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PC

Tag: PC

相關消息稱iphone 16系列將全系配備「自定義按鈕」,並新增更多功能

根據macrumors消息稱,蘋果為iPhone15 Pro系列新加入的自定義按鈕將在iPhone 16系列中全面普及。 macrumors在文章中詳細介紹了「自定義按鈕」的設計和計劃至少可以追溯到2021年,按照計劃iPhone 15 Pro系列還將配備全新的「觸覺音量」和「電源按鈕」按鍵。但由於有技術難題尚未解決,「觸覺音量」和「電源按鈕」被取消,而「自定義按鈕」卻保留了下來,並最終出現在iPhone 15 Pro系列的最終量產機上。 在iPhone 16系列中,蘋果不僅全面普及了「自定義按鈕」,還計劃將機械式按鍵改為電容式按鍵,從而為"自定義按鈕"增加更多功能。改版後的"自定義按鈕"開發代號為「Atlas」,預計其功能將類似於舊款iPhone上的「Home鍵」或最新MacBook上的Force Touch觸控板。 此外macrumors還說到,更新後的"自定義按鈕"將配備一個壓力傳感器,可以通過檢測壓力讓手機實現不同交互功能,但暫未有文件透露其具體表現情況。而且此前曝光用於iPhone 16系列的「拍攝按鈕」也將具備與改進後的"自定義按鈕"相同的功能。 此外,蘋果還嘗試過不同尺寸的"自定義按鈕",某些方案的"自定義按鈕"比目前iPhone 15 Pro系列上的更大,在尺寸上更接近音量按鈕。而且根據此前macrumors的報導稱,"自定義按鈕"還將出現在Phone SE系列的第四代產品上,從而在未來的iPhone里用"自定義按鈕"全面替代傳統的靜音撥片。 ...

AI將推動全球PC市場增長:預計2024年增長8%,出貨量達2.67億台

全球PC出貨量在經歷連續7個季度下滑後,即將迎來復蘇,受到節假日及消費旺季的刺激,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預計2023年第四季度將會出現5%的增長。 展望2024年,預計全年PC出貨量將達到2.67億台,相比2023年增長8%,這主要得益於Windows作業系統的更新周期、人工智慧(AI)的帶動、以及基於Arm架構設備的出現。 Canalys表示,全球PC市場正在復蘇,2024年出貨量將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而人工智慧對PC行業的影響將是深遠的,處理器製造商、OEM廠商、作業系統供應商都會在2024年專注於人工智慧的機型,這些措施將提升市場需求,尤其是在商業領域。另一方面,長時間的延遲購買也讓商業領域在2024年迎來需求的激增。 Canalys預計到2024年,支持人工智慧的PC占總出貨量大概19%,其中包括了所有的搭載M系列晶片的Mac產品,以及Windows生態系統中將會出現的新產品。隨著越來越多引人注目的應用案例的出現,人工智慧功能成為一種預期功能,支持人工智慧的PC在開發和使用上會迅速增加。 目前銷售渠道對明年PC業務的看法是積極的,在今年11月的調查中,47%的受訪對象預計明年PC出貨量將增長10%甚至更多,其中中小企業被認為存在較大的市場機遇。此外,明年會有更多基於Arm架構打造的PC出現,得益於電源效率和續航能力,在商業環境中會受到歡迎。 ...

PC開啟AI時代:行業要變天

最近幾年PC市場的發展可謂是跌宕起伏,在遠程辦公等新趨勢的帶動下,就連攝像頭、麥克風這些在PC上看似“邊緣”的配置,也成為炙手可熱的“新賣點”。 但要盤算PC行業有哪些顛覆性的創新,仍是屈指可數——高通把5G帶給了PC;英特爾讓x86擁有了高性能混合架構;蘋果讓MacBook脫離了x86體系,樹立了PC性能新標杆;廠商開啟雙屏及折疊屏PC的嘗試… 時間來到2023年,PC終於又有了一些讓人驚喜的發展。至於帶來這些驚喜最關鍵的變量,就是如今無論哪個領域都要蹭一蹭的AI。 大模型、AIGC的火爆,讓AI從“前沿抽象”的概念,落地到更多實際應用中。對於PC而言,盡管不如CPU和GPU換代等配置升級帶來的變化顯著,AI應用生態的豐富還是讓PC煥發了新的生機,帶來了更具差異化的體驗。 需要說明的是,AI在PC端規模化應用已經有幾年時間,只不過此前更多扮演了“幕後英雄”的角色,為智能降噪、背景替換、電源及性能管理等提供輔助支持。 現在得益於PC端AI性能的持續提升,AI也正式迎來在台前大展身手的機會,例如微軟Copilot、AIGC圖片生成、AI輔助創作等效率工具已經受到了用戶認可。 所以,2024年PC行業應該會向我們展現更多可能性,從置身“寒冬”到換發新春。 AI的較量從“芯”開始 無論是處在產業鏈上游的晶片供應商,還是OEM或者下游的開發者、應用及服務提供商,都在入局AI賽道。但作為AI算力的底層構建者,晶片決定了AI體驗的“天花板”。 目前,高通、英特爾、AMD、蘋果、英偉達、聯發科都圍繞AI在自家晶片上下了一番功夫。 具體到PC領域,英特爾推出了Meteor Lake處理器,首次集成NPU;高通發布的驍龍X Elite,憑借高通AI引擎的異構算力達到75TOPS;蘋果最新的M3系列也配備了增強型神經網絡引擎,可支持AI軟體開發。 或許僅從性能角度來看,可配備顯卡、加速卡的工作站、台式機更勝一籌,但是多數用戶手中的筆記本,特別是輕薄本,在體驗方面更有看點。 畢竟在PC端能夠部署終端側AI,而終端側AI的優勢可不僅是低時延、個性化、更安全,還包括在沒有網絡的環境下也能隨時隨地體驗,更符合“貼身助理”的定位,與混合辦公時代下筆記本的使用場景相輔相成。 不同於深耕PC行業許久的英特爾,以及擁有閉環生態的蘋果,高通在PC市場釋放AI潛力,既有優勢也有挑戰。 盡管是2016年才入局PC行業的“新人”,但高通在終端側AI方面的積累相比其他廠商並不落後,甚至是處於領先。 自2017年推出高通AI引擎,高通便持續發力終端側AI,在提升驍龍平台AI算力的同時,著力打造基於終端側AI應用,比如手機中廣泛應用的AI場景識別、AI智能助理、AI識圖等功能。隨著終端側AI與生成式AI的融合,帶來的體驗也將有所提升。 在2023驍龍峰會期間,天極網對話高通技術公司高級副總裁兼手機、計算和XR業務總經理阿力克斯·卡圖贊(Alex Katouzian)時,他提到:無論是普通消費者還是企業級用戶,評價一款AI PC其中一個標准就是這款產品的AI應用如何在日常使用中發揮作用。 未來用戶在進行PC購買決策時,除CPU和GPU之外,還會考慮AI的性能和應用,在這些方面高通一直處於領先位置且仍在不斷進步。 在2023驍龍峰會上,高通打出的第一張王牌就是驍龍X Elite計算平台。這款全新設計的平台,首次集成高通在兼容ARM指令集的前提下完全重構的Oryon CPU,採用4nm製程工藝,擁有12個3.8GHz的高性能核心。 其單性能可以領先蘋果M2 Max約14%,且功耗減少30%;對比採用x86架構的英特爾酷睿i9-13980HX性能領先約1%,功耗減少70%。 AI方面,驍龍X Elite憑借高通AI引擎提供的異構算力達到75TOPS,其中Hexagon NPU支持45TOPS算力。據高通介紹,驍龍X Elite的AI處理速度是競品的4.5倍。 同時驍龍X Elite還具備高通傳感器中樞,首次集成始終感知ISP,提升AI輔助降噪、AI助理等體驗。在生成式AI方面,驍龍X Elite可支持終端側運行130億參數模型;運行70億參數大預言模型每秒生成30個token。 正如阿力克斯·卡圖所言,高通不僅發力終端側AI性能,也同樣重視應用場景。一方面,高通正攜手OEM、開發者等軟硬體合作夥伴加速構建AI開放生態,讓大模型實現終端側落地;另一方面,高通與合作夥伴圍繞使用場景,提供更符合用戶需求的功能應用,為用戶定製個性化的使用體驗。 阿力克斯·卡圖贊表示,現在消費者會通過AI改變照片背景或者進行後期處理,隨著生成式AI的出現,高通不僅有效地提升拍照水平,同時還能夠在終端側提供更多智能體驗,比如給人臉添加濾鏡等等。 拍攝只是一個方面,阿力克斯·卡圖贊還指出,高通帶來的終端側AI性能提升,能夠改善效率,進一步擴展使用場景。例如,通過文字描述生成圖片(Stable Diffusion),在今年年初還需要15秒,現在縮短到了不到1秒,讓用戶可以在一段時間內反復嘗試,直到獲得滿意的圖片,用於工作或分享。 阿力克斯·卡圖贊介紹到:AI在辦公等場景下可以啟發人們的思路,從而節省思考時間。同時基於AI的用例會越來越多,不僅對於個人用戶效果顯著,對於企業而言,廣泛應用後帶來的整體效率提升將會節省更多時間成本、。 在驍龍峰會現場,高通演示了多項基於生成式AI、本地化大模型的應用,發揮了終端側AI優勢。通過記錄、學習用戶使用習慣,終端側AI應用能夠個性化定製更符合用戶需求的“建議”和幫助。除此之外,驍龍計算平台在能效、連接等方面的優勢在混合辦公時代搭配AI可以解鎖“1+1>2”的使用體驗。 盡管優勢眾多,高通的AI PC之路仍舊充滿挑戰。其中最受用戶重視,也直接關繫到搭載驍龍計算平台PC使用體驗的一項,就是適配。 阿力克斯·卡圖贊在采訪中也提到,推出基於ARM平台PC之初,主要面臨的挑戰是應用兼容性問題。 另外,由於ARM PC對於Windows生態系統來講是較新的架構,PC的硬體生態系統,包括攝像頭、滑鼠、列印機等外設也會存在適配問題。 同時,在PC生態系統中常用的ODM廠商,已經在過去的幾年中適應了各種PCB和元器件的設計和生產,ARM PC也需要去適應這些硬體生態系統,克服其中的障礙。 阿力克斯·卡圖贊表示,通過高通與微軟的合作,已經將很多熱門應用移植到了ARM平台上。此外,高通還與微軟共同打造了強大的應用模擬體驗,用戶在模擬模式下運行應用,將擁有和原生應用一樣的使用體驗。 並且不僅高通設立了一個龐大的團隊,微軟也在幫助高通改進生態系統中的應用兼容性,致力於提升硬體生態系統的兼容性。 透過本次驍龍峰會,能夠更具體的看到高通在應用適配方面的進展。不僅是針對日常辦公,包括達文西等專業創作型軟體也進行了原生支持。 還有一點值得期待,那就是在遊戲娛樂方面,高通也並沒有忽視,據介紹已經和超過150家遊戲工作室合作。現場的Demo展示中,可以體驗到多款遊戲,雖然部分大型遊戲的體驗還停留在“能玩”的階段,但據高通介紹,已經有《魔獸世界》等3A大作可以在驍龍本上原生運行。 高通技術公司高級副總裁兼計算與遊戲業務總經理Kedar Kondap與高通技術公司產品管理高級總監Nitin Kumar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到,高通圍繞軟體開發者、工具套件、SDK等多個維度,推進應用生態系統的適配,為合作夥伴提供適用、符合需求的開發平台。 而且,微軟也在推進相關工作,提供Visual Studio、.NET等支持開發者可用的工具。同時,他們還特別提到與中國合作夥伴的進展,在保證應用適配驍龍本的同時,支付方式方面也可以保證驍龍本的兼容性,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 在驍龍峰會上還有一個細節引人關注,介紹驍龍X Elite時高通分享了在商用、企業級市場的最新進展,更包括藉助驍龍X Elite等計算平台打造邊緣側運行企業AI的用例。 通常來講,相比消費市場,商用和企業市場對於PC不僅有能效的高要求,還更重視穩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及可管理性。 從高通的分享中可以看出,驍龍計算平台在這部分市場中已經有所布局,不僅是被企業選用,還與企業市場應用開發者建立了合作,針對企業數位化轉型等需求提供軟硬體協同的全新產品特性。 這也從側面反映了,驍龍計算平台在應用適配方面有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對於想要選購驍龍本的消費者而言,也可以視作一顆“定心丸”。 為PC帶來更多可能性 之所以說AI的到來將是PC具備更多可能性的關鍵,不僅是因為AI在PC端大規模應用帶來了新功能特性與新應用場景。更重要的是,AI有重塑PC的潛力。 由於晶片底層架構的變化,必然會帶來PC軟硬體設計與功能的創新。“傳統PC”衡量性能的維度主要是CPU、GPU,而未來NPU或者說AI性能將會更受關注。 至於OEM在打造產品,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無論是基於x86還是ARM,也必然會擁抱AI,挖掘AI賦能下的新潛力。對於PC廠商來說也是繼遠程辦公之後,又一個難得的鼓勵用戶換新的發力點。只不過PC出貨量能否憑借AI“觸底反彈”現在還是個未知數。 在AI帶來這一系列變化的過程中,對於高通而言機遇大於挑戰。姑且不說移動辦公等場景對於便攜性、長續航、始終連接的訴求正中驍龍計算平台的下懷,從高通對於終端側AI體驗、應用兼容適配的投入來看,克服用戶體驗中遇到的痛點後,產品吸引力必然會更勝從前。 在這一點上針對中國市場,最關鍵的挑戰或許就是如何攜手OEM等生態夥伴完成產品的本地化設計。 阿力克斯·卡圖贊在對媒體的分享中提到,高通首先要保證CPU、GPU出色的性能,這是目前消費者非常了解且關注的兩個方面。隨著AI成為推動PC發展的主要動力,消費者也將認識到AI在終端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而高通希望在AI on PC進入這一階段後,驍龍是他們的最優選擇——既有表現出色的CPU和GPU,又有實現差異化的NPU。 無論是高通推出驍龍X...
聯想2020款拯救者官方爆料 充電器體積減少30%

