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飛行器

Tag: 飛行器

《碧血狂殺2》彩蛋第二個飛行器在哪里

《碧血狂殺2》中的彩蛋的數量是非常多的,而想要找到難度也很大,第二個飛行器就是其中一個彩蛋,而它的具體位置就在犰狳鎮左方,只有經歷了多次失敗,才能取得成功。 碧血狂殺2彩蛋第二個飛行器在哪裡 彩蛋第二個飛行器就在犰狳鎮左方,只有經歷了多次失敗,才能取得成功。 彩蛋位置如下圖 點擊圖片即可查看大圖 來源:3DMGAME

《碧血狂殺2》彩蛋墜毀的飛行器在哪里

《碧血狂殺2》中的彩蛋的數量是非常多的,而想要找到難度也很大,墜毀的飛行器就是其中一個彩蛋,而它的具體位置就在草莓鎮左上方,西伊莉莎白的利特爾克里克河左邊區域可找到飛行器。 碧血狂殺2彩蛋墜毀的飛行器有什麼內容 彩蛋墜毀的飛行器就在草莓鎮左上方,西伊莉莎白的利特爾克里克河左邊區域可找到飛行器,1代飛行器彩蛋。 來源:3DMGAME

私奔了!《王國之淚》玩家用飛行器帶走普爾亞老婆

視頻演示: gsVideo(「優酷」,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k2ODE0NTA4MA==.html」] 玩家並未說明將其引到飛行器上的方法,不過應該是利用了NPC的卡位bug(NPC在兩個板子中間,然後將兩個板子結合)但是,飛行器沒電之後,林克有滑翔傘,普爾亞怎麼辦呢? 視頻畫面: 來源:遊民星空

研究稱太空飛行器或可「搭上順風車」 實時觀察彗星的形成情況

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家表示,木星附近的半人馬小行星(Centaurs)可以提供了解太陽系的獨特機會。在太陽系深處,在木星和海王星之間,潛伏著成千上萬的太空岩石。偶爾,它們中的一個會撞上木星的軌道,被抓住並被拋向內太陽系--朝向太陽和地球。 這被認為是許多最終經過地球的彗星的來源。一項新的研究闡述了這個鮮為人知的系統的動態。研究結果包括:一艘太空飛行器飛往木星,在木星的軌道上等待,直到其中一個天體被捲入木星的「引力井」,並搭上這個天體的「順風車」,實時觀察它成為一顆彗星,這是可行的。 芝加哥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該論文的通訊作者Darryl Seligman說:「這將是第一次看到一顆原始彗星『開啟』的絕佳機會。」該論文已被《行星科學雜誌》接受。「它將產生一個關於彗星如何移動以及為什麼移動的信息寶庫,太陽系如何形成,甚至類似地球的行星如何形成。」 部分歸功於幾個主要小行星帶的發現,過去50年里,科學家們修改了他們關於太陽系如何形成的理論。他們現在設想的是一個更加動態和不穩定的系統,而不是大行星靜靜地在原地演變,大塊的冰和岩石分散開來,相互撞擊,重新形成並在太陽系中移動。 這些天體中的許多最終凝聚成了八大行星,但其他天體仍然鬆散地散布在空間的幾個區域。Seligman說:「這些小天體向你展示了太陽系實際上是這個非常有活力的地方,不斷處於變化狀態。」 科學家們非常熟悉火星附近的小行星帶,以及經過海王星的較大的小行星帶,即柯伊伯帶。但是在木星和海王星之間,潛伏著另一個鮮為人知的天體群,叫做半人馬(以神話中的混合生物命名,因為它們的分類介於小行星和彗星的中間)。 偶爾,這些半人馬小行星會被吸進內太陽系,成為彗星。"這些天體非常古老,含有太陽系早期的冰,從未被融化,"Seligman說。"當一個天體越來越接近太陽時,冰就會升華,產生這些美麗的長尾巴。 "因此,彗星是有趣的,不僅因為它們是美麗的;它們給你一種方法來探測來自遙遠的太陽系的東西的化學成分。" 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們研究了半人馬小行星的數量以及這些天體偶爾成為前往太陽的彗星的機制。他們估計,大約一半的半人馬小行星變成的彗星是通過與木星和土星的軌道相互作用而被推入內太陽系的。另一半的彗星離木星太近,然後被木星的軌道夾住,被甩向太陽系的中心。 後一種機制為更好地觀察這些即將出現的彗星提出了一個完美的方法:科學家們說,空間機構可以向木星發送一個太空飛行器,讓它在軌道上運行,直到半人馬小行星進入木星的軌道。然後太空飛行器可以搭上半人馬小行星的「順風車」,朝著太陽飛去,在它轉變為彗星的過程中一路進行測量。 這是一個美麗但具有破壞性的過程。彗星美麗的尾巴是隨著溫度的升高而燒掉的冰產生的。彗星中的冰是由不同種類的分子和氣體組成的,它們各自在通往太陽的途中的不同點開始燃燒。通過測量這個尾巴,太空飛行器可以了解彗星是由什麼組成的。Seligman說:「你可以弄清楚典型的彗星冰層在哪里開始燃燒,以及彗星的詳細內部結構是什麼,你從地面望遠鏡中弄清楚這些的希望非常小。」 同時,彗星的表面隨著它的加熱而噴發,形成隕石坑等。他說:「繪制所有這些將幫助你了解太陽系的動態,這對了解如何在太陽系中形成類地行星等事情很重要。」 科學家們表示,雖然這個想法聽起來很復雜,但美國宇航局和其他空間機構已經有技術來實現它了。太空飛行器經常前往外太陽系;美國宇航局的朱諾任務,目前正在拍攝木星的照片,只花了大約五年時間就到達那里。其他最近的任務也表明,即使在天體移動時也有可能訪問它們。OSIRIS-REx訪問了2億英里外的一顆小行星,而日本的Hayabusa 2太空飛行器從另一顆小行星上帶回了少量的岩石。 甚至還有一個可能的目標。一年半前,科學家們發現其中一顆名為LD2的半人馬小行星可能會在大約2063年被吸入木星的軌道。Seligman說,隨著望遠鏡變得更加強大,科學家可能很快就會發現更多這樣的天體。「在接下來的40年里,很可能會有10個額外的目標,其中任何一個都是停在木星上的太空飛行器可以達到的。」 此外,Seligman說:「我們有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的彗星記錄;如果能近距離看到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那該有多酷。」 該論文的其他作者是亞利桑那大學斯圖爾特天文台的Kaitlin Kratter,耶魯大學的Garrett Levine 和夏威夷大學的Robert Jedicke 。 來源:cnBeta

