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單項治療費超 500 億美元,疼痛康復專科是民營康復醫院彎道超車的法寶

一個令人深思的現狀是,很多患者沒有聽過疼痛康復科,甚至沒有不知道疼痛科!

疼痛康復是一個新的學科,是康復科與疼痛科的交叉學科,主要解決疼痛門診和康復過程中的疼痛問題。

中國康復醫學會疼痛康復專業委員會主委畢勝曾發文指出,現代康復醫學進入中國已經近四十年,由原來的以理療為主的輔助科室逐步向臨床學科過渡,目前康復醫學亞專業布局初見雛形,慢性疼痛逐步成為康復臨床所關注的問題。

基於此,2017 年 12 月成立了 ” 中國康復醫學會疼痛康復專業委員會 “,在成立大會上畢勝提出 ” 中國康復醫學要補疼痛康復的課 ” 的觀點。

國內患有肌骨疼痛的患者大多數會先去骨科就診,而骨科需要手術的患者僅為極少部分,大多數患者接受藥物治療。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之一是很多康復醫生並不具備准確診斷和處理慢性肌骨疼痛的能力和手段,即使患者上門就診,也難以滿意地解決患者的問題,這就導致大量的肌骨疼痛患者尋醫無門。

即便那些到了康復科就診的疼痛患者,接受的治療也是傳統的康復醫學治療手段(理療為主);傳統的康復醫學治療慢性疼痛的手段主要以物理治療為主,對一些頑固性、難治性慢性疼痛效果有限,缺乏立竿見影的治療方法。因此,這就對康復醫生提出了挑戰。

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為了應對這挑戰,成立的疼痛康復專科,被很多民營的康復醫院設為新的重點發展方向。在實際發展中,其發展速度超過了神經康復、骨科康復的發展。現在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疼痛康復會成為未來助力民營康復醫院快速發展的有力工具。

疼痛康復現狀

疼痛科的患者都是被各種各樣的疼痛困擾多年,輾轉過多家醫院,因治療效果不佳被 ” 退貨 ” 的。

2007 年,原衛生部下發的文件,確定在《醫療機構診療科目名錄》中增加一級診療科目 ” 疼痛科 “,根據文件精神,二級以上醫院可設立疼痛科,開展以慢性疼痛的診斷與治療為主的診療服務。

急性疼痛多為某些疾病或創傷的伴隨症狀,而慢性疼痛,尤其是神經病理性疼痛本身是一種疾病。

在現實生活中,過去人們對疼痛認識有很大的誤區,錯誤地認為 ” 疼痛是一種症狀,而不是病,病好了自然就不痛 “。

實際上多數慢性疼痛不僅僅是一種症狀,其本身就是一種疾病,如原發性三叉神經痛除了疼痛症狀外,並無其他表現。它是一種典型疼痛性疾病,治好了疼痛,就治好了疾病。又如帶狀皰疹後神經痛也是疼痛性疾病,因為其疼痛劇烈而頑固,有的患者持續疼痛達數十年,患者自殺事件時有發生。

症狀與疾病的區別是相對的,當一種慢性臨床症狀長期、嚴重威脅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時,就應確認其為疾病。慢性疼痛發病率高於惡性腫瘤、高血壓糖尿病。

但慢性疼痛的診療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里被等同急性疼痛分散在臨床各個學科,包括神經內、外科、骨科、腫瘤科、康復科、風濕免疫科等,這些學科只是從不同的角度對疼痛和疼痛性疾病進行常規的診療,許多頑固性疼痛患者得不到及時、恰當治療,給病人造成極大痛苦。

叧據統計約 30%的慢性疼痛患者查不出明確的病因,治療就更為困難。面對這些慢性疼痛,必須依靠專業的理論去對待、專業的技能去處理,才能取得較好的療效。

疼痛向康復學習理念,康復向疼痛學習技術

中國康復醫學會疼痛康復專業委員會主委畢勝告訴動脈網,現在醫院基本都有康復科,部分醫院有疼痛科,兩個科室分別解決患者的康復問題和疼痛問題,一些醫院也有疼痛康復科或者叫康復疼痛科。之所以建立中國康復醫學會疼痛康復專業委員會,從事疼痛康復領域的研究,主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中國康復領域的發展比較緩慢,大部分的醫院的康復科康復能力還不足,很多康復過程中出現的疼痛問題還不能解決,疼痛康復就是其中之一。

疼痛康復科目前主要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方面是疼痛門診的頸肩腰腿痛、三叉神經痛、周圍神經痛等疼痛類疾病的治療。

