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膠片

Tag: 膠片

《星球大戰絕地倖存者》PS5版膠片顆粒開不開建議

星球大戰絕地倖存者對設備要求還很高,關於ps5版膠片顆粒的話,根據自己的形況來看,如果設備允許還是建議能開開著會好點,可以增添一種獨特的視覺風格,讓我們更好地沉浸在遊戲中。 星球大戰絕地倖存者ps5版膠片顆粒建議開嗎 答:根據設備情況來看,能開還是開著會好點。 1、星球大戰絕地倖存者雖然是該系列的最新作,但是各方面畫質性能等,都不如前幾作。 2、但是其對設備要求還很高,關於ps5版膠片顆粒的話,根據自己的形況來看,如果設備允許能開還是開著會好點。 3、開啟之後可以增添一種獨特的視覺風格,讓我們更好地沉浸在遊戲中。 來源:遊俠網

【跨越時空的體驗】從佳能QL17一代入坑膠片攝影(多圖)

我原本是沒有計劃入坑膠片攝影的。攝影對我來說,更多用於生活片段或者靈光乍現時的記錄,在這個過程中我能體會到特有的興奮和愉悅。隨著拍攝量的增加,我開始嘗試嚴肅地對待這門愛好,系統地學習一些知識來充實自己。我在張千里老師的課上問他,怎樣能夠從徠卡Q的使用中順利過渡到M系統,他建議我嘗試用QL17拍攝一段時間,一來可以熟悉黃斑對焦,二來成本也不高,於是就有了這幾個月的膠片體驗。 我從海鮮市場買到了這台古老的機器,拿到手上的那一刻,它是遠超出我的預期的。不錯的顏值,金屬的外殼,沉沉的手感,尚算可用的黃斑,便捷的上片方式,讓我感覺這兩百多塊花的挺值。加上45mm的視角和1.7大光圈,佳能跨越了50年還能讓我感動常在 要說缺點,最高快門只有500分之一秒,機身邊角上,鏡頭邊沿處都少不了磕碰的痕跡和銹跡,取景器里多少有些灰塵,測光也是不能使用的,好在過片、鏡頭都沒問題,也不存在漏光。 我給它清理了灰塵,安上了背帶,正式開始膠片之旅。下面我按時間順序分享自己拍過的幾卷膠片,沒有特殊的選題,都是一些隨心所欲的日常,以熟悉、體驗為主。測光有時候是用手機,大部分時候是人肉估計一下,膠片寬容度還可以,問題不大 【5207】電影卷很多人入坑都是從電影卷開始的吧,畢竟看起來便宜些,其實沖掃也不算便宜。這是我拍的第一卷膠卷,雖然設定色溫是日光,但是陰天拍效果也不錯。這是在一家咖啡店拍攝的,燈光的氛圍感很好 這是小區的一角 我是資深LSP 周末參觀一家博物館,原先是陰天,後來轉晴了 【福馬100】【ACROS II】這兩卷黑白完全拍得不好,因為黑白比彩色更需要注意光線、線條,這方面做得不夠好 【5213】電影卷這是我目前最喜歡的電影卷,雖然是燈光卷,其實只要是晴天,除了正午的陽光,其餘時間的日光都是有些偏暖的,所以我覺得室外拍攝也是不錯的,另外它陰影里的藍調,是我最喜歡的地方,整體的風格有電影的氛圍感。這一卷是慶期間拍攝的,因為疫情,今年的國慶原本不宜出行,但因為家里長輩年紀很大了,我們做晚輩的約定每年國慶過去探望一次。這是復興號進站時抓拍的,短時間內設置好光圈、快門是一個挑戰,好在拍到了我想要的畫面 這是海邊的一個碼頭,很多漁船停泊在那里,有船家臨時擺攤賣海貨,有人在整理著漁網,然後晾曬在岸邊。傍晚的陽光照射下來實在太美了,我停車在那里一刻鍾,匆匆拍了幾張照片,並計劃以後專門找個時間再去拍一拍。