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Linux

Tag: Linux

Arm處理器達成雙路384核心:Linux系統扛不住了

快科技12月1日消息,Ampere面向數據中心的新一代AmpereOne擁有最多192個Arm架構核心,雙路就是384核心,這是迄今核心密度最高的處理器,但尷尬的是,Linux內核最多僅支持256個核心。 x86陣營中核心數量最多的產品是AMD EPYC 9004系列,單路最多128核心,雙路256核心,正好達到Linux的上限。 為此,Ampere已經向Linux內核提交了一個新補丁,採用一種名為“CPUMASK_OFFSTACK”的方法,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一種映射關系,從而繞過核心數量限制。 最關鍵的是,這種方法不會給Linux內核鏡像增加過多負擔,每個核心只需要8KB文件而已。 當然,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還是等待Linux內核升級,原生支持更多核心,預計 得等明年的Linux 6.8版本。 其實早在2001年,就有人提交了補丁,希望將Linux支持的處理器核心數增加到512個,但被維護者拒絕了,認為沒必要。 AmpereOne處理器基於台積電5nm工藝、Armv8.6+就夠,核心數量136/144/160176/192等不同配置。 每個核心都有兩個128位矢量單元、2MB二級緩存,主頻3GHz,支持八通道DDR5、128條PCIe 5.0,熱設計功耗200-350W不等。 來源:快科技

Windows弱爆了 AMD 96核心撕裂者跑Linux遙遙領先20%

快科技11月22日消息,AMD線程撕裂者7980X是有史以來最強大的消費級處理器,但並非天花板,在它之上還有面向工作站的線程撕裂者PRO 7995WX,擁有96核心32線程、384MB三級緩存、八通道DDR5、128條PCIe 5.0,當然也能用在TRX50桌面主板上。 近日,專注研究Linux系統的Phoronix對比了一下撕裂者PRO 7995WX系統在Linux、Windows下的不同性能,結果有點吃驚。 測試用的是一台惠普Z6 G5工作站,還配備了128GB DDR5-5200 RIDMM內存、三星SSD、RTX A4000顯卡,對比系統是Ubuntu 23.10、Windows 11 Pro 23H2。 測試項目非常豐富,包括LuxCore、Intel Embree、OSPRay、eekbench、Blender以及視頻剪輯等,都是對CPU要求非常高的。 綜合下來,Linux下的性能相比於Windows平均高了多達19.5%,其中在ASTC、asmFish、OSPRay、LuxCoreRender 2.6、AV1編碼等項目中,領先優勢達到了一倍之多。 只有在LuxCoreRender 2.6、Geekbench 5、Kvazaar(H.265開源編碼器)等極少數項目中,Windows可以領先,但幅度都不大,從3.2%到14%不等。 很顯然,在超多核心利用率方面,Linux依然遙遙領先。 來源:快科技

尷尬了:RX 7800 XT Linux下跑遊戲遠不如RX 6800 XT

RX 7800 XT是一款相當不錯的顯卡,但是相對於上代RX 6800 XT的性能提升幅度,至少在Windows下如此。 Phoronix最近在Linux下測了一下,結果意外發現,RX 7800 XT的性能反而不如上的一代,跑遊戲的時候相比於RX 6800 XT平均居然落後了多達11%,只相當於RX 6800。 從規格上看,RX 7800 XT的核心數量相比於RX 6800 XT其實少了12組CU,但是憑借新的RDNA3架構設計,浮點性能反而大大領先80%。 只是,這種性能是理論上的,到了實際遊戲中並未得到足夠的釋放,再加上Linux下可能還沒有優化到位,就出現了這種尷尬局面。 當然了,AMD顯卡整體上在Linux下還是不錯的,RX 6700 XT就能稍稍留領先RTX 3080。 Intel Arc顯卡就非常糟糕了,最高端的A770相比於RTX 4060還低了接近16%。 來源:快科技

龍芯中科:x86/Linux二進位翻譯趨於穩定 正測試部署ARM/Android應用

快科技11月8日消息,龍芯中科前不久召開了2023年第三季度業績說明會,在與投資者和網友互動問答環節,龍芯中科董事長、總經理胡偉武解答了許多問題。 問題有很多,有些回答也是透露了一些重要信息。 當被問及龍芯有無計劃開發 ARM 的二進位翻譯,在什麼契機下面向市場和社會公開時,胡偉武回答稱: “有。不過目前重點是在龍芯平台上運行X86/Windows應用,下一步要在龍芯平台上運行ARM/Android應用(已經開始部署)。” 其還表示,以前說過的要通過指令系統的創新消滅指令系統差異,一步步都會做到。 當被問到二進位翻譯目前進展怎麼樣時,胡偉武表示X86/Linux的二進位翻譯趨於穩定。 “X86/Windows的列印機、IE瀏覽器兼容問題基本解決,正在做通用平台,最近有很多應用可用了,而且比較流暢,但這是個大工程,我希望二進位翻譯結合3B6000的推出可以到個人電腦的開放市場試試看。” 另外對於公司的GPGPU產品的計算能力,胡偉武回答到:“在2K3000中INT8大概8TOPS,在9A1000中INT8大概32TOPS;同時,多個9A1000通過龍鏈互連可以形成更高性能。” 以上只是部分問答,感興趣的可以去看。 來源:快科技

第一款純64位架構 Intel安騰徹底涼涼:Linux停止支持

還有多少人記得曾經傳奇一般的“安騰”(Itanium)? 現在,它徹底涼透了,從硬體到軟體都去了。 最新的Linux 6.7版內核,已經移除對安騰IA-64指令集的支持。 安騰最初由Intel、惠普聯合研發,是劃時代的第一款64位處理器,而且是純粹的64位,完全不支持32位。 但是,安騰從一開始就命運多舛,原計劃1999年發布,結果拖到2011年。 僅僅支持64位,也使得從作業系統到開發工具再到應用軟體,都需要重構,維護工作量浩大,讓合作夥伴苦不堪言,紛紛離去,惠普甚至因此和甲骨文鬧上法庭。 隨後,AMD搞出了32/64位融合架構AMD64(x86-64),Intel也不得不跟進,重開了一條至強產品線,而安騰就只剩下Intel和惠普(後來的HPE惠與)苦苦支撐。 2017年,最後一代安騰9700系列發布,但非常敷衍,製造工藝還是上古時期的32nm,並且在2019年就迅速進入退市期,2021年8月終止出貨。 惠與承諾對安騰伺服器的支持將持續到2025年,但已經只是象徵性的,早已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來源:快科技

微軟或限制Win 10無法使用Wi-Fi 7,只支持Win 11/Linux/ChromeOS

Wi-Fi 7將標志著下一代無線連接時代的到來,不過用戶想享受更快的無線網絡,需要運行最新的Windows作業系統才能獲得全面的支持。近日有網友透露,英特爾的內部文檔顯示,由於缺乏微軟認證的Windows 10驅動程序,該作業系統不支持Wi-Fi 7,高通和聯發科的Wi-Fi 7晶片也會遇到同樣的情況。 近期有消息稱,英特爾「BE200NGW」和「BE200D2W」無線網卡已通過了FCC認證,將提供M.2 2230和M.2 1216兩種尺寸規格。預計Wi-Fi 7今年晚些時候會出現在筆記本電腦和台式機上,將成為基於Meteor Lake的「Core Ultra」平台及支持第14代酷睿的新款Z790主板的一個賣點。按照現在掌握的信息來看,只有Windows 11及後續版本,還有部分Linux發行版本和部分ChromeOS才可以支持Wi-Fi 7。以微軟現在的態度,缺乏必要的認證會讓Wi-Fi 7極大機率最終不能用於Windows 10。 Wi-Fi 7對應的是IEEE 802.11be EHT(Extremely High Throughput)標准,在Wi-Fi 6E的基礎上引入了320MHz頻寬、4096-QAM調制、Multi-RU、多鏈路操作、增強MU-MIMO、多AP協作(常說的MESH組網)等技術而來,這使得Wi-Fi 7相較於Wi-Fi 6E可以提供更高的數據傳輸速率和更低的延時。 Wi-Fi 7理論上可以支持高達30Gbps的數據傳輸速率,相當於Wi-Fi 6的3倍,可以滿足高碼率4K/8K視頻、VR/AR應用、遠程辦公、視頻會議以及雲計算多種場景的使用(《超能課堂(296):次世代無線網絡WiFi...

