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2% 受訪者直言現在養生被復雜化了

視覺中國供圖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注重養生的人越來越多,但是一些人的養生觀念不夠科學,缺乏常識,對身體造成傷害。你平時是怎麼養生的?你遇到過養生誤區嗎?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 2002 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6.7% 的受訪者平時注重養生。71.4% 的受訪者稱身邊有人過度依賴保健品。受訪者認為正確的養生觀應該是:保持良好習慣,日積月累(70.2%)和保持理性,兼聽則明(60.2%)。

71.4% 受訪者稱身邊有人過度依賴保健品

上海某小學教師張華英(化名)生活中有一些養生的習慣,比如喜歡喝熱水、冬天泡腳。” 關於養生,我會受到生活中和網絡上零零散散的信息的影響,比如父母的做法,我關注的博主的分享等 “。

來自江蘇南京的法律工作者賀萬裕,習慣遵從傳統的養生觀念,” 我冬天會喝枸杞水,夏天會喝菊花茶,我覺得這符合養生之道,我也會通過一些自媒體,比如微信、知乎等獲取養生的相關知識 “。

調查顯示,76.7% 的受訪者平時注重養生,89.0% 的受訪者有吃應季的蔬菜水果養生的習慣。67.5% 的受訪者通過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獲取養生知識,57.5% 的受訪者通過看電視節目、聽廣播等,49.5% 的受訪者是通過閱讀相關書籍。

” 現在網絡成了很多人獲取養生知識的渠道,但是網絡上的信息無法確定是否靠譜,有的人打着養生的旗號,賣產品騙錢,老年群體比較容易上當受騙。” 張華英說。

賀萬裕認為,養生首先要區分一個概念,就是養生知識和健身知識,” 我認為兩者是有區別的,養生更注重的是傳統的養生之道,健身知識更強調科學運動。但兩者也是有聯系的,都強調要養成好的生活習慣 “。

對於養生,一些人存在各種各樣的誤區。調查中,71.4% 的受訪者觀察到身邊的人存在過度依賴保健品的情況。受訪者認為其他常見的養生誤區還有:覺得越貴的食物越好(63.3%)、病了再養生(54.6%)、聽信沒有科學依據的養生 ” 秘訣 “(52.1%)等。

中國健康教育協會常務理事、醫學保健專家戴光強說,現在年輕人的養生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很多年輕人都覺得自己的身體健康情況還不錯,認為自己老了才需要養生,而實際上,老了再去養生已經晚了;第二,覺得養不養生無所謂,順其自然就行;第三,就是不正確的養生,比如不應該減肥的人非要去減肥;第四,亂吃保健品,甚至用保健品替代正常的食品。

戴光強指出,現在做養生節目的平台很多,但一些說法缺乏科學依據,” 比如說耳朵上有皺紋就是有心血管疾病,要怎麼養生避免誘發,有些人就相信了,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好處 “。

87.2% 受訪者覺得現在養生被復雜化了

調查中,87.2% 的受訪者覺得現在養生被復雜化了。

賀萬裕認為,養生不僅是從傳統觀念或傳統文化中所發展出的一個概念,更重要的是和現在的科學、醫學、營養學相結合,所演變出一個新的成系統、成體系的健康生活方式,例如早睡早起、健康運動、根據季節和時令來調整飲食等,只要生活方式健康,就是在養生,養生並不復雜。

年輕人應該怎麼養生?受訪者認可的養生觀有:保持良好習慣,日積月累(70.2%)和保持理性,兼聽則明(60.2%)。其他還有:量力而為,拒絕攀比(56.5%),未病先防,未老先養(45.9%)等。

張華英認為,所謂養生就是要養成好的生活習慣,不需要過於破費,花很多錢,買很多產品,為了養生而養生。

戴光強認為,養生問題的關鍵在兩個方面:首先,應該認識到對年輕人來說,最健康、最科學的養生,就是過健康的生活,遠離或者是杜絕不良的生活方式,比如不熬夜;其次,一些年輕人運動少,經常吃快餐、外賣,不吃早餐,晚餐吃很多,還要吃宵夜,營養不均衡等,這些都是應該改變的。

” 人們現在容易得的疾病主要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比如說癌症、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這些疾病主要和個人不良的生活方式、不良的飲食習慣、不良的心態有關系。” 戴光強認為,從這個角度來說,年輕人應該更好地去學習什麼是不良的生活方式,什麼是健康的生活方式,養成好的習慣,這是最主要的一條。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懂得養生,從養生中獲得健康。

” 對於養生觀念,首先肯定是要相信科學;其次,我認為沒有必要追求過度的養生,只要能夠保持自己的身體健康,保持心理狀態穩定就行。年輕人適當去追求一些生活上的娛樂和刺激,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凡事應該有個限度,沒有必要為了暫時的快樂而傷害身體。” 賀萬裕認為,年輕人不僅要考慮眼下的生活,也要讓自己幾十年以後能有一個良好的身體,” 我覺得這是一切養生觀念的出發點,就是能夠擁有一個健康幸福的人生 “。

參與本次調查的受訪者中,00 後占 1.3%,90 後占 26.2%,80 後占 48.4%,70 後占 18.0%,60 後占 5.3%。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華文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