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WiFi

Tag: WiFi

超能課堂(323):為什麼WiFi實際速率只有標稱速率的一半?

在我們的實際測試中,標稱速率為1000Mbps的有線網卡往往可以輕松跑出900Mbps或更高水平的平均速率,但標稱速率為1200Mbps的WiFi 6無線網卡,實際測試下來的平均速率大都是800Mbps以內的水準。因此時至今日,千兆級有線網絡的實際使用體驗,相比標稱速率更高的WiFi 6甚至WiFi 6E無線網絡,很多時候反而能略勝一籌。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呢?這就要從數據是如何在網絡上傳遞說起了。 協議速率與實際速率有何不同? 我們在作業系統直接看到的網絡連接速率其實是「標稱速率」,又名為「協議速率」,可以簡單地理解為理論上可以達到的最大速率。我們在實際應用中體現出來的網絡速率是無法超過協議速率的,因為數據在網絡上的傳輸是以數據封包,也可以稱為數據幀的形式進行。 顧名思義,數據封包就是將很多不同的數據打包成一個固定格式包裹,就像我們發快遞一樣,發往同一個地址的不同貨物,是可以打包在一個快遞箱里面的。一個數據封包就是一個數據幀, 以千兆有線網絡為例,其單個數據幀包括有18位元組分別為目的地址(6位元組)、源地址(6位元組)、類型(2位元組)、標簽(4位元組),而且在數據幀傳輸之時,前部還有再加上7個字節的前導碼和1個字節的開始符,另有4位元組的冗餘檢驗和12位元組的幀間距,因此有線網絡里每傳輸一個數據幀,實際傳輸的信息容量就是88位元組到1542位元組,而當中只有46位元組到1500位元組是我們需要的數據。 無線網絡的工作方式也是類似的,只是傳輸數據幀的載體從電纜變成了電磁波,封包的結構也稍有變化,其每一個數據幀中,儲存有效數據空間為最大2312位元組,而用來控制幀、管理幀、地址幀、校驗幀等非有效數據的組成,需要總計34位元組,也就是說每個數據幀最大容量為2346位元組。由於在實際應用中展現出來的網絡速率,往往只會統計數據幀當中的有效數據,而不會統計額外加入的封包信息,因此無論是有線網絡又或者是無線網絡,其實際網絡速率都是不會超過協議速率的。 然而從封包信息以及有效數據的容量比例來看,無線網絡的數據幀中,有效數據的比例並不比有線網絡的要低,很顯然單單依靠「封包信息」的說法,還是無法解釋為何無線網絡的實際速率與協議速率相差很大的狀況。這時我們就需要說到兩個專有名詞,那就是「全雙工」與「半雙工」。 什麼是「全雙工」與「半雙工」? 如果我們把一條數據通道當成一條連接A與B的道路,那麼「全雙工」就代表著這條道路可以同時實現A-B與B-A的通行,而「半雙工」則代表著這條道路雖然可以實現A-B或B-A的通行,但同一時刻只能讓其中一個方向通行,另一個方向必須等待。與「全雙工」以及「半雙工」對應的自然就是「單工」,即道路只能單向通行,A-B或B-A二選一,因此「半雙工」也就相當於「可切換方向的單工」。 目前 千兆級的有線網絡基本上都是運用全雙工的工作模式,而WiFi無線網絡則都是使用半雙工的工作模式,因此對於有線網絡來說,其在發送數據的同時也能接受數據,兩個方向的數據包幾乎不會干擾對方的工作。得意於此,如果有線網絡需要雙向傳輸數據時,那兩個方向的傳輸都能同時進行且均能達到千兆級的速率,實際吞吐量就相當於是兩個千兆網絡疊加,相當於2000Mbps的水準。 而採用半雙工模式的WiFi無線網絡則做不到這一點,由於其在同一時間只能接受數據或發送數據, 因此當其兩個方向同時傳輸數據的時候,網卡實際上是在「接受模式」和「發送模式」之間反復切換,實際吞吐量就不會超過協議速率,而且為了確保無線網卡能夠正確地切換模式,數據幀的傳輸時會增加幀間隔時間,這就意味著在單位時間里傳輸的有效數據實際上會更低。 當然從 理論上說,如果網絡可以一直維持單向傳輸,那麼半雙工是可以沒有幀間隔,實際速率上的表現會更接近協議速率。但實際情況是,即便在表面上看只需要單向傳輸數據,例如我們通過網絡進行下載操作,那系統在接受到數據包後,也是需要給出相應的反饋信號,更別說此時網絡中可能還存在別的進程需要上傳數據。因此半雙工的WiFi網絡 在實際應用中必須按照協議的安排來發送或接受數據包,幀間隔不可避免,而且發送與接受的數據幀也會存在各種差異,這就進一步拉大了有線網絡實際速率與協議速率之間的距離。 無線網絡與有線網絡的抗干擾能力不在一個級別 除了全雙工與半雙工帶來的實際速率差異外,有線網絡與無線網絡的載體也對兩者的實際性能帶來了明顯的影響。目前千兆有線網絡的載體是雙絞線,比較常見的是Cat.5E也就超五類線以及Cat.6也就是六類線,兩種線材在基本結構上是接近的,只是後者帶有金屬箔屏蔽層以及線內支架,能更好地降低內部與外部的干擾,有利於實現更高的傳輸速率。但無論是超五類線還是六類線,在我們的日常使用環境中,外界是幾乎無法在不接觸線材的情況下,直接干擾其內部的數據傳輸,因此只要路由器與網卡之間的網線是正常的,那基本上無論什麼時候都能提供最佳的傳輸速率。 而無線網絡使用的是電磁波作為載體,其「特點」就是很容易受到外接的干擾,包括傳輸路徑是否有障礙物,外接是否存在頻率接近的其他電磁波等等,而且傳輸距離也是明顯受制於發射功率。這就使得無線網絡在傳輸數據的時候,很容會因為外界的干擾而影響了數據幀的完整性。當客戶端接收到不完整的數據時,其將返回一個重發數據幀的信號,路由器便需要重發數據,這就相當於是降低有效數據的比例,表現出來就是實際速率遠低於協議速率了。 另外我們在連接WiFi無線網絡的時候,往往還需要輸入密碼,這就意味著WiFi無線網絡是經過加密的,因此設備與路由器在發送和接受數據的時候,將需要對相應的數據幀進行加密和解密,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數據的傳輸速率。當然相比於此前提到的因素,加密帶來的影響實際上市比較小的,考慮到安全方面的需求,這點速率犧牲還是很有必要的。 無線網絡與有線網絡其實是相輔相成的 雖然WiFi無線網絡的實際速率往往只有協議速率的50%左右,但隨著技術的發展,目前已經逐步普及的WiFi 6以及WiFi 6E實際上已經給用戶帶去了接近於千兆級有線網絡使用體驗。只是有線網絡與無線網絡畢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前者在當前依然具有網絡延遲上的優勢,在各種場合下的穩定性也要有更好的表現,而且隨著2.5Gbps、5Gbps、10Gbps有線網絡的逐步普及,速率上的優勢也是也來越明顯,使得有線網絡依然是很多對網絡性能有較高要求的發燒級用戶的首選。 而WiFi無線網絡則勝在部署方便,而且在大部分應用場合中都可以提供足夠的效能來滿足用戶的使用,因此對於多數家庭用戶來說無線網絡會是一個「真香」的存在。而且從目前的技術發展來看,無線網絡顯然更有未來的氣息,其與有線網絡更多地會是一種互補、相輔相成的存在,而並不是「誰取代誰」的關系,已經在無線網絡中有較好體驗的用戶,大可不必為了追尋「測試結果上的數字差異」,而花大價錢去做有線網絡的改造。 ...