逆光下鏡頭的炫光爆炸了 外公外婆都90多歲了,1927年在南京出生,給我講述過他小時候日本人來時的經歷,我和老婆聽他講故事的時候,覺得那個遙遠的年代似乎並不遙遠。後來支援西部就離開了江蘇,雖然我們又重回南京定居,但他們卻不肯回來了,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地方,離不開了。外公的腦子思路很清晰,每天上網跟人下象棋,可惜外婆時不時地會不太認識我了。我拍下這張照片的時候,覺得奔波這1500公里是值得的,這應該就是照相最質朴的意義吧。 正好表妹國慶期間結婚,我陪她去做指甲,原本以為要花3,400,沒想到兩個小時做下來只收了58塊,和做指甲的小妹聊了聊,她們開店的兩室一廳公寓租金2萬塊,一年。。。日常居住的房子,房租5000塊一年,完全超出我的想像 表妹在做指甲,室內的色調真有電影感 做指甲的小妹,很溫柔的感覺 【5219】電影卷我不得不說,原本對這一卷期待很高,500感光度適應的場景會更多,室內更從容,色溫和5213一樣,但實際拍下來,翻車得厲害,整體的色調過於清冷,有些陰間,我並不喜歡這種感覺。選了幾張表妹婚禮上,相對能看的貼上來 第二卷【5213】電影卷我之前的文章里提到過,夏天的時候,我掃街的時候搭訕了兩個妹妹,最近她們又約我拍照了,我就拿出電影卷來拍了幾張,感覺也是不錯的,不過在這次拍攝里,拍虛了不少。好在為了以防萬一,我還帶了索尼NEX5R和徠卡Q,我把這次拍得照片一起發出來吧。先是幾張數碼的,調色方面往5207靠近 下面是5219電影卷,兩個小 姐姐我都挺喜歡,可惜她們都在戀愛中,估計拍不了幾次了,祝福她們,哈哈 【柯達 400】終於拍到負片了,淘寶上的負片真貴啊,以前的口糧卷都要快100了,簡直是開玩笑,感覺不值得啊。所以我上閒魚收了幾卷07年過期的柯達400,按50來拍,幸運地沒有翻車,只是顆粒有些大了。這次是上周末我獨自出門拍攝的,徒步10公里,邊走邊拍大約5個小時,我很享受這種感覺,可以讓整個人心情很好。這天的天氣很好,一個人掃街的時候我可以稍微運用些技巧,而不是和家人在一起時單純的記錄了。 拍這張照片的時候,原本只是覺得這個景觀挺美,按下快門的瞬間,一個安全帽探了出來,掃街的時候遇到巧合會感覺到驚喜。 把一塊碎掉的玻璃做前景,虛化時可以看到光斑 我很喜歡這張照片,大風吹倒了草叢,有些規律感,我可以把它腦補成一匹馬,馬頭就在右上角。 此外,也用徠卡Q拍了順帶拍了一些,有些場景和膠片是一樣的,可以對比看看 秋天來了,葉子也黃了 還有一些日常的拍攝,可以隨便看看這個小朋友是七夕那天,白天接近40度,我中午路過時他廣場上買花,下午下班已經7點鍾了,他還在買花,因為七夕的晚上人流量才會最多,在他被拒絕的一刻,我正好拍了下來。 不知不覺,絮絮叨叨貼了好多照片。總結一下,目前我的拍攝還處於舒適區,談不上什麼思想、深度,純粹是個人有感而發的一些「隨意」拍攝,好在整個過程是輕松愉悅的。我想,明年我會嘗試一些主題性的拍攝,完成一些專題,希望自己能在「專業」的攝影路上稍微前進一些。關於設備,我的相機比較入門,我想要用好它們還可以做很多新的嘗試,不過明年或許會把QL17換成M4或者M6,機身比膠片貴很多的時候,可以讓膠片本身的成本顯得沒有那麼高 。好了,來年咱們再交流。 來源:Chiphell

