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綠色諾貝爾獎」公布,6 個普通人獲獎了

現實世界里有一群人,他們沒有披風、戰甲、盾牌、超能力,但是也被人們稱為「英雄」。

每年的戈德曼環境獎(Goldman Environmental Prize),就是獎勵這樣一群環保界的「草根英雄」。

這個獎項由已故慈善家理察·戈德曼夫婦自 1990 年創立,人均獎金高達 15 萬美元,它也是世界上獎金最豐厚的環境獎。

2021 年「綠色諾貝爾獎」公布,6 個普通人獲獎了

因此,戈德曼環境獎也一直被稱為「綠色諾貝爾獎」。

今年,該獎項同樣表彰了全球不同國家的 6 位民間人士。

這些普通人為了環保而抗爭,在巨大的危機和風險面前,他們做出了一件件不平凡的事跡。

2021 年「綠色諾貝爾獎」公布,6 個普通人獲獎了

他拯救了 1540 只瀕危穿山甲

Thai Van Nguyen,39 歲,越南人。

小時候,他親眼目睹了一隻穿山甲母親和幼兒被村里的鄰居抓住,並將它們殘忍殺害。

當時他就下定決心,將保護穿山甲作為自己畢生的使命。

穿山甲因其具有一定的醫學價值,成了世界上偷獵和走私最嚴重的哺乳動物。

過去 10 年中,全球超過 100 萬只穿山甲被偷獵,亞洲 3/4 的穿山甲處於極度瀕危狀態。

2021 年「綠色諾貝爾獎」公布,6 個普通人獲獎了

於是 2004 年,Nguyen 成立了拯救越南野生動物組織 (SVW) ,自此開始了拯救瀕臨滅絕動物之路。

他從編寫穿山甲飼養手冊開始,在權威期刊發表研究成果、參加國際研討會,制定越南首個引入和追蹤穿山甲的協議。

同時,他在越南開了首家穿山甲教育中心,向公眾普及野生動物法和保護課程,並建立了越南首家亞洲穿山甲康復中心,治療和研究穿山甲的疾病。

2021 年「綠色諾貝爾獎」公布,6 個普通人獲獎了

甚至,他還潛入偷獵者的戰線,了解他們如何追蹤捕獲穿山甲;潛入餐館、醫院、醫學院,看看他們如何利用穿山甲。

2018 年,Nguyen 推動當地政府和非政府組織成立了越南第一個反偷獵單位,這也讓他有了更堅實的力量去保護穿山甲。

從 2014 年到 2018 年,他們在 95000 公頃的原始森林中摧毀非法營地 775 個、野生動物陷阱 9701 個、沒收槍枝 78 支、逮捕偷獵者 558 人,一共拯救了 1540 只穿山甲,將非法偷獵活動減少了 80%。

2021 年「綠色諾貝爾獎」公布,6 個普通人獲獎了

不過獲獎時,他輕松地說:

為穿山甲而工作讓我充滿熱情,保護與拯救野生動物就是一種快樂。

她守護了歐洲最後一條自由的河流

Maida Bilal,39 歲,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人。

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所在的巴爾干半島西部,被譽為「歐洲的藍色心臟」,但近年來,這里被一股「築壩潮」席捲了。

