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後愛養生,要注意這些「藥食同源」誤區

隨着內地民眾生活水平提升,日益重視養生,養生產品的消費人群亦趨年輕化。據調查顯示,”60 後 ” 在營養品消費占比近 18%,而 “90 後 ” 占比超過 25%。在廣州舉辦的第二十七期 ” 安安有約—食藥科普大講堂活動 ” 上,廣東省藥師協會特聘專家、常務理事,國家職業技能鑒定高級考評員,執業中藥師劉曉春副教授表示,目前公眾對 ” 藥食同源 “” 日常食療 ” 等存在較多認識誤區,他提醒公眾根據自身實際需求理性選擇合適的藥食同源類中藥材,” 只選對的,不選貴的,不盲目跟風,不盲目進補 “。

90 後愛養生,要注意這些「藥食同源」誤區

那麼什麼才是對的藥食同源類中藥材?在本次題為《談談藥食同源類中藥的前世今生》的專題講座中,劉曉春通過對人參、西洋參、石斛、黃芪、黨參、山藥(淮山)、天麻、三七(田七)等常見滋補、養生類藥食同源中藥材的講解,展示其圖片、分析其結構、解讀其性狀、對比其功能、鑒別其真偽,結合藥材來源、中藥文化和中藥故事,立體、全面地向公眾展示了常見藥食同源類中藥材為人類健康作出貢獻的一面。

劉曉春提醒公眾在購買和使用藥食同源類中藥材要注意三點。一是不要盲目相信某些導購人員對中藥材功能的無限誇大,從來沒有哪種藥物能包醫百病;二是中藥材本身再貴重,也是藥物之一,其主要功能是預防和治療疾病,食療和滋補屬於其衍生功能,” 是藥三分毒 “,必須根據自身體質需求,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中藥材;三是必須到正規的藥店購買中藥材,並保留好購買憑證,正確維護自身權益。劉曉春還與現場觀眾進行了互動交流,對觀眾提出的問題進行了專業解答。

專家簡介

” 安安有約—食藥科普大講堂活動 ” 是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打造的科普宣傳品牌項目,迄今共舉辦了 27 場,每期選取公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邀請 ” 四品一械 ” 等業內知名專家舉辦專題講座,傳播科學知識平均每期網絡直播點擊量超過 10 萬次。

本期專家劉曉春從事中藥專業教學及中藥行業相關工作 45 年,主講《中藥鑒定學》《中成藥商品學》《中國藥業史》等 7 門課程。主編、編著專業著作、教材 20 餘部,發表論文 34 篇。創辦科普公眾號 ” 藥學學 “,發表推文 60 余篇。多次參與策劃組織廣東省醫藥行業中藥調劑員職業技能大賽,策劃並參與 ” 廣東省十佳百優執業藥師 “” 廣東省示範藥店 ” 的評選、評審,連續 9 年擔任廣東省執業藥師繼續教育主講教師。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