低成本膠片翻拍方案

這幾年玩膠片大概經歷幾個階段:傻瓜機亂按送店沖掃→手動測光→自沖洗黑白翻拍→自沖洗彩負翻拍,別問為什麼不買掃描儀,問就是買不起,所以自然而然的翻拍是比較省成本的解決方案,但是以往自己翻拍有一些痛點,用腳架固定相機,調整腳架高度,調整透寫台位置是一件非常繁瑣的事情,每一次翻拍都需要重復以上步驟,所以就萌生做一個固定式的膠片翻拍台的想法,利用DIY神器鋁型材做主體框架,連接雲台和透寫台來做一個固定的翻拍工作檯,工作形式參考NAGTIVE SUPPLY和其他翻拍器的工作原理。 首先是主框架,用SU設計建模初步方案,前期搞了兩個方案,左側是豎拍右側是橫拍,最終確定用NAGTIVE SUPPLY一樣的豎拍方案(沒想法自己的老本行有一天會用來做這個)。 大概工作原理就是這樣,承台用角碼固定A4透寫台,如果用A5或者小型LED補光燈做光源,整個工作檯會更小巧(順便模型里拿一台哈蘇意淫一下)上某知名網購平台找個店鋪告訴客服尺寸和需求,下單定製,這玩意兒沒什麼技術含量且不是什麼稀有材料,整套下來非常便宜(至少比那些翻拍器來的劃算)。 確認收貨還有返現,所以這並不是最終價格 全部材料 主體框架完成因為鋁型材滑軌固定件是用公制的螺絲型號,而雲台底下的3/4螺紋是英制型號,所以還得買個幾塊錢的M8轉3/4的公轉公的螺絲這樣就可以把雲台固定在鋁型材上了。 就是這個玩意兒 雲台要固定在這個滑塊螺母上面 M8轉3/4 轉接固定 另外為了上機後能夠在135和120之間調節,所以還買了一塊加長的快裝板方便上下調節 完全體形態最後完成便是以下這個樣子 為了固定住膠片,用黑色膠板做了兩個目前最常拍的135和6*6膠片尺寸的片夾,膠片推進去後拍完一張可以滑動拉下一張,如果是對好焦,可以整條翻拍,一卷135大概3分鍾左右就可以拍完 6*6膠片隨便放幾張張翻拍後自己調色的廢片,鏡頭用的是銘匠的40MM微距,600不到的價格屬實不要太香。技術有限,大佬輕拍。 最後算一下成本A4拷貝台----69.9鋁型材套件----62.143/8轉M8螺絲----4.5加長快裝板----23.3雲台----87黑色膠板忽略不計總價:159.84總體價格還是比較實惠的,而且又滿足了自己DIY的樂趣,關鍵是省去了一部分店家掃描的成本,數碼翻拍效果比一般的板掃效果要好,解析度更高,如果大佬們有更好的方案可以分享給我~以上。來源:Chiphell

