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鋼琴師

Tag: 鋼琴師

《海上鋼琴師》人生大冒險其二:關於夢想、希望、以及坦然面對生活的勇氣

當我們品味一部好電影時,必然要分析故事的時代背景。因為時代,會決定影片的基調,特別是當劇中的人物不可避免的與時代的洪流發生衝突時。 那麼就讓我們沿著麥克斯的回憶好好了解一下這個故事的時代背景,以及它背後所蘊含的深層含義。 影片最初的背景敘事並不是關於1900這個人的,而是有關一艘從歐洲開往美國的巨大游輪。 船上載著從富裕到貧窮的形形色色的人們,並且「永遠存在著那麼一個人,他一定會是人群中第一個發現美國的人」、「這不是錯覺,而是命運」、「如果你看著他的眼睛就會知道,他從孩童時便心懷著名為美國的夢想」。隨著一聲激動的「America!」自由女神像仿佛穿過曼哈頓的重重迷霧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鏡頭滑過船上歡呼雀躍著的乘客們,影片的英文名在沸騰的人群組成的背景中浮現——《The Legend Of 1900》。 這絕不僅僅是一個人名,這是導演對一個時代的致敬。 1900年的美國,正是第三次移民浪潮的高峰時期,那時的美國作為自由、平等、開放的象徵吸引著來自全世界的移民。大批外來者的湧入為美國這個新生國家注入了龐大的勞動力群體,推進了美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但同時也帶來了諸多的社會問題。所以當時的美國各州已經開始立法對各國移民進行不同程度的限制,但這仍然無法阻擋無數心懷夢想的人們湧向美國,「維吉尼亞號」就是這一切的縮影。 其實在這個時候,有關時代和命運的陰霾就通過片中人物對於移民局的態度來以及1900養父——那個笑著面對死亡的鍋爐工的那句「這個該死的世紀的第一年」暗暗地埋下了。 影片第二段背景敘事是麥克斯初次登上維吉尼亞號的場景,根據片中台詞的推測,應該是在1927年麥克斯24歲的時候。在這一段的敘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大批的手藝人排著隊想要在船上謀求一份體面的工作,而麥克斯憑借自己精湛的小號表演技巧贏得了港口圍觀人群的喝彩和站在船上的1900的鼓掌,也為自己贏得了一份工作。用麥克斯自己的話說「那是我生命中最快樂的日子,人們的眼中充滿了希望」「游輪的出港儀式仿佛是為我一個人舉辦的盛大派對」。 1927年,美國。 根據《那年夏天:美國1927》書中的描述,那時美國的股票市場欣欣向榮,所有人都相信美國將開創被後人稱為「美國世紀」的新時代。1927 的美國人已經是全球最富裕的民族了,他們已經開始大規模享用冰箱、收音機、留聲機電話、電風扇、電動剃須刀和汽車等家電與耐用消費品,其他國家的人們要等到一代甚至幾代人之後才開始成為標配。那仿佛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然而,如果你熟知後世的歷史就會知道,僅僅兩年之後,1929年10月,美國股市便開始不可逆轉的崩盤,經濟危機籠罩了美國,美國從此進入了超過十年的經濟大蕭條的時期。 時代的暗流如船身下的大海般變化莫測,而船舷上的人群依舊歡呼喧鬧渾然不覺。 影片第三段背景敘事是麥克斯下船時的內心獨白:「1933年8月21日,我離開了維吉尼亞號。帶著我的離職文件和薪水,就這麼離開了」。 1933年,正是美國經濟大蕭條日益惡化並向全球蔓延的時代,一個「千百萬人只因像畜生那樣生活,才免於死亡」的時代,那或許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如果你完全理解了「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維吉尼亞號上」這層意義,你就能從另外一個方向來看這個故事----一個將麥克斯作為主角,講述人與時代抗爭的故事: 一個男人出生在新世紀的頭幾年,他在少年時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但這並沒有阻礙他對於夢想的追求,他想要用一把小號征服世界,而他也確實擁有相當的表演天賦。 在24歲時,他登上了往來於大西洋兩岸的豪華游輪維吉尼亞號,那時的他意氣風發,在船上收獲了事業和最好的友情,那是他的「黃金時代」。