大家想體驗RISC-V架構電腦的話,現在可以考慮849元起的Lichee Pi 4A

RISC-V架構應該是近年最熱門的CPU架構了,由於其開源的特性,廣受開發者社區們的歡迎,更有阿里在內的互利網大公司也投入資源去支持這個開源CPU架構,現在RISC-V架構距離我們一般個人愛好者也並不遙遠,來自矽速科技的Lichee Pi 4A計算板,就可以買來當作一個小電腦來學習和體驗。 專注於SBC以及科普基礎電腦知識ExplainingComputers,最近發布了個Lichee Pi 4A的開箱體驗視頻,介紹了這塊RISC-V架構的基本規格以及實際運行情況,Lichee Pi 4A本身是SO-DIMM形式,方便用於多片集群項目,但零售版是附帶了擴展板,帶有HDMI輸出、兩個LAN網口、4個USB 3.0接口,並提供了無線Wi-Fi藍牙,還有GPIO以及MIPI、DSI、CSI這些顯示器和攝像頭都有。 而在核心部分,Lichee Pi 4A採用的SoC為TH1520,集合了4顆64位RISC-V架構C910核心的CPU,主頻為1.85GHz,宣稱性能比上一代最強RISC-V架構CPU要強兩倍,已經接近於Raspberry Pi 4的水平,另帶有4TOPS算力的NPU,以及IMG B系列GPU等等。 Lichee Pi 4A預裝定製的Debian系統,目前官方有提供OpenWRT,甚至Android系統支持,課通過USB-C刷入板載eMMC,但也可以通過MicroSD卡來引導系統,板上帶有切換開關,經過ExplainingComputers的測試,Lichee Pi 4A使用起來和與目前主流的ARM架構開發板差不多,而且相比過去RISC-V架構要穩定很多,還有播放網絡視頻能流暢應付720p,更高的1080p就會出現掉幀,但這應該是軟體兼容性問題。 Lichee Pi 4A在淘寶其實也早已開賣了,8GB+32GB版本的單板架構為849元(還需要加電源適配器),這買來開發學習RISC-V架構的話,倒也可以接受了,而對於一般消費者,它可能更多就是用於入門Linux系統,上上網網和輕度辦公,或者當作個軟路由也是可以的。 ...

Star Labs推出StarLite Mk V,一款採用英特爾N200的二合一筆記本

StarLabs是一間專注於Linux電腦的廠商,我們在早些時候也報導過他們的ByteMkII小主機。而根據Liliputing的報導,他們最近還更新了StarLite產品線,正式推出了StarLiteMkV。 和上一代的MkIV不同,MkV的設備形態是二合一筆記本,尺寸為28.33x20.3x0.89 cm,重約0.9kg。它擁有一塊12.5英寸,2880x1920解析度的IPS觸屏,支持10點觸控。CPU則是英特爾N200,一款6W的AlderLake-N處理器,4c4t的配置,全是E-Core。內存則是16GB的LPDDR5-4800。硬碟為512GBPCIe3SSD,而用戶可以選配更大容量的1TB或2TB硬碟。StarLiteMkV所用的無線網卡為英特爾Wi-Fi59650,且支持藍牙5.1。 相比起一些二合一筆記本,StarLiteMkV的接口豐富很多,它帶有兩個支持PD3.0的USBType-C3.2接口,一個MicroHDMI和一個3.5mm音頻接口。StarLabs表示它最多能同時連接2個3840x2160@30Hz的顯示器。另外,它也附贈一個65W的USBType-C充電器和2米充電線。根據官網的描述,StarLiteMkV擁有一塊38Wh的電池,續航時間可達12小時。 由於是Linux設備,StarLiteMkV所採用的BIOS也是開源的coreboot。StarLabs可為用戶免費預裝Ubuntu、Manjaro等Linux發行版,而預裝Windows的話則需要加錢。 目前StarLiteMkV在官方商城上是處於預售狀態,基礎款的預售價為3284元人民幣(不含稅),發貨時間會在8-9周內。和StarLiteByteMkII一樣,StarLiteMkV的預售價是要比零售價更便宜一點的,它的零售價為4711元。 ...

7月Steam硬體調查:GTX 1060跌至第三 Linux首次超蘋果

7月Steam硬體調查已出爐,GTX 1650占有率略有下滑但仍穩居第一,RTX 3060則超過GTX 1060升至第二。 內存方面,有49.8%的玩家使用16GB內存,32G內存占有率漲至19.63%。CPU方面,66.1%的玩家使用INTEL,33.9%的玩家使用AMD。 值得一提的是,作業系統方面,Linux使用率達到了1.96%,相較6月增加了0.52%。首次超過蘋果的MacOS。這主要歸功於Steam Deck掌機的熱銷。 Steam會於每月進行一次調查,收集用戶正在使用的電腦軟硬體種類的數據。調查非必須參加,且匿名進行。收集到的信息將非常有助於官方決定該投資開發哪些技術、提供哪些產品。 來源:快科技

銳龍處理器卡頓、死機仍未解決 Linux大神斬草除根:直接禁用fTPM功能

快科技8月1日消息,微軟的Win11系統加入了對TPM安全模塊的強制要求,這帶來一些麻煩,AMD的銳龍平台支持fTPM固件,避免了沒有物理TPM導致的不兼容問題。 然而fTPM模塊過去一兩年也惹出了麻煩,那就是導致銳龍處理器的卡頓、死機等意外,之前是在Win11、Win10等平台上,之後在Linux平台上也遇到了這個問題。 去年AMD說推出了新的微代碼解決了fTPM導致的卡頓問題,Linux平台年初也推出了補丁,但這個問題並沒有完全解決,性能卡頓的問題依然時有發生。 如何徹底解決?Linux創建者Linus Torvalds的建議是直接禁用fTPM功能,這樣就能斬草除根了。 禁用fTPM的話,顯然會對一些安全相關的功能造成負面影響,但是綜合考慮來看,Linus Torvalds認為這依然是個好選擇,畢竟卡頓可能更影響體驗,硬體加密之類的安全功能並不常用。 當然,問題的核心還是要靠AMD解決,面對Linus Torvalds的建議,AMD這邊還沒什麼回應。 來源:快科技

Meteor Lake-S並沒有完全取消,新的Linux代碼中依然有它的身影

盡管之前有傳言說Meteor Lake-S已經被取消,從目前的消息來看桌面版的酷睿第14代處理器全部都是Raptor Lake Refresh,但Meteor Lake-S並沒有完全被放棄,Linux的最新驅動裡面依然存在它的代碼。 根據phoronix的消息,Meteor Lake-S的驅動程序代碼已經被寫入了Linux 6.5,是一個引腳控制驅動程序,其實目前來說並沒有任何證據表面Meteor Lake-S會推向市場,但這也說明Intel並沒有完全放棄這款產品。 Meteor Lake-S與Raptor Lake Refresh共存的可能性雖然不是沒有,但可能性非常低,因為兩者的針腳應該是不同的,兩種架構之間差異過大,Raptor Lake Refresh和現有的Raptor Lake差別不大,屬於12代酷睿Alder Lake的改良版本,而Meteor Lake-S則採用全新的架構,是Intel首款採用小晶片設計的處理器,同時還將整合VPU專用的AI加速單元。 最大的可能性是Meteor Lake-S是與更之後的Arrow Lake-S一同出現在桌面市場上,其中Arrow Lake-S作為酷睿Ultra 7以上的產品,而Meteor Lake-S則作為酷睿Ultra 5以下的產品,畢竟前者只有6P+8E,後者甚至能做到8P+32E。 ...