第二個方面是康復過程中的疼痛問題,尤其是住院病人的疼痛問題。比如偏癱的肩痛,截肢後的患肢痛,腦卒中的中樞痛、脊髓損傷後的神經病理疼痛等。這些疾病引發的疼痛問題,以往康復科用理療的手段可以解決其中一部分。難治性的疼痛問題效果不好,需要疼痛科用射頻和神經阻滯等方法解決。

之所以康復過程中疼痛問題沒有解決好,主要原因是醫生沒有足夠的能力解決患者的需求。

的疼痛科醫生主要來源於麻醉醫生,麻醉科的優勢是技術很好,但是麻醉科醫生缺乏完整的疼痛疾病解決方案,對康復的了解不足,更多是通過神經阻滯解決純粹的神經類疼痛問題。對於康復過程中的疼痛,疼痛科也沒有很好的辦法去解決。

所以在 2018 年疼痛康復專科第一屆年會上,畢勝教授提出 ” 疼痛向康復學習理念,康復向疼痛學習技術 “。目前疼痛康復專科委員會目前有 90 多個會員,其中有 60 多名康復科醫生,30 多為麻醉科醫生。疼痛康復專科委員是希望康復科醫生和麻醉科醫生互相學習。

從目前發展情況來看,公立醫院疼痛康復總體是比較弱的。疼痛康復專科委員會主要是幫助疼痛康復科、康復科掌握解決疼痛問題的能力。

發展疼痛康復科容易見效果,也容易見效益

公立醫院還沒有完全開展業務的疼痛康復科,而在民營康復醫院卻受到很大的歡迎。

福建龍岩慈愛醫院院長沈敏海告訴動脈網,龍岩慈愛醫院最早是以神經康復起家,之後形成了以神經康復、老年康復、兒童康復為特色的康復專科醫院。

醫院的疼痛康復專科建設有三年的時間,隨着疼痛科的逐漸成熟,其後發優勢越來越明顯,發展速度比之前的優勢學科發展速度要快很多。在成人康復板塊,疼痛康復的患者數量已經占到醫院總患者的 10%。

之所以大力發展疼痛康復專科,沈敏海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雖然國家出台文件鼓勵二級以上醫院建設疼痛科,但是大多數的大中型公立綜合醫院對疼痛科並不重視,只有部分公立醫院開設了疼痛科門診,但是並沒有病床,醫生多為麻醉科醫生兼任,麻醉科醫生本身麻醉業務就很繁重,醫生在疼痛業務花費的精力就會大打折扣。

公立醫院重視不足,就為民營醫院承接疼痛康復問題提供了機會。

而且,康復醫院的疼痛康復科與綜合醫院的疼痛門診所提供的服務是有區別的。疼痛門診一般只是幫助患者解決疼痛問題,而康復醫院的疼痛康復科除了解決患者的疼痛問題,還關注疼痛相關的功能障礙,比如肌肉萎縮、心理問題、神經問題等,患者可以享受到全周期的疼痛康復治療。

而這些服務在公立醫院很難得到,因為公立醫院的多學科會診多用於疑難雜症。

也正是由於疼痛康復治療的行業情況,民營康復醫院很容易將疼痛專科建立成為醫院的特色科室,成為醫院所在區域的學科領跑者,甚至建立學術成就。

另外,沈敏海表示,之所以龍岩慈愛醫院的疼痛康復發展如此迅速,是因為醫院在原來康復科、疼痛科的基礎上開展了 CT、超聲引導下的神經阻滯、射頻等治療手段,解決了一些之前康復科難以解決的難治性疼痛問題。看病能力提高了,患者之間形成口碑,自然吸引更多患者。

另一方面,隨着老齡化社會加速到來,以及工作生活方式的改變,尤其是長期電腦操作、伏案工作、玩手機、開車等不良姿勢,導致頸肩腰腿痛發病率進一步升高,並有向低齡化發展的趨勢(甚至有的十幾歲的小年輕就有了頸椎病),頸肩腰腿痛主要表現為頭痛、頸痛、眩暈、肩痛、腰痛、上肢或下肢疼痛、麻木,甚至影響飲食、睡眠,中風偏癱,嚴重地降低了生活質量。

在全球有 80% 人群患過頸肩腰腿痛,是發病率最高的疾病,治療費用 >500 億美元 / 全球 / 年,嚴重影響健康和勞動生產力。巨大的市場並將為民營康復醫院的營收帶來明顯的幫助。

和佳股份康復事業部總經理肖凌表示,疼痛作為繼血壓、呼吸、脈搏、體溫之後的 ” 第五大生命體征 “,隨着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眾不願忍受疼痛的折磨,它不僅僅是一個生命體征,也被逐步被認定為一種疾病。

