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刷屏的 emo 大叔,怎麼成了年輕人的嘴替

「丫頭,我想闖進你的生活。」

放在過去這是油膩的下頭行為,但如今用在一位中年男性身上居然還挺貼切。

這位中年男性是一名抖音網紅,出圈的方式有些莫名其妙:一張懟臉自拍配上傷感句子,刷屏年輕人的朋友圈。

不知情的網友暗自揣測,這位中年男子是對方走失的父親還是全國的通緝犯,甚至不敢點贊。

朋友圈刷屏的 emo 大叔,怎麼成了年輕人的嘴替

「秦始皇統一了六國,聞會軍統一了朋友圈」

如果你和抖音「老死不相往來」,看到這里很可能一臉懵逼。簡單介紹一下,這位中年男子叫作聞會軍,是河北的一名駕校教練,在抖音有三個號,畫風各不相同。

朋友圈刷屏的 emo 大叔,怎麼成了年輕人的嘴替

「利安聞會軍駕駛員服務部」干正經事,分享駕校故事和搞笑日常。你以為可以求得科目三攻略,其實聞會軍想告訴你,凡是打工,沒有不瘋的。

他被領導要求值班,對學員們恨鐵不成鋼,9 個人科目二過了 8 個,唯一沒過的是他兒子,但他還是要給兒子賺補考費和民辦學費,大多數視頻精神狀態都「不太正常」。

讓人不禁想問:教練,我們家子涵也惹你生氣了嗎?

朋友圈刷屏的 emo 大叔,怎麼成了年輕人的嘴替

「聞神」主打土味舞蹈,海底撈的「科目三」跳得如德芙絲滑,看得出完全樂在其中,而不是被綁架了就眨眨眼,胖版秦昊的 KTV 熱舞在他面前也稍遜風騷。

朋友圈刷屏的 emo 大叔,怎麼成了年輕人的嘴替

「聞會軍」則發布深沉的自拍照和「我這一生如履薄冰」之類的傷感文案,也是朋友圈的整活源頭。年輕人拿著他的照片,發自己的瘋。

朋友圈刷屏的 emo 大叔,怎麼成了年輕人的嘴替

俗話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現在早上看打工聞會軍,中午看土味聞會軍,晚上看悲傷聞會軍,仿佛胡歌的「早 F 晚 E」:早上喊 fighting,加油打氣,晚上 emo,情緒低落。

一人玩出一個新媒體矩陣,自造表情包宇宙,也難怪聞會軍能火。

能火 15 分鍾,就有一夜暴富的機會。上一個抖音的素人頂流還是 10 天漲粉 200 萬、讓大家放下「普通人羞恥」的於文亮,但因為口碑崩壞,已經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朋友圈刷屏的 emo 大叔,怎麼成了年輕人的嘴替

一些網友忍不住感嘆,「人人都能火,為什麼偏偏本宮火不了」,本來是跟風整活,這下真難過上了,甚至惋惜沒有一個這樣的家長。自己努力固然重要,但望父成龍更有性價比。

聞會軍三個帳號加起來 600 多萬粉絲,12 月 18 日的兩場直播被打賞了 6000 多個「嘉年華」,據傳價值 800 多萬,不過金額沒有得到官方確認。

「爹味」過街,人人喊打

聞會軍出圈,除了會跳舞、懂幽默,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他不「爹」。至少人設是這樣。

他將兒子稱為「逆子」,巴不得兒子離家上學,但為兒子賺學費,和兒子一起跳舞和演情景劇,在兒子面前看小說,別人收到的錦旗文采斐然,他的錦旗上面只寫了一個「6」。

朋友圈刷屏的 emo 大叔,怎麼成了年輕人的嘴替

他的短視頻配著「恐龍抗狼」等抖音神曲,用著孫悟空音色的 AI 配音,對「公主請上車」「家人們誰懂啊」之類的流行語信手拈來,甚至還能模仿秀才、佛山電翰等網紅。

朋友圈刷屏的 emo 大叔,怎麼成了年輕人的嘴替

▲ 模仿網紅同行秀才和佛山電翰.