新的Linux更新中加入了Meteor Lake-S代碼,基本確定它沒被取消了

雖然此前有消息稱Intel有取消桌面版Meteor Lake-S的打算,但越來越多的消息表明Meteor Lake-S並沒有取消,不過最多隻有Core i5型號,其實此前說它被取消也不是沒有根據的,因為Meteor Lake最多隻有6P+16E,所以在多線程性能上可能比不上現在8P+16E的Raptor Lake,就像當年的Core i9-11900K多線程不如Core i9-10900K一樣。 在5月6日發布的Linux 6.3更新中,它增加了對Meteor Lake-S SPI串行快閃記憶體的支持,支持設備的驅動程序列表中也添加了Meteor Lake-S PCI ID列表。 至於Meteor Lake-S會在什麼時間發布目前還不確定,至少今年推出的應該是Raptor Lake Refresh,明年年初的CES上Intel應該會推出移動版的Meteor Lake,桌面版的不知道會不會壓後,新一代處理器會採用LGA 1851插座,尺寸和現在的LGA 1700一樣是45 x 37.5 mm,散熱器上保持兼容,新的平台還會兼容再下一代的Arrow Lake-S,還有傳言說會繼續支持後繼的Panther Lake-S。 Meteor Lake-S最多隻有Core i5型號,包含35W和65W TDP的產品,也就是說不包含K和KF的非鎖頻型號,而後續的Arrow Lake-S則最高可提供Core i9型號,畢竟核心數量提高到了8P+16E,新一代處理器比較有趣的地方除了採用多晶片設計之外,還加入了L4緩存,據說這緩存是整合在基礎模塊上的,目前測試的L4緩存的大小為128MB至512MB,不過可以擴展到GB的級別。 ...

在Linux下用RTX 4080/4090跑遊戲,幀數和Windows 11下只差10%左右

以前在Linux下面,只能玩玩一些有原生支持的遊戲,又或者是模擬器遊戲,不過自從Steam Deck的推出後,通過Proton的兼容層技術,讓很多原本只有Windows版的遊戲,在Linux下面也可以運行了,不過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同樣的硬體在Windows和Linux運行遊戲的性能差距有多少呢? 最近國外的一家網站phoronix,就做了個同顯卡在Linux對比Windows 11的性能差距測試,他們用到NVIDIA最新一代的RTX 4080和RTX 4090,通過Steam Play(基於Proton)跑了《賽博朋克2077》和《刺客任務3》,盡管在Linux下面有從DirectX轉到Vulkan的性能損失,但Proton的效率非常不錯,Linux(Ubuntu 23.04)能達到Windows 11的大約90%的幀數水平 在2K解析度最高畫質設置下面,Linux相比Windows 11跑《賽博朋克2077》,用RTX 4090會差個12%,RTX 4080有15%,不過降低到高畫質,RTX 4090的差距會縮小到5%,RTX 4080就保持15%的差距,而上到4K解析度的表現和2K類似,不過phoronix並沒有給出打開光追和DLSS方面的測試。《刺客任務3》的情況就飄忽一些,在2K解析度最高畫質下,兩個作業系統的表現很接近,僅有5%差距,但開到4K超高畫質,就最高能拉開到15%了。 另外phoronix還測試一些跑分軟體以及渲染任務,在有原生支持下面,Linux其實是可以完全發揮出RTX 4080和RTX 4090的性能,表現與Windows 11下面基本一樣,可見作業系統已經不會影響顯卡的性能,只是看遊戲的支持了。 ...

惠普停產了一款發售不足一年的筆記本,但服務支持將會持續到2026年

現時大部分的筆記本電腦都是預裝了Windows系統,預裝Linux發行版的設備可以說是少之又少。不過這也可以理解,一方面來說Windows確實是更適合大多數人用,其次對Linux有需要的用戶們比如說開發者對裝系統這事可謂是輕車熟路。不過話雖如此,一些廠商還是會推出一些預裝Linux發行版的產品,比如說惠普去年發售的Dev One,但很遺憾的是,根據Liliputing和Phoronix的消息,惠普最近宣布這款筆記本已經在今年1月停產了。 Dev One是一台14英寸輕薄本,搭載一塊解析度1080P、亮度1000尼特的螢幕,處理器方面則是AMD銳龍7 PRO 5850U,一款Zen 3 8c16t + Vega 8的15W處理器,並配備16GB DDR4記憶體和1TB PCIe 3 SSD。當然,更重要的是它預裝了一款名叫Pop!_OS的Linux發行版,它來自System76,基於Ubuntu修改而來,也被用在System76旗下的設備里面。 這台筆記本在去年6月發售,售價為1099美元(約合7616元人民幣),也就是說,它開售不足一年就停產了。 就此事,Liliputing聯絡了惠普方面,惠普沒有說明Dev One停產的原因,同時也表明現時沒有下一代產品的計劃。唯一可以確認的是,惠普將會繼續提供支持直到2026年1月,或者自用戶購買日期起的3年內。 考慮到配置和售價,我們大概可以猜到Dev One為何匆匆停產且沒有續作的原因:銷量不是特別樂觀。畢竟AMD銳龍7 PRO 5850U已經是一款2021年發售的處理器了。 ...

純血64位Intel處理器終結 Linux將刪除內核支持:結果救回來了

現在的CPU幾乎都是64位的了,大家用的x86處理器中可能會看到AMD64的字樣,因為消費級的64位指令集是AMD搞出來的,而Intel自己搞的64位IA64早已經成為歷史,也就是安騰處理器。 安騰的IA64是純血64位指令集,不兼容32位CPU,理念很好很強大,然而放棄了之前的生態兼容,結果被AMD的64位指令偷家,在得到微軟支持後成為事實上的64位x86標準,最終Intel都無奈接受這一事實,這也是AMD的高光時刻。 始於2001年的IA64逐漸無人問津,只有聯合開發的HP強撐到最後,2017年發布了最後一代的安騰9700系列,2019年宣布停止出貨,2021年7月份就不再出貨了,市面上還有在用的都是存貨。 由於IA64及安騰處理器沒什麼存在感了,Linux此前考慮過刪除內核對IA64的支持,之前沒能得到統一的結果,擱置了兩年之後現在又有Linux社區人員提議徹底刪除對這種架構的支持,稱Linux上的IA64已經沒有維護了,堅持下去也沒有意義了,只會浪費開發人員的精力。 Linux創始人Linus Torvalds的態度倒是很微妙,他表示自己不是IA64的粉絲,完全刪除它也有點讓人難過,這並不是一個負擔巨大的維護工作,但是如果沒什麼用了,也確實找不到比刪除支持更好的替代方案。 就在IA64要被Linux放棄的時候,救世主出現了,物理學家、開發人員John Paul Adrian Glaubitz表示自己願意維護,因為他還在Debian中維護IA64處理器,他甚至還有一台安騰架構的伺服器,可以用於測試內核。 說到做到,他計劃下周就留出一些時間來修復最近的內核在安騰上的崩潰問題。 來源:快科技

功耗高、死機 AMD正在拚命優化RX 7900驅動

AMD RX 7900系列顯卡發布以來,性能並未達到預期,但從架構設計上看水平應該更高才對。 驅動優化自然就成了接下來的重點工作,尤其是,比如使用4K120/4K144顯示器或者雙屏,待機功耗就能飆升到100W以上。 有消息稱,AMD顯卡的驅動團隊目前正在瘋狂加班,聖誕假期都已經泡湯。 除了Windows,還有Linux。 RX 7900 Linux驅動目前處於非常糟糕的狀態,尤其是內核很老舊。AMD正在進行固件更新,充分利用幀緩沖(frame buffer)技術來提高穩定性。 AMD工程師Mario Linomciellow透露,AMD KMS驅動沒能充分利用幀緩沖功能,尤其是“drm_aperture_remove_conflicting_pci_framebuffers”代碼存在問題,因此在使用新顯卡的時候,調用KMS驅動就會出現死機無響應。 AMDGPU中的IP發現功能也進一步惡化了問題,它會嘗試從所有的AMD GPU產品中尋找合適的驅動,直接拖慢系統速度,甚至可能導致死機。 另外,Linux內核版本也需要更新,適配新顯卡和新驅動。 比如Ubuntu 21.10的內核版本為5.19,已經支持IP發現,但是AMDGPU的相關支持需要6.0版系統內核,匹配的固件也是在21.10版發布之後才有的。 即便用戶水平很高,手動將內核更新到6.0,但因為固件不匹配,仍然會出現死機問題。 期待AMD能盡快完善RX 7900的驅動,至少能讓Linux用戶穩定使用。 來源:快科技

