如他們會討論名校,家長會老師們也會一起探討孩子們要上的名校,如何設置項目達到目標。很多父母就是藤校的,覺得自己的孩子藤校劍牛也是應該吧。有個12歲就定了目標去MIT,全家往這個方向努力的,年齡不大,但是卻很明確知道自己要什麼。 第四,假期都在國外,如果孩子喜歡哈利波特和魔戒,他的父母就會帶他去英國,新西蘭看那些真正的取景地,要麼就是郵輪、滑雪什麼的,寒暑假一定會在別的國家。 @Belisarius 不過這些不可復制因素,不是今天文章的討論重點; 我們只討論可復制,有參考意義,不會水土不服的東西。 先上結論:「精英教育」和中產的「貴族教育」、「偽精英教育」和「土豪教育」的區別是: 對教育內涵的理解和 風格的寬宏大氣 高度/效參與 家庭情況:一家人住半山別墅,有自己的私家路那種,爸爸在金融行業高管,媽媽在傳媒業做行政主編,家里小孩是一男一女龍鳳胎,都還在上小學,算得上精英家庭吧,但是極為低調,代步工具爸爸開輛雷克薩斯,媽媽開沃爾沃。 對孩子的教育上,我覺得非常棒。他們家早期教育模式是這樣的: 家長有意幫助孩子建立自己的價值觀和思維邏輯。 爸媽不會刻意地逼孩子每天讀書看報,但是會站在中立的角度給孩子講當下世界發生的事情,媽媽也會分享自己媒體工作的每月專題,或者是其他期刊中的專題,然後問孩子的想法,在聽取了孩子的意見後,引導孩子去用實例佐證豐富自己的論點。 哥哥和妹妹的觀點有時候會不一樣,只要是有邏輯支持的,爸媽都會認可,媽媽也經常鼓勵兩個毛孩子去向雜誌網站類的投稿,賺稿費。 有一次兩個小孩超級興奮地拿給我看他們和爸爸週末一起做的阿波羅模型,說他們一起在網上找了好多關於阿波羅的資料,然後小男孩有點靦腆地跟我說大部分的手工活兒其實都是爸爸做的,但是他們也有幫忙找資料,也有幫忙固定一些零部件,幫忙出主意等等。 @Will Hanson 自由開闊 我這幾年做高端家庭的私教。這些家庭養育最大的特點,那就是會把孩子(無論男孩女孩)真正的去當成一個自由的人去培養,而不是當成自己的血脈去培養。 說白了,這些家長會認為孩子應該自由精彩的活一生,而不應該背負着「兒子或者女兒」這樣的標簽去活一生。 這些家長本身就是人中龍鳳,想法和思維都非常開闊,經濟上也毋庸擔心,在這樣的家庭里,一個孩子從小到大接觸的教育資源,教育理念,生活方式和眼界,都比一般家庭的孩子多太多了。 所謂考試,所謂工作,所謂虛榮,所謂鬥爭,在他們的那個階層看來,只不過是人生軌跡上一些微不足道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對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簡直是莫大的壓力。 @Sherlock 性別平等 比如全英文的環境中,幼兒園的老師幾乎是外籍的阿姨,稱呼孩子只會說「朋友」「同學」「孩子」而不會用「男孩」或者「女孩; 在組織活動遊戲的時候,亦不會採用性別設定,比如剛強角色形象男孩演、柔弱角色女孩演; 在課外讀物的選擇中,也會考慮到男女主角的分配要均等,正因為如此,除了一些傳統的男性英雄主義故事,像聖女貞德這樣的女性英雄故事,並且讀童話時,王子和公主的角色是可以互換的。 @卡米醬 這里Bing要點評一下:像凱特王妃的媽媽那樣把孩子包裝成高端形象高價賣嫁掉的養育策略,一般出現在低知識土豪階層,高知精英大多(爛泥扶不上壁的娃除外)會把女孩和男孩一樣一樣作為獨立的人格養育。 平等意識 如果說學校教育創造的是平權主義的環境的話,那麼在家庭教育中,兩人則踐行着平等的理念,也就是不僅男女平等,大人小孩也要平等。 相比於中國傳統的家長權威式教育,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極為平等的相處方式,他們會用「和對待同齡人」的態度認真且嚴肅地和娃交流,並不會因為女兒的年齡、認知,而用幼稚、簡單的思維去替代復雜的邏輯。他們只會儘量用打比方或者追根溯源的方式去解釋抽象概念。 爸媽兩人的目標導向、效率優先的習慣一樣也用到了育兒當中。 @Forget about Freeman. 高效、實際 他們不會隨意的做出沒有實際效用的行為,對教育沒有幫助的事情,一概不會碰:一些老一輩父母時常和孩子開的一些惡趣味玩笑,拿孩子逗樂、開涮、尋開心。這種玩笑不僅會破壞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和信任,也有損孩子世界觀和認知能力的構建。而為娃安排的一切活動,都必須是能夠達到教育效能的。 譬如鋼琴,就兼具多重教育目標——他們從5歲開始,不惜成本地為女兒找最好的老師學鋼琴,目的卻不是音樂。練鋼琴是對孩子的智力和心靈最大的挑戰,需要高度的紀律和刻苦精神。鋼琴課實際上是塑造文化品位的過程,從而擁有一個感性豐富的靈魂,同時也是一道和西方文化接軌的橋梁。 @傻傻的有真名 科學理性,量化可控 關於鋼琴這一項目,和其他項目一樣,都是兩人精密計畫中的一部分。令我驚異的是,他們計畫的完備和細致,對於女兒的教育完全成為了一個系統工程,整個過程都是量化、可控的。 為了科學餵養,娃媽專門學習大量營養學知識,會用量杯和電子秤對照着食物營養單位含量表來精確計量計畫每天的食譜。 為了開發智力,他們閱讀了大量認知心理學的資料,甚至包括英文一手論文,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反饋和調整,這讓他們在「超前教育」方面做出了一點微小的成就:女兒還有半年才上小學,但已經基本把小學數學的內容過了一遍,普通難度的小學畢業考數學試卷滿分100分可以穩定達到七八十分。 為了培養女兒的競爭意識,爸爸主動帶女兒入坑,在Xbox上玩實況足球,以及在電腦上的第一人稱射擊類遊戲,以此植入更多的「雄性意識」的同時,也是為防止沉迷的「疫苗作用」——當遊戲是父母帶你玩的時候,它就成了一項家庭活動項目,而不再會是一種一個人偷着玩的、隱秘的、且讓人上癮的娛樂活動。 諸如此類,不勝枚舉。很多教育方式看似是反直覺的,但仔細一想又恍然大悟。這一切的背後,是受過高等教育理性思維訓練的結果——能跳出尋常的框架,從實際出發,尋找對策。娃爸說: 「 教育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難度相當於創辦公司。 因為你面對的娃是一個具備無限潛力的個體,你永遠不知道她會給你帶來怎樣的驚喜,出乎你的意料。但同時她也會隨時製造一些「麻煩」。但是所謂的「麻煩」,其實都是意料之內的事情,很多家長對於工作生活中的麻煩能夠做到平靜面對,但是面對娃製造的麻煩,卻沒有足夠的耐心,或者不把注意力放在尋找對策上,而僅僅是無謂的宣洩情緒,這對於教育根本沒意義。 所有這些不理性的根源,恰好是因為,爸媽骨子里仍然把娃當成了一個所屬物,而不是人。但我兩的教育目標,是把娃培養成一個完全獨立於我們的,完整的人。 @St Hao 精益求精 我父母是中國早期的注冊會計師,在年輕的時候就創始了浙江省第一家民營會計師事務所,算是那個時代的精英。他的教育更傾向於放養和窮養,沒有刻意的引導。小學開始讀公辦學校,但在消費和興趣愛好培養上,主要任我自由選擇發展。 爸爸對任何一項工作都以最高標準來對待,對我也是一樣:在高中時候會為我修改每篇文章,直到完全沒有語病和錯別字為止。「做賬的時候差一分一毫都需要重頭來過,寫也一樣」,他的一手好文筆在鞭策中得到了傳承。在他高標準的要求下,我現在可以在一刻鍾內純熟的寫出結構嚴整的千字文而鮮有紕漏,回過頭來對家教充滿感恩。 @匿名用戶 獨立完整 而且,家里從未要求我選擇會計行業,而是鼓勵我做自己喜歡的事業。 進大學時候,正趕上了互聯網創業資本熱。在學長的引導下,我也嘗試經營了自己的startup,向父母要了種子投資。很快公司在APP程序上花光了現金,走到了破產的十字路口。我都不淡定的時候,爸爸依舊淡定地說:「這筆錢是為了給你歷練,不是成功」。 最終,公司還是從半年前開始轉入線下盈利了,算是絕處逢生。在「創業大學」積攢的經驗,的確是校園和傳統教育所不能給予的。這也許正是「精英教育」的優勢,受這種教育的娃,幸運之處是:父母在關鍵節點上敢於支持孩子去做自己喜愛的,有創造性的事,過自己的人生。 @小王子 在我看來,社會精英們教育後代的高明之處,不僅僅是物質上的領先,更是知識水平乃至心態上的全方位沉澱。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留學雜誌

它比牛肉貴,比鮑魚鮮,再貴也買,孩子常吃開發智力,注意力集中

它比牛肉貴,比鮑魚鮮,再貴也買,孩子常吃開發智力,注意力集中. 配料:帶魚 1000克、糟辣椒 300克、菜籽油 200毫升、香菜 50克、小蔥 50克、水 1000毫升 帶魚清洗,切段5-6公分擦乾內外水分。 菜籽油燒開炸制帶魚,魚肉收緊微黃即可。 用炸魚底油炒制窖香糟辣椒。 倒入啤酒或山泉水,一定要淹沒魚。 大火燒開轉小火悶煮,蓋上鍋蓋。收汁時撒上蔥段翻炒均勻即可出鍋。香菜鋪盆子底部,魚肉和湯汁的熱量會激發出香菜的香味。 帶魚肉經過炸制悶煮,一緊一鬆。窖香糟辣椒的香味完全融入其中。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搜狐美食

日本醫學權威 想長壽 多吃肉 粗茶淡飯降低認知功能 死亡風險激增

日本醫學權威 : 想長壽 多吃肉 ! 粗茶淡飯降低認知功能 死亡風險激增 ! 終於可以名正言順地吃肉了 在大家普遍的認知里,少吃大魚大肉,多吃水果蔬菜,才應該是健康的飲食方式。 但是,最近日本一名醫學教授警告人們:不想 50 歲後請看護,就停止吃粗茶淡飯!堅持粗茶淡飯,會降低認知技能,死亡風險倍增! 熊谷修教授在《不想請介護的話,就停止粗食》一書中解釋道,長期粗茶淡飯會使營養攝取不足,導致免疫力下降。如果又同時患有心肌梗塞、狹心症等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將是高營養人群的 2.5 倍。 日本人類綜合科學大學教授熊谷修,一直專門研究老化和營養的關系。 他表示,通過少吃肉多吃蔬菜來預防三高,是 40 歲左右的中年人應做到的。但到了五六十歲之後,這樣做反而不利健康。 這是因為,一味的少吃肉會導致蛋白質攝取不足,令肌骨衰退,加速老化進程,增加跌傷、心髒病等風險。 熊谷修主持的一項為期 7 年的研究顯示,改善飲食結構,增加肉類攝取的老年人,其血液里的血清蛋白含量上升,死亡率下降 8%;而飲食結構維持原狀,多蔬少肉的老年人,5 年後其認知功能和人際交往能力均有下降。 當然,熊谷修不是第一個提出該觀點的專家。東京醫科齒科大學名譽教授藤田紘一郎,也出過一本書,叫做《50 歲起請多吃肉》,觀點和熊谷修一致。 這個結論來源於日本一項針對 400 名百歲高壽者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超過 100 歲仍然精神矍鑠者,平均食肉量要超過普通老年人。 藤田紘一郎在新着里推薦,50 歲後一週吃兩次牛排或魚排(注意不要選擇脂肪含量較高的豬排)有助延緩衰老。 對高齡人群來說,營養不足很難自覺,但是對身體的影響卻很大,有可能變得生活無法自理,甚至致命。現在日本許多醫生都建議讓高齡者吃肉。 日本長壽之鄉沖繩的長壽老人都有吃肉的習慣,他們基本上每天都吃肉,而幾乎沒有人患心血管系統的老年病。 他們喜歡吃肉,但製作方法卻與眾不同,不是頓頓炒肉、炸肉,而是:把肉煮...
培養一個「不聽話」的孩子,才是你特別重要的事兒

