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Core i7

Tag: Core i7

頻率可達5.5GHz 英特爾i7-14700HX處理器曝光:性能提升30%

快科技11月2日消息,前不久英特爾發布了酷睿14代i7-14700K桌面處理器,其工藝與架構不變,相比上代增加四個小核,並提高了睿頻頻率。 但高端遊戲本和移動工作站對應的HX系列移動處理器目前還暫未發布,不過近日有一款搭載i7-14700HX移動處理器的宏碁新款筆記本出現在了Geekbench上。 根據Geekbench數據顯示,即將推出的i7-14700HX和i7-14700K類似,同樣為8大核+12小核結構。 該處理器在Geekbench測試中的最高頻率達到了5462MHz,單核成績為2921分,多核成績為17475分。 作為對比,其前代產品i7-13700HX為8大核+8小核規格,睿頻5.0GHz;單核得分2725,多核得分13332。 可以看出,i7-14700HX不僅在主頻上有了大幅提升,而且在增加四個小核心後,多核分數的提升達到了30%以上。 這次英特爾的i7-14700HX堪稱同代產品提升最大,只是目前官方還沒有宣布何時發布這款處理器,不知道相比於Meteor Lake架構的Ultra處理器又會如何。 來源:快科技

側透玻璃機箱 微星海皇戟AS台式機上新:i7+RTX 4070

快科技4月13日消息,微星推出新款海皇戟AS台式機,顯卡用上了最新發布的RTX 4070。 外觀設計上,新款主機採用側透玻璃玻璃機箱,配合Mystic light,讓遊戲玩家可以充分發揮其獨特風格的燈光效果。 機箱內採用了微星獨有的Silent Storm Cooling 3散熱技術,通過分層氣流將CPU、顯卡和電源放在三組獨立氣室中,避免溫度疊加。 微星昨天發布了GeForce RTX 4070全新系列顯卡,包括GAMING TRIO魔龍和VENTUS萬圖師,採用了全新的圖形技術、先進的電路設計和優秀的散熱系統,為用戶提供更高的性能和效率以及更低的溫度和更安靜的體驗。 新款海皇戟AS台式機將搭載顯卡的具體型號還未確定,處理器將會採用最新的酷睿i7系列,預計將在不久後上架。 來源:快科技

3599元起 銘凡推出NPB7迷你主機:i7-13700H、雙雷電4

快科技4月11日消息,銘凡推出了新款迷你主機NPB7,搭載酷睿i7-13700H處理器,准系統售價3599元。 新款迷你主機沿用了上一代的設計,採用銀白配色,看起來十分整潔,其採用全新主動式SSD散熱設計,側面有散熱口,可以有效對記憶體和SSD散熱。 處理器為酷睿i7-13700H,14核心20線程,L3緩存為24MB,P-Core最大睿頻為5.0 GHz,E-Core最大睿頻為3.7 GHz,集成了Iris Xe核顯,具有96個EU,頻率為1.5 GHz,TDP為45W。 擴展方面,配備了兩條DDR5記憶體插槽(SO-DIMM),最大支持64GB的DDR5-5200記憶體,擁有支持PCIe 4.0 NVMe SSD的M.2 2280插槽,另外還有一個2.5英寸硬碟位,支持6.0Gb/的SATA 3.0接口設備,利用M.2 2230插槽可安裝Wi-Fi和藍牙模塊。 接口包括兩個USB4、一個USB 3.2 Gen2 Type-C接口、兩個USB 3.2 Gen2 Type-A接口、兩個USB 3.2 Gen1 Type-A接口、兩個2.5 Gbps網口、一個3.5mm音頻插孔等。 來源:快科技