這里已建和正建的小型水電項目就有 436 個,築壩讓野生河流被阻塞,河床變乾燥、動物棲息地和生態系統被嚴重破壞。

2021 年「綠色諾貝爾獎」公布,6 個普通人獲獎了

2017 年 7 月,重型機械開始進入這里的克魯什奇察河,但當地村民完全不知情,這條河是附近兩個城鎮的生命線和主要水源。

Bilal 原本只是當地財務管理部門一個兼職人員,但她見此情此景,決定奮力守護這條河流。

要在河上築壩,就必須通過一座小木橋,於是 Bilal 臨時呼喊 300 多位村民站在橋上堵住了這座橋。

這 300 多位村民里,幾乎全部是女性。這是為了盡量避免暴力行為發生,畢竟他們的目的只是讓工人們無法通行。

2021 年「綠色諾貝爾獎」公布,6 個普通人獲獎了

當工人們以為這只是短暫的抗議時,他們第二天、第三天……每天連續 24 小時輪班守橋,無論嚴寒酷暑。

這一守,就是 503 天。

2017 年 8 月 24 日凌晨,一支特警部隊襲擊了坐在那里的婦女,用暴力襲擊將他們轟走,Bilal 當場被打到昏迷不醒。

但她也沒被嚇倒,甚至還成立了 Eko Bistro 公民協會,要求留住這一條「自由的河流」。

2021 年「綠色諾貝爾獎」公布,6 個普通人獲獎了

後來,暴力襲擊的視頻引起了國際關注,並在網上廣泛傳播,在公民協會堅持不懈的守護下,2018 年,當地法院終於開始取消築壩許可證。

但因為對當地司法系統缺乏信心,這些「守橋者」們直到年底才徹底離開。

後來,這座橋也被稱為「克魯什奇卡勇敢女性之橋」。

她保護了 200 萬畝亞馬遜雨林

Liz Chicaje Churay ,38 歲,秘魯人。

在秘魯偏遠的東北角,有著 200 萬英畝的亞馬遜雨林,那里有著 3000 種植物、500 種鳥類、550 種魚類,以及很多珍稀動物,還有著 29 個土著社區。

2021 年「綠色諾貝爾獎」公布,6 個普通人獲獎了

但過去的 20 年里,非法採伐和采礦一直侵擾著這篇土地和土著人民。

Chicaje 作為秘魯洛雷托土著博拉社區的領導人,想盡了辦法保護這片自己生長的土地,她從 16 歲就開始成為社區活動家。

但僅憑自己的力量很難抵抗持續的入侵,於是她想到了一個辦法——在這里成立一個國家公園。

Chicaje 很快與政府官員、環保主義者、科學家合作倡導規劃公園,在整個秘魯組織教育活動,親子乘船前往原住民地盤和土著人探討,這對於 Chicaje 的外交能力極其考驗。

2021 年「綠色諾貝爾獎」公布,6 個普通人獲獎了

經過了長期的努力,Chicaje 最終說服了 29 個當地土著社區中的 23 個支持建設公園,隨後她前往政府部門請求會見各個領導。

但並不只是建一個公園那麼簡單。Chicaje 還希望公園能夠保護好這里數千種野生動物的原生環境,保持這里的熱帶雨林河流系統和泥炭地,允許原住民正常生活……

2018 年 1 月,在 Chicaje 的持續推動下,這里終於開始建立亞瓜斯國家公園。

2021 年「綠色諾貝爾獎」公布,6 個普通人獲獎了

這是保護秘魯豐富的生態系統的關鍵一步。

據悉,未來 20 年內,這里能封存 150 萬碳資源。

她阻止了一家耗巨資的塑料製造廠

Sharon Lavigne,69 歲,美國人。

她一生都住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聖詹姆斯教區,這里被稱為「癌症小鎮」。

2021 年「綠色諾貝爾獎」公布,6 個普通人獲獎了

因為這里遍布著大量的化工廠,癌症發病率是美國平均水平的 50 倍,夜間含有有毒化學物質的「黃雨」經常傾盆而下。

隨時去到哪個家庭,他們都可以告訴你誰已經病死了,誰現在患癌了。

2018 年 11 月,聖詹姆士教區議會批准在這里建造一座耗資 12.5 萬美元的大型塑料製造廠,這座工廠將生產數百噸影響人類呼吸的有毒污染氣體。

Lavigne 原本是一位進行特殊教育的教師,後來決定全職為維護社區環境而工作。

2021 年「綠色諾貝爾獎」公布,6 個普通人獲獎了

2018 年 10 月,她創立了名為 RISE St. James 的草根環保組織,並挨家挨戶動員基層,普及該地工廠規模密度之大、新塑料廠帶來的負面影響。

隨著活動升溫,Lavigne 與議會成員一個個要求會面,希望政府能夠發布全州范圍內的新工業建設禁令,但遭到了拒絕,她隨後和群眾掀起了多場抗議。

2021 年「綠色諾貝爾獎」公布,6 個普通人獲獎了

最終,在新塑料廠獲得許可證不到一年,2019 年 9 月,該塑料廠正式取消建設。

Lavigne 用一場又一場草根運動保護了她的家鄉。她說,自己總是會想起童年的日子:

