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學附屬醫院:多學科醫師精準配合 無創治療小兒多發腸套疊

4月1日,陝西吳起縣一名2歲半患兒琰琰(化名)被家長帶著匆匆忙忙跑來延安大學附屬醫院門診。來院就診前,患兒突發高燒,體溫39.5℃,伴有流涕,在當地醫院按上呼吸道感染給予治療。患兒隨後出現間斷性腹痛拒食,當地醫院診斷不明,焦急的家長帶著孩子來到了該院小兒外科門診就診。

延安大學附屬醫院:多學科醫師精準配合 無創治療小兒多發腸套疊

小兒外科專家訾永宏副主任醫師非常重視該患兒的病情發展,查體後判斷該患兒右側腹部壓痛陽性,可觸及柔韌性腹部包塊,當即給予腹部超聲波檢查,提示:腸套疊,腸繫膜淋巴結腫大。訾醫生按病情發展判斷,診斷急性腸套疊、急性腸梗阻、急性腹腔淋巴結炎明確,該患兒目前未出現腹膜炎體徵,未解血性和果醬樣大便。經驗判斷該患兒無腸壞死和穿孔,有無創治療的機會,但是延大附院沒有空氣灌腸復位設備,關鍵時刻,經小兒外科訾永宏副主任醫師和超聲波室白寶艷副主任醫師溝通討論後,共同制定治療方案,擬在超聲波監視下行溫生理鹽水水壓灌腸復位。如果不做處理,隨著病情的發展,可能會出現腸壞死穿孔、急性腹膜炎、中毒性休克,必將會造成小兒嚴重的後果,因此亟需治療。

延安大學附屬醫院:多學科醫師精準配合 無創治療小兒多發腸套疊

交代病情取得患兒家長的理解並簽署治療同意書後,準備器械……在復位過程中,發現患兒腸套位置較深,迴腸套入盲腸,然後又套入升結腸橫結腸,整體套疊部位於上腹部橫結腸中部,屬於腸套疊分型里較重的多髮套疊,復位難度較大。經超聲波室白寶艷副主任醫師團隊精確定位,小兒外科專家訾永宏副主任醫師手法復位後,超聲波測量回盲部腸管長約3cm仍然無法完全解套,結腸寬度3.2cm,屬於臨界結腸擴張,再灌入鹽水可能導致醫療性結腸破裂。此時空氣凝重,如果放棄治療,患兒將面臨開刀,創傷極大。關鍵時刻發揮多學科及團隊的才智,當機立斷,決定再次適當緩慢灌注鹽水,配合手法復位,適當加壓,囑咐患兒變換體位,最終精確完整地排除了這枚「定時炸彈」。經複查患兒完全恢復健康。

延安大學附屬醫院:多學科醫師精準配合 無創治療小兒多發腸套疊

對於小兒腸套疊係指部分腸管及其腸繫膜套入鄰近腸腔所致的一種腸梗阻,是嬰幼兒時期常見急腹症之一,常見於2歲以內的幼兒,男孩多於女孩,小兒腸套疊發病原因尚不十分明確。臨床上常見急性腸套疊,可能與上呼吸道感染及病毒感染有關。可能與小兒胃腸功能發育不健全,飲食改變有關。主要表現為腹痛、血便、發熱、嘔吐、脫水,嚴重的患兒可出現休克。因小兒回盲部繫膜固定不完善,移動度較大,易發生腸套疊,且該部位血供差,易發生腸壁缺血壞死,甚至腸穿孔、腹膜炎,因其全身中毒性休克,應及時就醫。

作者:訾永宏 本報記者 高世傑

來源:kknews延安大學附屬醫院:多學科醫師精準配合 無創治療小兒多發腸套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