培養一個「不聽話」的孩子,才是你特別重要的事

01 最近在看米歇爾.奧巴馬的親筆自傳《成為》,書的第一部分講述的是她的家庭以及她的成長經歷。生長於一個普通黑人家庭的女孩能成為美國第一夫人絕非偶然。家庭氛圍、父母的教育方式、童年經歷都可以發現這一點。 其中提到母親對她的影響,母親教會她,敢於發出自己的聲音,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掌控力,自己的決定自己做。書中有這樣一段描述: 她愛克雷格和我,但是並不過分干預我們。她的目標是把我們推向世界。「我培養的不是小孩子」,她跟我們說,「是未來的大人」。她的每個行動背後都有一種沉着的自信作為支撐,那就是她會把我們培養成未來的大人。我們的決定要自己來做。這不是她的生活,是我們的生活,而且永遠是我們的。 米歇爾的童年經歷和成長經歷中的很多故事,可以看到她正是這麼做的。 她很不喜歡吃雞蛋,可是她們家的早餐就是吃雞蛋。她就問她的媽媽為什麼要吃雞蛋?她媽媽說為了補充蛋白質。她就跟媽媽說花生醬也可以補充蛋白質啊。為了爭取自己的利益,由此引發了一場關於早餐補充蛋白質的討論。最後媽媽改變了自己的立場,她的早餐不用再吃雞蛋了,可以吃自己喜歡的塗抹花生醬和果醬的三明治。 在她高中畢業前,想報考了普林斯頓大學,可是她的大學申請顧問卻告訴她,她不是普林斯頓的料兒。當還沒有嘗試去努力的時候,就被暗示會失敗,這讓米歇爾怒氣沖天,自尊心受到了嚴重打擊。但有一點,她始終相信自己。她說「我不會讓一個人的觀點動搖我對自己的看法。我會調整方法,但是不會改變目標。後來經過自己的努力她拿到了普林斯頓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米歇爾的身上始終表現出這樣的特質:敢於發出自己的聲音,她不聽父母的話,不聽鋼琴老師的話,不聽大學顧問的話……,她只聽自己的話,自己做決定,自己去做,遇到困難就去想辦法。 不管是普通的黑人女孩米歇爾,還是後來的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又或是你我,不管我們將來會成為怎樣的自己,過上怎樣的生活,有一點都是明確的,那就是我們每個人都得自己去過自己的生活,屬於我們的生活,只有我們來決定,也只有我們能負責。 這一點我們深深的明白,因為我們是大人。可當我們面對孩子的時候,我們最喜歡的卻是她們聽話,聽我們的話,聽我們替他們做的決定。很多的媽媽為自己的孩子不聽話而感到苦惱、生氣。想方設法的想要孩子聽話。一個聽話的孩子,就像求而不得的的珍寶,讓人羨慕。 02 我們為什麼如此執着,特別希望孩子聽話,甚至把聽話當成好孩子的標簽? 上週末,帶兒子去小區的游樂場去玩,我在邊上等着,坐在旁邊的也是一位陪孩子來玩的媽媽,閒聊了幾句。她是個全職媽媽,女兒上幼兒園大班了,很乖很聽話,這讓她挺驕傲的。後來,我親眼看到這個孩子有多麼聽話。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里,她跑過來找了媽媽好幾次。每次都是帶着問題。 媽媽,我能去玩那個高一點的滑滑梯嗎? 媽媽,我也想和小朋友們一起玩老鷹抓小雞的遊戲,怎麼辦? 媽媽,我有點熱了,可以脫衣服嗎? 媽媽,有個小朋友踩到我的裙子里,裙子髒了怎麼辦? 媽媽,我想玩那個蹺蹺板,可是兩個小朋友一直不下來怎麼辦? 然後媽媽就一次次的給予指示和答案,然後孩子就照着去做。媽媽樂此不疲,孩子習以為常。 我們為什麼這麼喜歡孩子聽話?當然是為了孩子好啊,這一定是腦子里冒出來的第一個答案。可如果自己靜下來仔細想一想,隱藏的目的其實是這樣的: 孩子聽我們的話,可以給我們減少麻煩 孩子很多事情不懂,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而一旦做出錯誤的決定,就會給我們帶來麻煩和不便。 比如說脫衣服這事,萬一着涼了,就得生病,生生病就得有人照顧,就得找醫生,就會給我們增加很多事情。 比如說哪里能玩,哪里不能玩,如果滑滑梯上髒兮兮的,孩子跑上去玩,把剛穿的衣服弄髒了,回家又得洗,給我們增加事情。如果有發生危險的可能,讓孩子磕着了碰着了,也是給我們帶來麻煩。 孩子聽我們的話,也可以給她自己減少麻煩 比如說,他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去嘗試,有可能出錯,做不好,自己也會有挫敗感 比如說,他玩的時候受傷了,自己也會覺得疼,也會哭 比如說,他自己去跟小朋友們交流,去處理事情,結果被決絕了,或者沒達成自己希望的,心里也會有點傷心難過。 我們可以給他們庇護,我們可以幫他們做出眼下看來正確的決定 孩子聽我們的話,會讓我們特別有掌控感,有安全感,也有存在感,我們覺得特有「面子」 在傳統的育兒觀念中,父母就是權威,說的話孩子就得聽。誰家孩子要是不聽父母的話,別人可能會覺得這父母太弱了,連個孩子都震不住。 即使別人根本沒這麼想,自己心里也會這麼想,在孩子面前失了面子可不行。 所以,孩子聽話,就變成了爹媽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和面子必須要做到的事。 同時,每個人從出生開始就在尋找安全感,這種需求會伴隨人的一生。而掌控感就會讓人有安全感。所以我們潛意識里總是希望能夠掌控別人,這種掌控感會讓我們有成就感,安全感,對我們很受用。 妻子總是希望丈夫聽自己的話,上級總是希望下屬聽自己的話,父親總是希望兒子聽自己的話。我通過控制別人,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我們覺得我們說的都是對的,孩子聽我們的話去做就都是對的。 我們說的真的都是對的嗎?我們以為是。我們常常喜歡說,我吃過的鹽比你走過的路還多。然後對自己的經驗堅信不疑。我們是有經驗,但是我們的經驗也是我們的限制。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對很多問題的認識,是站在我們自己的角度,站在我們過往經驗和經歷的角度,在我們已有的思維模式下得出的結論。其實很多事情孩子看的比我們更清楚,因為我們已經在成長中帶上了「濾鏡」。 而且,我們站在30歲的高度,去指手劃腳一個3歲的孩子,再好的經驗和方法未必合適。但我們覺得合適,我們覺得正確。因為我們一直站在自己的位置上。 03 聽話,不會讓孩子的人生從此開掛,反而會讓他走的更慢,更難。 聽話,會讓孩子失去獨立性,長不出獨立的能力 只要遇到事情就找爸媽,自己不用思考,不用想辦法,只要聽話就好。如果我們的孩子永遠都只是三五歲的孩子,這樣當然沒什麼問題,如果自己不嫌煩的話。如果我們的孩子遇到的問題,永遠都是那些吃喝拉撒的,那些簡單的我們足以輕松搞定的,如果我們永遠都可以陪在他身邊,永遠都能替他擺平一切。聽話,還真是足以讓孩子過好一生的品質。 可我們都知道,並非如此。孩子會慢慢長大,我們會慢慢老去,他一定會離開我們,他也必須獨自去面對生活,他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各種各樣的不如意,各種各樣的人,各種各樣的坑,一定會掉進去很多次。我們幫不了,而這在生命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常態。 只學會了聽話,他拿什麼在成長的路上去披荊斬棘?拿什麼去獨當一面,為自己遮風擋雨? 聽話,容易讓孩子活在別人的影子里,不幸也總是會如影相隨 如果小時候總是被要求聽話,因為聽話而被父母喜歡,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把自己的安全感和價值觀都寄託在別人身上。好像只有被別人喜歡才是有意義的,只有聽話別人才會喜歡,只有讓別人高興別人才會喜歡。在現實世界里這該是多麼不幸,要多少次委曲求全,要為別人而活。 我有一個朋友,她從來不跟別人爭什麼,只要別人想要的,她有的,她都會去讓,都會去給。在別人看來她是那麼好,那麼善良,那麼善解人意。在一次聊天的時候,我也向別人一樣誇誇她,隨口問一句,你咋這麼好呢?她突然哭了,哭的特別傷心,特別委屈。 她跟我講了一件小時候的事情,她媽媽的一個朋友帶着一個小女孩去她們家玩。帶了一個小玩偶,回家的時候那個小女孩特別喜歡她的一個玩偶,就要跟她交換。她也特別喜歡那個玩偶,不想換,一直緊緊的抓在手里。結果她媽媽也要她交換,還跟她說,如果不換,大家都不喜歡她了。她還是換了。後來類似這樣的事情還有狠毒,在她的記憶里,她的媽媽跟她說的最多的話就是要聽話啊,這樣別人才會喜歡你。 再後來,她就真的變成了那個別人喜歡的孩子。她不敢拒絕,不敢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不敢去爭,因為她害怕衝突,害怕別人因此而不喜歡她。她特別在意別人的評價,也特別敏感。她感覺自己就是為別人而活着,也常常覺得很累,覺得自己總是在裝。可又習慣了這樣的方式。她總是相信別人眼里的自己,而不是那個真實的自己。她的喜怒哀樂,成功與失敗,好與壞好像都握在別人手里。掙脫不了 我們從出生開始,終其一生都是在尋找安全感和歸屬感,而情感上無法獨立的人,這些都來自於他人的看法,而不是自己的努力。我們太聽別人的話,一旦無法取悅別人就會沮喪,一旦不被認可,就會感到傷害。把自己的命運交到別人手里去掌控,這才是最大的不幸。 04 不聽話,才是孩子從小就應該培養的能力,才是可以幫孩子人生開掛的技能,才是我們特別重要的事 童話大王鄭淵潔在《鄭淵潔家庭教育課》中這樣寫到: 作為家長,應該清楚什麼樣的人才能取得人生成功。不盲從權威,敢於質疑,有自己的主見,不隨波逐流,應該是一個人能獲得人生成功的基本素質。能擁有以上素質的人,是從小日積月累形成。 我們要教會孩子的不是如何聽話,而是不聽話,有自己的思考,敢於發出自己的聲音,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努力。 1、不要把聽話作為對孩子的一種表揚掛在嘴邊。人性的本質是渴望被欣賞。而孩子最渴望得到的是父母的肯定。他們會把表揚當成認可,然後努力去保持媽媽喜歡的這種行為。如果聽話是能得到表揚的,他們就會去追求,就會通過聽話的去得到肯定。 慢慢的,聽話會變成一種習慣,聽父母的話,聽別人的話,只會聽話。如果想讓孩子有主見、有想法,就先從自己開始,不要把聽話就是媽媽喜歡的行為,就是能得到肯定的行為這樣的信息傳遞給孩子。 2、鼓勵孩子積極的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從家里開始練習。從孩子的時候開始,就真正的把他當成家庭的一份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不管是家里的事,還是孩子自己的事,引導孩子,鼓勵孩子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部分對錯,都要表現出尊重,尊重孩子發言的權利。對於不傷害他人,也不傷害孩子自身的事情,尊重孩子的決定。 很多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外面表現的膽小懦弱時,就會覺得生氣,就會覺得孩子不爭氣。可是很少反省自己,在家里給過孩子練習的機會嗎,給過孩子表達自我的機會嗎?尊重過她的想法嗎?如果沒有或者很少,那就是自己的問題,要從自己開始改變。 從兒子上幼兒園開始,我們家里但凡大小事,我都喜歡邀請兒子一起參與討論,讓他說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跟他有關的事情更是如此。這個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練習的過程。離開家,走到外面,即使面對別人,交流的過程中,他也能有條理的表達自己的意見,也敢於表達自己的意見。敢於維護自己的權利。善良才會有鋒芒,才能守住自己的底線。 前幾天的晚上他跟說,學校要開運動會了,很遺憾他不能去參加輪滑(他一直在上輪話的興趣班,自我感覺技術不錯)。我就問他為什麼啊,他說學校只讓高年級的參加,他們一年級的都不能報名。為此,他還找老師了。雖然最後還是不行,可是我為他敢於去找老師爭取機會,敢於表達自己的意見而感到高興。 3、鼓勵孩子自己去思考,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有人說人生就像打遊戲,不斷的遇到怪獸,不斷的打敗怪獸,然後不斷的升級。而人生就是不斷的遇到的問題,不斷的解決問題,不斷的提升能力,不斷的沉澱,不斷的成長。而在這個過程中,特別重要的一項技能就是獨立思考能力。這也是需要從小開始,不斷練習的。 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孩子遇到問題時,不要急着拋出答案,不要着急去擺平,不要總是否定孩子的想法,而是把機會留給孩子,鼓勵他們自己去思考,自己想辦法,鼓勵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問題,不要盲從別人,也不要只相信自己的眼睛。 4、給孩子質疑父母的權利,從家里開始,從小開始,培養質疑精神。如果覺得什麼都是理所當然,很難會有什麼進步。在我工作的這十多年里也深刻體會到了它的重要性。在公司一直沒有進步,得不到重用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從不質疑或者很少質疑。看不到問題,當然也不會去改善,工作在她們手里永遠做不出超值。 如果你給她提個改善建議,她還會說,以前就是這麼做的,前面的人交接給我的時候就是這麼做的。就意味着可以一直這麼做下去,這麼做就是最優的,所以沒有問題。 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說,問題是接生婆,它能幫助新思想的誕生。而不去質疑,則永遠看不到問題,發現不了問題,就很難有新的想法,新的進步。 爸爸媽媽說的不一定都是對的,別人說的也不一定都是對的。有質疑,才會思考,才會有更好的答案,才會有成長和進步。 你為什麼那麼想讓自己的孩子聽話?除非你覺得,聽話是能夠讓孩子過好這一生的技能。否則,千萬別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一個只會聽話的好孩子,一點都不好,越長大越不好。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小晗晗愛閱讀

險數名兒童呼吸困難,只因半粒花生仁卡在氣管

前兩天網上有個新聞很火。 三個月大的嬰兒嗆奶瀕臨死亡,急診醫生在嬰兒背上拍打幾下,不到兩分鍾嬰兒轉危為安,當晚就回家。 這件事情是 2018 年 3 月 25 日發生的,最近因為急診醫生 " 神乎其神 " 的技法,又開始在網上流傳起來。 這並不是什麼神技,而是每個醫生都要掌握的基本急救法——海姆立克急救法。 上面這個新聞的寶寶嗆奶兩分鍾就到醫院急診找到了醫生,在醫生手里轉危為安。但如果耽誤兩分鍾,可能就和下面這個新聞一樣了。 即使這位媽媽事後怎樣後悔、怎樣愧疚,孩子的夭折也確實是因為她的失責,如這個新聞標題所說:媽媽太年輕、缺乏經驗。 當寶寶被卡住氣管的五分鍾內是黃金搶救的時間,這時候,必須立刻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並讓旁人幫助撥打 120 急救電話。 學會這個救命的方法只需要一分鍾! 所有父母必須學! (點擊圖片放大查看) 海姆立克急救法不僅對寶寶嗆奶有用,對寶寶誤食異物導致的氣管阻塞同樣有用。 寶寶誤食異物這類新聞隔三差五就能在網上看到,醫院急診更是周周見。 這是西安市兒童醫院呼吸科取出的部分被兒童吞嚥的異物:電池、棗核、玩具、縫衣針、戒指……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醫生在微博上曬出了一些寶寶吞下去的小物件。 圖片來源網絡 寶寶嗆奶導致氣管阻塞是媽媽們無法預料的狀況,但讓寶寶吃下去這麼多小 " 玩具 ",我就不得不說,父母真不合格。 有些父母在照顧孩子上,真的粗心到我想罵人。我見過不少寶寶因為父母的粗心大意,最終造成了身體上的殘疾。 這是一個 2 個月的寶寶,因為頭發纏繞腳趾,面臨截肢。而家長卻不知道寶寶是什麼時候被纏上的頭發。 英國的一個母親因為疏忽,頭發纏繞孩子四根腳趾上,血液不通 12 小時,發現時寶寶腳趾腫脹,再晚一點恐怕也面臨截肢。 好吧,不合格的家長是不分國籍的。我從醫這 16 年,見過太多讓人覺得 " 糟心...

