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致鈦

Tag: 致鈦

長江存儲致態第一款4TB SSD TiPlus 7100 4TB圖賞

快科技11月1日系消息,長江存儲去年10月發布了新款消費級固態硬碟產品——致態TiPlus 7100。 其最初提供512GB、1TB、2TB三種容量設計,現在又推出了4TB版,這也是致鈦品牌首款4TB固態硬碟,現已來到我們評測室。 致態TiPlus 7100固態硬碟採用晶棧Xtacking 3.0架構快閃記憶體,高達2400MT/的快閃記憶體接口帶寬,對比上一代速度提高了50%。 四通道方案下,給予硬碟最高7000MB/和6000MB/的連續讀寫速度,實現了近乎PCIe4.0的飽和性能。 TiPlus7100採用M.2 2280規格,單面PCB設計,有利於一體機、超薄本、遊戲本、PS5等小空間設備安裝擴容,靈活的兼容性全方位支持Gen4系統。 來源:快科技

NVMe/SATA SSD、HDD挑戰3DMark存儲基準測試,誰才是最佳遊戲硬碟

以往我們測試SSD性能基本上都會使用PCMark的存儲測試,因為它是一個磁碟軌跡回放測試,就是把各種操作的硬碟獨顯I/O全部記錄下來,然後在被測盤上重新運行一次,不過PCMark 10里面的存儲基準測試是一個大而全的測試,並不能完全反饋SSD在遊戲里面的表現。 現在3DMark推出了最新的「存儲基準測試」, 是一個專門用來測試現在最新的PC存儲設備的遊戲性能的工具,它支持現在最新的存儲技術,並專注於實用、真實的遊戲性能。 和PCMark 10的存儲測試一樣,3DMark的存儲測試也是基於真實應用的磁碟軌跡回放,可以反映最真實的性能表現,測試項目包括: 啟動加載《戰地5》到遊戲主菜單啟動加載《決勝時刻:黑色行動4》到遊戲主菜單啟動加載《鬥陣特攻》到遊戲主菜單在玩《鬥陣特攻》時使用OBS錄制1080p 60Hz的遊戲視頻從Epic平台上安裝《天外世界》在運行《天外世界》時保存遊戲進度將《絕對武力全球攻勢》的Steam文件夾從外部SSD復制到目前驅動器 測試平台與說明 而今天我們就要看看不同種類的存儲設備在3DMark的存儲測試里面會有怎麼樣的表現,測試對象包括M.2 NVMe SSD,SATA SSD還有HDD,系統並不安裝在受測盤里面。使用的SSD是長江存儲旗下品牌致鈦的產品,NVMe標準的PC005 Active,還有一隻1TB的SATA SSD,還有希捷的7200rpm 酷魚2TB HDD。 致鈦PC005 Active用的是1TB的,它是一款標準的M.2 2280 SSD,走的是PCI-E 3.0 x4通道,支持NVMe 1.3規范,連續讀取速度3500MB/s,連續寫入速度2900MB/s,是旗艦級的PCI-E 3.0產品,它用的是長江存儲自家的Xtacking架構3D NAND,是長江存儲二代3D快閃記憶體,用了兩顆就組成了1TB的規格。 3DMark存儲測試 從測試來看NVMe SSD、SATA SSD以及HDD的得分是完全三個級別的東西,相互之間分差很大,採用PCI-E 3.0 x4接口的致鈦PC005得分高達2393,傳輸帶寬420.78MB/s,平均存儲時間77us,而用SATA接口的SSD得分為818,帶寬146.14MB/s,平均存儲時間229us,至於那個HDD就更別提了,只有兩位數的傳輸帶寬,延遲直奔四位數。 接下來看看各測試的具體數據: 平均存儲時間並不是實際耗時,而是每個I/O的訪問時間,也就是操作延遲,三個不同的存儲產品得出的結果完全是不同數量級的,用NVMe協議的PCI-E M.2自然是延遲最低的,用AHCI協議的SATA SSD延遲基本上是它的兩倍以上,而HDD的延遲差不多是NVMe SSD的10到20倍。 帶寬方面NVMe SSD基本上比SATA SSD快兩到三倍,是HDD的10倍以上,這會對遊戲的載入、安裝以及移動會有很大影響,而且HDD的帶寬錄制遊戲時可能會相當卡。 全文總結 從測試結果來看,把遊戲裝到SSD里面是非常正確的選擇,HDD的速度和操作延遲都比SSD慢太多了, 會大幅增加遊戲的載入與保持時間,安裝速度也很慢,錄制時也有較大影響。 而NVMe SSD與SATA SSD之間其實也是有一定差距的, 各項測試致鈦PC005的載入速度與訪問延遲都比SATA SSD好得多,這自然是PCI-E 3.0*4與SATA 6Gbps接口的帶寬以及NVMe和AHCI協議的延遲共同影響所導致的,M.2 NVMe...