CHH的第四個生日 – 相機的情懷是膠片,膠片的驚喜是底板~

今天是人生第三個本命年生日,也是在CHH過的第四個生日。請了一天年假,本來想著如果天氣好就出去轉轉拍拍,但是早上的一場大雨把出門的熱情給澆滅了。。。雖然現在放晴了,不過也懶得出去了,就發發文章吧。最早考慮過膠片機,還是幾年前因為中毒了徠卡M以後,打算M數碼機和膠片機雙修,基本也不要什麼自行車了(其實也不是真想拍膠片,就是覺得,應該有一台M膠片機)。然而幾年下來,一直沒有對膠片的興趣有什麼增長。直到本站一個哥們入了503cw,第一次覺得膠片離我很近了,想用他的機器第一次體驗一下120+腰平取景器。但是。。。這熊孩子在我摸到之前就給出了。。。結果心里又沒著落了。有一次去一家相機店里玩,正好有一台2.8E,店里又有一卷黑白120的膠卷,就上卷,完成了人生第一次膠片機拍攝(但是因為自己犯二,拍著半截把膠片倉打開了。。。。然後就。。。)。後來熊孩子又送了幾卷120,我自己完全獨立地拍了一卷炮塔400。但是效果也不太好,畢竟完全沒真正用過膠片機,雖然成功沖掃出來了,不過發現對焦沒對好,色彩也不如預期,就把這個想法又擱置了。後來在無忌的中畫幅論壇上,發現大家把幾十年前的機器都用的很好~~色彩、構圖、清晰度,都有很多精彩的作品,結果「毒癮」又來了,開始看各種120的膠片機。為什麼沒從135入門呢?其實也看了一些M機,還有Contax G1/G2, T2/T3, 尼康28Ti。但是因為手上有兩台M數碼機,覺得再整個135的膠片,總覺得差別小了點。心想要玩就玩點不一樣的,雖然從135跨到6*6的差別有些大,但是凡事都要從0開始,所以咬牙整120的膠片。120怎麼選呢?無非是品牌:Mamiya,哈蘇,祿萊;類型:雙反、單反、旁軸;畫幅:645、66、69。如果講可玩性,單反肯定要比雙反的折騰空間大,功能更多,和數碼功能的結合性也比較好,當時考慮了500cm/503cx,SL66/HY6;旁軸的體積更好一些,瑪米亞6、7的體重也比較有優勢;雙反就是比較省心,外觀騷氣文雅。考慮現在120膠片機,但凡新一點的,成色好一點的,熱門一點的,價格都飛起。自己也沒有那麼多精力折騰了,打算挑一個一勞永逸的,所以還是選了祿萊。在F、FX和GX之間糾結了一下,最後結合成色、狀態,在閒魚選中了一台3.5F大後期黑臉~~~編號非常接近白臉。一個月前的北京正是今年疫情最緊的時候,除了東城全都建議居家了,本來上家大哥只想面交,不想郵寄。但是我倆正好兩個調角兒,我過去也非常不方便,正好大家聊的不錯,大哥還給包了個郵~~就有了接下來的撿快遞了 開箱: 出門撿快遞~~話說大哥包的非常細致,里面所有的東西,都是單獨包起來了,足以看出來也是一個用的非常細致的人~~~後來一聊,也是拍照的大佬 ,萬物皆是緣~~~~ 把所有東西都拿出來,包括機身、原廠皮套(帶背帶和豬耳朵)、1、3號近攝鏡(帶皮套)、遮光罩   兩個近攝鏡都非常好用,尤其用的最多的是3號,大概30cm以內的最近對焦,但是因為是腰平取景,所以角度不太好控制~~後面的近攝照片都是3號鏡拍的~~ 機器的整體成色不錯,多少是有些使用痕跡的,幾十年的老傢伙,真也沒必要拿著放大鏡去看。鏡頭鍍膜成色很好,也沒有什麼霉,前後都挺干淨的。         後期黑臉,我覺得白臉黑臉都很好看~~~   測光表反應比較靈敏,但是感覺不是特別精準,當然有些情況下還是和福倫達的獨立測光表差不多~~不過不能過多相信   飾皮整體保存比較完好~~              3.5F的小標志~~~硒測光就算只是個裝飾也挺好看的~~~ 取景器是原場的高亮裂像屏。因為裂像的面積太小了,所以對焦比較吃力,基本還是靠著高亮屏部分+放大鏡對焦~~ 原廠的背帶比較窄,又是皮的,偏硬 ,所以換了PD的背帶,背著會舒服一些~~~ 出片: 相機買來最主要的面的還出片。從6.1收到機器到現在整整一個月,一共拍了7卷:4卷反轉,2卷黑白,一卷彩負。拍的多不是因為拍的多好,主要是在不同膠卷的色彩、風格上做嘗試,另外,什麼東西要想用好用順,少不了要積累經驗。拍照水平有限,只是給大家分享一下做個參考~~不喜勿噴。 RDP 100F:                      RVP 50: 這卷有點拍費了,因為在室內光還是太差了,大多都糊了。。。    Delta 400:             Delta 100:             炮塔400:          驚喜: 對比了不同卷,感覺畫質最細膩的是3卷反轉,幾卷負片相對顆粒感都多了一點。整體來說對掃出來的照片(都用了X5)感覺體驗到了不同的濾鏡,整體還算是滿意。直到前卷的底板被發回來,我才又找到了當初中毒M9時的那種喜悅。把底板對著光,發現上面的色彩和通透感真的是掃出來的照片沒有體現出來的。這下我更理解了為什麼說M9這種CCD模擬出了膠片感:同樣是鮮艷和通透的色彩。而富士或者說那些app上的濾鏡,其實更像是掃描儀出來的照片風格~~~比如不同的掃描儀出來的色彩也是有些差別的。我不能說我說的都是正確的,只是基於我個人實際的感受而言。如果有不對的也希望大家可以指正和討論(不是無腦噴)。