利用電動系繩進行無燃料的太空飛行器推進

如何在沒有推進劑的情況下推進太空飛行器?使用電動系繩,此裝置是連接兩個太空飛行器的長而強的導體。當直流電被施加到系繩上時,系繩會對太空飛行器施加一個力,使其加速或制動。 這種系繩可用於執行無燃料軌道機動,或在衛星工作壽命結束時使其脫離軌道,以防止軌道碎片的堆積。 西班牙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學提出了一種改進的系繩設計,其中包括薄膜太陽能電池,以便為系繩等離子體電路收集更多的能量,用於壽命結束時的脫軌。 這個想法是通過歐空局的開放空間創新平台(OSIP)開放發現想法頻道提出的,尋求新的空間研究活動的新穎想法。這一創新概念已被歐空局接受,將與其他許多概念一起實施。 來源:cnBeta

員工指控藍色起源飛行器存在安全問題 美國FAA介入調查

共21名現任和前任藍色起源員工日前在網上發表公開信指控傑夫·貝佐斯旗下藍色起源飛行器安全問題,公開信稱公司領導層要求提高「新謝潑德」亞軌道飛行器飛行頻率的行為嚴重危及飛行安全。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正在審查信中的安全指控。 據媒體報導,信中說,在藍色起源,與馬斯克等其他航天領域億萬富翁競爭並向貝佐斯展示進度,看上去比安全問題更重要。信中提到,去年公司領導人想增加「新謝潑德」的飛行次數,但一些員工認為這會危及飛行安全。 據SpaceNews報導,信中警告了公司領導層施壓要求每年發射40次以上,「我們當中一些人認為,在現有資源和人員的情況下,領導層急於按如此之快的速度發射,嚴重危及飛行安全。」那些員工在信中寫道。 公開信還指控了藍色起源沒有為研發各種火箭系統的團隊提供足夠資源。信中稱,2019年,從事「新謝潑德」子系統工作的一個小組只有「長時間工作的少數工程師」,其工作「遠遠超出了規模翻倍的團隊所能管理的范圍」。 安全問題還只是一方面,公開信還提出,藍色起源的工作環境「有毒」,尤其是對女性而言。信中說,藍色起源存在一種特殊的性別歧視。 對於這些指控,藍色起源則表示,「我們信守我們的安全記錄,相信新謝潑德是有史以來設計或製造的最安全的太空飛行器。」藍色起源還在聲明中表示不會容忍任何形式的歧視或騷擾,並將迅速調查任何新的不當行為指控。 據媒體報導,FAA則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正在調查信中提出的安全指控,並嚴肅對待所有此類指控。 「新謝潑德」以美國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太空人艾倫·謝潑德(Alan Shepard)命名,由火箭和乘員艙兩部分組成,兩者皆可重復使用。 今年7月,世界首富傑夫·貝佐斯坐上旗下藍色起源「新謝潑德」亞軌道飛行器,和其他3名乘客打卡「卡門線」(高度100公里)。藍色起源9月底還宣布,「新謝潑德」計劃10月12日再次載人飛行,送4名乘客太空游。 來源:cnBeta