孫燕姿大方分享育兒經 明年迎來出道20週年將辦巡迴演唱會

中新網上海4月18日電 (記者 徐銀 康玉湛)歌手孫燕姿18日亮相上海,出席某品牌活動。孫燕姿於2012年產下第一胎兒子,2018年7月在個人社交平台上宣佈二胎得女,湊成「好」字。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孫燕姿笑稱現在自己的帶娃技術已是「爐火純青」,「還沒當媽媽前,我感覺自己挺『佛系』的,應該是挺平淡的那種。事實上,第一胎的時候我是超級焦慮的,會注重所有的小細節。現在二胎倒沒那麼緊張啦,畢竟有豐富經驗了嘛」。 活動現場,孫燕姿被問及對「窮養兒子富養女兒」這句話有何看法時,孫燕姿直稱自己是一個「性別平衡的媽媽」,「我覺得都一樣,我們都要懂得照顧自己也要照顧別人,無論男孩還是女孩,在我們家庭都是一樣的,最重要的是獨立。你擁有多的時候要惜福,不夠的時候則要好好想一下,並為此作出努力。」 如今兒女雙全的孫燕姿在被問及工作家庭之間的平衡問題時表示,「平衡是一個最理想的狀態,當母親真的會有很多需要關心的東西,包括飲食、學習、睡眠等部分。平衡其實是一直不斷地在調試的東西。我覺得最好的是給小孩子安排一些可以做的東西,當然也不要排太多太頻繁,我認為只有先讓小孩懂得無聊他才會懂得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至於這個平衡關系吧,我覺得很多東西盡力就好了」。 因為擁有了一雙兒女,孫燕姿說「愛」對她來說成為一個更為豐富的「字」,「創作音樂的時候讓我更知道什麼是永恆的,什麼是的短暫的,都是不一樣的火花和靈魂,我也很感謝他們在我生命中的出現」。 2020年就將迎來出道20週年,對於這個特殊的紀念日,剛二胎復出不久的孫燕姿直言自己也非常期待和激動,「之前一直在忙於家人,希望大家耐心地等待一下。我現在也一直在寫歌中,有在努力籌備接下來的包括新專輯等內容,我會一直努力做最好的。」 談及出道20週年紀念的最大計畫,孫燕姿說自然是巡迴演唱會,「希望借演唱會和歌迷互動,並分享我這些年來的特別時刻。我可能不想做太多場,但一定會做一些重點的場次,呈現我精心准備的內容」。(完)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中國新聞網
名牌學校對孩子成長一定是最好的嗎?

名牌學校對孩子成長一定是最好的嗎?

在新加坡這樣一個重視教育和所有家長都想把孩子送進更好的學校的國家來說,有一對夫婦選擇把他們的兒子送到離家很近的一所普通學校,而不是名牌學校。 這一個看起來很不「常規」的舉動讓他們的朋友和家人大吃一驚。 他們的選擇背後的考慮因素到底是什麼呢? 1 和許多家長一樣,Liang May和Meyer Yang在去年選擇讓7歲的兒子Ewan上小學時,面臨着一個迫切的問題:哪所學校最適合Ewan? 對於38歲的Meyer Yang來說,選擇Ewan就讀於他自己的母校英華中學(ACS)似乎是首先被他所考慮的。因為Ewan可以優先進入ACS。 但37歲的Liang May有其他想法和考慮。 01 第一,她更喜歡男女合校。這樣他們五歲的女兒法耶(Faye)將來就可以和她哥哥上同一所學校。這意味着未來接送孩子上下學將會方便不少。 「如果學校同時停課,我不可能去兩個地方接他們,」梅說,「如果他們在同一所學校,這也有利於兄弟姐妹之間的關系。」 02 其次,位置是一個關鍵因素。 「把他們送到更遠的學校意味着他們必須要更早起床。這段旅程可能長達一個小時。他們可能會得到更少的休息,並感到精疲力盡,」May指出,「這對孩子來說並不理想。」 03 此外,May想為她的孩子們創造一個多元化的社會環境。她解釋說:「我想讓我的孩子們能夠與每個人交流,並與他們產生共鳴,最重要的是,尊重每一個人。」 Meyer被May的理由說服了,然而,令許多人驚訝的是,這對夫婦做出了這個決定:選擇把伊萬送到一所普通的社區學校。 朋友和家人認為May和Meyer放棄讓兒子進入ACS這樣的名牌學校的機會是愚蠢的。 「我的朋友告訴我們,『你們認真的嗎?』」May笑着回憶道。 然而,May和Meyer對如何才算是一所適合孩子的好學校有不同的看法。 他們認為好學校不僅僅靠「名聲」和名牌這個噱頭,一所好學校應該是一個孩子能夠按照自己的節奏成長的學校。 到目前為止,這個決定被證明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Ewan乘公共汽車上學只需12分鍾,或乘汽車約5分鍾。 他也喜歡去學校,在那里結交了來自各行各業的朋友。 May和Meyer都對學校的文化環境感到滿意,在課余時間學校會安排孩子和家人一起做一些有意義的活動。 2 ▏優先考慮家庭時間 在很多方面,May和Meyer都是在別人看來是「特立獨行」的父母。 例如,他們不送孩子去上學術補習班。 May說:「如果我送孩子們去上數學或額外的中文課,我想他們不會高興的。但他們會很高興在週末和我們一起玩。孩子們天生就喜歡玩。我相信上學的時間足夠了。」 她也在自己的Blog網誌上與讀者分享了這個觀點。她從2013年開始在Blog網誌上分享自己的育兒經驗。她說,許多讀過她Blog網誌的人都表示喜歡,因為她分享了她育兒方式的「積極和消極」。 「我並不是在尋求人們認同我的育兒方式和決定,而是分享我是怎麼做的。每個家庭的工作方式都不一樣,我分享對我們有用的東西。」 但她為兒子選擇社區學校而不是名牌學校的故事,仍然是她最具影響力的文章之一。 「我們不需要聽取大眾意見或每個人的想法。重要的是,你和你的伴侶在什麼對你的孩子最好的問題上達成一致,比如距離、價值觀和多樣性等因素。」她建議道。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課窩教育

不做這件事的媽媽,永遠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最好的媽媽,永遠不會停下成長的腳步。 「又出去喝酒,這個家你還要不要了?」 「你以為我想去?我不出去應酬,誰來養這個家?」 這是琳姐這周第三次和老公吵架了。 兩個人正吵得面紅耳赤,兒子小超從床上驚醒,走到房門後小聲說了一句:「媽媽,你要讓着爸爸。」 琳姐一驚,強忍着怒火問,「為什麼?」 小超支支吾吾地說:「因為爸爸每天出去賺錢很辛苦……你又不用工作。」 琳姐頓住,瞬間心寒。 爸爸賺錢辛苦?難道媽媽不辛苦嗎? 每天買菜、做飯、洗碗、洗衣服、陪寫作業。雖然沒有出去工作,但哪天不是最早一個起床,最晚一個睡覺? 原來自己一直以來的付出,在兒子的眼里根本不值錢,在老公的眼里更是白費力氣。 當天晚上琳姐就忍不住來找我訴苦這件事,言語中滿是無奈和失望。 我聽後只心疼地抱怨了她一句: 「你呀,實在是太傻了。」 琳姐遲疑了一下,搖了搖頭。 當一個女人成為媽媽後,把時間都奉獻給家庭,把老公和小孩活成自己的全部,往後的生活就註定充滿了委屈和焦慮。 當媽的女人,學會了炒菜做飯,學會了換尿不濕,學會了哄孩子、照顧老公…… 殊不知,越是沒有邊界的付出,越容易讓家人覺得習以為常,然後越來越不珍惜。 成為媽媽後,她們漸漸失去自我,慢慢變成丈夫眼中的保姆,孩子眼中的嘮叨婆。 「原來那個滿腹詩書,談天說地的琳姐去哪了?」,我反問她。 「自從當了媽,我哪還有時間讀書!」 「你可以試試聽書啊」, 我甩給她一份「成為好媽媽必讀的100本書」。 她有些遲疑,我接着說,「媽媽們遇到99%的難題,這份書單都能給你答案!」 琳姐半信半疑地收藏了,當天晚上就聽了起來。 半個月後,再見到她時,我眼前一亮! 琳姐就像變了個人,一臉愁容都消失不見了,整個人看起來年輕了十歲。 她欣喜地告訴我,自從開始聽書,她發現了新的生活樂趣。每天面對老公和孩子的時候也是喜笑顏開,家庭氛圍也被她帶動得其樂融融。 這半個月來,琳姐利用一切碎片化時間聽書。 做早飯時,她會把手機放在圍裙里聽書;兒子在房間學習、丈夫在客廳看電視時,她就坐在沙發上聽書。 她感慨地說,這份書單不僅豐富了自己的生活,還真的幫她解決了不少問題! 聽了《讀心術》,她知道了如何說服老公接受自己的意見,讓婚姻關系更和諧; 從《狡猾的情感》中,她學到了當有了小孩,夫妻應該如何重建親密關系,讓兩人甜蜜如初; 《拆除你的情緒地雷》教會了她面對育兒和婚姻的雙重壓力時,應該如何擺脫負面情緒…… 琳姐漸漸嘗到了聽書的甜頭,她每天雷打不動地聽2本書,到現在已經聽了20多本。 聽書的時候,她既從書里面獲得了快樂和成長,又學到了如何成為一名好妻子、一名好媽媽。 現在的她不再為瑣事煩惱,每天陶醉在書的世界里,充實而快樂。原來那種慌亂和對生活的不安,開始變成內心的安寧和充實。 當媽的女人,最為重要的不是為家庭做牛做馬、奉獻一切,而是投資自己,成為自己。 因為最好的婚姻,不需要任何一方的犧牲和成全。兩個人應當彼此作伴、並排站在一起,看這個落寞的人間。 周姐在大連的一家商場當保潔員。 她年輕的時候沒上過什麼學,為了生活吃過不少苦。她唯一的希望就是兒子小維能好好讀書,早日出人頭地。 但小維叛逆又貪玩,唯獨不愛學習,成績一塌糊塗。周姐每次語重心長地教育他,他都一臉不耐煩。 直到有一天,她偶然聽到電視里董卿說的一句話: 「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很簡單,你自己得先成為那樣的人。」 這句話擊中了周姐。 她立刻跑到市中心買了一堆世界名著。卻因為工作忙、沒時間,兩週下來30頁都沒讀完,十幾本書堆在雜物間里積灰塵。 直到一個朋友給她推薦了「成為好媽媽必讀的100本書」,周姐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 早上給兒子做早飯時,她會把手機放在圍裙里聽;晚上兒子做作業時,她就在客廳里聽書。 從《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中的媽媽怎麼改變自己才能教出好孩子,到《兒童心理學》中的每一位孩子成長中容易被媽媽忽視的問題; 從《法國媽媽育兒經》中法國媽媽更勝一籌的育兒秘密,到《斯托納的自然教育方法》中的如何讓貪玩的孩子愛上學習…… 周姐聽得越多,就越意識到自己之前的教育方式完全錯了。她運用學到的理論,讓她和兒子之間的相處越來越和諧,兩個人的距離也飛速拉近了。 她就是這樣,堅持聽書2個月。一天聽2本,兩週就聽了二十幾本。 可問題是,周姐倒是愛上了聽書,小維卻從沒表現出對聽書感興趣。 直到有一次家長會,老師要求小維的媽媽會後留一下。原以為又要被批評,沒想到老師卻欣喜地拿出了小維的作文: 「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 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愛讀書的媽媽!」 那一刻,各種情緒湧上週姐心頭。 作為父母,我們總是單方面要求孩子達到我們的期望,讓他們好好學習,認真讀書。 但父母的言行舉止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大人是什麼樣,小孩就會學成什麼樣。 你的每一步成長,不僅滋養了自己,還會走進孩子的內心,成為他們一生最寶貴的禮物。 父母是照亮孩子一生的光。你若暗淡,孩子又怎會熠熠生輝? 最好的媽媽,永遠不會停下成長的腳步。 讀書,就是不斷成長為一個好媽媽的最有效途徑: 初為人母時,學習科學的教育方法,把握住孩子的黃金成長期,成就優秀的孩子; 被孩子占據生活後,依然和老公保持親密關系,經營出羨煞旁人的甜蜜家庭; 不斷成長,成為老公不變的驕傲、孩子一生的榜樣…… 有人說:一個家庭的幸或不幸,80%取決於女人。 聽書的女人,總會在漫長的一生中,逐漸成為一名好妻子、一名好母親,成就一個家庭的幸福。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有書