PineTab2將於2023年初發布,一台開源且易於維護的ARM Linux平板電腦

作為一間專注於Linux硬體的廠商,PINE64在過去已經推出了不少成功的ARM Linux設備,比如說搭載全志A64處理器的筆記本Pinebook和手機PinePhone,以及採用瑞芯微處理器的手機PinePhone Pro和電子書PineNote等。 在12月15日,PINE64更新了他們的Blog網誌,除了回顧過去一年所獲得的成績外,也展望了未來將要推出的設備:PineTab2,他們的第二代ARM Linux平板。 這款平板將會使用瑞芯微RK3566,擁有四核Cortex-A55 CPU和Mali-G52 MP2 GPU,並提供4GB RAM + 64GB存儲空間或8GB RAM + 128GB存儲空間兩種搭配。至於Linux支持方面,PINE64表示RK3566平台的開發是十分順利的,在mainline和BSP方面都擁有完全的支持了。 同時,PineTab2在設計上也繼承了PINE64一系列設備的高可維護性。PINE64表示它的相機模塊、主板、電池等都能在5分鍾以內更換完畢。特別值得一提的是,PineTab 2的螢幕將不需要任何專用的工具就能更換,這不得不說是一件好事。 在IO方面,PineTab2具備兩個USB-C接口,一個是USB 3.0而另一個是USB 2.0,主要用於充電;一個micro HDMI接口用於視頻輸出。至於SD卡插槽和3.5mm音頻接口這些,PineTab2也是齊全的。 雖然具體的發售日期還未能決定,但PINE64希望能在春節之後將PineTab2推向市場。定價方面,PINE64承諾PineTab2的價格將會一如既往的親民,無論是哪個版本。 ...

你不知道的英特爾 「軟」實力

幾十年來,英特爾在晶片領域取得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但在軟體方面,英特爾的表現也不俗。 據英特爾統計,全球有超過90%的開發者都在使用英特爾提供或者是英特爾優化的各種軟體進行開發、工作和使用。 在11月24日的2022英特爾AI開發者大會上,英特爾展示了其在軟體方面的布局以及“軟”實力。 英特爾的軟體理念:軟體優先、開放優先、開源優先眾所周知,英特爾將通過無所不在的計算、可編程網絡、雲邊基礎架構、人工智慧,以及傳感和感知這“五大超級技術力量”來推動科技的進步。 但是要真正利用和發揮好這五大超級力量,需要一個開放的生態,需要一個軟體和硬體共同組合的生態。 從1980年代的Wintel架構,到2000年與X86和Linux的合作,以及現在的雲和AI,英特爾一直是開放生態和軟體最重要的投入者貢獻者之一。 無論是在硬體層面、框架層面還是AI層面,英特爾都是通過開源開放的模式,和整個社區進行分享。只有通過開源開放才能夠讓更好的技術和更好的解決方案充分體現價值,開源也能夠讓整個技術更快傳播,並聚集更多開發者。 在軟體生態方面,英特爾的理念是“軟體優先、開放優先、開源優先”。 英特爾認為,未來整個生態的發展一定是軟體定義、晶片增強的合作模式,在該模式下軟體和硬體共同創新、共同發展。而這種軟體定義、晶片增強的模式在AI領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對一個AI從業人員或從技術角度來講,AI的發展在這幾年是持續地、快速地且突破性地往前發展。在這樣快的發展現狀下,英特爾推出了多款軟體工具,正以生態之力助力開發者釋放創新潛能。 助力廣大AI開發者,英特爾秀出軟體“武器” 首先,眾所周知的就是英特爾的OpenVINO軟體,OpenVINO是一個開源的軟體,英特爾希望通過開源的方式和開發者有更多深入的交流和合作。 發布4年多以來,目前有越來越多的用戶和開發者開始使用OpenVINO。 今年英特爾發布了最新的OpenVINO版本,也就是OpenVINO 2022.2版本。 該版本支持第四代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預覽支持英特爾數據中心GPU Flex系列和英特爾Arc GPU,能夠自動整合多個加速器同時使用,提高推理性能。 另外,在大規模計算需求之下,行業朝著異構計算模式邁進,根據英特爾的統計,有超過48%的開發人員都會使用超過一種或者是更多類型的處理器核心或者是協處理器,這就給每一個開發者帶來了很多挑戰。 因此,英特爾的oneAPI是針對這種異構硬體環境下的強有力跨平台系統解決方案。 oneAPI基於主流CPU、GPU或者其他加速器的所使用的編程標準SQL,基於SQL之上,oneAPI可以支持與各種主流的框架進行結合; 此外,oneAPI可以支持多種不同語言,如Java、C++或者是Python。 再就是隨著越來越多的數據向邊緣側轉移,人工智慧已經被應用於邊緣計算,英特爾視頻事業部全球首席技術官張宇表示,目前,邊緣人工智慧的應用更多情況下集中在人工智慧的推理階段。 未來,邊緣人工智慧的發展將沿著邊緣推理、邊緣訓練到自主學習的軌跡進行。 如果用攀登珠穆朗瑪峰來進行類比,實現邊緣訓練意味著我們到達了山腰,而只有完成自主學習,才代表著我們站到了高山之巔。 那麼這個高山之巔如何抵達呢?張宇在回答記者問時講解到,英特爾從硬體、軟體工具、解決方案等多個維度一直在針對這一方面持續進行技術創新。 其中在軟體方面,Geti平台是英特爾在AI領域的一個全新技術突破,它是一個為所有人提供強大AI的工具,讓企業團隊的每一個人,無論是開發者、使用者、部署者和平常的工作人員都能夠快速構建、快速使用、快速調優的一個基於計算機視覺AI模型的高效平台。 該平台通過主動學習技術來訓練卷積神經網絡模型,它可以精選出最有用的數據供用戶進行標注,從而降低樣本的偏差,幫助用戶在邊緣部署模型訓練。 此外,通過跟OpenVINO的集成,Geti平台也可以自動部署到各種不同類型的英特爾硬體平台上。為進一步賦能開發者,英特爾還為其提供一款一鍵式、無代碼解決方案——英特爾? Neural Coder。 英特爾Neural Coder平台能在不需要做任何程序、代碼改變的情況下,通過一鍵的方式自動整個AI模型針對新的各種不同的硬體平台進行優化。 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兼軟體生態部總經理李映博士指出,英特爾的oneAPI、OpenVINO和很多工具都是把一些復雜的問題封裝起來,能夠讓用戶、開發者用自己熟悉的語言、框架、API,能夠快速進行開發並使用。 英特爾與AI開發者是“正反饋”的關系 電子系出身的張宇把AI生態的建設比作是電路中的正反饋,那什麼是正反饋? 給一個輸入以後,系統能得到一個正向的輸出,而這個正向的輸出反過來,如果把它接入到輸入端,系統又能夠產生更多的正向的輸出,如果這個過程能夠周而復始來循環進行的話,那整個發展的過程就會越來越快。 但反過來如果是負反饋的話,最後得到一個結果就是一個很穩定的過程,很穩定的一個狀態。“我們通過提供各種各樣的工具,各種各樣的一些課程,各種各樣的硬體和軟體的產品,來培養大量的開發者,這作為一個輸入。 同時我們還要給他一個正向的輸出,這個正向的輸出是什麼呢?這些開發者學習到這些技術以後,這些技術應該能有用武之地,能夠真正在生產、生活過程中帶來可見的結果,這是我們希望看到的一個輸出。 如果這個輸出得到以後再反饋回來,就能夠吸引更多的開發者加入到這個生態當中,周而復始,這樣生態就能夠快速構建。” 張宇解釋到。如同物聯網這個市場本身的特點一般,物聯網的大部分開發者都是個人開發者,他們的特點也是需求很碎片化,所以為了幫助這些個人開發者,英特爾希望開發者能把底層軟體的集成搭好,開發者們能夠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應用的開發上。 而包括OpenVINO、Geti這些軟體工具,實際上他們都是很水平化的、通用的開發組件,利用這些組件,你可以去適配不同的人工智慧的框架,去支持不同的人工智慧的應用,去支持不同的行業。 未來,對於AI行業以及助力AI開發者上,李映認為將主要從三個方面繼續努力:一是降低AI開發的門檻,讓AI開發工具更容易使用,便於構造、調優和部署; 二是,AI從數據的處理到模型的優化,再到最後部署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需要整個生態的努力,才能夠快速實現端到端產品組合; 三是整個AI生態要變得更加開放、更加融合,讓用戶或技術有更多選擇的餘地。 結語 人工智慧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英特爾正在貢獻人工智慧方面的軟硬體技術來賦能廣大開發者,並跟業界一道在人工智慧的道路上共同求索。 來源:快科技