芬蘭初創公司Aurora完成170萬歐元種子輪融資 用於簡化太空飛行器推進問題

芬蘭初創公司 Aurora Propulsion Technologies 剛剛完成了 170 萬歐元(約合 1289.28 萬元)的種子輪融資,該公司主要業務是簡化太空飛行器推進問題。該公司成立於 2018 年,目前已經開發了兩款產品,包括一個微型推進器引擎和一個等離子體制動系統,並計劃今年第 4 季度進行在軌測試。 本次種子輪融資由立陶宛風險投資公司 Practica Capital 領投,另有國有私募股權公司 TESI(芬蘭工業投資有限公司)和 Kluz Ventures 的基金 The Flying Object 參與。個人投資者也參與其中。 Aurora...

ExoMars軌道飛行器捕捉到火星山溝的驚人圖像

這張火星上Elysium Planitia年輕火山區的圖片是2021年4月14日由歐空局-俄空局ExoMars微量氣體軌道器(TGO)上的CaSSIS相機拍攝的。這張圖片中的兩條藍色平行溝渠被稱為Cerberus Fossae,被認為是由地質構造過程形成的。 TGO在火山地區上空運行了近一千公里,在拍下張圖片的過程中,CaSSIS正直視這些2公里寬的裂縫的一部分。 這里的地面有幾百米深,充滿了粗顆粒的沙子,可能是玄武岩成分,在CaSSIS的假彩色合成圖像中呈現藍色。附近平坦的火山平原被小的撞擊坑刺穿。 TGO於2016年抵達火星,並於2018年開始執行其完整的科學任務。該太空飛行器不僅傳回了壯觀的圖像,而且還提供了有史以來最詳盡的火星大氣氣體成分清單,並繪制了火星表面富水位置的地圖。 TGO還將為由羅莎琳-富蘭克林探測器和卡扎喬克平台組成的第二個ExoMars任務提供數據中繼服務,該任務將於2023年抵達火星。 來源:cnBeta

[圖]Astroscale公司的ELSA-d太空飛行器首次捕捉到軌道上的「空間碎片」

據媒體New Atlas報導,私營軌道碎片清除公司Astroscale已經驗證了其旨在解決空間碎片問題的磁捕獲系統。該公司的Astroscale-demonstration(ELSA-d)伺服器衛星首次使用該系統成功地捕獲了軌道上的一塊模擬空間碎片。 ...

中國研發千米級超大型太空飛行器 終於開始造殲星艦了嗎?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關於發布了「十四五」第一批重大項目指南,涵蓋數學物理、化學、生命、地球、工程與材料、信息、管理、醫學、交叉等九大領域,可以說每個項目都是重量級的。其中,「超大型航天結構空間組裝動力學與控制」項目尤其讓人感興趣。 該項目指南提到,尺寸達千米量級的超大型太空飛行器是未來空間資源利用、宇宙奧秘探索、長期在軌居住的重大戰略性航天裝備,需通過結構模塊化設計、多次發射、空間組裝的方式進行建造,並解決極其復雜的耦合動力學問題。 這對超大型太空飛行器的動力學設計提出了兩方面的要求: 一是結構的輕量化設計,以最大程度減少發射次數,降低建設成本; 二是結構的可控性設計,以有效抑制組裝過程中組合體軌道與姿態漂移、控制結構變形與振動。 本項目的科學目標包括: 1、瞄準超大型航天結構的減重設計和空間組裝需求,提出滿足在軌動力學要求的組裝結構輕量化設計新理論; 2、建立空間組裝過程的「軌道-姿態-結構」耦合動力學新模型,揭示空間組裝過程的耦合動力學演化新規律; 3、提出空間組裝過程的「軌道-姿態-結構」一體化穩定控制新理論; 4、探索解決超大型航天結構動力學試驗「天地一致性」問題的新方案。 研究內容則有四大方面,分別是:超大型航天結構的輕量化和可控性設計、超大型航天結構空間組裝過程的動力學演化、空間組裝過程軌道-姿態-結構一體化穩定控制、空間組裝過程動力學與控制的地面模擬試驗。 按照要求,項目申請的直接費用預算不得超過1500萬元。 網友:瞄準星辰大海的我兔,終於開始造殲星艦了嗎? 殲星艦第一次在《星球大戰》中登場 來源:cnBeta

