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患精神病,幻想是特朗普|精神分裂症患者眼中的世界

我有一位女性病人,她痛恨自己在大學當初選錯了專業,以致於研究生沒能順利畢業,找不到工作,自我價值感相當低落。她的父母都擔任學校的主管級職務,所以在管教和行為控制上頗為嚴格,而她在內心深處也一直抵觸這種情感,導致自我不斷的扭曲。

女孩患精神病,幻想是特朗普|精神分裂症患者眼中的世界

由於媽媽討厭政治類的話題,不喜歡此前電視里、報紙上鋪天蓋地有關於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新聞。於是她就產生了一個自己就是「美國總統」的幻想,藉此反抗媽媽對她的嚴格要求和期待。在她發病的期間會毆打自己的父母,藉此爆發她壓抑已久的情緒,也讓整個家庭陷入無止境的折磨。

女孩患精神病,幻想是特朗普|精神分裂症患者眼中的世界

我常常心疼這些病人,他們得通過精神病發作,才能做回自己,把壓抑已久的情緒抒泄個暢快。可是一但如此,又會被外界粗暴地歸類為「神經病」。而一味地使用所謂的藥物治療會造成兩極化,一方面,想把病人逼回原來的自己,與不正常的幻想人格割裂。但另一方面,人格失去進一步自我整合的機會,對於精神疾病而言只是「治標」,並沒有「治本」。

女孩患精神病,幻想是特朗普|精神分裂症患者眼中的世界

人格都有他的光明面與黑暗面,兩者相互依存,當一個人格完全不被容許表現他的黑暗面,就像蓮花沒有污泥是活不下去的,黑暗面只是尚未被人格整合的光芒照射到罷了。因此,精神分裂的「人」與「症狀」是密不可分的,若用粗魯的治療方式將兩者削離,就仿佛把一個人的手硬生生欣斷一樣,那是血淋淋的場面。

女孩患精神病,幻想是特朗普|精神分裂症患者眼中的世界

精神病人對自己「沒病」的認識,遠比任何一個精神科醫師更為清楚,有時,他們甚至知道自己為何生病。我們也可以說,這些人只是沒把意識焦點全然對准到這個現實環境里。

對於精神病人而言,意識的表層附着在現實世界中,而底層則充滿了幻想、聯想和白日夢。他們意識的一部分由現實世界轉入到充滿幻想的世界中,以此來逃避現實生活中的打擊和不滿。

女孩患精神病,幻想是特朗普|精神分裂症患者眼中的世界

比如,在電影《美麗心靈》中,男主角約翰·納什在現實生活中是一位十分優秀,得到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大學者。

女孩患精神病,幻想是特朗普|精神分裂症患者眼中的世界

可是在他的精神分裂症狀里,則是幻想自己每天都在拯救國家免於恐怖分子的威脅。到底哪一種生活對他來說更有意義呢?這種人算不算有病呢?

大部分人是「人生有夢,踏實追夢」、而精神病患是「人生有夢,卻陷入白日夢不出來」;因此,在引導和治療精神病的時候,一味地用藥只會硬生生地摧毀他們的美夢。醫生該做的是需要幫助他們認識到:「人生有夢,不要變成白目夢」。勇於實現,成為一個腳踏實地的理想主義者。

臨床的研究和統計也表明:很多精神病人是學歷高、成績優秀的孩子。

但這樣的家庭大多隻信奉一套觀念:「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家中環境單純,價值觀單一,沒什麼朋友,相對來說,也愈經不起現實的考驗。而當他們受到了外界刺激,信仰崩塌的時候,自我也就跟着毀滅了。

女孩患精神病,幻想是特朗普|精神分裂症患者眼中的世界

所以:如果要我說出一個最不會得精神分裂的人,那大概就是金庸小說《鹿鼎記》里的韋小寶吧!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