SSD鐵人三項賽中期報告:1500TBW達成,暫無退賽者

我們的SSD鐵人三項賽一轉眼就過去一個月有多了,從10月27日開始就著手進行各種測試,我們的目的是對SSD的耐久度、數據穩定性以及掉電穩定性進行考察,在之前的視頻里我們其實已經報告過,目前數據保持測試和斷電測試均已完成,耐久度測試還在進行中,由於最終目標是3000TB,要達成此目標還需時日,不過所有盤的寫入量都達到了1500TB,給大家看看現階段的測試結果。 在這里重新說明一下,這次測試的盤包括致鈦PC005、三星970EVO PLUS、西數SN750、金士頓KC2500、英睿達P5、鎧俠EXCERIA PLUS G2這六款市場主流產品,均是1TB的TLC SSD,測試的盤均是從京東直接采購的,由於三項測試各需要用一個盤,所以每個產品都買了三個。 耐久度測試 耐久度測試是用兩套平台一齊跑的,這兩套平台配置基本是一樣的,用的是酷睿i7-11700K處理器,微星Z590 Unify主板,DDR4-3600 8GB*2的記憶體,選微星這板的原因是它的M.2插槽有三個是可以設置成直連CPU的,這樣可以確保三個受測盤是在同樣環境下,而系統盤則安裝在連接PCH的M.2口上。 而測試就是用IOMeter不斷的對SSD進行寫入,這項測試持續時間比較久,我們是從10月27日開始測試的,每個SSD的步調不一,有些盤跑得快的其實早就跑到我們的最終目標了,到了11月底終於所有的盤都寫夠了1500TB,也就是我們3000TBW最終目標的一半。 上面就是各SSD跑到1500TBW時的截圖,由於某些盤是在半夜跑到這個值的,等到第二天發現再截圖時已經遠超這個數值了。 這期間所有盤的健康度變化如上表所示,掉得最快的官方耐久度只給了400TBW的鎧俠Exceria Plus G2,它寫入到了702TB時健康度就歸零,其次是西數的SN750,在1500TBW時只剩3%,不過 這健康度其實只是SSD的SMART回報的一個數值而已,大概只是給用戶一個參考,和SSD的實際壽命沒關系,鎧俠那個歸零後還在繼續寫入活得好好的,和官方給出的TBW也沒有關系,所有SSD超過官方給出耐久度後健康度都沒到零。 當然了大家應該清楚這個寫入耐久度其實只是廠家給出的一個數值,是他們考慮各種因素後制定出來的,並不等於快閃記憶體的實際耐久度,目前所有SSD達到了官方給出耐久度的兩倍以上寫入量,可以說它們都是質量過硬的產品。耐久度測試依然在進行中,每個SSD達到3000TBW的最終目標後會暫時停下來,到那個時候我們看看結果再決定是否繼續寫下去。 數據保持測試 在開始測試前我們已經用urwtest軟體把SSD寫滿了校驗文件,然後把他們放進恆溫箱里面進行老化測試,這測試分三輪,恆溫箱的溫度設置是100攝氏度,第一輪放置98分鍾,根據JEDEC標準這相當於30度下放置半年,隨後取出進行數據校驗檢驗可靠性 ,校驗用的也是urwtest軟體。 第二輪是烤195分鍾,這樣就等效靜置一年的時間,第三輪烤六個半小時,等效靜置兩年,每次出爐後都會對每個SSD進行數據校驗測試。 經過三輪的烘焙老化測試之後,所有SSD都通過了這項測試,沒有一個是數據出錯的,當然我們也知道大家想看什麼,後續我們會考慮是否要繼續加碼的,那些耐久度測試的SSD到3000TBW後是否要再做老化測試現在還在討論中。 斷電測試 我們手頭上的設備並不能進行斷電測試,為此我們特意借用了朗科工廠的設備進行此測試。 測試盤在測試前全部都會裝好系統,通電後系統會自動啟動,並使用設置好的測試腳步給SSD加負載,這是為了模擬日常意外斷電時的情景,通電75秒後自動斷電,並在5秒後重新通電,每次測試耗時是80秒,重復斷電/上電1000次。 這個測試的斷電次數其實要遠多於普通用戶平常所遭遇的意外斷電次數,一般來說一個SSD一生當中碰到的意外斷電能有三位數就相當厲害了,但實際測試結果就是所有測試盤都通過了這個測試 ,沒有一個是掛掉的。當然後來工廠的人和我們說他們平常都是測3000次的,所以我們測1000次對於SSD來說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 總結 三項測試已經完成了兩項,目前沒有一個是倒下的,可見這次我們所選擇的六款SSD都是質量過硬的產品,都達到了全球一流的水準,目前耐久度測試還在進行中,目前已經全部達到了1500TBW,證明它們的耐久度方面也是很堅挺的,已達到了官方耐久度兩倍以上的下入量,實際上這個結果已經足夠證明不需要擔心他們的快閃記憶體耐久度問題了,畢竟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是根本用不到這種寫入量的。現在部分跑得快的SSD已經完成了3000TB的寫入,但要等它們全部完成測試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讓我們慢慢等待最終答案的揭曉。 ...

移動存儲設備的抉擇,移動固態硬碟和U盤誰更好用呢?