網件發布了其首款WiFi 7路由器,速度快的同時價格也很貴

雖說現在主流的WiFi 6的速度表現已經不錯了,但是無線網絡這事,肯定是越快越好。尤其是面對無線VR推流、8K視頻串流這些任務的時候,新一代的WiFi標準就很有必要了。援引Businesswire和Liliputing的消息,網件最近推出了他們的首款WiFi 7路由器,Nighthawk RS700。 Nighthawk RS700是一款三頻路由器,採用了博通的BCM6726/3方案,帶寬可達19Gbps,並支持mesh網絡。接口方面,它採用了1個萬兆WAN口,1個萬兆LAN口和4個千兆LAN口的設計,還有一個USB 3.0接口。當然,它提供向前兼容,所以現有的WiFi 4,5,6設備都能正常工作,只不過不能體驗到新標準的特性。 目前,該款路由器的預售價格為700美元(約合4815元人民幣),網件預計會在今年的第二季度發貨給用戶。對於單個路由器來說,這個價格確實是高了點兒,但考慮到其卓越的性能和網件的口碑,這正適合一些追求更高速度,又或者是打算戰未來的用戶。畢竟現時支持WiFi 7的設備還不算多,一些較為高端的筆記本也就是搭載英特爾的AX1690i這種WiFi 6E網卡而已,就更別提手機、平板或者說遊戲主機這些集成度較高的設備了。 附帶一提,除了網件之外,用戶也可以選擇來自TP-Link的BE24000,它也是WiFi 7路由器,不過它的價格同樣相當高昂。對於那些想要主流價格WiFi 7路由器的用戶來說,他們可能還要多等待一些時間。 ...

2025 年的 iPhone,從內到外,全部自研

如果來概括近幾年蘋果的發展趨勢,「掌控」應該是最為貼切的一個。 在全球逐步建立起最優秀、最可靠供應鏈,幾乎占據蘋果營收半壁江山的 iPhone 也成為了每年的科技風向標,以及不斷引領產業的發展。 ▲ Tim Cook 參觀索尼工廠 倘若把他們看成一個體系的話,許多企業幾乎與蘋果達成了「共生」的關系,iPhone 在手機市場上攻城略地,相關的產業鏈在背後也枝繁葉茂。 但隨著今年 iPhone 的增長勢頭見緩,為了維持利潤率,蘋果或者說 Tim Cook 也開始「反思」是否花了太多不該花的錢,以及怎麼把這些錢省下來。 自研,正是一個不錯的手段,同時也能更好的「掌控」住 iPhone 或者 iPad、Mac 等產品的研發和生產。 在自研晶片大放異彩後,蘋果准備擴大自研晶片的范圍,又瞄向了 WiFi 和藍牙晶片,當然,自研 5G 基帶依然在快馬加鞭,預計 2025 年隨著 iPhone 上市。 取代博通,一年能省數十億美元 與基帶不同,蘋果一直與博通沒有鬧出過多大的矛盾,維持著較為穩定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模式。 隨著...

千萬別在有WiFi的房間里擺這種姿勢

現在,只用WiFi就能“看”到你在房間里幹什麼了…… (你…干…嘛……啊啊啊啊) 多人追蹤也是so easy: 過程中完全不需要拍下圖像、不需要攝像頭。 輸入的僅是WiFi一維信號,輸出則是三維人體姿態。 兩台路由器即可搞定!換算成本都不到500塊。 而且還不受環境光線、目標被遮擋的影響,效果接近於基於2D圖像進行識別的方法。 啊這,難道說WiFi能“看到”我?更進一步……WiFi能監視我?? OMG,蝙蝠俠劇情要照進現實了?? 要知道在《暗黑騎士》里,哥譚市所有人的手機都變成了監控設備,同一空間里所有人的一舉一動都能被實時記錄。 網友們已經構思恐怖腦洞了: 想像一下,只需一台連接WiFi接收器的電視機,別人就能看到我們全家在幹什麼了。 有人甚至說,以後可能必須要在身上塗保護層來屏蔽WiFi信號。 搞全身追蹤,不要用攝像頭了 如上提到的方法,是卡耐基梅隆大學(CMU)機器人研究所的新成果。 研究的本身目的是為了保護隱私,畢竟在很多非公共場所,如養老院、獨居老人家中,監控非常有必要,但是使用攝像頭又很難保證隱私安全。 使用雷達倒是能解決隱私問題,但價格和具體可操作上就很勸退了。 於是,該團隊想到了用現在幾乎各家必備的WiFi來進行識別。 所以在設備上,僅需兩台再也普通不過的家用路由器(每個至少有3根天線)就可以了。 原理也很簡單,就是利用WiFi信號中的信道狀態信息(CSI)數據。 這些數據是一堆復雜的十進位序列,可以表示發射信號波和接收信號波之間的比率。 當它們在發射器和接收器之間傳輸時,一旦接觸到人體,就會被修改。 於是,通過解讀這些“改變”,就可以檢測到人體姿態。 為此,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個“基於區域”的卷積神經網絡分析pipeline,該pipeline可以定位人體的各個部位。 然後再將WiFi信號的相位和振幅映射到24個人體區域里的坐標,實現最終的全身姿態追蹤。 具體來說,模型通過三個分量從WiFi信號中生成人體表面的UV坐標。 首先,通過振幅和相位Sanitization步驟對原始CSI信號進行“淨化”處理。 然後,將處理過的CSI信號通過雙分支編碼器-解碼器網絡轉換為2D特徵圖。 接著,將2D特徵饋送到一個叫做DensePose RCNN的架構中。 該架構靈感就來自Facebook已經開源的人體姿勢實時識別系統DensePose。DensePose入選了2018年CVPR的Oral環節,主要是把2D圖像轉換成3D人體模型。 所以這步的目的就是算出2D特徵圖對應的3D姿態,也就是估計出UV坐標。 最後,在訓練主網絡之前,作者還將用圖像生成的多層次特徵圖與WiFi信號生成的多水平特徵圖之間的差異進行了最小化,進一步完善了最終結果。 盡管我們從肉眼看上去,兩種方法的最終結果差不多,但在數據方面,基於圖像的方法效果還是更好一些。 比如在同樣環境布局下,基於WiFi方法的精確度都低於圖像方法。 △數值越高意味著越好 不同環境布局的情況也是如此。 與此同時,如果遇到數據集中不包含的動作,該方法也無法識別成功。如果人數超過3個,也發生“丟人”情況。 下圖中左邊兩幅是罕見動作失敗案例,右邊兩幅是3人以上識別失敗情況。 不過團隊認為,如上問題可以通過進一步擴充數據集來解決。 除此之外,該方法對路由器的放置位置要求很高,並且會對其他WiFi網絡造成影響。 來自CMU團隊,有2位華人作者 論文一作為Jiaqi Geng,他來自卡耐基梅隆大學,去年8月獲得了機器人專業碩士學位。 另一位華人作者是Dong Huang,他現在是卡耐基梅隆大學高級項目科學家。 他的研究方向一直都是利用深度學習進行信號識別。比如之前已經實現了用WiFi信號實時識別2D人體姿態。 最後一位作者是Fernando De la Torre,他現在卡耐基梅隆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副教授。 他的研究方向主要為計算機視覺,涉及領域包括人體姿態識別、AR/VR等。 2014年曾創辦過一家開發人臉識別技術的公司FacioMetrics LLC,2年後被Facebook收購。 作者團隊表示,目前該方法性能還受限於可用來訓練的數據不多,未來,他們計劃擴充數據集。 來源:快科技

2022暑假新疆自由行(多圖,建議在wifi下瀏覽)

