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今墨 讓中醫藥接受科學洗禮

施今墨:讓中醫藥接受科學洗禮

施今墨 讓中醫藥接受科學洗禮

桂下漫筆

胡一峰

日前,北京市公布了第一批歷史建築,共429處建築物,最受媒體關注的10處中,有一處位於東舊簾子胡同的兩層磚木結構樓宇,結構完整,保存良好。這里就是民國時期四大名醫之一施今墨昔日的診所。

施今墨是浙江蕭山人,出身官宦之家。祖父曾在雲貴當官,他也出生在貴州,故取名「毓黔」。十幾歲就跟着舅舅李可亭學醫。1902年,父親到山西任職,施今墨也被送到山西大學堂讀書。沒過多久,因為帶頭反對校長李提摩太,施今墨被學校開除。後來,又輾轉到山西法政學堂、京師法政學堂讀書。在此期間,他結識了革命家黃興,並加入了同盟會,成為了一名革命黨人,為國家民族命運而奔走。

辛亥革命成功後,施今墨協助黃興制定《陸軍刑法》等法典,還擔任過湖南省教育廳長、北京香山慈幼院副院長等職務。雖然他有滿腔熱血,卻苦於社會腐敗,壯志難酬。1921年,改名「今墨」,以墨子兼愛之道,懸壺濟世。一代名醫就此誕生。

施今墨是一名中醫,醫學又得自家傳,深受傳統醫學漫長文化傳統之薰陶。但是,與一般以醫學為飯碗的人不同,施今墨出身士紳之家,基因里有濃厚的家國情懷。早年接受的又是新式教育,青年時代投身革命,與孫中山、黃興等先鋒人物為伍。離開政壇之後,他依然關心時局,還擔任過馮玉祥部隊的醫學顧問。1924年,他在一首詩中這樣寫道,「風月良宵不解愁,車塵碌碌幾時休。山如時局不平起,水入川原就下流。賦重年荒田野穢,人逃室毀犬雞留。烽煙天接迷陽地,何處人間有自由?」滿滿都是對國計民生之關切。

作為一位經歷了時代精神洗禮的中醫,「開放」和「務實」是施今墨醫學思想和實踐最重要的關鍵詞。所謂「開放」,即不守中西門戶之見,兼容並蓄,但開放包容並不是雜糅或放任,而是在務實的態度上,以治病救人為醫學最根本之准繩。通俗地講,怎麼有利於病人,怎樣療效更好,就怎麼辦。

施今墨有記隨筆的習慣,平日所思所悟,總會在紙片上隨手記下、保存起來。在一則隨筆中,他明確說,「我本是中醫的革新者,不革新便無進步。……在社會上,僅認為我是一個能治病的名醫大夫,淺之平視我矣。」可見,「中醫革新」或者說賦予傳統醫學以時代的活力,是施今墨一生追求的目標。

早在上世紀20年代,也就是施今墨專事醫學之初,他就明確提出了「中醫科學化、中藥工業化」的口號。1932年,施今墨和同道一起創辦「華北國醫學院」。當時,中醫學論爭如火如荼,「國醫」這個充滿民族主義色彩的詞匯,正是中醫界用來對抗西醫「科學」話語的法寶。

然而,在施今墨這所以「國醫」為名的學院中,不僅有中醫基礎和臨床課程,還開設了人體解剖、生理病理、細菌學以及日文、德文等課程。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培養中西醫融合的人才。顯然,這和他提出的「吾以為中醫之改進方法,舍借用西醫之生理病理,以互相佐證,實無別途」的思想是一致的。

當年,施今墨的觀點和做法曾遭到攻擊,被認為是不中不西、不驢不馬,但施今墨目標堅定,不為所動。如他所言,「我40年來一貫的主張,就是讓中醫藥徹底地受一次科學的洗禮,然後才有普遍的用處;才可以永遠的存在一切;中西醫的糾紛、不團結都可以沒有了。」

1936年,施今墨在華北國醫學院創辦了《文醫半月刊》,次年,在該刊周年紀念專輯中,施今墨再一次大聲疾呼,希望醫學界打破門戶之見,拿療效來檢驗醫術。「吾人研究學術,應將畛域之見除去。無論中醫西醫,其理正確,治療有效者,皆可信任之;反之摒棄不用可也。」為了推動中西醫學互鑒,施今墨主張中西病名統一,他不但在《文醫半月刊》上刊登《中西病名對照表》,而且身體力行,研製出了「氣管炎丸」「神經衰弱丸」「感冒丸」「高血壓速降丸」等以西醫病名命名的中成藥,令當時的中醫界刮目相看。

毋庸置疑,「看療效」是施今墨醫學的基本立場,但這並不意味着他不重視理論。相反,他一直認為中醫的發展離不開理論根基,只是這種理論不能停留在玄而又玄的話語迷霧之中,而應加以科學的研究和梳理。他認為,「當次科學發達之秋,自應捨去吾國醫學陳陳相因之玄說奧理,而走向科學化一途。」因此,對於浩如煙海的古代醫書,必須「以科學方法闡明之,溝通之,整理之而輯述之」。

直到1957年,在《科學院設立中醫學理研究所的意見書》中,施今墨依然大聲疾呼:「在領導全國科學研究工作的最高學府科學院卻沒有成立中醫理論研究所是不正常的」,中醫的地位取決於中醫的理論基礎在科學上能不能站穩,「這樣的工作,一定要在科學研究的濃厚空氣中才能做得出色,也必須在科學家的隊伍中切磋琢磨才能做得細微,也必須在現代化科學研究機構的良好設備,妥善規劃的物質基礎上進行,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他還說,「有人認為中醫只有一大堆經驗,還不是科學,那麼,科學院如果不否定這份豐富的遺產的話,也是有責任把它從經驗提升到科學上來。」

施今墨這般心胸的中醫之存在,證明了傳統醫學的生命力。我們不妨抽空到東舊簾子胡同走走看看,在施今墨診所舊地重溫診所主人振聾發聵的論述。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健康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