其實現在網盤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移動存儲設備,雲端存儲雖然夸平台用起來方便,但速度堪憂,而且數據存儲在雲端還有安全性的顧慮,所以現在各種移動存儲產品還有很廣闊的市場空間,U盤和移動硬碟是比較傳統的移動存儲設備,而近幾年移動固態硬碟異軍突起,由於擁有較高的讀寫速度和充足的容量,它占據了原本不少原本屬於移動硬碟的市場。 U盤和移動固態硬碟其實有很多相似之處,兩者都採用NAND快閃記憶體作為存儲介質,和傳統的移動硬碟相比他們都有著不怕震動和沖擊的優點,而且有著更小的體積和重量,他們的相似點之多使得在某種程度上兩者其實可以相互取代。當然了,根據我長期的使用經驗,U盤和移動固態硬碟其實是不太可能做到完全相互取代的,他們各有各的優勢。 移動固態硬碟相對U盤來說優勢當然是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當然速度快容量大的U盤並不是沒有,512GB和1TB的U盤是存在的,但他們的價格基本都比同容量的移動固態硬碟高,而且論容量上限的話移動固態硬碟是肯定更高的,2TB甚至4TB的移動固態硬碟是存在的。 性能方面,U盤的性能區間確實浮動很大,USB 2.0的就不說了,有些便宜的USB 3.2 Gen 1 U盤讀取速度還不過100MB/s的,當然能摸到USB 3.2 Gen 1帶寬上限的高性能U盤也是有的,大多數U盤的讀取速度在100到200MB/s之間。 整體來說移動固態硬碟的性能更為穩定,畢竟它們至少是基於SATA SSD改過來的,基本上都能摸到USB 3.2 Gen 1的那500Mbps的帶寬上限,如果是M.2 NVMe SSD改過來的移動固態硬碟,即使是USB 3.2 Gen 2*2的2000Mbps的帶寬都滿足不了它們。 接下來我們拿了手頭上的一個移動固態硬碟和一個U盤進行簡單的對比測試,移動固態硬碟的代表是致鈦的木星10 512GB,而U盤的代表則是聯想Thinkplus MU90 128GB。 其實從CDM的測試就可以看得出兩者的差別,致鈦木星10 512GB的連續讀寫速度能達到428/403 MB/s,而對比用的U盤則算是比較主流級別的性能,100MB/s的讀取,40MB/s的寫入,兩者的4K隨機性能差距更大,對於U盤來說隨機性能可能不重要,但對於移動SSD來說這還是很重要的,畢竟很多時候會在移動SSD上啟動遊戲或者程序什麼的。 接下來對比一下實際的文件拷貝速度,使用的數據包是《Far Cry 6》遊戲文件夾,大小是52.7GB,里面有97個文件,基本上都是些大文件,數據源盤是內置的PCI-E 4.0 SSD,不存在瓶頸問題,致鈦木星10 512GB的讀取速度是450MB/s,用時2分鍾,寫入速度220MB/s,耗時4分04秒,對比的用的U盤讀取速度是94.3MB/s,耗時9分32秒,寫入速度是25.3MB/s,耗時35分32秒,從性能上來看移動固態硬碟是有壓倒性的優勢的。 最後我們來跑下3DMark最新的推出的存儲基準測試,這是一個專門用來測試存儲設備遊戲性能的基準測試工具,為什麼這麼測呢,因為我們經常就從移動固態硬碟上啟動遊戲的,致鈦木星10 512GB在這項測試里面的得分為518分,平均帶寬91.4MB/s,平均存取時間357us,而對比的U盤只有21分,平均帶寬3.53MB/s,平均存取時間8116us。 從上面的測試結果可得知,在性能需求比較高的時候,還是移動固態硬碟比較好,特別是拿來充當遊戲盤使用時,移動固態硬碟可提供更高並且更穩定的性能,遊戲載入與安裝速度會更快,這對於遊戲本的用戶來說用移動固態硬碟來放遊戲還是蠻正常的行為,畢竟內置SSD容量始終是有限的,外接移動固態硬碟擴容放遊戲更便利,比如我們測試所用的致鈦木星10,有512GB和1TB兩種大容量可放置大量遊戲。 雖然可能會有人說有些高性能U盤也有400MB/s的速度,但要比上限的話移動固態硬碟還是更高一些,畢竟USB 3.2 Gen 2*2甚至雷電4的移動固態硬碟是存在的,那些性能根本不是U盤可媲美的。 當然了U盤也肯定有它的用武之地,畢竟就體積與便利性而言,U盤肯定是更小巧的,更重要的是它不用你另外帶一根USB線,而且有的U盤還同時兼容Type-A和Type-C接口,而移動固態硬碟你碰到不同的接口就得換一根線,就便利性而言,U盤真的要好很多,更適合隨身攜帶,在數據量較小,傳輸速度並不重要的場合更好用。 總的來說就是移動固態硬碟的容量更大,性能更好,適合用來存儲體積較大的文件數據,甚至還可直接在它上面直接啟動應用程式或者遊戲,而U盤則勝在小巧靈活,使用便利。...

高性價比大容量高速外置存儲,自組USB 3.2 Gen2x2移動SSD實戰

如今人們對移動數據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如果數據量較小,對數據傳輸要求不高,可能使用一個U盤就可以了,甚至使用網盤就解決問題了。不過如果是做視頻的創作人群,或者專業攝影師,需要存放大量的照片和視頻素材,而且經常要和同事、朋友交換數據,那麼使用速度快、容量大的移動存儲設備就很有必要了,可以說是必備的生產力工具。 一般來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普通的移動硬碟,另外一種是移動固態硬碟。前者大多搭載的是2.5英寸HDD,體積較大,同時也較重,傳輸速度有限,已難以滿足需要大量數據交換的用戶需求了。後者是近年來比較熱門的選擇,相比普通的移動硬碟,體積小了許多,大多採用USB 3.0接口,而且可以完全利用其帶寬。不過隨著對數據要求的提高,USB 3.0接口的帶寬已不能完全滿足部分人群的需要了。恰好小編手上有一塊致鈦PC005 Active 1TB SSD,萌生了自己組裝一塊USB 3.2 Gen2x2接口的移動固態硬碟的念頭。相比更新的USB4或雷電3/4接口的移動存儲設備,花費也低許多。 USB接口作為目前電腦上使用最為廣泛的即插即用接口,自1996年發布USB 1.0以後,經過不斷的發展,現在已來到了USB4,良好的兼容性使其長盛不衰。在實際生活里,目前最主流的仍然屬於USB 3.x,但卻是最讓人頭疼的一個版本,先後出現了出現了USB 3.1 Gen 1、USB 3.1 Gen 2、USB 3.2 Gen 1、USB 3.2 Gen 2和最新的USB 3.2 Gen...