聯想Q2個人電腦出貨量全球市場份額近24%:保持全球PC龍頭地位

快科技11月16日消息,聯想公布了2023/24財年第二財季業績,整體營收達到1044億人民幣,連續兩個季度環比提升。 其中,聯想第二季度個人電腦出貨量在全球市場份額近24%,保持全球第一,營收環比增長13.6%。 聯想表示,隨著生成式人工智慧的爆發,作為最重要的生產力工具,整個PC行業正迎來40年來最重要的顛覆式創新時刻。 在PC市場處於寒冬的大背景下,聯想仍然穩坐全球第一的寶座,目前整個PC市場有所回暖,加上AI的助力,全球PC市場仍有較大成長空間。 在此前的聯想集團Tech World大會上,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向全球首次展示了AI PC。 楊元慶表示,AI PC能夠創建個性化的本地知識庫,通過模型壓縮技術運行個人大模型,實現AI自然交互。 這意味著AI PC不僅可以自動化完成許多繁瑣的任務,提高工作效率,還能根據用戶的需求和習慣進行個性化定製,讓工作變得更加智能、便捷。 目前,隨著市場需求回暖,庫存逐步去化,PC市場調整基本完成,並且有著持續復蘇態勢,生成式AI模型在PC應用側的落地有望掀起AI PC的浪潮。 來源:快科技

2023Q3全球PC市場持續低迷,庫存已恢復到正常水平

統計機構IDC發布了最新的季度PC跟蹤數據,顯示2023年第三季度的PC出貨量持續下滑,為6820萬台,同比下跌了7.6%,不過下滑速度已經減慢,且連續兩個季度出現了環比增長,顯現了復蘇的跡象。 IDC稱,盡管市場整體不景氣,但是連續的季度增長表明市場可能正走出最低點,同時庫存水平已恢復到接近健康的狀態,不過廠商仍需要努力應對商業和消費領域的價格挑戰。 聯想依然把持頭名,出貨量為1600萬台,同比減少5%,市場份額為23.5%;惠普位居次席,出貨量為1350萬台,同比增加了6.4%,市場份額為19.8%,是唯一一家實現增長的供應商;Dell排在第三,出貨量為1030萬台,同比減少14.3%,市場份額為15%,主要下降來自於企業PC需求減少,在北美市場尤為明顯;蘋果位列第四,出貨量為720萬台,同比減少23.1%,市場份額為10.6%;華碩位列第五,出貨量為490萬台,同比減少10.7%,市場份額為4.9%。 IDC相關負責人表示,由於設備更新周期及微軟對Windows 10的支持即將結束,將有助於推動2024年下半年及之後的銷售,在此之前的這段時間里,受到各方面的因素影響,PC行業將經歷一段陣痛期。隨著新產品更多地加入人工智慧(AI)技術,可能會在明年重振台式機和筆記本電腦的銷售。 ...

都是預算惹的禍 這幾個裝機誤區要注意

雖然京東等電商平台讓電腦城基本成為過去時,但對於廣大玩家來說,可以選配到更豐富的配件,價格也更透明,只要稍微有點PC硬體知識就可以嘗試DIY一台自己的主機。 不過近年來,很多人都感嘆裝機的價格越來越貴了,往往一個顯卡就能抵過以往一台低配的主機,因此在卡著預算的情況下,不少裝機單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一些誤區。 1、支持DDR4的Z790主板 我們知道,Intel第13代酷睿處理器依然提供了對DDR4內存的支持,而且市面上也有支持DDR4內存的Z790和B760主板在銷售。然而更高頻率的DDR5內存會最大限度發揮13代酷睿處理器的性能,尤其是酷睿i7、i9以及帶K後綴的CPU,例如i5-13600K等。 通常來說,選購Z790主板最主要就是為了帶K的後綴的CPU的超頻,而DDR4內存這時候卻成為短板,是不是與選購Z790主板的初衷相悖了呢?而且現在DDR5內存價格也逐步走低,已經與高頻DDR4內存很相近了。 2、帶K的CPU選擇B760M主板 帶K的CPU,都是具有超頻能力的,Intel第13代酷睿中就有包括i5-13600K、i7-13700K、i9-13900K等,因此這些CPU最佳的搭配其實是Z790主板,但很多人可能出於預算原因會選擇B760M主板,雖然說也能用,但是B760M主板不支持CPU超頻,可以說浪費了帶K的CPU的性能。同理,不帶K的CPU也同樣不建議大家搭配Z790主板。 3、低速的固態硬碟 我們在APP的後台看過不少裝機的配置單,雖然主板基本都是B760、Z790等,但搭配的固態硬碟幾乎都耳熟能詳,例如金士頓NV1、七彩虹CN600等。 其實這兩個固態硬碟都是支持PCIe3.0,已經是上代的產品了,現在的主板都支持PCIe4.0甚至PCIe5.0了,加上固態硬碟價格的不斷走低,同容量的高速PCIe4.0硬碟可能也就貴一百元左右,省這點預算確實不值得,雖然很多人用不出PCIe3.0和PCIe4.0的區別。 4、不知名品牌電源 現在的顯卡的功率較高,好在大家也都意識到這點,從配置單看選購的電源功率基本都是滿足要求甚至有點冗餘的。不過從選購的品牌看,不少人選購的都是三四線品牌的產品,可能還會有一些沒聽過的雜牌產品,存在功率虛標或者用料缺斤短兩的情況。 電源是PC主機的心臟,所以盡量購買大品牌的產品,例如海韻、振華、航嘉、安鈦克等。 5、廉價的機箱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機箱只是裝載主板、顯卡等硬體的“容器”,所以很多人裝機只圖能用或者好看就行。 這個想法是萬萬不可取的,一方面機箱要有足夠的強度,才能為內部的元器件提供足夠的支撐,所以優質的機箱都是鋼質材料,而廉價機箱往往是鐵皮材料,甚至側透板都是透明塑料的; 另一方面,機箱的做工還會影響裝機體驗,例如很多廉價雜牌機箱可能主板的螺絲位不夠准確,有些可能邊緣處理的不好,帶有毛刺或者鋒利的部分,這可能會讓你的手“掛彩”,更甚的是,有些主板顯卡裝上以後無法插DP/HDMI的插頭,這就非常尷尬了。 以上就是裝機中大家要盡量避免的幾個誤區,雖然修正後預算也提高了,但裝機也是要圖個穩定和放心,不是麼? 來源:快科技

《最終幻想7重生》PS5獨占期僅為3個月,但這並不意味著PC版的更快推出

在昨天索尼PlayStation的StateofPlay發布會上面,索尼公布了非常多新遊戲的信息,而《最終幻想7》重製版的第二部《最終幻想7重生》的具體發售日公布則算得上是其中的重磅消息:這款遊戲將會在2024年2月29日發售,兩張碟的規格可以說是量大管飽。 不過眼尖的網友和Wccftech卻發現,《最終幻想7重生》這一部PS5限時獨占作品的獨占期要比之前的兩作《最終幻想》(這里說的是《最終幻想16》和《最終幻想7重製》)要短得多,僅為3個月。也就是說,在2024年5月29日之後,遊戲就可以登陸其他平台。 底部備註:至少直到2024年5月29日前不會在其他格式上可用 與之相比的話,《最終幻想7重製》的PS5獨占期是長達1年的,而《最終幻想16》的獨占期也有半年。 當然,這個獨占期並不意味著一到5月30日,《最終幻想7重生》就會馬上在其他平台推出。畢竟上一作《最終幻想7重製Intergrade》是在2021年12月16日才在Epic遊戲商店上架的,它登陸Steam還得等到2022年6月17日,而《最終幻想7重製》(PS4版)的最早發售日已經是2020年4月10日了。 《最終幻想7重生》遊戲畫面 附帶一提,在早些時候,《最終幻想16》的製作人吉田直樹也曾表示,6個月獨占期並不意味著到期就會推出PC版。 因此綜上所述,即使這次的獨占期已經縮小到一個季度,PC玩家們可能還是要等待更長時間才能體驗到《最終幻想7重生》。而對於《最終幻想》系列粉絲來說,毫無疑問PlayStation仍然是他們的首選平台。 ...

Thunderbolt 5 :創作者和遊戲玩家的出色解決方案

Thunderbolt,網友通常會用「雷電」來稱呼它,而蘋果中國則將其譯作「雷靂」。 考慮到這個標準是英特爾和蘋果合作而打造的一個連接標准,所以我們也習慣於把它稱之為雷靂接口。 時至今日,它是旗艦款電腦產品的一個必選項。某種程度上,雷靂接口的數量,也能反映出電腦的性能表現和專業性關聯度——雷靂口越多,性能越強。 按照官方的設想,雷靂接口需要滿足供電、傳輸信號和數據的三合一功能,所以在雷靂 4 身上,自然而然就有了 40Gb/s 的雙向帶寬、100W 的充電功率、菊花鏈技術等特性。 簡而言之,雷靂的目標就是「一線連所有」。 今天, Intel 正式公布了雷靂 4 的下一代技術標准——Thunderbolt 5(雷靂 5)。 用一句話總結的話,雷靂 5 再度提高了帶寬上限,從而帶來了高達 120Gbps 的雙向速率。 雷靂 4 最多支持同時輸出兩台 4K 60Hz 的顯示器畫面,這對於普通用戶來說可能已經足夠了,但碰到更專業的場景時,顯示面積可以說是多多益善。雷靂 5 支持同時輸出最多三台 4K...

