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X86

Tag: x86

超小的x86架構SBC,LattePanda Mu搭載Intel N100處理器

在SBC品類裡面,Raspberry Pi Compute Module要比原版Raspberry Pi更小尺寸,主要用在一些緊湊體積的項目上,比如小型機器人、遊戲掌機,LattePanda最新也推出一塊類似大小的SBC,名為LattePanda Mu,有著比Raspberry Pi CM4翻倍的性能。 LattePanda在SBC市場不算是個陌生品牌,他們主要是做x86架構的計算板,這次Mu的尺寸僅為60*69.6mm,上面集成了來自Intel N100四核CPU,還板載了8GB LPDDR5-4800內存,甚至可選64GB eMMC存儲,而這顆N100大家都比較熟悉,在一些軟路由或者廉價mini電腦上都有採用,性能放在如此小的尺寸上也算是很可以了。 在接口擴展上面,LattePanda Mu支持9條PCI-E 3.0通道,個10Gbps的USB 3.2接口,不過它需要擴展板來實現具體物理接口,官方提供了兩種擴展板選擇,Lite板帶有一個PCI-E 3.0 x4插槽,兩個2230長度的M.2插槽(SSD和Wi-Fi網卡),而全功能版本則在Lite板基礎上,增加更多USB接口以及2.5G網口。 LattePanda Mu可支持安裝Windows 10/11或者Ubuntu系統,所以用來自行DIY一台Windows掌機還是可行的,LattePanda提供了KiCAD格式的擴展板電路圖給開發者們自行研究。不過價格方面就比較昂貴一些,LattePanda Mu基礎套件要260美元起,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在某寶的DFRobot店鋪里找到他們。 ...

為拯救x86 Intel喊話:要重新開放x86智慧財產權許可

快科技4月2日消息,英特爾意識到,拯救x86的關鍵在於重新開放x86的智慧財產權許可。 現在,英特爾的主要競爭對手不再是AMD,而是Arm及其授權廠商,如蘋果、高通、三星、聯發科和英偉達。 在iPhone問世後的幾十年裡,Arm從智慧型手機發展到個人電腦和伺服器,其處理器設計已成為市場主流。 英特爾的CEO表示,x86也應該成為"美國的Arm",唯一實現這一目標的途徑是採用與Arm類似的IP許可模式。 這意味著許可第三方使用x86架構,並支付專利使用費。 x86的開放將對計算產業產生深遠影響,可能會促使英偉達、三星和高通等公司設計出更好的x86內核。 預計,首款非英特爾、非AMD x86處理器將於2026年4月1日開始銷售,這可能標志著新的競爭格局的開始。 來源:快科技

英特爾:Arm架構的PC晶片不會構成威脅 很樂意為其代工

快科技10月27日消息,前不久的驍龍峰會期間,高通發布了適用於Windows筆記本電腦、基於Arm架構的新型驍龍X Elite晶片。 高通CEO安蒙表示其該晶片的性能是英特爾同類產品的2倍,他還表示未來筆記本電腦處理器將逐漸轉入Arm架構,這也是對英特爾X86架構壟斷地位的直接宣戰。 不僅如此,英偉達和AMD也被曝光正在微軟的助力下,利用Arm架構開發Windows作業系統的PC晶片,直接對標英特爾基於x86架構的PC處理器。 在今天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英特爾執行長Pat Gelsinger對多家對手發起的CPU混戰進行了回應。 Gelsinger表示:“Arm架構的PC晶片並不是一種威脅,因為基於ARM架構的PC在整體上並不重要,並且我們也很樂意為其代工。” 根據市場分析機構的數據,2022年全球PC電腦(包括筆記本、台式機)總出貨近3億台,其中X86架構CPU占80%以上,Arm架構CPU占10%,預測Arm的份額到2027年將翻一倍。 但是Arm架構市場份額的增長主要還是靠蘋果自研M系列晶片的帶動,從2020年的2%以下增至2022年底的10%以上,其中有90%為蘋果產品,Windows系統份額則十分有限。 來源:快科技

有AI 戰未來 AI終端化引發X86 PC行業變革

今年,ChatGPT的火速出圈,引爆了蓄勢已久的AI熱潮,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AI成為當下最為火爆的話題之一。就像AMD CEO蘇姿豐博士所說的那樣,AI是未來十年最重要的事情,可以提高生產力並帶來更多的優勢。 作為新的熱點和發展機遇,AI無疑將引發PC行業新趨勢。尤其是在筆記本市場上,隨著首款集成專用AI引擎的X86處理器AMD銳龍7040系列處理器的推出,AI筆記本時代正式到來。業界普遍認同具備AI能力的筆記本將是未來的趨勢和機會,各OEM廠商也紛紛表示計劃推出支持AI應用的筆記本產品。 近日,IDC也發布了《AI筆記本電腦引發場景變革——終端AI化》的研究報告,分析並預測人工智慧的興起將進一步推動終端AI化。IDC預測,中國人工智慧領域市場規模將在未來幾年迅猛增長,預計到2026年,市場規模將超過26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20.6%。相關市場包含硬體方面的伺服器、存儲,以及軟體領域AI應用的開發、部署、落地,與AI平台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服務等。而在個人終端市場領域,以自適應學習為代表的教育應用,圖像分類與識別、身份識別以及訪問控制等將是AI應用落地的重點場景。 目前,實際上AI應用在手機和平板等移動終端設備上已經非常流行,專用AI硬體的集成度已經很高。來自IDC的數據顯示,在中國市場,平板電腦集成AI引擎的比例在2022年達到了64.6%的新高。而隨著AMD銳龍7040系列處理器首次在X86處理器中集成AI引擎,X86 PC市場也開始集成專用的硬體AI引擎,所以今年也可以稱之為X86 市場的AI筆記本電腦元年。 那麼什麼是AI筆記本電腦呢?IDC的定義是處理器集成了專用AI加速引擎的筆記本電腦,並對語音、圖像信息具備AI感知能力,軟體系統需要兼容AI搜索、內容生成、智能推薦等AI應用以及能夠貢獻AI算力等三個特點。 今年,AMD推出了AMD 銳龍7040系列處理器,首次在X86處理器中配備了專用的Ryzen AI引擎,以及Ryzen AI開發工具,支持Windows Studio Effects,為直接在筆記本電腦上實現更強大的AI功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目前X86市場上,也只有AMD銳龍7040系列移動處理器集成了AI引擎,採用該處理器的筆記本自然成為X86市場上的首批AI筆記本電腦。 Ryzen AI將AMD XDNA自適應AI架構引入筆記本電腦,為實時AI體驗提供更強大的性能。這種性能和效率最終會在視頻協作、內容創作、生產力、遊戲和防護方面為用戶帶來更豐富的實時體驗。有別於以ChatGPT為代表的雲上AI大模型,基於筆記本電腦終端的專用人工智慧引擎是對雲端人工智慧的補充,對於在工作場所採用人工智慧應用程式至關重要。它的潛力和優勢主要體現在: - 通過在本地運行人工智慧模型,實現更個性化、更安全的體驗。 - 提高筆記本電腦的電源效率,從而提高筆記本的生產力和連接能力。 - 通過使筆記本電腦能夠運行下一代軟體,增加用戶運行人工智慧工作負載的效率。 對於今天的用戶而言,手機、平板終端的AI化已經日趨主流,而筆記本電腦的AI化則方興未艾。隨著今年AI筆記本電腦的推出,AI應用將加速在X86市場落地,並在混合辦公、效率提升和遊戲等重點場景中逐漸普及,進而拉動市場和用戶對AI筆記本電腦的需求。 AI將是未來幾年市場發展的大勢所趨。根據目前的信息,下一個版本的Windows也將更專注於AI體驗,深度集成AI功能。包括 Windows 分析當前正在查看的信息並根據上下文提示,以快速啟動項目或應用的功能;Windows還可以識別圖像中的對象和文本,讓用戶可以輕松地將這些內容剪切和粘貼到其他位置等等。 但與目前Windows 11中的情況類似,諸如此類的多數AI功能需要硬體支持才能開啟,否則將無法運行。現在AMD 銳龍7040系列處理器已經集成了專用AI引擎,英特爾則要等到下一代處理器,也就是第14代酷睿可能才會有類似的設計。從支持未來發展趨勢的角度來說,有AI,才能戰未來! 數據來源於IDC《AI筆記本電腦引發場景變革——終端AI化》 ↑ 來源:快科技

ARM PC大爆發 x86處理器節節敗退:AMD如此不堪一擊

快科技4月12日訊,以蘋果M1/M2為代表的ARM處理器正在PC市場上異軍突起。 來自調研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最新研報稱,蘋果已經占據了ARM PC市場90%的份額。 同時隨著高通、聯發科在未來幾年在Windows ARM PC上發力,以及微軟優化ARM體系下Windows和Office 365的支持友好度,預估在2027年左右,ARM筆記本的市場份額將翻番。 從趨勢圖來看,2022年,ARM PC占比12.8%、AMD占比17.6%、Intel占比70%,最快2024年,ARM PC的份額將反超AMD,預計在2027年,ARM PC將攫取市場25.3%的份額,也就是每四台PC中,就有一台採用ARM晶片。 除了傳統形態筆記本,ARM處理器也正搶占Chromebook、迷你機、伺服器、U盤便攜計算棒等領域,服務更多消費者。 來源:快科技