聞會軍不僅和年輕人有共同話題,還成了年輕人的共同話題。有網友說,他的抖音,就像這代年輕人老了以後會發的內容。

質疑的聲音不是沒有,有些時候,情節過於刻意,演得特別夸張,也不免有小丑之嫌。

一個大叔懂這麼多梗,網友猜測聞會軍「背後有高人指點」,說不定就是他的兒子,恰好他兒子叫「聞子涵」,和「我家子涵」的梗完美重合。

朋友圈刷屏的 emo 大叔,怎麼成了年輕人的嘴替

有策劃又如何,出門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給的。70 後的皮囊,00 後的靈魂,完全沒有下班後在車里抽根煙的苦味。網友親切地稱他為「中登」,比不太好聽的「老登」少一登。

他和《漫長的季節》里范偉所飾演的傳統父親形象不同,後者是半輩子的火車司機,被時代拋下後仍對真相執著追尋,但有時候也會大男子主義,油條沒裝碟子里都要囉嗦兩句。

神似「潦草小狗」、在小說里寫了很多苦難的余華老師,也因為「不爹」比以前更火了。他的很多采訪金句流傳成了梗,比如「死亡是涼爽的夜晚」「上班故意遲到還是第一個到的,說明這地方來對了」。他不裝,共情年輕人,內在又有作家的敏銳和坦然。

朋友圈刷屏的 emo 大叔,怎麼成了年輕人的嘴替

反過來,爹味在 2023 年的網際網路人人喊打。

從定義上說,爹味是一種居高臨下的說教,將自己的主意強加給他人,說話方和接收方仿佛存在著等級差距。

前東方甄選 CEO 孫東旭在直播間摔手機,揚言給觀眾開個會,但網友沒吃他家大米;格力的董明珠說錢不應該是大學生的夢想,錢是結果不是目的,還建議立法對員工跳槽行為收取培訓費,壓迫感讓人退避三分。

朋友圈刷屏的 emo 大叔,怎麼成了年輕人的嘴替

一方面,他們可能真是這麼想的。另一方面,他們可能不了解怎麼和年輕人溝通。在 Z 世代的世界里,「爹味」正在慢慢被梗和表情包「洗心革面」。

之前,小紅書興起過一種很新的 Cosplay,換上原圖直出無美顏的中老年自拍頭像,配上「AAA 建材批發老張」等形式的家族名稱,模仿爹味發言,精髓在於標點不可以總是用對,話尾要帶上幾朵玫瑰。

朋友圈刷屏的 emo 大叔,怎麼成了年輕人的嘴替

此爹味非彼爹味,其實只是在模仿中老年的說話習慣,話中內容也多帶鼓勵,刻意的模仿帶來了喜劇效果,某種程度上也是對長輩的換位思考。

朋友圈刷屏的 emo 大叔,怎麼成了年輕人的嘴替

曾經在《中餐廳》說出「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的黃曉明也懂得了收斂,在《極限挑戰》里聽到偶像選拔節目的名字,還以為是什麼二次元的語言,但不管怎麼說,一種中年人想要融入但跟不上節奏的真誠表達出來了。

結合保養得挺好的狀態,這下風評也從「人間油物」扭轉:「這誰能看出曉明哥快 50 了啊?」

不爹味的「中登」們,不妨再來一打。

流水的網紅,鐵打的情緒代言

Z 世代用梗消解爹味,也可以用梗消解一切。

你或許覺得疑惑,為什麼現在的潮流如此缺乏內涵。其實包括聞會軍在內,今年火過的很多梗和表情包,都是在陰陽怪氣的外殼之下,戳中了某種共通的情緒。

算法塑造了每個人的信息繭房,興趣不同,刷到的內容也可能不同,但這也意味著,其實大家都能夠找到繭房里的同好,總有人和我們有共同語言。

朋友圈刷屏的 emo 大叔,怎麼成了年輕人的嘴替

除了將性格快速歸類的 16 型人格之外,情緒也被切片成了一個個 meme,有人在看樂子,有人在照鏡子。

你可能用「沉思羅漢」表達無語,用「鼠鼠我啊」自我調侃,用「猴子嗎嘍」感慨打工的卑微,用「水豚」勸自己平心靜氣,還被確診為《甄嬛傳》的安陵容,因為「真的覺得自己已經精疲力盡」。