2023Q1中國PC市場出貨量下跌19%:Dell暴跌52%,華為位列第三

近日,市場調查機構Canalys發布了最新的季度PC跟蹤數據,顯示2023年第二季度中國大陸PC市場(包括台式機、筆記本電腦和工作站)的出貨量同比下跌了19%至960萬台。盡管經濟重新開放後市場活力增加,但經濟復蘇不及預期,商用IT領域投資保持謹慎。 根據統計,台式機(包括台式機工作站)的出貨量下降19%,至300萬台;筆記本電腦(包括移動工作站)的出貨量同樣下降19%,至660萬台。其中商業市場形勢較為嚴峻,PC出貨量同比下降22%至420萬台,而消費端的出貨量跌幅小一些,同比下滑16%至540萬台。另一方面,平板電腦繼續增長,出貨量同比增長了8%,至650萬台。 聯想仍然是整個中國大陸地區的最大供應商,2023年第二季度的出貨量約為340萬台,同比下降24%,市場占有率為36%,超過了三分之一;惠普位列第二,表現不錯,同比增長6%,市場占有率為10%;華為排在了第三名,出貨量增加了6%,市場占有率為9%;Dell是前五名供應商里跌幅最大的,達到了52%,出貨量同比腰斬,市場占有率為8%;蘋果在去年同期遭遇了供應鏈問題,出貨量受到了較大的影響,今年強勢反彈,同比增長了17%,市場占有率為7%。 平板電腦方面,蘋果繼續引領2023年第二季度的出貨量,幾乎翻倍,同比漲幅達到了47%,出貨量達到了230萬台,市場占有率為36%;華為位居第二名,有著19%的同比增長,出貨量超過了120萬台。市場占有率為19%;小米排在了第三名,實現了出貨量翻倍,漲幅達到了53%,市場占有率為11%;聯想雖然排在第四名,不過出貨量同比大幅度下降了44%,市場占有率為7%;榮耀排在第五名,出貨量同比下降了8%,市場占有率為6%。 ...

受各方面影響,2023年PC行情表現不佳

據市場調查機構IDC的最新統計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PC出貨量預估為2.52億台,同比下降13.7%,其中份額最大的消費市場跌幅最大。展望未來的2027年,PC市場出貨量總體增長率亦僅僅提升3.1%,形勢不容樂觀。 前段時間,全球經濟放緩導致大眾消費水平明顯下降、教育與商用市場表現不佳,消費者對電子產品更新換代的動力不足。同時,隨著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遊戲機的發展,PC產品不再是人們唯一的選擇。這些都是導致PC市場份額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商用PC方面,三大作業系統的出貨量在2023年都呈現不同程度的下降。面對低迷的PC行情,IDC還是給出了比較樂觀的預測:在今後兩年裡面,商用PC能夠克服當前的困難,整體向好。 IDC高管Ryan Reith也指出,AI技術的普及能夠推動PC行業的持續發展,並且市場將會迎來新一輪的商用PC熱潮。考慮到微軟將於2025年停止Windows 10系統的更新服務,他認為這樣會進一步促進PC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進而提升整體出貨量。 然而,對於廣大消費者群體來說,購買PC產品更多追求的是經久耐用、物美價廉並且符合自身需求。雖然近年AI發展非常迅速,但目前為止對普通消費者來說感知並不強。一般情況下,普通消費者不到迫不得已都不會輕易更新舊版系統來改變自己的操作習慣。此外,內存與固態硬碟發展日趨成熟,已經滿足了當前日常辦公的需要,降低了商用PC更新換代的速度。 ...

2023Q2全球PC出貨量繼續下跌,已連續六個季度收縮

統計機構IDC發布了最新的季度PC跟蹤數據,顯示2023年第二季度的PC出貨量繼續下滑,為6160萬台,同比下跌了13.4%,已連續六個季度出現收縮。IDC表示,受到消費者和商業部門需求疲軟、IT預算下調和宏觀經濟環境下行影響,導致2023年第二季度PC出貨量下跌的主要因素,不過總體表現已優於之前的預期。 市場整體需求疲軟,導致庫存長期高於正常水平,這已經超出原有的預期,其中包括了成品系統和供應鏈部分。所有的個人電腦製造商都受到了挑戰,幾乎都出現了超過兩位數的下滑,不過惠普和蘋果的表現不錯,前者僅下跌了0.8%,庫存已接近正常水平,後者出現逆勢增長,幅度為10.3%。 聯想依然把持頭名,出貨量為1420萬台,同比減少18.4%,市場份額為23.1%;惠普位居次席,出貨量為1340萬台,同比減少0.8%,市場份額為21.8%;Dell排在第三,出貨量為1030萬台,同比減少22%,市場份額為16.8%;蘋果位列第四,出貨量為530萬台,同比增加10.3%,市場份額為8.6%;Acer取代了華碩第五的位置,出貨量為400萬台,同比減少19.2%,市場份額為6.4%。 IDC相關負責人表示,渠道和零部件庫存的增加再次拖累了市場,盡管這些問題正在緩慢解決,但許多零部件供應商仍在繼續降價,以努力清空庫存,由於市場需求減少,PC製造商和渠道仍對新產品持較為謹慎的態度。過去五年裡,PC行業面臨的供需波動幅度非常大,供應方面極具挑戰性。 ...

Arm PC市場份額到2027年將近翻倍,Windows和Office365的全面支持是關鍵

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發布了最新的預測,顯示到2027年,基於Arm架構的PC市場份額將從現在的14%增長至25%,接近於翻倍。目前蘋果憑借M系列自研晶片,占據了90%的Arm筆記本電腦市場。 雖然蘋果對Arm PC市場份額的增加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不過接下來Windows和Office365的全面支持,以及基於Arm的原生應用程式的採用速度,才是Arm架構晶片在PC中滲透率提升的關鍵因素。一旦這些關鍵因素得以解決,將極大地推動Arm PC的發展,讓其成為普通用戶和企業的可行選擇。 作為高度可定製的SoC,Arm處理器與作為通用設計的x86處理器有所不同,可以針對特定用例進行定製。有些功能是現有處理器內核無法實現的,而且可以與其他硬體及作業系統更好地去集成。相比x86處理器,Arm處理器幾處優勢,包括更低的功耗和更高的能效,讓減少設備尺寸、減輕重量,更適合移動和小型設備,並允許多種外形規格;可定製性,比如帶有AI技術的內核,改善了性能和用戶體驗;集成記憶體,從而實現更快、更有效的記憶體訪問。 隨著更多PC OEM/ODM和智慧型手機製造商進入市場,將帶來基於Arm的軟硬體專業知識,進一步促進Arm PC的普及,更多基於Arm的原生應用程式出現也將增加用戶對Arm平台的舒適度和熟悉度。總的來說,Arm PC的趨勢預計會繼續下去,市場份額在未來幾年內會持續增長。 ...

2023Q1全球PC出貨量繼續下滑,庫存過剩和需求疲軟持續

統計機構IDC剛剛發布了最新的季度PC跟蹤數據,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的PC出貨量繼續下滑,為5690萬台,同比下跌了29%,也低於上個季度的6720萬台,所有製造商都出現了超過20%的跌幅。IDC表示,需求疲軟、庫存過剩和宏觀經濟環境惡化都是導致2023年第一季度傳統PC出貨量急劇下滑的因素。 2023年第一季度的PC出貨量也反映了新冠疫情驅動的需求接近尾聲,至少數據上已回到疫情前。其5690萬台的出貨量,低於2019年第一季度的5920萬台和2018年第一季度的6060萬台。雖然過去幾個月里庫存情況已經有所改善,但仍遠遠高於四到六周的健康水平。即便廠商推出了許多折扣,PC製造商和渠道的高庫存情況仍將持續到今年年中,而且還可能延續到第三季度。 不少PC製造商調整了今年剩餘時間的生產計劃,近期開始拉動Chromebook的訂單,升級到Windows 11作業系統也會對裝機量的提升有所幫助。綜合各方面因素,預計PC出貨量在今年年底會恢復增長。 IDC認為,到2024年不少設備老化需要更新,如果經濟形勢好轉,預計市場會有較大的上升空間,因為消費者會尋求設備的更新,包括學校和企業在內,可能會選擇轉向Windows 11作業系統。倘若主要市場受到經濟衰退影響拖到明年,復蘇可能會變得較為艱難。 ...

據傳《真女神轉生》系列登陸更多平台,包括PC和Xbox

《女神異聞錄》系列登陸Xbox、PC和Xbox Game Pass是去年Xbox發布會的一大重磅消息,畢竟日式RPG這塊向來都是PlayStation或者任天堂平台的主場。而根據Reddit上的一些傳言,ATLUS的另一款著名的JRPG系列《真女神轉生》也將會和《女神異聞錄》一樣,登陸更多的平台。 根據Reddit泄露出來的宣傳圖片,一共有四款遊戲,他們會登陸四個平台。遊戲分別是《真女神轉生3 NOCTURNE HD重製版》、《真女神轉生4》和《真女神轉生4 Final》,以及《真女神轉生5》,而平台分別是上世代主機XBOX ONE、本世代的XBOX Series X|S、任天堂的Switch和PC。 從登陸數量和平台覆蓋程度上來說,ATLUS此舉可以說是非常難得,即便在《女神異聞錄》系列中,他們就這樣做了。但必須要注意的是,在此之前《真女神轉生5》是2021年發售的Switch獨占作品,《真女神轉生4》和《真女神轉生4 Final》也是3DS獨占作品。 根據爆料,這些遊戲將會在5月6日正式宣布在其他平台發售,以慶祝該系列誕生30周年。考慮到先例,這些遊戲在登陸Xbox平台的同時也大機率會登陸Xbox Game Pass。目前仍未清楚這些遊戲是否會得到中文支持,因為兩部《真女神轉生4》在首次發售時並沒有中文。 附帶一提,現時Xbox Game Pass訂閱庫的Atlus遊戲可不是一般的多,不僅有《女神異聞錄》系列,最近還新增了《靈魂黑客2》,希望他們再加把勁,看看能不能把《凱薩琳Full Body》這些遊戲也端上來吧。 ...

PC顯示器出貨量在2022Q4創下歷史新低:約3050萬台,同比大幅度減少18.3%

近日,市場調查機構IDC發布了最新的報告,顯示2022年第四季度全球PC顯示器出貨量約為3050萬台,同比大幅度減少了18.3%,導致2022年全年出貨量下降了5.9%。這是自2008年IDC發布該類報告以來,出貨量最低的第四季度。 這個結果是可以預料的,具有挑戰性的宏觀環境打擊了消費者和商業需求。此前各方報告均顯示,隨著2022年下半年經濟形勢的惡化,2022年第四季度全球PC出貨量銳減,出現斷崖式的下跌,PC顯示器肯定也會受到影響,只是最終結果仍高出了原來16.2%的預期。 2023年的前景也不容樂觀,IDC預計全球PC顯示器出貨量會繼續下滑,跌幅為9.8%,原因是去庫存緩慢及需求疲軟拖累市場。IDC認為,隨著庫存狀況的改善,2024年全球PC顯示器出貨量將迎來復蘇,預計增幅將超過4%,直至2027年都會保持小幅度的增長。 新冠疫情前,全球PC顯示器出貨量平均在1.25億台左右,2018至2020年都能超過了1.35億台,2023年預計在1.2億台左右。IDC表示,2024年之後,基於混合工作環境需求和遊戲顯示器的增長,市場會趨於穩定,目前消費者和企業正在重新調整其優先事項,這需要一定的時間。 從品牌占有率來看,Dell獨領風騷,市場份額超過了20%,大幅度領先於其他競爭對手。隨後是惠普、聯想、AOC和三星,市場份額都在10%出頭,相差並不大。數據應該是基於自有品牌產品,像AOC代工的部分沒有計算在內。 IDC的全球季度個人電腦監測跟蹤收集了90多個國家的詳細市場數據,研究的數據包括歷史和預測趨勢分析等。 ...

黑色PCB的主板就是高端貨 誰告訴你的?

