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歲女大學生眉毛頭發被拔光 竟是自己的「傑作」

18 歲女大學生眉毛頭發被拔光 竟是自己的「傑作」

每個愛美的女孩都希望自己眉如臥蠶、秀發如雲。然而,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軀體疾病精神科接診了一名因患上拔毛癖而成 ” 無眉大俠 ” 的妙齡少女。

18 歲的小米(化名)是某高校的大一學生,平素性格內向,長相清秀,來就診時小米已無眉及禿頂了。經醫生詢問家屬後得知這是小米自己的 ” 傑作 “,小米喜歡拔自己眉毛和頭發而導致自己沒有眉毛和禿頂。

小米是真的喜歡拔自己的眉毛嗎?其實小米出現了嚴重的心理問題。為求系統治療,小米在家屬的陪同下住進了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軀體疾病精神科住院治療。

小米的管床醫生張喜艷副主任醫師介紹,患者從 16 歲開始學習壓力大時就有拔自身毛發的行為,家屬沒有引起重視,沒有系統專業治療,父母脾氣比較暴躁,經常在她面前吵鬧,甚至大打出手,結果導致患者病情發展尤其嚴重。這次因為跟父母鬧矛盾後,一氣之下就把自己眉毛拔光了,在頭頂及身上不同部位換着拔毛發,拔完後負面情緒瞬間釋放,感覺心情無比舒暢;但是在拔完以後看到鏡子里的自己感到焦慮和痛苦。

醫生表示,患者明知該行為沒必要且傷害了自己,但仍無法控制反復該行為,為此煩躁不安,時間長了,開始出現心情不好,並嚴重干擾了患者的學習及生活。家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無論怎麼勸說患者,患者病情並無改善,只能求助於醫生了。經過一系列的檢查,排除了其他疾病後,綜合患者其他行為最後確診為 ” 拔毛癖 “。

張喜艷解釋,” 拔毛癖 ” 是以反復拔除自己或他人的毛發為主要表現的一種強迫相關障礙,得此病的患者會常常因此導致斑禿或脫發,感到焦慮和痛苦,並干擾了正常的社會功能。拔毛症大多開始於青春期早期,分為早發型和模式型,而模式型又分為有意識型和無意識型,該病患者嚴重度和持續性是經常變動的,症狀很輕時並不明顯引起注意,也無痛苦,症狀嚴重時,可以導致個體斑禿或脫發以及一些軀體症狀。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張喜艷指出,拔毛症,病病因不明,有人認為與情緒焦慮、憂郁有關,也有人認為與心理不良因素有關,特別是與母子關系處理不當有關。一般拔毛癖患者發病前多有導致情緒不穩的誘因,如需要與父母分離,或因學習壓力過大,受到老師批評、遭到父母打罵,或父母性格不穩,管教過分嚴厲,缺少親情愛護等。很多家長對孩子的事情有時不分青紅皂白就妄加評論,過度干預孩子的自由,沒有給孩子足夠的信任和理解,加之青少年的心理成熟能力還不夠成熟,且女性尤為明顯,因此,導致很多即使是愛美的女性都出現了 ” 拔毛癖 “。

張喜艷還提醒,社會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壓力,大人抗壓能力較強,父母是影響兒童早期成長的重要人物。在童年期兒童的眼中,父母的形象至高無上,他們對父母既尊重又信任。但進入青春期後,生理上的成熟使青少年在心理上產生成人感,進而產生了強烈的獨立意識,他們渴望社會、學校,尤其是家長能給予他們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然而,大多數的父母並沒有意識到孩子們的心理變化,仍以對待小孩子的態度和方式對待青少年。對孩子做的事情指手畫腳,挑錯誤、給建議,因為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明顯還不夠成熟,因此給孩子造成了許多不利於心理健康的環境因素;且引起該病的心理因素或家庭因素持續存在,病情自然拖長,病情也會逐漸加重。

醫生建議,家長的看護和學校老師的照顧必不可少,同學之間也應相互關愛,這樣能夠及時發現及時就醫診治,甚至減少該病發生率。現在的父母大部分家長對小孩的教導缺乏耐心,不是打就是罵,沒有正確去探及他們的心理,缺乏溝通,這對他們的心理影響是非常大的,父母可以試着現在他們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發脾氣之前先冷靜下來,弄清楚原因再與之溝通。能夠用愛心盡量減少精神疾病的發生也是現在最需要做的。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ZAKER瀟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