蘋果帶頭硬剛X86陣營 Arm晶片崛起:行業要變天

最近,國外機構發布最新數據稱,採用Arm晶片的筆記本電腦將在未來五年內擁有25%的市場份額。2022年全球PC市場出貨量數據顯示,2022全年出貨量同比下降15%,而2023年將會再次出現高位下降。 但研究表明,雖然筆記本市場出貨量將繼續下降,但搭載Arm晶片的筆記本電腦需求卻不降反升,這與蘋果近兩年推出的M系列晶片不無關系。 相比x86架構的復雜指令集,Arm架構的精簡指令更適合低功耗設備。從字面意思上就能看出,x86在指令集方面更加復雜,處理器能力更強,性能更高,對應的功耗也會更高。 對於需要強大性能且不在乎功耗的PC而言,x86指令集能夠提供強大的性能、更加全面的指令集以及復雜的電路設計,可以實現更高工作效率,幾乎就是強大和全面的代名詞。 Arm架構則剛好相反,移動端設備異常關注功耗問題,所以只需要提供夠用的指令集數量就行,對於復雜的操作,Arm通常採用指令集組合的方式來完成。 Arm架構晶片在微架構方面的改動往往可以帶來感知明顯的性能提升,這也體現出蘋果在晶片設計方面的強大實力。 以蘋果目前最強的M1 Ultra晶片為例,最高版本擁有20核心CPU以及64核心GPU,並且記憶體帶寬達到恐怖的800GB/,採用台積電5nm製程工藝打造而成。 激進的硬體堆料為蘋果M1 Ultra在部分場景下領先X86架構處理器提供了基礎,但M1 Ultra本質上並不算是一顆處理器,而是一塊系統級晶片。蘋果將GPU、CPU、統一記憶體以及大量專用加速模塊都塞進了M1 Ultra中。 蘋果M系列晶片將所有硬體都封裝在一起,帶來的好處是硬體物理距離的極大縮短。並且蘋果使用統一記憶體,讓GPU和記憶體共用一個記憶體,這樣CPU直接讀取數據就不用繞一大圈。 此外,蘋果通過優化總線,極大提升通信效率。這就相當於將公司搬到家對面,並且家門口到公司門口建了個直達天橋,也就大幅提升CPU和GPU的性能,因此M系列晶片在面對大量隨機讀寫的視頻剪輯任務時會有巨大優勢。 其次,M系列晶片作為系統封裝晶片,有大量專用加速模塊,這也是M系列晶片受到追捧的一大原因之一。針對視頻剪輯等特殊工作需求,這些專用加速模塊就能帶來額外性能提升。 所以在各大評測視頻中運行蘋果自家的FCPX和達文西,採用M晶片的Mac相比英特爾處理器的Mac在效率上的提升才會如此驚人。 但蘋果M系列晶片能夠成功,除去硬體方面願意砸錢,蘋果在iPhone以及iPad上對於Arm架構軟體和生態以及系統的深耕優化已經超過十年。 所以M系列晶片能夠取得今日的成績,不是一朝而至的結果,而是蘋果十年磨一劍,依託Arm架構本身的特性,再結合自己強大的硬體研發實力加上已經成熟的軟體生態,才襯托出了M系列晶片的強大。 所以搭載M晶片的MacBook推向市場後,讓Arm筆記本奪回了部分份額,但x86架構也不是吃素,相比Arm的小而精,x86的大而全同樣不可忽略,在兼容性方面x86架構就有著天然的優勢。 所以Arm架構筆記本想要完全取代x86架構筆記本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事,至於25%的份額,目前看來仍存疑,畢竟M系列晶片剛剛發布時確實帶來了巨大的震撼,但是M2系列相比M1驚艷,在性能方面似乎已經開始有些擠牙膏了。 同時今年的13代酷睿移動處理器以及英偉達RTX40系移動顯卡在性能方面的巨大提升,也讓x86架構筆記本再次掀起一場性能革命,相比聚焦專業性能的Arm筆記本,什麼都能乾的x86筆記本或許才是更多人的選擇。 來源:快科技

x86危險了?Arm晶片筆電市占率要大增:五年內達25%

在如今的CPU市場,x86架構及Arm架構是最為主流的指令集架構,Arm除了占領移動端,也逐步滲透PC及伺服器市場。 據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預計,搭載Arm晶片的筆記本電腦將在五年內占有25%的市場份額。 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PC市場的出貨量同比下降15%,預計2023年將再次出現高個位數下降。 雖然筆記本電腦的總出貨量將繼續下降,但是基於Arm晶片的筆記本電腦的需求預計仍將保持強勁。其中主要得益於蘋果MacBook系列的成功,縮小與x86產品性能差距。 據悉,蘋果目前是筆電Arm晶片的最大買家,去年占所有搭載Arm晶片的筆記本電腦的90%。 此外,Intel在2022年筆記本電腦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市場份額近70%,預計到2027年其市場份額將被ARM奪走10%。 來源:快科技

變天了 x86 PC隕落:ARM大暴走

按照Counterpoint Research的統計數據,去年,全球PC出貨下滑了15%,預計今年還會出現個位數降幅。 廣義的PC中也包括蘋果MacBook、Chromebook、ARM Windows筆記本、Linux筆記本等,一個意外的發現是,基於ARM處理器平台的PC產品,在這股寒意中表現卻很搶眼。 當然,從絕對數字來看,蘋果產品占到了出貨ARM筆記本的9成比例,幾乎靠一己之力將ARM平台筆記本的占比從2%提升到12%。 分析師認為,高通和聯發科正在著手更強大的ARM筆記本處理器研發,2024年和2025年將見證Windows系統ARM筆記本的大爆發,增長率超50%。 至少就目前的預測來看,到2027年,ARM筆記本都會處於增長軌道。 來源:快科技
5nm  A14X加持 新MacBook出貨規模大台積電 無壓力

正面剛x86 第三大CPU架構RISC-V沖擊高性能:5nm 192核

與ARM、x86分別占據移動、高性能計算市場不同,第三大CPU架構RISC-V目前主要用於各種低功耗平台,HPC高性能計算中甚至不被看好,但還是有人不甘心的,初創企業Ventana Microsystems公司偏要正面剛一把,推出5nm工藝打造的192核RISC-V平台。 Ventana公司日前發布了第一款產品Veyron V1,該公司研發了一種高性能RISC-V架構,而且使用了AMD的EPYC處理器那樣的小晶片技術,允許客戶從Vnetana那里購買CPU、IO模塊,然後跟自己的加速器IP整合。 就Veyron V1而言,其每個CPU模塊中有16個RISC-V內核,頻率3.6GHz,整合48MB緩存,不僅在RISC-V中算是高頻,在整個CPU行業中也是很高的頻率了,還有大緩存,畢竟是用於高性能計算的。 在Veyron V1,整個處理器可以集成12個CPU模塊,做到192核,台積電5nm工藝生產製造,而IO核心也是自己開發,工藝落後一些,沒有具體提及,猜測也可能是6nm工藝。 這樣做出來的多核處理器在IO延遲要求很高,還好Ventana公司非常自信,他們的IO總線延遲可以低至7ns,比原生核心架構略高,因此性能還是有保證的。 按照計劃,客戶應該在2023年Q2、Q3季度中收到Veyron V1處理器樣品,具體的性能屆時應該會揭曉。 來源:快科技

蘋果聯手Arm:X86陣營壓力山大

2020年年底,蘋果首次推出基於Arm架構的自研晶片M1,憑借優秀的能效比以及足夠強大的硬體性能愣是將X86平台處理器“虐”了個遍,同時引起不少用戶對於X86架構處理器的質疑,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要釐清這一切首先要明白的一點是,Arm架構和X86架構發展方向並不相同,前者小而精,後者大而全。 X86通常被稱為復雜指令集,而Arm自然就是精簡指令集。從字面意思上就能看出,X86在指令集方面更加復雜,處理器能力更強,性能更高,對應的功耗也會更高。 對於需要強大性能且不在乎功耗的PC而言,X86指令集能夠提供強大的性能、更加全面的指令集以及復雜的電路設計,可以實現更高工作效率,幾乎就是強大和全面的代名詞。 Arm架構則剛好相反,移動端設備異常關注功耗問題,所以只需要提供夠用的指令集數量就行,對於復雜的操作,Arm通常採用指令集組合的方式來完成。 舉個具體的例子,如果是通過X86對機器人下達指令開車送自己去目的地,那麼只需要對機器人說:開車送我去XX地。 如果通過Arm對機器人下達同樣的指令,那麼就拆分步驟:1.打開車門,2.放開手剎,3.啟動汽車,4.去往目的地點……. 這是兩個架構根本上的區別,但為何發展這麼多年,Arm架構的其他處理器沒能達到蘋果M系列晶片的高度呢? 這就不得不提到蘋果為提升M系列晶片而做出的努力了,Arm架構晶片在微架構方面的改動往往可以帶來感知明顯的性能提升,這也體現出蘋果在晶片設計方面的強大實力。 以蘋果目前最強的M1 Ultra晶片為例,最高版本擁有20核心CPU以及64核心GPU,同時電晶體數量擁有驚人的1140億個,並且記憶體帶寬達到恐怖的800GB/,採用台積電5nm製程工藝打造而成。 作為英特爾目前最強的i9-13900K,擁有24顆處理器核心,但是電晶體數量僅有280億個,最大記憶體帶寬也僅有89.6GB/,並且採用10nm製程工藝。從紙面參數來看,i9-13900K除去核心數量方面領先M1 Ultra,其他方面都遠遠落後於M1 Ultra。 激進的硬體堆料為蘋果M1 Ultra在部分場景下領先X86架構處理器提供了基礎,但M1 Ultra本質上並不算是一顆處理器,而是一塊系統級晶片。 蘋果將GPU、CPU、統一記憶體以及大量專用加速模塊都塞進了M1 Ultra中。 如此一來就為蘋果M系列晶片帶來兩個好處,首先是高度集成的設計使得晶片在記憶體傳輸方面占據巨大優勢,這也是為何兩者記憶體帶寬有著將近10倍差距的根本原因。 PC平台上無論顯卡也好、處理器也好、記憶體也罷通通各司其職,模塊化的設計讓各家廠商生產的產品都能完美兼容。 但是在X86架構的PC電腦中,各個硬體之間想要進行通信就需要通過總線,CPU作為PC大腦往往需要統籌所有運算。 如此一來,CPU如果需要讀取記憶體中的一組數據,那麼信號首先就需要經過北橋,再經過前端總線才能寫入CPU。 想要讀取顯存中的數據,信號還要從顯卡先到記憶體才能到達CPU。這就好比一個人從公司開車回家,需要繞一大圈才能回家,極大降低了效率。 而蘋果M系列晶片將所有硬體都封裝在一起,帶來的好處是硬體物理距離的極大縮短。並且蘋果使用統一記憶體,讓GPU和記憶體共用一個記憶體,這樣CPU直接讀取數據就不用繞一大圈。 此外,蘋果通過優化總線,極大提升通信效率。這就相當於將公司搬到家對面,並且家門口到公司門口建了個直達天橋,也就大幅提升CPU和GPU的性能,因此M系列晶片在面對大量隨機讀寫的視頻剪輯任務時會有巨大優勢。 其次,M系列晶片作為系統封裝晶片,有大量專用加速模塊,這也是M系列晶片受到追捧的一大原因之一。 針對視頻剪輯等特殊工作需求,這些專用加速模塊就能帶來額外性能提升,所以在各大評測視頻中運行蘋果自家的FCPX和達文西,採用M晶片的Mac相比英特爾處理器的Mac在效率上的提升才會如此驚人。 這就好比一個各科優秀的中學生某些特長特別突出,強於全面發展的名校大學生,甚至還吊打某些大學生學渣,引起用戶驚嘆,這很正常。 但前提是,蘋果砸下重金,為這個特長中學生提供了普通家庭無法承擔的成長環境,所以才能造就一個天才誕生。 其實光看電晶體數量就能發現,幾乎5倍於i9-13900K的電晶體數量加上5nm工藝,就是X86無法想像的豪華陣容。 可一旦將擂台換到其他領域,那麼這個特長中學生就失去了原有優勢,例如重度生產力方面M系列晶片面對X86架構就毫無優勢,就比如眾生平等的AE渲染,M系列晶片的優勢在X86面前就盪然無存。 那為什麼X86架構處理器不採用和蘋果類似的策略來提升性能呢? 因為兼容性,X86平台的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采購硬體組裝機器,並且得益於X86架構強大的兼容性,用戶現在都還能運行上世紀發售的一些遊戲,而蘋果A系處理器甚至是連10年前的應用都已經無法運行。 兼容性,恰恰也是Arm架構晶片最大的劣勢,卻是X86架構最大的優勢,英特爾的通用核心相比蘋果M系列晶片能夠應對更多復雜場景。 而蘋果M系列晶片雖然通過砸錢以及討巧的設計,在部分場景中的發揮讓人刮目相看,但是從宏觀角度來看,更加深層的性能需求,Arm架構無法提供強大性能。 蘋果M系列晶片能夠成功,除去硬體方面願意砸錢,蘋果在iPhone以及iPad上對於Arm架構軟體和生態以及系統的深耕優化已經超過十年。 所以M系列晶片能夠取得今日的成績,不是一朝而至的結果,而是蘋果十年磨一劍,依託Arm架構本身的特性,再結合自己強大的硬體研發實力加上已經成熟的軟體生態,才襯托出了M系列晶片的強大。 同時蘋果的M系列晶片並不會對外出售,沒有繁雜的硬體規格,也就不會出現兼容問題,況且手中還握有系統大權,深度的軟硬體結合可以最大程度發揮M系列晶片的性能,並且維持在極低功耗下,這是蘋果與Arm架構相輔相成的結果。 早在多年以前微軟就曾試水過Suraface RT,採用Arm架構處理器,毫不意外地無人問津,生態缺乏加上Arm架構硬體與軟體的結合並沒有那麼緊密,導致這款設備沒有泛起一點水花。 所以Arm架構的M系列晶片確實在能耗以及發熱方面有著巨大優勢,但犧牲的卻是強大的兼容性以及其他方面的性能。 而X86架構處理器充分發揮“大而全”的優勢,通用核心能夠應對所有工作需求,雖然這會帶來極高的功耗。可是面對更加復雜的專業需求時,功耗還會是用戶首要考慮的因素嗎?問題的答案自然就一目瞭然。 來源:快科技
5nm  A14X加持 新MacBook出貨規模大台積電 無壓力