想在x86的Mac機型用Windows但硬碟沒空間怎麼辦?或許可以試試Win To Go

現在Mac用戶群並不小,其中大部分都是使用Macbook系列產品的用戶,包括Macbook、MacBook Air、以及MacBook Pro,作為生產力工具,進行內容創作。雖然蘋果早在去年就已宣布,今後兩年內將逐步轉向自研晶片,但是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然有大量搭載英特爾x86處理器的Macbook系列產品在使用。 Mac需要用Windows該怎麼辦? 雖然macOS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但是有些時候仍然需要使用Windows,近期小編就遇到類似的情況。 相比搭載自研晶片的產品,x86處理器在這方面有著一定的便利性。在過去,大多會使用BootCamp(僅限於x86處理器)在Mac上來安裝Windows系統,不過隨著技術的成熟,以及蘋果進一步轉向自研晶片,越來越多的人使用虛擬機的方式。除了可能在使用過程中會遇到一些莫名其妙的問題,這兩種方式都有著一定的局限性。 BootCamp需要額外分配Windows系統需要使用的空間,與macOS並不通用,對於普遍存儲空間相對捉襟見肘的Mac產品來說,似乎有點浪費。虛擬機需要一定的電腦操作知識,但部分用戶缺乏這樣的基礎。除此以外,還有另外一種方式,既不會占用Mac上原有的寶貴空間,也可以像平常使用Windows系統那樣操作,那就是Windows To Go。 什麼是Windows To Go? 簡單來說,Windows To Go就是將Windows系統安裝到一個USB驅動器中(比如U盤或移動固態硬碟)。這個安裝了Windows系統的驅動器,可以在任何一台沒有安裝Windows系統的設備中運行Windows系統。平常的Mac就屬於這種情況。(進一步了解可參閱微軟官方的Windows To Go功能概述) 相比使用BootCamp或虛擬機,Windows To Go的優勢有: 不會占用Mac上原有的硬碟空間,不需要用的時候也無須接入,而且必要時在其他設備也能使用。 macOS與Windows系統相互獨立,互不影響。 可以提供足夠好的體驗,若採用移動固態硬碟,無論性能還是價格都很合適。 如何製作Windows To Go驅動器? 按照要求,至少是一個採用USB 3.0接口的設備,容量在128GB或以上。一般情況下,可以在移動固態硬碟、U盤和移動機械硬碟之間選擇。小編選擇的是致鈦木星10 512GB移動固態硬碟,一方面價格適中,另外一方面其性能和容量都足夠滿足需求。 在現階段,512GB的容量已經可以滿足使用的存儲需要。作為一款固態硬碟,致鈦木星10相比相比U盤和移動機械硬碟,讀寫速度有著絕對的優勢,綜合性能表現上要好很多。不但可以充分利用了USB 3.0接口的帶寬,而且實際使用體驗也會有很大的不同。 圖:致鈦木星10移動固態硬碟 圖:普通機械硬碟 選擇了移動固態硬碟作為Windows To Go的驅動器,製作前還需要准備其他東西,所有物品包括: Windows系統的PC。 Windows系統的鏡像(ISO)。 放置Windows To Go的USB存儲設備。 備用的USB存儲設備,用於啟動BootCamp的操作。 需要有線滑鼠。 按照微軟官方的做法,Windows 10系統需要是企業版或者教育版,因為這兩個版本才有Windows To...

既簡單也實用,無線路由器搭配移動SSD做NAS是怎樣的體驗?

如今路由器的功能已經非常豐富,除了可以實現常規的網絡管理外,有些路由器還可以用來組建雲存儲系統或者是網絡視頻監控系統,從而實現「一器多用」的效果。當然對於多數路由器產品來說,這些額外的功能並不是他們的主業,很多時候都只是淺嘗輒止,僅提供基本的項目而沒有進階功能,然而對於很多家庭用戶來說,這些基本功能其實也已經足夠了,反而是進階功能更多時候只停留在「試玩」階段,在日常生活中並未得到應用。 為此有不少用戶認為,有很多看似專業的設備其實並不是「必須」的,例如家用NAS存儲系統可以提供的功能遠不止雲存儲和文件分享,但對於多數家庭用戶來說他們用得上的大體上也就是這兩個功能,而部分路由器產品實際上已經整合有對應解決方案,用戶只需為路由器配置存儲設備即可作為簡易NAS使用,甚至有部分廠商直接將存儲設備都整合到了路由器當中,例如小米在其第一代路由器當中就整合有1TB容量的硬碟,可以同時作為路由器以及NAS存儲系統使用。 我們真的可以用路由器做NAS嗎?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路由器都可以化身為NAS存儲系統,一般來說我們需要至少路由器配置有USB接口,只是入門的路由器級產品可能只有USB 2.0級別,而中高端產品則多數可以配置USB 3.0接口,因此為了在組建簡易NAS後能獲得較好的使用體驗,我們建議大家選用配置有USB 3.0接口的中高端路由器產品,例如華碩與網件旗下的WiFi 6級別路由器,前者有AiCloud功能,後者則有Ready Share功能,都可以通過USB 3.0接口連接存儲設備的方式,實現雲存儲、文件共享、下載中心以及自動備份等功能,已經達到了入門級NAS的水準。   我們以華碩TUF-AX3000路由器為例,在路由器的USB 3.0接口上接入存儲設備後,我們只需要在路由器的固件系統中,對「USB相關應用」以及「AiCloud 2.0」等項目進行設定後,就可以創建屬於自己的雲存儲以及家庭共享存儲系統,有離線下載需求的用戶甚至可以一鍵安裝「下載大師」功能,這樣即便電腦不開機,也可以通過路由器完成HTTP、BT、電驢、磁力鏈等多種下載任務。 我們需要怎樣的存儲設備來搭配路由器組成NAS? 既然路由器上面的擴展接口是USB 3.0接口,那麼我們選用的存儲設備自然也應該是USB 3.0接口。目前的USB 3.0接口存儲設備主要是快閃記憶體檔(也就是俗稱的U盤)以及包括移動SSD在內的移動硬碟,當然如果玩家需要在一個路由器上連接多個硬碟的話,也可以選用USB 3.0接口的多盤位硬碟底座,這樣的組合就很接近於多盤位的入門級NAS了,只是多盤位的硬碟底座體積不小而且需要獨立供電,便利度上顯然不如快閃記憶體檔或移動硬碟。 快閃記憶體檔與移動硬碟都可以直接插在路由器的USB接口上使用而無需額外供電,這是他們相比硬碟底座最大的優勢。從體積上來說,快閃記憶體檔顯然是最小的,插在路由器的USB接口上基本不占位置,只是其目前以32GB/64GB為主流容量,多數產品的讀寫速度甚至不到100MB/s,作為NAS存儲盤實屬速度偏低,容量偏少;HDD型移動硬碟的體積不算小,大都是2.5英寸硬碟的體型,勝在容量夠大,普遍超過100MB/s的讀寫速度雖然比不過移動SSD,但放在千兆級LAN網絡中也是綽綽有餘;移動SSD的體積大多數情況下是介於前兩者之間,主流產品的讀寫速度基本上是碾壓前兩者的,容量上則接近於HDD型移動硬碟,只是價格會比同容量的後者更高。 不過近年來移動SSD的容量以及價格都在朝著好的方面發展,首先是容量已經追上了HDD型移動硬碟,價格也在逐步向對方靠攏。以這次體驗所用的致鈦木星10 512GB為例,其目前的售價為人民幣499元,已經低於1元/GB的單價,而且可以提供超過400MB/s的讀寫性能,相信對於很多用戶來說都是頗具吸引力的。 使用路由器組建的簡易NAS有怎樣的效能? 要體現NAS的效能,最直接的不過於其讀寫性能了。因此這次我們使用了三種不同的USB存儲設備與華碩TUF-AX3000路由器搭配,組成簡易NAS後對這套系統進行了讀寫效能上的測試。參與體驗的三款USB存儲設備均使用USB 3.0接口,型號分別是愛國者U310 64GB快閃記憶體檔、東芝新小黑A3 1TB移動硬碟以及致鈦木星10 512GB移動SSD,它們在PC平台中的讀寫性能表現如下。 我們可以看到致鈦木星10 512GB移動SSD速度最高,讀寫都可以達到440MB/s的水準;東芝新小黑A3 1TB移動硬碟的讀寫速度次之,可以達到150MB/s的水平;愛國者U310 64GB快閃記憶體檔的讀寫則是同類產品中的主流,100MB/s的讀取成績尚可,但寫入速度略低一些,實測只有35MB/s左右。 不過在接入到路由器並使用千兆LAN網絡進行測試時,受限於路由器本身的USB 3.0接口性能以及千兆LAN網絡性能,三者直接的讀取性能差距並不明顯,基本上都能跑出95MB/s以上的成績,寫入性能則以移動SSD與移動硬碟領先,它們的實際寫入速度都達到了60MB/s的水平,但快閃記憶體檔則因為自身寫入性能偏低,實際寫入速度僅33MB/s,也就意味著在寫入相同容量的數據是,快閃記憶體檔需要花費的時間將是前兩者的2倍。 而當我們使用英特爾AX210無線網卡連接路由器的5GHz頻段網絡(理論速率為2.4Gbps)後在進行測試時,我們發現這套簡易NAS系統的效能會受到明顯的限制,其中移動SSD與移動硬碟的讀取速度都下降到了55MB/s的水平,寫入速度下降到了45MB/s的水平,快閃記憶體檔的讀取速度也大幅下降到相同的水準,只有寫入速度時仍然被自身效能限制的。此時我們也會明顯感覺到這套NAS系統在響應速度上變慢了,不能進行頻繁的操作,不然容易出現數據傳輸卡頓,顯然此時路由器的性能已經開始支撐不住了。 很顯然使用路由器組成簡易NAS,除了存儲設備性能要過硬之外,路由器本身的性能也是很重要的。相比之下使用專業的NAS設備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例如通過千兆LAN網絡連接在華碩TUF-AX3000上的專業NAS,無論我們是使用有線網絡還是無線網絡,其都能跑出千兆級水準的讀寫性能。因此USB存儲設備搭配路由器組成的簡易NAS確實只能實現基礎功能,可以適用於一些日常輕度應用,但如果需要重度使用,那依然需要由專業NAS進行處理。 總結:搭配移動SSD使用有更好體驗 其實使用USB存儲設備與路由器搭建起來的簡易NAS其實在性能和功能上顯然還是比不過正規NAS存儲系統的,但考慮到兩者組建成本的差異以及多數用戶的實際使用需求,前者的這套組合倒是有不錯的性價比上,因此只要用戶追求的不是極致的體驗,那麼USB存儲設備搭配路由器組建的簡易NAS其實還是很好用而且很方便的。 而在搭配路由器使用的USB存儲設備中,快閃記憶體檔由於容量和性能的關系,註定只能作為應急方案使用,而無法在日常生活中長時間應用;而移動SSD和HDD型移動硬碟則可以說是各有所長,前者體積更小,而且不具備機械結構,安全性更高;後者則在價格和容量上有優勢,至於性能則因為受限於路由器本身的性能以及千兆網絡的性能,移動SSD和HDD型移動硬碟反而沒有拉開差距。 然而移動SSD性能更高這點是毋庸置疑的,因為當你將其取下並應用在電腦上的時候,它就能展現出碾壓HDD型移動硬碟的效能。因此如果你不僅需要將路由器化身為NAS系統,而且日常也需要取下移動硬碟進行本地數據存儲的話,那麼移動SSD將會是一個效率更高、使用更安全的選擇,以致鈦木星10移動SSD為代表的一眾產品將成為你的好搭檔。 ...

