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軍武

Tag: 軍武

《原神》4.3雷電將軍武器選擇指南

雷電將軍五星武器推薦薙草之稻光、和璞鳶、護摩之杖、息災以及天空之脊;雷電將軍四星武器推薦漁獲、斷浪長鰭、決斗之槍以及西風之槍。其中薙草之稻光屬於雷電將軍專武,是所有五星武器當中優先選擇,而四星武器則優先考慮漁獲和決斗之槍。 1、薙草之稻光 雷電將軍專武,最適合雷電將軍的武器,能提供非常高的元素充能效率,此外被動可以將元素充能效率轉化為攻擊力,讓雷神在元素充能效率、雷傷加成以及攻擊力三個輸出方向的屬性有較大的提升,這樣可以讓雷神在綜合層面的輸出達到最高值。此外薙草之稻光也是雷神的外觀畢業武器,是原神劇情裡面配搭的武器。 2、和璞鳶 和璞鳶是一把提供暴擊率的武器,此外被動是命中目標可以提升自身的攻擊力,但需要持續對怪物進行攻擊來疊加,最高可以疊加到7層,疊滿可以提升非常大的增傷收益。整體來說也是比較適合雷電將軍的武器。 3、護摩之杖 護摩之杖的副屬性提供非常高的暴擊傷害,能讓雷電將軍整體輸出得到不錯的提升。但護摩之杖需要將自身的血量壓制在50%一下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優勢,因此如果能搭配鍾離這樣提供護盾的角色,則可以考慮不帶奶輔吃滿武器的被動,讓輸出達到極限。 4、息災 息災擁有非常不錯的基礎攻擊力,武器特效則是元素傷害增傷,在雷電將軍使用元素戰技後可以不斷地獲得攻擊力提升的效果,雖然雷電將軍可以通過息災獲得比較高的攻擊力,但不能完全發揮出武器的效果,屬於可用但並不是太合適的武器。 5、天空之脊(優先率大於魚叉) 天空之脊對於雷電將軍來說是一把非常中規中矩的武器,它的攻速增益可以優化輸出的手感,但由於不提供增傷,因此還是有一定的缺陷的。此外,天空之脊能夠提供基礎攻擊力、元素充能效益、暴擊率還是能拉升雷電將軍一定的輸出上限的。 6、漁獲 漁獲提供元素充能效率,武器的被動是對元素爆發增傷,這兩個都是雷電將軍非常需要的屬性,此外還會提高元素爆發的暴擊率,能整體拉升雷電將軍的輸出,是一把完美契合的武器。漁獲通過釣魚就能獲得滿精,因此成本也比較低。 7、斷浪長鰭(不推薦) 斷浪長鰭是依賴整個隊伍的元素能量上線綜合來提升元素爆發的總傷害,這跟雷電將軍是比較合適的,但由於整體攻擊力加成只有13.8%,並且對精煉等級有要求,因此不如其餘的四星漁獲和決斗之槍。 8、決斗之槍 決斗之槍的暴擊率、額外提供的攻擊力加成讓雷神在對單體輸出上更高,可以緩解雷電將軍暴擊詞條的壓力,但決斗之槍屬於大月卡武器,獲得成本比較高。 9、西風長槍 西風長槍攻擊力屬於四星武器當中比較優秀的,副屬性能提供元素充能效率,被動能為全隊回能,與雷電將軍的技能配合可以優化回轉表現,比較適合輔助的雷電將軍,但如果是輸出定位的則不太適合。 總結:雷電將軍有條件的玩家直接選擇專武薙草之稻光,如果沒有則優先考慮五星天空之脊;而沒有五星武器的則可以考慮四星武器決斗之槍或者漁獲。 來源:遊民星空

《大俠立志傳》葉家軍武備庫能拿取什麼東西

《大俠立志傳》是一款開放世界武俠RPG遊戲,更是一款像素版江湖生存模擬器。葉家軍是遊戲中的一個勢力,玩家可以加入這個勢力。武備庫是葉家軍的一個地點,這個地點能拿取一些東西。 葉家軍武備庫拿取東西分享 葉家軍是遊戲中的一個勢力,玩家可以加入這個勢力。武備庫是葉家軍的一個地點,這個地點能拿取一些東西。 武備庫:可拿取丙·雞毛箭×12+丙·鎖子鎧;開啟寶箱獲得300文+丁·祛病丸×5+丁·跌打藥×2+丁·行氣散×2+丙·金瘡藥×3+丙·小還丹×5+乙·霹靂彈×5+葉家軍布防圖。 來源:3DMGAME

世界軍武圖鑒:邁錫尼(下)

接上期 頭盔 野豬牙頭盔也是邁錫尼人的標志性頭盔,是不是繼承米諾斯人的不好說,因為有說法稱這種頭盔源自中歐。不管怎樣,這種頭盔很受歡迎,就連荷馬史詩里也有提及據說奧德修斯得到過一頂,里面還縫著一頂氈帽做內襯,想必戴起來一頂很舒適。 野豬牙頭盔根據大小和結構的不同,重量一般在1-2公斤之間,雖然顏值很高,但是防禦力就不好說了,抵擋石塊和劃過的刀劍應該不成問題,但是能否擋住弓箭直射和利刃直刺值得懷疑。 左上角圖是瓦斐奧出土的一個印章,年代約公元前1500年,上面刻著一種帶有華麗冠飾的野豬牙頭盔。由於印章上沒有表現頭盔的護頰部分,所以關於這種頭盔的佩戴方向,存在兩種不同的看法(如右圖) 關於冠飾方向具體功能的思考…… 縱向佩戴的用途:一般士兵用縱向的,實際功能可能是在列隊的時候,縱向的冠飾方便士兵們彼此確認各自在橫隊中的位置。 橫向佩戴的用途:一般軍官用橫向的,實際功能可能是軍官會在方陣前方領隊或者在後方督陣,橫向的冠飾方便從士兵的方向看見軍官的位置。說白了就是頭上頂了一面隊旗。 所以我覺得這麼華麗的冠飾應該至少是屬於軍官的,那麼它一定是橫向佩戴的。 本頁是邁錫尼時代的各種頭盔: a是埃伊納島發現的一頂早期形態的野豬牙頭盔,年代約為公元前1800年。 b是在邁錫尼發現的野豬牙頭盔,年代約為公元前1500年。 c是一頂非常有趣的青銅頭盔,雕刻的花紋模仿了交錯排列的野豬牙,還有邁錫尼流行的螺旋紋,頭盔底部邊緣有一排小孔,用以把青銅頭盔和內襯縫在一起,年代約為公元前十四世紀。 d出自西臺人的陶片上發現的據說是愛琴海戰士的形象,頭盔看上去是編織的,前面還裝了一個角。曾經出土過不少邁錫尼時代裝飾用的角,在登德拉甚至發現過兩只用鉛做的,這可真不嫌沉啊…… e是皮洛斯壁畫上的一種帶護鼻的青銅頭盔,有很長的護頸和很多鉚釘狀的凸起物,年代約為公元前十四世紀。 f是來自邁錫尼時代末期梯林斯的一種帶護頰的青銅頭盔,裝飾有精緻的浮雕花紋。 護甲 1960年在美狄亞城堡附近的登德拉出土了一套完整的青銅盔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00年左右。這套銅板防禦裝備展示了高超的金屬加工和盔甲設計水平。整套盔甲由多種部件組成,胸甲、肩甲、裙甲用皮帶互相連接,使各部分可以互相滑動,給穿戴者提供一定活動范圍。此外還配有護頸、護臂和脛甲,並且在出土時,盔甲上還發現有帶青銅護頰的野豬牙頭盔碎片。可以說這是一套從頭到腳防護相當嚴密的盔甲,還針對劍士喜歡「捅脖子」的習慣,貼心地加裝了護頸。 登德拉盔甲是邁錫尼人在軍事裝備上的一種創新,而且並非孤例,在後來的時間里邁錫尼人一直使用青銅製作盔甲。 登德拉盔甲的活動范圍 一開始人們認為登德拉盔甲過於笨重,應該是用在戰車上的盔甲,沒法徒步使用。但經過一次精密的現代重建,證明了這套盔甲盡管外觀巨大,卻足夠靈活,可以用劍和矛進行徒步戰鬥。另外從出土情況也暗示了這一點,比如和盔甲一起有 盾牌的痕跡,而且只有一個護臂,這可能是因為左臂持盾,所以不用護臂。不過也有觀點認為都穿成這樣了,沒有必要再拿一面笨重的盾牌了。 總之,事實證明別看穿上以後像只龍蝦,登德拉盔甲是可以實際用於作戰的,而不是僅僅用作展示。邁錫尼人在盔甲製作方面的確有一手。 登德拉盔甲這種「史詩級套裝」註定是少數精英戰士的裝備,除此之外邁錫尼人還開發了很多類型的護甲。 a:一種亞麻或者皮革做成的護甲,前胸用一塊青銅圓盤加固(這個咱們叫「護心鏡」)。在邁錫尼的線形文字B中有這種護甲造型的符號。 b:一種前後有青銅板加固的胸甲,在邁錫尼城五號豎井墓中出土過類似形狀的雕花裝飾金片,從兩個小圓片的位置來看,這東西只能是放在前胸的…… c:「戰士陶罐」中出現的類型,也是前後兩片皮革護胸,還帶有裙甲,上面有橫向排列的加固條,可能是青銅,也可能是皮革的。 d:一種簡單的青銅胸甲,不帶護肩,活動范圍大。 e:一種在底比斯發現的青銅胸甲,可以看做是登德拉盔甲的緊湊版。在線形文字B中也發現了類似形象的字符。 上圖右下展示的是一名邁錫尼晚期步兵,形象來源於「戰士陶罐」B面。他所穿的是上圖c類護甲的皮條加固版本。有趣的是他們都戴著一頂看上去軟趴趴的皮帽子,上面布滿銅釘加固,頂端有一圈較短的冠飾,由於過於靈魂的畫風,看上去像是「刺蝟頭」…… 盾牌 邁錫尼時代的盾牌形制比較多樣,早期以大型盾牌為主,隨著護甲不斷完善,盾牌逐步向小型化發展,並且增加了更多的青銅構件。 塔盾:最常見的大型盾排。外形方正平整適合結成盾牆。《伊利亞特》中,身材高大的戰士阿賈克斯就有一面由七層牛皮製成,外包青銅板的巨大盾牌,經常被描述為像牆、塔或堡壘。 阿賈克斯的盾牌普通戰士根本無法使用。就連傳奇英雄阿喀琉斯也曾表示拿著這面盾牌,他就無法配備任何武器了。可以想見它的巨大和沉重。 原型雙耳盾:這是一種大型盾牌,也是由數層牛皮製成,中間有青銅加固件。其造型和西臺人使用的盾牌很像,考慮到特洛伊受西臺人的影響頗深。或許赫克托使用的就是這種盾牌。《伊利亞特》中曾經描述赫克托跑動的時候盾牌黑色毛皮的邊緣輕拍他的脖子和腳踝。由此可以想像這種盾牌的尺寸著實不小。 赫克托的武器裝備可能有更多的安納托利亞風格。 圓盾:在愛琴海地區各種尺寸的圓形盾牌大概在公元前1300年開始出現,並在邁錫尼時代後期得到廣泛應用。也就是在這一時期,邁錫尼人的軍隊開始向輕量化轉型,更小的盾牌、更短的長矛,更機動的作戰方式。圓盾在很多壁畫、浮雕、陶器上的繪畫中都有出現,埃及人眼中的海洋民族就是拿著圓形盾牌的戰士,很多證據指向海洋民族的重要來源地之一就是愛琴海地區。國外學者根據《伊利亞特》中的描述復原的阿喀琉斯的盾牌就是表面覆蓋浮雕青銅板的華麗圓盾。 8字盾:這種盾牌和野豬牙頭盔完全是愛琴海戰士的標志性裝備。8字盾在邁錫尼世界的地位也很崇高,是防具也是崇拜符號,有人說可能象徵某位女神,嗯……這個形狀挺像的。費這麼大勁做成這種形狀肯定有些實際功能,盾牌兩邊的凹口應該可以方便長矛戳刺,而且愛琴海世界早期的長劍也是為刺擊產生的。 《奧德賽》中有提到,8字盾可以用來露營。 異形盾:除了以上幾種還有一些其他形狀的盾牌,比如左下這種上下都帶流蘇裝飾的,形狀很像西臺人使用的一種盾牌。右下這種新月形盾牌在「戰士陶罐」A面出現,應該是邁錫尼時代後期常用的一種盾牌。 感覺這種新月形盾牌是為了輕量化,去掉多餘部分,在戰鬥姿態下能剛好遮住軀幹部分的形狀。也是後世輕步兵喜歡用的一種盾牌。 戰車 邁錫尼人大約在公元前十六世紀末期開始使用戰車,古與埃及人開始使用戰車的時間大致相同。和大多數軍事技術相反,戰車似乎是邁錫尼人帶到克里特島上的,也許是作為征服者的秘密武器?邁錫尼人似乎並不像近東和埃及那樣使用大規模使用戰車,這可能與希臘破碎、崎嶇的地形有關,而且戰車的輪子更為堅固粗壯,車體還增加了一條上部水平牽引杆,這一切都表明,邁錫尼戰車所面對的路況要比近東和埃及同行惡劣的多。車廂使用熱彎木框架,包裹柳條和皮革製成 ,並施以彩繪裝飾。 邁錫尼人更喜歡表現在戰車上使用長矛作戰,使用弓箭的形象也有,但一般都是狩獵場景,更大可能是用長矛、標槍和劍,進行沖擊作戰。不過戰車和軍隊一樣逐漸向輕量化發展,最後出現了欄杆戰車這種更多是代步用的戰車。 上部牽引杆是愛琴海戰車的特色之一。 永遠的四輻車輪是愛琴海戰車特色之二。 在底比斯發現了成對的馬嚼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300年。 這是來自邁錫尼城皇家墓地5號豎井墓的一塊石碑。年代約為公元前1500年,這可以說是邁錫尼人的藝術作品中對戰車的最早描述。上面有一個人駕著箱式戰車追擊敵人的形象。他手持的長且直的東西,與其說是韁繩,我覺得更像是長矛。 這塊石碑我相信是邁錫尼本地工匠製作的。因為同一時期米諾斯的工藝品要精緻的多,這也是當時邁錫尼工藝美術能力的一個縮影吧。給自家領主刻塊墓碑,構圖還翻車了,搞的最後一排花紋空間不夠,竟然要縮小一圈,簡直逼死強迫症。最神的是甲方爸爸還真將就用了! 邁錫尼戰車的類型 a箱式戰車:最早的戰車類型,顧名思義車廂就是一個簡單的箱子形狀,而且感覺很小,有時候只能裝下一個人。使用年代 約公元前1550-1450年。 b象限戰車:一種過渡類型,特點是車廂形狀像四分之一圓。 使用年代約公元前1450-1375年 c雙體戰車: 使用最廣泛的戰車類型,使用時間也較長,特點是車廂後部還有個半圓型的延伸部分,故而得名。使用年代 約公元前1450-1200年。 d欄杆戰車:類似埃及人的那種輕型戰車,主要功能是代步。 使用年代 約公元前1250-1100年。 e四輪戰車:謎一樣的戰車類型,由於能找到的資料畫風都過於靈魂,所以對這種戰車了解很少,只能大致推測它的樣子。 使用年代 約公元前1500-1100年。 騎手 在邁錫尼時代的晚期出現了騎馬的戰士,對這個兵種的了解僅限於一些陶片、壁畫和雕塑,但是已經能夠辨認出的,這些戰士裝備著頭盔、胸甲、脛甲,以及短矛和刀劍。 這個時代馬鐙還沒有發明,馬鞍也只是一片墊子而已,騎手更多的也只能執行一些偵察任務,並沒有什麼直接證據證明他們參與作戰。 這是一種厚實耐用的單刃刀,在邁錫尼和皮洛斯的墓葬以及一些其他定居點都有發現,年代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左右,長度一般在60-70多厘米,刀柄很厚看來不需要護木,末端彎成一個銅環,在揮舞時不易脫手,也可以方便懸掛。 非洲雇傭兵 在邁錫尼時代克諾索斯的一幅壁畫上有一隊黑人士兵的形象,他們頭戴羽飾、身上只有一條短裙,脖子和腳踝上帶有裝飾環,武器則只有標槍。這些非洲士兵由一名邁錫尼標槍手帶領。 邁錫尼雇傭兵? 這是一片出土於薩拉米斯島的鱗甲片。鱗甲並不是邁錫尼的典型護甲,但奇特的是這上面鑄有拉美西斯二世的名號,不知道是不是邁錫尼戰士去法老軍隊里淘金所帶回來的紀念品。 散兵 散兵是最輕型的步兵,沒有任何防護,有的甚至裸體上陣,他們只裝備弓箭和投石索這類遠程武器,絕對不進行肉搏戰。散兵一般是以鬆散的隊形布置在己方主戰線的前面,任務是用遠程火力騷擾對方戰線,以期在與己方重步兵戰線接觸之前,打亂對方陣型。這種做法在後世的古代戰爭中是常規戰術。 皮洛斯輕步兵 皮洛斯壁畫中表現的士兵形象,年代約為公元前十三世紀。這些士兵頭戴野豬牙頭盔,上身赤裸,腰圍有皮革加強的短裙,配有脛甲。裝備短劍和標槍,與一些身穿獸皮的「野蠻人」戰鬥。這些輕型戰士可能就是皮洛斯的快速反應部隊。因為有記載稱在邁錫尼時代晚期,皮洛斯為了應對來自海上的襲擊,組織了海岸巡邏隊。 戰船 一艘典型邁錫尼戰船的形象是:頭尾兩端有垂直立柱,並設有帶欄杆的加高平台,船中部有一根桅杆和一面帆,左右各一排槳手。《伊利亞特》中把邁錫尼人的船描述為黑色,這可能是因為它們龍骨上塗了柏油,上部可以是任何顏色,奧德修斯則提到過深紅色的船。 特洛伊 有關邁錫尼戰船最著名的事件要數特洛伊戰爭。然而這場戰爭可能並非如荷馬史詩中那般浪漫。簡單說就是約公元前十三世紀左右,邁錫尼人在安納托利亞西海岸一系列軍事擴張的縮影。特洛伊地處安納托利亞西北海岸,緊鄰達達尼爾海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所在的地區被稱作維魯薩,一直以來是西臺帝國的附屬國。此時,邁錫尼人擴張到了安納托利亞西岸,以米利都作為後勤與軍事中心四處掠奪,數次威脅維魯薩地區,還煽動塞哈河之地叛亂。 西臺人稱這些邁錫尼人為阿希亞瓦人,並且將他們的王與埃及、巴比倫、亞述的統治者同等對待,並建立了外交關系,保持書信往來。由此可見當時邁錫尼人在這里的軍事實力不容小覷,然而這幫人沒完沒了的「折騰」讓西臺國王忍無可忍,出兵摧毀了米利都。這讓邁錫尼人在安納托利亞消停了一陣子,同時自己也在內鬥。公元前十三世紀末,西臺帝國陷入了危機,無暇西顧,邁錫尼人趁機卷土重來,入侵維魯薩,圍攻並摧毀了特洛伊城。所以現實中沒有什麼隔壁老王、神仙英雄,有的只是貪婪、與掠奪。 邁錫尼的衰落 從公元前十四世紀中期開始,邁錫尼各城邦都陸續建起了由巨大石塊壘砌的城牆,來保衛其宮殿區,不管這是為了防禦外敵還是炫耀武功,在堡壘中設置的儲藏室和隱蔽的水源都表明人們在擔心長期圍攻的威脅。 從公元前十二世紀初開始,邁錫尼文明各地城邦宮殿相繼被毀,具體原因不明,有內部矛盾爆發說,也有海洋民族動亂說,還有多里安人入侵說,總之到了公元前1100年左右,盛極一時的邁錫尼文明就這樣崩潰了,希臘從此陷入了長達數百年的黑暗時期。 上圖右上是著名的邁錫尼城獅子門,這種巨石建造的城牆,被稱作「獨眼巨人」,因為後世的希臘人覺得只有獨眼巨人才能用這麼大的石塊建造城牆。 來源:機核