為了更好地看底片,買了觀片器和放大鏡。觀片器三檔亮度可調,但是色溫太高了(11000K),所以整體發藍,用M11翻拍出來的色彩和原片有不小的差距。當然後期都可以再修正一些,不過如果是5500k左右的色溫(美達亮這種)應該會更好些(其實我用ipad 4作為背景翻了一些,我覺得色彩還原比這個觀片器要好,但是屏閃略微重了點)                              總結: 使用了一個月,整體對3.5F還是非常滿意的,有意料之內的,也有意料之外的。相機畢竟還是留下記憶的工具,每個人對於它的需求都不一樣,所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機器就好了。祝大家都越燒越開心~~~       sign413 發表於 2022-7-2 12:25 謝謝指點,我全都用X5掃的,後期水平也比較一般。現在基本不太會自己測光,主要是參考測光表,然後自己可 ... 兄台,沖洗是在哪家店搞呢?今天是人生第三個本命年生日,也是在CHH過的第四個生日。請了一天年假,本來想著如果天氣好就出去轉轉拍拍,但是早上的一場大雨把出門的熱情給澆滅了。。。雖然現在放晴了,不過也懶得出去了,就發發文章吧。最早考慮過膠片機,還是幾年前因為中毒了徠卡M以後,打算M數碼機和膠片機雙修,基本也不要什麼自行車了(其實也不是真想拍膠片,就是覺得,應該有一台M膠片機)。然而幾年下來,一直沒有對膠片的興趣有什麼增長。直到本站一個哥們入了503cw,第一次覺得膠片離我很近了,想用他的機器第一次體驗一下120+腰平取景器。但是。。。這熊孩子在我摸到之前就給出了。。。結果心里又沒著落了。有一次去一家相機店里玩,正好有一台2.8E,店里又有一卷黑白120的膠卷,就上卷,完成了人生第一次膠片機拍攝(但是因為自己犯二,拍著半截把膠片倉打開了。。。。然後就。。。)。後來熊孩子又送了幾卷120,我自己完全獨立地拍了一卷炮塔400。但是效果也不太好,畢竟完全沒真正用過膠片機,雖然成功沖掃出來了,不過發現對焦沒對好,色彩也不如預期,就把這個想法又擱置了。後來在無忌的中畫幅論壇上,發現大家把幾十年前的機器都用的很好~~色彩、構圖、清晰度,都有很多精彩的作品,結果「毒癮」又來了,開始看各種120的膠片機。為什麼沒從135入門呢?其實也看了一些M機,還有Contax G1/G2, T2/T3, 尼康28Ti。但是因為手上有兩台M數碼機,覺得再整個135的膠片,總覺得差別小了點。心想要玩就玩點不一樣的,雖然從135跨到6*6的差別有些大,但是凡事都要從0開始,所以咬牙整120的膠片。120怎麼選呢?無非是品牌:Mamiya,哈蘇,祿萊;類型:雙反、單反、旁軸;畫幅:645、66、69。如果講可玩性,單反肯定要比雙反的折騰空間大,功能更多,和數碼功能的結合性也比較好,當時考慮了500cm/503cx,SL66/HY6;旁軸的體積更好一些,瑪米亞6、7的體重也比較有優勢;雙反就是比較省心,外觀騷氣文雅。考慮現在120膠片機,但凡新一點的,成色好一點的,熱門一點的,價格都飛起。自己也沒有那麼多精力折騰了,打算挑一個一勞永逸的,所以還是選了祿萊。在F、FX和GX之間糾結了一下,最後結合成色、狀態,在閒魚選中了一台3.5F大後期黑臉~~~編號非常接近白臉。一個月前的北京正是今年疫情最緊的時候,除了東城全都建議居家了,本來上家大哥只想面交,不想郵寄。但是我倆正好兩個調角兒,我過去也非常不方便,正好大家聊的不錯,大哥還給包了個郵~~就有了接下來的撿快遞了 開箱: 出門撿快遞~~話說大哥包的非常細致,里面所有的東西,都是單獨包起來了,足以看出來也是一個用的非常細致的人~~~後來一聊,也是拍照的大佬 ,萬物皆是緣~~~~ 把所有東西都拿出來,包括機身、原廠皮套(帶背帶和豬耳朵)、1、3號近攝鏡(帶皮套)、遮光罩   兩個近攝鏡都非常好用,尤其用的最多的是3號,大概30cm以內的最近對焦,但是因為是腰平取景,所以角度不太好控制~~後面的近攝照片都是3號鏡拍的~~ 機器的整體成色不錯,多少是有些使用痕跡的,幾十年的老傢伙,真也沒必要拿著放大鏡去看。鏡頭鍍膜成色很好,也沒有什麼霉,前後都挺干淨的。         後期黑臉,我覺得白臉黑臉都很好看~~~   測光表反應比較靈敏,但是感覺不是特別精準,當然有些情況下還是和福倫達的獨立測光表差不多~~不過不能過多相信   飾皮整體保存比較完好~~              3.5F的小標志~~~硒測光就算只是個裝飾也挺好看的~~~ 取景器是原場的高亮裂像屏。因為裂像的面積太小了,所以對焦比較吃力,基本還是靠著高亮屏部分+放大鏡對焦~~ 原廠的背帶比較窄,又是皮的,偏硬 ,所以換了PD的背帶,背著會舒服一些~~~ 出片: 相機買來最主要的面的還出片。從6.1收到機器到現在整整一個月,一共拍了7卷:4卷反轉,2卷黑白,一卷彩負。拍的多不是因為拍的多好,主要是在不同膠卷的色彩、風格上做嘗試,另外,什麼東西要想用好用順,少不了要積累經驗。拍照水平有限,只是給大家分享一下做個參考~~不喜勿噴。 RDP 100F:                      RVP...

