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年前欠 47.9 元藥費,如今家屬非要還 5000,只因…

6 月 18 日上午,吉林省結核病醫院院長於景來的辦公室里,來了兩位年過花甲的特殊客人。他們一不看病,二不尋人,是來替父母還錢的。這筆錢是他們的母親 1967 年在該院住院時欠下的 47.9 元藥費。還錢的路一波三折,這條路,一走便是 52 年 ……

晴天霹靂,9 個娃的媽患上骨結核

兩位老人是親姐弟。上世紀 60 年代,他們的媽媽閻淑芹和爸爸一起,帶着 9 個孩子,在長春郊區艱難度日,日子雖然清苦,但夫妻恩愛,兄友弟恭,一家人其樂融融。

可天有不測風雲。1967 年春,身體瘦弱的閻淑芹總感覺後背疼痛,以為是勞累所致,並未在意。日子過得捉襟見肘,孩子們也都需要照顧,閻淑芹一直硬撐着沒去醫院檢查。

過了一段時間,閻淑芹的症狀愈發嚴重,不僅背部疼痛加劇,雙腿也開始麻木,抬腿費力,肌力喪失。一向堅強的她終於 ” 承認 ” 自己是真的病了,在丈夫的陪同下立即前往醫院檢查。

骨結核!這個夫妻倆從未聽過的疾病赫然擺在面前。大夫說,以現有的醫療條件,只有吉林省結核病醫院能做這個手術,如果不治療,極有可能會很快癱瘓!

回到家里,閻淑芹落淚了。大兒子遠在部隊當兵,其餘的 8 個孩子還未成年,全靠丈夫微薄的工資維持家用,她的病對整個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閻淑芹痛苦地糾結着,如果去治病,孩子們可能連學費都要交不起;如果不治,癱瘓在床,更是會給家人帶來沉重的負擔。孩子們雖小,但都很懂事,紛紛表示,即使沒錢上學,也要先幫爸爸把媽媽的病治好。看着孩子們期盼的眼神,閻淑芹終於同意了去做手術。

醫生擔保,女兒立字為據帶藥回家

幾天後,閻淑芹在丈夫的陪同下,住進了吉林省結核病醫院,由竇慶春擔任主治醫師。

當時的吉林省結核病醫院只有偽滿時期留下的兩棟二層小樓,骨科才成立不到 10 年。

由於閻淑芹的病情進展很快,入院時,已經處於下肢癱瘓狀態。竇醫生團隊立即為她進行了長達 7 個小時的胸椎結核病病灶清除術。術後,閻淑芹恢復良好。經過 4 個月的住院規范治療,她終於可以出院了。

由於結核病需要 6~9 個月的聯合規范用藥,閻淑芹出院後,也需要帶至少 3 個月的抗癆藥物回家繼續治療。但 4 個月的住院治療,已經讓周家負債累累。雖然大兒子所在部隊為閆淑芹報銷了部分醫藥費,但是弟弟妹妹們連過冬的棉襖都還沒有着落,再也拿不出錢來買藥了。

如果不繼續服藥,閻淑芹的病情可能復發,甚至波及其他髒器。怎麼辦?怎麼辦!15 歲的女兒急得團團轉。這時,竇醫生說:” 孩子,別急,我替你擔保,先把藥給你母親帶着,等三個月復查的時候再把錢送來 ……”

竇醫生的舉動讓一家人意外又驚喜。孩子激動地要立字為據,便寫下了一張 47.9 元的欠條,千恩萬謝才離開醫院。可誰知,世事無常,這一轉身,轉眼便是半個世紀。

臨終囑托,找到當年恩人說聲 ” 對不起 “

閻淑芹出院後,在家臥床了 3 個月,在丈夫的精心護理下才慢慢站了起來。

欠醫院 47.9 元錢這件事,閻淑芹始終放在心里。她不止一次說,這輩子從沒做過不守信用的事,家里這樣的經濟狀況,讓她不知道怎樣去面對那個救了自己一命的恩人。她想着:” 孩子再大一點,能攢下來錢了,欠下的錢,我一定加倍償還!”

由於家境窘迫,閻淑芹一直沒有回醫院復查。好在手術效果非常好,三個月後,她的生活基本能夠自理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孩子們陸續長大成人,閻淑芹一家的日子總算有了好轉,未曾想,就在她要尋找恩人准備還錢時,2003 年,她再次病倒了,病得很重。

臨終前,她再次叮囑老伴:” 是醫院和竇大夫為我延續了 30 多年壽命。當初欠下的 47 塊 9 毛錢,我走後,你一定要把這錢給醫院送去,先說聲『對不起』,再說聲『謝謝』 ……”

當年那個立字為據的 15 歲的女兒,就是兩位來訪者中的姐姐。她說,她曾在去九台開會時,憑着記憶找到了吉林省結核病醫院,怎奈早已物是人非,當年的竇大夫已經離開了醫院,沒有人能說清楚他到底去了哪里。還要趕着回去照顧老父親,多方打探無果後,她只好先返回了長春,還款一事暫時擱置了下來。

愛心續航,塵封往事架起互信橋梁

直到今年,閻淑芹 90 歲高齡的老伴去世了。臨終前,老人再一次對孩子們提起了欠款一事。孩子們商量着,要把欠款加倍償還給醫院,也算完成父母的遺願,了卻一家人埋藏在心底數十年的心事。安頓完父親的後事,姐弟倆帶着 5000 元錢,來到了吉林省結核病醫院,找到了院長辦公室。

周阿姨的講述讓在場所有人為之深深動容。” 阿姨,由於年代久遠,當年的欠條已經無從查起了,這 5000 元錢也無法入賬。但您的心情我們特別理解,也尊重二老的遺願。” 院長於景來說,” 我突然有個想法,如果可行的話,我們打算專款專用,用周家的這筆錢做基礎資金,建立一個愛心基金,來幫助注重誠信並需要幫助的人。”

現在,在於景來的積極籌備下,醫院的愛心基金正在籌建中。一張無從查找的 ” 欠條 “,牽出一段塵封 52 年的誠信故事,更搭建起醫患間互愛互信的友誼之橋!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ZAKER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