次世代版“爺青回”,這款經典“軍武RTS”時隔8年再出新作!

【Gamelook專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GameLook報道/“或許這不是你玩到的第一款RTS,但它一定是你玩過的RTS遊戲中最特殊的一款。” 這是玩家們對《英雄連》(Company of Heroes)系列遊戲的評價,在那個RTS風起雲湧的年代,《英雄連》系列就如同《星際爭霸》《紅色警戒》一般,成為瞭很多玩家記憶當中的經典。不同於一般RTS講求宏觀策略與操作,《英雄連》系列更註重小隊戰略,成為瞭RTS品類中獨一無二的存在。 不過,和大多數知名的RTS遊戲一般,《英雄連》系列已經很久沒有推出新作,距離2013年6月《英雄連2》正式在Steam平臺推出已經過去8年時間。在這段時間,RTS品類乃至整個遊戲市場都發生瞭天翻地覆的變化,但這款有著“有生之年”名號的產品卻在今年帶來一份令人感到驚喜的消息。 7月14日凌晨,系列的開發商Relic Entertainment與發行商世嘉舉辦瞭一場發佈會,發佈瞭一段《英雄連3》的實機演示,並正式宣佈這款遊戲預計將於2022年底登錄Steam平臺。 目前,Steam平臺上已經擁有《英雄連3》的相關界面,同時玩家可以在官方網站上註冊試玩遊戲的Demo。借此機會,GameLook也體驗瞭試玩版一睹為快,這款時隔8年後的正統續作,到底如何? 官方發佈的實機演示視頻死磕次世代,新引擎之下栩栩如生的戰場 在許多資深玩家看來,《英雄連》擁有著一種別樣魅力,雖然在玩法層面可以歸到RTS遊戲中,但帶給玩家的體驗卻與市面上的產品截然不同。 比如在遊戲的畫面方面,《英雄連》系列並不像《紅警》與《星際爭霸》那般追求華麗的視覺效果,而是選擇瞭用更加寫實、擬真的風格營造出戰場的氛圍,強化玩家的代入感。 這種風格在系列的首款產品中就定下,不同於當時市面上的大多數RTS地圖空空如也的環境,《英雄連1》中地圖顯得十分“豐滿”,設計瞭大量真實戰場元素,比如破損的房屋、戰壕、損壞的車輛等等,戰場的真實感十分突出。 英雄連1 與此同時,遊戲在細節方面也十分註重,比如士兵臉上的表情都能夠清晰可見,炮彈擊中房子能夠看到飛散的木屑與磚塊,會掀起的塵土等。而這主要得益於當年開發商Relic所研發的新次世代引擎,讓遊戲在視覺效果上能夠做到栩栩如生。 頗為有趣的是,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時隔近8年,這款全新的《英雄連3》同樣采用瞭Relic的新次世代引擎Essense打造,在新引擎的加持下,遊戲的畫面得到全面革新,在體驗上也是一次全面升級。 最為直觀的便是新作《英雄連3》的畫質與光影效果,將寫實風發揮到瞭極致,遊戲中的建築、車輛建模精細,還原度極高,再配光影效果,甚至已經不像是一款RTS產品。更趨向於真實戰場,既沿襲的系列的一貫特色,同時也讓遊戲的代入感上升到新的高度。 而系列細節出眾的特色在新作中仍然得到保留,比如坦克等大型設備在地圖上行走時會掀起塵土,泥土地上會留下履帶的痕跡,並且坦克炮彈擊中目標所帶來的沖擊力更強,視覺反饋更出彩。 此外,Relic還對於遊戲的UI與佈局進行瞭重新設計,單位信息、資源數量等分別被整合至屏幕的左下與右下方,對比前兩部作品,3代留出瞭更多空間給戰場,對繁雜的元素進行瞭整合。或許開發商對於新引擎的性能表現十分自信,想要將畫面聚焦於戰場的變化上。不過,對於習慣瞭前作UI佈局的玩家而言,需要一定時間調整與適應。 動態戰役地圖,RTS遊戲中的開放世界 如果說暴雪用《星際爭霸2》訴說出瞭一段壯闊史詩般的星際故事,那麼《英雄連》系列則是再現瞭二戰的殘酷,一方面得益於畫面足夠真實,另一方面,遊戲會在劇情上還原二戰中的經典戰役,而新作也不例外。 《英雄連3》選取瞭意大利南部戰役為背景,1943年夏天,盟軍發起瞭“赫斯基行動”(Operation Husky),開始將意大利從戰爭中清除,削弱軸心國。這是一場漫長而艱苦的戰役,一直持續到瞭1945年,而玩家在要在這場戰役中指揮盟軍,削弱德意聯軍的力量。 在引擎的加持下,《英雄連3》中還設置瞭大量制作精良的過場動畫,旨在以電影級的敘事方式讓玩家沉浸其中,獲得堪比好萊塢大片的體驗。 除瞭場景設計、氛圍上的營造,《英雄連3》還將劇情深入到玩法層面,對PvE模式中的戰役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頗具開創性的在遊戲中設計瞭一個全新的“動態戰役地圖”。 顧名思義,玩家在PvE戰役模式中的劇情將是非線性的,開發商在遊戲中設計瞭大量的支線劇情,玩家可以結交各方勢力,也可以特立獨行。根據玩家的選擇、戰略,後續的關卡進展也會有所不同。同時,遊戲中的每個地點都包含大量的內容可供玩家探索,且建築、樹木、車輛都可以破壞,整體來看頗有點開放世界的味道。 據官方介紹,之所以會做出這樣的改變,既源於對於前兩部作品的思考,也源自於玩家的反饋。他們發現,一旦玩家通關線性的戰役後,就會面臨無內容可玩的狀態,於是便對核心玩家進行瞭一次調研。 此次調研最終共收到瞭近6萬份調查報告,從結果來看,大多數玩家希望更自由、更具創造性的戰役體驗,最終也就堅定瞭Relic在敘事手法與自由度上縱深探索的決心,他們表示:“我們需要確保的是,不論玩家怎麼玩,故事都會足夠充實、精彩。” 重新定義RTS後,深度挖掘品類的可能性 毫無疑問《英雄連》系列的出現,對於整個RTS品類而言意義非凡,有人認為它重新定義瞭RTS,也有認為它開創瞭一個新品類,遊戲獨特的策略性玩法讓它能夠從眾多經典遊戲中脫穎而出,即便是當下逐漸小眾化的市場,這個系列仍舊能夠獲得眾多擁躉。 相較於其他RTS產品,《英雄連》系列做出瞭幾個較大的革新。比如取消瞭資源需要采集的設定,資源被分別分散為瞭幾個定值,這有點類似與SLG中的設定,玩家將要更聚焦於戰場上的變化與策略的實施。 可見,《星際爭霸》《帝國時代》等RTS中更講究宏觀策略性,也就是大局觀,而《英雄連》則更需要玩家進行微觀、細節上的操作,比如兵種的搭配、路線的選擇等,遭遇戰成為瞭遊戲中的關鍵。 同時,由於更加聚焦,戰場的真實感也更加突出,所以《英雄連》系列不僅受到瞭策略類遊戲玩家的喜愛,同時也收獲瞭一大批二戰題材愛好者與軍武迷。 作為系列的第三部,《英雄連3》保留瞭這些一脈相承的精髓內容,對於該系列頗有建樹的玩家能夠快速上手。當然,除此以外Relic也進行瞭一次縱深的拓展。 得益於新引擎的特性,《英雄連3》在垂直空間上進入瞭深度的探索。具體而言,眾所周知,RTS遊戲中往往會存在地形、視野范圍等相關的設計,而在《英雄連3》中地形的高低差、建築的高度等都將成為獲取視野的關鍵因素,也就是說如果建築高度較高,玩家的視野將會被其遮蔽,從而丟失敵方目標。 或許這樣微小的變化稱不上特別大膽,但不得不說,卻能讓遊戲的體驗發生質的變化。因為相比前作,《英雄連3》中的地圖更大、地形更加復雜、可破壞的墻體、建築更多等,玩家在遭遇戰中能夠運用到的戰術更多,視野也就成為關鍵要素之一。 此外,《英雄連3》加入瞭系列有史以來最多的初始陣容,且推出的軍隊自定義機制,讓玩家能夠隨時調用各種專業單位協助作戰,使遊戲的策略性更加豐富。 根據官方的說法,目前《英雄連3》還處於早期開發階段,預計將在2022年底推出,新作將會支持中文,並且還會上線PvP模式與創意工坊。 既保留瞭系列一貫的精髓,同時在玩法上穩中有進,有突破也有創新,雖然還僅僅隻是一個Demo,不過也能夠看出《英雄連3》很好的契合瞭垂直玩家群體,並且還能突破自有圈層吸引到不少新玩家,最終成品也的確值得期待,畢竟,在RTS逐漸小眾的趨勢下,高質量的產品已經不多瞭。 文章來源:GameLook.com.cn 來源:Omobi