有沒有發現,近年來黑色PCB的主板越來越多了?有人說這是高端主板的標志之一,這個說法在早先沒什麼問題,畢竟以前的主板大多採用的是綠色、黃色的PCB,後來華碩等廠商為了劃分同晶片組主板的性能、檔次,開始引入了黑色的PCB作為高端主板的標配。 隨後的事情你們就知道了,其他的主板廠商也紛紛效仿,並將其延伸到了顯卡、記憶體甚至固態硬碟,大有“萬PCB皆可黑”的意味。那麼黑色PCB真的是高端產品的代名詞麼? 這就要研究下黑色的PCB是怎麼來的,其實PCB有很多種顏色,除了早先常見的綠色、黃色和現在的黑色,還有紅色、白色、橙色、藍色等多種顏色。 其實不同顏色的PCB,它們的製造的材料、製造工序都是一樣的,包括敷銅層的位置也是一樣的,經過蝕刻工藝後就在PCB上留下了最終的布線,例如下圖這塊剛經過蝕刻工藝的PCB,敷銅走線就是原本的銅色,而PCB基板略顯微黃色。 為了防止敷銅層被氧化和焊接元器件時在線路上留下過多的焊錫,接下來就要使用玻璃環氧樹覆蓋在PCB表面作為阻焊層。早期玻璃環氧樹脂通常是綠色的,加上PCB的敷銅層非常薄,因此做好的PCB就呈現出鮮明的綠色,再將元器件的焊盤去掉阻焊層(開窗),即可進行元器件的焊接工序。 不同的行業對於PCB顏色會有所要求,因此現在玻璃環氧樹脂引入了一些其他顏色,這就使得製造的PCB呈現不同的顏色。也就是說,不同顏色的PCB,不僅製造工藝和方法沒有什麼區別,只是黑色PCB採用了特殊顏色的環氧樹脂制。 一定程度上會提高製造的成本,同時也有一些副作用,例如顏色太深的PCB查看走線比較麻煩,會增加檢修難度。 行業內綠色的PCB是最常見的,這是因為綠色PCB在檢測線上長時間檢查作業眼睛不容易疲勞,而且PCB在SMT焊接元器件時光學定位儀器的識別效果更好,當然使用綠色玻璃環氧樹脂製造主板的成本也要略低一些。 那麼,這是不是意味著綠色PCB就是低端的代名詞?其實在很多的領域,對於綠色的PCB更加青睞,例如伺服器的主板,基本都是採用的綠色的PCB,甚至軍工領域也是採用的綠色PCB。 而今天黑色的PCB主板大行其道,其實都是受華碩等品牌的引領而已,它們的電氣性能都是一樣的,只是廠商人為定義了它們的用途和檔次而已。 現在連二三線主板品牌也大量使用黑色PCB,已經達到了泛濫的程度,綠色和黃色的PCB已經不見了蹤影。那麼,你還認為黑色的主板就一定是高端貨麼? 來源:快科技

適合買二手的硬體只有4個:學會省1000元

面臨低價高性能的誘惑,誰心里還沒有個當垃圾佬的時候呢?不過對於DIY來說,盲目買二手容易吃大虧,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適合二手購入的硬體,選對真的能省不少錢。 CPU可以說是最不容易損壞的硬體,20年前的CPU放到現在仍然有不少可以使用,而且CPU沒有造假的技術,只要上CPU-Z看一下就能識別出來,所以CPU非常適合入二手。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二手CPU和新品相比便宜的幅度有限,單獨買主板搭配有時候還不如直接買板U套裝便宜,導致二手CPU的性價比並不高,不著急入手可以等6月和11月的電商大促,套裝會有非常優惠的價格,剛需玩家可以蹲守一下二手平台的好價。 記憶體是僅有的普遍享受終身質保的硬體,只要在產品的生命周期內都可以換新,所以記憶體也適合選購二手。另外,記憶體在關機之後是不存儲數據的,所以記憶體可以隨便換,不用擔心會丟失數據,高端記憶體更適合入二手,能有非常好的折扣。 當然,記憶體也不能隨意買,小眾的牌子直接略過就好,容易壞而且你多半找不到售後,還有金士頓等記憶體是假貨重災區,如果沒有掌握鑒別方法,那就不要碰運氣。 電源作為電腦的心臟可以送走好幾代平台,也間接說明了電源的耐用程度。電源選擇二手也是很好的途徑,只要功率夠,接口不缺,電源也能輕松用很久。 選電源自然也要挑大品牌,雜牌電源完全沒有購買的必要,買回來還可能損壞其他硬體,得不償失。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二手電源在長時間使用之後風扇老化,會使電源的噪音明顯增加,可以先做好溝通以免影響體驗。 時間在機箱上留下的痕跡極少,意味著玩家也可以放心去購買二手機箱。近幾年機箱在架構方面沒有大的創新,所以兼容性足夠,顏值能打動你就可以下單了。 不過機箱普遍體積大,而且重量偏重,會使運費變成一個很高的門檻,我們建議買機箱選擇線下交易或是本地的二手市場,可以更大程度地發揮出二手的優勢,最後就是機箱自帶的螺絲配件一般都丟了,所以買的時候建議配好螺絲,以免無法安裝。 當然,選購二手硬體存在一定的風險,需要玩家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同時需要花費時間成本去甄別,所以預算充足的玩家還是直接買新品更為穩妥。 來源:快科技

《惡靈古堡4》重製版試玩本日發布,支持PC主機多平台

使用RE Engine打造的《惡靈古堡4》重製版將於本月的24日發布,而在放出足夠多宣傳片和開發者訪談的同時,Capcom也在今天釋出了遊戲的試玩,名叫「Chainsaw Demo」。無論是PS4、PS5,還是Xbox Series X|S或Steam PC玩家,今天都能在相對應的商店里面找到試玩的下載。 從此前使用RE Engine的遊戲,比如新一代的《惡靈古堡》系列、《怪物獵人崛起》還有《鬼泣5》來看,Capcom這個引擎的優化和性能表現確實是很不錯的。雖然我們的試玩還在下載中,但料想這次的《惡靈古堡4》重製版或許也能保持同樣的水平。 在Steam的商店頁面上,《惡靈古堡4》重製版最低配置為AMD銳龍3 1200/英特爾酷睿i5-7500,8GB RAM,AMD RX 560/NVIDIA GTX 1050 Ti(4GB顯存版本);推薦配置為AMD銳龍5 3600/英特爾酷睿i7-8700,16GB RAM,AMD RX 5700/NVIDIA GTX 1070。唯一的強制要求只有系統,必須是Windows 10/11 64bit。總的來說要求也高不到哪里去。 同時,Capcom還註明了該款遊戲支持光線追蹤,不過顯卡最低也得是AMD RX 6700...

用蘑菇替代CPU和記憶體 英國科學家成功研發蘑菇PC原型

英國非常規計算實驗室(UCL)成功打造了一款以蘑菇為材料的原型 PC。這種真菌計算機主要使用菌絲體來替代充當計算機的導體和電子元件,可以接收和發送電信號,並保留記憶。 與傳統計算機採用的二進位不同,這種蘑菇計算機利用一種“網際網路”通信與環境和周圍的生物保持聯系,通過破譯真菌用來通過這個生物網絡發送信號的語言,科學家們不僅可以深入了解地下生態系統的狀態,還可以利用它們來改進我們自己的信息系統。 電商報價¥6988¥8488據悉,這種蘑菇計算機目前的性能雖然無法運行大型遊戲或處理辦公文檔等任務,但具備容錯、可重新配置等特性,而且能耗非常低。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技術的潛力在於能夠在未來解決人工智慧和量子計算等領域的瓶頸問題,帶來更加高效和環保的解決方案。 同時,通過對地下生態系統的深入了解和利用,這項技術還能幫助保護環境和改善人類生活質量。 目前,蘑菇計算機仍處於原型階段,但這項研究引起了科技界的廣泛關注。研究人員將繼續努力,以進一步提高這種蘑菇計算機的性能和應用范圍,為未來帶來更多驚喜。 來源:快科技

單路12V和雙路12V電源有何區別?哪個更好?一文讀懂

很多人都在感嘆裝機成本越來越高,但如果看看配置單,如果選擇了最新的i5、i7這樣的CPU,以及RTX4080/4090這樣的卡皇,裝機成本當然低不下來,而且與這些高性能硬體搭配的電源,價格也隨著功率而水漲船高,而且也不能只盯著功率了,因為還有個單路12V和雙路12V,可能會對裝機帶來一些影響。 我們知道,ATX電源有+12V、+5V、+3.3V等多種電壓輸出,而真正“幹活”的其實就是+12V。例如給CPU和顯卡供電的插頭,都是+12V和GND地線的組合,而+5V和+3.3V則基本是給硬碟、主板上的設備供電。那麼什麼是單路12V和雙路12V呢? 簡單來說,就是電源將+12V的輸出功率,分成了兩個“功率池”,可以簡單認為顯卡和CPU是兩個獨立的供電模塊,而單路12V則是將它們整合成一個大“功率池”,CPU和顯卡一起分享。當雙路12V電源遇到高功率的CPU或者顯卡,可能會出現一邊的“功率池”容量不夠,但另一邊的“功率池”較為冗餘的尷尬局面。 因此單路12V電源的優勢非常明顯,尤其是在PC性能大幅提升的今天,電源廠商也紛紛將重心轉到單路12V電源上。如果不看產品描述,如何最簡單的來判斷一個電源是單路12V還是雙路12V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電源的銘牌。 例如下面的這個是金河田金牌A+ 750W的電源銘牌,可以看到直流電源輸出一欄中只有一個+12V的輸出,而且輸出功率最高達720W,這就是典型的單路12V電源。 同時,由於單路12V電源的電源輸出線也簡單了很多,例如金河田金牌A+ 750W的輸出模組,PCI-E(也就是顯卡)和CPU的插頭是可以無腦混插的,只是IDE/ATA和主板的總插頭劃分了獨立區域(因為這些插頭里面有2種或以上的電壓),而伺服器電源更加激進,只提供了一路12V的電壓輸出。 而下面的這個金達雙核引擎A8 300W電源,可以看到有+12V1和+12V2兩路,兩者輸出功率一致,也有的部分產品功率是相近的,這就是典型的雙路12V電源。 但話說話來,如果你的顯卡和CPU性能不高,或者沒有獨立顯卡,那麼用單路12V和雙路12V電源是沒有區別的,注意一下輸出總功率滿足需求即可。 來源:快科技

盡管PC市場需求疲軟,但Arm筆記本電腦市場份額仍在增加

近日,Counterpoint Research發布了最新的市場調查報告,表示盡管PC市場需求疲軟,2022年的出貨量相比上一年出現了約15%的下降,但Arm筆記本電腦的銷量仍有所增加。預計2023年PC出貨量會繼續下降,不過Arm筆記本電腦的銷量將保持增長。 去年蘋果以90%的市場份額主導了Arm筆記本電腦出貨,加上市場對搭載Arm晶片Chromebook的需求,2022年銷售的筆記本電腦里有13%是基於Arm晶片,預計2023年將提升至15%。Arm筆記本電腦之所以能持續推進,與蘋果Macbook產品線有很大的關系。其M系列自研晶片與x86處理器性能差距拉近,加上強大的生態系統支持,使得有著相對彈性的需求。 事實上,IDC上個月發布的最新季度PC跟蹤數據也可以看出這一點,2022年第四季度的PC出貨量同比下跌了28.1%,不過蘋果的出貨量僅下滑2.1%,是所有廠商里受影響最小的。如果以年度來看,蘋果是2022年唯一增長的廠商,出貨量同比增長2.5%,占據了9.8%的市場份額。 近期聯發科和高通也加大了對Windows on Arm的投入,使得移動平台從x86處理器遷移到Arm的速度加快,Counterpoint Research預計2025年Arm筆記本電腦的市場份額將增加到21%,2027年達到25%。英特爾和AMD當然不會坐以待斃,比如英特爾正在開發的Lunar Lake,採用了全新的CPU架構和底層設計,主要專注於移動設備的每瓦性能改進。 ...