復活哈蘇膠片機,「萌新」攝影愛好者的中畫幅選擇

解封之後很久沒有發帖了,這次想著還是分享一篇新的繼上一篇「正方形視界」分享哈蘇503及用膠片拍攝的照片之後,這次分享個令503能夠成為現代相機的小配件——哈蘇907X(CFV50)這款後背會讓人仿佛找回珍貴的攝影「萌新」的新奇感 普通款裝在503上銀黑配色毫無違和感 打開取景器也還是熟悉的感覺唯一不同的是取景范圍不等於實際成像范圍(因為這款數碼後背的畫幅是4433,只能說比全畫幅大一點) 因為裝在503上,所以出門一般就只能再帶一台小巧的GR了,不然帶徠卡就太重了。 放這個包里正好接下來分享下用503+907(CF80/2.8,等效62mm左右)拍的部分照片濱江篇 小區篇 當然也嘗試用轉接環轉接其他鏡頭,這樣帶出門輕便些 接下來分享下之前轉接不同鏡頭拍的照片 轉接Leica28/2.8asph現代鏡頭(等效21mm左右) 轉接50/1.1(等效39mm左右) 轉接忽略忽略忽略50/1.4(紅旗20的50mm鏡頭轉接後等效39mm) 轉接35mm/1.4(等效28mm左右) 再來一個前幾天轉接忽略忽略忽略復刻的elcan50/2拍的月亮 因為喜歡1:1的正方形畫面,因此需要裁切,這也是為什麼可以轉接全畫幅鏡頭的原因,不然四角黑邊嚴重當然如果是喜歡傳統畫面比例的朋友可以考慮轉接哈蘇的500系列機器或者直接用現代的哈蘇鏡頭 因為一會還有事,暫時先分享到這里,希望大家喜歡 哈哈哈,膜拜大佬,真的 石更解封之後很久沒有發帖了,這次想著還是分享一篇新的繼上一篇「正方形視界」分享哈蘇503及用膠片拍攝的照片之後,這次分享個令503能夠成為現代相機的小配件——哈蘇907X(CFV50)這款後背會讓人仿佛找回珍貴的攝影「萌新」的新奇感 普通款裝在503上銀黑配色毫無違和感 打開取景器也還是熟悉的感覺唯一不同的是取景范圍不等於實際成像范圍(因為這款數碼後背的畫幅是4433,只能說比全畫幅大一點) 因為裝在503上,所以出門一般就只能再帶一台小巧的GR了,不然帶徠卡就太重了。 放這個包里正好接下來分享下用503+907(CF80/2.8,等效62mm左右)拍的部分照片濱江篇 小區篇 當然也嘗試用轉接環轉接其他鏡頭,這樣帶出門輕便些 接下來分享下之前轉接不同鏡頭拍的照片 轉接Leica28/2.8asph現代鏡頭(等效21mm左右) 轉接50/1.1(等效39mm左右) 轉接忽略忽略忽略50/1.4(紅旗20的50mm鏡頭轉接後等效39mm) 轉接35mm/1.4(等效28mm左右) 再來一個前幾天轉接忽略忽略忽略復刻的elcan50/2拍的月亮 因為喜歡1:1的正方形畫面,因此需要裁切,這也是為什麼可以轉接全畫幅鏡頭的原因,不然四角黑邊嚴重當然如果是喜歡傳統畫面比例的朋友可以考慮轉接哈蘇的500系列機器或者直接用現代的哈蘇鏡頭 因為一會還有事,暫時先分享到這里,希望大家喜歡來源:Chiphell