穩定服役兩年半後 Linux之父的AMD電腦掛了:意外牽出Intel恩怨

如果下一個Linux Kernel版本延期,那麼不要太驚訝,因為Linux之父Linus Torvalds的電腦壞了。 出問題的不是AMD線程撕裂者處理器,而是ECC記憶體。Torvalds說,自己已經裝完機穩定運行了2.5年,可是最近卻頻繁遭遇機器不穩定甚至編譯器損壞的情況。 目前,Linus Torvalds正在備用電腦蘋果MacBook Pro(M2處理器)上處理代碼,不過速度慢很多。 說到ECC記憶體損壞,其實Torvalds應該心里也算有數。早在兩年前他就打算更換,但因為當時ECC記憶體太貴,Torvalds不想去交智商稅,索性作罷。 Torvalds肯定不是差錢,實際上,作為技術瘋子,他早在20多年前出面抨擊Intel推動的ECC記憶體標準,認為這是廠商們玩弄手段,以便可以堂而皇之售賣劣質記憶體晶片的伎倆而已。 他認為ECC記憶體理應開放給消費級,而不僅僅是伺服器平台,可因為廠商們合夥限制,導致你不得不去支付更高的價格。 來源:快科技
主板偷電、銳龍折壽 AMD官方回應

Linux系統bug坑了AMD 20年 Intel處理器不受影響

在Linux系統上,人們經常能發現一些bug會導致現在的處理器性能大受影響,這一次發現的陳年bug甚至可以追溯到20年前,導致AMD現在的處理器性能在Linux中性能下滑,但Intel的處理器不受影響。 這個問題是AMD工程師K Prateek Nayak報告的,與2002年Linux系統開始支持ACPI有關,當時設計了一個操作dummy wait op”去處理某些晶片組中STPCLK# 沒有被及時處理的問題,然而這個過程會延遲進一步的指令處理,直到CPU停止。 這個操作之前多年前的系統上沒什麼問題,然而在最新幾代的AMD處理器,比如Zen3架構銳龍中,這個操作指令導致部分情況下性能嚴重下降,特別是與tbench負載有關的時候。 這個問題影響了AMD處理器多年,不過對Intel處理器沒什麼影響,因為後者的平台使用了別的代碼路徑做了替代。 好消息是這個問題會得到修復,AMD及Intel的工程師都提交了新的修正檔,不再採用上面的方法來處理問題,相關修正檔已經合並到了Linux 6.0內核中,以後就不會有意外有情況了。 來源:快科技

開源驅動更新:AMD Linux下也有光追了

如果你是Linux系統、AMD RX 6000系列顯卡的用戶,現在可以享受光追了。 AMD的開源版Vulkan顯卡驅動“AMDVLK”,已經發布了最新版本Release v-2022.Q3.4,終於加入了對64-bit Vulkan RT實時光線追蹤的支持。 產品支持方面,僅限RX 6000系列獨立顯卡,不支持銳龍6000H/U中集成的Radeon 680M/660M。 至於實際效果如何,發布說明里並未提及,需要自行體驗了。 此外,新版驅動更新了Vulkan API header 1.3.225,優化了《殭屍世界大戰》《奇點灰燼》遊戲的性能,修復了Ubuntu 22.04 Firefox開啟GPU加速渲染後的顯示錯誤問題。 AMDVLK驅動通過GPUOpen倉庫發行,需要的用戶現在就可以去升級了。 PS:AMDVLK驅動的維護團隊中,就有AMD自己的開發人員。 來源:快科技
主力機從Intel換成AMD 32核銳龍 Linux之父 半年用下來感覺特好

不需要烤機 Linux 6.1系統新功能來了:識別CPU何時損壞

很多DIY玩家都會在新裝機或者舊機器感覺有問題的時候,用AIDA64或者Prime95之類的的烤機軟體測試一下,檢測是否有損壞,現在Linux 6.1就省事多了,新增的功能可以識別CPU何時損壞。 Linux系統最近改變了版本命名,當前開發中的是Linux 6.0,下一個版本是Linux 6.1,預計10月份才會開始合並,它跟Linux 6.0相比沒有大的升級,但也帶來了不少新功能,其中60%都是跟驅動有關。 一個有意思的新功能是檢測CPU損壞,以往大型集群中總會有部分CPU報錯,以往是通過查看內核代碼來識別,現在開發人員增加了一些代碼,可以在檢測到CPU損壞、出錯時輸出信息,這樣系統管理員就可以省事了。 這個功能對Linux維護人員來說可能很有幫助,不需要烤機之類的軟體就可以定位CPU錯誤,一般人的話用不到。 來源:快科技

這台Linux輕薄本配備了99Whr電池容量,可以上網辦公10小時

電池續航能力是不少筆記本用戶非常在意的部分,不過搭載大容量電池的機型,相應地都是一些體積比較大的15.6英寸性能本,在14英寸這樣更傾向需要續航的輕薄型筆記本上,反而很少這樣做,不過來自德國電腦品牌Tuxedo Computer,就推出了一台搭載99Whr電池容量的輕薄本InfinityBook Pro 14 Gen7。 Tuxedo這台InfinityBook Pro 14 Gen7標配了99Whr容量的電池,這是允許帶上飛機的最大電池容量限制以內,整機只有1.3kg,這對於一台14英寸的筆記本已經算很輕了,官方表示在使用Wi-Fi上網辦公時,可以提供10個小時左右的續航,這看起來也不怎樣的數據,不過要說明的是,很多筆記本廠商標稱的電池續航是播放本地1080p視頻。 如果不需要那麼長續航能力,InfinityBook Pro 14 Gen7還可以選擇Storage Edition,就只有56Whr電池,但機內會預留多一條M.2 SSD插槽,最高容量可以到4TB,並支持雙SSD組成Raid 0/1,而且機身重量也更輕一些,只有1.1kg。 其它硬體配置方面,InfinityBook Pro 14 Gen7配備一塊90Hz、2800*1800解析度的14英寸螢幕,內部搭載了英特爾Core i7-12700H,最高可搭配64GB DDR4記憶體,而GPU為RTX 3050 Ti,還帶有Thunderbolt 4接口、HDMI 2.0接口、SD讀卡器等等,整體配置很齊全。 不過這是一台Linux筆記本,出廠預裝了基於Ubuntu+KED Plasma桌面的Tuxedo...