但人終究無法完全看透時代的方向,隨著經濟大蕭條從美國擴散到世界主要經濟體,游輪的生意越來越差,麥克斯不得不離開了維吉尼亞號另謀出路,而之後又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麥克斯的人生完全被時代的洪流打亂。 算算看,麥克斯應該是1903年出生的,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麥克斯至少已經42歲了,一個人大半的人生已經過去。這個人的一生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經濟大蕭條,他所希望的夢想一直未能實現,人到中年的時候,他甚至不得不賣掉自己心愛的小號,只為了能吃頓飽飯。 1900的船是有形的,飄在海上;麥克斯的船是無形的,就在我們每個人心里。麥克斯這個形象代表的是作者本人,也是正在看這部影片的我們每一個觀眾。 當麥克斯最終找到1900,兩個老友對坐在一起時,麥克斯問1900,「這艘還能叫做船麼?這就是個隨時會爆炸的炸彈啊,你不覺得這里很危險麼?」而1900靜靜看著自己的好友,反問道:「你最近怎麼樣?你的小號呢?」 麥克斯侷促地看了看其他地方說到:「我也已經放棄吹小號了,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吧。」 那麼看到這里,我想請問大家,你們真的認為1900應該離開維吉尼亞號麼?這個缺乏基本社會常識也沒有身份證明只是能彈奏鋼琴的人,在那樣一個時代到底應該怎麼生活呢?當我們看到影片的最後時到底是覺得1900更需要麥克斯,還是麥克斯更需要1900呢?我們到底應該更同情1900?還是更同情麥克斯呢? 「對我來說,陸地不過是另一艘大船。」 1900並不是簡單地不敢下船,他只是勇敢地選擇了回到船上。 在確認了1900的心意後,兩位摯友站起身來,緊緊的擁抱在一起,他們心里都明白,這次真的就是永別了。而後,麥克斯提起皮箱艱難的一步一步登上舷梯,准備離開維吉尼亞號,臉上滿是悲傷。那動作和1900當年提起皮箱堅定的轉身回到船上的場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我第一次看到這里的時候就在想:麥克斯要去哪呢?當他走上鋼制的舷梯,走上陸地這艘大船的時候,他的希望在哪里呢?他要怎樣面對接下來的生活呢? 1900靜靜地站在下面望著自己的好友,雙手插在兜里,與初次見到麥克斯時一樣的瀟灑。突然,他叫住了麥克斯,開始笑著講一個自己將要在天堂上碰到的不公正待遇的笑話:「我就要去天堂了,而看門的可能都找不到我的名字,因為我的名字這麼奇怪,叫什麼1900。而且胳膊估計一會也要被炸掉了,天堂上沒准根本沒得換。」麥克斯被1900逗樂了,他抹了抹眼淚,神情回復了一些鎮定,兩個人再一次揮手道別。而後麥克斯帶著堅定的表情開始繼續向上走。 1900再一次叫住了他:「嗨,麥克斯」,麥克斯低頭向1900看去。「想像一下我用兩只右胳膊彈鋼琴的樣子,希望我在上面能找到架鋼琴吧」,1900隨後笑了起來。麥克斯也笑了,當他再次抬起頭時,陽光照在了他的臉上。 我一直認為這段細節是全篇最精髓的場景。1900知道自己即將面對死亡,你能感受到他內心的恐懼,但他依舊拚命地向自己的好友講著笑話,描述自己在天堂上的遇到的種種不公,化解著自己心中的不安,也努力撫平著自己友人內心的悲傷。 1900選擇了自己的生活,坦然的、待著些許不安的,面對了自己人生的終點,這,就是他的生活。 當麥克斯第一次勸1900下船的時候,1900說過:「我覺得你們陸上的人浪費了太多時間去問為什麼,冬天憂慮夏天的遲來,夏天擔心冬天的將至。所以你們不停到處去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不覺得這有什麼好的。」 設想一下,當我們自己的生活經歷過「海浪」與「戰火」的洗刷,變成一艘銹跡斑斑的廢船時,當這艘船上已經空無一人,甚至當我們的生命走到終點的時候,我們能坦然的說「看,這就是我的一生」嗎?我們能一邊笑著面對自己的死亡,一邊安慰還守在我們身邊的親人或者摯友麼?還是我們不停的在後悔自己過去的選擇,不停的問「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呢。 我無法知道自己的人生最終將在何處,但我希望坦然面對自己選擇的生活並為之奮鬥終身。這就是我的維吉尼亞號,我將和它一起走向終點。 來源:機核