攝影分享丨初探膠片的三個月小結

感覺今年過得特別快,沒怎麼著就已經四月份了。 入了膠片的坑,差不多也有三個月了。發現這東西真的挺好玩兒的,相見恨晚了,也激發了我的闖作欲。剛開始的時候,每按下一次快門,因為看不到照片的實際效果,還有點兒不太習慣。前幾天在YouTube上看「過片兒」講,這東西跟抽盲盒似的,我沒抽過盲盒,但是意思我懂。前陣子跟咱機核、B站讀書up主Zoe大宇宙聊天兒說起膠片,她說家里還有幾年前拍的120沒洗呢,她打比方說這是時間膠囊,不洗出來不知道拍了什麼。(幾年前的120應該算「上古卷軸」了吧?) 因為是個膠片新手,對各種品牌型號的膠卷都很好奇,所以買了好多種來嘗試,拍出來真的是不同的效果。當然因為經驗不足,也遇到一些狀況。接下來就按照不同的膠卷,每一卷上幾張圖來寫一下感想。 第一卷  KODAK TRI-X 400 經典的柯達tri-x,這是買相機的時候,盒子里自帶的膠卷,據說是全世界最暢銷的黑白膠卷。用雷電露顯影液,1+25比例,顯影時間7分30秒。因為是第一次沖洗,有點兒慌亂,擾動顯影罐有點兒過於頻繁了,導致顆粒比較明顯。拍出來的效果和我在網上看別人用這款膠卷的感覺不太一樣,之後我還會再試試這款。 第二卷  ILFORD HP5 PLUS 伊爾福HP5 plus,性價比超高的一款膠片,從很早以前就對它比較感興趣,不知道為什麼,甚至自己以前都沒拍過,只看過一些網上的樣圖,就感覺跟自己比較投緣。實際拍出來,整體有一種復古的灰調,寬容度不錯,高亮和陰影部分的細節都能很好的保留。別人跟我講,這款膠片適合高感光度迫沖,甚至有一種說法是,HP5不拿來迫沖就是浪費,下次我也來試試。 雷電露顯影液,1+25比例,顯影時間6分鍾。沖洗這卷的時候,上片芯怎麼也上不好,一到最後的部分就脫軌,只能拽出來重新上,然後再脫軌,到後來邊緣的齒孔破了。百得信的那種小鋼珠的片芯,齒孔壞了基本上就上不進去了,急出我一身汗,手在暗袋里足足得有半小時出不來,最後沒轍了,只能忍痛把破的地方用剪刀剪掉,然後把最後的部分上到另一個片芯上。結果又犯了一個低級失誤,我是先按沖洗一個片芯配的藥水,現在要沖洗兩個片芯,就要在原來的藥水里再按比例加藥和水,我把體積給算錯了,也就是說,上面那個片芯沒有完全浸入藥水,導致的結果就是最後那幾張照片,下半部分顯影充分,上半部分顯影不足,並且還有上片芯失敗造成的摺痕,完全沒法看,也算是慘痛的教訓。 第三卷  KODAK T-MAX 400 柯達T-MAX 400,盒子上寫的「世界上最銳利的膠片」,並且用的是新的T型顆粒感光乳劑,再加上我用的是伊爾福的ILFOTEC DD-X微粒顯影液,使得顆粒非常細膩,甚至有點兒像是數位相機拍的感覺。顯影液比例1+4,顯影時間8分鍾。這卷沒出現翻車的情況。 第四卷  STREET CANDY ATM 400 這個Street candy是個法國人的自創小眾品牌,他自己用回收的膠卷盒分裝的,這款之所以叫ATM,是以前一種放在銀行ATM機里給監控攝像頭用的膠片,這種膠片為了節省ATM機的空間,實現多裝,把明膠片基做得非常薄,沖洗出來晾乾以後,這片子還是會卷,而且在掃描儀片夾里動來動去。網上的介紹說可以按照伊爾福HP5的數據沖洗,我用DD-X 1+4顯影9分鍾,即便如此,顆粒依然非常明顯,對比度一般。因為片基太薄,這卷我第一次裝的時候,片頭總是從卷片軸上脫出來,以至於第一次我以為掛上了,拍了一遍,但心里總覺得很奇怪,因為倒片旋鈕一直不動,我心想可能是沒掛上,但是拍到一半了,我也不敢貿然打開,最後計數器一直到40了,過片扳手還能用,我就知道翻車了,拿出來重新裝,所以這卷其實是拍的第二次才拍上。那張幾個人低頭往下看的照片還被官方要去轉發了,但以這個卷的素質、易用度和價格,我是不會再用了。前陣子看這個人在網上說他因為疫情的原因,資金周轉不暢,快要經營不下去了,向大家求助。我想說,打鐵還需自身硬。 第五卷  FOMAPAN 200 捷克的福馬200這款膠片,據說歌手伍佰就喜歡用這個膠卷。以它親民的價格來說,其對比度、寬容度都還不錯,顆粒度也相對可以接受,暗部細節略微不足。說一下翻車問題,其實還是上片芯的事,上到最後上不進去,老脫軌,可能和膠卷材質有關系,有的片基可能厚一些或者澀一些,用百得信的小鋼珠式片芯就容易卡死。反正最後也是不得不在暗袋里剪成兩段,上兩個片芯。好在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訓,藥水充足,沒有出現顯影不均的問題,但是被剪斷的正好是一張我還比較滿意的照片,說多了都是淚。雷電露1+25,顯影時間5分鍾。 第六卷 KOSMO FOTO MONO 100 這個膠片的包裝非常帶感,有點兒像小時候的洋火盒。是一個叫Stephen Dowling的人在倫敦創立的小眾膠片品牌,據說是用的捷克福馬Foma的膠片(賣得可比福馬fomapan100快貴一倍了……如果他是拿福馬的碟片分裝的話,那差得可就不止一倍了)。確實沖洗出來以後看到片基邊緣的計數方式也跟福馬的一樣(說實話那個計數方式我是真沒理解)。 這款膠片的影像比較銳利,對比度較強,高亮部位不是死白,暗部較硬,帶著一點復古的灰調,顆粒比較細膩(當然也跟用的DD-X顯影液有關系),總體來說還可以,但是價格和福馬一比就沒什麼優勢了,相同價位的伊爾福HP5又比它更有質感,所以我應該不會再買它了。我印象里沒什麼翻車經歷。伊爾福ILFOTEC DD-X 1+4 顯影時間8分鍾。 第七卷 ADOX...

科學家開發新型水凝膠片劑 可快速淨化受污染的水

根據一些統計數據,世界上有多達三分之一的人口無法獲得清潔的飲用水,到2025年,一半的人口可能生活在水資源緊張的地區。找到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可以拯救和改善數百萬人的生活,這也是全球科學家和工程師的一個高度優先事項。 ...