銘凡推出NAB6迷你主機:i7-12650H、雙2.5G網口

3月25日消息,銘凡推出新款NAB6迷你主機,其搭載酷睿i7-12650H處理器,配備了雙乙太網埠,支持輸出四台4K顯示器。 外觀上,NAB6設計非常緊湊,採用了銀白的配色,看起來很整潔。同時機身設計上也很易於升級,只需要用手壓按擋板即可彈出,用戶就能更換記憶體和SSD了,並且引入了全新的主動式SSD散熱設計,側面有散熱口,可以更有效地對記憶體和SSD散熱。 處理器為酷睿i7-12650H,10核心16線程(6P+4E),L3緩存為24MB,P-Core基本頻率為2.3 GHz最大睿頻為4.7GHz,E-Core最大睿頻為3.5GHz,集成了Iris Xe核顯,具有64個EU,頻率為1.4GHz,TDP為45W。 擴展方面,NAB6配備了兩條DDR4記憶體插槽(SO-DIMM),最大支持64GB的DDR4-3200記憶體,擁有支持PCIe 4.0 NVMe SSD的M.2插槽(最大2TB),另外還有一個2.5英寸硬碟位,支持6.0Gb/的SATA 3.0接口設備,利用M.2 2230插槽可安裝Wi-Fi和藍牙模塊,可以通過兩個HDMI接口和兩個Type-C接口可實現四個4K@60Hz顯示。 此外,該設備配有兩個USB 3.2 Gen2 Type-C接口、四個USB 3.2 Type-A接口、兩個2.5 Gbps網口、一個3.5mm音頻插孔等。 Minisforum提供四種配置,分別為准系統售價359美元(約合人民幣2465元)、16GB RAM+ 512GB SSD售價449美元(約合人民幣3083元)、32GB RAM+512GB SSD售價489美元(約合人民幣3358元)和32GB RAM+1TB SSD售價529美元(約合人民幣3633元)。 來源:快科技

微星發布PRO DP10 13M迷你主機:最高12核i7、支持雷電4

3月2日消息,微星推出了PRO DP10 13M迷你主機,配備雷電4接口,最多可同時支持四台顯示器。 外觀上,這款迷你主機設計十分小巧,支持橫放與豎放,頂部有鏤空設計,機器尺寸為178.82x34.48x179mm,體積約為1.1L,有黑白兩色可選。 處理器可選酷睿i7-1360P、酷睿i5-1340P、酷睿i3-1315U,其中i7-1360P為12核16線程,即4大核+8小核,主頻2.2GHz,18MB三級緩存,核顯為96EU,核顯頻率為1500MHz。 另外配備兩條SO-DIMM DDR4記憶體插槽,最大支持容量為64GB,兩個M.2插槽,一個2.5英寸硬碟位。 安全方面,這款迷你主機配備dTPM(discrete TPM)技術,可加密儲存敏感數據與密碼,提高安全防護性。 接口包括前置一個USB 3.2 Gen 2 Type-C接口,三個USB 3.2 Gen 1 Type-A接口,一個3.5mm耳機耳麥接口; 後置一個雷電4接口,兩個USB 3.2 Gen 1 Type-A接口,一個2.5G網口,一個HDMI接口,一個DP 1.4接口,一個VGA接口及一個Wi-Fi天線接口。 價格方面,酷睿i7-1360P+16GB記憶體+1TB固態硬碟的版本售價為31900新台幣,約合人民幣7178元。 來源:快科技

糾結酷睿i5還是i7的人:別再白費力了

自從英特爾推出酷睿系列以來,i3、i5、i7乃至之後才加入酷睿的i9都給用戶留下深刻的印象。 不過對於一些不了解硬體的用戶而言,往往會根據前綴來選擇處理器,雖然酷睿處理器前綴決定了型號的定位,但通常是針對同代產品而言。尤其是最近英特爾剛剛發布13代酷睿處理器,就有不少用戶開始疑惑究竟是該買i5-13600K還是i7-12700K。 時至今日,英特爾已經發布整整13代酷睿,眼花繚亂的處理器型號同樣讓不少用戶迷糊,雖然同樣叫i7,但是i7-7700K和i7-12700K的的性能可謂天差地別,畢竟兩者存在五年的硬體差距,所以並不能單純依靠前綴來單方面判斷一款處理器的性能。 那麼對於剛剛疊代的處理器而言,相較上代能否實現越級性能的提升,就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例如10代酷睿升級到11代酷睿,因為英特爾一直打磨14nm工藝,導致11代酷睿整體性能提升幅度較小,甚至功耗方面有些失控,出現11代i9性能不如10代i9的情況。 在英特爾痛定思痛之後,終於採用10nm?Intel?7工藝打造12代酷睿,同時使用異構設計,大幅提升12代酷睿處理器的多核性能。那麼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之下,同樣是疊代產品,11代的性能升級幅度與12代就不可同日而語。 而英特爾剛剛發布的13代酷睿,又在12代的基礎上有了明顯升級。?首先,i5-13600K採用14核20線程的設計,擁有6顆性能核以及8顆能效核,二級緩存高達20M,三級緩存也有24M,默認TDP為167W。 而i7-12700K則是12核20線程,擁有8顆性能核以及4顆能效核,二級緩存12M,三級緩存25M,默認TDP為202W。 從參數上來看,i5-13600K與i7-12700K互有勝負,但是在R15跑分測試中,i5-13600K跑出3609分,而i7-12700K只有3241分,前者有著11.3%的性能提升。 最關鍵的是,在性能提升的同時,i5-13600K的默認TDP要低於i7-12700K,這就意味著i5-13600K的能效比要更加優秀,且性能也更加強勁。 而同樣的情況放在i5-11600K中,雖然性能超越上一代i5-10600K,但是距離上一代i7-10700都有不小的差距,更何況i7-10700K。 但是12代的i5-12600K由於性能的大幅提升,不僅超越i7-11700K,甚至性能已經高於11代i9和10代i9。這種程度的性能提升顯然是極其不正常的,也能看出之前的11代酷睿有多拉胯。 尤其是13代酷睿性能提升同樣不小的情況下,i5-13600K的競爭力不容小覷,不僅超越上一代的i7-12700K,甚至距離i9-12900的性能也十分接近。 對於從性能角度出發的用戶而言,i5-13600K的性能優於i7-12700K,並且更低的TDP也能讓出更多電源給到顯卡,兩代通用的主板也降低了整體配置的價格,作為次旗艦晶片,i5-13600K相當出色。 所以英特爾13代酷睿處理器算是將科技行業買新買不舊的理念詮釋地淋漓盡致,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購買i5-13600K只是為了做做表格看看視頻,那麼前幾代i5同樣可以輕松應對。 所以明確用途和需求非常重要,建立在需求之上,再去考慮相應的性能選擇對應產品,基本上就不會有太大問題。 目前i5-13600尚未發布,i5-13600K散片的價格也在2000元出頭,與i7-12700價格一致且低於12700K,那麼i5-13600K毫無疑問是目前最值得購買的高性能i5產品。 來源:快科技