PlayStation 4內置存儲空間不夠?可使用移動固態硬碟外置拓展

PlayStation 4是索尼在2013年2月20日推出的一台遊戲主機,搭載了AMD的定製APU,在之後的一段時間內,都是許多主機玩家首選的遊戲平台。即便PlayStation 5推出後,由於新一代主機的供貨短缺、價格偏高和遊戲陣容欠缺等原因,PlayStation 4仍具有相當魅力,甚至也出現了缺貨。 在向次世代遊戲主機的過渡時期,PlayStation 4還有不少新遊戲可以玩。不過對於廣大擁有PlayStation 4的遊戲玩家來說,現在比較頭疼的問題之一,就是其內置的硬碟容量偏小,不同型號標配容量在500GB至1TB之間,而且還是機械硬碟。時至今日遊戲容量越來越大,許多玩家的PlayStation 4內置硬碟已經不夠裝了,而且速度也顯得較慢。 目前想提高PlayStation 4容量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早期普遍會見到的,許多玩家通過拆卸PlayStation 4,直接更換里面的機械硬碟。不過對於部分動手能力欠佳的玩家來說,會覺得稍顯麻煩。另外一種是索尼推出4.5系統版本後,PlayStation 4實現了對外置移動硬碟存儲的支持,這為玩家提供了新選擇,是更直接和方便的方式。近日,小編也嘗試了一下為自己的PlayStation 4添加外置移動硬碟,選擇了一塊長江存儲致鈦木星10 1TB移動硬碟,以擴充存儲空間。 在PlayStation 4加入外置移動硬碟前,首先要注意幾點: 1、PlayStation 4的系統版本需要4.5或以上,這對於眾多玩家來說基本不是問題,除非好幾年沒更新過系統版本。2、外置的移動硬碟的容量在250GB到8TB之間,而且確保是USB 3.0埠的設備和線材。3、外置移動硬碟的文件系統不能使用exFat格式,必須要NTFS格式。 在現階段要拓展存儲空間,1TB的容量必不可少,要不是外置移動硬碟裝不了多少遊戲就會滿了。致鈦木星10 1TB移動硬碟不但在容量上滿足了拓展的需求,而且是一款固態硬碟,相比傳統機械硬碟,固態硬碟讀寫速度有著絕對的優勢,不但充分利用了USB 3.0埠的帶寬,而且相比原來PlayStation 4里內置的機械硬碟速度有了很大的提升。 圖:致鈦木星10移動固態硬碟 圖:普通機械硬碟 在移動硬碟接到PlayStation 4之前,先在電腦上選擇NTFS格式進行格式化,清空硬碟。然後把移動硬碟插入PlayStation 4的USB埠,務必記得使用符合USB 3.0速率的線材。目前市面上線材比較混亂,不少線材在傳輸上仍然是USB 2.0標準,特別是很多所謂的快充線,即便是USB Type-C型埠也不滿足要求。如果玩家使用的設備或線材不符合要求,PlayStation 4可以檢測出來,而且畫面上會有提示原因,告知玩家需要更換。 進入PlayStation...