PC市場再次入冬:2023年將會更加冷

在過去的2年里,全球PC市場曾一路高歌猛進,連續7個季度保持同比正增長,而到了2022年,這股增長勢頭戛然而止,市場再次回到冬天之中。 根據IDC的數據,2022年第一季度包括台式機、筆記本電腦和工作站在內的傳統PC的全球出貨量為8050萬台,雖然達成了連續7個季度出貨量均超過了8000萬台的成就(自2012年以來),但同比下降了5.1%,開始出現下滑趨勢。 而這只是一個開始,第二季度全球PC出貨量僅為7130萬台,同比下降達到了15.3%,頭部的大廠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同比下滑,有的廠商甚至超過了25%。 第三季度出貨量為7430萬台,同比下滑15%,而第四季度則僅為6720萬台,同比下滑更是達到了28.1%,最終全年出貨量約為2.92億台,對比去年下滑了約16.3%。 吃完疫情紅利之後,市場需求開始疲軟 盡管從數據上看,2022年的出貨量依然高於疫情前的幾年,但每個季度的同比下滑持續上升以及全年超15%的整體下滑。 無疑展示出PC市場將要再次進入“寒冬”之中,2022年僅僅是個開始,而2023年的市場則會更加寒冷,而且再次入冬並非是偶然,而是一種必然。 自2012年之後,PC市場便出現了下滑,不過與手機市場的持續走低相比,PC市場的出貨量在疫情發生前的幾年基本上都在同一個水平上,處在較為穩定的狀態。 說到底,2020-2021這兩年的市場增長並不是因為產品獲得了顛覆性的升級,而是因為全球疫情這個客觀原因。 遠程辦公、學生網課的需求驟然增加,刺激了一波企業和個人的PC消費,出現了一波換機潮,這讓PC廠商吃到了市場紅利,連續兩年都取得了增長。 但因為疫情激發出的需求,也必將隨疫情影響逐漸弱化而弱化,消費者對於PC的需求是有限的,市場已經處於飽和狀態而且當前換機時長差不多要有5-6年的時間。 按照目前的換機周期來看,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采購,基本都要在2025年左右,才會有新一輪需求。可以說當下的PC市場已經反轉,展現出了供大於求的趨勢。 像疫情這種短期需求爆發確實能夠拉動市場,但同時也在透支著未來的市場,正所謂“花無百日紅”,紅利過後又是漫漫的冬日。相比之下,PC行業更加需要產品上的突破與創新,用產品本身去刺激消費者需求。 上下游廠商齊發力,遊戲本或成突破點 今年年初,一年一度的科技盛會CES也如期的舉行,不少廠商都在本次上秀了新產品。 不僅有各大PC廠商,也有英特爾、英偉達、AMD這些上游供應商,此前我也撰寫過相關的內容為大家解析了這屆CES上所展現出的一些新趨勢,大家感興趣可以去看看。 而從我個人的角度上來看,無論是從上游供應商到還是PC廠商,在今年都有著一個非常明顯的突破點,那就是遊戲本。 這次CES上,無論是英特爾還是AMD,都重點的介紹了功耗和性能更高的HX系列處理器,相比於去年,今年在參數上直接都朝著桌面級產品看齊,將筆記本性能拉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盡管移動端受制於產品體積和散熱,性能釋放無法像桌面端那麼極致,功耗上亦有差距,但它們的出現還再次拉近移動端與桌面端的差距,成為高性能筆記本的全新選擇。 同時,英偉達一次性的發布了五款RTX40系列移動顯卡,從4050-4090,涵蓋了從中端到旗艦各個級別的型號。 從上游廠商的動作和節奏,今年是遊戲本換代的大年,有著更為頂級的處理器和全新一代顯卡可選,各大廠商在今年肯定會在遊戲本這塊尋求取得突破。 除了核心配置外,不少PC廠商還都帶來了18英寸的產品來替代17英寸,在保持與之前產品相同體積和重量的同時,為消費者帶來體驗上的提升。 另外,就我個人來看,在整體PC市場環境並不好的情況下,從遊戲本這個細分市場尋求突破,除了硬體上的更新和疊代外,也和目前DIY市場有著一定的關系。 盡管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英偉達帶來了全新一代的RTX40系列顯卡,但從目前幾款產品的定價來看,都是偏高的,同時RTX30系列顯卡的價格雖然下滑。 但並沒有跌到很多消費者預想的一個價位,在裝機成本較高的情況下,全新的遊戲本似乎也是非常不錯的替代品,成為一種新的選擇。 寫在最後 全球PC市場再次入冬屬於一種市場規律下的必然情況,短期紅利透支著未來的市場需求,勢必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盡管全球經濟有所回暖,但相比於2022年,2023年的市場則要更加冷一些,大機率會恢復到疫情之前甚至更低的水平,而到了2025年左右,迎來新一輪換機周期,可能會出現小幅回暖。 另外,由於當前整體市場需求疲軟,廠商們可能會採用低價的策略來盡可能的刺激需求,2-3月是新品的高發時間,到時大家可以看一看,有需求的話可以考慮入手。 來源:快科技

最長已經12年了 聊聊那些龜速進步的筆記本電腦部件

筆記本電腦性能每年都在提升,尤其是CPU與GPU,可以說是卯足了力氣往上干。 但偏偏是在別人努力往上游的時候,有些卻不自覺,不僅不想著力爭上游,而且還能給你動不動來個10多年都不變。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那些龜速進步的筆記本電腦部件,看看它們到底有多麼令人發指。 16GB記憶體標配已超5年之久 首先就是記憶體容量。2018年左右8GB記憶體逐步退出筆記本標準配置,16GB記憶體登上標配席位,至今已經五年多時間。 即便記憶體價格已經腰斬再腰斬,標配32GB甚至64GB的機器要麼不多,要麼賣的死貴。咋了?OEM出產品不受記憶體降價影響是吧? 再者,從DDR3到DDR4再到DDR5,從Windows 8到Windows 10再到Windows 11,記憶體規格和系統對記憶體容量的需求一直在變,但偏偏就是記憶體容量不給你升級,都2023年了,16GB依然是筆記本的標準起步配置。 對於這一點我想問問各位產品經理,Windows 11系統里用16GB記憶體您覺得流暢嗎? 你還別跟我爭,爭就甩你一張圖自己品: 在打開WPS、Photoshop、Chrome瀏覽器之後,記憶體占用已經達到47%。Windows 11系統進入之後隨便開啟一些軟體,記憶體占用率就接近甚至超過50%。 注意,這還是沒有使用軟體的情況,但凡用PS加載幾張圖片,PR加載上視頻工程文件,WPS多開幾個文檔表格PPT,Chrome多開幾個網頁,記憶體占用輕松過80%好吧。 1080P螢幕普及超過10年。 別看這幾年什麼刷新率144、240、300、360Hz的,又是OLED,又是萊茵低藍光,又是潘通認證的一大堆,可螢幕解析度依舊是1080P起步啊。 雖然現在筆記本螢幕已經是2K、4K比較普及的年代,但是很多主流機型依然在1080P上晃盪,咱就說統一2K起步很難嗎? 其實從2013年開始,1080P螢幕就已經逐漸取代1366 x 768而開始普及,至今已經超過了10年。說實話對於目前的筆記本電腦而言,1080P真的可以從主流產品里消失了,2K起步對於現在的筆記本電腦來說更加合適。 256GB固態硬碟超過12年 最後要說說固態硬碟。2011年推出的AlienwareM18x搭載256GB固態硬碟開始,這一標準容量持續到今天已經長達12年之久。 雖然從SATA到PCIe 4.0,固態硬碟性能提升巨大,但容量不升級的操作可是太騷氣了呀。 再者就是跟記憶體一樣的問題,固態硬碟價格不斷下降也跟各位OEM沒關系是吧?1TB PCIe 4.0固態硬碟價格單買都干到700左右了,OEM出個1TB固態硬碟的機器價格動輒就上萬?不至於吧。 此外,256GB固態硬碟空間在今天確實已經是捉襟見肘了。像《極限競速:地平線5》、《全面戰爭:戰鎚3》之類的遊戲一個已經100多個GB了,還256GB標配起步呢? 其實倒不如不配硬碟降點價,大家自己買固態加上去還好一些,否則256GB拆下來賣二手都不被人待見好吧。 結語 不得不說,16GB記憶體、1080P顯示屏、256GB SSD、這樣的配置確實是目前筆記本市場里銷量最高的那部分產品的標準配置,是各家廠商走銷量、獲利潤的主力機型。 但是細算下來,這些配置已經跟不上現在系統和軟體的要求了,尤其是相比處理器和顯卡的升級速度來說,這些完全可以用“停滯不前”來形容。 來源:快科技

2022Q4全球PC出貨量斷崖式下跌:同比下跌28.1%,蘋果受影響最小

統計機構IDC剛剛發布了最新的季度PC跟蹤數據,顯示2022年最後一集季度的PC出貨量繼續下滑,為6720萬台,同比下跌了28.1%。除了蘋果以外,所有製造商都出現了兩位數的百分比跌幅。 聯想2022年第四季度的出貨量同比下降了28.5%,為1550萬台,不過仍保持著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惠普的出貨量同比減少了29%,為1320萬台;戴爾的出貨量同比大跌37.2%,為1080萬台,跌幅是最大的;蘋果受到的影響最小,出貨量僅下滑2.1%,為750萬台;華碩的出貨量同比下降了20.9%,為480萬台。 如果橫向與往年作比較,2022年第四季度的PC出貨量與2018年同期相當,當時英特爾正受到供應短缺的影響,拖累了PC的出貨量。從全年數據來看,2022年PC出貨量整體下滑了16.5%,為2.923億台,仍高於疫情前的水平。前五大廠商中,僅有蘋果保持了增長,惠普則是跌幅最大的廠商,下跌了25.3%。 出貨量只是一方面,廠商面臨的另外一個問題是平均銷售價格(ASP)也在降低。過高的庫存水平使得廠商紛紛降低了售價,不過即便如此,PC整機和組件的庫存過剩情況仍然嚴重,廠商未來幾個季度仍將面臨挑戰,平均銷售價格有可能進一步下調。 連續數個季度出貨量下滑為PC市場描繪了一副黯淡的畫面,去年末就有不少分析師認為,PC市場正處於自上世紀90年代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下滑之中。IDC表示,整個PC市場或許在2023年底會看到一些機會,將逐步回到增長周期,但更有可能的是在2024年復蘇。 ...

第三季度西歐PC市場遇冷:筆記本電腦、台式機和工作站總出貨量同比下降22%

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近日發布報告稱,2022年第三季度西歐筆記本電腦、台式機、工作站出貨量同比下降22%,為1280萬台。筆記本電腦出貨量為1040萬台,同比下降25%;台式機同比下降6%;平板電腦出貨量為600萬台,同比下降13%,環比持平。 西歐PC市場出貨量排名第一的廠商是聯想,2022年第三季度,聯想出貨量為310萬台,同比下降24.1%,市場份額為24.1%;惠普出貨量270萬台,同比下降36.9%,排名第二,市場份額為21.5%;蘋果出貨量為230萬台,同比增長20.4%,排名第三,市場份額為18.2%;戴爾出貨量為190萬台,同比下降18.9%,排名第四,市場份額為14.6%。 西歐平板電腦市場出貨量排名第一的廠商是蘋果,2022年第三季度,蘋果出貨量為280萬台,同比下降10%,市場份額為47%;三星排名第二,出貨量為120萬台,同比增長10.9%,市場份額為20.4%;聯想出貨量為70萬台,同比下降21.9%,排名第三,市場份額為21.9% 報告還指出,PC市場出貨量的下降體現在各個價格段。在個人消費端,低價位PC出貨量的下降幅度遠超中高端價位,法國的高端市場反而有31%的增長。商用PC市場中,中端PC的下滑幅度最大。 Canalys分析師表示,2022年第四季度西歐PC市場情況仍不容樂觀,經銷商需要持續提供促銷活動,以激發需求並減少庫存,預計2023年下半年PC市場將恢復增長。 ...