x86和ARM處理器誰生誰死?AMD CEO蘇姿豐一句話點透了

ARM CPU已經統治了智慧型手機、IoT等為代表的低功耗市場,隨著蘋果棄用Intel、自研M系處理器越發順利,加之NVIDIA、高通甚至聯發科等,都對高性能ARM處理器看好,x86的地位是否岌岌可危? 對此,AMD CEO蘇姿豐博士在與媒體交流時指出,“我的觀點看來,這並非x86和ARM兩種體系之爭。你應該去看基本面,那就是這兩種架構對市場都很重要,它們關乎的只是你需要哪種計算方式”。 換言之,蘇博士很開放,她認為x86和ARM不是誰生誰死,而是共存的關系,對於遊戲、生產力、密集機器學習、FPGA等應用場景,x86仍有優勢,但對於長續航、全時連接等,也許依然是ARM的優勢所在。 在采訪中,蘇博士還談到EPYC晶片的發展,並表示,5年前公司的主要精力有多達8~9成都放在消費市場,非常以個人電腦和遊戲為中心。但當她重新思考企業戰略後,認為高性能計算、數據中心才是更具戰略意義的部分。 來源:快科技

x86好日子到頭了 分析機構:ARM處理器將對PC、雲伺服器市場大洗牌

無論對於伺服器還是PC個人電腦市場,x86處理器早已不是唯一解,甚至,其地位正岌岌可危。 據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的最新研報,CEO Steve Brazier指出,預計4年內,ARM處理器將占據雲伺服器市場一半的市場份額和PC市場30%的份額。 此前有數據稱,早在2020年的時候,採用ARM晶片的筆記本市場占比僅1.4%,去年這一份額暴增到了7.9%,預計今年將達到12.7%,明年更是有望沖擊13.9%+。 特別對於Windows PC來說,高通剛剛官宣了,號稱性能異常強悍,對手直指Intel/AMD,明年就會交付。 另外,也找來操盤過Intel第四代到第六代酷睿移動處理器的大牛Adam King領軍ARM PC業務,要大力推進Kompanio處理器,面向高功耗PC平台。 來源:快科技

AMD太猛了 x86處理器市場變天:Intel份額首次跌破7成

來自統計機構Mercury Research的最新數據顯示,盡管剛過去的二季度,桌面處理器銷量創下30年來的新低,但就廠商而言,AMD依然是相對勝利的一方,其在移動筆記本、台式機、伺服器以及整個x86市場的份額,都在繼續增長。 從整個x86處理器市場來看,AMD的市場占比已經提高到31.4%,環比增加3.7個百分點,同比增加8.9個百分點。 Intel這邊,其份額居然首次跌破7成,領先AMD的優勢正變得越來越小。 在細分領域,AMD在桌面PC處理器的份額在二季度提升到20.6%,環比增加2.3個百分點,同比增加3.5個百分點。 移動筆記本市場,AMD份額環比增加2.3個百分點,來到24.8%。 伺服器市場,AMD份額也達到13.9%,比上月多出2.3個百分點。 按計劃,AMD將於8月30日正式發布升級到5nm工藝、Zen 4架構的銳龍7000處理器,9月15日上市開賣,新品的推出恐怕會進一步改變市場競爭格局。 來源:快科技

x86/ARM怕嗎?第三大CPU架構RISC-V加新規范:效率更高了

作為沖擊x86/ARM的第三大CPU架構RISC-V,其正在得到更多廠商的追捧,所以更好的去完善它是非常有必要的。 RISC-V國際組織宣布了2022年的首批四項規格和擴展的批准--RISC-V高效跟蹤(E-Trace)、RISC-V主管二進位接口(SBI)、RISC-V統一可擴展固件接口(UEFI)規格,以及RISC-V Zmmul純乘法擴展。 "這些新規范加速了嵌入式和大型系統的設計,"RISC-V的首席技術官Mark Himelstein說。"調試是晶片上最難做的事情之一,RISC-V的E-Trace創造了一種標準的處理器跟蹤方式,效率極高,在嵌入式系統設計中特別有用。" RISC-V UEFI協議將現有的UEFI標準引入RISC-V平台。該規范的開發和批准由Ventana Micro的Sunil V L和VRULL GmbH的Philipp ToMSIch領導,工作在特權軟體技術工作組進行。 對此,專家表示,對於許多微控制器應用來說,除法操作的頻率太低,不足以證明除法器硬體的成本,RISC-V Zmmul擴展將特別有利於簡單的FPGA軟核。 來源:快科技

Intel宣布發力第三大CPU架構RISC-V:性能將比x86高出1000倍

當前,x86和ARM是世界前兩大CPU架構,Intel作為x86霸主,這麼多年來對ARM一直不感冒,除了當年收購StrongARM後嘗試做過幾款,但最終無疾而終。 雖然x86依然在通用和高性能計算領域有著無可撼動的地位,可Intel的觸角也開始伸向精簡指令集架構,可這次不是ARM,而是更加開放的RISC-V。 隨著MIPS的倒下,RISC-V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大CPU架構。Intel、阿里、華為、Google、中興等也都是每年繳納25萬美元會費的RISC-V國際組織高級會員。 本周,Intel和西班牙超算中心聯合宣布,將投資4億歐元(約合28.5億元)建立聯合實驗室,10年內開發出基於RISC-V的處理器,目標是用於zettascale規模的超算,也就是十萬億億次,比現在提升1000倍。 要知道,超算算力本周剛剛在美國被刷新,AMD EPYC霄龍處理器、Instinct加速卡打造出全球第一台百億億(exascale)次超算「Frontier」。 實際上,Intel對RISC-V的覬覦不是第一次了,去年還曾試圖收購RISC-V IP研製公司SiFive。 歷史上,Intel也在非x86架構上花了不少錢,比如上世紀80年代基於RISC的i960/i860、本世紀初的ARM以及基於VLIW的IA64/安騰(Itanium)等。 來源:快科技

Zen架構立大功 AMD x86處理器奪回失去的份額:快與Intel三七開了

來自Mercury Research的最新數據顯示,AMD在x86處理器市場的份額達到新高。 剛過去的一季度,AMD x86處理器份額環比增加了2.1個百分點,達到27.7%,接近與Intel三七開。同比去年一季度,AMD的份額更是大增7個百分點。 事實上,自從2017年Zen架構推出以來,AMD在x86市場的份額就一路高歌猛進,而與之伴隨的就是Intel不斷失守。 細分領域,AMD在移動筆記本市場的份額增加了0.9個百分點,目前是22.5%;在伺服器市場,AMD同樣增加了0.9個百分點,目前已經超過11%(11.6%)。桌面市場,AMD份額提高了2.1個百分點,目前是18.3%。 值得一提的是,在5月23日下午14點的台北電腦展首場Keynote中,CEO蘇姿豐將登台介紹AMD新品,大機率是Zen 4架構銳龍7000系列處理器,喜歡的不妨關注我們屆時的詳細報導。 來源:快科技
5nm  A14X加持 新MacBook出貨規模大台積電 無壓力