「非正常」軍武:「屠龍」始末

導語:「朱泙漫學屠龍於支離益,殫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巧。」——《莊子·列禦寇》 引子 在之前發表的《哈普的戰爭》一文中圍繞究竟是誰擊落哈普所乘B-29轟炸機的論證中,多次出現了一種名為「屠龍」的日軍戰鬥機。盡管這場爭論目前沒有定論,但包括哈普在內的許多美軍B-29乘員都指出,這種被盟軍稱作「尼克」的雙發重型戰鬥機一度是日本本土防空作戰的重要角色,也曾是美軍四發重轟炸機的勁敵。 早在1930年代中期,這類裝備兩台引擎,由多名乘員操作的「萬能戰鬥機」就在歐洲出現,當時人們認為雙發機的優勢在於航程長,而且方便在機首部位集中安裝大威力武備,容積較大的機身也便於安裝強力無線電設備或航空照相機,既能為需要長途奔襲的轟炸機群護航,也能根據前線需要,掛載炸彈執行對地/對艦攻擊,或擔任偵察機及前線航空指揮。在與單發戰鬥機交戰時,即便機動性處於劣勢,也可利用大功率引擎帶來的高速優勢予以彌補。德國的梅塞施密特Bf110、法國的波泰630/631等機型應運而生。 日本陸軍對此的反應比較慢,其最早的雙座戰鬥機計劃出現在1933年,即中島飛機公司負責研發的キ8方案。1934年3月至1935年5月間,中島總共製成五架樣機,雖然是雙座,但該機只有一台550馬力的九四式二型風冷星型九缸引擎,布局為下單翼、逆海鷗翼、起落架固定式。機首部分安裝兩挺7.7毫米機槍,後座的旋轉槍座上安裝一挺7.7毫米機槍,在5000米高度的最高飛行速度為328公里/小時。雖然キ8的爬升性能和整裝戰鬥性能略遜於同時代日陸軍主力戰鬥機九一式,但是在輕裝的狀態下要略勝九一式一籌,據飛行員評價,這種飛機也比較易於操控。但由於連續發生三次空中解體事故,キ8項目在樣機階段就被砍了。 從キ38到キ45 接下來在1937年2月28日由日本陸軍擬定的「昭和十二年度陸軍航空本部航空兵器研究方針」中,正式加入了「雙座戰鬥機」一欄,具體的要求簡約如下: 此外,陸軍要求在1938年上半年結束雙座戰鬥機的基礎審查。 1937年3月,根據這一方針,日本陸軍要求中島、川崎、三菱公司分別以キ37、キ38、キ39的代號開發「用於制空、掩護和對地攻擊」的雙座戰鬥機兼攻擊機。 立項後,三菱以缺乏技術人員為理由退出,中島最後也沒有實質性的進展。川崎飛機公司以工程師井町勇領導的班子進行設計工作,於1937年10月製成1:1等大模型,到年底已經完成基礎研究和設計。但是,陸軍在12月叫停了キ38的研究工作,指令以其為基礎進行新機種キ45的開發。 キ38遺留的資料並不多。從風洞模型來看,它是一種安裝液冷V型引擎的雙發中單翼機,和後來的キ45一樣,主翼和尾翼都採用橢圓斜度,中央翼為水平形式,外翼帶上反角。尾翼的形狀和井町勇的另一作品キ32相似。此外,設計組也曾經考慮過機首安裝液冷引擎、兩翼安裝風冷星型引擎的三發方案。 1938年1月,井町班子著手進行キ45的基礎設計,陸軍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幾點: 用途:主要用於掩護轟炸機,攻擊敵機 配置:雙發單翼雙座 引擎:ハ20乙型(3900米時820馬力) 速度:高度2000至5000米時,最高飛行速度不低於540公里/小時 航程:標準燃料配備,3500米高度巡航速度330公里/小時飛行4小時40分鍾,另加最高速飛行30分鍾 武備:固定機炮一門,固定機槍2挺,旋轉機槍1挺。 此外,在キ45的設計工作開始後,日本陸軍又於1938年7月1日,制訂了昭和十三年度航空兵器研究方針。雖然沒有對雙座戰鬥機的性能指標作大的變動,但是在是否有必要搭載機炮的問題上仍舊閃爍其辭,說明當時的日軍對雙發戰鬥機的運用思想,仍在搖擺不定。 無論如何,這些指標對於川崎來說還是很高,風冷雙發、收放式起落架、戰鬥機使用的旋轉槍架和機炮均屬於川崎公司沒有涉及過的項目。不過井町班子還是在十個月內完成了設計,到1939年1月製成第一架樣機,從設計開始算起差不多整一年,或許這也要感謝キ38的設計經驗。序列號4501的キ45一號樣機是日本第一架雙座雙引擎戰鬥機。 緊跟一號樣機之後,川崎又製成了序列號4502的二號樣機。設計組希望在這架樣機上修正設計階段遇到的空氣動力和構造問題,樣機主翼和尾翼採用橢圓斜度,機身和一號機相比,顯得更接近流線型,甚至連風擋前方的望遠鏡式瞄準器也加上了一個護罩來減少阻力。 因為川崎是首次設計收放式起落架,而當時日本又沒有可靠的油壓部件,所以樣機的起落架被設計成利用齒輪和鏈條人力收放的方式,前後座都可以進行收放起落架的工作,不過這顯得多少有些浪費。由於引擎艙為了配合小巧的ハ20引擎而設計得非常緊湊,外徑只有1100毫米,所以主起落架不能完全收入,輪胎的一部分仍露在外。尾輪也是可收放式的。 襟翼操作機構為機械式。因為中央翼沒有上反角,所以左右襟翼都分為內外二部分。引擎艙尾部和內側襟翼合為一體。 一號樣機引擎沒有整流罩,也沒有安裝武備,只是計劃在機身右下部安裝一門20毫米機炮,機首上部安裝兩挺八九式7.7毫米機槍,後部坐席的旋轉槍架安裝一挺八九式7.7毫米機槍。日本當時還沒有20毫米口徑的專用航空機炮,所以准備使用九七式20毫米自動反坦克炮代替,不過九七式自動炮外形尺寸過大而且太重,外形也不適於機載,且炮口位於駕駛席後下方,為防止火炮發射產生的的沖擊波影響飛行員,特別在彈道位置敷設5毫米厚度的防禦鋼板。 而後座的旋轉槍架相對來說成功一些,為減輕風壓對射手的影響,方便射擊和減少後坐力,射手坐席、槍架和風擋被設計成一體化。 キ45最初的樣機搭載中島公司根據英國布里斯托「水星」引擎研製的ハ20乙型風冷星型九缸引擎,對於慣用液冷引擎的川崎公司來說,這也是頭一次使用風冷引擎,而且川崎經常採用的ハ9系列液冷引擎已經達到了性能極限,因而故障頻發。 ハ20乙型缸徑135毫米,行程150毫米,總容量19.3升,額定功率820馬力。不過因為引擎自身仍舊處於試驗階段,所以在キ45樣機上的試用很不成功,故障率極高,甚至不能維持正常的飛行試驗。 其餘的問題也很多,例如機組人員抱怨人力收放的起落架太重,而且收放花費的時間過長。 因此,二號樣機接受了大幅度修改,比如為引擎艙加裝了導流罩;而到了1939年5月製成的三號樣機(序列號4503),主起落架改為電動收放式,但引擎故障仍未能解決。引擎艙和導流罩並不適合引擎的安裝,經常導致機艙失速,且故障次數有增無減。經過檢討,設計組在引擎艙附近的翼面上開設溝槽,結果證明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失速;最後他們總算找到了完全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左右螺旋槳旋轉方向相反。川崎公司的明石工廠當時正轉產ハ20乙型,所以川崎責成工廠立即著手對引擎的反轉措施。 在三架樣機完成之後,陸軍追加了九架樣機的定單。不過因為上述的問題,川崎一直在對最初的樣機進行調試,所以追加樣機的製造進度很慢,在1939年內只完成兩三架追加樣機而已。 在此期間,陸軍明野飛行學校召開了一次キ45研究會,這次研究會對川崎來說簡直是災難。當時飛往明野的三架樣機中有一架由於引擎故障而當場迫降,而且幾乎完全摔壞,這給軍方留下了惡劣印象。接下來在和九五式、九七式單發戰鬥機的模擬空戰中,キ45雖然可以從高空占據有利的攻擊發起位置,但是不能有效地命中,後座旋轉機槍也幾乎派不上用場。除了キ45自身的問題以外,造成這種窘況的深層原因是日軍當時根本不知道應該如何在空戰中運用雙發戰鬥機,沒有形成戰術概念和空戰方法的體系。加上當時日本陸軍,尤其是明野飛行學校的頭腦們奉行格鬥性能至上主義,根本不能容忍格鬥性能上的不足。所以這次研究會對キ45作出的評價是「本機機動性極差,無法勝任與戰鬥機的空戰,也就是說沒有達到雙座戰鬥機的基本要求」。 而且由於引擎的故障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和起落架的問題,陸軍不批准キ45樣機進入量產。川崎的技術人員雖然經過很大的努力,還是不能解決ハ20乙的可靠性問題,最後只好決定放棄它。1940年4月,川崎製作了一批叫做「キ45第一次性能提升機」的樣機,使用的是ハ25引擎。 和ハ20乙一樣,ハ25為中島公司開發的星型風冷引擎,和單排九缸的ハ20乙不同的是,ハ25是雙排十四缸,其缸徑比ハ20乙小5毫米,為130毫米,行程和ハ20乙一樣是150毫米。雖然單個汽缸比ハ20乙的汽缸要小,但是由於數量的優勢總容量達到27.9公升,超出ハ20乙6.6升,3000米高度額定功率達到950馬力。ハ25外徑為1115毫米,雖然比ハ20乙大出一圈,而且重出102千克(達到530千克),不過卻可由功率差來彌補。 和處於試驗階段的ハ20乙相比,ハ25最大的優勢在於已經投入使用,相對可靠。ハ25可以追溯到1931年開始設計、1932年完成的海軍「榮」引擎。1938年底日本海軍製成使用榮11引擎的九七式三號艦基攻擊機;而海軍的十二試艦基戰鬥機自三號樣機以後也使用這種引擎,即為後來著名的零式戰鬥機;海軍也把榮引擎作為正在開發的十三試雙發戰鬥機的標準裝備。 陸軍到1939年才正式採用ハ25,也稱為九九式950馬力引擎,裝備在キ43樣機上,這種樣機就是後來的陸軍一式戰鬥機「隼」。而和キ45差不多時間開發的キ46也准備在ハ20乙、ハ26和ハ25中挑選一種,這種飛機就是後來的百式司令部偵察機。而キ45採用ハ25可以說是迫不得已,因為原本計劃是吃定ハ20乙一種引擎,卻沒想到碰到這麼多麻煩。 不過,即便按照格鬥性能至上的理論,採用ハ25還是明智的,雖然兩台ハ20乙要輕出200千克左右,但是以它的性能即便成功使用,憑借800馬力左右功率,也難以讓キ45飛到ハ25提供的520公里/小時的速度。 キ45的7號機(序列號4507號,即追加第4號樣機)首先裝備ハ25,1940年7月製成。機身的基本構造和以往的キ45沒有大區別,主要針對引擎艙進行了一些改動。引擎艙在機翼後部的延伸變長,外形配合ハ25適當增大,所以主起落架能夠完全收入艙內。在首次飛行時,7號機在開足馬力爬升的情況下因引擎艙周圍發生亂流導致主翼失速,不得不緊急迫降,結果損壞了螺旋槳葉、主起落架和翼尖部件。在經過迅速的修理之後,8月底開始新的試驗,結果測試在4000米高度飛出480公里/小時和3500米高度520公里/小時的速度,其餘各項性能均比キ45有大幅度的改善。川崎馬上為追加樣機1、2、3號(4504-4506)全部改裝ハ25引擎,後續的追加8、9、10、11號機全部安裝ハ25。 不過,雖然性能提升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仍不能滿足實戰要求。到1940年10月,キ45項目正式被砍。與此同時,川崎開發的「第二次性能提升機」被作為新機型「キ45改」計劃而得以延續。不過,川崎仍舊認為換裝引擎是正確的,評價「一開始就應該用ハ25」。 キ45諸元 全長:10.26米 全高:3.57米 翼展:14.50米 戰鬥重量:3,750公斤 引擎:中島ハ20乙型(3900米時820馬力) 二台 最高速度:480公里/小時 最大航程:1,750公里 武備:7.7毫米機槍三挺;20毫米機炮一門 キ45的生產總數包括安裝ハ20乙的三架樣機和安裝ハ25的八架「第一次性能提升機」,共十一架。 キ45改 1940年10月,陸軍要川崎進行キ45改的設計工作時,除要求改用ハ102引擎外,沒有提出其他具體的改動要求。然而川崎認為如果不對キ45時期的設計進行全面重新改動,很難保證飛機投入量產。所以早在8月,就把設計師換成土井武夫,キ45改的基礎是他的作品:1940年春天被陸軍選中的九九式雙發輕型轟炸機(キ48)。1941年4月,土井班子完成設計工作,到9月製成第一架キ45改樣機。 因為考慮到重量的增加和攜帶燃料的必然增多,所以キ45改主翼面積比キ45多出三平方米,達到32平方米,同時放棄橢圓斜度改為直線切邊。主翼和キ48一樣,雖然還是分為中央翼和兩側外翼的三部分,但是從翼根部位開始就帶有上反角。構造和キ48完全一樣,樣機外翼上的一些外部部件直接從キ48上取出一些修改以後安裝。考慮到ハ102的外徑是1118毫米,土井為配合它而對引擎艙做了大幅度的再設計,為防止機艙失速,而將其位置降低,導致機艙在機翼上部的凸出部分顯著變小。 土井盡可能活用現有的設計,キ45改的尾翼和駕駛艙風擋的形狀也和キ48幾乎一樣,機身的形狀基本就是去除炸彈艙和機首風擋的キ48機身;而起落架收放裝置、操控裝置和油壓設備基本都沿用キ48的部件,真正繼承キ45的只有後座旋轉機槍架。 一部分キ45改的樣機和量產型仍舊使用ハ25引擎,但是絕大部分採用陸軍指定的ハ102引擎,也就是海軍「瑞星」20型引擎的陸軍型,由三菱公司開發製造,風冷雙排十四缸,缸徑140毫米,行程130毫米,總容量28公升。ハ102配備一段二速離心式機械增壓器,2800米高度一速1055馬力,5800米高度二速950馬力,設計性能全面優於ハ25。 キ45改樣機試飛時,在6000米高度飛出540公里/小時的速度,爬升速度、航程和易操控性都要優於キ45。初期曾經遭遇由於機油冷卻器閥門不合格導致起落架收起之後引擎艙外殼松動脫落的故障,但是很快得到解決。測試中包括使用樣機和從德國進口的Bf109E戰鬥機進行模擬空戰,測試結束後,日本陸軍單方面宣布キ45改的空戰性能等同於Bf109E。 1942年2月,キ45改被日本陸軍採用,制式名稱是二式雙座戰鬥機,簡稱二式雙戰。日本陸軍內部稱之為「屠龍」,但直到1944年11月底,這個諢名才第一次出現在新聞公報中,後來也多見於部隊自稱或報導所用。而盟軍給予二式雙戰的代號是「尼克」(Nick)。 キ45改諸元 全長:11米 全高:3.7米 翼展:15.07米 戰鬥重量:5,270公斤 引擎:三菱ハ102(5800米時二速950馬力) 二台 最高速度:547公里/小時 實用升限:10,000米 最大航程:1,500公里 武備:7.7毫米機槍一挺;12.7毫米機槍二挺;20毫米機炮二門 曾承造三架樣機的川崎公司歧阜工廠率先投產キ45改。同時預定擔任主要生產任務的明石工廠也著手進行准備,1942年初春開動生產線,9月完成第一架整機。 最初投產的キ45改為甲型。機首並列安裝二門ホ103機槍,即一式十二·七耗固定機關炮,為日本陸軍在「二戰」期間廣泛使用的主力航空機槍,是美國白朗寧MG53-A航空機槍的仿製品。其口徑12.7毫米,炮口初速780米/秒,射速800發/分,自重23公斤。 機腹則安裝一門ホ3機炮,即試制二十耗固定機關炮。這種武備是九七式自動炮的發展型,口徑20毫米,炮口初速850米/秒,射速400發/分,在100米距離可擊穿30毫米厚度的裝甲。此外,還為後座射手設置了一門九八式7.92毫米機槍,用於自衛。 第一批出廠的キ45改甲立即被配備到獨立飛行第八十四中隊,用作為轟炸機護航的遠程戰鬥機。1942年6月,該部在侵華戰場參與轟炸桂林,擔任轟炸機隊的護航機,與來華助戰的美籍志願大隊(飛虎隊)P-40戰鬥機遭遇,被打得落花流水。隨後,該部移駐河內,同年9月再次被飛虎隊痛擊。盟軍起先以為遇到的是日本從德國進口的梅塞施密特Bf110戰鬥機,後來研究過迫降殘骸,才發現是全新機種。 從1942年底起,キ45改廣泛配屬到日本陸航各戰線部隊,但因機動性完全不及單發戰鬥機而聲名狼藉,不少部隊在損失了キ45改之後,寧願補充單發的一式戰和二式戰,也不想再要這種大飛機。盡管如此,キ45改強勁的火力在不需過多纏鬥的美軍重轟迎擊戰中,發揮了十分搶眼的作用,為進一步有效對抗堅固的B-17四發重轟炸機,部分キ45改甲卸除機腹的20毫米機炮,換上一門九四式三十七耗坦克炮。這種火炮於1933年至1934年間研發,原本是九五式重型坦克的副炮,後來也成為九五式輕型坦克的主要武備。