10年前的今天 ​NASA的朱諾號太空飛行器發射升空以觀察木星

2011年8月5日,美國宇航局的朱諾號太空飛行器發射升空,開始了為期五年的行星際旅行,前往巨型行星木星。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的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負責管理朱諾任務及其運作。太空飛行器的目標是進入圍繞該行星的軌道,並使用其成套的科學儀器和照相機來觀察木星的大氣層、重力和磁場。 對該行星屬性的了解可以揭示出有關其起源和演變的線索。朱諾號於2016年7月抵達木星,並進入圍繞該行星的橢圓極地軌道。它繼續對我們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進行觀測,傳回了這個氣態巨行星的壯觀圖像,直到今天,朱諾的使命還在繼續。 木星是一顆氣態巨行星,大到除了太陽之外,太陽系中的所有其他天體都可以裝進它里面,木星系統就像一個小型太陽系,一共有79顆衛星圍繞著這顆行星運行。 盡管木星是我們太陽系中肉眼可見的五顆行星之一,但它的衛星一直沒有被發現,直到1610年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用他自製的望遠鏡觀察到木星的四顆最大的衛星。今天,它們被稱為伽利略衛星,以其發現者的名字命名。幾個世紀以來,越來越好的望遠鏡,以及後來的其他探測儀器揭開了木星的神秘面紗,比如它的大紅斑和大氣中的多色帶。隨著1970年代第一個太空飛行器飛越木星,我們對木星的了解成倍增加(先驅者10號、11號以及旅行者1號和2號),尤其是1990年代和2000年代的伽利略軌道器和大氣探測器。其他幾個太空飛行器(尤利西斯號、卡西尼·惠更斯號和新視野號)對這顆巨大的行星進行了觀察,同時利用其引力將它們加速到太陽系的其他目的地。與以前訪問木星的太空飛行器不同,朱諾號依靠的是太陽能而不是核能,它攜帶了三塊有史以來放置在行星際太空飛行器上的最大的太陽能板。 為了進行觀測,朱諾號攜帶了一套九種儀器: 微波輻射儀(MWR):測量木星大氣層深處的水和氨的豐度,並獲得大氣層的溫度曲線。 木星紅外極光成像儀(JIRAM):一個光譜儀,提供木星高層大氣中極光的圖像。 磁強計(MAG):繪制木星的磁場圖,並確定該行星內部的動態。 重力科學(GS):通過測量太空飛行器無線電信號的都卜勒變化來繪制木星內部的質量分布圖。 木星極光分布實驗(JADE):測量木星極光中低能量的離子和電子的角度分布、能量和速度矢量。 高能粒子檢測儀(JEDI):測量木星極光中高能量的離子和電子的角度分布、能量和速度矢量。 無線電和等離子體波傳感器(Waves):確定界定木星無線電發射和極光粒子加速的極光電流區域。 紫外線光譜儀(UVS):提供極地磁層中紫外線極光輻射的光譜圖像。 朱諾相機(JCM):一個可見光相機/望遠鏡,用於研究木星雲層的動態,發回圖像促進教育和推廣。 來源:cnBeta

幸運相遇:太陽軌道飛行器穿越了一顆解體彗星的尾巴

據媒體報導,在日前舉行的National Astronomy Meeting 2021上提出的一項新研究中,一次對解體彗星尾部的偶然飛越為科學家提供了一個研究這些非凡結構的獨特機會。去年,ATLAS彗星在接近太陽之前分裂並留下了它以前的尾巴,其以一縷塵埃和帶電粒子的形式穿過太空。 哈勃太空望遠鏡於2020年4月觀察到了衰變現象,但最近,ESA太空飛行器太陽軌道器(Solar Orbiter)在執行任務過程中飛近了殘骸尾部。 這次幸運的偶遇給研究人員提供了一個獨一無二的機會來研究一個孤立的彗星尾巴的結構。通過利用太陽軌道器的所有原位儀器的聯合測量,科學家們已經重建了ATLAS的尾部的相。由此得出的模型表明,由太陽風攜帶的行星間磁場「覆蓋」在彗星周圍,並圍繞著一個磁場較弱的中央尾部區域。 彗星的典型特徵是有兩個獨立的尾巴:一個是眾所周知的明亮彎曲的塵埃尾巴,另一個--通常比較暗淡--是離子尾巴。離子尾巴源於彗星氣體和周圍太陽風之間的相互作用,太陽風是由帶電粒子組成的熱氣體,其不斷地從太陽吹來並滲透到整個太陽系。 當太陽風跟像彗星這樣的固體障礙物相互作用時,它的磁場被認為會彎曲並「覆蓋」在它周圍。同時存在的磁場覆蓋和由冰核融化釋放的彗星離子隨後產生了典型的第二離子尾巴,它可以延伸到彗星核下游很遠的地方。 來自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太陽物理學家、這項研究的領導者Lorenzo Matteini表示:「這是一個非常獨特的事件,也是一個讓我們以前所未有的細節來研究彗星尾巴的組成和結構的令人興奮的機會。希望隨著帕克太陽探測器和太陽軌道器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太陽,這些事件在未來會變得更加常見!」 這是第一次發現彗星尾部如此接近太陽--在金星的軌道內。這也是為數不多的科學家能從碎片彗星上進行直接測量的案例之一。彗星跟太陽風的相互作用及其離子尾巴的結構和形成都將極大地幫助我們理解彗星跟太陽風的相互作用。 來源:cnBeta