取代x86/ARM 第三大CPU架構RISC-V有了小目標:要統治世界

隨著MIPS的倒下,RISC-V已悄然成為世界第三大處理器架構,並對x86和ARM虎視眈眈。 日前與TheReg交流時,RISC-V管理組織CEO Calista Redmond女士並沒有掩蓋自己的雄心,她表示希望這個新興的開源架構技術能統治世界。 對於如何做到這一點,Redmond提出要爭取到協會付費成員的支持,從而有足夠的資金支持這一免費、開源架構的持續演進,從而和ARM、x86更好的競爭。 RISC-V International已經有20多名高級會員,會費是25萬美元。這其中有個有趣的名字那就是Intel,現今的x86處理器之王。此外,還有阿里雲、Google、華為、紫光展銳、中興等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 不過,參會並不意味著Intel也有想法以RISC-V來端掉自己的x86「飯碗」,Redmond的看法是,Intel正在大力發展自己的晶圓業務,明確表態可以為其它公司代工x86、ARM、RISC-V等晶片。顯然,從這個角度出發,Intel多一些對RISC-V的滲透,一點壞處都沒有。 按照Redmond的預期,她認為RISC-V可以在未來五年內達到ARM 20年的成就。雖然看起來是一番要取代競品的口吻,可Redmond女士強調,x86/ARM不會過時,未來的IT從業者們會綜合使用三套架構,讓它們在不同場景中找到最佳位置。 另外,Redmond女士還透露,年底前會有基於RISC-V的伺服器和PC產品公布。 來源:快科技

2025年Arm架構在伺服器滲透率將達到22%,不過仍難以與x86架構伺服器抗衡

近年來,企業對包括人工智慧和高性能計算在內的數位化轉型的需求加速,導致雲計算的使用率越來越高。為了提高服務的靈活性,全球各大雲服務供應商都陸續推出了基於Arm架構的伺服器。近日,TrendForce發布了新的報告,預計到2025年,Arm架構在數據中心伺服器滲透率將達到22%。 TrendForce表示,基於Arm架構的處理器有三大優勢,包括:一、支持數據中心多元化且變化快速之工作負載,具備較好的擴展性和性價比;二、對於不同的利基型市場提供更高的定製化,生態系統也更為靈活;Arm架構伺服器體積相對較小,符合現今微型數據中心的需求。 目前基於Arm架構的處理器已逐漸滲透到伺服器市場,其中以AWS自主設計的Graviton晶片最具有代表性,在2021年Arm架構處理器的部署已達其整體伺服器建設的15%,預計2020年將超過20%。此外,Marvell等公司也在推出新的Arm架構產品,不過短時間內仍難以撼動x86處理器在伺服器市場的統治地位。不過AWS的成功,會刺激其他雲服務供應商跟進這種做法,導入類似的晶片設計。 現階段Arm架構在數據中心伺服器仍只是小批量采購,並以超大規模的數據中心為主,而在以企業為主導的數據中心市場進度緩慢。TrendForce認為,即便到2025年,Arm架構伺服器想與x86架構伺服器抗衡仍具有一定難度。 ...

威盛胎死腹中的最後一款x86 CPU首測:單核還不如AMD推土機

說到x86處理器,大家自然會想到Intel、AMD,但其實還有個威盛(VIA),也曾顯赫一時,但無可奈何花落去。 2020年10月,威盛將部分x86處理器和晶片組的相關技術、資料等IP產權,價格約2.5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7.2億元。 2021年11月,威盛又將旗下x86處理器研發子公司Centaur Technology的部分業務、員工,交易價格1.2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億元。 其實在2019年11月,威盛旗下Centaur曾經宣布了,多項指標多很先進,令人耳目一新。 該處理器原計劃2020年投產,但可惜最終胎死腹中,並沒有真正面世。 最近,推特博主Brutus通過拍賣方式搞到了一顆,並進行了一些測試,讓我們得以一睹其芳容。 這顆名為「CHA」的處理器從2016年就開始研發了,採用了其自主設計的CNS x86 CPU架構核心,集成AI協處理單元,支持AVX-512指令集。 採用台積電16nm工藝製造,內核面積不超過195平方毫米,環形總線串聯八個核心、16MB共享三級緩存、四通道DDR4-3200記憶體控制器、PCIe 3.0控制器(44條)、南橋和IO功能,主頻2.5GHz。 AI協處理單元名為NCOR」,面積約34.4平方毫米(17.6%),支持DNN深度神經網絡創建與訓練的加速,號稱可提供多達20TB/的記憶體帶寬、每秒20萬億次AI操作的性能,AI推理性能相當於23個世界級的Intel x86核心。 當時估算,其綜合性能大概相當於Intel Haswell四代酷睿。 威盛CHA處理器實物:表面有Centaur LOGO、2.2GHz頻率字樣,LGA封裝。 一塊雙路主板:因為支持四通道記憶體,每路兩側各有八條插槽,但這次測試用的不是它。 散熱用了海盜船水冷。 GeekBench 5可以順利檢測到各種信息,但奇怪的是封裝格式顯示為Intel發燒級平台LGA2011,後者也有四通道記憶體——難道真的是效仿的? 測試項目不多,只有GeekBench 5、CineBench R23單/多核心。考慮到前者其實不太適合對比x86處理器,我們重點看CineBench R23。 Centaur CHA的單核性能和AMD K10.5架構入門級速龍II X2 250(3.0GHz)在同一水平,還不如推土機架構的FX-8150(3.6-4.2GHz),同時還不到Intel六代酷睿i5-6600(3.3-3.9GHz)的一半。 畢竟,單單看頻率就差了很多。 憑借八個核心,多核性能大大超過雙核心的速龍X2 II 250、偽八核的FX-8150,但是和四核心四線程的i5-6600隻能打個平手。 如果看GeekBench 5,無論單核還是多核,倒是和Zen+架構的四核心八線程銳龍5 3400G(3.7-4.2GHz)基本在同一檔次。 遊戲方面,《我的世界》能啟動無法正常遊戲,《古墓奇兵:陰影》的表現基本和四代酷睿類似。 功耗倒是不高,大約只有65W。 威盛已經離去,只能希望可以在兆芯手下繼續發揮余熱了。 來源:快科技
Intel 11代美圖賞 令人陶醉的一抹幽藍

Intel放大招 x86 CPU授權隨便用?可能又想多了

x86是當前PC及伺服器使用的高性能指令集之一,重要程度可能超過ARM等其他指令集,但大家都知道x86指令集是私有的,現在主要是Intel及AMD能用,不過日前Intel開放x86的消息引發業界震動。 據報導,為了發展晶圓代工業務,Intel將把其最重要的資產x86架構授權給那些想要製造定製晶片的客戶。這將使得x86、ARM 和 RISC-V內核將在單個處理器中協同工作成為了可能。 Intel代工服務事業部(IFS)客戶解決方案工程副總裁 Bob Brennan表示:「我們擁有所謂的多 ISA 戰略。這是Intel歷史上第一次向希望開發晶片的客戶授權 x86 軟核和硬核。」 Intel首次開放x86 CPU授權,是否意味著大家可以隨便用x86指令了?然而問題也沒有這麼簡單,過去幾十年中賴以為生的x86是不會讓其他人隨便用的。 從Intel的表態來看,所謂開放x86授權主要是跟自家的IFS代工業務有關,Intel更可能的是讓其他廠商使用軟核,然後使用Intel的代工廠來製造硬核,這個過程中其他晶片廠商不可能掌握x86的自主設計。 目前Intel官方還沒有明確他們的開放x86授權模式是怎樣運作的,但幾乎可以肯定不會是讓人隨便用,其他晶片公司不可能單獨做自己的x86處理器跟Intel競爭,只是代工業務中允許其他廠商集成多種IP內核。 來源:快科技

Intel有意開放x86 CPU授權 ARM、AMD、台積電面臨重創

2月15日消息,據媒體Theregister報導,為了發展晶圓代工業務,Intel將把其最重要的資產x86架構授權給那些想要製造定製晶片的客戶。這將使得x86、ARM 和 RISC-V內核將在單個處理器中協同工作成為了可能。 早在2021年3月,在Intel新任CEO基辛格提出IDM 2.0戰略,其IFS事業部與其他代工廠服務的差異化在於,它不僅結合了Intel製程工藝技術和先進封裝技術,「還支持x86內核、ARM和RISC-V生態系統IP的生產,從而為客戶交付世界級的IP組合」。 這是否意味著Intel還可能向第三方的晶片設計廠商開放X86內核IP授權? 現在來看,答案應該是肯定的。 據Theregister報導,Intel代工服務事業部(IFS)客戶解決方案工程副總裁 Bob Brennan對其表示:「我們擁有所謂的多 ISA 戰略。這是Intel歷史上第一次向希望開發晶片的客戶授權 x86 軟核和硬核。」 所謂軟核,通常以HDL文本的形式提交給用戶。它已經過RTL級設計的優化和驗證,但不包含任何具體的物理信息。 硬核則是一種基於半導體技術的物理設計,具有性能保證,提供給用戶的形式是電路物理結構的掩模布局和一套完整的工藝文件,可以作為一套完整的技術。簡而言之,軟核對於晶片設計廠商進行晶片的原型設計和定製很有用,而硬核更適合於直接交付生產。 目前,Intel尚未對外公布,具體會以何種形式、何種收費方式,對哪些類型的客戶、開放哪些x86內核的授權。 不過,由於該措施是為了推動Intel的代工業務,因此,想要獲得Intel的x86內核授權,應該是需要將晶片交由Intel代工。 Xeon內核也將開放授權?ARM PC/伺服器將受壓制 雖然Intel目前尚未公布更多的信息,不過Bob Brennan舉了一個例子:「客戶將能夠使用獲得許可的 Xeon 內核構建晶片,並將其與基於 RISC-V 規范或 ARM IP 的 AI 加速器相匹配。」 從Bob Brennan的舉例來看,這一次Intel對外開放x86內核授權,開放幅度可能將會比較大,如果Xeon的內核都願意拿出來授權的話,那麼Intel大部分的x86 CPU內核都有可能會對外開放。 不過,Intel可能並不會開放最新一代的x86內核IP,預計會與對外授權的x86內核保持一兩代以上的代差,而且不會誰給錢就給誰授權,應該是會有限制條件的,不然可能會直接對Intel自己的CPU的銷售帶來較大的影響。畢竟Intel目前也不可能會放棄自己的CPU業務,去專心做x86內核IP研發和授權,發展晶圓代工業務,以避免和客戶產生競爭。 即便如此,這對於眾多的ARM晶片設計業者來說也是極具吸引力的。這意味著他們也能夠像獲取ARM內核IP一樣,獲取Intel的PC/伺服器CPU內核授權,進行自己的x86處理器的設計,從而可以更容易的進入PC/伺服器市場,並共享已有的強大的x86生態。而這對於目前正積極開拓PC及伺服器市場的ARM,以及相關ARM PC及伺服器晶片設計廠商來說,或將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此前,高通一直積極的在推動針對筆記本電腦市場的ARM...