MacBook Pro存儲空間不夠用?大容量高速移動SSD能幫你解決

最近一段時間蘋果有新學期優惠活動,買Mac或者iPad不僅有現金折扣,還再送副AirPods無線耳機,算下來可以省個千多元,這也是蘋果官方每年最給力的優惠了,剛好考上了大學的新生,或者想換新機的高校生,應該都會感到很心動,年輕人的第一台電腦就選它了!眾所周知MacBook Pro/Air在去年換用蘋果自研的M1晶片後,可以很好應付從文檔處理到視頻剪輯在內的中輕度工作,確實會是如今很多學生以及工作人士的主力電腦選擇。 MacBook Pro原配存儲不夠,升級價格不太劃算 不過現款13英寸MacBook Pro/Air最大的問題在於,它們的起步標配都只有256GB存儲空間,這個在很多同學四年大學的校園時期中,一般都是不夠用的,隨著個人文件的越積越多,可能還沒到畢業,筆記本的存儲空間就滿了,所以更大的容量存儲還是有必要的,但蘋果提供選配到512GB容量,卻要加多1350元,這個價格在SSD中算是非常昂貴的了,實在不劃算。 而且蘋果筆記本售價本來就不便宜,最基礎的MacBook Air也要7000元起步,要知道學生們買電腦的錢大多數都是來自父母,所以大家也不好直接買高容量版本的配置,畢竟爸爸媽媽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學生朋友們切勿過分要求,應該先感恩父母願意買這麼貴的筆記本給你。 那在MacBook本身已無法自行升級存儲,還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容量不夠用的問題呢?一個外置的大容量高速移動SSD,就是個非常好的解決方案了。 移動SSD是擴充MacBook Pro存儲的最好選擇 在現款的13英寸MacBook Pro/Air機身上,都配備了兩個USB-C接口,支持Thunderbolt以及USB 4技術,最大傳輸帶寬能達到40Gbps,用來外接存儲設備可以有非常快的傳輸速度,並不會比內置存儲慢多少,所以其實只要接一個USB-C的移動存儲盤,就可以為MacBook Pro/Air擴充大容量存儲了。 目前外置大容量存儲主要有移動硬碟和移動SSD,由於移動硬碟內部採用的HDD,雖然看著1TB容量的價格更便宜,但那個傳輸速度實在太慢了,普遍只有100MB/s的持續讀寫速度,在應付大文件讀寫時力不從心,特別是有很多同學想著之後在外接硬碟上剪輯視頻,那HDD的性能就更無法勝任了,所以移動SSD顯然是大家用在MacBook Pro/Air上,更適合的一種外接存儲。 就拿長江存儲的致鈦系列木星10移動SSD來作例子,它採用了江存儲自家的Xtacking架構3D NAND,支持USB 3.2 Gen 2接口,實測最高有550MB/s讀取和510MB/s寫入速度,這個性能用來剪輯4K解析度的RAW格式視頻,也是可以滿足的,可以直接把素材放到移動盤里面進行剪輯,而無須再占用MacBook Pro寶貴的內置存儲,至於大家要用來放影音和遊戲文件,對於移動SSD更是最輕松的工作了。 致鈦木星10 512GB的CrystalDiskMark峰值性能 致鈦木星10 512GB的ASSSD測試性能 大容量高速移動SSD是MacBook Pro的最佳搭檔 可能有些同學會覺得MacBook Pro拖著個移動SSD,會不會對便攜性和耐用性造成麻煩呢,其實像是致鈦木星10這些產品都把體積做得很小巧,在內置1TB大容量SSD的情況下,也只是一個小盒子大小,可以輕松放進襯衫上衣袋,收納便攜性都很好,而且它採用鋅合金框架+鋁合金銘板的材料保護,並通過110厘米6向跌落測試、500G沖擊測試、彎曲測試等在內的嚴苛耐久性測試,所以能很好地保護大家的數據資料。 另外外接存儲其實也是有個很大好處的,那就是它可以讓你與其他同學更方便共享文件,只要把移動SSD的文件磁碟格式化為exFAT,這樣在Mac和Windows系統下都可以順利讀寫,另外移動SSD還可以作為MacBook Pro的備份盤,比如有iPhone的話,可以通過iTunes進行整機數據備份,把文件放在SSD上保存,還有就是做Time Machine了,可以定時備份整個macOS上的重要數據。 而且致鈦系列木星10移動SSD的外觀採用了銀灰配色,與MacBook Pro/Air的鋁制機身也是比較合拍,而最為重要的是,它目前的售價也不算貴,512GB版為519元,1TB版為799元,這可要比蘋果官方的選配存儲要劃算很多,所以大家想要為MacBook擴充存儲空間,那就很推薦考慮入手個像致鈦系列木星10這樣的大容量移動SSD了。 ...
SSD容量有240、480GB 廠商為何隱瞞容量?致鈦科普