《海上鋼琴師》人生大冒險其一:每個人的「維吉尼亞號」

引言 許久沒有寫過影評了,但最近,在重新看完《海上鋼琴師》並與幾位友人探討了影片的劇情之後,卻無論如何想要將自己的感想寫出來。一方面,自然是因為自己的生活中發生了一些事情;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海上鋼琴師》這種將一系列復雜而矛盾的觀點融合在一個奇妙故事中的敘事方法總會讓我沉浸其中,無法自拔,一如《少年π》。 如果說繪本可以讓孩子站在安全的距離練習自己的情緒,那麼藝術就是讓成年人在安全的距離反思自己的生活。就像羅伯特·麥基在《故事》一書中寫的那樣「在生活中,體驗需通過事後的反思變得有意義;而在藝術里,體驗在其發生的一瞬間馬上就會具有意義。」 《海上鋼琴師》的敘事邏輯看似復雜,現實中穿插著回憶,回憶又推動現實劇情的發展,但從立意來說,其實可以簡單拆分成三條相對清晰的敘事線: 以1900為主角,以「1900是否下船」為主要矛盾衝突的故事線敘事;以Max的回憶和旁白為核心,以船上眾生群像為輔助的時代背景敘事;以Max和1900的友誼以及周圍人善意互動為核心的情感紐帶敘事。 這三條敘事線相互影響、環環相扣,並各自遵循差異化的敘事邏輯,但正是這種復雜的敘事邏輯,才讓讓觀眾感受到這並不只是一個具體個人的傳奇故事,這是我們的生活。 第一部分:故事線敘事——每個人的「維吉尼亞號」 1900,本片的主角,一個極富魅力的角色,一個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卻也背負著人類深沉無奈的角色,一個悲傷而又惹人憐愛的角色。 1900這個人物無疑是獨特的,他從出生起便待在船上,從未踏足過陸地,他不明白陸地上的規則,也不在乎。他從未接受過正規的學習卻擁有天才般的鋼琴天賦,他不需要事先譜曲就可以將所見所想變成樂曲從指間流出。 鋼琴是1900與外部世界最重要的連接渠道,他通過鋼琴結識朋友,通過鋼琴維持生活,通過鋼琴贏得尊重,通過鋼琴表達他的一切喜怒哀樂。因為沒有下過船,1900以為媽媽是一種馬的名字;因為沒有下過船,1900時常會表現出一種與年紀不符的孩子般的天真;因為沒有下過船,1900的世界出奇的簡單。 但1900又是一個具有普遍性的人物,他有夢想,也會感到害怕,時而善良、幽默,時而強硬、不羈,時而孤獨、偏執,時而脆弱、不安;他會渴望愛情,但卻沒有表達的勇氣;他從不對他人報有惡意,但面對露骨的挑釁,也會勇敢的反擊。沒錯,他就像我們身邊一個普通的朋友,甚至,就像我們自己。 影片的故事線敘事是圍繞著「1900是否會選擇下船」來展開的,1900是一個被動主人公的典型,他被外在的事件和人物所推動,而當他在內心追求欲望時,則與其自身性格的方方面面發生衝突。 而在這樣一個看似獨特的個體內心的矛盾衝突中,我們每個人卻又可以輕易找到自己的影子。因為導演通過1900這個人物所表現的,實際上是一個普遍性的矛盾——人應該如何在看似無盡的人生選擇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 在故事線敘事的最後,當麥克斯找到1900的時候,1900向這位摯友講述了自己沒有選擇下船的原因,這段對話既是1900這個人物悲劇性格的展現,也是導演借1900之口向觀眾傳達的思想。 下面,我會按照自己的理解對1900所說的話進行翻譯,可能不同於目前網上任何一種翻譯版本,但我覺得這才是導演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思。 那麼哪個人的「琴鍵」不是有限的呢? 演奏鋼琴是1900所擁有的最重要的東西,所以他用鋼琴來比喻。我們當然不只擁有鋼琴,我們通過愛好和社交技能結識朋友,通過知識和工作能力維持生活,通過人格魅力贏得尊重,通過我們掌握的各種溝通方式來表達喜怒哀樂,「愛好」、「社交技能」、「知識」、「工作能力」、「人格魅力」、「溝通方式」這一切都是我們所擁有的「88個琴鍵」。我們所擁有的或多或少,但終究是有限的,我們每個人不都在用自己「有限的琴鍵」去創造著屬於自己的無限的生活方式嗎? 當然會,畢竟我們只是凡人。 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會不停的做著各種各樣的選擇,或大或小,每一個選擇都會或多或少的影響我們未來的生活。對於普通人來說,「是否下船」似乎是一個無需太多考慮的選擇。但對於從出生起就一直待在船上的1900來說,離開維吉尼亞號,意味著生活中的一切都要發生巨變——要離開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調整早已習慣的生活節奏,重新建立人際關系,甚至連走路的方式都要改變。 我們自己的生活中,不也有類似的抉擇嗎?是否要辭掉看似安穩的工作去創業?是否要為了家庭和孩子放棄過於忙碌但高收入的職業?是否要離開親人去異國他鄉生活?是否要和一個人結合並融入他/她的家族?是否要結束一段感情甚至婚姻? 當每一次重大的抉擇來臨時,我們也會疑慮重重,也會恐懼甚至崩潰,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的選擇是否一定正確,我們也不可能事先把生活中所有的可能性都嘗試一遍,再選擇去過一種自己想要的生活。這難道不是我們每個人的困惑嗎? 聽起來很悲傷不是麼? 可如果我們把維吉尼亞號往返於大西洋兩岸的航程,看做任何一個人人生的某一個階段的話,誰的身邊不也就是2000人呢?少數的人留下,而多數,匆匆而過。 每個人其實都像1900一樣,在生命的每個階段與懷著類似夢想的人一起,用有限的琴鍵,演奏著無盡的音樂,在一段生命旅程過後總會遇到類似的抉擇:是繼續維持這樣熟悉且穩定的生活,還是選擇走上陸地開始一種全新但卻無法確定的生活。 每個人不都生活在自己的維吉尼亞號上嗎? 來源:機核

