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基本醫保個人賬戶要取消? 國家醫保局回應「誤會」

職工基本醫保個人賬戶要取消? 國家醫保局回應「誤會」

自從《關於做好2019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工作的通知》提出2020年底前取消個人(家庭)賬戶後,許多市民都關心自己的醫保個人賬戶明年底是否要取消。

昨日(6月20日),國家醫保局的最新回應來了。據央視新聞移動網消息,國家醫保局表示,文件中提到「2020年底前取消」是指取消「城鄉居民基本醫保的個人(家庭)賬戶」,不是指取消「職工基本醫保的個人賬戶」。

南開大學衛生經濟與醫療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銘來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由於職工醫保個人賬戶資金龐大,若也同步較快取消,在門診統籌制度尚未完全建立的情況下,將會產生一定的風險。但未來個人賬戶逐漸淡出,向門診統籌方向轉移是大趨勢。

多地已取消新農合個人賬戶

此前,基本醫保包括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新農合)。

直到2016年,《關於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提出,整合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兩項制度,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以下簡稱城鄉居民醫保)制度,並給予2~3年的過渡期。

新農合於2003年起開始推行,主要解決大病醫療費用,為提高農村居民參保積極性,擴大制度的覆蓋面,在建立大病統籌基金的同時,建立了個人(家庭)賬戶,主要用於支付小額門診費用。城鎮居民醫保於2007年起開始推行,開展門診統籌,不設個人賬戶。而職工醫保一般分成兩個賬戶,即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

正如國家醫保局所言,此次取消個人(家庭)賬戶,並不是指取消職工醫保的個人賬戶,而是取消城鄉居民基本醫保的個人(家庭)賬戶。

實際上,新醫改推進過程中,提出普遍開展門診統籌,各地新農合的個人(家庭)賬戶隨之逐步向門診統籌過渡。特別是隨着2016年城鄉居民醫保的整合,制度保障能力不斷提升,大部分地方取消了新農合個人(家庭)賬戶,但也有個別地方保留了這一做法。

為何要取消城鄉居民個人(家庭)賬戶?國家醫保局近期表示,城鄉居民個人(家庭)賬戶額度很小,保障不足,實際上難以起到門診保障的作用。且共濟能力差,僅限於個人或家庭使用,還削弱基金整體保障能力。此外,還易誘發濫用。

國家醫保局也表示,城鄉居民醫保個人(家庭)賬戶取消並不會降低居民的醫保待遇,而是通過推進門診統籌進行替代實現。

國家醫保局指出,各地推進門診統籌後,可將門診小病醫療費用納入統籌基金支付范圍,群眾在基層醫療機構發生的常見病、多發病的門診醫療費用均可報銷,比例在50%左右。同時,為減輕參保群眾的門診大病負擔,對於一些主要在門診治療且費用較高的慢性病、特殊疾病(如惡性腫瘤門診放化療、尿毒症透析、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治療等)的門診醫療費用,也納入統籌基金支付范圍,並參照住院制定相應的管理和支付辦法。

逐漸向門診統籌方向邁進

為何此次沒有取消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個人賬戶?

朱銘來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首先,相比於新農合的個人賬戶金額少,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個人賬戶運行到今天,結存金額非常大,占整個基本醫保基金的1/3。統賬結合下的分工是,門診和小病用個人賬戶,大病住院用統籌基金。目前很多地方的門診看病還是完全依靠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如果職工醫保個人賬戶立刻取消,在無法很快建立門診統籌制度的情況下,將帶來一些風險。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基本醫療保險累計結存23233.74億元,其中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個人賬戶積累7144.42億元。

不過,這並不意味着職工醫保個人賬戶的改革將停滯。近期印發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9年重點工作任務》中也要求,制定改進職工醫保個人賬戶政策文件,由國家醫保局負責,2019年12月底前完成。

在朱銘來看來,未來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向門診統籌過渡是一個必然趨勢。個人賬戶的弊端在於沒有風險分散機制。

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基金的主要來源是,把個人繳納的醫療保險費和用人單位繳納的社會醫療保險費按照一定比例劃到個人賬戶。

「工資收入高的人個人賬戶提取比例高,在門診看病支付能力強。而工資收入低的人,個人賬戶累積少,甚至沒有個人賬戶,這就涉及到公平問題。而未來社會醫療保險實際上是要實現一個橫向的公平,這就需要個人賬戶逐漸淡出,向門診統籌的大方向邁進。」朱銘來說。

朱銘來認為,建立門診統籌制度的過程中,如果短期內保留個人賬戶,可以先逐漸降低劃到個人賬戶的基金比例。

與此同時,對於大量沉澱在個人賬戶上的資金,朱銘來表示,一定要有合理的管理,未來的改革方案也應當有進一步的明確。

他認為,個人賬戶可以作為補充性保險的來源,購買大病保險、商業保險。「成為長期護理保險的資金來源也是可以探索的。」朱銘來表示。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