徹底棄用Intel處理器:Linux之父把台式機、筆記本全換了

Linux之父Linus Torvalds本周發布了Linux kernel 5.19內核,完善了對ARM64平台、龍芯Loongarch指令集等新硬體的支持。 一個有趣的變化是,Torvalds將開發筆記本升級為基於M2處理器的MacBook Air,新內核也是在這台筆記本上發布的。 細心的網友整理後發現,這是Torvalds第三次換用蘋果電腦,第一次是搭載ppc970處理器的麥金塔G5,第二次是十幾年前的第一代MacBook Air。 Torvalds特別感謝了製作Asahi Linux發行版的幕後團隊,正是他們傑出的工作實現了Linux對M1 Ultra、M2的搶先支持,使得Mac重新成為得心應手的編程平台。 事實上,早在2020年第一代M1處理器MacBook發布後,Linus Torvalds就贊不絕口,“除了作業系統,在我心中幾乎完美”。 不過,他當時吐槽蘋果不開放GPU及周邊設備,導致自己沒興趣去修復M1 Mac運行Linux的相關問題。 另外,去年,Linus Torvalds還把台式機升級為AMD銳龍線程撕裂者3970X,此前15年,他都是用Intel平台寫內核。 來源:快科技

Windows下干不過 AMD悄然在Linux系統上超越Intel

在沒有銳龍處理器的前幾年,AMD各方面規模都是不如友商Intel的,營收有10倍的差距,股票市值更是後者零頭,然而這幾年來情況有了變化,營收規模縮減到3倍左右,市值也歷史性超越,現在AMD又悄悄實現一個突破——Linux下份額剛剛超過Intel。 7月份的Steam硬體調查結果出來,常規的內容不說了,來看看Linux系統下的變化。 與Windows平台相比,Linux遊戲平台是極為小眾的市場,總份額也不過1.23%,比上個月增長了0.05%,相比之下Windows遊戲平台份額97.03%,Mac平台都有1.74%。 但是跟去年7月份相比,Linux平台進步還是有的,去年這時候剛突破1%份額大關,這一段時間的增長應該跟Steam Deck有關,最近交付速度提升了。 還有個值得關注的變化,那就是AMD處理器在Linux下的份額大漲了5.39%,達到了50.99%,首次突破50%,而Intel處理器的份額減少到了49.01%,又被AMD趕超了一個領域。 當然,AMD份額大漲還是跟Steam Deck有重要關系,另外就是AMD新驅動最近OpenGL性能大漲。 在Windows平台下,Intel的處理器份額依然有66%,AMD的份額有33.7%,也提升了2.2%。 來源:快科技

Intel驅動改變一行代碼:光追性能狂增100倍

在顯卡驅動方面,Intel表現確實相對不怎麼樣,還經常出現一些神奇的情況。 近日,Intel Linux開源驅動工程師Lionel Landwerlin將一個新的修正檔合並到了Intel Mesa Vulkan 22.2開源驅動中,其中簡單變更了Intel Vulkan光線追蹤代碼,從而帶來了100倍的性能提升,“沒有開玩笑”。 怎麼回事呢? 其實是原來驅動的一個Bug,沒有將光追臨時存儲放置在顯卡的本地顯存中,而是放到速度更慢的系統記憶體,導致性能低下。 新修正檔給驅動加入了一行“ANV_BO_ALLOC_LOCAL_MEM”代碼標記,有了它,光追臨時存儲就會准確地放在顯存之中,從而帶來性能激增,或者說恢復正常。 其實,Intel 2020年底就開始在開源驅動中支持Vulkan光追,以迎接Alchemist Arc A系列獨立顯卡的發布,但時至今日還在打磨之中。 Intel Mesa 22.2版開源驅動加入了不少光追相關修復、優化,還有其他大量改進,預計8月底發布穩定版本。 來源:快科技

碼農的高端輕薄本,戴爾XPS 13 Plus開發者版通過Ubuntu 22.04 LTS認證

有不少開發者或者創客都需要Linux的使用環境,但真正為Linux打造的筆記本電腦很少,不過大多都是一些非主流的廠商推出,所以大家一般都是要拿Windows筆記本來換裝作業系統的,但會存在一些驅動程序或者功能缺失,現在這個情況就有所改變了,因為戴爾這樣大牌,而且是重要機型XPS 13通過了Ubuntu 22.04 LTS認證。 戴爾此前的一些筆記本就有出廠預裝Linux系統,定位為開發者版,而現在這台XPS 13 Plus開發者版是首款通過了Ubuntu 22.04 LTS認證,可以有最完整的軟硬體支持,這個新版Ubuntu在今年4月才新鮮推出, 用上了新的Gnome 42桌面環境,Canonical表示相比舊版有更好的運行性能和電源管理,以及多點手勢觸控的新硬體優化等。 戴爾表示在未來出廠的XPS 13 Plus開發者版新機都會直接預裝這個最新版Ubuntu,而原來的用戶則可以自行下載安裝,按照Ubuntu的LTS策略,這部機器可以獲得10年的包括基礎包和安全更新支持,而有意思的是,這一代XPS 13 Plus也是XPS系列筆記本開始官方支持Linux的10周年。 與Windows版本的機器一樣,戴爾這台XPS 13 Plus開發者也是基於全新改款的9320,它有著一塊超窄邊框的13.4英寸螢幕,以及全新的全尺寸鍵盤和無縫玻璃觸控板,而內部的CPU最高可選到英特爾12代酷睿i7-1280P,所以無論外觀設計,還是硬體配置,應該都是Linux開發者所嚮往的高端輕薄本。 ...

HPE Gen10 Plus 開箱和使用

我個人是比較喜歡小巧一點的機器,買很多電子產品也完全是沖著外觀購買的。關注 Gen10 Plus 很長一段時間了,它的顏值我無法抵抗。在某網站上刷到一個還算不錯的海淘價格,忍不住就入手了,經過兩個多月的漫長旅途,終於見到了它。1. 外觀外觀上,Gen10 Plus 是 HPE 系列有史以來最緊湊的微伺服器設計,與上一代相比高度減半,可橫放或豎放。機器尺寸:11.6 x 24.5 x 24.5 厘米,重量:4.23 kg。 前置面板上,鏤空的面板上鑲嵌著亮綠色的金屬 LOGO,印襯下顯得格外好看。 面板下方除了狀態指示燈外,還擁有 2 個 USB3.2 Gen2  接口,可提供 10Gbps 速率 。 後置面板上,擁有 4...

這台Linux筆記本已用上英特爾12代酷睿,最高可選i7-1255U、賣1149美元起

Linux筆記本可能因為比較小眾,一般都是拿Windows筆記本換個系統而來,硬體上也會落後同期Windows筆記本一兩代,不過現在專門做Linux電腦的System76,推出了一款名為Lemur Pro的Linux筆記本,趕在眾多Windows筆記本之前,就用上了英特爾最新的低功耗版12代酷睿。 System76這台Lemur Pro本身也是比較少有的輕薄型Linux筆記本,它的CPU可選到酷睿i7-1255U,這是顆2 P-core+8 E-core的10核CPU,最高睿頻可以到4.7GHz,默認15W TDP,在輕薄本中算是比較高端的配置了,目前這一代Windows筆記本大多採用了P系列酷睿CPU。 另外也可選擇酷睿i5-1235U,主要只是最大睿頻更低一些,但依然是10核12線程。不過大家可能會好奇Linux系統對Alder Lake混合架構的支持好不好,System76表示Lemur Pro最大電池續航可以達到14小時,應該是有利用到了E-core的優勢。 其它方面,Lemur Pro的機身厚度為1.65cm,整機重量1.15kg,在14英寸筆記本中算是輕薄了,而螢幕為帶有霧面塗層的14.1英寸1080p螢幕,記憶體可選到40GB DDR4-3200,而M.2 SSD有兩條插槽,可擴展到4TB,還有Thunderbolt 4在內的齊全接口,可使用65W USB-C供電,以及帶背光的鍵盤等等。 最後在軟體部分,Lemur Pro採用了基於Coreboot的開源BIOS,帶有嵌入式的控制器固件,可以支持Ubuntu和Pop!兩種發行版本的Linux系統。目前System76已經開賣這部Linux筆記本了,起步售價為1149美元,這個版本為酷睿i5-1235U+8GB+240GB SSD,而i7的版本要貴多200美元。 ...