其口徑為37毫米,身管長度為36.7倍徑,炮口初速575米/秒,發射九四式穿甲彈時,在300米距離可擊穿45毫米厚度裝甲板,一旦命中,可對B-17造成嚴重殺傷。盡管這種火炮自重達到184公斤,嚴重增加機體負擔,但用於迎擊戰則可以接受。起初,接受此類改裝的キ45改甲,只是被記為甲改型,但在1945年2月,被正式分類為キ45改乙型。 話雖如此,但九四式火炮身管較短,空戰中彈道性能惡劣,命中率並不高。而且,每發射一枚炮彈,都需要後座射手重新裝填,每分鍾只能打兩炮。而且只要美軍轟炸機群有戰鬥機護航,キ45改的損失率就會直線上升。 在一些原本裝備九九式輕型轟炸機的陸航部隊中,キ45改因其優秀的對地/對艦攻擊力而頗受歡迎。為強化對地攻擊力,川崎在1943年3月將キ45改甲改型機腹的坦克炮換回原本的ホ3機炮,並用一門ホ203航炮替換了機首的兩挺ホ103機槍。ホ203由日本特殊鋼公司研發,其口徑37毫米,自重80公斤,炮口初速570米/秒,射速100發/分,使用15發彈鼓供彈。為防止炸膛傷及駕駛員,彈鼓後方設有防禦鋼板。這種火炮的精度相當差,但只要命中,對重轟炸機和小型船隻的殺傷力巨大。 1943年5月至10月間,共有65架キ45改甲接受了此類改裝,分類為キ45改丙。 隨著盟軍節節勝利和對日戰略轟炸的推進,「屠龍」也和自己的德國同類一樣,最終在本土防空作戰的戰場上大為活躍。キ45改剛列裝時就被配備到日本本土防空部隊,在1942年4月,杜立特中校率領B-25機群首度空襲東京時就起飛攔截,不過沒有和美機接戰。1944年6月15日/16日夜間,從中國成都起飛的B-29「超級空中堡壘」機群第一次對日本本土實施轟炸,目標是北九州八幡市的八幡鋼鐵廠,該工廠是日本鋼鐵產業的核心設施,由裝備キ45改的陸軍飛行第四戰隊防守,這個飛行戰隊駐扎在山口縣下關市的小月機場,有西部軍管區的前哨觀察支持,加上隊里集中了一批練度非常高的飛行員,成為B-29轟炸機群的勁敵。《哈普的戰爭》一文中,戰後曾與哈普會面的王牌飛行員樫出勇就是其中之一。 樫出勇1915年生於日本新瀉縣。1934年2月入所澤飛行學校,同年11月畢業後進入飛行第十一聯隊服役。1938年7月,樫出勇被派遣到侵華戰場,服役於飛行第五十九戰隊,卻從沒有和中國空軍交戰過。1939年9月,他參加了日蘇在蘇蒙邊境爆發的諾門坎衝突,駕駛九七式戰鬥機擊落七架伊16戰鬥機。之後於1940年春季轉到飛行第四戰隊。 1944年6月15日/16日夜間,B-29初次轟炸日本本土,樫出勇駕駛キ45改丙起飛迎擊,開始了為期近一年的對抗B-29的戰鬥。戰後,他曾這樣敘述自己對B-29的戰鬥方法: 這是キ45改丙較為典型的迎擊方式,主要原因是ホ203精度太差,甚至到了瞄準B-29機首駕駛艙,發射的炮彈卻打到引擎艙的地步。因此日軍往往避免迎頭攻擊,而是多從B-29後下方接近,加速爬升後俯沖打出一兩發炮彈就脫離。 1943年5月,駐扎在臘包爾基地的日本海軍第二五一航空隊二式陸基偵察機模仿德國空軍的「斜樂曲」設置,試驗性地在機背安裝了斜向上的九九式二十耗機槍,在夜戰中對美軍重轟炸機取得了不錯的戰果,發展為「月光」夜間戰鬥機。研究過戰報後,日本陸軍也有樣學樣,責成川崎取消丙機腹的ホ3機炮,在機背駕駛員坐席與後部射手坐席之間以32°仰角前向並列安裝兩挺ホ103機槍。由於海軍稱這種機背斜向上武備為「斜銃」,陸軍遂稱之為「上向炮」,其實並無區別。 經過測試,證明這種武備配置能夠有效對美軍轟炸機的機腹部位實施打擊。於是,川崎將キ45改丙機背的ホ103機槍升級為威力更大的ホ5機炮,即二式二十粍固定機炮,其炮口初速735米/秒,射速750發/分,使用穿甲彈可在100米距離擊穿20毫米厚度裝甲板,加上每門火炮自重僅37公斤,性能平衡可靠。安裝上向炮、取消機腹炮的キ45改丙,被分類為「丁裝備キ45改丙」。同樣的,日軍也為部分キ45改甲實施了丁裝備改裝。 在戰爭末期,鑒於丁裝備在防空作戰中效果顯著,川崎取消了キ45改丙的後部機槍,並將丁裝備作為標配,這最後一種キ45改量產型即為丁型。 除上向炮外,日陸軍航空隊還為各型「屠龍」掛裝一種稱為「タ彈」的子母彈,對B-29轟炸機實施空對空轟炸,但這種炸彈精度很差,沒有起到什麼效果。 在1945年4月之前,美國陸航出動B-29轟炸機空襲日本本土時,由於前線機場距離目標過遠,難以派遣戰鬥機護航,讓キ45改這種空戰性能不佳的重型戰鬥機鑽了不少空子。但即便如此,B-29仍是一種堅固的高性能大型機,單憑機炮往往難以將其擊落,為此,一些瘋狂的日軍飛行員甚至採用機體直接撞擊的戰術,始作俑者就是單機撞落兩架B-29的野邊重夫。 1944年8月20日傍晚,從中國彭山機場起飛的美國陸軍第二十航空隊第五十八轟炸聯隊四六八轟炸大隊七九四中隊各B-29轟炸機在中隊長羅伯特·柯林克斯凱爾斯中校駕駛的長機「格特魯德·C」率領下,以菱形編隊飛臨日本北九州上空,對八幡鋼鐵廠實施轟炸。柯林克斯凱爾斯曾是麥克阿瑟的專機駕駛員,這次駕駛的B-29以他的母親命名,呼號42-6334,除十一名機組人員外,第七九四中隊吉祥物——柯林克斯凱爾斯的寵物可卡犬薩利也同行出擊。 「格特魯德·C」在編隊最前方帶隊,保持著七千六百米飛行高度,其右後方是唐納德·漢弗萊少校的「波斯特維爾特快」(呼號42-24704),「波斯特維爾特快」右後方則是奧尼爾·斯塔夫上尉的「卡拉米蒂·蘇」,該機呼號42-6368。 編隊投擲炸彈後,即被日陸軍飛行第四戰隊第三中隊的樫出勇及其僚機發現,兩架キ45改丙都用37毫米航炮進行攻擊,但收效甚微。當樫出勇再次從美軍編隊兩點方向進入時,僚機駕駛員野邊重夫軍曹通過無線電向他和司令部道別,聲稱將對美軍長機進行自殺撞擊。樫出勇立即叫他不要胡來,但為時已晚。根據樫出勇和美軍42-6279號B-29機組的回憶,當時「格特魯德·C」投彈結束後剛關閉炸彈艙,機身略向右傾斜,野邊的「屠龍」從其十點方向加速沖擊,並快速向左傾斜成與地面垂直,用自己的右側機翼切進了「格特魯德·C」的左側機翼根部,後者左側機翼連同一號引擎被截斷,油箱起火爆炸,最後在空中解體,殘骸散落在八幡市折尾町陣之原。 野邊的「屠龍」也在撞擊中粉碎。「格特魯德·C」和「屠龍」的殘骸在烈焰中高速掠過「波斯特維爾特快」,撞掉了「卡拉米蒂·蘇」的垂直尾翼,後者開始翻滾,隨即螺旋墜落,墜毀在折尾町永犬丸林間。 「格特魯德·C」的全部十一名機組成員和可卡犬薩利犧牲,日軍清理墜機現場後,將他們的骨灰就地草草埋葬。日本投降後,「格特魯德·C」機組成員骨灰於1949年被送回美國安葬,柯林克斯凱爾斯中校的母親格特魯德則是在1980年以九十九歲高齡去世。 「卡拉米蒂·蘇」機長奧尼爾·斯塔夫上尉及五名機組成員犧牲,遺體被清理現場的日軍就地埋葬,1946年被美軍移葬回國。副駕駛詹姆斯·韋恩中尉、領航員歐文·紐曼少尉、機械師奧斯丁·肖特少尉、機電員沃爾特·當斯比技術軍士和傑克·摩爾中士成功跳傘,除韋恩外都被日軍俘虜,摩爾因傷重不治,於8月24日死於日陸軍小倉醫院,另外三人被送入大森戰俘營,都活到了戰後。 韋恩中尉跳傘後,在山林中埋伏多日,於8月31日試圖沖進蘆屋機場,希望奪取日軍飛機並返航。被日軍哨兵發現後,韋恩中尉用手槍斃傷日軍三人,最後中彈犧牲。日本戰敗後,韋恩的遺骸被美軍接回,葬於檀香山。 野邊重夫和後座射手高木傳藏兵長在撞擊中當場斃命。兩個炮灰立即成為日軍重點宣傳對象,當時正和藤田嗣治等人一起為軍部捧臭腳的洋畫家中村研一以這次戰鬥為主題,繪制了布面油畫《北九州上空野邊軍曹機撞擊擊落B-29二架》,於1945年在東京都美術館的「戰爭記錄畫展」上公開展示。野邊也得到特晉二級,升為准尉。 之後,日本陸軍臨時組織了一些專門實施自殺式撞擊的空對空或空對艦特攻隊,並冠以「萬朵」「震天」「回天」「振武」「勤皇」等駭人聽聞的名頭。此外,很多不屬於特攻隊的「屠龍」在機炮攻擊不能奏效時,也會實施空中撞擊。 1945年,B-29開始實施夜間空襲,當時並沒有實用機載雷達設備的日本陸航要求川崎試驗性地將住友通信研發的タキ二號電探(雷達)安裝到キ45改上,製成キ45改戊型。這種雷達設備自重120公斤,頻率375兆赫,可在3000米距離探測到大型飛機。不過,戊型沒有量產,也未參加過實戰。 1942年8月,日本陸軍還要求川崎公司開發キ45改的性能提升型キ45改II,仍由土井武夫主持設計。同年12月,軍方要求將其改為單座,並更換代號為キ96,主要用途是攔截大型轟炸機。這種飛機設計和樣機製造極為倉促,連機翼都是從キ66俯沖轟炸機樣機挪用的,採用了性能優於ハ112的ハ112-II引擎(即海軍金星62型的陸軍型)。 キ96隻造了三架樣機,並沒有投入量產。其經驗數據後來被應用到川崎的キ102和キ108高空戰鬥機上,其中キ102各型生產了二百餘架,絕大部分被留作「本土決戰」之需,因日本乞降,只有少數參加過實戰;キ108和キ108改樣機應用了增壓駕駛艙和引擎渦輪增壓器等技術,不過沒有投入量產。 在1945年春季之前的本土防空作戰中,各型「屠龍」憑借強大的火力和防禦作戰的優勢,在晝夜戰鬥中對B-29造成了一定的殺傷,各部隊也冒出一堆所謂「B-29擊墜王」,例如前面提到的樫出勇就自稱曾擊落二十六架B-29。不過,這在同一部隊的飛行員之間亦引起很大爭議,因為日軍也清楚想要擊落B-29的難度之高。根據雙方戰報資料,樫出勇的B-29擊落記錄中,能確證的只有七架。 不過,「屠龍」的空戰能力實在難以恭維,因此很少參與迎擊美國艦基戰鬥機的行動。1945年3月26日,美軍拿下硫磺島後,立即開始部署陸航的P-51和P-47單發戰鬥機。4月7日起,它們開始為空襲日本本土的B-29機群護航,面對這些性能優異的護航戰鬥機,「屠龍」不再敢在白天起飛迎擊。 憑借強勁火力,各型「屠龍」在太平洋戰爭後期也被用於攻擊盟軍艦船,並頻頻使用自殺撞擊戰術,擊沉了一些小型目標,其中就包括在珍珠港事件中率先發現日軍動向並打響第一炮的美國驅逐艦華德號。 華德號是美國海軍維克斯級驅逐艦的第六十五艦,1918年5月15日開工,兩周後即下水,於同年7月底服役。「一戰」停戰後,她擔任過飛越大西洋飛行計劃的支援艦,1920年7月17日獲得舷號DD-139,一年後退出現役並被封存。1941年1月15日,華德艦和很多老艦一樣啟封重新服役,並於3月抵達珍珠港,負責警戒巡航。 同年發生的珍珠港事件中,除以六艘航空母艦為核心的機動部隊外,日本海軍聯合艦隊還向珍珠港派遣了五艘微型潛艇。這種電力驅動的潛艇被稱作「甲標靶」,只有兩名乘員,搭載兩條魚雷。由於其自身不具備航洋能力,需依靠常規潛艇運送到目的地附近。東京時間11月18日至19日,這支「特別攻擊隊」分別由伊號第二十二、第十六、第十八、第二十及第二十四潛艇運送,從吳港出發。夏威夷當地時間12月7日0042時,五艘微型潛艇陸續離開母艇出擊。其中一艘悄悄跟在正從帕爾米拉環礁駛向珍珠港的美軍心宿二號貨輪身後,企圖混進珍珠港。 0530時,拖曳著500噸級駁船的心宿二輪和正在珍珠港外巡邏的華德艦擦身而過。華德艦乘員察覺到貨輪和駁船之間有可疑物體,經望遠鏡觀察,發現了浮在水面上的「甲標靶」指揮塔。正在休息的華德艦長威廉·奧特布里奇少校接報後身披睡袍奔上艦橋,經貨輪和巡邏機再度確認,奧特布里奇指揮華德艦加速至二十節接近目標,於0640時至0645時,在一百米距離連開四炮,其中一枚炮彈正中目標。「甲標靶」慌忙下潛,華德艦又在近距離投放四枚深水炸彈,並目測到疑似重油的黑色液體浮上水面。0653時,華德艦向上級拍發密電,報稱「在巡防海域攻擊一艘正在航行的潛艇,進行炮擊並投放深水炸彈」,同時繼續沿瓦胡島海岸線巡邏。但由於解碼效率低下,這份報告未能及時送達時任太平洋艦隊司令金梅爾將軍手中。加上該水域鯨類出沒頻繁,之前曾發生過誤擊大型水生哺乳動物的事件,有關部門也並不重視華德艦的接敵事態。 和很多同級艦一樣,華德艦在戰爭中期返廠,拆除了原本的四英寸火炮和魚雷發射管等武備,改裝為設有三英寸火炮並能運載四艘登陸艇的高速運輸艦,1943年2月6日以APD-16的舷號再次服役,轉戰南太平洋,參加了瓜島、新不列顛島及紐幾內亞的作戰。 1944年10月,盟軍發起旨在光復菲律賓萊特島的戰役。華德艦於當地時間12月7日清晨抵達奧爾莫克灣,順利放出運載登陸部隊的登陸艇,隨後和友艦一起在萊特島與龐森島之間海域警戒巡航。大約在0800時,各艦觀察到日本機群從萊特島北部來襲。其他方位也有日機撲來,並發起自殺式撞擊,其中三架撞進馬漢號驅逐艦(DD-364),導致該艦彈藥庫殉爆,最後只得由友艦沃克號擊沉處分。華德艦則遭到日本陸軍航空特攻部隊「勤皇隊」的三架「屠龍」集中攻擊,其中一架雖然被防空火力擊中,還是一頭撞進該艦登陸部隊宿舍區域。受創區域靠近鍋爐室,華德艦舯部火勢兇猛,很快便喪失動力。損管隊奮力撲救,但收效甚微。 此時,成功輸送登陸部隊後的登陸艇也趕來參與救火,也沒有起到太大作用。1015時,美國驅逐艦奧布萊恩號和兩艘掃雷艦靠近華德艦,開始救助落水的乘員。無巧不成書,奧布萊恩艦的艦長正是整三年前,在珍珠港指揮華德艦擊沉日軍「甲標靶」的奧特布里奇少校。華德艦並沒有人員陣亡,但火勢兇猛且運輸艦隊已受命撤離奧爾莫克灣,艦長帕維爾上尉最終決定棄艦。隨後,奧特布里奇少校命令奧布萊恩艦發射五英寸炮彈,將華德艦擊沉。 1945年4月2日傍晚,同樣由維克斯級驅逐艦改裝而成的美國高速運輸艦迪克森號(APD-21)也在沖繩西南海域遭到兩架「屠龍」的自殺式撞擊。第一架「屠龍」先投擲炸彈炸傷攻擊運輸艦亨利科號(APA-45),隨即撞進迪克森艦的艦橋基部,第二架「屠龍」隨後撞在其艏樓(一說為投擲炸彈),包括艦長朗斯貝里少校在內的五十四名乘員陣亡。迪克森艦舯部被火焰席捲,航速降至十節,倖存乘員被邦奇號(APD-79)和赫伯特號高速運輸艦(APD-22)救起。迪克森艦的火勢後來被撲滅,因損傷嚴重,於4月4日被曳航到慶良間群島海域,打開通海閥,沉沒處分。 日本投降後,美國收繳了若干各型キ45改,測試後指出這種飛機在巡航速度下易於操控,機動性在雙發戰鬥機里可圈可點,但高速飛行時機動性迅速劣化,而且引擎與其他機械構件製造工藝都不佳。 在解放戰爭期間,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東北收繳三架キ45改丁,用作高級教練機,直到1950年代初才退役。 不算樣機,川崎飛機公司歧阜工廠共製造了320架キ45改,而明石工廠製造了1367架。如果算上樣機,キ45改的總產量是1690架。雖然產量不算小,但目前キ45改已經沒有整機存世,只有一架丁裝備キ45改丙的機身前部在美國史密森尼國立航空航天博物館附屬的史蒂文·烏德沃爾哈齊中心公開展示。 此外,戰後日本漁民在茨城縣大洗町附近海域打漁時撈起一台原屬キ45改的ハ102引擎(帶有損毀的螺旋槳),目前在茨城縣常陸那珂市的水戶翼之塔公園展示。 即雙座單發的九八式輕型轟炸機,1936年由川崎開始研發,參考了從德國購買的亨克爾He118,1938年列裝,用於替代過時的九三式單發輕型轟炸機。至1940年為止共生產854架,其機械性能低劣,很難維護,並不受部隊歡迎,1942年即退出一線。簡稱九八輕爆,盟軍代號「瑪麗」(Mary)。 即海軍的榮21。 1939年為日本「皇紀」紀元2599年。 亦稱為二式復座戰鬥機,簡稱二式復戰。 日軍於1938年開始列裝的一種半自動反坦克武器,口徑20毫米,但日軍將其分類為反坦克槍。 在杜安·舒爾茨所著《美洲飛虎隊》一書中,有相關記述。 Schräge Musik,意思是「扭曲怪異的樂曲」。原本是納粹喉舌用於醜化爵士樂的用語。 日本投降後,這幅戰爭畫被美軍收繳。1970年以「無限期借出」名義返還日本,目前在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展出。 艦名取自南北戰爭期間陣亡的美國海軍中校詹姆斯·哈蒙·華德。 2002年8月,人們在珍珠港外四千八百米處海域發現了這艘「甲標靶」,她沉於約四百米深處的海底,指揮塔被四英寸炮彈擊中,與華德艦的報告一致。 這里在戰時是日本水戶陸軍飛行學校所在地。 來源:機核
此起彼伏,B-52H戰略轟炸機剛走,美宙斯盾驅逐艦再次進入黑海