今年七月頂著巨大的科研壓力硬摸了兩個多星期的魚,去新疆和朋友玩了一圈,最近比較清閒整理一下照片,寫篇游記給大家樂呵樂呵。時間是7.21到8.6,西安起止。攝影設備:iphone 12 + Nikon Z5 50F/1.8基本上都是用Z5加上50F/1.8的定焦頭拍的,焦段屬實不夠用,有錢以後一定要買套大三元。由於是自由行,加上後半程一直在躲pandemic,所以路線走的比較隨意,大致上分成三段。第一段從西安飛伊寧,在伊寧等隊友等了兩天,第二天去了趟賽里木湖。(藍線)第二段伊寧出發走伊昭公路去瓊庫斯台村。(紅線)第三段從伊寧出發,去那拉提、走了半段杜庫公路到庫車,然後從庫車到胡楊林,因為庫車房價太過陰間東去落腳庫爾勒,最後從庫爾勒開始跑毒去到烏魯木齊,從烏魯木齊飛西安。(綠線)最後黃線坐飛機跑路回西安。第三段因為只有我一個人開車,所以拍的都是景區里面的,路上的基本上沒拍。OK下面開始正式行程。定了春秋航空的票,7.21早上六點起飛,在機場看到了日出。 不能選座,分到了一個走廊的座,只能厚著臉皮去後面沒人的地方拍幾張舷窗外的景色。路過的不知道什麼地方的雪山: 戈壁上的綠洲和湖: 春秋航空的翅膀,這飛機還挺新的。 必須吐槽一下這趟航班的飛行員,起飛跟降落都跟開戰鬥機一樣,著陸的時候簡直就是砸下去的,差點沒把起落架給懟斷。中途上升氣流顛簸了得有兩個小時,坐了這麼多次飛機第一次有暈機的感覺,就不能拉拉機頭向上飛飛。 路過某個沙漠,大概是塔克拉瑪干? 落地伊寧,機場里做了個PCR放行,天好藍。 隊友還在喀納斯沒回來,先在伊寧吃點好的。新疆的羊肉真的好吃,吃了兩個多星期都沒吃夠。六星街的酸奶刨冰?忘了叫什麼名了。不咋地,太酸,還有點不知道是什麼的渣子,踩雷了。(太難吃以至於懶得拍照了,就拍了一張老闆的冰塊) 羊肉串子,隊友跟我說這種三肥一瘦的不正宗,但是我覺得還挺好吃的。。。。這個饢感覺就是個發面餅,有點像必勝客的披薩餅。 羊肉抓飯,第一次吃到這麼香的羊肉。 還有這個掛爐肉,烤的有點過,但是香味還是很足。 路邊攤的烤包子,忘了什麼味了,羊肉很多而且不貴,好像三塊一個?還是四塊一個來著。 伊孜海爾冰激凌,味道比較普通,但是沒有油膩感,好評。 OK吃的總結完畢,下面開始寫景。伊寧市里轉了倆地方:六星街和卡贊其,兩個地方都挺小的,六星街吃的比較多,上面那些基本上都是在六星街及附近吃的,卡贊其有個伊孜海爾冰激凌,據說是百年歷史,六星街也有一個百年歷史的,但是人太多了懶得排隊沒去。卡贊其的陝西清真大寺,完全的漢族風格。 第二天淘寶上找了個去賽里木湖的拼車團,去賽里木湖玩了一圈。賽里木湖雖然地圖上看著不大,但是玩起來還是得整整一天,早上六點伊寧出發晚上六點回到伊寧。友情提示,景區里的飯能不吃就別吃了,大爺的中午在景區吃了個抓飯,食物中毒下午惡心了一下午,吐了兩次,晚上去醫院掛了兩個小時的水。 路過果子溝大橋,司機趕時間只能在車上拍一下了。 賽里木湖的觀光直升機,土豪項目: 一排風車: 水感覺不是特別清澈: 湖邊的亭子: 湖邊的隨拍,綠色vs藍色: 到這賽里木湖的行程基本上就結束了,我也該去醫院掛水了。。。。等隊友回來以後開始第二段行程,從伊寧走伊昭公路去瓊庫斯台村,因為起太晚導致要趕路,所以伊昭公路基本上什麼都沒拍,唯二的兩張照片,一張是車上拍的白石山,另一張是停車上廁所隨便拍的。 去瓊庫斯台村要翻過三個大峽谷,山路蜿蜒差點根本開不快,得虧新疆日落晚,否則非得趕夜路不成。到了瓊庫斯台村以後准備露營,但是突然開始下大雨導致不得不考慮要不要回特克斯住,好在下了一會雨就停了,於是乎按計劃找了一片空地露營,結果一晚上沒睡好,又冷又潮,還有頭牛在帳篷外面徘徊,踩得地咚咚響,而且還隨地大小便。。。第一個峽谷: 第二個峽谷,山雨欲來: 還是第二個峽谷,遠處的雪山,應該是喀拉峻那邊的: 第二個峽谷的頂端: 一群鷹: 一群馬: 到了第三個峽谷的時候就開始下大雨,到了谷底以後就停了,看到一道彩虹,其實一開始是有兩道的,手慢了沒拍到。 本程的座駕:理想one,太大了不怎麼好開,這車在城里沒有全身雷達跟攝像頭的話,不知道要剮蹭多少回。 第二天起床後回特克斯,又是翻越三個大峽谷,開吐了。喀拉峻的人體草原瓊庫斯台村也有,畢竟離著很近: 兩只鷹: 回到特克斯吃頓好的,麵包烤羊腿。味道一般,但是肉很多。 第二段到此結束,下面開始本段的重頭戲:伊寧-烏魯木齊。第一天伊寧出發到那拉提,感覺整個景區其實就空中草原好看一點,其他的景點都一般般,跟路上的景色相差無幾。第二天去那拉提空中草原,傍晚本來准備去唐布拉,但是因為獨庫公路晚上封路,驅車前往巴音布魯克。盤龍古道自己開車的話是去不到最頂上的,只能坐景區的大巴去,但是要做大巴又必須買非開車進入的門票,遂放棄。盤龍古道的後半邊: 景區隨拍: 早上的霧: 去空中草原路上的巴士: 小房子: 空中草原的埡口,從這遠眺可以看到雪蓮谷的那座雪山,但是去到雪蓮谷以後雲太多就看不到了 上山之前看到的雪蓮谷的雪山: 上山之後看不到了: 猶抱琵琶半遮面: 馬: 騎馬的人: 路上的一些花: 上下雪蓮谷的小車,有點萌: 從雪蓮谷下來以後就將近五點了,驅車前往唐布拉,結果到了獨庫公路以後,北段封路,沒辦法改道去巴音布魯克。獨庫公路上的風景: 鷹: 雲: 雲下的兩個騎馬的人: 在巴音布魯克住了一晚,看草原看夠了,第二天南下前往庫車看戈壁灘。 獨庫公路上的雪山: 大龍池,陰天不怎麼好看。 庫車大峽谷,陰天沒進去。 鹽水溝收費站,在這干斷一根轉向杆。 具體情況是,付完過路費往手機支架上放手機的時候沒注意方向,然後咔嚓一下就懟了路邊水泥墩子上了,右轉向杆直接干斷,還把一個收費口堵了。在收費站等救援等到下午兩點,最後來了一輛從獨庫公路下來的救援車,車上還駝著一輛追尾的車,估計是從獨庫公路上馱下來的。我還在想他准備怎麼拉兩輛車的時候,拖車的副駕下來直接把那輛追尾的車給開走了。。。。。然後就是拉到修理廠定損,跟ssss店訂配件。本來准備修好以後找個熟人開回伊寧,結果因為沒過兩天新疆封省,那輛車估計現在還在庫車停著。 折騰完以後,第二天驅車前往胡楊林,這景區,我的評價是,夏天倒貼錢都別來。景色沒什麼好看的,跟秋天差了十萬八千里,最要命的是,全是蚊子!來這里之前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蚊子,不要命的往你身上飛,開次車門飛進來一群,隊友全程在車里打蚊子。後半段直接沒敢下車。半路碰上沙塵暴,最重的時候能能見度不足5米。 景區隨拍: 別人拍的vs我拍的 半路上碰到的沙漠,比景區好玩。 晚上前往庫爾勒,當晚就有點不太對勁了,前台看到我們從伊犁來的讓我們退房,好說歹說才讓入住,當晚決定立刻跑路去烏魯木齊,然後坐飛機各回各家,於是乎開始了第二天的趕路之旅。出發前先在庫爾勒吃頓好的,酸奶粽子和羊排包子不錯。 中午在托克遜吃的過油肉拌麵,第一次見面里這麼多肉,滿滿一大碗。 立馬滾蛋的雕塑: 路上難得碰見戈壁灘下雨,不得不說,戈壁灘如果天氣好的話還是很好看的,可惜在開車沒拍到。高速公路上的某個加油站,下來上了個廁所,隊太長了沒加油,結果後面差點推車。 路過小草湖檢查站,又是做pcr又是登記,折騰兩個小時。 小草湖到烏魯木齊這一段風是真的大,開到100以上明顯感覺到風吹的車左搖右晃,只能降到80慢慢往烏魯木齊跑。因為是租的車對油表沒什麼數,好傢伙這油表表底是真的虛,見底的時候一公里的續航實際也就500m,到加油站的時候表顯只有6km續航,差點推車。。。 加油站的暮曙光條: 第二天隨便在烏魯木齊逛了逛,去了一趟紅山公園和大巴扎,感覺一般。 第三天跑路回西安,跑的及時沒被留下。 某塊沙漠: 雪山: 風車: 綠洲和立交橋: 雲: 丁達爾效應: 來源:Chiphell
小米路由器AX3600 Mesh重大升級 接入設備猛增1.5倍