Intel i7又把i9反殺了 多2個核心、性能領先22%

一般來說,產品檔次越高,規格越高,層次分明,但有時候也有一些特殊的例外。 GeekBench 5資料庫內出現了一款“i7-13700HX”,顯然是Intel 13代酷睿HX系列移動版的一員,8大8小16核心24線程,大核二級緩存每核心2MB,三級緩存共計30MB,頻率2.1-5.0GHz。 該系列之前已經出現過i9-13900HX,也是8+8 16核心,但頻率不詳。 不出意外,它們的基礎功耗將和12代HX系列一樣,都是55W。 有趣的事情就來了,根據曝料,13代H45系列的旗艦型號i9-13900HK,只會有6+8核心,還不如i7 HX。 事實上,這一代也是如此,H45系列的i9-12900HK、i9-12900H都是6+8核心,HX45系列的i7-12850HX、i7-12800HX則都是8+8核心。 說起來太亂太難懂,看下圖吧: 不過,HX 55W系列的應用非常少,只有一些極端發燒遊戲本使用了頂級的i9-12950HX、i9-12900HX,預計13代也會是類似的情況。 回到i7-13700HX,它的GeekBench 5單核跑分為1866,基本上和i9-13900HK同一檔次,多核跑分為15181,憑借多出來的2個大核領先i9-13900HK 22%之多。 來源:快科技

PC變天了 干同一件事 M1 Max速度是酷睿i7的4.8倍

盡管高通和微軟早於蘋果進行了ARM PC的嘗試,但因為應用優化不充分、編譯效率低等問題,並沒有在市場掀起波浪。反而,後起之秀蘋果憑借M1以及在軟硬體一體化上的優勢,一鳴驚人。 日前,Stephen Shanklan升級了一台M1 Max+32GB記憶體中配版16寸新MacBook Pro,他很好奇自己的錢花的值不值,於是第一時間拿出來和2年前的16寸MBP(6核酷睿i7)做對比。 首先從體驗上,Shanklan感覺無論是加載網頁、滑動瀏覽、TouchID解鎖等都有著明顯速度提升。 接著是自己常用的後期照片軟體Adobe Lightroom,以合成6張3000萬像素RAW照片為例,M1 Max MBP用時14秒,i7 MBP用時67秒,速度差了4.8倍。即便是差距最小的一項測試(合成3張3000萬像素RAW到HDR),M1 Max為12秒,i7為22秒,後者用時是前者1.9倍。 盡管i7版MBP已經面世兩年,但Adobe Lightroom在M1 Max問世後快速就進行了優化,包括適配其統一記憶體架構(減少CPUGPU對調用數據的重復復制)以及釋放AI單元算力等。 一番測試後Shanklan認為自己花費3500美元(約合2.2萬元)購置新MBP物有所值,老i7最終折抵了1350美元。 來源:快科技