《海上鋼琴師》演員克蘭倫斯·威廉士三世因結腸癌於6月4日去世

美國男演員克蘭倫斯·威廉士三世因結腸癌於2021年6月4日去世,享年81歲。 威廉士1939年8月21日出生於紐約,是音樂家小克拉倫斯·克萊·威廉士的兒子,祖父是知名爵士樂手,祖母則是女演員兼歌手。從小威廉士由他的祖母撫養長大,在偶然的機會下接觸到了劇院的舞台後,對表演產生了興趣。 從第101空降師退役後,威廉士開始從事演藝事業,在百老匯工作,憑借戲劇《殺戮場上的慢舞》他獲得了托尼獎提名。其後在 ABC 電視劇《The Mod Squad》,飾演臥底警察的他憑借這一角色被大眾所熟知。 威廉士的職業生涯橫跨40年,留下了不少廣為人知的作品,其中包括:《紫雨》《美國黑幫》《白宮管家》,而在《海上鋼琴師》中,他與蒂姆·羅斯飾演的1900鬥琴的段落更是成為了本片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情節之一。 願您一路走好。 來源:機核
手機上彈鋼琴要多快 追求純粹玩法的鋼琴游戲上線了

手機上彈鋼琴要多快 追求純粹玩法的鋼琴遊戲上線了

<p align="justify"「來來來,我給你看個寶貝,」在公共場合隨手掏出一台鋼琴演奏是什麼體驗? <p align="justify"心動網絡今天宣布,一款能在手機上彈古典鋼琴樂的遊戲《鋼琴師》正式登陸iOS以及TapTap,定價12元,首周優惠至8元。無論是初學者還是大佬,你的屏幕就是你的琴鍵,在車站、在課堂甚至在洗手間,只要輕撫手機,便能收獲「彈棉花」的快樂。 <p align="justify"作為一款不騙氪、無攀比、拒跟風的純粹音樂遊戲,《鋼琴師》模擬趨近鋼琴演奏,並且注重玩法與氣氛的核心體驗。遊戲內含100首經典古典樂曲,還包含步伐高階的各種挑戰,不少玩家的音樂之魂,想必已經隨着靈魂深處的律動,開始熊熊燃燒了。那這就讓我們來看看《鋼琴師》究竟是怎麼樣的一款遊戲。 <strong回歸音游之初,趨近音樂本身 <p align="justify"說起音游這個遊戲類型,也算有點歷史了。相比起早期音游主要注重在譜面與節奏上,現代的音游變得更會玩了。 為了擴大玩家粉絲,許多音游逐漸默認與二次元、萌系、可愛概念捆綁在一起,《鋼琴師》依舊保持了較為經典的音遊玩法,打破「創新中的創新」,選擇回到音樂本身的載體——樂器之王鋼琴身上。 <p align="justify"古典鋼琴曲本身,就是一種經歷了無數時光的打磨,收到一代又一代人認可的音樂。而如果這些曲子能跟音游的譜面結合在一起,未免不是一個有趣的思路。著名音樂家劉雪楓曾說過「古典音樂包含了人類所有的情感類型,一切悲歡離合、喜怒哀樂,都能在音樂中獲得共鳴。」 <p align="justify"《鋼琴家》選擇鋼琴,絕非只是懷古。稍有閱歷的玩家都清楚,嘗試對音游的玩法進行創新的遊戲數不勝數。可為什麼只有下落式經久不衰?這是因為下落式的操作邏輯是鋼琴文化影響下必然的自然選擇。而長按,滑鍵等操作,也參考了現實鋼琴落滾等實際彈奏方法。可見,《鋼琴家》這款音游的定位,還是以重現最切近音樂節奏的體驗為主,並不是打着古典旗號吸引路人。 <p align="justify"有趣的是,直接採用鋼琴曲讓《鋼琴家》的譜面非常「踩點」。每個note的位置和類型都與實際的鋼琴曲嚴絲合縫。相比以使用多種樂器演奏的電子樂和流行樂為主的電子樂音游,《鋼琴家》的譜面更加純粹,更接近樂曲本身的樂譜,遊玩時更像是在進行一場演奏。 <strong新版本內容全面優化,走自己的路 <p align="justify"《鋼琴師》原本就有國際版,那時就已經在玩家圈子里積累了很高的人氣,YouTube和B站上也有不少大神傳播高難度全連視頻,但遊戲當時為月卡付費制,而且有各種道具氪金收費,讓許多慕名而來的玩家退縮。 <p align="justify"心動在代理這款遊戲的版本後,在遊戲的優化上既做加法,又做減法:將遊戲改為買斷制後,貨幣、體力值等繁瑣設定都被取消,玩家得以更全神貫注地投入每一段演奏體驗中。在TapTap上我們也看見玩家對這些調整都非常滿意。 <p align="justify"此外心動還在遊戲的原有的基礎上增添了許多增加遊戲性的演奏模式,優化了UI界面。為了進一步突出古典的氣質,現在的遊戲的音符背景界面會根據彈奏的曲目,匹配著名的古典油畫,與音符界面搭配一體。 <p align="justify"這種獨具特色的曲目風格,以及注重回歸純粹的遊戲方式,與心動注重遊戲精品化的思路相同。遊戲變更為買斷制,再加上初始100首以及首周8元特價優惠,沒有雜七雜八的貨幣設定,相比起之前的國際版與NS,玩家購買的性價比將會高出不少。 <p說起回歸初心容易,但真正要做起來阻力重重,特別是在行業整體愈加看重商業化的今天。浮躁的美術和泛濫的二次元包裝越來越多,關注音樂和趣味性的越來越少。《鋼琴師》的選擇,無疑是踩向了自己認可的道路,試圖回到最初的起點,也需要很多玩家的支持才能走的更遠。用獨特的曲目和經典的下落式玩法,打動那些渴望純粹音游的玩家,也許還有一段路要走。   復古而純粹,《鋼琴師》選擇了一條並不輕松的道路。但也許,簡單的操作、嚴謹的譜面與更高的性價比,能夠讓這款遊戲成為音游回歸其本質的一個契機——聆聽音樂,踩准節奏,彈好棉花。 來源:遊俠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