朋友圈刷屏的 emo 大叔,怎麼成了年輕人的嘴替

你也可能關注了各種貓狗的 bot,把它們當作毛孩子們的平替,還點贊了「媽媽,人生是曠野哦」的文案。

網際網路的精神圖騰此起彼伏,如同長江後浪推前浪。不需要宏大敘事,不需要過度拔高,這種碎片化的瞬間、傳播全網的梗和段子,呼應著生活里的片刻心酸和落寞,已經是種安慰。

古往今來,現實虛擬,情感始終是共通的,李賀《苦晝短》寫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大話西遊》里說他好像條狗,港劇《男親女愛》的打工人語錄截圖四處流傳,現在的各種表情包和梗,也成了年輕人的精神狀態一覽。

朋友圈刷屏的 emo 大叔,怎麼成了年輕人的嘴替

不過,現在的網絡流行語也有和之前不同的地方,和公眾事件相關的熱詞似乎在減少。

比如,經久不衰的流行語「打工人」,2005 年就出現在了百度貼吧,但在 2020 年 9 月才因為「早安,打工人」的短視頻走紅,主要用來自嘲,反映起早貪黑的辛苦、對工作意義的懷疑,也帶著對階級晉升的焦慮意味,贏得了廣泛的共鳴。

但現在的很多熱詞、表情包、素人網紅,更多地被自媒體發明,然後先從小圈子里火起來,以調侃和吐槽居多,變得更加抽象,更加碎片化,也更加轉瞬即逝。

當世界聚焦宏觀,技術飛速發展,個人起到的作用有限,我們反而會更加抓住微觀的內在情緒。

不確定性的時代,找到和堅持一份理想的工作更不容易,下班後也往往像《花束般的戀愛》男主那樣,不再有充足的「文化體力」讀書看電影打遊戲,刷刷短視頻獲得快樂也很好。「打工人」已經是既定的身份,是每個梗和表情包之上淡淡籠罩的陰影。

朋友圈刷屏的 emo 大叔,怎麼成了年輕人的嘴替

丑萌的宜家玩偶,被員工們擺放成了在發瘋邊緣反復試探的樣子,然後在小紅書出圈。

朋友圈刷屏的 emo 大叔,怎麼成了年輕人的嘴替

韓劇《黑暗榮耀》里的反派妍珍固然可惡,但「不要埋怨自己,要指責他人」的處事態度成了 B 站熱門剪輯。

韓國益智搞笑動畫片的配角 Loopy,是只憨態可掬的小海狸,但現在變成情緒化的「女明星」,表演年輕人的「想怨不能怨,敢怒不敢言」,名創優品聯名一度售罄。

朋友圈刷屏的 emo 大叔,怎麼成了年輕人的嘴替

職場和生活里克制自己,上網「吐黑泥」反而成了某種常態。嗎嘍、Loopy、「脫不下長衫的孔乙己」、「回不去的浪浪山」,這些梗出現的時間不同,但都反應了類似的精神狀態。

朋友圈刷屏的 emo 大叔,怎麼成了年輕人的嘴替

別人生氣我不氣,氣壞身體無人替。成熟的打工人得把自己的情緒哄好,但情緒也是一門生意。

Loopy、嗎嘍等表情包已經「登堂入室」,擠占影視、遊戲的位置,和喜茶、奈雪等新茶飲聯名,從線上來到線下,遍布大街小巷,和更多年輕人雙向奔赴。

我的同事忍不住吐槽:每個貼紙都要加品牌 logo,深怕不知道是它家的聯名。這一刻,打工人的情緒代言人們也有了某種被綁架著上工的意味。素人網紅靠打賞賺錢,表情包靠 IP 賺錢,其實都是類似的套路。

朋友圈刷屏的 emo 大叔,怎麼成了年輕人的嘴替

網際網路熱點來得快去得也快,很少火過一個月甚至一個周,套路看多了也就不新鮮了。

然而實踐得出的真理就是,網紅會一茬茬地長出,但扶持網紅的平台不倒,玩梗的精神也不息,網友的幽默細胞一年四季旺盛,情緒也一如既往需要出口,下一個「代言人」八成已經在路上。

來源:愛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