變天了 x86架構最大對手崛起:ARM PC銷售占比已達9.5%刷新紀錄

如今的你,會認真考慮入手一台配備ARM架構處理器的PC電腦嗎? 這個問題放在兩年前,恐怕多數人都會搖搖頭。可是隨著蘋果Apple Silicon戰略的執行,也就是拋棄以Intel為代表的x86平台,轉向基於ARM的自研M系晶片,答案風向似乎開始調轉了。 實際上,ARM PC的成功不僅僅停留在M1系列處理器剪視頻、修圖等強大生產力表現上,也有銷量佐證。 在Mercury Research的2021年四季度PC統計中,基於ARM處理器PC在所有PC總出貨銷量中的占比達到了9.5%的新高,同比增加了6.1個百分點,環比增加1.2個百分點。 盡管這其中有少量Chromebook,但機構強調,大部分貢獻都來自蘋果Mac。 事實上,高通做ARM PC比蘋果更早,然而成績欠佳。不過,在吸收了NUVIA團隊後,高通表示將打造足以抗衡蘋果的全自研筆記本處理器,2022年出樣,明年商用。 未來的PC市場,有好戲看,不再是x86獨霸的天下了。 來源:快科技
海盜船發布DDR4-4866內存 還贈送了一本「內存武林秘籍「

AMD創下x86處理器份額新紀錄 Zen 4下半年正式到來

AMD大年初二公布的2021年財報數據顯示,公司營收增加68%,非GAAP淨利潤同比暴漲118%,對於資本市場,這已經是一份足夠優秀的答卷。 日前,統計機構Mercury Research公布了2021年四季度x86處理器市場份額情況。分析師Dean McCarron稱,整個2021年,x86處理器的出貨量和營收都創出新紀錄。 廠商份額方面,AMD占比在四季度增加到了25.6%,環比提升1個百分點,同比增加3.9個百分點。 由於VIA市場存在感為零,所以AMD增加的同時對應的就是Intel份額減少,對應的比例完全一致。 細分發現,AMD此番提升最主要的貢獻來自伺服器、遊戲主機產品,其中伺服器份額在Q4達到10.7%。不過,可能是銳龍5000上市時間已久加之Intel 12代酷睿的推出,在桌面市場和筆記本CPU市場,AMD的份額均有所下滑(環比),Intel則漁翁得利。 不過,隨著AMD在今年初推出基於Zen3+的銳龍6000系列APU、銳龍7 5800X3D以及Milan-X 3D緩存版EPYC處理器上市,加上下半年Zen4銳龍7000,2022的x86大戰依然好看。 來源:快科技

x86研發團隊賣給Intel後 VIA出售廠房和設備:北美分部就此終結

今年11月份,VIA威盛將旗下x86處理器研發子公司Centaur Technology的一部分業務賣給了Intel,交易價1.25億美元(約合8億元人民幣)。 後續媒體獲悉,交易內容主要是研發團隊和技術資料。 而事情的最新進展是,位於美國德州奧斯汀的Centaur已經開始變賣廠房和機器設備,這意味著其將完全結束在北美地區的運營。 拍賣網站介紹,在Centaur近2000平米的實驗室中,有超過1200台計算測試平台和成千上萬的元件,包括伺服器、電子測試和測量設備、Cadence超級計算機、顯微鏡、刻錄室、晶圓探測器、支持設備等。 還不清楚之前的交易中Intel為何沒有打包買下這些設備,估計是沒看上,畢竟兩者的x86研發實力天壤之別。 另外,雖然Centaur基本上消亡了,但VIA還保留設計開發x86處理器的權利以及相關專利,畢竟授權這塊依舊有利可圖。 來源:快科技

蘋果M3大升級:台積電3nm工藝加持 對X86陣營發起沖擊

據MacRumors報導,台積電計劃於2022年第四季度開始量產3納米晶片。這意味著2023年上市的眾多終端設備將迎來一次重要升級。 據悉3納米製程工藝可以帶來更高能效,從而為搭載3納米製程工藝晶片的智慧型手機、PC等設備提供更強性能與持久續航。 作為台積電的大客戶,蘋果自然不會缺席3納米。據悉,將於2023年發布的蘋果M3晶片以及當年秋季發布的iPhone 15系列所搭載的A17仿生晶片,都將採用全新的3納米製程工藝。 根據目前曝光的消息來看,採用3納米製程工藝的M3晶片將帶來核心數的大幅提升,其CPU將增加至恐怖的40核,達到M1的5倍、M1 Pro/M1 Max的4倍。 另外,日前有來自供應鏈的消息指出,蘋果已經基本完成了M2晶片的開發工作。 這款晶片將採用台積電4nm製程工藝,預計在2022年下半年推出,至於M2 Pro/M2 Max則要等到2023年上半年推出。而且蘋果自研晶片將以18個月為周期,進行升級。 隨著蘋果發布M1 Pro、M1 Max兩款新品,讓用戶看到了蘋果自研處理器的強大,憑借核心、架構、製程等優勢,蘋果在性能、能效等方面給採用x86架構的處理器以迎頭痛擊。 所以在2022年,多家處理器廠商的較量將更加激烈。而且經過兩年的過度,蘋果不僅對硬體產品完成了升級,軟體生態的同步也快速跟進。 總而言之,2022年搭載蘋果自研處理器的Mac,在軟體兼容性方面的表現也更加值得關注,蘋果會交出一份怎樣的「生態成績單」,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來源:快科技
別被JS坑 MX350滿血/殘血差距明顯 教你快速判別

x86勁敵正快速崛起:統計顯示ARM晶片已占全球PC出貨份額8%

當前,業內習慣將x86、ARM和RISC-V視作CPU架構的TOP3,其中前者目前統治PC、伺服器市場等,後者則統治智慧型手機、IoT等產品。 看起來,x86想要重新進入手機領域還很困難,自動駕駛倒是有些機會,但ARM對PC和伺服器市場的野心已然昭昭。 調研機構Mercury Research的首席分析師Dean McCarron指出,今年三季度,ARM晶片在PC出貨中已經占據8%的比例,環比提高了1個百分點,但同比增加了6個百分點。 這里的PC是廣義產品,包括Windows筆記本、Linux筆記本、Chromebook以及MacBook。當前,蘋果MacBook新品已經全部換裝自研M系處理器,而Chromebook同樣對ARM青睞有加。 外界盛傳聯發科、三星都希望藉助自研ARM晶片打入PC領域,而且高通已經表態,基於ARM指令集自研架構的高性能PC處理器也在路上。 來源:快科技

x86伺服器業務 華為還是忍痛賣了:Intel許可證或已到期

今年8月初,業內就傳出消息稱「華為將出售其伺服器業務」,而接盤方傳聞是蘇州國資委。實際上,當時計劃出售的只是x86伺服器業務,採用自研鯤鵬晶片的伺服器業務仍將保留。 根據最新的消息顯示,華為的x86伺服器業務的出售正在持續推進當中,而交易或將通過「超聚變數位技術有限公司」進行,河南財政廳下屬的河南投資集團或已介入。 早在今年7月8日,華為就曾成立了一家新的全資子公司——超聚變技術有限公司,注冊資金7.27億,法定代表人鄭麗英。 當時資料顯示超聚變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超聚變技術」)位於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蘇州片區蘇州工業園區江韻路9號(因此其注冊地址在蘇州,所以之前傳聞蘇州國資委會接盤),涉及的業務范圍很廣,包括信息系統集成服務、各類計算機軟硬體及系統和外圍設備製造、各種數字家庭及監控產品製造、通信設備制,還包括AI人工智慧及集成電路設計等等。 然而在今年9月26日,超聚變技術的控股股東發生了變更,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退出,超聚變數位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超聚變數字」)成為其100%控股股東。 值得注意的是,就發生變更的三天前,9月23日,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華為全聯接大會」上接受媒體采訪時對外承認,華為x86伺服器確實遇到了困難,我們也在想各種辦法,並與潛在的投資者接觸,現在還在談的進程中。 根據資料顯示,超聚變數字成立於今年9月13日,注冊資本為7.27億元人民幣,同樣由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控股,法定代表人同樣也是鄭麗英。 不過,在11月5日,超聚變數字股東也發生了變更,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完全退出,超聚變數字變為由河南超聚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南超聚能」)100%控股。同時,法人代表也變更為了白利民。 根據企查查資料顯示,河南超聚能成立於今年8月30日,注冊資本30億元,法人代表李亞東,注冊地址位於河南省鄭州市鄭東新區龍子湖智慧島信息產業大廈14層。經營范圍包括:軟體開發;大數據服務;網絡技術服務;集成電路設計;信息系統集成服務;數據處理和存儲支持服務;信息技術咨詢服務;數字內容製作服務(不含出版發行);計算機系統服務;5G通信技術服務;信息系統運行維護服務;網絡與信息安全軟體開發;網際網路數據服務;許可項目:網際網路信息服務。 從河南超聚能的股權結構來看,河南豫上信聯企業管理咨詢中心(有限合夥)持股80%,河南信息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持股20%,而這兩家公司的背後實控人都是河南財政廳下屬的河南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從目前的信息來看,河南國資將會參與到華為x86伺服器業務的交易當中。而根據第一財經最新報導稱,華為的x86伺服器業務的買家將由產業基金、海外國家主權基金、網際網路公司、銀行等多方社會資本組成。 根據此前估計,2018年之時,華為整體的伺服器業務(當時只有x86伺服器業務)的營收約為368.2億元。不過,近兩年受美國制裁的影響,華為的x86伺服器業務受到了較大的影響。 雖然在2020年9月,Intel及AMD都宣布取得了對華為的部分晶片的供貨許可,可以確認的華為的筆記本電腦所需的晶片得到了恢復,至於伺服器晶片是否恢復並未明確。 根據IDC的數據顯示,在2020年全球x86伺服器市場,華為的銷售收入約為39.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51.2億元,相比2018年高峰時大幅下滑超過30%。 根據此前業內的爆料稱,Intel對華為的伺服器晶片供應一直沒有完全的恢復,今年5月底,Intel對華為的晶片供應再次出現問題。 有消息稱,這是因為Intel對華為供貨伺服器晶片的許可已經到期了,而這似乎也正是促使華為出售x86伺服器業務的主要原因。 華為或將一如之前出售榮耀手機業務一樣,盡快出售x86伺服器業務,使其擺脫美國制裁的影響,才能夠實現該業務價值的最大化,有利於華為回籠資金,以專注於現有的受禁令影響較小的智能汽車以及新組建的煤炭軍團、海關和港口軍團、智慧公路軍團、數據中心能源軍團和智能光伏軍團業務。 來源:快科技