WiFi的2.4 GHz和5 GHz頻段該用哪個?一文給你答案

如果最近幾年你換過路由器,或是在一些地方連過WiFi,或許你會發現一些路由器下有兩個可用網絡——2.4 GHz和5 GHz。但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應該使用哪個呢? 每隔幾年,相關協會就會制定更新的WiFi標準供公眾使用。目前,大多數WiFi路由器都是雙頻的,同時支持2.4 GHz 和5 GHz,有些甚至還添加了更新的6 GHz 和WiFi 6E。 2.4 GHz WiFi於1999年推出,一直是家庭使用的首選,即使是現代雙頻和三頻路由器至今仍在使用它。雖然2.4 GHz推出時間非常早,但5 GHz可不是什麼新技術,它同樣於1999年推出,只不過近段時間它的技術更完善了。 這兩種標準相比起來,5 GHz網絡比2.4 GHz網絡快得多,但這種速度是有代價的。因為5 GHz使用更短的波長來傳輸數據,所以它更容易受到信號衰減的影響。在遇到信號穿牆的需求時,2.4 GHz的信號覆蓋范圍可以達到5 GHz的兩倍。 所以,選擇哪種頻段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需要做什麼。 如果你有許多設備通過WiFi連接到同一網絡,並且路由器支持雙頻,請將路由器附近的筆記本電腦、電視和智慧型手機等高帶寬設備連接到5 GHz網絡,其他房間的設備就連接2.4 GHz網絡。一些低帶寬需求的設備,比如智能插頭、燈、攝像頭,也可以連入2.4 GHz網絡。 來源:快科技

MSI MAG B650M Mortar WiFi 評測

序言         MSI的MAG Mortar迫擊炮系列在近兩年來主流級主板市場可以說是叱詫風雲,依靠其本身優秀的產品力以及合理的售價收獲了一大票的中端主流玩家青睞,隨著此前Ryzen 7000系列的發布,相對最為平價的B650晶片組也慢慢的浮出了水面,MSI也緊隨著步伐帶來了MAG B650M Mortar WiFi. 產品規格         相比面向高端的X670/X670E雙芯設計,主流的B650還是回歸了單芯設計,而代價則是砍掉了所有的PCIe 5.0支持,因此在這塊MAG B650M Mortar WiFi上共配備了1根CPU直連的PCIe 4.0 x16插槽,以及由晶片組提供的1根PCIe 4.0 x4插槽以及PCIe 3.0 x1插槽.存儲方面為兩個由CPU提供的PCIe...
春節宅家玩樂不發愁 WiFi這樣調才流暢

告別卡慢 WiFi提速就靠三招

從春節的7天小長假回歸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朋友們是否還適應呢? 許多朋友表示,過年宅在家中,但家中的WiFi信號不好,讓人十分煩躁。 別著急,學會下面三招,WiFi體驗提升一大截!下面我們就從從發射功率、無線信道、擺放位置這三方面來提升家庭WiFi信號! 提升無線傳輸功率 首先,我們在保持路由器位置不變的前提下,可以在路由器的後台調整它的發射功率。 在默認情況下,許多無線路由器的發射功率要遠遠低於自身的最大功率,這也就給我們調節無線信號的強度帶來了可能。 在無線路由器的設置中,我們把發射功率調的越高,無線信號的覆蓋和強度也會隨之增強。 許多路由器的後台沒有提供具體功率數值增加的選項,我們可以直接選擇」穿牆模式「,也可以增加發射功率。 無線信號頻段使用情況 第二,由於現在幾乎家家都部署了無線網絡,我們在家隨便一搜都能看到許多無線網路的名稱。 這些周圍鄰居的無線網絡,如果和我們家中路由器的無線信道一致,可能會產生無線信道的干擾,導致網絡變慢。 因為無線信道是一個不被用戶注意的問題,我們可以使用專業軟體(如:WirelessMon)或者路由器的app,來查看周邊無線信道的使用狀況。 或者在無線路由器的系統後台以及移動端app中也可以掃描周圍環境,查看周圍的無線信道情況,手動切換到空閒信道即可減少同頻干擾。 或者連接到家中路由器的5Ghz頻段,也可以減少同頻干擾。 將路由器擺放在居室正中心 對於居住在中小戶型家庭用戶而言,將無線路由器擺放在居室的中心位置,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由於目前大多數家用無線路由器的天線增益為5dBi,將無線路由器擺放在居室的中心點,就能讓用戶在各個房間,都可以體驗最佳的無線網絡。 放在弱電箱中會大幅衰減WiFi質量 不過,這也只是理想狀態。 因為許多開發商在設計居室格局時,將弱電箱設計在了玄關處,光貓和網線被關在玄關的鐵櫃子中,常常可以看到無線路由器鎖在其中,這會大幅衰減WiFi信號。 這里只需要將其他屋網絡面板的網線,連到光貓的網口中,再在每個居室的網口上通過網線連接一台無線路由器,即可實現每個房間WiFi信號滿格。 來源:快科技

聯發科展示全球首個WiFi 7技術:速度比WiFi 6快2.4倍

雖說WiFi 6已經登場2年多時,許多手機、平板、電腦網卡、筆記本等設備都已經上到WiFi  6,但普及度還比較低,身邊不少人都還在用著老一代WiFi標準。但這個時候已經有WiFi 7標準亮相了。 美國時間1月19日,聯發科直接推出面向全球展示了首個WiFi 7技術,根據官方發布的內容,這次主要向產業合作夥伴和客戶展示了兩項Wi-Fi 7關鍵技術,展現出了WiFi 7技術出色的速度以及超低延遲表現。 對於這項技術,聯發科副總裁兼智能連接業務總經理Alan Hsu表示.: 「Wi-Fi 7的推出代表著Wi-Fi首次可真正取代寬頻有線/乙太網絡技術。聯發科技的Wi-Fi 7技術將成為家用、商用和工業網絡的核心網絡,為多人AR/VR應用、雲端遊戲、4K視訊通話和8K串流媒體等應用提供卓越的無縫聯網解決方案。」 WiFi 7究竟有多快?它的優秀之處在於為所有可用的Wi-Fi頻譜提供了全新的功能,包括2.4GHz、5GHz和6GHz。據了解,WiFi 7的速度可以比WiFi 6快2.4倍,而且就算天線數量一樣,WiFi 7也可以通過4K正交幅度調制 (QAM) 技術來取得優勢。 聯發科成為了首批採用Wi-Fi 7的公司之一,而且他們還表示,將會在2023年上市搭載WiFi 7標準的聯發科產品。 ...

怎樣將相機拍攝的照片傳至手機?方法眾多,有一種最省心

在工作中抽離出來的人兒,好不容易有機會奔赴詩和遠方,當然要多拍兩張照片留個紀念,近年來手機廠商在移動攝影這條路上跑得很快,進步也不小,但對於有條件的大家而言,還是得帶上一台相機才夠儀式感。 仔細想來並不難理解,雖說在重量上與手機相比,單反或是微單均存在明顯劣勢,然而談到照片畫質,則是相機更占優。當你做好帶著相機進行長途旅行的准備時,另一個問題接踵而至:我該如何將相機拍到的圖片,及時地傳到手機上,然後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出去呢? 簡單地講總共有三種方式,既有現代式也有傳統方法,我們優先考慮相機自帶的圖傳功能。 不知從何時起,相機廠商開始在一些產品上嘗試內置 WiFi 圖傳功能,起初只是進行圖片傳輸,後來加入了手機取景等功能。 以我手上這台索尼 A6400 為例,用它拍攝的圖片,可以通過 Imaging Edge Mobile 這個 app 進行傳輸。 用戶可在相機相冊中,點擊「Fn」選取想要導到手機上的圖片,單張多選皆可,選取後點擊確認,同時在手機端 app 中點擊「連接新拍攝裝置」,然後掃描相機螢幕上出現的二維碼,即可完成連接。 此時相機通過自建 WiFi 區域網與手機進行圖片傳輸,雖說帶寬不大不過也要比藍牙快了,9 張總計 110M 的 JPEG 照片,傳到手機上總共花了一分半鍾,這用時看似蠻久,但跟修圖的時間比起來不足掛齒。 或許有人會好奇 A6400 機身側邊的 NFC 標識是什麼意思,其實對於那些具備...