9元和499元滑鼠墊有何區別?看完秒懂

如果把外設也算在內,那麼滑鼠墊肯定是你電腦中價格最低的配件了,有的玩家滑鼠墊是9.9包郵的,有的是買東西送的,有的玩家甚至都不配滑鼠墊,但這可不意味著滑鼠墊就不重要了,因為滑鼠墊也影響你的段位呢。 其實早期滑鼠採用的是機械式的滾輪設計,基本上不挑滑鼠墊,不過隨著光電滑鼠和雷射滑鼠的普及,滑鼠墊開始成了大家重視的工具。 因為滑鼠的傳感器不能對所有表面進行很好的識別,所以就藉助滑鼠墊來實現更好的控制,此外滑鼠墊可以保護桌面和滑鼠腳墊,遊戲玩家更是需要好的滑鼠墊提供精準的滑鼠操控。 那麼9元的滑鼠墊和499的滑鼠墊有什麼區別呢? 一般來說,入門的滑鼠墊是布墊,價位在40元以內,適合光電滑鼠使用。布面又有細面(著重速度)和粗面(著重操控)之分,大多數玩家接觸到的滑鼠墊都是這個級別,可以滿足滑鼠的定位需求,同時尺寸和圖案都可以自定義。 定位更高的滑鼠墊會採用硬質材料,價格也會提升到100元內,材料包括鋁合金,塑料,樹脂等。 一般來說鋁合金和塑料材質的滑鼠墊更更耐用一些,但是也更滑,更適合雷射滑鼠,樹脂滑鼠墊相對耐磨性要差一些,一般更適合需要精準操控的玩家。 再高端的滑鼠墊就是玻璃墊了,玻璃滑鼠墊價格一般百元起步,採用鋼化玻璃材質,擁有更高的硬度,日常使用幾乎不會有磨損,同時適用於雷射滑鼠和光電滑鼠,但是外觀上和別的滑鼠墊沒什麼區別,也非常小眾。 如果需要顏值拉滿,那你RGB滑鼠墊才是你的菜。沒錯,通過在滑鼠墊周圍加上一圈RGB光條,滑鼠墊也能放出絢麗的光,缺點是RGB滑鼠墊需要額外供電,會讓桌面多一根線材,想要簡約就不能炫酷,追求炫酷就不能簡約了。 來源:快科技

2022年第三季度美國個人電腦出貨量下降了12%,分析師稱市場飽和經濟疲軟

全球通脹、經濟疲軟、需求減弱、以及成本上升,除了半導體行業、智慧型手機市場受影響,美國個人電腦市場也一並受挫,據Canalys Research公司的分析,2022年第三季度美國個人電腦的出貨量為1780萬台,同比下降12%。其中,筆記本電腦跌幅最大,為14%,桌上型電腦增長1%,而筆記本電腦出貨量跌幅之大的原因一是企業收縮成本、二是市場需求下降經濟疲軟,桌上型電腦市場在疫情的沖擊下逐漸緩沖復蘇過來,緩和增長了1%, Canalys Research公司的分析師Brian Lynch表示:「受通貨膨脹和市場飽和的影響,美國的個人電腦市場已經處於長期萎縮的狀態。」「即使曾經經濟恢復能力強的商業領域也已經開始衰退,並在2022年首次出現同比下降。ISM服務業和製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自2021年末以來均穩步下降,目前處於疫情開始以來的最低水平。」 在2022年第三季度美國PC出貨量中,戴爾、惠普、蘋果、聯想、宏碁依次位居前五名,其中僅蘋果和宏碁兩家出貨量有所增長,分別為26.5%和14.0%。戴爾在第三季度出貨量為470萬台,以26.1%的市場份額保住了美國台式機和筆記本電腦市場的第一名,但其出貨量同比仍然下降了16.9%。第二名的惠普則是五大廠中出貨量降幅最大,同比下降23.2%,聯想次之,出貨量同比下降22.2%,宏碁則以5.7%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五。 ...

全球PC和平板電腦市場將進一步萎縮,商用PC需求或存在機會

根據IDC最新的數據預測,全球PC和平板電腦市場進一步萎縮,預計2022年全球出貨量將下跌11.9%至4.568億台,明年將繼續下滑,傳統PC的出貨量將下跌5.6%至2.81億台,平板電腦的出貨量則會下跌6.7%至1.48億台。 盡管出現了大幅度的下滑,但仍能保持在新冠疫情前的水平,全球市場繼續受到宏觀經濟、渠道庫存過剩和高通脹的挑戰。IDC預計傳統PC市場的狀況會好於平板電腦市場,未來五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略高於1%,同期平板電腦的復合年增長率僅為-1.7%。 目前全球宏觀經濟趨弱影響著所有細分市場,其中消費者最受打擊,為此IDC下調了對消費、教育和商業市場的預測,不過到2024年,商用PC會進入更新周期,或許會有較為強勁的需求。 短期而言,全球PC和平板電腦市場將在未來幾個月陷入困境,不僅銷量下滑,且平均售價也會下降。IDC相關研究人員表示,短期內的庫存過剩已經迫使OEM廠商和零售商大幅度打折,只要經濟持續衰退,產品組合會從高端市場更多地轉向中端市場。 展望未來,宏觀經濟復蘇將是市場需求的主要驅動因素,隨著微軟轉向Windows 11及圍繞教育和家庭的新周期結合,一定程度上推動了2024年的增長。 ...

萬元筆記本不如台式 硬體問題並非原罪

筆記本自誕生之初,就註定這樣一款產品在性能上無法與台式機相提並論。即使之後筆記本做到和台式保持同規格、同價位,兩者性能依然存在差距,更不要提台式在模塊化方面的優勢遠大於筆記本。 而造成兩者差距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散熱以及功耗問題,由於台式主機空間充足,可以配備更大的散熱器以保證內部溫度維持在合適范圍內。如此一來,台式機不管是CPU還是顯卡都能運行在更高頻率以及更高功耗下。 筆記本相比台式最大的優勢就是可移動性,為了實現這一特性,筆記本就必須在其他方面做出妥協。首先受到影響的就是機身體積,要保證便攜性,就註定筆記本的體積不能太大,而這也是其性能不如台式的罪魁禍首。 限制體積會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首當其沖的就是散熱效果大打折扣。筆記本寸金寸土的內部空間註定無法提供足夠強勁的散熱效果,這就導致筆記本更容易積熱,帶來最直觀的後果就是處理器和顯卡降頻造成的性能下降。 同時散熱效果差使得處理器和顯卡功耗受到限制,性能也會束手束腳。這就是為什麼英特爾、AMD以及英偉達都會推出針對筆記本的產品型號,因為這些型號的產品相比桌面端,通常TDP更低,發熱量更小,反應到硬體上就是即使和桌面端產品是同一型號,但是規格方面大打折扣,性能遠比不上桌面平台。 這就是為何經常在筆記本中看到CPU顯卡與台式相同,只是後綴不同,就導致性能出現極大差距的主要原因。 這就好比別墅與房車的差距,房車即使配備了同款電視,也不像別墅那樣空間充裕可以放下100寸電視。但房車提供了移動性,這是別墅的痛點,而要實現這一特性,房車同樣要做出犧牲。 在便攜性上,筆記本擁有絕對優勢。工具的誕生就是為了解決人類的某一需求,隨著工具不斷進化,工具的細分化已經到了令人發指的程度。 比如螺絲刀,根據不同螺孔以及大小細分出各式各樣的螺絲刀,但用戶不會去糾結是更粗的螺絲刀好擰還是更細的好擰,因為對於用戶而言,能夠契合螺孔並且輕松擰開的螺絲刀就是好產品。 筆記本作為人類為滿足移動需求而打造的產品,將其與台式放在一起比較,就像是將十字螺絲刀與六角螺絲刀放在一起對比,忽略了兩者所面對的螺孔並不是同一個的本質。 所以對於用戶而言,一旦糾結萬元筆記本性能上是否不如六千元的台式,說明用戶完全沒有移動需求,純從性能角度比較兩款不同定位的產品。 這就好比有人說2000元顯示器尺寸不如2000元電視一樣,兩者的應用場景不同和定位不同一概不談。從根本上來看,將兩個不同定位的產品放在一起做比較,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不成立的。 來源:快科技

市場萎縮太嚴重 PC巨頭惠普宣布裁員6000人

近年來,PC市場由於需求季度下降,市場已經不斷萎縮,行業巨頭都扛不住了。 最新報導稱,惠普決定將在未來三年內進行大裁員,最多會裁掉6000人。 據悉,惠普的絕大部分收入都來自電腦銷售,但是目前個人電腦的需求持續走低。 調研機構Gartner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Q3全球PC出貨量下降了近20%,創下該公司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追蹤這一數據以來的最大降幅。 惠普CEO恩里克·洛雷斯表示,市場的低迷從低端消費品開始,但隨著企業裁員和限制技術投資,這種現象已經蔓延開來。 洛雷斯稱,為了管理成本,惠普將在未來三年最多裁減全球6.1萬名員工中的10%。 此外,公司還會減少在房地產行業的布局。 不過,裁員在短期內並不能影響到公司的效益,甚至還會導致成本增大,因為裁員計劃預計需要付出10億美元的費用,其中月60%會發生在2023財年。 惠普表示,到2025財年末,該計劃的作用才能顯現出來,大概每年能節省14億美元的費用。 來源:快科技

遊戲主機主戰場淪陷?日本PC遊戲市場規模過去三年翻了一倍

日本的遊戲市場是全球遊戲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大量的遊戲公司和工作室,同時占據了相當部分的市場份額。由於歷史原因及玩家打遊戲的習慣,日本的遊戲市場很大程度都是圍繞遊戲主機進行的。 近期日本角川ASCII研究實驗室發布了一份遊戲產業報告,或許會讓許多玩家的固有印象有所改變。這份報告顯示2021年日本遊戲市場的總價值約為2萬億日元,約合137億美元,其中PC遊戲市場約為8.96億美元,規模幾乎是2018年時候的兩倍,實現了大幅度的增長。 截至2021年,日本的玩家數量為5540萬,其中PC玩家數量為1600萬。在2015年,PC玩家數量為1100萬,意味著六年時間里增加了45%。在這1600萬玩家里,約有450萬只玩PC,這一數字比2015年翻了一倍。PC玩家占玩家總數的比例從2015年的24.4%,提升到了2021年的28.8%。 分析指出,日本PC遊戲市場在過去幾年的蓬勃發展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新冠疫情使得居家遊戲的時間變長了、PlayStation 5遊戲主機的持續缺貨使得部分玩家轉向PC平台、日本地區PC遊戲的選擇數量增加、更多的日本遊戲公司推出PC遊戲、更容易接納外國的遊戲以及獨立遊戲、Steam和Epic Games等PC遊戲平台的日區商店更加完善等。 作為來自日本的遊戲巨頭索尼,其PlayStation業務負責人Jim Ryan之前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曾表示,將在PC平台上推出更多PlayStation平台的獨占遊戲。同時索尼的銷售數據顯示,第一方遊戲在PC端銷量和收入方面都在快速增長。索尼還非常積極地將自己的影響力擴展到PC平台,發布了面向PC玩家的遊戲設備品牌INZONE,似乎早已看到了PC遊戲的發展前景。 ...

《帝國時代》2及4將登陸Xbox,《神話時代決定版》PC版正在製作當中

微軟最近舉行了一場《帝國時代》25周年紀念的直播,當中放出了2個重磅消息,分別是《帝國時代》2及4將會登上Xbox平台,而PC平台上也有一款《神話時代決定版》正在製作當中。 其實在最近幾天就一直都有關於《帝國時代2決定版》會登上Xbox的傳言,事關有人在PEGI評分系統中發現了這款遊戲的一個條目,在發售日期及平台當中,赫然說著Xbox Series X/S以及Xbox One。而在直播當中,微軟就宣布,會在2023年也就是明年,把《帝國時代2決定版》以及《帝國時代4》都帶到Xbox平台以及xCloud上。 具體來說,《帝國時代2決定版》會在明年1月31日登錄Xbox平台,而《帝國時代4》則會在「明年稍晚時間」與Xbox玩家見面。 而《帝國時代》開發商World』s Edge則在一篇Blog網誌當中表示: 「我們知道大家都想要讓這些在全球范圍內都備受喜愛的RTS遊戲登上Xbox,而我們團隊也一直在致力於給玩家帶來一個用手把也可以很好地遊玩的體驗,而且也在努力教玩家在Xbox上應該怎樣去玩。」 為了做到這點,Xbox版的《帝國時代》2及4將會有一個針對手把控制而設的全新操作教程、全新的用戶體驗,以及為「更有效率以及創新地」 管理資源而設的遊戲AI。同時遊戲也會加入對谻鼠的支持,而PC及Xbox版本之間也將可以進行聯機遊玩。 至於新的《神話時代決定版》,將會為PC玩家提供更好的畫面以及遊戲體驗,不過就還不知道發售日期。 ...