8億元 VIA x86業務部分賣給Intel

VIA威盛宣布,已經將旗下x86處理器研發子公司Centaur Technology的一部分業務賣給了Intel,部分員工將加盟Intel,交易價格1.2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億元。 不過,VIA並未透露更多具體細節,Intel更是完全沒有提及此交易,留下了更多謎團。 第三方媒體報導中,唯一提到的細節就是,VIA並沒有全部賣掉Centaur,仍保留了部分業務,但具體情況無從知曉。 比如說,VIA到底賣掉了x86業務的哪些部分?走了多少員工?是否包括核心研發工程師?是否還持有x86授權? 更令人的浮想聯翩的是,Centaur的官方網站已經下線,稱正在重建。 Intel、AMD雙雄之外,VIA是唯一僅存的x86處理器廠商,主要依靠1999年收購的Centaur,但在市場上基本沒有存在感,份額最高也沒有超過0.1%。 Centaur位於美國奧斯汀(AMD在這里也有一個總部),負責為VIA開發x86核心設計,也在做深度學習加速器等。 Centaur的最新成果是2019年底宣布的CNS x86核心,定位伺服器領域,號稱常規性能媲美Intel Haswell四代酷睿,並支持AVX-512指令集,通過一個256bit SIMD單元執行兩次完成。 對應產品代號「CHA」,還集成了專有深度學習加速器、通信互連、I/O等模塊,原計劃2020年下半年發布,但到現在也沒有任何後續消息。 無論如何,VIA看樣子是要逐漸徹底退出x86市場了。一聲嘆息…… 來源:快科技

華為要出售x86伺服器業務?徐直軍回應:確實遇到了困難 正想辦法

由於遭遇了無端的打壓,華為旗下的多個業務都遇到了困難,除了智慧型手機之外,華為的x86伺服器業務也面臨考驗。此前有傳聞稱華為要出售這部分業務,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全連接大會之後的采訪中也回應了這一問題。 徐直軍承認x86伺服器確實遇到了困難,公司正在想各種辦法積極解決,包括與潛在的投資者接觸,但暫未有明確進展。 根據市調機構IDC的數據,2020年末,華為在全球伺服器市場上約有5%的份額,排名第五,而今年初已經跌入Others的行列。 此前消息,華為的伺服器業務線主要有兩條——一個是以英特爾X86架構為基礎的伺服器產品,另一個是以ARM架構為基礎的伺服器產品線。 這兩個業務也有不同的結果,x86伺服器業務可能會賣掉,但華為會保留ARM伺服器架構,也就是華為自己的鯤鵬處理器依然會繼續推動發展,這是他們的核心產品,絕對不可能賣。 來源:快科技

NVIDIA:ARM取代x86的時代到來了

能不能拿下ARM還是一樁懸案,不過NVIDIA已經迫不及待利用ARM做抓手,來打擊做x86 CPU的Intel和AMD了。 在最新公開資料中,NVIDIA曬出了配備ARM處理器(Ampere Altra)和A100 GPU加速卡的平台和x86處理器平台的性能差異,基於MLPerf最新的1.1基準。 可以看到,在深度學習推薦模型DLRM、自然語言處理網絡BERT、會議識別RNN-T、醫學圖像劃分3D U-Net、圖像分類的ResNet-50等負載中,與x86表現不相上下,甚至在3D U-Net單項中還實現反超。 此番,參與對比的還有高通AI100、Intel至強8380(Ice Lake)等。 加速卡方面,如果以A30為標準,離線環境下,A100在大多數工作負載下的處理速度都是A30的2倍左右;在伺服器環境下,基於x86的A100對會議識別RNN-T的處理速度接近A30的3倍。 據了解,MLPerf是當前全球最具影響力的AI計算基準評測組織,由圖靈獎得主大衛·帕特森(DavidPatterson)聯合Google、斯坦福、哈佛大學等單位共同成立,每年組織全球AI訓練和AI推理性能測試並發榜。 來源:快科技

x86統治的高性能CPU市場 ARM狠狠撕開一道口子

摩爾定律持續發揮作用的幾十年間,無數應用受益於晶片性能的快速提升,晶片市場的格局也在這個過程中逐步穩定,x86 CPU在桌面和高性能計算市場占有絕對優勢,ARM CPU統治移動網際網路市場。 然而,隨著摩爾定律的放緩,市場的格局也開始發生變化。能效比優勢明顯的ARM CPU經過三年多的努力,已經在x86 CPU統治的雲計算、HPC市場取得了值得關注的成績。並且,正在快速增長的DPU和5G市場,ARM也雄心勃勃。 三年推兩代產品 2018年10,ARM推出了ARM Neoverse,這是面向雲到邊緣基礎設施產品,ARM承諾Neoverse平台效能30%的年增長率將持續到2022年及以後。要知道,那時候摩爾定律給傳統CPU帶來的提升已經不足10%。 ARM Neoverse規劃了三個系列產品,同時考慮性能、功率、面積(PPA),擅長可擴展的N系列;提供最佳性能,相對會消耗更多面積和功耗的V系列;主要關注效率,在功耗和面積的縮減上進行優化的E系列。 2019年,第一代Neoverse N1推出,性能相比Cosmos平台提升60%,是2018年提出的目標的兩倍。同時推出的還有Neoverse E系列處理器。 2020年發布的Neoverse N2,在保持相同水平的功率和面積效率之餘,相比Neoverse N1單線程性能提升了40%。強調性能的Neoverse V1的單線程性能相比Neoverse N1更是提升超過50%。 單核性能大幅提升的ARM Neoverse CPU今年接連交出成績單。今年3月,安晟培半導體(Ampere Computing)發布 「首款雲原生處理器」Ampere Altra,擁有80個64位ARM 處理器內核,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此前的文章介紹過,這是Ampere在2020年流片的產品。不久後,甲骨文就發布了Ampere A1 Compute。 到了7月,基於網絡基礎設施提供CDN內容分發網絡與減緩DDoS攻擊的服務提供商Cloudflare首次採用基於ARM架構伺服器進行部署。據悉,相較於2013年設計的伺服器,Cloudflare基於ARM架構的系統可以安全地處理10倍以上的網際網路請求。 在高性能計算領域,日本國立研究開發法人理化學研究所(RIKEN)與富士通公司共同基於ARM架構開發的超級計算機「富岳」連續第三次名列國際超級計算機500 大(TOP500)排行榜的第一名。 ARM為什麼能夠迅速拓展高性能計算市場? ARM接連交出的漂亮成績單背後,是市場需求的變化。 「面對未來基礎設施的多樣化要求,傳統的通用解決方案已經不再適用。雲服務提供商和超大型網際網路公司正在推動的創新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水平。這些都在驅動整個數據中心的優化逐漸從上層應用遷移到整機,並進一步擴展到伺服器處理器。」ARM基礎設施事業部全球高級總監鄒挺進一步表示。 「通過Neoverse,ARM和廣泛生態合作夥伴系統正在提供一個獨特的平台,來實現未來針對伺服器晶片的解決方案。其中,AWS Graviton2所帶來的強勁發展勢頭就是這個共同願景的非常有力的證明。」 性能的提升給有差異化需求的雲計算提供商針對ARM高性能CPU進行優化的動力。目前,百度智能雲資料庫積極發展 ARM...

蘋果 M1 革了 Intel x86 的命?其實這是個偽命題

在過去一兩年中,蘋果 Mac 的自研晶片轉型,以及 ARM 在數據中心的一些勝利,引發了業界對 x86 和 ARM 的廣泛爭論——其中,有不少觀點認為,x86 註定會失敗。事實上,與大多數無法開箱即用的 ARM CPU 相比,x86 的軟體生態系統(在 PC 和數據中心領域)龐大,擁有絕對的競爭優勢;而且它是建立在 Intel 和 AMD 兩家的支持之上,非並是 Intel 一家。 問題來了:幾乎沒有什麼內在缺點的 x86,真的註定會失敗嗎? 近幾個季度以來,蘋果新款 Mac 在市場上的確表現良好,部分功勞是:基於台積電...

傳華為x86伺服器業務將打包賣掉:內部人士回應

眾所周知,華為多條產品線都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而榮耀品牌出售、獨立,成功實現了自救。眼下,華為似乎要復制這條路。 8月6日上午,網傳消息稱,由於Intel晶片供應出現問題,華為的x86伺服器業務難以為繼,將會打包出售,賣給蘇州國資委。 但同時,華為將保留基於自研鯤鵬晶片的伺服器業務。 對此,華為官方尚未公開回應,不過一位華為內部接近伺服器業務的人士表示,華為不會放棄伺服器業務,但是生產受阻,即便可以基於Intel平台設計產品,也沒有辦法生產,業務受到影響。 去年9月,Intel曾公開確認,已得到美國政府許可,繼續向華為提供特定產品,但沒有公開是哪些產品,而在今年5月底,有消息稱Intel對華為的晶片供應再次受阻。 根據市調機構IDC的數據,2020年末,華為在全球伺服器市場上約有5%的份額,排名第五,而今年初已經跌入Others的行列。 來源:快科技