下一代WiFi:出門一公里還有信號

Wi-Fi聯盟周二宣布對Wi-Fi HaLow進行認證,這項新功能支持在亞1GHz頻譜上進行遠距離、低能耗的Wi-Fi傳輸,承諾穿牆范圍超過1公里。 該功能主要針對智能家居設備,預計到2025年,全球雲端連接的設備數量將激增至300多億台,是目前使用的138億台物聯網設備的兩倍以上。 Wi-Fi聯盟總裁兼執行長Edgar Figueroa說,這對智能家居傳感器、安全攝像機和工業或農業物聯網設備來說是個好消息,對Wi-Fi來說也是個好消息,特別是在亞馬遜人行道和Matter等新標準試圖在智能家居類別中占據重要地位的時候。 "Figueroa在一份聲明中說:"Wi-Fi認證HaLow進一步擴展了Wi-Fi在物聯網中的領導地位,以解決一系列需要更遠距離和更低功率的安全和可互操作的新用例。"在不斷增長的物聯網市場中,簡化連接的機會越來越多,Wi-Fi HaLow建立在普遍信任的Wi-Fi基礎上,為新興的物聯網應用鋪平道路,使家庭、企業和行業受益。" Wi-Fi HaLow聲稱射程更遠、功耗更低,這是因為它以低於1GHz的頻率發送信號,這比大多數家庭Wi-Fi網絡使用的2.4和5GHz頻段低很多。雖然較高的頻率更適合移動大量的數據,但較低的頻率提供更好的范圍,這使得亞1GHz頻譜似乎很適合傳感器和其他可能需要在遠距離的Wi-Fi網絡中發送微小數據的設備。 此外,Wi-Fi HaLow可能是電池壽命的福音,Wi-Fi聯盟承諾:"包括傳感器、個人可穿戴設備和需要多年電池運行的公用事業儀表等應用所需的低功率連接。 "Wi-Fi聯盟在其宣布HaLow認證的新聞稿中補充說:"Wi-Fi HaLow採用了現有的Wi-Fi協議,提供了消費者期待的許多好處,包括多廠商的互操作性、強大的WPA3安全性、易於設置以及與IP網絡的無縫整合。 HaLow並不是唯一有希望大幅提升范圍的新無線標準。還有亞馬遜人行道,這是一個今年早些時候推出的低功率物聯網網絡,它依賴於低能量藍牙和LoRa信號的組合。在這種情況下,設備需要有自己的LoRa無線電,以利用長距離連接的優勢。 有了Wi-Fi HaLow,設備只需要一個支持該協議的標準化Wi-Fi晶片組,而這些晶片組應該很快就會出現。分析師指出,Wi-Fi HaLow設備已經在工業領域開始運行,他們預計2022年將在住宅和商業環境中迅速普及。 "IDC研究總監Phil Solis說:"Wi-Fi HaLow設備,如安全攝像機和平板電腦,目前正在工業環境中使用,我們預計設備將很快進入智能家居環境,使消費者能夠利用其更長的范圍和更低的功率,用於電池供電的攝像機、視頻嬰兒監視器和其他智能家居產品等應用。"各公司多年來一直在研究Wi-Fi HaLow晶片組,我們預計2022年的出貨量將突破1000萬,採用范圍將從工業領域擴大到包括智能家居、智能城市和零售市場。" 來源:快科技

電腦WiFi沒了怎麼辦?教你如何解決

電腦WiFi沒了咋辦,可能很多朋友都遇到過這種情況,電腦的WiFi莫名其妙搜不到網絡了,電腦螢幕右下角的圖標顯示一個感嘆號或者禁用的標志,然後就連不上網絡了。 最可憐的就是筆記本電腦,好多甚至都不帶網線接口,連不上網讓你想修都沒法修。 第一步、遇到這種問題首先我們排除一下物理或虛擬WiFi開關的問題, 檢查鍵盤上是否有這種類似的快捷按鍵,一般都是在頂部F鍵區,符號是一個小電腦兩邊一遍兩三個小括號,或者是一個「i」兩邊兩三個小括號。 上圖這種就用Fn+F5組合鍵就可以控制打開或者關閉WiFi功能,另外還有一種物理開關的,如下圖。 第二步、確認好開關是打開狀態之後,接下來就是排查驅動的問題了, 最好的方法是找一台其他的可以聯網的電腦,從出現故障的筆記本電腦或主板的官網下載對應系統版本的無線網卡驅動,通過U盤拷貝到出現故障的電腦當中,進行安裝,一般會在更新安裝完成之後恢復正常。 如果找不到對應的官網,也可以使用第三方的軟體,比如驅動精靈的"網卡版"(即內置一些常見的網卡驅動的版本),下載到U盤當中,拷貝到出現故障的電腦當中進行驅動修復。 即使是這樣,也有一定機率也會出現問題,比如狼叫獸剛剛遇到的就是軟體顯示修復成功,但驅動其實還沒恢復正常,如果要安裝舊版本嘗試的時候,又提示說「已經有新版本,舊版本無法安裝」。 這種情況下就到了最後的解決方案,右鍵點擊此電腦-管理,選擇左側列表當中的系統工具-設備管理器,在中間窗口列表當中尋找網絡適配器,在其中找尋WiFi、wireless等字樣。 比如上圖中我的電腦網卡是Intel的AC 9260,右鍵點擊它,選擇卸載設備,在彈出的提示框之中勾選「嘗試刪除此設備的驅動程序」的選項,這樣才能把現有的驅動程序卸載掉。 一般做了這件事之後,重啟一下電腦,Windows會自動對驅動進行修復適配,如果沒有自動修復成功,再返回上一步,使用電腦或主板官網下載的驅動程序,或網卡版的驅動精靈進行修復即可。 如果實在修復不成還可以考慮USB外置無線網卡做臨時過渡使用。 來源:快科技

相比WiFi 5 WiFi 6到底強在哪?

當下遠程居家辦公、上課成為了新常態。 以一個三口之家為例,兩個大人在家辦公經常需要參加視頻會議,孩子在家需要上網課,經常會出現搶網速的情況,讓遠程視頻會議和網課體驗不佳。 並且隨著千兆寬帶進入家庭,升級WiFi 6路由器成為了不少用戶的選擇。 從市場的數據來看,2020年已經成為了WiFi 6普及的元年。 後疫情時代,遠程視頻會議、遠程辦公、網課等網絡行為已經成為了新常態,這樣一來家庭對於WiFi 6路由器的需求將會繼續增長。 提速降費政策的繼續進行,家庭寬帶進一步提速,目前已經300M起步,1000M封頂。隨著高速寬帶進一步向家庭普及,建設「三千兆」網絡口號在電信日被提出。 其中WiFi 6路由承接千兆家庭無線寬帶的重任,各大運營商聯合廠商已經出品WiFi 6定製光貓和路由,進一步助推了WiFi 6路由器的普及。 但不少朋友表示依然不明白與現在使用的WiFi 5相比,WiFi 6強在哪里?以及我為什麼要升級成WiFi 6的路由? 讓我們來看看WiFi 6的特點。相比於現在最流行的WiFi 5,WiFi 6速度更快、支持並發設備更多、時延更低、功耗更低。 WiFi 6使用了與5G同源的OFDMA技術,結合1024-QAM高階調制,最大可支持160MHz頻寬,速度比WiFi 5快近三倍。 智能分頻技術,可以支持更多設備並發,提升4倍接入設備容量。 接入設備多並發,可以減少排隊現象,干擾著色主動避開,讓時延降低三分之二。在終端設備待機時,支持按需喚醒功能,讓終端功耗降低30%。 我們可以將路由器向設備傳輸的場景比喻成一個車隊,在WiF i5標準下,同一時刻出發車隊只能派送到一個客戶,即使有空車也照常發車,如果有車出現故障(受干擾),整個車隊都無法發車。 而在WiFi 6標準下,同一時刻出發的一個車隊,可以將相鄰的最少26輛車組成一個小隊,每個小隊可以派送到不同的客戶,如果有車出現故障(受干擾)隻影響所在的小隊。 平時我們在家時,經常會搜到鄰居的WiFi信號,這些信號會干擾到自家WiFi傳輸。 而WiFi 6採用的干擾著色技術,可標記穿牆過來的鄰居網絡信號幀,讓用戶的路由器可以忽略它們。鄰居間的WiFi信號可在同一信道同時傳輸數據而不互相干擾,降低干擾率30%。 WiFi 6和WiFi 5的功耗對比,相差巨大。WiFi 6會和終端協商WiFi喚醒時機,做到按需喚醒,其他睡眠時間則不耗電。 而WiFi 5同一時刻只能與一台設備通信,連接同一路由的所有終端要麼處於傳輸狀態,要麼處於等待狀態,而且是無序的,等待狀態依然需要耗電。 可見WiFi 6對比WiFi 5,其技術超越是全方位的。 目前在2019年下半年開始推出的筆記本電腦、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產品已經全部配備了WiFi...