寒意在大公司之間傳遞 全球PC市場怎麼了

全球PC市場正在步入放緩時期。 日前,多家市場調研分析機構發布第三季度全球PC市場研究報告,顯而易見的是這些數據並不樂觀。市場增長放緩令部分大公司迫切尋找破局之策,發掘新的增長點。 例如英特爾就計劃尋求通過精簡公司來實現目標;此外該公司還在試圖通過發布新的PC處理器和顯卡來重新占領市場。 其他PC相關行業的各位巨頭們也都不太好過,裁員的裁員、降預期的降預期,2022年的全球PC市場到底發生了什麼,我們一起來看。 暖秋之後凜冬已至 2021年是全球PC市場幾年來最光鮮亮麗的一年。疫情影響下的全球PC市場先是劇烈震盪,供應鏈產能降低、晶片短缺帶來了一個艱難的時期。 但是隨著疫情常態化,消費電子行業逐漸迎來了回暖。在疫情影響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居家辦公、線上辦公,學生開始進行網課的學習。一時間PC、平板需求量劇增。 市場調研機構StrategyAnalytics在今年二月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全球筆記本電腦出貨量在2020年達到高點後,在2021年依舊同比增長19%。除了消費級PC,商用PC需求在2021年第四季度依舊保持強勁。 經過了2021年的強勢上揚,全球PC市場在2022年迎來了陣痛。Canalys的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PC出貨量直線下降,整體銷售額下降了18%。 IDC給出的數據也並不樂觀,2022第三季度全球PC銷售額下降了15%以上;類似的調查結果也出現在也市場調研機構Gartner的報告中,數據顯示同一季度的全球PC出貨量下降了19.6%,創下20年來的最大跌幅。 IDC公布的數據顯示,第三季度全球PC總出貨量為7430萬台,高於第二季度的7130萬台,但低於第一季度的8050萬台。 聯想以22.7%的份額依舊位列第一,但出貨量同比下滑了16.1%;惠普和戴爾分別二三位,出貨量較去年同期分別下滑了27.8%和21.2%;華碩排名第五,占據7.5%的市場,出貨量同比下滑了7.8%。 如果說有哪家是對出貨量滿意的,大概只有蘋果。這家科技公司以13.5%的份額位列第四,出貨量較去年同期大增40.2%,成為前五中唯一實現同比上漲的廠商。但是一家的增長難掩整個PC市場的頹勢。 凜冬已至,整個PC市場都展現出了不景氣,作為上游廠商的英特爾同樣也受到了劇烈沖擊,選擇裁員收緊開支降低成本或許是最簡單直接的方式。 需求疲軟、售價上漲反映在市場層面 整體來說,第三季度的PC行業數據呈現出明顯的消費疲軟特徵,尤其是消費和教育市場的疲軟現狀加劇。 正如前文數據提到的那樣,聯想、惠普和戴爾等PC大廠都受到了個人電腦銷量大幅下降的影響,而個人電腦處理器需求的急劇下降也對各廠商的收入產生了負面影響。 不利的宏觀經濟和行業因素,包括高通脹、利率上升和龐大的渠道庫存削弱了個人電腦市場的增長勢頭,這一影響很可能將持續到2023年。 從企業層面來說,IT方面往往是企業支出的大頭。全球通貨膨脹以及諸多不確定性挑戰對於商用PC的影響也很明顯,加重了企業對於前景的悲觀預期。越來越多的企業在IT方面的支出決定更為謹慎。 常年關注PC產品平均售價(ASP)的IDC在報告中指出,由於零部件供不應求、物流成本上升,PC產品的平均售價已經連續五個季度上漲。今年第一季度更是達到了910美元的峰值,為200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然而這一指標在第二季度開始出現下滑,IDC認為這是市場出現衰退的表現,廠商只能通過降低產品價格來維持出貨量。 Gartner分析師北川美香子得出了類似的結論,本季度的出貨結果可能標志著PC市場的歷史性放緩,她表示。 雖然供應鏈受干擾的情況終於緩解,但鑒於PC需求在消費者和企業兩端疲軟,高庫存現在已成為一個主要問題。 盡管市場進行了大規模促銷和降價,但返校銷售(Backtoschool)的結果還是令人失望,原因是許多消費者在過去兩年購買了新的個人電腦,缺乏需求。 正如前文提到的,疫情讓消費者購買新PC和換機的需求迎來集中爆發,PC行業在這期間迎來了逆勢上升期。 但考慮到PC產品的使用壽命,此前的一波持續增長為接下來一個時期的PC市場的疲軟埋下伏筆,存量市場出現了一定的飽和,在下一波需求來臨之前,全球PC市場恐怕要在增速放緩的泥潭中掙扎一段時間。 英特爾與行業廠商給出越冬方案 分析師預計英特爾第三季度的收入將下降15%,利潤率同樣也不會樂觀。今年早些時候英特爾就已經警告稱,2022年的銷售額將比預期低約110億美元。 在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英特爾承諾削減開支並同時實施一些其他舉措來提高利潤,但短期內能取得多少成效很難說。 蘋果的去英特爾化對英特爾的影響已經顯現,Mac系列產品中的M1、M2系列晶片已經憑借超過時間線的性能以及更高的能效比獲得了消費者的青睞——這也成為蘋果PC銷量逆勢上漲的主要原因。 由於正在努力贏回輸給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英特爾的股價比其他晶片製造商受到的打擊更大。來自投資者的巨大壓力要求英特爾支撐其利潤,該公司的股價在2022年下跌了50%以上,僅在上個月就下跌了20%。 為了應對市場狀況並促進創新,英特爾正在向數據中心市場與人工智慧晶片產品領域投資,並正在與台積電合作。 而鞏固在強勢領域的優勢也會是英特爾的重要任務,剛剛發布的第13代英特爾酷睿處理器被寄予厚望,已經上市的ARC系列顯卡也顯示出英特爾而重新在行業中站穩腳跟的決心。 作為英特爾的競爭對手,在此前的采訪中AMD就已經表示,其雲計算、數據中心晶片和人工智慧應用晶片的需求出現了“巨大”增長,這將有利於提振公司利潤率。 而對於OEM來說,拓展業務新邊界也是關鍵決策。聯想、戴爾等頭部公司均已瞄向新IT賽道,發力基礎設施方案業務。聯想藉助多種形式不斷推進智慧方案在生態保護等更多場景的落地,不只局限於傳統PC領域。 然而除了在企業級層面擴展邊界,在消費級產品層面,提升產品競爭力、尋找下一個需求空間也是各家廠商正在進行的任務。 移動辦公、混合辦公帶來的線上工作需求讓筆記本攝像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與視頻會議相關的視頻、音頻、通話、AI配置提升要求加深; 為適應更多場景的使用需要,筆記本形態進一步進化,可折疊、可捲曲、可翻轉等等設計也反映了廠商們積極創造新增長點的努力;為移動場景下的工作設備加入5G支持也成為不少廠商的選擇。 寫在最後 毫無疑問,當前的全球PC市場正在經歷又一端艱難時期。後疫情時代,消費者的需求很難再度迎來一波疫情初期的高潮,生活環境、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也會進一步壓縮需求。 廠商通過控製成本降低價格,換取的銷量增長也會很有限。裁員其實也是行業公司應對寒冬的一個手段,不止英特爾包括甲骨文、ARM其實也在裁員。 但除了裁員,我認為積極應對而不是消極躺平會是是度過艱難時期的好方式。不斷擴展業務邊界、發掘新的增長點、以新產品、新方案拉動新需求,英特爾的這些方式也值得肯定。 來源:快科技

萬能的鐵塊:山寨電源玩的可以有多野?

鐵塊,在PC和數碼設備中是很常見的,不過它們的作用通常只有一種,就是增加配重。例如我們經常會在滑鼠中見到各類可調的配重塊,這樣就可以滿足每個人對於滑鼠重量的不同需求。 如果鐵塊出現在電源類設備中,這就要打起幾分精神來了,畢竟沒聽說電源有配重的需求。當然也有個例外,那就是無線充電器,為了保證在桌面的平穩,其內部多半會有各種千奇百怪造型的配重鐵塊。 那麼,如果配重鐵塊出現在充電頭里會是什麼情況?近日,筆者的某群友網購閃充充電器翻車,堅持幾秒鍾的快充狀態後就轉成慢充。考慮到當下假充電器盛行,中招的可能性極大,畢竟蘋果祖傳的五福一安都沒能倖免。 不過他也表示,充電器的做工還行,重量手感也沒什麼問題,但考慮到退貨運費的問題還是決定拆開探索一下。本以為波峰焊的充電頭只能大力出奇跡,不過從圖看顯然難度沒那麼大,只是內部的這個鐵塊是什麼意思? 無獨有偶,某UP主拆解所謂的蘋果原裝20w快充也遇到了鐵塊的問題,難道這是新的行業標準? 在充電寶里也可能會見到,只不過除了鐵塊可能還有沙子。 對於喜歡在海鮮市場淘寶或者在火車站等地方,購買充電器充電寶帶鐵塊的機率極大,它們的作用當然也是配重了,因此都是不折不扣的山寨貨,不能達到標稱的充電效果和容量還是小事,充壞手機、觸電甚至BOOM那就嚴重了。 品牌的充電器產品都有重量參數的,重量的來源都是內部的功率電子元器件。而先天“腎虛”的山寨產品沒有這麼多元件,所以早期的產品重量都很輕。 但是為何現在的山寨產品都要加了鐵塊配重了?其實這都是經驗主義的歷史遺留問題,最早可以追溯到PC的電源供應器上。 下圖是某視頻UP主拆電源,這個設計感覺頗有安鈦克的品牌風格,大大的“550W”功率標識非常的亮眼,如果不裝獨立顯卡的話應付高性能CPU也足夠,只是這個牌子好像沒聽說過,當然價格也不貴。 但拆開後,你敢相信這是個550W的電源? 熟悉電源參數的同學都知道,PC電源里有個叫PFC(功率因數校正)的元器件或電路,可以提高電源的轉換效率,分為主動式和被動式。 在早年主流的電源產品配備的都是被動式PFC,外觀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方形的變壓器,本質也是由線圈繞制在矽鋼片上製成。不過在當時PFC元件可不是每個電源都配備的,尤其是低價雜牌產品。 那麼如何判斷一款電源有沒有配備PFC?大蝦老鳥們就總結出來了經驗:同樣功率的電源,重量越大說明用料越厚實,畢竟被動式PFC模塊很有重量。 其實這個經驗在今天也可以用來參考,盡管換成了更高效的主動式PFC,但功率增大了變壓器體積也增大,所以重量還是增加的。當然該UP主拆的電源也是配備了被動式PFC,就是紅圈里的這個。 不過山寨廠商也是在學習和進步的,因此在電源中加入了與被動式PFC重量相近的鐵塊甚至水泥配重。然後這個UP主拆解了這個被動式的PFC,里面竟然是一堆的厚鐵片,甚至連線圈也沒有,正所謂“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的道理呢。 正是因為這些流傳下來的“秘籍”、“經驗”,加上山寨廠商也在“與時俱進”,導致一些老鳥在淘寶的時候也會出現“打眼”翻車”。因此大家無論是購買充電器還是PC電源,一定要記住一分錢一分貨的真理,沒有十足把握,想避坑還是少撿漏為妙。 來源:快科技

除了刷新率 選購電競顯示器還應該注意什麼?

