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擴大外勞帶來沖擊 語言學校或面臨拐點

日本擴大外勞帶來沖擊 語言學校或面臨拐點

據日本《中文導報》報導,3月4日,距日本擴大接納外籍勞動者的《出入國管理及難民認定法》修正案啟用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有專家預測,受新制度允許外國人在日本從事單純勞動的影響,赴日本留學的外國學生有可能會大幅減少,日語學校或將迎來新的歷史拐點。

目前,日本允許包含語言學校在內的留學生通過申請資格,進行每週不超過28小時的打工活動,因此對於東南亞的留學生到日本留學有着巨大吸引力,近年來,留學生赴日及開設日語學校的數量均保持增長態勢。

自2019年4月1起,日本《出入國管理及難民認定法》修正案將正式實施。在日本勞動力短缺嚴重的看護、餐飲和建築等14個行業范圍內,如果外籍人士被認定具備一定技術能力,就能取得在留資格「特定技能1號及2號」從而在日本國內實現就業。由此,在日本擴大接納外籍勞工的背景下,抱着打工和就勞想法到日本半工半讀的東南亞發展中國家學生有可能會大幅減少。

通過東京一家語言學校的統計數據來看,截至2018年7月,在校生共有406人,其中170人為越南學生,占總體約四成。各國家、地區的留學生根據出身國經濟水平的不同,境遇也完全不同。拿中國、韓國等國的留學生來說,基本是由父母寄錢支付學費、生活費。雖然每個家庭具體情況有差別,但這些國家的總體收入正在趕超日本。

反觀,越南、尼泊爾等國的留學生,盡管最近幾年人數有所增長,但由父母提供留學經濟支持的情況幾乎沒有。就讀該語言學校兩年的升學班,包括入學金、教學費共需要花140萬日元,如入住學校宿舍還要加上每月3.5萬日元的住宿費以及機票。這樣一來,平攤到每個月,花銷大概在12-13萬日元。於是,從事打工活動賺取學費和生活費自然而然成為了越南、尼泊爾等國的留學生的選擇。

支持勤工儉學的制度是日本吸引亞洲留學生的「法寶」,可是如果他們能選擇新在留資格直接工作的話,對語言學校的經營者來講,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除此之外,語言學校的內部本身還存在一些問題。

第一,語言學校老師收入普遍不高,導致教師資源流失。根據日本法務省對日語語言學校的審查准則,每個班的學生上限為20人,如此計算,留學生交給學校的學費必然不會超過某個數字,這恰恰又與日語老師的收入掛鈎。據瞭解,日語老師大多數人年收入為300萬日元左右,靠僅有的收入描繪長遠生活與職業規劃是很件難的事,所以工作三年以後跳槽到其他行業的教師不在少數。

第二,日語難學是招生的一大障礙。中國、韓國的留學生因本國使用漢字,學習日語要比其他國家的學生快,但近年來大幅增長的留學生主要還是以越南、尼泊爾等非漢字圈國家為主,要讓他們迅速、熟練的掌握日語着實有難度。據瞭解,有大量非漢字圈國家的留學生經過2年日語學校的學習連片假名都還不會寫,這樣下去,他們只能變成不懂日語的單純勞動者。

另外,伴隨擴大接納外籍勞工新制度的即將實施,無需較高日語能力就能上崗的介護設施已經出現。

據瞭解,川崎處介護設施,採取先就業再學日語的方式招收外籍勞動者。工作業務介紹以及具體操作手冊用中文等多種語言製作,促進外籍從業人員能夠快速的融入團隊,然後再進行日語輔導。該介護設施負責人表示,或許今後不具備日語語言能力的外籍介護人員會大幅增加,設施招工也將根據情況做適當調整,不以年齡、國籍、經歷等給予差別對待,要使來工作的外籍員工心情愉快且沒有心理負擔的在日本工作和生活。

不過,針對語言學校將面臨拐點的說法,也有反對之聲。

日本語教育振興協會專務理事表示,現在來日本留學的越南、尼泊爾等國學生群體,想直接在日本工作,難度較大,因為新制度的前提是具備一定「技能」。

比如,認可3年在留的「特定技能2號」雖沒強制要求日語能力,但對技能考核要求較高。認可5年在留的「特定技能1號」需要進行技能和日語的雙重考試。特定技能制度的詳細內容已非常明確,所以不用太擔心日語語言學校生源減少的問題。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中國僑網