成交價漲5倍還供不應求 WiFi晶片成缺貨「重災區」

「缺貨漲價」已充斥著整個半導體行業,Wi-Fi晶片也未能倖免。台系網通晶片供應商直言,終端Wi-Fi模組在2020年約3.5美元的賣價,目前第3季成交價已直接漲5倍還供不應求。 據行業媒體報導,網通晶片需求吃緊的現象已持續一段時間,但在大家都沒貨可交的情形下,反而助漲下遊客戶的囤貨氣勢。 以台系工業電腦商為例,以往可能一個月僅需千顆網絡晶片,目前多數客戶都直接以每個月幾千顆的訂單在搶產能。 據IDC預計,2022年WIFI晶片出貨量將達到53億顆,蘊含巨大的商機。 據財聯社主題庫顯示,相關上市公司中: 公司方面,博通集成產品包括支持完整通訊協議和安全協議的低功耗藍牙(BLE)、傳統藍牙(BT)晶片、Wi-Fi晶片等。 卓勝微已推出WiFi FEM產品(WiFi連接模組,集成WiFi PA、射頻開關、低噪聲放大器等多種組合),目前該類產品已在移動智能終端及網通組網設備客戶實現量產出貨。 來源:快科技

超能課堂(282):WiFi無線網絡打網游真的會有很高延遲嗎?

遊戲的延遲有很多種存在方式,但表現出來的模式大體上是相同,那就是從我們進行操作到遊戲發出響應會存在時間差,只是這個時間差一般來說非常的短,大多數時候只有數十毫秒的。然而對於電競遊戲來說,數十毫秒的差異可能就是勝負之分了,因此盡可能地降低遊戲中的延遲成了很多電競選手乃至遊戲玩家的追求,而且他們還樂此不疲。 但正如開頭所說,遊戲存在著不同方式的延遲,而不同的延遲降低的方法是不一樣的,例如NVIDIA就通過Reflex技術來降低系統延遲,盡可能縮短玩家操作到遊戲畫面作出響應的時間。不過我們今天要講的並不是NVIDIA Reflex技術涉及的系統延遲,而是要講很多網遊玩家都非常關注的網絡延遲。 網絡延遲是怎麼來的? 網絡延遲是怎麼來的,這個就得從網絡延遲是什麼說起。通俗來說,網絡延遲就是你通過網絡來傳輸數據,數據從發送端發出到接收端接收到,這期間花的時間就是網絡延時。在網路遊戲中的網絡延遲則要更復雜一些,一般來說是你作出操作,相應的數據通過網絡傳輸到伺服器,然後伺服器作出響應和運算,並將相應的結果回傳給你所需要的時間。 而我們的數據在傳輸的過程中,並不一定是直接發送到伺服器的,在傳送過程中大多數是一個節點到另一個節點的方式,這里可能存在跨區域、跨運營商的情況,因此最後反饋到我們眼里就是遠高於系統延遲的網絡延遲時間,有時可以高達數百毫秒。然而這一個傳輸過程我們無法直接干預或者進行物理上的優化,能做的只有使用網絡加速器等軟體,通過特殊的轉運節點,讓我們的遊戲數據在網絡上少走一點彎路,盡快到達伺服器。 但是對於區域網的線路或者說區域網的延遲,這部分我們是可以進行控制的,因此很多玩家會嘗試在這里改善網絡延遲,其中就有一個很經典說法,那就是「打網游不能用無線網絡」,原因就是無線網絡的延遲比有線網絡更大。 這個說法不無道理,從有線網絡和無線網絡的工作方式來看,有線網絡是全雙工模式,也就是上傳數據的同時也能下載數據,而且線路相比封閉,一般家庭環境中難以被外界干擾,信號的傳輸也不存在電磁轉換過程,都是直接的電信號傳播,速度非常快;而無線網絡則是半雙工模式,雖然數據通道可以用來上傳和下載數據,但同一時刻只能是上傳或下載,不能雙向同步進行,而且處於開放空間,即便是家用環境也會存在外界的干擾,再加上傳輸中存在電信號轉換為電磁場的過程,自然在穩定性和響應速度上比不過有線網絡了。 因此有不少玩家為了玩好網路遊戲,他們不惜花時間和精力去布置有線網絡。如果無法使用有線網絡進行遊戲,一旦失利的時候他們甚至會認為這就是無線網絡的鍋。難道說無線網絡在網游領域的表現真的那麼不堪嗎? 無線網絡和有線網絡的延遲差異真的很大嗎? 差距很明顯?其實就是數毫秒 那麼無線網絡和有線網絡之間的延遲差異真的很大嗎?我們不妨來看一下理論測試,這次測試我們用到了華碩的RT-AC82U路由器以及英特爾的AC8260和AX200無線網卡,此外還有現在多數主板都包含有的千兆有線網卡,以及市場上幾乎稱得上是隨手可得的USB接口WiFi 4無線網卡(2.4GHz頻段,150Mbps速率),測試時AC8260與AX200網卡使用的是5GHz頻段網絡。 首先我們使用Ixchariot軟體測試參測四款網卡的實際網絡延遲,測試使用了兩台主機,分別命名為A/B,其中A通過有線網絡連接到路由器上,作為伺服器端,B則通過不同的網卡連接到路由器上,作為客戶端,通過A/B兩端的相互通信來測試網絡延遲的高低。具體測試結果如下表所示。 如果是從百分比的角度來看,那有線網絡相比無線網絡在延遲上的優勢是很大的,但是放到絕對值上來看,兩者的差異其實只有數毫秒之分,這在絕大部分的網路遊戲當中都難以造成質的影響,除非你是那種以毫秒計算差異的職業電競選手,不然你能獲得的遊戲體驗基本上是一致的。 當然我們也不是說有線網絡相比無線網絡在延遲上就沒有優勢,除卻這數毫秒的差異外,有線網絡在延遲的穩定性上可以說是碾壓無線網絡的,在我們的測試中有線網絡平均延遲1毫秒,最高延遲也是1毫秒,而無線網絡的平均延遲雖然只有2毫秒到7毫秒,但是最高延遲卻達到18毫秒,波動相對來說比較明顯。 在實際遊戲中的影響其實更不明顯 不過上面的終究是理論測試,在實際遊戲中又是怎樣的表現呢?其實在實際遊戲中的影響更小。以《絕地求生》為例,在使用網游加速器的情況下,《絕地求生》的實際網絡延遲一般能控制在30ms到50ms的區間,無論使用有線網絡和無線網絡都是相同的水平。我連續進行了5盤《絕地求生》遊戲,並記錄下前三個籃圈每一圈結束後遊戲所顯示的網絡延遲數值,然後把對應的最大值作為最終成績,並製成下表。 實際上可以看到,雖然說總體而言有線網絡的延遲表現是要比無線網絡好一點,但實際上也確實只是數毫秒的差距,並沒有帶來本質的變化,AC8260網卡與AX200網卡的表現是非常接近的,相比之下USB網卡的延遲在數值上是最高的,但也沒有超出正常的范圍。 相比之下關掉網游加速器後帶來的影響才稱得上質的變化,因為遊戲延遲會上升至200ms的水平,而且還會存在數據丟包的現象,數據丟包也就以為著你做出來的操作未必會被伺服器所接受,你在這里風騷地走位,但是在另一端的敵人可能只看見你在原地反復摩擦,最後只能落個成盒的下場。 總結:其實你無需在意無線網絡的延遲 很多玩家都說「打網游不能用無線網絡,因為延遲大」,這話並不完全錯誤,因為從測試結果來看無線網絡相比有線網絡確實有更高的延遲。但是無線網絡真的不能打網游嗎?那也並非如此,無線網絡的延遲雖然相對有線網絡高一些,延遲波動也更大一些,但終究只是數毫秒的差別,相比之下跨區域遊戲、跨運營商遊戲所帶來的影響要更為明顯,後者對遊戲體驗的影響才稱得上是「質的差異」。 其實「無線網絡不適合打網游」這個說法更多地是從聯機遊戲仍然以區域網為主的年代開始的,那個時候的無線網絡本來就只是剛剛解決了有無的問題,還沒到講究體驗的水平,而且區域網聯機遊戲本身的延遲就很低,當時無線網絡的延遲帶來的影響自然被進一步放大,有線網絡的優勢也就非常明顯了。但是現在的網游多數是通過網際網路聯機,本身延遲就遠高於區域網聯機,在加上無線網絡的技術進步,其與有線網絡之間的數毫秒延遲差異早已不值一提。 低延遲總歸是有利於遊戲的 只是從減少網絡延遲的角度來說,有線網絡確實是最佳選則,因此如果玩家本身具備相應的使用環境,或者可以很簡單地就完成相應使用環境的設置,那自然就沒有無線網絡什麼事情了。但如果不具備遊戲網絡的使用環境,或者布置有線網絡的代價很大,那麼使用無線網絡對於你的遊戲體驗來說也不會有質的影響,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當然了如果你確實要使用無線網絡進行遊戲的話,我們這里也建議你花點心思去進行布置,例如盡可能讓路由器與無線網卡之間的距離短一點,無線網卡盡量不要使用USB接口產品,盡量選擇WiFi 6/WiFi 6E級別的無線網卡和路由器,這些措施不一定能改善無線網絡的延遲,但起碼不會讓無線網絡成為拖後腿的存在。 ...

