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西線無戰事

Tag: 西線無戰事

「我們與戰爭的距離」:從維倫紐瓦前期的《焦土之城》到土法煉鋼的《煉獄》

最近諸事不順:疫情造成的封校、腱鞘炎復發、俄烏的戰爭。倒退幾年似乎永遠無法意識到平靜與我之間的若隱若離的距離,似乎永遠都是一眼望盡而觸不可及。 莫名想到了維倫紐瓦的《焦土之城》,一部用極其平靜的筆墨描述戰爭的電影。 距離封神一步之遙的維倫紐瓦 《沙丘》應該是維倫紐瓦在國內受眾相對廣泛的作品,但這部風格鮮明的作品在他的目前整個導演生涯中或許也只是展現其視聽風格的一個側面。 維倫紐瓦的作品基本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並以《焦土之城》和《囚徒》兩部作品進行劃分。前期,他的《下一層》、《理工學院》、《焦土之城》仍具備明顯的學院派風格,在《囚徒》後啟用知名演員(《囚徒》中「狼叔」飾演了一位尋找失蹤女兒的父親),並豐富了自己視聽作品的風格:在高設定作品中仍不失現實感、大量的淺焦鏡頭。 那些難以被「接盤」的影視作品,如《銀翼殺手》、《沙丘》這些前人已達至臻或無法完美呈現的作品在他的「妙手回春」下都取得了商業和藝術的平衡。我個人是很喜歡這樣永遠具有勇氣的導演——不畏懼題材的挑戰、不一味以展現自己風格為目的地拍攝。在我嚴重,上一個有這樣的氣質的導演是庫布里克(他和塔克夫斯基或許都已成為電影的神)。 這次聊聊《焦土之城》主要基於其現實性的考慮,文末或許也會聊些電影之外的。 溫柔的《焦土之城》 相比《伊萬的童年》,《焦土之城》或許稱不上溫柔,但相較於作品所反映的故事,維倫紐瓦的呈現形式是極其溫柔的:沒有刻意渲染暴力的配樂與大升格畫面,只呈現了姐弟兩人去面對母親平靜如水的回憶——戰爭,是如何造成「1+1=1」的悲劇的。 影片的結構相對規整:通過巧妙的轉場實現雙線敘事、便簽風格命名般的分幕設計、常規的鏡頭設計。 但《焦土之城》之所以成為一部優秀的作品,正是他用一種冷靜的角度去刻畫了戰爭可能導致的悲劇並表現出了我們與戰爭的距離。 母親是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與相戀之人私奔卻親眼目睹愛人被家人因宗教和道德感強殺、遺腹子被母親以燙下煙疤的形式做記號後送去孤兒院、在讀書中遭遇內戰、因目睹信奉基督教的民兵濫殺無辜去刺殺其領袖被關進監獄、在監獄遭受凌辱..... 姐弟對母親的過往一無所知,他們遷就到加拿大後對戰爭一無所知。倘若沒有母親的遺囑,他們或許會對曾經的悲劇一無所知。而我們也在電影觀看的過程中中與他們保持了相近的角色——對戰爭一無所知的人。 在角色的設置上,姐弟兩人具有功能上的互補:姐姐高度敏銳且敢於探查真相,弟弟相對保守。而在逼近真相時,弟弟又完成了自己的人物弧光,最終展出來猜出了故事的真相。 在影片中,面對過往的人以輕描淡寫的口吻講述過去的事時,正因為我們和姐弟倆都一無所知,我們產生了共情。而在「1+1=1」的答案揭曉時,我們先一步得知真相,這是維倫紐瓦給我們的溫柔。 