此起彼伏,B-52H戰略轟炸機剛走,美宙斯盾驅逐艦再次進入黑海

黑海是一個僅有一個通道與外界連接的特殊的水域,而黑海沿岸的國家中就包括了俄羅斯。在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並沒有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建立良好的關系,實際上西方國家對於俄羅斯的打壓是一直存在,而對於俄羅斯的一個鄰國的態度就截然相反了。烏克蘭作為前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在蘇聯解體之後與西方國家的關系日趨緊密,甚至有加入北約組織的呼聲,不過這個遭到了俄羅斯的強烈的反對。 ​黑海已經成為美俄交鋒的一個重要的場所,在2018年俄羅斯邊境附近出現了超過3000架的軍機,其中大部分都是前來進行抵近偵察的機型,而在黑海海域也是如此,從週一到週五基本上都會有美國的各種偵察機的出現。黑海海域一直處於劍拔弩張的狀態,如今美國海軍一艘阿利伯克宙斯盾導彈驅逐艦再次進入黑海海域,這就是DDG71羅斯號導彈驅逐艦,這已經是美國海軍在2019年第四次派遣軍艦進入黑海海域執行任務了。 ​前不久美國空軍的6架B-52H戰略轟炸機剛剛完成了在歐洲的部署行動,這次B-52H的部署還是在英國的菲爾福德空軍基地進行,在部署期間這些轟炸機對俄羅斯多個地點進行了模擬的攻擊的演練,包括加里寧格勒,聖彼得堡和莫斯科等。美國空軍目前裝備有72架B-52H戰略轟炸機,這是一款在上個世紀50年代研製的轟炸機型號,隨着科技的進步讓這款古老的轟炸機愛獲得了新的生命力。 ​如今美國海軍羅斯號導彈驅逐艦進入黑海海域又是美國海軍在黑海顯示存在的一個表現,羅斯號導彈驅逐艦也不是第一次進入黑海海域,對於羅斯號來說是輕車熟路的。美國對於俄羅斯的施壓是此起彼伏,B-52H剛走,阿利伯克宙斯盾導彈驅逐艦就又來到了黑海海域。文/AZ。 阿利伯克宙斯盾導彈驅逐艦是美國海軍裝備數量最多的一款大型水面艦艇,目前已經有超過70艘在服役之中。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航空視界

彈無虛發飛行員視角帶你看海軍戰機實彈射擊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中新視頻
200公里射程還不到標准3導彈一個零頭,4700公里監視半徑才是目的

200公里射程還不到標準3導彈一個零頭,4700公里監視半徑才是目的

據4月11日美歐洲司令部的一份聲明,羅馬尼亞將成為薩德防空系統第一批進入東歐的地點,時間預計在今年夏天。事實上薩德進入東歐自2014年就已經開始醞釀,當時發生剋里米亞危機,這次薩德進入東歐基本已經確定,那麼剩餘的問題在於何時何地部署。 軍情瞭望台第1206期 頭條獨家 2017年7月30日,阿拉斯加州科迪亞克的導彈測試基地內,美導彈防禦局進行了一次FET-01飛行測試。將靶彈從C-17貨艙內釋放,然後點火模擬來襲的中程彈道導彈,利用薩德攔截彈將目標摧毀。兩年過去了,美薩德防空系統已經完成太平洋和中東地區部署,下一步將部署到東歐。 羅馬尼亞今夏新增薩德反導系統 根據4月11日美歐洲司令部的一份聲明,羅馬尼亞將成為薩德防空系統第一批進入東歐的地點,時間預計在今年夏天。事實上薩德進入東歐自2014年就已經開始醞釀,當時發生剋里米亞危機,這次薩德進入東歐基本已經確定,那麼剩餘的問題在於何時何地部署。 在東歐已經有陸基宙斯盾系統,位於羅馬尼亞Deveselu的陸基宙斯盾在2016年開始值班。薩德加入之後將建立北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於是在羅馬尼亞將有兩套反導系統,分別是陸基宙斯盾和薩德。美軍目前在歐洲建立多層反導系統,保護美軍和歐洲盟友不受彈道導彈攻擊,美版的多層反導系統分佈在三個國家,分別為土耳其部署的AN/TPY-2雷達,和位於羅馬尼亞和波蘭的陸基宙斯盾。 值得一提的是,位於波蘭的陸基宙斯盾出現了問題,因為建築施工上存在豆腐渣情況,導致宙斯盾雷達所嵌入的建築無法交付,整套系統的值班時間被推遲,預計在2020年才能使用。波蘭承包商還和美導彈防禦局之間發生了扯皮,延期兩年部署。 白楊M彈道導彈發射陣地被迫後移 從參數上看,陸基宙斯盾使用的標準3導彈射程更遠,羅馬尼亞早期會部署標準-3 Block IB攔截彈,之後會升級到標準-3 BlockIIA攔截彈。每個陸基宙斯盾陣地擁有3個單元的MK41垂發,每個單元部署8枚攔截彈,因此就有24枚攔截彈。THAAD薩德系統是美國陸軍多層導彈防禦網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攔截目標是處於彈道末端的彈道導彈,2013年開始在關島部署,沙特、阿聯酋也打算購買。薩德系統的射高只有150公里,射程200公里,還不到標準3導彈2500公里射程的零頭。但薩德系統的AN/TPY-2雷達非常強大,可監視4700公里半徑內的空中目標,因此其具備攔截中程彈道導彈。薩德和陸基宙斯盾都是反導系統,而愛國者則是防空系統,射程和射高都要低於前兩者。 美軍憑借AN/TPY-2雷達的超遠探測距離建立監視半徑,在羅馬尼亞部署薩德系統之後,俄羅斯在東歐的彈道導彈發射都將被掃瞄到,這也迫使白楊M彈道導彈發射陣地後移,但美軍的反導陣地也將遭遇更加密集的巡航導彈威脅。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軍情瞭望台
三分鍾搞明白敘利亞戰爭的根源

三分鍾搞明白敘利亞戰爭的根源

敘利亞戰爭 首先,敘利亞戰爭的根源是: 人民的溫飽問題! 先看幾個數字:敘利亞爆發衝突前的2010年,全國失業率為30%,18~30歲的男青年失業率67%,女青年失業率53%。全國一半的人擁擠在貧民窟里。嚴重的貧富分化、腐敗。與此同時,國際糧食大漲價也沖擊到了敘利亞國內,11年初,敘利亞的食品通脹率高達12%,使得國民怨聲載道,這都成了滋生不滿的土壤。 其次,誰捲入了敘利亞戰爭? 美國和俄羅斯! 敘利亞戰爭之於美國,正好比阿富汗戰爭之於蘇聯。這兩場戰爭,讓世界史上最近的兩個帝國由盛轉衰,由攻轉守。歷史再一次重演,當美國的民主革命,擴張到敘利亞時,美國的擴張觸角,碰到了俄羅斯,土耳其,庫爾德人,伊朗,以色列,以及站在伊朗背後的中國地緣利益的交界帶。同時,也碰到了基督教文明,伊斯蘭文明的斷裂帶,以及遜尼派和什葉派的宗派勢力斷裂帶。這樣的巨大阻力,讓美國民主革命的腳步停了下來,阿富汗戰爭讓蘇聯鈍兵挫銳,折戟沉沙。今天,敘利亞戰爭,帶給美國的,同樣也將會是一個折戟沉沙的悲劇下場和國運轉折點。 我們看一下核心問題,即敘利亞究竟有什麼? 是石油嗎?不,確切的說,是美國和俄羅斯在敘利亞搶的並不是石油,他們搶的是「石油的話語權」。 中東的能源管線 敘利亞占有極為重要的地理位置,它靠近多條原油的輸送管道和海上航線的出海口,目前從中東運往歐洲的原油幾乎都要經過敘利亞。由此誰占有敘利亞誰就占有中東乃至歐洲的「石油話語權」,而誰占有話語權誰就能制定石油的遊戲規則。 制定遊戲規則一直是全世界頂級玩家追尋的東西。 兩條重要的輸油管道 通過上圖可以清晰的看到,兩條重要的能源管線(可以輸送石油和天然氣)分別由俄羅斯和美國所控制;俄羅斯勢力控制的是紅色的管線,美國勢力控制的是藍色的管線。 紅色管線東起伊朗南帕爾斯,經伊拉克一直連接到敘利亞港口,再從港口裝船運往歐洲。 由俄羅斯控制的這條紅色能源管線,控制着中東特別是伊朗和伊拉克的絕大部分石油輸出,而且還有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伊朗國內的大部分石油公司都有俄羅斯的影子。 換句話說俄羅斯在伊朗投資了大量的資產,來幫助伊朗開發開採石油產業。所以確保這條東起伊朗西至敘利亞的石油管線的暢通,將使得俄羅斯從石油貿易中獲得巨額利益。 不光有着巨大的石油貿易利益,還能掐住歐洲的能源咽喉,獲得俄羅斯在石油市場的話語權,這條「紅色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為了和俄羅斯抗衡,美國和其歐洲盟友重新弄一條管線,取代紅色線,即上圖中的藍色管線,藍色線東起中東卡塔爾,穿過沙特阿拉伯幾乎所有的大油氣田,然後經過敘利亞,從敘利亞進入土耳其,最終從土耳其將石油輸入歐洲。 這個構想應該是最佳方案了,畢竟紅色線還要通過海運才能將石油和天然氣運到歐洲。而藍色線則全程陸地運輸,大大降低成本的同時也使得油氣價格更便宜。 最後,我們看一下矛盾的中心: 以伊朗為代表的什葉派和以沙特為代表的遜尼派,是死仇。這條藍色線如果成真的話,對於以沙特為首的石油盟邦來說就能奪回被伊朗搶走的巨大石油利潤,同時也能沉重打擊伊朗。沙特和伊朗等國之間的中東矛盾,還牽扯到什葉派和遜尼派的宗教問題。 對於歐洲來說,最重要的石油管線控制在盟友手里,肯定比控制在俄羅斯手里安心,更何況它還更便宜。而對於美國來說,拔了俄羅斯在敘利亞的紅色管線,等於拔了俄羅斯的一條經濟命脈,更等於將俄羅斯的影響力徹底趕出地中海區域。 但藍色線要成功的最大障礙,就在敘利亞。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歷史達人VIP
印軍找回自信,已做好對巴鐵發動全面打擊准備,巴軍面臨嚴峻挑戰

印軍找回自信,已做好對巴鐵發動全面打擊准備,巴軍面臨嚴峻挑戰

在一段時間的寧靜後,近日,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邊境地區,又響起了槍炮的轟鳴。前不久,印巴雙方部署在邊境地區的地面部隊之間,又爆發了激烈的炮戰,隨後,印軍對巴軍的多個哨所展開了突襲。 這些突襲行動出人意料的順利,印軍接連得手,據印軍方稱,印軍在突襲行動中擊斃了3.名巴基斯坦軍人,另外有一名巴軍士兵受傷,總體而言,這些突襲行動相當成功。 除此之外,印度空軍似乎也小秀了一把實力,據稱,在前幾天,印度空軍的蘇-30戰機和「幻影」2000戰機緊急出動,逼退了來犯的「多架巴軍F-16戰機和一架巴軍武裝無人機」。 不知道是不是最近幾次「大捷」令印度三軍上下找回了自信,近日,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在會議上對莫迪表示,印度陸海空三軍已經做好準備,隨時可以對巴基斯坦發動一次全面打擊。 目前,巴基斯坦方面對印度高官的發言並未作出任何回應,但不可否認的是,如果印度三軍真的准備對巴基斯坦發起一次全面打擊,巴軍將會迎來一場嚴峻挑戰。 先前多次印巴戰爭中,巴軍一直都打的很慘,盡管巴軍在戰爭中不乏「噴氣機時代唯一『一日王牌』」此類亮點的出現,但在印軍的數量優勢下,還是頻頻敗下陣來。就算到現在,印軍面對巴軍依然占有絕對的數量優勢。 但事物都是不斷發展進步的,今日巴軍的戰鬥力,和往日不可同日而語,而且在軍隊的質量上,巴軍比起印軍也具備相當的優勢,可以說,就算印度決心打擊巴基斯坦,十有八九會換來一場當年蘇聯入侵芬蘭般的慘勝。 不過,這兩國發生大規模衝突的可能性,實際上也可能沒有那麼大——印巴兩國均為有核國家,而核武器,堪稱是新世紀的「和平使者」。印巴兩國手中數量未知的核彈頭造成的相互核威懾,足夠「拴住」因國內選情而幾欲失控的印度當局決策人員。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華山穹劍
QQ截圖20190329125216

「天旋地轉」俄「勇士」飛行表演隊展示特技機動

參考消息網4月1日報導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網站3月29日報導稱,俄羅斯空天軍「勇士」特技飛行表演隊在馬來西亞的LIMA-2019航展上進行了特技飛行表演。 報導稱,俄軍飛行員駕駛4架蘇-30SM戰鬥機組成編隊,在航展現場進行特技表演。為更好地展示特技飛行的精彩內容,俄媒別出心裁地將攝像機安放在其中1架戰機的座艙內,使得觀眾可以通過這一特殊視角,隨着戰機的飛行軌跡感受「天旋地轉」的驚險刺激。 圖為蘇-30SM戰鬥機起飛  圖片來源:「今日俄羅斯」電視台網站視頻截圖 據悉,LIMA-2019航展於3月26至30日在馬來西亞蘭卡威群島舉行。在航展首個飛行表演日上,「勇士」飛行表演隊進行了單機、雙機和4機編隊特技表演,展示了包括「眼鏡蛇機動」在內的多項特技動作。 該飛行表演隊指揮官亞歷山大·阿列克謝耶夫27日接受俄媒采訪時透露,他們計畫用更先進的蘇-35戰鬥機代替蘇-30SM。 圖為進行特技飛行表演的蘇-30SM戰鬥機  圖片來源:「今日俄羅斯」電視台網站視頻截圖 不過他也強調:「(雖然)有這樣的計畫,但現在談論為時尚早。」畢竟,「勇士」飛行表演隊才換裝蘇-30SM不久。(編譯/馬騏騑)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參考消息網
號稱堪比解放軍的武直-10,印度一款攻擊直升機9年才生產出4架

號稱堪比解放軍的武直-10,印度一款攻擊直升機9年才生產出4架

印度設計和生產的HAL LCH攻擊直升機於2010年首次試飛,它號稱堪比解放軍武直-10,但直到今天,印度陸軍還尚未同意裝備,因此截至目前,印度僅生產了4架。 HAL LCH攻擊直升機上有兩名機組人員,它長15.8米,13.2米的螺旋槳軸直徑和5800公斤的最大起飛重量。 理論上,HAL LCH攻擊直升機的飛行速度為330公里 /小時,而根據天氣情況它的航程在550公里左右,並能夠在復雜氣候和天氣條件使用現代化武器執行作戰任務。 戰爭中主要用以摧毀敵方防空系統,地面有生力量以及炸燬坦克和其它車輛。 HAL LCH攻擊直升機的飛行高度約為6500米,它可以攜帶多達700公斤的武器,包括導彈和火箭彈等。 目前印度空軍訂購了65架,印度陸軍訂購了114架;然而,尚不清楚印度何時大規模生產HAL LCH攻擊直升機。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天天網世

俄媒 到2023年俄海軍潛艇數量將達到80艘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3月19日報導,消息人士3月19日向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表示,目前俄羅斯海軍潛艇艦隊約有70艘潛艇,包括戰略、多用途和特殊用途的潛艇。 俄羅斯潛艇 (圖源:中新網) 這名消息人士稱:「目前,俄羅斯海軍水下力量約有70艘潛艇,包括955型戰略核潛艇『北風之神』和第三代667型戰略潛水艇『魷魚』和『海豚』,還有885型『白蠟樹』級和971型『狗魚』級多用途核潛艇,以及877型、636型「華沙之歌」級柴油潛艇和20120型『薩羅夫』特殊用途潛艇。」 消息人士說:「鑒於為太平洋艦隊修建636項目6艘潛艇,到2023年俄海軍潛艇數量將達到80艘。」 他還說,俄羅斯海軍正在研究將「北風之神」級核潛艇集群從現有的8艘擴大到10艘。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環球網
買裝備絲毫不手軟,印度要用5000枚反坦導彈制裁巴基斯坦