上海科技館影院最後2部膠片電影熱映中 明年啟動數位化升級

5月2日,遊客在上海科技館影院內觀看立體巨幕電影《國際空間站》。 「五一」假期期間,立體巨幕電影《國際空間站》和球幕電影《大堡礁探秘》在上海科技館正式上映,這也是上海科技館上映的最後兩部膠片科普電影。新華社 圖2021年5月1日勞動節,上海科技館巨幕影院與球幕影院上映兩部新的科普影片:巨幕影片《國際空間站》和球幕影片《大堡礁探險》。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部電影是上海科技館上映的最後兩部膠片科普電影。待到2022年兩座IMAX膠片影院更新改造開始後,上海科技館往後上映的所有電影的文件格式,將全部數位化。膠片電影在上海科技館即將成為歷史。 上海科技館展教中心影院管理部部長吳庭旭20年來早已養成了習慣,每天都會提前1個小時趕到機房做映前准備,核對排片表、檢查膠片,對機器進行保養,清潔……不能有絲毫馬虎,因為膠片上不起眼的一粒灰塵,投到巨幕上,就是一隻雞蛋大小的瑕疵。 工作人員要將一部電影膠片安裝上架,也並非「舉手之勞」,它背後有許多不為人所知的操作細節和故事。 以巨幕新片《國際空間站》為例,一部47分鍾的科普電影,製片廠送來的是30卷長度不一的70毫米膠片的片段,每一卷膠片都需要放映員剪切兩刀,每一刀都不能有任何手感與力道上的猶豫和偏差,再按照次序,首尾對齊,用專業膠帶粘貼、拼接在一起。拼接完畢的電影膠片,需要若干個成年人才能抬動。 放映員還需要為電影膠片製作尺寸合適的保護套;准確計算並設置電影菜單的開機、開鏡頭、關鏡頭、停機的具體幀數;安裝好與膠片同步的聲道音軌(中英文版本);設置好開關場亮燈的准確時間…… 裝上吸附灰塵的嶄新顆粒滾軸,開機、點放映燈,工作人員穿針引線般將膠片裝上放映機片道,檢查完所有的設備無誤後,這才能最後按下「RUN(運行)」按鈕,開始試映。 工作人員再戴上立體眼鏡,完整觀察拼接的畫面是否有誤,如有則要記下問題,或當場停機,分析並解決故障至完美無誤。整個流程全部走完,方可謂「新片裝好」。 吳庭旭介紹,20年來上海科技館放映過的膠片科普電影總數超過89部,每年放映場次超過千場。然而現在膠片已經逐步退出主流市場,膠片的片源非常少。數位化改造之後,不僅能使畫面品質得到進一步提升,片源也將更加豐富。至於這些膠片放映機,具有一定的科普展示和收藏價值,科技館也准備把它們做成一個互動展品,讓進入科技館的小朋友們了解膠片放映機的歷史。 疫情發生以來,今年五一上海科技館的觀眾接待量首次恢復到100%,吸引了不少市民遊客。據統計,5月2日,上海科技館接待3.04萬人次,自博館接待1.56萬人次,兩館合計4.6萬人次。 來源:cnBeta

一幀抵萬金-動畫劇場版名場面膠片拍賣頻頻出高價

長門有希 Fate劇場版、魔炮劇場版、涼宮春日的消失劇場版這些劇場版動畫為了吸引廣大日本宅民去電影院消費,都祭出一招就是送電影35mm膠片的手段。雖然送的規則都不一樣但電影的關鍵幀都成了Yahoo排名上的槍手貨。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幾部作品的膠片的拍賣價格。 魔法少女奈葉The Movie 1st 菲特的微笑排出了 53萬日元 涼宮春日的消失 長門有希鎖骨 排出35萬日元 Fate/stay night Saber晚禮服後入體位 拍出8萬日元 魔法少女奈葉,涼宮春日的消失,Fate/stay night,劇場版,膠片,拍賣 來源:和邪社

有希鎖骨值萬金,消失膠片出高價

其實就在前不久《魔法少女奈葉The Movie》的膠片也同樣設立過一個拍賣而且也排出了高價53萬日元,但Jimmy對魔炮無愛所以也就沒寫。這次《涼宮春日的消失》也是故伎重演。製作方為了鼓勵阿宅去看也就推出了兩張電影票換取35mm膠片的活動,不過這個活動對票子的日期有規定,兩種電影票中必須有一張的日期要在2月27日以後。 拍賣出高價的膠片是電影中的關鍵場景,也就是阿虛雙手推在長門有希的鎖骨上,長門有希此刻是頭側轉面有羞澀和痛苦,在Yahoo拍賣上上對於這組膠片一共進行了233次競價,最終以36.5萬日元成交約合2.72萬人民幣。 來源:和邪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