最終復仇需要什麼配置要求

《最終復仇(Final Vendetta))》是一款經典街機的強力動作類的遊戲,擁有比較經典的競技元素以及獨家配樂的節奏,而且需要的配置也不高,CPU最低為英特爾酷睿的處理器,存儲空間500MB。 遊戲配置一覽  <strong系統需求 <strongWindowsmacOSSteamOS + Linux最低配置: <strong作業系統: Windows 7/8.x/10   處理器: Intel Core i5   記憶體: 1 GB RAM   顯卡: 1GB VRAM   DirectX 版本: 10   存儲空間: 需要 500 MB 可用空間   音效卡: Any compatible soundcard   附註事項: 2...

牧場主需要什麼配置要求

《牧場主(The Ranchers)》是一個沙盒模式的開放世界鄉村角色扮演遊戲,擁有鄉村風格的氣息以及表現比較優秀的畫面,而且需要的配置也不高,CPU最低為因特爾酷睿的處理器,存儲空間5個G。 遊戲配置一覽 系統需求 WindowsmacOSSteamOS + Linux 最低配置: 需要 64 位處理器和作業系統 作業系統: Windows 7+ / 8.1 / 10 64 bit 處理器: Intel i3 Processor 記憶體: 4 GB RAM 顯卡: Nvidia GeForce GTX 660,...

惠普程式設計師專用筆記本Dev One上市:放棄Win11 擁抱Linux

前不久,HP惠普宣布推出面向程式設計師的筆記本Dev One,現在這款筆記本也正式上市了,配備了14寸1080p螢幕、8核銳龍處理器、16GB記憶體,系統沒有使用Win11,而是Linux發行版Pop!_OS,售價1099美元起。 Dev One筆記本之前沒上市的時候規格介紹不詳,現在惠普公布了完整的硬體配置情況,螢幕是14英寸1080p,最高亮度可達1000nit,重量1.47千克,厚度19.1mm,65W充電器,53Wh電池。 處理器是Ryzen 7 PRO 5850U,也就是銳龍5000U系列的商業版,8核16線程,頻率1.9GHz到4.4GHz,搭配16GB DDR4-3200記憶體,這個之前被吐槽了,不過記憶體是可以自行升級的,最高64GB,還有1TB PCIe 3.0 x4硬碟,GPU是RX Vega 8核顯。 Dev One筆記本只提供一個配置,售價是1099美元,。 來源:快科技

諾亞之霧需要什麼遊戲配置

《Mists of Noyah(諾亞之霧)》是一款帶有隨機生成世界和許多RPG元素的合作生存遊戲,遊戲的畫面表現比較優秀,帶有像素風格的元素,而且需要的配置也不高,CPU最低為雙核的處理器。 遊戲配置一覽   系統需求 <strongWindowsSteamOS + Linux最低配置: <strong需要 64 位處理器和作業系統   作業系統: Windows 7+   處理器: 2.0 Ghz   記憶體: 2 GB RAM   顯卡: 128mb Video Memory, capable of Shader Model 2.0+   DirectX 版本: 9.0c   存儲空間:...

GameInformer評選十款優秀派對遊戲 友誼小船說翻就翻

派對遊戲會迫使玩家組隊朝著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努力。但並不是所有的遊戲都能做到這一點——有些派對遊戲會極大地考驗好友之間的關系,比如在《馬里奧派對》的戰場上、在《胡鬧廚房》的廚房里,又或者是在其他什麼遊戲中。然而不管目標如何,與好友一起遊玩遊戲總是非常有趣的。 媒體 Gameinformer 列出了一些個人喜歡的10款的派對遊戲,排名不分先後,一起來看看吧。 1.傑克盒子的派對遊戲包7(The Jackbox Party Pack 7) 登陸平台:PlayStation 5, Xbox Series X/S, PlayStation 4, Xbox One, Switch, PC, Mac, iOS, and Android 支持人數:1~8人 2.超級馬里奧聚會:超級巨星 登陸平台:Switch 支持人數:1~4人 3.任天堂明星大亂鬥:特別版 登陸平台:Switch 支持人數:1~8人 4.That's You 登陸平台:PlayStation 5, PlayStation...

十年前被Linux之父罵 比AMD晚六年:NVIDIA終於開源GPU內核

NVIDIA在昨日發布了其Linux GPU內核模塊的R515驅動版本,該版本採用開源、雙GPL/MIT許可。 這一消息引爆了無數Linux開發者的情緒。此前,因為英偉達的閉源驅動,天下Linux開發者「苦英偉達久矣」。 英偉達也因為「自顧自玩耍」的態度,曾經引來Linux之父Linus的批評,後者在10年前一次活動時因為英偉達對Linux的支持力度欠缺對其表達了嚴重不滿。並留下了經典的「豎中指」名場面。 目前,內核模塊的代碼已經在GitHub上提供了下載。據悉,目前只有數據中心的GPU代碼是完全可用的,GeForce和Workstation GPU的代碼仍為「Alpha質量」。 開源的Linux和異類英偉達 產品經理Shirish Baskaran、Ram Cherukuri和Linux OpenGL驅動程序工程師 Andy Ritger和高級產品營銷經理Fred Oh在一篇博文中表示,「這一版本朝著改善在Linux中使用英偉達GPU的體驗邁出了重要一步,讓驅動和作業系統更緊密地集成,使開發人員能夠更好地調試和反饋。」  Linux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開源作業系統。由於其完全免費並且開源,深受開發者喜愛。開發者可以輕松查看用於創建Linux內核的可用代碼,並基於此進行錯誤修復和程序開發。 同時Linux穩定性與安全性都更高,發生進程崩潰或卡死的機率很低。對開發者來說,Linux的開發環境也更加友好。總的來講,Linux是一個推崇共享,「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平台。 此前英偉達在其中顯得更像是一個異類。 相比於其有力競爭者AMD在6年前就宣布開源Linux顯卡驅動,英偉達的步子顯然邁的慢了一些。雖然英偉達一直積極參與開發Linux顯卡驅動,但一直沒有採取開源的方式。 英偉達也因為其對Linux支持不力,曾經收獲了Linux之父Linus的一根中指和一句國罵。 Linus曾經在10年吐槽英偉達是「與我們打交道的公司中最麻煩的。」 作為一名堅定的開源支持者,Linus一直希望英偉達能夠開源驅動。如今他的願望終於在那根豎向英偉達的著名中指出現在鏡頭中後十年得以實現。 開源一小步,Linux的一大步 有了完整構建的軟體包和原始碼,開發人員將能夠更容易將驅動程序打包進他們的軟體庫中。 英偉達表示,在過去一年分階段推出GSP驅動程序架構之後,該代碼目前已經為支持Turing和Ampere系列的數據中心GPU做好了准備,並對各種工作負載進行了測試,以確保與此前在這些GPU上運行的非開源模式內核驅動程序的特性和性能相當。 在適用性方面,這次開源的驅動和此前的程序適用完全一致的固件和用戶模式堆棧,能夠在20系和30系兩種不同架構的GPU上使用。 科技媒體Tom』s Hardware認為,英偉達推出開源驅動程序的主要目標之一是提升對超級計算機和大型數據中心的支持,但家庭用戶的情況並不那麼樂觀。據英偉達稱,他們將在之後的一整年中對此進行改進。 英偉達發布的驅動程序將包含之前版本的驅動程序和開源驅動程序,在驅動程序安裝期間由用戶決定使用哪個驅動。 英偉達承認,它的驅動程序還沒有準備好進入Linux內核的上游,但它將和開原方案提供商Canonical、Red Hat和Suse 一起為此努力。英偉達還表示,已經發布的原始碼可以作為改進Nouveau驅動的參考。 在英偉達宣布發布開源驅動後,Red Hat的主管 Christian Schaller 在一篇Blog網誌文章中稱過去一個月中,Nouveau和內核維護者一直在與 英偉達 會面。 在這篇博文中,Christian對英偉達發布的開源驅動可能造成的影響進行了詳盡的解讀。 「現代圖形驅動程序的很大一部分可以在固件和用戶空間組件中找到,這些仍然是封閉原始碼,」Schaller 寫道。 「但這確實意味著我們現在有了一個 英偉達 內核驅動程序,它將能夠在 Linux內核中使用 GPL-only API,盡管這個初始版本與舊版相比沒有加入新的API。」 Schaller補充說,即使構建了新的開源驅動程序,現有的英偉達二進位和Nouveau驅動程序也會繼續存在。 「在短期內,它不會產生重大影響。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提供了一條從根本上簡化支持英偉達硬體的途徑,」他說。 「從長遠來看,我們希望英偉達做到與今天的AMD和英特爾一樣「開箱即用」的體驗。接下來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來源:快科技