「朱諾號」探測器比任何其他太空飛行器都更接近木星最大衛星木衛三

據媒體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的「朱諾號」探測器比20多年來任何其他太空飛行器都更接近木星最大的衛星--木衛三(蓋尼米得,Ganymede),為這個冰冷的天體和這顆氣態巨行星提供了戲劇性的一瞥。不到一天之後,「朱諾號」對木星進行了第34次飛越,在不到三個小時的時間里,從木星的咆哮大氣層飛到了木星的兩極。利用太空飛行器的JunoCam成像儀,任務小組製作了這個動畫,為每次飛掠提供了一個 「星艦船長」的視角。 來自聖安東尼奧西南研究所的朱諾號首席調查員 Scott Bolton說:「該動畫顯示了深空探索可以是多麼美麗。動畫是一種方式,讓人們想像探索我們太陽系的第一手資料,看到圍繞木星運行和飛過它的一顆冰冷的衛星會是什麼樣子。今天,當我們接近人類能夠在環繞地球的軌道上訪問太空的激動人心的前景時,這將我們的想像力推進到幾十年後,屆時人類將訪問我們太陽系的外星世界。」 長達3分30秒的動畫開始時,「朱諾號」正在接近木衛三,以每小時41600英里(66949公里)的相對速度經過木衛二表面645英里(1038公里)的范圍。圖像顯示了這顆衛星的幾個暗區和亮區(暗區被認為是由於冰升華到周圍的真空中,留下了暗色的殘留物),以及撞擊坑特羅斯(Tros),它是木衛三上最大和最亮的撞擊坑之一。 「朱諾號」只用了14小時50分鍾就在木衛三和木星之間行駛了735000英里(約118萬公里),觀眾可以看到木星壯觀的雲頂上方2100英里(3380公里)以內的景色。那時,木星強大的引力已經將太空飛行器相對於木星加速到幾乎每小時13萬英里(21萬公里)。 在可以看到的木星大氣特徵中,有位於北極的環極氣旋和這顆氣態巨行星的 "珍珠串 "中的五個--在南半球逆時針旋轉的八個巨大風暴,顯示為白色橢圓。利用「朱諾號」從研究木星大氣層中了解到的信息,動畫小組模擬了當我們經過木星的巨大雷暴時可能看到的閃電。 這個延時動畫的相機視角是由公民科學家Gerald Eichstädt使用木衛三和木星的合成圖像生成的。對於這兩個世界,JunoCam的圖像被正投影到一個數字球體上,並用於創建飛越動畫。合成幀被添加進來,以提供木衛三和木星的接近和離開視圖。 按照計劃,木星的引力影響了「朱諾號」的軌道,導致其軌道周期從53天縮短到43天。「朱諾號」的第35次飛越木星的任務定於7月21日進行。 來源:cnBeta

NASA「朱諾號」太空飛行器探測到木星的最高能量的離子

木星的行星輻射環境是太陽系中最強烈的。美國宇航局的朱諾號太空飛行器自2016年以來一直比以前的任何任務都更接近木星的軌道,從一個獨特的極地軌道調查其最內部的輻射帶。該太空飛行器的軌道使我們能夠首次對木星的輻射帶進行完整的緯度和縱向研究。貝克爾等人利用這一能力,報告發現了困在木星中緯度地區的新的重質高能離子群。 作者採用了一種新的技術來探測這個群體;他們沒有使用粒子探測器或光譜儀來觀察和量化這些離子,而是使用了「朱諾號」木星探測器的星際跟蹤攝像系統。星體追蹤器,或恆星參考單元(SRU),是一種高解析度的導航相機,其主要任務是利用對天空的觀測來計算太空飛行器的精確方向。朱諾太空飛行器上的SRU是屏蔽最嚴密的部件之一,其輻射保護是太空飛行器輻射庫中其他系統的6倍。 這個動畫顯示了朱諾太空飛行器的恆星參考單元(SRU)星形照相機(左)被木星內部輻射帶的高能粒子擊中。這些撞擊的特徵在SRU收集的圖像中顯示為點、方塊和條紋(右)。 盡管有厚重的保護,具有非常高能量的離子和電子仍然偶爾會穿透屏蔽層並擊中SRU的傳感器。這項研究的重點是118個不尋常的事件,這些事件的能量比典型的穿透性電子要高得多。利用計算機建模和實驗室實驗,作者確定這些離子沉積的能量比穿透性質子和電子沉積的能量分別高10倍和100倍。 為了確定可能負責的離子種類,作者檢查了傳感器撞擊的形態。盡管大多數撞擊只觸發了幾個像素,但少數入射角較低的事件可以產生條紋,在粒子穿透連續的像素時,能量被沉積下來。模擬軟體可以預測在物質中運動的各種粒子的能量沉積,為朱諾遇到的離子提供候選。作者說,輕如氦或重如硫的離子物種至少可以解釋一些觀察到的撞擊。從氦到氧的物種可以解釋所有的撞擊,只要它們的能量超過每個核子100兆電子伏特。 最後,該研究將這些離子歸於同步輻射區的內部邊緣,位於1.12-1.41木星半徑的徑向距離和31°至46°的磁緯度。這個區域還沒有被以前的任務探索過,而且這個離子群以前也是未知的。它們的總能量以千兆電子伏特為單位,代表了朱諾號迄今為止觀測到的最高能量的粒子。 來源:cnBeta