不打疫苗就拔你WIFI! 各國鐵腕政策「拒打疫苗」懲罰:這國直接送入獄

新冠疫情在全球延燒,提高疫苗接種率對於控制疫情至關重要。各國為了鼓勵民眾施打疫苗,祭出一系列獎懲措施。菲律賓、巴基斯坦、印尼等國家採取的手段非常嚴厲,比如在菲律賓,拒絕接種疫苗的人會被關進監獄;巴基斯坦則會切斷手機訊號、停發薪水或領不到駕照;印尼則不發給社會援助金,甚至處以高額罰款。 來源:網路資料 來源:花生時報wwwallother

超能課堂(276):WiFi路由器中的主動式天線很厲害嗎?

在之前的《超能課堂(271):拆掉路由器上的天線,我們的WiFi還好用嗎?》中我們給大家簡單講解了WiFi天線的作用,以及沒有WiFi天線對我們的無線網絡會造成什麼影響。 從我們的測試可以得知,雖然多數WiFi天線的結構非常簡單,但沒有了它們路由器的網絡覆蓋會大打折扣,因此哪怕WiFi天線只是一小段銅線或者只是一小塊覆銅PCB,該接上天線的還是得接上天線,不能為了外形好看就自行拆除。 不過如果你認為路由器上的WiFi天線都大同小異,都是一塊銅片或者一段銅線的話,那你就小看WiFi天線了。雖然我們常見的天線在本質上確實都是一塊銅片或者一段銅線,只是根據增益需求的不同而做成了不同的造型,但這種天線並不是WiFi天線的全部。在路由器中還有一種天線,其有著完全不同於常規天線的結構,可以提供更強的增益能力,而且信號底噪也優於常規天線,那就是傳說中的「主動式天線」。 什麼是主動式天線? 主動式天線也叫作有源天線,與之對應的則是被動式天線,也就是無源天線。這兩種天線有什麼區別呢?從最直接的區別來看的話,那就是主動式天線是需要供電的,因此是「有源」,而被動式天線則是不需要供電的,所以是「無源」。更深入一點的區別則是,主動式天線抗干擾能力更強,信號底噪更弱,有利於提供穩定的連接速率和更大范圍的信號覆蓋,但由於需要進行供電,因此多數情況下需要配套使用,一般不能自行更換;而被動式天線的增益是無差別的,無論是有效的網絡信號還是信號中的底噪都會被同等增強,因此信號的有效增益和天線的理論增益並不一定是線性關系,然而其勝在結構簡單且無需供電,只要有相應的接口就可以自行更換。 這兩種天線的結構差異只需要簡單的拆解就會很清晰的展露出來,被動式天線本質上就是一個金屬塊,當然形狀上會根據實際需求有所變化,比較常見的是螺旋彈簧型或者是金屬管,有些甚至只是一根銅線,因此被動式天線完全可以自行更換,從低增益型換為高增益型,以獲得更廣闊的信號覆蓋范圍。 而主動式天線則是包含有功率放大器以及低噪聲放大器等電子元器件,並不僅僅只是簡單的金屬塊,因此必須配備相應的供電線路,讓功率放大器和低噪聲放大器等元器件可以正常工作,同時設備內部也要有配套的電路來對天線進行數據信號的傳送。也正因為如此,主動式天線基本上都是不能自行更換的,即便是換也是同款替換,不然容易引發兼容性問題,反而無法正常工作。 主動式天線相比被動式天線有什麼優勢? 從功能上說,主動式天線和被動式天線並沒有本質的區別,都是起到信號增益的作用,但是從增益幅度上來說,被動式天線是比不上主動式天線的。常見的被動式天線在增益上只有3dBi到5dBi,而且增益能力越強,天線的體積往往也越大,例如市面上有些號稱增益能力達到10dBi的被動式天線,其長度就明顯長於我們常見的5dBi增益天線。 而主動式天線由於自帶功率放大器以及低噪聲放大器,因此其增益能力非常厲害,以網件R9000上的主動式天線為例,其增益能力號稱可以達到26dBi的水平,同時還自帶有收發時序控制的功能,信號覆蓋以及信號底噪也要優於常見的被動式天線。 然而這些優勢只是停留在天線上,如果放到整個路由器中,可能就不一定有明顯的效果。由於主動式天線自帶功率放大器以及低噪聲放大器,因此採用這種天線的家用級路由器往往不配置相應的電路,直接通過天線進行信號增益;而被動式天線的增益幅度雖然小,但是採用這種天線的路由器多數會配置額外的功率放大電路和底噪過濾電路,因此實際的信號覆蓋以及抗干擾能力並不見得比主動式天線產品低。 為什麼主動式天線在家用路由器上得不到普及? 其實早在WiFi 5的時代主動式天線就已經嶄露頭角,網件在R8500和R9000的宣傳上就使用了「主動式天線」、「有源天線」的字眼,當時可以說是搶足了眼球,也獲得了很多玩家的認可。然而後續的產品里我們卻很少再聽到類似的說法,感覺R8500和R9000就成了第一代也是最後一代使用主動式天線的家用級路由器。那究竟是因為主動式天線沒有實際作用,還是說主動式天線已經成為主流,沒有進一步宣傳的價值呢? 採用被動式天線的路由器同樣具備功率放大器和低噪聲放大器等相關電路 實際上我們這里所說的「主動式天線」和「被動式天線」只是針對天線本身而言,但天線不管是放在無線網卡上還是放在無線路由器上,其往也只是某個整體的一部分。主動式天線雖然自帶有功率放大器以及低噪聲放大器等電子元器件,但很多搭配被動式天線的路由器其實也有相應的電路, 只是位置不在天線,而是放在主PCB上,如果畫成電路原理圖,其實跟採用主動式天線的產品是基本一致的。 在網件R8500和R9000上使用的主動式天線就是這樣的情況,實際上其只是將原本布置在PCB上的部分電路轉移到了天線上,雖然可以帶來信號上的優化,但相比採用被動式天線的同級產品並沒有足夠的性能優勢,甚至是讓路由器的結構變得更為復雜。因此在經歷了這次嘗試之後,網件在WiFi 6時代的路由器又回到了成熟的「被動式天線」上,隨後推出的產品在結構上自然變回了大家熟悉的設計。 因此對於家用級路由器而言,主動式天線以及被動式天線之間的差異遠沒有大家想像的高,前者更多地還只是一種嘗試,並沒有真正作出突破,而後者也沒有形成使用上的瓶頸,無論成本還是實際效果都仍然讓人滿意。這就是為什麼如今主動式天線在家用路由器中仍然沒有廣泛使用,被動式天線依然是絕對主流的主要原因。 當然我們也不能因此就認為主動式天線沒有價值,只能說我們現在家用路由器上的「主動式天線」只是名義上的,還算不上真正意義的主動式天線。真正意義上的主動式天線或者有源天線多數都應用在行業級產品中,例如我們的4G/5G無線基站,這些基站上的主動式天線可不僅僅用於功率放大或者是噪聲過濾等基礎功能,有些甚至具備一定的數據信號的處理能力,技術含量比我們家用級路由器上的「主動式天線」高出不少。 ...