買裝備絲毫不手軟,印度要用5000枚反坦導彈制裁巴基斯坦

米蘭-2T型反坦克導彈 2019年剛一開年印度國防部便開始了一系列的項目批准工作,1月31日這一天印度國防部批准了一系列的印度國防裝備更換項目,在這一系列的項目中包括印度自行建造的六艘"鮋魚"型常規潛艇以及采購一批印度核潛艇"殲敵者"號更換全新重型魚雷,但相比這些大項目其中一項不起眼的則是印度終於正式決定采購5000枚米蘭-2T型反坦克導彈,從裝備類型上來看並不起眼,但從購買的數量上來看可是不少,如果加上2009年印度緊急決定購買的4100枚米蘭-2T總數已經近萬枚,花費了也上億美元,砸了這麼錢真的換來了應有的效果呢? 從印度的公開的解釋來看,購買米蘭-2T型反坦克導彈主要是因為自己的原有裝備太過老舊,數量上也存在這不足,因此急需換代。當然這里面還有一項隱性因素沒有被提及——那就是中巴對印度帶來的所謂的"威脅"。早在此之前印度有媒體曾表示過,米蘭-2T很有可能是印度軍方針對巴基斯坦現役的"哈立德"主戰坦克進行量身定做的一款反坦克導彈,但至於效果恐怕並不能得到肯定的保證。 疑似亮相敘利亞戰場的米蘭-3反坦克導彈 米蘭-2T反坦克導彈是一款由英德法意以及印度等多個國家共同研製的一款典型第二代的輕型反坦克導彈,這款導彈最初是法德兩個國家於1963年開始研製的,像英國意大利都是後期加入的,印度更是最後加入的一個國家,從研製時間來看已經算是夠早了,當然研製過程也耗費了不少的時間,直到1972年才算是正式定型,交付部隊服役。當然使用過程中軍方也發現了一些問題,為此開始了升級工作,到1984年米蘭-2型反坦克導彈正式定型,而此次印度購買的是米蘭-2T型,這款反坦克導彈在1991年才完成研製,當然1995年又研製成功率米蘭-3型,只不過印度並沒有購買,至於這其中的原因據稱是因為改動幅度過大,並不算成熟,因此購買的國家也算不上多。 早期的米格-2反坦克導彈 相比最基礎型的米蘭-2,米蘭-2T使用了更為復雜並且多樣的制導系統,據稱其融合了目視瞄準,紅外半自動跟蹤瞄準以及光纖指令傳輸,看上去可是夠玄幻的。與此同時最為重要的還是米蘭-2T增加了一個全新的30毫米的先行戰鬥部裝藥,雖然看上去不大,但是這一先行戰鬥部的重要作用就是針對現代各型主戰坦克裝備的反爆炸裝甲,這個30毫米先行戰鬥部可以先令其先行爆炸,摧毀反爆炸裝甲之後115毫米的主戰鬥部將繼續進行穿甲爆破,據稱其破甲厚度可以達到880毫米。 "三明治"式復合裝甲 從理論上這款輕型反坦克導彈在應對巴基斯坦現役的"哈立德"主戰坦克似乎已經完全夠用了,但不得不說事實可能並沒有印度想象的那麼美好。首先,據稱"哈立德"主戰坦克在升級之後其車體正面和炮塔都採用了所謂的"三明治"式復合裝甲,這種復合裝甲是在原有的兩層鋼裝甲中間附加了一層陶瓷鋼,面對這種防護裝甲據稱米蘭-2T的毀傷率僅有25%,這種毀傷效率真的不敢令人恭維。同時在前文曾提及雖然使用的制導方式多樣,但該型反坦克導彈操作過程極為繁瑣,在面對高速行進的坦克時更是大打折扣,這麼一款看似復雜的反坦克導彈交給了印度,能不能達成應有的效果恐怕真要畫一個未知數了,但是在這里還要肯定一下對於裝備的購買印度絕對是敢下手的。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雷神之錘
緬甸政府軍與若開軍激烈交戰,軍方還在繼續增加兵力

緬甸政府軍與若開軍激烈交戰,軍方還在繼續增加兵力

緬甸若開邦消息,3月7日早上7點30分左右至午間2點左右,緬甸政府軍與若開軍(AA)在興蒂村和勃踱村之間皎崩山附近爆發了激烈戰事。 興蒂村一位村民稱,3月7日早上7點30分開始聽到槍聲,中午11點左右停了一會,然後又打,午間2點多才停止。期間,我們有聽到炮聲,炮彈爆炸時,感覺我們村都跟着震動。戰事應該說爆發了2次,早上7點30分至午間11點一次,午間12點至午間2點多又一次。 對此,軍方尚未發佈消息。而若開軍(AA)發言人凱杜卡則稱,3月7日的交戰情況目前暫時還不清楚。3月6日的戰事倒是得到了詳細的信息。3月6日,列謬河上部,皎包村西面山林,欽邦百力瓦鎮遍唆村附近,戰事激烈。 凱杜卡稱,軍方向若開邦增派了8000多兵力,邊防警察也增派了3000多。這段時間,我們與軍方的交戰都非常激烈。如果軍方繼續增兵,那麼戰事只會越來越激烈。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緬甸中文網

博爾頓 朝鮮若不棄核將面對更多制裁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3月5日發表強硬講話,稱如果平壤不放棄核武計畫,美國將擴大對朝鮮實施的制裁。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 新華社發 沈霆 攝 博爾頓在接受美國福克斯財經新聞網(Fox Business Network)訪問時作出上述表示。他說:「如果他們不願意這麼做,我想特朗普總統的立場很明確……他們將不會從已實施的嚴厲經濟制裁中獲得松綁,我們實際上也將探討擴大這些制裁。」 另據韓聯社報導,韓國國會情報委員會委員3月5日在與國家情報院(簡稱國情院)座談後舉行記者會表示,目前朝鮮寧邊核反應堆處於停轉狀態,朝方去年5月廢棄的豐溪里核試驗場也未發現異常,但東倉里發射場似乎有恢復跡象。 國情院向國會情報委匯報稱,朝方正對東倉里導彈發射場已拆除設施中的一部分進行頂棚和門扇修復工作。國情院認為,朝鮮此舉可能是為了擴大廢棄該基地時的對外宣傳效果,但也不排除修復後繼續用其發射導彈的可能性。 2月2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與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在河內舉行會談。(圖片來源:朝中社) 東倉里導彈發射場位於朝鮮平安北道鐵山郡,據悉在此發射的遠程導彈可威脅到美國本土。韓朝首腦去年9月曾就「在有關國家專家的見證下永久廢棄東倉里導彈發動機試驗場和發射架台」達成協議。 國情院還表示,河內「金特會」未能達成共識主要是因為雙方就解除對朝制裁問題存在分歧。美國主張一攬子棄核,而朝鮮要求分階段去核。國情院還表示,韓美就朝鮮核設施掌握的有關情報高度一致。關於美方在河內提到的朝鮮其他鈾濃縮設施,韓美軍事情報機構已掌握詳細信息幷正在密切監視,幷已確認寧邊核設施位於朝鮮行政區域「分江」。 另外,朝核問題磋商韓方首席代表、韓國外交部半島和平交涉本部長李度勛3月5日飛抵華盛頓。在機場接受媒體采訪時,他強調當下最關鍵的是美朝盡早重返對話桌,繼續推進核談判進程。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香港中通社

以色列軍方 美軍將首次在以部署「薩德」反導系統

以色列國防軍3月4日說,以色列和美國舉行部署「薩德」反導系統聯合軍演。 以軍在當天發表的聲明中說,此次演習是將「薩德」反導系統與以軍現有的遠程反導系統結合起來的一次演練,旨在加強雙方的防空協調能力。 「薩德」系統 (圖源:新華網) 以軍新聞發言人孔里庫斯當天對媒體記者說,作為演習的一部分,「薩德」反導系統將部署在以色列南部,此次部署旨在增強以色列的防空能力,與當前任何特定事件無關。 同一天,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其辦公室發表的聲明中說,美國在以色列部署「薩德」反導系統進一步證明了美國對以色列的安全承諾。 據報導,這是美國「薩德」反導系統首次在以色列部署。 近年來,以色列着力構建多層次反導體系,包括分別防禦遠程、中程和短程導彈威脅的「箭」式反導系統、「大衛彈弓」和「鐵穹」等防禦系統。以色列還定期與美國舉行彈道導彈防禦聯合演習。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新華社
《中導條約》正式宣告破裂意味着什麼?

《中導條約》正式宣告破裂意味着什麼?

昨晚,俄羅斯拋下一顆重磅炸彈——繼美國啟動退約進程後,俄羅斯將停止履行《中導條約》。至此,條約締結雙方均退出這個冷戰時期關鍵的武器協議,《中導條約》正式宣告破裂。 被美國認為違反條約的俄羅斯Iskander-M導彈和9M729導彈 據克林姆宮週一(3月4日)消息,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法令,將從即日起正式停止履行《中導條約》,直到美國不再違反該條約,或合約到期終止。 目前,距離《中導條約》到期還有六個月的時間,而在此之前,特朗普政府已於2月1日宣佈,將退出該條約,原因和俄羅斯如出一轍——俄羅斯違反條約在先。 《中導條約》全稱為《美蘇消除兩國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是美國與前蘇聯於1987年簽訂的武器協議。 1987年《中導條約》簽訂儀式 條約規定,美俄需銷毀射程介乎500至1000公里的短程導彈,以及射程介乎1000至5500公里的中程導彈,包括搭載常規與核子彈頭的導彈、導彈的陸基發射器。截至目前,美俄雙方已銷毀共計2692枚導彈。 《中導條約》被外界普遍認為是冷戰時期的關鍵協議之一。 美國《外交事務》雜誌3月4日文章稱,《中導條約》是第一個消除整個核運輸系統的條約,也是歐洲大部分地區無核化的基礎。 文章強調,該條約的特殊性還在於,它從歐洲的土地上移除了最危險的核武器:「中程」武器——它既不用於戰場,也不用於長途戰略打擊,而是用於深入北約或俄羅斯領土的核打擊。 當時,因北約將這些核導彈置於前蘇聯軍隊行進的道路上,若莫斯科方面入侵西歐,推進部隊將在迫使北約領導人使用或失去這些核武器,或將引發核戰爭。 《中導條約》的簽訂,則避免了這樣的情況,在神經緊繃的冷戰時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但在最近的十年里,《中導條約》的維持一直受到威脅,美俄雙方均抱怨對方沒有完全遵守協議條款。 據「今日俄羅斯」4日報導整理,美國方面聲稱俄羅斯秘密研製了一種違反條約的導彈。該指控已被俄羅斯方面否認。 俄羅斯方面則有兩點不滿:一是美國在反導技術發展中對中程導彈的使用,意味着美國仍然在部署和測試被條約禁止的導彈;二是美國AEGIS Ashore的創建——一個海軍系統的陸地版本,除了攔截導彈之外還可以發射戰斧巡航導彈。 雖然《中導條約》在部分批評家看來,已經失去了當初設立的意義,但仍有部分評論家認為,該條約的破裂對於世界各國,尤其是亞洲國家,意義重大。 政策專家梅爾西·郭在接受美國《外交官》雜誌采訪時表示,《中導條約》的破裂,是朝着錯誤方向邁出了又一步。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或許不久以後,像普京和特朗普這樣的領導人將開始推動恢復核試驗。 而在談到條約破裂對亞洲各國,尤其是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影響時,梅爾西則表示,《中導條約》的廢除將向這些國家發出信號,即軍備控制和裁軍不再是一項重要的全球范圍的約束。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縱相新聞
巴鐵能否撐住?印度欲動用航母打擊重鎮:直接將戰況扳回一局

巴鐵能否撐住?印度欲動用航母打擊重鎮 直接將戰況扳回一局

3月2日,據海外網引援俄衛星通訊社報導聲稱,印度航空母艦還是出動了,包括護航軍艦全都離開基地,外界對此猜測與巴基斯坦有關,難道第四次印巴戰爭即將爆發?要知道,印巴第三次戰爭於1971年展開,當時新德里憑借一艘航空母艦,占據了制空制海兩大優勢,巴基斯坦被逼到無奈宣佈投降!由此可見,莫迪總理在邊境吃虧後,顯然是想要將戰況扳回一局。 克什米爾地區實行兩國分治,無疑是埋下了一顆大雷,印巴兩國因此爆發上百次爭執,但最終還是沒能解決問題。新德里這次之所以這麼憤怒,就是因為極端組織分子搞事,在克什米爾地區展開襲擊,導致印度安全部隊44名士兵傷亡。隨後,印度認為極端組織與巴軍存在勾結,欲藉此為由派遣大軍越境,對極端組織分子據點展開清剿,但遭到了巴基斯坦反抗。 汽車襲擊事件發生至今,印巴在克什米爾展開對峙,雙方都認為自己有理,新德里派出戰機越境後,巴基斯坦毫不示弱緊急升空,最終還是導致兩敗俱傷,兩架印機被擊落墜毀,一名飛行員被巴基斯坦活捉,而巴基斯坦這方也損失一架F16,這又是何必?顯然,莫迪總理面子上過不去,因此隨後直接放出狠話,想要動用航空母艦,對巴基斯坦卡拉奇重鎮展開打擊。 國際戰略專家對此分析認為,印度一旦選擇動用航空母艦,對於巴基斯坦而言無疑是噩耗,能否撐住這波外界表示很揪心!巴基斯坦心中也清楚這點,第三次戰爭時便吃過一次虧,而印度這艘航母雖說是二手貨,但放在南亞地區來說還是霸主,排水量可以高達45000噸,制空制海權將都被新德里掌握,巴基斯坦該如何應對?不過,巴鐵還有背後大國支持,坐不住了肯定會出手相助,在制海權上給予雙方平衡。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霂霖清雜談
為什麼航母匆忙出海,巴基斯坦為什麼不懼米格29K戰斗機?

為什麼航母匆忙出海,巴基斯坦為什麼不懼米格29K戰鬥機?