電競顯示器市場的日益火爆,不僅傳統硬體廠商將其作為發力重點,還吸引了很過其它領域的知名品牌跨界參與進來。作為電競顯示器的核心參數,刷新率自然就成為了各家廠商的宣傳重點。 刷新率越高就意味著每秒能呈現出更多的幀畫面,從觀感表現上就是更加流暢清晰。隨著顯示面板技術的進步,對電競顯示器刷新率的標準也從最初的100Hz逐漸演變成144Hz、165Hz,甚至市面還出現了具有300Hz以上高刷的電競屏。 盡管刷新率對電競顯示器非常重要,但想要選擇一款符合自己使用需求的電競屏,僅看刷新率就有些過於片面了。 今天,筆者就為大家總結了一些電競顯示器的核心參數,看看除了刷新率,購買顯示器我們還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螢幕尺寸 大家無論是選擇哪種顯示器,最先關注的必然是螢幕尺寸。目前,顯示器常見的螢幕尺寸有22、24(含23.8)、27、32(含31.5)、34英寸。 對職業電競選手來說,24英寸被認為是電競顯示器的黃金尺寸,這樣的尺寸能看到畫面呈現的所有內容,使選手在賽場上的視野更加集中。 但從大眾玩家的角度來看,還是更喜歡大螢幕所帶來的視覺沉浸感,因此多數電競顯示器都採用27英寸作為螢幕尺寸。當然,還有一部分玩家喜歡32英寸或更大的螢幕,使得“帶魚屏”也逐漸成長為電競顯示器領域不可忽視的力量。 “帶魚屏”是對螢幕比例在21:9及以上顯示器的統稱,依靠其類似帶魚的超長外觀而得名。相比傳統16:9的螢幕比例,帶魚屏在保證顯示器寬度不變的情況下,更長的螢幕能使玩家獲得更廣闊的視野,提供更具真實感的視覺效果。 解析度 顯示器畫面是由一個個依次排列的像素點組成,而解析度就是指畫面橫向和縱向的像素點數量,因此在同樣大小的螢幕中,解析度越高畫面也就更加細膩清晰。 傳統16:9比例顯示器的解析度集中在1280 x 720,1920×1080,2560×1440,3840×2160,而後兩者就是常說的2K和4K。 前文提到的帶魚屏顯示器,由於螢幕比例的差異,使其在解析度上和傳統顯示器也完全不同。 現在市面上常見的帶魚屏解析度主要集中在2560×1080和3440×1440,還有部分高端帶魚屏會採用更高的解析度,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 從價格層面來說,當前大多數2000元以內電競顯示器採用的都是2K解析度配高刷的形式。 而4K+144Hz的高分高刷顯示器盡管價格開始逐步下降,但入門級的售價也要在3000元左右,對於不追求極致畫質的玩家來說,筆者還是更推薦入手一款2K高刷顯示器。 面板類型 目前主流的面板主要有TN、IPS、VA三種類型,TN面板的優點是刷新率高和響應時間快,但是在色彩表現和可視角度存在劣勢,因此更適合追求FPS(第一人稱射擊)類遊戲玩家; IPS面板相比TN在色彩和可視角度方面存在優勢,相比VA屏在響應時間更迅速,對畫面拖影控制效果更好,因此也是目前主流電競屏採用的面板類型;VN面板的優勢在於更易彎折且具備不錯的色彩還原能力,所以在曲面屏顯示器上應用的更加廣泛。 響應時間 響應時間指的是螢幕像素點從一種顏色轉換成另一種顏色的時間,從不同面板的排布結構來看,它們之間的響應時間也完全不同。 TN是通過液晶分子扭轉改變光線,IPS是通過平面內的轉換實現,VA則是採用垂直配向技術,從結構方面來看三種面板的順序為TN>IPS>VA。 但是,隨著面板技術的進步,不同面板之間響應時間的差距也在逐漸變小,目前在電競顯示器中廣泛應用的Fast-IPS、Nano-IPS面板在響應時間方面已經完全不輸傳統的TN螢幕了。 當然,即便同樣宣稱是“1ms”響應時間的顯示器,大家也需要仔細辨別。很多標注“1ms”響應速度的電競顯示器,都是在開啟OD加速、MPRT等功能下的所測得的理想值,可提供的實際參考意義有限。 而標準的1ms響應時間,主要參考的是GTG(灰階響應時間)的平均值。 G-Sync和FreeSync NVIDIA G-Sync和AMD FreeSync都是基於Adaptive-sync(自適應垂直同步)技術開發而來,主要作用在於使顯示器刷新率自動匹配自家顯卡幀率,可以有效緩解顯卡幀率和刷新率的畫面撕裂,以及低於刷新率的卡頓現象,為玩家提供更加暢快的遊戲體驗。 電競顯示器搭載G-Sync主要分為兩種形式,分別是內置G-Sync硬體晶片和G-sync Compatible(兼容)技術,而FreeSync只需要顯示器支持A-sync或者Freesync技術就可以開啟這項功能。 總結 如果你是FPS類遊戲玩家需要追求極致高刷,一款高端的TN電競屏可謂不二之選;如果你需要一台畫質清晰且性能夠用的顯示器,2K解析度+165Hz高刷的IPS顯示器或許更加合適; 如果你享受超大曲面所帶來的沉浸感,一款34英寸的曲面電競屏不失為最佳選擇。本篇文章旨在幫助大家了解顯示器的各項參數,希望大家能以此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產品。 來源:快科技

2022年至2023年全球PC市場將充滿挑戰,預計出貨量會進一步下降

經過了兩年的強勁增長後,PC出貨量在2022年開始逐漸放緩,包括台式機、筆記本電腦和工作站在內的傳統PC業務的全球出貨量,在2022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里連續下降。由於新冠疫情及宏觀經濟因素影響,供應與物流進一步惡化,下降幅度也超過了之前的預期。 據TechPowerup報導,近日IDC全球季度個人計算設備最新跟蹤報告顯示,PC市場將迎來動盪時期,預計2022年全球傳統PC的出貨量將下跌12.8%至3.053億台,平板電腦的出貨量則會下跌6.8%至1.568億台。IDC稱,全球經濟疲軟、通貨膨脹、以及過去兩年里激增的購買量是導致出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消費市場需求放緩,教育市場的需求也基本飽和了,加上企業市場因經濟前景不樂觀導致需求被擠出,預計2023年整體市場規模還會進一步收縮。傳統PC和平板電腦市場綜合出貨量將持續下滑,預期下跌2.6%,不過到2024年有望恢復增長。 IDC研究人員表示,消費者信息不足使得未來六個季度的消費市場進一步萎縮,在下一個重大更新周期之前,如果經濟能及時復蘇或許能帶來一些增長。盡管出貨量不會回到新冠疫情時期的峰值,但預計消費市場會朝著更高端的方向發展。 ...

《上古卷軸》全系PC遊戲登上微軟商店,玩家現可體驗一波經典遊戲

自從Zeni Max被微軟收購之後,他們旗下的Bethesda及id Software等也都被一並收購,而他們手中的大量遊戲IP也收歸微軟所有,當中包括非常多上了年紀的玩家可能熟悉的經典老遊戲。而最近微軟就把這其中的一小部分加入到PC Game Pass中,讓新生代玩家也可以體驗一下這些以前的經典作品。 這次加入到PC Game Pass中的,分別是《重返德軍總部(Return to Castle Wolfenstein )》、《雷神之錘4(Quake 4)》、《德軍總部3D(Wolfenstein 3D )》、《上古卷軸傳奇:戰爭尖塔(An Elder Scrolls Legend: Battlespire)》以及《上古卷軸之旅:紅色守衛(The Elder Scrolls Adventures: Redguard)》。另外,《上古卷軸:競技埸(The Elder Scrolls:...

索尼或推出「PlayStation PC launcher」,進一步深化PC平台上的人氣

索尼可能正在悄悄的准備一款自己的PC遊戲啟動器,可能名為「PlayStation PC launcher」。如果屬實,那麼索尼就可能會走上類似於育碧或者Epic的道路,在一個獨立於Steam上的平台上提供自家的遊戲。 據VGC報導,有人在最近PC上推出的《漫威蜘蛛人復刻版》中,發現當中一些檔案指向了一個名為「PlayStation PC launcher」的東西。如果有朋友不知道這是甚麼的話,看看育碧以及Epic就知道了,他們旗下的Ubisoft Connect以及Epic Game Launcher就是用於購買、下載以及打開遊戲的平台軟體。 無獨有偶地,在這個「PlayStation PC launcher」被玩家們發現之前,也有類似的報導表示索尼可能正在打算讓PC玩家可以把遊戲與自己的PlayStation Network帳號連結在一起,並且向玩家提供遊戲內的額外獎勵。這就好比育碧會向Ubisoft Connect的玩家提供一些完成挑戰後的遊戲內道具獎勵一樣。 索尼最近這兩三年來對於把以前獨占的遊戲搬到PC上面去可以說是興致愈來愈大。先是把《地平線:零之黎明》及《戰神》移植到PC上,最近又把《漫威蜘蛛人復刻版》放在了PC平台上,而很快《神秘海域》也會有大家見面。這些都是在PlayStation平台上赫赫有名的大作,對於索尼用來打響在PC平台上的名聲非常有用。而如果索尼是想在PC平台上也站住陣腳的話,那麼推出自家的「PlayStation PC launcher」,深化PC平台與原有PlayStation Network的聯系就很有必要了。 ...

經歷過2年高速增長後 今年PC出貨將下滑9.5%

根據Gartner發布的最新報告,在經歷了前兩年的高速增長後,全球PC市場在2022年迎來了「冷靜期」。 Gartner預測,今年全球個人電腦銷量可能下降將近10%。除了受全球經濟不景氣這一大環境因素的影響外,前兩年PC行業的快速發展,讓許多人都已經更換了自己的PC設備。 在Gartner高級主任分析師Ranjit Atwal看來,經濟原因是今年PC市場出貨量下跌的重要原因。 他表示:「可自由支配的總支出、通貨膨脹以及定價和其他一切發生的事情都嚴重影響消費。雖然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會有人購買個人電腦,但也會有更多人由於這些原因而選擇推遲購買。」 除了經濟原因外,前兩年PC行業銷量的井噴,也讓不少有換機打算的消費者已經完成了設備更換,從而進一步抑制了當前市場的換機需求。 Gartner預測,今年全球的PC市場出貨量將下降9.5%,這一數據僅統計個人PC,包括Windows PC、Chromebook和Mac。 在上述三者中,Chromebook在今年受到的影響可能最大,Gartner預測它們今年將下降高達30%,而WindowsPC的降幅為3%,Mac則還會和去年持平。 Gartner預計,2022年全球個人電腦(PC)出貨量將下降9.5%,亦遜於先前預測的年減4%。Lenovo、HP惠普和戴爾為全球前三大PC製造商。 除此之外,Gartner在報告中也提到,2022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年減7.1%,從2021年的15.7億部降至14.6億部,低於先前預測的年增2.2%至16億部。 另外,全球經濟衰退風險升高、通貨膨脹持續高漲,也驅使消費者減少購買手機等非必需品。 Ranjit Atwal還提到:「PC和智慧型手機整體需求和出貨都將下滑,但車用市場無法填補晶片需求空缺,好處是全球晶片荒有望在下半年逐漸緩解。」 來源:快科技

奸商騙人不眨眼 教你1分鍾選對顯示器

當老高和我說,換上新顯示器遊戲仍然很差我是不信的,畢竟1500元能買到的電競顯示器和他之前的「能用就行」顯示器強了不是一點半點,但當我看到他買的產品之後恍然大悟:他被淘寶賣家的文字遊戲騙了。 那麼遊戲玩家應該選什麼顯示器呢?其實方法簡單得很,只要關注一下你玩的遊戲類型,然後選擇對應優化的產品即可,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 FPS競技遊戲:高刷新率提升水平 像《絕對武力全球攻勢》《絕地求生》《鬥陣特攻》這類競技遊戲對玩家的反應速度要求很高,而對畫質的優先級卻不高,玩家在選擇的時候要重視的一個參數就是刷新率。 顯示器常見的刷新率有60Hz,75Hz,120Hz,144Hz,165Hz,240Hz等,一般來說120Hz是電競顯示器的高刷起點,凡是達到這一刷新率的都是高刷顯示器,對應地玩家的硬體配置也應該達到120fps以上,才能享受更流暢的畫面。 另外還有一個要注意的點是顯示器的G-Sync/FreeSync技術,該技術可以讓顯示器更及時地顯示畫面,並通過減少撕裂來降低對用戶的干擾,如果你使用的是NVIDIA顯卡,就選擇搭載G-Sync的顯示器,而使用AMD顯卡的玩家則要選擇採用FreeSync技術的顯示器。 3A大作:大屏曲面沉浸感強 主打龐大敘事,精彩畫面的3A大作例如《艾爾登法環》《刺客信條:英靈殿》《賽博朋克2077》等等,玩家需要更好的沉浸感,可以更好地享受遊戲講述的故事或感受宏大的場景。 如果想要更好的沉浸感,一款大尺寸的顯示器是必不可少的,一般來說,27英寸和32英寸的顯示器為宜,解析度在2K以上可以提供更細膩的顯示效果。 另外,曲面屏和窄邊框也可以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尤其是1500R的曲面顯示器可以帶來更加震撼的視覺效果。 MOBA競速:帶魚屏體驗開掛 另外還有一種遊戲適合特殊的顯示器體驗,比如《dota2》《極速快感》《英雄聯盟》等,用超寬的帶魚屏可以獲得更寬闊的視野,獲得其他玩家不具有的優勢。 目前帶魚屏主要有兩種解析度,21:9和32:9,兩者的寬高比不同,除了遊戲之外的適用場景也不同,建議玩家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選擇。 21:9的顯示器在觀看寬屏電影的時候可以實現全屏無黑邊,大多數遊戲也可以適配;而32:9的顯示器可以看做是兩個16:9的顯示器拼接而成,在執行多任務和多窗口的時候更有優勢。 最後要提醒大家的是,促銷節來襲很多顯示器都達到了史低價值得入手,但是也不要一味貪便宜去買雜牌的顯示器,傷眼省錢非常不劃算,選擇正規渠道購買品牌產品才是對自己負責的做法。 來源:快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