英偉達宣布其Linux GPU內核驅動開源,首個驅動程序為R515版本

英偉達宣布,從R515版本的驅動程序開始,將其Linux GPU內核驅動以開源形式發布,同時還具有GPL和MIT雙重許可證,目前可以在GitHub上的NVIDIA Open GPU Kernel Modules repo中找到這些內核模塊的原始碼。 英偉達表示,該版本朝是改善其GPU在Linux中的體驗、與作業系統更緊密集成、以及開發人員調試、集成和回饋的重要一步。對於Linux的分發供應商來說,開源模塊增加了易用性,而且改善了用戶體驗,還能將驅動程度打包在作業系統中。開發人員可以追蹤代碼路徑,並查看內核事件調度,從而更快地進行調試。企業軟體開發人員現在可以將驅動程序無縫集成到為項目定製的Linux內核中。 未來每次發布新版驅動程序的時候,英偉達都會在GitHub上進行對應的原始碼發布。Linux社區提交的修正檔經過審核,如果得到批准,將集成到未來的驅動版本中。英偉達認為,通過Linux用戶及社區的共同努力,可以進一步提高其GPU驅動程序的質量和安全性。 第一個開源GPU內核驅動的版本是R515,除了原始碼外,還會提供了驅動程序的完整構建和打包版本。對於數據中心使用的Turing架構和Ampere架構系列GPU來說,這些代碼已經可以使用了。這得益於英偉達在過去一年里,分階段推出GSP驅動架構,讓使用這些計算卡的客戶可以輕松過渡。 不知道這次英偉達的決定,是否能得到Linux之父Linus Torvalds的正面評價呢? ...

RTX 30系顯卡徹底淪陷 算力破解更完美了:Windows/Linux雙線攻克

上周,NiceHash,其為Windows平台開發的QuickMiner,已經可以100%恢復RTX 30系顯卡的原始算力。 後來,軟體和算法得到多個第三方證實。以RTX 3080 Ti LHR為例,此前算力最高只能到85MH/,現在可以恢復到110MH/了,不怕顯存鍛鍊成灰燼的話,120MH/同樣能實現。 沒想到,NBMiner (NebuMiner) 今日緊接著宣布,在Linux下也實現了RTX 30系LHR顯卡100%算力破解。 VCZ粉絲使用NBMiner v41後證實消息准確,解鎖為真。 兩個團隊和流行工具如此巧合地給出算力破解之法,不得不讓人揣摩這背後有沒有更深層次原因,畢竟市面上不少N卡已經跌到破發了。 不過,有觀點認為,這並不會使得顯卡重新漲價。首先是現在收益水平低,其次是NVIDIA可能很快出手更新LHR版本,還有A卡一直都不限制算力,可價格同樣還在跌。 來源:快科技

《全面戰爭:戰鎚3》登陸macOS Linux系統未來上線

昨日(5月5日),CA官方宣布策略遊戲《全面戰爭:戰鎚3》正式登陸macOS系統,未來還將加入Linux系統,不過由於新內容更新過慢,該作近期Steam評價為「多半差評」,感興趣的玩家可以點擊此處進入商店頁面。 遊戲介紹: 《Total War: WARHAMMER》三部曲的終末已經到來。集結你的軍力,踏入混沌魔域!在這個變幻莫測的恐怖維度中,世界的命運將塵埃落定。於是你會誅滅那些惡魔…還是轉而駕馭他們呢? 來源:3DMGAME

首次使用EUV工藝 Intel 「4nm」酷睿點亮:成功運行Win/Linux/Chrome三大系統

根據Intel的計劃,在2025年前的4年時間里他們要連續推出5代CPU工藝,2022年下半年量產的就是Intel 4工藝——這個對標台積電、三星4nm的工藝是Intel首次使用EUV工藝,明年的14代酷睿Meteor Lake處理器將首發。 現在Intel CCG客戶端計算事業部執行副總裁兼總經理Michelle Johnston Holthaus透露了一個好消息,那就是Meteor Lake處理器已經成功點亮,並且成功運行了Windows、Linux 和 Chrome OS三種作業系統。 能夠運行系統意味著Meteor Lake處理器的流片測試還不錯,成熟度相當可以了,後續繼續測試驗證,14代酷睿在2023年年中發布還是可以期待的。 根據Intel之前的消息,Metor Lake處理器去年上半年就完成了tape in,這是流片tape out之前的步驟,現在點亮晶片也意味著進展很不錯。 Meteor Lake會是Intel酷睿系列中首個大量使用3D Foveros混合封裝的處理器,主要有三個部分封裝在一起,一是計算模塊,二是GPU模塊,多達96-192個計算單元,三是SoC-LP,應該是包含記憶體控制器、PCIe控制器等輸入輸出部分。 其中的CPU模塊會是Intel 4工藝生產,GPU部分更有意思,應該會使用台積電的3nm工藝,而且Intel顯卡部門一把手Raja Koduri透露稱,Meteor Lake處理器的架構非常令人興奮,能夠以集顯的能效提供獨顯級別的性能。 來源:快科技

地心護核者使用專屬伺服器需要注意什麼

《地心護核者》中當你在使用遊戲的專屬伺服器進行遊玩的時候,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通過Steam或電腦上的快捷方式啟動的遊戲,這時候就不會進入專屬的伺服器內,而且在多人遊戲模式下,所有玩家必須使用同一分支才可以保證網絡暢通。 專屬伺服器注意事項 進入你的 Steam 庫,右鍵單擊「Core Keeper 地心護核者」。 選擇「屬性」,然後點擊「測試版」 在「請選擇您想要參與的測試」下拉菜單中選擇「experimental」 之後遊戲會通過 Steam 自動更新,這樣就可以使用「experimental」這一測試分支了。 請再次進入你的 Steam 庫,右鍵單擊「Core Keeper 地心護核者」。 打開「管理」菜單,然後點擊「瀏覽本地文件」 這樣會開啟一個文件瀏覽窗口,請在里面尋找一個名叫「Launch.bat」的文件。 只需使用「Launch.bat」文件運行遊戲(如果是 Linux 系統,則使用「launch.sh」),就可以使用專屬伺服器進行遊戲了。 你依然需要把自己的遊戲 ID 提供給其他玩家,才能讓他們進入你的多人遊戲世界。 請注意,如果像平時一樣通過 Steam 或電腦上的快捷方式啟動遊戲,那麼默認打開的會是由玩家擔任主機的多人遊戲模式。必須每一次都按照上文中所述的步驟進行操作,才能使用專屬伺服器進行聯機遊玩。 除此之外,還需要注意一點:在多人遊戲模式下,所有玩家必須使用同一分支,方可順利進行網絡連接。如果你使用的是「experimental」分支,而其他玩家使用的是默認分支,那麼他們將無法加入你的世界。 來源:3DMG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