自2019年2月份印度和巴基斯坦邊境局勢緊張惡化後,印度方面已在做衝突擴大的准備了。2019年2月27日,印度海軍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戰鬥群從孟買海軍基地匆忙出海,不知去向。印度航母配置了20架米格29K戰鬥機和16架艦載直升機,有較豐富的實戰經驗 印度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空母艦 另外港內停泊的核潛艇和海軍艦艇也悉數出海。臨近巴基斯坦邊界的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和古吉拉特邦的海岸線上,印度海軍和印度海岸警衛隊在已經處於高度警戒狀態,雖然我們不知道印度海軍的確切目的,但可以確定印度此次是一次攻防兼備行動 印度米格29K戰鬥機降落 印度航母裝載了2007年服役的現代化米格29K戰鬥機,相對老式的米格29艦載戰鬥機性能有較大提升,米格29K正常起飛重量近20噸,單台發動機軍推5噸,加力推8.7噸,可載5噸彈藥,作戰半徑超過1000公里,採用全數字電傳操縱系統,還換裝了一些先進的西方電子系統,如頭盔瞄準系統,通訊系統,電子戰吊艙,衛星定位系統,雷達告警設備等。米格29K匯集了俄羅斯飛機設計製造和西方偵測和控制的精華。印度航母的米格29K戰鬥機是一款較新的綜合能力較強的艦載戰鬥機,其能力已經堪比俄羅斯最新的米格35戰鬥機。 印度米格29K戰鬥機匯集西方和俄羅斯優點 作為航空母艦這種威力很大的艦艇,對巴基斯坦的威懾力不言而喻,因為印度航母已經給巴基斯坦造成很大心理陰影。在印度發動的孟加拉國(舊稱東巴基斯坦)獨立的第三次印巴戰爭時期,1971年12月2日,遠在印度東部孟加拉國吉大港附近,准備作戰的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戰鬥群憑借各種隱蔽和欺騙措施的掩護,突然高速機動,於12月3日晚間到達印度西部現巴基斯坦(舊稱西巴基斯坦)的最大港口卡拉奇東部210海里的海域。 巴基斯坦「漢果」號潛艇在反封鎖中立功 次日凌晨2時許,印度航母艦載機趁夜色掩護和防衛部隊熟睡的空檔對卡拉奇港口的戰略設施、防衛設施、軍艦、商船等目標展開全面突襲。幾乎完全癱瘓了卡拉奇港口。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上的30多架艦載機在隨後的28天內出動4000多架次,控制了戰區制空、制海權,共擊沉巴海軍艦只8艘、擊傷數艘,擊沉商船42艘,還成功地執行了海上封鎖任務,共炸沉、俘獲巴商船43艘。完全切斷了孟加拉和巴基斯坦的海路運輸,導致在孟加拉作戰的巴基斯坦軍隊後勤和增援嚴重不繼而潰敗。印度航母在此次印巴戰爭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這次艦艇傾巢出海除了威懾巴基斯坦的攻勢行動,更主要的是准備萬一戰爭擴大時的應對舉措,一旦衝突加劇,已在海上機動的航母艦隊可以迅速進占攻擊位置,隨時對巴基斯坦的沿岸及數百公里范圍內的軍隊和基地進行出其不意的打擊,而且還能防止巴基斯坦空軍、彈道導彈、潛艇及對地巡航導彈對孟買港的偷襲。造成港內印度艦只受損。 因為印度軍艦的疏散以及印巴之間的衝突,已經產生了高清晰度的衛星照片的大量需求,一些高分辨率民用遙感衛星已在長時間監視拍攝南亞地區。巴基斯坦還通過沙特等國購買大量衛星照片,從而給巴方提供情報支持,來分析印巴之間的作戰態勢,特別是印度航母的確切位置等信息。 湖南株洲市炎帝廣場、神農湖衛星照片 在航母攻擊防衛方面,巴基斯坦為什麼不懼米格29K戰鬥機?巴基斯坦海軍實力很弱。只有為數不多、能力不強的中國造的輕型護衛艦。但是岸基反艦能力和空基反艦能力很強,巴基斯坦裝備有多款遠程對艦導彈,最新的陸基Zarb系列反艦巡航導彈射程為700公里,比中國C602還要先進些,該導彈採用亞音速掠海突防策略,中繼制導基於巴基斯坦空軍ZDK03預警機機載的預警和控制平台,但通常也可以獲得地面超視距雷達和海上雷達的支持。 巴基斯坦Zarb系列反艦巡航導彈 巴基斯坦最新采購的一艘054A型護衛艦有366型超視距雷達。據說366型雷達的被動跟蹤距離為500公里,主動跟蹤距離為280公里,亦可以作為Zarb系列反艦巡航導彈的中繼制導,Zarb系列反艦導彈如果被佈置在卡拉奇港口外海小島可以很好的防止印度航母的偷襲,保護巴基斯坦海岸線。 CM-302超音速反艦導彈 另外巴基斯坦還有射程120公里的C802亞音速導彈、射程450公里的亞音速C602導彈、射程350公里的CM-302超音速反艦導彈。 巴基斯坦空軍的F16、JF17、幻影3戰鬥機都有反艦導彈發射能力。其中以JF17梟龍戰鬥機滿載的2枚CM-400AKG重型反艦導彈對印度航母的威脅最大,CM-400AKG彈重2000公斤。戰鬥部200公斤,可以用5.5馬赫的速度對目標實施打擊,最大射程超過300公里,制導系統包括GPS系統、機載雷達和光電圖像識別。這可是世界為數不多的高拋彈道滑翔模式的彈道反艦導彈,美國都攔截不了。 JF17梟龍載2枚CM-400AKG重型反艦導彈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伽利略視野

印聲稱空襲消滅300武裝分子,巴基斯坦村民 一隻烏鴉被炸死

3月1日,路透社記者探訪了28日印度空襲巴基斯坦行動中的被炸目標附近村莊,確認只有一人受傷。 這位傷者痛斥印度方面,說他仍然不清楚,為何是他在週二凌晨被印軍轟炸導致右眼受傷。 2019年2月28日,在巴基斯坦巴拉科特的賈巴村,印度軍用飛機投下了炸彈。 62歲的受害者努蘭沙阿(Nooran Shah)說:「他們說他們想襲擊一些恐怖分子。你在這里能看到什麼恐怖分子?」他住在巴基斯坦開伯爾普赫圖赫瓦省東北部城鎮巴拉科特附近的賈巴村。 「我們都在這里。我們是恐怖分子嗎?」 印度宣稱星期二的那次越線空襲摧毀了「穆罕默德軍」的一個主要訓練營。「穆罕默德軍」是一個激進武裝組織,聲稱對2月14日在印控克什米爾發生的炸彈襲擊負責。印度外交部長維賈伊⋅戈克黑爾(Vijay Gokhale)說,這次空襲打死了「大量穆罕默德軍恐怖分子、訓練人員、高級指揮官,以及接受訓練的聖戰分子」。另一名政府高級官員告訴記者,大約300名武裝分子被打死。 然而,週四一名印度高級國防官員似乎收回了這一說法。在被問及這些戰機造成了多大損失時,空軍中將卡普爾(R.G.K. Kapoor)說,提供傷亡細節還「為時過早」。但他表示,印度軍方有「相當可信的證據」表明,空襲對該營地造成了破壞。 印度宣稱的「恐怖分子死亡人數」遭到巴基斯坦方面的反駁。巴基斯坦說,印度這次空襲行動很失敗,印度戰機轟炸了基本上空無一人的一處山坡。 目前尚不清楚,在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尋求在5月份之前舉行的大選中連任之際,這一印度方面的宣傳說法是否其實是競選手段。 在被轟炸地點樹木繁茂的山坡上,村民們展示了四個彈坑和一些支離破碎的松樹,除此之外幾乎看不到這一爆炸造成的影響。 在該地區開小貨車的阿卜杜勒拉希德(Abdur Rasheed)說:「響聲震天動地,但是沒有人死亡。只有一些松樹死了,它們被炸倒了。還死了一隻烏鴉。」 這一村落坐落在一片茂密的山林和溪流之中,通往風景秀麗的山谷,是巴基斯坦遊客的一個受歡迎的度假勝地。它距離2011年奧薩馬⋅本⋅拉登被美國特種部隊擊斃的地點——阿伯塔巴德只有60多公里。 當地居民說,這里居住着400到500名村民,分散在山丘上的泥磚房屋里。西方媒體采訪了大約15人,除了唯一已知的受害者沙阿,沒有人知道還有任何其他的傷亡。 「我沒有看到任何屍體,只有一名當地人被什麼東西或窗戶撞到,他受傷了。」小卡車司機阿卜杜勒拉希德說。 在距離最近的加巴診所(Jaba),襲擊當晚值班的負責人穆罕默德薩迪克(Mohammad Saddique)也否認了重大傷亡的說法。 「這只是謊言。胡說八道!」薩迪克說。「我們甚至沒有接收任何受傷的人。只有一人受了輕傷,他就地接受了治療,甚至沒被帶到這里來。」 在2005年地震後獲得重建的巴拉科特鎮,當地特赫西爾總部醫院的高級醫師齊亞⋅烏爾⋅哈克(Zia Ul Haq)說,週二沒有人員傷亡。該地區的居民表示,確實有「穆罕默德軍」曾出現在這一地區,但當地並沒有訓練營地,而是在距離爆炸地點約一公里有一所疑似相關的宗教學校。 沙阿表示:「村里的孩子們在那里學習。沒有(武裝)訓練。」 這所學校本週早些時候被人張貼了一張表明學校與「穆罕默德軍」有關聯的告示,但在週四之前告示已經被移除,目前士兵們阻止媒體記者進入。 但是記者從側後方能夠觀察到其建築,看起來完好無損,就像它周圍的樹木一樣,沒有損壞的跡象。 駐伊斯蘭堡的西方外交官還表示,他們不相信印度空軍真的空襲了一個極端武裝分子營地。 當地居民向記者表示:「那里沒有武裝分子訓練營。他們(穆罕穆德軍)已經好幾年沒在那兒了。」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環球時報微信公號

美陸軍部長呼籲加快更新裝備 稱中俄軍力10年後到頂峰

媒體稱,五角大樓一名高級官員2月25日在接受采訪時說,美國陸軍估計俄羅斯的軍力將在2028年達到頂峰,緊隨其後的中國將在2030年前後達到頂峰,這讓美國有將近10年時間為應對這些威脅做准備。 中國殲-20戰機 新華社記者 劉應華 攝 路透社2月26日報導稱,美國陸軍部長馬克·埃斯珀說,陸軍將減少、取消或推遲近200個武器項目,並把資金重新投入到能力建設上,以擊敗新興的俄羅斯和中國軍隊。 埃斯珀說:「我們考慮的是2028年及以後,因為我們認為俄羅斯人到達頂峰的時候到了。」他補充說,「之後是中國」,其時間框架在2030年左右。 多年來,俄羅斯和中國一直在對其軍隊進行現代化,而美國則一直在參與打擊中東的叛亂活動。 埃斯珀說,為了支付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的費用,美陸軍沒有做好與中國和俄羅斯等國作戰的准備。 埃斯珀說,美陸軍因此現在需要更新已經服役40年的裝備。 在2019財年,美國陸軍要求1820億美元用於資助項目和軍餉以及正在進行的戰爭。其中220億美元計畫用於購買武器系統。未來幾週,隨着五角大樓預算公佈,將明確哪些項目會被削減。 製造陸軍地面裝備的公司,如製造「布拉德利」戰車的英國航空航天系統公司和製造「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的通用動力公司,將密切關注預算變化。 埃斯珀說,他希望把資金集中在實現軍隊現代化的6個優先事項上,包括為軍隊提供一種遠距離精確發射武器的更好方式、一種新的戰車、一種新的直升機和更好的導彈防禦系統等。 埃斯珀說,他希望重新分配這些資金將在未來數十年帶來紅利。他說:「如果我們要在2030年、2040年和2050年與俄羅斯人和中國人作戰並取勝,現在必須開始培養下一代。」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參考軍事
兩次世界大戰不參戰的國家都在幹什麼,原因很復雜

兩次世界大戰不參戰的國家都在幹什麼,原因很復雜

那些當時沒有參加戰爭的國家都在幹嘛,讓我們來看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墨西哥:參與革命,推翻獨裁者提亞斯,並試圖摸美國的屁股,但缺乏膽量,哥倫比亞人:賣石油,發戰爭財,委內瑞拉:親美獨裁者戈麥斯上台,在美國爸爸的支持下開始工業化,圭亞那:美國老闆,我真的沒有石油了,厄瓜多爾:賣可可,巴西:賣咖啡,買十還送一。 玻利維亞:正在被秘魯和巴拉圭搶劫領土,智利:工業化,工會和無產階級政黨出現,巴拉圭:內部鬥爭,別人打戰事不關己,烏拉圭:沒有存在感,阿根廷:政變,軍變,瑞士:坐在阿爾卑斯山上嗑瓜子,看打架,瑞典:礦石便宜了,德國九折,英國八折。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墨西哥:土地改革,鐵路石油國有化,哥倫比亞:繼續買石油,外加咖啡,委內瑞拉:開始走向發戰爭財的不歸路,圭亞那:說沒石油就沒石油,,厄瓜多爾:哇,美國太好了,來吧,借你加拉帕戈斯機場,和日本人玩得開心點,智利:太多的無產階級,國會要變天了,巴拉圭:內部鬥爭決絕不了,還是政變來的爽,烏拉圭:打醬油是一種態度。 阿根廷:為什麼認為納粹有意義,瑞士:繼續在山上看戲,西班牙:沒有進行侵略的法西斯能叫法西斯麼,我只是秘密幫助德國而已,葡萄牙:我偷偷賣鎢給雙方會不會被發現,阿富汗:黑色幽默,世界大戰卻是阿富汗最穩定的時期。土耳其:一戰時就已被打殘,現在買礦石回血中,請勿打擾,安道爾、列支敦士登、梵蒂岡:誰在乎他們在做什麼。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樂天世界圈

巴基斯坦陸軍俘虜2名印軍飛行員,並公佈照片

巴基斯坦聲稱,在巴控克什米爾地區俘虜2名印度飛行員。目前1名在醫院,1名被拘留。 巴基斯坦媒體公佈了被俘虜印度飛行員的照片和視頻。 從發佈的視頻中,這名飛行員承認自己是聯隊指揮官,宗教是印度教,服役編號27981(Pilot Wing Commander Abhiv Nandan Service Number 27981)。 巴基斯坦軍方發言人在2月27日表示,為回應印方昨日空襲巴控克什米爾,巴空軍空襲了印控克什米爾一側目標。 巴空軍發言人提供了更多細節:印軍戰機追擊巴方戰機至實控線巴方一側後,兩架印軍戰機被擊落。一架墜毀在印方一側,另一架墜毀在巴方一側。印度共有2名飛行員被俘,一人被送往醫院,另一人已被收押。 被俘虜的兩名印度飛行員,以及身上自衛用的格洛克26手槍 圖源:社交媒體 此前,印度軍方承認,一架印軍飛機在印控克什米爾墜毀,四名飛行員和一名平民喪生,兩人受傷。墜毀飛機是一架米-17V5運輸直升機,或隸屬於印度空軍。 巴基斯坦軍方發言人在27日下午3點左右召開記者發佈會(印度首輪空襲36小時後)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觀察者網

敢達軍武大全 敢達創戰者世界大會篇

本次贈刊共計3本~活動結果將於2月20日公布 獲獎樓層還是老規矩 加密在壓縮包內~嚴禁惡意灌水刷樓違規者取消獲獎資格~~領獎時間時限為公布之日起三天~ 來源:78動漫

《敢達軍武大全 模型製作大師》

新品價格 50元/本 發售日期 2015年 廠商 模工坊HOBBY JAPAN 首先公布上一期獲獎樓層~~~ 獲獎樓層為 6 78 165 不足165 則按照1 2 3 4 5 7 8 9......選取~~~ 密碼:duang~duang~duang~ 獲獎用戶分別為 請各位獲獎用戶在三日之內將地址私信給我~~~ 之後是新一期的贈刊活動~~~ 《敢達軍武大全 模型製作大師》 內容介紹: 本書是在《模工坊HobbyJAPAN》系列模型製作圖書中的好評單元「JUNⅢ的鋼普拉製作講義」內容基礎上,以「MG」敢達模型套件為中心,通過詳細製作範例來解說敢達模型製作技術的一本敢達模型製作工具書。從初級的入門知識,到進階的高級技巧均有涉獵。而將這些技術綜合運用到實際的敢達模型製作中,你就會向「模型製作大師」踏近了一步! 內容介紹: 本書是在《模工坊HobbyJAPAN》系列模型製作圖書中的好評單元「JUNⅢ的鋼普拉製作講義」內容基礎上,以「MG」敢達模型套件為中心,通過詳細製作範例來解說敢達模型製作技術的一本敢達模型製作工具書。從初級的入門知識,到進階的高級技巧均有涉獵。而將這些技術綜合運用到實際的敢達模型製作中,你就會向「模型製作大師」踏近了一步! 依舊老規矩 贈刊三本~~隨機三個樓層加密到文檔中~~三天後公布獲獎樓層以及密碼~~嚴禁灌水刷樓違規者取消獲獎資格~~~ 來源:78動漫

《敢達軍武大全 敢達創戰者篇》

新品價格 2015年 已上市 發售日期 48元 廠商 hobby japan 內容介紹: 本書將為各位介紹日本Hobby JAPAN編輯部憑借喜好及意見挑選出的《敢達創戰者》動畫中的機體及看點。本書由Hobby JAPAN的模型師們將動畫中登場的眾多《敢達創戰者》版MS製作成模型,並展示給大家的作品集。既可以讓動畫迷和模型迷一飽眼福,又可以從中學習到各位模型製作大師的製作技巧,可謂一舉多得。本書中全面收錄了《敢達創戰者》中登場的主力機體,讓我們一起欣賞將動畫中機體實體化的魅力吧。 依舊老規矩 贈刊三本~~隨機三個樓層加密到文檔中~~三天後公布獲獎樓層以及密碼~~嚴禁灌水刷樓違規者取消獲獎資格~~~順便預告下下本贈刊~~《敢達軍武大全 模型製作大師》~~ 來源:78動漫