首個民間投資登月項目 1億美元太空飛行器墜毀月球後再度進軍

2019年,作為世界上首艘由私人機構資助的登月飛船「創世紀」號(Beresheet),在距離月球表面約149米的高度時墜毀。雖然任務失敗了,但以色列並沒放棄該項目。據媒體報導,以色列非盈利組織SpaceIL在周日宣布,已經再次籌得了7000萬美元的資金,這些資金將用於第二次登月計劃。 根據SpaceIL的說法,目前已經基本籌齊了用於第二次登月計劃的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5億元)資金,這將資金將於用於完成2024年的發射任務。 而這些資金主要來自南非裔以色列億萬富翁莫里斯·卡恩(Morris Kahn)、法國裔以色列億萬富翁派屈克·德拉希(Patrick Drahi)和風險投資公司 Entree Capital 的聯合創始人、南非慈善家馬丁·莫沙爾(Martin Moshal)。 據了解,Beresheet月球探測器是由SpaceIL和以色列國有航空工業公司建造,該項目以私人捐款方式籌集,耗資大約1億美元,也是首個由民間籌集的登月項目。 2019年4月12日凌晨3:25許,Beresheet因主發動機故障,在距離月球表面約489英尺(149米)的高度時與地面控制中心失去聯系,最終墜毀在月球表面。 而這項名為Beresheet 2的新項目以色列於2020年底首次宣布,它將由三個太空飛行器組成,一個軌道飛行器和兩個著陸器,並希望能夠成為繼中國後第二個成功登陸月球遠端的國家。 來源:cnBeta

FAA啟動強大的新系統 以近乎實時的方式追蹤太空飛行器

據媒體報導,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已經啟動了一個強大的新系統,該系統將使其能夠近乎實時地跟蹤火箭發射,以及太空飛行器在返回地面的途中重新進入地球的空域。據該機構稱,這項新計劃旨在提高美國國家空域系統的安全性,加入FAA現有的空中交通管理工作。 這項新能力被稱為空間數據集成器(SDI),它是目前正在運行的一個原型,旨在接收有關火箭發射和太空飛行器返回的數據。這些數據包括重要的細節,如火箭或太空飛行器的高度和位置,用於跟蹤發射的實際軌跡和計劃軌跡。 SDI的發射數據被發送到FAA的交通流管理系統(TFMS),該系統還接收飛機危險區(AHA)和任務事件的當前狀態更新。在那里,TFMS將數據顯示在位於FAA空中交通管制系統指揮中心的交通狀況顯示器上,供該機構的空中交通組織空間業務團隊使用。 FAA將其SDI的發射描述為打開了「更動態地 」管理國家空域的大門。除其他外,這將有助於減少其他實體在火箭發射和太空飛行器返回時需要等待封閉空域重新開放的時間。 據該機構稱,SDI業務於6月30日隨著SpaceX公司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Transponder 2任務而啟動。該機構計劃同樣將其用於即將到來的SpaceX CRS-22 「龍」貨運飛船發射,以前往國際空間站。最終,該機構認為這是管理日益繁忙的國家空域的一個 "關鍵工具",特別是隨著私人航天工業的發展。 來源:cnBeta