當我還是小女孩的時候,我們住在這片土地上,這里有干淨的空氣、干淨的水,我們也沒有生病。

她推動了一項塑料禁令成立

Gloria Majiga-Kamoto,30 歲,馬拉威人。

隨著馬拉威城市化加快、人口不斷增長,這里的塑料污染尤其猖獗。

馬拉威每年生產 75000 噸塑料,80% 為一次性塑料,一項研究發現,當地 40% 被屠宰的牲畜腸道都有塑料。

2021 年「綠色諾貝爾獎」公布,6 個普通人獲獎了

2015 年,馬拉威政府決定實行一項禁令:在全國禁止生產、分銷、進口薄塑料,也就是那些日常使用的一次性塑料。

但 2016 年,禁令還沒實行前,馬拉威塑料製造協會對該政策提出上訴,認為該禁令導致工作崗位流失、損害國家經濟。

法院隨後下令暫停執行禁令。

Majiga-Kamoto 本是環境政策和倡導中心的一名官員,眼看著塑料污染加劇,她決定在業余時間、沒有任何薪酬和資金來源的情況下,推動薄塑料禁令實行。

2021 年「綠色諾貝爾獎」公布,6 個普通人獲獎了

她組建了一個聯盟,邀請媒體記者傳播當地塑料造成的惡性事件,向人們駁斥工作崗位與環境的錯誤二分法,表彰停止使用薄塑料的商店。

2018 年 6 月,他們也開始進行舉行遊行並向法院不斷提交請願書,2019 年 7 月 31 日,法院終於裁定支持禁令實行,違者將被施以經濟處罰甚至監禁,三家非法生產薄塑料的公司被關閉。

她將 13 家燃煤電廠扼殺在搖籃

Kimiko Hirata,50 歲,日本人。

2011 年,一場 9.0 級地震和緊隨其後的海嘯襲擊日本,日本隨後陷入了一場能源危機。

於是日本也開始在全國招標建立煤電廠,日本的企業借機擴大日本煤電廠,計劃到 2015 年新建 50 座煤電廠,但煤炭是污染最嚴重的能源之一。

2021 年「綠色諾貝爾獎」公布,6 個普通人獲獎了

於是,Kimiko Hirata 開始了一場多管齊下的全國「反煤炭行動」。

此前,Kimiko Hirata 已經辭去出版社工作,成為了一家阻止氣候變化的民間組織創始成員,也決定此生都投入到氣候問題之中。

對於這次的反建廠行動,她開發了一個專門的網站,去跟蹤那些煤電廠的地點,並在每個地方喊來科學家、教授、律師、記者、當地社區領袖等,一起開聽證會並輪流發言,提高大家對煤電危害的認識,呼籲大家保護居住環境。

2021 年「綠色諾貝爾獎」公布,6 個普通人獲獎了

她也和綠色和平組織合作發布研究報告,發現日本的煤電廠計劃每年將在日本造成 1000 多人過早死亡;她還獲得了牛津大學可持續金融計劃和碳追蹤機構的支持,對日本建煤電廠進行投資風險分析。

為了盡快阻止計劃開展,她和國際上的反煤炭活動家建立起關系,包括美國、歐洲、亞洲的非政府組織,在國際舞台上對日本進行施壓。

最終,她的倡導讓日本和商業銀行不再開發和資助新的煤炭項目。

2021 年「綠色諾貝爾獎」公布,6 個普通人獲獎了

2019 年,計劃中要建造的 13 家煤電廠成功被扼殺在搖籃,這些煤電廠原本每年要排放 4200 萬噸二氧化碳。

而且,她也是第一位來自日本的女性獲獎者。

最後

他們的故事,展示了每個普通人為環保做些什麼。

在生存危機、環境壓制、險惡條件,以及不確定的風險面前,他們做出了很多抗爭與犧牲。

如今,戈德曼環境獎已經到了第 32 年,盡管每年選拔的人數屈指可數,但更重要的不是獲獎者本身。

2021 年「綠色諾貝爾獎」公布,6 個普通人獲獎了

僅靠個人自身的力量,不可能解決環保的難題。更重要的是他們背後的普通居民、慈善家、科學家、領導人組成的團隊,這是他們強大的支柱。

這些人帶來的全球各地的環保故事,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影響更多的人。

當然,每個人不一定要為環保而「頭破血流」,我們也可以為環保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那些在荒漠和戈壁上幾十年如一日耕耘的植樹人,那些一生都在森林田野河流中默默研究的學者們……他們同樣值得敬佩。

2021 年「綠色諾貝爾獎」公布,6 個普通人獲獎了

▲ 圖片來自:One Earth

​環保和發展往往有著難以調和的矛盾,很多危機不可「一刀切」,很多補救也非一日能成。

但可持續的行動依然不可或缺,正如該獎項的聯合創始人理察·戈德曼所說:

我們想讓這個世界比我們發現它時更好一點。

註:文中未註明圖片均來自「戈德曼環境獎」
內容資料來源:www.goldmanprize.org

來源:愛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