如何做到夫妻和美,兒女聰慧?這是每個人的夢

編者按:根據孔子第75世孫孔海欽教授講座音頻整理,內容:夫妻和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美境,美景,美人,追求美好的未來,令人羨慕! 《詩經》之《關雎》,凡讀書者,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中國古代傳統社會,君子追求的美好愛情,首選淑女,令人佩服! 君子,勤勞善良者;知書達理,富有社會責任感者;富而好禮,博施而能濟眾者;博學多才,學貫古今中外者;道德高尚,可配天可配地者;地位顯赫,心憂百姓苦與樂者。凡此等等,令人敬畏! 窈窕,文靜美好。淑女,溫和善良。即是黃花閨女,眉清目秀,朴實無華者;或是大家閨秀,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才貌俱佳者;更是集千年優秀傳統,孕育着偉大的母親,滋養着人類未來的母儀天下者。豁然明白,中華民族,所以人才輩出,因有善母。令人自豪! 和美而幸福的婚姻,又有聰慧的兒女,是每個人的夢。 古有門當戶對之說,指的是相當的家庭背景、文化程度、志趣、性格等,其實有一定的道理。共同的語言,共同的責任感,共同的價值觀,決定着婚姻的幸福與和美。 家庭倫理,善處之則美。夫義婦德,是夫妻關系的基礎。 夫義,是指夫必須以身作則,端正自己,有德有義,內心強大;富有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感,為人通達;上孝父母,下懷子孫,尊重妻子。可使妻以夫為榮,可使父以子為榮,可使子以父為榮者為義夫。 婦德,是指賢妻、淑媳、慈母,對上敬孝公婆;善管家庭,養育兒孫,充當重要的家庭角色;日常生活富有婦容、婦言、婦行修養,着裝得體,端莊大方,說話輕聲細語,步履輕盈嬌態,內心良善者為德婦。家有德婦,一家之福。婆媳皆是德婦,沒有不和諧的家庭。 《千字文》說:「上和下睦,夫唱婦隨。」夫妻和美,能使長輩、子孫和睦相處。不論尊貴,不論卑賤,不離不棄。夫婦有別,各有擔當。以夫為主,夫倡導之,則婦追隨之,是謂夫唱婦隨;以婦為主,婦倡導之,則夫追隨之,是謂婦唱夫隨。 夫婦有別,是夫妻的分工。根據每個不同的家庭,分工不一。主外者,尊重主內者;主內者,尊重主外者。做到內外有別,相互尊重,家庭和美。既夫唱婦隨,又婦唱夫隨。只有善於學習、善於包容、善於理解、善於擔當的夫妻,所組建的家庭才是永遠的心靈港灣。 有孟母,才有孟子,故母親的偉大,是家庭和兒女之福。《錢氏家訓》有言:「欲造優美之家庭,需立良好之規則。內外六閭整潔,尊卑次序謹嚴。」 人生至要,莫過於教子。每個子女的強大,才是民族的強大。子女,既是自己所生,更是人類一員。善待子女,善於培養子女,就是尊重人類。教育子女,先從有別於禽獸開始。錢學森和夫人蔣英對孩子的教育非常嚴格,當然,這種嚴格的教育多數都是通過言傳身教來實現的。其子錢永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說:「如果說我們家有什麼教育秘訣的話,那就是『不教育』。我們家要說『言傳』,幾乎沒有,主要靠『身教』。」 家庭文化,即責任、尊重、包容與好學。父母、伯叔,孝敬歡愉;妯娌、弟兄,和睦友愛。家,是一副重擔,是一份責任,是我們人生的驛站,是家庭生活的樂園,是避風的港灣。所有的人,都有親人。離不開親人的地方,也是心安的地方,這就是家。有柴米油鹽,有笑臉,有矛盾,有吵嘴,有歡快,是一本厚厚的書,是一本難念的經。 祖先有大愛,傳承澤千秋。祖宗雖遠,祭祀宜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遺子黃金滿籝,不如教子一經。中國傳統,歷來有詩書傳家的美德,孕育着家族文化的豐厚土壤。欲高門第,需要行善。詩書經世文章,方是孝悌傳家根本。勤儉為本,自必豐亨。 夫妻有愛,同甘苦,舉案齊眉,自是和美。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國學

母嬰肌膚接觸早,寶寶和媽媽都受益

2018年,西班牙的穆爾西亞自治區為保障嬰兒的權利立了一個法律。該法律規定,不論是自然分娩還是剖宮產的嬰兒,都有權利在出生後就跟媽媽待在一起,並享受肌膚接觸,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袋鼠式護理」。肌膚接觸,顧名思義就是抱着寶寶,讓寶寶的肌膚與媽媽的肌膚直接接觸。專業的肌膚接觸的定義就是將沒有任何包裹的新生兒(可以穿尿片及戴帽子)以俯臥的姿勢置於媽媽裸露的胸前/腹部,母/父-嬰一體進行親膚接觸。期間母-嬰之間自由互動,如:摟抱、撫摸新生兒,輕柔呼喚新生兒,新生兒會警醒、爬行、含接乳房並開始吸吮。 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肌膚接觸,尤其出生後早期的肌膚接觸,對於母嬰雙方均有着積極且重要的意義。 對寶寶: 進行肌膚接觸的寶寶,心跳、呼吸、體溫、血糖更加穩定。促發寶寶吸乳本能,乳頭銜接更好,喝到重要的初乳。給寶寶安全感。促進親子感情,延長母乳餵養的持續時間。 對媽媽: 肌膚接觸可以促使媽媽分泌催產素,減輕媽媽焦慮,增強育兒行為。能減少媽媽產後出血,促進子宮收縮。肌膚接觸能促進乳房開始泌乳,不同的分娩方式(順產、剖宮產)都適用。進行肌膚接觸的媽媽純母乳餵養的概率更高。 媽媽懷孕5個月時,胎兒就能感受到外界的聲音。在他/她出生後,媽媽的心跳聲和說話聲都再熟悉不過。外界的環境變化可能會讓寶寶有點驚慌失措,他們渴望媽媽溫暖的懷抱、熟悉的聲音、熟悉的氣味。 產後一段時間內,母嬰之間的肌膚接觸可以滿足寶寶的需求,讓寶寶感受到安全感和滿足感。具體做法如下: 媽媽: 媽媽:讓媽媽半臥位,就是將床頭抬高30°(注意需確保媽媽的背部被抬高而非頭部)。 寶寶: 寶寶:將全身裸露的新生兒俯臥置於媽媽的胸部。新生兒可以戴帽子、穿尿片。寶寶的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媽媽或身邊的陪伴者始終可以看到其嘴巴和鼻子。媽媽雙臂自然彎曲,直接置於新生兒背部。乾燥的薄毯覆蓋在媽媽擁抱新生兒的手臂上方,需確保新生兒頭部、頸部暴露在外。(不要把寶寶的頭部覆蓋) 爸爸: 爸爸:多和寶寶肌膚接觸,能給寶寶帶來很多好處。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健康報
來自浪漫之都法國媽媽的育兒經,看看對你有沒有啟發?

來自浪漫之都法國媽媽的育兒經,看看對你有沒有啟發?

大家可能都瞭解過,法國的寶寶在出生2-3個月後,就可以睡整晚的覺,法國媽媽的身材大多都是很苗條,生活狀態輕松自在,法國寶寶在3-4歲時,就能在餐廳優雅而安靜的吃飯。這是為什麼呢?法國媽媽們究竟擁有什麼神奇的育兒經,教出的寶寶都這麼懂事,這麼獨立。 第一招:寶寶哭了,不要馬上去抱 從小開始,就讓寶寶擁有自己的嬰兒床,讓寶寶單獨睡覺。晚上寶寶哭了,不要立即出現在寶寶面前,給寶寶一個自我安撫的機會。即使是剛出生的嬰兒,也不要積極回應TA。這就是法國人所謂的「暫停法」。 「暫停法」僅對4個月內的嬰兒有效。如果寶寶長大一點,不良的睡眠習慣基本已經養成了。 第二招:每日四餐定點,沒有其他加餐 大多數法國寶寶從大約4個月大時,就會有一個固定的用餐時間。分別是大約上午8點,中午12點,下午4點和晚上8點吃奶。換句話說,嬰兒的用餐時間與成人時間表非常相似:早餐,午餐,晚餐和下午茶。在固定時間進食的原則是,首先,讓寶寶吃飽,而不是少吃多餐;第二,讓寶寶適應爸媽的用餐節奏。這樣,寶媽就會有更多的時間,做更多其他的事情。 第三招:在6歲之前,讓孩子們多聽音樂會,少識字 法國母親認為,「自我啟蒙」是讓寶寶獲得各種感性體驗。寶寶可以凝視着藍天,也可以在母親准備好飯菜時聞到飯菜的味道,或者在毯子上獨自玩耍一會兒。通過這些,可以讓您的孩子對外界的感知更加敏銳,讓TA感知不同的事物。這是教會他(她)成為一個可以自我娛樂的成年人的第一步。它將使孩子們在未來受益,並讓孩子們學會享受生活中平凡的幸福。 第四招:不要對孩子的方方面面都管理的細致入微 讓孩子們變得獨立,並使他們更有韌性和自立,這是法國媽媽們育兒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在法國,如果父母過於保護或控制孩子的每一個細節,就有人會跳出來提醒他:「不要管孩子那麼多。」 第五招:在家里,孩子不是中心,母親才是「權威」 法國養育子女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方面之一是保留父母的權威。在法國家庭秩序中,毫無疑問,父母是第一個,然後才是孩子。法國父母建立權威的方式是「建立界限」,同時又保證孩子在界限內擁有充分的自由,以保持孩子的創造力和個性。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寶寶護士育兒
圖片1.png

孩子叛逆怎麼辦?跟悅寶園老師學這四招準沒錯

同一個世界,同樣的養娃難。我們都知道帶孩子很難,但沒想到竟然有這麼難! 父母說剛燒開的水壺不能碰,可兩歲的兒子還是上前躍躍欲試;父母說玩具不能隨意踩,可孩子還是上去「興致盎然」地踩了兩腳;父母說該睡覺了,可孩子依然坐在電視機前,遲遲不肯離去;父母說打人罵人是不對的,沒想到孩子竟然舉起雙手想要反抗……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父母說了「不容許」,但孩子依然我行我素,之前乖乖的小綿羊,怎麼忽然就變得叛逆起來了,並且還這麼不聽話? 關於2歲的孩子,美國兒科學會(AAP)總結如下: 不斷意識到自我的存在; 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開始出現挑釁行為; 要求每個人都按照他的想法思考; 無法通過道理來溝通。 孩子在成長到2歲的時候,是一個分水嶺。2歲之前,孩子沒有獨立意識,對父母唯命是從。但是,一旦到了2歲,他們開始明確意識到「我」的存在,明白了「我」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可以做很多的事。他們會通過行動來體驗,並向父母證明自己的獨立。 這個階段(2~3歲),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典型的表現是愛說「不」。之後,隨着孩子慢慢的成長,會在不同的時期經歷不同階段的叛逆。7~9歲時,是進階的叛逆期,典型表現為不理會他人,做事拖拖拉拉;12~18歲時,屬於青春叛逆期,特別想要彰顯自我,擺脫父母的控制。 上述只是一般情況,由於每個孩子的心智發育都不同步,因而每個孩子都會在不同的時期或多或少出現叛逆情況。這個時候,作為家長切不可盲目慌張,感到心灰意冷,而應該靜下心來仔細分析孩子的行為特徵,對症下藥。 以下是國際權威美式早教悅寶園的老師給出的專業建議,分別從孩子叛逆的原因以及對策兩個方面來全面解讀,幫助廣大家長打跑孩子叛逆這個「小惡魔」。 那些孩子「叛逆」的小心思(孩子為何忽略你的話): 1、小孩在專注他的事情,不想被中斷 2、小孩不懂大人講什麼 3、小孩生病,情緒糟糕 4、小孩記仇,故意作對 針對上述小心思,家長們該如何是好呢? 1、接納理解孩子。 叛逆的孩子就像一個小刺蝟,誰說他,他和誰掐。當孩子無理取鬧時,任何的安慰、安撫和告誡,都是蒼白無力的,那麼,索性就讓孩子去鬧吧。對於孩子的各種叛逆,父母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接納孩子的行為,盡力製造一個美好的畫面——你在鬧,我在笑。等到孩子安靜下來,再去給他一個擁抱,再去講道理,這個時候,你的話他是聽得進去的,也是能夠明白的。 2、教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 教導孩子當他們並不理解大人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地說出來,這樣才能進一步溝通。尤其是當孩子身體不舒服,一定更要學會表達,痛而不說是成年人的做法,對於嬌小脆弱的孩子來說一點也不合適。 3、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無關乎原則的事情,可以讓孩子自己去「當家作主」。這樣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一個孩子想要精神獨立,首先就需要有獨立生活的能力。2歲孩子的探索欲很強烈,家長可以給予他們最大限度的自由,這樣不會破壞孩子的好奇心。 4、把握底線,允許孩子自我選擇。 如何融化孩子的「不」呢?父母可以用一些小技巧,比如,在要求孩子做某件事的時候,可以給孩子多一些選擇,你可以問孩子:「你是用紅色的小碗吃飯,還是用藍色的呢?」 當然,對於原則性的事情,家長還是要堅守底線。比如,孩子不能吃太多的糖,即使孩子不樂意大哭大鬧也不能給,等孩子哭完再跟孩子強調,小孩吃太多糖對身體不好。給孩子一個底線,讓孩子懂得規則的重要性,對於孩子的成長是有好處的。 另外,有時一些有危險性的東西不讓孩子碰孩子卻偏偏要碰,比如熱水壺。這時候可能孩子需要親身感受下小小的痛苦才能理解。家長可以在水不是很燙的時候讓孩子觸碰一下,當他感覺到燙時,下次自然不會去碰了。 以上就是悅寶園的老師們給出的專業意見,在現實生活中非常具有操作性,一學就會。而要問為何悅寶園的老師們如此專業,這就大有說頭了,恐怕一時半會也說不完,先為大家簡明扼要的介紹下吧。 悅寶園是源自美國的知名專業早教機構,其教育理念起源非常早,可以追溯到1965年哈佛大學著名的「哈佛早期教育項目」Preschool Project。為了帶給孩子們更專業的知識和更好的學習體驗,悅寶園對教師的培養可謂是良苦用心。 首先,所有新入職的中教和外教都要接受一個半月的基地集中培訓,並且都需要通過最終的考核;然後還需要3~6個月的上崗實操,只有在上崗實操評估合格後,才能正式開始教學,那些在實操當中表現不合格的教師自然會被淘汰。 更加重要的是,為了夯實教學基礎,提升教學技巧,悅寶園總部還會定期為教齡一年以上的教師開展教學進階研修班,由總部的資深教學培訓團隊深入中心進行培訓,通過大量的理論知識+實操,為教師的學習成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以求為寶寶和家長們帶來最為優質的早教服務。 在課程當中,悅寶園的老師們也會利用自己的小妙招來應對叛逆期的孩子。比如,在一堂英語課上,老師讓小朋友們根據單詞進行遊戲,鍛鍊他們的反應能力,順便復習上節課的單詞。可是這個時候就有一個小朋友坐在那里,一動不動地專注於自己的鉛筆刀,不為所動。老師喊了兩次他依然沒有加入遊戲當中,這個時候老師並沒有大聲呵斥他,而是輕輕蹲在了他的身邊,和他一起看鉛筆刀。沒一會孩子就開始和老師有了進一步的眼神交流,緊接着老師告訴他,這個遊戲沒有他就不完整了,小朋友們和老師都需要他的幫忙,才能更愉快地進行遊戲。他不知不覺中就體會到了自己的重要性,十分愉快地加入了遊戲行列,比其他的小朋友更加積極主動。 看,這就是悅寶園的老師們擁有的神奇「魔力」。 如果,你也正面臨着各種育兒問題,可是又苦於沒有辦法應對,那麼,帶孩子來悅寶園吧。這里有專業的老師,幫你有效解決孩子的各種「疑難雜症」,不僅僅限於叛逆哦,會幫助寶寶獲得全方位的成長,發現更好的自己。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新時尚微觀