一身漏洞狂奔24年 人人都用的WiFi被曝重大漏洞

你正在用的WiFi,被發現了重大漏洞! 下至帳號密碼,上至設備權限,沒有一個是安全的。 而且,漏洞波及所有連接WiFi的設備。 WiFi本來已經是和陽光空氣一樣普遍的東西,已經是當代人生存必要條件之一 但這次被發現的漏洞,卻在WiFi最底層的協議中,「潛伏」了24年。 漏洞有多嚴重? 毫不夸張地說,手機、電腦,還是智能音箱、手錶這類AI設備,無一倖免。 最先發現漏洞的比利時荷語魯汶大學Mathy Vanhoef教授,實況演示了這些漏洞會造成怎樣的嚴重後果。 首先是通過WiFi截取關鍵的帳號和密碼。 利用漏洞,黑客鎖定目標WiFi,然後「克隆」一個特徵完全相同的網絡。 然後,給受害者發一封連結WiFi的認證郵件或簡訊,其中包含一張「人畜無害」的圖片,受害者在加載時,會自動收到一個TCP包。 而這個TCP包,會在原有的WiFi協議框架里注入新的幀,受害者下一次打開WiFi連接時,就會自動連上假WiFi。 接著,黑客只需要使用Wireshark這種抓包工具,就能截取使用者在網絡上收發的信息。 基本上,你在網絡上輸入帳號密碼這類操作,相當於「實況直播」給了黑客。 當然,這種手段最適合機場、酒店這種公共場合WiFi。 但是,攻擊者也可以多花一些功夫,偽裝成網絡運營商給家庭WiFi用戶發郵件。 第二種威脅,是攻擊者直接利用WiFi遠程獲取設備使用權限,比如電腦、智能音響,監控攝像等等。 演示中,Vanhoef以一個可以連接WiFi進行遠程控制的智能台燈為例。 首先,他先通過使用同一WiFi的蘋果Mac電腦追蹤到目標IP位址,由於WiFi協議中的漏洞,甚至不用知道WiFi密碼,就能遠程操控設備: 試想一下,如果黑客操控的是家中的智能家居、或智能音箱這類帶有攝像錄音功能的設備,會有多麼可怕的後果。 最後,利用這些漏洞,攻擊者還可以實現非常復雜的黑客操作。 因為這些漏洞存在於協議底層,意味著即使不接入公共網絡,僅在區域網的設備也面臨風險。 比如演示中的目標是一台隔絕於外網的Win7系統電腦。 攻擊者只要同樣接入這個區域網,就能利用漏洞直接擊穿路由防火牆,把程序植入目標電腦。 接下來,在受害者電腦上的一舉一動,都被實時直播: 而且,攻擊者還能遠程奪取控制權,或者悄悄植入程序。 △演示中遠程打開了系統的計算器 如此危險的漏洞,到底是怎麼出現的呢? 「潛伏」24年的漏洞 這次發現的漏洞,涉及基本所有的WiFi安全協議,包括最新的WPA3規范。 甚至WiFi的原始安全協議,即WEP,也在其中。 這意味著,這幾個設計缺陷自1997年發布以來一直「潛伏」在WiFi中。 但幸運的是,這些缺陷並不是那麼容易被利用,因為這樣做需要用戶互動,或者在不常見的網絡設置時才可能。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這些漏洞能潛伏24年之久。 所以,在實踐中,最大的隱患來自WiFi產品中設計缺陷。 純文本注入漏洞 黑客可以輕松地將幀注入到受保護的Wi-Fi網絡中。 攻擊者通常會精心構建一個框架來注入未加密的WiFi。 針對路由器,也可以被濫用來繞過防火牆。 而在實際中,某些Wi-Fi設備允許接受任何未加密的幀,即使連接的是受保護的WiFi網絡。 這意味著攻擊者不需要做任何特別的事情。此外,許多Windows上的WiFi加密在被分割成幾個(明文)片段時,也會錯誤地接受明文幀。 幀聚合漏洞 幀聚合功能本來是將小幀合並成一個較大的聚合幀來提高網絡的速度和吞吐量。 為了實現這一功能,每個幀都包含一個標志,表示加密傳輸的數據是否包含一個單一的或聚合的幀。 但這個 「聚合 「標志沒有經過驗證,可以被對手修改,這意味著受害者可以被欺騙,以一種非預期的方式處理加密傳輸的數據。 幀碎片功能漏洞 第二個缺陷是Wi-Fi的幀碎片功能。 該功能通過將大的幀分割成較小的片段來增加連接的可靠性。 當這樣做時,屬於同一幀的每個片段都使用相同的密鑰進行加密。 然而,接收者並不需要檢查這一點,他們會重新組合使用不同密鑰解密的片段。在極少數情況下,這可以被濫用來滲出數據。 路由器端驗證信息缺失 一些路由器會將握手幀轉發給終端,即使來源還沒有任何認證。 這個漏洞允許對手進行聚合攻擊,並注入任意的幀,而無需用戶互動。 此外,還有另一個極其常見的漏洞,接收端也從不檢查收到的所有的片段是否屬於同一個框架,這意味著對手可以通過混合兩個不同框架的手段來偽造信息。 最後,市面上還有一些設備將碎片幀作為全幀處理,這樣的缺陷可以被濫用來注入數據包。 怎麼辦? WiFi底層協議帶著一身漏洞狂奔了24年,如今無數設備都在使用。 再想從底層協議開始改,要付出的成本和工作量不可想像。 Mathy Vanhoef專門開發出了測試工具,可以檢驗設備是否存在前面所說的漏洞。 還在Github上貼出了所有漏洞標識符。 既然不能改WiFi協議,唯一的方法就是升級設備了。 目前升級程序還在製作中,不久就會放出來。 來源:快科技

WiFi無線改了更好區分的名字:再見802.11,WiFi 4/5/6來了

盡管4G流量全面提速降費,不過WiFi無線依然是必不可少的,因為現代的智慧型手機用戶都得了一種沒有WiFi就手足無措的毛病。WiFi各種好,但是WiFi的具體名字實在是太學術化了,有多少人能區分得了802.11 a/b/g/n及802.11ac、802.11ad、802.11ah?還好WiFi聯盟也意識到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了,光是名字就能繞暈一大幫人,所以未來的WiFi將簡化名稱,802.11ax新名字是WiFi 6,802.11ac、802.11n則是WiFi 5、WiFi 4。 我們平常所說的WiFi無線只是個簡稱,它們實際上是802.11無線區域網標準中的子集,自1997年誕生至今已經發展出超過35個修正、補充與衍生版本,已經進入民用路由領域的802.11a/b/g/n/ac則是當中發展得比較成熟的5個版本,在ac基礎上還衍生了802.11ad和802.11ah等擴展標準,不過下一代WiFi真正的標準是802.11ax,無線網絡的速率提升至802.11ac標準的4倍,如果再加上4x4 MU-MIMO技術和160MHz頻寬的加成,802.11ax標準可以提供的理論速率將達到14Gbps,相當於1.75GB/s,直接秒殺了現在的「千兆光纖」。 802.11ax早在2015年就制定標準規范了,不過去年開始才真正有路由器支持802.11ax標準,去年的IFA展會上,華碩就推出了RT-AX88U路由器,支持最先進的802.11 ax標準,最高傳輸速率可以達到5962Mbps。今年的台北電腦展上,華碩又發布了三頻段的802.11ax路由器Rapture GT-AX11000,可提供最高1148Mbps+4804Mbps+4804Mbps的理論無線速率。 不論是802.11ac還是速度逆天的802.11ax,這些技術名詞在專業人士眼里可能沒什麼難度,不過對普通人來說實在是有點難以理解,現在WiFi聯盟也注意到這個問題了,因此給各個WiFi標準起了新的名字: ·Wi-Fi 6用於識別支持802.11ax技術的設備·Wi-Fi 5用於識別支持802.11ac技術的設備·Wi-Fi 4用於識別支持802.11n技術的設備 雖然WiFi聯盟還專門發文章表示這次的改名有多麼大的意義,不過說白了這次就真的是改個名字讓公眾更好理解,因為技術發展越來越強大,但是讓公眾理解就需要簡單直接,數字都不要超過10,否則某些人認知起來還是有麻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