10小時驚人續航 小米筆記本Pro X 14評測:酷睿H35輕薄、性能全都有

一、前言: 遊戲本風起雲涌 酷睿H35另闢蹊徑 這兩年,由於虛擬貨幣挖礦、新冠疫情等各方面的沖擊,加上全球性的晶片短缺,遊戲玩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想正常買一塊顯卡都很難,於是很多人轉向了整機。 尤其是遊戲級別的筆記本,隨著硬體性能的飛速發展、整體設計的全面精進,加上組裝和維護方便、成本低,以及天然的便攜性,成為越來越多遊戲玩家的最愛。 這幾年,處理器市場風起雲涌,自從AMD推出銳龍處理器之後,AMD和Intel之間「相愛相殺」,而對於消費者來說感知最明顯的,就是兩家的新品節奏明顯變快,每一代的提升幅度之大也遠超前些年,自然是消費者喜聞樂見的。 當然,Intel仍然占據絕對的市場優勢,行業合作深入,產品極其豐富,應用優化到位,這都是無可比擬的優勢。在遊戲本上,Intel處理器加上NVIDIA顯卡更是絕地的標配。 今天我們體驗的這款小米Pro X 14筆記本,就是Intel+NVIDIA強強搭配的輕薄高性能本。 處理器採用的是Intel酷睿i7-11370H, 屬於Intel今年特別開辟的H35全新系列,性能比傳統U系列低功耗版好得多,功耗又比傳統H45系列高性能版低得多,非常適合打造輕薄的遊戲本、創作本、全能本。 規格方面,i7-11370H採用10nm SuperFin製程工藝,4線程8核心,基準主頻為3.3GHz,最高睿頻可達4.8GHz,3級緩存為12MB,TDP功耗也僅有35W。 小米Pro X 14在不犧牲輕薄的情況下,塞入了電競級顯卡NVIDIA GeForce RTX 3050,搭配128bit 4GB GDDR6顯存,並且支持光線追蹤和DLSS超采樣技術。 既然加入了電競級獨顯,高刷屏也必不可少。小米Pro X 14搭載了14英寸的超視網膜流速屏,最高可支持120Hz的刷新率,在色彩方面支持100% sRGB高色域顯示、1000:1的對比度,並且還通過了德國萊茵護眼認證。 現在,我們就來看看小米這款Pro X 14的表現,下圖為具體參數: 二、外觀:遊戲本也能輕薄 CNC工藝有質感 小米Pro 14 X整體較為輕薄,只有16.5mm厚,重量約1.6kg。 機身上採用了CNC一體微米級精雕工藝,材質為6系航空級鋁合金,機身表面使用了170號精密陶瓷噴砂。 A面也一如既往地簡潔干練,只有小米LOGO。 CNC工藝是通過一整塊鋁合金切割,可讓機身減少使用塑料螺絲柱,能夠讓機身結構更加堅固,有著一定的抗沖擊和抗跌落性,同時還能提升外觀的質感。 小米Pro X 14的B面搭載的螢幕素質非常不錯,14英寸2560×1600解析度,支持120Hz刷新率,100%...

Core i7-1195G7跑分曝光,成績稍低於Core i7-1185G7

最近又有一個未發佈的Intel處理器跑分成績被泄露了,這次是一顆名為Core i7-1195G7的移動處理器。這次的成績是在Puget System上發佈的,這家公司是以搭建工作站計算機,以及提供實際應用跑分而著名的。之前我們也用過他們的PugetBench來進行PS以及LR方面的測試。 根據Puget System的跑分頁面,這顆Core i7-1195G7是一個使用Willow Cove架構的4核處理器,搭載Intel自家的Xe-LP核顯,EU大概為80或者96個。頻率方面,這個Core i7-1195G7隻有2.9GHz,比起目前的i7-1185G7還低0.1GHz。 而這也讓Core i7-1195G7的跑分成績略低於目前的Core i7-1185G7。前者總分為859分,主動分數94,被動分數77.8,而後者得分是868分,主動分數為93.4,被動分數則是80.2分。這次的跑分是在配合16GB 4266MHz記憶體下,以針對LR Classic 0.92以及10.2的測試中得來的。 目前並不知道Intel是打算準備來個更高頻率以及有更多功能的Tiger Lake Refresh,還是這個Core i7-1195G7隻是為了填補現在產品線的空缺。 從生產廠的角度來說,Intel在賣出了幾百萬個Tiger Lake處理器之後,應該也知道要怎樣去改善良品率以及減少同款處理器之間的性能差異問題。這就意味著Intel應該是可以推出頻率更高的Tiger Lake處理器。另外,Intel也有好幾款Tiger Lake處理器是在11代處理器路線圖中,但並未發佈的,Core i7-1195G7或許就是其中一款。還有一個可能性,那就是Core i7-1195G7是Intel專門為部分客戶准備的非路線圖OEM半定製產品。 來源:超能網
被動散熱的Core i9-9900T能夠提供與Core i7-9750H接近的多線程性能