我們還是精子的時候,就把運氣花光了

所以 每當運氣不好的時候 別抱怨 回想一下精子走過的狗屎運 我們就會想開的~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丁香醫生

32人死亡全球470萬產品被緊急召回這款熱銷的「帶娃神器」出大事了…

話說,孩子的生命安全、平安健康, 是每一個作父母的一生必修課。 尤其是當孩子還是小baby的時候, 更是需要父母們無微不至的小心照看。 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有時即使父母已經做得很到位了,但還是會有孩子發生不幸。 有時是因為父母的一時大意, 有時是因為一些嬰幼兒產品本身的缺陷 導致了意外的發生。 壹 致命危險之一:嬰兒搖椅 今天一早,澳洲各大媒體都被這樣一則新聞集體刷屏了, 已經造成32名嬰兒殞命的一款大牌嬰兒搖椅, 在全澳洲范圍內被緊急召回。 以Amazon, Fishpond, Target, Ubuy為代表的各大電商平台, 也都緊急下架了這款嬰兒搖椅。 不光是在澳洲, 中國各大媒體也都在鋪天蓋地的報導 這款被緊急召回的「致命搖椅」。 提到費雪品牌,很多家長並不陌生。 美國費雪(Fisher-Price)公司是世界知名的嬰幼兒用品製造商, 它生產出的玩具享譽全球,芭比娃娃、風火輪,以及American Girl… 均是其旗下的知名產品。 費雪(Fisher-Price)品牌也成為 全世界父母最受歡迎和最值得信賴的品牌, 為世界各地孩子的成長帶去了無窮的快樂。 可是,就在4月13日, 也就是昨天,這個全世界都值得信賴的品牌卻攤上事了。 美國消費產品安全委員會在4月13號宣佈, 美國「費雪」玩具公司生產的一款嬰兒搖床, 在過去十年間已導致超過30名嬰兒死亡, 「費雪」公司已決定召回 全部大約470萬件相關產品。 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向家長發出的警告稱, 自2009年以來,已經有32名嬰兒發現在Fischer-Price搖椅上死亡, 盡管費雪公司並不認為這些死亡案件是由公司產品引起的。 去年8月,美國一名6個月大的嬰兒, 在這款名為Rock'n Play的搖椅上窒息而死, 當父母發現異常時,這名嬰兒呈面部朝下的姿勢爬在搖椅上, 在父母對其實施心肺復蘇後,仍然沒能挽救孩子的生命。 為了應對此次大范圍的召回事件,澳洲競爭與消費者協會已經督促全澳下架此款產品,並呼籲已經購買這款嬰兒搖椅的家長, 一定要停止使用該產品!! 針對此次大規模的召回事件,澳洲的兒科專家們提出建議, 一定不要在無人看管的情況下, 讓孩子在坐姿設備上睡眠, 比如汽車的嬰兒座椅,嬰兒車,嬰兒搖椅等, 這些都有極大的導致兒童氣道阻塞的風險。 據一項數據表明,在坐姿設備導致嬰兒死亡案例中, 有2/3是發生在車載嬰兒座椅, 其他的案件發生在兒童搖椅、學步車、充氣游樂設施… 曾經有一名美國嬰兒因為在車載的嬰兒座椅上睡着,而不幸死亡。 當時這名嬰兒的胸部綁帶處於合適的位置, 但較低部位的綁帶是松動的,嬰兒睡着後從座椅上下滑,胸部的綁帶正好卡住了嬰兒的脖子處, 從而造成窒息而死,當孩子的監護人在1小時20分鍾後發現時, 一切都為時已晚… 貳 致命危險之二:不合規的嬰兒床 一張粗製濫造的兒童床也能讓兒童殞命? 也許會有很多家長不信,但這卻是已經發生過不知道多少起的, 常見的嬰兒致死方式之一。 Charlie和Shannon是一對非常恩愛的夫婦, 他們帶着兩個兒子,一個是兩歲半的大兒子Maxwell, 一個是只有7個月大的小兒子Oscar, 全家剛剛搬進了一間兩居室的公寓後,就為家里的孩子們定置了一張Playtime Beds牌子的兒童床。 可是,在使用這張床7天的工夫,就發生了一件非常悲痛的事,成為了父母一生的噩夢。 因為他們的小兒子在睡覺時,整個身子滑到床下,而頭部正好卡在圍欄的間隙洞里, 當被父母發現時,孩子已經不省人事, 被送往醫院後也沒能救回兒子一命。 兒童床公司的老闆Craig Williams也因涉嫌嚴重玩忽職守、過失致人死亡和欺詐行為, 受到了法庭的指控。 雖然奸商會接受法律的嚴懲, 但小傢伙的生命卻再也回不來,那懷胎十月的辛苦,那辛苦餵奶的7個月時光,小傢伙的一顰一笑都已成為了過去, 成為了這對夫婦永久的回憶。 叄 致命危險之三:便攜式嬰兒床或軟床墊 21歲的Carly Wowk和自己的丈夫育有2個孩子, 一家人過着其樂融融的生活。 然而,這一切的幸福, 被一件誰都沒想到的悲劇打破了… 一天中午,Carly把剛滿兩個月的小女兒Zara,放在睡籃里睡午覺。 但當父母再次查看女兒的狀時,小女兒此時的臉已經變了紫了, 而寶寶此時,已經沒有了呼吸。 而出事的原因,原來是因為孩子睡覺的時候翻了身, 面部朝下趴在嬰兒床上, 並滑到了嬰兒床的角落里, 缺氧而死! Carly Wowk在走出這段悲傷後,提醒其他父母, 在給寶寶選購床墊時,一定不能挑選太軟的床墊, 這種不透氣的軟墊, 會讓孩子在翻身後根本喘不過來氣。 肆 致命危險之四:堆疊的床褥 DeRosier 和 Justin是澳洲的一對新婚夫婦,結婚不久後,他們就迎來了自己的兒子Sloan的出生。 和所有孩子的成長軌跡一樣,Sloan慢慢學會了翻身和坐立, 很快也學會了爬行。 一天晚上,當小兩口把兒子Sloan哄睡着後,就各自去忙自己的事了。 媽媽DeRosier忽然想到了孩子祖母送來的毛毯, 整理過後,就隨手把毛毯放到了兒子的床頭。 大概忙了一會後,媽媽DeRosier過來查看Sloan狀況, 但讓DeRosier大吃一驚的是,孩子居然「不見了」, 她馬上開燈查看情況,卻發現自己的兒子已經被那個剛剛自己整理的毛毯, 壓在了身上... 但當把毛毯拿開時,孩子的身體已經冰涼, 上一秒還活蹦亂跳的寶寶,下一秒卻與父母生死相隔。 原來,在媽媽走出房間後,小傢伙並沒有深睡, 當他睡來時對旁邊的毛毯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抓弄的過程中,毛毯把他壓在了下面,此時,弱小的身軀沒有絲豪掙脫的能力, 最終窒息身亡。 日本小說家伊坂幸太郎曾經說過, 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在養育兒女的漫漫長路上, 作為父母,學習的東西簡直太多了。 但無論如何,父母們首選都要把孩子的生命安全當成頭等大事, 一定要給予孩子360度無死角的照看。 如果你家里有剛剛學會爬行或是走路的寶寶, 也一定要加倍注意了, 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對什麼都充滿着無窮的好奇, 多麼高的床都能爬下去,多麼危險的東西都敢往嘴里放, 父母們一不留神,就有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 在此,推薦所有家有萌寶的父母,都應好好看看以下的潛在危險, 防患於未然! 希望每一個寶寶都能健康成長, 父母平時也要時刻繃緊安全這根弦, 避免意外的發生。 (^_−)☆以上為正文內容 悉尼印象開始賣票啦! 劉若英演唱會門票 《斷金》門票 Easter Show 門票 已經上線 有需要的趕快加客服號↓↓↓ 微信又雙叒叕改版了 為了防止在信息流中走散 點擊上方藍字進入悉尼印象主頁 給印象君加星標吧 推薦閱讀 相戀73載,這對外國老夫妻在前幾天,作出一個震撼世人的決定... 丨溫馨 全悉尼人的噩夢,開始了!新州政府的這項決定,令人心寒... 丨無語 這個華人家庭,猛砸$1000萬,公然對抗政府!獲182項罪名... 丨震撼 悉尼華人家突發爆炸!哭嚎聲中,一個渾身着火的男人直沖上樓... 丨偉大 主人死後,愛犬離奇失蹤。11年後,真相震撼曝光... 丨絕望 回覆關鍵字獲取更多信息: 悉尼美食推薦|關鍵詞:美食,美食1,美食2,美食3 ■主編微信:917883334(印象哥) ■ 廣告合作微信:sydneyyx ■廣告合作Email: [email protected] ■ 爆料微信:sydneyyx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悉尼印象

寶寶愛吐泡泡別大意,可能是得了肺炎

很多媽媽發現寶寶像小魚似的吐泡泡,就以為寶寶生病了,急得團團轉。其實,這不過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是由於寶寶到了 3 個月左右的唾液分泌期(流口水)或者長牙期(小牙頂出牙齦往外生長,刺激牙齦上的神經反射性增加唾液的分泌),因為吞嚥功能比較弱,所以增多的唾液會以泡泡的形式排出。 但爸媽們也不要太大意,如果是新生兒,吐泡泡的同時還伴有拒奶(不吃奶)、精神狀態差、呼吸急促等情況時,就可能是得了肺炎,建議及時到醫院就診。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十月呵護

骨頭湯不補鈣真正的「補鈣之王」竟是它,後悔現在才知道

真正補鈣的竟是它,想都想不到! 文:品品姐 來源:有品生活(pinpinlife) 人的生長發育離不開鈣, 鈣會隨着人年齡的增長而流失, 但很多人對補鈣有很多誤區, 所以補了這麼多年還是缺鈣, 我來告訴你什麼才是真的 " 補鈣之王 "! 喝骨頭湯不補鈣 很多人以為喝骨頭湯可以補鈣,骨頭中確實含鈣,但是大多數鈣都被 " 鎖 " 在骨頭里,骨頭湯中鈣含量其實很低,而且不易被吸收,所以喝骨頭湯補鈣並不靠譜。 骨頭湯中的鈣含量很少,脂肪倒是不少,喝多了既不能補鈣,反而會讓人長胖,這倒是真的。 有人可能會問,那吃什麼才能補鈣呢,現在就告訴你! 六大補鈣食物 堅果 堅果不僅是零食里的營養冠軍,也是補鈣的良好來源,各種炒熟的堅果中,含鈣量多達 100~200mg/100g,每天吃 30 克的堅果,比吃鈣片還要強。 魚蝦貝類等海鮮 魚蝦貝類等海鮮食物也是常見的補鈣產品,每 100 克的魚類含鈣量大約在 50~150 毫克,貝類更高,每 100 克貝類大約含鈣 200 毫克左右。 這些食物中的脂肪多為不飽和脂肪酸,中老年朋友常吃這些食物還有益於心血管健康。 芝麻醬 芝麻醬中的含鈣量也挺高的,100 克芝麻醬中含鈣 870 毫克,但是芝麻醬的熱量偏高,不太適合每天吃,所以芝麻醬在補鈣界的地位只能屈居第四。 某些豆製品 大豆的鈣含量比較豐富,但是加水變成豆漿以後,鈣含量就被稀釋了,所以要想通過豆類補鈣,最好是吃豆腐,豆腐在製作過程中會添加鹵水和石膏,這樣又可以增加含鈣量。 蔬菜 日常食用的蔬菜也是重要的補鈣來源,尤其是深綠色蔬菜,比如菠菜、韭菜、薺菜、油麥菜等鈣含量都很高,而且蔬菜中的鎂、鉀、維生素 C 和...
孩子腿型不是天註定,三歲前牢記這三點,長大以後他會感激你!

