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貼防藍光膜、防輻射貼能護眼?你可能想多了

手機貼防藍光膜、防輻射貼能護眼?你可能想多了

” 防爆屏、防刮花、防藍光、超高清…… ” 無論是繁華鬧市還是靜謐街區,手機貼膜或販賣手機配件的小店隨處可見,甚至還有人打出了 ” 祖傳貼膜 ” 的廣告語,以期在眾多競爭者中爭奪顧客的注意力。

隨着手機的社交、娛樂功能越來越強大、多元化,人們愈發離不開它。手機相關的配件也逐漸發展成一條不可忽視的產業鏈。很多人不忍新手機 ” 裸奔 “,一到手便迫不及待地將其包裝、保護起來,如今多功能的手機膜、手機貼等大有市場。然而,這些手機配件到底能有多大的作用?

手機輻射並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防輻射貼不用也罷

每天玩手機的時間逐漸增加,人們越來越關心手機輻射會不會對身體造成損害,為此防輻射貼應運而生。

打開某電商平台,搜索 ” 防輻射貼 “,記者發現這類產品多為 1 元硬幣大小的金屬或塑膠片,外形小巧多樣,價格在 1 到 100 元不等,號稱適用范圍不僅包括手機,還包括電腦、冰箱等電器。” 輕輕一貼就能防輻射 “。

科技日報記者在中國知網查詢了近年來發表的相關專利,發現多為外觀設計專利,鮮有發明專利。即便是發明專利,也是以手機膜或殼等大范圍覆蓋機身的材料為載體。由此可見,市售的小巧防輻貼的功能尚值得進一步論證。

事實上,防輻射的根本問題在於手機輻射是否會對人造成傷害。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 2018 年的一份聲明中指出,目前手機射頻能量還是在安全限制內的,對公眾健康沒有太大影響。既然如此,那些無從得知是否真正能防住輻射的貼紙、貼片不用也罷。

只能阻擋一半藍光危害,防藍光貼膜效果有限

隨着 LED 照明產品迅速發展,顯示屏幕帶來的藍光危害問題也更加被消費者所關注,於是很多人選擇給手機屏幕貼上一層防藍光貼膜。

” 所謂藍光危害,即指人眼受到波長介於 400 — 500 納米的輻射後,引起的光化學作用可能導致視網膜損傷,如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代謝產物的積聚、眼部血管增生等。” 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博士郭瑋宏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藍光危害與視網膜細胞累積接收的輻射能量有關。

郭瑋宏曾對防藍光手機貼膜、眼鏡等防藍光產品進行過實際測量,結合已有的一些研究成果,發現防藍光產品在有效性上並不能令人滿意。如果防藍光產品採用透明材料,那麼一般來說也只能阻擋約一半的藍光危害。只有採用針對性過濾藍紫光的有色材料,才能起到較好的效果。但這種材料會導致屏幕或眼鏡加上一層黃色濾鏡,這在實際使用中會造成不便,對兒童的視力發育也有影響。

” 其實,生活中的很多防藍光產品是非必要的。經過實際測量可知,手機屏幕和電腦屏幕的亮度有限,因此其難以產生較強的藍光危害,因此沒有必要採取防護措施。” 郭瑋宏說。

防住了偷窺卻可能傷眼,防窺膜有副作用

上下班高峰,在擁擠的地鐵或公交車上,一不小心就會看到旁邊乘客的手機屏幕,對方是在回微信、看視頻還是處理文件,都一目瞭然。為了不讓自己的私人信息被人窺視,防窺膜誕生了。

據悉,目前防窺膜主要採用微細百葉窗光學技術。生活中的百葉窗以葉片的凹凸方向在實現採光的同時阻擋外界視線。防窺膜的原理也類似——手機貼上防窺膜後,人一般能夠在正面 90 度下清晰觀看屏幕顯示內容,左右小於 45 度的側面則無法看到顯示內容,但來自上下方向的視線依然能看清屏幕,即只防左右,不防上下。

防窺膜雖然能起到一定的防窺作用,但它還有副作用。廠家坦言,貼上防窺膜後,即便正面觀看,也會因為光線透過率的原因導致人眼捕捉屏幕所發出的光線較不貼膜的情況少,因此看起來屏幕較暗。

一位眼科醫師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屏幕過暗分辨困難,易造成眼睛疲勞。長此以往,可能會對視力造成影響,若相應調亮屏幕,則會影響手機續航。

業內人士和相關醫師均認為,不論是輻射還是藍光對視力的影響,時間累積都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因此,選用手機相關配件應仔細辨別功效,勿長時間玩手機或盯着屏幕看,才是避免手機潛在危害的良方。

欄目主編:顧萬全 本文作者:科技日報 文字編輯:宋彥霖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曹立媛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博覽大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