《暗黑3 奪魂之鐮》聖教軍武器及盾牌點評

單手武器篇 不屈信念 <p特效是放奉獻(Consecration)在每個隊友腳下,實際范圍相當大,但是30秒的冷卻導致我基本沒用過幾次。。。 黑暗之光 <p天堂之拳作為一個熱門技能,在連砍3刀後傷害慘不忍睹,但是不排除這是暴雪惡意降低傷害逼你嘗試其他技能的想法。這個武器無論配合裂隙(Fissure)還是神聖之井(Divine Well),都有可觀的傷害,天堂拳build推薦。@ericat19811223 同學指出這個武器搭配懲戒(Retribution)符文有概率丟出兩個天堂之拳,實為搭配此武器的最佳符文之一 加斯提安的慈悲 <p實際效果就是統治(Dominion):神聖之錘現在在你移動時圍繞你旋轉。而祝福錘本身傷害並不高,一般都是選用雷霆一擊配合史恰弗戰鎚提高傷害,這個並不實用。 金色煞星 <p懲擊(Smite)作為一個左鍵產怒技能,一般都讓位加15%格擋的懲罰(Punish),定位一個中程職業的話,其特效又不給力,感覺雞肋。收割(Reaping)符文那個回血效果最高4層,即使不帶這個武器很容易就疊滿,而且只持續兩秒,總之這把武器無法起到革命性效果。 卡薩的懲罪 <p一個字,渣 矛隼之爪 <p革命性的裝備來了,從此左鍵不用帶產怒技能,直接拖鞋糊你一臉,美國隊長就是你! 神駒飛馳 <p丟背包里跑路用吧 <p單手武器在beta中用的不多,因為產怒技能過於孱弱,一擊5/8點,而單手武器的高攻速導致必然要更多的使用產怒技能,常見打法一般是選擇降低攻速->降低耗怒->更多的釋放dpw(每憤怒傷害)更高的技能。 雙手武器篇 刨劫金枷 <p另一件革命性裝備,超大范圍,配合符文強力自帶強力控制,高達400%武器傷害的產怒技能你還有什麼不滿足!想想dh的元素箭弓的地位!顫抖吧,凡人! 破滅餘惡 <p沒有用過這個武器,個人推測,在有了6件阿卡套裝和阿卡拉特的覺醒之後,變身的覆蓋率可以達到60%以上,在這個情況下這個武器召喚的化身幾乎可以全程保持,值得一戰。 人世無常 <p轟炸在其他技能屢次削弱後,已經成為了一個常用技能,畢竟矮子里拔將軍嘛,何況T2藍精靈一發3950%出了暴擊基本就是空血了,這把武器個人建議放包里,放轟炸前裝上,放完再換回去。 妖邪必敗 <p主打天堂之怒build的必備武器,值得注意的是支配(Ascendancy)符文用了此武器是1根光變3根,分裂之怒(Split Fury)用了此武器是3根光變5根,天堂之火(Fires of Heaven)符文也是從射1根光變3根。 聖教軍專用盾牌篇 阿卡拉特的覺醒 <pYY了很久的神盾。阿拉卡特變身冷卻90秒,點滿巔峰和阿卡6件套特效下是40.5秒冷卻,持續20秒,配合此盾牌輕松做到30秒冷卻。值得注意的是十字軍無冷卻耗怒技能目前比較孱弱,而譴責,轟炸,天堂之怒這些技能冷卻都不算太長,配合阿拉卡特的團結(Rally)符文,短cd技能的build已然躍然紙上。 崇高信念 <p防禦性很強的盾牌,可惜無法防禦地板傷害,而且十字軍非常缺傷害,不太看好。 地獄顱骨 <p跑路專用,丟包里吧,實戰再換上別的。 傑伏坎盾 <p與矛隼之爪絕配,但是我更喜歡下面這個盾牌。 皮羅瑪瑞拉 <p盾猛作為一個30怒的技能,其傷害其實是對不起他的消耗的,降低到18怒之後就有使用的價值了,總覺得要拖鞋+盾猛一起用才對得起辛辛苦苦堆的格擋率。個人傾向這個盾牌配合矛隼之爪,左鍵拖鞋遠程打擊,右鍵盾猛作為黃怪及boss的高傷害單體打擊。 聖護禦壁 <p渣。 最後的見證者 <p更大的致盲范圍=更多的怒氣或者更多的怪受到20%傷害加成,@ericat19811223 實戰表示自從有了這個盾牌,媽媽再也不怕沒有憤怒了!個人沒有用過這盾牌,我的態度是,即使你帶了致盲,可能盾牌的位置也要留給其他更重要的盾牌。 <p添加2個其他非十字軍專屬但是beta中被廣泛使用的武器。 麥西穆斯 <p大名鼎鼎的火鏈劍,以前大家都給巫女用,沒想到火系在ros里是最有愛的元素技能類型,變態的火手+火衣讓其他元素傷害黯然失色,盡管雙手劍的攻速過快導致經常斷怒,但是召喚出來的惡魔帶的火鏈dps遠超十字軍任何技能,沒病走幾步,走幾步,怪就燒死了。。。 史恰佛之鎚 <p壓軸登場,十字軍beta第一神器,非史恰佛之鎚莫屬,雖然這把雙手武器只有10-15%的電傷加成,但是其超慢的攻擊速度,超高的dph,以及無以倫比的近身aoe特效,與本身極度缺怒十字軍及祝福之錘技能完美結合,成為了beta中十字軍最棒的武器。 簡單算一筆帳: <p祝福之錘10怒200%傷害,點上鈍器後240%,雷霆一擊(Thunderstruck)符文下電弧2次48%*2=96%(一個怪被刮兩次我都算少了好嗎!)10怒換336%傷害,無視地形。 <p橫掃攻擊20怒570%傷害問題是范圍太小。 <p取格擋率50%來算(畢竟你不可能什麼數值都是滿的) <p盾猛30怒,第一個符文475%傷害,最後一個符文625%傷害 <p拖鞋20怒425%武器傷害 <p天堂之拳30怒,撐死算600%傷害 <p天堂之怒插上天堂之火(Fires of Heaven)符文,40怒950%傷害 <p你們這些逗比技能不覺得羞愧嗎!!! <p而史恰弗之鎚的特效幾乎可以全程保持,無論你被禁錮,被暈,被沖動,被恐懼,被冰凍,被築牆,一切都無法阻擋你散發迷人的魅力,哦不,散發無情的閃電。 <p這是一把讓你從T1可以立刻提升到T2的武器,這是一把每個十字軍都應該擁有的武器。 來源:遊民星空
遊民星空_

《COD6》心得 大呼過癮的軍武射擊遊戲

《決勝時刻:現代戰爭2》以當代反恐行動為主軸,不僅承繼上一代的優良特色,且加入許多新的點子,一上市就吸引眾多玩家搶購與上線對戰,PC版甚至賣到缺貨,其魅力可見一斑。 Call of Duty Modern Warfare 2《決勝時刻:現代戰爭2》玩起來就像看一部精彩軍事小說或電影,過程中毫無冷場。槍彈火炮四射的戰場中,搭配知名電影配樂大師──漢斯‧季默(Hans Zimmer)的音樂,玩家在視聽上都能得到豐富的享受。例如出戰壕看到殘破的華盛頓特區,搭配氣勢磅礡的音樂,腎上腺素不自覺地釋放,有着毛發豎立般的感動。 遊戲內容極為豐富,有3種主要模式,分別是雙人合作的SPECIAL OPS(特種任務),CAMPAIGN(戰役)與MULTIPLAYER(多人模式)。單機破完戰役一般難度的遊戲時間約需7-9小時,達成的完成度約為51%,還需要老手難度通關與收集散落各處的45台筆記型電腦,才能達到100%的完成度。 玩家狀態第一欄顯示戰役時間8小時30分,這還沒有記入失敗重玩的時間喔。筆者在多人模式則玩了19小時,相信有些玩家甚至還沒全破就一頭栽入多人模式練等解技能與裝備,畢竟多人模式的成功是遊戲能長賣的最大功臣。 本篇主要介紹戰役模式的各精彩畫面與遊戲特色,對於劇情只蜻蜓點水般帶過,讓還沒接觸的玩家能放心瀏覽,了解這片遊戲到底有何特色,一推出就攻占LIVE好友名單的遊戲項目。如有劇情上的疑問或心得想討論,歡迎留言回覆版面。 這是萬人空巷般的盛況,線上好友清一色在玩《決勝時刻:現代戰爭2》,上一次出現這種情況是《戰爭機器2》上市之時。 遊戲的3種主要模式分別是雙人合作的SPECIAL OPS(特種任務),CAMPAIGN(戰役)與MULTIPLAYER(多人模式)。單機破完一般難度的完成度約為51%。 戰役以前作的著名事件搭配磅礡的音樂當開場,讓老玩家回憶之前的重要片段,因為劇情內容是前代的5年後。狙擊鏡瞄準的是前作最終目標-Zakhaev(札哈夫),這萬惡的目標在死亡5年後成為新俄羅斯的英雄,俄羅斯政局已有重大轉變。 一開始是基本操作的訓練關,玩家可藉此調整操作模式以及熟悉按鍵配置。 四處逛逛美國游騎兵的阿富汗營區,場景與隊友的配件相當細膩,處處可見熟悉的特戰軍事裝備,軍武迷們可有得欣賞了。畫面中央會有導航點指示,顯示下一個任務觸發地點在前方45M,不懂英文也不易迷路或卡關。 每關的過場動畫會有人物介紹以及旁白,主要角色Shepherd將軍是第75游騎兵團的指揮官,出任務時的旁白非常引人深思:歷史是由勝利者撰寫,此話的含意貫穿全劇。 就像看好萊塢特戰電影一般,全劇絕無冷場。一開始玩家就置身阿富汗戰場,保護己方的搭橋車完成任務。槍枝以及內紅點畫得相當細膩。 操作悍馬車上威力強大的火神炮巡邏市區。看過電影「黑鷹計畫」就知道,要小心四周的伏兵。 為了取回已墜毀的美國人造衛星上的機密。跟着特戰部隊的SOAP(肥皂)上尉潛入雪山上的軍營,任務是由攀爬絕壁開始。 處處皆可見到設計者的巧思,用交替按左右類比鍵當作雙手來攀岩,冰斧插入太久還會造成崩裂,得迅速交替鑿入冰壁往上爬。上方突然出現米格29戰機呼嘯而過,附近有俄羅斯基地。 玩家使用裝配心跳感應器的滅音步槍,和肥皂來個雙人狙擊,數到3就開槍。 按左類比鍵(LT)可舉槍瞄準,內紅點清晰可見。被子彈擊中會有對應動作與噴血,所以本作品是限制級的遊戲,不適合心智未成熟的小玩家遊玩。 雪地摩托車的撤退戰。劇情照例出現許多刺激的追逐場景,包括雪地摩托車、吉普車以及橡皮快艇。 這是頗受爭議的關卡-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機場,一群人准備出電梯展開殺戮。恐怖份子首腦MAKAROV帶領扮演CIA臥底警探的玩家發動屠殺攻擊。由於這關將屠殺無辜,所以在執行此關時會提示是否確認執行關卡,讓人道主義者有個選擇,是否執行此關不影響劇情。 別動,肥皂用前作長官PRINCE(普林斯)給的手槍指着軍火商。為了追查莫斯科機場屠殺事件的源頭,玩家扮演特戰部隊的ROACH(蟑螂)與肥皂在巴西熱內盧的貧民窟追尋重要軍火商。 由於防空系統被蓄意破壞與擾亂,藉口報復的俄羅斯空軍大舉滲透美東,直接空降在維吉尼亞州與華盛頓特區。這次遊戲將戰事引到美國本土的心髒地帶,劇情震撼力十足。圖片是美國東部地區,紅點代表入侵的敵軍空軍部隊。 玩家扮演的第75游騎兵團的JAMES RAMIREZ與俄羅斯空降部隊在維吉尼亞州交戰。 內紅點的瞄準相當方便,只要紅點對到目標就可開槍,可加快瞄準射擊的速度。畫面變紅代表玩家受傷,得找地方掩護等待恢復。 與海豹部隊搭乘海狼級特戰潛艇出任務,一群人轉乘小型推進器前往庫頁島外海的海上油田,進行解救人質與解除防空系統的任務。 登上油田前得先解決巡邏兵,雖然只是一個拉下敵人暗殺的小操作,但提供的視覺享受與臨場感很棒,遊戲中部分段落有相似效果的特殊動作。 特戰部隊常有破門的動作,有Breach的位置就是能爆破突入的地點。 破門後有短暫類似周潤發電影的慢動作時間,模擬敵人因為突如其來的震爆而反應遲緩,玩家趁機逐個擊倒敵人。 解放油田的防空系統,准備登機前往庫頁島的監獄,救出重要的恐怖份子誘餌。 與海豹部隊突擊庫頁島的監獄。右方怪頭T就是肥皂上尉,可看見左肩有低視度英軍標志。 監獄外層一路激戰到內部,特戰直升機協助清除高處的敵人。換彈匣時可見到M14EBR步槍彈匣內有口徑7.62MM的粗大子彈,每種槍換彈匣的動作都很有特色。 遊戲中的部分場景相當黑暗,必須開啟夜視鏡以利戰鬥。 肥皂上尉投擲閃光彈預備突擊。 糟糕,被閃到了~ 此時玩家動作遲緩,畫面一片白茫茫且出現殘像,傳來陣陣耳鳴的嗡嗡聲。閃光彈不僅戰役好用,對多人模式的突襲也是一大利器。 監獄的淋浴間,與電影「絕地任務」的惡魔島簡直一樣,玩家部隊也深處包圍網之中。遊戲中穿插一些特戰電影的相似場景,算是向特戰電影致意吧。 這次新增盾牌兵,電腦的盾牌兵可邊舉盾邊開槍,在包圍網的槍火中給玩家不少壓力。多人模式的盾牌兵為了平衡,則只能切換舉盾或是開槍。 盾牌可拿來K人,不僅戰役模式好用,多人模式的盾牌攻擊也讓許多人吃過虧。可用閃光彈、黏着性手榴彈或槍榴彈對付盾牌兵。 千鈞一發之際由監獄脫出,就像動作電影一樣有着刺激的特效。 出了壕溝見到白宮一片烽火,伴隨氣勢磅礡的音樂,充分表達戰役的慘烈與震撼。 突襲俄羅斯潛艇基地,可見到換彈匣時露出的5.56MM步槍子彈。在這里撿到AUG步槍是蠻奇怪的事,有部分玩家認為遊戲應加入更多俄軍現代制式裝備才合理,例如AN94步槍。 核彈是由潛艇發射。玩家掩護特戰小組潛入俄羅斯潛艇發射核彈,希望能因此結束美國本土的戰爭。 前作核彈引爆令人印象深刻,本作也有核爆,不過是用電磁脈沖核彈在上層大氣的引爆,造成華盛頓地區所有電子裝置燒毀而失效。 透過國際太空站人員的視點,製作小組讓玩家再次經歷核彈的洗禮,向世人重申核爆的可怕。 電子裝置全面失效,內紅點也沒用了,玩家得換用準星照門或是狙擊鏡的槍枝。 滿牆壁的槍枝,這是多少生存遊戲玩家的夢想啊。恐怖份子MAKAROV的藏身別墅掛滿各式武器,真是壯觀,玩家可任意挑選使用。 破關的畫面用人物蠟像與模型來回顧整段戰役的流程,將記憶串接起來,如同看一場電影之後的回味與消化,雖有部分謎團未解開,但整體劇情與畫面讓筆者覺得這是一場內容豐富的特戰電影故事。破關後讓人有「怎麼這樣就結束了」的遺憾,有人說劇情短,那是一種令人意猶未盡的「短」,筆者貼了那麼多張圖,只能述說整個故事流程的一半不到,精彩劇情帶來的滿足是值回票價。接下來還有更精彩與豐富的多人模式值得玩家深入探索。 傳說中的偷酒大兵,維吉尼亞州作戰時,墜毀的運輸機旁有一戶民宅,可發現小兵正在冰箱找東西,看到玩家會嚇一跳而摔落酒瓶。後來重開遊戲再去找他,發現身上的裝備會換。 無人偵察機UAV的紅外線電視視點。玩家在地面透過筆記型電腦遙控與監看螢幕,還可發射空對地飛彈(AGM),且搖控飛彈飛向目標。敵方部隊會以紅色方框顯示,在這畫面需優先擊毀兩輛裝甲運兵車。 特戰部隊的熱感應狙擊鏡視野,由於敵方釋放煙霧彈掩護推進,此時可用熱感應狙擊鏡的槍枝持續攻擊敵方。 透過狙擊鏡援助友軍與VIP(重要人士)撤退。這個VIP在劇情中沒有交代後續事項,遊戲中類似的謎團不少,再加上遊戲很賣座,《現代戰爭3》的推出是可以期待。 劇情尾聲的快艇追逐戰。玩家駕船而隊友在前方開槍突圍,敵方陸海空三軍沿路招呼玩家,好不熱鬧。在後段激流區還有因為水飛濺到臉上而產生的光線折射與彎曲特效,仿佛眼睛進水而模糊的感覺。 任務劇情簡報時,會秀出相關的軍武透視圖,這是改裝的海狼級潛艇,專門載運海豹部隊潛入敵方海域,艦橋前方的圓桶艙蓋已打開,特戰小組的水下推進器就由此出發。 更多相關內容請訪問:決勝時刻6專區 來源:遊民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