被動散熱的Core i9-9900T能夠提供與Core i7-9750H接近的多線程性能

8核35W Core i9-9900T可以與45 W的Core i7-9750H的性能不相伯仲,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與6核第九代Core i7系列相比,8核第九代Core i9系列能夠提供更好的多線程性能。然而,與標準Corei 7相比,被動冷卻的Corei 9 SKU能否保持其性能優勢呢?差別就在於一個大散熱器...... 最近,我們有機會測試了一款完全靜音的小型電腦,它帶有一個被動冷卻的35W內核i9-9900T,看看在沒有風扇的情況下,處理器的表現如何。鑒於它們各自不同的外形和CPU,這個做法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很顯然,Impact Display解決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這一點。 i9-9900T在CineBench中的測試分數,與數據庫中50多台筆記本電腦中的i7-9750H表現出來的平均分只相差3%到6%之間 ,這可以說非常接近了。 雖然結果挺有趣,但通常情況下,8核CPU不能以這種方式直接與6核CPU進行比較,核心i9-9900T長時間受到壓力會出現問題。 正如我們的CineBench R15多線程循環測試所顯示的那樣,在壓力測試的後半部分,時鍾頻率急劇下降,只有大約350分。性能最終會恢復,直到再次達到某個溫度閾值,以重復該過程。 對HWiNFO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可以發現,為了控制核心溫度,時鍾頻率從2.6GHz降到了300MHz。因此,被動冷卻的Corei9-9900T只能暫時與主動冷卻的Corei7-9750H不相伯仲。 我們認為一台主動冷卻的i9-9900T PC不會出現這里提到的同樣的節流問題。很少有商用PC搭載不常見的Corei9-9900T,因為小型PC的外形因素通常傾向於使用45W的Core H系列處理器或65 W的桌面處理器Core i7。 來源:快科技
Intel十代酷睿i7-10700KF現身 頻率飆上5.3GHz、性能看齊3800X

Intel十代酷睿i7-10700KF現身 頻率飆上5.3GHz、性能看齊3800X

傳言Intel計劃3月中旬發布10代酷睿桌面處理器Comet Lake-S,依然基於成熟的14nm工藝。 經查,SiSoft SANDRA基準庫中已經出現i7-10700KF的身影,F後綴代表無核顯。 識別出來的參數包括8核16線程,16MB L3。不過頻率和功耗數據就有些夸張,基礎頻率4GHz,加速5.3GHz,功耗達到了250W。盡管Intel此前表示10代酷睿i7/i9可官超5GHz以上,但如此夸張也顯得不太可能,估計是ES工程調試芯片的誤導信息。 性能方面就跟詭異了,與同是8核16線程的銳龍7 3800X對比,後者頻率3.9GHz/4.5GHz,125W下輸出65.78GOPs/GHz的性能,10700KF在250W下是59.95GOPs/GHz。總成績前者294.33GOPS,銳龍是308.90GOPS。 對此,TMHW的猜測是,5.3GHz或是睿頻+TVB(熱速度加速)兩管雞血雙重加持下的效果。 作者:萬南來源:快科技

「骷髏峽谷」NUC最佳機箱:能上45W Core i7處理器,被動散熱

有沒有高玩入手了Intel去年推出的最強NUC——代號骷髏峽谷(Skull Canyon)的NUC6i7KYK,配備了Core i7-6700HQ處理器、Iris Pro 580最強核顯以及雷電3、USB 3.1等新一代接口,而且外觀也很炫酷,透著強烈的發燒味道。骷髏峽谷NUC唯一不太讓人滿意的地方可能就是散熱了,官方的機箱還不夠強。如果想要更好、更安靜的機箱,Akasa針對骷髏峽谷NUC推出了新的機箱,可以支持45W TDP的Core i7被動散熱需要。 Intel骷髏峽谷NUC外觀YY,配置強大,但散熱還不完美 Fanlesstech網站日前獨家爆料了Akasa公司推出的骷髏峽谷NUC機箱最終版,如下圖所示: 可惜的是他們並沒有公布這款機箱的細節,能看到的是Akasa的NUC機箱散熱面積大多了,使用的材質也是全鋁,所以整體看來還是高大上的。 接口方面,正面有2個USB A型接口,其中一個是USB 3.0的,後置有mini DP(應該也支持雷電3的)、USB C、HDMI 2.0及額外的2個USB接口。 Akasa這款機箱預計會在3月份正式開賣,售價未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