影片的技法是扎實而平淡的,但已經有了維倫紐瓦後期作品中常常出現的特徵:用淺焦鏡頭表現角色與環境的疏離感(《降臨》、《沙丘》中對主角刻畫的近景鏡頭常用)、用逐層深入的方式將信息透露給觀眾(《降臨》里多段式的與外星人接觸)、盡可能運用自然光(《邊境殺手》,不過這個特徵可能與主攝影師羅傑迪金斯的攝影風格有關)。 因此,當影片最後姐弟兩人說出「1+1=1」時,那段被我們透過「俄狄浦斯」和些微線索推斷出的結論也得到了證實:母親的第一個孩子,在被送到孤兒院後,以童兵的身份先被伊斯蘭教派右派的人培養成狙擊手,後被右派基督教的人俘虜培訓成獄卒,在監獄里玷污了自己的母親。對於姐弟兩人,自己的哥哥和父親是同一人。他們懷著復雜的情緒,將母親托福的兩封信送給自己的哥哥,一封是以母親的口吻寫給兒子的,一封是以囚犯72號(母親監獄時期的編號)寫給施虐者的。 「能在一起就是最好的」 影片沒有交代姐弟與哥哥是否相認,只將哥哥手捧鮮花站在母親墓前作為結局。 作為一名普通的觀眾,我也無法想像出更好的結局。 「能在一起就是最好的。」只是母親的看法,一個經受了戰爭摧殘的人在死前唯一能做出的選擇,她把自己的道德困境丟給了孩子們,希望愛能夠彌補一切,而非仇恨。可悲的是,母親和兒子的相遇。正是哥哥愛的缺失——他寄找到母親的希望於自己能立下戰功將威名遠揚,不論是充當無差別射擊的狙擊手還是對待囚犯冷血無情的獄卒。 「Love and Peace」,或許在面對戰爭時是一回事。 我們沒有經歷過戰爭,我們對戰爭一無所知:當自己置身與道德困境中時,我們總需要選擇一種解釋,去填補失去的——可能是丟失的肢體造成的幻痛,或者情感上大段的空白。 戰爭當中只有血色的和黑色的笑話,一種只會讓士兵們自己笑,一種只會讓後面的人笑。 那些比《燃燒之城》更殘忍的 《焦土之城》是一部溫柔的作品,而總會有更加血淋淋的作品讓我們知道戰爭的可怕。 在聽聞俄羅斯將車臣部隊派往烏克蘭作戰的時候,猶豫再三,我點開了下載已久的《煉獄》——一部從俄羅斯角度出發的,對第一次車臣戰爭進行描述的電影。 這部作品低成本而呈現出的粗糲使得自己更像是紀錄片——沒有花哨的技法,只剩下血肉橫飛的畫面——影片中除了四處藏身的新兵,就是殺人成性的敵人。而可悲的是,他們擁有相同的語言和思維體系——在阿富汗戰場上,他們有人曾經是戰友。 這是一部沒有美感的作品,也是一部很難拋開感性而用視聽手法進行分析的作品(很多內容或許也無法配圖)。受限於影片尺度和個人原因,原諒我暫時做不了這部作品的分析。下面引述一些關於車臣戰爭的影音資料(無血腥畫面,可放心觀看) 戰爭就是戰爭 假期因為寫文本,看了不少戰爭相關的文字作品,《西線無戰事》、《永別了武器》等等,也重新玩了《勇敢的心:世界大戰》等一批遊戲,他們沒有對戰爭的功過是非去進行評價,而是以一種個人化的視角去呈現了戰爭對個人的摧殘。功過是非給後人評判,但傷害是實實在在落在個人的身上的,用理性的眼光去審視傷害或用戲說的方式去評說傷害也都是傷害的形式。《西線無戰事》中,讓主人公最挫敗的便是,那身隨時可能讓自己在前線丟掉性命的軍裝成了父輩眼中無上的榮耀,他們高談闊論戰爭的局勢,仿佛他們的孩子不在戰場上。 以上的內容,獻給我自己。 來源:機核