但是疼痛的發病原因有很多,患者到公立醫院就診的時候,不知道怎麼掛科,因為引起疼痛的原因可能是骨傷、腫瘤、神經、風濕免疫等疾病。

公立醫院因為工作流程原因,多個科室很難圍繞一個病人工作。這樣就不容易確定病因,治療效果就不會很理想。

但是民營醫院可以很容易形成診斷、治療一體化的模式,從診斷開始,就以病人為中心,進行多學科會診,明確病因。在治療過程中,也可以組織人力資源,以病人為中心進行治療。這是民營醫院體制決定的,而公立醫院比較難實現。

另外,疼痛康復的技術比較容易掌握也是民營醫院發展疼痛專科的優勢。疼痛康復主要的康復手段有微創和理療等,醫院培養相關的人才相對容易,周期也不長。

在傳播方面,肖凌認為疼痛康復的口碑效果容易積累。疼痛的治療效果評價就是疼和不疼,而且也相對容易出現效果,這樣就很容易在患者群體中形成口碑,利於醫院的品牌建設。

所以民營康復醫院發展疼痛康復專科容易見效果,也容易見效益。

畢勝指出,在疼痛門診方面,民營醫院的管理比較靈活,採用中西醫結合的辦法,部分民營康復醫院疼痛門診發展很好。因為頸肩腰腿痛這個疾病本身在人群中的發病率是最高的。所以疼痛康復的市場很大,只是市場教育還在早期。

但是民營康復醫院的康復水平整體要弱一些,民營康復醫院首先要提高康復醫生治療疼痛的水平,並根據醫院情況逐步建立 ” 無痛病房 “,將病房中的疼痛的患者篩查一遍,盡量解決。

而且畢勝表示,疼痛疾病盡量不要忍,長期忍受疼痛,中樞神經就會敏化,產生惡性循環。目前畢勝建議有能力的康復醫院對住院病人做好監測,掌握病人的疼痛情況,在康復的過程中治療疼痛問題。

人才培養周期短

建設任何一個新領域,人才是最重要的。畢勝表示,目前,疼痛康復人才培養是一個很大的難題。疼痛康復科主要是由麻醉科、疼痛科、康復科醫生組成。而中國麻醉師和康復醫生本身就少。

大學康復教育、研究生主要是培養治療師,而疼痛康復科的主要人員是醫生。疼痛康復作為康復科下面的亞專科,從事這項工作的醫生多是有多年工作經驗的醫生的自我選擇,是康復醫生或者麻醉醫生的進階。

目前疼痛康復人才的培養目前還是通過學習班、進修、會議等形式進行。畢勝認為,目前疼痛康復最主要的武器是超聲引導下的注射技術。從人才培養角度來講,疼痛康復專委會每年會舉辦 4-6 期學習班,學習班分為初級班和高級班,分別針對診療水平不同的兩類疼痛康復醫生。

掌握了超聲引導下的注射問題,就可以解決 90% 以上的疼痛問題,剩下的疑難問題,建議患者轉院即可。畢勝強調,超聲引導注射雖然可以治療疼痛,但是也不能全部依靠超聲,畢竟引起疼痛的原因很多,有時候我們 ” 治標也要治本 “。

也正是由於疼痛康復科的醫生都是從其他科室調過來的,擁有一定的技術背景,所以人才培養周期很短,醫生掌握起來較為容易。這就適合民營醫院起步發展的需求,在人才培養方面無需花費太多的精力。

掌握了超聲引導下的注射問題,可解決 90% 的疼痛問題

畢勝曾在文章中指出,與康復治療師相比,康復醫生的核心技術並不多,注射技術是其中之一。在沒有肌骨超聲之前,注射主要依靠觸診盲穿,其准確性和有效性主要依靠醫生的臨床經驗。肌骨超聲之所以能成為康復醫生的新武器,最重要的是其注射的准確性,而注射的准確性和臨床療效有密切相關。相比於傳統的注射,超聲引導下注射准確性大為提高。

因為疼痛康復醫生需要掌握的核心技術少,所以只要做好人才培訓就可以做好風險控制工作。

畢勝表示,疼痛康復的手段分為兩種,一種是理療,理療的風險程度非常低,醫生只有操作不規范會出現燙傷、燒傷的情況。第二種是注射,注射存在一定的風險,這是需要醫生反復的培訓、訓練。疼痛康復醫生的此項技術必須經過嚴格的培訓,按照操作規范進行操作。對於沒有把握的情況盡量不要自己動手,交給有經驗的專家。

正是因為以上原因,決定了民營醫院疼痛康復人才隊伍建立起來相對容易。

動脈網了解到,最近康復醫院發展很快,但是真正快速盈利的並不多,也許疼痛康復專科建設是民營康復醫院實現優質發展和彎道超車的重要機會。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動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