SSD容量有240、480GB 廠商為何隱瞞容量?致鈦科普

現在大家裝機,SSD硬盤肯定是少不了的,不然性能是無法忍受的,SSD唯一不爽的就是容量了,大部分還在1TB以內。 對於容量,SSD硬盤很多都會有240GB、4800GB的版本,但也有很多是256GB、512GB,那麼這兩種情況下SSD有什麼區別,廠商為什麼要隱瞞部分SSD容量呢? 針對這個現象,長江存儲旗下的致鈦科技今天繼續科普SSD硬盤,這次就談到了SSD足容的問題。 首先,閃存顆粒在設計的時候都是以2的冪次方來設計的,比方說256GB、512GB等,所以依託於閃存顆粒進行存儲的固態硬盤,所推出的容量也是2的冪次方。 那為什麼還有很多SSD是240GB、480GB等非2的冪次方的容量呢?致鈦科技提到了2種可能。 第一種是閃存中的壞塊問題,當顆粒的品質較差,有大量壞塊存在時,顆粒自然就不能充分發揮出其所有容量,因而不得不將固態硬盤的容量降低,也就出現了不足容的固態硬盤。 第二種情況中,即便沒有那麼多壞塊,廠商也有冗餘容量(OP)設計策略的原因,OP空間可以備用,支持WL磨損平衡算法等優化。 那哪種SSD硬盤好一些呢?總結來說就是,不足容的不一定壞塊多,但足容的一定是壞塊少,足容固態硬盤採用高品質顆粒的概率更大。 當然,致鈦科技科普到最後還是要推介下自家產品的,他們今年推出的SC001 Active系列SSD就是足容的,容量分別是256GB、512GB及1TB,不僅容量大,而且TBW壽命也比一般SSD要長。 作者:憲瑞來源:快科技
致鈦品牌固態品鑒會匯總 揭秘Xtacking架構、速度跑上3.5GB/s

致鈦品牌固態品鑒會匯總 揭秘Xtacking架構、速度跑上3.5GB/s

9月10日14時,中關村在線聯合長江存儲正式舉辦以「記憶承載夢想」為主題的長江存儲致鈦新品線上品鑒會。 參加品鑒會的嘉賓有長江存儲產品工程與測試工程處副總裁陳軼先生,以及中關村在線遊戲與智能硬件事業群主編郎孟華先生,一同見證致鈦品牌固態誕生。 長江存儲致鈦新品線上品鑒會 對於致鈦品牌大家可能不熟悉,但談及到Xtacking架構相信大家一定會有所耳聞。而我們今天的主角致鈦品牌固態,正是長江存儲基於Xtacking架構的3D NAND顆粒打造的,首款消費級固態品牌。 01 長江存儲——致鈦品牌硬盤發布 此次品鑒會,長江存儲首款消費級致鈦品牌推出了2系列固態硬盤,其中包括致鈦PC005 Active 系列固態硬盤、致鈦SC001 Active系列固態硬盤系列,在容量方面有256GB、512GB、1T三種容量。 致鈦PC005Active 固態硬盤 致鈦PC005 Active系列固態硬盤採用NVMe協議,支持PCIe3.0 x4高速接口同時,512GB版本最大讀取速度能夠達到3500MB/,最大寫入速度達到2500MB/,而1T版本在寫入速度上能夠達到2900MB/,達到了PCIe 3.0第一梯隊的水準,定位於高端電競、專業領域的高性能產品。 致鈦SC001固態硬盤 致鈦SC001 Active系列固態硬盤採用的是SATA3.0接口,有M.2以及2.5英寸兩種外形尺寸,讀取性能能夠達到520MB/、最大寫入速度可達510MB/,是一款定位於主流設備、老電腦升級產品。 02 致鈦品牌固態有哪些特性 面對當下硬盤市場參差不齊的現狀,硬盤形態同質化,用戶難以分辨硬盤特性的現狀,基於此,我們從長江存儲產品工程與測試工程處副總裁陳軼先生了解到此次的致鈦品牌固態的特性。 長江存儲產品工程與測試工程處副總裁陳軼先生 1、採用Xtacking架構長江存儲64層3D NAND閃存顆粒,具有更好的穩定性。 2、搭載了智能SLC緩存技術,持續提供高性能的表現。 3、硬盤採用高TBW設計,具有超長的壽命。 同時,長江存儲產品工程與測試工程處副總裁陳軼先生還給大家詳細介紹致鈦品牌以及Xtacking架構誕生的背後。 03 Xtacking架構 致鈦品牌固態硬盤是基於Xtacking架構的3D NAND技術的首款消費級固態硬盤產品,而Xtacking都有哪些獨特之處也是本次品鑒會的核心。 長江存儲Xtacking架構是長江存儲於2014年開始啟動3D NAND研發,經過數年的技術探索,和創新研發終於在2018年8月成功研發Xtacking技術。 Xtacking架構同比於其他3D NAND技術的突出特點主要是,其可在兩片獨立的晶圓上分開加工負責I/O傳輸及記憶單元的電路,並通過成熟的Xtacking工藝進行晶圓鍵合,合二為一。 這樣的加工方式有利於選擇更先進的製造工藝,降低製造工序的復雜度,從而以讓NAND獲取更高的I/O傳輸速度,更高的密度,及更小的芯片面積。 04 長江存儲基於用戶痛點出發 同時,在品鑒會中,長江存儲產品工程與測試工程處副總裁陳軼先生還圍繞不同用戶的痛點進行講解。 其中包括,遊戲玩家加載遊戲慢的問題,專業領域視頻剪輯讀取素材、渲染生成等、電腦裝系統慢等問題。 長江存儲基於用戶痛點以及實際發生的高頻工作項目做了充足的准備,並且針對致鈦PC005 Active固態硬盤以及致鈦SC001 Active固態硬盤給出了清晰的定位。 05 品鑒會現場實際測試環節 在此次品鑒會接近尾聲部分,中關村在線DIY智能硬件事業群主編郎孟華先生對致鈦PC005 Active 固態硬盤進行現場實際測試,測試中包括Crystal Diskmark、ATTO 等專業軟件測試,在實測中,致鈦PC005 Active...
長江存儲自有品牌致鈦推出SC001硬盤 原廠品質、680TBW壽命

