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吃幾個雞蛋合適?教你三招挑到好雞蛋

編者按: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吃的要求也由最初的 ” 吃飽 ” 演變為 ” 吃好 “,面對琳琅滿目的食品,怎麼吃才能在滿足味蕾的情況下,又能吃出健康呢?人民健康網為 ” 吃貨們 ” 量身定製了一檔《吃貨指南》欄目,讓您成為一位健康 ” 吃貨 “。

每天吃幾個雞蛋合適?

經常有人問 ” 一天應該吃幾個雞蛋 “,其實這個沒有固定答案,要根據自己的飲食結構來整體分析。

對於正常成年人來說,每天要攝入蛋白質量為 1.16g/ ( kg 體重 ) ,也就是說一個體重 60kg 的人,每日蛋白質最低需要量約為 70g。

按照每 100g 雞蛋提供 15g 左右的蛋白質來計算,如果這些蛋白質全部由雞蛋提供,就是 460g 雞蛋,將近 9 個雞蛋的量。

但是,實際上,我們還會從主食、牛奶、禽肉、魚肉、豆製品等食物中攝取豐富的蛋白質,所以,我們沒必要吃那麼多雞蛋。

總之,到底每天吃幾個雞蛋比較合適 ?

關於吃雞蛋五大認識誤區

誤區一:蛋黃越黃營養越好。蛋黃顏色與其含有的各種色素有關,其中一些色素如胡蘿卜素等的確具有營養價值。不過,現有的技術手段很容易讓蛋黃顏色加深,不僅與營養無關,還會帶來安全隱患。

誤區二:農家蛋更營養。真正的農家蛋 ( 土雞蛋 ) 可能會更好吃一些。但檢測表明,農家蛋的各個營養素含量並不比普通雞蛋更高。另外,放養土雞的產蛋環境衛生狀況不好把控,雞蛋受到糞便污染的可能性較大。

誤區三:” 初生蛋 ” 和 ” 功能蛋 ” 更有營養。一般來說,雞在生長期 130~160 天之內所產的蛋都會被稱為初生蛋。沒有任何檢測證據表明,初生蛋的營養素含量比普通雞蛋更多。實際上,初生蛋個頭較小,每個約 40 克,因重量不夠標準,在國外是不允許出售的。功能蛋是指通過飼料技術使雞蛋富含鋅、碘、硒、鈣等營養素。這聽起來很好,但實際上,因為沒有標準也不好檢測,很多產品都有過度宣傳之嫌。

誤區四:產婦要多吃雞蛋。產婦坐月子時大量吃雞蛋是一個習俗,但在食物豐富的今天,已經不再適用。產婦應該保證食物多樣性,除了每天吃一兩個雞蛋,還要吃肉類、奶類、豆類、糧食和果蔬,以達到膳食平衡。

三招挑到好雞蛋

雞蛋是很多人每天必吃的食物,但你知道應該怎麼挑嗎?不妨試試下面三招。

3. 摸一摸:好雞蛋粗糙,壞雞蛋光滑,有的壞雞蛋蛋殼上還會有紅色或黑色的霉點。

需要說明的是,蛋黃顏色各異主要是因為葉黃素和胡蘿卜素的含量不同導致,葉黃素含量高蛋黃發黃,胡蘿卜素含量高,蛋黃發紅。葉黃素和胡蘿卜素當然有營養價值,但這不是雞蛋品質的決定性因素,不必過於強調。

雞蛋煮太久,好脂肪變 ” 壞 “

雞蛋營養豐富,做法眾多,要說哪種最營養健康,當屬煮雞蛋。但煮雞蛋也有講究,煮不好不僅營養大打折扣,甚至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具體怎麼煮雞蛋更健康呢?根據實驗,雞蛋保鮮有訣竅:不沖洗、不橫放、不裸放

雞蛋也有保質期,保存雞蛋有 ” 四不要 “。

存前不要沖洗。有些人認為雞蛋外殼髒,需要清洗干淨後再存放,這是不正確的。雞蛋殼外面有一層 ” 白霜 “,既能防止細菌進入雞蛋內,又能保持蛋液的鮮嫩。用水將雞蛋沖洗後,” 白霜 ” 脫落,會造成細菌侵入、水分蒸發,導致雞蛋加速變質。雞蛋存前不要清洗。烹調前,可先沖洗再下鍋。

不要橫放。雞蛋不能橫着放,應該大頭朝上小頭朝下、直立豎放。因為雞蛋會呼吸,而蛋殼大頭的部分有一些圓形小孔,這是空氣進出的地方 ( 稱為氣室 ) ,掌管蛋的 ” 呼吸 “,即使蛋白變稀,蛋黃上浮,也不會使蛋黃貼在蛋殼上。如果把大頭部分朝下放,呼吸作用就會變差,從而減少其新鮮度。

不要 ” 裸 ” 放。天氣熱,雞蛋應冷藏,但不要直接將其暴露在冰箱里。這是因為蛋殼上有很多細菌,這些細菌在低溫下可生長繁殖。不僅不利於雞蛋的保存,也會對冰箱中的其他食物造成污染。雞蛋不要放入冷凍室保存,因為冷凍會使蛋白質發生變化且蛋黃易凝固。所以,買回來的雞蛋要用食品袋或保鮮盒密封好再放進冰箱內冷藏。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