深空原子鍾正改善GPS系統 提高太空飛行器自主性

在我們的月球之外冒險的太空飛行器依靠與地球上的地面站的通信來弄清他們在哪里以及他們要去哪里。美國宇航局的深空原子鍾正在努力讓這些遠方的探索者在導航時有更多的自主權。在2021年6月30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篇新論文中,該任務報告了他們在提高天基原子鍾長期持續測量時間的能力方面的工作進展。 這項功能可提高整套系統的穩定性,也影響到幫助人們在地球上導航的GPS衛星的運行,因此這項工作也有可能提高下一代GPS太空飛行器的自主性。 為了計算一個遙遠的太空飛行器的軌跡,工程師們將信號從太空飛行器發送至地球並返回。他們在地面上使用冰箱大小的原子鍾來記錄這些信號的時間,這對於精確測量太空飛行器的位置至關重要。但是對於火星或更遙遠的目的地的機器人來說,等待信號的旅程可能很快就會增加到數十分鍾甚至數小時。 如果這些太空飛行器攜帶原子鍾,它們可以計算出自己的位置和方向,但這些鍾必須高度穩定。GPS衛星攜帶原子鍾,幫助我們到達地球上的目的地,但這些時鍾需要每天更新幾次,以保持必要的穩定水平。深空任務將需要更穩定的天基時鍾。 位於通用原子公司電磁系統軌道試驗台太空飛行器中間艙的深空原子鍾的一瞥。 由美國宇航局位於南加州的噴氣推進實驗室管理,深空原子鍾自2019年6月以來一直在通用原子公司的軌道試驗台太空飛行器上運行。新的研究報告稱,任務團隊創造了空間長期原子鍾穩定性的新紀錄,達到了目前天基原子鍾穩定性的10倍以上,包括GPS衛星上的原子鍾。 當每一納秒都很重要時 所有的原子鍾都有某種程度的不穩定性,導致時鍾的時間與實際時間的偏移。如果不加以糾正,這種偏移雖然微不足道,但會迅速增加,而對於太空飛行器的導航來說,即使是一個微小的偏移也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深空原子鍾任務的關鍵目標之一是測量時鍾在越來越長時期內的穩定性,在新的論文中,該團隊報告了一個穩定的水平,導致在超過20天的運行後,時間偏差小於4納秒。 "一般來說,1納秒的時間不確定性對應於大約1英尺的距離不確定性,"JPL的任務原子鍾物理學家和新論文的共同作者Eric Burt說。"一些GPS時鍾必須每天更新數次以保持這一水平的穩定性,這意味著GPS高度依賴與地面的通信。深空原子鍾將這一時間推到了一周或更久,從而有可能使像GPS這樣的應用獲得更多的自主權。" 新論文中報告的穩定性和隨後的時間延遲比該團隊在2020年春季報告的要好大約五倍。這並不代表時鍾本身的改進,而是團隊對時鍾穩定性的測量。更長的運行期和幾乎一整年的額外數據使得他們的測量精度得到了提高。 美國宇航局的深空原子鍾可以徹底改變深空導航。該技術演示的一個關鍵要求是一個緊湊的設計。這里展示的是完整的硬體包,每邊只有大約10英寸(25厘米)。 深空原子鍾任務將在8月結束,但美國宇航局宣布,這項技術的工作仍在繼續:深空原子鍾-2,這個尖端計時器的改進版,將在飛往金星的VERITAS(金星輻射率、無線電科學、InSAR、地形學和光譜學的簡稱)任務中飛行。與它的前身一樣,新設計的太空原子鍾是一個技術演示,意味著它的目標是通過開發目前不存在的儀器、硬體、軟體或類似的東西來推進太空能力。由JPL建造並由NASA空間技術任務局(STMD)資助,用這項技術產生的超精確時鍾信號可以幫助實現自主太空飛行器導航,並加強未來任務的無線電科學觀測。 深空原子鍾的心臟 計算機輔助設計,或稱CAD繪制了時鍾的線性離子阱--深空原子鍾物理包的 "心臟"--比兩卷並排的硬幣略小。DSAC項目是一個基於汞離子阱技術的小型低質量原子鍾,將在太空中展示實力,為下一代深空導航和無線電科學提供前所未有的穩定性。 "NASA在VERITAS上選擇了深空原子鍾-2,這說明了這項技術的前景,"JPL的深空原子鍾主要研究人員和項目經理Todd Ely說。"在VERITAS上,我們的目標是讓這個下一代空間時鍾通過它的考驗,並展示它在深空導航和科學方面的潛力。" 來源:cnBeta