孩子腿型不是天註定,三歲前牢記這三點,長大以後他會感激你

自從韓劇流入國內市場,長腿歐巴就成為了眾多女性心目中擇偶的標準,什麼李敏鎬、李鍾碩、金宇彬等韓流帥哥開始在國內走紅。 除了男星,大家對女星的腿型要求也越來越高,而且不少妹子也都希望自己能有一雙又長又直的腿。 可是不少人卻長着羅圈腿、X型腿、O型腿,就算再瘦,腿不直也不好看。 有的人甚至因為腿型給人一種,「腿要斷了」了錯覺,這樣的腿型,還是胖一點好看。 腿型真的很影響氣質,如果你有一張好看的臉,卻有一雙羅圈腿,氣質真的大打折扣。 有人說了,有的人羅圈腿也很有氣質啊!可是你得承認如果是腿型是直的,八成就更有氣質了吧? 所以,想要一雙好看的腿,還得是從娃娃抓起! 寶媽們在寶寶三歲以前要注意這三件事,讓孩子長大有一雙好腿! 3歲前不要把屎把尿 把屎把尿是很多老一輩人都做過的事情,家長們認為這樣可以養成孩子按時上廁所的習慣,還不會弄髒身上。 但是其實這樣對孩子不太好,孩子年紀還小,寶媽們經常讓孩子上廁所,他使勁的時候會影響到還沒有發育好的括約肌,造成脫肛的情況。 有的寶寶容易肛裂,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同時,把屎把尿不利於寶寶髖關節的發育,影響孩子的骨骼發育。 其實紙尿褲是不會造成O型腿的,所以日常是可以給孩子穿透氣的紙尿褲,對孩子發育有好處! 3歲前不要過早的讓孩子學走路或者站立 老話說:「三抬四翻六坐七滾八爬九扶立週會走」 ,就是三個月的時候會抬頭,四個月會反身,七個月會滾,八個月開始滿地爬行,滿週歲就會走路了。 但是如果太早讓孩子學走路或者是站立,對孩子的骨骼發育有影響,甚至會導致孩子的骨骼變形,發生O型腿或者是X型腿。 一切發展都應該順應自然規律,太過着急很可能形成揠苗助長的作用。 更何況影響了骨骼發育,不僅會造成孩子腿型不好看,要是影響了孩子的身高發育可就更難受了! 3歲前要注意寶寶的坐姿 市面上有很多產其實都對寶寶的腿型有影響,比如綁腿神器、學步車等,這些會讓孩子養成不正確的走姿。 當然,不正確的坐姿也會導致孩子腿型受到影響。比如常常跪坐等。 常常跪坐的寶寶,很可能會造成X型腿和O型腿。 寶媽平時可給孩子多做拉伸訓練,放鬆寶寶的腿部肌肉和韌帶,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腿部更放鬆,還有助於讓孩子雙腿變得更加修長挺直! 孩子的腿型有先天的基因影響,也有後天環境影響的改變。 寶媽們如果希望孩子腿型能夠像明星們一樣又長又直,最好要在三歲前注意不要把屎把尿、不要揠苗助長、注意寶寶的坐姿不要讓孩子坐的太隨意。 現在都講究優生優育,不僅注意孩子的健康、知識和品格,還在意孩子的外形,希望能給孩子一個全面的好的發展。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豆豆包大人

搞得定婆媳關系的女子都是「狠角色」

福原愛 這個從小吃可愛多長大的女孩 最受中國人喜愛的日本運動員之一 (想知道為什麼? 請戳:福原愛為什麼這麼招人愛?) 在婚姻生活中 其實也是個處理婆媳關系的高手 今晚21:20 東南衛視《魯豫有約一日行》中 向我們展示了她超強的高情商 對福原愛 很多人印象可能還是停留在 那個操着一口東北話 愛哭也愛笑的「瓷娃娃」 但這個坐在魯豫面前 換下運動服 滿臉幸福的女孩 卻讓人感覺仿佛見到了兩個不一樣的人生 她大方分享婆媳之道 滿口的東北話 也夫唱婦隨地變成了台灣腔 處理婆媳關系 愛醬的訣竅其實很簡單 就是要使勁地「誇誇誇!」 節目中 福原愛多次稱贊婆婆是最厲害的超人 給魯豫講婆婆手拍蟑螂的事 眼里全是崇拜 「婆婆沒有不會的,也沒有害怕的, 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條,這些都是婆婆做的。」 生活中兩輩人的育兒觀念、金錢觀念 性格脾氣、生活方式 這些可能都不一樣 但有智慧的兒媳 往往能夠發現婆婆的偉大之處 並從內心感謝婆婆為自己所做的一切! 將心比心的愛家人 《裸婚時代》里有一句話叫細節打敗愛情 用到家庭關系也是一樣 福原愛總能從點滴小事當中 看到家人對自己的照顧 並真心的贊美、感謝家人 因為小愛和婆婆相處得很好 身為日本女婿的小傑 與岳母的關系也十分融洽 小傑拜訪岳母 愛醬一開始還在一旁幫忙翻譯 小愛走後兩人「雞同鴨講」 也依然聊得十分開心 看這一家子的其樂融融 想有矛盾也很難吧 小海鷗也要向愛醬提前學習呀 說到愛醬的人見人愛 背後其實是嚴格的家教 福原愛談起母親對自己的教育 嚴苛而有愛 母親的教育方式 堪稱育兒教科書 福原愛回憶說 自己最初接觸乒乓球並不是媽媽的要求 而是每次哥哥在練球時 自己只能在一旁玩娃娃 只有打球才能與家人一起玩 因而踏上了乒乓之路 愛醬的媽媽對小愛要求嚴格 相較於球技 媽媽更希望愛醬的學習不要居於人後 04年雅典奧運會前夕 福原愛的母親還叫輔導老師 每天幫小愛輔導功課 愛醬童年時常羨慕其他孩子放學後的自由 自己只能穿梭於 學校、球館、游泳館之間 連晚飯都是在途中的車上解決的 雖然在學習上 媽媽對愛醬嚴格 但日常生活中 媽媽還是很寵愛醬的 在福原愛的記憶中 媽媽每天早上都會准備好豐盛的早餐等待她起床 就連平時吃的薯片、冰淇淋等零食 都是媽媽親手製作的 愛醬表示自己做了母親以後 才體會到媽媽當年有多辛苦 節目中 二胎懷孕8個月的愛醬 是那麼神彩飛揚 小海鷗不禁想起那句話: 每一個被寵愛成少女的女人 都自帶光芒 今晚21:20 東南衛視《魯豫有約一日行》 「瓷娃娃」福原愛懷二胎以後 攜手老公江宏傑甜蜜來襲 一定記得準時收看哦! 《魯豫有約一日行》由港榮蒸蛋糕冠名播出 特約合作夥伴:均瑤味動力 指定產品:國號白茶   Thank you for reading.感謝您的閱讀。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東南衛視

孩子數學計算總粗心?試試這樣改

有人說,影響計算正確率的原因是粗心,而不是不會做。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有的人粗心,有的人細心呢? 其實歸根結底還是思維問題,粗心的人往往思維不嚴謹、不全面、不深刻,觀察力、記憶力、理解力較差…… 孩子出現計算方面的錯誤,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數學的基礎知識沒有學好,基本計算能力沒有形成。 缺乏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以下幾條建議,供參考。 抄題必對 先對後算 抄題的時候,要先與原題進行核對,然後再進行計算。目的是謹防抄錯數或抄錯題。 認真審題 思考周全 拿過一道題,要仔細看看,認真想想,看看題目的內容和要求,數字的特點;想想計算時應注意的問題,能否簡算。尤其對四則混合運算,要做到層層審題。 字跡清楚 書寫整齊 要把字寫清楚,就是在草稿紙上寫,也要寫得工工整整。特別是小數點、進位點、退位點等都要書寫清楚、醒目。算式要排列整齊、合乎規格。目的是謹防因字跡潦草而出現錯誤。 細心檢查 堅持驗算 做完題後,要細心地檢查,看看結果是否合理,然後進行驗算。驗算絕不能擺樣子,走過場。這是避免錯誤的關鍵一步。 有錯必改 引為戒鑒 對錯題一定要改正,還要認真分析錯誤原因,總結應吸取的教訓,找出防止錯誤的辦法,絕不允許有未加改正的錯題。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英國養娃那些事
超高的育兒成本VS歐盟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免費公立教育

超高的育兒成本VS歐盟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免費公立教育

「第五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於2019年4月14日在北京舉行,論壇由全球化智庫(CCG)和商務部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CAFIEC)、聯合國駐華代表處(UN China) 聯合主辦,主題為:聚焦全球化4.0和中國在其中的作用。 攜程聯合創始人、執行董事局主席,CCG資深副主席梁建章出席並演講,其表示中國城市人口生育率是世界最低的。 我們高學歷的婦女生小孩要遠遠小於總體的生育率,城市居民和高學歷人群的超低生育率,完全可以從育兒成本的角度來解釋。中國的育兒成本幾乎是世界最高的,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除了孩子的衣食住行之外,具有中國特色的應試教育,迫使家長不得不投入金錢和時間讓孩子參加各種課外培訓。 在一個典型的城市中產家庭,每年為養育一個孩子的平均花費估計在3萬元以上,如果從出生算起一直到18歲,差不多就需要50多萬元。 實際上,這還只是偏保守的預計,更別說即便孩子到18歲考上了大學,父母接下來的教育支出也很可能是大幅提升而非減少。 2 相對於其他國家,中國的托兒所奇缺。所以,如果夫妻雙方在小孩兩三歲前都必須參與工作,那麼擺在他們面前的選項通常只有兩個:一是長時間雇傭保姆,二是由家中老人來幫助看護。 可是年事已高的老人們,現在已經越來越不願意或者說沒精力來幫着帶孩子,尤其是二孩更難獲得來自祖輩的幫手。所以很多父母在自己堅持工作的情況下,就只能雇保姆或月嫂。可近幾年,月嫂工資薪資猛漲,與香港的菲傭薪資相差無幾。 3 高房價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育齡夫婦的生育意願,如果要多生一個孩子,勢必要換面積大一點的房子,但中國城市的平均房價相對於市民平均收入的比值,恐怕算是世界最高的水平。 尤其在一線城市更是如此,動輒以幾百萬乃至上千萬計價的房產,會令很多年輕夫婦打消生育第二個孩子的念頭,甚至就連第一個孩子也未必敢要。 4 中國女性參加工作的比例高於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中國女性生小孩的機會成本很高,許多職業女性在生育的黃金年齡,都面臨着是要生孩子還是要升職的兩難選擇。 相比生育之後有可能出現的收入降低、支出倍增,很多職業女性寧可選擇不生育甚至不結婚,以維持個人較高的生活質量。 我們生小孩的痛苦指數、生小孩的成本是世界上最高的。 我們國家,女性很強,女性就業率甚至高於歐美國家,但是,為職業婦女提供各種便利,比如托兒所方面,幾乎沒有托兒所,其他國家政府提供很多托兒所。 還有我們在工作時間方面的安排等等,最近有關於996的討論很熱烈,在這方面女性工作和家庭的壓力都非常大。 美國社會福利很好?那隻是沒有和歐盟比! 而且,歐盟成員國之間的福利差不多。 以歐盟國家福利舉例,獲得歐盟任一國家身份即可享受: NO.1 所有歐盟國家自由通行、居住 在所有歐盟成員國自由通行無需任何長期居留簽證蓋章,可自由居住,其家庭成員(即使他們是非歐盟公民)也享有同樣的居住權。 NO.2 可以跨區域工作 可在其他歐盟國家找工作而不需要額外申請工作許可,在其他歐盟國家合法居住,享受與當地公民同等待遇的工作條件和其他社會以及稅務福利,特定的醫療和社會保障福利可跟隨本人在各成員國之間互相調動,受僱員工的家屬同樣可以隨之一起自由通行。 NO.3 卓越平等的教育體系 孩子可以在任何一個歐盟國家的學校上學,享有與該國公民一樣的入學條件,包括小學、中學以及大學;當移居到另一個歐盟國家工作,您的孩子可以在該國享受免費語言教育,以幫助他們盡快適應當地教育體系。 NO.4 便捷自由的醫療關懷 您將會獲得一張歐洲醫保卡,如果您在任一成員國臨時逗留期間需要得到醫療救治,無論您是在度假、出差還是學習期間,都不必回國就可以獲得和當地投保公民同等待遇的醫療關懷。歐洲醫保卡是免費發放的,提供在27個歐盟國家短期停留期間的緊急治療。 那麼申根又有什麼福利呢? 福利一 申根綠卡通行26國 永久享受歐洲遊 福利二 免費醫療體系 例如西班牙為具有居留權的移民提供免費醫療,醫療免費的范圍十分廣泛,甚至 包括牙科和配隱形眼鏡。希臘、塞浦路斯、葡萄牙等國也都提供免費醫療體系,移民者以居 留證申請醫療卡後,都可以享受免費的公立醫療。葡萄牙的藥費都自詡患者自己支付18.5%,而另外81.5%的費用則由國家支付 福利三 享受公立教育,接軌英美學校 歐洲的義務教育普遍為12年,很多國家都為擁有居留權的移民者提供免費或有補助的公立教育。 福利四 出生到養老的全方位福利保障 歐洲的福利項目繁多,可謂從出生到養老「全覆蓋」,歐洲的福利可以讓居民不工作 而過上小康生活 福利五:更多的福利要根據當國的法律法規。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環歐良居