長江存儲自有品牌致鈦推出SC001硬盤 原廠品質、680TBW壽命

9月10日下午,長江存儲自有的SSD品牌致鈦首次發布了兩款SSD硬盤新品,,一個是SATA的SC001 Active硬盤,採用了原廠3D閃存,1TB容量版壽命可達680TBW。 SATA通道的SSD硬盤目前依然是大容量硬盤的主流,SC001 Active硬盤提供了256GB、512GB及最高1TB三種容量,2.5寸及M.2 2280規格都有。 性能方面,SC001 Active硬盤的讀取速度可達520MB/,寫入速度510MB/,基本上達到了SATA 6Gbps接口的極限了。 隨機性能方面,SC001 Active硬盤的4K隨機讀取為80K IOPS,隨機寫入為70K IOPS。 SC001 Active硬盤的休眠功耗可以低至7mW,工作溫度0-70度,質保三年。 對SSD來說,很多人最為關注的是壽命/可靠性,致鈦科技作為新品牌,在這方面也下足了功夫。 SC001 Active硬盤使用的是長江存儲的原廠3D閃存,基於Xtacking堆棧架構,存儲密度是業界水平的5倍,IO接口速度800Mbps,是業界的2倍,P/E壽命可達3000次,技術標準足夠高。 對SC001 Active硬盤硬盤來說,256GB的寫入壽命為170TBW,512GB為340TBW,1TB版的可達680TBW。 這個水平到底如何呢?致鈦科技公布了與業界的對比,1TB容量的680TBW高於其他品牌的產品,其他廠商的1TB版往往只能做到400-600TBW,SC001 Active硬盤比其他家最高水平也要高出10%左右。 顯然,作為初生品牌,致鈦科技在營銷方向上一個是主打原廠品質,另外一個就是主打超長壽命/可靠性。 目前SC001 Active硬盤及PC005 Active兩款硬盤已經開啟預售,1TB版售價839元,預售10元折抵50元,相當於799元入手,性價比還是可以的。 購買鏈接: 作者:憲瑞來源:快科技
369元起長江存儲致鈦PC005 NVMe固態盤發布 極速3500MB/s

369元起長江存儲致鈦PC005 NVMe固態盤發布 極速3500MB/s

今天下午,長江存儲正式發布旗下致鈦品牌的消費級固態硬盤產品。 其中較為高端PC005 Active採用PCIe 3.0x4接口、支持NVMe 1.3協議,M.2 2280形態。 容量方面,提供256GB、512GB和1TB,都是足容設計。顆粒選取的是長江存儲自家Xtacking技術的3D閃存芯片。 所謂Xtacking架構,即可以在兩片獨立的晶圓上加工外圍電路和存儲單元,使NAND擁有更高的I/O接口速度,實現更高的存儲密度以及更小的芯片面積。 性能方面,三種容量的標稱順序讀取速度可達3500MB/、順序寫入速度最高2900MB/(1TB容量),4K隨機讀速最高340K IOPS(512GB),隨機寫速最高360K IOPS(1TB)。 可靠性方面,256GB終身寫入量為200TBW、1TB為640TBW,平均無故障時間150萬小時,均提供5年質保。 目前,致鈦長江存儲自營店已經在京東上線,PC005中256GB預售價369元,512GB預售價529元,目前享受10元抵50元活動,也就是優惠40元,9月22日開始發貨。 購買鏈接: 作者:萬南來源:快科技

從幕後走向台前,長江存儲正式推出了自有的SSD品牌「致鈦」

在存儲市場,採用長江存儲生產的NAND顆粒的產品早已為數不少。今天,長江存儲正式推出了自有的SSD品牌致鈦,這意味著對於消費者而言,長江存儲將從幕後走向台前。 官方解釋稱,致是格物「致」知,是精誠所「致」,更是寧靜「致」遠。鈦,指的是Titanium,原子序數22,這是一種稀有金屬,重量輕,強度高,寓意是定義快閃記憶體科技新「鈦」度。 在今年早些時候,長江存儲宣布他們128層堆疊的3D快閃記憶體研發成功,有X2-6070這款擁有目前業界已知最大單位面積存儲密度、最高I/O傳輸速度以及最高單顆NAND存儲晶片容量的3D QLC,以及128層堆疊的3D TLC X2-9060。 在2018年的快閃記憶體峰會上長江存儲正式推出了Xtacking架構3D快閃記憶體,當時還是32層堆疊的,去年則對外公布他們已經可以量產64層堆疊的快閃記憶體,而現在已經進步到了業界最先進的128層堆疊,僅僅用了三年的時間。 在長江存儲128層堆疊產品中,Xtacking架構已經全面升級至2.0,進一步釋放3D快閃記憶體的潛能,X2-6070是128層堆疊的1.33Tb 3D QLC,而X2-9060則是是128層堆疊的512Gb 3D TLC,都是基於電荷俘獲型(Charge-Trap)存儲技術,它們均可在1.2V Vccq電壓下實現1.6Gbps的數據傳輸速率。 ...
長江存儲推出自有品牌致鈦 高性能M.2硬盤正式官宣

長江存儲推出自有品牌致鈦 高性能M.2硬盤正式官宣

一如之前預計的那樣,長江存儲今天正式推出了SSD品牌致鈦,一個全新的名字,也代表着長江存儲的3D閃存逐漸走向前台。 致鈦這個官微是最近才注冊的,7月15日審核通過,微博認證為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官方公眾號最近也上線了。 致鈦的官微簡介提到,它們是長江存儲旗下致鈦•ZHITAI品牌官方微信公眾平台——提供高品質3D NAND閃存產品及解決方案,讓記憶承載夢想。 對於這個品牌名字,官方公眾號剛剛發文做了解釋,致是是格物「致「知,是精誠所「致」,更是寧靜「致「遠。 鈦,指的是Titanium,原子序數22,這是一種稀有金屬,重量輕,強度高,寓意是定義閃存科技新「鈦」度。 剛剛他們發布了第一條微博,宣布了第一款SSD產品,是一款M.2接口的SSD硬盤,從圖中可以看到正面有2顆閃存、1顆主控及1個DRAM緩存,具體規格不祥,但是上了DRAM緩存意味着性能不會低。 至於通道是PCIe 3.0還是PCIe 4.0,前者的可能性比較大,畢竟第一款產品還是要穩妥為主。 致鈦的SSD硬盤所用的閃存無疑會是長江存儲自己生產的,該公司去年9月量產了64層堆棧的TLC閃存。 據介紹,長江存儲的3D閃存使用Xtacking架構,相比傳統架構存儲密度提升5倍,數據傳輸率翻番達到800Mbps,編程/擦寫循環可達3000次,這一年來已經陸續出貨給多家品牌廠商。作者:憲瑞來源:快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