歐空局利用太空飛行器的 “內務”數據來了解更多關於宇宙射線的信息

歐空局報告說,它正在利用最初在羅塞塔和火星快車任務上收集的所謂太空飛行器 "內務"數據來了解更多關於宇宙射線的信息。宇宙射線是高能輻射的爆發,太空飛行器收集的數據有助於科學家了解宇宙射線在火星和內太陽系中的表現。由太空飛行器及其部件收集的內務數據通常被工程團隊用來監測太空飛行器的健康狀況和診斷故障。 這些數據包括組件健康和開/關狀態的信息,以及其他信息。這些數據可以與科學上有趣的現象聯系起來,並被視為通常未被開發的寶貴科學資源。例如,在太空中運行的太空飛行器通常被來自銀河系的帶電粒子擊中,包括宇宙射線。宇宙射線尤其具有挑戰性,因為如果它們擊中空間硬體,會對電子元件造成損害,並可能威脅到地球周圍軌道上的人類和更深入太空的任務。 在地球上,圍繞地球的大氣層可以保護表面免受宇宙射線的影響。當宇宙射線擊中機載計算機並導致記憶體錯誤時,太空任務會記錄下來,這被稱為錯誤檢測和糾正。自從發射以來,"火星快車"一直在收集這些測量數據,最近團隊訪問了自2005年以來收集的數據,提供了一個跨越15年的數據集。 多種因素影響著太陽系內宇宙射線的強度,其中一個因素是太陽在其11年活動周期中的位置以及與太陽的距離。有了火星快車和羅塞塔記錄的數據,科學家們可以詳細地探索太陽與宇宙射線的關系。科學家們說,這是第一次利用誤差檢測和校正數據來研究發生在較長時間內的事件。 然而,該數據在過去曾被用於探索短期的太陽事件。在對數據進行篩選後,科學家們發現,宇宙射線在火星上相對於太陽的表現與在地球上的表現非常相似,並且受到太陽周期的強烈影響。研究小組還確定,每一個天文單位的宇宙射線計數會增加大約5%。 來源:cnBeta

歐空局利用太空飛行器的「內務」數據來測量宇宙射線

據媒體報導,通過研究高能粒子撞擊電路造成的計算機故障記錄,歐空局(ESA)的科學家們利用羅塞塔號(Rosetta)彗星探測器和火星快車空間探測器 (Mars Express)的「內務」數據,對太陽系的宇宙射線有了新的認識。 地球不斷受到高能粒子的轟擊,這些粒子通常被稱為宇宙射線,從太陽系外部流進來。由於地球受到大氣層和磁場的保護,我們在地面上不會受到它們的困擾,但是它們對太空任務,特別是那些在低地球軌道以外旅行的任務可能是一個嚴重的危險。 宇宙射線會破壞微電路,這意味著它們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使組件退化,因此空間機構的工程師會定期監測太空飛行器系統的健康狀況。這種一般「內務」管理的一個例子是錯誤檢測和糾正(EDAC),它記錄了由於宇宙射線影響造成的記憶體錯誤,以便對它們進行補償。 歐空局的團隊意識到,隨著深空任務走得越來越遠,這些日誌可以作為衡量太陽系不同地區宇宙射線活動隨時間變化的一種方式,起到雙重作用。在這項研究中,他們查看了火星快車任務從2005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17日的「內務」日誌,以及羅塞塔號任務從2005年1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的「內務」日誌。 這15年的數據來自兩個任務,一個是火星,另一個是木星軌道以外的彗星,這很重要,因為太空飛行器不僅在到達目的地時發回診斷性遙測數據,而且在從地球通過時也會發回。這意味著有可能觀察到在太陽11年的活動周期中,宇宙射線在內太陽系是如何變化的,這可能會影響宇宙射線。 此外,這組數據使科學家們不僅可以分析宇宙射線在時間上的變化,還可以分析空間上的變化,方法是比較來自太空飛行器和地球上南極觀測的射線計數,以及與太陽的不同距離。測量結果顯示,每一個天文單位(9300萬英里,1.5億公里)的射線計數增加約5%。 「我們發現,宇宙射線在火星上的表現與在地球上的表現非常相似,並且受到太陽周期的強烈影響,」研究負責人Elise Wright Knutsen說。「隨著太陽變得更加活躍,擁有更多的太陽黑子,我們看到的宇宙射線就會減少,因為我們的恆星會偏轉更多的宇宙射線。然而,這種反相關是在大約5.5個月後看到的--它不是立即的--而且這種時間滯後的原因仍然是一個引人入勝的公開問題。」 歐空局認為EDAC技術有更廣泛的應用,包括在該機構的Gaia、BepiColombo和即將到來的Juice(JUpiter ICy moons Explorer)任務。 該研究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上。 來源:cnBeta

《賽博2077》曝海量概念圖 海量軍事重型飛行器展示

日前CDPR高級載具概念設計師Paweł Breshke-Czyżewski分享了《賽博朋克2077》新的概念藝術圖,展示了遊戲中未曾出鏡的軍事重型飛行器。 本作的故事發生在夜之城,權力更迭和身體改造是這里不變的主題。玩家將扮演一名野心勃勃的雇傭兵:V,追尋一種獨一無二的植入體——獲得永生的關鍵。自定義角色義體、技能和玩法,探索包羅萬象的城市。玩家做出的選擇也將會對劇情和周遭世界產生影響。 CDPR在本周為《賽博朋克2077》推送了1.23版本更新,仍以修復Bug、提升穩定性為主。而遊戲免費DLC、付費拓展資料片仍未有消息傳出。 更多概念圖: 來源:遊俠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