其實「崩潰」很貴但請放過自己

文章來源:凱叔講故事,作者:羔小羊 最近的一條微博熱搜,看得我很心疼。 在廣州地鐵上,一位女乘客突然蹲在地上,掩面痛哭。 很多媽媽都表示看哭了: 「看得好難受,好像看到了自己。」 「想起自己也覺得壓力好大,也想這麼痛哭一場。」 中年媽媽的情緒崩潰,總是來得猝不及防。 好友阿若剛剛經歷過。 6歲多的兒子感冒發燒,吃藥後好了,2歲多的女兒又發燒,兩天未退。 偏偏老公出差在外。 幾天不眠不休的阿若,一手牽着兒子、一手抱着女兒去醫院。 掛號,人異常多,隊伍排得好長,空氣很悶。 身體剛好的兒子哭着喊:「媽媽,我好累,不想站了。」 阿若不敢讓兒子去旁邊,只得說:「兒子乖,再堅持一會兒就好了。」 好不容易到了窗口,門診卻沒號了。 來到急診科。 醫生說:「孩子現在發燒38.5度,等上了39度再來,要優先發高燒的孩子。」 阿若又拖着疲憊的身體,帶着孩子回到家。 打開櫥櫃,准備做飯,發現沒有煤氣了。 崩潰都是來自於很小的事。 「那一瞬間,我突然就受不了了。」 阿若一下坐在地上,嘩啦啦徹底大哭起來。 知乎有一個問題:「中年女子都在想些什麼?」 其中一條高贊答案寫道: 「作為中年婦女我真的很煩,每天都很煩,伏案工作、常年家務、家庭學校、人情世故,肉體疼痛、內心焦灼、身不由己、日漸絕望。」 阿若不也一樣嗎? 每個情緒崩潰,都是一個一個擔子壓上去,都是一點一點的情緒累積起來的。 電視劇《海上嫁女記》中,蔡少芬飾演的女主角何念晴,在和女兒大吵一架後,崩潰地喊:「我不管你了,我不管你了!我就要哭!我就要哭!」 她的崩潰不是第一次了,反應也各不相同,有時尖叫跺腳,有時大哭,有時大吼罵人。 看得見的,是她情緒的屢屢爆發。 看不見的,是她在重擔下的各種壓力。 事業上,她是成功的金牌經紀人,有自己的公司,手下是一線女星。 背後,卻是從沒放鬆過的精神,隨時半夜處理危機公關,電話24小時不敢關機。 生活中,作為一個單親媽媽,她一切都為了女兒。 可是,女兒叛逆了,開始頂撞她了,甚至要離家了。 她不安,憤怒,懷疑,害怕。種種情緒席捲而來,崩潰成了常有的事。 身邊一位媽媽說: 「我最難過的,不是在我休產假期間,被其他人頂了職位升了職,而是早早被公司催回去上班,是沒辦法親自帶孩子,沒有辦法參與他的成長,很愧疚。」 家庭經濟壓力重,她不得不選擇這份收入更多的工作。 公司要求很嚴格,有時為了參加孩子家長會或孩子有事生病請假,領導就會很不樂意,也不讓經常請假。 常常9點過後才能回到家,孩子往往已經睡着了。 家人埋怨她不多陪孩子。 時間久了,孩子也不親她。 有一天,她很早就回家,晚上吃飯,想挨着孩子坐。 可是孩子大哭大鬧,拚命地推她,不要和她一塊坐,只要奶奶陪。 有一回,她給孩子穿衣服,一不小心穿反了,孩子嚷着:「你根本不會穿,只有奶奶會穿!」 說到這里,她哭得不能自已,紙巾用了一張又一張,我也跟着落淚。 那種被太多事情壓着,什麼都沒做好的感覺,總會因為一件特別特別小的事,一下子徹底崩潰。 事業,家庭,孩子,多重壓力的夾擊,是中年媽媽脫不掉的重擔。 好幾次,小S都在鏡頭前崩潰。 微博視頻,她哭得稀里嘩啦,連說3遍:「我何德何能讓你們這麼愛我。」 真人秀節目,她說:「我就是個媽媽,我就是個中年婦女,真的很沒有自信。我到底會什麼啊?」 宋佳憐惜地說:「你一點都不愛你自己。」 小S瞬間淚崩。 弗洛伊德在《抑制、症狀與焦慮》書中指出,所有的焦慮都來源於衝突。 中年媽媽的身上有好多的重擔,好想完美地兼顧孩子、婚姻、事業。 任何一方的失敗都會感受到沉重的打擊,覺得自己沒用,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 拚命想要做好一切,不過是拚命地想要證實自己有用,有價值,想被人認可和愛啊。 內心的渴望和外在的表現形成了衝突,在乎的各種事之間又帶來了衝突,不崩潰太難。 電影《壞媽媽》中,女主角艾米說: 「我的日常就是送孩子們上學。 通常,我要急忙趕回學校,接孩子上表演班、詩歌閱讀班和課外輔導班。 接下來我還得去家長委員會開會,當志願者,班主任約談會。 我每天會崩潰大哭,哭完了還得送孩子去練鋼琴、踢足球、學舞蹈、看醫生……」 她緊張地管着孩子們,不敢絲毫放鬆。 她盡心盡職地工作,連午餐都在電腦前吃。 她最大的夢想是安安靜靜吃頓早飯,可是她每天只顧得上把所有事都處理妥當。 沒想到,就這樣,還是總遲到,還是離婚了,還是不被孩子理解。 當某天遇到一系列糗事時,她終於崩潰,才意識到,從沒好好照顧過自己。 如同她一定要把所有事都做得很完美後,才敢安靜地吃早餐。 中年媽媽總想把一切都兼顧得很好後,再來關心自己。 其實,我們應該先愛自己,才可能去做好一切啊。 《奇葩說》中,馬薇薇告別舞台時說道: 「上場前,我請人定了一瓶紅酒。這四年來,我為了迎合大家的口味不斷改變,於是,我崩潰了。今天是我的告白致辭,去他的網絡暴力,去他的勝負輸贏。好了,現在我要去喝我的紅酒了。」 不要等到情緒累積到崩潰時,再來愛自己。 不要給自己的心理加那麼多重擔。 不得不工作時,不要內疚,回到家給孩子最好的陪伴質量,孩子也會好好的。 回到家,就別想工作了,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看孩子笑孩子鬧,如同時光靜止般。天不會塌下來。 家務亂糟糟的,管它呢,住在垃圾堆也不會死。先好好休息吧。 偶爾把孩子放心給老人帶一帶,放鬆泡個熱水澡,出去跑個步,和閨蜜聚一聚,和老公約約會。孩子也不會就帶壞了。 隔代養育、意見不同什麼的,聽聽就罷了,微笑不回應,事情也就過了。 孩子成績不好啊、做事拖沓呀什麼的,比起孩子健健康康活着,也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朋友說,在一次學習中,一位媽媽上台分享,說: 「我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不是個好媽媽。」 老師回答道: 「你的孩子需要的不是一個好媽媽,他需要的是一個不用他操心的媽媽。」 孫儷懂得這個道理,所以她去健身,去種菜,她給自己定下每年最多接一部劇,在和孩子們一起時,她更是盡情玩,比孩子們都玩得嗨。 她不焦慮地養孩子,不在意別人的眼光,即便800次又800次地催孩子洗手,即便可能被網友們說「催促的教育不是好的教育」,她也大大方方地寫進微博里。 她在盡情享受生活細微末節,享受很久才拍的一部劇,享受和孩子在一起,享受和鄧超互黑。 有人說,那是因為她好運,幸福。 其實,早在多年前,她就在一次采訪中就講過: 「我挺溺愛自己。有時,我會跟自己說:你累嗎?累就不去了。真的很寵愛自己。」 一個寵愛自己的人,會更容易被人寵,更容易遇見好運。 因為她先認同和接納了自己,她內心的看法反射了出來,也影響着身邊人對自己的看法。她也懂得不以外界眼光看自己。 願每一個中年媽媽,都能在自己的節奏中,享受生活。 都能在每個當下,好好愛自己。 若是,真的情緒積壓到堅持不了,也請記得給自己5秒,選擇以不傷害自己和孩子的方式,痛痛快快地發泄一場。 那之後,你仍是最好的你。崩潰後,你也能涅槃重生。 -End-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心宜善

《爸爸去哪兒》的森碗 他小小年紀就這麼帥

哈嘍小橘子們,又到了每天暴露年齡的時間,曾經的他們長什麼樣子了?好久不見,你們還好嗎? 繼續咱們的《爸爸去哪兒》萌娃專場吧! 今天要聊的這個寶貝大家一定也很熟悉,他就是森碟的弟弟森碗,田亮和葉一茜的小兒子啦 ~ 這個小表情簡直和姐姐森碟一模一樣! 笑起來更像了有木有? 不僅是外貌,就連兩個人的小奶音也都一樣。記得當時還有不少網友都說以為是森碟配的音。 只露出小腦袋的粽子兄妹 ~ 森碗大名叫田宸羽,2011 年出生噠 ~ 田宸羽、田雨橙,哈哈哈哈所以名字是顛倒過來的咩?記得當時小森碗在節目中的表現也很不錯哦,小小年紀毫不怯場 ~ 而且一看就有當帥哥的潛質,發型一吹、衣服一搭,瞬間就起范兒了 ~ 哈哈哈哈哈當時還叫田亮 " 叔叔 ",也是超搞笑了。 森碗在和爸爸參加完《爸爸去哪兒》之後,還出演了出演功夫喜劇電影《功夫瑜伽》主題曲《美麗的神話》的 MV,與成龍、崔雅涵、沙俊伯等一起跳功夫瑜伽舞 ~ 還與媽媽參加了育兒成長秀節目《不可思議的媽媽》。 除了是個 " 小小綜藝咖 " 之外,我們森碗也是位 " 實力唱將 "。 2017 年,田亮一家四口合唱的賀歲歌曲《幸福年》,還獲得了兒童流行音樂榜年度十大金曲獎。 錄歌的時候還有模有樣呢,看樣子也是遺傳了媽媽優秀的音樂基因吧! 、 轉眼間我們的小森碗就七歲啦,個子在一天天長高,也越來越懂事了。 這個側顏殺怎麼樣? 平時還喜歡擺弄相機,小帥哥在拍什麼呢呀? 動次打次,這是在做 swag~~ 嗎? 前段時間去悉尼玩的也很開心,就是有點曬黑了哈哈哈哈。 爸爸田亮說,森碗去學高爾夫被告知起步有點晚,現在學跳水還來得及不? 看來這一家子的運動基因都很強呀! 將頭髮梳成大人模樣,穿上一身帥氣西裝 ~~ 機場這幾張超級呆萌有木有! 橘子君要被可愛化了 ~ 紅色毛衣也超適合他呀。 姐姐接住你發射的小心心啦! 姐弟倆的日常也是很有愛呢...