拼盡全力,努力地活下去:關於《86-不存在的戰區-》與《西線無戰事》的小感

話說,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86-不存在的戰區-》和它的原作小說呢?2021年7月12日,在偶然間聽到音樂軟體推送的由澤野弘之擔當的ED《Avid》之後,被歌曲驚艷到了,心里一直想,這樣的歌詞和旋律,背後到底是一段怎樣的故事?於是立馬搜了一下這部番劇和它的原作,用了兩天的時間把動畫補完,又入手了原作小說。 對於我而言,這又是一部讓我有極大熱情去好好寫長篇感想的作品,而因為今天依舊沉浸在TV動畫第9集~第11集所帶來的悲傷余韻中,特別是在第11集蕾娜拿起那本辛閱讀的《西線無戰事》時,我的大腦中忽然像是打通了什麼東西,於是特別想把那一瞬間所產生想法簡單與大家分享一下。而之後的長篇評論也一定會與大家分享! 《西線無戰事》這部小說是參加過一戰並負傷的德國作家埃里希·瑪利亞·雷馬克所著的反戰類文學作品。在這本書中,有這樣一句話: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西線無戰事》這本書出現在這里是極具象徵意義的。 實際上,在之前的某集,已經提到過辛讀的是這本書了,但當時並沒有太在意。直到這本書在第11集由蕾娜在辛的書桌里發現時,伴著歌聲,看著蕾娜手中的戰隊隊員合照,看著那張寫著合照中每一位隊員名字的紙張,聽著辛、安琪他們給蕾娜的留言,我忽然想起了《西線無戰事》中的這句話。 在《西線無戰事》中,被狂熱的大人們騙上宛如絞肉機的戰場的年輕人大多是高中剛畢業的20歲,與86區被騙上血腥戰場的少男少女們差了不過4歲——他們,都處在人生中最美好的年紀。 而這些少男少女們所面對的,是比保羅·博伊默爾(《西線無戰事》主角)們所經歷的更加殘酷的現實,是比起納粹來都不遑多讓的聖瑪格諾利亞的國家機器—— 開始時,他們的父輩雖有機會反抗,但面對只要不抵抗軍團,自己在86區的家人就會迅速暴露在軍團威脅的極端情況,父輩們不得不選擇了只要服役與軍團戰鬥就可以重獲公民權的謊言——這令86區損失了大量的人口。而到了他們這一代,面對前有軍團攻擊,後有數不清的地雷區與迎擊炮以及86區已經少得可憐的、不足以發動成規模反叛行動的人數的山窮水盡的情況,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先去努力地戰鬥著,先去努力地活下去——盡管在順帶保護了很多可惡的白系族混帳這點上非常令人討厭。 保羅·博伊默爾們被以他們的高中老師康托列克為代表的成熟的成年人們所鼓動,踏上了大戰役動輒傷亡數十萬甚至上百萬人的血腥的一戰戰場,而當他們親眼目睹到了猛烈的炮火、被打瞎雙眼無助地在戰場上迎來死亡的戰友以及野戰醫院里的殘酷之後,他們選擇了自己道路,也就是書中的那段話: 同樣地,與看透了殘酷現實的保羅們一樣,86區的少男少女們在面臨謊言與絕境的情況下,他們也做出了自己選擇,一如代號「狼人」的萊登·修迦所說: 於是,當他們歷經嚴酷的戰火而最終邁出了踏向軍團控制區深處的未知之域時,當代表他們的光點在蕾娜的雷達熒幕上消失時,當辛用久違的釋懷語氣說出那句「我們先走一步了,少校。」時,你一定會明白—— 他們雖然與博伊默爾們有著相似的遭遇,但他們的未來,絕對不是博伊默爾們的悲劇,一如TV動畫中那片鮮紅的彼岸花海——這淒美到極致的離別並非只意味著死亡與毀滅,你看它們在風中熱烈舞動著花瓣的樣子,分明是在為那新生的可能性低語著無限的祝福…… 最後,想對有興趣但還沒看番的大家說:如果順利度過比較平的前三集,那麼從第四集開始,就是很好的發展了,特別是最後的九、十、十一這三集,更是升華主題,並在澤野大神的配樂加持下各種發刀、讓人淚眼模糊。而我們的女主角蕾娜,也在目睹現實的殘酷後實現了成長,最後那一幕夕陽下堅定的眼神亦是令人感動。 對了,故事中與戰隊一起同行的、叫做菲多的AI機器人,一定會在後面的某集戳中你淚點的,如果知道《攻殼機動隊》的塔奇克馬,你就知道我說什麼了。我發現,在優秀的科幻故事中,這些外表冰冷機器小傢伙,總是會在最關鍵的時刻讓人淚如雨下。 來源: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