Zen/蘋果A系之父談轉投第三大CPU架構RISC-V:沒有x86/ARM那麼多垃圾

在半導體設計領域, Jim Keller的名字如雷貫耳,不僅僅是因為他參與或領導的大型成功項目的數量,而且這些項目都為各自的公司創造了數十億美元的收入。 他的職業生涯橫跨 DEC、AMD、SiByte、Broadcom、PA Semi、Apple、AMD(再次)、Tesla、Intel,現在他在 Tenstorrent 擔任首席技術官,開發下一代可擴展的 AI 硬體。吉姆的職業准則(work ethic )經常被描述為「享受挑戰」, 最近,這意味著致力於當今最激動人心的半導體方向,要麼是高性能計算,要麼自動駕駛和AI。今日, AnandTech發布了他們最近與 Jim 聊天的記錄,半導體行業觀察摘錄其中一些自認為關鍵信息,以饗讀者。 CPU 指令集:Arm 與 x86 與 RISC-V IC:您過去曾談到 CPU 指令集,而我在這次采訪中收到的最大請求之一是請您談一下對 CPU 指令集的看法。具體問題是關於我們應該如何處理對它們的基本限制,我們如何轉向更好的限制,以及在 ARM、x86...
ARM能否取代x86 小孩子才做選擇題

ARM能否取代x86 小孩子才做選擇題

繼蘋果成功發布基於ARM架構自研的M1處理器之後,Google、微軟紛紛表示也要加入自研ARM架構處理器的陣營。 再加上早已覬覦PC市場多年的高通,人們心中似乎隱約感覺到事情並不這麼簡單,或許ARM和x86這兩種微架構終將有一場宿命之戰。 ARM能否取代x86,問題類似手機能否取代電腦,但事實上絕非沒有這麼簡單。 兩種架構如今或許有所重疊,但根本的應用環境和商業邏輯卻存在千差萬別。 我們為什麼非要糾結「二選一「的問題,而不是讓他們各盡其能。呵~小孩子才做選擇題呢! 兩種架構的本質差異 ARM和x86架構之間的本質差異就是精簡指令集和復雜指令集,諸如ARM架構的優勢是效率和功耗,而x86更強調和性能和擴展能力。 本質上的差異決定了他們發展方向的不同,因此簡單的談ARM取代x86,這其實並非一個簡單的取代和被取代的問題。 但移動興桌面衰確實是客觀存在的問題,而導致這個問題的根本在於移動互聯網浪潮將人們的應用模式開始朝着碎片化、傻瓜化的趨勢去發展。 最終導致大而全的x86架構在應對新趨勢變化的時候,反而不如小而精的ARM架構更能順應趨勢的變化。 移動化令ARM快速崛起,而邊緣計算興起開始讓ARM蠶食x86份額。 去中心化即去PC化 電腦曾經是一個家庭的計算中心、信息中心、數據中心、以及娛樂中心,而這剛好就是x86這種全能選手最擅長的領域。 而如今很多人回家不再打開電腦,很多家庭不再升級電腦,人們拋棄PC並非x86不行,根本在於越來越多的智能終端滿足了人們碎片化需求。 比如你要聽歌,現在何須打開電腦這麼復雜。 一顆成本很低的ARM芯片,加上免費的安卓系統,再接入語音雲就是智能音箱,成本並不比普通音箱高多少,想聽什麼歌就是一句話的事。 同理智能電視接入雲遊戲配上手把就能取代大部分PC遊戲,可見一斑。 這些功能其實x86都能勝任,只是成本高而已,說白了還是商業問題。 生產力模型難推翻 今年蘋果M1的出現確實顛覆了人們的很多觀念,其最大的魅力在ARM架構處理器基於桌面應用的性能開始在部分領域實現反超。 其次ARM架構處理器實現了桌面和移動應用的互通,僅僅這兩點就足以稱之為革命性進化,但要想徹底推翻x86還很遙遠。 即使在民用娛樂領域ARM確實具備成本和功耗上的優勢,但是在作為生產力模型方面,x86統領世界數十年已然根深蒂固幾乎無可撼動,關鍵也沒必要。 況且在專業領域大量基於復雜運算方面,ARM精簡指令集是否能夠勝任都是問題,更不要談什麼取代了。 如今ARM異軍突起,打破了x86的一統天下,所以就會出現一些割裂。 雲端實現互通互補 雲端就像一條線,可以把ARM和X86割裂的狀態解決掉。比如你的家庭未來不需要任何專業級的應用場景,那就完全沒有必要購置家庭電腦。 而在家里你可以通過ARM芯片的輕端訪問公司或者工作室專業PC里面的應用數據,這是最高效和低成本的方案。 在移動網絡帶寬不斷提升的趨勢下,人們未來對於智能終端的需求越來越朝着兩極化的方向去發展。 一方面是越來越輕薄便利甚至與穿戴融合的智能終端,而另一方面是越來越強大的計算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而這兩段極為矛盾,又為互補,唯有雲端可互通互補。 目前英特爾仍保持服務器市場90%以上的份額,此時考慮ARM取代x86完全是替古人擔憂。至於未來,與其ARM和x86「二選一」,倒不如兩個都要有。 來源:快科技
超越x86 開源的RISC-V處理器實現1000多核並行

超越x86 開源的RISC-V處理器實現1000多核並行

對x86處理器來說,開源的RISC-V處理器威脅越來越大,,現在多核並行上也甩開了x86,Esperanto公司已經實現了1000多核RISC-V處理器。 RISC-V峰會將在12月8到10日舉行,這幾天有不少公司都公布了自己基於RISC-V指令集的新產品, Esperanto公司是一家初創企業,他們將在這次峰會上推出自研的ET-SoC-1處理器,主要面向大規模機器學習應用。 這個處理器只用單芯片就集成了1000多個RISC-V內核,其內部有2種64位通用核心,一個名為ET-Maxion,2018年的RISC-V峰會上就展示過了,這是一種高性能核心,採用了超標量亂序執行內核設計。 還有一種核心名為ET-Minion,是低功耗核心,使用的是精簡、順序執行多線程內核,並集成了大量的矢量/張量協處理單元,用於加速機器學習。 除了先進的內核架構,ET-SoC-1處理器還支持目前的各種軟件堆棧,支持RISC-V神經網絡編譯器,及業界標準的框架,比如PyTorch,ONNX和Glow,接口使用的也是標準的PCIe總線,與現有系統兼容。 根據Esperanto公司的說法,ET-SoC-1處理器能夠提供多倍於x86、GPU、FPGA解決方案的性能,使得數據中心的性能密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不過他們沒有提供具體的性能及功耗水平,應該會在RISC-V峰會上才會公開。 作者:憲瑞來源:快科技
年輕人不講武德 蘋果M1模擬運行x86應用比Intel處理器還快

年輕人不講武德 蘋果M1模擬運行x86應用比Intel處理器還快

部門訂購的高配版MacBook Pro 13(M1/16GB/512GB)還在路上,不過網上已經有非常多的朋友放出測試數據。看下來的感覺就是:這年輕人不講武德,絲毫不給業界大佬留面子,小機靈鬼討人喜歡。 話說蘋果為了環保,iPhone 12的耳機和充電器都省了,省去耳機還能理解,這省去充電器就離譜。蘋果果然為了全球人類命運操碎了心,我一位朋友官網購買iPhone 12,順便買了官方充電器,我一看充電器價格直呼好傢伙,果然環保是最貴的。 轉眼一看,這MacBook Pro 13一點都不環保,包裝盒里居然還有適配器。蘋果你這是幾個意思,覺得我不配環保是不是?奉勸虛偽的蘋果:來,騙,來,偷襲,這樣不好。 扯得遠了,回到主題。 關於外觀,搭載M1的三台產品都是沿用上一代,沒什麼好說的,直接快進到M1。 M1 從大家放出的GeekBench跑分來看,M1比預期強太多了。可能部分朋友覺得GeekBench一直是親果派。不過從Cinebench R23的成績來看,M1的實力確實強勁,有點顛覆大家對ARM的認知。網上有很多跑分,這里就不贅述了。 其實ARM和x86到底誰強,在很多人的直觀感覺中,ARM擅長低功耗,x86擅長高性能。但要論誰的性能更好,就不能這麼簡單的憑直覺去判斷。 ARM的優勢在於可定製,也就是說你可以基於ARM的架構,設計出專門適合某類或某幾類場景的產品。而x86通用性很強,可以干很多事情,這也意味着不那麼專一。 回想挖礦那會兒,x86處理器的挖礦效率是非常低的,但顯卡挖礦效率就很高,效率更高的是針對挖礦這一具體場景所設計的ARM處理器。挖礦其實就是進行sha256哈希運算,所以專門設計出做這個運算的處理器,自然效率更高。 8核心CPU 從這個例子就能看出,只要針對絕大多數使用場景所涉及到的計算方法進行針對性的設計芯片,那麼這款芯片的性能可能會出乎預料的好。ARM可定製的特性讓這種芯片成為可能。 蘋果官方關於M1的資料非常少,所以我們也不清楚M1的內部是如何設計的。不過從蘋果公布的性能對比來看,M1在圖像處理、音視頻編解碼、編譯、圖形處理、機器學習等方面有着明顯優勢。涉及到這方面的計算,M1會展現出比較強大的統治力。 性能高功耗低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猜測。所以說ARM的高度定製化成就了M1,而x86想進行類似的嘗試,恐怕就比較難了。 大家看到很多朋友拿M1和英特爾處理器進行對比,涉及到渲染、編解碼等實際使用的時候,M1就體現出高能低功耗,性能甚至超過i9,非常夸張,其實可以理解為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影音處理一直是Mac的優勢 以上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比較難了。好在蘋果有A系列處理器,有底子。此外蘋果也一直使用台積電最新技術,這次連記憶體也封裝進Soc,確實是個人電腦領域的第一次。當然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帶寬、降低延遲,同時也更加節省主板面積。 記憶體封裝進Soc Big Sur也相當重要,從微軟做Windows ARM就能感受到蘋果在軟件開發方面的強大實力,不愧是軟件公司,當然封閉的生態相比Windows來說更加容易實現。 Big Sur最令我感到驚訝的是,Rosetta 2的可用性如此之高。我體驗過搭載高通芯片的Windows產品,第一批那會兒還無法支持64位應用,而且性能表現可以說是比較糟糕的。而Big Sur的Rosetta 2,其效率之高令人夸張。即使運行x86應用,其性能依舊比搭載英特爾處理器的MacBook要快,「模擬你還比你快」的嘲諷最讓人受不了。 Big Sur 目前手上沒有產品,只是看了網上一些零星的測試數據和觀點,總的來說我這屬於用自己的話把別人的東西再說了一遍。 我在看發布會的時候,我還覺得蘋果的數據是不是專門挑對自己有利的測試,畢竟這種情況在其他芯片公司是比較常見的。不過看到大家測試的數據和實際使用情況,覺得蘋果確實厲害,值得贊一波。 部門訂購的MacBook Pro 13馬上就要到了,屆時我們會進行更加全面的測試,搞明白M1的優勢和不足有哪些,還需要大家耐心等待一下。來源:快科技
新MacBook能用舊軟件?可能是最詳細的兼容測試