高三沖刺前的瘋狂,三亞,我們來啦

2018的夏天註定是熾熱的,充滿激情的,更是值得浪漫的。盼望着,盼望着,四個大家,四個家庭終於從香港,長沙匯合在美麗的海濱城市三亞,五天四晚的自由行順利而快樂的我們完成了高三前具有新時代意義的假日之旅。當回到火城長沙,品茗之間手指飛舞,記錄下所見所聞所感,或許仍能感受到那一縷清涼纏繞,那一份情誼的飛揚,那一刻骨銘心的嬉鬧,無論大小,不論男女,彼此的陪伴成就永恆。 等待是最長情的告白,等待的時候能送上海南獨有的青果,註定這次旅行是不一樣的體驗。 母子相擁,紅的這樣艷,白的如此潔。生你的時候沒有徵求意見,此生相遇互不相欠 ,大海為證今世不棄不離! 女兒要下水,精神領袖充滿擔心,贊許和幸福的手勢,指點江山亦不過如此。 背影如此偉岸,小小男子漢撐起母親的全世界。 三亞之行僅有的一張全家福。你們在風景里,我在鏡頭里看風景。 童心未泯的燦阿姨,慧眼總能發現生活中的美,這雨後的小菇這般可愛,不可錯過! 三亞第一夜不可放棄的泳池,下雨也要泡一泡。在阿姨們的鼎力相助下,玥玥終於有了心儀的泳衣藏好肉肉投入海水的懷抱,一點也不害怕! 貼心的五星級服務,總讓我們發現驚喜,一張小卡,一份蛋撻,還有下午不期而遇的小點心,你嘗了嗎? 面朝大海,夏日清涼,第一夜在這里我們的晚餐和宵夜讓人盪氣回腸! 三亞的第一個夜晚是新奇的夜,大小九個團簇在陽台上,必勝客和湘菜結合,飲料和黑啤共存,不忘方便麵的躋身更有自創剁辣椒手抓飯。觥籌交錯間從克羅利亞運動員的家國情懷,到小公主的青春韶華,新時代和傳統文化的碰撞不僅在美食,更在教育在發展在感悟。從精神領袖到樂嗨的大女子;央企高管成了事事依賴兒子的小女人;一言九鼎的成功創業者成了不知所措的傻媽媽。意猶未盡的大人們深夜夜遊海灘,被保安三番五次阻攔也要滿足自己趕海的心願,小的們在房間里四人組合哈哈大笑,其實友情也好,愛情也罷,久而久之都會轉化為親情。或許旅行的意義不僅在於遠方的風景,更多的是用心感受彼此相處的時光!在這個世界上成為一個有情誼惜情懷的你才是最值得學習的! 第一次聽說並實踐早中餐的做法。孩子們早上6:00或6:30起床寫作業,直至10點早餐,吃至十一點一並解決了午餐。這個主意註定培養了吃貨的成長。無論是粉,蛋,水果,飲料,點心,麵包,也不管中式茶或西式咖啡,統統的試一試,嘗一嘗,吃不了不浪費的原則當作下午茶點也不錯。於是在燦阿姨的帶領下個個不空手,抬頭挺胸闊步走出餐廳,更有種惡作劇的竊喜。 精緻的餐點,新鮮的海鮮讓美食更美,讓心情更飛揚! 三亞的第二天是悠閒的,雨不期而遇,早上有的六點起有的7點,最晚的8點,上午乖乖寫作業,十點早午餐同時進行,卻也有趣,奧弟的暖男特質彰顯滿滿,對媽媽有求必應甚是讓人羨慕;小淑女點點連吃東西都很優雅,玥玥吃得直捂肚子,奧弟媽媽打包的麵包和每人一個椰子被我們趾高氣揚的拿出了餐廳。雨一直下,正是午休好時節。下午兩點出發shopping,向免稅店進軍。 終於四個大美女,四朵漂亮的花,四張燦爛的笑臉定格在這里。不同的成長經歷,不一樣的領域,迥異的性格特點,卻成就了我們四個此時此刻的相伴,只因為我們都是深愛孩子的媽媽,更因我們有最真誠情誼。為最會嗨的大太太,最優雅的富太太,最能幹最懂生活的靚太太,還有一個最低調的我,哈哈,再笑一個! 太陽落山後,直接奔着同學推薦的小鬍子川味海鮮店,一到他家,店里的大姐熱情的帶你去第一市場買海鮮,重點是:她真的很賣力的幫我們砍價啊!而且一路上還教我如何挑海鮮~海鮮的加工方式也比較多樣,小鬍子家會問你喜歡辣炒還是清蒸,是多辣還是少辣。辣炒味道很好吃,也是他家的招牌,店內環境還挺明亮干淨,熱鬧的餐桌味道肯定不會差吧! 果然沒有讓我們失望,皮皮蝦的個頭真的是我吃過最大的一次,爆炒後的皮皮蝦,外殼香脆卻無損肉質的嫩滑,並且對辣度、鹹度和火候都把握的很好,不得不說小鬍子在第一市場開了十幾年是有真本領的。 辣炒花蟹,是我很喜歡的一道菜,獨特的香料和炒法,雖然看起來重油重辣,但卻不會干辣,本身蟹肉也沒有被抹掉,還帶着一縷悠長的香,吃起來味道鮮美,蟹黃也超多。 蒜蓉開背蝦,用蒜蓉和蔥碎清蒸來提鮮,保留了蝦肉原有的細嫩和新鮮,蝦肉特別彈牙,可以很明顯的和死蝦、冰凍蝦的口感區分開來。連不愛吃蒜的我都要承認,海鮮和蒜的搭配=完美! 辣炒芒果螺,也是三亞獨有的味道,新鮮的芒果螺和秘製醬料的沖撞,肉質有緊、韌、潤、美,恩,果然海鮮辣炒的味道妙不可言。 蒜蓉生蚝,和蒜蓉龍蝦一樣,簡單的做法卻不平凡的味道,蒜蓉很好的入味到緊實的生蚝里,讓我不禁感嘆,廚師是如何在不讓生蚝口感軟爛的同時又很好的入味呢?這可能就是小鬍子受歡迎的原因吧!對新鮮食材的尊重和精湛的廚藝完美結合。 三亞第三天的是浪漫的。下午風和日麗,陽光燦爛,換個更具有低調奢華、的酒店,電瓶車的貼心服務,綠茵幽靜深處的大堂,更有碧藍的海洋泳池,和不遠千里快遞來的小鳥,讓海水藍天更有魅力,讓我們都散發青春的五彩,給戲水的孩子們增添了更多樂趣,曬並快樂着。。而我們真的分不清誰照誰,誰是誰的景,哪個比哪個的美! 奧弟真是個孝順的好孩子,無論是購物提包,餐廳取餐,還是照相,都盡全力為媽媽服務得更好。或許,媽媽在示弱的同時無不在得意自己育兒的成功!包容,善良,有責任感,懂感恩的確是最值得培養的品格!為奧弟點贊,為媽媽加油!😃 為什麼面對燦阿姨你能笑的如此開懷?有些許嫉妒,但不恨。👍😃 這依偎在白馬身上的女強人分明是個情竇初開的小姑娘!如此青澀可人! 網紅樓梯和大堂,讓你一次過把癮。 三亞第四天是明星的時光。下午的跟拍,擺拍,累,卻也新奇 ,個個都有心儀的之處,人人都有美中不足,小小的遺憾卻更慶幸總算有張美麗的集體照。最開心的是我們的設計師兼化妝師盡職盡心把我們一個個都打扮得美美噠。最羨慕的是照片里的楷哥從內至外散發的明星范,就差簽名啦。 茶點,咖啡,看着都歡喜。可惜開會時間不長 但也多少能讓我們更有思考。回家了,高三開始了,這是一場攻堅戰,持久戰。而我們和孩子們並肩作戰的日子將成為今世最深刻的記憶!無悔青春,不悔未伴。 讓我們每天創造機會和孩子多共進一餐;送飯或帶飯或吃食堂都是首選,但提醒儘量不隨意在外點餐,只為多一點健康; 讓我們彼此都培養午休習慣哪怕20分鍾,只為多一點休息。 讓我們每天晚自習盡可能來接只為多一分陪伴。 陪伴多一點再多一點,時光慢一些再慢一些,孩子們在長大,我們也共同成長。享受幸福是需要學習的,當幸福即將來臨的時刻需要提醒。人可以自然而然地學會感官的享樂,人卻無法天生地掌握幸福的韻律。靈魂的快意同器官的舒適像一對孿生兄弟,時而相傍相依,時而南轅北轍。 而幸福也是奮鬥出來的,青年人需要有奮鬥目標,更需要家國情懷。青年人立德立志立業,努力開創屬於自己的美好未來,我們則應更多的學習健康,培養愛好,沉澱心靈。或許三五好友,一杯清茶,幾段美篇,閒暇之餘更體會享受幸福的時光。三亞之行讓我們都多一分經歷,多一分沉澱,更多了一份愛。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林石金之旅

黃磊大女兒多多搶鏡刷屏 為什麼窮養富養都不如用愛養出的孩子?

作者 | 嬌嬌媽 來源|嬌嬌媽(ID:jiaojiaoma8) 窮養富養,不如用愛養。——黃磊 前段時間,黃多多長個子的新聞,突然推上了微博熱搜。 圖片里面的黃多多已經快趕上父親的身高,亭亭玉立,非常養眼,搶鏡。 眾多網友紛紛表達了自己的仰慕: 離《爸爸去哪兒》播出已經五年,五年的時間,多多身高長高了,編演的話劇上演了,學會了各種烘焙,手工,繪畫、鋼琴等才藝也越發出色。 當多多被譽為才女,成為人人口中羨慕的「別人家的女兒」的時候,我想這一切,黃磊功不可沒。 嬌媽第二期,我們就來一起聊聊黃磊的育兒經。 窮養富養,不如用愛養 很多人爭論:孩子到底應該是窮養還是富養好? 黃磊直接告訴了我們答案:「窮養富養,都不如用愛養」。 黃磊的這種愛體現在無時不刻對家人的奉獻與陪伴里,就如妻子孫莉曾這樣評價黃磊:「他是一個家庭感很強的人。」 一個把愛全部都貢獻在家的人,生活里處處是孩子和妻子的影子。 無論四季都可以陪着孩子嬉戲。 哪怕多多十三歲,外出的時候,仍舊緊拽起女兒的雙手。 耐心教孩子做點心和烘焙。 在路上也陪孩子玩得盡興。 董卿說,陪伴意味着一個人把最美好的東西給你,那就是時間。 用細心和愛心搭建一個溫暖的巢穴,讓孩子知道,不管年齡多大,爸媽都會永遠陪你愛你。 這就是愛的表現,是一個父親最好的責任心,是父母所能給予子女的最大安全感。 給孩子製造一個有儀式感的家庭 黃磊家的每一個生日都是濃重的,每個人的生日,大家都會彼此陪伴度過,即使再忙,也要心照不宣的為彼此留下一點時間。 女兒生日的時候,黃磊總是不忘記給她寫信,給多多13歲寫的信看哭了很多人。 每年過年的時候會更熱鬧,黃磊會帶着多多自己寫對聯,寫福字,寫上對一家人新年的祝福。 情人節里,不忘記穿起圍裙,給老婆最好的疼愛。 不管工作再多,也要抽出時間給家人准備起豐盛的晚餐。 在看似波瀾不驚的生活里,儀式感可以帶給孩子的不僅僅是驚喜和歡樂,更多的,還可以提升家庭幸福感。 這些看似平淡的舉動也會為父母和孩子增加共同的回憶,成為孩子每年最大的期盼。 最好的耳濡目染是帶孩子讀書 黃磊微博里曬了很多大女兒黃多多的照片,最美的一張屬於多多靜靜坐在窗台看書,那樣的恬靜。 在多多很小的時候,黃磊就親自為多多挑選書籍,自己也經常在孩子面前讀書,在爸爸的薰陶下,多多從小就很愛看書,她會利用一切空餘時間來閱讀,中文版,英文原版的書籍都能流暢讀完。 讀小學二年級時,多多就和爸爸聯手翻譯了英文作品集《聖誕老爸的來信》......多多自己創作、翻譯以及配圖。 父女倆一起在深夜的燈盞下共度,這是在陪伴中最美的畫面。 甚至在外出話劇演出的時候,話劇即將開始,父女倆都不忘記看書。 文學大師毛姆曾說,閱讀習慣的培養能為你築造一所避難所,讓你逃離人世幾乎所有悲哀。 如果想讓孩子成績優異,有好的學習習慣,那麼就自己先當一個愛閱讀的父母。在耳濡目染中,孩子能感受書籍到最好的薰陶。 愛上學習的時候,就是孩子智慧的開端。 在平凡的生活中製造樂趣 打開黃磊的微博,記錄的都是多多和妹妹的各種有趣生活。 姐妹倆自己動手在家做了烘焙小蛋糕、甜甜圈,或者是在酷暑自己做了小冰棍。 又或者,多多帶着妹妹一起畫畫,做手工,塗鴉,在布上、紙上肆意揮灑自己的創意。 與現在大多數天天與電子產品為伴的孩子不同,多多的生活中仿佛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彈琴,畫畫,看書,做手工,做烘焙等等。 帶孩子做一些文藝和創意活動,讓孩子內心充實,感受到生活的樂趣,體會到自己動手的快樂,這比什麼都重要。 這樣,孩子自然也就不會沉迷網絡、沉迷手機。 尊重孩子是父母最好的教養 很多家長在孩子的教育中扮演了「主人」的角色,不自覺地去掌控孩子,覺得自己懂得比孩子多,孩子應該聽自己的。 對於多多的教育,黃磊從不強迫多多做什麼,而是問孩子自己喜歡做什麼,他懂得尊重孩子的天性和選擇。 還記得《爸爸去哪里》里面,陸毅的女兒貝兒說想要和多多的小黃狗玩,黃磊並沒有直接答應貝兒,而是讓他去征詢多多姐姐的意見。 這樣一個小細節讓一個父親對女兒的尊重,表現得淋漓盡致。 有記者問會不會讓女兒當演員,黃磊說「她願意去哪兒,我都支持。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志向,我不會去說你一定要去哪兒,或者一定不能去哪兒。」 與喜歡的人相處、以喜歡的方式過一生,不必力爭成為少數,平凡而簡單就好。這是黃磊對多多最大的要求。 每一個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當我們做父母的能尊重孩子到如此的地步,孩子又怎會叛逆? 教育要統一戰線 教育孩子,夫妻兩人總有意見不合的時候,到底該聽誰的? 黃磊認為,教育孩子,夫妻倆人不應該有紅臉、黑臉,而是統一戰線。 多多做錯了事情,黃磊和孫莉會一起說她錯,她要是對了,也會一起誇她。 黃磊說,如果孩子知道父母有不同的立場,她就會鑽空子,知道爸爸這邊不行,就去媽媽那邊,這樣並不好。 夫妻兩人的差異無可避免,發生爭吵也在所難免,避開孩子,減少爭鋒相對是最明智的選擇。 就如蒙氏教育所認為的那樣:「刻意去唱紅臉黑臉,不僅讓父母和孩子之間缺少很多快樂,也讓孩子失去了獨特的成長空間。」 世間所有父母都是愛孩子的,只是表達方式不同,我們遵從「一致性」的原則,就是給孩子行為和心理上的規則感和安全感。 黃磊在微博里說他的生活是,鐵打的父親,流水的娃。 時間會變,孩子會變,而父親卻永遠不變。 一個有責任感的父親,應該像大樹一樣立在那里,用健碩的身軀為家人遮風擋雨,提供陰涼,不斷用耐心和愛心澆灌一個家庭。 而母親應該始終像和風細雨一樣浸潤孩子,給孩子最溫柔的愛和呵護。 黃磊的這些育兒智慧,給到了我們最好的榜樣。 黃磊育兒Tips: 1.窮養富養不如用愛養 2.給孩子製造一個有儀式感的家庭 3.最好的耳濡目染是帶孩子讀書 4.在平凡的生活中製造樂趣 5.尊重孩子是父母最好的教養 6.教育要統一戰線 註:本文所有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