新MacBook能用舊軟件?可能是最詳細的兼容測試

M1版新MacBook的兼容性到底怎麼樣?蘋果使用M1芯片的MacBook已經逐漸開始發貨了,我們知道M1芯片基於ARM架構,和之前基於X86架構的Intel芯片有很大差異,因此新的M1版MacBook能否運行之前基於Intel版macOS開發的軟件,就成了很多朋友關注的問題。 蘋果MacBook換用ARM芯片 蘋果採取了很多措施,來解決M1版MacBook的兼容性問題。首先,對於現有的X86軟件,蘋果推出了X86-ARM的指令翻譯方案「Rosetta 2「,它可以讓ARM平台的macOS,直接運行絕大部分的X86軟件。 從蘋果的介紹來看,Rosetta 2並不是在軟件運行的時候,才翻譯指令的,而是在軟件安裝時就做好了轉換,因此它的性能還相當不錯。 MacBook從X86遷移到ARM,使用Rosetta 2實現對舊有X86軟件的兼容,但並不完美 不過,Rosetta 2並非完美,根據蘋果官方的消息,在以下三種情況下,它無法對X86指令進行翻譯。 1、內核擴展,也就是涉及到操作系統內核模塊的指令沒法翻譯; 2、虛擬化X86_64平台的虛擬機,當前M1上並沒有對應的虛擬化指令; 3、涉及AVX、AVX2、AVX512的指令,ARM上沒有對應的指令集,因此用到相關指令集的X86軟件沒法翻譯。 M1版MacBook並不能兼容所有的X86軟件 大部分X86軟件並不會涉及以上內容,只用到普通的SSE系指令集。不過某些開發工具會涉及內核,某些高性能計算工具會使用AVX系指令集,因此如果想要用M1版MacBook作生產力工具,兼容性問題還是需要慎重考慮的。 除了使用Rosetta 2指令集翻譯,M1版MacBook最原生的兼容方式,當然就是基於ARM開發編譯的軟件。不少知名軟件開發商,例如Adobe,已經宣布產品將會全線新增ARM編譯的版本,對M1版MacBook有着最完美的兼容。 那麼到底M1版MacBook能兼容什麼軟件、不能兼容什麼軟件?一個個軟件測試工程量非常大,而且軟件們也處於不停的更新換代中。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個查看M1版MacBook兼容性的好方法,這可能是最詳細的兼容性測試了。 DoseitARM:https://github.com/ThatGuySam/doesitarm 當前,在GitHub上出現了一個關於M1版MacBook的兼容性測試項目「DoseitARM」。在這個項目中,可以看到開發工具、影音工具、圖形圖像工具、剪輯工具等各種生產力軟件的兼容性測試。其中,各類軟件的兼容性又被分為幾種不同的情況,分別如下: ·兼容,原生兼容蘋果Silicon ·兼容,通過Rosetta 2運行 ·不兼容,無法運行但在後續開發中支持(已存在兼容的非正式版本) ·不兼容,只能在Intel版Mac上運行(未有兼容的版本,後續開發可能會兼容) X86軟件不同的兼容情況 由於這是在GitHub上的開源項目,因此這些兼容性測試結果還會不斷更新。想要知道你關注的某個軟件到底能不能在M1版MacBook運行,直接搜索列表中的這個軟件的兼容情況即可。 列表中可以找到某個X86軟件在新MacBook上的兼容情況和進展 可以看到,M1版MacBook的各類軟件兼容性還是比較樂觀的,一些尚未兼容的軟件,官方也有消息正在開發兼容的版本。在「DoseitARM」項目中,還可以查看這些軟件關於兼容M1芯片的官方消息和進度,相當不錯。 總的來說,如果你想要了解某個軟件是否兼容M1版MacBook,不妨到這個GitHub項目上面看看,這可能是當前最為全面的M1版MacBook兼容性測試了。 蘋果未來還會在更多Mac電腦上使用ARM芯片,參照之前Mac從PowerPC向Intel遷移的速度,ARM的Mac兼容性應該會很快得到解決,期待有更多出色的ARM Mac產品吧。來源:快科技

專家稱蘋果在今年更換M1晶片將節省25億美元

蘋果的M1晶片最近絕對是一個重磅炸彈,大家之前經常開玩笑說蘋果什麼時候放棄Intel處理器,性能進步太緩慢了。但誰也沒想到蘋果這次的M1晶片來真的了,在能耗比上表現很突出,現在IBM專家為蘋果算了一筆帳,稱蘋果在2020年換用M1晶片將會節省25億美元的成本。 IBM AI戰略專家蘇米特·古普塔(Sumit Gupta)進行了許多計算,他聲稱蘋果的M1晶片生產預計成本每片在40-50美元之間。而上一代 MacBook Air 或 MacBook Pro 的Intel Core i5 處理器則需要200美元左右,這可以為蘋果公司節省大量的晶片成本。下文是蘇米特·古普塔提供的成本細目。 基於 ARM的 Apple M1 處理器成本:50美元(或40美元) Intel Core i5 雙核 MacBookAir:200美元 (或175美元) Intel Core i5 四核...
蘋果Mac換用ARM架構 M1跑X86軟件為什麼不會卡?

蘋果Mac換用ARM架構 M1跑X86軟件為什麼不會卡?

相信大家都已經知道,蘋果在最新一場秋季發布會中,宣告了全新的MacBook產品。新MacBook換用了蘋果自研的基於ARM架構的M1芯片,蘋果從X86陣營轉向,投入了ARM的懷抱。 蘋果MacBook換用ARM芯片 在傳統觀念中,ARM是用於移動平台的架構,和桌面的X86芯片相比,ARM芯片的能效更高,但性能羸弱。這次蘋果MacBook換用ARM,同時macOS 11仍對以往基於X86 macOS開發的軟件兼容,這就讓很多朋友感到困惑——用新的MacBook跑當前的X86軟件,到底會不會卡? 之前使用ARM芯片的Surface平板,運行X86軟件效果並不理想,MacBook會重蹈覆轍嗎? 這種擔心是有道理的。在此之前,微軟已經做過了這方面的嘗試。微軟推出了使用ARM芯片的Surface Pro X平板電腦,兼容X86的Win10軟件。然而人們發現,體驗並不理想,傳統軟件運行起來緩慢遲鈍。換用ARM芯片的MacBook會不會有這樣的問題?這就來分析一下。 MacBook的ARM芯片足夠強嗎? 新MacBook跑舊軟件到底慢不慢,最關鍵的因素自然是新的M1芯片。人們普遍認為,ARM芯片的性能水平無法和X86比肩,畢竟ARM是簡單指令集RISC而X86是復雜指令集CISC,復雜指令集自然強大得多,但事實上這是一個誤會。 在規模上,蘋果M1芯片足以和頂尖的X86桌面處理器並駕齊驅 CPU發展到今天,RISC和CISC的邊界其實已經相對模糊了。在當前的X86處理器中,復雜指令也是會分拆成為類簡單指令來執行的。 而在規模上,蘋果設計的ARM芯片已經追趕上了X86,例如A14的芯片面積為88mm,共118億個晶體管,而AMD最新發布的Zen3處理器中一個CCD的面積為80.7mm,共41.5億個晶體管。考慮到A14還封裝了AI模塊、GPU等,A14芯片使用的是5nm工藝,而5800X使用的是7nm工藝,事實上大家的CPU單元部分,規模已經是並駕齊驅。 了解了規模,再來看看性能實測,這里引用Anandtech的數據。Anandtech使用了行業權威性能測試套件SPEC 2006來對比測試蘋果A14、AMD Zen3以及英特爾Tiger Lake的性能,結果如下。 首先是整數性能,可以看到A14並不落下風。 再來看看浮點性能,A14和Zen3要明顯領先於Tiger Lake。 Anandtech還使用了大家非常熟悉的Geekbench來測試,結果如下。 可以看到,在單線程性能上,A14的確已經能追上當前頂級的X86處理器。這次蘋果MacBook使用的M1處理器,架構和A14相似,但規格更高,晶體管規模達到了160億個,增加了兩個大核心,在性能上方面是可以令人放心的。 其實到了這里,我們也不難找出為什麼Surface Pro X運行緩慢的原因。Surface Pro X使用的是高通SQ1/Q2處理器,這基本是驍龍855的馬甲。而即使是驍龍865+,對比A14以及最新的X86處理器,性能也依然不太夠看…… 此情此景下,加之Win10 on ARM較低下的指令翻譯效率,Surface Pro X運行X86軟件的體驗就不甚理想了。是的,到了這里大家應該也能看到ARM處理器運行X86軟件,除了自身性能之外的其他影響因素了——操作系統的指令翻譯效率。 macOS 11的指令翻譯效率高嗎? X86軟件想要在ARM芯片上運行,需要進行指令翻譯。雖然ARM指令集並不意味着性能低下,但畢竟它和X86還是不同的,指令需要翻譯過來,才能讓ARM芯片執行。 在今年的WWDC大會上,蘋果已經公布了指令翻譯的方案。蘋果宣布,將會為macOS平滑過渡到ARM平台,推出Rosetta 2中間轉換層。如果你是老果粉,對於Rosetta這個詞一定很熟悉——蘋果Mac電腦當年從IBM PowerPC架構,遷移到Intel X86平台,所使用的轉換層正是Rosetta。 Mac遷移平台這事,蘋果已經干過一次了,當年Mac從PPC遷移到X86的兼容層被稱為「Rosetta」 Rosetta 2的作用在於,它通過指令翻譯,可以讓ARM平台的macOS,直接運行絕大部分的X86軟件。從蘋果的介紹來看,Rosetta 2的性能還相當不錯,它並不是在軟件運行的時候,才翻譯指令的,而是在軟件安裝時就做好了轉換。 當然,這也並非說Rosetta 2可以實現性能完全無損,它對AVX指令兼容並不好,如果X86軟件依賴AVX乃至AVX2,那麼在ARM平台上由於沒有對應的高性能指令,運行效率會有明顯下滑。並不是所有的軟件都會用到AVX指令集,總體來說,Roset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